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6:54: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包装工艺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R1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44-01
无菌器材包装材料是医院供应室常规性耗材,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灭菌包装材料的种类增加,不同种类的灭菌包装材料在技术指标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工作中若选择得当可减少医疗成本。由于各专科业务范围不同,各种无菌诊疗包的使用频率也不同,如各种穿刺包使用频率高,而气管切开包(气切包)、静脉切开包(静切包)使用频率比较低。今年我科通过研究各科无菌诊疗包的使用率,分别采用棉布包装、纸塑包装方法优化组合,减少过期包比例,节约人力、物力,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0年4月至9月的高压消毒部分常备无菌诊疗包共768包(内含纸塑包装诊疗包146个),其中过期诊疗包86个;去年同期棉布包装诊疗包共1523个,其中过期诊疗包86个,分类进行统计,分析2010年4月至9月与去年同期各类诊疗包过期率,并进行χ2检验(见表1)。
注:①括号内数字为无菌包(或过期包)内含纸塑包装诊疗包数量。②2010年4月至9月与去年同期各类过期包比较,P
由表1可知,经优化组合后,骨穿包、胸穿包与去年同期过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腹穿包、腰穿包、气切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静切包二者虽无明显差异,但由于过期消毒次数明显减少,器械损耗降低,成本明显减少。
2 分析
棉布包装在医院使用最广泛,通常都被认为使用成本低,如果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2009 版)规定,棉布须达到140支纱,但购买棉布时很难确认是否符合标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回收、清洗、烘干、包装、灭菌.运送,加上过期包的多次重复消毒等,易造成大量棉纤维脱落,同时洗涤剂、水、电的消耗,以及人力的投入,均可增加资源的浪费。而且,棉布经反复清洗,灭菌等,其纤维结构易变形,造成布孔稀疏,甚至出现肉眼不易察觉的小孔,而导致包装隔绝细菌失败;另外,在棉布的使用中可能因为节约成本,一用一换洗难以落实,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1]。因此其综合使用成本反而较其他灭菌包装材料高。
纸塑包装为多层塑料膜组成的透明塑料薄膜和>60mg的纸包的热密封成。高质量的医用纸塑可最大限度的阻隔细菌侵入,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阻菌性能高,包装封口方法简便,塑膜层具有可视性,包装袋外有灭菌指示标识,可明显区分此物品是否经过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从而省去了棉布包装外需要贴灭菌指示胶带和包装带的消耗,无外包部的洗涤费用,灭菌后安全期限较长,减少过期包的出现,有效降低包装成本等优点[2],为消毒供应中心提高无菌物品的屏障作用。但其成本高,易有褶皱和封口裂开,被锐器刺破等缺点。棉布包装与纸塑包装的优缺点如下(见表2)。
综上所述,根据各种灭菌器材的包装要求,灵活搭配使用灭菌包装材料,将棉布包装用于使用频率高的诊疗包,将纸塑包装用于使用频率低的诊疗包,可大大减少过期包数量,这样既能减少灭菌包装成本,又能提高灭菌包装质量。使用纸塑包装临床的器械诊疗包,可以延长无菌包的保存期,增加器械物品的使用寿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供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医院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44-02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生存环境问题被社会各界广为关注。作为环境问题的施动者与受动者,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执行力还需大幅度提高。为了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环保,我们对公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并诚恳地提出建议。
1 调查方案设计
(1)调研目的。该调研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主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认知以及其生活实践中的具体环境行为,评估我国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所处的水平并分析其原因。最终为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并使其能够真正做到节能减排、保护水资源、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减少农业领域化学药品的使用建言献策。
(2)调研对象及方法。该调研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回收网络调查问卷88份,纸质调查问卷133份,有效问卷共219份。实地走访了北京市海清小学、北京市丽康老人福利院、北京市昌平区龙腾苑五区以及辽宁省某华化工厂。
(3)调查内容。该调查问卷由14个客观题和一个主观题构成。客观题均由填写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况、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危害的了解情况、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使用情况、环境知识受教育情况以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原因与解决对策的看法以及参与相关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意愿等问题。
在实地走访中,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年的受教育情况,中、老年人的环保意识强弱以及企业是否能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进行了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公民普遍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有些许了解,但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网络调研结果显示,将近97%的人知道环境污染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并有超过90%的人愿意去了解环保知识并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有3.1%的人表示不会使用一次性餐具,2.27%的人表示总是会重复利用生活用水,15.91%会严格按照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这组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公民虽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却缺乏科学环保的执行力,急需普遍进行绿色环保意识的知识普及与在生活中如何进行环保的科学指导。
通过图1,可以看到,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分类处理垃圾的情况。总体上,一线大城市好于二三线中等城市,二三线中等城市优于普通地级市。从而得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人们的环保实践的结论。另外,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曾经清澈的河流现在满是污水,曾经苍翠的大山现在被黄土所覆盖。更可怕的是,人们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例如,丽康老人福利院周边噪声污染严重,但他们并不知道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对企业进行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其缺乏控制污染源的资金和技术,而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执法部门有监管不到位情况。
因此,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环保意识习惯、政府部门的集体缺位导致了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落后。
3 启示与建议
近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卓有成效。如退耕还林,确实让许多地方重归绿色,限塑令也确实有效遏制了塑料袋的使用。特别是在1989年12月26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应该投身环境保护战,为绿色生活尽一份义务。
(1)青年人。青年人是社会组成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他们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10年内社会发展的主心骨,所以青年群体对环境的态度就是未来社会对环境的态度,我们也应当在环境保护中发挥自己应尽的职责。在了解了有关知识后我们就要将这些知识践行到实际行动当中,作为青年人,首先我们要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平时就要注重节约用水用电,能不用塑料袋时尽量不用塑料袋,选择一种较为低碳的生活方式。之后要利用我们年轻环保事业有干劲的优势,积极地投身到环保事业当中。比如,参加环保宣讲会、社区的环保劳动、植树造林等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了解有关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尽可能地传播出去,特别是传播给少年儿童,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
(2)中年人。中年群体作为现在社会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环保事业中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人到中年,大都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拥有自己的汽车,希望在不是必要时,尽量选择一种低碳的出行方式:能步行时尽量徒步,再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车出行。在平时要多关注与环保相关的消息,并且将自己多余的资金能投入到环保事业当中。如,投入资金支持青年人植树造林,或者投入资金到水污染的治理等等。在平时有时间时,也可以参加环保活动当中,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等。
(3)老年人。老年人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应当为环保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是要了解环保相关的知识,如垃圾如何分类,如何正确使用塑料制品等等,然后将这些环保的相关知识带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为绿色生活尽一份力。
(4)企业。企业无疑是环保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想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企业举足轻重。首先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我国推出的环境保护法,在新环境保护法推出后,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管与规范,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逃脱环境监管重则可以实施行政拘留。所以于利于理来说,也应当减少环境污染。企业在做到减少环境污染时,也要做到排污治污,自己排出的污水等污染物应当自己将其处理干净,而不是仅仅经过简单的处理就将其排入到江河之中。之后就是环境保护了,企业因为有资金技术等先天优势,所以在环境保护时能做到的事情远比个人多得多,企业应当利用技术优势,研究治理自己污染的科技,并且投入到相应的使用中,这将是对环境的最大保护。
参考文献:
[1] 杨静.浅谈中国水污染[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9):3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13-02
为有效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四川省某某市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建立第三方理赔机制,促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对该市2010年-2012年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医疗责任保险理赔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
某某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2007年,该市建立了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将医疗纠纷调解职能从卫生主管部门调整到司法行政部门,实行了第三方调解矛盾纠纷。2010年,按照“大数法则、应保尽保、保本微利”和“统一标准、统一理赔”的原则,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推行医疗责任保险,议标确定人保财某某分公司作为全市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公司,要求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照全市统一标加医疗责任保险,形成了第三方调解、第三方理赔化解医疗纠纷的新机制。某某市医疗机构构成见表1。
2 讨论
2.1 成效
一是通过第三方介入调解医疗纠纷,群众对调解的信任度明显提高,结案时间有所缩短。二是通过第三方理赔,医疗纠纷赔偿款兑付较为及时,患方满意度有所提高。三是医院切实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在医疗机构业务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医疗纠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四是依法打击医闹,患方在医疗机构纠缠闹事的问题相对减少,医疗秩序好转。
2.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医疗机构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0年2月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新举措。且医疗机构有通过参保医疗责任险而转嫁自身经济风险、通过第三方调解、尽快化解医疗纠纷的强烈愿望。然而现状并非所愿,目前某某市医疗责任险有限的保费、较低的理赔封顶线和单一的险种无法有效解决医院所面临的风险。一是保险理赔数额有限,目前的理赔方案为医疗机构承担全部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100%;医疗机构承担主要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70%;医疗机构承担同等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50%;医疗机构承担次要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30%;医疗机构承担轻微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15%。。通常情况下,医院仍需自付相当部份的经济赔偿费用。二是理赔时间较长且程序繁琐。该市目前的理赔程序为医疗机构先垫支所有赔偿费用,保险公司通过查勘估损、核损理算等一系列程序后将理赔金额划至医疗机构帐户,此过程中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多有争议。三是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仍需投入较大的人力、时间与患方处理,保险公司在减轻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工作压力、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方面所起的作用较小。以上原因使得部份医疗机构,尤其是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的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参保动力不足。
2.2.2保险公司改进险种的后续动力不足
因“医闹”、患方纠缠不休等多种因素影响,医院垫支的赔付费用往往超过保险公司按相关规定计算出的费用,即存在“酌情多赔”的情况。保险公司往往也不得不酌情多赔。在赔付费用达到收入保费80%以上,其它成本不断上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脱保普遍的情况下,市场前景不明了,保险公司此险种经营连续徘徊在亏损边缘。该市仅一家保险公司承保医责险,其它保险公司对医责险市场准备不足,暂未开展相关业务。无竞争压力亦使保险公司对该险种的改进动力不足。
2.2.3第三方理赔机制的运行存在风险
从前期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情况来看,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已从政府推动、双方合作的“蜜月期”进入利益博弈的“磨合期”,在县级以上参保医疗机构减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不通过提高保费来保证经营,保费的上涨又使在保医疗机构的脱保意愿增加。第三方理赔机制持续健康运转的内生动力不足,运行存在风险。
3 建议
3.1在医责险方兴未艾的情况下,适当鼓励“自由恋爱”
国内医责险一直处于“应当鼓励”的非强制地位,多年来一直处于“有项目、没业务”的状态,即使宁波、深圳等保险市场发育较成熟、医责险试水较早的地区,也存在市场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但仍有值得内地学习借鉴之处。建议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保险公司联合学习考察国内先进地区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经验,深入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医疗机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医疗责任统保方案,加强宣传动员,督促公立医疗机构应保尽保,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参保。保险公司通过保费浮动、增加相应险种、及时理赔、全程参与医疗争议处理等方式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多样的险种选择和更好的理赔服务,努力解决现阶段医责险本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医责险对公立大型医疗机构的吸引力。
3.2在医责险发展较为成熟之后,采取行政手段统筹推行医责险
在医责险产品和服务方面均有所改善、医疗机构参保意识有所提高,即医院和保险公司进入“稳定期”之时,可借鉴交强险的经验,将投保作为医疗机构执业的前提条件,如纳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年审、医疗机构年终考核、“平安医院”考评、医疗机构等级评审一票否决内容等,切实提高医疗机构参保率,使医责险在“大数法则”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其在分担医疗机构风险方面的作用。
3.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使第三方理赔机制健康持续运行
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医疗责任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与监察小组,明确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医疗纠纷调解、保险理赔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商和解决,以保障第三方理赔机制的健康持续稳定运行。
4 结语
《侵权责任法》施行三年以来,医疗纠纷的赔偿金额逐渐增加,具有救济患者和保护医疗机构双重功能的医责险的推行逐渐成为各界共识。本文仅提出了初步思路,如何进一步细化完善医责险产品、服务及系列与之配套的制度已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胥林花,推进医疗责任险的现状和思考 [J],卫生管理,2012,(6):30-31.
一、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分析
(一)薪资报酬
女性农民工进城务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但现实状况下,由于工资低、工资拖欠等原因,使得女性农民工几乎赚不到钱。据调查显示:进城务工的女性农民工,平均工资为1000至2000元的占据47.8%;2000元以上的仅占7.5%。由于没有相关规定,女性农民工的工资报酬,主要由用人单位决定。此外,还存在大量拖欠女性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发生。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有大约40.6%的女性农民工被拖欠过工资,其中经常拖欠工资的比例就达到20%左右。某些不良企业,故意拖欠女性农民工的工资,用作企业的流转资金。更有甚至,直接恃强赖账,直到女性农民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法索回自己的血汗钱。
(二)工作状况
首先,工作环境差。女性农民工工作环境大多较为恶劣。甚至有很多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不设置安全防范措施,致使许多女性农民工中毒、患病。其次,工作时间长。《劳动法》规定,一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一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但女性农民工,普遍存在工作超时的情况。许多企业实行“两班倒”制度,白班12小时,夜班12小时。休息时间,一个月最多2、3天。至于双休、法定节假日,则更无从谈起。最后,工作容量大。女性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强度,并不少于男性农民工。在许多建筑工体上,都能见到女性农民工忙碌的身影,而且由于生理结构问题,她们比男性承担更多的负担。
(三)社会保障
其一,工伤问题。许多企业不为女性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使得女性农民工工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二,教育问题。据调查显示:女性农民工子女的失学率达到4.8%;半路辍学率搞到15.4%。我国是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入学需要各种学杂费、借读费、赞助费。各地区的借读费用不同,有的高达上千元,这无疑是巨大的负担。其三,性骚扰问题。性骚扰女性农民工的人群,分为男性职员、男性雇主、外界流氓三大类。女性农民工面对性骚扰,一是缺乏法律意识,找不到正确渠道保护自己。一是担心失去工作,于是选择容忍。此外,还有住房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养老保险问题、生育保险问题等等。
二、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对策分析
(一)思想转变
在思想意识上的转变,是保护女性农民工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如何转变思想观念?首先,户籍制度问题。应当逐步降低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障碍,促进农民工转变为城市产业工人群体。其次,社会保障问题。针对女性农民工特点,制定系统性、完善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对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提高女性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再次,社会宣传。众所周知,城市的繁荣昌盛、朝气蓬勃,离不开女性农民工的无私奉献。女性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因此,政府应扩大对女性农民工的社会宣传,转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让更多的市民尊重、爱戴女性农民工。最后,管理问题。应当将应急式管理,转变化日常式管理,实现服务式管理模式。
(二)维权机构
政府应进一步建立或者完善女性农民工的维权机构,扩大女性农民工的帮助渠道,切实保障女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维权机构,可由妇联组织、司法部门、工会组织、社会保障部门等组成而成,专门负责维护女性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例如,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女性农民工性骚扰、企业拖欠工资等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女性农民工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子女上学难等问题。提供社会资金,帮助女性农民工应对生育、医疗等问题。目前,我国针对女性农民工群体建设的,非盈利性维权机构,还处于基础阶段。数量少,资金少,力量有限。因此,政府除了加大对女性农民工建设维权机构之外,还可以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呼吁社会好心人士,自发组织、构建帮助女性农民工的社团。
1 调查对象
1.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对浙江、广东、上海三地的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进行调研,被调查并回收到调查表的31家单位,包括中医医院13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5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3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家、综合性医院2家、预防保健中心2家、独立体检中心1家。
1.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调查对象为浙江、广东、上海的省、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和预防保健业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246份。
1.3 服务人群:以浙江省为代表,选择功能社区、生活社区人群进行调查。包括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的企业家、公司职员(高、中、低收入人群)、农村人群共计9000人。
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设置。
2.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调查: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体制形式;已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数量及机构,已开展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被调查机构享受到的有关中医预防保健政策。
2.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调查: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评价;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进一步开发新的服务技术产品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
2.3 服务人群的调查:服务人群对现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服务满意度评价;人群对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类别的认识;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期望(人群选择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时优先考虑的5个条件)。
3 调查结果
3.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3.1.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体制:31家机构中有2家未回答,29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管理体制为设立独立科室但由机构担负盈亏的形式最多,占44.83%;而从属于其他科室的为12家,占41.38%。设置为独立科室并能自负盈亏的仅有2家,占6.90%,说明现有预防保健服务业务机构的组织管理形式尚不统一,设置为独立科室并能自负盈亏的形式还是少数。
3.1.2 已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详见表2。
由表2可见,大多数(70.97%)预防保健服务业务机构已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医院100%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5%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院、预防保健中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相对较少。
3.1.3 机构享受到的中医预防保健政策:详见表3。
由表3可见,只有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预防保健中心享受到了国家的鼓励政策实惠。31家单位中只有2家单位享受到了专项经费资助。
3.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评价: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进一步开发服务技术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详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两类管理人员均认为有必要继续研究开发新的服务技术和手段(比例高达91.06%),说明管理人员对机构现有的服务技术手段不满意。
3.3 服务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评价:回收问卷7247份,各项目填写的完整程度不一,基本上应答率保持在90%以上。
3.3.1 服务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满意程度: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满意度仅为54.32%,不满意的超过了10%,说明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提供机构尚有许多有待于提高的地方。调查显示,人群期待中医预防保健提供机构首先提高服务内容的丰富性(47.67%);其次是服务机构的设置(35.83%)。结果提示:通过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建设,为人群提供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技术和手段,能有效满足人群的期望。
3.3.2 人群对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类别的认识:我们设置了多选形式的问卷问题进行调查,人群认为目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哪些业务机构承担。结果详见下表。
由表6可以看出,两类人群均认为: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位于前两位是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认为由独立预防保健中心提供的比例仅为16.11%,明显偏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对于综合性医院也有一定的认可度,比例为45.26%。说明综合性医院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综合性医院一般开设有中医科,事实上也具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3.3.3 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期望:调查设置了关于“人群选择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时优先考虑的5个条件”的问题,以1~5的数值表示。通过计算各项条件所得值的平均数的大小来确定优先次序,数值越小,次序越前。结果详见表7。
人群对于专业水平的考虑是第一位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则是最后考虑的。生活社区人群和功能社区人群的选择结果完全一致。
[中图分类号]J0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75-02
吉林艺术学院组成了一个以工艺美术骨干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为主要成员的普查小组,对吉林省工艺美术行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在一年的时间里,采访了一百多家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企业和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其中省内著名工艺美术专家35位,得到了一份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吉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普查报告。
一、吉林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情况概述
(一)从品种方面
在全国工艺美术普查11大类产品中,吉林省占9大类:雕塑工艺、金属工艺、花画工艺、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抽纱刺绣、地毯和挂毯工艺、珠宝首饰工艺、民间工艺、美术陶瓷。其中发展比较好的产品有松花湖浪木、根雕艺术、舒兰皮影、满族剪纸、玩偶、易拉罐立体工艺画、松花石砚、微雕艺术、圣诞礼品、羽毛鸟等,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珠宝首饰加工行业比较薄弱,其原因是本地区贵金属产量比较少。由于漆器工艺产品的原材料离吉林地区比较远,并且油漆工艺本身比较复杂,漆艺产品在本地区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可喜的是,一些学校和单位在漆工艺方面在进行探索,如吉林艺术学院建立了一个漆工作室。烟花爆竹类产品在本地区不生产,主要由外地进口。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本地区烟花爆竹行业工作条件差,连续几次出现烟花爆竹爆炸事件,政府开始强制性管理,检查不合格的不允许生产,随后国家又出台了烟花爆竹的禁令,单纯做经营,主要由南方进口,吉林省地区经营烟花爆竹的大概有四十多家。
吉林省地区文化历史远远不及中原地区悠远,传统工艺美术在本地没有形成典型的工艺美术产品,很多工艺产品都是近代才兴起的。如:易拉罐立体工艺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非有色金属制品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0年到2004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鞋塑这种工艺形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没有形成产业,但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
吉林省工艺美术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吉林市,在这里有一批老的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组建了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
(二)从技艺方面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传统工艺的技艺相传多是以家族和社会的方式为主,没有正规的工艺美术教育。
2.现代经济社会对传统艺术有很大的冲击。
3.有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去世后带走了优秀的技艺,造成了人亡艺绝的可悲境地。
4.部分传统手工艺品虽然自身技艺精湛,但是其艺术价值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很多艺术品市场需求很小。
(三)从稀有材料方面
某些工艺品需要稀有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短缺,严重影响其发展。如松花湖浪木,松花湖浪木属于本地区特色稀有原材料。随着近年来浪木根雕艺术的发展,市场需求大,从事根雕艺术的艺术工作者越来越多,导致原材料的数量锐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门艺术的发展。
(四)从人才等方面
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高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高级工艺美术师20名,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员大专以上文化占总数的10%,高中以上占50%,高中以下占40%。虽然有些人员技艺超群,但是他们不能够形成理论或者书面的文字,因此导致技艺在传承的时候也非常困难。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艺术流派。很多工艺美术大师都没有职称,只能称之为民间艺人,得不到国家的政策保护。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状态分析
传统工艺行业萎缩,有些手工艺品种面临消亡或已经消亡,一部分手艺已经失传,许多技艺高超的工艺美术大师后继无人。在普查中,根据本地区特点,具体分析:
1.部分传统手工艺品虽然制作技艺精湛,但是其艺术价值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些手工艺产品只适合特定场合的装饰作用。这种情况就要求此类传统工艺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有创新,在设计中注入现代因素。
2.手工技艺相传一般是师徒相承,再加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保守思想,导致“人在艺在” “人去艺绝”的可忧境地。因此应该让传统手工艺普及,从小孩子做起。
3.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产生危机现象的原因之一。一是生产工艺手段变了,生产效率变了;二是现代材料多样化。传统工艺的本身“危机”主要体现在能否批量制作,这也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关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在中国历史上,工艺美术作品往往多是收藏品,还不能称之为商品。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呢?除了政府的扶持与抢救以及民众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是还需要依靠行业自身的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工艺美术发展观
工艺美术,既使是传统工艺美术,也必须创新,要面向市场和现代生活,才能向前发展,完全依靠被动的保护,而不去创新,是谈不上发展的。但是工艺美术创新不能从零开始,不能摒弃传统,一定要在吸取传统精华元素的前提下与时代风貌相结合,兼收并蓄创造出面对今天生活和市场的产品,发现人们的个性需求,满足个性需求,这才是今天工艺美术正确的发展观。
(二)传承的同时注重艺术形式和题材的创新
一些产品较多采用清朝繁缛纤细的装饰形式,依美学观评判,此类作品艺术成就并不高。所以创新一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二要提高从艺人员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水平。
传统工艺美术受历史传统及地方习俗的影响,自身艺术语言运用上的局限,都有各自长年沿习约定俗成的一些固定题材,因而形成了各地工艺美术品的特色。但是题材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植物、动物、风景、建筑以及传统的吉祥题材等都是今天工艺美术作品主题内容创新的源泉,还可以借鉴其他门类艺术之长,在不改变由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民族和地方风格特征为前提进行创新。
(三)材料与技术要吸收现代元素
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形象和审美趣味是对各种材料进行专门的技术加工而实现的,因此新材料工艺的改进,也是工艺美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批量生产的工艺品,更要不断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新品种新花色的开发。我们提倡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并不意味着工艺美术就一概排斥现代生产手段,因为工艺美术的所有品种,并不是非采用手工技艺制作不可,使用何种生产手段,一定要从具体产品出发。
(四)开辟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市场
关键词企业安全保卫现状对策
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企业安保工作尤为重要。
一、当前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
(一)安保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安保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出现安保人员职责不清、管辖范围不明的问题。企业安保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防破坏;防治灾害事故、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参与安全生产检查;防范安全事故,保障企业资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从职责身份来说,安保人员属于公司普通在职员工,而从工作内容来看安保人员承担职责过重,所管辖范围超过自身能力所及。因此,企业安保工作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二)安保工作手段落后
企业安保工作手段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企业按照老思想、老观念进行看门护院式的办公。当前大企业的规模上一般都在千人以上,仅凭几个保安的力量难以承担安保任务的重担。随着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已成为安保设备重点建设方向,单靠人防难以满足当前安全保卫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忽视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投入力度,导致当前企业的安防设备普遍存在老化、超期使用、更换不及时等问题,给安保工作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安保人员素质偏低
现阶段企业安保人员素质偏低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企业对安保工作重视不够,企业管理层将工作重心只局限于生产经营,将后勤保卫工作寄希望于公安部门的支持,企业内部的安保职能逐渐边缘化,直接影响了安保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工作精力的投入。二是,企业安保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只能吸引教育层次低、工作技能差的员工,人才流失率高,长期如此企业安保人员的人才吸纳工作陷入恶性循环。
二、强化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管理的对策
企业应清楚认识到安全保卫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革新工作理念与手段,确保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
(一)健全安保工作管理体制
安保管理工作制度的缺失直接影响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健全工作管理制度是强化企安全保卫工作的先决条件。第一,要严格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将安保工作体系的责任层层落实到责任人。第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企业安全保卫的负责人要参与安全保卫工作的目标制定中,并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机制。对违反保卫工作规章制度的人员要给予处罚,若涉及触犯法律,应深入调查,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第三,建立监督与考核机制,企业应将竞争考核机制引入安全保卫工作的管理之中,将安保人员平日的工作表现和每月的工作技能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之中,迫使安保人员强化自身责任意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保卫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安防设施建设
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企业资产和员工利益不受侵害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企业安保工作以传统人防为主,这种方式需要通过大量招聘安保人员来增加安保力量,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加大了人员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要将加提升科技含量作为工作重点,把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化安防设备来实现开放性的安保管理。企业在强化安防设施建设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多步骤、多层次的策略,逐步完成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电子红外报警装置的安装和更新,将科技力量作为安全保卫工作强的有力保障。
(三)切实提高安全保卫从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想提升安保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就要规范招聘工作。企业人力资源应当重视企业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严肃对待,在招聘中重点考核人员的道德品质和安保技能。企业的安保工作涉及到企业财产以及员工的人身安全,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专业的安保技能缺一不可。企业要力求建立起优秀人才的长期储备,降低人才流失率,就必须提高安保人员的薪酬待遇。其次,加强在职安保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定期对安保人员进行安全防范、职业道德与法制纪律教育,促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科学有效地开展安全保卫工作。最后,提升安保人员的专业技能。若企业安全保卫部门不具备预防及控制能力,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因此,企业要定期针对突发事件预案进行演练,加强企业安保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结语
安全稳定的环境是企业得到长期发展的前提,加强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同时,为社会团结安定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既是维护基金安全、保持社会保险事业规范、有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社会保险诚信机制建设、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社会保险理念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还存在许多的操作阻力和环境阻力。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稽核的思路和想法。
一、现阶段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还有待提高,社会保险稽核的执法环境缺乏社会的支持。由于社会保险工作开展环境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差异的原因,以及社会保险相关政策法规健全和完善的滞后,特别是全国各地区执行社会保险有关业务的标准的不规范、不统一,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之国家有关的税法和其他法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对违法用工单位的震慑力明显显弱。这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同有直接关系。因此这也是多年来一些用工单位把“瞒报”,“漏报”社会保险费作为企业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屡禁不止的原因。而且,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今天,诸多劳动者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意识淡薄,缺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助长了用工单位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
2.概念混淆,以少申报。有的单位以“实发工资”与“ 实领工资”相混淆,变相降低缴费工资基数。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以单位实发工资总额构成的,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项构成,而有些企业单位是以扣除个人负担的养老保险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部分后的实领工资作为单位的缴费基数,很显然,是把工资总额实际构成等同于职工领到手的实领工资缩小了工资总额构成内涵。
3.领导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社保机构重资金到账,轻基数稽核;重养老金拨付,轻生存调查。社保稽核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规范行为的防范和纠正机制普遍空缺,从而使不规范行为的滋生成为可能。
4.稽核人员少。按稽核办法,实施稽核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稽核人员共同进行,由于目前社会保险部门常常普遍存在人员少的问题,而且身兼数职,很难抽出两人办理稽核工作。
二、对改变稽核工作难题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清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目前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拓展,企业瞒报、漏报和基层社保机构漏核社会养老保险费基数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社会保险费的安全与完整,影响到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权益。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健全对不规范行为的防范和纠正机制势在必行。为此,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重征缴、轻稽核”的做法,建立起以稽核促征缴、以稽核保征缴的新机制。
2.坚持严格执法,增强企业法人代表的法律意识。稽核工作也是一种执法活动,2003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就是社会保险稽核的“基本法”,是统领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践证明,这些法规文件为开展稽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因此,稽核人员在稽核检查中,要从大局出发,站在维护国家和参保人切身利益的高度,把每一次稽查都做为宣传、落实《办法》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翻翻帐本、报表就了事。为了切实增强企业法人代表对依法参保的思想认识,必须稽核与教育并重,促使企业法人代表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改变过去不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能少缴则少缴,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错误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较好的遏制企业瞒报、漏报缴费费基现象的发生。
3.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强化队伍素质建设。为了适应社保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大投资,尽快建立起一支精通业务,廉洁高效的社会保险稽核队伍。所谓素质高,就是要求稽核人员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政策水平,不但要坚持原则,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社保经办机构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办理方法。对这支队伍要重点管理,定期培训,年终考核,以不断增强廉洁公正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学习、自我超越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保事业健康发展。
三、重视社会保险稽核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农民工;医疗保险;弱势群体
[中图分类号] X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6-0104-09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批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逐渐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对“农民工”予以正式解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目前,也有称其为“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在改革开放的竞争大潮中,尤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
农民工包括外出和本地两部分。外出农民工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民;本地农民工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持续增加,但是增速继续回落(见表1)。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2014年增长1.3%,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 [1]。与此相伴,农民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年轻农民工比重不断下降,40岁以下农民工2014年较2010年下降了8.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比例增加,2014年比2013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例相应提高,2014年比2013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2]。
随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的不断提升,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攀升,由1995年的2.32%上升到2011年的9.51%,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农民工具有4大特点:流动强,规模大,文化低;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就业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维权意识薄弱,权益损害严重 [4]。这些特点决定了最需要得到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益经常受到损害,尤其在医疗保险缺失方面表现突出。面对农民工在医疗保险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社会和政府应该共同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因此,如何很好地为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险,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全面掌握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现状和发展趋向,探讨如何维护农民工医疗保险合法权益已刻不容缓。
一、中国政府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进程的努力
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1883年德国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诞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有4种模式:国家卫生保健制度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5]。
现行的中国医疗保险主要有5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各地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条例或办法规定的医疗保险、补充商业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主要涉及前面4种类型。农民工参加哪种医疗保险,除了考虑这种保险对农民工是否准入之外,还需要考虑农民工本身的条件是否具备。
给农民工提供完备的医疗保险,既可以回报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可以保护他们的权利,对实现公民平等权利具有重要价值;还有利于保证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必须关注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问题:
(一)国家层面的努力
国务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从2002年开始,出台了系列政策和法规,以推动农民工医疗保险进程。
(二) 地方政府的努力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地方法规(见表2),形成了多种模式。从全国范围看,主要有4种,由于各地政策不同,除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纳入模式以外,还有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为代表的3种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纳入模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一种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各地相继出台并实施相关政策,到2010年基本实现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一项关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农民工调查显示,98.5%的受访农民工已在家参加了“新农合”;参保费每年10元至40元不等;少数为强制参保,大多数为自愿参保。多数农民工觉得“新农合”实用,适合本地农民工。但是由于异地打工,许多外出农民工无法充分享受“新农合”的利益。一些外出农民工反映,在外地的医药费可回家报销,由于报销起付线高(有些地方超过300元才能报),报销比例过低,而且手续相对复杂,除非医药费很高,否则不会费周折去报销[6]。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纳入模式
这一模式以北京为代表,也称之为北京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医疗保障卡,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体现了公平性,有利于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这种将农民工医疗保险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的模式,是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但是,这种模式要求个人缴费多,让农民工承担的医保费用相对较高,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低这一实际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地区统筹模式不吻合。此模式貌似公平,却难以有效保护农民工权益。
3.农民工医疗保险专项型纳入模式
这种模式也称之为深圳模式,以深圳、山西为代表,这些地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6年的《关于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专门针对农民工建立了独立的医疗保险制度。
该模式将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合并使用,虽然有助于提高大病的抗风险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转移续接难以实现,兼容性不够;由用人单位承担保费损失,致使农民工办理医保的积极性不高。
4.农民工综合型医疗保险纳入模式
该模式在成都、上海等地较为盛行,将农民工的医疗、工伤和养老3种保险捆绑在一起,以用人单位缴费为主。此模式采用市场运行机制,引入商业性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譬如无法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转移续接;市场化过度,导致出现商业保险公司利润较高、农民工补偿率过低的情况。
以上几种模式是不同地区对医疗保险的实践和创新,在某个城市或地区可能是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医疗保险模式。然而由于各种模式的保险政策不同,对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来说是一种流动,同时不一致的缴费标准对于农民工的缴费积极性也会有一定影响。
总之,虽然各级政府都付出了努力,但目前还没有在全国建立起统一的农民工医保制度,各地区制度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有些地区的保险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上海在2011年7月以前主要实施的是农民工综合型医疗保险纳入模式,之后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农民工的综合保险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低,各地区和行业参保率差异大
2014年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7.6%,比2013年提高了0.5%,外出农民工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参保率高于本地农民工。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较2013年虽有提升,但仍然不高,而且各地区和行业参保率差异较大(见表4)。
从区域看,东部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最高为20.4%,中部为11.8%,西部为13.6%,东部与中西部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的参保率增长却较快(见表5)。
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中,制造业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最高为22.1%,是参保率最低的建筑业农民工的4.1倍。可见,不同行业的农民工参保率差距较大,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的参保率提高较快(见表6)。
(二)医保政策的地区差异大,农民工的医疗保险转移续接困难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迅速增长,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民工的问题日益重视。自2002年以来,各地陆续实行了各具特点的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不同地方在起付线、补偿率、封顶线乃至医保项目的设置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特点。
各地基本上是相互独立地执行地方性的政策,致使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困难,主要表现为同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在不同地区之间移续接困难、不同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转移续接困难。而且出于保护地方利益的目的,各地几乎都规定农民工等劳动力在跨区域流动时,比例较大的统筹基金部分不能随同转移,只能转移个人账户余额以及医疗保险关系。一般来说,农民工经常要在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流动,一旦流动到异地,因为转移续接困难,此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就会付之东流,直接损害农民工权益。所以,当参保农民工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时,“断保”现象非常严重,致使许多农民工只能处于“无保”状况。
郇建立,王博勋(2011)通过走访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由于各地的缴费基数和费率不同,一些国家层面的政策如“农民工可享受当地退休后医疗保险待遇,农民工医疗保险可以在城市间转移”基本没有落实,还停留在设想层面。他们在与农民工交谈时,发现许多农民工希望全国各地的医保能够联网,通过一定形式,如一卡通等,在各地都能报销医药费[6]。
(三)缺乏完备统一的制度规范,重复参保问题严重
由于仍然存在城乡不同医疗保险制度间的分割,全国尚未统一医疗保险政策,重复参保问题非常严重。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城镇职工基本医保3大保险的重复参保人数一亿多,重复参保率高达10%。河南省卫计委农卫处处长王耀平表示,“重复参保的情况确实存在,这恐怕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从河南情况看,部分群众在参加新农合的同时也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重复参保、重复报销的现象严重”[6]。
农民工重复参保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有些农民工虽然已加入了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但是在务工所在地又以外来人的身份再次参加“新农合”;二是根据《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有些已经在户籍所在地加入了“新农合”的农民工,又受利益驱动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三是有些地方在推行“新农合”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参保率,规定对于已经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农民工若不加入“新农合”,其家人将没有机会参保,这种参保模式使一些农民工不得不被动重复参保[8]。而重复参保具有许多不良影响:
第一,增加财政资源浪费。据测算,重复参保率假设按10%至15%计算,政府每年的无效补贴将超出200亿元[6]。
第二,有违社会公平。公平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它体现在制度的建立、基金的筹集及受益等环节。重复参保会引起许多人重复受益,甚至会导致产生报销金额超过实际医疗费用总额的极端情况[8]。重复参保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还会导致新的不公平和社会矛盾。
第三,影响基本医保制度的构建。重复参保掩盖了真实的参保水平,会导致决策部门对制度运行效率的高估,从而影响完善的基本医保制度的构建。
三、引起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的产生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既与相关制度密不可分,也与其特殊身份有关。
(一)宏观层面
1.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阻碍
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是农民工医保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根本原因[9]。因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城市和农村存在着二元保障体系,城市和农村保障体系有着严格的“身份”限制,农民工无法与城镇职工享有等同的社会福利和权利。
2.相关法规的缺失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社会保障的立法不够重视,主要依靠政策推动社会保障的发展。直到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以此为依据,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权益在法律上才首次予以确立。然而,对于如何处理地区分割利益、转移续接、累计缴费年限等问题,目前仍未从法律层面予以规定,因而影响农民工医保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立法滞后。
3.医保模式的条块化
中国医保制度没有开展整体性的制度设计,主要采取渐进式发展思路。受此影响,农民工医疗保险采取属地管理,多种形式并存;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严重,重复参保严重,互联管理难以实现。
(二)微观层面
1.政府未能充分履行职责
面对存在的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有些政府机构存在作为不够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掌握的农民工信息不全,资金投入不足;相关部门监察不到位,为用人单位不履行责任提供了可乘之机;办理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不高;法制宣传不到位,农民工对相关权益了解不多。
2.企业逃避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必须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职工办理医保负有法定义务。然而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私营和个体企业主,却故意拖延或不为农民工办理基本医疗保险,这一情况,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注意。
3.农民工缺乏保险意识和知识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工不注重医疗保险,保险意识薄弱;由于收入低和流动性强,农民工更是较多关注眼前利益,参保积极性不高;又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广大农民工所应了解的医疗保险知识却比较欠缺。
四、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对策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任何一级政府都应该处理好的问题,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受到侵犯,就是政府管理的缺位。因此,应该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承担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医疗保险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包括立法建制、监督控制、宣传管理等。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
统筹区域的划分为医保基金圈定了带有地方色彩的“势力范围”[8],只要全国医保统筹没实现,阻碍转移的分割动力就会一直存在。要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就必须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关注城乡统筹发展。针对融入城市的农民工,取消户籍限制,制定相关政策,使其享有与当地人口等同的医疗保险待遇;针对季节性农民工,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效措施,尽可能好地衔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医疗保险制度,以避免因流动性而产生“空壳”现象。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全国医疗统筹是解决农民工医保转移续接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完善制度设计,实行分类分层管理
设计多种医保险种,供不同情况的农民工参保选择。根据“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实行分类分层管理。例如,签有劳动合同、收入稳定,可以在城市长期定居的农民工,应及时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参加大额医疗保险;与用人单位建立有稳定的劳动关系,参保有困难的,可参加大病医保或住院医保;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以个人名义参保;流动性大,工作变换频繁,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可选择费率较低,个人负担较轻的“新农合”或医保当期的大病统筹等。
(三)强化督察与执行力度,维护农民工医保的合法权益
为保障农民工医保权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强化监督与执行力度,确认劳动关系,加强执法监督,消除制度漏洞。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要政府相关部门既要承担相应责任,又要加强协调。农民工医保问题不只是人社部门的职能,医院、工商、税务、街道办事处单位或部门等应该整体联动。二是要人社部门应严格监察,突出重点。开展监察时,把“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医保”履行缴费的法定义务作为重点,鼓励农民工向相关机构举报和投诉不作为的用人单位;对有能力参保而恶意不办的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移交相关部门予以处罚。三是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全国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提供快捷方便的费用结算体系等。四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医保意识。建议各级政府开展医保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农民工的参保认识,提高医保购买积极性,提高医保覆盖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6-02-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4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R]. 2015-04-30.
[3]李芳芝,李 超. 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统计测算[J]. 统计与决策, 2014,(13).
[4]向 彦,龙明卿. 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进城刍议[J]. 学理论,2012,(20).
[5]王瑞明. 福州市流动儿童保健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2,(06).
[6]郇建立,王博勋. 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北京海淀区三个工地的实地考察[J].社会工作, 2011,(08).
通过1999年的试点工作,2000年威信县被正式纳入全省66个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县(市),并于当年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威信县目前建设时间最长、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之一,工程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生态林建设与保护、建设转产项目、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主要内容[1]。
1.1工程规划总体目标
威信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期10年,总投资为2 438.8万元,分2个阶段实施:第1个阶段(2000—2005年),完成公益林建设3 249.5 hm2,其中封山育林533.3 hm2,模拟飞播2 662.3 hm2,人工造林53.9 hm2;第2个阶段(2006—2010年),完成公益林建设2 100.4 hm2,其中封山育林241.8 hm2,模拟飞播1 809.3 hm2(在实施过程中调整为人工造林),人工造林49.3 hm2。全面实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预期目标,使威信县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显著降低了各种生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林区多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值、利润、税收及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全县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基本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和持续发展[2]。
1.2工程实施情况
自1999年开展试点,2000年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威信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工程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级不断调整投资额度和工程建设规模,10年间全县实际累积完成投资3 857.678万元(中央投资3 544.978万元,省、市配套资金312.7万元),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48万hm2,其中封山育林6 666.7 hm2,人工造林8 133.3 hm2;5.4万 hm2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达37.2%。各管护单位严格按照威信县天然林保护办公室的要求,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站1个,聘请天保护林员136人,建永久性标志碑785块,临时性标志碑1 509个,中心苗圃1个。
2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
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的10年间,威信县新增森林面积8 133.33 hm2,森林覆盖率达37.2%,林木绿化率达46.1%,比实施前增加了10个百分点。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各种生态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显著降低,为维护威信县作为金沙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2.2社会效益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威信县境内泥石流高发区植被得以基本保护和恢复,全县工程区增加森林蓄水能力201万m3,森林总蓄水能力达2 557万m3;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751 km2减少到678 km2,减少土壤冲刷32万t,输入金沙江的泥沙流量基本得到了控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对金沙江流域的国土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灾害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县因天然林停采而富余的112名人员得到分流安置,建立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3]。
2.3经济效益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手段,使10 053.3 hm2灌木林地演化为有林地,每年的生态效益替代值超过1 340万元[3],推动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十一五”期间为例,结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全县已建立以杉木、桉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4 540 hm2,梨、核桃特色经济林基地666.7 hm2、竹产业基地2 666.7 hm2,香桂林化原料基地333.3 hm2。全县有2家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涉及多个产业领域。2009—2010年全县林业企业生产黄樟油26.8 t,实现产值640万元,实现利润137.4万元,上缴税金(含减免)4.1万元;2010年木材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木材能力达1万m3,产品有指接板、细木工板和柜子板,年产值2 000万元。
2010年全县实现了林业产业总产值7 585万元(一、二、三产业分别为5 523万、2 016万、46万元),是1999年的5.2倍。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125元,比1999年增长60%。
3存在的问题
3.1政策落实存在差距
威信县人多地少,农业是其支柱产业,养殖业作为传统产业模式以牛羊散养为主。因此,当地群众对为了保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而实行的封山禁牧政策存在逆反情绪,甚至出现围攻工作人员的情况,使天保工程的实施受到影响。
3.2工程区基础设施差
威信县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办公室、各管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果监测点、病虫害测报网络、巡逻管理车辆等重要基础设施数量很少且装备落后,难以满足工程区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现有成果的巩固[3-4]。
3.3工程经费不足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项建设投资以静态式进行管理,没有考虑到社会发展、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目前,职工工资偏低,福利没有保障,每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经费缺额很大,地方配套资金得不到保障。
4对策
4.1因地制宜,分类经营
以天保工程为依托,按照《威信县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区划方案》和《威信县林业“十二五”规划》,在不同区域采取因地制宜、分类经营的方针。平坝地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如竹子、梨、桉树等;靠坝的山区,重点培育商品人工林;偏远山区,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辅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恢复植被,改善森林结构;在公路两侧和沿线城镇,加强公路长廊绿化和庭园绿化工作[3]。
4.2加强宣传力度,构建和谐威信
为了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健康发展,要开拓创新,对工程实施中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同时,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现代生态观念,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干部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促进县域林业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威信。
4.3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生态建设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云南”的号召,加大《森林法》《云南省森林条例》的执法力度,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森林威信”建设的主要措施,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广泛宣传和法制教育,形成全社会爱林、护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3-4]。
4.4加强工程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林区的交通、通讯、科技服务、林业机械设备和营林站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天保工程的进度要求,必须加大该方面的投入,改善通讯、信息交流和交通条件,改善营林站点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各站点配备必要的森林管护、森林防火器具[4]。
5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56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