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4: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法律的文化解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法律职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精英职业”。因此,需要高等院校法学院系培养出高素质的精英式法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重智商、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改变。高等院校中法学院系沦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培训班”,绝大多数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将本科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判断高校法学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追求司法考试通过率的当代,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被普遍忽视。事实上,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全面提高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才会提升。“法律文化节”作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展示学生才华的重要校园文化活动,对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法律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法科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可以培养法科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成为具有过硬法律知识和技能背景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
(二)“法律文化节”有利于法科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法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当形成和确立的。因此,引导法学专业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就成为高校法学院系就业指导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就业指导重要载体的“法律文化节”活动,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文化价值的导向来看,“法律文化节”是指通过举办一些带有法律职业因素的节目和活动使高校法学院系的法科学生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动方式、价值取向等各方面对自己将来从事法律职业产生一种认同,进而实现对法科学生的精神、心灵和性格全面塑造的目的。因此,构建良好的法律职业文化氛围,对法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能理智地确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三)“法律文化节”有利于法科学生增强就业信心
法学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充足的就业信心则是法科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载体,“法律文化节”可以在增强学生就业信心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等特点,能活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使就业指导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就业指导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通过“法律文化节”这一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法科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提前体验法律职业,让学生感受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尽早做好从事法律职业的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文化节”让法科学生对未来的法律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激发了他们为这一职业奋斗的热情,从而增强了他们从事法律职业的信心。
二“、法律文化节”的内容构建
本文认为“法律文化节”的内容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模拟法庭审判赛
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可以让法科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从事法律职业之前,就能用法律人的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使法科学生能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所在。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活动,法科学生可以较为清楚地认识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职业的职业性质。具体而言,高校法学院系的模拟法庭审判赛可以选择程序较为完善的刑事案件进行模拟审判。模拟法庭审判赛可以是某个法学院中几个班级之间的模拟法庭审判比赛,也可以是多个法学院法科学生之间的模拟法庭审判比赛。
(二)法科学生演讲赛
卓越的法科学生应当具有一流的口才,而演讲比赛是培养法科学生口才能力的最佳途径。“法律文化节”的内容中,应当包含法科学生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可以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演讲能力的法科学生,通过演讲比赛,可以为法科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律师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法科学生演讲赛的形式可以是采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与同一高校中其他院系学生之间的比赛。培养法科学生演讲的才能,不仅应当鼓励法科学生参加不同高校法学院系之间的演讲比赛,而且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英语类演讲比赛。因为,卓越的法律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法律文化节”演讲比赛中可以设置法科学生的英语类演讲比赛。
(三)法科学生辩论赛
2007年,麦可思研究院在《中国企事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报告》中将“有效的口头沟通”排在毕业生五大能力之首。因此,大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他们对未来的把握和职业发展。善辩是优秀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自古以来,律师就有“讼师”名号。在现代社会,律师行业也有“铁嘴铜牙”的职业形象。“法律文化节”中应当有辩论赛这一活动内容。一般而言,法科学生辩论赛应该以社会中的热点法律问题为辩题。辩论赛可以采取法科学生对赛法科学生模式,也可以采取法科学生对赛非法科学生模式。为了促进地区高校之间法学院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采取大学高教园区内法学院系之间的法科学生辩论赛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随着城市园林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析,我国的一些城市园林绿化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亟待对园林绿化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即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化行业规范缺失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尚缺乏统一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
2、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
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而这一区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但北方城市的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3、绿化养护资金缺少,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一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因此需逐步培养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发展途径
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要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
3、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4、作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
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除杂、浇水、植保,而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文化旅游指的是利用旅游活动,以感受、体会、了解人类文化的内涵为基本任务的活动过程。一般指的是欣赏异域特色,传统文明,找寻文化遗迹,参与文化活动等。文化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大力推行的项目之一,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对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与制约。
一、我国文化旅游开发的发展状况
现今,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还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一些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旅游环境,因推广力度不够,仍不受人民关注。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牌效应相对较弱
对于当前的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来讲,其存在品牌效应较弱的问题。文化旅游项目中缺少具备国际品牌效应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从形象推广逐渐向产业推广所转变,仍过多的偏重与形象宣传,在思想理念及行为动作方面都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造成了我国当前文化旅游项目品牌效应相对较弱的情况。
(二)产业化理念相对欠缺
因为我国旅游行业长时间推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为计划管理,注重对形态功能的体现,而忽略了对文化经济功能的表达,进而造成许多相关管理部门理念片面,对怎样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合理使用文化资源等问题欠缺深入思考。
(三)商品特色相对较差
我国文化建设有着浓厚的底蕴,但却无法运用旅游资源进行很好的表现,造成了人文资源同文化之间的差距。旅游行业对产品的开发及利用缺少专业性及创新性,商品的地方特点及文化特色体现不足,每一个旅游场所都没有统一的商品品牌,且质量也相对较差,所以,就为文化旅游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
(四)发展观念相对薄弱
当前,文化旅游作为一个广受关注的新兴的旅游项目,需要对发展前景及旅游景区进行细致的、专业的、系统性的、全面的规划。但现在各个旅游景点应用的规划多适用于对经济的开发及利用,没有过多的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事情。筹划的旅游路线及选购到了旅游商品特点不明,相似度较高,参与性项目较少,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旅游的基本期望。
(五)科学技术相对较少
现今,文化旅游中项目的创新性体现不足,存在着大量相似或雷同的问题。在现实旅游过程中,一些景点所进行的活动都一样,参与内容也相同,并没有将当地特有的文化进行很好的展现,旅游主题不清晰,科学技术应用少,对文化内涵没有深入讲解及开发利用。
(六)服务人员相对较差
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服务人员们的整体文化素养都有待提升。当前,他们的一些思想观念及工作能力无法满足文化旅游的需求,仍停留在对客人的简单接待层面上,所以在文化旅游中,无法进行良好的文化讲解及开展服务工作。
二、我国文化旅游开发状况的解决措施
(一)向创新方向转变
当前,文化旅游项目想要长久的进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就应向创新方向进行转变,包含对模式进行创新、管理进行创新、机制进行创新等。文化旅游在运用体制、内容表达、发展等方面仍具有很好的创新空间。部分旅游行业也正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更好的为消费者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在项目中体现创意元素
现今的文化旅游,在某些方面上看,已冲破了传统资源的拘束,可以更灵活的利用各种条件,如:资源、市场、环境等进行创造,添加创意的元素。商品体现创意也必将是未来旅游项目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创意文化旅游就是指将文化旅游作为原始基础,添加创意商品及创意元素。文化是创业的根本,创意是文化的升华。文化为创意提供基本的素材,创意将文化更好的进行展示。二者相互辅助,没有文化,创意会略显枯燥,很难实现;没有创意,文化旅游将失去灵动力。利用文化及创意的融合,可以更好的帮助旅游行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整体发展,同时,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全面服务。
(三)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根本
当前科学技术为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及更全面的观念,同时促进了一种新形势文化的形成。科学技术在文化旅游中实行的深度及广度也同步提高,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发展成一系列科技型旅游行业、科技型旅游城市、科技型旅游景点、科技型旅游部门等。当前高水平的科学技术被广泛使用在旅游行业的节目表演中,对演出形式的创新有着推进的作用,提高了节目的创意质量。旅游科学技术在表演中不断的施行,就会使游客更全面的感受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强了相关从业人员的科技素养。
(四)将延展型消费作为主导经济收益
在当前文化旅游项目的推行过程中,逐渐重视时空的延展性,利用时空的拓展来延伸旅游人员的消费。从经济方面看来,延展消费时间,必然可以增进经济收益,从文化角度看,延展消费时间,可以更好的感受地域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旅游模式的“白天拍照、夜间睡觉”,更好的优化消费者的旅游时间及消费时间。文化旅游可以将传统旅游消费的12h延展为24h,在夜晚也增加相应的经济活动。夜间活动不应局限在对景点的欣赏层面上,而是转向文化底蕴更浓的书屋、风土体现明显的酒吧等交流场所,不但可以更好的同当地住民进行沟通及交流,同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企业收益。
(五)将旅游活动进行丰富
当前文化旅游正逐渐向休闲方面及娱乐方面进行转化。传统的旅游模式以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为轻松灵动、寓教于乐的旅游模式才更能满足市场经济及旅游人群的需求。
总结:
文化旅游不但可以更好的让人们体会旅游的乐趣,同时可以感受当地文化的内涵及风土人情。文化旅游的发展是经验的总结,伴随着市场经济及经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久的未来,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企业之一。因此,对我国文化旅游开发的发展状况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一、国内遗址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遗址文化游基础薄弱――旅游设施不足、管理系统不健全、遗址区的环境承载力有限,根据加拿大地理学家R・W・Butler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图1),我国遗址文化游尚处于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即以自然、文化为吸引物吸引少量游客,很少有专门旅游设施。旅游开发中频现注重短期收益的粗放开发模式,造成许多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不可修复性的破坏。
结合遗址文化游的开展必须以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为前提,以实现永续发展为目的,提供文化性强、品位高的精细化产品和服务,当下发展遗址文化游的旅游开发方式的选择需慎重。
二、遗址文化旅游的独特性
结合PALMER C的认识,遗址文化游是基于遗址本身,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吸引旅游者,构建与维持国家、民族、个人的文化认同感的一种文化体验旅游模式。故遗址文化旅游的独特性与遗址自身的特异息相关。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遗址定义为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由此可见,遗址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是探究古人类生产生活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史料。
(二)具有神秘感,遗址距离现代人生活时代久远,保存不完整,需要人去考证。
(三)具有独一性、不可复制性。
(四)对真实性要求严苛,遗址是有别于一般的人造旅游吸引物的,一般旅游吸引物的生命存续取决于开发者的经济利益得失,而遗址一旦失去真实性,则毫无价值可言。
因此,依托于遗址发展起来的遗址文化游不仅先天具有浓烈的历史人文气息,对历史遗迹的探寻对一些猎奇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在旅游资源上更是独一无二的、不可仿制的。更为突出的特征是遗址文化游必须保证遗址的真实性,否则基于失去真实性的遗址建立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必然会失去特色,体验也将变得索然无味。
三、传统大众旅游发展方式在遗址文化游初始阶段的适宜性分析
学者张凌云(2002)认为:从需求角度看,大众旅游即大众消费;从供给角度看,大众旅游就是以普通大众为目标市场,生产其需要并具有相应消费能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规模经济的推动下,大众旅游以其固定的价格、标准化的服务以及大批量的销售形势成为逐渐兴起的旅游热点。Auliana Poon在专著《Tourism, Technolog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提出大众旅游下的旅游产品促销是不考虑顾客差异的大众消费,其消费是大批量的,是不顾及旅游目的地的社会习俗、文化、当地居民和环境的,而这些正是遗址文化旅游最珍视的内容。
众所周知,遗址是古人类建造的,尤其是我国遗址不同于外国石制遗址,多为土遗址,这类遗址经历岁月的沉淀,风雨的侵蚀,早已变得脆弱不堪,除遗址本体外,遗址周围环境也是遗址存在的重要维系,近些年,其生态平衡和风貌保持也变得极不稳定。
在开展遗址文化游的初始阶段,由于遗址的保护与修复已经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故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资金匮乏,各类旅游服务设施配备不健全,甚至很少有专门的旅游设施,若采用大众旅游发展方式,则无法满足发展大众旅游将会带来的大量游客的需求,无法承载大批量的各类消费人群给遗址带来的客流量压力,以及无法避免其对遗址产生的巨大环境压力,易破坏遗址区的稳态。
因此,就遗址自身的特殊性和大众旅游的特征而言。在遗址文化旅游的初始阶段实行大众旅游发展方式,不仅影响了旅游体验的深刻性和精细化,而且威胁着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极易造成环境与文化的退化。
四、小众旅游发展方式在遗址文化游初始阶段的适宜性分析
小众旅游指小范围或小圈子内的旅游,它更深入与独特,需要体验当地的生活文化和人文精神。在遗址文化旅游的初始阶段,相对于极易造成遗址区过度人工化、商业化和同质化的大众旅游相比,小众旅游在旅游消费人群的选择、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承载力等方面更易于挖掘、弘扬遗址价值,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更利于遗址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遗址文化游的消费人群的选择
在遗址文化游的初始阶段,实行小众旅游发展方式,主要从利于保护遗址与弘扬遗址文化的角度出发,在遗址文化游人群的选择上锁定那些更有利于遗址文化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消费人群。
对于以游乐观光为主的游客,因很多遗址的观赏性欠缺而不能正视遗址的美学价值,尤其是一些位于乡野地区的史前聚落遗址,出于保护的需要,遗址在考古挖掘后就回填土进行封存,以至于除了一些在博物馆陈列的陶罐、石器和长期暴露在外的灰土层之外,就是一片农田或山林,游客只能凭借一块遗址保护碑得知遗址的确存在;还有一些遗址仅将遗址本体的一角做罩棚展示,如汉长安城遗址,几根石柱,几块巨石,几条壕沟,这相比于那些或壮观或秀丽的湖光山色,着实不能让这类游客提起兴趣。在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旅游讲解配备匮乏或缺失,又因为这类游客大多没有相关知识储备,故看不出遗址结构特征,想象不出遗址的恢弘,也不明白遗址的艺术价值所在,基本上是在索然无味中离去。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这种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的古墓葬参观旅游,若无导游的实时讲解,根本体会不到参观的趣味性,这难免会起到负面的旅游宣传作用。
相比旅游观光型游客,文化至上的旅游消费者期望体验到独特的具有深厚底蕴和品位的遗址文化及其相关文化,他们可能是文化协会,狂热的文化爱好者,或是带着学生的老师。故这一人群可再分为猎奇者,专业人员和注重文化教育的求知者。
这类群体最先考虑的问题是本地是否具有特有的、有价值的遗址文化产品,以及这种文化特色是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如果具备她们认为有价值的遗址文化特色,这一群体的游客往往会不惜代价去景区参观,并且这一群体往往不会选择参加旅行社组团出游,尤其是文化协会和带着学生的老师,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寻找信息、设计线路和亲身体验,在游览过程中极少需要导游的讲解,而是希望以自身作为遗址文化的传播着和解读者。
文化至上型的旅游消费人群多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懂得欣赏遗址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彼此之间也可进行深刻的学术交流,进行知识的补给,促进文化的交流,当地居民在耳濡目染中也对遗址有着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使遗址渐渐家喻户晓,有利于提高遗址的知名度;同时,民间的对遗址发掘栩栩如生的传说又增加了遗址的神秘色彩和趣味性,为今后的遗址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旅游消费群体的选择上,小众旅游更加慎重与明晰,这更有利于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的遗址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遗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遗址的保护事业具有关注人类的基本价值和超越时代的高雅文化属性,旅游活动从内在文化逻辑上不可能自觉地关心或者完全符合遗址真实性保护的要求,大众消费逻辑的充分而自发的运作有可能确立“劣币驱逐良币”的审美的各类新法则,即通俗的文化产品展示形式会排斥高雅、严肃的遗产诠释方式。
在遗址文化游的初始阶段,小众旅游针对特定的人群制定更加精细化的产品,可以缩小文化遗址保护与现代旅游在内在文化品向上存在的差距,更多的对沉重的历史、民族的文化进行思考,而非只关注产品的娱乐性,利用遗址的某些内在的、深层上的东西开发具有独特价值的遗址文化旅游产品,使遗址文化旅游的核心产品更加有深度,更加专业化,并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更加注重本地文化特色,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例如挖掘遗址历史文化内涵,确立遗址的文化形象,塑造遗址的时代环境,创造游客可亲身参与的旅游产品制作,体验真实的古代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从而防止旅游产品或服务的表现形式更加商业化、娱乐化、同质化,使遗址文化游变得肤浅与庸俗。
(三)遗址文化旅游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明显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包括游客密度、土地利用强度和经济发展强度)。根据崔凤军(1995)所述,依据旅游环境组分特征,旅游环境承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分量:环境生态承纳量,旅游者感知承纳量、经济承载量、当地居民心理承载量,如图2所示,其共同构成了遗址文化旅游区的综合环境承载力。
就环境生态承载量而言,在遗址文化旅游的初始阶段,其承载游客规模是有限的。对知名的遗址,在初期开展小众旅游,可以使遗址区内脆弱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在旅游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免受旅游需求扩张所带来的数量庞大的旅游客流的破坏,同时可以合理的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的保障遗址组成要素及其整体环境风貌的完整性,确保旅游发展从伊始就建立在生态坏境的承受力可承载范围之内,自觉理智地循序渐进。
就旅游者感知承载量而言,在遗址文化旅游初始阶段开展小众旅游,由于锁定的小众游客本身具有一定的学识素养,这使得遗址的遗迹在旅游设施缺乏的情况下,其原生态的展示依旧可以满足游客的观赏和学习,更激发了游客探索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避免由于利益驱动而进行的短期旅游开发行为的出现,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保持历史文化景观的纯净,满足旅游者的视觉感官需求。
就经济承载量而言,由于在遗址文化旅游开展的初始阶段,各类旅游设施不健全,如食宿和交通运载设施明显匮乏,无法满足大规模、不同类别游客的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遗址区的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还不清楚,若强制开发大量旅游设施以满足游客需求,则会威胁到遗址区生态环境的平衡,破坏遗址区整体风貌。初期发展小众旅游,其旅游消费群体规模小、组成简单,日常的住行即可满足其基本需求,可以避免对现有环境造成负担。
就当地居民心理承载量而言,即当地居民对游客密度承受能力,在遗址文化旅游的初始阶段,其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游客管理体系不成熟,若大量游客涌入,遗址区将面临大量旅游垃圾,以及陷入水体污染、植被破坏、噪声污染的困境,并扰乱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习俗、秩序,很容易造成当地居民的抵触情绪,不利于遗址文化旅游的开展,更不利于遗址的保护。在初期开展小众旅游,可以缓解和逐步协调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的矛盾,当地居民更在聆听、观望古文化爱好者、猎奇者的谈论和探索活动,或是与一些对遗址认识资深的游客相互之间慢慢的交流与沟通中对遗址有了更深的认知,耳濡目染,在日常生活饭后谈资中也能对遗址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无形中对遗址进行了宣传,并且提高了遗址的知名度,为遗址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总结
遗址文化旅游是遗址利用的一种方式,在遗址文化旅游开展的初始阶段实行小众旅游路线要优于大众旅游路线,它更加有助于遗址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如下:
(一)强化“旅游保护”,淡化“旅游开发”,遗址的保护强调的是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小众旅游在遗址文化旅游的初始阶段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开发,保护了遗址区的整体风貌环境、珍贵的旅游资源。
(二)强化“旅游文化”,淡化“旅游经济”,它更加关注的是对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历代旅游主体游览旅游客体时所创造的旅游文化的探索、发掘与批判、继承;重视真实的遗址文化知识的传播、深度展示遗址景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者在旅游中追求文化享受这一需求;尊重遗址本身,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78-3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市为了绿化、美化加大了绿化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2003年以来,作者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华电吐克逊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库车发电有限公司及乌鲁木齐高新区长春路、北区工业园、甘泉堡工业园景观绿化工程及防护林绿化工程的招投标、绿化设计及绿化施工任务。现就绿化工程施工资料编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1 工程资料编制的意义
工程资料的编制是对整个建设工程以及施工阶段实际发生的技术性文件真实的记录和详细汇总。
工程资料编制是城市建设增加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和城市维护等起到指导作用,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 工程资料编制的目的
工程资料编制是将建设工程主要施工过程及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文件收集、整理、立卷、归档。
工程资料编制是按照技术、专业、质量管理的不同内容、属性和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类、归档、保存,便于管理。
工程资料编制也是质量评定、计量支付、索赔处理、合同争议解决中最重要的原始记录资料。
工程资料编制对于隐蔽工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等施工过程应该采用照相、摄像等手段,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好各类原始资料。
3 工程资料编制制度
资料收集制度、统计制度、保密制度、借阅制度和库房管理制度,以及档案管理人员遵守管理条例等。
4 工程资料编制要求
工程资料编制要真实、有效、正确、完整;要采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编制方式。
工程资料编制一律按规定的表格,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制,达到完整性、准确性及系统性的统一,做到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
5 工程资料编制依据
5.1 必须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5.2 持有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建设文件
5.3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审批文件
5.4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有关的标准、设计文件、技术资料
5.5 园林绿化工程承包合同
6 规范性文件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CJ/T34-91);《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3。
7 工程资料编制内容
7.1 规划设计资料
7.1.1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委托书)。
7.1.2 工程项目区地形图及总体规划图。
7.1.3 工程设计范围内有关自然与人文情况说明文本。
7.1.4 工程设计说明书。
7.1.5 工程施工图设计成套图纸。
7.1.6 工程施工图设计预算书。
7.2 招投标文件
7.2.1 招标文件。
7.2.2 中标通知书。
7.2.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7.2.4 全套施工图纸及说明文件。
7.2.5 工程量清单及报价表(概预算书)。
7.3 开工审批资料
7.3.1 设计、施工企业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专业许可证。
7.3.2 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及负责人员名单和作业人员资格证、上岗证。
7.3.3 图纸审查记录表(工程概况;图纸审查;踏勘现场)。
7.3.4 施工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记录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审计单位到场并现场记录会签)。
7.3.5 工程技术方案申报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现场组织及主要人员报审表)(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审核记录)。
7.3.6 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开工审批报告。
7.3.7 合同项目开工令。
7.3.8 进场通知。
7.4 施工及验收资料
7.4.1 现场详细记录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计单位共同参加的施工现场情况介绍,水、电、道路等设施交接的书面材料。
7.4.2 现场监理认可的进场道路、水、电都达到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要求,符合开工条件书面材料。
7.4.3 施工单位编写项目资料、构配件、材料设备(装饰用材料,给排水绿化用水设备)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样品测试报告、进场报验表以及监理签发的构配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单。
7.4.4 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土方测量、水准测量、取土测样、施工定位测量放线、植物种植放线,地基处理记录等)报验表及现场监理签发的通知单,见证记录,中间交验书、验收记录。
7.4.5施工单位编写的隐蔽工程验收申请报告及现场监理签发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4.6 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试验(打压试验;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设备、产品检查安装记录)报验单及现场监理签发的通知单,见证记录,中间交验书、验收记录。
7.4.7 草坪花卉种子、绿化植物的种子检验报告、苗木进场报验单,树木移植记录表,植物检疫证书,供苗企业税务登记证书。
7.4.8 工程图纸变更记录;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4.9 工程暂停令及复工令。
7.4.10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报验表及质量验收资料。
7.4.11 不合格项目处置记录。
7.4.12 质量问题和事故报告及处理 。
7.4.13 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质量验收报告;竣工测量资料;竣工图;竣工报审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竣工移交证书等,重点工程要有市级检查团评语记录。
7.4.14 工程质量保修书。
7.5 财务审批文件
7.5.1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设计变更、洽商或协议书。
7.5.2 国家有关经济法规、规定及规范。
7.5.3 本地区工程概(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市场价格信息;有关定额、费用调整的文件规定。
7.5.4 工程量清单及报价表(概预算书)。
7.5.5 预付款报审与支付证书。
7.5.6 工程量报审与核准。
7.5.7 月工程进度款报审与签证。
7.5.8 工程变更费用报审与签证。
7.5.9 施工索赔费用。
7.5.10 工程竣工结算报告。
8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8.1 对工程资料编制人员的要求
8.1.1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本着公平、合法、合理的原则,才能实事求是地搞好这项工作。
8.1.2 参与项目的招投标工程,了解招投范围和整个招投标的全过程。
8.1.3 熟悉施工图、亲临现场参与施工的整个过程。
8.1.4 了解并掌握现场不同材料使用情况,诸如原材料、构配件、器具及设备等质量证明、合格证明、进场材料、施工试验报告等。根据行业和专业的特点不同,依据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不同,需要检验的做好检验报告,需要做测试的要及时测试并做好资料,需要隐蔽的要作隐蔽验收资料。
8.1.5 懂得财会能做简单的预算,开工前要申请支付预付款,施工中要申请支付工程进度款,最后还要进行工程款决算工作。
8.1.6 有较强的责任心。资料的收集工作,应在严格履行施工合同条款的基础上进行,其资料收集工作应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得中断。
8.1.7 施工现场缺失任何一项资料,事后补充资料会很困难,其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再让现场监理或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都会有难度的。
8.2 施工工程合同中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8.2.1 合同中会出现承发包方工程施工范围界定、数据不明确,合同内容不详细。
解决方法:一是查看招标文件中招标范围;其次是以施工现场监理的签证为准。
8.2.2 合同中合同价含糊不清,采用何种计价方式不明确。
解决方法: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应采用固定单价合同。
8.2.3 物价上涨引起的计划外成本增加。
解决方法:(1)当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的变化幅度在10%以内时,其综合单价不作调整,执行原有综合单价。(2)当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的变化幅度在10%以外,且其影响分部分项工程费超过1%时,其综合单价以及对应的措施项目费(如有)应作调整。调整的方法是:由承包人对增加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的工程量提出新的综合单价和措施项目费,经发包人确认后调整。
8.2.4 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费用,发、承包双方应按以下原则分别承担并调整工程价款。
(1)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2)发包人、承包人人员伤亡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3)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4) ,承包人应发包人要求留在施工现场的必要的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的工费用,由发包人承担;(5)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8.2.5 合同中会出现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风险如何分摊的问题:
发承包双方各自应承担的风险内容、风险范围及幅度,采用以下分摊原则:(1)对于主要由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价格风险,如工程造价中的建筑材料、燃料等价格风险,承包人承担±5%以内的材料价格风险,±10%以内的施工机械使用费的风险。其中钢材、砼材料价格超过±5%;施工机械使用费超过±10%,则超出部分可按照当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公布的材差文件执行,其余材料不作调整。(2)对于法律、法规、规章或有关政策出台导致工程税金、规费、人工发生变化,并由省级、行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根据上述变化的政策性调整,承包人不应承担此类风险,应按照有关调整规定执行。(3)对于承包人根据自身技术水平、管理、经营状况能够自主控制的风险,如承包人的管理费、利润的风险,承包人应结合市场情况,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自主报价,该部分风险由承包人全部承担。
8.2.6 合同中会出现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付款期限以及违约责任不明确,工程拔款手续不健全、延期付款的问题。
(1)工程预付款支付的时间和金额应按(财建[2004)369号)的规定执行。(2)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按合同约定拨付,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对于重大工程项目,按年度工程计划逐年预付。(3)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前提下,发包人应在双方签订合同后的1个月或不迟于约定开工时间前 7天内支付,如发包人不按期支付,承包人应在10天内向发包人发出支付要求,发包人仍未支付的,可在要求发出14天后,停止施工,发包方应从约定应付之日起向承包人支付应付款的利息。
8.2.7 工程进度支付数额、支付时限及应扣回的预付款
根据确定的工程计量结果,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支付工程进度申请,14天内发包人应按不低于工程价款的60%,不高于工程价款的90%向承包人支付工程进度款。按约定时间发包人应扣回的预付款,与工程进度款同期结算抵扣。
8.2.8 工程竣工结算价款的支付
发包人根据确认的竣工结算报告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保留5%左右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工程交付使用一年质保期后清算,质保期内如有返修,发生费用应在质量保证金内扣除。
8.2.9 合同可约定清单工程量误差如何调整
在工程清单计价模式中,合同可约定清单工程量误差在15%以内不做任何调整,这样避免了多计与少计的索赔;超过时超过部分的单价按0.9的系数进行计算。
8.2.10 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如何计价
在工程清单计价模式中,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可以按定额计价的模式计算,计取相应的费用后下浮5%。
8.3 工程量核实注意事项
监理单位确认的工程量及其价款,是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依据。
8.3.1 园林绿化承包单位必须于每月25日前,向项目监理部书面报告阶段工程实际进度与完成量,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量不得进行计量。
8.3.2 监理工程师一般只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全部项目;合同文件规定的项目;工程变更项目等工程项目进行计量。
8.3.3 项目监理部对承包单位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及时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认质量凭证并按有关工程量计算规定共同进行计量核实,所核实的工程量,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
8.4 对量的核实
绿化种植工程中土方量(包括出废土、进种植土、场内土方驳运等)计算数据是否合理、正确。防止多计、少计、漏计、错计、重计、误计的发生。
8.4.1 土方施工工程量作为隐蔽工程,签证手续是否齐全。
8.4.2 苗木种植品种、数量统计是否正确。
8.4.3 苗木规格是否和竣工图上要求的一致。
8.4.4 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情况。
8.5 对价格的核查
8.5.1 单价的取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定。苗木单价的期和工程施工期是否相符其中包括土方单价的取定,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土方量计算中,是否有低价土方混进高价土方中计算的情况。
8.5.2 苗木种植品种、数量统计是否正确;确定苗木种植数量不足或死亡的补救办法后(或由施工方补植,或由业主另行补植)。
8.5.3 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苗木规格是否和施工图上要求的一致;如果实际种植苗木规格小于设计要求时,应选用相应较低的苗木单价。
8.6 费用计算核查
8.6.1 了解该工程类别、定位是否正确,费率百分比选用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8.6.2 人工、材料、机械补差是否符合文件的规定,人工数量汇总是否正确等情况。
8.6.3 核查苗木种植时,是否有高套定额单价和多套苗木数量等情况。
8.7 工程款支付
8.7.1 按照施工合同所约定的合同价、单价,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款支付方法支付。
8.7.2 有争议的工程量计算和工程款支付,应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总监理工程师签发有关证书。
8.7.3 核查工程类别、定位是否正确,费率百分比选用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人工、材料、机械补差是否符合文件的规定,人工数量汇总是否正确等情况。
8.7.4 核查各种单价的取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定。例如(1)土方单价的取定,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土方量计算中,是否有低价土方混进高价土方中计算的情况。(2)苗木单价的期和工程施工期是否相符;实际种植苗木规格小于设计要求时,选较低的苗木单价;计算苗木种植费用时,有无高套定额单价和多套苗木数量等情况。
8.8 竣工结算
8.8.1 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不大的工程,根据原有施工图合同造价为基础,根据合同规定的计价方法,对照原有资料,作相应增减账,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作为竣工结算造价的方法。
8.8.2 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较大的工程,根据设计变更资料,必须重新绘制竣工图,在双方认可的竣工图基础上,依据有关资料,重新计算工程项目,编制工程竣工造价结算书。
8.9 竣工图
8.9.1 全套竣工图是建设工程施工完毕的实际成果和反映,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备案资料。
8.9.2 全套竣工图的编制整理、审核盖章、交接验收应按国家对竣工图的要求办理。
8.9.3 承包人应根据施工合同的约定,提交合格的全套竣工图。
8.10 保修责任、工程移交
8.10.1 申请竣工预验收的工程,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单位工程竣工预验收报验表》。
8.10.2 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评估报告》。
8.10.3 工程竣工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竣工移交证书 》《工程质量保修书》进入保修、养护期。
8.10.4 保修时间结束,双方最后结清施工阶段工程结算款,终止养护。
8.10.5 工程竣工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竣工移交证书 》《工程质量保修书》进入保修、养护期。
8.10.6 保修时间结束,双方最后结清施工阶段工程结算款,终止养护。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 GB/T50323―200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 SL288―2003[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150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电公司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企业,对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生产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近些年来,供电企业对自身的配电系统进行不断完善与整合,通过改善配电系统,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为了降低供电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供电系统规划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参考供电系统中的空间负荷预测结果,以及现有电网运行的基本情况。由于传统供电系统的局限性,我国也提出了分布式发电系统,该发电模式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节约能源、效能高,弥补了传统供电模式的弊端,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1 分布式发电对供电企业的积极作用
(1)降低配电网损耗。从目前使用情况分析,我国分布式发电模式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采用环网结构或放射结构,能量在配电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供电网络中存在着大量分散的配电系统,在正常运行中会出现很大的损耗,从而造成电力能源的浪费。分布式发电是对大电网的有益补充,有效降低了能源在配电网中流动的损失,并且可以补充大电网在负荷高峰时期的供电能力,提高了电能质量及可靠性。
(2)推动企业优化升级。由于分布式发电与传统发电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总体而言含有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一是能够提高电力传输效率、降低传输损耗;二是能够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分布式发电的合理出现可以推迟或减缓对电网的扩展投资,比如,为满足新增负荷用电需求,投资建设分布式发电的成本远比升级现有配电系统引进相同电量的成本要低很多。我国绿色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低耗、清洁能源作为发展趋势,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清洁能源的占比,从而实现企业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 分布式发电配电网规划的问题与措施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发展,分布式发电愈加受到电力企业重视,通过改善配电网系统,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供电效率。但是在分布式发电实际应用中,其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配电网规划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对分布式发电涉及较少,使得分布式发电运用得不到法律的支持与政策指导,无法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建立提供便利性条件。
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技术,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应用了分布式发电系统,但并没有实现全面的用,分布式发电还处于摸索阶段,无法降低运营成本。如果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过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部分供电企业在开展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建设时,没有根据当地供电实际情况出发,导致配电网规划极为不合理,造成电力系统不够稳定或电能消耗不减反增,浪费了大量资金投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一次重大打击。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下几点规划措施:
(1)加强国家的政策与法律支持力度。在传统供电系统政策指导下,我国电力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政策与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但由于能源储备逐渐降低,环境污染也愈加严重。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加强新技术开发,保障电力应用的合理性,实现“绿色用电”的理念。在分布式发电应用中,能够将分散的能源利用起来,从而提高了我国电力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传统发电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与电力企业必须要联合合作,根据分布式发电实际应用状况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制度标准,例如降低税收额度等,从而提高分布式发电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
(2)推动技术改造,加强分布式发电的适用性。分布式发电技术相比传统发电模式来说,其技术程度更高,因此要加强对技术层面上的投资,但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这也是造成分布式发电推广、应用进程较慢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我国分布式发电技术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多技术并未成熟,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再者,应用分布式发电对环境依赖程度较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布式发电的应用。因此,为了能够缓解分布式发电配网规划问题,供电企业首先要做好科研工作,对不同的地域采用不同的供电措施,从而提高分布式发电的便捷性、实用性、实用性。为了能够实现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全面规划与推广,电力企业需要构建一支科研队伍,采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形式,分析出更加精准的规划模式,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3)根据当地电网分布情况,制定合理规划方案。为了能够避免配电网系统出现事故,工作人员必须要将配电网相关内容摸索透,也就是在应用中做到的十全十美。在分布式发电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当地配电网实际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方案,保障整个配电网络能够相互联系,通过相应的检测设备,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耗能性进行检测,如果系统耗能过大,要针对问题领域进行二次检测,并分析出其中的原因,继而加以整治。由此可见,配电网规划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规划,从而提高整个配电网的稳定性、节能性、环保性。
3 结束语
分布式发电有着成本低、污染少、利用率高、耗能少等优点,这都是传统供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积极作用,提高分布式发电配电网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必须要以政策和法律作为基础、先进技术作为核心、实际标准作为方向,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配电网规划方案,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
荔波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不仅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荔波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近几年来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当火热,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荔波旅游品牌。其中瑶族是荔波四个世居民族之一,分为三支:白裤瑶、青瑶、长衫瑶;总人口有5800多人。由于当地的瑶族长期生活在深山之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药浴、自然崇拜、盘王节、丧葬习俗、禾仓……这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
二、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瑶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荔波文化绚丽多姿
(1)荔波瑶族文化丰富。神秘古朴的瑶族节日:盘王节、过大年;有独特奇异的建筑,其保存着传统的瑶族建筑风格,以粮仓为代表;有妙趣无穷的婚恋习俗,抢腰带和凿壁谈婚;有神秘庄严的丧葬习俗,以请铜鼓、跳猴鼓舞、砍牛等形式为代表;有多彩的瑶族服饰,最具特色的白裤瑶中女子的装束――两片瑶;有历史悠久的养生之道――瑶浴;有热情奔放的文体娱乐,以陀螺竞技、打猎舞、猴鼓舞等为代表。
(2)布依族民族文化独具品味。荔波的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9%,其布依族文化享誉贵州。布依族花布远销海外,布依族傩戏、矮人舞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是旅游文化不可多得的部分。
(3)水族文化神秘传奇。水族特有的水书、水书先生吸引着海外游客前来探秘,想一睹其真容。而水族的民族节日,如端节、卯节等都为开展民族节事旅游提供了足够的舞台。
(4)其他各民族风情绚丽多姿。荔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布、水、瑶之外,世居民族还有苗族。同时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都是荔波文化的延续,地方特色明显,为旅游产品打造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文化相态多样,底蕴丰厚,尤其是他的瑶族文化更是神秘多姿,而这就使荔波瑶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有了丰富的源泉。
2.生态资源珍贵立体
(1)优良的自然生态为养生休闲提供了条件。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之称的荔波,全县有林地116.14万亩,活立木储存量5007.9万立方米,森立覆盖率达49.1%。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瑶族文化的开发提供了绝佳的载体,也为瑶族养生休闲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优美的水生态令人沉醉。荔波境内全新较大的河流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干流和方村河支流)、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成为良好的旅游造景资源,并利用于开展多种依托于水的旅游活动。
3.良好的交通和地理区位
荔波,地处黔南边陲,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近年来,随着荔波支线机场正式通航、麻驾高速、驾荔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省道206建成通车,以及省道312即将投入使用,荔波外部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4.市场优势
凭借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这一标志,荔波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在全国都是十分可观的。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是主要客源地。而荔波特殊的地理位置,周边相邻的地区都有较大的城市人口,以及荔波长期开展旅游的一些固定消费者都为荔波瑶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了稳定的地方消费市场,成为了该项目生存的基本保障。
(二)机遇
1.荔波瑶山古寨的开放是最大的机遇
瑶山位于距小七孔景区6公里,距荔波县城31公里
从荔波县城沿樟江河顺流而下30多公里,便进入了风光绝妙的小七孔景区。这便是铜鼓桥。过了铜鼓桥,溯樟江河谷坡地上行几公里,就是远近闻名的瑶山瑶寨瑶山。这里靠近大小七孔景区,非常有利于连成片大造休闲观光游。
2.贵广高铁与沪昆高铁的机遇
贵广高速铁路广州到贵阳的时间仅至4小时,到桂林为2小时。沪昆高速铁路是一条东起上海,西至昆明的东西向铁路干线,预计2016年底全线通车,全程只10小时。高铁的“快旅”将促进“慢游”,只要把握得力,将吸引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游客进入岑巩来享受原生态的休闲度假旅游。
3.市场成熟度的机遇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普遍快速提高、中产阶级群体日渐庞大,不满足于观光体验的成熟旅游者群体对度假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三)挑战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瑶族文化与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同质化,对于其瑶族文化未来的旅游发展将是个很大的威胁,同时也存在合作的空间。
1.周边民族旅游竞争强手如云
东南部收到广西的壮族文化的牵制,同时有“世界瑶族在中国,中国瑶族在广西”的影响,造成了在荔波开发的瑶族文化缺乏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东南部受到“歌舞之州、生态之洲、美酒之州、百节之州”称号的黔东南的制约,尤其是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贵州较为成熟的民族村寨;北部又受到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制约;西部的独山在民族文化这一块较为薄弱,缺少突出的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旅游的产品以吸引客源。
2.与周边存在合作的空间
广西、广州都有开发瑶族文化的旅游产品,瑶族的支系繁多,各地的瑶族除了共同的民族特征外都有自身的特点,相互间合作,无论在产品打造还是市场营销上都能打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瑶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策划
为加快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瑶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充分利用项目区内河流,山地,森林,历史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荔波瑶山和洞塘瑶寨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发展原生态瑶族文化休闲养生度假游。营造瑶族村寨的乡村情调,打造原生态露天瑶族生态博物馆,助推荔波成为全国有影响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
(一)总体策划思路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瑶族文化的开发总体定位是:级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原生态瑶族文化体验游的村寨。营造“碧水荔波,神秘瑶山”的市场形象。
1.国际标杆,生态标杆,主题旅游,度假和养生视野
以瑶族的瑶浴为突破口,充分利用项目内的水体做足养生。以荔波本身生态环境依托,利用荔波的旅游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塑造瑶山瑶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塑造东方瑶都。开发健身产品,绿色生态产品,突破观光困境,打造“瑶族生活方式”,一种慢节奏的养生度假生活。
2.以瑶族文化为制高点
瑶族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包括瑶族女书、瑶浴、瑶药、自然崇拜、婚恋习俗、丧葬习俗、文体娱乐、饮食文化、生产方式(山地打猎)、图腾崇拜等。
3.成为荔波旅游的缓冲地区。
站在全县的角度思考其功能。瑶族文化开发的区域可与大小七孔景区,茂兰连成一片,形成旅游带。它就正好是全县旅游休闲度假的中心,也是旅游中转服务的中心。是荔波旅游的缓冲地区。
4.正确处理好瑶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荔波瑶族文化的开发是与荔波旅游融为一体的,因此借助传统文化符号与自然山水综合开发,既能古为今用,也是对传统的开发性的保护。以瑶山古寨为代表的荔波瑶族村寨可以考虑原地复原。坚持部分遗产原地复原,更多遗产创新利用。采用原生态露天民族博物馆的形式,既可以很好地开发瑶族,又能保护文化。
(二)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瑶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产品构成
休闲度假的核心是能够借助吸引物让游客留下来。核心吸引物是以荔波山水为载体的瑶族文化。
1.打造以“碧水荔波,神秘瑶族”为核心的原生态瑶族露天博物馆
包括瑶族的铜鼓,狩猎山区,表演场地,瑶族建筑,瑶王殿,瑶浴体验馆、瑶药展示厅和购买点。配套漳江风景名胜区和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等。
2.打造大型瑶族狩猎体验区
挖掘瑶族同胞山区打猎的历史遗迹,展现瑶族狩猎文化的内涵,将其打造成荔波旅游的一张文化品牌。其主题可考虑,瑶山围猎、瑶王殿的神秘面纱、热情怪异的舞蹈、庄严肃穆的丧葬文化、活力四射的婚恋习俗等。
3.仿瑶都文化休闲街区
设计体现新、奇、趣、异,增强观赏性和吸引力。包括瑶族美食街、瑶族农家生态园、现代娱乐街、瑶族文化广场、瑶族文体娱乐表演馆、瑶族旅游商品市场,泛采用标志性文化小品,以体现古街区特色魅力。
4.打造有瑶族建筑特色的酒店群
以瑶族原民居为原型,修建生态环保型酒店。让人们在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方便之时,尽情享受瑶族民居的魅力,体会瑶族文化的独特。
(三)重塑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瑶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空间格局
以荔波瑶族文化为核心,呈圈层结构向外扩展
1.第一圈层,精密关联层
第一层一荔波瑶山瑶寨为基点,扩展的休闲与度假体验包括,瑶寨寻古与生活体验、畅游大小七孔、荔波布依寨休闲观光、茂兰徒步,骑行等。
2.第二圈层,度假支持层
以荔波旅游综合体为中心,向外扩展3-4日旅游线。荔波县内通往独山、都匀、黔东南、三都、广西的省级公路都是四通八达的可以荔波旅游综合体向四方扩展,形成自然与人文感受居家的3-4日短程度度假光“瑶家度假生活”。
3.观光扩展层
1 南方地区位置以及气候特点
近年来,本地区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大刀破斧地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把家园建设成为园林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但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走过了一些弯路,有些经验值得总结。
2 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期工作
2.1 熟悉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为海洋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水源充足,较为适宜植物生长。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雨量集中夏季,6月最多,故农谚有“五月龙须水”之称。因这时各种类型的降水如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以至锋面雨均可产生,又是在全国雨带移动的范围内,所以4至9月雨量超过全年80%,是高水期。但雨量的年变率颇大,需注意防涝。此外,夏秋多台风,冬春有霜冻阴雨,10月份又可能有寒露风,这都是园林绿化种植必需关注的方面。
土壤类型多样,有黄壤、红壤、水稻土、沙质土、盐碱土等。本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种植土多出现黄壤、红壤和沙质土。黄壤和红壤土呈酸性,南方市场常用的园林植物垂叶榕、人面子、蒲桃、木芙蓉、白兰、凤尾竹、金叶榕、含笑、珊瑚藤、鹅掌柴、栀子花等均能在疏松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2.2 深刻理解设计意图,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追求即时绿化效果,往往大密度规划配置,不考虑远景效果。比如揭阳市滨江尚都项目原绿化设计施工图中,为追求即时效果设计种植密度偏大,若按图施工,完工后将形成一片片密林草地,有些开花小乔木在一段时间生长后会被上层乔木所遮蔽,光线不足导致生长不良,或形态扭曲,甚至不会开花,降低了植物造景的效果。
3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控制工程施工材料质量
3.1 园林绿化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苗木质量的控制
应严格按照合同与设计要求的树种、规格、质量,选择符合标准、生长健壮、树体丰满匀称、树形优美、无病虫害的苗木,原则上均应是袋苗、盆苗等假植苗,同时做好向阳面标识。外调品种在种植前7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有关植物品种的详细情况。苗木到达现场后进行栽植前,要及时报送相关监理部门及时检查审核,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2 处理好苗木起运、装卸工作是保障苗木质量的重要一环。
挖掘、包装:起苗前在树冠叶面上喷洒P.V.O水分蒸腾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叶面水分蒸发,同时不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同时在挖掘时,尽量减少须根的损伤有利于移植后成活。 运输:树木装进汽车时,使树冠向着汽车尾部,土球靠近司机室,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木架或竹架上,用软绳扎紧,土球下垫一块木衬垫,然后用木板将土球夹住或用绳子将土球缚紧于车厢两侧。路上跟车员要密切注意安全检查。卸苗:苗木运抵工地现场后,应按指定位置卸苗。卸苗要从上到下循序进行,严禁整车往下推卸,以免损伤枝干和根系,影响长势或观赏效果。卸带土球苗木时,可依土球大小采取适当的方式。若土球小于40cm,可以一手提树干一手托土球搬下。若土球大于50cm,可以打开车辆挡板,放上厚木板,从上轻轻滑下。若土球超过80cm以上,则需应用吊车配合卸车。不论以何种方式,均要以保护好树体和土球完整为原则。采用可靠的挖掘包装方法:先铲除根部浮土10CM左右,从切根环状沟外侧稍远处开挖,至垂直深度80CM处止,然后采用双层网络法对土球进行包扎,如遇土壤干旱,则在挖掘数天前应灌水,以免土球松散。
4 抓住现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从细微之处着手体现工程品质和管理水平
4.1 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
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人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4.2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如分车带中栽植乔木,遇路灯灯柱时,因有与灯柱保持2米距离的规范要求,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另还有行道树的定点,由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商店等因素,时常要适当作些调整。
4.3 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和客土,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4.4 把好苗木质量关
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4.5 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土球的乔木栽植时,应保证土球的完整性以及树坑大小、深度适中,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最好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苗木规格除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景观效果,高低层次搭配得当,疏密有致。
4.6 浇定根水
栽植后24 小时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如在浇注定根水的过程中,土球附近出现塌陷情况,应及时进行回填并压实;如苗木出现倾斜,应及时扶正、培土。
4.7 固定支禅
5 厘米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美观。只有严格按施工工序操作,每道工序完工后,经监理检查认可签字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继续施工。逐道工序交接检查一环扣一环,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4.7 及时和定期修剪
很多中小乔木虽有桩支撑,但因树枝过多、树冠过大,也经常出现被吹倒或吹歪现象,主要是枝叶较多、生长较快的品种。如紫荆、大叶紫薇、凤凰木、桃花心木等,因为没能及时将过长枝、过密枝进行修剪,导致受风面过大、容易倒伏。大树方面,虽说树大根深,抗风能力相对较强。但也正因为树高、冠幅大、枝叶多且密,更容易受到台风伤害。特别是主干道及受风处的大树,往往被拦腰吹断或者连根拔起。
4.8 雨季施工安排
雨天一般讲会倒影响施工进度,然而却有利于栽后植物的成活和生长。总体上,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雨天一般照常施工。抢天晴之际挖掘种植穴。但项目部要及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5 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独特历史文化的现实体现,也是许多城市进行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常见的推动城市再生的重要手段。
我国于1986年初次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即历史文化街区是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完整地或能较完整的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均应予以保护。并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划分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是一条街或几条街组成。
因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且保存相对完整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存,具有历史价值,能够反映该城市在相对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民俗风情。对游客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时,适度的旅游开发也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状态的持续更新,能够为街区及其周边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二、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它的南部以夫子庙为中心,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东西两端至城墙,是南京的居民的集中地,所以被称为“老城南”,它包括南浦厅、牛市、老门东等等。老门东地处南京城南门(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历史上是非常繁荣的商业地和居住地。早在三国时期便有民居聚落出现,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世族大家居住之地。清末以后,门东、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组成部分,位于夫子庙箍桶巷南面一带,自北面长乐路起,南至明城墙,东至江宁路,西临内秦淮河,总占地约70万平方米。现今按照传统样式开始复建,比如马头墙、中式木质建筑等等,来集中展示南京的古老历史文化。
目前明清建筑示范街区已经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同期开放的还有具有南京特色的老字号文化馆,如金陵美术馆、老城南记忆馆等。箍桶巷是老门东的集中示范区,在此设立了展示金陵刻经、南京白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以及德云社、剪纸、手制风筝、提线木偶等民俗工艺展示区。在三条营巷子口,打造了名为“南京味道”的美食聚集地,汇聚了小郑酥烧饼、蓝老大糖藕等12家最具南京特色的美味小吃。此外,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白鹭洲啤酒吧、星巴克等餐饮店也在老门东落户。2016年春节,作为秦淮灯会的主要展区之一,向来自各地的游客展示了南京老城南民居街巷和市井传统风貌。
三、老门东街区游客满意度分析
1.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产品或者服务的满意程度的一种评价,是游客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游客满意度来源于游客在景区消费某种产品或者享受某种服务所产生的感受与自己的期望所进行的对比。国外学者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度的定义、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满意度测度这三个方面。我国学者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层面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模型和测评体系两大方面,而且获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比如:董观志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王群的TSI模型。
游客满意度受到影响的因素众多,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在1978年美国麻省的科德角海滨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案例中,美国学者Pizam等首次提出海滩、游憩机会、成本等8个游客满意因子。1979年Dorfman在进行野外活动的时候发现,游客满意度不仅会受到旅游目的地众多要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它一些要素等影响,比如游客的个人出游目的、天气温度、环境条件等等。1988年Whipple等发现游客满意度中存在一种晕轮效应,即如果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某一要素感到不满意,则会使其对整个旅游目的地的不满意。
本文认为由于游客满意度是通过游客的期望与感知相互比较得到的,所以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应贯穿于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还应考虑到景区的服务与管理方面因素影响。由此,本文构建了老门东游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包括七项一级指标和二十项二级指标。
2.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于2014年的3月份到老门东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00份,有效问卷数为99份。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的基本信息采集,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第二部分是游客满意度调查,包括总体满意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是游客的游览之后的行为预测,主要包括是否愿意再次重游等等。采用SPSSv19.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计算分析,以李克特的5级量表法,建立评价集V=[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对应的测量标度向量H=[1,2,3,4,5],作为相对应的分值,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3.游客满意度分析
(1)总体满意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99份有效问卷中,对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很不满意的游客数为9人,占9.1%,不满意的游客数为24人,占24.2%,感觉一般的游客数20人,占20.2%,满意的游客数36人,占36.4%,非常满意的游客数为10人,占10.1%,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总目标是3.142,这说明游客对于老门东街区整体印象比较一般,景区还有很大改善的空间。
(2)一级指标满意度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将一级指标满意度数值与李克特量表中5级满意度赋值相比可以看,除了旅游交通指标达到满意外,其它六项指标旅游景点、旅游餐饮、旅游住宿等都未达到满意水平,见图。
(3)二级指标满意度分析
通过满意度计算结果显示,在20个二级指标中,只有3个达到满意程度,即旅游住宿中的服务人员的态度、旅游交通便利程度和旅游交通安全性,其它大部分指标都是感觉一般。其中最不满意的是旅游购物的特色与种类和娱乐节目的种类。这样的计算结果显示老门东街区还不少有待提高与改善的方面。第一,在与“游”密切相关的旅游景点方面,对于景点的设施、建筑、特色与形象大部分游客都不是很满意,感觉一般。第二,在旅游餐饮方面,3个二级指标中,就餐环境相对满意度较高,而价格相对满意度较低。第三,在旅游住宿方面,这一项中游客对于住宿价格和住宿的环境卫生感觉一般,但对酒店的服务人员感觉还是满意的。第四,在旅游交通方面,游客满意度最高,大部分游客认为交通比较便利,安全性较高。第五,在旅游购物方面,满意度较低,大部分游客认为在价格和质量以及种类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第六,在旅游娱乐方面,游客满意度也较低,其中对于娱乐节目种类,很多游客表示不满意,认为景区内的很多展现南京特色文化的娱乐项目还是较少,商业气氛过浓。第七,在景区服务与管理方面,景区内的服务人员态度以及游客的旅游行程都感觉一般。总体来说,通过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了解到,游客对于老门东的满意度并不高,街区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游客总体满意度与推荐率与重游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游客总体满意度与推荐景点之间存在正相关。在总体满意度中,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为46人,这46人都表示愿意将老门东推荐给他人,剩下的53人中,只有17人选择愿意,36人选择不愿意。结果显示,游客的总体满意度越高,将景点推荐给他人的愿意就越高。
而总体满意度与重游景点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总体满意度中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46人中,有30人选择不愿意再次重游,选择很不愿意、不愿意和一般的53人游客中,48人表示不愿意再次重游,这表明总体满意度和重游景点之间并没有正相关的联系,由此表明,老门东街区游客的重游率较低,仅为21.2%。
四、老门东街区旅游开发的提升建议
1.注重游客感知,充分体现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特色
有人说过:“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老门东有着较为完整的明清古老街区,应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南京本土文化的重要场所。老门东的复建吸引了来自南京以及其他各地的游客,城南旧景感染了很多人,但是也有不少人发现对老城南文化的表达并不准确。除了房子外,有很多场景也和老一辈南京人的记忆相差甚远,其中在街边有一幅展现以前老城南的旧照片,上面就有很多瑕疵。另外有一尊展示箍桶匠劳作的雕塑,也被市民指出有很多不符合历史的地方。由本文的调研可以看出,游客对传统文化和南京地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目前街区内提供的相关项目数量上还不能满足游客所需,因此可以更多地提供向游客展示传统文化技艺的场所,控制过度的商业化。在项目选择上,应适当提高游客参与度,以增加游客回访率,增强景区的吸引力,打响南京老门东传统文化品牌。
2.秉承古意,尽量保持传统建筑格局与尺度
老门东在修复开发过程中已经保留了一些老房子和街巷,并依附原有建筑样式进行建设。但在本文调研中,游客对老门东景区建筑景观的满意度并不高。一方面可能与街区周边新开发的木匠营小区、江宁路花园、长乐渡等地产项目有关,这些项目取代了旧式民居,破坏了景观的一致性,影响了游客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修复过程中,一些老街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仿古建筑形式做工粗糙,翻新过多。此外,过多星巴克、哈根达斯等洋品牌入驻,对景区的古意传承也有所影响。
3.增加景区内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作为历史文化街区,老门东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应加强街区从业人员加深对老门东文化的了解,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有良好表达能力的导游,引导游客了解南京的本土文化,诚信待客,加强行业规范,提升老门东的品牌。
4.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监督与引导
政府要有前瞻性,加强监督力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在保护和开发的同时,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或者历史遗存予以保留。遵循循序渐进审慎更新的原则,根据老门东的现状和居民的需求,对居民的环境加以改善。既要尽量保留老门东原先的街巷布局,同时也要考虑现代化城市进程以及交通便利程度。完善供电、排水、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张启全,余凤龙,齐莉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与规划--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实例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10-113.
[2]张学梅.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旅游与发展研究,2011,18(7):555-557.
[3]杨俊宴.吴明伟.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模式探索--以南京南浦厅街区为例[J].规划设计,2004,20(4):45-48.
[4]刘军.试问路在何方---有感于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型历史地段保护[J].随想杂谈,2010,26(4):95-97.
[5]刘正平,宣莹.南京城南历史地段保护的回顾与反思--借鉴法国历史地段保护经验[J].中国明城,2009,(11):11-15.
[6]李智虎.谈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提升[J].营销企划,2003,(4):39-41.
[7]俞万源.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7):824-830.
[8]陈友军.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湿地旅游开发策略---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4(4):10-21.
[9]Pizama,Neumanny,Reichel.A.Dimension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destination are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5):314-322.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Pick to; In recent years, urban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gress by leaps and bounds,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adually obtained the full attention, square afforest, landscape green way, small pavilions, garden district and so on emerge in endlessly, and increasingly large scale, quality quality became the measur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mportant symbol. But in recent years by more than in landscape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fou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ists some problems, the impac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Key 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solving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进展突飞猛进,园林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广场绿化、景观绿道、小亭园、花园小区等等层出不穷,而且规模日趋大型化,品质质量成为了衡量居住环境的重要标志。然而通过近几年参与多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在过程中发现施工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持续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低价中标工程质量影响深远
问题:2000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建设工程可以采用经评审的合理最低价中标法。所谓的低价中标就是发包人通过招标选择承包人,在所有的投标人中报价的合理最低价者,即成为工程的中标人。这里的“合理低价”指应当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合理底价”也是适用清单招标最可行的一种评标办法,在商务标、技术标合格的条件下,报价最低的投标单位中标。在最低价中标法的引导下,很多企业为了中标,已经由低价投标转入低于成本价投标,以过去那种 “堤内损失、堤外补 ”“ 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 错误观念为指引,总以为先拿到工程再说,造价的事以后再算,多办些现场签证,总不致于会亏。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价,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价使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施工企业不但无力实施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管理等级,推动整个行业发展,而且产生一系列连锁的危及社会安定的负面问题。
解决方法: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抓好中标门槛。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各主体的管理和约束。日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评标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技术要求、评标办法、规范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严厉禁止最低价中标办法。坚决杜绝围标、串标、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的腐败现象,营造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良性竞争环境。
2)建立诚信体系,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对于信誉好、管理完善、有可靠机制的单位列为诚信单位。也可设立诚信单位、不诚信单位排名榜,在投标时可适当加分或优先考虑。
3)成本分析是投标报价的首要条件。 最低投标价中标不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最低价应是高于成本的最低价,企业在投标报价时首先要考虑的成本分析,以自身成本分析为基础,将自身的经营优势转化为报价优势,以增强企业标价的竞争力。
二、园林绿化施工队伍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严重落后
问题:近年来国家大搞园林绿化工程,绿化施工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施工队伍的人员良莠不齐,专业知识匮乏,根本不懂得植物的搭配、摆放、安置。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领会设计者的意图,不能看懂设计图。许多人甚至误认为绿化工程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所以好多园林工程公司大多由苗圃或其他行业转行而来。其实园林工程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工程建设者,还需要用美学的视角、充满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因此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是需要设计师和施工者共同完成的,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一支精良的施工队伍去完成,而在工程建设中,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是不可能创建出精品的园林工程。
解决方法:切实提升施工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1)重视技术人员配备。在文化程度上,低学历的技术人员占78%,难免存在鱼目混珠的情况,因此应该招收有园林绿化专业知识的骨干技术人员或专业人士,以壮大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培训和学习。制定园林绿化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掌握应有的绿化工程的基本知识。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参加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培训和考试,不断加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3)分清职责,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该成绩可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主要依据。
4)责任到位,强调劳动纪律。列出一系列的奖惩制度,鼓励积极有担当的行为。落实责任与义务到个人身上,从而整体提高队伍的质量。
三、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在交叉施工时土壤容易出现问题
问题:土壤的质量容易遭到破坏。移栽的植物对土壤要求较高,土建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工程中遗留下来的石块和水泥等物质容易残留在土壤中,使得土壤颗粒过大,形成土块板结,透气性不好,透水性差,形成人为的滞水层,使载植的植物根系很难生长、呼吸,造成植物根系缺氧腐烂甚至死亡。种植的植物适宜生长的PH要求不同,有的适应偏酸性条件,有的喜欢碱性条件。土壤PH与植物的适应性不易被考虑到,PH 的测量经常被忽视。
解决方法: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互相协调施工,对土壤进行优化处理。因为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苗木的生长状况,所以在栽植苗木前要对土壤的颗粒大小、含水量、透气性、PH、含肥状况等做仔细的分析,对于不合格的一一进行处理。根据土球的大小决定树坑的深浅以及形状,还要提前做好沤肥工作。其次,要做好苗木的防病虫害工作,对苗木进行必要的修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的位置栽种。再次,定根水要及时浇灌,保证栽植的24小时内浇透定根水。
四、 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
问题: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一至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一至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俗话说:“三分栽,七分养”,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
解决方法: 落实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1)要明确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根据园林主管部门或权威机构制定的全国统一的养护管理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施工,使养护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
2)养护管理机械化是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如起苗机、挖坑机、绿篱修剪机、割草机、自动喷灌设备等,省时省力,效率高。
3)推行目标管理,实行班组承包或个人岗位承包责任制,建立完善园林养护管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奖惩分明,提高职工积极性。例如签订园林养护卫生保洁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实行三定即(定人、定岗、定任务),二查(周查、月查),一评比(年终总评)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养护质量,实现长期有效的管理。
4)加强宣传,依法制绿,提高全民爱绿、护绿意识,减少毁绿占绿现象的发生.为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都出一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五、结语
关于如何解决现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把好工程的施工质量关,如何更好地节约成本,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专业的、深层次的做法,以上论述是本人在几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见解,希望能对同行的专业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