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体系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5 16:54: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德育体系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德育体系建设

篇1

体育教学不仅是一种运动技能和活动,也是使学生获得能力的项目,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在自由活动的一个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体育游戏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运动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

日常教学中,用上体育游戏有什么反映?首先,它是自由和开放的。真正的游戏不会受外部的东西左右。在游戏中,学生们从所有外部目标受到的压力完全消退,沉迷游戏、融进游戏,基本实现了“忘我“的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游戏是应该是自由和完美的。在游戏中,学生们沉浸在游戏中,开放给对方,互相接纳,从而不断实现相互融合和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扩大。其次,体育游戏可以启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体力,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建立在现代生活观和年轻人吃苦耐劳基础之上的教育;它也能改善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各种重大意义,可以紧密与田径,球类等项目结合。教学的游戏中,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可予其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和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是:

1.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青春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刻,体育课程倘若无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热情,是非常难调动学生课堂练习的活跃气氛。游戏是自由的,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达到忘记自我的狂喜,把他所有的身心融入其中,自由,挑战而带来愉快,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价值,不需要考虑运动的失败被人耻笑和老师训斥。在游戏中,学生和其他对象,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不断发展的语言媒介,进行各种模仿,操作和自由探索,探索外面的世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可以说,游戏是学生的发展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社会经验。在游戏中,学生和同伴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游戏,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在游戏中进行监督评价同伴的行为,逐渐明白了“我”和“你”之间的差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释放自我为中心和对自己合作伙伴的行为进行公平的评价,并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步建立了友谊,正义,负责的意见和想法。

2.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萌发

游戏是一种独立的,自由的,主动的,富有想象力的主题活动,游戏,这些品行是学生创新意识和潜能的滋生土壤。许多体育项目,如篮球,田径,武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使体育教学可以回到他们的真面目。

二、中学体育游戏课程的建设

在当今中学体育游戏课程走向多元化趋势的背景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的大体育教育环境中,体育游戏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健康第一,身心和谐,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想为出发点;以提高体育课程质量为重点;“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体育游戏课程建设的根本归宿。

1.中学体育游戏课程内容的确定

体育游戏应该从更多层次进入课程,课程框架应当是严肃的。运动和游戏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中,不同的侧面和统一的过程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体组织每节体育课,必须确定体育游戏的内容。选择的游戏内容,要结合达到的目的考虑。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活动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乐趣和锻炼并举;内容选择的也应该考虑设备。例如,在跑中,可以适当安排接力赛;跳转的,可以使用“水果蹲”的游戏等。

2.讲求游戏组织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游戏的组织要特别注意,科学组织游戏,关键是效果良好。首先所有的体育游戏内容清楚,接下来做好体育比赛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教师出现在游戏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指导,补充,使游戏正常和顺利进行。教师也应该观察,确定参加者体力的变化,调整游戏的密度和运动量。当游戏的目的达到,频率或调节已经完成,游戏就要结束。

3.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

篇2

问题提出: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要求在高中体育课中要实施选项教学,使学生更好掌握一项或两项技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一二年的教学实践,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出现了学生在某一项技术中,运动技能水平相关甚远的现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往往在学习中高水平的学生“吃不饱”而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高水平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优越感,而水比较低的学生出现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一些学生觉得太轻松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有时有些学生学习某一个动作时,觉得早就会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一部分学生学习动作觉得很吃力出现厌学的现象等。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如何在新课程选项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体育选项中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分析。主要是学生的基础不一。有些学生在初中就有比较好的基础,在体育课中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本身就很痴迷这项运动,通过电视等观看和平时模仿,运动技术水平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一些学生对某项运动也很喜欢,但没到痴迷的程度,所处运动水平在一般的位置上。而有些学生以前对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在认识上出现偏差,体育也不喜欢,运动的协调性差,体育基本素质也差,所以专项技术水平也较低,这样运动水平不一,给教学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体育大课 : 指同一年级 5 个行政班学生( 300 人)分成 6 个选项班,由 6 位教师授课。在同一课中从事不同项目教学的课型。

选项:指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教师,特色等情况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通过 2~3 年的学习,指导学生形成运动专长和技能。

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普及程度、师资、场地、器材以及传统项目, 分别设置了篮球、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排球、体操、健美操等6 个项目作为选项,田径和武术为必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运动基础进行填报选项,每人可报两个选项,学校尽可能按第一选项,然后根据各选项所报的人数作适当的调整,编成选项班,按规定的“选项教学方案”实施教学。

为了满足学生选项学习需要,方案设计在水平 5 和水平 6 的中设置了 6个运动项目系列,目标均以各项教学单元为单位实现,每个单元为 18 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这种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被动接受性的教学模式中过来的高中学生,他们对这种仅注重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几乎丧失了学习意愿。面对选项学习的学生,如果教师的教学还是传统式的“放羊式”,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项目不感兴趣,既而选择其他的项目来学习。这样,作为教师的你,就随时会失去工作的阵地而被淘汰。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工作者,应时刻注意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质量观,紧跟形势发展,改变多年习以为常、陈旧的教学观念、习惯和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摒弃机械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形成新技能

选项教学满足着学生,考验着教师,也考验着学校。满足着学生就是满足着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考验着教师就是学生的自主选项我们教师能不能胜任;考验着学校就是我们的学校能不能提供足够的课程资源。现时期,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是真正得到满足了吗?学校与教师经得住考验了吗?自主选项严重地带有虚假性、游戏性,没有体现真正的学生自主。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可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态度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含: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识;技能层面则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运动技能;态度层面有:健康身心、自我训练和敬业态度与服务精神。

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一是强调专业知识。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体育教师熟悉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必要掌握。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

分层教学是高中体育选项课中的一项新的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贯彻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同一选项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原有的水平进行教学层次分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教育,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校篮球选项班级就采用了分层教学,这也起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3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国家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深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估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材,仍然满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不规范的现象[2],客观上要求必须重视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

1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迅猛发展之势。各出版社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组织编写了大量的高职教材。但是,高职教材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缺乏特色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课程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类型特征。高职教育的特色应当是: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但是,由于人们对高职的内涵、特征缺乏深刻、全面的理解与把握,而且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所以,即使在凸现职业教育特色和本质的课程内容被确定以后,对内容的排序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学科体系的老路上去,把本来已经明确选取的知识内容重新装进“学科体系”的架构之中而被“强制性”地序化。结果,恰当的内容不恰当地序化之后,课程又重新成为被简化了的、被压缩了的学科课程的翻版。长期以来,高职教材大多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以致使高职教材缺乏特色,不能自成体系。

1.2内容陈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被催生出来了,已有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无疑对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职院校在大力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都在努力促进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社会一线岗位要求的动态适应。但是,受师资来源、办学体制、实践条件、合作单位等的制约,教材编写水平很难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贴近社会生产实

践、可圈可点的教材更是屈指可数。致使反映新技术的新案例无法及时地反映到教材中来,与高职的就业导向要求不相适应。

1.3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教学模式正向现代化教育大步迈进,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及学生掌握高新技术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引人了多种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等。但是,传统具有一种巨大

的惯性,新编高职教材大多仍保持了纸质教材的单一性,这显然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课的要求不相适应。

另外,纸质教材的内容大多以知识体系为主,不能够对占总教学时数50%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这也与高职的教学模式不相适应。

高职教材建设出现的上述问题相互交织,加上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对高职的投资和重视相对不足,造成至今也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高职教材体系的局面。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可使这种状况得到有效的改观。

二、离职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短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高职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连年的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特别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经济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渠道还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调人的普通高校或中职学校的教师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从课堂到课堂”的传统模式~。可见,高职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十分短缺,能够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

果,特别是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二)高职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鼓励

要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新编高职教材,需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往往需要编写人员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才能定稿。这样,一些教师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教材,还往往只作为学校自编教材来使用,要想正式出版,还要经过繁杂的程序,承担能否被社会认定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即使是比较优秀的校内自编教材被出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使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高职教材往往就不容易出得。

(三)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

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出了高职教材建设的规划与目标,但是要具体到某一专业、某一课程的教材建设则需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休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日前,随着各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在高职教材建设方面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院校也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改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和出版社的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这样常常导致许多出版社掌握着高职教材的出版计划。使一些优秀自编教材不能及时付诸出版。高职教材建设在宏观上缺乏引导与推动。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大批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优秀或精品教材。

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必须加强高职教材编写队伍建设

组织一支优秀的教材编写队伍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时间较短,具有丰富高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比较匾乏,所以应聘请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行业部门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行业技术人员最了解相关岗位的实际,参加编写可提高教材的实用性这样编写出的高职教材能够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各类知识的结构比例,从而保证教材质量。

(三).树立正确的高职教材建设观

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及区域性的特点。故此,高职教材的建设规划及编写应尽量体现其适用性。

(1)为教材准确定位。一是教材应服务一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编写时注意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理论知识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写;二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三是教材编写应根据地区经济、科技和基础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

(2)培养形成高职教材建设观。一是要坚持面向学生、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社会,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要求教材克服学科本位论,放弃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要从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教材,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职业能力本位转变;三是教材内容必须是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突出体现服务于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功能。

(3)体现教材的灵活、多样性。一是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出版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教材,教材还要体现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个性,提倡“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重点抓好专业实践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校本教材建设;二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及教学特点,研究教材功能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需要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及时补充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

(四)适应教学发展,实施立体化教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唯一方式,教学场所己经从课堂教学向实验室、科技馆、社区、工商企业等实践场所延伸,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模式正按照多种方式呈现和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在品种基本齐全、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应向实施精品战略探索、迈进。因此,高职教材建设应大力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密切结合,将各种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体系。

总之,高职教材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立足点,充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n,顺应社会要求和时代潮流,为高职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和平.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应体现的特色[J]高教研究,2005,(4):101-102

[2]李慧.高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5,(4):22-46

篇4

引言

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结构设计处于核心地位,它会对建筑物的美观性、安全性和经济适用性产生直接的作用。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对于居住和办公环境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建筑物需要同时具备美观性和安全性,作为建筑设计者就要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以安全性为主要工作理念,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建筑物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施工单位在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中就会产生偷工减料的现象,完全无视国家的相关规定。而有的施工管理人员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以身试法,挪用购买建筑材料的资金或是偷盗现有的建筑材料,不惜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使人们处于危险之中,生命和财产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1.2 建筑设计人员的结构安全意识有待于提高

就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发展来看,有的项目结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建筑项目结构的安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安全管理意识也不强。也正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那么建筑结构安全问题也没有在其考虑范围内,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由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操作和技术规范问题而造成的事故的发生频率,进而使整个建筑物的结构没有了足够的安全保证,不仅会影响施工单位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度,还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利方面。

1.3 建筑物抗震性没有达到标准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避免不了地震的发生,地震的破坏力极大,每次发生都会有很多的建筑物倒塌,不仅国家会受到损失,也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建筑行业与地震的关联很大,自然受到关注。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必须达到标准,这样就能增加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可承受力,以便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使地震对人民群众的伤害大大降低,增加人们对建筑业的信任度。

2 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措施

2.1 提高建筑设计行业的抗震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是有效方法之一。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从思想上对建筑结构设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工作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要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对工作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此外还要有求新求精,不断超越的工作作风,精心设计每一个设计。还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优点和长处要积极发挥,而缺点要及时进行改正,以便于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而更好地应用在工作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还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建筑物自身抗震的重要性有起码的认识,切实地履行自身的工作责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工作中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机地结合,控制好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最终能够完全在建筑物中得以体现,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设计中还要与其相契合。

2.2 加强建筑结构设计者的专业水平

作为一名建筑结构设计者,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多学习,在积极提高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因素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加强建筑结构的概念性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材料性质、施工技术、自然环境对建筑结构的使用性和安全性所产生的影响,工作中注意思考和练习,设计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要对施工过程给予全程的跟踪,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施工人员进行积极沟通,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另外,还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技术规范,这样做是为了在施工中更加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

2.3 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建筑住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最新住房体制的提出和实施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筑的安全性是检验建筑结构设计是否合乎标准的第一要素。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在建筑质量中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以优质为第一参考用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质量好的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后期维修的费用,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建筑物的耐久性得到根本提高。

2.4 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

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在素质上参差不齐,而建筑物的建设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大,所需要施工人员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就很容易出现施工人员在施工质量上难以保障的问题。管理队伍的素质虽然有所增加,但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还会有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施工质量无法保障。这样看来,施工人员的素质在整个建筑施工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也是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方面。

3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要分清主次矛盾,抓主要矛盾,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在建筑受到外力的破坏时,建筑构件能够更加稳定,使建筑物的核心构件不受到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也得到了保障,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建筑结构在设计时要遵循刚柔并进的原则,不可逾越。如果建筑结构太刚,就会影响建筑物的变形能力,在大的破坏力的作用下,建筑物就会发生大面积坍塌,有时甚至是全部破坏。相反如果设计太柔,建筑的稳定性就无法保障,变形过大,就会使整个建筑物倾覆。这样看来,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遵循刚柔并进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筑设计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在建筑结构和施工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秉着严谨的工作作风,明晰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灵活创新的思维。还要注意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这样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就能得到顺利进行,设计方案的质量也会达到一定的标准,进而为后续的建筑施工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劳健荣.浅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安全性知识经济[J].2011.

[2]文俊,杨梦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中若干主要问题探析[J].

篇5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度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高层建筑的楼面使用荷载以及自身的重量在竖向的构件中引起的弯矩和轴力的数值,是与高层建筑物本身的高度成正比的。但是高层建筑物的水平荷载对高层建筑的结构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由于此在竖向的构建中所引起的轴力,和高层建筑物的高度二次方是成正比的关系。另外,对于一定高度的建筑物来说,竖向的荷载基本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但是其水平荷载的地震和风荷载的作用,数值却是随着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会产生一定幅度的变化。

2、轴向的变形情况不能忽略

在高层建筑的过程中,竖向荷载的数值通常都是很大的,并且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程度的轴向变形,从而就会影响连续梁弯矩,就会产生连续梁中间支座位置的负弯矩值减小的后果,同时又会使得端支座的负弯矩值和跨中正弯矩值增加,同时还会对预制构建的下料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折旧要求要根据轴向的变形计算值,对应该下料的长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还会影响构建的侧移和剪力,而与构件的竖向变形相比较考虑,就会得出较为不安全的结果。

3、结构侧移成为关键因素

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结构侧移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控制指标,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的因素。随着楼房层数、高度的逐渐增加,水平的荷载结构的侧移变形就会得到迅速的增大,因此,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结构侧移应该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范围之内。

4、结构延性是高层建筑的重要设计指标

与较低楼房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则更柔一些,如果在地震中,其变形需要更大一些。因此为了能够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还能够保持具有强劲的变形能力,避免高层检出出现倒塌的情况,就需要在构造上采取特别的且适当的措施,以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能够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既是指主要通过梁、柱等构件,利用其各个节点将其进行连接所构成的承载结构。框架的结构体系能够较为灵活的配合建筑的平面安排和布置所需要的较大空间。随着高层建筑结构高度的增加,其水平作用就会导致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剪力和弯矩出现明显增加的情况,从而会加大梁柱的截面的配筋量和尺寸。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建筑的空间处理和平面布置带来较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到建筑空间的正常有效使用,而其在材料的选取和造价等方面也就会变得不够合理,因此就会影响其使用层数。

3、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一般都是用在钢筋混凝土的高层建筑结构中,由墙体完全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的作用。在剪力墙承载水平力的作用时,它就相当于是一根下部嵌固的深梁悬臂。剪力墙的水平位移主要就是由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两部分所构成。而高层建筑中的剪力墙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层间位移随着楼层的增加而增加。剪力墙结构要比框架结构的空间整体性好且结构刚度较大,同时还拥有用钢量小、抗震能力强特点,结构顶点层间位移和水平位移通常也是较小的。因此,其最能够满足对抗震设计变形所需要的要求。

3、剪力墙――框架体系

既是指将剪力墙和框架两种结构相互组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体系。那么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是由剪力墙和框架共同进行承担的,但是其水平的作用则主要就是由拥有较大的抗侧刚度的剪力墙来进行承担。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仅具有剪力墙较强的抗震能力和较大的刚度,同时还具有框架结构的使用方便和布置灵活的特点,因此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高城的旅馆建筑和办公建筑当中。而高层建筑的水平力也主要是由剪力墙和框架共同进行承担,正是因为剪力墙和框架的共同协同工作,其内力分布和受力状况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4、简体体系

随着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的增加,高层建筑结构所能够承受的水平地震作用也会大大的增加,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框架等结构就明显变得不经济、不合理,同时也更加不可行。此时,就可以将剪力墙在平面内围合成一个箱型,从而形成一个框筒,而这个框筒就是一个书香不知的空间受力体,从而也就能够形成一个具有良好的抗震、抗风性能的简体结构体系。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倡导节约

我国当前还属于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倡导节约也一直是建筑设计中不变的基本理念。而目前我国规范中对于高层建筑的构造要求也与国外相差无几,而我国的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虽然已经符合了国际市场的标准,但是也并不是代表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度就值得信赖了,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规范。但是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达标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节约,尽可能的降低消耗,降低建筑成本。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要求,我国可以将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可靠度的水平适当的进行提高,这样在原有的基础上,并不会造成较大的或者是更多的投入,但是却适宜我国长远和总体性的发展。

2、注重建筑物的受力性能

对于一个高层建筑的最初的设计方案而言,建筑师更多的则是考虑建筑的空间组成的特点,并不是能够具体或是详细的明确建筑的结构。而高层建筑的地面对其空间形式的水平方向稳定和竖向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而由于建筑物主要是由一些重且大的构件所组成的,因此建筑物的结构就必须要能够将其自身的重量传达至地面,建筑结构的荷载则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然而建筑物的设计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搞清楚,建筑物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和地基面的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建筑的设计方案进行的阶段,就一定要对主要的承重墙和承重柱的分布和数量进行总体的设想和设计。

3、提倡使用概念的设计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221-02

1 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陆续发展,现已取得不错的成绩,高校信息化规模越来越大,主干网络兆数持续增长,各大高校队校园信息化建设重视度逐渐增加,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大,当前部分高校已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校园网大多采用环型、星型所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覆盖于整个校园中,包括学生与教职工宿舍、图书馆、实验楼等建筑,各楼宇间相互交换网络,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数量较大,上网通道由主干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组成,当前校园网络具有设备先进、管理齐全、覆盖面广、功能多样、实用性高等优点,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随着校园网覆盖面积越来越广,相应的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综合信息平台、信息编码标准也陆续出台,其应用系统有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就业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等,使各大高校交换信息更加便利,其办公、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变得快捷。高校信息化建设使校园网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建设信息化校园比较完善的大学有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为其他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往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经验表明,现代化高校信息化建设要基于国家标准上,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信息化系统模型,建立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计划,以便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与交流,下面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定位清晰、实事求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考量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计划与目标,信息化建设要与学校各大建设工作相适应。从短期内信息化建设出发,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五年计划,逐步落实,切不可盲目模仿,待五年计划取得圆满成功后,在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第二个五年计划与目标。高校信息化建设要朝先进高校看齐,通过分析与研究其他已建设成功的学校经验,借鉴与学习不同的先进理念,保证校园信息化建设方向的准确性,将没有把握的规划先放到一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逐渐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整体规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还需对整体规划进行更新和改进,使其更贴合实际,密切关注其他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动态,以便了解校园网络的发展趋势。

3 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2002年由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不断加快了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随着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现阶段我国管理信息资源逐渐规范,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实现了统一共享,信息交流逐渐便利,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贴合实际,建立完整、统一信息化建设规划,注重网络应用与服务,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3.1 加强组织领导

高校信息化建设与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校信息化建设要通过学校决策来计划,由专家(大多是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指导及部门配合来执行,以实现校园信息化应用为目的,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包括技术、管理、制度等,只有在学校领导英明的决策下,信息化校园才得以开展,因此,学校领导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化建设与主要领导有着直接关系,只有主要领导充分认识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逐步落实建设工作,引导各部门团结协作,共同构建校园网络。学校领导是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对整体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当建设工作遇到困难时,学校领导要排除难题,将高校信息化建设实行到底。科学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分布实施建设工程,如下表1。

表1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框架

3.2 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建立校园网时,较多采用千兆主干带宽,部分大学的校园网已升级为万兆,随着校园信息化应用越来越广泛,校园网由千兆升级为万兆已是必然趋势。只有万兆以太网才能满足更多网络的应用,例如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学等,万兆以太网技术具有先进性、可用性高等优点,便于开展三层以上的智能网络服务,并有着安全与策略实施、多协议标记交换、服务器负载均衡等特点,与千兆以太网相比功能更多,可满足现代化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实现校园网络的高速与快捷。

3.3 扩展信息应用的时间与空间

高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建立更大的办公环境、学习环境,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宽广,此种环境不受空间与时间的制约,随时随地就可开展,满足了用户更多功能的需求。信息资源不受地域的局限,即使走出了校园网的覆盖面积,但只要有网络的环境下,都可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与工作。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改变传统的校园管理制度与方法,明确各方职责与义务,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高校就业社团的建设可以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效破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对大学生自身、高校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大学生自身来说,高校是他们步入社会的起点,是由一名学生转变为社会人才的最后一站,在高校教育阶段,大学生不但要向专业教师学习专业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素养,更要通过就业社团等与社会接轨的渠道培养出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意识、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就业率一向是评判高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仅仅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往往使学生“眼高手低”,甚至培育出“书呆子”型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自然就业率也难以提升,通过就业社团,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推销自己”的意识,可以使学生更易受到企业的青睐,有效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最后,通过就业社团的锻炼,不但使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更加全面,满足了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培训适应期,使大学生毕业就能上岗,节省了社会对人才再培训的资源,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就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社团的建社已经备受各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但由于就业社团建设起步较晚和我国传统教育政策的影响,各高校在就业社团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就业社团数量少、规模小

据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高校的社团虽然很多,但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社团很少,近两成的学生表示虽然学校建立了一些有关就业的社团,但其规模有限,影响力很小,没有能够引起学生的广泛注意,这些数据表明,在我国高校的社团建设中,就业社团无论数量还是规模,相较其他类型的社团都有一定的差距,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学生参与就业社团的积极性低

在对大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就业社团的调查活动中发现,学生主动参加就业社团的积极性不高,仅有近1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就业社团,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而25%的学生表示,对就业社团不是很了解,难以明确回答这个问题,超过60%的学生不愿参加就业社团,原因是就业离自己比较遥远,暂时不想考虑就业方面的问题,这说明一方面许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不够全面,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就业社团建设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三)高校就业社团管理不到位

我国高校的就业社团建设刚刚起步,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内部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首先,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目前就业社团的管理教师和指导教师一般都是由辅导员或团委教师担任,由于工作繁忙和专业性不强等原因,很难给学生有效的就业指导;其次,高校就业社团的管理途径单一,大部分高校对校内社团采用宏观管理方法,由教师挂名指导大的方向,社团内部则靠学生自发组织,由于管理经验的欠缺导致社团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缺乏机制的激励,大部分高校的就业社团内部没有健全的机构,成员的责任也没有详细的划分,还缺少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使社团成员无法有效的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社团内部缺乏发展的动力。

高校就业社团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培育专业的教师队伍

建设更加完善的就业社团离不开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支持,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就业社团建设的意义,加强对就业社团建设的投入,一方面在政策上支持就业社团的发展,包括活动场地审批上的支持和投入更加充足的活动资金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包括聘用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评等,此外,还应积极返聘校外优秀的企业家和专业人才,既能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分享他们求职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还能就当前的职业形势进行有针对的指导。

篇8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uilding subsidence and gas stand pipe settlement of a high-rise building the influence of fuel gas design,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measures of compensation.

Keywords: high buildings, settlement, compens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城市住宅建设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高层、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燃气管道作为城市建设基础配套工程,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其设计尤其重要。因高层建筑燃气管道系统设计的复杂性,本文着重讨论建筑物沉降和燃气立管沉降对燃气管道设计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 建筑物的沉降对燃气管道的影响

建筑物沉降就是建筑物建好之后因本身自重压力使地基变形之后下沉,无论是单层、多层、高层建筑均不可避免的出现建筑沉降问题,尤其是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乃至高度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沉降量尤为明显,因此如何避免建筑物沉降对燃气管道的影响也成为重中之重。

燃气引入管、钢塑转换接头、PE电熔三通、PE90°弯头等燃气管线的接头处在建筑物沉降过大时,会受到损坏,甚至于断裂,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也给燃气运行维护增加了不少隐患。据调查,海宁地区的百合苑住宅小区,原是一片农田,现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很厉害,有的甚至达到15cm,已经造成庭院埋地燃气管部分钢塑转换接头断裂;还有萧山的雅戈公寓、明辉花园等都出现分不同程度的沉降。为了避免建筑物沉降对燃气管道的影响,必须采取一些补偿措施:

方式一: 当出地立管穿过混凝土地面时必须设置出地套管,并适当加大出地套管的尺寸,防止混凝土与管道固结,阻碍管线位移。

方式二:采用塑性较好的材料。

这是根据材料的屈服极限来考虑的。当材料受外力到一定限度时,即使不增加负荷的情况下,它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叫“屈服”,此时的塑性变形不再与外力成正比。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称屈服极限,用σs表示。如下图1所示:

图1

图中比例极限σp ;弹性极限 σe ;屈服极限 σs; 强度极限 σb;弹性模量 tanα=E

材料的屈服极限σs小,材料容易屈服,则变形抗力小;材料的屈服极限σs大,则材料的变形抗力大。对于钢管和PE管来说主要的破坏一般集中在接点处和端部固定端,但是钢管和PE管由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大,其接头都有较好的延伸性和抗变形力,因此采用钢管和PE管等塑性较好的材料也是避免沉降的一种补偿措施。

方式三:金属软管方式选择不锈钢金属波纹软管,利用其可挠性进行补偿。一般分为地上引入式和地下引入式两种。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检修方便一般都采用地上引入的方式设置金属软管。方式四:金属通用型波纹补偿器方式将通用型波纹补偿器垂直安装于引入管上,利用其伸缩能力进行沉降量的补偿。但是由于他对其他方向的补偿能力有限而且波纹补偿器的安装要求也很高,所以很少采用。

方式三采用金属软管是进行燃气引入管的沉降量补偿的最佳方式,该方法经济可行,横向补偿量大,安装快捷方便,密封性能好。现在萧山很多住宅小区采用此方式来减轻建筑物沉降对燃气管道的影响。

3 燃气立管沉降的影响

由于高层建筑主立管长,管道较重,管道上会产生压缩应力。因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立管会产生伸缩变形和热应力。当这些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管道下沉、扭曲、断裂,甚至引发事故。这些情况在高层建筑燃气立管的设计中均不可忽视。

管道自重产生的压缩应力

因管道自重产生的压缩应力计算公式为:σ=G/S 式中σ——压缩应力(N/mm2);

G——燃气管道自重,(N) ,当立管上无承重支撑时为全部立管之重量;

S——立管截面积,(mm2);

普通碳钢在工作环境温度小于100℃时的允许应力[σ]=113N/mm2,根据管道允许自重G允≤[σ]×S可计算出不同管径,当管长超过1400米时,因管重引起的压缩应力才会超过管材的允许应力,而如此高的立管长度对一般高层建筑是不可能的。故该压缩应力对管材的破坏性可不予考虑,但在考虑管道推力和综合应力时则不可忽视,为此必须将立管重量采用分层支撑的方式给予均摊。

管道自由膨胀产生的伸长量

随着立管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产生伸缩变型和热应力。管道两端不固定时伸缩量的计算公式为:L=αL(t2-t1) 式中L—燃气管道的热伸缩量,(mm);

α——管材的线膨胀系数(碳钢C=12×10-2mm/℃·m);

t2——输送介质温度,(℃);

t1——管道安装时的温度,(℃);

如果将管道两端固定时,产生的热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σt=Eαt 式中σt——热应力,(N/mm2);

E——管材的弹性模量,(MPa),钢取2.1×105 MPa;

热应力只与管道材质和温度变化有关,与管长、管径无关。不同温差时的热应力、不同管长时的伸缩量的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温差(℃) 伸缩量(mm) 热应力(N/mm2)

50米 100米 150米

10 6 12 18 25.2

20 12 24 36 50.4

40 24 48 72 100.8

60 36 72 108 151.2

当管道两端固定时,因不能自由伸缩,故将对两固定端形成推力,计算公式如下:

F=σt×S

以口径D57×3.5的管道为例,在不同温度下的推力计算如下:

温差10℃时:F=25.2×588.3=14825.2牛≈1.48吨 温差20℃时:F=50.4×588.3=29650.3牛≈2.97吨 温差40℃时:F=100.8×588.3=59300.6牛≈5.93吨 温差60℃时:F=151.2×588.3=88951.0牛≈8.90吨

说明:立管截面积S=π(D2-d2)/4,其中,d为内径,D为外径。D57×3.5的燃气管道外径为57mm,内径为50mm,因此立管截面积S=588.3mm2

如此大的推力如果作用在楼板等处将形成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必须对立管的伸缩量和热应力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一般采取如下方式:

方式一:在立管上采用多个弯头的组合进行补偿;

方式二:在立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波纹补偿器进行补偿。方式一设置多个弯头,长期进行伸缩量的补偿将造成丝口的松动,很容易造成燃气泄露和安全事故。因此不便于采用。方式二为理想的补偿方式,选择波纹补偿器时必须根据管道伸缩量和补偿器的补偿能力来确定一个或多个补偿器,用波纹补偿器进行补偿的管段间两端必须固定,固定方式可和管承重支承一并考虑。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设计时应尽量减轻和避免沉降对高层建筑燃气管道配套系统的损害。在实际工作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南方城市,可根据南北地域不同通过获得较小的温差(如安装时气温为20度左右,管道不受太阳辐射等),中间采用固定支撑,立管底部设置承重支撑来使燃气管道的自由伸缩量减少到±11mm,这样24层的高层建筑也可以不加装补偿器,既减少了漏气点,又满足设计要求。例如萧山的大成名座、东方花园就是采用此种方式减少沉降,450户点火通气投入使用后,运行情况良好,浙江省内有很多高层建筑配套燃气系统采用此方式减少沉降。当然在进行高层建筑燃气管道设计还必须考虑的其它方面如管道走向、连接方式规范要求、附加压头对燃气管的影响等,本文中不再赘述。

参 考 文 献:

篇9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道路的建设管控活动,关系到附近区域的经济进步以及道路的品质,身为建设方以及有关的国家机构要切实的提升对建设管控的认知水平,确保建设管控活动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所有的参建者都要切实的按照职业道德开展工作,在监管体系下认真的落实有关的活动规定,带动经济进步。

一、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的意义

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涵盖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施工程序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合理的施工管理对其进行规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现阶段的公路施工中,施工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同时对于施工的进度"成本以及计划都进行全面的管理。对于工程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协调好各项工序以及工种的交叉处理,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利的基础。在现代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越来越复杂,很多新技术和新材料都广泛的应用到公路施工中,所以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对现代施工技术的施工材料有详细的了解,在管理工作中能够熟练的指导,对于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的保障。

二、高速公路建设期及建成后存在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合理

公路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为了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益,必须要合理均衡的配置相关资源。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还有许多不规范的做法,最典型的有:盲目超赶工期、偷工减料。承包企业实施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这恰恰是走入了误区,承包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应当在施工计划安排上下工夫,在人力、材料、设备等的投入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减少浪费,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监理程序不正确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工程公路监督管理体系,规定项目的承包商只有通过有关部门的批复后才能实施各种项目的开工和验收。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仅仅成为法理上的条文,一些承包商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盲目地超赶工期,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与相关批复检查部门协商取得批复,由于没有按照程序办事,导致许多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给工程建设埋下了诸多的质量安全隐患。

3、重建轻养

道路建成后公路养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以及养护的技术手段缺乏科技含量这些方面在公路养护质量管理问题中最突出。我国公路发展极为迅速,长期以来重建轻养。这种管理机制其本身就存在大量的问题。公路养护工作与公路修建相比,受重视的程度没有修建那样高,公路养护作业在许多方面都缺少支持。养护手法落后也是其间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所在。现阶段,许多当地对高速公路的维修基本上仍是沿用的传统人为修理的手法,功率低、安全隐患大、修复质量差并且再次使用期也较短。加上管理作业人员遍及的技术水平不高,对现代化的高科技修理不明了,都制约着公路养护管理的开展。

二、改善高速公路建设期工程施工管理及建成后养护管理的措施

1、加强材料、机械设备管理

材料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对工程的进度有着一定的影响。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环节所用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各种材料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的规定。对于新型材料,管理人员应更加重视,确保工程材料的正确使用。管理人员也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使其意识到的材料使用的重要性。而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机械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并要明确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施工机械人员来说,除了掌握熟练的机械操作技能外,还应该有适应现场复杂的工作环境能力,面对多变的现场实际情况要科学、合理的处理。

2、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公司必须要要以人为本,加强人员对施工管理、施工技术与施工安全的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让工程质量深入每一个工程人员的心目中。工程质量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员的素质问题。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让每一位工程人员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命脉”,使企业的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高效优质的开展自己的职能工作是企业树立良好的质量信誉、合理的质量成本的最基本保障。一定要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职能工作的基本知识、工作中的程序、技能等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培养企业旗下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员工能够共同维护企业的信誉与形象,能够在公路施工更多全过程中发挥正确的、积极的作用,建设质量一流的公路。加强使用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培养能够使公路施工在预算与管理方面都更加专业有效,能够明确管理成本,并且减少公路施工过程中变更设计的现象,是增强公路施工管理最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

3、抓好工程施工管理

在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现场办公,关键工序开工前,有必要有项目经理部总工、处技术担任人在现场;高度重视底层的施工质量,在底基层施工中,为战胜以往放样不精确的弊端,进步标高、横斜度的合格率,标高操控有必要建立严厉的操控桩。把工序办理作为施工办理的重要一环来抓。坚持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由技术担任人向工长及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具体叙述施工工艺、施工计划、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办法。使一切施工人员做到底码明白;加强现场工序管理,明确分工,职责到人。合理安排工序次序,文明施工,削减污染。各工序实施流水作业。

4、落实工程监理制度

从我国在工程管理上引入了国际惯例以来,应用FIDIC条款对工程建设执行建设监理制,这是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上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制度的实施,使我国工程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公路工程监理制度,以FDIC土木工程合同为基础,形成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三方互相制约,以监理单位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只有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完善监理程序和实施细则,做到监理项目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正确处理三方关系,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出精品工程。加大监理力度,提高监理队伍业务、技术水平,在健全监督机制的同时,充分放权,才能更好地落实工程监理制度。

5、积极加强公路后期养护质量管理

应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公路产业经济的特点,在建立健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应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建立健全完善的养护质量评价标准。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公路养护市场。要建立专业化的养护人才队伍,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公路专业养护人才。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完善企业的施工管理,提升施工质量。在现代施工的过程中,各种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广泛的应用与施工项目中,提升了施工管理的难度,所以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有所提高。施工管理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施工专业知识,并且熟练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性能,能够使施工结构得到优化,不断的完善施工流程,提高施工的质量,对于现代公路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1、试题库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组卷依然停留在依靠教师在大量题库中选择试题的阶段,完全是靠个人主观经验确定考试的知识点、难度和试题被抽取的概率等信息,因此组卷的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同时考试试卷的质量也由组卷入主观意识决定,不能对试卷进行合理的评判。

(1)试题库建立的相关问题。建立试题数据库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前提,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章节、不同的题型、不同难度系数的试题,都必须具有充足的试题才能满足组卷的要求。(2)难度系数和试题数量的控制。在试卷中,每一种类型的试题数量是需要能够控制的,由于对知识点的侧重不同,同时学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所生成的试卷难度系数也应该有所不同。(3)组卷问题。进行智能组卷时,要注意抽取试题的均匀性与随机性,算法要清晰简单,同时用户还可以对计算机组合的试卷能进行修改纠正,从而确保不出现重复试题。(4)自动排版和打印规范。试卷应该包括标题信息、专业的名称、学生所在班级、学生姓名、题型与题量、分值等多个项目,题型的排列顺序可以由用户改变进行调整,所组成的试题能够自动编号,直接打印出来就可以成为正式的考试试卷。

2、试题库系统的功能

试题库系统应该具有界面友好,功能齐全,操作简便,通用性强等特征,并且能够实现了图形与文字混合录入,混合排版和混合打印。

(1)试题的录入,可以将每道试题的全部信息(如章节、题型、难度和分值等)录入到系统中,如果在试题或答案中包括图形,可以直接粘贴相应的图形,从而完成试题的录入过程。(2)浏览与查询,可以对已经组合好的试题和答案整体浏览,或者根据用户不同的查询条件进行相关查询。(3)题库维护,管理员可对试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编辑、修改和删除等维护。(4)自动组卷,系统根据管理员指定的难度系数、试题类型和题量从试题库中按照组卷算法组合成一套试题,同时生成相应的答案。系统为避免在组卷中试题重复,对已经抽取的试题进行标记,保证最近三次抽取的试题不能重复选出。(5)人工组卷,按照用户设定的条件,显示相应试题记录,用户可以随意从中选取。此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可与自动组卷结合使用,生成用户满意的试卷。

3、数据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环节中,数据结构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其结构将决定每道题的特征编码,在保证组卷质量的前提下,试题的特征编码是主要的考虑因素。简单的、合理的编码可以使系统编制效率更高。为了区别各道试题,有效地进行组卷,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系统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定量地描述了每道试题的内在特征、外部特征和在测试中的功能,是系统进行选题、组卷的基础。系统的指标体系TX=(题型,大纲地位,难度,区分度,使用次数和最近使用时间)。

4、数据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