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4 16:42: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

篇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为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方式上有新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在此就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时应考虑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性,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去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从与新课标相配套的教材的内容看,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灵活运用,动手实践的内容多了。在语文教材中,必读课文减少了,自读课文增加了。每一单元都属于同一主题,且每一单元针对该主题展开综合性活动需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对此变化,在备课上是需下一番功夫的。备课内容应全面,环节完整,层次清楚,各部分的过渡衔接应自然顺畅,以确保教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尤其是活动课。力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教学后要认真反思,填写课后回忆,此节课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以便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在备课过程应注重学生对课外知识搜集,积累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课余多了解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在备课中也应渗透课外知识的传授。

二、讲授是教师运用精练生动的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困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在传授过程中,强调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对知识的探索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即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知道:兴趣给学习带来的推动力是无可比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讲授要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愉快的情感。能让学生时而被教师恰当的比喻逗笑,时而在老师的提问后冥思苦想,时而参与到激烈的争论中去,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愿意学,能自觉接受知识。所以要注意讲授生动活泼,方法多样,有情有趣,给课堂教学创造愉悦的氛围去学习。

(二)由于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则以接受为主,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呈现多样化。学生不再只从教师那里和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台、电视以及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一味强调接受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教给学生发现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非常必要了,这当然是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与器具做支撑。

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那里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这就需要我们与学生交流,通过双方互动,运用沟通技巧,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今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有些只是流于形式。其实只要我们坚持认真通过周记写学生交流、沟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通过周记写学生沟通时,要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捕捉信息,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在周记后面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写写老师心里的感受,这对学生也许是一种促进。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等形式交流,相信师生有了良好的沟通,必将会很好地解决许多教学问题。

四、我们要正视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不但在知识上,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的意识。要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其实是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正在积累生活经验,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善意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2

一、审美文化的历史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一词也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产生了符合时代变化的新概念,早在《审美书简》中,席勒就已经对审美文化一词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审美文化是在真善美、知情意相统一的基石上使用的。在他看来,审美文化既可以作为人类实现理想文化的基础路径,又可以是人类文化进程到达终极境界的一种状态。换言之,审美文化承载着人类发展的无限憧憬和美好愿望。

当然,更为符合现代审美文化表现的意义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文化。秉承基本理念的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流派之一,融合特定的历史内涵于审美文化之中,表现出独具的时间维度。在进行否定意义判定时,法兰克福学派使用了审美文化的概念,把这种文化作为批判的对象。为什么法兰克福学派会这在这种情况下引申出审美文化?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将文化与机械工业、审美与现代技术相对立。在他们看来,审美文化就是将审美生活化,表征着艺术、文化固有的超越性、批判性、否定性的逃亡,追逐享乐性和消费性,产生的结果就是审美的自律性、超功利性、个体对经审讯的守护和追求,统统屈服并让位于直接的感官娱乐和文化消费,这简直是对艺术、文化的羞辱,是现代社会的灭顶之祸。依据法兰克福学派的说法,审美文化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审美现象文化症候的表现,彰显着文化工业与现代技术的双重异化。由此可以推论,法兰克福学派进行批判的审美文化的意义与席勒完全背离,消解了人的内在完整性,展示出的仅仅是人性的极度异化与分裂。

近年来,我国学界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审美文化恰恰与法兰克福学派所指的审美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学界极为严重的权利化、体制化对审美话语、知识谱系进行审美垄断,产生的不良影响就是审美的传统化、习惯性。因此,这就显得进行审美文化普泛化、民主化是极为必要的,这种方式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性、指责式对待审美文化的方式,而是更好地展现出审美文化的正值性。本文对这种审美文化进行相关描述,以期通过这种文化影响进行美学教学反思、调整,更好地适应文化情势的变化。

二、审美文化寓于生活

审美文化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合二为一地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现在进行美的评论、鉴赏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同的人对于美有着不同的感知,但是美源于生活却不会遭受到反驳与评判。“人生艺术化”的这种观念表现出朱光潜先生对于生活的态度:人生应该像艺术那样,拥有完整、真诚、自然、豁达的品态。将人生艺术化,自己主宰自己的喜怒哀乐,脱离功利性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生存在人世间,要学着让自己活得欢乐,学会生活,欣赏生活,乐于发现生活点滴之处的美好,发现生命的意义,赋予生活乐趣。我国传统美学将审美与生存联系在一起,但是长期以来的审美活动仅仅局限于知识精英之间,只有文人雅士才能开展审美活动,市井小民无关乎审美。这就显得审美阶层性严重,权力化、体制化,就像悬在空中的月亮,美丽却不可触及。时代的变化带来了审美文化的普泛,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变得越来越常见,显现出审美文化的生活化,美的可及,美的广泛,美真正存在于生活点滴中。

三、审美文化对高校美学的挑战

由于审美文化的普泛化、生活化,使得高校美学教学受到了空前挑战。高校教学教务应该将日常生活中涌现的审美文化纳入教学大纲,摒弃长期以来存在于美学教学中的精英主义色彩,进行教学内容变更。高校普遍利用古典美学作为知识构架,将教学重心放在审美理论的教学之中,对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置若罔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化审美与审美生活化的现象愈发明显,这就迫使高校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与重要性,新编制的美学书籍已经将审美文化融入其中,甚至进行专讲。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对事物功能性的评价,转为审美评价,这就使得审美文化大量产生,同时,为高校美学教学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比对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中国,发现一些相关联的因素促进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改变。首先,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国自改革开放后慢慢远离“短缺时代”,在逐渐满足生理需求之后产生了精神文化诉求,这种趋势使得马斯洛人性需求层次性得到了充分有效的诠释。其次,迅猛发展的科技,生产过剩导致的产品过剩现象,在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基础下,提高了对产品审美化的要求,要求产品更加人性化,具有漂亮的外观,达到良好的经济收益。最后,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改善文化教育环境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人们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人们审美意趣的培养,增强审美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审美文化发展趋势的凸显,显现出实用性美学的重要性,侧面反映出美学地位的提升。例如:衣服起初是人类为了遮蔽身体而创造的,这体现了衣服的基本功能,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人们对其进行改变,为了展现个性,衣服出现了美丑之分,显现出审美意趣,这就使得服装美学从纷杂的美学家族中凸显而出。当人类满足于生理诉求之后,产生了对精神文化的诉求,开始享乐生活,这就使得旅游美学发展起来了,人们通过旅游这种方式舒缓心情,得到精神放松,精神美学就是使这一放松过程中更具情趣与味道。这些实用美学进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存在于工艺品之中,寓于日常用品之中,这些变化使审美日常生活化,致使日常生活慢慢审美化,生活与审美不断交织在一起。鉴于当今存在的这种问题,高校应给予足够重视,即便已经进行部分变革,将这些常见现象收编进了教材中,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是没有给予相应重视,教师仅仅将其作为边缘性教学补充。

四、有机融合审美文化与高校教学

随着审美文化在生活中的深入,凸显出大量审美文化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审美文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国高校美学教学面临巨大挑战。仅仅注重将审美文化引入教学,意味着对审美文化的孤立,因为这种方式极有可能将传统美学与审美文化相剥离。我们要做到的应该是把大量存在的审美文化现象充分、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实现审美现实与传统美学理论相结合,以生活为基础源泉的美学能达到逻辑与实践相通。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通晓审美文化的大量知识,透彻理解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的意义,进行美学教学时可以援例引证,使得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教师在进行美学教学美的分类讲解时可以加入对技术用品中极具高价值审美的物品,综合各方面进行讲解。设计精致、美丽、极具情趣的冰箱、沙发等生活物品都具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甚至小小的一个桌面摆台都可能蕴含设计师无限的遐想。这些既具有审美情趣又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既能忽略它们本身的审美价值,将它们划分为工业制品、技术品,又能分析其审美价值,将其作为工艺品、艺术品看待。这就要求美学教学打破传统的美学分类,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细化,将新变的审美现象加入分类,使得美学教学与现实相结合,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

五、结语

审美文化的繁盛使得我国高校美学教学受到巨大影响。要将审美文化融入高校教学教务中,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联系实际审美与审美理论,通过实践方式,体现出当代美学的生活性、实践性与现实感。同时,应改进高校美学教学考核方式,放弃对理论知识的偏重,加强对学生审美感知力、情趣取向、创造力的考查。将教学重点放在美学育人上,给予美学学科一定的尊重,通过合理的考核方式,达到培养学生美学感知能力、人文素养的目的。

篇3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语文课程是具有素质教育的意义。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育目标是多元的结构体系,包括语文智育目标、语文德育目标、语文美育目标等。教育部早在2007年就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且将其列为公共必修课,这是国家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中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信号。教育部之所以明确将大学语文列为公共必修课,根源在于当前大学生语文水平普遍不高。

就高职院校来说,针对衡阳市高职院校,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现有的大学语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共发放196份调查问卷,回收196份。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跨学科”的学科现状。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导向感,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各高职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导致“跨学科”成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是内容拼凑、缺乏系统性的教材现状。当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由现代汉语、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内容为主,前后章节内容独立成章,没有递进性,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的现状。公共基础课部承担大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中,每名专任教师年均课时543节,且都为理论教学课,教学任务相对较重。

四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调查显示:67%的学生对学学语文兴趣不高,同时46%的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目的不明,呈现消极应对心态。

一、针对“跨学科”教学现状对策

教育的发展要切合时代脉搏。当前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就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摆在各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这一趋势,担负着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大胆突破,重新组合,按照学科交叉的思想、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走学科综合化的道路,把大学语文改造成以拓展学生视野、承传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大学语文课程。因此,借鉴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㈠将专业学习与应用文写作相结合,组编各专业实用应用文写作教材。以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为例,目前在旅游专业开设《导游语文》,在护理专业开设《医务应用文》课程,实现专业与写作相结合,教学效果较好。其它传统的优势专业也要研究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加大“跨学科”的研究力度。

㈡在学院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试行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以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为例,在2014年立项开发了《艺术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茶艺与茶文化》、《校本文化源流》等一批素质拓展特色课程建设项目,部分课程已经开班授课。这是语文教学“跨文化”教学的试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要将此类课程固定化,并将做成学院文化教学的一个品牌。

㈢运用团学工作平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为例,《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特色素质教育课程正式开班授课;茶艺表演队积极参加各类茶文化展示活动,参与推广课程的学生人数超2000人;3000多名学生参加“孔子学堂”晨读活动;与衡东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结成友好单位,定期邀请中国剪纸、刻纸艺术传人现场教学。这些对接“第一课堂”的文化育人方式要项目化,要传承下去。

二、针对教材内容拼凑、缺乏系统性现状对策

教材对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式具有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结构与内容编排方式对学生系统知识的建构不利,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与发展不利。针对这种现状,探索一条以建构大语文观的新思路,突出整合化的特点;突出知识板块由割裂走向融汇、由学科隔离走向沟通,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发展,适应学生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需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高职大学语文在为专业服务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目的;这是当前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针对教师人员较少、教学任务重现状对策

㈠提升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亲和力”,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影像等手段创设情景,不断变换学生视觉、听觉等刺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景兴趣,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结合课程内容运用“体态语言”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㈡开展“中文实习生进课堂教育计划”。以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为例,借鉴该院《艺术鉴赏》课程无偿引进衡阳师院音乐系专业实习生33人,承担该院2014级全体新生的课程教学与艺术活动指导工作的好的做法,可从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师范类院校中文教育专业学生中选取优秀实习生承担高职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操作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㈢全面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丰富教师业余活动。以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为例,该院安排专项资金开展教研室工作条件改善与教师茶歇项目,建立语文专业教研室,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老师们在学校没有办公地点的问题;同时,跟随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启动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计划,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教师之间在教研室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寻求最优教学方式。

四、针对高职学生学学语文现状对策

㈠教师教学因以提高学生学学语文兴趣为出发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没有大学英语那样的三、四、六级考试,甚至不被纳入学校考试科目(通常是考查课),这些被一些人认为是走入困境的种种不利。作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趣味性教学,达到让学生对每次语文课都很期待的效果。

㈡引导学生练好自己的“笔力”。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也有重要作用。《大学语文》应重在培养大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养成好学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读各种各样的书,使自己成为“杂家”; 引导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引导学生经常看报纸或杂志;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坚持不懈。引导学生善思,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开动脑筋,事事留心,培养学生锐利的眼力。引导学生勤写,结合工作需要和自觉动笔,经常动笔;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主动揽活干;引导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坚持写日记。

㈢引导好学生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和训练,重在平时的点滴积累。要引导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在校内推广普通话,不管是在课堂、宿舍和食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都要尽量使用普通话。要引导学生多练习,经常朗读一些经典读本,学会用普通话的语音去思考。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普通话培训,给他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㈣拓宽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渠道和参与面。大学生应有更开阔的视野,从语文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他们不应一味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拓展和提高。学校要引导学生以班会的形式举办读书小组、辩论赛、话剧、对联等语文活动;在学校举行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中要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当前处于边缘化的现状到大学语文的复兴,作为高校教师,探索之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分意识到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投入情感,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就能够保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扭转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邢宇皓.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尴尬的大学语文[N]光明日报.2004-02-13

[2]吕福源.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目标而奋斗.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12-14

[3]祝敏鸿.大学语文定位之反思. 咸宁学院学报[J].2008-11-22

篇4

一、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一)部分边远地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重视普通话教学

目前,一部分边远地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时,对其不够重视。一些教师缺乏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意识,不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还有些教师直接用“地方普通话”或直接用方言授课,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间久了难免会受到影响。再加上边远地区小学生的普通话基础较薄弱,所以,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的普通话教学很难起到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二)普通话教学受地方方言影响严重

在边远地区,地方方言作为长期使用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长期使用方言会形成一种固定的用语习惯,这种习惯形成以后很难改变。以湖北边远地区方言为例,湖北一些边远地区的方言声母读音分不清,比如,l和n不分,容易把年和连、老和脑等的读音弄混。正是因为有些地方方言的发音不准,导致边远地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时无法正确发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普通话教学,也影响了边远地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

二、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一)制定和贯彻边远地区学校普通话推广普及中长期规划

为了将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做到实处,就需要边远地区政府按照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和贯彻实施边远地区学校推普的中长期规划。在边远地区学校全面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此外,还要在边远地区学校制定语文教师普通话考评机制,只有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后,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因此,身在语文教学工作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以便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

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是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例如,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录音机或者MP3等工具先给学生播放提前下载好的课文音频文件,让学生们用普通话跟读,根据音频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对照自己的语言发音,有发音不准确的地方注意及时纠正。另外,还可以通过分角色、分段落朗读课文的方式,鼓励学生多练习普通话,多进行普通话的学习。在校内外多举办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练习普通话,还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探索不同的普通话教学方法

目前,在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普通话教学中,一般采取班级统一上课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缺乏新意,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时,教师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改良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寻找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在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方面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规范教学语言。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此外,在进行普通话教学时还应使用生动形象、富含感染力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调动其练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说明,有位旅客去杭州旅行,他用方言问当地人“从这里去西湖有多远?”,结果那人听成了“从这里娶媳妇要多少钱?”通过这个实例告诉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正确对待普通话学习。综上所述,目前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面临的现状有以下几点:其一,部分边远地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重视普通话教学。其二,普通话教学受地方方言影响严重。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对策:首先,制定和贯彻边远地区学校推普中长期规划。其次,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再次,探索不同的普通话教学方法。最后,寻找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作者:刘社民 单位:甘肃省迭部县藏文小学

参考文献:

篇5

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下广大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还会浪费教学资源。在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对于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必须要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调动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二是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三是丰富教学形式;四是善于营造课程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五是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善于运用教学设备。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所谓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教师要认识到以下几点:一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素质。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主体是学生。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普遍以为小学语文教学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在这种错误思维的影响下,使得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是围绕着教师来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真实需求就不会被人注意。小学语文教学就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认清学生自己的真实需求,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二)小学语文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有效教学。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教师要相适应时展变化的要求,就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素质。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来进行学习。学校可以通过与外校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样教师自身的眼界也会得以拓展。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任务的安排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是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学生特点的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项目教学法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分成几个子任务分给各个小组,有各个小组来实现教学。项目教学法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三、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学优势。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限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来选择教学地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教学模型,通过展示教学模型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四、善于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气氛。要通过营造课堂气氛来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容易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营造课堂气氛,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和特点。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是基于教学内容来营造的,此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就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掌握教学内容;二是要善于提问,引出话题。课堂氛围的营造通常是通向学生提问来引出的,此时合理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把握两点,首先是这个问题与教学内容有关,其次是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成功营造课堂氛围。

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善于运用教学设备

课堂时间的安排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对课堂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小学语文课堂的安排,笔者认为主要是两部分小学教师自身的教学部分,还有就是学生讨论自学部分。针对课堂时间的安排要协调好这两部分。善于运用教学设备,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时候要正确把握教学设备同教师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五个措施。笔者认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前提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是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篇6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的小学教育问题主要是语文的教学问题,无论是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还是非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都存在,语文教学历时非常多但效果却特别差,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和惊奇。现今国际文化广泛交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理应受到重视。我们应该探究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并致力去解决。

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民族区域的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一直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都跟不上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发展,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2、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资源匮乏。民族地区的环境相对大城市来说十分恶劣,就拿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来说,地域偏僻,条件艰苦,很多老师不愿来到下面工作教学,再加上工资待遇也不理想,这就造成了民族地区从事小学老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不单单是语文老师数量少,其他的亦是如此。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怎么可能会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呢?这样就注定影响制约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甚至是影响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

3、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开展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民族区域的教学理念限制着小学语文的教学,导致不能及时的更新变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新课标的执行步履维艰。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前进,更别提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了。

二、民族地区小学高效的语文学科教学课堂的可操作性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它对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不受重视的现象,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要足够了解,认清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努力改善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落后状况。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注重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便满足当代新课标的实际需求。尤其是针对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弥补他们概念上的不足,并且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的挖掘教材内涵,注重对小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的教育。不断改革寻找适合民族区域地方色彩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努力积极推行新课标的广泛实行。如:曹冲称象等。等学生学完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挑战一下主人公,看学生自己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意见或者办法等。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前人的观点,而是不断的鼓励学生挑战书本。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发展着,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大胆的进行质疑,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加强师资问题的大力解决,以教学实效为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师资问题是当前影响制约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方面目前我国也相当的关注和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更多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大学生走入民族地区为广大的民族区域的小学生服务,例如:“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硕士”计划等等。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素质提升实质就是民族区域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设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阵地就是课堂,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以实效性为课堂目标,及时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保证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实现,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已经实施,按照新课标要求,不断地改革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明确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教材内含,提高教学实效性,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确保语文教学的高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民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是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的教学弊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缺陷与不足,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造成阻碍,需加强分析与探究。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问题

依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只有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受到几千年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当前诸多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凸显,教师仍旧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此一来则无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课文,学生发言、提问问题的机会甚少;(2)小学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反感现象。

(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小学生年龄较小,且正处于心智不断发育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融入这一点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才能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与质量。但是当前在诸多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模式呈现出单一性与枯燥性,语文教师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可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出现反感现象,甚至还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开拓,长此以往,则会导致死板、固化的方式成为阻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

(三)缺乏生活化

语文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相互结合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有序发展。但是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呢?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与熟悉感,从而增强自己的求知欲望。但是当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生活化的认识,甚至部分教师缺乏对生活化的理解,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这样一来便无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新变革的对策

(一)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举措,其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则是最为直接的措施。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策略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考虑,要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避免自顾自的教学方式,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互动,与小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互动方式。

(二)创新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保证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在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中需要做到两点:(1)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自身多年的执教经验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可以在沟通中询问小学生喜欢哪一类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比如,有的小学生喜欢小组合作,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

(三)实现与生活的密切结合

正如上文所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运用通俗的语言,要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提高小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另外,在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列举诸多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192-193.

篇8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既具有语文教学的语言共性,又具有小学阶段语言教学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能力,基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两个方面出发,探寻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等方面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鲜明特色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性语言特点

“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与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将教师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重视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掌握规范性的语文教学语言,严格控制语言、词汇及语法方面的规范性,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误读、读错、乱读现象。如某些区域受到地方性语言特色的影响,将“杭州”读成“黄州”,将“故意”说成“得为”,还有一些地方不能区分“zhi、chi、shi”与“z、c、s”,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不符合普通话的基本规范,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造成学生无法区分词语的正确读音,也无法使用规范性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性语言特点

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关键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持语言的科学性特征,保证字、词、句等方面语义的正确传达,情感的合理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等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递科学性内容。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落花生”中“落”字是动词,引导学生将“落”换成“种”,并讨论两个动词互换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师对题目的望文生义,缺乏语言应用的科学性,也表现出教师查阅资料、理解能力的缺乏[1]。在小学语文语法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有歧义、多余或缺失等问题的句子,教师必须通过句子基本结构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形式,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实现小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洁与准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性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语言的艺术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学生无法深切理解“幽静”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语言:“冬日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的茅屋”的描述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幽静”的内涵,用动静结合的语言表述衬托幽静的氛围,以此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2]。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性语言特点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性语言是“活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感性色彩,当教授比较欢快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通过情感语言的表述,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当教学比较严肃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语气的变换,使学生表现出肃然起敬或正襟危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调整自己的语言特点,通过自身情感的渗透与参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心灵震撼。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济南冬天的场景,或者展示济南冬天的各类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与现在济南的冬天对比,深刻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感受与体验,促进语文教学情感性目标的实现[3]。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语言的变换与转化,形象生动地表现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感知与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等都发生巨大变化,小学语文的基础地位更加明显。语文的共识性与特殊性决定语文必须要重视保持其内在的人文内涵。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的深层次性与复杂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为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保证语文的人文内涵的前提下,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功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的课程形态不明确,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大都采用逐字逐句的讲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普遍存在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又让语文教师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很大帮助。但是,这种讲授方式只是采用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并不能让学生从中真正学习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内容。与发达国家的语言教学相比,我国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就非常明显了。语文教学不仅仅是阅读课文与讲解课文,最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能够获得认识语言的能力与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注重基本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语文的课程形态不明确,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2、小学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造成理解和表达失当

语言是交流和表达的手段,也是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要工具,并且能够促使学生运用语言认知事物并将事物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自主阅读,忽视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严重失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

语言来自于实践,必将再用于实践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是语文的特点决定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对于语文实践活动却置若罔闻。随着社会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许多国家的语言教学开始注重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1、明确语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认识语言与应用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要明确语文教学部仅仅是进行课文的讲读,不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最终学习目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学习的内容,并以此进行语言的认识与语言的应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明确语文课程真正的形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挥语文真正的作用。

2、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阅读与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与应用,感悟与积累是进行阅读的基础,都是为学生的表达服务的。从阅读开始学习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以写作促进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药积极寻求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确定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以及语文表达的特点确定的。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有效的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与分析事物,用词造句,文章构思的方法。用写作促进表达就是让学生根据要求就西宁写作,并由教师进行评价,学生按照教师的反馈,再进行相关的阅读。总之,阅读、包括写作在内的表达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理解与表达的错误。

3、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心与主动性

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与认识水平,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并且还能够充分体现语文的特点与性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改革与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首先,语文实践活动要合理确定内容,并采用合适的形式,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可以进行课本剧,开展故事会与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与实践性,符合小学生学习的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把握时机,对活动进行精心安排,保证活动的时间。例如,可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比赛与辩论会等活动,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语文学习。最后,语文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改革中要重视语文的特性以及语文的人文内涵。全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认识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分类号】G623.2

一、前言

童话故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应用童话故事并提高童话故事的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童话故事的重要性以及童话故事的特点,应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童话故事,不但使童话故事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使童话故事成为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的重要措施。我们应当加强对童话故事的作用及应用情况的分析和探讨,掌握童话故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合理选择童话故事的类型和内容

1、对童话故事进行筛选,选择与小学教学联系紧密的童话故事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童话故事的应用十分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都适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为了提高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当对童话故事进行有效的筛选,其中筛选依据应当为与小学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童话故事,并且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和象征作用的童话故事为主。只有做好童话故事的筛选,才能够发挥童话故事的作用,达到提高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目的。

2、注重童话故事对小学生的启发作用

由于童话故事是小学生能够接受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选择了相对应的童话故事之后,就应当对童话故事的作用有所了解和掌握,做到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地发挥童话故事的促进作用,使童话故事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成为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并达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目的。使童话故事能够成为启发学生思路的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3、做到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选择对应的童话故事

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童话故事选择的针对性,应当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做好童话故事的选择,发挥童话故事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保证童话故事能够有效的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避免童话故事选择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秩序的混乱,无法发挥童话故事的积极作用。

三、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根据童话故事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1、童话故事选定之后,应制定与童话故事对应的教学方案

童话故事的选定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丰富和补充,选定的童话故事之后,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能够根据童话故事发生一定的变化,提高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教学方案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使教学方案能够做到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围绕童话故事进行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学。

2、在教学方案中利用童话故事引入教学内容

选定了童话故事之后,应当在教学方案中引入童话故事的内容,并形成以童话故事为主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能够以童话故事为核心起到优化教学方案和提高教学方案实施效果的目的,使童话故事能够在教学方案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保证童话故事成为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童话故事的作用,使童话故事能够在整体效果上得到提高。

3、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从小学语文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语文学习中有良好的表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童话故事的应用是关键,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来看,童话故事的应用不但增加了语文教学内容,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了良好的期望,并在学习兴趣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注重与教学大纲相结合,提高教学针对性

1、童故事的应用要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适应

虽然童话故事的作用相对突出,并且童话故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童话故事的应用应应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结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和框架下进行,童话故事的选择和应用只有满足这一要求,才能使童话故事的应用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使童话故事的应用能够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支持。

2、童话故事的应用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基于对童话故事的了解以及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中应当提高其针对性,做到根据小学语文现有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童话故事,使童话故事能够与现有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达到与现有的教学内容相统一,避免童话故事的应用给现有的教学语文教学秩序带来较大的影响,使童话故事的应用能够与县有的教学基础相结合。

3、童话故事的应用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与此同时,考虑到童话故事的作用以及童话故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影像,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中,应当提高童话故事的代表性,使童话故事能够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代表,使童话故事能够形成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推动,便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地应用童话故事,使童话故事能够成为现有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并且形成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有力促进,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为此,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选择童话内容。并做到根据童话故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还应当确保童话故事的应用与现有的教学大纲融合在一起,提高童话故事的应用效果,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