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4: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课标音乐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音乐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要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是从教学内容方面还是从教学计划上都做出了新的规定。虽然现阶段各个学校为响应新课标的要求,纷纷开设了音乐课,但是音乐课形同虚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仍然存在其他课程占用音乐课程时间的状况,偏科现象严重。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室以及音乐器材,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特别是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很难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中去。
(二)教学分离不共鸣
音乐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般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述的,但是由于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和兴趣爱好,教课的效果往往是不容乐观。教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讲课,学生们昏昏欲睡,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点和兴趣点,教师的讲课内容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音乐教学多元化步伐缓慢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缺乏新意,教学理念不够新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当不断的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来。在教学内容方面经常也是一笔带过,并没有教授给学生系统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学生也没有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其次,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多媒体设备,经常是学生看过听过之后并不能够对讲述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二、音乐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转变
(一)教学目标上从单向的知识灌输向发散的音乐思维进行转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同学们学会音乐鉴赏,同时还要学会通过鉴赏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思维是很活跃的,能够调动大脑内部的很多区域,所以良好的音乐学习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能力。所以新课标中规定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不断的更新,将原有的传统内容进行替换,选用的新内容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方式上不再是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应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过程中应当改变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更应该注重音乐向多维发散的思想进行转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一味地听课,死记硬背一些和弦、音程、调式,这样只有功于应试,无助于音乐作用的发挥。所以,要承担素质教育的重任,有必要进行发散的音乐思维训练,比如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对比、掌握一定的乐器演奏技能,从了解音乐真正向理解音乐迈进。
(二)课程设计上从单一的歌唱向多元的音乐体验进行转变
在进行音乐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应当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然后是音乐课程涉及的学科应当广泛一些,并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知识的掌握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会歌唱不是评判一个人音乐素养的唯一标准,所以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的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r,也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以及音乐演奏的技能。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课应当着重在于音乐的多元化体验,对各种音乐形式都能够涉猎,不仅仅是片面的掌握。音乐的本质,贵在实践,而精于体悟。这里所说的长期目标指的就是完成新课标的要求,短期目标指的是能够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其中一种音乐形式或者音乐元素,能够使学生增加后续学习音乐知识的信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向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达到长期目标,所以说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互结合。
(三)教师素养上从专业的音乐素养向全面的教学能手进行转变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当制定出教学计划,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除此之外,还应当不断的学习各种教学手法和教学策略,不断的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重点,能引人入胜地把各种专业的音乐理论结合在多元的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说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外,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还要深入浅出,便于理解,把音乐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三、结语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触音乐,达到人格构建重要基石的目的。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纳吉蕊.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J].才智,2016,(32).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1996年全国统一在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课,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空白的状况,体现了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音乐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部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高中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范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的标准,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准设立了新的目标,是新时代对广大高中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当前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现行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根据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改革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主动转换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认清当前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高中生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手机等媒体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比以前更加全面,对国内国外的通俗音乐、民族音乐等都有了多方面的接触,许多高中生曾学习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接受过家教式的舞蹈、歌唱等方面的专业训练。高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方面的初级专业知识,音乐的整体素质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针对这种教育环境的转变,高中音乐教师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次,高中音乐教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意避免音乐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避免音乐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音乐教学不脱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再次,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艺术的学生,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提高我们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1.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网络、多媒体具有技术、功能上的多种优势,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法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应用DVD录像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而且能增强课堂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
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素质,因此教师应从审美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鉴别和创造音乐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素质的最终目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反馈,鼓励学生发言,师生互相点评,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次序,使学生在掌握节奏、乐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将意志品质升华到一定高度。
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校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比如可以举办才艺展示比赛,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舞蹈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能增加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可以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比如校园歌曲),在课堂播放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计划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增加乐理部分的内容。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全面的现状,教师要适当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曲式结构,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学唱歌曲等。二要增加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素材。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中的曲目都是一些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加入这部分内容是时展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拘一格,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音乐。书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欣赏价值很高,可是学生往往觉得它们离实际生活很远,因此在教师教学中应播放校园音乐活动或比赛的录像,增加部分本校学生演出视频的欣赏,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与音乐的距离,提升自信心。
四、结语
普通高中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使之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导向。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任重道远,笔者愿同广大音乐教育者一起努力,谱写音乐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以“审美”为主进行教学
“审美”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它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如:在上《绿色家园》一单元欣赏《瀑布与溪流》一课时,我抓住作品的音乐美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运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等方式,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优美动听的旋律如同歌谣,充满了赞美的诗意。仿佛让人们来到了童话世界,听见了藏乡水韵声以及九寨沟日夜奔流的瀑布和溪流,这美丽的景色和风俗人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在这音乐审美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随着旋律而起伏,而陶醉,这就是音乐美和视像美所给予的审美。
二、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一切现代电化教学用具都是音乐课中必备的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动用“综合”手段进行教学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在新课标实施下,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因材施教,这一观点正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1 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由于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2 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2.1 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地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2 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2.3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2.4 在教学评价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个层次。
3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
参考文献
1 启泉总等.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课程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师们沐浴在这暖暖的春风中,开始关注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维因之活跃,观念随之更新,教学活动随之丰富多彩地展开,其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
1 教学语言流利动听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问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1.1 准确简练。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简练,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就会造成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
1.2 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1.3 幽默风趣。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它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百味,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当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说笑,它来自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
2 教学设计丰富多彩
2.1 新课导入新奇多样。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要求新奇多变:从旧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运用直观演示导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搭建过渡的桥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式引入,可以在思想中激起波澜,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讲故事引入,变学生好奇为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始终保持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来接受学习。
2.2 环节过渡自然巧妙。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的过程。同时它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随着教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开在教学活动中。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自然巧妙的过渡,让人听着、看着不会感到牵强和别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3 组织教学灵活多变。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搞好课堂组织,发挥组织技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与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勤学多练基本功
乐器的演奏和伴奏是音乐教师特有的教学基本功,它要求教师的乐器演奏能力要过硬,只有过硬的演奏技巧,才能给学生带来中动的音乐形象。
3.1 歌曲伴奏。课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为教师范唱的伴奏和学生演唱的伴奏。教师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无论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的对学生预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选择伴奏的音型,假如旋律变化不大,可以采取“带旋律”的伴奏,节奏与曲凋变化较大,速度要求较快,则采用“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演唱则以“带旋律”的伴奏为主,便于学生演唱时找到音高和节奏,帮助学生完整地表现歌曲。
3.2 乐曲范奏。乐曲的范奏是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奏,不仅能够感知器乐曲的音响,初步体念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够感知教师范奏的姿势、演奏的方法、演奏气质、演奏风格,提供学习的“摹仿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直观形象的视听结合欣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音乐情感!
4 修炼扎实教学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相当大的比重,在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对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的内容的着重要的作用。
1 大力挖掘传统民族音乐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音乐的构成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多元性,要推广多元化的音乐教学理念,那么首先应从我们的民族音乐开始挖掘,大力提倡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才是现阶段高中音乐多元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当代中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了解颇少,而对大众媒体的商业化音乐却极为狂热。由此可见,作为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高中生而言,我国各地的民歌、乐曲,以及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都是值得学生欣赏的教学内容。但目前我们的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安排的还较少,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还有待加强。教师应努力成为弘扬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桥梁,使我们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更多地接触到民族音乐,使音乐课程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这也是音乐课堂顺利进行的保证。
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也应有一定的侧重点,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由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属于多元音乐文化的范畴,那么显而易见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教师不能沿用教学西方经典音乐时采用的调式、调性以及和声等方面去赏析作品,而应强调对传统音乐作品中的文化价值与历史背景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时,笔者不仅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五声调式的作品,其音调高亢、风格粗犷,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真假音的转换,而且还让学生了解到这首歌究竟唱的是什么内容,反应了歌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要那样唱?从歌曲中能够透露出当地的风俗民情是怎样的?等等。这些内容的了解,都有助于学生对整个西北地区的音乐风格产生印象,这也是我们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2 推广本地区的本土音乐
高中音乐教学新课标中提倡:“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占课标音乐教材的15%-20%。所谓本土音乐,指的是与本地区人民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音乐,是本土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具体体现。因此,本土音乐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本土音乐教育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具体表现。
作为高中一线音乐教师,我们可以依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适量的增加一些本土音乐作品的欣赏,包括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本土音乐很好的反应了一方水土人民的风土民情以及喜怒哀乐,音乐很好的表达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情思,体现了某个族群的民族精神,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音乐的乡土音乐。把乡土音乐中的一些曲目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亲切熟悉的音乐氛围,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熟悉的音乐旋律中去欣赏音乐,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此外,将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民间素材为创作背景的音乐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进而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起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3 有选择性地渗透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音乐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各类型的传统音乐文化,而要将其落实到我们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没有这样的能力,学生也不具备这么多的精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民族音乐来为学生进行介绍。
从当前的高中音乐赏析教材中可以看出,世界音乐的内容已经被纳入了高中音乐的教材中,其中包括:亚洲、欧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也只是少量的作品赏析,但只要教师充分利用挖掘,已经能够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音乐文化。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在面对一项具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时,应懂得围绕音乐这一本体,充分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了解音乐特点的同时,又能对其音乐背景文化与艺术价值的体现有所认识。
倘若未来音乐教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那么我个人认为,当下国际的流行音乐也可以纳入教学内容中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进行正确的引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用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并用客观的态度来审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我国中学音乐教学的利弊,作为一线音乐教师,不能盲目跟从,也不能固步自封。将多元文化理解合理的渗透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去,是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