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途径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5 16:54: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德育途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德育途径

篇1

二、夯实做人基础,是中学德育的着眼点

教会学生做人,并使之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成才,先要成人,做人做不好,知识再多也不是好人才,而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做人教育时,在做人目标设定上要注重基础性,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现代人、爱国的人、社会主义的人”;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明确层次性,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育方法的设计上要强调主体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那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被动局面;在做人素质要求的确定上要注意实用性,做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在做人教育的途径上要把握关键性,抓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点进行有的放失的德育工作,重视开展养成教育、自我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一些关键性工作。

三、调动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合力

学科渗透是加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学校明确规定,各科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德育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各科任课教师要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而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逐渐学会自我管理。第一,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和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行动纲领并付之于行动后,班主任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拟出自我教育计划,对教育有成效的成员及时鼓励、推广,使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独立地、主动地、持久地进行下去。第二,全校社团的自我管理。中学不同于小学,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社会的面越来越广,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个性的发展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要合理加以引导。广泛开展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中来。第三,日常生活的全员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应当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要注意延伸学生自我德育管理的领域,将学生的德育同学校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五、形成德育回归生活,德育与学科发展整合的德育范式

新德育倡导德育培养回归生活,因为道德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得以发展,回归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综合的课程。具体地说:一要注重让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加现实体验,在体验中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克服“重认知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德育弊端;二要增加学生体验机会,加强师生谈心活动等方式,着重于在学生理解上下功夫,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克服“重教化、轻内化”的德育弊端;三要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学校对家庭的帮助指导作用,使家长形成与学校一致的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四要充分发挥社区环境育人的功能,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使德育要求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促进青少年灵魂塑造的德育合力的形成。

篇2

战争结束之后,玻尔又从溶液中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它比以前更加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忠诚。正是他们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才使他们对祖国如此热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利用科学家们感人的事迹进行引导教学,这样不但能增强课堂感染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对地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引起的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的破坏自然现象越来越多,而这些生活常识无一不与化学有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就能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结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让他们明确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仅能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学会用辩证法的观点去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从而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人生观。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高尚情操教育

加强挫折教育渗透。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自我放弃,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针对这种现象,利用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结合教材内容,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像诺贝尔为了生产大批的硝化甘油,在实验时,发生了多次爆炸事故,亲人因此死去或受伤,但他面对失败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而是更认真地思考、分析,更努力地工作,置生死于不顾,才发现了用冷水管散热生产硝化甘油的方法。把这些故事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勇敢地面对受到的挫折,冷静地思考,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从而寻找正确的道路。

篇3

我国极其注重因势利导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弘扬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有关机构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高度,对于青少年教育提高认识,由理念化为教育目标,进而成为教育实践的行动,进行试点,逐步扩展,不要一步到位,防止流于形式,疏于督导,坚决避免雷声大,雨点小,杜绝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的尴尬。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对策。只有把德育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上行下效,最终把学生培植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公民。

二、教师的培训及示范是保障

教师毕竟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民教育的实施效果,目前教师在理解和操作时,不但容易会有较大的偏差,而且还会有严重的不适应甚至抵触情绪。特别是发挥班主任的主体作用,组织全校班主任工作论坛,经常性地召开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会议,适时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此外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身垂范才有说服力和亲和力。教师理当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以自身的挚爱与执着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保护和信赖学生。

三、校园的文明建设是载体

学校教育立足点在于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学校应始终围绕着“培养21世纪走向世界的未来公民”主旨,坚持“全员德育”观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而制定严谨周密的计划,求真务实,千万要防止头脑发热,脱离学生的意愿。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孝心、爱心、国防、环保、法制、安全、习惯、消防、社会实践等主题德育活动,采用知识讲座、文艺活动、朗诵演讲、辩论比赛、参观考察、校外辅导、演习、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开展德育个案研究是重要的环节,积极进行德育科研活动,不放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遗迹寝室文化等入手,除了校本课程外鼓励开始生动多样的班级课程,鼓励勤写作,多投稿。德育过程中力求行动重于言论,过程重于结果,隐性重于显性,力求使知识内化为个人自觉的公民意识,并外化为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智慧与技能,直至春华秋实,水到渠成。校园的各项文明建设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自我、张扬个性和挥洒青春的素质教育平台与舞台。

四、学生个人途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自我反思是关键

义乌的许多学生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家庭条件优越,对于德育工作提出了信度挑战。人类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善待自然、善待社会、善待他人,追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正当风华正茂的当代青年,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个性凸现、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感觉敏锐、抱负远大,但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升学压力,有些人比较自私,缺乏意志和毅力,对自己认识模糊,甚至好高骛远,缺乏实干精神,总体上生理成熟提早,但心理发展滞后。中学生要力求做到:深刻解剖自己;合理筹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着力超越自己,树立宽容、感恩、诚信和尊严等公民道德,学会能够温和、渐进、理性地解决问题。同学们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胆投身社会并接受人生的洗礼、磨练和挑战,诸如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最终养成自尊、自信与自立信念,那么这个班级、学校或家庭必将是修身的净土、求学的乐园,成材的摇篮。

五、新闻媒体和学术、出版界尤其是网络的通力配合是依托

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关乎祖国的兴衰存亡,切不可等闲视之。各界务必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利用各种方式、场合和媒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铲除精神污染,“扫黄打非”工作当常抓不懈,还学生一个纯净的娱乐天空。各部门用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来滋补、充实和引领青少年的成长,用爱心去抚弥合创伤、播种理想和净化心灵;用真情去修炼智慧、激发力量和唤醒良知。坚持通过出神入化的点拨、春风化雨的滋润和和蔼可亲的诱导来寻求人的价值、优化人的个性、提升人的境界。有志于推进下一代教育的学术界、教育界及社会人士应加强联合与协作,共同商讨德育的相关课题,出谋划策。

六、社区与家庭的积极合作是条件

尽管义乌做好学生的许多家长当年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起家,并没有多少文化,但对于子女的读书极其注重。一般上,当今大量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孤独,渴望友情,与外界接触较少,家长和长辈要坚持针对性、保障主体性、追求创新性和提高实效性,为孩子们的教育的贯彻群策群力。师长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力和魅力影响青少年,用真心呵护、用善意感化、用美感引领孩子,克服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气,学会感恩,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增进不怕困难、直面挑战、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与价值取向。家庭、社区要齐心协力,立足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力争严格、平等、公开,开发和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建立密切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通融关系,构建德育基地,因为,教育的最基本目标就是造就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篇4

(二)德育机构简单化。德育机构简单化就是德育机构不健全。要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必须有健全的德育工作机构,一是要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组织与开展,二是要有一只高素质的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三是还应该有健全的学生组织。但是根据调查了解,在农村学校中这些组织机构不是没有就是形同虚设。

(三)德育形式、手段陈旧化。在很多老师的思维中,德育就是说教,靠的全是班主任的一张嘴。调查表明,学生对于老师空洞的说教不仅不愿接受,反而越来越反感。简单的,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德育活动“拒之门外”。这其实正是有的班主任抱怨“讲了千万遍却屡错屡犯”的根源所在。

(四)德育队伍“保姆”化。、一是在农村,很多学生的家长自己也没有多少知识甚至本身就是“问题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很多都是束手无策或者本身就是反面教材,他们中也有相当部分人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犯了错,是学校没教育好。二是在市场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双双外出打工,学生成了“留守孩”。这些留守生的管理重任交给了爷爷奶奶及亲友,推给了学校和老师。

(五)德育环境、对象复杂化。良好的社会环境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是,目前学校的周边环境却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校外摊点可任意向学生出售香烟、烈酒等商品,游戏厅、网吧随时对学生开放,不受时间限制;有的歌厅、舞厅也想尽办法吸引未成年人玩耍。由于受网络(包括手机上网)、电视、报刊的负面影响,学生只对其中的糟柏部分发生了兴趣,拉帮结派,以大欺小,打架斗殴,动手伤人,索要保护费,早恋,拜金,虚荣,追星,厌学,与教师发生冲突现象日渐增多。

二、解决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的途径

(一)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出,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理念,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德育的和谐度,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

(二)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系统,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二是制定完善教师工作考评机制,明确管理责任,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教育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德育工作科研,积极探寻新时期德育工作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思维,新的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头脑,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的社会,德育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问题作课题,加强德育工作科研,切实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方法,在科研中学习,在科研中探索,在科研中实践,通过这样循环,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道德教育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级教育网络,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相对较差的现实,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学生管理和教育方法的培训,也可指导家长订一些教育书刊,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53-01

中学生德育工作一直是国家关注的主要话题,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学生德育工作也随之完善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完全中学,通过开展以励志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开展励志教育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结合部的人们生活渐渐富裕,部分优秀学生转入市县中学读书,造成了城乡结合部中学学生素质偏低,导致教育、教学、管理等的难度加大,学生厌学、不学,应付学习,没有理想目标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许多学生不懂得父母辛劳、不懂得求学的意义,他们贪玩、任性,出现了玩电脑、玩手机,沉迷网络的坏习惯,他们在学校各种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渐渐失去了W生本真,丧失了上进心,虚度了宝贵的中学求学时光。

二、开展励志教育的意义

我校正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中学,基于学生的现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以负责任的态度引导学生的成长”,以励志教育为抓手,强化学生德育工作,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教会学生做人,唤醒求知欲,激发成才心。

三、开展励志教育的具体内容

1.文化引领,创设励志氛围

我校以名人励志故事、励志名言装点校园,布置教室、宿舍励志园地,学生到校、课外活动等时段,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名人励志故事与励志歌曲、视频及电影,给学生以力量,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们在拼搏向上的励志文化氛围中不断得到熏陶。

2.阵地建设,打造励志课堂

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根据学科特点构建不同模式的特色励志课堂,建立“预习―自我评价―展示”的励志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气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焕发活力、不懈追求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激励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3.多种形式,丰富励志活动

3.1撰写励志信。结合学校每周德育教育主题,撰写励志信,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要求,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教给学生该如何做是对的,并精选其中的段落或者全部,在每周升旗仪式上给学生们进行宣读,随后将励志信打印张贴在班级励志园地中,学生们在诵读时间进行励志诵读,使励志信教育的效果持续发酵,让学生时刻警醒我要做对、做好。

3.2建立励志卡片。在励志卡片上,学生写下自我认识,如我的优缺点、对做得不好的方面提出的改进措施、阶段与长期奋斗目标等。在班级每日例会上,鼓励学生针对当天的所作所为,对照励志卡片进行反思,改进缺点与不足,肯定优点与收获。

3.3开展励志诵读。利用学生到校的闲余时间、课外活动、主题班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3--5分钟的励志美文、正能量文章诵读。通过励志诵读,使学生的人格优化,促进身心健康。

3.4组织励志演讲与征文比赛。经过一个学期的励志教育,学生们对于励志的内涵、意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自己的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改变。组织学生将自己接受学校励志教育的真情实感、真实体会写出来、讲出来。

3.5评选先进,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励志教育活动中,有一些同学受到励志教育的影响有了明显的变化,学校通过组织评选“感恩励志星”,在校园树立在学习、纪律、文明、礼仪、道德、奉献、爱心、感恩、品德等方面优秀的励志明星与榜样。

4.校本开发,编写励志教材

篇6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

篇7

如今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间或失衡,各种信息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正通过不同渠道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初中生因其处在特定的生理和心理阶段,可塑性大,易受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村的教育资源又相对匮乏,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跟上,再加上不少留守学生缺乏家庭的教育与引导,还有许多家长因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偏面地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将来就会有出息,种种因素表明农村孩子更多缺失家庭德育,更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校园里不良现象经常出现,他们欺骗父母、老师,不能团结互助,爱看别人笑话,甚至无视校纪、校规、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偷盗。试想,这些缺少道德品质的学生走上社会,我们能指望他们给社会作出什么的贡献呢?虽说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迫于考试的压力,我们仍践行着应试教育,社会道德滑坡这一现实已不容忽视,今年,我们国家又掀起了"三月学雷锋"活动,说明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语文教学因其自身具有对学生德育渗透的优越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新的课程理念也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应注重良好品德的形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认为对中学生的德育渗透至关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1.营造特殊氛围,进行情境渗透

可以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播放歌曲,引导W生聆听与感受,或配乐朗诵,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画面,山水及人文景观,营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课文特殊而强烈的氛围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比如在《春》的教学中,可向学生展示春水涨满池塘、杨柳垂堤的美丽画面及百花盛开、春雨淋沥、农民春种的图景,这样直观多彩的背景,再配以诗意的朗读,学生们无不沉浸在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欣赏之中。在《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中,我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及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再配乐朗读,引领着学生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与缠绵的情思。

2.品味美文佳句,促进身心发展

朱光潜在《谈人生》一书就"谈读书"一章中是这样说的:"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这里的少读是相对于多读而不求甚解说的,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品读,尤其那些描写生动、文质兼美的精彩篇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后窍喷烟雾的斑蝥等等,这些景物刻画得色彩纷呈,错落有致,充满情趣。《三棵枸杞豆》中的小树林,作者的描绘引人入胜。《背影》那质朴的语言,深挚的父子之情读来无不令学生动容,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在想象画面的诵读中,不觉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学生成为富有感情,充满爱的生活之人。

3.走近光辉形象,感受人格魅力

光辉的人物往往是中学生感动、欣赏、追求的对象,他们的人格魅力对中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物,他们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富于想象、执着追求……。如《童年》中面对苦难与不幸,却仍然坚强乐观地生活的外祖母;《安恩与奶牛》中从动物角度考虑的清贫老妇人安恩;《斜塔上的实验》中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伽利略;为举荐人才,不顾自身安危的刘基;被贬官却仍心系朝堂与百姓的范仲淹。有平凡人,也有伟人,有政治家,也有科学家,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这些人物身上无不闪耀着美丽的光辉。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走近他们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与体验,认识他们的美好品质,用这些人物的人格魅力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由认识到欣赏,直至追求从而获得精神力量。

4.汲取作者智慧,提高思想认识

所谓"文以载道",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隐含着作者的思想倾向,或褒扬,或贬责,或阐述道理,感悟人生,这些智慧的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在教学议论文《谈骨气》时,我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对现实的思考:"文中所举的三个事例相对我们来说是前人,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是否还有有骨气的人或事迹?或是有没骨气的人或事迹?"学生在回顾生活中的一些人或事后,纷纷发表看法。在尊重与轻视,赞美与唾弃的交流中,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5.关注社会现实,抒发真实心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针对中学生在第四学段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在文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表达其真情实感。作文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德才识方面的素质,同时,在作文中学生也能够含蓄地或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生活,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焦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进行点评,对环境、对人生、对和平的关注与思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6.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分角色表演,诗歌朗诵比赛、美文朗诵、出黑板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并把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精彩表现制成网络视频,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可以展示个人才艺的平台,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既能让学生们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创设情景,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能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

总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也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教学的育人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教育的因素,遵循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灵活运用各种渗透方式,在传授知识、培养智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其产生明确的人生信念,提高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叶圣陶所说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文道合一。参考文献:

篇8

语文教科书的选文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语文课本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体现当今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因素,根据语文教学活动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以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个体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育人活动。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识乃至实践这种意识。

语文课文总是情感熏陶与理性教育互相交融,理中有情,就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能够通过反复“读”出味道。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读,让他们进入作者创设的情感境界,在忘我中得到升华。

阅读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重要途径。面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读者总是与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对照、相比较,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因此,中学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将优秀的言语作品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样,才能形成孩子们对世界向往、对人类关注的自觉性。

在作文教学中,从身边的琐事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这样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让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中,透过现场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教师提供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联想人生,感悟人生,如从风乍起时,塑料垃圾漫天飞舞联系到白色污染、环境保护等等。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尤其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把复杂的、抽象的德育内容具体化,渗透在各科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陶冶、受到教育,达到德育目的。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媒体,可以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审美的教育。在美的熏陶中,读书作文学做人,求发展明人生,全面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那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通过乐曲和影像资料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既而带着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作者笔下“春草图”、“春花图”等构成的春的世界,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昂然的自然美。激发起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作文和语文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的德育实践,使德育得到进一步延伸,特别是课外阅读更是如此。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进行引导,让他们多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多读名家散文尤其是哲理散文。学生细读作品,实际上就是在培养情感,增进认识,得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熏陶与教益。尤其对文中的精品,教师要激励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人情人境,在情境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品德的教益、情操的陶冶。

语文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 掌握学生的心理性格等特征, 根据其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 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 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层次, 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以初中生为例, 和小学生相比时, 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 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 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 一般也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时, 他们在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点, 以人为本, 因人制宜, 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篇9

足球运动是世界范围内开展最广、影响最大的运动之一,深受当代高中学生的喜爱。目前,校园足球呈蓬勃发展之势,普高足球生也在大量地增加,但足球生的德育目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因为,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理想追求的标准,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中学校应以学生自身发展为重,努力探索适合提高学校足球生德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当前高中足球生思想品德问题的分析

高中足球生普遍存在思想品德较差的问题,这是制约普通高中足球运动顺利开展大问题。

1.1价值取向扭曲

表现为不诚实,投机取巧、追逐名利,行为与穿着上过度模仿球星,价值取向扭曲,缺乏内在素质的提高。为数不少的足球生向钱看齐,生活中贪图享乐,互相攀比乱花钱。

1.2团队精神欠缺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球队的高效率运转。有些足球生自我意识突出,大局观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够,唯我独尊。团队精神要求足球生在比赛时要多传,多配合,进行传接球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传出舒服的球。中国球员在场上时表现欲望很强烈,总是想证明我能做什么,这个时候往往会犯错误。

1.3组织纪律性差

不少球员缺乏组织纪律性,不遵守校规校纪,逃学、打架、抽烟喝酒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球员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表现在赛场上是不遵守教练的要求、教练的意图贯彻不到位。

1.4球员意志薄弱

部分球员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怕苦怕累,意志薄弱,对长期进行艰苦训练认识不足,对足球的热情由狂热到逐渐失去兴趣,训练不投人,心理抗挫折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打退堂鼓等。

1.5精神生活空虚

大多数球员是因为爱好足球而踢球的,但也有小部分球员,是来打发时光,混日子的。从整体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球员对学习不重视,除了训练,就是睡觉、上网吧玩游戏,精神生活非常空虚。

1.6公德意识缺乏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关心集体与他人,不尊重家长、老师、教练和裁判,公德意识缺乏。

2足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2.1深化以球育德理念

要始终将足球育人的功能摆在首位。评判足球运动发展水平和成效,固然要考虑竞赛成绩,但从足球运动的宗旨看,更重要的是彰显足球的魅力和功能,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养成主动锻炼的自觉意识、形成团结协作的优秀品格,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使队员们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让足球生在足球活动中,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成长。让良好品质的形成伴随足球生的整个人生成长历程。

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有关足球的负面新闻特别多,足球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事实上,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有其特有的魅力和精神,中国足球的负面新闻,都是因为“人”有问题而不是足球本身的问题,说穿了是球员思想品德问题。学校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形成特点鲜明的校园足球文化,大搞“德育足球”,深化以球育德、以球育人理念,切实提高足球生的思想品德,就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受到家长的高度认可,如此方能切实发挥大球运动的大作用。

2.2提炼足球运动价值

学校要提炼推进足球运动的价值,搞好顶层设计。要让高中学生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如院桥中学在省二级特色高中评比中,总结了足球的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

在此基础上,强化并提出了“校园足球特色文化的活动理念”。以球育德,培育优秀品质;以球益智,促进素质提升;以球健体,练就身体素质;以球会友,提高团队精神;以球兴校,凸显足球特色。

2.3严肃处理违纪球员

球员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后怎么办?管理者敢于严惩犯错队员吗?大多数主教练都首先考虑的是要成绩的,在要成绩的前提下,很多时候,主教练会不舍得处罚队员,哪怕是校长说了,假如是由于处罚主力队员,导致成绩不好的话,不找主教练负责的时候,恐怕也没有主教练会真的就愿意不要成绩了。但学校往往在坚持规范化、严肃化管理的时候,就会和这种不舍得处罚之间成为一组尖锐且必然并存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假如管理者在胆识和决心上存在题,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必然在质上存在问题,最终必然导致在水平上滑坡。领导层要敢于在哪怕是足球运动困难重重的时候,把成绩放在管理之后来做决定,对球员的违纪违规现象决不妥协,该处分的处分,该停训的停训,该禁赛的禁赛,该开除的开除。没有严格的管理不可能有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

2.4多种途径春风化雨

注重实践体验。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学到的东西终生不忘并融会贯通,内化为自身素质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要达到这一目的,经受现实生活的千锤百炼,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体验教育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是一个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一个道德实践过程,也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足球队员只有通过体验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坚强的意志,形成健康的心里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终生受益。

进行专题教育。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声情并茂的“国旗下的讲话”,通过讲传统、讲历史,在庄严的仪式中让队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每年清明节组织队员到烈士陵园扫墓,让队员们不忘历史,珍惜今天,辅导员多方查阅历史资料,并认真记录整理,每年清明节组织队员们到陵园为烈士扫墓,在纪念碑下为他们讲解有关历史,用先烈的英雄事迹鼓舞和感召队员。让队员们在烈士纪念碑前进行庄严宣誓,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

组织开展军训。可开展阶段性地有针对性的军训活动,增强球员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球员的生活纪律、训练纪律和比赛纪律。这些事情看起来微小,但都是很可贵的,其效果在球员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步显现出来。

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每个足球生的个人档案,每周每学期都有考核总结,进行评比打分,每周进行反馈。对存在题,及时进行有效地解决。考核分与比赛上场的机会、升学的推荐直接挂钩,树立竞争的气氛,培育足球运动的正气。在球员取得成绩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广泛宣传,增强球员荣誉感,帮助球员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如山东济南市的“红黄牌制度”。学校通过“红黄牌制度”对校队队员的学习进行监督,教练员与班主任及时沟通,校队队员的文化课成绩一旦下降,便及时亮“黄牌”,采取措施停止足球训练,联系文化课老师为其补课,待学习成绩恢复后再行归队;对文化课成绩不断下降的队员,则直接给予“红牌”,责令离开校队。严格执行“红黄牌制度”后,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倒有了新的提高,体质则有明显增强,性格变得更为坚强,团队合作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也越来越懂事了,自然会支持自己的孩子踢足球。

2.5疏通人才成长通道

校园足球越往上走发展越艰难,普通高中处在足球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直接压力。而与体育部门相比,教育部门对校园足球的改革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因此老师和基层教练都在憧憬,也许未来教育部门将把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并通过招生考试,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对校园足球的发展一定是个利好。

高中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应与高校有尽可能的合作,最好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为高校直接输送足球特长生,如此足球特长生的出口可基本得到保证,从而有效解决球员的出路问题,消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教育部在这方面可有更大的动作。

3结束语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艰居的、耐心的,持久的的育人工作目标,高中足球生的道德教育要做到切实的提高,不仅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探索和工作,而且需要行为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当两个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之时,才能切实提升德育的实效,开创出一番新局面。

篇10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获得成功之前,都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应该上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培养不怕吃苦的意志。当你努力时你并不一定会成功,可是你不努力时就一定不会成功。初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学校并不是要培养出一个文字爱好者,因而教师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不再是自己的兴趣使然,而是坚定自己为学习奉献自己,因而需要学生更加的努力。教师也不再是只教学生技巧,更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方法教导学生,技术再好,不如质量的好,更不如人品好。先学做人,再谈学习,好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一生,这就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

二、利用语文综合性活动,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每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也有各自不同的主题,不仅要求学生积累语文知识,锻炼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要求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因此,综合性学习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好途径。

例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毋需多言,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老师成功地情境、语言的渲染与精心设置的问题,把两个小动物之间浓浓的友情以及他们吵架后的心情体会的淋漓尽致,能够深入的理解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心情感,同时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巩固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