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4 16:42: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篇1

因为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了突出这一功能,我在学校提出的导学案质疑栏中增加了“思想困惑”一项,即学生课前不但可以提出知识性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和质疑,突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我在教《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节时,有的同学就在思想困惑栏中写道:“我家所在村的村长在换届选举时金钱贿选,我应该举报,可我不敢,怕报复,现实中都和我一样吧?”他的困惑引起了其他学生讨论的兴趣,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公民应珍惜自己的民利,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共创幸福生活,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新知建构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强化其“生活化”的特点

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为贯彻这些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设置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和哲学四大必修模块,这一设置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和特点,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础,指出了方向。

我们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强化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这一特点。为此,在学案中设计了“走进生活”、“聚焦生活热点”、“生活思考”、“服务生活”、“生活选择”等栏目,将政治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架起政治课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升华。

三、北安三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学案的基本形式

我们以学校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模式为基础,结合学生和政治课本身的实际,初步设计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导学案的基本模式。下面试举例说明: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

设计人:王琳娜 审核:高二备课组 时间:2011-12-20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析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材料说出我国政府的性质;举例分析和概述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和归纳政府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列举实例,对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评析。

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识记和梳理基础知识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学案给出的材料和问题小组讨论、思考、交流学习成果,初步锻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生活中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热爱和监督拥护政府,从而明确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学习重点】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学习难点】评析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表现。

【学法指导】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和政府职能履行相关的新闻实例和素材,因为电视、报刊、网络上有关政府的信息很多,这些资料对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很有帮助

【知识质疑或思想困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基础梳理(自主记忆知识点,凡是带号的必须熟练记忆,课前完成)

(一)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 ,是国家行政机关。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__________________,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篇2

二、 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的实践与探索

1.统一思想 为确保思想政治学科开卷考试的成功,我们事前进行了慎密的准备工作。(1)调查了解我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况,考察了兄弟省思想政治学科考试改革折做法,吸取了他们在考试改革中的经验。(2)召开研究讨会研究思想政治学科开卷考试的必要性、可行性。

2.制定开卷考试办法 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业务部门的协助下,我们研究确定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试题的难度比例为3:5:2;同时又研究了开卷考试试题编制、采分点的界定及具体的考务细则;制订了我省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的改革方案。为了准确把握开卷考试的导向作用,使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符合我省教学实际及高中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我们把开卷考试的样题在几所不同类别学校进行测试,取得实测值后,又重新研究样题的难易度、效度及区分度情况,以保证试题在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及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稳妥性、实效性。

3.开卷考试的命题 开卷考试命题很重要。在命题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必须注重和体现新的教育和考试观;体现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要重点体现利用思想政治课所学原理、观点,去分析、说明、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在试题的编制上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材料新;二是设计新;三是要求新。在试题考核的内容上:第一,注重和体现了政治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第二,突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第三,从开卷考试的初衷及试题难度比值上,测重了对学生学科内容知识的综合考查;第四,体现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五,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篇3

高中思想政治课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它既有学科特点,也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因此,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德育功能,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新课程十分强调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自我探索及学习能力。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二、政治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1、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贴近生活,走进社会。新课改也要求思想政治课应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体验。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应当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大课堂,设计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基本观点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思维的意义,提高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政治课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社会生活情景开展教学。这种形式使原本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

2、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3、以人为本,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新课改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篇4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它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掌握和具备的基本素质。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要想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结构和组成内容。对所要讲的内容及与之相配套的参考资料了如指掌,包括基本的框架,基本观点、基本内容,重点展开讲的部分,以及涉及的一些不同观点和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了解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交叉学科内容,以及涉及的背景材料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教师备课、讲课才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积极投身当前改革的洪流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平时要多注意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资料,如政治课所涉及内容的最新观点、经济动态和有关数字,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和政治动态的最新信息,新的政治法规及社会重大事件等。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心得。

1.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1.1根据学科研究对象指导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对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学科的学习应联系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哲学部分教学时,应该认识到,哲学研究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最普通、最一般的意义上学习和理解哲学常识的理论知识。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基本观点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时代特点,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赋予基本观点活力,增强教育教学实效。

1.2根据学科表达术语指导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决定了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不同。有时虽然不同学科用了一个词语,但涵义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哲学中的“价值”涵义就不一样。因此,掌握一个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的特点,是学好该门学科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区别掌握不同的学科术语。

2.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中学教材需根据基础教育的需要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编写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构建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在教材编排上,力求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科知识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2.1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教材的更新,确立了着眼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新教材观。在这一教材观的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图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教育。教材的作用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对自己的经验进检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问题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和“主见”,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体验自己的思想,觉悟各种能力的变化。只有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认识到了自己的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才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2.2根据教材的体系结构指导学法。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根据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规定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形成了自身的结构体系。教材的基本结构,是学科概念、术语、观点的集合和分解,学科的逻辑框架,是展开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

2.3根据教材叙述方法指导学生。现行教材的语言文字简明朴实、新颖活泼,课文图文并茂,版式设计与装帧风格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主题和内容。新课程标准规定: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新教材都较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采用了从基本事实引出基本理论,对基本结论进行分析,从基本结论过渡到基本应用的编写体例。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了解这一叙述方式,正确理解教材。

3.根据教材的符号标志指导学习方法

符号标志是指在学习材料中增加一些不改变实际内容的标志和词语强调学习材料的结构和组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有关符号标志学习。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引申到学科哲学也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五育之首,其学科学的三大问题应该是:什么是思政课?为什么要学习思政课?如课学习思政课?

1是一门什么课

西方包括日本对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一般是公民课和道德课。我国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比较深奥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伦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核心知识,同时,中学思想政治课还涵盖了文化、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四个模块。本人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本质是揭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发展规律,目的是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2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一般我们认为开设思政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存在着十分特殊的联系。它与我国社会制度的这种密切联系决定了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学科功能:

2.1具有批判意识与实践技能的政治教育功能

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2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品格教育功能

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得失成败,进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2.3具有扎实的学科文化教育功能

通过思政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如何上好这门课

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从课程名称来看,其基本的定位就应该在“思想”“政治”这两个名词的框架范围之内寻找对策。

3.1重视思政课批判意识与实践技能的首要教育功能

要使思政课上的更好,要使政治课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开创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提高对思想政治课使命感的认识,切实把政治课当做一门战略学科来抓。其次,要大力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再次,要正确处理政治课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既要通过课堂的文化知识传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又要做到“寓理于事”,在讲德育大道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新鲜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3.2重视思政课良好的思维品质、品格的主要教育功能

篇6

为此,笔者在以下的论述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一、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自身的研究对象以及专业的表达术语,根据这些不同进行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

1.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不同的研究对象其自身的性质和规律也是不尽相同。因此,在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哲学部分的教学时,应该对哲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认识。哲学所研究的是世界上诸多事物的共同性质和规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应该从最为普遍、最为一般的事物上着手,从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哲学的知识内容。另外,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向学生教学基本观点教育的时候,最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并且要联系时下社会发展阶段中出现的新的时代特点,结合我国实际的现代化建设,将基本观点赋予活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学科术语不同,学习方法不同

每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及所用的研究方法有异,就决定了此类学科在表述某种意思时所用的表达术语就不相同。有时同样一个术语,放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所表达的意思也往往是相去甚远的。比如“价值”一词,放在经济学中和哲学中所表达的涵义就不尽相同。因此,若想学好一门学科,熟练地掌握该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不同学科术语的区别掌握。

二、根据教材编写结构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教育教学属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课本教材知识结构的构架需要根据基础教育的需要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教材的知识架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高中政治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针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教材的编排,应多选择富有一定意义的典型材料呈现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问题发生的情境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都有足够的清晰知晓度,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为清楚、明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所学内容进行活动化,将活动内容化。

1.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以来,现在的学校教育强调更多的是素质教育,抛弃了以往的应试型教育,从而确立了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崭新教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目前所编写的教材更注重于素质教育的塑造,力图为学生所提供的教育是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性教育。

教材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将学科知识硬生生地装进脑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反思并检验,从而在此基础上再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主见。因此,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时,就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想、觉悟以及各种能力的变化进行体验。只有这样,学生在通过对自身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变化,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才算是发挥了自身价值及作用。

2.结合教材体系结构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政治课教材的编写有自身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形成是在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标准规定内容和基本要求下所编写的。教材自身的基本结构及逻辑框架,决定了教师在展开教学内容以及组织教材体系的进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

篇7

一、教育生活化的含义,提出背景以及理论依据

(一)教育生活化的含义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讲政治,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的环境、故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育生活化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要紧密结合与自己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逐渐趋向“生活化”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生活化的提出不仅有新课程改革作为背景,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很多教育家都曾提出过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明确提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和学习的本质是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赢遵循马克思“实践―认识―实践―认识”的规律。主张在实践中学,并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中去。

2.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实践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要求教育与生活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他批判了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只是死板的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离开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原理的必要途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性质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1.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度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把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看作为应付考试的工具,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误解。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是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有将理论知识联系在生活实际中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生活化。

2.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知识要在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上升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能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提高过程中形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生活化。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外在要求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1. 教育要联系实际需要教学生活化

教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教育。但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在现代的教育中,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的知识知识传授的书本世界,注重理论逻辑化的知识体系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育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到一起。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实际生活需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传授,忽视了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2.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教育生活化

为了适应时展对人才的需要,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课程改革,我国新课改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材的编排上,新课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图文并茂,语言更加生动,帮助同学们牢记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育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脱离了生活,忽视了学生主体性、自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当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我党的施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多用生动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课堂教学较多地凸显了教师和知识的中心地位,结果造成了“满堂灌”对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很难实现,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侧重对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向注重能力的转变,实现了重视能力的提高。

(三)发掘生活中的教材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课程资源,我们常称“课程资源”为“课本”意思就是要以教材为本。然而社会就是一本大教材,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他更是实践生活中的经验和活动。仅凭教材上的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学习上的枯燥和单调,政治课的教育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政治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

参考文献

[1] 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生活话语,思想理论教育,2007

[2] 黄祖寄.科学课程生活化途径探析.科学教育,2008

[3] 孟庆男.《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原理》.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篇8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能力各方面都很强,如果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选取了适宜的导入方法,构建出适宜的导入情境,会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高效优化事半功倍的进行。

 

导入环节有多么重要,每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事实上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如果导入环节顺利实施了,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知识内容多需要进行“思考”与“辨析”,所以学生的配合度对于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影响极大,而好的导入设计可以实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参与度,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现高效优化,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导入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错误的选材

 

高中政治教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一个又一个的教学案例而展开,教学时,选材对了才会将学生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错误的选材会令学生事倍功半,茫然的无所适从。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选择准确的导入选材。

 

但是目前的政治课堂导入没有做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搜集教学案例,没有做到对材料进行鉴别和选择,导致课堂导入的意思表达虽然非常恰当,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却很陌生,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很好地理解,这就使课堂导入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没有内涵

 

导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必要环节,可是有的教师却把导入环节当做了一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并不重视,只是为了“有而有”,为了“全而有”。当下很多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只考虑这一过程,而不考虑导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只是单纯地为这一教学环节而设计。

 

而且导入的形式单一,没有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导入的过程中也没有形式的转换,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抗情绪。这种形式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不能将学生引导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反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厌倦政治课堂的学习,对教学非常不利。

 

(三)随意设计

 

教师是教育环节的设计者,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其对待教学活动的付出,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付出又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多政治教师认为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很容易就可以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只要把知识交给学生就好了,课堂导入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很多教师就不做导入设计过程。这种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学生是认为课堂很有趣才学习的,如果没有有趣的导入,那么他们就很难被调动进入课堂学习。

 

二、解决策略

 

(一)导入科学直观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智慧的展现,教师的智慧就体现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在进行导入环节设计时,教师要将智慧体现对于教学资源的“选”上、“用”上而不是“讲”上。高中政治课堂导入是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课堂导入设计要坚持遵循科学的原则,导入内容需要和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一定的联系,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范围。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导入。政治课的导入有它的独特性,在导入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政治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采用启发性学习,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导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导入目标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要实现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所有活动其实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导入教学设计也必须围绕着它,其实导入环节决定了一节课的“基调”,导入偏离学生思想就会偏离。

 

所以政治课堂导入应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一定要根据课堂的需要设计,教师应在不同的课堂中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新课堂的导入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复习课堂的导入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

 

(三)导入注重时效

 

政治学科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虽然它属于文科范畴,可是它却离不开对生活实际案例材料的理性分析。政治学科的课堂内容大多和生活有密切的关联性,而且政治知识具有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在设计政治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时效性这个特征,可以将新发生的一些和政治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因为学生对这些新发生的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贴近实际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导入素材,这也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四)导入引发兴趣

 

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是理性的,虽然它属于文科范畴,却缺乏情感性与故事性。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更加理性,知识量更多。所以对于政治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厌倦,而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

 

政治学科的理论性非常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所教的知识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政治知识,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形式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设计,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篇9

误区一:把思想政治课堂当做是自由论坛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必要再照本宣科,在政治课堂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把思想政治课堂当做是自由论坛。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传播奇谈怪论甚至散布和传播反的观点或歪理邪说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政治教师虽然不必要照搬教材,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本地实际,自己创造性整合、使用教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来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宣传的阵地,决不是自由论坛。学术研究可以无,但政治课堂教学有纪律。思想政治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必须坚持为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不允许散布和传播反的奇谈怪论或歪理邪说。离开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方向性原则,思想政治教学就完全失去了积极意义。强调严格执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为了坚持政治教学的正确方向,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避免和克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思想政治教育直指人的思想和心灵深处,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政治课直接传达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政治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同国家的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一样也具有舆论宣传作用。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政治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政治教师的特殊使命,不能背离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而变成随意推销个人片面的观点和看法的场所。因此,政治创新教育必须准确地把握、转化和传递国家的主流思想和声音。我们只有把对政治教学创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与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思想意识同步,才能完成新形势赋予政治教育的使命。

误区二:贬低讲授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讲授是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系统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接受知识。它是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系统中居于主要地位。

然而,在当今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具有悠久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地位一落千丈。传统的课堂讲授以一种陈旧的形式、过时的形象被人们忽略、冷落,甚至受到冲击和批评。例如,人们批评课堂讲授是“一人讲、众人听”的单向的交流形式,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是“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认为课堂讲授是以言语为主要传播媒介和活动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无法直接体验讲授的内容;认为课堂讲授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讲授的内容是教师预先准备好了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等等。政治课的教学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往往也被归咎于此。有限的政治教学课时用于课堂讲授的越来越少,更多地被录像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其它形式所取代。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往往支离破碎或有头无尾,缺乏系统性。

正因为不考虑政治的学科特点,对课堂讲授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并一味贬低课堂讲授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政治教学走向舍本求末的误区。

误区三:把课堂气氛简单地等同于课堂效果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发现许多政治教师,把课堂气氛简单地等同于课堂效果,因而为了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而煞费苦心。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把理论问题通俗化,实际是考虑如何讲故事、说笑话;也有的教师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在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或者是学生在中学时就早已掌握的理论问题上,设计复杂的启发式的提问、长时间的讨论和详细的讲解;还有的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组织学生演讲、辩论,但出的题目却大而空,或是学生自己根本解答不了的疑难或敏感问题;有的甚至让学生看系列专题片、文献片、教学片来代替上课,一盘录像带或一盘光碟一堂课,而没有对这些音像资料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授课计划的安排进行加工整理。

这些做法,虽然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学生的满意率也提高了,课堂效果似乎也不错。但这并不等于教学效果好。这种为方法而方法、为手段而手段的教学改革,往往很难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甚至还很有可能夹杂着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所以,有些课的课堂效果好,而教学效果全无。

二、走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误区的几点认识

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的政治教师,通过对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如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 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评估标准不同与其他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个人学术观点的交流,也不是学术争鸣的大课堂,而是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对尚未定型的青年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因此必须观点正确、导向鲜明。在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突出体现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原则,注重考评、审查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以期通过评价,能够引起学校和教师对这一方面的重视。

(二) 在教学内容上,要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政治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所组织的内容要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高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新课程提倡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为政治教师实施新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要积极主动按照课程标准去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求和适合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上,要重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总是要同一定教学内容相适应。讲授法虽然是受人指责最多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中,人人都离不开它、扔不掉它。讲授法仍然是学校主要的、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更是不可否认。首先,政治课在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上的规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也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它决定了课堂讲授是其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因为系统传授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阐明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首要任务。博大精深,并且与时俱进,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抓住其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领会其精神实质,唯有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加以引导才能完成。通过课堂讲授可以促使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和联想,同时在教师的反复阐释中化解思想上的障碍。由此可见,课堂讲授在传授理论上的优势是其他教学形式不可相提并论的。

因此,我们重新认识并强调课堂讲授的地位,揭示其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这对于帮助人们纠正认识上的偏见,减少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盲目性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10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各种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更好更快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新一轮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ourse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better and faster to achieve the aim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each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er must face a very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ask. Without course resources of broad support, No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t. Therefore, the new reform of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curriculum must fully develop and use a variety of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curriculum resources,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use efficiency. 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已经为不少老师所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结构比较单一,开发主体、内容、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研究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帮助思想政治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理念,强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从而更好的践行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将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因此,新一轮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二)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有多方面的学科特点,这些特点的体现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这要求课程资源必须富有时代感,能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需要收集大量先进人物积极进取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要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就需要大量的思想政治资源作支撑。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迫切需要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需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丰富课程资源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应试教育,进行封闭式的教学,过分注重考试成绩,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还应该成为师生丰富和发展课程资源的平台。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不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力军。[2]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了解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开阔视野,丰富学科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更能够凸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陶冶情操,满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学生服务的。新课程本着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3]课程资源开发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科学人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人格有重要的塑造功能。由此可见,具备全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念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只有具有课程开发意识,才会努力去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全国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多是国家规定好的,不需要开发,很难养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少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有强烈的需求,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教师在职前职后培训中对课程资源重视不够。[4]这样就造成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不能及时进入实际的中学教学中,不仅浪费了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而且导致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的单一,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单一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被当做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这样导致学生主动性的丧失。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必须对其有全面的认识,要全方位把握和利用它们。比如,从课程的制约因素分,可分为原生性课程资源、内生性课程资源、外生性课程资源。第一类资源运用较多,第二和第三类运用较少。按存在形式分,可分为有形资源(显性资源)和无形资源(隐性资源)。一般教师对有形资源理解运用较多,对无形资源开发利用较少。[5]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又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教师容易开发和利用的是校内资源,对校外课程资源利用和拓展不够。

(三)对教材的开发利用缺乏创新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顺序,因为教材是统一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满足不同学校。[6]但是,很多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不懂得灵活处理教材,仅仅局限于教材,没有很好的从多种课程资源中进行比较,权衡,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教学,使学生更好理解学习。

三、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

1.致力于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网络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交流共享的重要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课程信息资源,下载相关资料,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思想政治这门课具有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关注社会新闻,把学生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网络信息中相关资源及时补充进来。[7]网络信息的特点可以扩展学生视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教科书上只有文字和图片.都是一些静态的东西。而利用网络.就能调动学生信息的积极性,把被动的听讲转化成主动的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网络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巨大帮助,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把自己的既有成果上传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

2.依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的资源优势。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地理位置,也有着不同内部特色,有着不同的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要依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好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能够促进深化学校办学特色。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校的自身特色出发,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让学生关注学校。[8]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校友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学校的辉煌历史,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气氛。学科教材提供的是学科知识,具有普遍性。而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时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资源。[9]就赣州而言,其悠久的革命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感人的英雄事迹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能促使教学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发和利用文字与音像资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种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主张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处理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10]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文字和音资源,选取典型的、富有时代感,通俗易懂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学生的有些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有一些偏见,但经过教师案例的运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典型案例,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诗词歌赋等课程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11]

4.从教师自身挖掘课程资源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给学生切实的帮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师资条件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个基础要素。要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条件出发,了解教师具备的素质,专长,开发课程资源时才能游刃有余。要想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首先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展教师专长,及时改变观念,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师具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成为资源开发的理想的对象。综上所述,努力发掘教师身上的资源对思想政治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5.努力挖掘学生资源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为他们服务的。在他们身上也具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资源,比如说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好奇心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象。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素质现状,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贴近学生的学生生活。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2]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坚持以生为本,力图从情感上打动学生,这样更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6.从社会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然而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更是这个社会的责任。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必须重视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13]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发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围绕着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发展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2]祁佳:《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第12期。

[3]罗宗耀:《浅谈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3年第4期。

[4]李建军:《试论高中政治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第12期。

[5]梁洁钰:《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注脚:

1.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2.祁佳:《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第12期。

3.罗宗耀:《浅谈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3年第4期。

4.梁洁钰:《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5.倪春花:《浅谈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第01期。

6.赵启芳:《浅谈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6期。

7.吕秀惠:《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06年第11期。

8.庄汝刚:《中学政治新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教师版)2002年第2期。

9.王永建:《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10.陈淑纯:《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学文摘》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