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04: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五次研讨会纪实
日本的学校教育改革的动向:课题与综合学习时间
从教育经营学的视点探讨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与中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
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关于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开展系统研究,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长沙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与常态实施策略探讨
“长沙方言电视节目红火原因探究”汇报交流课
沪滇携手,共建边疆教育
西部发展教育先行
沪滇携手,共建边疆教育
面对贫困山区学生的教学策略
大山里的第一节多媒体英语课
爱心捐助托起明日希望
一名边疆教师的进步成长
山沟沟里的教师成长
因为有你
云南印象
刘电芝:让学习策略教学成为新课改的助推剂
系统思想与跨学科课程、通识教育、研究性学习——访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定一
《崔相录论学》之十一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实施探究教学
敢立潮头唱大风——上海市大同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创新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
东莞“城市牛皮癣”问题调查研究
竹文化主题探究学习设计
“魂——走进鲁迅”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生态系统的成分
让思维如花绽放——发生在数学课上的几个小故事
《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之教学设计、反思
《夜半歌声》电影音乐之教学设计、反思
电影《桃李劫》之《毕业歌》教学设计、反思
对高中“电影音乐鉴赏”三篇教学设计的评析
高三了,作文的构思立意怎么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案例初探
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下)
“研究性学习”活动纸笔测试设计示例(二)
对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分析与思考
《宠物:需要关爱与照顾》案例介绍与启示
组织一个有素质的讨论——学习社群在语文课中的应用
确立科研兴教观念加强学校科研工作——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初级中学办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现状之我见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在研学中思考在研学中前进
热点讨论之网友观点
以人为本,立足可持续发展——福州高级中学近年实施素质教育策略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四川富顺二中素质教育略谈
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研究性学习——山东省寿光一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还给我们一个蓝天碧水——对秀溪河的调查
八巧板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探讨
应用博客平台开展的“读《三字经》”活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反思之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反思之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反思之三
高中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篇教学设计评析要点
自由的考试
在教育教学方面,本着“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原则,我通过自主阅读、参加研训活动、教育硕士学位进修等途径深入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内化理论。在教学中我能够整合课程资源,优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积极探索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研读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认识升华——交流分享,总结评价”为主要步骤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读、思、问、议、评”的学习方法及“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生成”的互动交流中,自然达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育人目标,从而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及“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作用,也实现着师生民主和谐交往中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虽然我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但是我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实施管理,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格外关注后进生转化,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因此任现职以来,本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年10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六年来我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1】**年11月,《自觉磨砺意志》课例的教学设计,在**省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年1月,在**区区域性课题《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研究》评比中,被评为二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发表,并作为**市**区“十五”教育科研成果被录入《自主发展教育研究》一书中。【2】**年3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年4月,在**市教育学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专业委员会**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3】**年6月,执教的《自觉维护正义》一课,在**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拉练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4】**年11月,执教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课,在**区第五届“三杯赛”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二等奖。【5】**年12月,撰写的论文《谈“继承传统美德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在**市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暨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上,被评为二等论文。【6】**年12月,撰写的论文《探索勃勃生机的教育,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在第六届**市基础教育论坛会上,被评为三等优秀论文;**年3月,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论丛》中发表。【7】**年3月,撰写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2007年度三等优秀论文;**年5月,在《**教育》上发表;**年10月,在《中学课程资源》上发表。【8】2009年4月,参加**区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优秀奖。
另外,在兼职的其他工作方面,我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如:综合实践活动课——【1】**年12月,撰写的论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在**市教育学会发展性学生评价研讨会上,做了学术交流并被评为一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发表;并于**年10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年7月,执教的《关于中学生营养科学与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一课,在**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优质课。【3】**年8月,撰写的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反思》在**市**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4】**年6月,撰写的《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家、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研究,有近十项研究成果获奖、发表,并亲自主持了区级个人课题研究;05年9月开始兼职科研专干,为学校“十五”课题结题和“十一五”课题开题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评为区“十五”优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宣传工作——曾做过7期《海之韵》校报副主编,8期《家校彩虹桥》家长小报责任编辑,负责学校《课改文集》、《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教育》我校专刊的统稿工作,多年来一直兼职学校新闻报道员,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尽心竭力,得到广泛赞誉,曾获区优秀报道员称号。人事工作——07年4月开始兼职人事干事,虽然事务庞杂琐碎,但我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如出勤统计、校务记录、报表上报、证明出具、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变动、退休教师活动、教师评职考核等,真正做到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我深知: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在教育的田园里,我将继续辛勤而快乐地耕耘着,争做“研究型教师”,创造新的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是现阶段教学的首要目标。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道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与技能,通过分析物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目标来科学的设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实践探究、互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我们需要重视物理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实践理念,运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打造独具魅力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启发思维、交流互动、实践创新、从而参与感悟。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贯穿多学科知识,从生活出发,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一、科学选择活动主题,鼓励自主参与
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也不能三分钟热度。不管是在平时课堂教学还是在课下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分多析、多实践。在生活中去发现初中物理知识的奥秘,在学习中去找寻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联的契合点,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除了平时的日常理论与实践积累以外,我们还需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科学设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物理活动主题要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背景,渗透多学科知识,围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探究并总结,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体现活动自主特点,提高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应该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参与活物理动的设计、自主策划与实施,教师只进行适当引导与点拨。指导学生多途径查阅资料,深入学习各学科知识理论,积极思考,挖掘自身潜力,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体现活动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初中物理“课外小制作”自主实践活动设计中,基于学生兴趣爱好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关灯提醒器”、“水火箭制作”、“多用大气压演示仪”、“楼梯灯模型”等多种不同的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自主设计、组织与制作,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通过不同的活动主题或者相同主题设计不同的形式,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自主的特点,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
三、引导培养综合技能,实现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活动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基于此,应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策划、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体验。实践是检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手段,可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活、生产实践中,灵活地运用知识与基本技能,动手、动脑、动手,实践、设计、交流,做到真正以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具体的实际过程为依托,展开动手实践过程,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知识、情感体验,提升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电与磁”相关知识时,可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围绕“探究门铃电路”主题,结合电铃与开关、电源的连接理论知识,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动手实践,设计出简单、实用的门铃。围绕“抢答器电路”设计,关键是设计好两个灯泡并联(两个开关分别与对应灯泡串联)。再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学生设计“病房呼叫电路图”、“传达室门卫电路”等简单的电路,让他们设计分析、交流合作、动手实践,有效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课程目标。
四、突出活动灵活多样,启发学生思考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具备灵活性与多样性,活动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方向,以发展个性为目标,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发散思维,探寻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实际情况探寻问题。如可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个人活动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专题研究)、沙龙模式(围绕主题研讨与交流)等,启发学生交流与思考,促进个人或小组研究的顺利开展。
一、工作表的含义
1. 工作表的含义
工作表就是应用于工作之中的报表,大多是用于财务处理中,比如excel报表、数据库中等。除此之外,工作表还可以是工作计划表、学习计划表、活动安排表、工作进度表、工作总结表、工作考核表、工作日报表、工作日志表等等,这些工作表在学校中也是常用到的。在本文,我们所说的工作表就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报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使用,使教学活动得到顺利进行。
2. 教育性课程材料
现在经常说教育性课程材料能帮助教师增加新的特定的观念,增加新的一般原则(如,通过基本原理),适应科学教学实践,在一般的原则和具体的教学步骤之间建立链接,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法设计能力和观念的迁移。课程材料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案和参考资料,还指一切教学活动过程的教具。而教育性课程材料与一般的课程材料区别就是它可以预测并解决课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情境教学的进行。
在本文中,我们把工作表定义为一种教育性课程材料。它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一种课程材料。工作表在教学中可以作为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应用和教学评价的工具和材料,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简介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该课程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2.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
(1)整体性 :主题的选择范围 ,人的个性的整体性 。
(2)实践性 :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过程与结果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4)生成性 :过程取向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活动课,具有生成性。
(5)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3.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
我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活动指南》)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具体目标,初中的具体目标为:
(1)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三、工作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
工作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观察了广州第三十二中学初中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该班级用一学期的时间进行了以主题为线索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全班40个同学,自由结合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组员商量决定本组活动的主题,他们有的选择调查广州市民情况,有的研究广州公共厕所情况等等。此门课程大多在课堂进行,在适当时候会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采访等,总之开展地轰轰烈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观察发现,在每次课堂上,教师都会准备几张工作表,有的是为自己上课用,有的会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工作表来进行活动。这些工作表有以下几种:学生小组与名单表、学生出席表、教学活动安排表、活动记录表、活动进度表、活动总结表、学生成绩表等。
这些表格清晰而有条理地记录了每节课要进行的活动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记录了学生活动表现与成绩;同时有的工作表,比如活动安排表,可以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活动安排,使学生心里有数,知道活动的整体安排,以便根据各小组的情况自行安排时间,而不用再死板地根据老师的安排一步步地进行。
四、工作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影响
1. 促进教师的学习
为了进一步推动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在职业中学的开展,实施制度化管理势在必行。目前虽说已有5所高中校每年固定来我校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但每次的时间安排、班级安排、内容安排仍要经过多次反复协商才能最终敲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可变性。应该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制定《常熟市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常熟市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规范》,推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进入深层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一是定人员,确定初中或高中指定年级的学生必须参加此项活动,并作为相关成绩的考核依据;二是定时间,明确在假期或其他合适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这样各相关学校也能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有计划地安排这一项工作。
二、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细化
实践活动开始前要制订实施计划和安全预案,对重要的环节和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细致分工;活动过程中有过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对操作过程及时调整,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提炼;活动结束后要小组讨论、汇总分析、总结反思,撰写心得体会或活动报告,建立成果(教学设计、课例、叙事、课题、报告等)分类资源库和案例库。
在师资配备、经费管理、时间协调、场地安排等各方面均要有具体的方案,切实制定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和考核标准。通过观摩、评课等形式来指导和督促教师的工作,通过专题性展示活动进行成果推广和阶段性总结。配备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研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调研,既重视活动效果,又关注过程评价。
三、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化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开发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工作,在项目的选择上除了要具有代表性、符合学生心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外,更要注重项目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技术的通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这也是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从我们目前已开发的综合实践项目来看,有些已具有一定的项目化,例如钳工项目的小榔头,电子项目的门铃、感应灯,烹饪项目的小点心,服装项目的手机袋、饰品袋,园艺项目的盆栽,插花项目的艺术花篮等。但也有一些项目缺乏实际产品的支撑,例如财务、营销类项目,学生动手技能锻炼较少,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开发创新,并能形成一套操作性强、学生参与度高、能受到普遍欢迎的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第八次课程改革最具有突破意义的课程门类,对于每个学生当下生活与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毋庸置疑。近十年来,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当下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界定大家已不持异议,但在坚决摒弃以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堂为空间的背离综合实践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对于如何把握“到底怎样才是一堂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仍存在诸多不同看法。在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参赛与观摩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选的感悟,浅析一下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的看点与趋向。
一、课题源于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它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并且要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纵观近年来的历次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获奖者在选题上都鲜明地体现了“回归生活,基于经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比如,2011年第六批山东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手评选中,无论是像《聚焦学生意外伤害》《在名胜古迹中探究历史文化知识》《七嘴八舌话航天》《吸烟与健康》等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课题,还是像《魅力果蔬》《修补自行车内胎》《给笔安个家》《牡丹的繁殖与栽培》等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的课题,亦或是2012年全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中《低碳生活》《种子贴画》《个性相框》《神奇笔袋》《小小发明》《多彩泥塑》《包饺子》《果蔬大变身》《走进动画片》《多彩叶子》等课题,在选题上都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以学生身边耳熟能详的事物为媒介,密切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呈现了回归学生生活的课程旨意。
二、设计富有创意
精彩源于精心,信心源于用心。精彩的课堂在于精心的设计与创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注重以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打造精彩灵动的活动课堂。活动设计创意化是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堂的一大亮点。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好的创意等于成功了一半。
指导老师在执教《魅力果蔬》一课时就摆脱了以往围绕果蔬营养开展探讨活动的俗套,而是首先从演示水果大变身(类似章鱼形状的香蕉)开始,充分利用果蔬的外形特征、颜色特点和质地纹理,展现了一组白菜与南瓜组成的鸭子、菜花与茄子组成的小羊、卡通苹果、茄子企鹅、地瓜老鼠等图片,顿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作品展示阶段,同学们还通过编故事、赋予果蔬作品寓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课堂气氛又达到另一个。
三、指导体现理性
以往我们在观摩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时,经常能一眼到底、当场戳穿――太假,简直像演戏,有多少参赛选手的综合实践课流于形式,孩子们在课上学不到什么真东西,只是在盲目地配合老师玩,那就是在作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选手们的课程理念与指导策略在与时俱进,大家已不再热衷于表面的热闹和形式,活动指导趋于理性化,彰显出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愈发到位。
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的课题中,参评教师不但在劳动与技术操作的环节上思路清晰,而且课堂环节设计上明显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痕迹以及向社区服务延伸的趋向,已经逐步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课题中,教师们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选题、开题、过程指导、过程答疑、结题指导、成果展示等课型,参评教师开始侧重于对学生的方法指导,通过“授之以渔”,让学生从“要我研究”的无奈向“我要研究”的冲动转变。
四、体验要有深度
作为一种实践取向和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课程都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更重视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特别强调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发现、体验,最为关注的是学生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的,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以及获得的体验。酸甜苦辣,都是滋味;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在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元祥教授看来,体验和生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性价值的核心。学生体验的深刻性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及教学能手的评选的一大看点。学生们在经历动手操作和深入探究后表达的体验或感言,往往非常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而这正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终的价值追求。
五、课程趋向整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9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6
一、为什么要进行理化课外实验探究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化学等实验性学科时,由于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耗时较多、毕业班学生面临中考的升学压力以及部分学校实验室条件的限制等因素,造成理化学科的教师在课上只能进行有限的若干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和更为有限的几个学生实验;而教材中很多精彩的课内实验、课外家庭小实验、以及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和实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装置产生的改进想法和创新设计却只得付诸于苍白空洞的语言描述和黑板上聊聊几笔简单、呆板的粉笔画――更有甚者将这些实验直接省略。
这一糟糕的结果最终导致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主观认识,学生们认为:“物理、化学和语文、数学不都一样学么!只要背背知识点,画画装置图,再学会几个简单计算就OK了,实验是什么东东,做不做无所谓的!”
这样的结果显然有悖于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倘若长此以往,作为初中的起始性实验学科的物理与化学,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类似“哑巴英语”一样的“残疾学科”。
为了打破这个不正常的“怪现象”,也为给实验性学科“正名”,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学习物理、化学等实验性学科的意识和方法,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理化实验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理化学科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实验创新意识,我们决定开展理化课外实验的探究。
二、理化课外实验探究些什么
理化课外实验进行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科学实验。这些实验主要包括:理、化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进行的演示实验;教科书中虽然涉及到,但没有明确要求,然而事实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有很好的拓展、铺垫作用的改进实验;甚至由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特殊现象、学生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所触发灵感而形成的,且实验材料较易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学生基本能够操作,具有一定意义的设计验证性实验;将这些实验从课堂教学的“遗憾”和“不起眼的角落”中搜集起来,并组织对理化实验有较大兴趣的学生,通过兴趣小组活动、理化课外实验选修课以及家庭小实验等形式,从而有计划的对这部分实验进行课外探究。
三、为什么可以把理化课外实验探究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
之所以能把理化课外实验探究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借综合实践活动之力,进行理化课外实验探究,推进新课改的深化,这是因为两者不仅在内容上存在相通相融之处,而且两者在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彼此之间还能互为补充、并行不悖,共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两者的相通相融之处具体表现在拥有共同的探究主题与研究内容、重叠的活动形式,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与理化学科领域相互验证、彼此呼应的关系。
首先,不论是理化课外实验探究,还是综合实践活动,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
其次,理化课外实验探究以对理化实验感兴趣的学生为主体,对他们所关心问题,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理化学科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对实验的创新意识。这也恰恰符合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而研究性学习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中非指定领域包括兴趣小组活动等课外活动形式;而理化课外实验探究正是以兴趣小组活动和理化课外选修课为主要活动方式。因此两者在活动形式上存在不可分割的重叠。这也是两者相融的物质基础。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总则》中明确规定:“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理化课外实验探究是理化学科教学的课外延伸,它就是这个“某些情况下”的情况,这项规定为两者的最终融合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综合实践活动与理化课外实验探究互为补充、并行不悖。
首先,理化课外实验探究为综合实践丰富了活动内容。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但理化课外实验探究作为一个全新的活动领域,它给综合实践的内容加以新的诠释,在实质上扩大了活动的内容范围,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某些问题,形成的某些实验技能,也需要在理化学科教学中进行拓展和加深;同时,理化课外实验探究需要由综合实践活动为其提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实验室”;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为理化课外实验探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课时保障。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的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指定的场所(实验室),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学科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灵活机动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进行个性化调整:对于内容较多,实验持续时间较长的课题可以通过将多个课时安排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集中使用;内容较少,或者持续性不强,但实验的多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实验,可以将课时分散使用,以求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为理化课外实验探究提供跨学校,跨地区的交流合作机会,扩大了理化课外实验探究的时空范围,提高了实验探究的综合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打破学校的框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允许进行跨学校的合作探究方式,并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活动。这样一来,不同的学校间,有着彼此相近或者相同的探究课题的小组同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论坛等形式,进行彼此的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对共同关注的课题还可以一起制定相应的实验计划,并由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综合活动教师的共同带领下,在某一时间,某一方的学校内,进行跨学校的联合探究实验。
这极大的丰富了进行理化课外实验探究的主体和探究的内容,还促进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了不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间的联系,还在无形之中为一些实验室条件相对简陋,进行某些要求较高的实验存在困难的学校解决了难题,摆脱了实验室条件简陋的制约,使得实验探究以最好的速度,向着全新的领域发展。
理化课外实验探究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利用掌握的学科知识,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究。在学生均衡发展的同时,以激发兴趣来培养创造性的专业型人才,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出另一个重要内容。但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理化学科的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绝不包揽学生的探究实验。
四、融合的实践与收获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是以“小科学家”身份,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亲身实验。他们将踏着前辈科学家的足迹,体会他们在进行实验探索过程中的曲折与不易。当实验成功后,他们获得更巨大的喜悦与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验证自己对实验的预期想法的欲望,并深刻体会进行实验探究的乐趣;
过去,能够镇定、沉着、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还造成了在理化实验操作考察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尴尬局面。然而在实施“课外实验探究”之后,进行实验探究的同学能够熟练而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轻松顺利地通过理化操作考察;除此之外,甚至还有意外的惊喜:据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原本属于在家里从来不做事的“少爷小姐”们,如今居然会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甚至拿个杯子都会“标签贴着手心”,抄电表时主动要求去读数,爷爷奶奶出现类似糖尿病症状的反应时,能主动帮助老人家进行鉴定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建议――生活自理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与“课外实验探究”的活动的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类同学对于同一个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大多能够积极开动脑筋,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并由此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特别是在某些开放性的学生小组实验中,参加实验探究的学生会主动形成实力超强的“特别实验小组”,与周围进行“一般的实验小组”的同学明显区分开。他们实验的速度快,准确性高,想法独特甚至怪异,“夺人眼球”。在进行实验时,他们是其他学生眼中的“超级男(女)生”。
甚至在同一个班里,几个不同的“特别实验小组”之间还有一定几率产生“同行”竞争,为了得到最好最特别的实验结果,他们在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原料的选择甚至包括人员的具体安排与任务分配上,产生各种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奇思妙想,甚至有些想法给作为该学科教师的我们,带来许多新的灵感和触动。
这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不仅改变了参与实验探究的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其与其他同学明显的区别开来,同时,它还最大可能的带动了其他学生,使之向往,并最终共同参与到这项以理化实验探究为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来,并将最终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理化学科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作为实验学科的教师,并非不了解实验的重要性,相反他们完全理解理化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实验是科学探究的灵魂”。然而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无奈地受限于各种各样外界因素的制约,如课时的相对紧张、实验室条件的客观限制、中考升学指标压力的重荷,使物理与化学的教学不得不成为单调枯燥的“粉笔实验教学”。这不仅“摧残”了学生原本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激情,还在无形之中“毁灭”了实验学科的精髓和精彩。
“实验学科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认识实验作为教学情境的巨大价值,确立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
现在,通过理化课外实验探究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教师完全可以把原本的“粉笔画实验”彻底抹去,并陪伴对理化实验产生兴趣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时,和他们一起走进真正的实验室,共同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实验,教师在边上“打下手”――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感受到将实验性学科的魅力――这才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最大的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将理化课外实验探究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使得二者融合在一起,共同推进课改的进行,并行之有效地融汇贯通于日常教学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我们希望通过理化课外实验探究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新的实验性学科的学习方式。
初中语文要求每单元有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如初一年级第二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笔者选择了“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一题材,让学生走进社会,走上街头,开展收集网络流行语、精美广告语、错别字、精彩店名等活动,既贴近社会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
(一)活动前的准备
1.围绕“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个题材,把学生分为6个小组:①“个性网络流行语”收集组;②“精彩广告语”收集组;③“优雅方言(粤语)与普通话”对照组;④“真假难辨错别字”收集组;⑤“精妙店名”收集组;⑥“成语荟萃”采编组。
2.活动前的要求:①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分组,每组8~9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本组人员合理分工,高效率地完成任务。②各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确定展示方式,做好展示准备。
(二)课堂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无论是读书看报、上网聊天,看电视、逛商场,都离不开语文,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让生活与语文来次最亲密的接触。下面请各小组组长带领我们走进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
2.自主课堂,学生展示成果。各小组组长展示完毕后,由该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当点评、鼓励。
①“个性网络流行语”收集组
组长:你们知不知道一些常用网络用语的含义呢?请同学们猜猜看:GXGX(恭喜恭喜),9494(就是就是),沙发(SF,第一个回帖的人),椅子(第二个回帖的人),板凳(第三个回帖的人),驴友(泛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
②“精彩广告语”收集组
组长:下面是我们组收集的广告词,请同学们猜猜广告语的产品: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中国联通);聪明人选傻瓜(傻瓜相机);聪明不必绝顶(生发灵);串起生活每一刻(胶卷)。
③“优雅方言(粤语)与普通话”对照组
组长:刚才我展示了粤语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下面请欣赏我们小组的绕口令表演:《四和十》和《数狮子》。
④“真假难辨错别字”收集组
组长:我们刚刚只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容易写错的字的一小部分,其实还有很多错别字。下面请看小品――《家书》,看看由于写错别字而带来的麻烦。(扮演的同学滑稽、幽默,观看的同学不禁发出笑声,在笑声中领悟到错别字的危害。)
⑤“精妙店名”收集组
组长:请看我们组搜集到的精彩店名:载人舟(鞋店名,把鞋子比喻为载人之舟。);玉壶缘(茶叶店名。“玉壶”出自名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⑥“成语荟萃”采编组
组长:看完我们小组采编的成语后,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我们组带来的精彩相声《成语新编》。(要求同学们在听相声的同时,记录下相声中所运用的成语。)
3.活动小结及课后作业。教师总结此次活动,并要求学生根据此次活动的收获或感受,完成作文“我在_____中学到了语文”。
二、教学反思
这节语文综合实践课创设了新的教育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和积极性,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对这节活动课的体会和思考:
(一)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课堂过多地被教师占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远离自身日常生活的状况。密切了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发展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要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带来了展示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或方式,自由组织组员,用两周时间搜集语文信息,深入生活,获得一手资料,最后小组合作以说或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一过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将语文与实践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了。
初中物理教材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尝试参与实践的体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马芯兰老师曾经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爱“玩”、爱“动”、爱“画”的心理特点,充分锻炼学生“动”的能力,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对物理教学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它能改变原有单纯的认知学习,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全人活动”,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开发。
然而,现实的物理教学却存在着很多与教学设计理念相违背的教学行为:单调、单向、单一、缺失等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内探究实验都不能满足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最需要的体验、小结、归纳、实践等有利于能力的活动全部被挤掉,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教师从来没有组织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创新制作、课外探究等对学生就是“天方夜谭”,而且学生上交的科技作品仍掺杂着“儿童化”思想,形式单一、主题单调,科技含量少,因为学生大脑长期陷于深度疲劳状态,导致学生思维的弹性丧失,滋长了思维依赖性和惰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与认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与策略
1.探究型
教师“授之以渔”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能把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言、行、思得到尽情地释放,同时也是学生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与体验,如,学完“声学”一章后,教材安排探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我放手把整个探究流程(包括器材、方法、方案、过程、报告等)完全交给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初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此时我并没有“妄加”评议,而是鼓励全班学生就活动成果进行讨论、交流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待到每个学生对活动有更深的理解后,我才作有针对性的评价,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教师能经常把学生引领到课外探究的路口,学生的“生存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与提升。
2.调查型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未知展开调查获取资料,就会逐步掌握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例如,学完“眼睛和视力的纠正”后,教材安排了“调查中学生视力状况”的实践活动。为了使活动开展具有实效性,我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形成一份共同的调查问卷;其次通过小组查阅资料、走访眼科专家、眼镜店了解有关知识,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学生的调查报告有的是表格形式,有的是直观的柱状图表形式。此时,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就此活动做一期校内海报,用自己的实践成果告诉更多的学生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同时又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荣誉感,增强了自信心。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继续保持炽热状态,学完电能后,教材安排了“家庭用电的几个问题”实践活动,我首先鼓励学生攻破“拦路虎”,如怎样利用电能表测出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怎样正确分析“直方图”等。为了减负,我又把活动分成两部分,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学生任务减轻了,质量也随之提高:电路图画得规范、得体;表格内容全面、实用,测量数据符合实际,有的学生甚至用彩色笔画出“直方图”,由此可见其热情度之高,重视度之强。另外,自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学生懂得珍惜能源了,能主动地关掉水龙头、电灯、电扇和多媒体系统,可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3.制作型
新的课程改革已将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学习领域,教师如果不能切实转变观念,还是以老式的“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传授劳动技术课知识,会发现课越来越难上。笔者作为一线劳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为了突破这个瓶颈,笔者有幸参与了福州市教育研究院课题《中学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规范化”研究》与晋安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从对课题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初中劳动技术教育也能迸发出活力,初中劳动技术课有很多教学资源可待挖掘。下面笔者就初中劳动技术课存在的必要性;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初中劳动技术课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心方式,谈谈笔者的一些个人体会。
1.初中劳动技术课存在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它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懂得技术,在现在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成为基础教育的部分。”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的高低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现在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懂技术、不会使用电脑,跟不上科学飞速发展和技术日益更新的人。但在现实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在相当一部分学校被当作一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国际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没有技术教育的基础教育不能称为完美的教育,更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定位是:“劳动技术学科是中小学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其他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加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1]从课程标准的定位中,我们不难发现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等特征。新的课程标准也为我们一线的劳技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劳技教师也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以往只偏重于单纯的技能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2.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
新的课程改革已将劳动技术教育列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模块。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实际和体验的课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劳技教师要上好劳动技术课,就必须要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2.1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劳动技术课,教师自身要从思想上不能把这门学科当成可有可无的学科,要克服学校不投入就不能上劳动技术课的心理,克服上劳动技术课学生课堂纪律难管,且存在着安全隐患就不上劳动技术课的心理,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实践,从中去挖掘一些好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如:初中劳技《园艺》,有一专题插花艺术,这个专题上去很美,但真正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每个学生都要动手进行插花练习,学校是不可能提供这么多花材,让学生自带花材往往学生也带不齐。是不是这课就不要开展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开发教学资源,我在学生的动手活动中引入压花艺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压花艺术的材料选取非常容易,路边的野花或野草都可以用来作材料,而且学生还可以把插花艺术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压花艺术中。
2.2 要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发现劳动技术课教学资源
学校给学生配备的劳动技术课本,因有版面方面的限制,往往比较简练,有的学生活动并没有展开描述,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同行的日常教学中发现可利用的资源。如有一次,我在浏览师大附中的学校网页时,我无意发现在生物学科网页上有学生利用种子作画的图片,我马上联想到,在初中《园艺》“花卉繁殖”这一节的教学时,能不能让学生课前进行种子作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种子的了解。从学生课堂的表现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好的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给学生进行评奖,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体现在平时的劳动技术课教学中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分析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几乎所有学科都在基“课程目标”里,重点强调了“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劳动技术课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求。
3.1 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教师自身要成为“研究者”
《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对教师就提出:“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教师只有把自己从“教书匠”提升为“研究型教师”,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技术成长,还能主动地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申请福州市教育研究院课题《中学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规范化”研究》与晋安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正是向“研究型教师”转换过程中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3.2 劳动技术课教学要善于运用探究性学习
把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运用于劳动技术课堂教学,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做法,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过多的关注对学生的技术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忽视学生的实践体验。笔者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发现:劳动技术课引入探究性学习,把劳动技术课某个主题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起来,既弥补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缺乏学生动手制作方面的不足,又能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过“校园节约用纸”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刚开展时让学生收集各种资料、制定方案、设计问卷调查等等,这些很多是理论性的东西,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但我在活动中引入了劳动技术课制作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制作再生纸、利用废纸设计纸盒制作LED小夜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参与度自然就高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心中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为他后期对资料的整理及撰写小论文也提供了动力。再如园艺课《花卉的上盆――种植吊兰》,如果单纯的传授上盆的技术与吊兰的种植,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机会就少,这时我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课前让学收集树木花卉对绿化环境的作用、家庭绿化注意事项、什么花卉植物能吸收室内有害气体等,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也是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还学到课本上很多没学到的知识,在拓展探究方面让学生利用所掌握能吸收有害气体的花卉植物,设计一盆组合盆栽净化室内空气,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意识。
总之,通过课题的研究,学到了很多,懂得了把这十多年的教学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归纳整理资源的有心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这是我们一线劳技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