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4 16:42: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

篇1

分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应用比较广,但在高中教学应用不是很多,分层教学就是有针对性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差距,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忽略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课堂讲授难易程度主要根据中等学生水平。对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缺乏,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不能满足现在高中学生需求,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有很明显促进作用。

1高中地理课堂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1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现在高中生迎来了2000后,这类学生群体与90后有一定差异,学生的生长环境不一样,个体差异性比较大,来自不同的初中,在初中时代所学的地理知识也不一样,因此现代高中生基础、情感、习惯都有一定差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地理知识并存的为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2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严重滞后

现在的高中生比较容易接收新鲜事物,在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现在很多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对新一代高中生是不行的,对于提高高中地理知识速度慢,效果不好。要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积极性,就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有一定针对性,对提高学生成绩有一定帮助。

1.3地理分层教学是贯穿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过程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生是人的一生黄金阶段,培养学生品德,比培养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更重要,没门课程教学都贯穿素质教育。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点也应当坚持生本教育原则,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地理素质。因此对传统统一化!标准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开展探索与创新活动,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有助于高中地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目标的贯彻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表现。

2高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1高中地理的教学对象分层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三层,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采用的比例基本是1:2:1,优秀生基本是地理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比较浓,高中地理成绩优秀。中等生基本是有一定地理知识,有想学好地理的信心,地理成绩及格以上。学困生基本是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兴趣,成绩基本不合格。采用分层教学,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对于提高优秀学生成绩,激发不合格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2.2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对于优等生,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基础上,主要用于学生地理知识拓展。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地理学困生,高中地理教师则应当首先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地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点逐步建立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能系统掌握地理知识,成绩慢慢就提升。

2.3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分层

高中地理进行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也要发生改变,评价体系要与教学体系一致。教学评价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现进步与提高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在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时,一定要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坚持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高中地理采用分层教学,是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都有一定帮助。素质教育贯穿高中教学每个学科,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最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刚.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6(03)

[2]孟兆卿.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5(12)

[3]詹晓萍.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魅力十足[J].好家长.2016(08)

[4]李恒.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刍议[J].考试周刊.2016(20)[5]许华.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探讨[J].好家长.2016(07)

[6]赵孟孟.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5(12)

[7]虞小兰.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5(12)

[8]李自恒.Flash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图形矢量化探析——以矢量化图形为例[J].广西教育.2016(06)

篇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将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为教学依据,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对高中地理教学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分层教学方法是一种指导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在地理结构的认识上有差异,也对新的地理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上有差异,还有学生的思维方式、爱好、兴趣等个性上存在差异。再次要看到这些差异对高中生学习地理产生的影响,形成学生在学习上不同的障碍。最后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地理。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将学生依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分组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词,可对学生讲:A组为竞赛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在实施过程中,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组合。为了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对班级的座位可进行调整。同组的座位排列应相对集中。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在每组中适当搭配,由同层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分组讨论),A层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B层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C层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理解和掌握。

2.目标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准备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来,不会空有分层教学形式而没有真正的分层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我国的气候”教学的时候,制订分层目标:让C组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即可;让B组学生在C组学生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我国气候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让A组的学生在B、C两组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比如,利用空间定位判读局部地区的气候要素特征和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能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备课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分层之后,要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分层。只有准确的、充分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所以,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教师要针对不同小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准备不同的授课内容,而且每一堂课的备课都要分层次。但是由于同一堂课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的时候还要准备良好的过渡。

4.教学分层

分层教学的过程是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部分,分层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课堂上,对于学习成绩好、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切入主题并适当地加深难度,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

5.提问分层

在课堂教学时,要对每一个课堂提问做好充分准备。对不同层次学生准备不同层次的问题,每一个题都要对学生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A组的学生来说,就要提一些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而对C组的学生来说,就应该提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下转第149页)

(上接第148页)6.作业分层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接受知识的水平不一样,那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必定是要分层的。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教师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可采用的方式有:选择式、并列式和递进式作业练习等。

7.评价分层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青少年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阶梯。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在评价中也应采用分层评价考核。分层评价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多表扬,多鼓励。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感悟

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觉得教学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非常愉快。学生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学生在分数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分层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B、C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是学习方法不得当,自学能力低造成的。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就更多了,也可以促进自身的不断学习。

所以,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可逐步消除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提高整体学生的素质,提高高中的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层次性、适应性;(2)教学方法的设计力求多样性、创造性;(3)课堂提问追求广泛性、开放性;(4)练习和作业的设计增强梯度性、自主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根据个性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就是一种承认并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 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应全而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实际知识水平,结合各种测试手段(笔试、平时观察、心理测试等)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B层、C层三个层次。把地理基础知识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层;把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层;把地理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C层。

2 分层次设计导学案。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导学案,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把导学案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相联,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属于分层次的目标。对A层学生,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鼓励他们多接触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对占大多数的B层学生则要求循序渐进,使其获得系统的、扎实的知识;对学习有困难的C层学生则要求其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的导学案分层目标设计如下:对C层学生,让其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对B层学生,在C层学生目标的基础上,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怎样形成的;对A层学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判读各种类型的光照图。

篇4

对分层教学的关注可追溯到19世纪。19世纪中期以前,欧美学校将年龄从2岁到20岁不等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中。19世纪中期,这种现象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政府和学校意识到这种教育模式极其不科学,因为学生的年龄差距太大,认知能力当然也差别太大。为了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学校通过年龄限制,将幼儿和青年从班级中分离了出去。这是最初的根据认知能力分层。一些教育学家认为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应该将学习内容的难易分出层次,即分年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容易逐渐过渡到难。到1860年,美国几乎较大的城市里都存在分年级的学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一年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以前知识的积累,难度也越大。这样使得整个教育系统的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年级越往上,能坚持下来的学生数量就越少。学生为了升年级,每年都要参加学校设置的升级考试。根据年龄来分级由此而来。到19世纪中后期,以年龄来分年级的学校已成为学校组织的主导模式,这就是最初的分层教学。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学生将升入高年级还是留级或者退学。

2.中期的分层教学。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各阶层(包括劳动人民)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由于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共存,刻板强求各类学生齐步并进,使得各阶层儿童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巨大差距开始凸显,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将精力放在学习水平居于中间的大多数学生身上,没有办法兼顾学习成绩最好以及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因为中间水平的学生最容易被训练通过升年级的考试。由此教育家们开始对按年龄分班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重新思考。美国在1931年的有关教育文件中就建议学校要把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最聪明的学生为A层、一般的学生为B层、发展最迟缓的学生为C层。至此,现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终于诞生。这种分层教育出现以后立即成为义务教育的主要模式。但是很快受到很多非议。因为它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发展最迟缓的学生的歧视,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耻辱感、厌烦感及其他不利于学习的情绪,而对最聪明的学生则给予了很多“特殊照顾”,不经意间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公平的教学模式。对分层教学的研究陷入了低谷。

3.当代的分层教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各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使诸多国家的分层教学又开始逐渐得到强化,还是要因材施教,因为要培养尖端人才为国效力,分层教学成为发掘人才的良好途径。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都在争议中排除万难、继续施行分层教学。

二、中国的分层教学

新课改以来,各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有自己的个性,在历经探索之后我们发现,分层教学可能会实现这个目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但学生存在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的差异,使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他们的学习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有很多初中实行了分层教学。在对初中英语分层走班上课实施一个学期后,课题组组织了学生问卷调查,87.9%的学生喜欢走班上课,73%的学生认为“走班上课”效果好,74.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77.6%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和比较满意。另有案例显示,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进行调查,再对英语和数学分层,分层之后成绩差距明显缩小。从数学和英语的案例来看,分层教学在中国的实施并非是我们盲目地去学习西方,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有一席之地的。在高中阶段,也曾有人对分层教学进行过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将高一学生分为A(差)B(中)C(好)三个层次,教师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分层备课、分层讲课、分层提问、分层设置作业、分层考试的环节,经过一年的实验教学,全年级平均分高于全市平均分15分,最差的A层次学生进步最大,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另外有教师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同一个行政班的分层教学,想法新颖,但实施难度较大。这种方法也是将学生分为A(差)B(中)C(好)三个层次,分成几个小组,C层学生作为组长,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对C层学生的要求则是三维目标,这一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个性特征得到发展。陈琳霞论述了大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认得智力是多元的,应尽可能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分层次地去开发学生潜能。以上国内对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大多数仅局限于定性的评价,极少有定量的研究。

三、分层教学的实情分析

杭州绿城绿华学校是浙江省进行分班走班教学的“领头羊”,全面必修课分层走班已经走到了第三个年头。总体来讲,学生对于分层走班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多数学生反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自己适合的层次,学习积极性比以前大了很多,学起来也更加从容。但是分层走班在我校的效果到底如何,目前没有被定量研究过。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级学生,样本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期末共四次考试的地理成绩,其中,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为分层之前的考试成绩,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为分层后的考试成绩,样本总量高达1028个。学生总数为257人,根据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单科成绩分为2个层次:A为基础较好的层次,B为基础略差的层次。每班人数均在20~30之间。研究方法:第一,对不同层次分层前后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从统计学角度给出分层前后是否有显著差异。第二,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比不同层次分层前后的平均分、A层的优秀率、B层的不及格率。

2.结果与分析。

(1)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的前提是样本总体的方差要相等,即分布相同,因此对不同层次的成绩样本分别进行方差齐性检验,Sig.值均大于0.05,均为齐性,证明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因子分别设置1(分层前)和2(分层后)。A层和B层学生分层前后成绩的方差分析Sig.值分别是0.045和0,说明分层前后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即分层前后的成绩差别很大。这从统计学的角度证明,不论是A层还是B层,分层教学确实是能够有效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2)平均分、优秀率、不及格率。分层前后,A、B层的平均分均均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A层的学生在分层前的平均分是78分,分层后三次考试的平均分分别是79、80、81分,共上升3分。B层的学生在分层前的平均分是51分,分层后三次考试的平均分分别是62、65、66分,共上升14分,远高于A层的上升水平。可见分层教学对于B层学生平均水平的提高更具有优势。分层前后,A层优秀率和B层不及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分层前A层优秀率是7%,分层后三次考试的优秀率分别是10%、13%、13%,共上升6%。分层前B层不及格率是65%,分层后三次考试的不及格率分别是36%、24%、21%,共下降44%。分层教学对于提高A层的优秀率和降低B层的不及格率均有显著成效。

篇5

引言

分层教学系统的实施基本上是基于学生自身积累的潜力,学习能力和知识程度的潜在差异。基于这些差异,学生在科学上是分层的,并分批分为教学,但它们与其他教学的基本目的相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策略。

1.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比如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潜力倾向等等,将学生按照水平相近的原则分组,并对不同的组别予以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展开学习。在高中地理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如下所述:首先,由于初中地理教科书并不困难,注重记忆,学生容易接受,而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内容是理论上的,困难的和新的,需要高水平的理解和分析。因此,两级分化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那些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这些变化。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层次教学来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其次,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一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具有十分有利的一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上,通过基础知识的贯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教材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全面检查学生,协调学生情况,坚持科学分层

当学生从初中毕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时,地理教师应该将分层教学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地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当了解完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基本情况,教师应该多角度的考虑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所有学生考虑进去,然后进行分层、分组,同时要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高中地理的分层教学奠定基础。分层完成之后,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根据学习情况,制定分层目标

分组完成以后,教师应该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分别为其制定与之基础水平相适宜的学习目标。科学的学习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中,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因素。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该制定相对低一些的学习目标,要求他们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对于基础水平稍好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最后,要强化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促进不同组别之间的相互学习,强化知识点的巩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采取多样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篇6

(一)概念及意义阐释

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将班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克服传统“一刀切”所带来的弊端,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分层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单方面推崇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是主张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根据“学”的差异性来实施不同的教法。

(二)“分层教学法”的主要模式

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所采取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在一个班级之内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既有优等生,也有“困难”生,各小组整体能力均等,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对象进行统一内容的教学;第二,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细化教学目标,保证每一层的学生都能学习到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或可接受领域内的知识;第三,打乱固有的班级形式,将所有的学生全部纳入到统一的分层体系中来,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临时班级”集中到某一个教室进行学习。这三种分层教学方法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无论哪一种都有助于实现教学分层的目的,即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协调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一)动态分层

在高中地理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建立综合的档案资料,并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实现组内的优势互补,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层次的划分还要注意秉承发展的动态原则,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的能力是可能发生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分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无异于“一刀切”。鉴于此,教师就要随时观察学生状态与能力的变化,随时调整分层策略,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分层教学,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分层作业

除了教学方法的分层,作业上的分层也属于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基础较差、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易于模仿和完成的题目,这样有助于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消化;针对基础较好、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针对思维较为发散、并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索性题目,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不断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其创造力。

而在后续的测试单元,教师也可以将试题划分为基础、拔高、深化探索三类;在评价单元,可以基于学生层次的不同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利用表扬评价,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激励评价,将有助于学生在现有的成绩上愈发奋进。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科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高中地理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种应用策略。它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日常学习表现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水平层次做出科学性的划分。而且,这种划分越科学,分层教学在课堂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大。鉴于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依靠必要的调查与测试,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个(数量较为合理,层次太多容易引发教学混乱,层次太少则达不到区分的效果)层次:

第一层,学习成绩较好,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强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层,学习态度良好,但是成绩表现较为一般;

第三层,学习基础较差,且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出于被动和非自愿的。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要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分层,不能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要让学生在理解分层原则、接受分层结果之后,还能够继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对于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能力。高中生大多处于心理发展较为敏感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封闭分层理由之类的消息,保护学生心理。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要想真正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发挥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必须要明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后想要或者说可以达到什么水平。鉴于此,教师需要在对学生完成分层后,分别制定出合理且能反映其学习能力及状态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将其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而这一部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案例,则是需要不同层次学生区分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教师要想完成对于不同层次目标的合理制定,就需要充分深入和理解大纲内容,对其拥有宏观性、统筹性的认识,如此才能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三)方法合理选择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是高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比如一些普通自然现象的概念、形成原因,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其自学;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消化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讲解;对于固定的知识难点,教师必须要结合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比如,教学“季风气候的形成”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图标法、歌词记忆法、图像展示法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元素,选择出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促成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选择,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良好方法。它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所导致的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其地理学习成绩和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问题及策略

地理是高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地理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阔、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在实践和探索之中。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概述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基本地理素养以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地理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不仅能够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有所获,还能够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分配。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以其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在实践和应用中的分层教学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第一,分层交叉模式,即在一个班级之内形成能力均等的学习小组,而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对象施以同样的教学;第二,班内分层模式,即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和能力分为不同层次,将地理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层次分类进行细化,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第三,分层走班模式,将全校每个班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分层,在上地理课的时候,按照学生的分层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里进行学习。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相对较少。

以上三种分层模式都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使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有相应的提升,但是,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实践,始终还在探索当中。从理论上讲,分层教学对学生发展是有益的,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分层方法的不足。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但是,划分学生层级的标准却是不相同的。有些学校按照学生地理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但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会出现“高能低分”的学生被扣上了“低能”的帽子,在相应层级中,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能被满足。类似的现象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由于分层方法有问题,分层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教师教学准备压力大。

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为分层教学的模式准备更多的教学材料、教学设计,甚至要考虑到在一堂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觉得教学压力变大,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三)分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分层教学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划分层级”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大多数学生被分层之后,就会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更缺乏自信,有些还会因为有“被歧视”的心理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态度,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直接削弱了分层教学的效果。部分学优生被分在较好的层次也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骄傲自满,影响学习。

三、解决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问题的策略

(一)按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方式。

分层次教学之所以不容易实施,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关键难题,分层方法不同是导致分层教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一样,学生基础知识、地理素养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导致分层教学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在学生的分层上要科学慎重的划分。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可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如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人数、班级容量、教师带班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如果某个老师已经担任5、6个班的教学任务的话,那么在所教每个班级中都实施分层次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任务太重了;如果班容量太大或太小的话,对学生的分层上应该适当的增多或减少;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分层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利于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营造便利的条件辅助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下工作量的增加,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为了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能够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使用多媒体将文、图、声、像合理的组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因此,为了使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应积极支持地理教师的再深造学习,创造共同学习、一起提高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定期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和总结报告,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派送学校老师去别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等;除此之外,地理教师也应主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付出努力,除了在学校参与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去教育教学论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等。只有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分层教学才能够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能力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这实际是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表现。但是,分层教学表面上看来确实是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分层,为了规避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抵触情绪,学校还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同并配合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平时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认真学习,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同时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采用隐形分层和适当保护。老师心里有个对学生的分层,但是呈献给学生的是另一种分层结果。这样就能避免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是适合高中学生发展的,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帮助,但实际的教学结果却显示出了各种问题。由于分层教学中某些环节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成为影响分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笔者建议,学校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分层方法,并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再教育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只有这样,分层教学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成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敏.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

[2]邱培原.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

[3]田冬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3(04).

篇8

【关键词】

微课程理念;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随着现代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逐渐渗透,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越来越重视,且在新课改之后的高中地理教学对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有了重新的定义以及规划,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之后的教学形势之下问题逐渐凸显。微课程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逐渐被高中地理教师接受并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且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更加重视。

1.微课程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微课程教学有效的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学生根据其生活环境不同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在加之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差异最终导致不同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能力、方法以及效率上各有差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微课程理念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以及智力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科学的分层教学规划,从而实现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1.2微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程理念应用与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实现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个性化与模块化。在模块化之后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层次划分显著,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个性分明,在个性化与模块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且微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构建。在微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教师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模块划分,凸显各个模块教学的重点与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长期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1.3微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高中地理知识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感官水平要求较高。在传统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空间现象能力的培养,再加之,传统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再加之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本身就十分立体化,因此,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十分困难,即使能够掌握地理理论知识,但是学生很难将书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于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微乎其微。微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不仅更加重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深度剖析,且教师也更加重视学生空间现象能力的锻炼以及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逐渐培养,因此,在微课程理念之下,高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更高,且学生能够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实质上,高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以及对高中地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且也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消化与吸收的过程。而学生生活水平以及地理常识的增加也是建立在扎实的地理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微课程应用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不论是对于学生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地理常识的增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2.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过程

2.1微课程教学主题的确定。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对于知识模块的划分更加明确,每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都具体有显著的个性特征,即微课程教学划分的教学模块都有其核心主题。在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块的划分以及教学主题的确定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其不仅影响微课程教学后续过程的开展,其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也有直接的影响。

2.2微课程教学时间的控制。微课程教学过程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微课程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自由学习,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课堂时间是固定的,教师应该科学的分配课堂时间,微课程教学的时间以十分钟左右为最佳,以充分保障微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2.3微课程教学结构构建。微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进行,教学问题的合作探析过程。微课程教学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程教学时要十分迅速的切入微课程教学主题,即在教学问题提出阶段,教师应该迅速且有效。在活动设计与进行阶段,首先,微课程教学活动应该紧扣主题且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紧密相连,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探析阶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引导,且最终教师应该对于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对于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结束语

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高中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水平的提升十分有效,因此,积极探究微课程教学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高中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十分必要。

作者:张智华 单位: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承认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教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实现每一位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充分发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有着直接影响和重要影响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更好的发展。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充分得到激发,才能够在地理学习方面实现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重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必要且迫切的。要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更加轻松和谐,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节好地理课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教师才能够在心理上与学生保持协调一致,以及在情感上和学生进行愉快的交流。高中地理教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在心理稳定和信心十足的学习状态下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地理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得以体现。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只有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总的来说便是高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面前展现积极情绪,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交流等途径来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自身的技能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巧妙设计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导入语言,并通过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例或是展示景观图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格主动性;②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注意力。高中地理教师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应让学生明确首要学习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做到心中有底,进而分清主次和增强自身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找寻最佳教学时机,创设感情丰富和生动活泼的情景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即以学生平时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作为依据,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成短期性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各个层次群体学生的差异,为其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实现地理学习方面的成功,树立自身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学习。在地理学习方面的成功,也会影响学生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达到全面的发展,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学生只是不断失败,完全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必然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地理课堂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解答地理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高涨,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六、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念下要实现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教师便必须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师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实行分层教学模式以及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地理学习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构建新型的地理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展开分层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地理水平是不相同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提高每个层次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展开教学时,教师要认真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地理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参考学生入学时的地理成绩,并在班级中组织地理知识的测试,判断学生现有的地理水平。在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在日常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表示学生地理能力强,B层表示中等,C层表示较弱。

分好层次后,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也应不同,教师在确定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条件为依据,合理地制订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地球的运动》中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学习为例,C层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地球

的两种运动形式:公转和自转,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及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情况。B层在C层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能够自己画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A层在B层的基础上,需要学生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恒星年与回归年之间的区别。

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进行层次教学,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必讲内容,讲授必讲内容时把内容讲透、讲清。如,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部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分别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四幅图中的区别,了解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通过自己动手加深认识。开展分层教学,教师也要制订三种不同考试内容的试卷,C层主要考查必讲部分的内容,B层在C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A层则对学生地理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学习地理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如,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阐释了气团的概念之后,随即便向学生展示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省略了基本的在锋面系统中冷暖锋面造成的不同天气特征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学生理解锋面系统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主要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逻辑上的重新安排,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全球气候变化》的学习为例,本章在学习的时候应当把全球气候变化的本身看作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主要讲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容时,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应是全球气候变化,第二个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内容中也涉及了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这部分内容挪到第二部分,明确教学内容先后教学的顺序。

三、生活化的高中地理课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课堂。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学习为例,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或是通过采访别人了解学校所在地水价梯度收费的标准,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思考设计水价梯度收费的原因。教师在上课前剪接一个昏迷的病人醒来后第一时间喝水的视频,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这个视频,并询问学生当一个病人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可以很快地回答出喝水,并询问学生为什么病人要喝水呢?从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总结出水对生命的重要性。随后,在课堂上展示世界上缺水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询问学生世界上水资源到底是丰富还是短缺?如何才能使缺水地区的人们喝上安全的水呢?请同学们阅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部分的教材内容,结合教材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水资源的定义并展开教学内容的教学工作。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种联系,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