档案整理案例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2 09:04: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档案整理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档案整理案例

篇1

一、照片档案的征集

档案室接收照片是依据《档案馆工作通则》的规定,在接收其他载体形态档案的同时接收照片档案。但是,一方面由于档案室照片档案工作开展较晚,还有大量的照片散存在部门及个人手中,这就不能保证档案室接收的照片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为了丰富档案室藏,档案室征集照片在内容上应该贯穿以本单位为主的思想,使室藏具有浓厚的单位特色,所以应随时收集和征集反映本单位特色的和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档案。

1.档案室征集照片档案的途径与要求

征集照片档案,一是向社会各方面征集,如向相关的本系统的兄弟单位征集。二是向私人征集。征集采取无偿和有偿征集相结合的办法。另外,档案室还可根据需要与有关单位合作补拍或翻拍一些有价值的照片。

档案室在征集照片时,尽量要求底片、照片和文字说明齐全,底片与照片的影像相符,以保证照片档案的完整准确,对于无法确定照片内容的要进行考证。

2.照片档案的征集范围

确定征集范围,是确保照片档案齐全完整的基本条件,档案室在征集照片的同时,应根据丰富室藏和反映单位特色的要求,制订出照片的征集范围,就本单位来讲,本人认为,档案室征集照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参加党代会、人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妇代会和其他重要会议的本单位代表主要照片;

国家局、省、地领导来处视察工作的照片;

领导参加外事活动的照片;

历届主要领导、先进生产(工作)者的照片;

本单位各项奖励证书、奖品的照片;

本单位各项获得各种荣誉的照片;

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照片;

开展重大活动形式的照片;

反映本系统、本单位建设有一定特色的照片;

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的照片。

3.照片档案的鉴定

照片档案的鉴定,也就是照片的筛选工作。在筛选照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照片档案的特性。

客观性:照片档案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和具体的事物,它不仅能把当时的人物和事物如实的再现出来,而且能把当时的环境、气氛烘托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照片一经形成,具有其独立的形态,真实地记录下客观外界的反映。照片的价值,首先取决于照片的客观性、真实性。

直观性:照片档案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面貌,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照片既可以反映处容处貌、机械设备,又能再现其经营生产状况,照片档案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是一般文字档案所无能替代的。

再生性:照片档案的真实性和形象性,促使它能够吸引不同的利用者,而被广泛地利用,虽然照片只有一张,但它可以用底片去加印,根据利用者的需要翻印,去满足客观多方面的需要。再生性是照片档案的一个很大的特性,使它比一般档案具有更大的通用价值。

鉴于照片档案有上述特点,因此,对照片档案鉴定应与其他载体档案的鉴定有所区别,凡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各职能管理活动的照片,都是人们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们都有一定的价值,应作为档案资料保存下来,具体保存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作为档案组成案卷保存;一种是作为照片材料放在影集或盒子里保存,也就是把鉴定后的照片分两方面存放。比如说,一个事件的照片归档,有多有少,多的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对这类照片,就需要作鉴定、筛选,选留精品,剔出重份,把影像好的、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该事件全貌或内容的照片挑选出来,组成案卷,成为照片档案。对挑剩的照片,也应适当保留,不好轻易销毁,因为凭移交部门和档案人员鉴定,不能确保鉴定质量,有些剔出的照片可能还会被利用,这在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原因在于挑选的眼光不同,利用目的不同。所以,对挑剩的照片另外加以保存,是有利无害的,还有一类照片,拍摄只有一、二张,而且利用率也很少,但它反映了单位在一定时期的某些职能活动。对这类照片,鉴于它的利用率不大,也可与删选后剩下的照片放在一起。

总之,照片鉴定工作十分重要,确定照片是否需要保存,不光从其历史价值、实际使用价值考虑,还应作全面的权衡考虑。

二、照片档案的整理

照片档案的整理是科学地管理照片档案,确保照片档案的安全、方便使用的重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将一组组、一张张有联系的照片,通过分类、编排、加注文字说明等系统、规范地整理,组合在一起的工作。照片档案的整理,有别于其它档案的整理。究其原因,一是档案室征集来的照片来源于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具有来源广泛的特点;二是档案室征集的照片,一般都是反映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某一方面特色,它具有专题性强的特点。根据上述特点,档案室在整理照片档案时,首先要对照片档案的归属进行分类、组卷,然后编目。

1.照片档案的分类、组卷

档案室照片分类采用一个全宗内按年代—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应保持前后一致,同属一类的,在分类的基础上按时间的顺序将照片用切角或插袋的方式固定在芯页上,然后加注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六大要素,综合运用这六要素,可概括地揭示出照片影像反映的全部信息。

若是一组照片,应在一组照片的第一张的上方编写总说明,说明采用横写的格式,宽度最窄不得小于50MM。凡是有总说明的,对总说明中已说过的内容,分说明则不在重复,只要说清楚该张照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即可,分说明中也可不再加注参见号。分说明在照片号前应注“*”号,单张照片的说明在照片正下方或左右侧书写,其他与总说明同。

照片档案的组卷,一般掌握在每卷三十页左右芯页为宜,若是案卷内照片数量太少时,可把几个年代中反映同一问题的照片组卷在一起,各年代之间用软卷皮区分开,在各软卷皮上分别编写各自的档号,统计照片档案案卷数量时以软卷为单位进行并注明照片数量。软卷皮封面书写与普通案卷封面同,案卷题名应概括卷内全部照片的基本主题。

2.照片档案的编号和文字说明的编写

(1)照片编号。同一类的卷内照片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放,然后对每张照片编写卷内序号,照片号也就是案卷内照片的顺序号,一个案卷一个流水号。

(2)编写文字说明。文字作为档案的记录手段,在照片档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整个照片的有机组成部分。照片和文字说明是相辅相成的,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必须把好文字说明这一关,文字说明包括照片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六大要素,综合运用这六要素,可概括地揭示照片影像反映的全部信息。

文字说明既要揭示出每张照片的内容,又要简洁、明了,不宜过长,避免啰嗦重复。

“说明”分有总说明、分说明。一般以照片的自然张为单元编写说明,一组(若干张)有密切联系的照片,开头一张应编写总说明,再对编写总说明的照片及其它各单张照片编写简要的分说明。总说明在开头一张照片的上方书写。分说明在各单张照片正下方书写。

3.照片档案档号的编制

照片档案档号的编制以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张号的方式进行,根据十大问题类来编制目录号。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便于提供利用。采取问题相对集中的分类方法,可迅速、及时地提供利用;(2)有利于插卷。以后归档的照片可按不同类别归入照片档案中去。(3)避免案卷号的重复或留有空号,发生漏号等现象。

4.底片的分类和编号

底片是照片档案的原始材料,照片档案的再生性就起源于底片,没底片就没有照片,因此,做好底片的分类和编号是十分重要的。

(1)底片的分类

按底片的极性分成负片和反转片两种。

负片是经曝光、显影、定影等处理后的胶片,物象的明暗与实物相反,用来印制正片。

反转片是通过感光、显影过程,便能直接在底片上得到与原物象明暗和色彩完全相同的正像。反转片不可复制,用它可直接进行照片制版,反转片也可称为正片。广告片、幻灯片都属于此类。

在每一全宗内,由于负片和反转片两者极性相反,要按不同要求单独整理和存放。

(2)底片的编号

底片分类后,要对各类底片进行编号。其方法是:同一类底片按归档顺序编大流水号,其格式为全宗号——底片号。

底片编号应用铁笔编排刻写在底片乳剂面右上角,放入袋中保管,底片袋右上角应标明底片号。复制底片应在左上角标注“F”字样。按底片号顺序将底片插入底片册。底片案卷编号在全宗内编制案卷号并注明卷内底片的起止号。

反转片与照片一同分类编号,分别保管。

照片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与所反映的文书、科技等其他档案保管期限一致。

5.对剔出照片、底片的处理

篇2

“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已被档案界普遍接受,“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则还是一个刚刚提出的概念。这里只是利用“非”这一重要的逻辑概念表明,只要西方的“元数据”不是档案整理的唯一技术,那么在“元数据”之外,就应该有“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存在。大家必须理解,我们提出“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并不是要去反对和否定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而只是要用“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概念开道,来梳理在中国已经出现的档案整理技术,并证明它们同样是现代的,而且是更适应中国档案实践的档案整理技术体系。

一、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

“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是西方档案界提出的一种档案整理技术。而西方产生这种技术的实践基础是,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技术实现了“电子政务”,并且使“电子政务平台”成为他们日常行政管理的实践基础和管理工具。

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电子政务系统本身不仅能产生着电子文件、而且也能提供电子文件的实体信息(数据),并且能根据电子文件生成的具体环节,提供隐含在具体环节背后的、电子文件与社会实践及其过程之间的对应信息——元数据(数据的数据),即档案实践通常所称的“档案历史联系信息”。于是,嵌在电子政务平台中的档案整理系统就可以在电子政务的支持下,利用所采集的“元数据”完成“档案历史联系”的整理,它不但获得了“电子文件实体集合”,而且具有了足以使这一文件实体集合转化为档案的“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而“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这两种物质实体的获得,就构成了它所要得到的电子档案实体。因此“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本身是一个具有科学性、高自动化程度的档案整理技术体系。

由于现在西方和我国还只是将“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嵌入到了电子政务系统,所以有人可能误认为,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只适用于电子政务。其实不然,它不但能适应电子政务的档案整理,而且也能适应诸如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等等电子管理平台的应用。事实上,只要人们能为某一社会实践的管理建立电子管理的平台,那么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就能嵌入这个电子管理系统,成为适应它的档案整理技术。所以“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本身是一种具有很宽实践范畴的实用档案整理技术。

“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所具有的特征是,它彻底变革了传统档案实体整理的技术,成为“文件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整理”分离的技术。这种文件实体与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的技术分离,使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中的“档案历史联系整理”,不再受电子文件实体的干扰,而使档案整理真正地进入了多元的时代,使档案整理原则从一维的“来源原则”,发展为具有“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年代”的多维“历史原则”。“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所具有的“文件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整理技术的分离”、“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的多维化”、“档案整理原则的多元化”和“档案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是其档案整理技术的四大特征。

二、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

在档案整理技术中“非元数据”与“元数据”是相对存在的两种档案整理技术。从概念上说,除了“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之外,都属于“非元数据”档案整理的技术范畴。但本篇文章不再研究传统的档案实体整理,它包含的只是新提出的“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技术”、“双套制的档案整理技术”和“不同载体的混合档案整理技术”。

不管是“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技术”,还是“不同载体的混合档案整理技术”,它们的档案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整理都是相互分离的。“双套制的档案整理技术”比较特殊,从表面上看,它是用整理纸质档案的方法完成了电子档案的整理,但它同样告诉我们,也能够用整理电子档案的方法整理纸质档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档案界提出的这些非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是“档案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相互分离的档案整理技术。由于这些“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是“档案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相互分离的技术,所以它们就同样都能实现档案历史联系的多维化。它的档案整理原则,也可以从一维的“来源原则”,过渡到具有“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年代”的多维“历史原则”。它们最终都要形成由“文件的实体集合”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物质实体共同构成档案。

于是我们发现,中国提出的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虽然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但在“质”上,这些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都具有“文件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的分离”、“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的多维化”、“档案整理原则的多元化”和“档案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的四大档案整理技术的特征。

三、两种典型档案整理技术的比较

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非元数据和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技术环境、流程和操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四大特征,并且这两种档案整理技术具有相同的内在结构,完全可以用同一的《档案整理结构的模型》来认识和解释它们的机理和过程。或者说,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档案整理结构,所以它们才具有它们的共同特征。所以非元数据和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这两种看似非常不同的档案整理技术,其实是同一档案整理结构的两种不同技术表现形式。

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档案整理技术形式,或者说,西方为什么采用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而中国为什么要采用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而这是相同的档案整理原理为适应不同国家档案实践条件而产生必然结果。在中国,其实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档案实践和理论体系。一种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文档连锁法”,后来的“文档一体化”和现阶段提出的“文件中心”,与之相应的则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另一种则是,与文书实践分离的档案实践,在解放后,中国接受了前苏联的档案实践和“立卷人——档案室——档案馆”的档案实践体制,同时也就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档案学理论。

原理、价值和理念要过渡到实践,就需要技术的中介,由于技术离实践更近,所以它更要受到实践的约束,先进的技术并非在哪里都适用,对谁都是具有实用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王健教授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OA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的技术报告中就客观和直率地提出,在中国“无论是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还是档案馆,都无权指导各机构的文件工作,……因而无法具备全面的一体化功能。”①对于在中国建立文件中心的问题上她也指出“全盘否定档案室的态度是不科学的,完全撤销档案室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在保留档案室的基础上再重建一套文件中心是不必要的,简单地将档案室改名为文件中心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②这些认识对于认识档案整理技术的发展同样有效。

我们应特别注意,计算机化与现代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一种档案整理技术虽然没有实现计算机化,但如果它能实现多维的档案历史联系联系整理;而另一个虽然实现了计算机化,但它形成的档案历史联系却是一维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将哪种技术判断为现代档案整理技术呢?档案整理技术现代化的关键是档案整理技术内容上的现代化,计算机化只是档案整理现代化的一种外在的形式。

在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程度上,元数据显然要高于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但在中国发展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有着诸多档案界自身无法克服的现实障碍,但只要我们放弃部分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高自动化要求,那么就可以在不改变档案工作体制、不需要实现“文档一体化”、能脱离电子政务环境、不用制定也不依赖“档案元数据集”的条件下,创造出一种可应用于文书和科技档案、并适用于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和实物混合的、非常实用的档案整理技术。所以不要简单化地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程度,来论档案整理技术的长短。

四、中国档案整理技术前景的展望

通过“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与“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

中国档案界,须在元数据和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之间做一抉择,这是不能回避的。它不是单纯的档案理论和技术问题,而是干系到中国档案事业未来发展的一次抉择。它是档案工作者、档案学者和中国档案事业的领导者都必须倾心关注的问题。

不应该排斥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应该是一条更适应中国国情的档案整理技术路线。我们甚至认为,它是迟早要被国人所接受的一种档案整理技术。

“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虽然已经有了基础,但技术整体还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我国应该在夯实它的档案学理论基础、简约它的技术、注重它的实用性的前提下,统一制定中国的档案整理技术规范。其结果应该是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整理技术体系和理论。这也是中国档案界在世界有所建树的一个契机。

篇3

1 对《档案法》的认识与实施

《档案法》的颁布实施之初,对《档案法》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在《档案工作》杂志1987年第10期的社论中指出:“我国《档案法》具有显明的社会性,它不只是为档案部门行使权力的一种立法,而且是立足于国家和着眼于让会,……正确地调节国家与集体和个人之间正当利益的行为规范。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必须明确,在法律面前不仅应当和其他普通公民一样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而且,从自身工作职责而言,应当具有更加严格的遵法义务和高度的遵法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档案法》,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而且,要以身作则,……自觉地树立严格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要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使自己成为执行《档案法》的模范。”[2]1987年9月7日印发的《国家档案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通知》中也强调:“各级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工作中,要依法办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必须以《档案法》为准绳;处理一切档案事务必须遵循《档案法》的原则,绝不能超越《档案法》允许的范围。”[3]从中看出,当时,已认识到《档案法》既赋予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定的权力,又将其控制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强调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办事,不能超越《档案法》允许的范围,做执行《档案法》的模范。然而,随后的认识却发生了变化,形成几乎“一边倒”的现象,就是基本上把《档案法》作为管理档案事业的权力工具来看待,最典型的是把《档案法》当“武器”的观点。据对知网检索,在“档案及博物馆”学科中以“《档案法》”并且包含“武器”为检索词,以“全文”为检索项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15篇,时间从1987年一直持续到2012年。这里,随手摘录几段:

把《档案法》当“武器”的认识,最早是1987年王庆成提出的,他认为:“《档案法》作为法律是档案工作者手中的一种武器。”[4]

1988年,石怀川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施行,……为我们档案工作者依法行使职权,发展档案事业给予了思想武器和法律武器。”[5]

2002年,张姣荣认为:“《档案法》是搞好档案工作的有效武器。”[6]

到2012年,依然有人认为:“《档案法》是我国档案事业的准绳,……又是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武器。”[7]

从上述来看,把《档案法》当做“武器”的认识在档案界很普遍,这种认识值得商榷。所谓“武器”,是用来对付敌人,把《档案法》当做“武器”,实际上,有把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当“敌人”来对付之嫌。“‘武器’从来是对别人不对自己,而《档案法》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档案馆也都有规定和约束,它们都是《档案法》管理的对象,把《档案法》当做武器,实际上,是将档案行政管理者自己置于《档案法》的约束之外了。”[8]明显地有违于行政法“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重心。

把《档案法》当做“武器”来使用的典型做法,就是把《档案法》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应该说在《档案法》实施之初,1988年由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法制局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的执法检查与国家档案局对《档案法》的认识是相一致的。那次档案执法检查的对象包括“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工作”。[9]“那次档案执法是‘手电筒’,也是‘镜子’,照别人,也照自己。”然而,“那次全国性的检查后,各地在档案执法实践中,出现了检查范围的‘缩水’。渐渐缩小为只对所辖区域内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检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综合档案馆从被检查的范围内退出,不再是档案执法的对象。档案执法成了‘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10]以至于“某些档案人员至今仍有一种误解,‘依法治档’就是我用法来治人”,[11]从而导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直游离于《档案法》的约束控制之外。

档案界对《档案法》约束控制档案行政管理权力的认识不足,也可从文献中反映出来。据对知网检索,在“档案及博物馆”学科中分别以“对档案局执法检查”、“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检查”或以“《档案法》”并且包含“行政权制约”、“控制行政权力”、“控制行政权”、“行政权力约束”、“行政权约束”为检索词,以“全文”为检索项进行检索,检索到期刊相关文献均为0篇。从中看出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基本处于空白。

2 《档案法》对档案行政管理权力的约束

《档案法》对档案行政管理权力的约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档案法》本身的约束,二是要遵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约束。就《档案法》对档案行政管理权力的具体约束,可分为两个方面:

2.1 管理范围的约束。管理的范围又分为“事”和“物”两个方面

2.1.1 管理“事”的范围。《档案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第四款规定:“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也就是说,《档案法》将档案行政管理“事”的范围限制在档案工作、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这些方面。

转贴于

2.1. 2 管理“物”的范围。管理的“物”就是“档案”,需要说明一下,档案行政管理不直接管理“档案”,而是,通过管理拥有档案的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档案事务来管理的。《档案法》调整的档案范围,即《档案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就是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物”的范围是那些产生和保管“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档案事务。

2.2 具体管理权的约束。《档案法》对档案行政管理权力约束控制的具体条款并不多,也不太明显,但这并不等于没有约束控制。按照行政法对行政管理机关“法无规定不可为”的基本原则,《档案法》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就等于约束限制了权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只能行使《档案法》规定的权力,超出规定的权力范围,就有违法之嫌。下面,就主要的具体管理权作以阐述。

2.2.1 对监督和指导权的约束。《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了监督和指导的权力,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释解》中的解释为:监督是指“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方面依法做好档案工作”。指导是指“通过业务上的辅导、咨询、政策的阐释,使有关方面做好档案工作”。[12]这实质上是对监督和指导的权力进行了约束限制。尤其对“指导”权力的约束是非常明显的,这里的“指导”与常说的“业务指导”大相径庭,是指行政指导。

2.2.2 对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约束。《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这就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时,要程序合法、规范,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查处。这里的法不仅指《档案法》,还包括其他相关法律,主要是相关行政法律。

2.2.3对非国有档案的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档案事务的管理约束。对非国有档案的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档案事务的管理不能像国有档案的档案事务那样细,管到“集中管理”、“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等。只能按照《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来管理,即“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实际是在限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非国有档案所有者的档案事务的程度。

2.2.4 对行政强制权的约束。《档案法》第十六条对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采取代为保管、收购或者征购的规定,是《档案法》中唯一的行政强制项目,并对其行使限制了条件。虽然条件比较笼统需要细化,但表明不能随便行使这一权力。

3 超越《档案法》对档案行政管理权力约束的现象

3.1 扩大管理范围现象。以《湖南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为例,该《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民营企业档案,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非国有档案只管其中那些“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事务,具体管理程度范围应该限制在第十六条的范围内。该《办法》明显的是越权扩大了管理范围。其他一些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家庭档案管理办法》、《社区档案管理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基本大致相同,而且有些连立法依据的条款都没有。

3.2 扩大管理权限现象

3.2.1 扩大对非国有档案的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档案事务管理权限现象。还以《湖南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为例,该《办法》对民营企业的档案的管理如建立档案机构、明确档案管理部门与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部门的职责、分类、归档时间等都作了规定。明显超出了《档案法》第十六条的范围,是越权扩大了管理权力。再以《哈尔滨市家庭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为例,该《办法》第五条规定:“家庭应确定一名家庭成员负责家庭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学习掌握必要的档案法律知识和档案管理技能,定期整理家庭档案,并向家庭成员通报家庭档案整理情况。”这明显地超出了《档案法》的管理权限范围,显然,有侵犯公民权利、干涉公民对家庭事务处置权之嫌。

3.2.2 “指导”权力的扩大。对于“指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至今很少是按照“通过业务上的辅导、咨询、政策的阐释,使有关方面做好档案工作”的要求去进行的,多数情况下,还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业务指导”方式去行使“指导”权的,“业务指导”的权力明显地超过“行政指导”的权限,而且,在现在还有扩张的趋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将业务指导与档案执法相结合。有的是“执法与业务‘合力’增强”,使“业务指导更有权威了”;[13]有的是“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必须借助档案行政执法来促进,两者应紧密结合”。[14]这些做法,实际是在超越《档案法》的约束扩大“指导”权力。

3.2.3 超越《档案法》权限的现象。在现实中,超越《档案法》权限的现象时常发生,甚至引起了行政诉讼,最典型的是湖南省芷江县村民状告县档案局案。案由是:芷江县档案局“芷档法字[1999]o1号”《关于宣布芷江档案馆保存的126号全宗125号案卷第138页和140页档案后添写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通告》(简称“1号通告”),致使村民以失去15亩山地所有权为由,向县人民法院提起档案行政诉讼。经法院审理,县档案局败诉。法院作出判决的理由是县档案局的“1号通告”“运用法律错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行政,而县档案局作出添写的档案内容无效的宣布,法律依据不足。”[15]其原因就是该县档案局超越了法定职责权限。

4 控制约束行政管理权力的趋势

依法行政的首要标志就是要加强对行政权的控制,随着依法行政的深入,对行政管理权力控制约束也越来越严。一是从立法上,行政立法正由部门立法向专家学者立法转变;二是限制行政许可。依据《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国家档案局按照要求分三批取消33项国家档案局行政审批项目,到2004年只保留行政许可项目3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项。许可项目在逐渐减少。从这种趋势看,无论《档案法》如何修改,扩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权力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控制约束的可能性会增大。

篇4

不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从本质上来看都是档案,都具有档案的特点,但因为他们的载体不同,所以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两者都有相应的缺点和有点,将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在应用过程中取长补短,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在实践活动方面来看,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均是以人的基本实践为依据,对人们在社会各阶段的生活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形成档案。但是电子档案的储存时间要比纸质档案储存的实践要长,档案的完整性更出色,由于电子档案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安全系数比较低。纸质档案的载体是纸质文件,安全系数相对就高,能有效保证档案的真实性,使档案在使用的过程中更清晰。但是纸质档案的载体很容易在保存过程中遭受破坏,不易保存,使用的时候检索也很慢,有一定的排他性。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两种档案都有利弊,那么要想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就要对两种档案进行整合管理,相互之间各取所长,补己之短。

要想达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的局面,就要使档案管理者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积极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方案。首先,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地应对档案电子化的转变,从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技术层面使电子档案有合理的法律地位;其次,要稳中求进,不光要充分利用电子档案,还要做好纸质档案的保管工作,使两种不同载体的档案都发挥其所长,最大限度地把握档案改革的主动性,做好自身的职责工作。当前我国的档案保管工作是在电子档案建立的同时,还要对纸质档案一同保存,既保存了安全可靠真实性强的纸质档案,又发挥了电子档案的优势,检索快,利用效率高等优势。从根本上两种档案并存是必然的选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

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要在记录在同一个档案管理系统中,运用自动采集的方式对电子档案进行数据录入,运用人录入的方式进行纸质档案的录入方式。同时,对一些重要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在利用时更方便快捷。在档案系统中,还要将两种档案进行统一的组合,维护档案之间的相关联系,便于使用。

2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的具体要求

现如今,数字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系统也要利用电子技术建立一个网络的信息办公平台。现代化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有所不同,前者针对的是电子档案管理,后者针对的是纸质档案管理。当然,在现代化档案管理中也要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要想有效的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完美的整合,就要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

2.1 同步归档工作

在对所收集到的纸质文件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审核之后,需要及时的将纸质档案进行归档处理。而利用网络所收集的电子信息,在进行有效的审核之后,也要及时的进行归档。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在归档的过程中,都需要符合相关的归档要求,只有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才能够正式的进行归档。而在电子档案归档时,要将其存入到制定的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存储,并且要注意标记上已归档的标记。

2.2 同步整理工作

要想使得档案整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就需要采用折中的方法,实现对电力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同步整理,由于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都具有档案的共同入特点,两者也都拥有一致的档案号,所录入的信息也基本上相同,因此,可以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对电子档案以及纸质档案进行整理,确保在整理归档纸质档案的同时电子档案也可整理完成。

2.3 同步鉴定工作

对于电子档案的鉴定最理想的情况是南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依照预定的保管期限表判断保管期限;纸质档案可随时鉴定,即时归档。

2.4 同步利用

在查阅档案时,我们可以通过同一著录的信息检索纸质和电子两种不同类型的同一档案。提供利用时,以电子档案为主。在需要用纸质档案时,可按同一档号提供纸质档案,这样既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又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从实质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理念,实际上主张的是传统档案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分阶段管理的电子化实现。

3 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变革

篇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科研项目中的档案整理工作也越来越多。科研项目,即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在现实生活中,纸质档案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求,电子档案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电子档案具有简便、省时、易携带等特点,已经逐渐取代纸质档案而存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客观地对待每一件事以及每一个事物,客观面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优缺点,并适当对其加以利用。

一、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优缺点

(一)电子档案的优缺点。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行业随之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当代的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渗入。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全新的发展。在信息发展迅猛的今天,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事业中,还是在社会交流与国际联系中,互联网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电子档案紧紧依赖于计算机而存在,因此电子档案的优势显而易见,且其记忆速度和运算速度高达数亿次每秒。能够大大缩短查阅资料上浪费的时间,优化了资源检索过程。电子档案具有存储时间长、存储容量大、储存困难等特点。在科研项目中,电子档案可对档案资料进行长时间的储存,科研档案在科研管理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记录过去的科研成果以及过程,而且对于今后的科研计划、科研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电子档案长时间的储存功能显得格外重要且必不可少。此外,电子档案还能利用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对科研项目中的文字、图形、表格等各种形式的载体进行原件保存。但是,电子档案储存难度大,因其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强,一旦计算机受到病毒等的侵害,就会造成不可恢复性的损失,这不仅会对科研项目中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危害,还会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的成果。总而言之,电子档案的便利性,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电子档案的存储地址一般在电脑上,不占空间,甚至仅需要一张光盘就可以储存所需信息,存储量大且运算和记忆速度已经达到数亿次每秒,与人共享方便,可通过笔记本U盘等随身携带,可节约大量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共享他人资源的优势。除此之外,电子档案可以长时间保存相关信息,不会随时间的延长造成资源的磨损或毁坏,人们可以快速查阅期望得到的信息。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社会,只有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作用,才能高效地与世界接轨,获得全球最新信息,完成信息全球化交流,促进自身产业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利弊并存,均不可忽视,电子档案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表现在构建、储存、保护、防丢失等方面。其一,在电子档案构建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建立妥善的资料格式,以达到资料的完整与完备性。其二,电子档案的储存是关键步骤,相关工作人员要牢记资料的储存路径及位置,不可因自身原因造成丢失等严重后果。电子档案的最大缺点即存储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电脑黑客的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许多机密性文件可能因为黑客的侵入而造成严重的更改或是毁灭。因此。想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以及不被侵入,就要严格做好防盗措施,设立严密的防盗网络,保护电子档案完整不被侵害。

(二)纸质档案的优缺点。科研项目中的档案管理仍然离不开纸质档案的帮助,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都离不开纸质档案的使用。大量的纸质档案在人工查阅时可以加入电子档案元素,利用电子档案的便利性对纸质档案进行编码和记录,通过检索号就可快速获得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的纸质档案。除此之外,在书写上,纸质档案能够直观、简明地表现出其简单性,以及在阅读方面的便利性。与电子档案相比,纸质档案保存安全,不易丢失,可盖印章、按手印、签字,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没有当事人的电子档案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其缺点也不可避免,纸质档案占据空间,查阅不便,整理麻烦,而且容易磨损和损坏。因此,对于纸质档案的广泛使用,需要对其纸质进行筛选,并且妥善保存、管理。

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与利用

(一)两者相融相合的必要性。电子档案的发展促进了纸质档案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电子档案的产生也进一步代替纸质档案而存在,电子档案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还可以减少金钱的浪费,不仅能够简化纸质档案管理,还能够高效地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转化,使得科研项目的完成更加高效。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相互转化关系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各自的优势,对于纸质档案应加以妥善保存,同时建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联系,使得只要输入有效关键字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对纸质档案进行搜索。就科研项目的长远发展来看,电子档案永远无法完全取代纸质档案的位置。因此,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必将共同发展,只有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并建立双向联系,电子档案为纸质档案梳理位置及信息,纸质档案为电子档案提供有效库存和档案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不仅可以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还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科研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只有综合利用电子与纸质档案的优缺点才能有效完成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两者的优缺点特征明显,因此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尽量结合两者优缺点整合利用过程,相关人员要尽最大努力对档案的优点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而对于其缺点,要尽量避免,实现两方面优势互补,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利保障条件。两者之间要扬长避短,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科学性,其在科技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因此要加以重视,而纸质档案在签约、签字、印章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此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加以保留。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必然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结束语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但每一项文化遗产必然有它不可取代的优势,因此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都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整合利用与共同发展构成了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只有结合科研单位实际,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有效地整合各类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才能全面提升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捷,陈凤兰,李秋风等.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双套制"刍议[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9):12-13.

篇6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的结构形式,档案也有其结构的特性,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通常可以总结出档案自身的结构特征,掌握了这些特征之后就可以将非档案结构的物质转化成档案结构,因此无论是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的整理还是对现代的电子档案整理,都要严格的根据其自身的结构特征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在对档案物质结构了解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档案结构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为档案整理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所以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就要以不同时代人们的认识作为出发点,对传统的档案整理工作和当今的档案整理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总结出自档案整理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二、档案的物质结构和传统档案整理

在对传统档案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人们对档案物质结构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定义,档案是文件的集合,它展现了文件之间在时间层面上的联系。当前我们要将这些不同时期的认识综合在一起,才能顺利的总结出不同时代人们对档案整理工作的认识重点,也有人将其概括成文件集合和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结合体。

对于潜意识当中的传统档案物质结构,我们尤其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在这样的档案形式当中,文件集合是物质形式,但是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非常抽象的,它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文件之间的信息。所以文件集合是其中唯一的物质,为了使人们对这一点有更加充分的认识,我们也将传统档案时代的档案结构形式称作是档案的单一物质结构。

尽管档案学很早就发现了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六个特征,也就是说,已经认识到了文件之间历史联系是多维的,并且由此提出了“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文件历史联系”的档案整理原则。但由于传统档案整理要用文件的物理排序来记录和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且只能一维地记录和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所以我们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利用文件的物理排序来记录和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一块“短板”,实际上它将阻碍传统档案整理在实践上实现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多维记录。因此,档案学所提出的“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文件历史联系”只能被弱化为“尽其所能地保持文件历史联系”,这是在“单一档案物质结构”的意识下,传统档案整理所无法违背的又一个客观规律。

三、档案的物质结构与现代档案整理

当前人们对档案物质结构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档案双重物质结构认识的形成也就意味着人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认识和发现现代档案整理工作中所固有的一些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中国的档案学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的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在“档案双重物质结构”的模型中,“文件集合”仍然是一种物质,“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也依然存在,而它与档案的单一物质结构所不同的是,在档案物质双重结构中出现了另一种物质――“历史联系的记录”。通俗地说,档案物质双重结构中,不仅文件集合是一种物质,而且“历史联系的记录”也是一种物质,所以它才被称为“双重物质”。千万不要低估了档案物质结构的这一变化,正是因为这一变化,形成了现代档案整理的特点与规律。

“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出现表明,现代档案整理不再认为利用文件的物理排序来记录和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档案整理的唯一方法,而是认为利用“历史联系的记录”来记录文件之间历史联系是一种更为科学和实用的方法。所以在现代档案整理中,“历史联系的记录”就成为记录和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物质。由此档案中的文件之间历史联系关系信息的承载者,已从单一档案物质结构中的“文件集合”,转移到了档案双重物质构成中的“历史联系记录”。而利用“历史联系的记录”这种物质,来专门记录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就成为现代档案整理的一个必须恪守的法则。

篇7

一、任免前备案管理的程序

乡镇(街办)领导班子换届任免前备案一般按下列程序办理:

1、县市区委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书记办公会酝酿、常委会研究后,对拟任或推荐任乡镇党政正职人选与换届领导班子调整方案一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2、市委组织部召开部长办公会,对备案任免事项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以书面形式予以回复。

3、县市区委常委会及全委会议审议表决。

4、乡镇党代会或人代会选举后,将选举结果书面报市委组织部。

二、任免后备案管理的程序

乡镇(街办)党政正职个别调整时,县市区委按规定程序,在办理任免手续或履行法律程序后,将任免文件及相关干部任免材料书面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三、备案审核的主要内容

乡镇(街办)党政正职任免备案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班子职数和结构。包括班子职数、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结构等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2、任职条件和资格。审核拟任或推荐人选的任职条件和资格,破格提拔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任免程序。审核干部任免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经审核,对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任免事项予以纠正。

四、任免备案材料

任免备案采取书面形式,备案材料按一式六份报送。

任免前备案材料包括:备案请示、县市区党委常委会议纪要、干部任免审批表、民主推荐测评情况、群众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材料、需要说明的学历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

备案请示标题为《关于××县市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人事安排方案的备案请示》。内容包括:换届人事安排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换届方案形成情况、党政正职调整方案,原任职人员不再继续提名的应说明原因和安排意向,同时,附党政正职任免名册。

备案请示以县市区委文件报送。

乡镇(街办)换届时,事前备案材料应在党代会、人代会召开前一个月内报送;个别调整事后备案材料,应在办理任免手续或履行法律程序后一个星期内报送。

篇8

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土地档案管理包括: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和土地管理教育档案等。土地整理档案是土地科技档案的一种,整理内容是对成片土地上的道路、水源、农居建设及耕地坡度改造等,工作内容主要有选址、测量、科研论证、规划设计、审查批复、资金预算、招标、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所涉领域涵盖工程建设、田间道路、农田水利、护林绿化、土地复垦等。在土地资源分配利用、流转、收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服务机制,研究档案管理工作规律,是实现土地整理档案资料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保障。

一、提高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土地整理档案详细记录了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等关于土地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的过程,通过土地整理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调整了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在土地资源分配利用、流转、收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规范、提高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整理档案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土地整理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策略探究

(一)提高档案管理认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基础。1.加强学习,增强意识。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主观上树立工作责任感和严肃认真做好工作的思想意识,按工作优先,服务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档案管理工作中。2.增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和保护档案资料的宣传,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档案资源的价值,从主观上对档案管理有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档案法制建设,使档案工作开展做到有法可依。3.争取领导支持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向领导宣传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让领导层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机制上加强档案管理,重视人员、硬件、资金等投入,确保人力、物力和资源的合理配备。

(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前提。档案管理是非常复杂、烦琐的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因此要加强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培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培养严谨、细致、认真地做好档案收集、归档及保管工作的态度,树立扎实干,服务优,守纪律,创一流的坚定信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档案分类处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重点。土地整理档案所要保存的内容是具有价值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以及声像等文件资料。在管理中要依照选址、测量、科研论证、规划设计、审查批复、资金预算、招标、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进行细致分类,认真归档。要认真负责的对归档项目进行审查,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单项工程要有项目负责人审定。分类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中的初级工作,分类要细致,归档要认真,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后期土地规划、利用环节的重要作用,是土地资源长期发展的历史依据。

(四)将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1.开展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在引进先进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后,要邀请业内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熟练操作软件的技能,定期考察管理人员的技术基础和工作能力,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保障。2.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正处于推进“四城同创、提升耕地质量、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涪陵”建设的重要时期,土地征用与土地流转、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等工作大量涌显,档案查询、调卷和出具证明等工作繁多,管理人员的纸质业务堆积如山,为满足群众对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利用需求,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和便捷查阅,需要做好网上备份、分类,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因此,土地整理档案数字化管理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

三、结语

总之,土地整理档案管理要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较大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土档案的使用价值,为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吴建华.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科技档案,2006(03).

篇9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确定责任制

我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业务建设,既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又有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更有全局职工的努力。首先是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领导责任制,并明确工作人员,划定阶段性任务、目标,规定对各股室、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实现了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局党委和局长办公会把学习贯彻《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提高机关的档案管理水平,列入了机关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档案工作进行了多次的专题研究,重点查找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办法措施,对相关工作进行认真的部署安排,促进工作的落实。同时从经济投入、人员配备、设备装具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档案室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档案宣传工作。

为了把档案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将档案负责人的职责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的接收、整理、修改补充、保管、借阅、统计、保密、鉴定、销毁制度,制定了“三同步”、“四参加”制度,并在有关领导的负责下贯彻落实。同时,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许多人对档案工作比较陌生,不够了解,不够重视,为此,我们加强了档案宣传工作,在全局职工大会上多次强调对档案的管理、使用和爱护,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结合“四五普法”学习了《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局档案管理法律意识明显加强。

三、严格做好档案收集、保管、利用、设备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对档案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

对于各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我们经常深入基层,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对档案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

全系统现藏有档案4万多卷(册),地图1.5万张,其中:文书档案11000卷,照片档案102本,声像档案150盘。档案室面积570平方米,档案库房面积475平方米,同时,购置了实物档案柜和密集架,配备了电脑等自动化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整理规范化、排列标准化、检索科学化。水利系统已有12个单位的档案室达到了省级档案管理一级标准,4个单位达到了国家二级管理标准。

局机关档案室藏有自1957年以来47年的档案4000多册,其中:文书档案卷(永久856卷,长期623卷,短期482卷),科技档案1017卷,照片档案17本,声像档案80盘,财务档案1000多卷,档案室保存了建国以来的水文年鉴历史资料和水利建设、旱涝灾害等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在历年的防洪抗旱、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优胜。年局机关档案室达到了省级档案管理一级标准;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年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四、加大投入,严肃纪律,确保档案安全。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档案安全的重要性,自觉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把档案安全放在首位,要求时刻牢记“档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决防止和克服松懈、侥幸心理,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把安全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防范上来。在自查的基础上,对重点部位和可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采取了有力措施,及时整改,坚决堵塞危及档案安全的漏洞,防止各种危害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规章制度。把建立健全档案保管、编目、利用、编研、保护、保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档案室内配有灭火器、防虫剂、温度计等设备,达到档案库房“八防”标准的要求,确保档案安全,目前未发现霉变、虫蛀现象,确保了档案的安全。增强了档案利用的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好档案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的关系,既保证档案不丢失、不损坏,又保证了档案信息不失密、不泄密。

五、做好服务利用工作。

档案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提供利用,我们对于前来查档利用者,热情接待,不怕麻烦,想法设法为其排忧解难。年已经接待利用者人次,查阅档案资料卷册,出具证明份,复印档案资料页。为全区水利建设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可使节借鉴的资料。

六、今后档案工作设想

今后档案工作的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档,依法监督;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机制;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水利建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档案法》,坚持依法管理档案。

2、做好档案日常管理工作。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档案管理、检索微机化。

篇10

 

社会救济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实务性,所以,一系列助人服务的档案也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科技论文。社会救济工作档案的整理首先要对社会救济工作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具体步骤对每一类社会救济服务中的每一具体个案进行整理归档。

1.按照社会或个人问题的成因进行分类整理

可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社会环境、家庭变化等进行整理。A、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汶川地震,突然间,数万人失去了生命,数万家庭失去了亲人,财产严重受损。受灾人员在巨大在压力下会现绝望、焦虑等感受,全国上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同时国家派出了大批的心理专家深入重灾区,开展心理干预和疏导,大部分灾民心理基本稳定,逐渐走出大地震的阴霾,鼓起了生存的勇气,广大灾民大力开展自救运动,生产生活秩序基本走向正常化。B、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车祸,意外的车祸可能导致某人肢体截瘫,原有的美满家庭生活和人生轨迹可能因此而改变。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他所做的辅导包括探讨车祸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使其鼓起生活的勇气,同自己和妻子、孩子进行沟通,帮助他联系安排家庭中环境的改造,向他介绍社区康复资源和国家有关残疾人就业政策等一系列工作,所有这些工作过程都要归档整理。C、社会环境的改变,例如企业破产造成员工失业,社会工作者要对因此而求助者进行心理安慰、联系民政部门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其进行职业培训辅导、积极联系就业单位等,所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要按程序整理归档。D、家庭变化,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传统家庭也在发生着变化,包括丈夫和妻子都在外面工作的双亲健全家庭、单亲家庭(因为离婚或非婚生子女家庭)以及几个孩子的相互之间没有亲缘关系的成年男女组成的一种混合性家庭。这些家庭很容易引起成员的心理问题或障碍,社会工作者对此所进行的心理调试工作是主要的,因此,对进行心理调试和疏导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要仔细记录下来,以分析个人变化和干预的结果。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以上分类只是将问题简单化而言的。科技论文。

2.按人群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可按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类型划分整理。A、儿童期作为人的生命中一个特殊阶段,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同时也是多角度的。儿童社会问题主要是环境对儿童的伤害和儿童发展障碍两个方面,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有大量的案例需要有专门技巧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去服务。在对其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谈话、调查、资料收集与研究、沟通等技巧,使用的心理辅导、角色转换等理论和方法都要按程序记录归案。B、青少年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期,青少年社会问题主要是心理和情绪问题、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失学失业问题等,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特点,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多层面的开展工作,最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由于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一般按照系统的理论进行处理青少年社会问题,多个系统协同运作,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的策略。因此在整理服务档案时要对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系统、青少年服务对象系统、青少年服务目标系统、青少年服务行动系统四个系统中所有工作内容和程序都记录在案,以保证服务工作档案的完整性。C、老年人又是人生的特殊阶段,主要涉及身体健康、经济、情绪、代际关系、配偶关系、社会支持网络等问题,维护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另外老年人由于职业生涯的结束,社会交往圈子的大大缩小,老年人晚年生活往往与孤独、寂寞相伴,老年人的交流渴望也不荣忽视。因此对于每一个老年人社会服务个案的记录要以健康保障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为重点,对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认真记录归档。D、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是国家,女性约占13亿总人中的一半,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论文。由于历史原因,妇女还处于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有着特殊的需要和问题,需要社会给予特殊的帮助。目前针对妇女服务的个案问题主要是特殊困难女性的求助,重点是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及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等。对于以上种种个案要将求助妇女面临的问题或困惑、问题的排序、优先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成因、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整理,写出详细的结案记录并归档。E、残疾人由于心理、生理、人体结构功能丧失而无法从事正常人的工作,如何使他们跨越人生障碍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以特定的价值观去服务所做的重点,在整理这类个案案卷时注意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和基本生活服务为重点进行整理归类。

3.按社会或个人问题的性质分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