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功能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5 16:54: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设计的功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设计的功能

篇1

一、建筑形式设计概述

(一)建筑形式的来源

早起的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多来源于绘画,很多建筑形式都来源于建筑师在绘画过程中的一些模糊想法,而这些想法中蕴藏着他们最朴素和直白的创造,也就是这样模糊的想法,逐步经历略图、草图,一直到最后的建筑形式设计方案的成型。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是其在建筑设计领域中表现具有手绘效果图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此时,建筑形式的来源主要是那些对建筑的真实性和精确性表达有很大优势的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信息技术。

(二)建筑形式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1、建筑形式的设计

所谓的建筑设计,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在建筑物施工建设前,建筑相关设计人员通过对建筑任务、建筑施工问题以及建筑施工效果等相关问题,做好全面的预设解决方案,并将结果以文件或图纸等形式呈现出来。而建筑形式的设计就是通过合理地确定这些组件的色彩、大小、比例关系等属性,通过这一系列属性的对比变化来实现建筑结构外形与内部空间的协调统一,从而达到一种奇特的外观效果。也就是说,建筑形式的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还追求形式外观上的美。

笔者总结认为,建筑形式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建筑外在的艺术美,而建筑外形美作为建筑艺术价值的外在流露,而建筑形式的设计即是满足建筑外部造型美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通过精心细致的建筑形式设计而生成的优美和谐的建筑外形,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文化品味,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形象品位。就此而言,建筑形式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2、建筑形式设计的影响因素

(1)城市规划方面的因素

城市规划是影响建筑形式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具前瞻性和灵活性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建筑形式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城市的人口数量和城市的建设规模也在日益膨胀,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更好的进行建筑形式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最后,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包含对城市建筑的定性布局设计,显然,城市规划的内容就决定了建筑形式的设计方案。

(2)建筑设计师方面的因素

建筑设计师作为建筑立面设计的相关人员,建筑设计师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形式的设计效果。

(3)社会发展方面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形式及其实用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形式的设计时,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建筑形式美的判断原则

对建筑形式美的追求是每一位建筑设计师的天性,由于设计师的理念不一样,以至于当前的建筑形式也比较多元化,因此,规范建筑形式美的判断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对建筑形式美的判断应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统一与变化

所谓的统一与变化,就是统一中求变化和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它是建筑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广泛适用于建筑以及建筑以外的其它艺术,具有广泛的规律性和概括性。

2、均衡和稳定

建筑造型中的均衡是指建筑体形的左右、前后之间保持平衡的一种美学特征,它可给人以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因此,形式美的建筑物一定要满足这一原则。

3、韵律

形式美的建筑物的体形、门窗、墙柱的形式、大小、色彩、质感的重复和有组织的变化,都可形成韵律来加强和丰富建筑的形象。

4、比例和尺寸

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显然,合理设计建筑的比例和尺寸是判断建筑形式美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建筑功能美及其设计要求

建筑功能的实现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目的,单由于受建筑建造的时间、地点、社会、文化等其他各方面的影响,建筑功能美所蕴含的含义也就会有所不同。但是,功能好的建筑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要求。

1、温度要求

功能效果较好的建筑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热阻值和蓄热能力,并且可以实现室内各区域的冷热均衡,在保证窗户气密性的同时达到冬暖夏凉的设计效果。

2、视线质量要求

功能效果较好的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窗户的位置,在可见光透射作用下,充分利用自然光线,来有效加强室内外环境的视线联系。

3、空气质量要求

高性能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利用由太阳辐射以及自然通风等自然条件,在节约能源的条件下,有效的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

4、空间质量要求

具有良好功能效果的建筑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室外环境的可达性,有效实现建筑物内、外空间的有效整合,提高其空间质量。

三、建筑设计效果与理想效果的差距分析

(一)差距体现

1、建筑形式上存在的差异

一方面,设计出的建筑形式不能满足理想设计效果对建筑形式美的追求;另一方面,设计出的效果不能与城市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实现有效的融合,不能达到预期的城市规划所要追求的设计效果。

2、建筑功能上存在的差异

首先,不能按设计要求很好的实现建筑的节能保温的功能;其次,空间布局与理想的设计效果不一致,以至于建筑的视线质量和空气质量都不能充分满足设计的要求;最后,为了过分的追求形式美,一些建筑功能根本就没能实现。

(二)差距的成因

笔者总结认为,造成建筑设计效果与理想效果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过分的依赖计算机等相关辅助设备,缺少必要的动手操作,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极大地削弱了其在建筑设计构思能力和色彩设计中的敏感性,这对建筑设计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第二、设计重形式而轻技术,对于设计规范不够重视。要知道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追求形式美,还要保障建筑物使用者的最基本的正当使用权益。然而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师对建筑规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不能紧跟规范更新的步伐,往往在忽视建筑规范的前提下,去追求完美的建筑设计。

第三、对建筑立面的规划设计不合理,随着人们对建筑立面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建筑立面的附着物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立面附着物这一因素对建筑设计效果的影响。然而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还不能将立面附着物作为建筑立面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设计,从而就不能有效控制建筑立面附着物对建筑设计效果的影响。

第四、建筑设计方案缺乏前瞻性,由于受建筑设计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限制,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缺少对城市人文因素、地理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考虑,以至于使最终设计好的建筑偏离整个城市背景,进而不能体现出理想的设计效果。

结语:当前建筑设计作为建筑领域中的一个既定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建筑形式设计为人们不断地呈现多姿多彩的建筑形态外观,而建筑功能的实现在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领域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效果和理想效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建筑设计效果与理想效果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对更好的追求建筑设计的形式美与功能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l]蔡能杰.建筑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

[2]苑军.论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J].装饰,2007(1).

篇2

2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理性

形式理性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来自项目本身,另外一种来自形式本身.

2.1项目的形式规定性

比如地块形状,一个方形的地块和一个异形的地块对建筑的形式要求是不一样的,最终的建筑形式也应当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即使同一个设计项目在不同的建筑师手里会呈现不同的平面形式构图,但每个方案都需要解决平面与地块本身的形式关系问题.在与地块形状相结合的案例当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如图2所示,该馆位于一块3.64hm2的直角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邻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面正对老馆(西馆)东翼.东西两馆相隔约100m,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与西馆取得联系,并有效利用这个不够规则的场地,是建筑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贝聿铭延续了老馆的轴线,并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面朝西馆,为展览馆;东南部的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这样的处理充满了理性色彩:轴线与西立面用于统一和协调建筑之间的内外空间关系,不同的三角形适应了不同的建筑功能,同时建筑四面均与基地保持平行,表达出建筑对环境和道路的尊重,其平面形式使得建筑与地块结合完美,相得益彰,让人很难再设想另外的形式.不仅仅是地块形状,诸如地形地貌、文脉特征等环境氛围,都会对建筑形式的生成产生一定的影响.王澍在设计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如何与一座不大的先在的山共存.最终,他将新的校园建筑全部布置在地块的外边界,使建筑沿山体的延伸方向自然摆动,形成法规所允许的最高密度.如图3所示,与中国的书法相似,每栋建筑都如同一个汉字,呈现出面对山的方向性,而建筑之间的空白是在暂时中断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山的位置[5].从平面看来,王澍的安排有着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妙:建筑与山呈现一定的距离,关系是“疏”的,建筑又是集中安排的,是“密”的;山是自然的,建筑平面是“随意”的.这种处理无疑和象山是融合的,和中国传统园林也是融合的,颇有一种浪漫的理性色彩.

2.2形式法则的规定性

形式有形式的构成法则,也有它的变化规律.一堵墙,用玻璃建造和用石块建造,效果不一样;墙上要开窗,开方窗还是开圆窗,效果也不一样.同样尺度的空间,用木头搭建、用砖石叠砌、用钢和玻璃构筑,会形成不一样的形式体验和空间品质.形式与形式的结合有着内在的架构方式,尽管这些方式有时难以言表.在苏维埃宫的竞赛中,柯布西耶本来是以莫斯科河作为建筑的主导安排各个功能部分的,但后来转为探讨形式自身的构成,最终把大小会议厅安排在建筑群“龙骨”的位置上,使形式本身的构成成为项目的主线,河流的作用则退居其次.设计过程如图4所示,最终的参赛方案无论是体量的变化还是空间格局的组成都显得更为严谨,形式更有秩序,对仗工整,难以更改.再如图5所示的一栋集办公、教学、宾馆于一体的高校科技大楼:上部的旗帜感象征物与同样呈锐角的裙房相呼应,锋利的锐角表达出凌厉的气势;宽阔的门厅和打开的裙房两翼彰显了敞开的胸怀;呈点状均匀排列的窗户和线状排列的富有节奏感的立面分隔线令人联想起整齐的队伍以及步调一致的行进步伐;墨绿色的玻璃色调沉稳,建筑师用洗练的手笔表达了建筑的身份以及它所承载的精神气质.锐角是最带有紧张感的,具有极度的主动性和敏锐性;直角是客观的、冷静的,最带有寒冷感觉和抑制感情的特点.所以,锐角和直角和人们脑海中的军人形象———客观、冷静、正直、威武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建筑师敏锐地把握了锐角和直角的形式意味并在设计中成功地进行了运用.可以想象,如果这座高校建筑全部采用圆角和弧面的形式,那么它所呈现的精神气质将会大打折扣,这就是形式本身的构成法则。

3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的综合运用

从现代建筑的经典语言“形式追随功能”来说,在设计思考当中,功能理性应当是先于形式理性的.不从功能分析的角度来完成建筑最为重要的使用价值的话,那么关于形式的任何思考都可能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成功的设计都是经由功能的分析推导出各个功能区块的体量及造型,再由这些功能区块本身的构形特点安排出整体构成.在设计中,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是有着前后递进关系的,假设功能安排当中局部发生了变化,那么随之发生的就是功能形体的变化,整体构成也会随之变化,但蕴含在其中的功能理性与形式理性的推导关系是不变的.每个设计项目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最初建筑师并不熟悉项目特点,需要从功能理性的角度出发,仔细分析其内部组成以及组合关系、外部设计条件及法律法规等基本条件,得出项目所需空间体量,然后再进行有效组合,探讨这些体量在空间角度的组合关系———这就是形式理性作为主导的设计阶段.一旦建筑师对项目所需求的功能安排了然于心,设计就逐渐演变为形式游戏———历史上由建筑师妙手偶得的建筑形式大多出自这一阶段.灵感勃发时的设计很难再用功能理性或形式理性去分析,但设计是不会一蹴而就、凭空出现的,建筑师必定要经过这个分析的过程.对于多样、复杂的建筑功能和成熟的建筑群落来说,形式本身承载着多重、复杂的因果关系,有时是功能为主导,有时是结构为主导,有时又是材料或技术充当先锋,有时是各种限制条件和形式因素杂糅交错,很难将功能理性与形式理性区分得非常细致,正像功能和形式本身难以厘清一样.以王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如汉字一样的建筑散布在象山周围,与象山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些看似随机的、无规则的散布,其实是承载着多种含义,建筑师希望校园建筑回望传统的中国书院,在一种“大合院”的聚落中形成“塔院式”的“面山而营”的布局,合院又被设计者故意打破,随山体扭转、断裂,兼顾着可变性和整体性,糅合着传统山水的“三远”透视法和文艺复兴的一点透视法,有着精微分辨和差异共存的场所特征[5].在这样的规划平面中,传统与现代并置,理性与诗性共存,其设计思维呈现出一种混杂的丰富性,并非条分缕析的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在这里,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是杂糅并济、相互交融的.

篇3

在我国近二十年来建成的各类型建筑物中,过度的追求新奇的建筑形象者不在少数,建筑功能使用的合理性常被无情的丢在一旁,其中不乏将对使用功能要求极强的医疗建筑也拿来做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例子,结果建成的建筑物无法满足医疗建筑的功能需求,浪费城市珍稀的公共资源.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于2005年开始方案设计,2009年9月开业,经过三年多的使用后,无论是医疗建筑的专家,还是医护人员、患者都对这所医院的设计给出了十分肯定的评价,许多番禺居民都为能拥有这所医院而自豪。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沙湾水道北侧,总用地面积14.7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其中医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日门诊量为8000人/天,设计床位1200张,实际可开放床位1350张,床均用地108.8平方米,床均建筑面积111.1平方米,一期可停车700辆,全部完成后可停车2000辆,从目前使用看车位已出现紧张。

一,医院总体布局设计

1,分析用地周边道路交通情况、城市就诊人流方向、地形地貌、日照、主导风向等制约条件,依据医院筹建方提出的功能要求,结合医疗建筑的流程,进行一步步的推导,最后形成了院区以用地内自然河流为分界线,西岸布置主要医疗建筑,东岸北侧为传染科,南侧为院内生活及后勤建筑,中部为预留发展用地的格局,首期尽可能节约土地,预留出可发展的宝贵土地供医院未来使用。医院内交通路线十分明确,各种人流、物流互不干扰(见图1)。

2,在总平面设计上我们借鉴广州传统村落冷巷的做法,将主要建筑南北朝向布局,用医疗街将各建筑物串联起来,在夏季主导风向上留出进风口,使季风自然而然的吹入到建筑群中,风的流动带走热量,降低建筑室内温度。

3,建筑群密切与绿化空间结合,并有意识的把绿化渗透到建筑群中,将一河两岸的绿化形成了一个整体,打造成为住院病人的康复花园,化医院用地被河涌一分为二的不利条件为自己特点(见图2)。

二, 医院流线设计

1、门诊病人从门诊大堂进入,经导诊台,进入各楼层诊疗科室,病人挂号、收费在分散各科进行,解决了大型综合医院中的挂号处通常有大量人流聚集的问题,现在每天8000人的门诊量一进入分散医院之后,感觉不到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内到处人头攒动的壮观景象。病人完成诊疗、检查后回到一层药房取药,结束整个诊疗过程,清晰明确。

2、急诊病人从与门诊流线垂直的方向进入,避免与门诊人流交叉,同时也可以便捷的使用首层医技的大型检查设备。

3、住院病人及探视人员从出入院大堂进入,乘垂直交通电梯到达各楼层,与门诊,病人分离,不产生干扰,同时住院部与医技部平层连接,方便使用。

4、手术病人从住院部各楼层乘手术专用电梯到达位于五层的手术中心,手术后的病人可平层到达ICU与CCU病区,转运便捷(见图3)。

5、住院部医护人员设有专用电梯,从住院部的一端直接进入医护人员生活区,与病人分开。

6、住院部、门诊手术、手术中心均有污梯直达地下室,汇总后由污物通道运出院外。

7、物流从医疗大楼的东侧进入,同出入院、急诊、门诊人流反方向,减少干扰。中心供应室设置在医疗大楼四层,位于手术中心正下方,有洁净电梯将洁净物品直接送到手术中心,同时中心供应室也处在大楼的中心位置,便于物品的分发。

三, 医疗功能布局

1、急诊、急救布置在医疗大楼首层,急诊、急救入口与门诊入口成直角从两个方向进入,互不干扰,抢救室直对急救入口,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从救护车进入抢救室。

2、门诊二层安排儿科、中医科、肿瘤内科、内科、外科等人流较集中科室,三层布置牙科、皮肤科、产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四层为康复科。

3、医技部分:首层安排门诊药房,大型检查设备MR、CT、DSA及普放,二层为内镜中心,电生理、B超中心。三层布置检验科、透析中心、四层病理科、血库、中心供应室。五层布置手术中心,ICU、CCU病区与之平层相连。(图4)

4、住院部首层布置出入院大堂,营养餐厅,一号住院楼六层以上为标准病房区,二、三号楼二层以上为标准病房区。

四, 平面、空间设计特色

1,设计中利用一条南北走向的医街将门诊、医技、住院的各部分串联起来,使三个部分成三角形布局,各部分之间联系路线最短,医疗街如同树木主干,门诊、医技、住院等部分象树枝一样向外侧生长,整个建筑群就如同一个生命体,可以呼吸、生长,并为医院今后的发展留有了余地。

2,医院平面是以由于现代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因此医疗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改动与要求增加使用空间也是其它类型建筑所不及的,合理的判断哪些科室将来会增加设备,在它邻近预留一些可拓展的空间,为以后发展留有余地。

3,病人及家属在大型医院中找不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是最常见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将医疗街与门诊、医技、住院等分支垂直相接,不使用迂回,弧线形交通路线,并在主要交通路线节点上尽可能留有位置看见室外景物,增强人们的方向感及空间的可识别性。每个部分内交通支线与医街主干线垂直相接、导向明确、简捷清晰,避免了一些大型医院存在的交通路线如同迷宫一般的缺点。

3,广州地区空气湿度大,为改善病房的空气质量,我们将卫生间靠外墙布置,病房无怪味且节能,并且每间病房均设一封闭阳台,供患者晾晒小件物品使用,夜晚也可做为家属陪护休息的地方,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4,人性化设计是住院部的亮点,一是将医护人员值班室、医护人员就餐室、示教室放在端部,形成独立区域,让医护人员有好的休息环境然后更好的工作。二是将护士站布置在南向,考虑到医护人员一年四季在这里工作,而住院病人最多住7天左右,理应給医护人员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在走廊对面设一多功能室,这个房间可以同护士站形成空气对流,使护士站工作环境得到更大程度上改善。

5,布置儿科的时候,考虑到儿童在候诊的时候由于恐惧、害怕而哭闹不停,将儿童候诊区放在二层有露台的位置,在露台上放置玩具,形成一个小儿童乐园,借此来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深受儿童患者及家长的喜爱。

6,急诊部深化设计时曾多次前往北京、天津两地咨询医疗专家,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最终完成急诊、急救区的布置工作。因功能上的要求,此区各部份间需联系紧密,急诊、急救、患者、医护、留观通道互不干扰,最好同层解决,所以此区面积有4000平方米,自然采光通风有一定困难。一般大型医院的急诊、急救候诊区都比较昏暗、压抑,我们将候诊区上部做成天窗,光线十分明快,座椅间放绿化,医护区设小天井,即不打断流线又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良好的工作与诊疗环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7,许多到过番禺中心医院的人都说,这个医院与其他医院大不相同,因为没有一般医院的冰冷与特有的味道,为了能让人们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将医疗街设计成不用空调的地方,靠自然通风及水帘风机降温,公共卫生间一定自然通风,由于通风良好,所以医院特有的味道就闻不到了。在医院首层门诊入口左侧布置商场与药店,在靠近住院部医疗街东侧引入品牌快餐店等,让人感到亲切、放松,同时使用方便。

五,医院方案设计中及完成后的感想

1,医院设计需要多学科协同工作: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基本确定之后就要邀请医疗管理专家、医疗技术专家、医疗设备专家、节能技术专家对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使医院设计方案成为多学科共同成果的集中体现。

2,医院设计需要科学的工作方式:由于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及专业性,仅仅一个建筑设计院是无法胜任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筑设计、医疗管理、医疗技术三个方面紧密协作,各伺其职才能做出一个好作品,否则都会有所缺欠,难以让使用者满意。

篇4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要求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使用要求,智能建筑出现了各种类型,在设计上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和自动化集成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为办公建筑智能化设计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理论上的保证依据。

一、智能办公建筑概述

办公建筑是时展的产物,它在为人们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的同时,又促进了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它是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日常工作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在智能化建筑设计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智能化建筑己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体现。现代化的办公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打造一种良好的办公环境,让人们在良好的环境里创造更多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所谓智能化办公建筑就是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管理措施来对办公建筑的各种电器设备进行管理,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所以智能建筑对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智能化建筑的起源

建筑的智能化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以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现今,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广泛普及下,建筑设计己经向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化发展。在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把现阶段的科技手段和理念与建筑艺术进行合理的融合,才能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和实用性。智能化办公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弱电系统,它本身所包含的的内容要比普通的建筑更广泛,功能也相对更多。智能化建筑主要通过弱电系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科学中的运用实现的,设计师通过对建筑背景和人们需求的合理分析到达智能化建筑的设计需求。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一定为我国建筑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三、智能化系统设计

智能化建筑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智能办公建筑的设计时,要结合现代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和综合的信息化集成系统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合理利用才能达到现代化办公的需求。所以在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中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建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可观的分析,以此来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1、智能办公建筑的核体空间

高层建筑中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重要作用的“核”,决定着高层建筑的构成模式。核体的规划方法,经过将中心筒和办公空间的不一样组合,可以产生出各式各样的平面方法,每个方法的特性如下所述:在规划中,究竟挑选哪一种核体规划方法,还要遵从量体裁衣的准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智能修建中大量运用计算机和电信通讯设备,其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中继设备等,每层都必须设置三处以上才算合理。很多修建规划为了满意机电设备常常变化的需求,将“核”分散化,分置多处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以便于部分更改、构造抗震、流亡分散及发明更大的运用空间。智能办公楼核体空间的规划。实践工程中,在满意了消防安全查看、交通、运用需求的前提下,要将核体的规划控制在最小规划,这是进步平面利用率的重要手法之一。在智能办公楼中,核体的规划将有所添加,这主要是因为其技能空间中的智能布线所需面积的添加而致使的。

2、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应用

为了能够促使智能办公建筑设计实现合理优化,在设计中应当适当引入智能化集成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的功能作用来提高设计的实用性水平,以此来使建筑设计达到预期的功能作用,保证提高智能化集成系统能够实现安全的运行效果。提高使用者的满意程度。

3、信息系统应用

在智能建筑的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对修建的通讯接入体系、信息网络体系以及其他信息体系中,对于作业修建来讲,由于其需求接纳与传递的信息较多,为此必需要规划一套契合作业修建运转需求的信息体系,以确保用户在运用智能作业修建时可以充沛享遭到信息体系所带来的便捷效劳,然后进步作业效率,削减因信息传递缓慢而糟蹋的时刻。一起,若要可以进一步进步智能作业修建的智能化水平,也可以再装备一些卫星通讯体系和卫星维护体系来辅助信息办理体系,然后进一步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高效。在进行作业修建中,所接入的通讯体系一般都是依据该修建的作业事务类型以及作业实践的需求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剖析,而在修建中进行专用通讯网络或许共用通讯网络进行安装时,应该最大极限的避免网络由于某些原因而呈现紊乱,确保网络安稳运转,然后削减作业作业遭到网络影响的可能性。行政作业楼在进行体系和信息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必需要先对各个方位的线路安置进行科学的剖析,在布线的过程中,布线系数必需要可以充沛的满意该修建楼宇内不一样品种信息可以安全的传递,最大极限确保信息在线路中进行传递可靠性、高效性的需求。还需求在作业中对各项事务进行科学的办理和规则,依据作业的实践需求来挑选可以满意当前作业需求的缆线和装备柜。

四、智能办公建筑设计对我国建筑的影响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全保证设计能够符合建筑智能化的相关标准,从实际要求出发,对各种类型的设备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设备的变动对建筑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以及对智能化建筑设计带来的不利因素。从建筑规模上来看,通常需要结合建筑实际规模以及建筑实际的构造情况来进行智能设计,从而使得智能建筑能够更加的实用与经济。设计智能建

筑的一个主要宗旨就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周围环境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环境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智能化建筑的阐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智能化建筑的优点如下。

1、可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全,健康,舒适宜人工作环境。

2、节能。现代智能化建筑要在满足人们对办公实用性要求前提下,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来调节室内光线环境,利用自然的通风改善室内的空调环境,保证室内空去的流通,减少对电能的消耗。

3、可以保证建筑安全和稳定。现代智能化通过运用高科技的手段,以及信息系统间相互结合,提高的建筑本身的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办公环境的智能化对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智能化建筑在设计时要结合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以及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要结合人们的具体需求,要结合时代的具体要求去设计。在满足建筑的智能化和科技化功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篇5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92-031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舒适性、功能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和建筑使用有关的各种能耗也越来越大。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建筑节能已成为城市建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施工,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为了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应该重点从规划设计入手。

1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①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②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多亿平方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

2 建筑物整体与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2.1 选择最佳的建筑地址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所在区域的气候、水质、土质等综合因素考虑,确定,在建筑设计中,尽量使建筑融合在最佳的环境中,为实现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也要保持整体环境的生态均衡。

2.2 外部环境的合理性确定位置后,就要对环境的详细信息进行确认,根据建筑功能,加强外部环境的设计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实现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增加建筑物周围的树木、植被,减少风沙,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少能耗;如果自然环境无法满足,可以适当的创造人工环境,平衡环境温度,发挥收集雨水的作用。

2.3 规划合理性和体型设计面对一些相对较为恶劣的气候环境,必须做好建筑规划与体型设计,所谓的微气候环境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整体体量,体型与环境的关系,日照及朝向等,充分考虑微环境,做出适时的调整,例如蒙古包都是圆的顶,主要就是为了应对草原的恶劣气候,减少建筑散热;而在沿海地区则要特别注意通风性,实现节能的目的。建筑的设计原则还有就是避开主导风向,在冬季获得足够的日照,保持夏季的通风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受到历史、地形、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要做好权衡协调工作,寻找最佳的平衡点,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篇6

Abstract: th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building can be optimized to building structure, equipment, and service functions, to bring more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user and human life experience. Therefore this paper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 of ascension to discus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Supervision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智能建筑的特点

国家颁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将智能建筑定义为“它是以建筑物为主要平台,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融合在一起,向用户提供安全、高校、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主要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以及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三大系统,可以说智能建筑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标志。以下就对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消防安全以及所有公用设备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然后对智能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从而实现在线监测和控制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以及便捷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将办公用计算机、个人终端、文字处理机、传真机以及复印机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办公自动化处理的系统。对于商务活动而言,用户更加需要智能建筑提供一个高效、快捷、便利的办公空间,所以需要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三)通信自动化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是信息化时代智能化建筑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功能,它主要是通过光缆、电缆等通信线路将智能建筑内部的终端机与数字交换机以及计算机连接起来,使智能建筑能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以及处理,视线里高度的信息通信功能,而智能建筑通信自动化系统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则是业务的多媒体化。

二、提升智能建筑设计以及施工的措施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居环境也有了明显提高,为了使智能建筑具有更加完善的功能并且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需要在建筑的设计方面通入最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性化理念,让智能建筑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以下就对提升智能建筑设计以及施工水平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一)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设计

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的有关规定,智能建筑的集成系统应该以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根本目的,给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智能化集成系统在设计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际规模、地理环境以及业务管理等因素,设计出一套可靠、实用以及高效的智能化集成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智能建筑的综合管理功能。在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配置方面,必须具备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以及综合处理的能力,智能化集成系统的通信协议以及接口应该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的有关规定。此外,智能化集成系统在支撑建筑物业管理以及业务系统的同时还应该满足安全性、易操作性、可扩展性以及方便维护等多方面的需求。

(二)公共安全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的公共安全系统设计是决定建筑使用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智能建筑大都采用的是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由于层数多、垂直距离长、人流量大,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其他公共安全事件,则会迅速蔓延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智能建筑具备对火灾、非法入侵、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以及公共卫生事故等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各种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措施,建立起应急以及畅销的技术防范保障体系。公共安全系统包括有水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以及应急联动系统等。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中的有关规定,在建筑物当中人流量较大或者有大量用电设备的场所需要选择智能型火灾探测器,消防监控中心的机房应该单独设置,并且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进行互联,以实现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有效辅助手段;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中的有关规定,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防护等级、建设投资以及安全防范管理为基础,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构建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智能建筑的应急联动系统应该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基础,构建应急联动系统。

(三)智能建筑的施工

为了能够使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需要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于智能建筑的各项专业工程都应该采取招标的方式,由具备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通过工程监理对智能建筑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针对智能建筑的高科技含量的复杂性,其监理体系的实施是十分艰巨和复杂的,要求在整个系统的设计、智能化设备的选型、建筑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只有建立起完整的智能建筑监理工作制度以及合理的工作程序才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要保证整个工程的工期,确保建筑质量的提高,以及减少投资、高效运营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实施全过程的技术咨询和工程监理以及可靠的技术测试。在监理工作具体实施上,必须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监理实施细则,按照细则严格执行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篇7

中图分类号:TU1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11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57

1 概述

随着公共建筑数量的迅速增加,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运行和管理不当,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早在2007年便颁布了近10项有关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对建筑能耗数据的采集,掌握用能情况,分析用能特征,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更有利于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制定能源政策与节能措施。为指导和规范西安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及管理工作,为西安市各类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建筑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西安市于2015年了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西安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用于西安市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本文以西安市某高校实训大楼为例,地下1层,地上12层。总建筑面积26517m2,建筑物高度48.8m。本工程属于二类高层办公楼。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是新建建筑物,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由建筑设计院随电气施工图同步考虑。对建筑的机电系统安装分类、分项的能耗计量仪表,由此得到建筑物总能源消耗与不同能源种类、不同功能系统的分项能耗,实现建筑能耗的分类计量和电能耗的分项计量。

2 本工程能耗分项计量与数据设置

2.1 本工程能耗分类与分项计量

分类能耗是根据公共建筑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划分的能耗数据,如电、燃气、水、集中供热、集中供冷、其他能源(集中热水供应量、煤、油、可再生能源)等。分项能耗是根据公共建筑消耗的电力的主要用途划分的能耗数据。分类能耗中,电量应分为4项分项,包括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电量的4项分项是必分项,各分项可根据建筑用能系统的实际情况灵活细分为一级子项和二级子项,是选分项。其他分类能耗不应分项。本项目建筑能耗分类、分项计量如图1所示:

2.2 能耗数据采集点的确定

由于水、燃气、热的能耗计量相对简单,电气专业只需做好相应的通信线路设计,故本文重点探讨用电分项能耗监测的施工图设计方法。在设计电气系统干线图和照明/动力配电系统图的基础上,确定各用电回路的名称及供电范围、负荷性质等,才能确定能耗数据采集点。

本项目共确定能耗数据采集点68个,其中用电分项计量采集点56个,其他分类能耗计量采集点12个。电能耗分项计量采集点分别为:10kV高压柜4个;变压器低压出线柜6个;低压柜电力线载波1个;实训楼第一层~第十二层照明插座配电箱12个;第一层~第十二层公共及应急照明配电箱12个;屋顶动力配电箱8个;地下一层(车库和设备房)照明插座配电箱2个,应急照明配电箱2个,动力配电箱2个,热幕配电箱1个;南/北厂房照明插座配电箱2个,动力配电箱2个,热幕配电箱2个。其他分类能耗计量采集点分别为:实验楼远传冷水表/远传热水表/远传总燃气表/远传总暖表各1个;南/北厂房远传冷水表/远传热水表/远传总燃气表/远传总暖表各1个。

2.3 能耗数据采集点编号与数据编码

能耗数据编码规则为细则层次代码结构,主要按7类细则进行编码,包括行政区划代码编码、建筑类别编码、建筑识别编码、分类能耗指编码、分项能耗编码、分项能耗一级子项编码、分项能耗二级子项编码。编码后能耗数据由15位符号组成。若某一项目无须使用某编码时,则用相应位数的“0”代替。根据技术规范,制定能耗数据编码和能耗数据采集点识别编码,如表1所示:

3 能耗监测系统设计

3.1 能耗监测系统结构设计

本项目能耗监测系统由用户管理层、网络通信层、现场设备层三部分组成,完成能耗数据的采集、传输、管理等功能,见图2。现场设置的电能表采用屏蔽双纹线连接至各分区数据采集器,各分区数据采集器将数据分类处理后,上传到网络交换机,再通过网线上传至能耗监测系统主机实现能耗监测管理功能。

3.2 10kV高压配电系统能耗监测

三相多功能电能仪表DSSD25用于10kV开关柜能耗的计量和监测。用于分时计量正、反向有功/无功电能,计量有功/无功总电能,分相有功/无功电能,分时计量正、反向有功,正、反向无功的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等。

3.3 变压器0.4/0.23kV系统能耗监测

3.3.1 三项电能监测。三相多功能电能仪表DD521用于0.4kV/10kV开关柜能耗的计量和监测。用于测量单回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频率及视在功率,记录分相/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量/无功电量。

根据配电柜的出线数量可选用三相多回路电能监测仪表DD504(4回路),DD505(5回路),DD507(7回路),DD509(9回路)用于0.4kV配电柜能耗的计量和监测。能够测量每回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频率及视在功率,记录分相/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量/无功电量。

3.3.2 电力能耗终端采集器。三相载波智能采集终端DDJ03对建筑能耗监测末端有载波型计量和监测仪表进行采集。安装在低压0.4kV进线柜。终端通过电力载波接口可以实现对电能表的召测、抄收及暂存电能表数据,并用以太网通讯的方式将储存的数据按主台的命令发向主台。

电力能耗采集器DDJ01是对建筑能耗监测末端的监测仪表计进行采集,安装在每个低压0.4kV出线柜,主要用于采集各种类型的能耗仪表的数据。实现对电能表的召测、抄收及暂存电能表数据,并将储存的数据向上一级的采集器。

3.4 能耗数据采集

电力能耗采集器DDJ02对电力能耗终端采集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安装于开关柜。通过RS485接口对电力能耗采集器的数据进行采集或直接采集电能仪表的数据,抄收并暂存电能表数据,并将储存的数据向监控主机发送。

水、气型智能采集器DDJ04用于对供暖、冷水、热水、燃气等能耗终端的数据进行采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数据发送到监控主机。通过RS485接口可以实现对各类能耗监测表的召测、抄收及暂存能耗监测表数据,并将储存的数据向上一级的采集器。能耗数据采集系统图(部分)如图3所示:

4 结语

本文以西安市某高校实训大楼为工程实例,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确定该建筑能耗分类和分项计量的设置范围。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随电气施工图同步考虑,完成了能耗监测系统的电气设计。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7]245号)[S].

篇8

一、住宅建筑的功能

住宅建筑的功能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家庭成员的公共活动空间。如客厅、餐厅。厅作为核心活动地,是待人接物中心,也是家庭、亲朋好友团聚娱乐的空间,是对外开放的外向型空间。应设置在住宅入户口处,便手人员集中或同外界接触,能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并尽可能合理组织户内交通。减少户内损失,使其位置、功能合理。宽敞明亮,视野开阔。二是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的空间,如卧室,属手独立的生活空间,主要供个人体息睡眠之用,从具有私密性。三是卫生间和厨房,而卫生间也是私密性空间。总之,家庭的独立空间和公共空间,是相互关联和相对独立的,并围绕绕客厅布置的。

二、合理选用套型,充分利用空间

住宅套型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流线的布局,空间的分合。流线体现着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行为的轨迹,它的便捷与顺畅表明住宅功能分区的合理,玄关、过厅、客厅、厨房、与外界联系密切,噪声较强,污染较重,私密性要求不高,可称为动区,卧室,书房等空间私密性强,污染少,可称为静区,卫生间、餐厅介于动静之间。流线合理,分区明确是确定套型优劣的基本特点。

避免入户直穿大厅,厅内门过多不利于使用,切忌增大室内交通面积,削弱空间分隔和家俱布置的灵活性。注重活动空间与房间的联系关系,活动空间是以使用功能区分,房间是以构件围合而成,多种功能的活动空间置于一个房间内可以称为空间的迭合,利用时间差在“四维”空间中使不同功能的行为空间相互借用以利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避免各种行为的相互干扰,改善空间的适用性。

空间的有效利用,住宅的设计由二维转化到三维是可取的,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前提下,适当压低住宅中部分房间的净高,有效利用空间,净高的压低必须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应在不降低居住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大面积、公用房间应具有适当的高度,小面积,独用房间或贮藏间可适当降低。然而在一套住房中各房间净高不同,导致住宅楼板高低错落,结构复杂,造价相应增高,给住户特别是老残人员带来生活的不便,所以要综合考虑,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潜空间,如楼梯上下,卧区上下,坡顶阁楼等处。将这些潜空间作为居住空间,贮藏空间,合理设置阳台,相对集中门的位置,设计过渡空间等有利于空间的有效利用。然而,住宅底层和顶层套型所处位置相对不利,居住条件有一定的欠缺,造成住户一定心理负担,若设计上充分利用其独有的优势,加以特殊的处理,如提高底层的地面标高,在下面设置自行车库或交往活动空间。把底层和顶层的套型采用跃层,复式或带有夹层的处理。在顶层采用退台或坡顶形式的设计手法,上下两层享有宽敞的露台或可利用的阁楼,这就明显的改善了上下两层的居住条件。

三、住宅建筑的起居厅设计

起居厅既是一个家庭公共活动中心,又是一个交通空间,所以起居厅有着相互矛盾的双重功能。矛盾就在于: 1) 面积太大。 现在, 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在“家”中,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应该是最舒服和活动时间最多的空间,甚至看电视、看书的位置也转移到卧室,起居室的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卧室中。另外,起居室面积太大,会使室内净高显得较低,给人带来压抑感。因此,这种大客厅的设计不太合理。 2)设计存在着起居厅的门洞数量过多。在起居厅设计中门的数量与功能作用成反比,有 2 个 ~3 个门的厅, 对其功能影响不大, 有 4 个门的厅,其交通面积增多,使用功能就会降低,有 5 个门以上的厅, 作用很小,基本只起着过道的作用,门洞的数量与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3) 餐厅与起居室结合。目前,相当一部分住宅起居室与餐厅结合,造成气氛和气味的相互干扰,很不协调。

总之,就住宅的起居功能空间来讲,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与住宅入口及其它房间有着良好便利的空间关系,起居室不仅具有这种过渡空间的作用,同时其本身也应该具有很好的使用性。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对外交往的增多,起居厅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随着面积标准和使用质量要求的提高,住宅套内的使用功能将进一步分离,例如现在有些城市餐居分离,单独设置餐厅,卫生间三件设备分离,使盥洗、浴室、厕所可同时使用又互不干扰,这样势必会增加门洞数量,这就给住宅设计要在相应的面积标准下,力求发挥最大的居住质量效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住宅建筑的厨房设计

“厨房是住宅的心脏”,厨卫在套型中所占面积虽然不大,却是家务活动集中并具有多种功能的房间。历来住宅设计中厨房位置的布局都免除不了对居室宁静、清洁的干扰。人们的烹调习惯以烧油炒菜为主,酸辣腥味等有害气体往往严重污染居室的衣物,危及人身健康。所以,厨房、卫生间设计的改进是当前我国住宅设计中的一个重点。

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 L 形及 П 形柜式布置较合理,同时其开间不应小于 1.8m, 进深取决于水池、 煤气灶、 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放置如电饭煲、微波炉等这些家电。

从厨房的实例调查中可以看出,现有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没有统一专用管道井,检修也十分困难,脱排油烟机不设排污管道,污染环境,厨房设施不配套,缺少电源插座、水龙头等,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现在全国不少地方推广使用的ZPS 型厨房排油烟子母预制管道, 体积小、 质量轻, 虽然增加了造价,但减少了环境污染,从长远意义上来讲是非常可行的,假如厨房和卫生间相连,还可同时使用一个排烟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冰箱己不再作为奢侈品放在起居厅,微波炉、电烤箱等厨房电气产品不断增多,若将厨房使用面积增加 2 平方米左右, 使用功能却会大大提高,这样的厨房一定会深受广大住户的喜爱。目前在很多户型设计中将后勤阳台和厨房相连,热水器以及洗衣机等设备置于后勤阳台内,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厨卫空间的拥挤。

五、住宅建筑的卫生间设计

在住宅设计中,对卫生间的私密性要求最高,因而卫生间的位置不宜正对入口或直接对起居室开门。卫生间的位置最好与厨房邻近,以便于管线的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又美观大方。目前,由于煤气热水器的普遍使用,用户有安装热水器时,不得不把煤气管道接到卫生间内,因此在考虑卫生间的位置时,不能忽略这一点。卫生间窗户设计宜改为:宽 1200mm~1500mm, 窗台在 1500mm 以上, 窗上口提高至圈梁下皮,使原来的狭长形改为扁宽形,在墙面布置一些镜面,这样不至于因窗台抬高而形成暗光区。卫生间各种功能的分离现象也较多,不少住户(住房面积较大住户)希望将洗脸、便溺、盆浴分开,尤其在早晨使用时间比较集中,更显出分离的必要性。为了满足住户的这种需求,可在卫生间外设一前室,把洗脸盆和洗衣机移出卫生间,既可满足住户的需求,还可避免洗衣机的锈蚀,提高卫生间与前室的利用率,避免了相互干扰,达到了改善使用功能的效果。

六、注重平面布局,保证功能同期性

篇9

中图分类号: TU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含义、类别以及特点

1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概念解析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从范围上讲,包含了公共建筑入口的一边或两边,并与楼梯转弯位置围合成开放性质的室外建筑空间。在公共建筑室外空间这个大范围内,该空间属于较次的位置。城市公共建筑在设计室外空间时应和建筑本体以及主体建筑的设计理念相互协调,通过设计反应出建筑本体以及主体建筑的特点。在此类空间内进行活动的人员来源广泛,空间内活动一般为必要性活动,也夹杂其他活动,所以室外空间在设计时应凸显其适应性及包容性。

2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类型

以使用功能为标准将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分为三大种类,包括封闭性、半封闭性和开放性。由于我国众多大城市修建的公共建筑设计有围墙,并将公共建筑和城市之间在用地上互相隔绝,将其封闭起来,致使公共建筑难以定义为广场或者庭院,因此被统一称为“城市公共建筑环境空间”;有的医院和体育馆的内部设计有环境空间或花园,仅开放给病人或体育馆观赛的人群,其性质为半封闭。

二 设计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城市公共建筑应遵照“公共化”、“城市化”的设计理念。越是大型公共建筑越要注意其开放性,室外空间在设计时应做到部份或全部对外开放。并将城市大空间与其相连接,扩大建筑室外空间,防止堵塞,并使活动场所给人带来更舒适的感觉。

1 在建筑室外空间进行分级

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其作用是完成公众性与私密性之间的过渡,应进行分层和分级。人位于室外时会下意识寻找一个空间区域,既满足对背部的保护,又能拥有开阔的视野,同时这个区域要被排除在观察空间之外。所以,角落空间是最佳选择:首先角落是一个小区域,既能观测大空间又易于给人“靠背”感觉;其次位于其开口处观察范围更高一级,形成有效空间等级。

2 设计交通流线

通常来讲,室外空间应设计不少于两个出入口,并使用自然路径完成连接。路径在分布上应迎合人们散步需求。所以交通流线在设计阶段时,就应使用道路将目标之间连接起来。连接的道路既能选择直线又能稍微弯曲实现目标连接;道路铺设时应将其放大并对目标进行围绕;在道路中间位置设为人提供驻足的位置。

3 布置室外空间设施

室外空间布置的设施,尤其要注意座位布置,有些地区的室外空间会存在座位不够的情况。室外空间在进行座位位置选择时需要对气候以及景观加以考虑,使座位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所以布置室外座位时,用心选择合适的位置要比用尽心思在座椅样式设计上更加重要。

4 完善室外空间环境绿化

建筑室外空间进行绿化时应着重对主体建筑进行衬托,若建筑外部景观优美,绿化时可使用草坪和花坛以及低矮绿篱。若需种植树木,品种上应该选用树冠比较小、树干高大的树木,每株间适当拉大距离,避免将人看向建筑景致的视线阻隔住。

建筑室外空间的位置若离公园以及城市广场较近,在环境绿化设计时应注重层次的分化,并和城市绿地相接。丰富层次主要使用植物类型完成分化,通过改变植物造型以及色彩组合,凸显本空间绿化的特点。

三 外部空间的利用

1经济效益

建筑的设计可以看做是一项艺术,其中既含有工程和艺术元素,同时也含有经济学元素。建筑在设计阶段必须有经济支持,但是优秀的建筑设计不能被经济因素所完全辖制。我国有一句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由上可知,建筑设计若完全不存在限制有可能难以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而优秀的建筑作品常常诞生在充满限制的环境中。

2对城市功能进行创新

公共建筑属于城市的必须部分,其不但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更需担负起城市功能责任。公共建筑内外空间的设计都应看做是城市空间设计的一部分,建筑环境设计的是否优秀,会直接影响到人和人以及人和城市之间的感觉。公共建筑不能提供较为宽阔的活动场地给人,较差的空间环境难以使人长时间逗留的,人和人之间不能建立和谐关系,人和城市也会产生相互排斥的感觉。与之相反,设计较为优秀的公共建筑,亲和感强,有力促使人和人之间和谐共处,促进人和城市之间互相协调。所以,城市在进行公共建筑功能创新时,应着重将创新方向放在城市环境改善上。

(1)城市环境的优化离不开畅通的交通环境,拥堵的交通环境将会导致城市空间缺乏充分联系,并使城市空间充满枯燥的感觉。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交通环境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空间的联系需求。公共建筑需要担负其联系交通的责任,而且,复合化的建筑空间出现,也使得公共建筑能更好起到联系交通的作用。城市公共建筑功能创新设计的重要方向,就是将建筑与交通相互融合。首先,公共建筑空间内部引入了交通要素,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建筑空间也起到了交通枢纽的作用,成为集散中心;其次,公共建筑之间使用道路进行连接,使得建筑之间避免因道路出现分离,交通也日益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

(2)城市区域内的公共建筑不应仅看做是一项建筑设计艺术,优秀的建筑作品往往能有效的融入周边环境。城市公共建筑具有多项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间创造。影响城市公共建筑的功能创新,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环境,不论公共建筑处在怎样的环境里,在设计时都应将周围环境特色考虑进去,并据此寻找创新思路。

3作为标志展示城市形象

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所有的物质以及精神成果。狭义则仅包括精神文明成果。城市公共建筑的功能创新设计,特别是具备重大影响力的公共建筑,和普通建筑物相比,其具有更强的精神、物质影响能力,此类建筑一般体积非常大,作为地标对城市的精神风貌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并将城市形象展示出来,同时建筑也是历史及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致力于建设高层建筑以缓解城市用土紧张问题。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空间,同时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其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层公共建筑的设计理念常包含城市文化特色。以城市形象的视角看高层公共建筑,其会对城市轮廓线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的整体轮廓线分为实体以及虚体两种,实体是指城市中建筑物之间外延所连边线,虚体是指市内各个建筑物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人们在离城市较远位置就可对城市整体轮廓有较深印象,因此轮廓线也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高层建筑也因城市轮廓线的作用,将城市标志特色反应出来。所以,目前众多建筑设计人员都致力高层建筑形体创新,希望通过高层建筑将城市形象甚至国家形象完整展示出来。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展馆的设计者何镜堂将“寻觅”作为设计主线,并将设计理念展示在展馆内部的的流水展线上,并将展馆分为“东方足迹”和“寻觅之旅”以及“低碳行动”三大区域供游人观光。并将我国30多年的城市发展进程,全面展示给游人,让游客感受到我国的城市发展成果,并将我国目前的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智慧进行充分的展示。展览最后,一道绵延长远的“智慧之旅”引领游人展望未来,使游人充分领悟到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以及建设未来城市的高超智慧。展馆的外观,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作为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并在色彩元素上采用富含中国特色文化中国红,同时在外形设计上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体系,对该体系进行一系列简化以及变形操作,使其既具备现代特色又不失去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气质。

4历史文化韵味的表达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才能形成一定的文化特色,同时文化特色也能看做是该国家或地区文化代表。建筑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载体,宣扬文化特色以及活跃文化环境也是建筑环境的主要功能之一。公共建筑不仅能对城市以及国家的给人的印象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更是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和尺度以及细部的选择都将影响城市传统文化发展。

小结

公共建筑将历史文化的绵延作为设计理念主导因素,设计中应将历史文化以及文脉作为创新基础,并要将公共建筑作为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建筑由于长期受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情况、社会习俗以及审美情趣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以及制约,导致建筑在位置分布、建材、外表、结构形态以及色彩装饰等各个方面都显现出多样化的形式状态。

参考文献

篇10

前言:建筑设计应该在满足某种功能为先,推出一种新的使用方式,自然的呈现出一种形态,本文就对建设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分析。

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概念及思想

体现建筑物体使用价值的本质性的内容就是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建筑物提供给人们的各种使用要求和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时的精神需求。建筑设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功能,由于使用性质和目标人群的不同,不同的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目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必须要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

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形式的创造跟建筑对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要求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美的空间结构形式。建筑形式的设计离不开整体意识,应当具有简洁鲜明的形体,严谨科学的比例推测,精确的处理技术和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建筑思想的形成比较早,其组成非常的复杂,包括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主要思想。以建筑功能为核心就是功能主义的主要思想,认为应当首先明确事物的本质、用途和目的然后就是充分发挥功能。形式主义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筑形式为核心,形式应当反映建筑的目的和本质,认为建筑中作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形式劝能要在符合形式前提下进行设计建造。

二、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的重要性和关系

1、建筑功能的重要性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最注重建筑的功能设计,而人们对于建筑的直观印象就是通过建筑的形式,然后在对建筑的功能和环境进行具体的理性分析,人们也不会只局限于对建筑外表的欣赏,其对于建筑的功能也具有很高的要求。建筑之所以被建设,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质,但是其不仅仅局限于是意见艺术品,其本身具有实际应用的性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一个建筑物都有其一定的功能,其功能的价值就是建筑的使用价值。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功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如果一个建筑没有了相应的功能,其也就没有了使用的价值,建筑也就成为了意见摆设。

2、建筑形式的重要性

人们都喜爱美的事物,这是人们的天性,由于人所具有的这种本性,才会使得建筑具有多种的风格和形式。我国的木结构建筑已经具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其在形式上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以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追求。而形式的美感需要建立在经济实用的原则上,在我国建筑发展中,建筑形式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多建筑形式都趋同,建筑形式单一而乏味。面对此种局面,建筑设计者应该取长补短,对建筑形式进行加强,从而更好的推动建筑的发展和建设。依据我国的国情和国民的需求,对建筑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如今的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或多或少的会对建筑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将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和美观化。就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来说,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建筑设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两者只有协调配合共同作用,才是建筑设计最终追求的设计目标,因此,设计者们要处理好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建筑既具有多种功能又具有美观。

3、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建筑功能为建筑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基础,而在早期建筑活动开始的时候,建筑设计主要追求的是功能,形式在当时就是一种虚构的概念。然而,这样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偏见性,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阻碍。实际上,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两者只有协调发展发展,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建筑的发展。而建筑的功能与形式之间具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如果只是单纯依据传统的观点来看待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未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很多的建筑设计者都会在全面考虑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在对建筑的外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者也会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将两者较好的进行融合,可以使得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从而对建筑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主义建筑所体现的功能决定形式

1、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了功能的重要意义

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主义派、构成主义派等等主要是美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派别,它们几乎没有提出和解决当代建筑发展所涉及的根本性问题。而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则是强调功能主义,与此同时利用线、面、体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构成的美学”世界。它的本质在于摒弃装饰,强调建筑应当是时间与空间的表现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从建筑中去除装饰的过程,是一个仅以表面装饰未标注来进行建筑价值判断的历史进行否定的过程。

2、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探索

安腾忠雄的六甲山集合住宅也继承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以空间代替装饰,重视功能。在六甲山集合住宅这个作品中,安藤忠雄不仅深入探究使用功能、精神上的需求,还充分融入了山体这一特殊地形。在小区内引进有如小巷弄堂般亲密的人性化空间,再将山坡地的特性运用在建筑结构上。

平凡的是那些方方正正的盒子,灰白的混凝土。奇特的是下层住户的屋顶当上层住户的阳台,阳台面向宁静美丽的神户港湾,那是独栋住家无法享有、群居所拥有的丰富形态。安藤曾表示此设计受柯布影响,将以人为本作为建筑的核心理念。

3、对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的探究

中国的江南水乡与北方皇家宫殿的强烈对比,正是形式追随功能而变的经典案例。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条件有很大差异,因此,江南的水域环境,造就了江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与水紧密结合,建筑一层是店面,二层是住家,建筑门前有小路,面向河流,建筑背面也是水流,与建筑想通,是商家进货的通道。这样一种布局正是江南水乡环境造就出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而北方则完全不同,最有代表性的北京城,北方气候干燥,没有形成密布的水系。北京城是皇城,在城内的建筑代表了皇权集中的意义,建筑平面与大尺度、大体量的立体空间烘托出天子脚下的气魄。在建筑形体上,通过房屋的间数和屋顶的形式来分主次,间数以十一间为最高级别,屋顶等级分别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最重要者加重檐。通过此类手法,使宫中的院落形成一个主次分明、对比同一的整体,把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关系,通过建筑形态与空间体现出来。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现代建筑更好的实现了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的结合,并且在技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设计在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也有了一套独特的设计理念,作为建筑设计者,我们要更好的发扬出自身的建筑特色,同时借鉴西方的建筑设计的优秀经验,从而做出更好的、更具代表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