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心得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6 17:05: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

篇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提升,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到诸多的学习能力,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地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学科,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交互式电子白板、翻转课堂、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资源,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及实施要点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教师逐渐将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中,向着信息化发展方向靠近,促进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促使学生学会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操作手段。教育信息化一定要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满足教材内容教学的实施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注重网络资源在课堂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接收到更多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

二、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积极应用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1]。首先,将教育信息化教学形式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掌握,使其充分掌握教材的内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增强他们的评价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将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教材知识体系的优势,真实展现出地图的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更加高效的地理学习技能,形成较高的地理智慧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可以简化教材的内容,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直观地演示出地理的现象,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吸收和消化[2]。最后,将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对专业能力的把握,使其进一步创建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发展人才。

三、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一)网络教学方法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将网络教学方式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创建出自主式学习和程序式学习两种方式,能引领学生自主浏览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积极拓展自身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在引领学生建立程序化的学习形式时,不能盲目地引导学生进行资源的搜索。例如,在教学《世界的居民》一课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搜寻网络上的资源内容,确立明确的搜寻目标,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到世界上的人口数量,明确世界上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了解各个国家人种的组成,以及每个聚落的生活习俗习惯。

(二)微课教学方法

微课是初中地理应用最多的一种教学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引领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通过微课提前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明确自身对教材内容难点的把握,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听讲,加强他们对教材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每一章节进行总结和概括,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到每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每一章节的知识脉络。例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一课时,教师将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录制成一个个小视频,并上传到微课网络平台上,让学生通过微课自主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明确气温和气候之间的区别,了解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找准这一章节学习的难点内容,在课堂上主要关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建立起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了解世界气候与所处区域之间的联系。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方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遮罩和拉幕的功能,可以暂时遮蔽部分教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遮蔽的内容,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教材的内容,充分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聚光灯的功能,可以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认识到自身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将中国自然地形的相关知识点遮蔽起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我国拥有哪些自然地形,从而了解不同区域之间地形的不同。

(四)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成了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展现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让学生自主展示学习成果,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朋友分享自身的学习心得,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进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区域差异》一课时,教师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将学生分配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我国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五)远程教学方法

当前,远程教育逐渐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成了学生放假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方式,将课程传递给在校园外的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音频、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及时向教师求助学习上的问题,并随时随地学习与地理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篇2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收获。

一、创设地理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可能亲自经历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清晰,而且能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适当的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创设地理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并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 “七大洲、四大洋”内容时,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平大西洋,印度北冰洋”的歌诀传授,既简单又好记,重点也得到深化理解;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谚语来讲述气温的日变化,则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对地理课堂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关爱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和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鼓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亲密无间的和谐氛围,像春风雨露般滋润学生的心田。在每一个课堂提问中,只要学生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添一份自信与参与的兴趣。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往往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特别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说,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坚定的信念是胜利的保证,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

三、整合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创造力

在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广。要搞好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当务之急是制作出更加精美,更加有趣的地理教学软件。多媒体的现代功能,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有“学”、有“思”、有“乐”,有理想、思维的启迪,也有知识的传播,品德的熏陶,更有美的享受。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改变地球运动的条件:方便的看到①黄赤交角增大或缩小,地轴的方向不变;②黄赤交角不变,但地轴方向变动;③黄赤交角为零等用语言不好表达的现象。这样,可让学生在联想、分析和发现这些假设运动与现实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使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四、重视地图运用,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篇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了各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初中地理课程并不在中考的考试范围,因此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忽视。加上地理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学生兴趣较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初中地理教师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关分析,以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1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就心理学知识而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改善受教育者的教育环境和心理情绪来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各方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传统教学中,由于地理学科地位较为尴尬,加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大部分教师选择将地理课程当成副课进行教学,教学形式较为简单、敷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更加不利于学生在人格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则能够从这些方面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教学心理是否健康、积极向上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首先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从几方面着手:第一,学校加强对教师的人性管理,重视对教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关心,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适当倾听教师的教学心声,解决教师的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难题。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第二,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转变正确的工作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教学和教师这一职业,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同时,教师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要能够正确看待教学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勇往直前;第三,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奖励和表扬,帮助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也需要不时进行自我鼓励,提高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和成就。

2.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表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从心理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做事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让学生感觉偏心。大部分的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均缺乏一定的公正性,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喜欢,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爱搭不理,甚至讨厌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在这样的心理下必然无法对学生进行一视同仁,而受到教师更少关注的学生必然也会感觉到教师的厌烦,最终使师生关系越来越恶劣。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对学生的看法,公平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甚至要更加正视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较自卑的学生,鼓励这部分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加强对学生的交流和联系。许多学生对教师具有崇拜之情,他们渴望与教师获得更多的交流,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课后或者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多向学生提问,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生活状况,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2.3 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工业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方式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可以有三种:第一,通过言语交流,让学生明白积极心理学给学习和策划你盖章带来的好处;第二,通过行动来渲染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实际行动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每天面带微笑上课,自信发言,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正面情绪影响;第三,增强对学生的表扬,潜移默化的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

2.4 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当学生处在良好的、健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效果自然会更好。教学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即校园环境、课堂环境以及家庭环境。要求学校价钱更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中受到内心的鼓舞,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活跃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家庭教育则要求家长对学生多鼓励,为学生树立更多的信心。

3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要求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教育,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胡久龙.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以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 教育导刊,2011,07:79-82.

[2]李丹. 适度把握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37-38.

篇4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兴趣教学 新途径

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初中教育中,地理学科理应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我国很多地方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学科一直被当作“副科”,长期得不到重视,导致地理教学相对薄弱,加上初中生身负语、数、外等主课的巨大压力,对地理学习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能力差,考试成绩低下等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和高考成绩,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因此,如何改进初中地理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变得会学、易学、乐学、想学,已成为每个初中地理老师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个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兴趣教学”的定义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①,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兴趣受个体内部需要的驱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个体对事物具有某种需求时,机体内部便处于一种驱动的状态,随之而成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即内驱力。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内驱力不断变弱,而通向目标的行为则不断加强。

“兴趣教学”正是指以直观的教学为出发点,以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为切入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使之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兴趣教学”并非单一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种教学法的综合,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其主要特点是教师的教学能针对学生需要,在学生所喜爱的形式中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乐学激发观察,增进记忆,促进思维和想象,提高教学质量。

二、“兴趣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一)“兴趣教学”是新课改的理论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规定,新一轮课改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施适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转变教育观念、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对当代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兴趣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二)“兴趣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地理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地理教学的实践和发展来看,“兴趣教学”是符合学生学习地理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因为涉及面广,所需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学生经常产生厌烦的情绪。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必须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兴趣教学”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学生的学习是“感觉―思维―创造”的认知过程和“兴趣―情感―意志”的意向活动的有机统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认识过程的必经之路。“兴趣教学”正是抓住认识过程中“直观―抽象―实践”的脉络,以教具、简笔画、课件、电影、录像等直观手段营造氛围,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使认识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上升,用表演、角色替换等形式完成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运用过程。这是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

三、“兴趣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基础: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教师如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狠抓基本功,提高自己的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前提:巧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上课伊始,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可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这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原动力”。

(三)关键:多元化组织教学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将地图、计算机、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应用于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并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趣味性及激情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谜语、寓言、故事、导游词、课堂剧、专题讨论等方法巧妙导入新课,快速地把学生带进课堂学习的氛围,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稳固的基础。

(四)升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其次,要发动学生联系实际、动手实践。可以适当组织课外活动,如在讲到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老师可以买五组中国政区拼图,让学生动手。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产生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组织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明信片、邮票,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行野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兴趣大增,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最后,要尝试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为:教师提出问题,发放导学案;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教师检查,解决学生问题,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学生探讨;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此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施“兴趣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地理兴趣和地理技能,切实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注 释:

①教师百科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于志强.地理兴趣的培养与地理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2).

[2]康雪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0,(25).

篇5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思维;学生

初中地理的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因为学生的遗传因素、生存环境、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崭新内容思维形式的总和,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并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求异性、综合性、灵活性、图像性。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所在。

1.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1.1 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基调,转变课程教学的师生角色。 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将这些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因此,实践地理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因此,教师逐渐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逐渐成为自我未知的主体。

1.2 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素质 个性品德素质主要指除了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 (1)心理素质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以兴趣为出发点,只能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还必须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形成创新性人格。在地理教学中,在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之后,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并采取分组讨论或辩认的方式将学生的个性思维进一步激活、拓宽,因此每次讨论,辩论之后,都使部分同学产生意犹未尽之感,也因此激励学生更好地为下次辩论的成功做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在共同的讨论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养成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及自主探知的学风。即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心理素质和做学问的心理素质。

(2)思想品德的培养 地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放眼世界的胸怀,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3)审美情趣及素质的培养 地理学科知识中,拥有大量的自然美景、图片,也有许多美的诗句,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等内容,非常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形成。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艺术、多媒体手段、诗词歌赋、音乐等把同学带入美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1.3 培养学生读文识图、分析综合等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以地球和地图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世界地理的总论及分区,中国地理的总论及分区,期间包含大量的图文信息,在地理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训练学生学习地理要注重对地图要读透、读精,读文抓住精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迅速地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4 开阔视野、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地理知识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但要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以致用”还必须引导学生乐学、勤学、善学、会学,从不同渠道,如书刊、影视、生活等渠道获得新知,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检验思维的科学性。

2. 创新思维的意义 创新思维指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在于:(1)提升民族创新水平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教育,可培养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教师营造自主课堂,实施民主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双重力量:培养创造精神与压抑创造精神。只有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亲自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创新思维。

3. 培养创新思维的条件

3.1 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认清概念。创新不是发明家的专利。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根据知识形成的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做法,本身就是创新。创新存在于日常教学中;其次,坚持民主教学。教师贴近并尊重学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给学生留“创新区”。教学中设计“空白”,启发学生发现、创新,让学生有时间余空间去思考创新。

3.2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地理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设置问题的情境,“引疑释难”,引进现代先进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乐其学”。近年来,问题情景设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逐步推广。地理问题情景指在思维上学生与地理问题相互作用的特殊类型,是当学生解决要求发现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技能的地理问题时产生的心理状态。设置地理问题情景的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进而产生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主要包括:

(1)借助直观方法,设置问题情景;

(2)利用对问题的不同观点,设置问题情景;

(3)利用地理现象的特殊性,设置问题情景;

(4)抓住学生典型错误,设置问题情景;

(5)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设置问题情景。思维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它需要在一定教学的情境下,利用一定诱因进行。

4.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

4.1 发散思维的培养。 (1)从事物对立面思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反方向考虑问题,开阔学生思维视角,改善学生思维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

(2)寻找事物普遍联系。教师可通过找某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3)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4.2 逆向思维的培养。 (1)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拓宽课本内容。在讲授大气环流原理时,可假设地球不自转,太阳总直射赤道,地表均匀,然后推出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否定原来假设,推出地表三圈环流理论; (2)通过课本思考和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逆向思维。

4.3 综合思维的培养综合思维是多思维方式的综合。创造性活动是探索性活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包含许多曲折因素,势必造成多种思维方式参与。分析与综合是矛盾统一体。分析是把对象分解成各部分;综合是把各部分联接成整体。分析是综合的前提与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提高与结果。创新思维广泛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学习地理不仅应将整体分为部分,分析部分特征,还应把分析结果联系起来,对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完整认识,这就是综合。主要方法包括:

(1)分析综合,由因导果、由果溯因;

(2)由浅入深,课堂提问,层层深入。

4.4 空间思维的培养空间思维是通过具体形象、表象思考,表达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活动。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包括: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等的分析、判断、概括及评价能力。空间思维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

(1)对学生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2)启发学生立体思维。

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只有师生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之后,才会真正实现超越自我,使个性思维充分活跃,创造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篇6

一、为何要对中学生能力进行培养,意义何在

首先是当代社会的发展,大环境变了,自然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来进行革新。初中生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全面发展,还要对他整体的进行革新。另外,初中地理教学还要培养初中生探究事物内在性,更重要的是实践性。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思维,这个很是重要,不止是在地理这方面,而是在其他方面也能用这种方式来思考,这块的发展很是重要,而要是能成功,那也是很大一笔财富。这也是为何现在要一直强调发展这个的原因。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个性能力素养的培养、来实现改革

个人能力素养是指除了智力以外的其他素养,比如,思想道德,心理、审美等其他的素养。而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地理图片,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而且还能感受到世界风貌之美,以及感受到世界的胸怀,比如山的豪迈,大海的波澜壮阔。这些都能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再者通过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我国各地的风俗面貌,这些能够激发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去激发他们想亲眼去看一看的想法,也就会间接地让他们有学习的欲望,这样不是最好的吗?其次,要将学生感兴趣的重点去讲,从他们感兴趣的去出发,从而让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有了想法,何愁不去思考。有探究新东西的欲望。地理学科知识主要是以地图和地球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学习下,能充分的了解到各民族,各地区文字、、人文风情等。想必大家也知道这些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和自然美景,再加上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仪更是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能让同学们产生自己去看看的想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审美情趣,还间接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不是大家一致追求的吗。

(二)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的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形图时,能让学生掌握地形名称与特点。这样若是遇到危险的情况,学生能立马分析出地形,这样也能对于生存助一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讲解能激发学生对中国版图的热爱,明白国土的重要性。

(三)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们接触到地理学科的认知仅仅也就只是在地理课上,通过老师和教材来获得知识,而若是老师激发了学生勤学,想学,乐学的想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的渠道去获得知识,不过这一方法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影视,书刊等多种的渠道来获得,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们的眼界,更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设立地理情景,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不能只是单纯的通过老师讲解,而学生们去死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这样真的可谓只是说说而已了,比如可以通过投影仪来全方位的对学生展示风土人情,特色境况,这样能提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能避免一下学生上课其他的做法的现象。还有就是对老师的要求,不能一节课老师一个人来讲,这样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们也是腻的,而应是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不管是他们真的是被吸引的,还是被动的,总之他们会听进去一些内容。语言这东西灵活多变,老师更是要充分利用语言艺术,添加一些诗句,谚语这些趣味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让其听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语言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有趣,加强学生记忆力,使其很快地掌握地理知识。老师也不应当设立过高的学习目标,因为受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们更关心的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因此许多老师就会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的,希望老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能够多多考虑到这一个方面。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创造力与想象力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这门学科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彩的课件,适当的配上音乐,不仅能传播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而且利用地图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因为这种图像化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以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比如不同的植物,人口,水文,地形,工业,农业城市的这些,只有通过地图来展示,素有一图胜千言的说法,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在这个学习中加入科学的探索知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辩证的的能力,学生会在思考的时候像这一问题是怎样发生的,从而促使他们去了解和想象。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能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多讲一些,应该一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中变为主懂学习,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们去发言。让他们自己提问题。也可以给学们布置作业,让他们每天提一个问题,恰当的激起他们深层次的思考,老师也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尽量的实际,当然也要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断在摸索中,改善教学的策略,丰富教学的风格。同时对地理当中天气的气流的课程应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试验,这样学生会记得很是牢固。这样会有很大的教学成效。

总而言之,中国地理文化博大精深,这样的教学很是会吸引学生们去学习,而每一个老师在讲述的时候不应只是仅仅的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需要与学生互动,而且还要主动的去给学生们讲解,而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应该不停的去学习来完善自己。还要用自己的精神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去学习。

参考文献:

篇7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通常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从而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地接受知识,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没有什么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多样方法灵活教学,让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多向启导,在思维活化区推陈出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知识竞赛、演讲、游戏等形式,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可以组织讨论、探究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愉快;也可以运用幻灯、电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积极去思考,充分给予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成为产生疑问、辨别正误、探究科学、发展思维的过程。

二、改变常态训练,注意激发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唤醒创新意识

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多设计发散思维的教学类型,改变常态训练方式,对一些习题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将已知未知相互对调,引导学生用正向反向思维去解答,或从所求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极度“困惑”与“激励”中,激起思维波涛,唤醒学生创造的意识,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增强初中生的创造力

目前,在各科老师的教学中,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得越来越广。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地理老师也可以采用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优美、有趣的地理课件,再适当配上点音乐背景,不仅能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助于知识的传播,还能熏陶并培养学生美的享受。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探究新情况,提出新构思,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四、利用地图强化初中生思维的图像性

篇8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因素

(一)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并能快速进行查询。

(二)《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三)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作者:邓东然(福建省福安市民族中学)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理解能力不够

我们都知道,初中地理的知识通常都很抽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难以理解,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打好基础,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在面对一些难题时束手无策。又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不顺利的,也是不主动的,这样学习的效果十分不好。

(二)课外实践教育不足

我们都知道,必要的课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灵活运用,是课堂实践的重要补充手段。然而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对课外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地理课外实践的课程。一味的枯燥讲解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慢慢丧失了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一)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新颖,并且许多学校不重视地理的教学活动,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地理课让给语数英这三门主课,地理课程的学习课时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一点也不重要,从而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大量搜集教学内容和素材,让学生重新拾起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二)加强课程导入设计

创新型的地理教学可以采取课程导入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课程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诗词朗诵法、视频导入法和音乐导入法等等。例如教师在进行《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教学时,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乡愁》,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感情和台湾人民期盼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爱国主义情感渗透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将思想政治当做其中一项教学内容来进行。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在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贯穿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讴歌和赞美,描述不同民族的不同的风俗,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河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同学播放相应的歌颂黄河、长江的歌曲,通过慷慨激昂的歌曲,学生仿佛看到了黄河和长江在自己面前奔腾,从而产生深深的敬畏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组织教学活动

在创新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注重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该是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来,并经过交流和思考,互助和辩论去掌握基本的知识,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学生们在实践当中获取知识,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们的地理知识的掌握得更加牢固,也更会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要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并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周围进行观察,并适时进行指导和讲解疑问。最后,在活动完成后,教师还要对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比如在教《中国的气候》这一节关于气象灾害的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对相关的素材进行搜集,然后在课上的时候,让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最后再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总结。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79-01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所谓创新人才,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相关层面。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建立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师生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老师的话不全是真理,教师和学生应有一种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才能在松弛、甚至是玩乐的环境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会被老师接受,老师正用一种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二、优化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意味着“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围绕“创新”开展教学,要坚决抛弃老师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切实让学生当主角。

1、自主学习。是否可以打破教参上规定的计划框架,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深化。比如,可以去研究“交通、贸易和旅游业”,可以研究“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可以研究“假如人类移居月球”“假如海水不是咸的”等等。根据一般的规律,老师教课的时间大概只占1/3到1/4,而且也只是教一些方法,比如怎样利用地图,到哪儿去找更多的资料等等。

2、直接体验,也就是增加“实践”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是认知过程,比较重视教师所用教具的多样性和直观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老师所左右。创新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具,要让学生更多的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验或模拟过程中获得新知。比如,“三圈环流”,“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完全可以让学生操作(或制作)简易明了的学具,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和思维,去打开新的思路,或让学生自己去控制多媒体电脑,创造性领会地球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践课”讲究的是体验,“实践课”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在书本里没有答案,只有在实践中自己想办法,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3、个性养成。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创新精神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强、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及言语顺畅,兴趣广泛等。地理学科包罗万象,奇闻趣谈,地理之迷,社会热点,人类生存,都在其列,教学中可通过问题诱导,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和讨论,利于学生向有利于创新精神的个性方向发展。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养成,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变重视对教材的研究,为重视对学生个性的研究,防止出现个性抑制创造性的情况发生。

三、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

课外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加强与各有关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展主题演讲赛,如“地球的未来”、“假如我登上了火星”、“假如地球上没有海洋”等;可举办地理科技报靠告会,如“我所见到的南极”,“北极科考见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等;可开展地理学具小制作比赛;可举办地理学创新思维小论文比赛;还可举行形式多样的参观、调查、访问、夏令营等等。

四、改革地理考试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制度,某种程度上束缚着创新意识的培养,我想不管考试形式如何,都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比如,能否在现有的单纯静态理论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动态的口试和地理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还可增设地理创新能力的附加分,以奖励在各项活动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因为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是科学的、前瞻的、现代的教育,是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型教育,而创新则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