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2 09:04: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

篇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 一般护理 (1)休息,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室温过冷或过热、疼痛等均影响血压的变化,早期宜适当休息,工作过度紧张,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者应充分休息,病室内应保持安静、恒温,保证睡眠,避免受凉。(2)饮食,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避免过饱,少吃零食,忌酒。(3)运动,通过治疗血压稳定在一般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者,除保证足够的睡眠外,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及体育活动,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

2 对症护理 (1)出现明显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让患者保持安静,设法祛除各种诱因。(2)有心、脑、肾并发症的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记录出入量。(3)若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同时伴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让患者卧床、吸氧,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备好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等。(4)在服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要向患者说明坐位或平躺时起立,动作应尽量缓慢,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3 心理护理

3.1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保证。主动与病人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尊敬病人、爱护病人,耐心告诉病人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病人的隐私要给予保密,使病人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病人为亲人、朋友,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信任、理解。对病人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应同等对待。

3.2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环境舒适、幽雅,给病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把轻重病人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病人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病人注意力,使病人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病人早日康复。

3.3 保持良好的情绪 如果病人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病病人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应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对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帮助病人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4 家庭给予关心 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高血压病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病人,减轻病人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使病人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病人紧张、焦虑、孤独情绪。

4 健康指导

4.1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的过快、过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目前,降压药物的应用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4.2 坚持锻炼 高血压病病人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病人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3 合理饮食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篇2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无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出现心悸、气急、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如何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合理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以便使病人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并尽力避免高血压病进展和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则是当前优质降压的新课题。下面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

1基本概念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有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为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各型高血压达到一定的时间(高血压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和程度使左室负荷加重,继而发生左室肥厚、增大或/和功能不全者,均可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此外,也可能有冠状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7.11%,比正常人高出4.56倍[1]。

2诊断协助

2.1心负荷加重: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左心室肥厚扩大,心脏收舒功能减退,病人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左心衰。

2.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肌氧供需失衡引起一时性缺血而产生的心绞痛,大多在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受冷时突然发作。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胸骨后或心前区,痛的性质可为剧烈的绞痛、挤压痛、压迫痛、紧束痛,或疼痛很轻。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左心室负荷加重,代偿逐渐肥厚及扩张所致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确诊后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

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则极易导致内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上升,进而使得患者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要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性格以及家庭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学会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避免情绪激动、抑郁,遇事要冷静、沉着,告知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终身长期服药,治疗应坚持“三心”即信心、恒心、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3.2心电监护 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发作突然、病情重且进展快的特点,需及早发现、及时抢救、观察细致、护理得当。一般情况下将病人安置在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给氧。除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出入量外,还应定时复查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重视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如心率增快、变慢,都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用药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保持稳定的血压,不可随意自购买药品服用,应该正规用药,患者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在用药期间,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服药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服药时间安排要合理,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降压药物。

(2)降压过程要科学适度、缓慢温和,药物剂量从常用剂量的1/3~1/2开始,逐渐加量,2个月~3个月使血压达标。

(3)定期测血压,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科学用药。

(4)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3.4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居住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及强光,室内温湿度适宜。日常活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的起立、转身等动作,症状重时应卧床休息。

3.5饮食护理 建立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少食多餐,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饮食要多样化,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鸭、鱼,含钾、钙低钠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苹果、葡萄。为了预防高血压患者便秘,每天要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3.6体育锻炼 研究显示,48.33%的病人不经常运动。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可巩固药物降压效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建议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门球、骑自行车、游泳等。

4健康教育

加强与患者沟通,采取通俗易懂、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感,让其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2],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理念,教会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三固定:固定使用同一血压计,采用同一,固定同一人测量,学习并了解正常的血压范围,认识血压和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5小结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3]。要想使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治疗,还需要重视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如加强心理护理,以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防止并发症,增强患者自我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4];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治疗要点以及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饮食、生活、娱乐行为等计划。通过加强护理,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正确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他们的保健能力,以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玉波.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08)253-254.

篇3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国约有一亿高血压病人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患者。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四分之一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

1 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1.1 血压波动大 主要是收缩压易波动,有血压忽高忽低的特点。

1.2 收缩期高血压增多 很多老年人表现为高压(收缩压)增高,常常大于160mmHg,低压(舒张压)正常或下降,常常小于90mmHg,同时常有运动后头晕及心前区疼痛现象。

1.3 降压不可操之过急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尤其夜间血压不应太低,避免因降压而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1.4 老年人容易产生性低血压 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有直立位低血压表现。因此,老年人在服降压药期间活动应较缓。

1.5 老年人对盐敏感 如摄盐过量,较易发生高血压,因此饮食不宜过咸(盐

2 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2.1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要点 ①个体化治疗主要的依据是按高血压的类型(如: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等)及其他并发症(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肾功能不良、脑供血不足、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来选择药物;②舒张期高血压选择钙拮抗剂;③肾功能不良选择钙拮抗剂或ACEI等;④冠心病心绞痛选择钙离子拮抗剂;⑤对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心肌梗塞后的二级预防,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特别适用于β阻滞剂。此外,特别是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的患者,不宜服含利尿剂的各种复方降压制剂。患有胃炎、溃疡病、高血脂、精神忧郁患者不宜服用复方降压片。在服用降压药治疗时,饮食上应该低盐、低脂,防止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通过上述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至少达到小于140/90mmHg。

2.2 老年高血压治疗基本原则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心脏及其他脏器功能减退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差等特点,故需遵从一定的治疗原则,以延长预期寿命,改善生活质量。①治疗前后准确测量坐、立位血压,治疗期间应动态观察血压;②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观察降压幅度和不良反应,为有效地控制血压,常需≥2种降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③注意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风湿病、糖尿病、肥胖、抑郁、认知功能障碍、胃肠道疾病等),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去痛片、消炎药、气管扩张药、胃黏膜保护剂、镇静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避免药物相互干扰;④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推荐长效药物,以利于平稳降压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顺应性;⑤最好不在夜间服用降血压药物,以免夜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2.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①要求目标血压为140/90mm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130/8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也不例外。但下列特殊情况例外:急性脑梗死160~180/90~105mmHg,急性脑出血为150~160/90~100mmHg,因脑卒中急性期过度降压有可能加重脑缺血,导致更严重后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颈动脉狭窄,影响脑供血;②将单纯收缩性高血压(ISH)定义为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

2.4 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体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合理膳食结构、戒烟、限酒以及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适用于临界、轻型高血压和各型高血压的基础治疗。有研究表明,单纯的限钠、运动、减肥方案能使老年高血压降低6/5mmHg。

2.5 老年人降压药物应用的特殊性 欧洲指南与中国指南推荐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是否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除非轻度高血压,一般均应联合用药,以更好降压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66-02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讲述课程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1,2]。笔者就《内科护理学》中“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学》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念的指导下,研究在内科领域对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国内外的护理教育中,它都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3]。

2.本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秋萍主编的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内科护理学(第二版)中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4]。第三章主要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其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比如心脑肾等的功能与结构,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丧失,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本次说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种循环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2级三年制专科班的学生,本课程在其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学》、《正常人体功能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与国外同等层次的教育相同[5]。在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及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基本掌握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好循环系统其他疾病和执业后从事专科护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处理要点;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护理程序(健康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给予病人及时、正确的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立足护理岗位的高尚品德。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教学难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1.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结合。比如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对心脑肾产生怎样的危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方面,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法的融合[6],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图片、图表、视频穿插,比如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常用降压药物名称、剂量及用法等,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按照讲授的顺序,依次在黑板左半部分书写标题(如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等),内容讲授完毕后标题暂不擦除,以便内容讲授结束后小结时使用,在重点内容的标题处使用醒目标识符号标注。黑板右半部分用于对某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作图(绘图解释高血压危象产生的原理)、绘制表格(如把健康指导的常用项目进行列表,既条理清晰又重点突出)等。

3.指导学生采用预习法(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肾产生怎样的影响)、质疑法、读书法、讨论法(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有何区别)、总结法等学习本次课。

五、教学环节设计

(二)课前准备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循环系统解剖、《健康评估》中血压的评估方法等,查阅相关资料,提前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特点,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与本次课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做好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二)授课环节

(1)病例导入,激发兴趣。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例报道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认识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次课的兴趣。

(2)检查预习,巩固基础。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最后学生总结归纳。例如怎样根据病人的实际血压值对其血压进行分类?

(3)案例启发,推进新课。以病例的形式导入新课,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一个情境,在设定的时间内,请学生阅读并分析病例,根据分析结果,按照护理程序分别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方面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进行讲解。例如某患者,男,42岁,高血压病史半年,半年来,出现3次心慌胸闷,与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近日因劳累而休息减少,2小时前突然感到头痛加剧、烦躁、心前区疼痛。怎样根据病人的表现进行护理评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们经过讨论后提出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诊断,并按照合理顺序排列,教师最后点评。根据提出的护理诊断,结合病例讲解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的制定。如怎样根据知识缺乏这一护理诊断进行健康指导呢?护理措施的内容较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从一般护理(休息、活动、饮食)、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高血压急症的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讲解后,及时小结重点和难点,以复习题或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再次强化和复习重点知识,如:1.护士给予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B.嘱患者去枕平卧位;C.遵医嘱给予快速降压药物。D.监测血压E.给予低脂少盐饮食;2.高血压急症治疗应选用的快速降压药物是:A.硝普钠B.硝酸甘油;C.硝苯地平;D.普萘洛尔;E.依那普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以布置预习题的方式告知学生下次课讲授的内容,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有什么特点?怎样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利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2]。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7]。说课具有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性质。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既教好课,又能从理论上认识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8]。

参考文献:

[1]瞿晓林.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说课设计[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01):107-109.

[2]吴方化.“肌内注射技术”的说课设计及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08,(16):80-81.

[3]De Silva SS,Payne GS,Thomas V,et al.Investigation of metabolite chang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pre-invasive to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measured using 1H and 31P magic angle spinning MRS of intact tissue[J].NMR Biomed,2009,12(22):191-198.

[4]张跃伟.高效利尿药的说课设计及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11):1732-1733.

[5]Kim JK,Kim KA,Park BW,et al.Feasibility of diffusion weigh ted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etastatic from nonmetastatic lymph nodes:Early experience[J].J Magn Reson Imaging,2008,28(3):714 719.

篇5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急性可逆性的临床综合症,是在血压显著增高(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情况下脑循环发生急剧障碍,导致脑水肿和颅内乐增高,高血压脑病的识别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常为剧烈头痛和呕吐,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症状常在24一48小时达到。出现于精神错乱,嗜睡昏迷,兴奋、激动、肌肉抽搐,局部或全身癫痫样发作,视力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失明、轻瘫,失语及异常反射等。高血压脑病的特点是对降压治疗反应迅速,在血压下降后症状和休征可以完全消失,籍此亦可与其它疾病签别。

病情观察要点:

1、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药物治疗效果。

2、观察意识状态是否敏锐,嗜睡,意识模糊,浅昏迷,深昏迷及其衍变。

3、注意精神状态,包括病人的辨别能力,情感、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其变化。

4、估计运动功能,如眼球运动,伸舌运动以及肌肉运动和紧张度情况等。

5、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并注意双侧是否对称。

6、在观察生命体征中,应特别注意呼吸型式的变化,对凝有高血压脑病者应避免应用:可乐宁、甲基多巴和利血平,这些作用于中枢的药物会引起感觉迟钝,嗜睡,妨碍对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在高血压脑病的护理中,要注意防止不当的压力升高,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动作要小心轻柔、粗暴的刺激会使颅内压增高。

气道阻塞能增高颅内压力,故应保特气道通畅和适当的通气,每两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以避免分泌物淤积在呼吸道。抬高病人的床头15~30度以利于大脑静脉回流,要保持病人的头与躯干成一直线,避免以头部前后屈曲或侧转。应限制液体摄人量在900一2500m1/24小时,以减少体内细胞外液并使颅内压减低。体温升高能促进病人的血压升高和大脑血流加速,这会使颅内压更加增高,因此,保持正常体温亦很重要,如有体温升高可应用解热药和人工降温方法,降低病人体温时要注意病人寒战,寒战亦能使颅内压升高,必要时可以应用氯丙嗓控制寒战。

二、恶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亦称急进型高血压,其特征是血压极高,舒张压高于17.6kpa,眼底有视神经水肿,出血,絮状渗出物和小动脉痉挛,病人可以在数周至数月内迅速发生肾功能恶化,而导致尿毒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出血而死亡。恶性高血压常发生于长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也可能发生于原来血压正常,作为肾实质性病,胶原性血管病,肾血管病或其它继发性高血压的晚期并发症,其症状在数日内或突然发生,表现为头疼呕吐,视力模糊,复视甚至失明,精神错乱偶有表现为高血压脑病综合症,收缩压常在33.3一40kpa,舒张压常在20一24kpao病程中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肾功能障碍。

三、其它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危象

嗜铬细胞瘤的特症表现为陈发性血压增高和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的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剧烈博动性头痛、胸痛、腹痛,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出汗、面色苍白或发红,震颇,晕厥等。可引起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危象。因此,护理重点应密切监侧血压变化,观察症状改变,当出现上述表现时及时通知医生,紧急应用静脉注人酚妥拉明或硝普钠降压处理。根治疗法为手术切除肿瘤或增生的肾上腺髓质。

妊娠先兆子痛和子痛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高血压脑病,惊厥、左心衰竭、肺水肿和脑出血,先兆子痛时高血压如何处理意见不一。在肾脏病晚期或急性肾炎的患儿,当细胞外液量急剧增加时,很容易发生高血压危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过块,进食含盐量高的食物可使大量盐类进人体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阿狄森氏病,红斑狼疮、哮喘等病时能产生钠水漪留而使血压明显升高。这些均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的注意。

篇6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常伴有心、脑、肾的器官功能或器质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收缩压>21.3kpa(160mmhg)和(或)舒张压>12.kpa(95mmhg)患者。在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中,除精神紧张,遗传因素外,膳食和营养因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治疗要点中指出:合理膳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行为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8月我院1200人健康体检中发现,收缩压>21.3kpa和(或)舒张压>12.7kap,患者250人,经过一年的健康促进,特别是饮食指导,让患者进低盐、低热量、低饱和脂肪酸食物,限制饮酒,增加钾、镁、钙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饮食指导,效果良好。

1.2 方法 由我院专家授课讲解高血压病的控制与日常饮食有关,并发放浅显易懂的健康处方,简单易记的健康饮食小册,开展咨询活动,定期血压监测,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提倡合理的膳食、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具有减轻症状降低血压,减少用药,改善预后等作用。

2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指导

2.1 限制钠盐摄入量,中国人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约15g左右,高血压发病率为10%[2]将高血压患者实验的摄入量每日限制在2g,持续1年后,患者的血压都有下降,指导患者低钠饮食在高血压饮食护理中是首要的任务。

2.2 限制能量摄入,控制体重,降低胆固醇,患者脂肪摄入量要控制在总热能的25%以下,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少于300mg,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硬化的条件,血中脂质沉着在动脉壁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弹性下降,血压升高[3]。

2.3 增加含钾、镁、钙等食物,钾镁钙有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应多进食豆制品,以增加低钠饮食的降压效果。

2.4 戒烟限制饮酒。高血压患者每日饮酒量应限制在相当于25g酒精以下,最好戒酒,吸烟能使血氧含量降低,血压暂时性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2.5 保持心情舒畅,大便通畅,积极配合饮食护理。

3 讨 论

高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研究表明,科学规范的治疗和针对性的个体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工作中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积极引导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主动配合治疗,合理膳食。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而且是治疗高血压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21-03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高发慢性疾病,患病率已达18.8%,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群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已知的患患者群中,仅有35.6%患者接受了正规的治疗[2]。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3~5年后即可出现心、脑、肾的损害,还可诱发脑卒中。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3]。高血压患者需要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延缓疾病的发展。为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上,均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及健康指导,病情稳定后在2012年4~6月出院,排除文盲、精神障碍、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及沟通障碍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50~7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建立健康档案,在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在出院时给予健康教育并发放自我效能评价手册[5],教会患者使用方法并定期记录。自我效能评价手册内容包括遵医行为、生活习惯、用药指导等方面,要求患者及时记录,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合理膳食 应节制日常饮食,倡导低盐、低脂肪饮食,并选择低胆固醇食品,如牛奶、鱼类、猪瘦肉等;粗粮细粮搭配,定期吃些小米、红薯、玉米面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以清淡为主,最好以清蒸、水煮等烹调方式来代替油煎及炒炸等,忌暴饮暴食。

1.2.2 适量运动 如走路、慢跑、骑自行车、跳绳等有氧运动,坚持“三五七”,即3公里30 min以上,最好一次走完,每周运动5次左右,运动量达到中等量运动[运动中心率达到(170-年龄)次/min]。嘱患者身体不适、饥饿时及饭后1 h不宜运动,在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立刻停止。

1.2.3 戒烟限酒 吸烟后可收缩微细血管,引起心率及收缩压增加,促使血管硬化,大量饮酒时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患者应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1.2.4 保持心理平衡 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冷静、沉着,当有较大压力时可向亲朋好友诉说或参加业余活动,转移注意力,使自己生活在最佳环境中,维持稳定的血压。

1.2.5 自我管理 定期测量血压,每1~2周应至少测量1次;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弹;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出现眼花、头昏、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等应及时就医。坚持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体检1次,有利于发现早期身体器官的病变。

1.2.6用药干预 向患者介绍用药的原则,按时按量及长期 坚持用药的意义,常见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鼓励患者准备用药卡片,标明药物名称、剂量及作用时间等。

1.2.7 遵医干预 教会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要求患者定时测量,并告诉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每两周复诊血压1次并由护士及时记录。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由护士指导进行护理干预,护士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或家访1次,与患者及时进行沟通,每月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调整下1个月的干预;每2周召集患者进行1次健康教育并交流讨论,如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普及。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具体干预指导,两组患者均全部完成研究,无中途退出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遗传因素下由于各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引起的血压升高[7]。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认识不足或缺乏系统的护理,因此本研究进行相应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得到下降,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在日常生活、药物控制、遵医行为等方面,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通过自我效能训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性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对预后及生命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影响着对疾病的看法以及治疗等[8]。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如指导患者饮食,合理地进行运动锻炼,戒烟限酒,并督导患者进行自我记录等,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不仅增进了患者的相关知识,而且使患者增强了自我管理的信心,能够促使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的范围,提高了自我效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应用自我效能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使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 种冠峰,相有章. 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S]. 北京. 2005.

[3] 刘琼玲. 自我效能理论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9):1804.

[4]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

[5] 向永红,叶政君.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J]. 全科护理,2009,7(7):1896-1898.

[6] 杨碧萍. 护理干预对住院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D].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2007.

篇8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高血压 自我遵嘱服药 早期干预(教育) 社区保健护理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持续增高,已成为我国居民常见多发病。据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31%,但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很低,仅为30%、25%和6%,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低,致使农村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1]。由于知晓率低,致使患者失访率高和遵医性严重不足,使治疗率和控制率更加严峻。专家认为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2]。为探索社区护士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研究旨在针对高血压患者,由社区护士开展连续不断的干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指导、饮食和行为干预、药物疗法、病情监测,继而评价该干预效果,其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结果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结果中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240例,其中男140例,女100例。入选标准: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高血压诊断标准[3],年龄35岁以上。并征得患者同意。

1.2 方法

1.2.1 讲座

通过讲座、自学等形式要求社区护士熟悉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知识如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健康指导知识等等。

1.2.2 调查并记录患者情况

采用自制高血压基线调查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失访和遵医性差的原因,设立档案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1.2.3 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并将健康宣教贯穿于始终

通过社区护士采取集体讲座或一对一的形式向高血压患者采取第一次干预,讲解关于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常见症状、监测方法、用药指导、预防并发症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发放健康指导处方,包括饮食指导、服药指导、生活方式的指导、运动指导、病情监测指导。在社区中心利用墙报、橱窗进行知识宣教。第一次干预后于1周、半个月、1个月分别电话或家访一次,自第2个月起每3个月进行一次电话或家庭访视进行调查,了解三低现象有否好转,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宣教。与病人保持电话联系,病人也可以随时电话咨询。随访观察期限一般为9~12个月。社区护士还定期到农村进行专题讲座。

1.2.4 干预效果评价

随访期限结束后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有按医嘱用药、不擅自用药、不擅自停药、定期检查、自我监测、饮食控制、每周3~5次有氧运动、吸烟与饮酒控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等9个项目,能执行7个以上者界定为遵医性好,不能完成两项任务以上者界定遵医性差。通过统计,获得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的遵医率。

1.2.5 测定血压

测定患者血压,对患者在实施干预前后血压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实施社区护士连续干预前后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通过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的遵医行为比较(略)

2.2 实施社区护士连续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的比较 患者通过干预后的血压控制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3 讨论

3.1 影响农村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

3.1.1 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调查发现[4]患者对高血压病了解不够,认为无自觉症状就无事,对降压药物性质了解不够,认为降压药物不能多吃。针对农村社区及每个患者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遵循健康处方进行治疗的认识,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纠正在服药上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5]。

3.1.2 患者患病持续时间长、复诊不方便

高血压病一旦患病就需坚持终身性治疗,在农村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复诊较为不方便,致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或擅自调整治疗方案,造成遵医性差,使血压控制不理想。

3.1.3 老年人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下降

老年人记忆力差、耳聋、理解能力下降,造成不能坚持及时复查和长期服药等[6]。对年龄较大的患者要对家属进行干预,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指导家属对老人给予关心和照顾,采取各种措施,如将降压药放在易拿到见到的地方。让家属关注患者的血压水平,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对患者服药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3.1.4 服药次数多、经济压力大

长期而复杂的治疗方案,患者难以坚持。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很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经济、降压效果好的长效降压药物和复方制剂,这样既能提高患者的遵医性,有效控制血压,又能避免经济因素的制约。

3.2 医疗条件制约

对于农村的高血压患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指导,提高其治疗遵医性会存在诸多困难。由于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普遍偏差,我院社区护士采取连续,由社区护士开展连续不断的干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指导、饮食和行为干预、药物疗法、病情监测。社区护士连续干预是医疗工作的延续,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性,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着重要作用,对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有着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压的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流行病杂志,2005,26(7):478-48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3):483-486.

篇9

1 服药依从性的定义及意义

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对医嘱的服从或遵守,是指病人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1〕,亦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指一个人所选择的行为与临床医疗处方的一致性评价,是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2〕或“病人服药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3〕。若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欠佳,必定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服药依从性是评价病人是否按照医嘱积极进行治疗的一项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有关文献指出用药种类越多,疗程越长,服药依从性越低〔1,4,5〕,而为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复发,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的用药恰恰具有用药种类多、疗程长的特点。且大量调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群〔6~8〕,该人群由于记忆力减退、自理能力降低,较其他年龄段更容易出现漏服等不当行为。因此研究老年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 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服药依从性的评价

有学者指出病人依从性的评价指标可分为5大类:①健康结局,如血压、生存率、复发率等;②直接指标,如血、尿中的药物浓度或血糖、血脂等;③间接指标,如药物清点和补充药物记录等;④病人或他人的主观评价;⑤医疗机构使用情况,如门诊预约情况以及是否按时复诊等〔9〕。其中前4种是评价服药依从性的常用方法,但如何才能选用更可靠、简便的具体指标,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学者努力探索的目标。

2.1 健康结局

病人的依从性差可严重降低治疗效果,该领域老年心肌梗死病人可选用的指标包括血压、复发率、生存率,其中后二者要求较长的追踪时间,故限制了应用范围。而血压虽然是一个常见的生理指标,但若要保证结果的可靠,必须选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2.1.1 诊室血压

是诊断高血压、进行分级和治疗高血压的金标准方法。但有3个主要的原因使其测量变得不可信:常因操作不规范,使所测血压值误差很大;血压本身具有变异性和“白大衣效应”〔10〕。

2.1.2 动态血压监测

具有测量结果连续全面、避免白大衣效应的优点,较准确,为目前临床评价药物疗效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且可影响正常生活(有噪音,可能会影响睡眠)〔10〕,限制了临床应用。

2.1.3 家庭自测血压

可使用电子血压计及传统血压计进行检测。但总体来说电子血压计的精确度低于传统血压计,且有关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血压计持有率仅占15.6%〔11〕。而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教会病人传统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其具体操作要点可见多个自测血压的国际指南〔12,13〕。

一般正常人血压波动呈长柄“勺”型,凌晨2~3时处于血压低谷,清晨起床后血压急剧上升,约8~9时达第一高峰,下午16~18时为第二高峰。故建议家庭监测高血压病人病情时,这2次血压高峰期为最佳测量血压时间,若在血压高峰时不能使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4~16〕。每次测量间隔2 min,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15,17,18〕。

2.2 直接指标

是检测依从性的基本方法,准确性较高。但在临床上应用并不普遍,主要与检测方法复杂、所需费用较高、病人不易接受等有关〔19〕。老年心肌梗死病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较难通过测定体液(主要是血液)中的某一种药物及代谢产物来反映其服药依从性,因此可测量血液中的相关生化指标如血脂、血糖等。

2.2.1 血脂

1997年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0〕指出,血脂的测定项目应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于使用调脂药物治疗开始后6 w复查,如能达到要求,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如开始治疗3~6个月复查血脂仍未达到要求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3~6个月后复查,达到要求后延长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未达到要求则考虑再调整。而受检者的准备及取血具体方案〔20〕为:①空腹12 h(可少量饮水)后取前臂静脉血;②取血前应有2 w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近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③取血前24 h内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④静坐5 min后取血。血标本的处理方法〔20~22〕则为:①血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室温下静置30~45 min后离心,即时吸出血清,在密闭的小试管中保存;②血清放在4℃冰箱中,4项测定值在3 d内稳定;③测定TC与TG采用氧化酶法,HDLC及LDLC用直接法。

2.2.2 血糖

判断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金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23,24〕。因此,血糖的控制值有条件的地区以HbA1C为准,没有能力测定HbA1C的地区可用点血糖做参照。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 d,因此HbA1C测定可反映取血前8~12 w血糖的总水平,故此糖尿病病人应每2~3个月定期复查HbA1C以了解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25〕。因HbA1C与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无关〔26,27〕,故病人无需空腹,以肝素抗凝管采集静脉血2 ml即可。HbA1C的测定方法有层析法(微柱层析法和高压液相层析法)、比色法、等电聚焦电泳法和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层析法应用较广泛〔28〕,而高压液相层析法则是最准确、最具有应用价值的金标准方法〔29,30〕。

2.3 间接指标

最常用的是药物计数法,即医护人员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随访时,应用以下公式比较病人药瓶中实际剩下的药片数和应该剩余的药片数(可以从处方和用药时程推算出),以衡量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依从性(%)=(NDP-NME)/NDP×100%(NDP为处方或医嘱规定的用药剂量,NME为病人服药的失误剂量)〔19〕。亦有使用电子药瓶来进行药品计数的研究报道〔31〕,但由于电子药瓶价格昂贵,目前在我国不适合广泛开展。

这种方法较主观汇报方法可能更为客观和准确,但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证实服药方法是否正确。不仅如此,不同的心肌梗死病人由于病情及主诊医生的不同,其接受的用药方案亦可能千差万别并随时进行调整,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要求调查员熟知每位病人的处方药量、服用方法以及每次给药的日期,调查工作量会很大且较容易出现差错。

2.4 病人或他人的主观评价

Pineiro等〔32〕曾对6种服药依从性的间接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包括自我报告(selfreport interview)、药片计数(pills counter)、医生的评价(doctor′s judgement)、高血压控制程度(hypertension control)、病人随诊情况(attendance at appointment)、疾病有关情况(information about the illness),结果表明“自我报告”的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都是最高的。但在使用该类主观评价的方法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获得真实的结果。

国内有多位学者〔33~35〕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询问病人或由病人填写用药情况报告,主要包括询问病人是否按医嘱定时服药、是否能按医嘱要求的次数服药、是否能按医嘱要求的量服药以及是否能按医嘱要求长期坚持服药,但问题的设计容易使病人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拒绝回答或不给出真实的答案〔36〕。

Morisky等〔37〕曾设计了4条服药依从性量表(Fouritem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并在400名高血压病人中进行了为期42个月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得分能够较好地反映血压控制情况,其灵敏度为0.81,特异度为0.44,阳性预测值为0.75,证实其在测量服药依从性方面较为可靠。近来,Morisky等〔38〕在该量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而成8条服药依从性量表(Eightitem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并在1 367名高血压病人中进行了信效度的检测。结果显示该量表较可靠(α=0.83),且其得分与被测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知识、态度、治疗满意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压力、药疗方案的复杂性均密切相关(P<0.05),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效度以及同时效度。

综上所述,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可直接影响其预后、治疗效果,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评价方法主要有健康结局、直接指标、间接指标以及病人或他人的主观评价四大类,在临床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既要考虑其科学性,亦要注意其可行性,以便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做出正确的评价,为进一步提出和评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 丹,伍俊妍,严惠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223.

2 汤红玲,代 莉,林丽曼.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134.

3 石红英.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8):368.

4 Gordon T,Mcinnes GS.Intergrated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promoting treatment acceptance〔J〕.Am Heart J,1999;138(3):2525.

5 戴俊明,卫志华,张蓓燕,等.社区高血压病人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J〕.高血压杂志,2001;9(1):657.

6 Tresch DD,Alla HR.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gina) in the elderly patients〔J〕.Am J Geriatr Cardiol,2001;10(6):337.

7 Rich MW.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Geriatr Cardiol,2001;10(6):328.

8 张 梅,黄体钢,李广平,等.急性心肌梗死近20年住院临床诊治和病死率的比较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796800.

9 Roter DL,Hall JA,Merisca R,et al.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a metaAnalysis〔J〕.Med Care,1998;36(8):113861.

10 谢晋湘.家庭自我血压监测的优缺点〔J〕.高血压杂志,2006;14(5):334.

11 俞伟珍,介丽霞,章玉珍.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及家庭自我血压监测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6):202.

12 O′Brien E,Asmar R,Beilin L,et al.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working group on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recommendations for conventional,ambulatory and 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J〕.J Hypertens,2003;21(5):82148.

13 Imai Y,Otsuka K,Kawano Y,et al.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JSH) guidelines for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at home〔J〕.Hypertens Res,2003;26(10):77182.

14 邢绣荣,华 琦.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14(4):2457.

15 石湘芸,朱智明.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的应用〔J〕.高血压杂志,2000;8(3):2467.

16 张付泉,王玉玲,张宪军.人工测压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对比研究〔J〕.菏泽医专学报,2003;15(1):267.

17 曹少军,毕 磊,武云涛,等.认识自我血压监测的重要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4):4467.

18 陈 刚.雷米普利和尼群地平对不同危险程度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硕士论文)〔D〕.安徽医科大学,2004.

19 朱大乔,李雪玉,何丹丹,等.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1002.

2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73.

21 王月明,刘慧颖.冠心病患者血脂测定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7;18(2):734.

22 方 军,马 建.201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检测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5(2):2056.

23 付 勇.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UKPDS35):前瞻性观察研究〔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2001;3:67.

24 杨文英.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糖尿病治疗指南要点解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5(4):24.

25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8.

26 何英武.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研究新进展〔J〕.当代医学,2008;139:589.

27 韩文静.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5960.

28 叶山东.糖尿病的血糖监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1):78.

29 兰丽辉.糖化血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2):1446.

30 包 韧.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方法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21(14):29379.

31 Vaur L,Vaisse B,Genes N,et al.Use of electronic pill boxes to assess risk of poor treatment compliance:result of a large scale trial〔J〕.Am J Hypertens,1999;12(4):37480.

32 Pineiro F,Gil V,Donis M,et al.The validity of 6 indirect methods for assessing drug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arterial hypertension〔J〕.Am Primaria,1997;19(17):3724,376.

33 刘建萍,何晓俐,任晓丹.健康教育对提高原发行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5860.

34 周向东,张荣健,郑霞荣,等.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与高血压知识之间的关系〔J〕.中国疗养医学,2000;9(4):401.

35 叶晓青,刘雅玲,陈维清.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6256.

篇10

1临床资料

共120例患者,包括7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31至80岁(平均年龄55岁),病史1年至45年不等。所有患者的确诊按照符合2004年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6。患者心理状态分为以下几种,恐惧、抑郁消极、急躁易怒、焦虑、乐观、麻痹。

2心理护理

2.1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感到焦虑和紧张,包括有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对治疗费用的担心和病症带来的后遗症等。这类心理对于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儿茶酚胺、肾素、血管肾素类激素上升,导致血压上升[1]。为避免此类情况,住院护士必须展现出热情积极的情绪迎接病人,为病人提供舒适并安静的治疗环境,加强、注意病人和护士间的沟通,护士需要及时消灭病人的负面情绪,倾听病人的心中想法,并提供关心、安慰和解决办法,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和治疗过程,为病人放松情绪,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

2.2许多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不够深刻,对于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进而可能会引发脑出血、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以致以后无法自理生活、无法继续工作生活等可能产生恐惧心理。护士需要及时对患者解释其中的病理,告知其高血压作为病程较慢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手段合理正确,预后效果较为良好,并且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也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控制高血压有一定效果,增强病人对于治疗效果的自信心。

2.3部分病人因为治疗效果反复、治病开销较大等原因认为自己对身边的亲友是一种拖累,因而产生自责的心态,表现在时常自卑或者情绪低落,出现抑郁。这个时候护士需要对其讲解高血压的病理,并且可以选择病人喜欢的音乐让其多听,通过听觉作用,音乐可直接对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质进行刺激,调节病人的精神状态,缓解其抑郁状态。也可以帮助病人保持心情愉悦,以此控制高血压。

3护理体会

3.1高血压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严重时有烦躁、心悸、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如确诊为高血压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注意日常护养工作。

3.2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诸多负面心理和情绪,如抑郁、敌意、同时具有攻击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心理,常感到烦躁和焦虑,身边亲友应该充分了解高血压的病症等,除了帮助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更多体贴和理解,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减少其各方面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慰和情绪平复的工作。

3.3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对血压水平一般、主要脏器功能健全的病人应该鼓励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例如散步、做一些节奏较慢的保健操、养花弄草等,合理的家务活动也是一种有益的日常保养,血压较高并症状严重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卧床静养,患者睡眠要保持充足规律。

3.4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有一个要点就是低钠,坚持食用低钠食物可以有效帮助降低血压,对于利尿剂的降压效果有辅助作用并降低其出现的低钾反应。建议饮食一天的盐量在5至6g,如果患者有肥胖现象,食物的热量和脂肪含量也需要进行一定控制,建议每日不要超过30至40g,并增加一定量的运动来降低体重,减少心脏负荷[2]。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比如烟酒、辛辣、高脂肪和高甜度的食物等,饮水量一次不要太大,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增加使用蔬菜瓜果和高纤维食物等。

3.5药物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也需要注意。刚开始服药时一般服药剂量较小,不少患者服药史较长,服药量较固定,对于此类人群尤其是血压严重增高时间较长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来说,需要注意血压不要降得过低和过快。注意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注,对药物剂量及时进行调整,但不可自行调整服药剂量,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药,督促病人准时服药,不要漏服,不可擅自加上忘服的剂量,药物替换也需严格遵循医生意见。

4讨论

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高血压的发病几率在这两年一直都呈现上升趋势[3]。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可预防且可控制的疾病,其中心理方面的治疗和护理对其的治疗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患者身处的环境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会使其病症更加严重,血压上升后病人的负面情绪,包括有焦躁、抑郁、紧张等心理更加严重,使其血压进一步升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诱发并发症等。对于外界产生的压力、患者自身的恐惧和消极情绪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即心理护理的要点,打破其中的恶性循环,稳定患者的血压,使其日常工作生活得以正常积极地进行。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高血压治疗有相当积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