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42: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前言
目前,从企业事故的统计分析管理来看,在化工企业中,因为不安全的人为或设备等因素造成的事故占大多数,比如化工生产中的不严格按照规则制定操作,没有及时处理异常设备,工作中不仔细认真,大声喧哗吵闹等。这些都是化工安全管理不够引起的,对员工和企业的发展都极其不利。特别是在化工生产中,有许多需要用到的易燃易爆的物品等,如果 不认真合理的操作,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企业财产损失。另外,在一些化工企业中,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缺,或者进行违章的安全指挥,甚至要求员工进行冒险作业这些都是潜在的化工安全管理问题,同时,由于管理不当,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情况、不能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资料等。
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更新换代,许多化工企业原有的设备设施都不能够满足或适应现代产品生产的需要。很多化工企业由于供需关系不协调,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合理的配置相应的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也没能将化工产品中的危险物品的相关生产由传统的手工化向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这样是造成化工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制约着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化工安全管理创新概述
1.创新安全管理的概念
目前,国内许多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还只是具有初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的思想,处于认识安全问题却不重视安全问题的 观念当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概念还大多数停留在绝形式主义中,尽管有关形式方面的管理思想较多,但具体有效的却很少。这样的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实质的管理观念不仅耗费企业管理者不必要的精力.而且能够潜在的麻痹企业化工人员的危险意识,对工作人员在化工产品生产中起到消极的引导作用,这些都对安全管理工作是极其不利的。创新安全管理观念,是要求化工企业管理者从实际的安全生产角度出发,制度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等,而不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靠运气去控制安全工作中的风险,创新安全管理就是要做到安全生产的最大概率,在现有的安全技术水平下,实现科学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2.创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化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化工安全管理是促进化工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具有易燃易爆、高压和高温、有毒有害等特点,这就要求在生产中,不能出现设备隐患,操作人员的马虎或管理者的不合理干涉等,否则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事实上,化工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许多环境包括产品的安装,产品的生产环境,员工的职业素质等这些跟企业的盈利息息相关,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中的潜在隐患。环境不佳,员工素质低下等极容易引发安全生产问题。这就要求有一个合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来配合和指导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创新安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通过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创新,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安全生产环境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在事故防范和相关控制能力方面,特别是企业生产安全级别方面都能够显著的提升。加强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生产事故可以有效的下降、经济财产损失和相关的人员损失等会显著的减少。安全管理创新可以使得企业一直处于良好的安全受控运行状态。
三、化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方法
1.安全管理观念创新
安全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加强管理创新的第一步,化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安全就是企业的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极大限度的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员工能够在文明科学的安全理念指导下,合理的完成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同时在不断渗透和加强安全管理创新理念,有效的改变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时刻保持“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许多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还只是具有初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的思想,对安全问题不重视,这就要求加强安全管理观念的创新,强调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概念。在化工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决不允许以生命为代价来赢得企业的利益。通过观念创新,要求管理者认识到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是极其严重不负责任的性,充分发挥人作为管理核心作用,充分调动重要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管理观念创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是落实本质安全的必要保障。
2.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创新
在安全管理创新的方法上,要求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必须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的生产过程,在管理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管理的高度统一,制度与执行的上高度一致。建立合理的化工安全管理原则因即:防范为主,注重结果。建立和实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同时对有关人员实行定期教育制度.要求员工对氨、甲醇、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理化性质、危险性、毒性、化学反应性、侵入途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掌握自身防护和急救常识。学会应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即无论从完善对人员、设备、措施等必备条件的管理,还是全面推行高科技、新技术都以防范为主要目标,追求加大安。
四、总结
化工安全管理是促进化工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它职工的生活安康等关系密切,保障职工的安全才是化工企业首要的追求利益的前提。创新安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需要重视和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做到管理方面的创新。本文首先通过简单介绍化工安全管理的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化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概念,最后提出了安全管理创新的方法,旨在对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党的十提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公安机关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上破解掌控动态社会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的列装、配备、使用各种装备的各项管理活动。公安装备管理的实质是服务公安执法工作。公安装备保障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衡量公安保障水平和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标志。笔者结合公安装备管理的现状,从怎样加强公安装备科学管理以及尽可能地发挥公安装备的整体效能出发,对公安装备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二、公安装备管理的概述
(一)公安装备管理的概念
公安装备是指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民警所配备使用设备、器材、武器和警械等装备的总称。如警察个人防护装备和器具,现场勘查车、防暴运警车等。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的列装、配备、使用各种装备的各项管理活动。它担负着保障和服务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保障、服务、聚合、激励、监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公安装备的管理和使用在信息处理、快速反应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二)公安装备管理的意义
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完成各项中心工作,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和组织保障。
1.加强公安装备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目前,改革处于深水转型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较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流量增大,刑事犯罪高位运行、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公安机关的打管防控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安装备建设,推进公安装备的规范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群众的需求。
2.加强公安装备管理是提升公安整体战斗力的需要。公安装备是构成公安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装备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安装备配备,提高装备性能,强化装备管理,这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需要,也是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的需要。
3.加强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公安装备管理建设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公安装备管理还不够规范,科技创新水平还有待加强,公安队伍的结构有待优化。所以加强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工作创新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公安装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
(一)公安装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近年来,公安装备管理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信息化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进步仍有差距,仍不能适应当前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缺乏统一认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是,就公安装备管理而言,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不足:表现在重视投入、忽视实效;重视规模、忽视规划;重视配置、忽视管理三个方面。由于这些问题存在,导致有些公安机关警务装备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传统管理观念影响了公安装备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长期规划 。目前的装备配置有的比较陈旧和凌乱,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种类上的不完善等现象。在装备管理中,有的地方没有把握好全局并科学制定公安装备的长效机制。影响了现行法律法规及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科技人才的开发、装备的管理水平、装备的训练使用等。
3.缺乏与时俱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警用装备管理创新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装备的科研生产、制造与实际使用脱节比较严重,装备未能发挥最佳效能。配置和管理上未形成系列化。
4.缺乏整合平衡。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警用装备水平的差异。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少数公安机关的某些警用装备的水平,已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然而,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警用装备仍然相当落后。装备在种类配备上也不够合理,各项目投入不均衡,片面追求公安装备的高精尖。
四、加强公安装备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公安装备管理取得了较大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安装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实施。针对以上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建规划、建队伍、建机制;求规范、求创新、求合力,以求公安装备管理工作的持续创新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新时期的公安装备管理工作要求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转变和调整管理理念。
1.树立创新观念。挖掘发挥装备效能增长点,要从“老路子”、“土法子”等传统经验型管理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努力实现装备管理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转变。
2.树立全局观念。拓展装备管理和服务保障范围,做好公安装备的发展规划、选型采购、管理维护、检修验收、更新报废等工作,保障公安装备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
3.树立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法规、相关规范”的学习,做到依法用装,依法护装,推进装备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4.树立文化观念。要营造一个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文化氛围,构建文化育人场景,真正实现公安装备为公安工作服务的目标。
(二)科学规划,制度强化
由于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公安装备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浪费、不善管理的现象。对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公安装备的价值最大化最优化。
1.加强完善装备管理制度,确保装备规范有序。制定科学的装备管理、使用、维护、人为损坏等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好“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谁使用、谁保管、谁损失、谁负责”的责任制。
2.对公安装备要进行全系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对公安装备的发展规划、配备标准、采购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固定资产登记、转移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管、管什么”的问题,真正将公安装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廉洁高效的装备管理机制。在装备保障机制和服务方式上打破过去那种统包统揽的格局和模式,通过节约挖潜、科学管理、改进机制等方法和途径,整合装备资源,盘活闲置设备,最大限度挖掘装备的使用效能,提高经济效益。
(三)创新驱动,与时俱新
公安机关应当立足国际装备技术发展的前沿,密切关注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提高公安装备的各项技术指标,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增强我国公安装备科研开发与转化的创新能力。
1.装备科研工作者要尽快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与部门、院校开展合作,努力引领公安装备新方向。去年底,济南市公安局与浪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全国首个大规模正式启用的“公安云计算中心”,它以指挥、刑侦、治安、户政等各公安业务应用为重,全力打造了一个面向公安警务应用的行业云典范。
2.公安装备管理要准确把握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科技在打击犯罪、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综合效能,全面提升了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比如,青岛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研发出5种智能化办证设备,为群众办理证件效率提高80%,是实现公安装备管理现代化的典范。
3.加强新装备的培训。举办新技术及应急装备使用和管理培训班,聘请业务专家对新装备的特性、维护原理及应用实战等注意事项进行诠释,以发挥新装备在实战中的实效。比如,目前很多单位建立了多类GPS系统,以促使GPS系统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今后,GPS系统在公安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和物联网系统结合实现室内和室外一体化定位。二是和视频监控结合实现全面防控系统。三是和手机平台结合实现即时调度。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
4.建立新装备追踪评估机制。对已配备使用的装备实施追踪管理,及时反馈意见,及时检查监督,以利于装备的再创新再发展。
(四)缩小差异,整合平衡
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装备管理水平差异明显。我们应力求做到:
1.完善公安装备配备标准和武器警械等技术标准,形成完善的公安装备管理标准体系。坚持适用、质优、超前的原则,组成一个功能完好、系统完整和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确保公安装备管理各警种的均衡发展。
2.充分利用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将公安装备统一录入公安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日常装备管理、突发事件而快速调运装备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装备规范化均衡化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3.加大公安技术装备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地方科研部门和有关单位合作,采取租赁、合作、分期付款、共同开发等多种形式降低装备成本,逐步缩小中西部及偏远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
4.整合应急装备管理系统。建立警务保障和应急管理平台,实现应急装备数据运用计算机网络实时管理,增强对装备的可控性和动态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应急装备的应用能力和使用效率。比如,“7.5”事件发生当日,新疆公安厅信息通讯处的同志驾驶无限图传车在现场采集图像。公安部图像中心也第一时间把备勤等级提升到红色,这充分显现了通信应急装备的巨大优势。
通过以上措施,最终达到地区之间、警种之间、部门之间装备建设和管理的有效平衡,确保公安战线整体战斗力的提升。
五、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装备工作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法律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安装备管理工作的任务日趋繁重,这也给公安装备管理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立足服务基层、指导基层的工作态度,才能在不断探索创新中追求装备工作的进一步提升,达到“保障有力”的工作目标。公安装备管理工作担负着保障和服务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保障、服务、聚合、激励、监督的重要作用。必须按照公安部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抓好服务和保障,扎实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加油助威,增劲助力。公安装备管理应当按照“配备标准化、使用规范化、分配合理化”的要求,不断强化和创新发展,以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总之,公安装备管理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提升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必须加强公安装备管理建设,树立科技武装装备的警务理念,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装备信息综合研判协调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发现预警和执法战斗以及服务民生的能力,使公安装备管理真正成为警务改革的助推器、打击犯罪的重武器、社会治安的风向标和服务民生的坚强后盾!(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参考文献:
[1]余凌云.当前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2007-08
[2]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包桂兰.警务信息化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8(4)
[4]刘淑霞.构建公安民警远程教育训练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公安教育 ,2008(2)
[5]何家弘.《公安学论丛》[M]法律出版社,2006.10
[6]刘彦飞.《公安单警装备战术手册》[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2
[7]《公安装备与财务管理实用手册》.[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5
一、明确公安机关社会管理职能
(一)推进公民参与社会治安警政制度在我国行政法中有一项重要制度为行政参与,是指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公民能够间接或者直接参与到公共行政中,将自己的合理诉求进行表达。治安主体多元化理论认为,应该为民参与社会治安构建多样化的渠道。建立服务型公安机关,赋予联防巡逻队、企业保安队、群众保卫组织、社区保安队、社区团体等相关单位明确的功能和职责。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警察的做法。早在1981年起,新加坡警方就开始着手于建立完善的社区警务,采取了包括“邻里警岗”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使得新加坡罪案率大幅度降低。到1989年,新加坡开始全面推行社区警务战略——“邻里警察战”制度,将原在邻里警岗的警员集中到邻里警,而将原归警署管理的巡逻队下放到各个邻里警局。这样一来,邻里警局的警员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规社会治安服务,还起到犯罪预防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们还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家访,负责本区巡逻,还举办座谈会和预防犯罪展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将部分警务工作回归到社区,实现社区与警察的社会治安管理互动,将原来由警方独立完成的工作转为多元化参与。实践证明,新加坡警方在治安主体多元化理论指导下,警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构建社会治安管理大格局社会治安管理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而是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实行多元化综合治理才能够完成。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如果想要有所作为,那么就必须深入挖掘社会潜能,调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来为公安工作服务,使社会治安管理成为全社会、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应结结合实际,适当向基层授权,比如,在农村应该深入开展“大调解”,以院落为单位,由派出所聘任在当地有声望,公道正派的村民担任调解员。在城镇,可以联同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设置社区警务工作站将社区保安员当辅警员管理使用。
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依照公安部颁布实施的《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关于辅职位和专业性较强职位实行聘任制的规定,应该将社会治安管理主体丰富化,大力加强文职制度的实施步伐,将目前极其有效的警力投入到更为需要的地方,以便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治安主体多元化理论强调取消社会治安管理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广泛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个人和组织以竞争机制的原则参与到社会治安管理中,以提高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治安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是社会形式所趋,势在必行。如果合理有效的搞好社会的治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一)职能移交公安机关应该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将一些非政府性质的文艺表演、营利性娱乐活动的安保工作任务可以转交给诸如保安公司之类的非警察机构去完成。为了解决目前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应该将着装警察最大限度地用在侦查破案和一线执勤实战上,而在办公室工作、文字工作等地方适度聘雇文职辅助警察。(二)对外承包、义务竞标公安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部门的某几项操作业务,对外承包,可以交给物业,或者保安公司,也可以通过市场招标的方式,转移给相关的私营企业或者社会团体,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得有公安部门负责。例如:机动车安全检验业务就可以由公安部门监督,具体操作由取得检验资格且经过培训的公司和企业来负责。另外,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的治安。适当的可以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将他们的热情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投身于社会治安的管理。因为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工作中了解到的信息远比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的多,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公安人员管理治安提供大量的线索,最终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率。从总体上讲,社会治安的管理非常重要,社会在进步,治安管理的难度也会不断的增加,实现社会治安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势在必行。从政策法律的层面界定政府和社会各自的职责,帮助公安机关工作人员集中注意力履行其核心职能,另外,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以及他们对社会服务和奉献意识,使得人民群众乐于服务于社会,效力于社会,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警民之间的关系,创造警民一家亲的和谐社会。
作者:苏俊锋单位:新疆警察学院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证明,在很多企业内部,任何一项工作形成制度以后,工作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对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要形成相应的制度。经过上文分析,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工作之所以出现混乱的局面,也和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密切相关。所以,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并坚持将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领导和员工要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从长远来看还是节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事情,想要引进人才,必须做好这项工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再叮嘱员工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根据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发薪金,并建立奖惩制度,工作优秀的给予奖励,工作问题多的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就能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责任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取得更多的效益,现在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供了很多机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开发,档案管理的价值在于它所存储的信息资源,如果管理得好,信息资源就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成熟的档案操作技能与知识量,而且要树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的意识,对于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要做到全方位的熟知。1.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专业的要求,档案管理人才必须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首先在人才的引进上,要注意吸收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在这样的高基础之上,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养,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的锻炼,让他们渐渐成为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2.员工要协助领导的管理工作,做好创新。包括:(1)意识创新。创新首先要从意识上开始,如果意识上都没有创新的动力,何谈实际行动中的创新,所以一定要注意意识创新,这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首要要求,在此基础上将创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2)能力创新。电子文件的传递与产生等一般都以网络环境为基础,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信息存储能力以及生产速度的增强,让档案、文件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压力,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去管理、开发档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不断地夯实与增加现有的知识储备量,并且将其转化成相关的服务于开发能力,培养自己的新技术、新理论的开发能力。从而借助于求变的能力和态度去应对新挑战和新任务。
1)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当
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农业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户来讲,缺乏相应的管理意思,很多时候只用水,而忽略了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对于设立设施缺乏必要的管理,就导致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如今很多农民在水库边设立鱼塘等各种用水,由于没人进行必要的管理,就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干旱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村民的饮用水,因此水利管理不当会造成各方面的问题。
2)农村水利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
农村地区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主要受到农村地区各项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高技术以及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落户到农村水利工程上。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低水平的施工人员加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知识了解甚少,就出现了很多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3)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设施落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依旧采取较为传统的设备,对于新设备的使用方面极为缺乏,导致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系数降低。陈旧的设施加上非专业的施工人员,就会造成较多的工程出现安全管理问题。
2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思考
针对于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思考来看,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是存在的,但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需求来看,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能够有效的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1)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很多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也不会做必要的防护,就会导致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最终影响工程安全管理进程。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及安全意识较低,对于人身安全保障缺乏必要的认识,由此看来,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应该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完成。
2)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安全管理措施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就应该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基本保障,同时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使其管理方法更加容易被接受,并且能够有效的去执行,这是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建设是对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系统保障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有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就会增加安全系数,同时也是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的系统监督。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影响整个工程体系的运行,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并且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体系,让更多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
公路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涵盖了各种建筑设备的相关材料以及细节性的文件,其管理进度需要时刻跟上工程建设的步伐。档案资料的管理比较繁琐,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引导与辅助,才能不断地提高管理效率。以下内容将针对管理的现状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做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
首先,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企业的长足发展息息相关。尽管近些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使得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发展与进步,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进程中,对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又缺乏比较统一的管理标准,这有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资料浪费,而且阻碍了公路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在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中,所运用的管理方式一般是多极化管理,这种方式拉长了信息传输的线路,使得内部管理之间出现了反馈迟缓等现象,给信息的传输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公路工程建设的项目涉及面比较广,对于技术操作和管理决策等要求都变得日益复杂,若不及时改进与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将不利于档案资料管理效率的提高。
再者,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以为档案资料管理带来更多的活力源泉,实现数据资料传输的迅速和高效,使得公路工程的相关项目决策变得更加准确、合理。目前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步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并取得了不少卓越的成效,但是信息化技术运用的方式方法、时间等方面都还需要进行更好地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档案资料管理方式还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完善与创新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的良好对策
1、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在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去弥补传统手工方式所存在的不足,使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公路工程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针对档案资料管理的现实情况,成立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并且派遣优秀管理人员,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料管理体系,将公路工程的进度计划以及现场资料的产生和资料检查的方式联系起来,利用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检查的管理手段,逐渐形成一套合理的现场资料、审批、填报和检查的科学信息化系统,为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其次,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导入和编制系统,并且保证编制的准确与规范,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与完善,从而为竣工验收阶段所产生的资料归档的工作量的减少提供必要的帮助;再者,公路工程的档案资料必须要与公路工程的建设步伐相一致,要逐步实现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的计算机智能化的审查以及网络化的审批,并且能够及时分析与统计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数据,以便提高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准确性;再有,要十分重视档案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除了通过设置防火墙、操作权限以及密码访问等方式外,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该信息系统进行检查与维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管理。
2、提高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成优秀人才的竞争,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增强档案资料管理质量的关键,而且对于公路工程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其一,相关领导者要结合具体的信息化管理情况,给管理人员更多的参与培训与教育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员工工作手册内容的完善、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专题会议、邀请外界专家来企指导以及推荐优秀员工外出深造等多种方式,让员工在教育与培训中不断地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更加从容、自如的应对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其二,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观念的信息化”,因此要特别注重引导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档案信息意识,除了督促他们更为合理的借助于信息技术去实现高效管理之外,还要合理地与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方式相结合,认真地做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的探索更多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与使命感的基础上为信息化管理的顺利推进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其三,要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强对员工工作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工作业绩、计算机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对信息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方面面,同时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不断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使得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在协调配合的情况下,保证档案资料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其运行速度快、精确度高以及存储量大等特点可以为档案资料管理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基础设施的强化建设,不仅是促使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而且为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要注重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文件管理上,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资料的查找、接收、归还以及归档等工作,并且与传统的人工工作方式相结合,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而是要注重进一步完善硬件设备,除了配备必需的电子计算机之外,还要定期地对机房进行检查,保持机房的干净、整洁,同时实行专人专管的责任制管理模式,以防止人为性修改数据资料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三是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档案资料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使得系统实现持续性的正常工作,要严把数据关,可以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数据深刻机制,在数据输入系统之前要经过检查、资料比对、负责人签字确认等环节,确保所输入的数据是正确和全面的,如此一来能够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也间接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还要求公路工程企业的领导者经常性的深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与基层人员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基层人员针对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情况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够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针对性,而且也拉近了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路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促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压力。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作用的良好途径和方式,真正地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前提下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水平,为国民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进步提供更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琴.《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经营管理者.2013(04)
[2]邹雪萍.《关于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探讨》.科技资讯.2009(07)
[3]索学艳.《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兰台内外.2014(04)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城市建设基础性设施的安全问题。因此,市政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市政工程建设设施工程和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体现了安全管理水平,更是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关乎着社会安定和民生问题。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教育意识较淡薄
在市政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管理问题,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迫在眉睫。就当前发展形势来看,许多企业已经陆续开展了安全教育,但仍有部分企业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够,没有切实开展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也开展地比较迟缓。也有部分企业在安全教育方面流于形式,此项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导致一些施工人员在开展市政工作时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只是单纯的具备一些基础性安全概念,缺乏应对安全事件的经验,长期以往,必然会给市政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市政工程质量和效率,使得市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1.2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安全教育意识淡薄,是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换句话说,就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来指导施工人员更好的进行工程施工。特别是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很多施工人员的临时应变能力较差,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影响事故后期的发展,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流程,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选用那些便宜的材料,这些材料的选用是否达标也未经检测,导致在市政工程施工完工之后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又如一些安全施工人员的装备很是简陋,为了节省资源,特别是一些大型机械都较为陈旧,没有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为后期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1.3施工管理水平较落后
现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发现很多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多为敞开式施工,现场一片混乱,各种施工道路凹凸不平,严重影响交通。同时很多施工现场有很大的噪音,相应的建筑垃圾也随处摆放,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导致各种因市政施工而引发的投诉。这种管理水平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市政部门提高管理水平,不可一味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应该要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改变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市民留下好印象。
1.4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
随着市政工程施工的发展,我们发现很多单位没有明确好安全生产责任,甚至是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都未明确好,更谈不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导致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无法真正追究到责任人,使得整个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虚有其名,没有真正执行落实到位,严重制约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可见,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确立好目标责任人,才能有序开展各种工作,才能积极应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免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进程,影响施工管理的水平提升。
2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2.1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
要想提高市政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就需要贯彻落实责任人制度,提高管理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这时就需要施工单位将施工项目的安全责任与管理责任人联系起来,对其安全管理工作加以制度约束和监督,要求其认清自己的职责安全责任,真正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运作施工,特别是关系到安全问题的配置工作,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隐患,解决相应的安全问题,将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失误降到最低,切实提高市政工程管理安全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重点岗位的责任制,对市政工程管理的重点环节,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市政施工安全系数,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
解决市政工程管理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施工人员的伤亡,进一步保证市政工程按质按量如期竣工,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机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和稳定。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在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会施工人员在应对安全事件的准确做法,也只有施工单位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安全知识,掌握施工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性安全意识,才能正常上岗工作。
2.3完善施工管理的制度
在完善施工管理制度的要求中,需要工程施工单位结合内部机构的需要,设置出专业的组织机构,进而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并考核到相应负责人,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也不忘安全管理的重任,真正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4提高安全教育的意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对于市政工程施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施工在聘用施工人员时,不仅需要加强专业培训,还需要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教育意识,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并参加相应考试,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行施工工作。通过这样的管理教育,真正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努力合作,为解决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奋斗,确保工程施工作业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时竣工。
3结束语
总之,为了降低市政工程施工的风险,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在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前提下,明确好安全责任人职责,全面提升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真正保证市政施工工程的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处理好安全责任与利益之间的直接关系,进而有效完成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翟洋.关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中如何有效优化施工技术的分析研究[J].民营科技.201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就是要对传统的服务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档案服务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水平,在改革创新中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1.思想意识上的创新
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才能突破前人,超越自己,才能永葆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档案工作。
1.1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因此,档案人员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让档案工作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
1.2档案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善于提出新方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1.3档案人员应当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运用档案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努力去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2.创新――档案工作才有活力
2.1做好档案工作要有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 进步;没有创新,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创新,档案工作才有活力。21世纪的今天,面对档案资源信息化,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时代要求,档案工作更需要创新。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固定思维,工作只注重踏踏实实,按部就班,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个别档案干部习惯于照既定框框办事,过于强调继承,忽略了开拓与创新,导致工作上死死板板无生机,档案工作的局面打不开,究其原因,就是档案工作缺乏创新,因此,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有创新的理念。
2.2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在改革开放中,档案执法宣传、档案升级认证、村民建档、民营经济建档、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资源共享等等,这地有效探索,与时代相呼应,为档案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档案载体的广泛应用,给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方式都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2.3市场经济为档案工作创新创造了广阔空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档案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创新的舞台。譬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以及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制,对档案工作来讲,涉及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会越来越重,如何在这块新天地中写就档案工作创新的华彩篇章,是整个档案部门都应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另外,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档案载体多种多样,如何做好新领域和新载体档案的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工作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式的发展,档案工作才有生机、有活力。
3.创新――档案工作才能发展
3.1在思路上创新
档案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如何开展档案工作,使全社会都能关心档案事业,重视档案工作,就要以创新求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思路上的创新开拓视野,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对于有创新的思路,要敢于在实践中试验,要提高加强档案工作的办法、意见和规定,使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2在工作上创新
档案部门要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大胆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档案的收集和提供利用方面,应突破旧框框,打破过去你进我收的常规,努力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进馆,形成各档案馆都有自己的馆藏特点和“镇馆之宝”。在提供利用中要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提供服务,使档案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考。
3.3在机制上创新
档案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各级档案部门应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形成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创新研究的工作机制,以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要完善岗位责任规范,严明岗位职责和纪律,实行竞聘上岗,末位落聘,工资与岗位职责挂钩的竞争机制,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工作有力、运转灵活的管理机制,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4.提高创新能力是档案干部的历史责任
档案工作创新离不开档案干部的创新思维。提高档案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今天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新知识快速增加,处在这样的时代,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档案工作要发展,档案人员就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研究探索档案工作的新理论、新技能和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档案人员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掌握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手段。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敢于打破常规,与时俱进。二是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档案干部应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形成新认识,找到新答案。从而把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态度,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围绕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好档案工作,提高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公路档案管理的特点
(一)转换性。转换性是公路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公路档案管理中的信息要处于不断传递的动态之中,因此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按总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使其转换为既方便管理又便于使用的档案信息。
(二)效益性。在公路档案管理中,效益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由于在档案管理中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势必要求在管理中不但要考虑管理的实际效用,还要时刻以取得最大效用为出发点,即要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做到能从多方面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三)总分合性。公路档案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总分合性。所谓总分合性,就是从档案管理的总体出发,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所谓分,是指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将档案管理科学的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或基本要素并据此进行明确分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所谓合,主要指在科学分解的基础上,按各个部分特点或各个要素的特点及要素间联系,组织为一个严密有效的协作体系。
(四)发展性。另外,公路档案管理还有一个基本属性是其发展性。公路档案管理随着机关、组织、国家及社会等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会对档案管理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要求在收集、加工及传递上加大技术含量,这势必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断从手段、方法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二、公路档案创新的内容
(一)观念创新是公路档案管理创新的思想保证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公路档案管理的创新,全面履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护利用两种职能,必须转变观念,增强知识观念,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因此公路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强化知识观念,把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档案馆、室变成知识信息的管理机构。其次,档案工作者还必须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公路事业在发展,而公路档案管理工作却沿袭着几十年的管理方法和落后的技术设备,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所以档案工作者应采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设备强化服务手段,开拓服务渠道,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逐步将档案管理由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参与信息市场。
(二)技术创新是公路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公路档案管理的技术创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档案工作者将社会科技成果创造性地应用于档案管理与保护,防止档案损毁,延缓档案老化;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档案工作者针对档案工作操作技术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缺陷,研制出新的档案工作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广大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想,勤于动手,在平凡琐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管理创新是公路档案管理创新的重点
公路档案的管理创新,不仅体现在宏观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政策制度上,还体现在档案馆、室的微观管理业务上,需要多种因素的有效组合才能实现。
三、公路档案创新的措施
(一)加速公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在信息收集、传播及使用等方面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其档案管理更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的使用。
1.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库。要加速档案管理的技术化和网络化,
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信息渠道,快速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国家对档案管理的宏观调控。首先,要及时补充、维护数据信息库,对扫描的材料及补充的数据能相互转换,迅速生成各种数据表、登记表、审批表等,减少重复劳动,确保档案信息的管理及时有效;其次,系统软件的设计要有实用性、快捷性和前瞻性,主要信息项也要统一,在录入数据时要仔细核实,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最后,要强化对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保护,不仅要在同种载体上复制,还要建
立在异种载体上备份制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得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录入数据库,以保护个人隐私权。
2.建立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要加速档案管理的技术化和网络化,还需强化互联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在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库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连接用人单位、公路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内部的局域,使不同范围内的利用者都能共享到档案管理信息库。
3.充分运用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公路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应充分运用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对于纸质档案中较大的信息项可运用激光扫描技术,有效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以有效保证重要档案的安全,减少因档案原件频繁使用而造成的磨损,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二)提高公路档案人员的素质
1.培养新型的公路档案管理人才,要切实提高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必须适应档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多层次性,进一步完善公路档案教育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建设与公路档案事业相适应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综合考虑素质教育和社会需求,设计合理的培养层次结构,确立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以有效拉近档案管理学习个体与实践操作间的距离。另外,还应认识到在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公路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日益呈现出其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档案管理科学,培养能从事公路档案信息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
2.建立人才开发的激励机制。提高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还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开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按业绩考核的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必然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基础。公路档案管理系统可本着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的原则,真正使奖惩制度发挥其评判档案人员社会地位和价值的尺度;二是建立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机制。通过精神文化机制的建设,营造开放、向上、积极的工作氛围,增强整个公路档案管理系统的凝聚力,从而使公路档案管理人员对其职业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三是建立责任到人的工作目标激励机制。通过将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任务设立为目标,并以此作为考核确定每一个人的奖惩标准,充分发挥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将目标转化为动力,进而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建立健全用人制度。公路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要打造高素质的公路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首先要改变以往的用人制度,实行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对于新调入的公路档案管理人员,要坚决破除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意识,坚持学历与能力相结合并且以能力为主的用人原则,在职务晋升时则应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制度;其次,应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人事档案专业的标准和依据,进而提高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应重视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等方式,针对档案工作的不同环节及岗位侧重安排培训内容。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
在公路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第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强化其保密意识。作为档案管理保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档案管理人员理所当然要成为保密教育的重点对象,不断提高档案保密的警惕性,如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涉及档案中的秘密内容,严格执行档案借、查、阅制度,不得擅自透露所存重要档案的内容、数量、存入位置等;第二,必须做好档案的编制、检索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进行综合分析、分类、排序、选择等。最后,严格按要求制订保密期限表。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程序指定档案保管保密期限表,并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及时完成对保密档案的降密、解密工作。
一、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
(一)信息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器”
从调研情况来看,武陵源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虽说不是很精细,但是发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 他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手段、新方法,着力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他们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工作机制,在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社会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体系,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此外,他们积极推动情报信息从战术应用到战略应用、从操作应用到决策应用、从表层到深层应用的转变,全力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群众的满意率在全省进入前三甲。
成功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及时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器”。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管理领域有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做好的事情。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母系统中,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布局,联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并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武陵源核心景区(17个探头)与城区(180多个)建立的探头平台,就不是光靠公安一家的工作。这样部门联动,监控到位,群众主动,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效率。
同时,社会管理创新还包括人口、场所、虚拟社会和公共安全管理等子系统,其核心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这方面,武陵源分局以创“平安满意张家界”为目标,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做文章,通过大走访、大调解、大防控等措施,狠打犯罪,主动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来景区的中外游客的平安。
(三)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是前提
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应从公安机关内部机制进行创新,挖掘队伍潜质,调动民警的责任心,真正做到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反之,如果内部机制不创新,无法激活队伍的活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总警力,另一方面还要向内挖掘潜力,要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警力资源。
二、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信息研判机制,在提高预防、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效能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以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切实把触角延伸到村(居)、单位和场所,及时获取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情报信息,实现精细管理、精确防控、精准打击。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情报信息研判,定期分析流动人口流向、高危人群、打击处理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等情况,科学指导警力投向,把有限的警力和资源集中到违法犯罪高危人员和容易遭受侵害的弱势群体上来,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带一般,发挥打防控整体合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流动人口信息全面、鲜活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城镇布局、社区建设、公共设施配套等经济社会建设事项,加强对流动人口数量、结构、状态的分析,科学评估人口流动态势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超前研究针对性措施,着力化解潜在风险和矛盾。五是要坚持全警动员,全警动手,谁办理,谁采集。对违法犯罪人员,一律按规范流程采集信息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案例,借鉴外地经验,归纳研究网上排查、网上串案、网上辨认、网上控赃等网上战法,及时推广运用,大力开展网上作战,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在提高管理针对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要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及“以信息管人”等多种服务管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一是落实“以证管人”措施。要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就可以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待遇,实现管理与服务、维护稳定与激发活力的有机统一,同时调动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落实“以房管人”措施。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人找房”、“人房一致”的双向互联管理途径,因地制宜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小区式、公寓式、委托式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 ,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房屋中介、物业服务公司管理,落实经营者的治安责任。三是落实“以业管人”措施。要全面推行融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业主责任制,督促用工单位落实专人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登记、证件发放、信息采集和教育培训等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落实“以信息管人”措施。要以警综平台推广应用为契机,健全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将有前科劣迹的重点人员纳入系统管理,并与全国违法犯罪人员系统、涉毒人员系统等相比对,及时发现跟踪重点人员,逐步改变原来对流动人口进行信函调查的管理模式。要加快推进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涉毒人员等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实时关联、自动比对、自动报警、网上布控和提醒注销等功能,动态掌握流动人动轨迹,做到对藏匿于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再就是对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处等流动人口管理滞后、基层基础薄弱的地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全方位控制和掌握社会治安动态,提高防范和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能力。另外,在对港澳台及外国人管理方面,要从简化手续等细节入手,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
(三)创新公安职能手段,在主动进攻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