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42: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生法制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政治课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效果。根据政治课的具体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教学时,可以动员学生联系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实际,认真思考、提出和讨论社会焦点、 热点、疑点问题,发表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h,让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性的控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等道德评价标准,教育学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意识,并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习惯,积淀为能量,锤炼为品质,使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二、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加强政治课的活动性德育内容,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增强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应秉持信任学生、锻炼学生的理念,适度开展课堂及课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促进思想政治课课程实践性的实施。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高效、实效的道德教育方法。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办墙报、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实现认知性德育与活动性德育的有效结合。
3.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教师要注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道德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适合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慰问老人,让学生体验一种健康的、积极的道德生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的瑰宝,在它的影响下,不仅出现了无数仁人志士和风流人物,而且凝结出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这些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社会的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如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表明每个人都要保持高尚的风格, 不做任何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国家的事, 为祖国做贡献, 这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也是高尚的价值;孟子的 “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还有“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品德;以及“受人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情怀……将这些名言警句有机地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 渗透到所讲授的政治知识中, 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思想保障。在当代,公民意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启蒙和发展公民意识的黄金时期。政治课作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阵地,在公民意识培育中有其独特的先天性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轻视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缺乏对公民意识培育方法与内容的创新;唯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等。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养成坚定的国家认同,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同。
五、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当前,我国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消极心理问题突出;家庭教育重知识轻德行;学校教育重应试轻素质;社会教育重形式轻成果;家庭、社会、学校缺乏合作等等。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育,必须改变观念和教学方式,以中学政治课为切入点,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采用主题演讲、讨论以及知识竞赛等方式,实施法制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并对各种形式开展的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和评比,对于提供法律素材以及对法律案件剖析细致的学生给予表扬,形成对学生的激励机制,鼓励其他同学在下次的教学中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法律意识。
高校思政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载体。法律常识的内容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中占据一定比重,思政课堂的教学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法律常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让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为此,要在这个阶段着重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就必须重视思政课堂这个重要阵地。
一.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现状
1.课堂时效性差
现阶段,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来进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教材中在三个章节中涉及到法治教育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和法律权利义务,理论性强,较抽象,趣味性不高,所以直接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差。
2.学生法治意识不高
第一,缺乏坚定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对法律的神圣追求和坚持体现,是人们从心底对法律的一N认同。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将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但是,受传统法制教育薄弱的影响,传统法律文化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使他们没有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第二,法治观念和法律认知水平不高。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接受的专门法治教育是十分有限的,无法系统化地学习法律知识,由此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不够深入。法治意识的核心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但是现阶段,一些大学生只注重享受自己的权利,而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义务,由此加重了社会法治意识淡薄的风气。
二.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成因
1.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方式单一
思想教育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这一特殊性直接决定了思政课教学仍应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所以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不如其他学科那样灵活多变。
一方面,思政课法治教育涉及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养成、《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以及法律权利义务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且内容多是用专业术语介绍法律概念和常识,说教味较浓,和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间存在距离感,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难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法律知识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法治方面的教学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数老师授课的方法单一,往往是片面地将知识简单罗列呈现给学生,没有将社会热点和法律知识点内容结合,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
2.大学生个人因素限制
第一,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缺乏自身内在的需要。大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就业,由此忽视了对和就业关系不大的学科的学习。第二,一些大学生过分地重视自我,导致个人的自大和自私。现阶段很多95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为人处世方面较为自我,不懂得与人分享、合作交流。在法治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可能做出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违法乱纪行为。
3.家庭文化环境教育落后
一些家长认为大学生属于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发展成熟,为此忽视了孩子成长中幼稚、不成熟、逆反心理的存在,无法对自己孩子形成科学的认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一些家长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规划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生活举止以及社交活动过度干预,在重压之下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违法的行为。
三.在思政课堂中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
1.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法律案例
从现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教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中来看,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部分内容多为法学理论和宪法。对于这些较为理论抽象的法律知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也无法对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为了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传授的时候,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在实际的法律知识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是要对所教授的法律知识进行拓展,并将社会热点案例和法律教学内容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向他们渗透法律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化讲座的形式,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内涵特点,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新的整合和优化,从而提升法律教学的系统化和可操作性。比如对于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专题的形式来进行,从法律的起源、本质、特点等方面进行专题化讲座,并结合思想政治中的观点内容,实现思想政治和法律教学的整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
2.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对最终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新时期法治社会建设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需要采用一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受传统思想认识、教师队伍素质、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的现状限制,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对法律知识的渗透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导致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单一的法律课堂说教,难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视和理解。为此,需要对现有思政课堂法律知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充分结合,并综合应用启发、讨论和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力量。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法律知识、条文、规范以及法治社会建设对学生个人法治精神的要求,让学生动脑筋进行自主化学习。
3.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手段的支持。在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更加成为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的进步发展下,课堂教学手段显示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手段被教师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比如多媒体课件以其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能够并存的优势,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更为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成效。为此,思政教学中法律知识的渗透需要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将讲和看进行结合,以更为直观化、生动化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利用教学APP来引导课堂教学,学生可在课前预习老师的资料,可在课前课后与教师之间实现网络实时互动,这样不光提升了课堂实效性,还很大程度增加了课程趣味性。
4.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
思政课教学考核的重要考核方式是期末卷面考核。成绩考核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和实现教育的有效发展,但是这种单一化的卷面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在考试阶段采取不同手段来应付考试,为一些平时不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临时走捷径的可能。为此,需要对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考核中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化、自主化的学习。思政课的量化考核可以由平时成绩的60%、期末成绩的4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考勤、课堂纪律组成。期末考试部门可以变得更为灵活,比如可以让学生到社会、企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书写调查报告。
5.在思政课之外优化法律文化环境
A.打造良好的家庭法律文化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长,家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家长需要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形成一种客观的认知,从而根据孩子在法律、思想道德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法律文化环境是指在家庭全体成员的长期生活中,家庭上下共同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文化形态,为孩子的法治意识培养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
B.打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为此,法律知识的培养需要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支持。首先,通过打造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培养学的的法治意R。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思政课堂上需要透过思政教学模式来向学生有策略地渗透法律文化知识。首先,将法律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开展教学。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可以定期在思政课上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书本的知识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渗透。最后,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在课余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法律知识。
C.打造社会法律文化环境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认知。为此,需要针对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来开展法制教育。在学生居住的社区,也应该开展相应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首先,要发挥司法部门的重要引导职能,尤其要加强对社会负面消息和新闻的打击力度,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营造健康积极的环境。其次,社会教育、文化、电影、出版等部门要注重对法律理念的宣传。最后,学校之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等要形成正向的舆论价值导向,适当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欧阳林洁.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一、以灌输宪法权威为引领,教育学生树立崇尚法治、 有法必依的意识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懂规矩才知怎么做,守规矩才能得幸福。法律就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而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必须通过对宪法的学习,树立宪法至高无上,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基本的观念。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我们更应让青少年懂得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安邦治国的总章程,这比较好理解,但这一结论主要是就国家管理的角度而言,与宪法的核心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统一。事实上,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位伟人曾说过: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与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教学,使学生们理解并树立这样的意识:宪法不仅是系统全面地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而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帮助学生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敢于同违法宪法、法律和破坏我国法制建设的现象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二、以学习常用法律为契机,教育学生树立依法律己、公平正义的意识
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律、法规准许乃至鼓励的。通过学习《民法》,使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必须遵守”的平等、守约思想,促进平等和契约观念(诚实信用)的形成。通过学习《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诉讼法律,教育青少年把为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诉讼视作一种权利,明确捍卫这种权利是一种正当行为,鼓励青少年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实际生活中大胆地运用法律的武器,及时充分地利用诉讼权利,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平台,教育学生树立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意识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一些诉讼法程序,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个别学生起到触动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开展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竞赛。通过这类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法律内容,提高学法兴趣。
3. 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通过去校外旁听法庭审理,开拓视野,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旁听审判,比在课堂上听老师泛泛讲解更有吸引力、说服力,也更深刻。庭审过程中严谨的法庭调查、激烈的案情辩论、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及对法律的适用,都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法的神圣与威严。
4.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进行法律普及,还可以引导学生收看诸如《今日说法》等法律电视节目,阅读法律刊物和书籍,强化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5. 利用互联网补充教学。网络的发展为法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喜欢上网,快速接受网络观念的优势,推动法制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模式转变。
6. 在课堂上也可以采取“案例法”“体验法”“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按顺序依次提供一个电视法制节目中的典型案例或自己身边真实的法律案例供大家讨论、分析,案例不要涉及太晦涩、艰深的法律术语和富有争议性的案件,只要是能初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即可。此活动每半个月或三周开展一次。有很多案例非常符合学生实际,富有教育和警戒意义。如两高中学生在教学楼三楼走廊打闹,一人失手将另一名同学推出窗外,造成重伤,根据《刑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没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是不具备这种法律意识的,以为赔点钱就没事了。
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调动了学生探究法律世界奥秘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更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1 进行生物教材加工寻求学生科技点。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探究性教学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以训练培养思维、实践、创新科技素养能力为核心,生物教师应依据课本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各种探究活动的子目标,梳理出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的使用撒到或全部或部分,或增或减,其中激发学生科技兴趣材料的选取,探究性学习素材的提供,探究性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教材处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应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满足初中学生的对于科技探究的学习兴趣,丰富课本以外的生物科技发展中的新动向、新知识。使学生对进人感官的事物主动地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发展其认识过程。二是创设学习的新情景。学习的情景是现有经验向生物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发展的过度体。它代表的一般是自然、社会、现实和科技成果发展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的个人生活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与科技发展融为一体。学生可以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材料、新信息等科技资源联系起来,依靠原有的“图式”去理解和解释科技现象,构建科学素质。
1.2 加强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科技知识能力。在生物教学中,要对课内课后作业进行精选和组织。学生家庭作业对初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特别是课后的科学实验探究等活动,教师对作业的质和量要精确控制和选择,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充分的指导和反馈和评价,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不是过分复杂的努力获得成功,通过积极有趣的科技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抵挡住无节制的体育运动、看电视等活动的诱惑,引导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向内在学习动机转移,以提高科学素质。
1.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探究思维习惯。教师把相应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整合于探究教学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及批判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智力、多元智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生物探究思维习惯。如生物观察和实验法、生物假说提问法、生物统计和分析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发挥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施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习材料的心理倾向与接受、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步骤的实施、探究结果的讨论与交流,自主地合作地完成教师提供的各种“主动作业”。自我监控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并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选择、参与、发现。选择,就是让学生根据自我需要选择学习的材料,学习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参与,就是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主引下,根据自我的需要,确定探究学习的主课题,或子课题,提出自己的有创建性、有意义的假说,参与探究过程的实施和评价。发现,就是在探究生物问题及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发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情景去思考,去获得新经验,建立更高级的认知结构。只有发挥了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其自身的科学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3.加强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的管理
由于探究内容的综合性、学科的渗透性、知识的前沿性,思维方法的发散性、创造性,教师的权威在这个时代受到强烈的挑战,同样也影响着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管理,影响着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开展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一定要遵循探究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 ; 教学 ;学法 ; 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挥想象力
通过锻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图形、曲线等信息,在头脑中产生有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情景,这是人脑特有的功能。通过这种特殊的思维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例如,把线粒体比作“动力工厂”,把叶绿体比作“有机物制造车间”、“光能转换站”,把细胞膜上的载体比作“客船”,运载的物质比作“客人”。
二、加强记忆力
高考性质是选拔考试,因此,高考命题往往通过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条件,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
而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熟悉考试说明,让学生明确每个知识的能力层次要求,了解的、识记的、理解的和应用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该记住的知识一定要首先记住,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口诀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
三、培养迁移力
所谓迁移能力就是从已知的知识中,选取相关的原理,运用到新知识中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及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学科内的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既能学为所用,又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学习有氧呼吸时联系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光合作用时联系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讲酶的知识时联系无机催化剂、蛋白质的特性及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利用这种思维,既便于对旧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对新知识的强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课相对于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来说,其教材内容理论性更强,比较抽象乏味。如果教师讲课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枯燥乏味,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较差的后果。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1.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政治理论课来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生活,又能够对社会生活提供理论指导。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这样才会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2.联系时事政治和地方发展热点进行教学。政治课教学必须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出发,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把课本理论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扩大视野,解释和回答学生关心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上政治课可以帮助他们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一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到很有必要学习政治课,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摒弃教学霸权,建立互动机制
教学霸权的行径主要表现为:肆意占有学生的时间,强制学生接受其观点,固执地运用某种方法教学,等等。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我认为,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开始可以决定整堂课的效果,由此可见新课导语非常重要,学生对你将要讲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新课导语的设计,有艺术性和科学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善于利用已有条件,巧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喜欢并期待听接下来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进入最佳的亢奋状态。所以,政治课的导语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课时,我用一则事例导入:有几个不同国家的顾客在某餐厅喝啤酒,突然发现啤酒里有一只苍蝇,顾客们的处置方法各不相同。英国人以绅士的口气吩咐服务员:请换一杯啤酒;法国人会将这杯啤酒倒掉;日本人命令服务员叫来经理,训斥道:“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沙特阿拉伯人则叫来服务员:“我让你喝……”而美国人却向服务员微笑着说:“以后请把啤酒与苍蝇分开放置,让喜欢苍蝇的客人自行把它放到啤酒里,你觉得怎么样?”事例一讲,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你喜欢哪一种处置方式?为什么?(2)请以哲学角度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处置方式?(3)你作为中国人应该学习上述国家哪些公民素质?兼收并蓄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既从唯物论的角度思考了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又从辩证法的角度思考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感兴趣,因而回答正确率很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引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21世纪应充分体现现代意识,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往往决定着学生对学习政治课兴趣,高尚纯洁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课下教师应常面带微笑用充满爱的话语与学生沟通,与之成为朋友,对于成绩略差的同学不要放弃而要多鼓励,用爱的胸怀理解、善待他们。想要学生信任你、亲近你,首先你就必须懂得尊重他们,真心地爱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样你传的道、授的业他们才会认真听,记在心里,只有学生肯相信你并且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体会学习的奥妙,他们才会倍加珍惜,从心理学上讲,这叫:“有意后的注意”。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认识能力能否取得长足进步,往往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很多东西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多媒体教学,代替了过去黑板、粉笔作为唯一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及图表等信息演示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不仅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鲜活,做到“图文并茂”,而且很容易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先播放了VCD,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结合歌词内容,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政策举措,让学生感受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学生就轻松自然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认知能力,领略教材中的深刻含义。
四、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教好政治课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属授课教师了。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多种并不断更换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以良好的“态势”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端正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表情要丰富。态势反映一个人内心喜怒哀乐情感活动的积极性。肢体语言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不但对口语起着辅助作用,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常用工具。通过以上所述足以证明“态势”的重要性,因此面对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教师更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恰到好处的夸张动作、一束期待而又现实的目光,配上亲切和蔼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足以将肢体语言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替代了死板的声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有张有弛,妙趣横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学好的基本理论,并掌握其精髓,不再把上政治课当做学习负担,而是享受整个学习过程,陶冶情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即使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浓厚的兴趣仍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进而让学生想学、爱学、学好?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讨。
一、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都是活生生的实践课,是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引发学生的好奇、探索欲望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是加强物理教学效果不可替代的途径。例如,学习物理课“大气压”一课时,用玻璃杯子装满水,再用平整平滑的硬纸或木板片盖住,再把它倒过来,我们会发现水没有溢出,纸片或木片也没有落下,让事实证明看不见的大气压的直观存在。再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也会让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使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中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在亲身实践中零距离对物理课内容理解得深、记得牢,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效率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求知、求趣、对新知识好奇渴望的心理特点,物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讲授内容,并因地制宜地安排好相关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联系起来,学生会感到实际生活和物理息息相关,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一直对一位物理教师讲的圆周运动线速度方向印象深刻,他在讲课时先说起古人相亲“抛绣球”的故事,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绣球”开始实验。在学生瞪着眼睛看结果时,教师很幽默地说:抛绣球者一定要是个物理高手,看中意中人后抛给意中人可不简单,只有“绣球”和意中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意中人才能够接到“绣球”。要是物理学不好,会葬送自己的幸福!然后教师开始讲解“线速度方向”。通过实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活生生且富有刺激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二、熟练运用情景导入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秀的物理教师之所以优秀,就是懂得把握各种各样的机会,引导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好时间段,优秀的教师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章节内容,设计一些情景,比如设计一个小实验,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设计“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用小碗盛些水做杂技上的“水流星”,小碗做垂直圆周运动,速度很快,即使当小碗运动到最高点时,水也不会往下洒。但是转速慢下来后,我们会发现慢到一定速度时水会洒落。我让学生思考:要使水不洒落,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样自然不留痕迹地引入课题,学生的学习记忆力会很深刻。
三、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会把教学变成一种艺术
教学虽不是相声,但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教师都有机智、生动、风趣的语言,但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语言的精练生动。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合适的自我心理调整,才能在课堂上轻松愉快、游刃有余。例如,在设计“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不满一岁的婴儿时,你妈妈将你抱在怀里;当你长大了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外出转转;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去,滚出去玩吧。’”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跳下来进行比较,简简单单就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经过自己的积累,可以积累幽默的语言。一个教态自然、落落大方的物理教师,高涨的情绪对每个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感染,鼓励的眼神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热情的期望。心理学认为,幽默生动、情感丰富的物理课堂教学,能有效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会使学生收获最佳体验。
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在物理课上,优秀的教师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成功的快乐。例如,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条件的话,针对一些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这都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70-02
一、 教学背景
1.数学课程的介绍
数学专业是我校牧医专业一年级必修的基础课,学好数学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前提,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学期初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及看法
笔者在学期初对学校牧医专业的92位学生以不记名调查的方式做了对数学课的兴趣及看法的调查,数据见表1、2。
表1 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情况
兴趣程度很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抗拒学习
人数0113744
表2 学生对数学课难易程度的看法
难易程度很难难一般简单
人数503660
通过学期初对学生的调查,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的总体看法是:内容难、不感兴趣,有部分学生甚至是厌倦学习。很多学生说以前读初中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数学,现在一看到数学就头疼。面对这样的一个学习氛围,如何上好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
1.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
让学生知道学好数学课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了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呢?”笔者在上课前问学生:“想不想当一位出色的兽医?”学生会大声地回答:“想!”笔者接着问学生:“想当一名出色的兽医,要不要学好专业课?”学生会大声说:“要。”接着笔者就把学生二年级需要学习的专业课要用到数学的课程给学生翻阅,告诉学生说:“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不重要,事实上以后的专业课有许多需要用到数学的地方,想学好专业课,想做位出色的兽医就必须先学好数学这门基础课,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才能更加出色。”
2.为提升学历做准备
当今社会的现在,学生中职毕业后在事业上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学历,所以学好数学对提高自身学历有很大的帮助。
3.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许多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很多学生一看见数学就产生畏惧心理,觉得数学很难,自己肯定学不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课前问学生:“大家认为自己能学好数学吗?”许多学生都会回答:“不能!”于是笔者在课前准备了道很简单的数学题:a>b,且b>c,让学生比较a和c的大小。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判断出a>c。然后笔者就告诉学生:“这属于我们这学期要学习的数学内容,还没讲课之前你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说自己肯定学不会呢?”然后分析学生以往数学学不好的原因:许多学生是学习的时候有了抗拒心理,或没有用心去学习或者以前的数学课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等原因造成的,而非智力方面的因素,然后再用一些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常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教的课程,所以培养师生间的感情非常重要。要当个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能与时俱进,课堂上适当讲点学生感兴趣、爱听的东西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觉到教师重视他、尊重他。许多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因为成绩一般,基本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现在有教师关注自己,就会觉得很开心,从而也喜欢这么重视自己的教师,继而喜欢该教师的课。课后有机会也有必要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教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课兴趣的体会
三、授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具体专业,简化教材
现在所采用的教材为大众化的教材,而里面的内容牧医专业不一定以后都得用到,所以根据具体专业简化教材是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太多东西的话消化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也会降低。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编写适合本学校牧医专业的校本教材效果会更好。
2.利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在讲课前,利用现在先进的科技水平,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当学生一看到屏幕上面出现有趣的动漫画面的时候,课堂气氛马上就活了起来,这为整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上必须注重与学生互动,经常提问学生,经常让学生做课堂习题,并且举行课堂知识小竞赛,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听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辅导,或安排已经懂的学生课后对不懂的学生进行辅导。只有学生学会了,才有兴趣去学习。
4.讲授课内容与专业知识及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及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可以与专业知识及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可以出应用题:“服用某种感冒药,每次服用的药物含量为a,随时间 t的变化,体内的药物含量为f(t)=0.57'ta(其中t以小时为单位)。问服药4小时后,体内药物的含量为多少?8小时后,体内药物的含量为多少?”这样的应用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次课的知识,也与生活实际及和以后的专业课《药理学》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5.进行教学测评,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对学生来讲比较难,所以每隔一段实际进行教学测评很有必要。一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薄弱的环节加强指导,二是对于个别成绩不理解的学生也可以及时跟进。让原先没学会的学会,原先会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结果
学期结束前对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及看法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3,表4):
表3 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情况
兴趣程度很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抗拒学习
人数464060
表4 学生对数学课难易程度的看法
难易程度很难难一般简单
人数6294710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已经提高了很多。所以中职学生虽然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但通过科任教师的引导,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23-01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以学生为主体也倡导多年,但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僵化教学轨道上。政治教学中仍不免出现枯燥无味的生填硬灌,沉闷寡趣的教学气氛,可以看到,学生不是以主体的身份参加教学,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摆脱这种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下面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1.新颖开头,引起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应对教材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能够设计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教师仪表端庄、亲切和蔼,教学语言生动、条理清楚,能够讲清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答题思路,或自己设计题支,从多角度、多侧面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看待这些因素的影响?你认为怎样消费才科学?”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3.开展课堂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有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神奇的货币》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五种商品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买者和卖者的角色进行循环交换,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扩大了的物物交换所面临的困难,并乘机引导学生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从而为货币的应运而生埋下了伏笔。
4.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