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2 09:04: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高度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想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使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中成熟运用,从而带动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效果更加明显,最终推动整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和跨越式发展。因此建立信息化的企业管理体制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在信息化社会中,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银行业、保险业、制造业、高科技行业、政府部门等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所谓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把企业的所有内部资料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和管理,并使这些资料数据实现信息的系统化、统一化、集成化、网络化及信息流通的实时化、高效化,能在企业内部在线传递和在多个窗口同时运行处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概念上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种智能化的高度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具有网络性、开放性、传递快、范围广等特点,只有把企业信息化提前规划,做好基础性工作,熟练应用,才能把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料资源整合到一起,控制企业内部的资金和成本,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改进和发展,储备管理人才,规范企业内部机制建设,解决企业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使企业在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环境下不断开拓创新。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已将近30年,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90年代达到,在我国的企业中,无论规模大小一般都实现了使用计算机管理企业,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没有立足于自身的现有信息资源和企业发展需要,使得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不规范、管理滞后,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能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在处理问题时还存在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现象。尤其是大型企业更是需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企业的信息,深入到企业的深层次管理方面,雇佣专门的人员、引入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在现阶段,中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用信息化带动企业发展、进行信息化管理,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企业所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的发展趋势就呈现出信息资源的开发朝着知识资源开发,信息管理朝着知识管理发展,成为一个知识的经济社会时代,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如何用信息获得知识、如何用知识获得管理策略、如何用策略获得经济收益,必须具备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效的知识、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使用知识完善企业的管理,必须具备创新知识的能力、改进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具备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创新能力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ERP系统。现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主要将企业资源的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以ERP为主导的企业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的人力、设备、政策、程序和战略等信息组织起来,实现各部门的统一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相比,ERP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其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具有企业各方面信息共享的功能。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会联系到生产部门、设备部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在ERP系统的调配下,很容易的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的调整和部署,在企业进行改革中,实现企业过程重组。(2)具有实时分析功能。企业在进行人力、财务、经营等方面的管理中,通过该系统可以掌握各方面的实时动态,进而做出有效的调整。同时,对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加以监控,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3)为多种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平台。ERP系统不仅仅支持MRPII所实现的“灵活生产”、“实时生产”、“零库存”等管理模式外,同样也支持离散制管理模式和连续流程管理模式等。

2.建设企业之间信息化管理的SCM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是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在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的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有以下几点特征:(1)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间的生产联盟。该系统可以将产品生产所涉及的各个企业联系到一起,形成以供应链为线索的经营主体,对市场经济的波动有一定的免疫性。(2)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该系统的协调下,各个企业之间加强了联系,根据各个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同时也排除了产品剩余的后顾之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建设客户管理系统CRM。该系统可以很大限度上挖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深层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对产品的生产、销售、创新和升级做出及时的调整,利于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要将ERP、SCM、CRM三个企业核心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这个系统平台能为企业提供信息的交流平台,促使企业员工共享信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整合型信息平台。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变化,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篇2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企业之间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注重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构建一条能迅速感知所处的环境、察觉竞争者的挑战和客户需求的信息流。如何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发展的需要,开发新一代的财务软件,成为企业界与财务软件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一代财务软件———ERP软件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财务软件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与机技术相对落后的管理环境下诞生的传统财务软件,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目的主要是替代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财务软件,仍然是这种较低水平的“甩账式”财务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反馈能力,能够及时对企业内外部信息做出反应。如何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In tranet正在迅速着的各个领域,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商业环境、商业规则、交易方式、经营管理模式都将带来巨大变革,商务将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生存方式和经营方式。在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代面前,传统财务软件的缺陷日益明显。

二、网络财务的概念及其优势与局限

为了适应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展的要求,国内会计界、会计实务界以及会计软件开发商都做出了积极反应,相继提出了“网络财务”的概念,一些会计软件开发商也开始研制和推出了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整合使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不仅具备传统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联网处理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服务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是财务软件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突破,它与传统财务软件相比,既具有相对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局限。

(一)网络财务的优势

1、支持远程处理方式与提供集中管理服务。在In 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企业与供应链间的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千山万水也在举手之间,利用网络财务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既可实现企业的事务远程联网处理,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询/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也可采用在线管理与集中管理模式,消除物理距离与时间差概念,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高效快速地收集业务数据,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促使企业实现决策化和业务智能化,并且可以保持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2、支持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与动态会计核算方式。在网络时代,企业对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性要求更高,网络财务软件能从根本上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实现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链间的协同。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进行,网络财务便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大大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能够基于网络财务软件提供的动态会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并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使财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

3、支持网上理财服务与提供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网上理财服务是网络财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也是网络财务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以专营网站方式,在网上为其用户提供专业的财务服务,而并不一定要求其用户购买软件,而是直接从网上获得授权和账号。正好能够为那些缺乏会计主体特性或生存期短的虚拟企业或不愿意购买财务软件的小型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财务会计服务,引导企业的运作形态和方式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同时,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带来了财会工作介质的改变,财务数据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期的磁盘数据发展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因此在财会工作上必须能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网络化方式。4、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财务作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具,将能够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即完成网上的销售、订购、采购、付款、会计处理以及交易资料的记录、传递、认证、汇总与作业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链间信息的交流和产销的整合。而电子商务涵盖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各种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计量、披露等会计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最终实现网上的商业贸易活动。

(二)网络财务的局限

1、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指导。财务软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核算型财务软件,处理规范,流程单一,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财务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其灵魂应当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只是实现手段和保证。在这一点上,网络财务未能跳出传统财务软件的框架,未从企业信息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财务软件。

2、缺乏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的。从纵向看,信息系统可以分为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层次。传统的财务软件主要是模拟手务流程,核算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加工,只能属于DPS层次。而新管理的企业财务系统不仅要能提供核算型财务信息,更要求能提供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服务水准。这就要求财务软件要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DPS层次向MIS、DSS层次。近年来一些软件公司也相继推出了“管理型”、“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但它们仅仅是在核算型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财务比率的,或存货的进销存管理,或领导查询模块等等,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决策支持相距甚远。而财务的概念同样也未包含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仍停留在核算型财务系统的框架之中。

3、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调控的功能。从横向看,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一般都是企业内部各部门根据其特定的需求而开发的封闭型系统,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较为困难。而管理时代的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必须要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统一、开放的企业信息系统,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网络财务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但它只从企业财务部门要求出发,面向核算和财务管理,由其承担整个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重任,调控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其它子系统,显然难以胜任。

4、缺乏可靠的数据及其传输的安全保障。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软件同样面临数据的安全,而且更为突出。首先,网络财务所依托的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有利于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这是技术上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的重大特点。其次,网络财务全面支持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到许多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也是很容易受到不法攻击的地方。再次,网络财务的分布式操作使得网络攻击可以从多个地方进行;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推行网络财务后,财务和业务实现了协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企业的整体运作。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财务软件的全新发展

财务软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定位财务软件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它应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向MIS、DSS层次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它应当和企业内部其它子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部分。这种“融合”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立足于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统一规划和实施,必要时应根据新系统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和组织结构重组,以适应新管理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ERP系统是财务软件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系统,体现了当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ERP与MRPII相比,更注重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组件的开发配合,强调的是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竞争策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通过对供需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来加速企业的信息流程,提高企业反应速度,改善管理者决策质量。同时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在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无缝集成。在信息技术方面,ERP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新成就。所以说,ERP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又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

ERP中的财务系统是集成的、面向管理和决策的财务系统,它已经实现了从对财务信息的事后反映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实时支持、从封闭的单一财务管理到集成的全面企业管理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

1、它充分集成了企业内部的各模块,实现了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的无缝集成,有利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地反馈,真正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实现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便于顺利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2、它融合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与正确决策。比较成熟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际品牌有德国的SAP、美国的Oracle、J.D.Edward、SSA等公司,而国内主要是用友、金蝶、新中大等品牌ERP软件。

3、提供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业务操作层(基层)、管理层(中层)和战略决策层(高层)提供全方位服务。它除了提供传统的财务报表以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建模和分析模块,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工具(OLAP),对财务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建模分析,获取客观真实、便于比较分析的信息,以利于正确决策。

4、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机制。首先建立科学严格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ERP系统的安全运行。如建立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系统操作、文档资料、?系统环境等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一整套制度,其次,在技术上对整个ERP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一般有安全网关(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隧道技术(VPN)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中加以应用。

可以说,ERP系统代表了国际上管理软件发展的潮流,财务软件发展并融入ERP系统已是大势所趋。而网络财务软件,应当被看成是企业管理软件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单一的财务管理向全面企业管理发展历程上的一个中间环节。当前,我国一些主要财务软件开发商为适应时展的趋势,从传统单一的财务软件向ERP系统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短期内要在我国全面推广实施ERP系统是不现实的,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网络财务软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在战略上,应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经验,开拓宽广思路,把握正确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易平网络财务:优化财务管理效能中华财会网2003.06.25

2、网络财务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论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中华财会网2003.11.11

3、吴全ERP———企业资源链条的再造《企业经营与管理》2002.08

篇3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企业之间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注重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构建一条能迅速感知所处的环境、察觉竞争者的挑战和客户需求的信息流。如何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发展的需要,开发新一代的财务软件,成为企业界与财务软件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一代财务软件———ERP软件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财务软件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与计算机技术相对落后的管理环境下诞生的传统财务软件,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目的主要是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财务软件,仍然是这种较低水平的“甩账式”财务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反馈能力,能够及时对企业内外部信息做出反应。如何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In tranet正在迅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商业环境、商业规则、交易方式、经营管理模式都将带来巨大变革,电子商务将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生存方式和经营方式。在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代面前,传统财务软件的缺陷日益明显。

    二、网络财务的概念及其优势与局限

    为了适应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展的要求,国内会计理论界、会计实务界以及会计软件开发商都做出了积极反应,相继提出了“网络财务”的概念,一些会计软件开发商也开始研制和推出了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整合使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不仅具备传统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联网处理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服务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是财务软件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突破,它与传统财务软件相比,既具有相对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局限。

    (一)网络财务的优势

    1、支持远程处理方式与提供集中管理服务。在In 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企业与供应链间的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千山万水也在举手之间,利用网络财务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既可实现企业的事务远程联网处理,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询/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也可采用在线管理与集中管理模式,消除物理距离与时间差概念,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高效快速地收集业务数据,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促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和业务智能化,并且可以保持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2、支持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与动态会计核算方式。在网络时代,企业对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性要求更高,网络财务软件能从根本上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实现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链间的协同。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进行,网络财务便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大大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能够基于网络财务软件提供的动态会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并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使财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

    3、支持网上理财服务与提供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网上理财服务是网络财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也是网络财务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以专营网站方式,在网上为其用户提供专业的财务应用服务,而并不一定要求其用户购买软件,而是直接从网上获得授权和账号。正好能够为那些缺乏会计主体特性或生存期短的虚拟企业或不愿意购买财务软件的小型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财务会计服务,引导企业的运作形态和方式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同时,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带来了财会工作介质的改变,财务数据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期的磁盘数据发展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因此在财会工作上必须能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网络化方式。4、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财务作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具,将能够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即完成网上的销售、订购、采购、付款、会计处理以及交易资料的记录、传递、认证、汇总与作业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链间信息的交流和产销的整合。而电子商务涵盖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各种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计量、披露等会计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最终实现网上的商业贸易活动。

    (二)网络财务的局限

    1、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指导。财务软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核算型财务软件,处理规范,流程单一,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财务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其灵魂应当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只是实现手段和保证。在这一点上,网络财务未能跳出传统财务软件的框架,未从企业信息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财务软件。

篇4

2008年,众多中国企业经历多年的快速成长已经走到了国际化的拐点,如何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是每个中国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要素,如何通过对其有效管理创造中国企业新的竞争力?国内劳动立法的逐步完善也把人力资源管理推上更为重要的舞台。新的经济法律环境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大多数均与信息技术有关,这表明了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将把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一个全新的ellR时代。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1、以客户为导向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法,提倡把企业全体员工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顾客,思考这些顾客有什么样的需求以及怎样来满足这些需求。

2、通过业务外包、结构重组和流程改造来改善人力资源职能的有效性

借助其他领域的有效工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思路的创新。

3、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被设计用来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决策中遇到的问题,如信息不全、数据缺乏等,专家系统则可为决策者或者一般员工提供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工作建议。

4、应用软件技术

如人员招募甄选软件、人员规划软件、绩效管理软件、培训与职业开发软件、薪资与福利管理软件等。

5、平衡记分卡

能够使管理者从财务绩效、内部运营、学习创新和满足客户需求等几个角度全面审视公司绩效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综合了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所需要的大多数特征,包括以客户为中心、改善质量、强调团队工作、缩短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时间以及着眼于未来的管理等等。它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绩效衡量办法,它强调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竞争要求选择若干关键性衡量指标。

6、自助服务

人力资源部门在一些传统的行政事务方面如人事记录、提供福利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因此赋予员工控制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和职能的能力。自助服务有利于使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心目中的印象由成本中心向利润和价值创造中心转变,并与员工心里契约的变化(希望自己能够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承担起更大责任)相吻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大多数均与信息技术有关,这表明了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将把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一个全新的eHR时代。

二、eHR的内涵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先进的软件与高速的硬件,再与处于管理中心的人融为一体的基于Internet的全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运用信息化平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运用集中式的数据仓库、信息自动化处理、员工自助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网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化、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目的。

eHR是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网络技术的成熟与运用是其基础。eHR既是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也是运用这套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把分散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集中储存与管理,并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相集成。

2、通过互联网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与无纸化。

3、企业成员运用系统进行自助服务,使普通员工、直线经理、企业高层都参与HR活动,最终达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4、充分利用外界资源,使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能够获得专业的外包或帮助,人才网站、人才市场、咨询公司、猎头公司、培训机构、人事机构等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都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

三、eHR的发展与演进历程

eHR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为基础的,几十年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从最初的单一功能软件发展成为如今的复杂系统。我们可以把eHR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薪资计算系统时代

2、人事管理系统时代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时代

4、eHR管理时代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中国己有超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整个大环境的观念和管理相对滞后,因而可以说中国的eHR尚处于行业无标准、产品不规范、厂商太混杂、企业未领会eHR软件真正价值的幼年时期。

四、eHR的优势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eHR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影良大,如薪酬的发放就要先获得并整理绩效情况,以此计算薪资、福利、公积金、所得税及其他扣款等等。如果这些工作完全依赖手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不堪重负的。eHR则可将集中的数据库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信息全面联系起来,可减少信息处理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和手工劳动。员工的可通过系统自助获取考勤、考评、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和在线申请休假、报销等工作,显著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2、降低管理成本

eHR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减少效果也是显著的,例如Dell公司2000年上半年通过因特网处理了300万美元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业务,Cisco公司通过电子化学习系统一年节省了2400万美元培训成本。

3、信息充分,沟通及时

每位员工都可使用自己的帐号和密码访问系统相应模块,获得相应的信息和资料:同时还可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等传递给主管、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其他同事,实现方便而低成本地沟通。

4、有利于留住人才,降低人员流动率

eHR可根据各种基础数据给出分析和报表,帮助管理者分析员工流动的真正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流动率。系统还可通过人、职的自动匹配,使企业的内部选拔招聘更公平合理,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忠诚度。

5、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eHR系统包含了全面的人事信息、方便的生成各类分析报表,这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 eHR对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将非常复杂,传统管理方式显得难以应付,eHR则能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形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管理方式,eHR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包括员工招聘、人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评、激励、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离职退休等大量事务性工作,这些事务占据了HR管理者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汉效率低,且容易出错。eHR能为员工提供自助服务平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自行修改个人信息,查询薪资情况,提交各种申请;管理者可通过网络查询所需的人员信息和统计报表,批复申请,在线交流等等。通过事务性工作的自动化处理,人力资源部门有可能摆脱繁杂的行政作业,转而把把目光投向竞争策略的制订和为决策部门提供管理咨询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共享差,人才引进、开发和使用缺乏统一规划,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能够促进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和岗位部门的重新设计,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能够通过引入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系统,实时掌握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和余缺情况,直接为人员的选聘提供依据,进一步拓宽人才的引入渠道,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能够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确定人才培训和开发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确保公司的人才培训和开发工作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能够改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激励系统,特别是对骨干人才的激励,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有效地防止骨干人才的流失;能够让公司高层管理者迅速、准确地获得有关人员管理的信息,明了公司的人员状况、人才需求标准,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能够让员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地获得有关自己的考勤、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化程度。

3、使企业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可能

eHR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internet技术为HR管理搭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在满足部门业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将HR管理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都参与到HR的管理活动中来,使得eHR成为企业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纽带。

4、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篇5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在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达到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流程,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息化有以下特点:

1.以业务为根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简单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根据本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客户和服务等特点,运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以自身的业务作为根基,把具体业务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否则,脱离了企业具体的业务开展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成为“无本之木”,从而导致失败的结果。

2.以提高效率为出发点,以改善企业管理为着眼点。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是广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中小企业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企业管理中的显著作用。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没有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就会成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工程”,这是广大中小企业需要竭力避免的。

3.以理顺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优化企业资源为方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又可以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映,对更好地争取、保有和服务客户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同样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客户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这些对企业的发展都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4.以增加效益为驱动,以提高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财、物资源的投入,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效益。应该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增加效益”为驱动,没有效益的信息化不是真正的信息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企业信息化作为中小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小企业是很难真正“长大”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也是很难长期生存下去的。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具体内容

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发展趋势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具体内容可以从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专门的分析。

1.硬件需求。 硬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物质基础,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硬件设备的要求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硬件设备制造商既要看到中小企业对硬件设备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又要从价格、服务、质量等多方面下功夫,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价格合理、服务良好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卓越的硬件保障。

2. 软件需求。软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灵魂”,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应用层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较为单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的软件产品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另外,从软件价格上来看,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也实在令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及。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中小企业信息化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会和极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有条件的开发商好好去把握。

3.服务需求。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除了对硬件、软件有专门的要求外,与之相关的客户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时,对服务的需求考虑可以说是一项重点关注的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既是十分全面和系统的,又是长期持续的,对信息化技术和服务的供应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概括起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包括制定信息化规划的服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服务、信息化培训的服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服务、持续改进的服务等多个方面。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主要还在生产系统和计费、网管等方面,虽然初步进行了建设集中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但整体规划的实施不够,“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普遍,系统中的数据分散,客户、资源、经营等信息分散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之中,还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信息的价值很难被充分发掘。因此,企业信息化亟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2.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与先进理念进入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同样被关注的还有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已经渐显成熟之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这些国际化企业最为有力的战略工具。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增值利用客户资源的有效工具,而且是实现运营国际化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以跟上发展的步伐。于是,虚拟化、节能降耗、绿色数据中心、无线通信等这些最新的技术陆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技术手段已经不是问题,企业要想跟上国际化的步伐,要做的还有很多。

3.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企业位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的区域文化,也就会造就不同的需求,在未来信息化的发展会呈现区域化的特征。

4.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的不断增多,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专业公司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推进信息技术更多、更好、更科学地应用,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通信业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延伸。客观来看,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确实有不少“绊脚石”,比如资金、人才。但是,搞信息化并不是要每个企业、单位都上设备、配备专门的技术队伍,这个任务完全可以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企业花很少的钱,享受很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不失为一条捷径。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但斌. 大规模定制――打造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2]Alice E.Fischer/David W.Eggert/Stephen M.Ross. 信息管理学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3]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

篇6

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它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依托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在企业实践中一个动态过程。其实所谓的信息化,也就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中普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所有的信息资源,以达到使社会各单位及人民大众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这些资源以及互相传所需要的信息。其本质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与分析

a)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详见图1。b)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跨区域经营与国际商务。诸如公司网站、信息门户和邮箱等基本信息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利器,可以有效地支持跨区域业务。

2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a)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然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变革等方面。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变革。在信息管理改革中通过改革目标为导向,以确保方向性,可监控性以及有领导的管理环境,使整个改革过程中的计划,形成有效的项目团队和项目管理流程;在新的领导方式管理企业变革的支持下,宣传和提高对信息的核心价值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员工,提高业务人员的新的工作环境的性能。b)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因此,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成为一个战略信息系统,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要求:1)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工具,在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2)可以与一个组织提高其经营绩效的综合?3)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服务?4)它可以用来改善企业组织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吗?。c)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是指系统,为企业建立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访问计划,实施和运行的企业信息组织、过程控制、协调和指挥,使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上的投资回报最大化。企业信息化的运行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过程的规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事实上,有:(1)计划,这主要是指企业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规划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蓝图,找到的信息差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定的企业信息,然后确定主要内容、投资计划、实施步骤和实施目标考核指标等。(2)组织主要是指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它包括对首席信息官的功能的测定,一个信息组织成立后,一个信息项目团队的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及技术和信息工作者的绩效评估。(3)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有效控制。(4)协调主要是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调整。协调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经理之间的关系;协调业务部门与IT部门改善关系,企业战略和信息战略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协调、信息协调不同责任之间的矛盾。(5)通信是指通过发出命令、指示和其他形式对组织内的个人施加影响。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领导者的决策成为全体员工的统一活动。d)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策略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总体规化-分步实施的策略2)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实现企业信息化3)要建立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4)要制订有关的标准和规范5)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应用基础

3结论

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其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洁 单位: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十分迫切,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升级换代,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通讯终端的迅速推广普及,为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是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热点,对于中小企业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因此,中小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就成了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1、企业信息化和移动互联技术

1.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当今社会,信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之一。所谓信息化,就是在社会活动各个领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媒体相互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社会活动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在企业范畴的统称,指的是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提升企业的集约经营程度,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企业信息化也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首先实现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从单机作业到网络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局部系统走向全面应用,并向全覆盖全联通迈进。

1.2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技术(指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移动互联技术。与固定的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特点主要体现在终端设备和接入网络,以及由于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有功能所带来的独特应用。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十年内最具有创新活力和市场规模的领域。

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8700万,这个数字排在世界第二位。更惊人的是中国手机用户超过了三个亿,和这个数字相比较8700万还不及其三分之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中,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成为支柱产业,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无不为这两大支柱产业所应用。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市场。互联网发展历史还不到30年的时间,这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所以,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是必然的趋势,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属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

2、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移动互联技术的需求分析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移动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移动信息化是指企业人员通过手机、PDA这样的移动通信终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应用软件系统处理、交换和共享企业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即时通信,实现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功能。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任意地点和时间实时准确获得企业的经营运作信息,准确地做出决策和判断,摆脱了桌面系统和有线网的束缚。在移动信息化平台的帮助下,企业的内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自由,而中间环节减少了,作业流程标准化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企业移动信息化正在改变客户的生存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方式。

在这里,我们以中小企业为例,分析其发展中对于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中小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信息化基础薄弱逐渐成为其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以简单可行的方法整合企业日常信息,规范业务信息流程,快速处理信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中小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手段应该是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技术资源,建立经济实用,推广迅速,使用方便的信息系统,重点解决信息处理及时性和灵活性问题。最终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灵活高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虽然中小企业对实施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迫切,但目前中小企业实现移动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随着移动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普及和建设成本降低以及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可以看出移动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中还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3、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1 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限制,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一个开发周期短、投入成本小、见效快的移动信息化信息平台,对于中小企业应用是最为合适的。总之,如何选择和架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需求的移动信息化平台及其相关应用技术是移动信息化能否在中小企业中得以开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典型应用。

3.1.1 移动供应链管理

移动信息化提供的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广域无线传输技术的供应渠道管理系统,企业只需通过无线网络,就能实现渠道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范围实时快速地延伸到渠道每个角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企业无法及时有效获得关键市场数据的问题,真正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市场的匹配。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企业可以实现对产品流通过程的实时跟踪。在入库时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识别,登记相关信息。在库存管理方面,依靠该技术,通过无线扫描各个货物区,系统便可以及时掌握存货的状况。在销售环节,产品流转信息会不断发送到移动信息化系统。然后通过移动设备,管理人 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产品在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并可以随时指挥供应链的运转和协调。移动信息化系统的销售数据采集同样可以做到实时进行,移动信息化系统完成各地销售终端的销售数据汇总后推送给营销人员,以便灵活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同时,系统自带的后端数据分析功能与决策支持系统,使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迅速掌握商品的实时销售及库存情况,能够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3.1.2 移动业务协同

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员工也分布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各地,对分散各地的员工管理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而对此移动信息化系统也可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企业利用移动业务协同系统,使外地员工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公司的业务信息,为他们提供便利的企业协同支持,增强企业团队意识。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将桌面业务协同功能扩展到无线移动设备,企业业务范围将从单点扩展到无限。移动业务协同促使企业员工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DA等)和桌面设备(桌面电脑、IP电话)的整合,员工间信息沟通渠道更加通畅,让工作流程变得紧密。这样,员工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使用不同的设备,实现相同的业务处理功能。移动业务协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安排工作、提供指导、做出决策,加快业务协同的反应能力,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移动业务协同还可以利用已经非常成熟的短信技术,与企业相关的客户和供应商等进行外部业务协同,如供货通知、市场信息反馈、产品信息查询等,从而提高了企业间业务协同的效率,使各个企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图1是企业间业务协同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 企业间业务协同系统架构示意图

3.2 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移动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移动信息化系统将逐步成为各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对于移动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规模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移动信息化技术认识的提高,以及通信运营商和开发商不断降低开发成本、增加边际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必然加强移动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力度,移动信息化技术将在各行各业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2.2 单一应用向整体应用演变

随着移动宽带技术的普及,网络传输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将支撑更多更丰富的应用。移动信息化将进一步发展,出现持续不断的创新应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将深入到各类企业用户的供应、财务、生产、销售等环节之中,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面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移动信息化将会给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结束语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强企业内部管控,提高快速反映能力,增强企业间协作共赢力量,将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完善,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涌现和普及,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提升竞争力成为必然。可以预见的是,移动信息化将会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篇8

0引言

信息化是企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不断强大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规划的实施是企业在当今社会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信息化规划建设,增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组织协同和知识积累效应,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为企业的战略落地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信息化规划研究和实施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各种业务模块的新增,由此产生的数据来源多头、业务流程变动等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升级完善提出要求,使企业的信息化规划管理面临挑战。

1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前期,是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企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由数据处理(DP)过渡到管理信息系统(MIS),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世界发达国家IT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些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化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与阶段性胜利,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及规划模型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研究及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相对于国外蓬勃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研究,我国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研究工作也主要基于国外已有的研究理论进行总结提炼出来的。

2油田企业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国内的油田企业更是明显。

2.1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问题

国内油田企业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上存在差异化,在客观上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由于中国石油建立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进程的推进,提高整体运营和效率水平的要求,逐步倒逼各单位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认识到信息化是缩短与国际石油公司差距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考虑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

2.2信息化和业务有效结合的问题

信息化必须与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最大效益。但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业务与信息部门角度不同,很容易产生矛盾。一是相同的业务在不同地方、单位,甚至同单位不同业务人员之间的做法和需求是很不一样的。因此要做出全面、准确的业务需求分析,并把它们纳入信息系统建设之中,是很有挑战性的。二是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流程再造,必然给已熟悉原来业务流程的业务人员带来知识、技能、甚至岗位的挑战,给信息化造成阻力。三是信息系统建立后,随着业务发展、需求变化,要适时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整。而信息系统的调整存在着“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调整工作量之大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2.3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和共享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信息化往往是伴随着业务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不同需求开发出不同的应用系统,有时一家公司的应用系统数量多达上千个。因为采用的技术和标准不同,这些系统之间要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是困难的。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既要保护已有的信息资产,也要减少信息方面的重复劳动,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必须对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集成。信息系统集成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很大,这是各油田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2.4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问题

国际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投入约为年销售收入的1%~1.5%,相比之下,中国石油的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中国石油信息化投入不到年销售收入的0.2%。除了建设投资之外,信息系统还需要投入运行维护费。目前这一做法在油田企业还未广泛实行,导致系统的运维升级无保障,长期下去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甚至引起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2.5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系统集中度不断提高,业务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这个问题在国内外是共性的。但信息技术本身是西方发明的,而且西方仍处于技术水平领先地位,中国石油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成熟软件,而且很多信息系统是由外国咨询公司帮助建设的,虽然我们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最近的“棱镜门”事件提醒我们在这方面必须下更大的力气。

3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发展趋势

中国石油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同时提出了建成“信息化中石油”的发展目标,其主要内涵和特征是: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业务的全面覆盖、高度集成;各项业务管理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并持续优化;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经营管理协同高效、全程受控;劳动生产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石油下属各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中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业务主导、全面覆盖、深度融合”的方针,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技术实施和应用能力,加快推进以三大标志性工程为重点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

篇9

1、前言

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局明确提出: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在集成整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全面建设、整体推进行业信息化。烟草企业作为烟草行业的关键一环,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是烟草企业本世纪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然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么建立了大而无当的系统,造成投资浪费;要么在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系统简单替代,而不是有序升级,造成建设成本增加。要么建立的系统和原有想想不同,使得所建系统成为摆设,未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每一家烟草企业。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需要有全面且正确的总体规划,才能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到事半功倍,以最小的支出构建高效益和高效率的信息化支撑和应用平台,从而助推企业主营业务的高效发展。为此,如何建立信息化战略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涵

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又称企业IT规划,是在烟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烟草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策略

3.1分析烟草企业的战略规划

烟草企业信息战略的制定要与企业业务紧密相连。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对烟草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战略规划。根据美国管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提出的竞争力模型: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基本竞争势力有5种: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来自于替代商品。竞争往往就是信息的战争。掌握信息的先机,必然占领竞争的领先地位,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

3.2分析烟草企业内外部信息化环境

烟草企业内部信息化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基础资料,以及企业现有的软件、硬件、现行系统状况,企业内部业务,以及与上级总公司、国家局的业务往来关系,现行业务对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各业务模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基于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分析,确定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领域或部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需求,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方案;

烟草企业外部信息化状况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烟草企业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案例,基于上述信息,挖掘企业信息建设的一般规律,为本企业信息化实践奠定基础。

4、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

一个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科学的开发计划, 使系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可以缩短开发周期 , 节省开发费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 (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和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等。

4.1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关键之处,这些关键之处的性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关键成功因素有四种主要类型:行业因素、竞争战略在行业中的地位、环境因素和时间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过程中,如何评价哪些因素是关键成功因素,对烟草企业来说,企业的中高层最了解。因此,该方法主要是用于高层在信息化战略制定中发挥作用。企业高层既可以以个人的魄力和认知独立确定企业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采用德尔斐法或其他方法把不同人设想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关键成功因素法在高层应用,一般效果好。因为每一个高层领导日常总在思考什么是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是能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集中于获取高层领导的信息需求,并且进行信息需求调查所需的时间较少。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数据的汇总过程和数据分析都是一种随意的方式, 缺乏严格的方法将诸多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汇总。另外,难以解决个人和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不一致问题。

4.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把整个烟草企业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 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水平、是否乐于改变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首先识别组织的战略集,也就是制定和分解企业的战略计划,如描绘出组织有关的各类人员结构, 如组织的拥有者、供应商、顾客、工作人员和竞争者等; 再如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第三、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其次将烟草企业组织战略集转化成 信息化战略。该方法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 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 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的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比较少。

4.3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 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一种规范的、结构化方法。其目标是: 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 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 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 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5、结语

烟草企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企业信息化发展必将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首要利器。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企业武装自己的主要手段,本文就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定义、战略规划的策略和战略规划的方法做了详细阐述,为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学义,冀亚林.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07):34.

篇10

中国信息化周报: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投入和回报怎样平衡?

侯祥松: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简单说就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业务效率,节约运作成本等。针对不同的行业,赛迪设计日常建设有相应的行业数据库,对于重点行业进行持续跟踪,研究行业信息化发展情况以及业务发展情况。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会指派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组成联合团队,使方案能够更贴近企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