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9 18:45: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个人发展规划目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办公室人员个人发展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自己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发展趋势,确定最佳的个人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办公室人员个人发展规划是指根据自己设定的长远的发展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按照小目标的落实思路和策略,制定具体的行动表,再分析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等,通过实现小的目标,最后实现总目标。
一、部分办公室人员职业工作现状
(一)工作忙,没时间思考。办公室人员每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每天似乎有做不完的事,还经常加班,一件事还未做完,领导就催着要东西,又塞给你一个新任务,大家每天忙于应付工作,身心疲惫,根本没时间去思考,去反思,去总结。
(二)缺乏工作计划,缺乏专业发展规划。有的办公室人员面临繁重的工作,往往哪件事急就先做哪件事,先应付完成上级任务。在工作中没有计划,不可能提高效率,工作杂乱无章,没有把精力放在重要事情上,更谈不上有个人发展规划。
二、做好办公室人员个人发展规划的意义
制定发展规划,有助于办公室人员适应当前工作,看到当前工作的重要意义,看到自己工作的前景,为工作和学习提供动力,减少职业倦怠,推动个人发展。制定发展规划,有助于办公室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看到机会和困难,做好自我评价,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有助于办公室人员自己抓住重点,明确方向,提高效率,发挥潜能,早日成才。制定发展规划,有助于办公室人员对照规划,做好当前工作,评估目前工作成绩,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加充满信心地工作,不断取得进步。而单位则要为办公室人员发展规划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制定发展规划要注意的方面
制定发展规划,需要充分了解自己,需要充分了解外界环境,才能确定较好的发展目标,选择较合适的发展路线。
(一)充分地自我评估。 认真地自我剖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有个完整、准确的了解,了解自我,了解自己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等。对自己了解得越充分、越准确,规划制定得就越符合实际,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充分了解外界环境。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负担是否较重,父母是否年迈,子女是否较小,需要照顾,家庭也是制约个人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分析所在单位的工作条件和氛围,能否提供比较好的发展平台,单位工作压力是否较大,同事关系是否融洽,同事间竞争是否激烈,上级领导是否赏识你,是否有机会外出进修和学习等,领导是否把一些重要的任务交代你去完成;你在工作中是否经常感受到有困难,是否感到一些政策和制度不合理,完成规划的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等等。
(三)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要在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机会和困难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出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规划,它应该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值得自己去努力。
(四)选择职业发展路线。要根据发展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发展路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主要精力不是去弥补短处;要能够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平时要多努力,机会是给有充分准备的人,这样进步的会更快些,要多动脑筋,寻找障碍最少的途径,那样就能够事半功倍。
(五)要写好发展规划书。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好自己的发展规划书,应包括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外界的机会和困难,自己的长远计划,具体的措施,有明确的时间表,还要有实现目标的具体指标,便于自己检查。
四、实现发展规划的要素
(一)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远大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去工作、去努力,每天才会充满活力,充满热情,充满希望。
(二)要开辟自己的途径,不随波逐流。为了实现发展规划,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要人云亦云,心中有大目标,但也要着眼于当下,做好当前工作;要尽早行动,要低调,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荷兰基于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特色化的学生支持制度,逐步成为世界教育强国之一,因此该国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一直是其他国家关注和借鉴的焦点。在荷兰,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十分推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DP。
PDP是个人发展规划(Personal DevelopmentPlanning)的缩写。个人发展规划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是人生旅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规划个人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人生愿景,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的问题。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在他们进入象牙塔之前,他们之中没有多少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仔细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因此,PDP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的引入和实施是必须的而且是迫切的。只有真正落实PDP教学模式,才能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个人发展规划的益处,才能使他们不至于在茫然中度过短暂而美好的大学生活,才能将个人的兴趣与欲从事的职业良好地结合,进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满足、取得成功。
1.PDP的概念释义
PDP是新近提出的一个概念,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位学者对PDP的定义来对这一概念加以诠释。(1)Dearing认为PDP是由个人实施的一种系统性的、给予指导性帮助的过程,回顾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在校的表现,为个人教育和就业的发展作出计划。(2)UCLAN Dept US认为PDP是一个能使个人在个性品质、学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上都得到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培养自我意识,通过回顾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缜密安排个人成长计划,精心规划未来,真正能成为一个既有独立人格、又能适应社会各种变化的学习者。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PDP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激发个人潜能。提高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对性格、学业和职业做前瞻性规划。它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以下问题: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否明确;我该如何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我该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衡量和监督,等等。因此,PDP是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的主要工具,它能为大学生构造一个自我塑造、自我衡量、自我监督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将现实与计划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差距,调整步伐,以最佳的状态面对未来的人生。
实施PDP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PDP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目标逐步变为具体的行动步骤,并且使他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它能系统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机遇和挑战,而不是让他们空等机遇的降临或依赖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加强自我控制、形成前瞻性的思考方式,从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稳固的基础,懂得如何适应当今多变的环境和社会,进而致力于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追求。
2.荷兰高校PDP教学模式
荷兰高校学生一般从入校起就开始实施个人发展规划,使其逐步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其主要实施步骤如下:(1)沟通。在正式实施PDP教学之前,学校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PDP教学的信息和理念,以及参与这种教学模式会给他们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带来何种收益和作用,让学生从内心主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2)各系部组织初步实施。学校每个院系都会设有专门的PDP部门和PDP负责人,学生入学以后该部门就会按照专业性质将学生分成PDP同级别学习小组,通常五六人为一组,每个组配备一名PDP导师。(3)建立文件库。用于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目标、能力目标、自我评价、学业完成状况、以及实习实训经验等,这些文件是动态的,可随时供学生修改查阅,以使学生能定期检测自己的进步和偏差,调整以后的规划。(4)学校各部门建立强有力的PDP支持体系。例如图书馆、学生服务部、学生咨询处、学生会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实训岗位、咨询服务等与学生需求相关的活动和机会,将PDP系统真正融入大学教育各阶段的课程和活动中。(5)完成评估表。每个阶段结束时,学生均要填写评估表并交给导师,导师根据学生该阶段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录入学生个人档案,同时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导和PDP进程分析,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参考和帮助。
荷兰高校PDP教学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实施,并广受师生推崇和重视,与其配套的的办学制度、教学理念、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笔者主要选取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以体现荷兰高校的教学特色。
2.1办学制度“宽进严出”
其中“宽进”主要表现为多数适龄学生都可有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就学机会,“严出”体现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了保证这一点,荷兰教育科学文化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审核标准,定期对高校进行审核,同时还有“荷兰大学联合委员会”等非官方机构的积极参与,以确保这一制度的有效落实。
2.2各类角色明确定位
荷兰学生在PDP实施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个人发展规划的内容、强度、实施办法等都以学生为中心;PDP导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个人规划提供辅导和建议;学生管理部门作为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文本信息和参考标准;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学生个人规划文本库的归档;就业信息中心负责及时向学生实习和就业能力开发等相关信息。各部门以学生为中心各司其职、紧密配合PDP教学的贯彻实施。
2.3教学核心是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荷兰高校非常注重人才培育的质量,重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只担任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小组实践、课堂讨论等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学习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探究未知领域的创新批判精神,又促进了学生独立意识、自信心和反抗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2.4资金支持来源多元化
荷兰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部分是公共基金。其在总体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
最大,通常可达到70%左右,而荷兰在此方面的财政支出也是有章可循的,它与高校培育的学生质量、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以及大学形象和科研质量等都是密切相关的;第二部分则是荷兰研究委员会和皇家科学院针对个人和研究小组专设的项目支持资金,通常占总体资金来源的5%左右;第三部分则是基于高校同政府、私人组织、欧盟等的合同行为而获得的收入,可达总体资金来源的10%左右。
2.5高教评估体系严谨完善
荷兰是欧洲最早建立起对教学和研究进行质量保障和评估的正规体制的国家之一,该国设有全国性的法律和质量监控体系。政府引导着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方向,法律规定了评估认证的诸多内容,如计划水平、计划内容、教学过程、教育收益、以及评估程度等等。同时评估机构和认证组织相分离,保证了评估和认证的有效性。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评估监控体系使荷兰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可达到同样的质量标准。
3.我国高校实施PDP教学的现状
3.1职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起步晚,缺乏专业的辅导人员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我国对于职业发展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迄今为止也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目前在此方面的进程相对于国外来说仅仅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主要是针对外国先进理论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教育实践方面尚未开发出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发展规划的理论应用体系,同时也导致了专业的辅导人员数量奇缺。但是从荷兰PDP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成功实施PDP教学,就需要大量真正懂得和掌握个人发展规划理念和应用的专业人才,需要他们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加快职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是成功实施PDP教学的前提和重要目标。
3.2职业发展规划仍停留在个人层面,多数高校将其做成了就业指导
当前看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只行使了为学生提供自我决策的指导职能,使个人发展规划教育只停留在学生个人层面,从而缺失了高校作为主体应进行的组织层面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即高校未能做到从专业、课程、教学体制、部门管理等各方面人手,为学生提供和搭建一个深层次和一体化的个人发展规划,同时未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发展自我的空间。另外,有的高校只针对大四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显然是错误地将职业发展规划理解成了只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这些种种的误区都急需改善和调整。
3.3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认知,对个人发展规划未给予足够重视
在自我认知方面,虽然当前多数大学生认为了解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兴趣等,但深入探析就会发现他们当中多数对自我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主观意识较强;当被问及或要求就自身实际情况做初步个人发展规划时,很少有人能对自己进行恰当地评价、作出具体分析。另外,他们的个人发展规划意识较为单薄,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虽然很多学生知道个人发展规划很重要,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却非常被动,往往将其看做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敷衍了事;而且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时常常较为笼统,可考核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3.4我国高校质量保证制度不完善,认证和评估方法有待提高
与荷兰相比,我国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评估方面相差甚远。一方面,我国当前尚未做到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纳入法律管辖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教育评估中的自评多数是被作为应付专家人校检查的一个环节,却很少把它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结合起来。而且,我国的评估专家小组类别较为单一,大部分成员来自于各大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互相熟悉,从而容易导致认证和评估过程“形式化”,进而影响高等教育认证和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4.荷兰PDP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和借鉴
4.1加强对个人发展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加快专业辅导人才的培养
针对我国个人发展规划教育开展就较晚以及很不完善的现状,加强加快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我们需时刻关注国外个人发展规划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在研究和引进的同时要考虑中国的实际背景现状,对其进行中国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只有在真正融入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反过来促进理论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同时,对我国而言。所需的专业辅导人才只懂得理论是不行的,只有在实践中发展,才能培养出真正需求的专业辅导人才,才能真正催动中国PDP教育的发展。
4.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开始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首要目标,但是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是靠“终生学习”逐步积累起来的。而个人发展规划正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有效工具。但实施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对症下药。例如,针对大一学生主要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设定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大二学生则是在正确识别自我性格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模拟训练,提前做好从业心理准备;大三学生则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职业适应,落实个人发展规划,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大四学生则重在掌握各种政策,进一步认识自我,走好求职之路。
4.3各级各部门应全员参与,共同致力于PDP教学模式探索
从荷兰PDP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在荷兰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是靠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各级部门积极参与实现的。因此对我国来说,高校应学习效仿荷兰“各类角色明确定位”这一特点,全力整顿内部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学生、导师以及各类管理部门共同开发实践PDP教学;企业应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条件将个人发展规划联系到实践之中:政府部门也致力于人才市场和培训机构的规范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创造一个适当宽松的就业环境。
4.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资体系,为高校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研训教师是指研训机构中履行教研、科研和培训职责的复合型专业人员,一般是市、区进修院(校)和教研室的教师,他们承担培训教师、指导和服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使命。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研训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在这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中,不仅面临着生涯规划的调整,其专业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关注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杨澜的四次人生规划: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这样形容自己的人生规划:“一次幸运并不可能带给一个人一辈子好运,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规划。”可以说“个人能力”和“规划意识”就像杨澜的两只翅膀,最终给她带来四次超越和成功。
规划第一阶:从金牌主持到留学生(1990年~1994年);
规划第二阶:从娱乐主持转向复合型人才(1994年~1997年);
规划第三阶:凤凰电视新平台大展拳脚+学习做个管理者(1997年~1999年);
规划第四阶:创办阳光卫视,利用网络资源,做成功的传媒人(1999年底至今)。
阳光文化的诞生,杨澜最后宣布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或许也是因为她发现自己还是应该做擅长的事。收放之间,看得出她清晰地人生规划。
四次人生规划使杨澜成就卓著、事业辉煌、享誉全国。可见,人生规划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是研训教师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我们对本学院10余名特级教师和研究员成长过程进行个案分析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个人努力”和“规划意识”,最终给他们带来超越和成功。
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研训教师进入研训机构研训教师行业时,为适应教(科)研、培训工作要求,并准确扮演研训教师工作角色,通过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逐步实现专业价值和生命价值而做的计划书。是对研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研训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岗位的选择,对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
制定与实施专业发展规划对研训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具有指导作用,增强了对过去发展过程的反思意识、对现在发展状态和水平的评价意识、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
二、制定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策略
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应该从研训教师进入教研机构开始,伴随着研训教师一生的从教生涯。如何进行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1.全面审视自身现有专业水平。研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三大方面。研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研训实践进行反思,可以向领导、专家及同行咨询,获取有关信息及建议。
客观分析学院环境。研训教师在进行发展规划之前,必须对学院发展环境做一个客观的分析,考虑学院能为自己提供哪些发展机会,哪些因素对自身的发展有所帮助,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研训教师才能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明确专业发展目标。研训教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经过不断地努力,可以成为教育专家,也可以成为教育管理精英。因此,研训教师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研训教师做到对自己的心中有数。
3.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路线。由于学院为每个员工所提供的发展机会的差异和个人所能获得的发展机会差异,都直按影响到研训教师专业路线的选择,所以,研训教师可以选择走本专业发展路线而成为专家型人才,也可以选择走行政管理路线而成为管理精英……路线选择的差异,对研训教师整个发展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研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现有水平及学校可提供的发展机会,合理地选择发展路线。
4.制定科学的行动方案。科学的行动方案要有自己的目标、发展路径及可供采取的措施。要积极参加研训工作、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教育科学的最新理论,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
5.在实践中灵活调整。学院工作总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研训教师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当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之后,研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祝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
最后,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必须与学院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学院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形成学院和研训教师的和谐发展。
三、制定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教师在具体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中体会到:除了按照制定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策略进行把握,具体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内容上要求:
例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设计方案
2.从阶段上划分。有几个层次:长期规划(10年左右),中期规划(3~5年),短期计划(年度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前两种是长计划,后一种是短安排。为了让研训教师的个人发展处在能动而不是盲目的地位,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求研训教师都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规划分为近期(当年)、中期(3~5年)、长期(5~10年)三部分。
3.从自身实际出发。我们在对研训教师的成长过程进行了调研,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分为五个基本阶段:适应阶段、练就教研基本功阶段、形成教研经验和技巧阶段、总结提升教研艺术和研训教师“成名”阶段、形成教研思想和教研特色“成家”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研训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研训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能力处于高原缺氧状态,缺少发展感和成就感。为了有助于消除职业倦怠现象,充分激励研训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要求研训教师制定的个人发展规划中,有个人基本情况分析,有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设想,还有本学年度的实施计划;“发展目标”分为“学职成长目标”和“专业发展目标”两部分。
我院研训教师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时,结合自己的个体情况,考虑自己在不同阶段中的努力方向。如自身条件较好的研训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向‘首席教研员’奋斗”、“向‘名师’奋斗”、“向‘研究员’奋斗”的不同阶段的学职成长目标;在专业发展目标中提出“发表两篇专业论文”、“出版一部专业论著”、“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等与学职成长目标相适应的奋斗方向;一些初出茅庐的研训教师则相应提出“申报评选小学高级研训教师、将地方本科学历转为国家本科学历”、“成为区级骨干研训教师、深造研究生”、“成为市级骨干研训教师、完成研究生的进修”等为自己的年度目标、3~5年发展目标和5~10年发展目标;其专业发展目标为“通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自己的科研组织和研究能力,通过新研训教师和骨干研训教师的培训提高研训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通过主持各种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具备较强的区级教研指导能力和课程改革指导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指导水平,具有较强的市级教研指导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研训教师在制定各自的个人发展规划时是做到了量体裁衣。
关注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探索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丰富研训教师的职业生命历程,让研训教师的职业生活充满活力,是当前研训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基于国家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研训教师素质建设研究”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我们愿意对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研训机构研训教师素质建设提供更加鲜活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时曦.论教研员的生涯规划和专业成长.广西教育,2006.
[2]朱开梅,顾生玖.试论研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
一、剖析自我发展现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要掌握和发展自我,就必须先解剖和分析自己。因此,暑假里,杨建云老师就有目的地给我们布置了学习任务,深入学习和领会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要求我们边学习边进行理性的思考:目前自己专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具备哪些优点和长处,还存在什么缺点和不足。在真实、客观而全面地思考后,写出个人发展现状的分析。并且于*年7月23日、7月26日和8月14日,先后几次对我所写的个人发展现状的分析进行耐心而细致的指导。
要发展就要有规划,要有不断超越现实的目标,才能牵动对自己发展的更高追求,个人的成长就是要通过规划的达成来体现,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不断调动自己的内驱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在全面进行自我发展现状的剖析后,我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主要从自我的发展方向、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几方面入手,围绕着以下三点进行了理性的思考:①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有哪些?②影响或制约个人发展的问题和障碍是什么?③针对以上情况制定的细致、可操作性的策略有哪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也就为我本学期的具体实施操作指明了方向。
二、以课题促教学,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因为研究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我校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以“博智教育”为课题来进行研究。以这一课题为主干,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子课题。我以个人发展规划为突破口,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方向已定,我就开始全面查找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从上学期开始,杨老师多次对我的课题进行指导,后经专家论证,本课题被确定为市级课题。
进行专题研究,就是要以科研为契机,深入课堂搞研究,通过改革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更多利于他们提问的氛围,使学生越来越敢提问题,也越来越会替问题。在督导室下校调研时,我所执教的数学课因将科研课题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听课教研员的好评。*年11月17日,我执教的《空间与图形的复习》一课在区里展示,获得好评。
三、专家引领,带动团队发展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在企业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它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来实现组织的经营战略目标,并从心理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感。高职院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既肩负塑造学生个性、培养技能的重任,又负有共同完成学校工作目标的责任。对教师实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使高职院校体现竞争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已在我国逐步铺开,开展逐步深入,并且体现出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具有特殊性,他们有与普通院校教师类似的一面,传播理论文化知识,又有企业师傅的一面,要传授相应的谋生技能,教会学生获得生存的能力,为就业做准备。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正是依据教师岗位职责的特性,对教师是否胜任相应岗位工作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全面系统地评价,然后通过一系列绩效管理行为,调动高职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学校的远景目标。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的目标和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发挥目标的功能导向作用,确定教师职称晋级、岗位轮换、薪酬福利等人事决策的客观依据,相对客观评价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为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1.高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改革管理体制,绩效管理在不断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但多数高职院校仍难以摆脱以往管理理念,实施奖惩性绩效管理,主要测评教师过去已取得的工作业绩,存在很多弊端:
1.1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脱节
学校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同时在考虑教师发展方面相对不足,而过多的注重学校的发展,使得教师在制定个人发展目标的时候无法找到与学校发展一致的切入点;教师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又较少的主动结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最终教师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与学院的发展战略关键指标相关度不高,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与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脱节。
1.2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照搬本科院校,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照搬本科院校的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主要是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入手来考查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没有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而且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每项指标细化不够,考核等第又仅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在实际操作中除优秀名额有比例限制外,其他无特大工作失误一般都考核为称职。这种考核没有一定的导向性,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绩效管理在反馈与沟通环节缺乏有效组织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日常的沟通以发文件、发通知、开会为主,教师绩效管理工作在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上又带拓展和提高,各种考核和推优又往往以投票的方式进行, 考核过程中个人情感占了主导地位。因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无助于教师业绩的改进和提高。
1.4激励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绩效管理主要以绩效考核为主要目的,将终结性评价的绩效考核作为教师管理的主要方面,然而考核指标不能有效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性,考核标准不能科学量化,过多重视年终考核,而忽视教育工作过程的监控,致使教师普遍对评价过程敷衍了事, 对评价结果存在很多疑义,致使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绩效考核结果不能对奖惩、晋升等人事决策起指导作用。这样,一方面没有达到奖励先进、鼓励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鞭策后进、淘汰落伍思想方法的作用。所以,造成学校各种关系不和谐,影响教学团队建设和学校的发展是必然结果。
2.高职绩效管理对策
2.1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实用型技能人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比科研能力更重要。高职院校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进程中应切合实际,在体现学校专业特色、整体发展的前提下,从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出发,使学校战略目标能充分包含教师发展的元素,教师能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学校战略目标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总的战略目标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相应提高,既有利于职称晋升、薪酬福利提高和各种荣誉的获得,也使得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只有真正将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2.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技术”这个特色定位学校的长远发展,围绕绩效考核目的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被考核人岗位职责来细化绩效指标。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之前,通过对工作规范、岗位要求、工作目标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要求、工作说明书等。通过这种岗位分析,明确相应岗位对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为确定考核指标提供依据,尤其要突出高职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双师型”教学技能的特色。选择指标和建立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问题,可以从思想道德水平、教学工作能力、教研科研能力、自实践能力等方面来设定。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能够量化的工作,应该有明确的数量规定。在建立指标体系时要明确其可操作性,一方面尽可能准确地反映高职教师工作的特性,体现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能给教师相应的目标和价值导向,使得绩效管理真正促进学校和个人发展。
2.3突出过程管理,努力实现管理的双向沟通与互动
绩效考核不是对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它实际上更多地关注过程的完成情况。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年度考核替代整个绩效管理的现象,只注重考核结果,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过程。高职院校在实施时,应将绩效管理是一个较完整的过程,实施绩效管理一定要围绕院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加强对工作目标设定、工作设计、绩效反馈与过程监控、实施考核与结果反馈等绩效过程管理。同时,贯穿于绩效管理始终的是“沟通”,绩效管理是员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高职院校发展较晚,在不断改革实践中探索各种发展模式,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有更多不确定性。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沟通,拓展沟通渠道,采取不同沟通方式实现有效沟通。在实践中,学校、教师还要不断与企业合作,沟通是完成绩效管理的必要途径。如高职院校进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决定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讨论确定质量评价与绩效考核规范。同时,考核管理人员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逐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教师向实践主导型教学转变,追求绩效考核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4完善激励机制
要想绩效管理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一个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不可缺少。从当前高职院校现有的激励机制分析,最终流于形式较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建设不足,激励措施往往只针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从而也影响了最终的效果。高职院校绩效管理要特别注重绩效反馈和绩效考核结果,合理把握和利用绩效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监控、考核和激励教职员工,建立以一定利益和精神激励为基础的竞争机制,启发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价值,挖掘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共同发展。通过不断地制度改革与创新,为高职院校实现长远办学目标提供重要人力资源保障,促进绩效管理的效用更为充分地发挥。
3.结语
绩效管理正在被广大高职院校实践和推广,在每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要结合高职教育特色,针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具有教育特色的教师团队的特点,制定符合教师和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授课,建立广泛社会联系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形成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管理与发展相互协调,符合高职院校和教师发展需要的制度管理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付亚,许玉林.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黄汉涛. 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 职业教育研究,2009( 6).
1.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前提。学校发展诊断的前提是校长要有诊断需求。没有需求或有抗拒心理,都无法进行诊断;当需求不足时,也会使诊断流于形式,徒劳无功。因此,在进行学校发展自我诊断之前,首先是发现、鉴别校长的诊断需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三类校长的诊断需求较高;一是学校处于不良状态,问题比较多,但校长有上进心,希望走出低谷;二是学校处于较好状态,校长正在寻求突破高原期,亮出自己的品牌;三是学校办得很一般,校长希望办出特色。其次是唤醒校长诊断的需求。那么如何唤醒校长潜在的自我诊断需求?那就让校长参与对其他学校发展诊断的过程,就是唤醒或激发其自我诊断需求的过程。因为他们在分析被诊断学校发展目标、优势、资源、机会与问题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以自身的实践作为参照物;同时,他们也会被动地进行主观上的自我分析,自我反思,随着对诊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认识,校长潜在的诊断需求就会逐步被唤醒,最终会形成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现实需求。
2.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过程。学校发展自我诊断是以校长自我诊断为主。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校长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政策,根据自己对学校实际情况的了解、深入调研、理性思考后,制定初步的发展规划,并在领导班子中进行研讨,然后各部门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制定各部门的规划,最后将整体规划交教代会研讨,形成学校发展规划。所以说,总体来看是对校长假设的论证过程,是校长思路的演绎过程,也是校长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过程。
3.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关键与重点。校长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可能是主观的。校长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差异,不过这种差异有时明显,有时隐蔽、不易察觉而已。那么诊断的作用就是使差异明朗化,使校长对其的认识明确化,从而作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决策,缩小乃至消灭差异。这是学校发展自我诊断要抓住的关键。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重点就是要开发和利用学校发展的资源与优势,并能发现和抓住机会。有些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得不错,但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却不明显;而有的学校发展规划不见得特别清晰,但在实施中由于开发了资源,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抓住了发展机会,从而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可见,客观分析学校的优势,开发身边的资源,并及时发现和把握机会,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内容及方法
1.首先要确立学校发展的起点。主要是指对学校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即对学校管理者的素质、管理风格及水平、组织管理运行状况、学校文化的特点、教师、学生素质水平、家长及社区基本情况、校舍及设备、周边环境状况等作出科学分析和论证。确立学校发展的切入点。
2.学生发展需求的自我诊断。学校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共同发展的地方,但是,学生的发展需求是第一位的。因此,首先我们要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那么谁来进行学生发展需求的诊断?一是由学生自己进行诊断;二是由全体教师来进行诊断;三是由中层干部进行诊断;四是由校级领导进行诊断。学生发展需求的诊断过程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理解学生,对学生形成共识的过程。
3.教师发展需求的自我诊断。“需要”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教师需要不断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才能克服职业倦怠,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教师发展需求的自我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身优势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差距;二是真诚对待学生的问题;三是专业知识(学科性知识与教育性知识)。教师发展需求的自我诊断主要由教师自己进行自我诊断,教研组长或其他成员帮助进行诊断。教师自我诊断的过程是个人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也是组织诉求的过程。
4.学校发展优势和资源的自我诊断。主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进行诊断,我们要拓宽、放大对学校发展优势和资源分析的视野,从学校所处的本土环境特色、政策、文化传统、组织人力资源、物质条件、变革机会等方面,发现并鉴别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可利用的优势与资源。做到优势与资源相匹配,它们是将学校发展目标变为现实的基础和条件,是学校发展的生长点。优势和资源自我诊断的本质就是优势与资源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可行性目标的确立过程和实现过程。
5.诊断的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随机听课、座谈与访谈、考察学校、外请专家和同行对学校从多角度作出分析与建议等形式来完成。
三、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步骤
1.校长和领导班子制定初步的学校发展规划,即主观的发展规划。
2.校长及班子与全体教师一起进行学生发展需求调研(个案研究与面上研究结合)。
3.校长及班子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师发展需求调研,形成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个案研究与面上研究结合)。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文中指出必须把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试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中师资培养的角度谈谈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普遍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院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能力,即除了要具有系统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而这正是在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校某系为例,38名专业教师中直接来源于大学毕业生的教师3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6.8%,只有13.2%的教师来源于企业,而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这显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如何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职校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内涵
由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决定,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也明确了“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因此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应当从“双师素质”角度出发,既要包括学科技能专业性,又要包括教育教学专业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完善。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人格,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执著的事业心、顽强的工作精神、科学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科技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更新。教师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人文教育知识,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3.实践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使教师除了传授专业基本知识理论外,更重视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师要向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训练操作的“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师本人在学校教书育人等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的模式,它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教师本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它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
二是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组织从本组织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之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成员职业上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支持成员职业生涯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课题组曾对江苏省33所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3所学校中75.8%的学校曾经要求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仅有9.1%的学校对一些关键性的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同时通过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的130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118张有效卷中认为学校提供关于教师职业发展信息的占37.3%;学校对青年教师有一套有效的指导措施的占33.1%;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机会的占31.3%。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校均对教师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但是能够根据高职校发展和学校人才需求制订相应职业发展规划,并对教师进行倾向性引导培训的并不占多数。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他对“双师素质”教师的需求,如果仅凭教师一己之力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摸爬滚打,势必造成教师对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和所取得职业目标满意度的低水平。因此高职校管理部门根据学校发展和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在学校中制订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引导教师主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使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组织生涯规划管理和谐发展,将会更有效地推进学校师资培养的建设,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教师既面临着一般教师的专业成长任务,又有着特殊的专业成长轨迹,从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进行高职校职业发展规划,应当在职校教师的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三方面出发进行规划。
(一)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教育教学能力包含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知识背景、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知、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学科教学的各项能力等五项内容。在教师发展初级阶段,尤其对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目的是让年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岗前培训机制,使青年教师有培训渠道;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压力、有动力,以激励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自觉性。
我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使青年教师在相关机制的引导下很快地完成从职业准备期到职业适应期的转变。
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特点有着明显的区别,职业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一个职业,教师在学习传统的教育方法理论的同时也要进行《职业教学论》和《职业科学》两门职业教育关键学科的学习。学校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时要将这两门学科的学习纳入教师职业生涯学习内容进行培训。
(二)职业能力发展规划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职业教育对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培养对职教教师的成长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学校在进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规划时应突出培养教师职业技术科学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对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的暂时不够完善,我们无法完全借鉴德国职教教师的定期企业顶岗制度,以全面获取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内部问题和社会状况。但是学校在进行师资培养时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关系,重视对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对行业的指导作用,建立职教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将企业顶岗制度化。
我校在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顶岗制度,近几年一直采取“请近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方式,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职责和需求等进行培训,同时将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岗位顶岗,与企业亲密接触,采用“培训归来话感受”的方式让大家共同分享所获取的企业文化、实践知识等内容。通过这些对教师的培训培养方法让职教教师逐步向“双师素质”转换。
(三)终身学习发展规划
对教师终身学习发展规划的制定也是对教师学术性的培养,职教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广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科基础、基于实践的科研能力是一名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基础,终身学习发展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校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五、结语
师资培养是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校师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激励教师潜在的寻求发展欲望,使教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依托,有助于推进学校人力资源层次提升,加强高职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做到“职得其人,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蒋旋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职教论坛,2006,VOL20.
发展规划是事业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也是图书馆分阶段发展的依据,更是行动的指南。所以制定发展规划是为了实现规划,不是“规划规划,纸上划划,墙上挂挂”,更不是胡乱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本文就制定图书馆规划的禁忌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忌 不懂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科学方法,为了迎合上级的需要,盲目乱定规划
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是建立在图书馆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纲领。它由制定图书馆规划的起因;图书馆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等);图书馆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实现图书馆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图书馆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等几部分组成。它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是实现图书馆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可有些高校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校的实际相脱离,夸大目标,盲目攀比,求大求高,所建图书馆大楼一个比一个大。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盲目的制定规划,不考察学校的财力状况,不分析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只写大口号大目标,成了真正的“墙上挂挂”的空规划。
二忌 不以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符合实际的图书馆发展规划[1]
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不断分析诊断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广泛的参与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个是争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图书馆的支持,这样扩展了办好图书馆的资源,调动了积极性,又不断分析解决了学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此实现了学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建立一种新的学校图书馆发展机制,当然它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图书馆发展观。学校图书馆发展规划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观,它认为实现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分析和理解图书馆发展开始,它的发展是基于一个不断进步的概念要自下而上,学校各部门要广泛参与,甚至要社会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闭门造车,制定的图书馆发展规划,图书馆馆员不知道,各系、部不了解,主管部门不清楚,打印几份,送交各部门,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至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人才建设、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的发展,只有制定者自己知道。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实施者,没有图书馆员的参与,就没有了实施基础,制定的规划肯定不付合实际情况;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制定的规划没有支持者,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师生服务的,没有了服务对象的支持,事业如何去发展?比如,文献资源建设,没有各部门的参与,仅凭图书馆几个采购人员所采购的文献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据调查,用这样的方法所采购的文献资源,其中有30~40%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在资源如此紧张的时代,造成40%的浪费,就是一种极不负责行为;没有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财力、物力等很难保障。这样的发展规划造成的恶果是难以想象的,是不付合科学发展观发展规划,是根本无法实施的发展规划。
三忌 对图书馆发展中的环境分析、问题诊断、关键问题的引导、确认不明确
任何一所学校的图书馆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馆的。图书馆今天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的发展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服务方式和管理的过程。因此分析图书馆发展的环境变化是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分析图书馆发展状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图书馆成功经验,发展自身的优势和传统是实现图书馆自我超越的条件,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会动摇推动图书馆不断进步的信心。分析图书馆现状还要分析图书馆已有的办馆资源,分析可能获得的办馆资源。很多学校发展规划不能实现,最根本的原应是这些图书馆规划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比如规划建立数字图书馆,但经费从哪里来没有着落,规划增加馆员,却不知道编制已经用完或无法增加编制等。除此之外,还要分析当地其它学校图书馆的状况,其它图书馆是自己的参照,包括不同层次图书馆的衔接,同层次图书馆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分析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图书馆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分析诊断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确定优先次序。包括问卷调查、问题树的运用、关键问题分析法、优化排序、对比排序等方法。许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根本不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不会运用专门的技术去诊断和分析出现的问题,对问题避而不谈,对设想大谈特谈。这样的规划根本无法操作,也就没有了实践的意义。
四忌 不听专家论证,凭领导个人喜好瞎规划[2]
专家论证发展规划,一是把关,二是提出不同的意见。专家论证就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请专家论证发展规划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做法,经专家论证的发展规划,实施起来比较顺利,也容易实现制定的目标。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都是根据领导的喜好制定的,领导的喜好左右图书馆的发展。领导对数字图书馆有兴趣,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肯定加大,那么在规划中就明显体现出来,这一方面就是重点,其它方面都不顾,能不能实现都不重要,只要敢规划,电脑几千台,电子阅览室十几个,服务器十几个,数字资源达到几十个TB,不管有没有资金,不管实际需求如何。这种瞎规划,造成图书馆工作一塌糊涂,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五忌 不以人为本,服务功能太弱
高校图书馆是集服务、研究、休闲等功能为一身的教育场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师生,以师生为本,为他们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责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供服务,最终转化为服务的产品(信息)。规划中提出各种服务方式是成功的发展规划的体现。一般的规划中很少提及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内容。比如IC服务模式、研究馆员服务模式、休闲娱乐服务等。只强调传统的借阅功能,是被动的服务,不是主动的推送服务,另一方面,规划中还要体现馆员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大规划,小目标,要相一致。
六忌 近视行为,不考虑长远发展
这在许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中最为突出,为了某一时段的需求,大干快上,放卫星,搞形象工程。比如为了评估达标,可以盖几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一年可以采购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纸质图书;购买几十种数据库。由于是大批量采购,这些资源有一半是不能利用的废品,加上加工的粗糙,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评估一结束,图书馆的发展便无人问津了。没有按发展的需求去建馆舍,没有按学生人数规划书库的面积、阅览室的座位,以及文献的增长量、平均年增长册数、电子资源的数量等。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使图书馆的事业陷入困境,这样的规划就是没有长远的发展观[3]。
七忌 不以学校的发展规划为基础,不以学院专业的设置为基础,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文献建设比例不当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建设,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以各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各学科比列的适量,要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并不断的修订,这样才能满足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需求。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各学科专业比例一般都是估算,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学院,社科类的文献资源占70%以上。像这样的图书馆很多。都是发展规划中文献资源建设比例不当造成的。
八忌 发展规划目标太口号化,没有可操作性
发展规划最终要形成一个文本,把发展目标口号化,琅琅上口,高度概括,可以起到凝聚作用。,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如果不能琅琅上口,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难以为职工记住。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不可检验和操作,就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为此,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监测评估的程度。但只有大目标,没有具体的小目标,这样的发展规划很难操作,不能进行具体操作的规划,便不能实施。
九忌 发展规划,实施阶段太笼统,没有具体的分解实施阶段
图书馆发展目标确定后,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图书馆发展的措施是规划中列出的行动计划,它要求紧扣发展目标来制定,强调目标与措施的相互对应,不能直接支持目标实现的措施不能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措施,没有措施支持的目标不能作为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对于那些间接而不是直接支持的目标,又是必须有的措施,通常会列入图书馆发展计划中的“保障体系”,所谓保障指的是落实措施的条件,是指措施和目标的保障。发展规划最终还得靠人来实施,把目标量化、细化,把每一个阶段实施的步骤具体化是实施规划得第一步。只笼统的规划三年、五年的实施阶段,最终是不能实施。我们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无法实施,便是实施阶段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小的阶段,没有落实到每一个馆员身上,没有分解到每一个馆员身上的发展目标,也就很难得到落实。规划每年都制定,每年却难以达到预期得效果。
十忌 发展规划更新太频繁
一个图书馆发展规划一般都是五年,这和国家得发展规划是相一致的。最忌朝今夕改,这就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慎重,一旦规划制定下来,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无论领导更递或其他原因都要执行下去,除非有重大的变革,需要调整规划,也只能时修订,不能全盘否定,否则将造成极大得浪费,图书馆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它得制定需要方方面面得参与。以上十忌只是从几个方面提醒制定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各个学校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量体裁衣,量力而行[4]。制定发展规划主要是为了图书馆的发展,这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和途径。只要是能促进图书馆发展的规划就是成功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10-12].cpll.cn/
发展规划是事业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也是图书馆分阶段发展的依据,更是行动的指南。所以制定发展规划是为了实现规划,不是“规划规划,纸上划划,墙上挂挂”,更不是胡乱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本文就制定图书馆规划的禁忌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忌不懂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科学方法,为了迎合上级的需要,盲目乱定规划
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是建立在图书馆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纲领。它由制定图书馆规划的起因;图书馆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等);图书馆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实现图书馆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图书馆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等几部分组成。它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是实现图书馆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可有些高校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校的实际相脱离,夸大目标,盲目攀比,求大求高,所建图书馆大楼一个比一个大。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盲目的制定规划,不考察学校的财力状况,不分析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只写大口号大目标,成了真正的“墙上挂挂”的空规划。
二忌不以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符合实际的图书馆发展规划[1]
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不断分析诊断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广泛的参与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个是争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图书馆的支持,这样扩展了办好图书馆的资源,调动了积极性,又不断分析解决了学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此实现了学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建立一种新的学校图书馆发展机制,当然它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图书馆发展观。学校图书馆发展规划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观,它认为实现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分析和理解图书馆发展开始,它的发展是基于一个不断进步的概念要自下而上,学校各部门要广泛参与,甚至要社会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闭门造车,制定的图书馆发展规划,图书馆馆员不知道,各系、部不了解,主管部门不清楚,打印几份,送交各部门,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至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人才建设、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的发展,只有制定者自己知道。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实施者,没有图书馆员的参与,就没有了实施基础,制定的规划肯定不付合实际情况;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制定的规划没有支持者,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师生服务的,没有了服务对象的支持,事业如何去发展?比如,文献资源建设,没有各部门的参与,仅凭图书馆几个采购人员所采购的文献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据调查,用这样的方法所采购的文献资源,其中有30~40%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在资源如此紧张的时代,造成40%的浪费,就是一种极不负责行为;没有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财力、物力等很难保障。这样的发展规划造成的恶果是难以想象的,是不付合科学发展观发展规划,是根本无法实施的发展规划。
三忌对图书馆发展中的环境分析、问题诊断、关键问题的引导、确认不明确
任何一所学校的图书馆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馆的。图书馆今天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的发展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服务方式和管理的过程。因此分析图书馆发展的环境变化是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分析图书馆发展状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图书馆成功经验,发展自身的优势和传统是实现图书馆自我超越的条件,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会动摇推动图书馆不断进步的信心。分析图书馆现状还要分析图书馆已有的办馆资源,分析可能获得的办馆资源。很多学校发展规划不能实现,最根本的原应是这些图书馆规划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比如规划建立数字图书馆,但经费从哪里来没有着落,规划增加馆员,却不知道编制已经用完或无法增加编制等。除此之外,还要分析当地其它学校图书馆的状况,其它图书馆是自己的参照,包括不同层次图书馆的衔接,同层次图书馆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分析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图书馆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分析诊断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确定优先次序。包括问卷调查、问题树的运用、关键问题分析法、优化排序、对比排序等方法。许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根本不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不会运用专门的技术去诊断和分析出现的问题,对问题避而不谈,对设想大谈特谈。这样的规划根本无法操作,也就没有了实践的意义。
四忌不听专家论证,凭领导个人喜好瞎规划[2]
专家论证发展规划,一是把关,二是提出不同的意见。专家论证就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请专家论证发展规划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做法,经专家论证的发展规划,实施起来比较顺利,也容易实现制定的目标。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都是根据领导的喜好制定的,领导的喜好左右图书馆的发展。领导对数字图书馆有兴趣,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肯定加大,那么在规划中就明显体现出来,这一方面就是重点,其它方面都不顾,能不能实现都不重要,只要敢规划,电脑几千台,电子阅览室十几个,服务器十几个,数字资源达到几十个TB,不管有没有资金,不管实际需求如何。这种瞎规划,造成图书馆工作一塌糊涂,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五忌不以人为本,服务功能太弱高校图书馆是集服务、研究、休闲等功能为一身的教育场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师生,以师生为本,为他们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责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供服务,最终转化为服务的产品(信息)。规划中提出各种服务方式是成功的发展规划的体现。一般的规划中很少提及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内容。比如IC服务模式、研究馆员服务模式、休闲娱乐服务等。只强调传统的借阅功能,是被动的服务,不是主动的推送服务,另一方面,规划中还要体现馆员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大规划,小目标,要相一致。
六忌近视行为,不考虑长远发展
这在许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中最为突出,为了某一时段的需求,大干快上,放卫星,搞形象工程。比如为了评估达标,可以盖几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一年可以采购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纸质图书;购买几十种数据库。由于是大批量采购,这些资源有一半是不能利用的废品,加上加工的粗糙,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评估一结束,图书馆的发展便无人问津了。没有按发展的需求去建馆舍,没有按学生人数规划书库的面积、阅览室的座位,以及文献的增长量、平均年增长册数、电子资源的数量等。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使图书馆的事业陷入困境,这样的规划就是没有长远的发展观[3]。
七忌不以学校的发展规划为基础,不以学院专业的设置为基础,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文献建设比例不当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建设,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以各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各学科比列的适量,要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并不断的修订,这样才能满足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需求。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各学科专业比例一般都是估算,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学院,社科类的文献资源占70%以上。像这样的图书馆很多。都是发展规划中文献资源建设比例不当造成的。
八忌发展规划目标太口号化,没有可操作性
发展规划最终要形成一个文本,把发展目标口号化,琅琅上口,高度概括,可以起到凝聚作用。,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如果不能琅琅上口,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难以为职工记住。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不可检验和操作,就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为此,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监测评估的程度。但只有大目标,没有具体的小目标,这样的发展规划很难操作,不能进行具体操作的规划,便不能实施。
九忌发展规划,实施阶段太笼统,没有具体的分解实施阶段
图书馆发展目标确定后,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图书馆发展的措施是规划中列出的行动计划,它要求紧扣发展目标来制定,强调目标与措施的相互对应,不能直接支持目标实现的措施不能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措施,没有措施支持的目标不能作为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对于那些间接而不是直接支持的目标,又是必须有的措施,通常会列入图书馆发展计划中的“保障体系”,所谓保障指的是落实措施的条件,是指措施和目标的保障。发展规划最终还得靠人来实施,把目标量化、细化,把每一个阶段实施的步骤具体化是实施规划得第一步。只笼统的规划三年、五年的实施阶段,最终是不能实施。我们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无法实施,便是实施阶段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小的阶段,没有落实到每一个馆员身上,没有分解到每一个馆员身上的发展目标,也就很难得到落实。规划每年都制定,每年却难以达到预期得效果。
十忌发展规划更新太频繁
一个图书馆发展规划一般都是五年,这和国家得发展规划是相一致的。最忌朝今夕改,这就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慎重,一旦规划制定下来,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无论领导更递或其他原因都要执行下去,除非有重大的变革,需要调整规划,也只能时修订,不能全盘否定,否则将造成极大得浪费,图书馆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它得制定需要方方面面得参与。以上十忌只是从几个方面提醒制定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各个学校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量体裁衣,量力而行[4]。制定发展规划主要是为了图书馆的发展,这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和途径。只要是能促进图书馆发展的规划就是成功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10-12]./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谈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我们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是必需的?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和组成部分,我们日常能感受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绩效考核、岗位调整、劳动定员、教育培训、员工招聘等等,哪里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恰当、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支撑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以及未来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与布局,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这种工作就是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而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概念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贯穿人整个生命旅程的,即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都会有一条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本文只讨论人在工作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即狭义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这里给出的企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也是狭义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为了实现与企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甄别以及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各类培训、教育等)。
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首先是员工为了既定的一系列目标所进行的各类学习与培训;二是这些为员工所订立的一系列职业发展目标与培训必须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高度契合,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是成功的和能够实现的。
有的员工会问:“我个人的发展为什么要屈从于企业的约束?我就按照我设计的道路发展不行吗?”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但这种可以是有条件的,就是自己创业,自己的意志就是企业的意志,自己掌控企业的各项目标和发展道路,这类人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各类民营企业家、创业家,比较著名的有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盛大网络的陈天桥、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等等,但是这类人是比较少的,个人努力、机遇、准确的发展道路等等缺一不可,泱泱大国14亿人口有几个马云、几个史玉柱呢?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作为企业员工,必须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进程中,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实现自我价值,个人认为这才是普通的青年员工最应选择的道路。
2.职业锚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叫职业锚,通俗地说,职业锚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中的一个个节点。职业锚的定义:所谓职业锚,就是在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无法放弃的职业发展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职业锚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根本来说,就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必须经过的一些列具体的过程,例如工作班成员—副班长—班长—工区领导(部门领导)—公司三总师—副总经理—总经理,这样,不同的员工组成的不同的、相互交错的职业路线所构成的一张网络图就是企业职业生涯网络图,其上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职业锚。
职业锚就是一个个我们职业生涯道路上的阶段性目标,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知道我们达到了下一个阶段职业锚的要求?比如说,新员工工作了一两年,怎么就能说他有资格到工作班负责人岗位?这就要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解释了,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备的管理学科,包括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等等,通过对青年员工绩效考核,必然会形成个人的连续的绩效考核记录,从绩效考核记录可以看到一个青年员工是否具有向上提升的资格,这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绩效考核的内在联系。再比如,每个职业锚都要一定的任职要求,也就是说员工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要达到某些特定的要求,才能任职更高级的职位,那么他就必须参加各类培训、认证或者国家的考试,这又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培训联系起来了,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模块都是通过这种内部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
3.职业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倾向是指由员工的个人发展经历和员工隐藏的个人性格以及工作动机所决定的对不同性质职业的个人倾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中体现,人类的职业倾向概括来说可分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例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所进行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就属于管理型职业倾向的一种。上述的五种分类属于总的分类,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可能是一个为主兼有其他的特征,将不同员工的职业能力倾向进行区分的方法就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企业只有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倾向合理安排其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才能达到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效果,也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及起源
最初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是由近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分化出来的,其核心是对个人职业能力倾向的研究,相关学科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理论等等,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的发展中,涌现出著名的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罗伊职业兴趣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等等,但是无论何种理论,其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基本都是不同人的选择应依据其个人兴趣、性格或者特点决定,而要准确确定个人的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兴趣或者性格,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进行归类,对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探讨这些理论,而是如何运用,因此,在中国研究运用较多的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可作为我们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提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大职业兴趣类型。每种类型在个人行为上或者潜意识中都能有所表现,作为管理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进行一定的测试,发现每名员工的职业兴趣倾向,并将之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锚进行匹配,为员工规划合理的发展道路。
四、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环境
近年来,电网企业每年都会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大规模的招聘,新员工增长保持了一个较高的速度,员工的学历层次、毕业院校档次不断提高,211院校、原电力工业部直属院校的员工数量快速增长,我们在为队伍得到充实、员工整体学历素质得到提升而欣喜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
第一,从一些关键管理岗位的内部招聘来看,某些重要岗位在招聘时人员数量少,符合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管理素养的备选青年员工不多;有些非电力类管理岗位应聘员工扎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企业管理等等),且不论这些岗位需要专门的技能或素质,单是不少才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表现的对离开目前岗位或不安于本职岗位的情况也多少反映了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以保证企业各岗位人才的合理储备。
第二,招聘没有形成立体、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梯队,而目前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各项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已明显显现出层次性,例如随着三集五大的发展,电网实现大运行,这对电力调度、运行方式、继电保护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岗位在人员招聘时就必须要求新员工有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一些非电力管理岗位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等,随着现代企业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其专业性和理论性对其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必要引进一些高端人才。
例如,随着电网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变电运行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巡视变电设备,根据调度的指令进行倒闸操作,其需要的变电设备看护人员并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太高的学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变电运行的缺员状况比较严重,而恰恰又是变电运行的员工最想“出来”,甚至只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也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懈怠;再比如电力电缆巡视、检修,其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理论并不深奥,我们需要的是愿意安心在线路长期工作,具有较高的实际现场操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员工,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大专学历的员工就可以胜任,很难想象一个国家重点院校电专业本科生甚或研究生愿意在这些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几十年。
为什么说员工学历的构成应该有层次性,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笔者认为这需要一个经济学基本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生产必须有三要素:人才、资金以及土地,且这三者不具有必然的替代关系,且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必须受到一个重要规律的制约: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增加每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产出的增加量是递减的,因此企业不可能无限制投入某样生产要素,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的数量是不可行的。从现实上来看,员工的上升空间是有限的,高学历人才的个人追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最难以满足,因此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需职位和空间的无限性和企业所能提供职位及空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企业人才结构不能仅仅追求员工的高学历。
上述种种情况或现象的出现,已经在提醒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确保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有着足够人才储备,必须制定系统合理的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
五、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套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隶属于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是我们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员工教育培训规划的起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制定合理、高效、有序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科学性原则。首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起源于近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有一套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及实践方法,有多种学科流派,我们必须根据其具体实用范围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理论工具进行安排,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保证其结果运用的正确性。
共同参与原则。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定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符合员工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二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平匹配,由这两点要求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员工、企业两者共同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必须与员工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一方面将企业发展要求告知员工,一方面又要合理考虑员工特点和个人发展需求,只有将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制定双方都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贯穿员工全部的职业生命,因此,从员工进入企业直至员工退休,在其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和表现,这就要求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员工职业周期,采取不同的方案。
持续学习原则。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制定、修订目标,不断达成目标,不断选择新目标的连续的过程,这种过程将持续员工的整个职业生命,毫无疑问,每一个目标对员工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在能力、理念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要想符合这些要求,就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保证员工不断掌握最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也才能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持续学习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现的一个基本原则。
修正性原则。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了员工整个职业生命,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员工个人随着年龄阅历增加导致的思想认知不断的变化,其职业生涯的路线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在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手段,在某些职业锚中发展多条路线,以便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路线进行修正,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规定就是一个不断制定、修正职业生涯路线的过程。
多样性原则。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一些测试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类型,也并不是说同一类型的员工就能采取完全相同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动机、背景、认知能力都不相同,这就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定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多样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进行必要的面谈、沟通,或者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员工单独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多样性原则保证了企业每名员工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教育。
六、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需注意的几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