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工程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4 16:42: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装配式工程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装配式工程管理

篇1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当下最新颖的建筑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材的损耗,还拥有非常多的优势是传统的建筑模式没办法代替的。预制构件在预制建筑中的应用,它取代了传统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浇筑、振动工序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员的使用量并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可以避免过多的建筑垃圾,实现环保。使用标准预制构件还可以降低施工材料的使用量,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节能环保效果更好。除此之外,使用传统工艺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渗漏、开裂等质量问题,再加之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都无法确保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应从根本上来转变施工工艺,实现标准生产的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预制建筑可以为项目质量提供有效保护,建筑中使用的部件均是按照工厂标准生产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准备的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之间搭配混乱以及构件不合理的堆放都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准备施工之前,相关企业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规划,并且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来应对紧急情况。其次,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设备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另外,科学的施工方案以及建筑质量的规划方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质量。

2.2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影响因素

经过大量的建筑探索发现,装配式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因而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但事实上,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管理技巧,对比于与同行业其他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在技术操作水平以及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依然采用最传统的管理办法,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积极引进新颖的管理方案、掌握新型管理技术,否则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此外外因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良好构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

2.3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技术水平等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技术水平的飞跃式进展,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组织也将面临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协调,主要包括:建筑质量方面的协调、构件生产方案的协调、图纸、技术方针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调。除此之外,要想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话,与监管方与户主方之间也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还需要安排相应技术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了保障施工环节得以顺利的开展,还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并且在管理上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支持。

3简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改变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要想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根据时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应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传统建筑模式管理中大部分施工企业通常没有做好组织工作,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也相对较弱。所以一定要及时转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理念,同时还要严格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从而充分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提高施工的质量。

3.2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传统的工程施工项目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体制缺失等情况,如果将其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为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符合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一套适合应用的施工管理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纳入其中;同时还应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制定出容易执行且可以发挥出管理作用的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优化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管理工作;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不断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施工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达到管理的目的。

3.3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沿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来招投标,一方面能够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装配式工程管理总承包的管理和检验通过率。总承包企业要加强施工许可、发包承包、质量监督以及完工检验等核心步骤的管理以提高整体水平。

3.4建立健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监督管理涉及到图纸设计、部件生产、部件加工等环节,所以必须要针对各个环节实行追溯制度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节能产品的认定,要加强各方主体责任的管理,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要严厉查处。此外,建筑企业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防水防火以及防腐蚀力度,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百姓的信任度,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3.5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就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然而事实上,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确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打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的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为其长远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装配式建筑行业还可以依据现实状况选择相应的学校展开合作关系,有针对地培养有用的人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在企业的工作中应当得到格外的关注,在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各方面人员发挥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巨大优势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这个庞大的过程管理体系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尽自己最大可能提升管理水平及其业务能力。并且引进先进的学习理念,勇于创新,吸取各方先进知识提升本企业的业务能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篇2

作者简介:蒋勤俭,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预制建筑、建筑工业化。

0引言

随着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作为目前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实施方式,得到研究、设计、施工及生产等单位的高度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的标准规范,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设计和建造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工程的实施效果。相比已经非常成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而言,装配式工程设计和建造过程除了需要各工程实施主体高标准、精细化管理外,还需要工程管理单位统筹工程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构件深化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安装施工以及工程验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针对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经验及思维方法来管理装配式结构工程的做法,导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技术经济性差的现状,本文在总结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实施现状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施全过程探讨预制装配式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和验收的主要内容及管理要求。

1工程质量管理总体策划

1.1装配式结构工程的前期策划

工程建设单位应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研究论证项目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技术的可行性,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就需要聘请有经验的专业公司作为咨询顾问,从项目管理角度,研究项目采用预制装配技术的实施方案和基础条件,进而给出其技术经济性分析和风险评价,为建设单位立项提供决策依据。

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策划

装配式工程质量管理策划主要是围绕工程质量管理目标选择合适的工程设计、生产、施工单位,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识别,提出质量管理的总体控制方案和管理措施。

1.3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方案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由各个实施主体合作完成,各实施主体单位依法对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单位既作为实施主体之一应该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还应该在工程实施中起到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对建设工程各阶段实施质量管理,督促工程建设有关单位和人员落实质量责任,处理建设过程和保修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建设单位应该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方案来管理和控制工程各阶段质量行为,保障整体质量目标顺利实现。建设单位制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方案的构成及要点如表3所示。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应按规划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构件加工图深化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工程设计单位应对各个阶段的设计工作质量总体协调,审查三阶段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实施阶段设计单位需派遣设计人员全过程参与装配式混凝土工程项目的配合工作,大中型、重点装配式混凝土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应设立代表处或者派驻设计代表,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如解答施工图纸存在的疑问、施工中出现与图纸不符情况的处理、设计变更、与设计有关的工程问题的洽商等),认真做好设计技术服务工作。

2.1规划及方案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单位除了具有国家规定的设计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设计任务外,还应该具有丰富的装配式工程实施经验。装配式建筑规划及方案设计应结合建筑功能、建筑造型,从建筑整体设计入手,无论是预制建筑方案设计,还是预制结构方案设计都要由专业顾问参与指导,规划好各部位拟采用的工业化部品和构配件,并实现部品和构配件的标准化、定型化和系列化。

2.2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决定着工程建设的性价比,直接决定着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施工图设计应按照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一体化的原则,对户内管线、用水点及电气点位等准确定位,满足装修一次到位要求,保证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的一致性。楼梯间、门窗洞口、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要重点检查其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除了要在平面、立面、剖面准确表达预制构件的应用范围、构件编号及位置、安装节点等要求外,还应包括典型预制构件图、配件标准化设计与选型、预制构件性能设计等内容。施工图设计必须要满足后续预制构件深化设计要求,在施工图初步设计阶段就与深化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将装配式要求融入施工图设计中,减少后续图纸变更或更改,确保施工图设计图纸的深度对于深化设计需要协调的要点已经充分清晰表达。

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须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在对标准规范理解不清或超出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依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施工图审查。

施工图审查分为内审与外审,施工图设计与装配式专项设计完成后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内审,内审合格后择期进行外审;外审主要委托给审图机构审查,外审合格后,加盖施工图审查专用章,方可下发各相关单位实施。

2.3构件加工图深化设计

构件加工深化设计工作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专项设计,具有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作用,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与成本。在选择深化设计单位时应调查研究,委托有长期从事预制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经验的咨询单位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单位应具备丰富的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构件深化设计、生产及安装的专业能力和实际经验,对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构件生产及构件安装的产业化整体质量管理计划具备协调控制能力,为后续的生产、安装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预制构件施工图深化设计包括平立面安装布置图、典型构件安装节点详图、预制构件安装构造详图部分的各专业设计预留预埋件定位图。预制构件加工图深化设计包括预制构件图(如有要求含面层装饰设计图及节能保温设计图)、构件配筋图、生产及运输用配件详图等。

在深化设计前,深化设计人员应仔细审核建筑、结构、水、暖、电等设备施工图,补足遗漏、矛盾等问题,提出深化设计工作计划。深化设计过程应加强与预制构件厂及施工单位的配合,确保深化设计成果满足实施要求。深化设计工作完成后,应提交给工程设计单位进行审核确认;确认无误后,构件深化设计图纸即可作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施依据。

3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预制构件质量,构件生产要处于严密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之下,通过构件生产管理策划可以明确生产过程中的目标计划、管理要求、重点内容、工具方法以及必要的资源支持,为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生产组织环境。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涵盖预制构件生产全过程及其主要特征,诸如原材料采购和进场、混凝土配制、构件生产、码放储存、出厂及运输、构件资料等方面,并对关键过程或特殊构件加以重点研讨。质量管理要对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试验检测、质量检验工作制订明确的管理要求,保持质量管理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3.1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策划

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策划内容要体现良好的组织性、程序性和计划性,针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方法、生产计划安排、组织沟通工作流程、保证措施等全方位制订应对方案,保障生产有序顺畅进行。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管理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由工厂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质量人员参与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并及时办理变更文件,做到技术先行;

2)工程主要负责人组织构件生产合同评审,识别和分析合同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并做出应对预案;

3)编制构件生产方案及资源配置计划,制订生产进度计划,落实质量标准要求;

4)制订质量、工期、安全保证措施,充分保障构件生产目标的实现;

5)制订内部与外部在生产过程管理方面有效沟通的工作流程,细化职责和分工;

6)制订成本管理与环境管理方案,提出相应管理目标;

7)组织召开构件生产准备会,重点项目制订并落实构件试制方案。

3.2预制构件质量管理计划

3.2.1预制构件质量管理要求

预制构件质量管理体系是体现该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考察选定预制工厂的重要关注点,具体要求如下:

1)预制工厂相应的资格能力认定及具备构件生产的软硬件设施条件;

2)预制工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保证构件生产质量的经验和能力;

3)预制构件生产过程应具备试验检测手段;

4)预制构件制作前,预制工厂应仔细审核预制构件制作详图,会审构件图纸来获得构件型号、数量、材料、技术质量要求等详细资料;

5)预制工厂通过进行构件生产质量策划,在构件制作前编制预制构件生产制作方案,对于新工厂或新型构件可以通过试制样品验证;

6)预制工厂应对进场的原材料及构配件进行检验,并制定检验方案,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预制构件的制作,这是质量控制强制性要求;

7)预制构件经检查合格后,及时标记工程名称、构件部位、构件型号及编号、制作日期、合格状态、生产单位等信息,其是质量可追溯性要求,也是生产信息化管理重要一环。

3.2.2预制构件生产前期技术准备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预制工厂应做好预制构件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深化设计单位对预制工厂进行技术交底,阐述预制构件技术要求、技术质量标准和有关注意事项;

2)预制工厂的技术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应提交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审核;

3)组织样品试制工作,通过样品试制可以验证设计的可实施性;

4)首件验收是批量生产前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预制构件资质取消之后,通过对工程每种型号的预制构件首件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监理和施工单位派人参与或驻厂监造,是完善构件质量管理和和进场验收的重要保证。

3.2.3预制构件质量检验内容

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质量检验可分为模具质量检验、钢筋及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预埋件及配件质量检验、构件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质量检验、构件成品检验、以及存放和运输检验等六部分内容,每部分检验工作都应该制订相应的质量检验制度和方案,规定检验的人员和职责、取样的方法和程序、批量的规则、质量标准、不合格情况的处理、检验记录的形成、资料传递和保存等,确保各项质量检验得以严格和有效执行并保持质量的可追溯性。

在上述构件质量检验内容中,模具、原材料和预埋件及配件检验一般是执行进场时集中按批量或逐件检验制度,并在使用过程中再进行可能的目测检验或随工序检验,如遇异常情况可重新组织检验,不合格的应该集中批量退货,这是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检验目的就是确保用于构件中的原材料及构配件质量必须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质量检验资料虽可按批次记录但也必须涵盖每个构件,体现每个构件质量信息的追溯性。预制构件的工序质量检验项目如图1所示。

3.2.4预制构件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质量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以下就夹心保温墙板生产、钢筋灌浆套筒安装、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等重点控制内容说明如下。

1)夹心保温墙板生产质量控制要点

夹心外墙板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较高,涉及结构和节能两方面的技术指标,生产厂家应有质量控制措施,操作人员应有工程施工经验。

夹心外墙板的内外叶墙板之间的拉结件类别、数量及使用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夹心外墙板的拉结件安装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否则会出现外板脱落的安全事故;该工序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并留必要的影像资料。

夹心外墙板宜采用平模工艺生产,生产时应先浇筑外叶墙板混凝土层,再安装保温材料和拉结件,最后浇筑内叶墙板混凝土层;当采用立模工艺生产时,应同步浇筑内外叶墙板混凝土,并应采取保证保温材料及拉结件位置准确的措施。

2)钢筋灌浆套筒的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钢筋灌浆套筒的应用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必须严格执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2012)和《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2013)三部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①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常用的连接方式,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是构件连接的主要钢筋接头连接方式,也是保证各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整体性的基础。确保连接质量是采用该种连接方式的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必须制订质量控制措施,通过设计、产品选用、构件制作、施工验收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其连接质量可靠。

②钢筋套筒进场时应对钢筋套筒进行检验,检验内容除了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出厂提供的材质报告、接头型式检验报告等,还应按要求制作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试件进行抗拉强度试验的验证性试验。

③钢筋套筒验证性试验可按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工程使用的同牌号、同规格钢筋,并采用工程使用的灌浆料制作3个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试件,如采用半套筒连接方式则应制作成钢筋机械连接和套筒灌浆连接组合接头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拉强度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预制混凝土构件结构性能检验

结构性能检验主要针对简支受弯的梁板类标准构件而言,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按批量抽样作结构性能检验;主要依据是按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有关规定。构件进场验收时,构件生产企业应按标准要求向施工单位提供结构性能检验报告资料,作为构件结构性能质量证明文件。

采用监理驻厂监造方式生产的构件可不必进行结构性能检验。装配整体式结构构件宜采用延伸监理的办法来代替结构性能检验。

3.2.5预制构件资料管理

预制构件资料包含预制构件工厂自身存档资料和构件交付时应提供的验收资料两部分,后者是前者中的一部分,在构件现场交付时作为质量证明所用。

1)预制构件工厂的资料管理

预制构件工厂资料是预制构件生产全过程质量完整真实记录,包括图纸和设计文件资料,生产组织、技术方案和操作指导技术资料,原材料厂家和进场试验资料,过程操作资料,质量检验和控制资料,必要的检测报告文件以及合格证资料等等。

预制工厂应根据要求建立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并规定应形成的资料明细和责任部门,采用清单式辅助管理,从原材料、加工过程到成品的质量检查记录均应真实详细、形成及时。预制工厂构件资料应按有关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存档保存,保存方式、年限和储存环境应符合要求,以备索引、检查和生产质量追溯。

2)预制构件工厂提供的资料

构件交付时提供的资料应以设计要求或合同约定为准,一般仅提供如下质量证明类文件。施工单位或监理应对运输到场的预制构件质量和标识进行查验,确认满足要求且与所提供资料相符后方可卸车:

①预制构件出厂合格证(混凝土强度、主要受力钢筋、其他特殊要求);

②结构性能证明文件(结构性能检验报告或加强措施质量证明文件);

③装饰保温性能证明文件;

④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制订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提出构件安装方法、节点施工方案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有预制构件进场验收、施工验算、构件安装就位、节点连接施工,必须制订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4.1预制构件进场验收

预制构件进场验收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有关规定进行,主要包括以下验收内容:构件质量证明文件、结构性能和功能性能(装饰性能、保温性能等)检验报告、外观质量缺陷、外形尺寸偏差、预留预埋件规格和数量的符合性、粗糙面和键槽质量以及构件标识检验等,除外形尺寸偏差执行按批量抽检外,其它内容均要求全数检验,确保安装构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4.2施工验算

装配式结构工程安装施工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中在必要时应由专业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对构件临时支撑和吊具进行深化设计、受力验算和试验,保证安装施工中的安全和构件质量完好:

1)临时支撑应按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分别对支撑条件、施工荷载、拆除依据、承载要求等进行受力验算;

2)预埋吊具吊件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和重量等参数进行配置并进行受力安全性验算,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对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构件,宜采用有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的吊具。

4.3节点后浇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连接施工通常有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接缝、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接缝2种接缝形式,后浇混凝土或砂浆连接方式应重点控制以下内容。

1)后浇混凝土部位在浇筑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

②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等;

③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方式及长度;

④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

⑤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

⑥混凝土粗糙面的质量,键槽的规格、数量、位置;

⑦预留管线、线盒等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2)后浇连接处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及收缩性能要求。

①对承受内力的连接处应采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值不应低于连接处构件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值的较大值;

②对非承受内力的连接处可采用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或M15;

③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连接处最小尺寸的1/4。

3)连接节点、水平拼缝应连续浇筑;竖向拼缝可逐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密实的措施。

4)混凝土或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4.4灌浆施工质量要求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的灌浆应符合节点连接施工方案的要求,钢筋套筒在灌浆前,还应在现场模拟构件连接接头的灌浆方式,每种规格钢筋应制作不少于3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进行灌注质量以及接头抗拉强度的工艺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进行灌浆作业过程中,应采取下列措施严格控制作业质量。

1)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当连接部位养护温度低于10℃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2)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计量灌浆料和水的用量,并搅拌均匀;每次拌制的灌浆料拌合物应进行流动度的检测,且其流动度应满足标准要求;

3)灌浆操作全过程应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旁站监督并及时形成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4)灌浆作业应采用压浆法从下口灌注,当浆料从上口流出后应及时封堵;

5)灌浆料拌合物应在制备后30min内用完;

6)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质量保证措施:

①采用经验证的钢筋套筒和灌浆料配套产品;

②施工人员是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严格按技术操作要求执行;

③质量检验人员进行全程施工质量检查,能提供可追溯的全过程灌浆质量检查记录。

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我国预制混凝土技术标准体系的编制和完善历时10年左右时间,截至目前预制混凝土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已基本齐备,现行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构件生产、结构施工、工程验收等系列标准可以满足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装配式结构工程验收要求。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如图2所示。

我国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规定,装配式结构工程应按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要求进行验收;当结构中部分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时,装配式结构部分可作为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对于装配式结构预制率高于80%的工程可以按全装配式结构处理,此时可以将装配式分项工程扩展为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进行验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内容如图3所示。

我国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也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的一般规定、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规定了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验收和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的内容,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的验收包括一般规定、预制构件、以及包含装配式结构特有的钢筋连接和构件连接等内容的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3部分。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可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对于装配式结构现场施工中涉及的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内容,应分别纳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等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另外,对于装配式结构现场施工中涉及的装修、防水、节能及机电设备等内容,应分别按装修、防水、节能及机电设备等分部或分项工程的验收要求执行。装配式结构还要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层面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和工程资料验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验收时,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要求提供文件和记录外,尚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工程设计文件、预制构件制作和安装的深化设计图;

2)预制构件、主要材料及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抽样复验报告;

3)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记录;

4)钢筋套筒灌浆、浆锚搭接连接的施工检验记录;

5)后浇混凝土部位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

6)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座浆材料强度检测报告;

7)外墙防水施工质量检验记录;

8)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9)装配式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

10)装配式工程的其他文件和记录。

6结语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72-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众多的大型工程项目,如载人航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及全国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只要有建设投资,就有工程管理,就需要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因此,我国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工程管理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它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方面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国教育部将工程管理设立五个专业方向:建设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和物业管理专业。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越来越需要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掌握工程实践的全面性复合型人才。各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上,如何能与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专业设置目标定位不明确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开始设立的,它从最初的只有几所学校到现在已经有400所左右的学校开设这门专业。从各学校专业设置目标定位来看各有特色,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比如,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属于房屋建设业,培养目标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房地产方向发展非常好,并且其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技术教学也十分强大。这些高校都有多年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技术,但是还有一些高校对工程管理这个专业的定位比较模糊,对自己学校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不明确,将学生培养成多面手,学生样样通,却也样样不精,没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使得一些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大的难题。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

由于工程管理是复合型学科,其专业方向跨度大,这就要求设置该专业的学校必须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来满足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最基本要求。可是一些学校没有严格认真的审核自己的办学能力,导致所开专业课程设置不合格,教学质量差,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具备了办学的基本条件,但是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庞杂,学生们学的多、学的杂,教学的核心课程不明显。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实践课时安排少,所学的知识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力,缺乏真正的专业本领。

(三)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教学很少能与时俱进

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缺乏足够的工程管理实践训练、无法及时掌握先进的工程管理技术是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突出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目前工程管理教材落后,在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上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案例一般都是编写的案例,是虚设的,或者是许多年前的工程项目案例,学生的实践认识无法与时俱进。

2.由于教育经费与高校的忽视,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和关于工程的计算机技术设施落后,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与社会需求脱轨。

3.设置的教学实践课程内容选择单一,实践时间短,学生们在实践时一般都是走马观花,无法深刻地认识实践内容,更别说将知识与实践结合了。

三、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一)明确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办学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各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外工程管理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目标。在共性的管理与技术能力基础上,结合所培养行业的特点,体现自己所擅长的专业方向上。根据近几年的就业数据分析得出,那些在各种专业排名较高的院校,一般都是在这一行业的领域内具有成熟的定位目标和权威的知名度,被社会所承认。例如。对于矿产类院校而言,其管理和经济能力培养能力较差,但可以从发挥其矿业方面的优势;对于财经类院校而言,同样其工程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培养较差,但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与管理的优势。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含: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为了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各院校要结合社会就业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根据自己的定位目标和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在制定合理的教学体系时,要以课程整体优化作为修订目标,删除重复性多及与定位目标和培养目标不相符的专业课,同时,选择具有突出性和必要性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计划综合性,各个专业课搭配合理性;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律观念、经济管理意识等的培养;优化教学体系的培养模块,在把握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下,将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同时要建立一整套与之配套的评估、总结、反馈体系。各院校要想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方向性强和容易为社会认可的人才,就必须重视教学体系与时俱进,注重其动态调整。

(三)合理选择教学用教材

作为复合型学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其中有很多学习教材具有很大重复性,有些教材是前几年出版的,即使有的经过几次改版,其中主要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化,内容有的已经过时。这就需要老师在教材选择上花一番功夫。为了不浪费教学时间,任课老师应将所选的教材集中在一起,删除其中重复部分,尽量选择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具有前瞻性的教材。同时,教学老师应不断地去学习和发现关于建设工程的新动向、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尝试去编写新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更多的建设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方法也不断地出现,这些都是作为21世纪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和BIM软件的应用。

(四)重视工程管理实验室的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普遍地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样对建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作为一名工程管理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是必须的。各院校应建立工程管理实验室并重视计算机教学。工程管理的计算机教学主要作用是利用专业软件和专门的模拟教学系统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通过仿真实验,熟悉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的计算机教学学会使用基础的软件,如AutoCAD、广联达、鲁班、PKPM和BIM等软件。学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应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应用的计算机案例最好是近期工程中的实例。例如,在广联达的教学中,学校可以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在同学们普遍具有识图能力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可以使用软件中的基础命令,再完成整个工程的预算编制、清单编制、投标报价编制等。通过这些仿真实践练习、实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重视多种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架起学生学和用的一座桥梁,各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采用隐形课程教学模式。如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学校完成的,可以在每学期穿行隐性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指导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加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团结集体和自主协作,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的课程的知识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都会有所提高。

3.采用“订单式”教学模式。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订“合同订单”,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制定培养计划,而企业要接受在校学生给予他们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企业实习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毕业时,达到企业需求的合格条件时,学生就可以到企业工作。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人才培养定位更为精确,培养质量及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4.采用“三明治”实践教学模式。即把学生四年的大学分为三个阶段,在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去企业实习、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种模式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有机会深入到企业,学习、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然后又使理论进行升华,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社会要求。

总之,针对工程管理这一复合型、实践性的专业,各院校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考虑工程所在行业的特点,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制订本学校的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真正为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篇4

引言

在电力市场供求的新形势下,变配电安装工程是提高供电系统的最有效手段,它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采用变配电系统,能够达到节约能源,提高劳动生产力等优势。为了保证配电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贯彻配电工程管理以“安全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配电工程项目建设中不断强化过程控制意识,全面提升配电工程建设质量,向建设单位移交“性能可靠、资产优良”的工程项目。

1 变配电系统介绍

1.1 变配电系统的特点

变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均为充油设备,属于易燃物品,包括变压器、补偿电容器等,所以对其防火性能要求很高。同时也引出系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各种电气设备需要独立放在专门的房间内。如: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等。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下面几点问题:

(1)设备供电的可靠性能差。设备的高低压线路主要是架空路线,风雪、鸟的飞行都可能使线路故障导致停电。

(2)保护元件的性能差,容易引起火灾。

(3)开关设备的操作性能差。高压断路器和低压开光通常是采用手动操作,电磁操作机构的耗电量很大。

(4)维护管理不方便,需要电工24小时看管,增加了管理的成本。

(5)变配电系统的设置比较集中,所以损耗也比较大,在民用建筑中,往往只有一处变电所,有的供电距离被拉的特别长,造成过多的电力损耗。

1.2 变配电工程的安装环节

变配电安装的工程有以下环节:工程交底;制定施工计划;设备的订货及安装;进线电缆施工;工程交接试验;工程竣工报验;缺陷的整改;工程复验;最后是送电移交,在这些环节中,并不是一定按照步骤来进行安装,有些环节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节省安装环节的工期。

2 变配电设备的控制管理

变配电设备的控制管理要求:在值班和检修时,一定要定时的安排巡视人员进行值班,并认真的记录维修时所需要的运行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比较。能够实时的了解变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使变配电系统能够更加稳定、经济的运行下去。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故障问题,恢复系统的运行。除了平时的日常检查之外,在每天的高峰时期也要特别注意变配电设备的运转,当变配电设备有发热、闪烁或者发出异味、声响的故障时,通常已经是满负荷的状态了,所以一定要做好定时的检查,仔细判定每一个环节的故障部位,提早发现症结所在。

3 变配电工程的监管和安全管理

3.1 变配电工程的监管内容

(1)安装及相关资料审核

在变配电工程安装开始前,相关的监理单位应该督促工程人员的安装计划,并对设备的证书,质检报告,说明书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监理单位还可以对承建单位提出有效的方案和合理的安装意见,帮助施工队伍顺利的完成安装任务,使其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

(2)工程质量的监理

变配电工程的安装不仅仅是将各种设备进行组合安装,而是要确保工程的内部质量,这同时也是监理单位需要重视监察的内容,国内的机电设备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在施工作业中,要加强工程质量、安装的技术、安装人员素质的全方面监管,确保变配电工程达到专业的技术要求,并且在之后的使用中,能够发挥其稳定的性能。

(3)工程进度的监理

对于变配电设备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应该对整个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在变配电安装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强调作业的速度,而是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再加强设备的使用期限。

3.2 变配电操作的安全管理

在变配电的操作运行中,如果在其中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有可能造成设备严重的毁坏,从而影响着设备的生产和人身安全,根据相应的安全管理条例,规范操作的行为,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第一,值班人员在接收到电话操作的指令时,应该严格的使用专业术语进行作答,仔细的记录指令内容,记录完成后,应该仔细的核对,并向指令的人重新诵读一遍,确保指令无误。

第二,值班人员在接收了任务时,应该明确任务的目的,并严格的按照工作表上的内容,并认真检查任务是否完善,是否和现场的条件一致,同时要对工作的内容清楚明了。

第三,在对接受的操作任务有所疑问时,应该及时的向布置任务的人进行询问细节,以免耽误到指令的完成。

3.3 需要成立一个专业的技术队伍

(1)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变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所以,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并根据不同人员的技能水平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在短时间内提高运行人员的水平,并建立一支完善的专业化队伍。

(2)每个环节的人员明确自己的管理权限。针对没有人值班的变配电室的管理,包含技术科、检修室、配电区、电力车间等。对于留守人员,应该明确的对他们进行职责分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管理范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使团队能够实现良性运转。

(3)扩大留守人员的职责范围。当变配电室只留下一个人值班的时候,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日常的巡视、测试保护通道等。对于倒闸、设备维护等复杂的作业需要班组的团队来完成,当值班人员和他们配合在一起的时候,自身的价值无法体现。许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值班人员自身的职责,只是片面的认为无人值班的制度可以实现减人增效,但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存在过热、放电等现象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这必然是很不妥的,所以管理者应该强化留守人员的职责,这样对变配电系统有了更完善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人员的管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变配电系统中,对电缆的施工技术要求是很高的,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电缆施工的各个安全环节,出现问题时,及时的开展补救措施,减少完工时的故障排查难度,确保系统的施工质量;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变电所的操作运行是一项很严谨的项目,它的运行直接影响这供电的安全问题,也关系着系统和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这就要求着技术人员和留守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作业,对设备的监控更加仔细严谨,认真的对待变配电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能的稳定。在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变配电系统与现场总线的兼容问题,这也是设计人员容易忽视的,管理者应该加强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相信变配电系统的系统会越来越完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05-01

建筑的安装工程在整个施工工程中是属于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它在施工工程中具有双重性,虽然能独立的存在施工工程中,但是又与其它施工工程不可分割,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安装工程的施工中就会与土建施工工程之间不断的产生合作,与此同时,还需考虑在施工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因为在不同的施工时期,它们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的工作重心有所不同,尽量保证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实施配合管理具有的作用

(一)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又与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在技术与工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当在实际的施工和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施工难度。为了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合作实施配合管理,不但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还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例如:在建筑物的地下层安装消防设施时,在施工之前安装的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应该尽量配合土建工程的施工,做好预留工作确保安装工程的施工工作正常进行。另外,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之前,必须要仔细的检查好防水的套管以及其它的确认程序。尽可能的避免在混凝土实施浇筑工作后,发现漏掉的施工工作进而给建筑埋下安全隐患。

(二)提高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

要想使配合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效果,必须首先提升安装工程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因为只有施工质量的高低,才能说明安装工程与其它工程施工的配合效果。安装工程与其它工程的有效合作与配合,能够为建筑的施工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并且保证施工的质量。为了达到建筑市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在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土土建工程的施工展开密切的合作,并且积极的配合工作,才能保证安装工程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二、建筑的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与管理工作

(一)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在施工前的配合准备工作

在安装工程动工之前,应该做好一系列的配合准备工作。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这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配合工作。另外,安装工程的技术指导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掌握一定高度的施工技术与知识,对施工的方案与图纸进行专业的分析。尤其是建筑的梁、柱以及屋面的施工方法与电气之间存在的连接方案与方式,在施工和安装之前必须核对好电气的安装方法与连接方式,保证能够达到施工的要求。在设计土建工程的结构时,必须要有电气的安装技术人员的参与,并提出安装的技术要求,这样的配合便于土建施工与安装工程之间产生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配合管理

在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的进行过程中,需要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与安装工程的电气技术人员进行良好的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对建筑的排水管道在穿墙、套管的过程中、电缆穿墙、进户的施工中、以及挡水板的预留工作,都需要做好配合与协调工作。这样的配合工作能够避免由于安装工程的施工而损坏土建施工建设的防水层出现墙面渗水的现象。另外,在预留的工作中,安装的技术人员应和土建的施工人员要事先做好沟通,全面的了解土建对施工的具体要求,对于选取的建筑施工位置和施工材料都应明确的体现在施工图纸上,避免漏掉施工。与此同时,电气的安装工作要紧密配合土建工程的施工与进度,帮助施工人员做好安装工程的预留工作。

(三)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在装修过程中的配合管理

在对建筑进行安装与装修工作之前,需要安装的技术人员对建筑的垂直度是否达到建筑的施工标准。因为标准的施工对电气设备的安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检查完建筑的垂直度之后,电气设备的安装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垂直度的施工标准实施安装的预留工作,预留出的安装孔与线路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留。在完成预留工作之后,要对预留的电气暗线线路进行检查,并按照要求将线路布置好。另外,在最后的抹灰工作中,安装的技术人员需要与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配合好配电箱的收尾工作,注意抹灰一定要保持平整性,达到最高的施工质量。

三、在建筑的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的配合管理中解决问题的良策

在建筑安装工程的具体施工中,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管道的安装问题。这项安装任务在安装总工程量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必须要与土建工程进行紧密的配合。避免由于没有作预留工作而需要再次开安装的孔洞,给后期的施工带来难度。如果和土建施工做好配合与沟通,就会节约施工的劳动力与成本,也会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另外,在建筑中最常见的问题还有安装照明设备的问题。根据照明设备的安装要求,已经普遍安装软线类的吊灯,还需配有开关、插座以及配电箱等全套的装置。由于需要安装很多的照明配套设备,又与土建工程的施工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需要互相配合达到安装的标准,否则又会给施工带来庞大的工作量。因此,在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问题都需要利用与土建施工之间相互配合的对策去解决问题。

总结

综合施工的整体来看,在建筑的安装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都与土建的施工有着重要的联系。对于有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都需要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与土建工程在设计施工方案的初期以及施工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做好配合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加强工程之间的管理工作,强调配合工作对施工的重要性。只有事先配合着工作,才能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确保建筑的安全,并且也可以保证稳定的施工进度。通过专业化的施工配合管理,有效避免发生建筑事故,不断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行业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嘉辉.浅谈建筑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的配合管理[J].项目管理,2015,6(4):22―26.

篇6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安装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基础工程施工阶段

1.1做好基础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安装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阶段之前,要先对工程项目进行精心设计。针对土建结构的设计,要有专门的安装各专业设计人员提出专业的技术要求和建议,如基础型钢预埋、管线的固定件预埋等问题,都要经过安装设计人员的严格审查;之后由土建结构设计人员将这些技术要求在土建结构施工图中详细地表示出来,确保土建工程人员在施工时有正确、详尽的施工图作指导,以便安装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土建施工之前,要由土建和安装技术人员共同对土建和安装图纸进行仔细、严格地审核,以避免设计图纸中出现的任何差错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基于此,安装技术人员必须要能够看懂土建结构施工图,才有利于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有效配合。同时,安装技术人员还要对土建施工的施工方法及进度计划等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梁、柱、屋面、地面的做法及连接方式要有足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安装施工将要采取的施工方案进行仔细核对,使安装施工方案与土建施工方案能够相互适应。此外,施工前要完成对预埋件、接线盒等的加工制作并备齐;认真对待施工作业的签发与交底,从各方面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1.2做好安装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基础工程施工

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为保证土建施工人员顺利进行电缆穿墙、给排水管道穿墙防水套管预埋工作,需要安装专业人员及时的密切配合,并对套管的轴线、标高、数量、材质、尺寸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使其达到工程设计图纸要求的标准。针对连铸机、辅地机、汽轮机脚螺栓预留等大型设备设备基础预埋铁、预埋螺栓必须要确保安装图与土建施工图的一致性,一般大型设备的安装对基础要求非常严格,施工前,需要组织安装专业、土建专业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仔细对预留孔洞、地脚螺栓、预埋套管等细致地进行安装与土建的交接,与此同时,还要联系相关大型设备的生产厂家,共同审核安装与土建工程施工图纸,并进行交接会议,保证安装图与土建施工图的一致性与准确无误,否则,将不利于安装与土建工程的配合施工的顺利进行,对工程进度带来影响[1]。

二、安装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2.1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必须使电气、通风给排水等工种接地焊接和套管预留、预埋与钢筋的绑扎密切地配合,具体的工序是:模板搭设木盒预留洞(给排水、通风专业)柱头立筋、框架梁筋、下层钢筋绑扎电气管线预埋(强弱电专业)柱头箍筋及上层钢筋绑扎、外模搭设混凝土浇捣。整个过程中,下层钢筋绑扎完后到上层钢筋未开始绑扎之前这段时间,安装施工人员要与土建施工人员进行积极、密切地配合,按照以下工序进行施工: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煨弯测定接线盒、接线箱位置固定接线盒、接线箱管线连接及固定变形缝处处理接地跨接[2]。

2.2预制楼板施工

在预制楼板的过程中,需要机电安装专业人员的密切配合。楼板吊装之前,要对楼板的排列次序进行合理编排,之后吊装时要与土建施工人员积极配合,以接线盒成排、对称安装为原则,合理选择安装接线盒的位置,这样才能保证灯具和火灾报警等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在楼板接缝处对暗配电线管时,可直接将电线管伸出引下,不必再使用接线盒;当楼板上有多根电线管交叉重叠时,要注意避开重叠的位置,同时在该处敷设线管时,线管间要留有1.5~2.0 cm的间隙,保证混凝土与线管紧密包裹,防治混凝土裂缝,以保证土建楼板的顺利制作。

2.3预制梁、柱结构施工

一般情况下,在构件预制厂里进行预制梁、柱的施工,在安装之前,强弱电专业施工人员要联合土建施工人员,充分做好对构件预制厂家预制前的技术方面的交底。对于不便安装管线的预埋件,可预埋木砖或钢板,或者预留钢筋头,为安装电气设备和敷设线路作好准备;对于规则的预制件,可以制厂埋入电线保护管和预埋钢板。在施工现场进行梁、柱的浇制时,要注意依照配管方式进行施工,管线、插座盒、开关等的安装工作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完成。对于预制柱子上预埋件的安装,要配备专人负责测量、安装,严格控制埋件位置、标高及焊接质量,预埋件尺寸要符合图纸的要求。以有效控制轴线和水平标高,首先要仔细检查预埋件的尺寸、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再在预制柱上标出预埋件的位置;然后确定一个固定测试点,可以使用全站仪对预制桩上预埋件、轴线、水平标高进行控制,这样可以避免累积误差,保证安装精度[3]。

三、预防安装与土建工程施工界面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

3.1预埋铁标高、预埋螺栓偏移等问题的防治

在大型工业厂房等的建筑施工中,预埋螺栓是一项重点、难点工程,往往由于重视不足、措施不当等原因,使预埋螺栓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到后续的安装。针对预埋铁标高的问题,在做基础垫层时,在螺栓位置预埋一定规格要求的铁件;再根据螺栓顶标高到垫层之间的高度,利用支架使螺栓加长后牢固地焊接到预埋件上;在混凝土振捣时,要保证脚手架高于螺栓标高,同时一定要注意操作力度,防止螺栓发生移动。固定螺栓的角钢架与垫层等固定物之间要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样在浇筑混凝土时,不致因受力松动而发生偏移。在测量放线时,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测量进行系统的控制,这样可以避免误差累计,同时也可避免预埋螺栓位置发生偏移等问题。

3.3地下室漏水、渗水问题的防治

地下部分漏水、渗水是建筑行业普遍较难避免的问题,但并不是不能防治。在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时,要对各种应急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处理,如原设计预留套管的数量、管径、标高和位置有变化时,要及时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在进行外墙和出外墙套管施工之前,要组织安装专业、土建专业等各专业召开协调会议,土建专业要针对该部位提出施工的开始和截止日期,并同其他各专业对施工图纸进行核实。同时,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与会的各专业要作出书面技术资料,以便于施工和检查。此外,在施工中,使用工艺、质量较好的防水材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下室漏水、渗水的问题[4]。

综上所述,安装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同时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搞好安装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不仅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也有利于克服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因此,要充分重视安装与土建的施工配合,加强对安装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技术管理,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姜红斌.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J].低温建筑技术,2009,(11).

篇7

Abstract:this paper aimed at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worthy of the industry reference.

keyword:building engineering;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technical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我国建筑物近些年来不断拓展服务功能,进而也逐渐提高了对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建筑工程的施工包括土建、装修、给排水、暖通、电气安装等方方面面。为了确保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工程师就需要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和技术,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技术配合协调。本文主要围绕建筑工程安装及土建施工技术配合,论述了在建筑施工阶段要做到的工序,并且可以看出加强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相互配合,对于推进整个工程施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施工前的准备

1.1 要熟悉图纸

工作人员要熟悉图纸。土建结构图可以看到设计人员对土建技术的要求。结构施工的图纸可以反映电气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路线。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浏览图纸,更好的沟通,有助于工作的协调,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电气工人也要争取看懂图纸。规划进度和施工方法。

1.2 计划工期

工程师应该根据以往经验,规划安排工期,严格规范工艺标准,规范工艺程序,每个负责人都要有自己的责任范围,在工序完成前,完成后,都应该获得程序有关负责人的签字。根据计划工期规划进度和调整施工方法,并且要争取在一定时间内完工[1]。

1.3 找出可能发生的问题

工程时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土建、排水、供暖、装修、电气安装都要十分熟悉。对于施工中可能发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要和各部门协调沟通,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1.4 准备材料和设备

施工前要掌握好要用的材料和零配件,备齐要用的材料。以免在施工时碰到特殊情况,影响工程的进度完成。

施工时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2.1 桩基工程与基础施工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建筑物来说,都是可以实施桩基施工的,防雷的接地体部会用柱内3主筋在破桩之后,要做好引出防雷接地。一般会采用击Ф17毫米圆钢或41x5镀锌扁钢引出[2]。在土建基础施工过程中,要用接地程的引线孔、地面里面配管的过墙孔、电缆穿过墙的保护管和进线管等的预埋工作。在一些基础施工中,还应该做好电话的进线管、光纤的进线管、室外照明的出线管、室外电话的出线管、接地的测试板等预埋工作。

2.3 墙体砌筑与预制梁柱结构施工

内部工程经常用暗管铺设配线,工人必须在现场检查留操的位置和尺寸。由于保护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在装修粉刷的时候检查留槽方便电路,线路的铺设。 一般在预制厂中,对预制粱柱结构进行施工,在预制前,工作人员应该在预制前和土建施工的工作人员与预制的厂家沟通好[3]。预制厂埋入可电气管道、预埋钢板;对于那些预埋件不便安装管线,可以通过预埋钢板,也可以通过预留Ф11~16毫米的钢筋头,可用于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时用。用于浇制现场的梁柱按通过用配管施工方式确定好固定件、管道的安装位置。

2.4预制楼板

在合适的位置安装灯和火灾报警器,在安装楼板时,要先编排好楼板的先后次序。保持密切配合土建,合理选择接线盒位置安装使其与接线盒布置对称。当有几根电线管在楼板上面交叉时。应该设法绕开叠加处。避免对制作土建楼板造成影响。在楼板接缝中暗配线管。一般都不用在接线盒中引出,可以直接把管子伸出然后引下。

2.5 地面施工与屋面施工

必须在混凝土地面浇筑前把地面所有的管子全都安装好,在穿好拉线的钢丝后,可以封堵住管口,在把室内的接地线敷设完,将各种类型的基础型钢安装好,将各种设备用于固定的地脚螺栓进行预埋。在若有公用天线、避雷装置的屋面施工中,可在女儿墙的顶部或檐口预制、浇灌、预埋避雷带支持件。一般都会利用Фl3毫米的圆钢制作,有时也可以用24*6的镀锌扁钢,在每隔0.8毫米的地方设置一个,然后将其和避雷母线焊接。在浇制前,应该把避雷网敷设好,如果要预埋好固定的拉锚要在有固定的公用天线时进行[4]。

2.6 混凝土浇制

现场浇制混凝土时.管子和接线盒等一般在浇制前将其安装固定在预设的位置上,在管子或接线盒和钢筋网位置有冲突的问题时,可以把影响安装的钢筋拨开,等待安装好管子或接线盒后,再适当调整就位拨开的钢筋,或者还增绑一些多余的钢筋。如果是对硬质保证品质好塑料管进行敷设,要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砸坏管道或因振捣而造成的管道断裂。要派专人监护浇制过程。在发现损坏后要进行及时修补,在施工过程中,尝试提醒土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预埋管件的保护。

2.7 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接合处

在预制管线和现浇连接管线时,浇筑混凝土前在构件中把长方形的接线盒预埋在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的接合部件里,再把构建中的现浇线管到接线盒中。在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的结合处用水泥砂浆将结合处填补好,还可采取的手段是在预制件上预留一段空槽,安装普通接线盒和浇筑构件的时候,管线可以通过预留槽接进接线盒。

2.8 预制构件之间接合处

一般是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分别安装接线盒,会预留个小槽,在预制构件接合好后,相互对齐的小槽,安装连接管子,并且用砂浆填满小槽。

2.9 滑模施工与装修施工

篇8

高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除了具有一般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难点外,还有其特殊性和特殊要求。其中包括:垂直运输压力大;高层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期较短、难度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分项工程多,工序繁多;材料品种丰富,有些属于易燃、易爆材料,因此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楼宇自控等立体交叉作业多;施工中常常产生废水、废气、垃圾、粉尘、噪声以及震动等,必须满足环境保护要求。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施工往往要求施工环境等满足其材料、工艺、质量等要求。

一、安装工程如何与装修协调配合

安装工程如何与装修协调配合,是每一个安装建设者应重视的问题。它要求安装工程的施工人员具有全局观念,不但熟悉本专业而且熟悉相关专业,在施工过程中,掌握住各个关键环节,保证工程按要求顺利竣工。安装与装修如何协调配合,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图纸完善的深化设计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

在前期施工准备阶段,安装技术人员即与设计单位、各相关专业相互交流联系,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解决图纸矛盾和不足之处。在施工过程中,完善图纸设计深化工作,并报设计院及业主确认审批。审核后据此制定相应施工方案,指导工程施工。安装专业与装饰专业要加强沟通。天花、墙面等空间区域有哪些管道设备及它们的走向布局,与装饰造型的关系尺寸,都应一一标注清楚;天花上喷淋头、风口、报警探头等的排列布置,与装饰造型灯具布局设计的关系,是否等分成行,有无交叉重叠等现象;要注意调整各专业在墙面设置的开关、按钮等的位置标高。

2、采用倒排工期法,编制详尽的施工计划、各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执行

首先针对合同竣工工期排出总进度要求,然后细化各专业的施工进度计划。在不同施工阶段分别控制关键节点,其次就是消防,排水管道了,管道、桥架,龙骨、装饰灯具等专业经常发生空间位置冲突现象,导致天花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加强协调。首先得明确标高,应以建筑为准。由基础结构施工单位提供统一标高轴线,不能混乱,否则会产生积累误差。绘制综合详图,反映相关部位安装工程的标高、尺寸及与建筑装饰的准确关系。还可以先进行样板施工,使得抽象的施工图纸变成直观的体现。通过各方确认后再大面积施工,从而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返工现象。在天花吊顶龙骨骨架安装前,安装专业最好已施工完毕,如有平行施工,各专业应保持独立悬吊。不同专业之间加强配合,统筹安排作业时间,找到合理的接合点,安装施工时可分区域施工试压,提高效率。施工时注意要避开主龙骨(特别是轻钢龙骨石膏板天花吊装),以免影响天花吊顶的结构,安装专业与木工专业需要配合放线。若对顶面龙骨的破坏不可避免,则采取加强龙骨措施。吊顶封板前需要安装专业必须完成系统试压、电气绝缘测试和管道保温等工作,并通过各专业内部验收和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然后方可封装吊顶板。如需变更,所有的完成面开孔拆除由装修方进行,不得野蛮施工。

3、参与施工各方各负其责,建立高效的协调机构

后期阶段进场的各专业施工单位众多,必须有统一组织协调,否则势必出现施工混乱,各自为政的现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协调机构,如系工程总承包,由总包方承担,如有若干项目是由业主发包的,则业主、监理和总包共同主持协调。定期召开例会,及时高效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各方都从大局出发,互谅互让。

4、加强成品保护

成品破坏交叉污染是后期施工的常见问题。对本工种已完工的成品、半成品要采取保护措施并具体落实,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成品。把成品保护和文明施工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执行严格的监督和奖罚制度。任何队伍进房间必须有经批准的入室施工申请单和出入证。

二、高层建筑的装修施工的管理措施

1、编制一份完整的、各方面都认同并遵照执行的后期施工计划是达到“有序”的前提。计划的目标是合同竣工期,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施工交叉配合,明确在某个阶段以哪个工种为主,例如:顶棚内的风管、电线不安装,吊顶就做不了。在几项工程中,装修施工常常以安装工程为主,以其为先导。因为安装占用工期长、系统性强,调试周期也长。有了这种共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为了满足工期要求,综合计划往往用“倒计时”的方法安排。

2、要建立一个有权威的、反应快捷、效率高的协调机构。由多工种、多专业单位来共同施工,如果不善于组织协调,势必现场混乱,难收工程实效。

3、要相互了解有关专业的设计及技术要求。以往施工中把各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以例会形式相互交流技术要求。目的是解决图纸矛盾和不足之处,实践证明,图纸不清、图纸矛盾是影响后期施工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4、正确、合理地解决下述10个具体问题,使后期施工处于“有序”、“受控”之前。这10个具体问题是:

1)要解决统一的标高、轴线、不能混乱。土建有轴线,标高不能混乱,安装也同样,应由基础、结构施工单位提供,不能随心所欲或粗枝大叶地定标高,否则积累误差会导致恶果。标高应以建筑为准,结构标高标高应与其一致。

2)要控制好工作面。空间大、楼层多是高层建筑的优势。但工序多、工种多、交叉多,相互争工作面的情况时有发生。除在长计划中细致安排外,还要作短期协调,某个工作面谁先进入,谁跟进,何时进,何时退,都须确切决定。对于某种原因而工期延误的,应设法抢回,使施工始终处于有序、受控状态。

3)成品保护。对本工种已完工的成品、半成品要有保护措施,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成品,成品被破坏是后期施工的常见病多发症。空喊不行,一定要措施到物,落实到人。

4)设备保管。在闹市区施工,工期短,设备无库堆放,一些“泵”、“机”、“柜”、“箱”等设备应带箱堆放,保证做到:不淋雨、不受潮、不被砸、不被碰,零部件开关、手把、表盘、电动机不被拆、不被盗,说明书完整无缺,移动设备时,要经过责任人员。使设备时刻处于完整无损的状态。

5)在结构上打洞、开槽、补埋铁件一定要经过结构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核准。重要部位要报知设计单位,预应力结构上不得开槽、凿孔。

6)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和脚手架的占用,后期施工,一个垂直工作面上可能有两个或三个单位同时施工,立体交叉的防护工作是后期施工管理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全面采取措施,既要保护自身,也不能伤及他人。脚手架的占用、拆、搭都要控制,拆扣件、抽钢管、移动脚手板是绝不允许的。

7)用水、用电及接水接电要有控制,不能超荷浪费,污水排放要有组织、有控制地进行,避免污水污染施工成品或设备。

8)使用垂直运输机械,应统一安排,不能强占使用,发生纠层以上隔层停靠,以缩短电梯运行时间,对于大宗材料或多台设备,采取夜间运输的办法,把垂直运输设备的利用作到井井有条。

9)禁止用楼层作临时设施。高层建筑,尤其是处在闹市区的高层建筑,可供施工使用的场地少,往往占用楼层作仓库、办公室,甚至作宿舍、食堂。通过多项工程实践,感到进易退难,除非迫不得已,切忌占用楼层。

10)文明施工。高层建筑主体文明施工较易保持,装修阶段保持难度较大。室外场地要堆材料、模板、脚手及设备,楼层要清理,垃圾要运走,有时工期紧,室外沟道要开工,大型施工设备要拆除,室内作业人数多,消防、保卫均须统筹安排。采取的措施是:划分平面设专人作动态管理,堆放材料设备有专人安排,永远保持文明施工形象。

篇9

一、湖北省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管理现状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

1、管理部门

省公司营销部是新住配工程项目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贯彻执行相关政策规定,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各供电公司是新住配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分别成立项目管理机构,隶属市场及大客户部,并根据业务量配置专职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管理。

2、管理制度

省公司制定了《湖北省电力公司新建住宅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北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建设费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管理制度。

(二)项目管理

1.合同管理

客户同时办理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建设施工用电及正式用电。施工用电送电前签订《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合同》。合同内容包括:住宅建筑面积、应收建设费金额、建设范围、价款结算方式及节点、资产归属等内容。

2.项目受理及立项

供电方案确定后,告知客户签订《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合同》。供电单位于合同签订后在ERP系统中创建工程项目结构并审批、下达工程概算,完成立项工作。

3、完工验收

财务部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未参与工程验收,仅由运行单位与施工单位签署《工程竣工报告》,项目总体评价意见不明确。

4.工程结算

截至2013年7月31日,全省应完成结算项目290个,实际完成结算项目214个,结算完成率73.79%。结算工作存在结算不及时、结算资料质量不高的问题。

5.项目审计

工程决算按照投资计划规模大小分别由省公司审计部或各供电公司监察审计部开展工程审计。

(三)工程招投标及物资管理

1.物资招标采购

工程主要物资全部通过省公司进行统一公开招标,12家供电公司根据框架物资清单结合工程需求按期申报物资需求计划。

2.非物资招标采购

从2012年10月起,省公司要求将非物资类招标纳入各单位地方招标平台,但各公司实际招标采购成功的项目很少。

3、物资库存管理。

财务部门未参与物资收发流程,缺少必要的审核机制,存在物资收发货有提前或滞后、工程物资账实不符的情况。

(四)财务资金管理

1、建设费收取

调查发现:少数项目工程尾款收取时间滞后。完工后、甚至结算决算完成时仍有少数项目剩余10%资金仍未收回。

2、成本归集

物资收发货由物资部门在ERP完成,出库后计入工程成本。施工、设计、监理等费用通过项目部门在ERP中通过集成业务进行归集。

3、资产入账

截止2013年7月底,已完工应入账的项目295个,实际移交116个,资产入账率39%。

4.项目决算

截止2013年7月31日12家供电公司应完成决算项目287个,已完成决算项目共计214个,决算完成率74.56%。

二、管理现状风险分析

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在实施中,出现建设周期长、物资采购流程长、非物资采购招标不规范、结算不规范、成本入账慢、资产入账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经营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监管的风险

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大量资金长期挂账,项目管理不规范、服务类采购不进行招投标或招投标管理不规范、资产入账不及时等现象,将很难通过监管部门的检查。

(二)招投标风险

非物资类招标采购成功率低,部分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应招标未招标或违规招投标,合同签订不规范。

(三)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风险

结算报告审核的成本控制风险有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两方面导致。管理因素主要体现为结算报告审核人员不尽职,导致一些本可发现的问题未发现。技术因素主要体现为结算报告审核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结算审核经验不够,而结算审核工作繁杂,导致结算报告中的错误未能及时被发现。

(四)竣工决算阶段的财务风险

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竣工决算阶段最关键的财务风险是资料不齐全导致竣工决算不及时、不准确。

(五)资金管理风险

资金收取方面,开发商不按合同规定时间,提前或拖延收费现象,影响企业资金预算。资金支出方面,主要表现为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价款结算方式支付价款、未留工程质保金等。

三、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精简下发项目审批权限

将下达概算及投资计划权限下放给各供电公司,并且降低重大工程审查标准,为缩短项目审核及立项提供条件。

(二)加快物资采购及配送时间

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物资供应从供电单位物资供应公司上报ERP需求计划起到物资到货时间不超过25个工作日;对除保障性住房之外项目的物资供应从需求计划申报截止之日起到物资到货时间不超过35个工作日。

(三)明确项目结算、决算等时间节点要求

供电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送电后45个工作日内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结算书,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工程竣工决算工作。财务部门在工程送电后60个工作日内完成决算编制工作。

(四)强化工程财务管理

一是修订了《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增加了工程财务管理方面内容,对从项目创建、预算下达、物资收发货、成本费用入账、结算、账务关闭、审计等全流程的财务节点管理进行了规定,增强了管理办法的可操作性。

二是简化了用户资产移交手续,对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形成的资产移交不再报省公司审批。明确了预转资、正式转资时点、金额,有效加快了工作进度。

三是完善会计核算规定,明确了损益结余、资产无偿移交转资等账务处理方式,提高了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制定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通报考核指标

通报工程完工情况,督促各公司加快工程进度。从2013年开始,财务资产部将资产入账及时率、决算完成及时率纳入同业对标考核指标,督导各公司及时办理资产入账、编制决算。营销部将竣工项目决算率纳入同业对标考核指标,督促各公司及时办理竣工项目决算,加快资金决算速度。

(六)加快工程审计,夯实工程造价

由省公司审计部门统一组织安排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审计,形成常态化审计工作机制。

(七)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篇10

为研究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本文结合某一具体工程的基本情况,展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工程为住宅工程项目,住宅用地规划总面积为99022m2,其中住宅总面积为9755m2,建筑共13层,高度为38.6m,具体的建设中,选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保障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本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选用装配式施工模式,实现对本工程的顺利建设。本工程在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针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使得本工程顺利完成,并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空间。

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管理中,本工程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大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帮助,详细如下:

2.1构配件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各类构配件,这些构配件的质量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服务具有直接关联。当前,国内的构配件生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经验、规模和质量等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构配件均是由制造商的统一生产,再借助运送设备,输送到现场。但是,这一过程中,输送距离和输送车辆等均会对构配件造成影响,导致构配件发生损坏的情况,则造成构配件后续施工问题。

2.2施工准备的影响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实施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果。如果,施工准备阶段,没有预先对施工中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且没有指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则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出现施工随意、施工科学性不足等情况,则导致后续施工问题。另外,施工现场的构配件也应做好存储管理,如果存储管理中,没有注重对构件的保护,则导致构件出现损坏,最终导致施工质量问题。

2.3人员因素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人员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巨大,其中,如果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了解不够充足,则导致后续施工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展开施工。施工人员对构件的功能了解不足,则引起位置安装错误、参数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产生,威胁建筑安全。另外,如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则严重影响施工管理效果,体现在管理人员未按照工程需求,进行施工管控,诱发施工整体质量,最终造成质量隐患发生。

2.4施工设备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借助各类设备的配合,实现设备的装配等工艺。但是,如果施工设备存在问题,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如吊装施工中,吊装设备存在问题,则导致构件吊装过程中,出现连接位置不准确、预制件倾斜、掉落等问题,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如果设备存在异常,则会严重干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不利于施工成本控制,威胁施工质量。

3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为探究分析建筑施工管理,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再针对上述影响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完成。

3.1注重对构件的管控

鉴于装配式建筑对构配件的质量要求较高。故此,本工程为避免构配件出现问题,严格控制构配件的质量。本工程把控构配件的源头,注重对制造商的选择,确保制造商具有相应的资质,并能够严格遵循构配件的设计进行生产。而且,制造商的信誉和构件均良好。从而避免不合格的构件。本工程还对构配件的运输过程中进行控制,注意对运输距离、运输车辆的控制,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强化对构配件的保护,减少运输途中的损坏。在构件进入到施工现场前,展开对构件的检测,确认符合质量标准。此外,本工程加强对构件的仓储管理,存储中,注意环境对构件的影响,做好防护工作,定期进行损坏排查。

3.2全面的施工准备

施工前期,本工程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施工组织设计,从而保障施工顺利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时,注意对施工进度的设置,避免盲目施工,有计划的按照施工规范施工,达到缩减施工工期的目的。此外,在进行构件应用前,预先对构件的进行筛查,确认构件的基本状况,排除不合格构件。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了解,避免私自篡改施工设计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设计更改审核流程,确认申请符合标准才可批准,为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3强化人员培训

人员因素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影响加大,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强化人员的素质水平。培训中,选用分层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给予不同的培训方案。对于施工人员,主要从施工过程入手,增强施工人员对装配式技术的了解,加强施工人员对构件的熟悉程度,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并严格遵循施工规范,避免由施工人员所致失误所致的安全问题。还需要注意技术交底的全面性,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的了解程度。对于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的优化,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相对新的技术种类,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流程不够熟悉,容易造成粗放式管理存在,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故此,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培训,增强对施工的了解程度。再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增强施工管理效果。本工程在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引入BIM技术,借助BIM模型构建,施工流程模拟,实现施工过程的5D模拟,从而管理人员能够从流程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处置,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效果。

3.4优化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是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基础,本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严格控制设备管理,减少设备所致的施工问题。①本工程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需求,展开对施工设备的研究,明确施工所需的设备类型,保障设备的配置齐全,避免设备出现不足的问题。②本工程注意对设备检测检验工作,在实施装配工艺前,由检测人员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定,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则及时排除隐患或更换设备。③本工程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专门的维护人员展开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制定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配合责任制度,由维护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将设备运行状态和维护人员的绩效结合,从而全面提高维护保养效果。再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周期,每次设备使用前和使用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避免隐患。

4结束语

本文结合具体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案例,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先结合工程基本情况,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构件、人员的、准备和设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认这些因素对施工和管理的影响。再针对这些具体的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构配件的管控、全面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层培训、设备管理优化等内容,从而保障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需求,提高施工质量,降低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服务能力,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