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职能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2 09:04: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共管理的职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共管理的职能

篇1

2.政府公共管理运行职能政府的公共管理基本职能必须在各个管理环节的合理运作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因此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公共管理又包括了很大一部分的运行职能。运行职能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如:协调、控制、人事、组织、报告、程序、决策、指挥、运作等。不论是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还是其运行职能,都与公用管理的服务水平和制度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社会进步的今天,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会对国家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要想促进市场竞争力的发展,还要在公共管理职能能力提升方面多做努力。

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存在相互统一,互相支持的效果。当前业内对政府公共管理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不晓得成效,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学者面对研究普遍表现出对实证性内容和微观层面关注不够的问题。为此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一)从法律和产权界定方面研究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法律作为政府发挥职能的基础之一,研究其与政府公共管理的相关性必将为政府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市场机制和秩序,确保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从政府提供具体的基础设施和维护政策环境方面去研究应当在重视政府提供良好基础设施的同时,对政府提供良好资源配资、生产力发展及创新环境的能力和政策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政府职能的优化发挥。

(三)研究政府建立和维护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通过社会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从政府的角度发挥作用,提升社会劳动生产力,减少民众对政府的负面心理,维护社会未定,并且也可以促进和改善民众的价值取向,维持社会公正,让政府致力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

(四)注意研究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作用我国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尚处在一种未定型的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注意到发达国家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普遍问题时还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针对很多特殊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证方法和理论依据区分其普遍性和特殊性。

(五)重建公共管理职能的研究框架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研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当市场作用不显著是,政府如何通过迅速有效的手段发挥来挽救市场状态,通过价值观和利益观的角度来保证政府对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作用。

(六)从公共关系的视角探讨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政府的公关形象,特别是其美誉度和可信度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支持与接受程度,研究如何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确立表里如一的可信政府形象也应该研究的重点方向。

篇2

(1)服务人民,日光长远城市规划是为了满足市民在生活对于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并将城市建设的第一日标定位可持续发展。

(2)较为健全的制度,执行过程较为严格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国家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遵守一书两证,的制度的同时行驶合理的行政权方。

(3)较强的公众管理性现如今,随着城市建设制度的不断发展,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公众监督和参与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城市规划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责任明确、机构清晰各级的人民政府为城市规划的领导机构,对城市规划进行整体的方向把握和指导,具体的措施执行则是由各级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来进行各部门之间封分工明确,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职能探讨

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人们要遵循“三分规划、七分管理”的策略这是由于对物质环境进行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所占的比重较小,相反人们对于规划中的而公共管理政策更加重视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职能应该转变,重点转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上来社会经济转型期,城市规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需妥善处理好规划与政治、经济、发展、现状、保护、环境、消费、未来、行政、市场、公众和利益等诸多关系这些相互矛后的关系是每一位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在处理时往往会顾此失彼,有时让人不知所措,甚至对规划工作感到一片茫然为了履行好城市规划职能,必须对经济转型期城市规划的职能进行解剖分析和合理配置按照公管理的运行职能,可以把城市规划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下面将针对公众管理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四个职能进行详细探讨。

2.1计划职能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定义中,主要工作是对在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两个方面对城市发展建设进行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狭隘性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对城市的计划职能进行研究,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为了保证对市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进行满足,以及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固化要设立明确的可行的日标和任务在确定了日标之后,就要对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进行制定,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对城市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方向同时城市规划措施的制定,也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尺度标准在制定了城市规划具体措施之后,就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在规划措施符合法律规范之后,对措施进行执行交给城市发展的有关部门从整体到细节、宏观到微观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执行,把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项日上最后在进行完所有的城市规划措施之后,就进入对城市规划进行审核的环节,由相关部门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审批城市规划的计划职能是城市规划所有职能中最首要的职能,他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在公共管理角度上来看,计划职能的实现使得城市规划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

2.2领导职能

城市规划公共管理过程中处于领导的地位,其在领导职能方面的体现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规划引导、规划权利和规划协调所谓的规划权利是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通过采取命令、引导等手段来对权利进行规划,为社会主体提供公平的平台,使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的大环境之中去通过公共管理的方量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同时政府进行组织、指挥和监督等工作而规划协调是指对城市发展中的各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充分应用社会学、管理学和规划学等方面的知识,用科学的眼光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现城市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最后关于规划引导的职能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城市规划在具体建设项日中很好地贯彻,而建立的有效的控制规范和引导机制。

2.3组织职能

在公共管理角度上来看,城市规划的组织职能是由成熟规划组织构成、组织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体制所组成的现如今随着公共管理方量的进一步加大,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行政主管部门等城市规划组织机构加入了人民群众的方量,建设投资主体和广大市民也成为了城市规划组织的重要一员主要表现在管理规划运行机制方面,我国现如今的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善,有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不够合理与此同时,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阻碍了城市规划的有效开展,因此在我国,城市规划的组织职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4控制职能

篇3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下各种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对于人才的渴求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度,而公共管理人才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很是重要的位置,所谓的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职能的一种,它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一个是把公共利益作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两者都是为了能够实现公共利益给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服务的活动,其主要特点就是多元价值以及正当性和以公共福利、利益为目标,对于公共管理的人才需求正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当下的公共管理人才培训模式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笔者根据实际的情况把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首先就是在培训教学的方式上比较的滞后,当下的培训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核心,把书本知识给学生进行灌输,在对公共管理人才的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完全是依靠着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模式上没有新意,都是统一的进行培养,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兴趣的激发作用不强,对于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以及有层次的教学。

还有就是在培养的内容方面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专业,它在我国的发展上起到关键的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对于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当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当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内容缺乏创新,也没能够全面的体现出实用的价值,对于理论知识过于偏重没有在实践上得到重视,创新的环境也较为的缺乏。

三、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及能力培养探究

对于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要向着市场以及实践的方面发展,把社会的需求进行深人的了解,把培养的内容以及能力的需求和市场相结合,根据以上在当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力培养模式的不足,笔者根据自身的一些经验并结合实际归纳出一些相对合理的培养策略。

第一,要对当前滞后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专业要和市场相结合,根据市场的特点来进行设置课程,充分的利用资源,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当下的改革正不断的深人,而公共管理人才在社会中的角色非常的重要,其职业的素质以及能力对公共组织的成败有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要能够在模式上得以创新,内容上要和社会的实际发展相贴近,积极的对教学的方法得以创新。

第二,在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在使之具备专业性以及综合性和灵活性。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着重的在公共政治素养以及公共行政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素养方面进行培养,公共政治的素养能够让其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以及所要承担的义务,这对提高我国的政治文明水平以及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公共行政素养的培养能够对于自己的职业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正确确立有着很好的帮助,不能只是为了追求政绩而忽略了职业道德的存在,对于公共管理的本身就是对于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在知识结构的素养方面的培训能够在心理素质上得到平衡。另外,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注重复合型的职业能力培养,在以上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还要在各方面的能力上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计划组织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不可或缺的。

第三,在当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有着创新,首先就是要在培养的内容上得以创新,对于传统的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内容政治性太重,这样就显得在教学上比较的枯燥乏味,故此,在内容上要把我国的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和国外的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之互相的渗透,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要得到有效的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当下的创新方面还比较的薄弱,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要把公共管理人才在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得到全新的转变,要把知识体系得到合理的构建,在复合型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得到有效的拓展。

篇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43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新公共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模式,提倡政府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旨在提升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模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较大影响,促使政府管理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将这种管理模式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中,能够促使政府转变职能定位,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

1 政府管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政府不断强调要优化资源配置,使用灵活的手段开展行政管理工作。高等教育系统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机制与政府制定的行政政策直接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不断改变,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新公共管理理念应运而生。新公共管理在手段和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开看,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机制没有将作用发挥到极致,政府职能定位不够准确,导致教育资源被严重浪费,管理效率仍旧有待提升,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公平合理的分配教育资源,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定位

2.1 转变管理观念

党的十强调继续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求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行驶监督职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将制定发展政策与路线的权利交还给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放权”的过程。在管理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同样的原则,政府对高校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但是不参与实际内部管理,高校拥有独立自,实现自我管理,使高校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这样,既能减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压力,又能充分调动高校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2.2 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

实际上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就是要加大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在管理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主张“分权”,政府要一步一步将管理权力交给高校自身,改变以往集权管理的方式,高校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招生政策与培养政策,培养出一些更能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人才。可以采用以市场为主导,以其他配置方式为辅的市场管理方式来管理高等教育,充分调动高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3 构建管理高等教育的新体制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转变职能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缩小政府的管理权力,有效发挥社会和市场的职能,高等教育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要承担提供资源的责任。这种体制可以在办学方面充分体现出来,政府要鼓励民间组织通过正当途径积极办学,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使闲置的教育资源被利用起来;在财政方面也不再完全依赖政府拨款,允许一些社会企业进行财政投资,筹措教育经费,并通过合理方式给予回报,减少政府财政压力,有效利用民间资金。

2.4 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提升服务意识,发挥自身的服务作用。如果政府在管理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权利,社会其他机构没有权利为高校提供教育资源,大大限制了竞争自由,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受阻。因此,政府要将自己定位于“服务者”的位置,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来引导高校发展,为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合理范围内放宽教育市场的准入条件,用科学的方法评价教育质量,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2.5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政府要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律制度,使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利用制度来规范管理流程,促使管理人员在合理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能。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要规范管理部门的行为,防止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权力过大,干扰到高校正常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是要规范高等教育市场,防止一些高校利用政府“放权”政策,管理过程中如果任何一方出现违规行为,都要依据法律对其做出相应惩罚,维护教育事业的稳定。

3 结 语

随着市场经济理论的成熟与完善,新公共管理方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该理论逐渐被引入到高等教育管理领域,要求政府更新管理理念,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提升服务意识,将自己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以更合理的方式利用教育资源,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管理部门与高校的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5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底中国内地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据统计在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存在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因此,作为政府来说,要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和不足,致力于提高我国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1从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城市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经历,这就导致农民工进城后,只能从事社会最底层的危险工作,收入微薄,艰难地生活在大城市中,没有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农民工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较为复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客观原因,而作为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接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专业技能不过关,自身职业素养欠缺。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财富积累,为了增加社会高水平人才,教育是最佳途径。因此,我们从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为农民工实现个人发展提供条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工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城市的工作生活中。此外,我国社会处于发展阶段,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以及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为了转变我国农民工素质较低的现状,要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进行实现。

2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职能

2.1科学制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规划

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政府需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引入新的管理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意义,为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国务院各部门要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方面予以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基于全局意识进行统筹规划,为农民工职业技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2.2加大投资 促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

首先,我国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开展,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实现经费支出透明化和规范化。此外,政府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激活民间资本的特色优势和积极作用,通过对各方资金的统筹和调动,辅以政策支持,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3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职业培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转变管理职能,结合社会发展明确自身定位,由主导者向服务者转变。此外,政府为了完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市场规则,以此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为了确保农民工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融入城市机制,实现城市人与农民之间享有平等的待遇,为农民工的生活工作提供平等的社会环境。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与方式

3.1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作为政府部门,要更好地组织农民工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的活动中去,为农民工免费发放培训卡,根据农民工个人的基本情况,分批次、分层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入市场机制,让农民工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培训活动,包括层次、时间、内容以及批次等。

3.2创新农民工培养方式

政府部门要坚持以农民工自我发展为中心,积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实现种类丰富的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要将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进行有机统一,并实现多种类型的培训方式,在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化发展理念,以此来确保整个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产生良好培养效果。此外,还要充分结合农民工自身发展潜力,以市场需求作为培训内容选择的依据,创新多元化的农民工培养方式。

3.3培训内容要科学合理

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具备针对性、实用性以及适应性。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时展趋势以及市场运行状况,将提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技能作为最终目标,确保农民工经过系统培训之后,能学以致用,这才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所在。此外,还要优化技能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4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政府各部门来说,要高度重视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国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水平,促进现代化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29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1

主动服务是现工商行政管理新的创新理念,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是工商行政服务管理最主要的基本前提。工商行政管理的本质属性是要求行政管理将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中的精髓纳入其中,这是对工商行政的人民性和现代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具有独特力量的所在。在工商行政管理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仍然保持着创新精神,不断对工商行政管理传统模式中不符合的服务观念进行整改。也要不断地对工商行政的服务工作提出新的观点和思想,以创新为主,来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的效率。

1 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中,其体制与经济模式相互适应,将指令性的计划及行政手段来作为重要特征。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主要是强调工商行政机关中行政权力的单向行驶,但其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强制性管理

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是以政府的权力以强制性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具有良好的维护职能。社会经济市场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是根据在一定范围的框架内对具体的市场交易来进行管制的,这种管制模式的有效性和快速性是其他的经济部门所不具有的,且在工商行政管理中是其存在的主要前提。目前,工商管理依靠行政的权利来对市场进行管理,但在市场运行的规律上,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对改进政府的管理活动及提高政府能力方面来讲,并不能起到大的促进作用。

1.2 刚性管理

在传统工商行政管理的行政执法和监管中,主要是强调以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一种刚性管理,认为只有采用强制性的手段来管理才能完成目标,这种管理模式讲究的是服从性。刚性管理是按照其规章管理制度来进行的程序化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的角度看,管理人员只是从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来考虑的,对管理价值上没有起到重视。这样刚性的行政管理模式,对问题的解决是不利于及时化解和整改的,主要原因还是因管理中长期忽视服务理念而造成的。

1.3 管理模式过于简单

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模式过于简单,将强制性的管理模式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后盾。首先,主要是强调以管理制度为中心;其次,是以采取收费和罚款来进行。这样的管理模式过于呆板,毫无新颖性。通常是事发之后,再对其进行管理和处罚,所以缺少事前的教育和疏导,因此造成企业与政府矛盾的增加,使公众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存在较深的质疑。另外,工商行政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直接会影响到行政职能的转变及其服务型的构建。再加上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机构也比较复杂,导致了传统工商行政管理无法对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得到很好的适应。

2 服务视角下的工商行政管理

2.1 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

对工商管理行政的服务型视角来讲是以民众为中心的一种行政理念,而不是以政府为中心。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主要是要处理好管制和服务的关系,树立起间接和直接服务的意识。服务型的成立是服务对服务的选择或接受来作为主要前提,在服务型的引导下,工商行政的管理部门必须要迅速的建立起新的管理方案,逐渐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能力,不断对社会的需求作出回应。

2.2 向服务型转变

工商部门的管理活动都是停留在行政执法的表面上。只有将监管的职责做到位,才可以使市场持续规范,这样的转变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工作。工商行政部门是管制型的代表之一,但监管是一种管理手段,并不是一个出发点,更不是一个管理目的。在实际社会中,多数工商局的监管方式还是以经济为前提进行的,其监管的服务职能和意识都不够明显。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之下,工商部门在进行管理的同时必须要重视现社会的需要,通过服务来促进监管。政府的行政管理不能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作为经常性执法方式,要将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温和的行政管理手段,这也是建设服务型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切入点。

3 结 语

优化、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是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的主要内容,也是工商行政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职责。无论是从政府的起源方面来看,还是从其他角度来看,其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工商行政的管理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责时,一定要先对群众树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必须对人民有着丰厚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代表与符合人民的基本利益,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好人民所反应的各种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智能化建筑的提出,其主要的理念是建立了“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包工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结构,系统,服务以及管理的进一步组合,最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以及高品质的建筑环境。公共建筑是一种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其智能化对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优化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公共建设智能化的难度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工程管理中需要统筹规划,创新管理模式。

一、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模式

1、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

在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中,其相关的单位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单项智能系统承包方。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单项系统承包方为合同关系,另外设计单位与单项系统就能够承包公司为相互的合作关系。管理的模式特征主要的体现在:管理和配合关系比较复杂,其技术的接口比较多,工程涉及的面比较广,协调工作量比较大,另外还要求建设单位配合专业齐全的工程管理人员。在适用范围中,其规模比较小,系统少。

2、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

相关的单位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项系统承包方。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智能化工程总承包为合同的关系,其他之间是协调的关系。在模式特征中:其主要的优势是:简化了管理的方式,大大的减少了建设单位的现场协调工作量,保障了前期规划设计,并且分担了一定的工作量,该系统为集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3、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该项工程在管理模式中,主要的分为:项目管理服务,其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相关的合同规定,在决策阶段进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然后进行总体的规划,具体的按照设计、招投标、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试运行以及竣工阶段进行。进一步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等问题;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中,由项目管理企业签订合同,完成了项目管理工作后,需要进行具体的合同没那个约定初步设计,然后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决策。

二、我国公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

1、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社会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越来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节能环保理念,政府在升级社会公用基础建筑的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最终实现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且有一定的需求量,因此智能产业要不断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智能化起步较晚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涉及建筑行业,而且还有应用信息技术、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要点,因此对于整体的工程管理模式要求较高。我国的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建筑智能化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将影响整体的智能化应用有效性,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导致我国的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工程管理的模式也不够成熟。

3、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低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起点比较低,而且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发展体系,目前,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整体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方面,很多细节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导致项目的工程期较长,发展缓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致使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水平偏低。

三、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包含了诸多的高新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都比较复杂,在管理上需要科学的统筹安排,以及技术的协调一致。除此之外,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影响到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公共建筑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要承受较多的人口以及较为密集的活动,因此对于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在管理模式上是一项严峻挑战。

1、涉及到的技术错综复杂

我国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工程,与电气工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联系紧密。错综复杂的技术只有配合一致并统筹协调,才能最终实现智能化。由此这些技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公共建筑智能化的社会需求。

2、各个行业协调一致比较复杂

在智能化的领域中,不仅是技术错综复杂,而且跨越的领域比较多,如何实现这些技术领域的协调配合,并顺利解决其中的矛盾冲突问题,是在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此,在工程过程中,对于设计的相关部门要协调安排好项目实践,并保证在每个环节的技术应用能顺利实现,在时间上没有断档的现象。同时,对于各个承包单位的总体规划,要从宏观出发,注意整体的管理。

3、重点把握后期检验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不仅要重点把握项目进行中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在工程后期的相关验收程序。这一程序中,要对于公共建筑的整体功能进行明确,并在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的技术漏洞,并在技术上予以支持,使后期验收发展为一套规范化的体制。

四、完善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1、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很难讲其划分到一项某一行业领域内。在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技术领域明确清晰,对于任何一个环节设计的技术应用都要明确,无论是自动化工程,还是信息网络,还是通讯技术,只有将各个领域统筹综合应用,才能不断优化工程管理。

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根据公共建筑的基本特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智能化工程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监督检验,都有完整的体系,不断促进智能化的发展。

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尤其是当今一些新兴产业,以及相关的高新科学技术产业,例如信息工程、信息网络、软件工程等等,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对于建筑智能化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技术趋于成熟,智能化才能实现,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尽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有机结合,统筹一致,在管理上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是建筑的智能化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建筑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案,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总体的设计规划,解决了设计规划中的需求和定位问题,将管理和运行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这就为加强智能化建筑工程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案,提高了我国对公共建筑智能化管理的水平,从中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建设水平,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2.维护职工的民利

职代会是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因此,企业要加强职代会的管理方式,将职工很好的团结到工会的组织中去,让其能真正成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一员。在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同时,积极的调动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在很多关于本单位的重大事项中,特别是有关职工的切身利益以及职工都关心的热点问题等等都要通过厂务以及职代会对这些问题及时的予以公示,让职工能够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所有的说话权、参政权和议事权。

3.采用先进的文化以占领职工业余文化思想阵地

职工在工作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厌烦以及消极的态度,为了使职工的工作热情高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就有必要开展很多具有娱乐性质的丰富多彩的群体性文体活动,使职工能够放松心情,舒缓疲劳。工会要利用其作为职工引导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其服务的功能。积极的组织职工开展各项文艺、旅游、体育、竞赛等活动,真正的做到陶冶职工的情操,愉悦职工的身心,让职工能够抵制各种不良的迷信思想,以一种健康文明的文化形式教育职工。

4.为职工打造学习氛围,建设文化家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进入一个注重文化和科技的经济高速发展时代,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让职工更好的为企业做贡献,大力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企业应该将硬件的建设同创建活动完美的进行结合,在充分考虑好企业的空间绿化效果和亮化效果的同时,使企业的环境得到美化,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激发职工热爱企业和热爱岗位的热情,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同时,要发展各种文化以及文明的评先选优活动,通过塑造榜样,以先进的个人和集体鼓励职工努力工作。让职工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水平,展现出企业更好的精神风貌。

5.参与综合治理,维护大局的稳定

综合治理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会要努力的做好综合治理的工作。要全面的为职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存环境,将办公、生活以及生产区进行维护与整修,加强内部的综合治理,让职工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增强自豪感。

6.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做职工的知心人

工会的主要身份就是职工的权利卫士,因此,工会要时刻关注职工的生活以及工作情况。在职工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出现在职工身边,为职工排忧解难,帮助职工化解他们的消极情绪。让职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甚至是社会的温暖。这样有助于完善党群与干群的关系,同时有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此外,工会要经常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真正的融入职工中去,融洽职工与企业的关系,真正的成为职工的知心人,让职工能够从根本上信任工会。

篇9

企业管理具有两重性。企业管理之所以具有两重性,这是由于企业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要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企业管理必须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职能,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二是维护生产关系,前者决定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后者决定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

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各种社会形态都存在,在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中是一致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即没有阶级性。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着本质区别,即有阶级性。

正确完整地认识企业管理的两重性,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探索、鉴别和有选择地学习国外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有重大意义。我们既要重视管理对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又要重视管理对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求。我们的任务是在认真总结我们自己行之有效的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施工企业管理中全部科学的东西,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施工企业管理学。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个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法约尔之后,出现了许多管理职能的不同学派, 这些学派对管理的职能划分不一,但没有实质的差别,下面逐一作一介绍。

一、计划

计划是施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动纲领。计划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和预测、编制计划、进行综合平衡、评选最优方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大问题作出正确决策,以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组织

组织是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要素、各部门和各环节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组织职能包括:管理制度的确立、管理环节的规定、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选配,以及各单位各岗位的职责、权利的划分;合理调整劳动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提供和调配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协调企业内部纵向和横向各方面的关系,使其步调一致,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三、指挥

指挥就是对企业各类人员命令,分派工作,提出要求的管理活动。指挥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种职能,只有在统一的指挥下,企业各类人员才能做到步调一致,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协调进行。指挥职能包括: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建立指令的传递和反馈系统;及时掌握企业组织及生产经营的运转情况;正确下达指令行使指挥职权。

四、控制

篇10

二、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引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朝着战略目标进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管理就是企业通过引导各个部门协调运作,完成企业所分配的任务,达成企业目标。引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在基础性产业的发展平台上创新发展,经营好企业主打产业的同时,管理好企业的细小以及边缘企业。做好企业成果的把关,严格控制企业运行的大方向。二是企业在引导运营时要依据当前以及可预测的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来管理企业。当企业的发展面临市场饱和状态时,企业要做好开拓新市场的引导。其次,企业与服务之间的联系。工商管理的存在价值就是为企业服务,对企业进行管理以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改革以及创新提供资金、技术等的支持。

三、工商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借鉴外国管理发展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所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逐渐复杂。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工商管理就逐渐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其职能的发挥也受到了市场的阻碍。当其功能无法发挥时,工商管理的存在就毫无价值。

1.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

工商管理的体制是人为按照行政区域的不同划分的。

2.专业人才奇缺

就目前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来说,其起步相对较晚,市场的发展需求大于人才的培养力度。

3.审计部门尚未健全,影响其职能的正常发挥

工商管理的内部管理与监督亟待规范化。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内部职能以及部门划分较为粗化。例如:国家投入相当多的钱财支持工商管理的建设,却忽略了其法律法规的设立以及内部建设要求。

四、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的运用

1.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新工商管理的理念

这是提高工商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要求不断汲取国外有价值的经验。正确的管理理念包括管理的执行力、管理者的从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等。并且工商管理部门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准则,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2.整顿工商管理内部机构,合理划分其职能

这是为了防止工商管理职能的重叠以及集权,增强其执法的能力。打破行政管理的区域化,使各个工商管理部门相互合作连结,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强强联合,提高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3.做好三个工作重点

一是指市场主体的准入资格。管理的目标就是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服务态度,变通地为企业服务不仅仅是指严格按照准则条款办事。二是指合理有效地监管企业行为。运用管理职能来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合理而有序发展。三是严格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规范企业行为。

4.加强工商管理的监督职能

监督管理职能是保证工商管理职能正常运行的法宝,在依法行使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就应加强法律的监督力度。在监管的过程中对各个企业进行相应的法律宣传,增强企业经营的法律意识,不违法犯法。当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出现违法行为时,工商管理部门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人员,以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所以,工商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要使企业明确知晓自身的责任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