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与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4 16:42: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运输与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运输与管理

篇1

2.物流发展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

在中国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对其有重要影响,分别是电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和商业服务。在其中,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的是物流服务,成为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当今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的承诺是全面开放服务业对WTO缔约国,其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就是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国际物流业的竞争肯定会对其产生影响。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是由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核查,手工下单的方式转变成,大量的人力从而被节省了,自动化、一体化成为配送流程管理。智能运输系统现今出现了,是物流系统的一个分支,大力研究的方向已经被其取得。指采用信息电子,控制,通信,处理等技术,使路,车、人、使这三项更加协调的结合在一起,交通事故和污染阻塞被减少,使生产率和通运输效率被提高的综合系统。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工作在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的,交通工程、科技情报信息、自动控制电子信息技术相应的被建立了。以交通与气象数据采集自动化系统,道路桥梁数据库、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是其取得的。尽管如此,在研究水平及研究分散所限制下,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是形成多数研究项目的原因,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恰恰是缺乏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综全性的的研究项目恰恰是,也就是说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将被智能运输系统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表现为运营,规划、、管理、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更大的效益将在公路交通被发挥出。

3.研究的内容

完成本课题的设计将通过采用JSP+JAVA-BEAN+MYSQL,另外界面设计工具将采用dreamweaver,编译环境采用jdk+tomcat。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将会被具体做到:首先,物流方面的有关知识将会被搜集,物流配送流程将会被。其次,使用的开发工具将要被了解,其使用方法需要被掌握。第三,做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出需求分析等,按照软件工程理论。最后,做出安全分析是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将采用身份验证的方式。

4.要求和目标

该软件将被JSP+JAVABEAN+MYSQL方式所实现。JSP+JAVABEAN的组合使用要求熟练掌握;代码重用的思想等在代码的编写上要考虑,要考虑到操作简单,易用性,交互性尤其在设计上。本文最终目标将达到齐全的功能、简单的操作、通用灵活、易用美观的界面。

5.可行性的分析

为各类物流企业提供了查询、供求信息浏览、物流动态将由信息物流网承担、全面的提供服务为物流企业,了解行业的动态信息更多的帮助企业,企业的运营效率被提高。越来越被物流行业的相关人士重视强大功能的物流信息网,通过网站行业企业能够更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趋势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6.系统开发模式

自从进入90年代,出现两个显著的特点关于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有封闭的计算机系统转变为开放的计算机系统,集中式系统逐渐被分布式系统所代替。模式和Intrant(Brower/server)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是代表。

6.1开发环境的选择

选择程序语言为JSP。基于以下几点:第一,对于执行平台。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执行平台,jsp是一种跨平台的语言。第二,要分离开产生和显示的内容。JSP技术的使用,Web页面的最终页面,开发人员可以使用XML或者HTML标识来格式化和设计。第三,强调组件中哪些可以被重用。可重用组件来执行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更为复杂的处理在绝大多数jsp页面中:(JavaBeans或者EnterpriseJavaBeans)。第四,采用页面开发标识简单化。不是所有的Web页面程序设计人员都是熟悉脚本语言的。许多功能被JavaServerPage技术封装了,在与JSP相关的XML标识中进行动态内容产生所需要的是这些功能。作为java技术的一个分支,高度复杂的基于Web的应用JSP技术都能够支持。

6.2编译环境的选择

Web应用服务器包括Tomcat服务器它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服务器,由其他一些公司及个人和Apache、Sun共同开发而成。有了Sun的支持和参与,Tomcat中总是能体现最新的Servlet和JSP,最新的Servlet2.4和JSP2.0规范由Tomcat5支持。Tomcat免费、性能稳定,技术先进。

6.3数据库工具的选择

基于以下几点选择MYSQL做为数据库:第一,完全多线程,支持多处理器是它使用的核心线程。第二,有多种类型:无符号/由符号整数、FLOAT、DOUBLE、CHAR、VARCHAR、TEXT、BLOB、DATE、TIME、DATETIME、TIMESTAMP、YEAR、和ENUM类型。第三,SQL的GROUPBY和ORDERBY子句被全面支持,聚合函数(COUNT()、COUNT(DISTINCT)、AVG()、STD()、SUM()、MAX()和MIN())被支持。第四,ANSISQL的LEFT0UTERJOIN和ODBC被支持。第五,缺省值在所有列都有,可插入一个表列的子集利用用INSERT,他们的决省值即为那些没用给定值的列设置。第六,不同的平台上MySQL都可以工作。支持Java、C++、C、等。

6.4编写目的和读者对象

软件开发期的第一个阶段是需求分析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开发者和用户明白这是一个什么系统,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规范化完整、准确。面对对象主要有软人员件测试人员、软件设计人员、需求分析人员和用户。

6.5信息和功能描述

例如某运输公司需要开发一个只有本公司管理人员才能登陆的系统,其主要的特点是:系统信息能够被共享,此运输公司的所有运输地点能够共享,jsp被要求使用做前台,后台处理数据存储由mysql做。本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用户登录权限功能;管理交易信息功能;收到货物的信息报告功能;管理货物信息功能;管理支付情况功能;管理运输工具功能;管理交易地点信息功能。

6.6系统用例图

篇2

运输不仅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运输贯穿于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这一过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是运输,运输不仅横贯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且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和综合运输的优势,推行合理运输,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物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物流运输业也随之发展。但与国外物流运输发展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我国物流运输业务空驶率高、积载率低

因我国在物流运输方面,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信息管理分散,各部门采用局部的计算机管理,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职能部门很难收集各部门信息,不能及时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调整运输计划,并向各地区的物流部门传送信息,以及企业缺乏高效的车辆装车的调度和指挥系统,导致运输车辆的空驶率偏高。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我国物流运输车辆的空驶率达37%;某些专门运送特种货物的专用车辆,如专门运送商品汽车的汽车物流车辆,其空驶率高达39%。汽车空驶行程完全是消耗性生产过程,车辆的空驶行程越少,车辆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运输成本就越低。因此,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努力减少车辆空驶行程,提高车辆利用率。

2.我国物流运输业务货损货差率高

企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所使用的物流设备,特别是包装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导致货损率与车辆积载率低。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我国物流货损率为2.5%左右,是沃尔玛商品配送损耗率1.1%的2倍左右。由于较高的货物货损率,造成极大的企业与社会资源浪费。

3.我国物流运输配送准时率低

我国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未能较好处理中心仓库与销售网点的布局,加大运输难度,导致物流运输准时率偏低。由于较低的运输配送准时率,延长了货物在途时间,降低企业货物周转速度,增加企业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二、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我国物流运输业务存在的问题,要提高物流运输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方的成本,同时还为其生产提供了理性预期,也使得销货方达到“最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状态,减少库存积压。如沃尔玛快速的供货系统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每周补货两次,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快捷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可以比同行业低2%-3%,奠定了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础。沃尔玛正是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实现了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都变得高效有序,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

2.实施多式联运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货物越来越多,这种方式与传统运输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其一,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货损、货差事故、货物灭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全程运输由专业人员组织,可做到各环节与各运输工具之间衔接紧凑、中转及时、停留时间短、货物的运达速度大大提高,有效提高了运输质量,保证了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快速运抵目的地。其二,实现了统一化、简单化。由于货主只需办理一次委托合同,投保一次,其余一切运输事务均由联运经营者负责处理,而一旦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货物的损害风险皆由联运经营者负责。第三,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润。多式联运经营者一般与业务相关企业都有长期合作协议,可以得到更优惠的运价。再者,通过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都可以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提高利润。

3.开展共同配送

大多数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三、结语

我国物流运输业起步较晚,相对国外发展水平,还明显落后。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这对我国物流运输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国应加快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树立现代化物流运输管理的观念,重视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管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物流运输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使我国的物流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陈家旺.信息化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J].经济师,2005.

篇3

中图分类号: U16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运输不仅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运输贯穿于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这一过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是运输, 任何产品都不可能不经过搬运装卸、包装、运输、保管就立即消费。 运输不仅横贯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且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为此本文就目前我国运输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与未来发展前景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物流运输的起源

中国的物流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历史上我国早在隋朝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承担南粮北运的国脉操作中,就有了物流的实际运作。

物流理论真正起源于美国,即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美国后勤管理,英文为logistic。二战后美国真正形成并发展了物流理论。其后物流理论随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也传入了日本,日文直接产生了物流的词语与概念.而我国则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大批留日学者的带入从而直接延用日文“物流”,从而引进了这门研究。物流研究产生在当代有其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之所以开始研究物流是由于其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利润逐步减少,而其追逐利润的嗅觉迫使其开始发掘这块被其所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 物流日前发展迅速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使得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消费与生产都已经穿越了国界,同时生产分工的更加细化,物流的运作变得更加复杂,成本日益庞大,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操作的经济实体,这也是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二、运输管理的现状

1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的作用。交通运输既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我国公路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伴随着公路网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公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路货物运输无论在运输量绝对水平或在全社会货物运输中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区域间经济交往和货物交流的日趋频繁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也有所提高。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

三、影响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诸多因素

1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4 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交通运输的技术装备水平上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技术状况的参差不齐和运力结构的不合理,既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的提高,又浪费了大量能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 影响公路货运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1 合理配置运输网络,在规划运输网络时,应合理配置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中转站、货运站物流节点。统一考虑做到既满足销售的需要,又能减少交叉、迂回、空载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设计和利用运输线路时,要进行运输线路优化。

2 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努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率、实载率、减少车辆空载、迂回运输、对流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现象,缩短等待时间或装运时间。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运输的合理化。

篇4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64-01

当前,煤矿的仓储及物流运输管理工作大多仍采取的是人工管理,并且在物流运输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效率低下、人员冗余、物质交接耗时长等现状问题。因此就上述问题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重点就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达到减少人员数量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对资金成本的有效降低。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基础及核心构成部分依然依存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取得延伸与发展的一种网络架构,其能够实现将功能由互联网的人与物连通拓展为物与物之间的连通,促使人与物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物联网通常存在有3层网络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在本次研究当中重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应用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于应用层的基础之上开发出了智能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其具体的系统实现方式架构如下图1所示。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在智能仓储这一部分的管理系统当中大多是通过挤出数据管理、PDA管理以及位置管理等系统所共同构成。此系统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往往会体现在位置管理功能当中,在将物资置入仓库当中时,系统会自动依据入库之时的物资清单信息,自主查找物资可被安放的适当位置同时显示于屏幕当中,此时相关的仓库管理人员便能够及时的获取到实时的位置信息,并将物资快速的放置于相应的位置当中;在物资出库之时,智能仓储系统会依据库单之中的信息,自主查找有关的物质存放位置信息并快速找到具置,进而快速获取到物资。因而,应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相关的管理人员减少货位的查找时间,进而促使工作效率能够得以显著提升。

(二)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

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当中普遍涵括了运输监控子系统以及物资管理子系统,现具体阐述如下。

1、运输监控子系统

此项系统十分适合应用在车皮管理识别方式当中,能够实现对于无缘标签和车皮终生式的捆绑,依据运输区域设置监测位置。在监测区域当中的车皮若长时间停留,则会自动响起警报,提示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回收,以确保对运输资源的有效保障。同时车皮标签也能够承担起对车皮运载信息的载体作用,借助于手持式的读写设备进行编辑,即可完成对运输过程之中的物资交接。此外运输监控子系统还可通过网络系统,利用机载系统来进行机车的调度指挥,科学分配运输任务以及物料的配送及回收等工作。

2、物资管理子系统

物质管理子系统通常是对物料的配送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来实现对物料领取、装载、运输乃至最终的交接环节实施全面的监控与管理。首先,在由仓库领取物料之时,针对单种易损耗物品可直接采用车皮为单位进行管理,针对各项核心零部件必须要明确到每一个个体物料的管理,将单个车皮作为托盘;其次,相关的物资运输设备及配件必须要将其具体的数量、规格等信息通过计算机予以汇总统计,依据装载物料的具体信息来同车皮标签相关联;最后,在列车物料在到站卸货之时,若其种类较多并且所托运的地址较为分散之时可采取分散卸货,依据运输目的地的不同,在其到达相应站点后进行对应物料的卸载。

三、系统应用效果检验

基于物联网基础之上的煤矿智能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在某煤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现已构建起了物料需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一系列的内部管控,在对物资进行配送时物资的运输可交由运输区予以负责,物资由库房装车以后直接发送至运输区域,进而再经由运输区来负责物资由库房到各生产单位的配送,使得原本的物资配送人员及相关的物料运输配送人员能够被划分至运输区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拓展运输区工作区域。利用此种整合形式能够极大的降低各生产单位的人员需求量,缩减物资配送的交接环节,提高运输能力及效率,最终实现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的目的。煤矿在应用了系统前后的经济效益详细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

通过观察上述表1能够明显发现,在系统实施后实现了明显的减少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整体煤矿实现了人员与费用支出的精简,可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并且物流及运输队伍仅是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之上,增强了工作责任的落实,加强了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其工作量未有过大加重,并且减少了物料运输交接的繁琐环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应用物联网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仓储货位的精准管理,加快物资进出库速度提高仓储利用率,同时还可有高效实现煤矿物资在配送、运输及回收整体过程的封闭式监管,可更加有效提升物资流转及应用效率,并最终取得降低人工数量提升仓储应用效率的目的,能够为企业的运维工作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 谭章禄,常金明,刘浩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运销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煤炭,2012,(10).

篇5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75-0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源自德国劳耐尔团队创立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从职业需要角度出发,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教、学、做、考,有效地解决企业所需与学生所学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零距离”上岗的就业竞争力。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第二,以项目为载体;第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第四,用任务驱动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第五,以学生为主体;第六,开放办学;第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运输业务流程,学会选用适当的运输工具和设备,应用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组织货物多快好省地位移到达目的地交付收货人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修主干课程,该课程一般是在学习了物流管理基础和物流信息技术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以往的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系统性的灌输,轻视实践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难以适应就业岗位需要。课程在教学思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面都存在不足,故须对其进行改革。本文试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一、课程定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课程设计立足于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本地区企业行业业务发展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年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大力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物流产业基地成为北部湾九大产业基地之一,物流业将得到更大发展。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物流人才需求达到95800人。在此情形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应以培养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为出发点,紧密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大力建设课程实施保障体系”为手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二、课程设计思路

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目标的培养,实行校企合作开发和建设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以往课程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不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做法,以“职业导向,任务驱动,学生主体、工学结合”为教学理念,以物流管理专业货运方向对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能力要求为依据,分析、归纳和整合出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实施教学,变抽象理论知识传授为以完成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让学生置身于真实工作情境中,参与到工作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点

篇6

【关键词】

物流运输;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是我院重点专业,面向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和报关与报检及货运岗位三个岗位群,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具有“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结构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行动导向,本文以《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尝试探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

1行动导向教学的涵义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教师下达给学生的行动导向过于容易学生就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行动导向过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分配不同层次的行动导向,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课程定位

“运输”是物流过程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物流过程各项业务的中心活动。物流过程的其他各项活动都是围绕运输而进行的,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运输合理化。《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阐述运输学的基本理论、运输的五种方式及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涉及到其他内容和技能。在教学中结合理论和实训课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实务工作和职业技能。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掌握相关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

掌握货运合同订立与履行的原则和方法、变更和解除的条件,具备运输责任的划分及事故和违约的正确处理能力;

掌握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实务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如制单、车辆调度管理、国际货代业务及物流运输整个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整车货物运输、零担货物运输、集装箱货物运输、特殊货物运输等的组织程序和管理方法;

能合理对运行车辆进行优化组织;

3实施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改革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指导下,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力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营造互动、交流、协作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注重从实际寻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另一方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摒弃那种完全按照教材将教学内容从前到后逐一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中依据相关物流岗位群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并且充分调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够用为主,突出重点,大胆略去实际应用性不高的内容。但同时又注重实践教学,借助于大庆周边与我院有协作关系的物流企业,把学生带到真正的物流企业,让他们亲身感受并体验真实的物流运作活动是怎样进行的,让他们提前接触企业,了解岗位工作,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从学生和企业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效果相当喜人,学生对课程及专业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本门课程的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以运输合同这部分的教学为例,在班级中成立模拟工作小组,采用角色模拟法,根据项目的任务,建立模拟工作情景:①订立并履行运输合同,②在履行运输合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变更运输合同或解除合同,③划分运输合同双方的责任,④当货运过程中出现事故和违约时如何处理。每个工作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任务,在学习与模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反馈与纠正,学生能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并且每个项目任务教师都要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评价考核后,再不断地完善,不断提高,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4教学评价改革

考试是为了真实反映教学质量、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的方法。针对过去只是期末一张卷子定成绩,学生平时学习状态不积极甚至只是考前突击复习的状况,我们化整为零,确定了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设置灵活的考核任务,结合学生平时课堂练习、模拟任务的完成、实训任务的完成、下场锻炼等情况,力求从多方面寻找和捕捉学生学习的积极一面,并及时予以正向鼓励,尽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也有效的促进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结论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教学效果就是检验教学改革的最好标志。我们要的不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些理论而不懂得灵活运用。《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在完成相关模拟任务时,能主动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认真地进行小组讨论,形成最后的方案;在现场实习中,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下达的任务要求,得到企业的好评。这些具体实践证明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潘意志.任务驱动法在运输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

篇7

物流相关概念

(一)现代物流的内涵

源于传统物流的现代物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合同为导向。现代物流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以签署合同的形式为需求用户提高全面而便捷的物流服务。当前,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可以为需求用户提供超过30种的物流服务,不仅包括运输管理,还包括信息服务等。物流公司的收费一般为自身的物流成本加上需求方毛利润的20%。该收费标准能够被多数需求方接受,因为,其相对于需求方单独运输成本较小。

2.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的终极目标。物流公司追求的最大目标就是满足需求用户的需求。在满足自身经营效益的前提下,不断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努力追求更为高效、快捷的最优服务,并根据客户的个体需求,推出各类信息咨询和物流服务。同时,及时根据客户反馈,调整公司的服务功能,从而稳固自身的客户群体,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3.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运输信息数据能够更为准确、快捷地传递到目的地,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物流过程中的仓储、流通加工以及运输等环节的一体化。借助信息技术,物流公司可以有效缩短企业间的协作与交流时间,从而赢得更多的运输客户,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4.外部协作性备受重视。不同的物流企业拥有着自身稳定的业务对象以及范围,其可用的资源也仅仅是整体资源的某些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外部可用资源,物流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与实际管理情况,在稳固企业核心业务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与合作,借助战略上的联盟,有效地进行非核心业务的拓展工作,从而更好地满足需求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区域物流的概念

区域物流主要是指运输物自出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运输以及集散的整个过程,其需要涉及到不同城市间的运输与集散,因此,区域物流更加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合作。通常情况下,区域物流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等特点,而物流企业间的协作则成为制约物流效率的重要问题。相对而言,内部协作多发生在集团化的物流企业集团,而外部协作则是在中小物流企业间较为常见。

区域物流运输管理制约因素

(一)管理体制和目标

只有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才能够有效地保障联合运输的高效和及时。在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下,国内的综合交通联合运输发展一直都是较为缓慢。这使得联合运输集成化很难实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不同的管理系统掌握着不同的运输方式,以至于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价格以及运输等方面不同领域也是往往自成体系,以至于出现大量的重复性建设,彼此间恶意竞争加剧,进而影响到整体的行业发展。由于是各自为政,企业、政府的追求目标也是大相径庭。例如,企业希望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速度和服务质量,而地方政府则希望实现市场的供需平衡,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便常常会引发区域间的恶意竞争,而忽视区域间的联合运输。

(二)配套设施

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联合运输也已成为了未来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联合运输主要涉及到铁路、水运、公路以及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领域,借助信息化调度平台,实现物流运输的最优化。然而,从当前的配套支撑体系发展来看,联合运输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因为,对应的支持体系管理水平过低,很难满足联合运输需求。例如,联合运输中借助集装箱物流,其中产生的大量单据流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以至于其物流运输难以高效实现。配套设施的严重不足,信息化技术的难以支撑,不仅增加了联合物流的经营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还使得企业损失了大量的需求用户。

(三)市场监管以及培育

海陆空三类交通运输,尽管都具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但是,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所以长期下来形成了竞争机制。当市场竞争秩序具有开发性和规范性时,物流产业能够获得巨大的促进。否则,便会受到严重的阻碍。现今,国内对货物运输出台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涉及到不同运输模式的具体运输、安全、管理等。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这些法律、法规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内容,尤其是在铁路和航空等方面,往往有一定的政企合一性质,使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难以保证。而且,不同的运输方式其制定的运输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垄断手段的推动下,这种价格差异物流企业不得不承担。由此可知,要想实现联合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系统、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

(四)组内和组间的运输能力

由于物流企业的不均衡发展,致使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运力不能有效配比,以至于联合运输中需要的重要载体集装箱数量严重不足,进而影响到运营管理质量。例如,内河运输多为小吨位散货驳船,很难承接大批量货物运输业务。铁路干线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货物的高效运输,进而很难满足实效性强、高附加值的货物运输要求。各自的运力不足,致使彼此间运力难以高效匹配,从而影响到联合运输效率。

现代化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管理模式构建

(一)物流企业间的有效合作

物流企业客户为了将主要的管理精力放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面,并不愿意在物流运输方面投入更多。通过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并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的物流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的企业经营管理上。当前,随着供应链企业对自身核心业务发展的高度重视,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物流客户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则显得更为重要,其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构建有效的网络信息平台

1.总体构建目标。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以先进的通信技术为重要基础,系统必须具有稳定、高效、容量大及传输能力强等特点,并且,其需要能够以全国范围为覆盖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

2.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宽带网络构建,网络系统的主体设备有大型服务器以及交换设备,用于构建物流信息高速公路;物流信息统一标准,为了更好地实现物流、海关以及GPS等系统的数据顺利对接,制定统一的区域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引进或开发先进的货运信息系统,提供货车的满载率,缓解运输通道的承载压力;开发信息系统软件,促进物流信息软件企业发展,设计满足国际化物流需求的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区域间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3.构建政策支撑环境。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协调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构建政策支撑环境。

市场准入机制。在市场准入政策方面,总体上遵循“非禁即入”原则,即只要国家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物流经营范围就可以归入到允许范围内。在货运准入方面,可以将关于铁路和水路的联运货物行政审批制度取消,并且,对民航货运审批章程进行修改,从而放宽货物准入范围。在经营资格审批方面,可以归由制定的管理机关进行统一管理,并加强对货运的资质审核以及行为监管。

项目投资机制。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应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就是很好的项目建设模式。第一,各级政府要对项目投资的有关政策进行系统完善,从而有效保障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第二,对于诸如航道建设、公用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政府要注重吸引民间资本。例如,大型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就可以采取国家和民间资本联合投资形式。而对于小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则可以借助“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吸引大量的民间投资,从而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市场化,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土地机制。对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该优先满足物流基地、中心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并且,制定各类优惠政策,节约物流企业的土地使用成本,进而促进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机制。制定出有利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建议满足相关条件的物流企业进行相关税收的统一缴纳;物流企业同相关的运输、仓储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税收的统一缴纳;跨地区连锁物流企业总机构可以负责向当地税务机关统一缴纳增值税。

金融机制。政府应在重要的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问题上给予重视,借助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这类建设项目进行金融投资,并尽可能满足物流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个性化金融需求。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促进金融服务机构对物流企业及其相关的产业链企业放宽服务领域,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

交通管理机制。物流仓储以及配送过程中,运输的安全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在物流配送方面,交通管理部门要对物流企业内外部运输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尽可能实现城市配送车辆管理的进一步优化。例如,降低物流车辆的路桥收费标准,适当延长市内配送车辆的停靠时间等。

4.物流企业联合运输成本控制。物流活动过程中,为了实现商品的有效传递而产生的资金费用被称为物流成本。其中,主要包括运输、存储以及搬运等环节的费用支出。物流运输成本控制主要是指:有计划地对物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成本支出进行有效调节以及监控,当发现物流的薄弱环节,找寻其可开发的潜力点,并深度激发,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效应。在实际的物流活动里,如果出现了大量的空车返程问题,或者因路线选择失误而重复运输或绕路运输,则会产生很多额外的物流成本,进而影响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5.综合效益评价。一是经济效益。随着各大交通运输行业的联合作业度不断提高,物流运输的联合管理方式逐渐成为了未来物流发展的重要形式,其不但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够对物流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优化,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目标。二是社会效益。随着国内物流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借助联合运输的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经营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物流需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大力加强先进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并积极地将其投入到实际的物流管理中,进而促进各类运输方式的优势呈现,并借助彼此间的优势互补,实现联合运输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三是环境效益。现代化的物流联合运输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燃油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有效减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质量提高。当前,国内的生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交通运输行业对空气污染给予了巨大“贡献”,因此,其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借助物流联合运输管理,可以做到运输车辆的协调统筹,最优管理,进而降低空车运输以及重复运输次数,实现降低油耗、减少噪音污染的环境保护效果。因此,物流联合运输管理能够促使物流企业的环境效益提高。

结论

物流行业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蓬勃地发展起来,并反过来有效地推动了各区域的经济建设。联合运输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推进,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文章对区域物流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影响物流管理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化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管理模式构建路径。

参考文献:

篇8

供应链的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者,在二十世纪年代末期提出。在早期的研究过程当中,人们普遍认为供应链只是管理制造企业的一个内部过程,这种传统的想法的影响下,和不全面的认识供应链,使得当时的供应链管理仅仅以企业内部的操作层次为主要的对象,而不是去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供应链采购和供应练管理之间的联系。在二十一世纪年代初期,有美国学者开始重新研究供应链,同时关注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但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依旧是停留在企业组织内部的制造环节,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物流管理等职能操作的相对初级的层次上面,虽然相比较以往的定义有了一个大的进步,但是还是没有能够把供应链管理提升到战略层次。最后到了二十世纪年代中后期,通过研究学家们的不懈的努力,使得我们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全面的具体的认知。在供应链新的要求中,着重强调了物资配送渠道以及物流过程整合的重要性。最新的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相关环节的物流管理等职能操作的低级层次,而且还开始注重供应链中所有环节之间的集成整合。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时间竞争的兴起,市场竞争的新态势也凸显出新一代制造模式的兴起之路。

二、供应链物流能力优化研究

参考对大数据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供应链的认识,我们对供应链物流能力优化的研究,概述的可以分为供应链物流要素能力优化和供应链物流运作两个方面。对供应链物流要素能力的优化研究可以分为物流设备,物流设施,以及以劳动力等为代表的物流要素,物流要素的能力广泛分布在整个供应链上,例如前一段时间京东公布的一段视频,大致的意识就是告诉我们大家,在未来的物流供应链当中,全部实现智能化,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整个流程,从买家进入网页的那一刻起,先是利用大数据的特长,自动向浏览者提供最新的,他可能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此举不仅减少了浏览者自己寻找的时间,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时间的利用效率,然后买家开始下订单,从接到订单的那一刻起,供应链就开始不停的运转,先是确认买家购买的产品,然后确定这件产品在库房的那个位置,紧接着有机器自动去取,加上必要的人工包装,填写收获信息,一切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再由机器把产品运输到发货车间,对收货地址进行自动扫描,不同的车辆,上面装载的物品的最终地址也不一样,这样通过利用供应链的物流能力,不仅能够大大的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减少货物发错误的几率,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网上购物的效率,跟传统物流能力相比较,供应链物流供应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这也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供应链物流将会完全取代传统的物流。供应链当中流通各环节,物流要素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及物流网络的结构共同决定了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效率,并且最终会影响对物流需求的响应速度,主要体现在静态需求和动态需求,下面让我们对需求静态环境和动态需求环境下的,单一或多个物流能力要素数量的优化进行一点分析。首先是在动态环境下,相关的研究人员,需要结合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实际特点,对各物流环节的物流能力要素进行需求需求,并且针对供应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数量配置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多级供应链的物流能力动态规划模型,给出一个现阶段物流能力要素的最优配置方案。同时应该针对物流的运输能力对需求分析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供应链当中企业物流能力所能带来的价值,给出一种物流能力投资过程中,计算那些不确定性投资收益的具体办法,建立一个多段随机规划的模型,以及一个实物期限的物流能力柔性价值模型。其次是在静态环境下,对供应链的最大流量进行了研究,有关专家借鉴矢量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传统的供应链物流模型,通过整体流通量,整体响应时间等数据给出确定的计算方法。供应链物流系统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匹配,节点与连线之间的匹配,以及连线与连线之间物流能力的匹配,它们是对网络物流能力进行优化的关键所在。

三、总结

在供应链物流运作的过程当中,除了物流环节享有固有的物流能力要素,人们普遍认为对供应链进行的整合,以及它的组织模式,都是不重要的,很容易把那些忽略掉,其实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集成,以及整合和供应链协同的决策问题上面,进行探讨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的主要成员之间的协同,实现利用机制和技术的方法对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未来,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会发展成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将会更加注重每个供应链节点之间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信息技术面朝全球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前提下,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研究就非常的有必要了,能提高效率,带来最大的利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一个企业来对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是不现实的同时也不经济的,从而就需要相关企业结合起来以供应链形式来满足顧客的需求,进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红琴.供应链运作环境下物流服务集成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物流技术,2014,(8):423-425,443.

[2]申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计划模型与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铁路运输行业改革迫在眉睫。

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运用,使铁路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为铁路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铁路运输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必然对铁路企业物流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采购 - 仓储 - 供应”模式已不能适应运输生产的要求,只有真正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全面提升铁路物流管理水平,切实降低铁路物流成本,才能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

一、高物流成本影响运输经营效益的提高。

铁路运输生产物资供应传统的做法主要依赖库存供应,通过提前计划上报需求和准备较富裕的安全库存,长此以来形成较大的物资积压浪费和价值损耗,造成铁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困难增大。主要表现为: 铁路物资采购管理权限不明确,分散采购、多头采购现象严重,节约采购成本效果不明显; 物流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覆盖面小,不仅与财务系统没有实现有效对接,而且在物流系统内不能实现快速沟通和信息共享; 获取市场信息手段单一,掌握供应商信息资源较少,导致采购供应渠道单一; 计划大于实际需求,导致库存逐年积压,库存结构不合理,占用资金额度大,库存积压造成的物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大; 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物流保障在应对防洪抢险等突发事件方面,预案要求不高,响应速度不快,组织供应能力不强。

二、物资集采统供管理模式下物流管理的创新。

为控制物流成本,铁路物资应采用集采统供管理模式,并应该逐步尝试实施一些新的物流管理方法。

1、明确采供职责。

大力推行铁路局直管站,对物流部门进行整合,成立集中的路局直属物资供应站。物资供应站负责全局运输生产所需物资设备的仓储、配送和受路局委托物资的采购供应; 各生产站段由材料科负责提报生产用料计划、领取材料、仓储保管和发料配送及应急用料的采购供应; 物资管理处受路局委托,负责大宗物资和重要设备及关键配件的招议标采购,并对全局物资系统进行专业业务管理。

按规定程序推行物资设备批量采购和集招分供。生产单位按月将物资需求计划在物资信息系统上报后,物资供应段按照管理权限,将需物资处审批的计划进行转报。

物资处对需求物资进行汇总统计,单品种采购资金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集中统一纳入招标采购,选择供应厂商,由其进行分头配送供应。

2、打造现代物流环境下的电子采购体系。

分别以铁路局局域网、互联网为载体,建立和完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供应商管理、信息、询价采购、招标采购和设备管理 6 大平台组成的电子采购体系,并融入路局整体运输生产,形成市场监督、采购供应和物资使用全过程闭环管理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和不断提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物资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环境,实现了物资与财务在局域网上的同级信息对接,将各系统的仓库资源和物资消耗在网上进行链接,把物流管理信息从路局物资处向物资供应段业务部门———站段材料科———材料使用车间班组 ( 最终用户) 延伸,扩大了信息共享范围。对物流管理的全过程实时跟踪控制,进一步保证各生产单位制定采购计划和物流部门实施采购决策的科学性,减少过量的安全库存,提高物资使用效能。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网络手段提升招标质量。

3、优化物资库存结构。

路局加强物资成本的预算管理,对站段生产用料计划按月提报审批,需求预测按周调整,从而大大缩短了需求提前期。能有效消除了部分生产需要的“牛鞭效应”,物资安全库存得到合理控制。

对重点物资设备供应采取提前介入机制,通过提高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做到合理快速组织物资保障供应,有效压缩物资在库时间,加速全局库存物资周转。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可实行零库存物资供应品种范围,推行引厂入段储备模式,选择质量信誉优良的大型企业和区域定点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生产厂商代保管物资品类和数量,对全局物资消耗量相对稳定的产品实行厂家物资代储备保管,压缩自存物资品种和数量。

4、加强合格供应商管理。

培育铁路物流供应链体系利用路局品牌优势,完善外网电子商务功能,建立供应商档案,形成供应商资源库,定期对供应商进行“星级”诚信监测和综合评价等一系列动态管理。

与专业供应厂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直达供应的采供双赢模式。减少中间供应环节,节约成本费用,剔除不具备法人资格、产品生产资质的企业及商,对线路配件、牵引供电设备、接触网配件、通信信号设备等专业技术要求高的重要件,取消供应商,直接与经过评审的生产企业签订协议。

5、建立有效应急机制。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针对铁路突发事件和防洪灾及冰雪等自然灾害,为应对可能对铁路运输生产造成的损害,确保及时抢险恢复,应逐级建立抢险应急预案,以抢险文件命令形式下达防洪物资设备明细。防洪备料除保持必要库存外,当地资源充足或厂商供应保障度高的品类物资,采购单位要与之签订代储协议,建立抢险应急物资供应绿色通道信息库。代储物资协议单位和所有抢险工作人员信息要做到公开,当值人员不得脱离岗位,相关人员手机24 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人员随时待命,机械设备预热检查,要求全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篇10

2基于校企合作的航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切实做好航运物流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为企业进行定单式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为航运事业提供急需的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航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对策主要由以下几点:加强对航运物流企业员工的培训调研即是加强对航运企业物流员工培训方案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可以通过研讨会、深入学校和社会,通过现场访问、网上调查,搜集资料等的方式了解我国航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物流管理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和制定合理的策划做好调研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和培训策划合理定位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学校是以教育育人、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目的的机构,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学校和企业的追求的目的大大不同,因此,寻找两者利益的共同点,合理定位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十分重要。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参与和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支援学校,提供设备充实校内实训基地,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为企业的调整提供合理意见,促进企业改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严格组织管理校外实习过程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学校要保证实习的质量,更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和企业都要充分利用平时没有的资源,合理充分的使用,学校和企业要做好充分及时的沟通,制定合理的培训手段,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完善校企合作规则制定,争取政府和行业支持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之前,必须对各项工作做好沟通协商,签订必要的协议,制定合理的工作机制,包括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确保校企合作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3探讨正确的教学和培训模式

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员工,是决定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和社会需要,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员工,充分利用学校、行业和企业资源,将理论传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培养员工的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形成一种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实习教学航运物流管理技术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从而造成校内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尤其是物流专业中所需要的硬件设施。所以,航运管理专业的教学要走出教室和实验室,寻求更充分的教学资源,航运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校通过与航运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本校学生的教育培养,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校外资源,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学校与航运物流公司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流程、企业各个环节、企业文化、码头的装卸工作、货物系解缆工作、船员的操船过程等,更加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要求和责任,学习到最为实际的航运物流管理知识,同时,对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航运物流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劳动力和未来优秀的人力资源,还可以加强企业已有员工的理论知识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设立,可以辅助校内的教学,让学员将企业做为的第二课堂,实训基地的应用可以为学校及时捕捉到市场信息、使他们能体验企业文化,熟悉工作场景,加强社会市场的适应性。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便捷的为学员提供校园内的直观教学;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和员工可以充分接触,相互学习,体验工作场景,为学生正式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为航运企业储备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做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