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项目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6 17:05: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机械工程项目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机械工程项目管理

篇1

市场经济是以供求关系为核心的竞争经济,招标、投标是市场经济竞争最普遍和最有成效的方式。不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采用招标投标采购物品,而且各种工程项目也采用这种方式挑选承包者。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在招标投标过程中,通过招标广告,吸引众多投标商(承包商)前来投标洽谈,对所有具有资格的承包商一视同仁,采取公平、公正竞争方式,最大限度地形成买方市场,使自己有最充分的挑选余地,由此挑选出经济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业绩优良、技术先进、社会信誉好、质量优良、价格合理、工期较短的承包商,实现优胜劣汰、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招标文件是标明招标工程数量、规格要求和招投标双方责权利关系的书面文件。项目招投标的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投标竞争中获胜,项目实施单位应设置投标工作机构,积累各种资料,掌握市场动态,遇到招标项目,则研究投标策略,编制标书,争取中标。投标程序一般包括:报名参加投标、办理资格审查、取得招标文件、研究招标文件、调查投资环境、确定投资策略、编制标书、本文由收集整理投送标书等阶段。开标程序很短,结束后即转入内部评审阶段。评标是一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评标委员会应由懂技术、经济、法律的3方面人员组成,坚持公平态度,按预先确定的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份合格的投标文件,从技术、工期、管理、服务、商务、法律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投标技巧的研究实质是在保证质量与工期的条件下,寻求一个好的报价技巧的问题。承包商为了中标,并获得预期的效益,在投标程序的全过程中几乎都要研究投标报价技巧,包括开标前的投标技巧、开标后的投标技巧,并注意投标报价策略。

二、项目合同管理

篇2

0 引言

机械设备使用费是工程项目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提高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械设备使用成本是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首要任务。

1 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加强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的保证,同时又是确保项目施工生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设备的维修使用、竞赛考评、信息反馈要达到规范化,从而使管与用有效结合,在使用中真正求得实效。设备管理的基础和重心均在各个工程项目部,工程项目部应成立机械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主管领导亲自抓,设置适应项目施工所需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职责和安全教育,司助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设备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项目保障部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作业层的机械设备维修,强化“两定三包”制度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养、包保管”,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及台账,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以完好的设备来促进施工生产加快项目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2 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2.1 当前我国铁路建设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目标角度考虑,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无限延长,不但会增加环保、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投入,还会带来因性能、可靠性的下降而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适时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是必要的。在“重使用轻安全管理”思想指导下,项目管理追求的目标是质量。目前,由于施工任务繁重,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使用时间非常长,超出正常的使用要求,而留给监测、保养维修的时间不多。同时施工单位不够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监测、保养维修不到位,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中不管不问,直到出现故障才想到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而这时往往已经过了最佳保养维修时间点,大大增加维修成本,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机械设备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每次几乎都能落实到一个非常具体的管理工作疏忽的细节,正是平时基础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成为了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对基础管理工作的忽视与放任,造就了事故分析与防范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畸形体制,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缺少手段。

2.2 桥梁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桥梁建设在国内得到了很快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桥梁施工的进度,并严格要求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施工单位来讲,他们也越来越重视机械设备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施工单位只是重视机械本身,对这些设备的管理上确忽视了,这就会造成无法有效管理机械设备,进而会出现机械设备由于损坏而得不到及时维修,以及机械设备调度不及时,进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各职能部门缺乏协作,相互配合不充分,难以形成管控体系,导致机械设备的供需出现严重失调,若机械设备的调配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势必会造成设备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导致现场无法正常施工。

2.3 建筑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施工设备转移频繁,为了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投资回报,是业主乃至全社会的主要经营理念,因此建筑施工项目普遍要求是施工工期短,长则几年,短则一年半载,这些施工项目工期长短不一,性质不同,当一个工程项目结束后,机械设备必须转移到另一个项目处,这样就造成设备转移比较频繁,成本费用也相应的增加。施工设备利用率波动大: 由于受工期安排,项目衔接,工程规模的大小等影响,施工过程中又必然存在着施工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施工高峰期,为了抢工期容易造成拼设备,拼人员的现象使机械设备没有保养的时间。低谷期时,设备闲置时间过长,又容易忽视管理。

3 对加强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严格风险管理制度

对机械设备作业实行风险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确保机械设备作业安全为重点,以推进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为载体,把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有机融合,构成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的超前防范和过程控制,最大程度地消除和降低机械设备作业的安全风险,从而达到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目的,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确保机械设备持续安全稳定。

3.2 严格教育培训制度

要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促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安全措施等内容。每个操作人员都必须要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机械设备管理单位、项目部和施工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树立其安全防范意识,建设单位应组织对临近既有线的机械设备施工安全规章进行专门培训,要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坚决避免走形式走过程。

3.3 严格拆装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的安装与拆除要严格遵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事先要根据现场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拆装工艺和方案,并报上级部门审查批准。同时必须请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或生产厂家委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拆装,严禁无资质人员擅自拆装。

3.4 严格设备使用制度

机械设备必须建立主要使用制度,根据使用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编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严格按照定人、定机、定岗“三定”制度,按设备操作规程或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机前检查、试机制度,安全员监督制度,台班工作记录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的主要使用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3.5 严格维修保养制度

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积极的预防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做好保养记录,严格按国家规定邀请具有相关资质部门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加大对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测力度,认真落实设备维修、例行保养、定期保养、特殊保养的维修保养制度,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避免出现带病作业。设备维护好了,就可以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为国家、企业、个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为此,设备的维护必须每班维护和定期维护相结合。每班维护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中必须做到:班前检查,班中正确使用设备,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下班清理设备;交接班时要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定期维护由操作者和维修工合作,根据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性能的优良。

4 结语

现代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提高了施工作业的规模,促进了工程施工的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周期,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力,降低施工成本有重(下转第270页)(上接第258页)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1工程实例

由中铁十八局集团三公司承建施工的某站房项目,总工期16个月,项目涉及土建、回填土方、装修、消防、刚构、水暖电、楼宇自控系统、通信、强电等多个专业施工。期间由于扬尘污染治理,加上站房要求标准高、施工工序繁多,使得整个合同段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这就给工程的顺利、按期完工带来了严峻挑战。

2机械化施工设备优化配置方案

在工程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套中,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机械设备要因地制宜,结合工程土质、场地、挖装运输任务而定,要方便操作,安全生产,经济合理,运费少,能耗低;要修理方便,零配件供应得以保障;同时在同一工作面、同生产线上的各类机械工作效益要匹配一致。例如,在土方挖运填筑中,挖掘机与自卸车在土方运输中,其数量必须根据挖掘机的斗容量、效率与自卸车的吨位、运距远近来确定,以达到挖、运效率一致,保证最优配置。在同作业中要尽可能使用同一型号的机械,以便于维修管理。在机械选型与配套中,主导机械决定着施工的方式方法以及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要素,因此也是机械选型配套的关键。该项目上场施工以来,以“设备先进、造型科学成龙配套、满足需要”为原则,在回填土方挖运、钻孔施工(循环转、旋挖转、泵压泥浆机械、挖掘机、铲车、泥浆罐车)、混凝土施工(泵车、运输、灌筑捣固养护)、干挂石材施工(升降机、切割机)等主要机械化作业线上,共用机械设备154台(套)以满足工程的安全质量及施工进度的具体要求。因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工程进展迅速,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确保了项目保质保量保期的完工。

3成本管控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要防止和克服重用轻管、只用不修、不保养、超负荷运转的错误倾向,要加强机械化施工作业中的现场管理,尽最大可能延长机械设备的工作寿命,增加机械的使用寿命,减少机械的单机成本,要在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和作业率上下功夫。

(1)实行“三好”、“四懂”、“四会”制度,把好使用关。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实行“三好”、“四懂”、“四会”制度。“三好”就是管理好、使用好、保养好;“四懂”就是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四会”就是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对机械管理人员来说,要盯紧现场,机械设备进场、检查、调遣、故障处理时均需在现场,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全面工作。以项目部为例,在《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管理规定细则》中第一条明确规定:车辆设备管理工作要“以管为主,以修为辅”,以“内修为主,外修为辅”,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好使用关。第六条规定:设备操作者要严格遵守设备有关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努力学习专业技术,逐步提高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要正确操作设备,不带故障操作,不超负荷作业,不进行本机性能以外的其它作业;要爱护保养好设备并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第十五条规定:司机应爱护机械车辆,积极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车辆完好率。凡属带故障作业或因个人操作原因损坏以下部件的,按直接损失的百分比处罚司机个人,例如:①离合器损坏,个人负担30%;②因刹车损害失灵引起事故,个人负担30%;③钢板松动断钢板,个人负担50%;④个人操作不当将轮胎等损坏的,个人负担25%;⑤因司机不按保养规定进行保养,导致发动机损坏的,个人负担30%;⑥电瓶损坏,个人负担50%;⑦发动机冻坏,个人负担40%;⑧传动轴损坏,个人负担20%;⑨烧大小瓦,个人负担50%;⑩发动机缺水缺机油造成发动机损伤,个人负担50%;起火烧坏机械、车辆,个人负担20%”等。为了延长施工机械的寿命,作为管理者,需要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实行单机核算制度,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如燃料费、维修费、保养费、工具费等)挂钩,并加强对管理与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提高机管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降低工程机械的使用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对机械设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施工机械大部分是在恶劣环境下露天作业,作业地点经常变动,所以其性能受到作业场地的温度、气压、污染、路况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忽视了环境因素对机械使用的影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就会使机械实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如果在施工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如使施工便道保持平整,及时养护保证排水畅通;雨天将便道上的水坑及时填平,晴天经常洒水,减少灰尘;修缮施工便道时因地制宜减少坡度,事先规划好行车路线,都对延长机械寿命有益。

(2)对机械设备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监护检查,把好保养关。保养是延长机械设备寿命的关键,这是几乎所有施工单位中机械管理人员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候打了折扣。不少施工单位在工期紧、任务重时往往忽视保养工作,认为机械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也没有时间停下来进行保养。殊不知机械设备的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与消除,得不到及时保养,往往会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难以预料的大事故。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从进场开始就应根据其技术要求和性能特点进行建档记录,特别是易损件磨损情况及配件的损耗周期、库存量大小及更换方式等。在为每台机械设备建立单机档案后,要做好运行保养记录、历次检修记录、大修记录及技术改造记录,使每台机械都有专人保养并有详细档案,形成机械现场维修保养、管理的体系,加大保养力度,强化机械管理操作、维修人员职责,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意识,使各类机械始终处于监控之下,避免机械出现故障及停机现象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与使用率,降低机械的单机成本[2]。

(3)针对不同的机型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把好维修关。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后,各主要部件和总成的老化均已达到极限。此时必须果断进行状态检测,对机械的各部件进行压力、流量、温度和扭矩等性能的监测,并审阅技术档案和运转记录等资料,考核燃油和油的消耗,对各部分进行分组解体、测量检查和鉴定,并对各总成的各个部件及发动机的缸套、曲轴等进行磨耗检测,做好记录,以便进行解体清洗、检查和修理。在施工现场,要求机械管理维修人员进行“日检、月检、季检”,制定合理的机械维修计划,确定合理的维修方式,降低维修成本,确保良好的技术状态,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机械故障。通过状态检测,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做好维修工作,这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保证机械完好率的有效环节。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确定工程机械是否需要维修及大修的主要技术状况及性能参数指标是:①发动机动力性能指标下降20%以上;机油消耗量超定额1倍以上;在45℃以上测量发动机的气缸压力时不及规定指标的60%。②传动机构主要零件磨损达到极限,有偏摆异响撞击和抖动等异常现象。③转向机构磨损间隙过大,操纵失灵;变速器齿轮及轴磨损严重,换挡困难或经常跳挡;制动机构严重磨损,制动性能下降或失效,且无法调整。④机架主体变形或开裂,行走机构严重磨损,工作装置磨损严重、操纵失灵,无法正常工作。在施工机械的具体维修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就车修理法。在修理过程中将零件从机器上依次拆下,经过清洗、检测、分类和修复或更换,最后重新装配,以达到恢复性能的修理方法。②零件换位法。施工机械上的许多零件,如推土机、挖掘机的腹带销等,在运行中往往承受单向负荷,从而造成不均衡的磨损。如果适时地更换受到有均衡负荷零件的位置,使磨损均衡,则可延长使用寿命。③更换总成法。在修理过程中除原来机架进行整修外,只需将其余已损坏的总成或配件全部拆下,换上预先准备(或修理)好的总成或配件,而后装配成整机的修理方法。此法可大大减少停机的修理时间,有利于提高修理工效降低成本和保证维修质量,是工程机械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不耽误工程施工的一种好方法。④其它方法。如刷镀与胶粘修复法、磁性电镀、激光电镀等。如果条件所限,施工单位可结合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上述方法对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4)管理制度的约束是施工机械保持良好性能的有力保障。定人、定机、定岗、签机械设备操作包保责任状是明确职责、对机械进行专项管理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完善施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使用/维修保养制度、机械管理人员职责、机械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职责等,做到对事不对人,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机械,从规章制度每个具体环节对现场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动态的监察管理。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要规范程序,制定一整套机械使用、维修、操作规程,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使他们对工程概况、特点、机械操作要求、质量要求,各机械配套作业安全生产等注意事项了如指掌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制定出上岗人员收入与台班效益和台班消耗相挂钩的分配制度以及奖惩措施等,情节严重者要进行经济处罚并追究其责任,从而使机械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篇4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水利工程通常涉及到很多方面,人员、机械设备等的调动非常的频繁,造成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对于机械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对机械设备部门的机械管理人员进行压缩,甚至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兼管,造成了操作与管理出现了偏差,难以实施设备的管理。另外,有些水利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机械设备的台账,资料等的建立不健全,严重的甚至对于新的设备不能及时入账,使得机械设备管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1.2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存在脱节。

当前,大部分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采取了定人定机的制度,然而,对于定人定机的维修保养制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责任没有落实到实处。基于此,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通常“只用不修”,而机械设备的维修人员也没有足够重视,当机械设备发生问题时,就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受到了影响,同时,也使得机械设备的维修的费用增加,设备使用的寿命降低。部分水利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过分重视眼前利益,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方面,重视使用忽视管理。存在赶进度使得机械设备超负荷进行工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更有甚者出现违章使用机械设备的问题,因此,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

1.3机械设备的购置具有盲目性。

随着当前水利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工程质量、工期等的要求逐渐提高。人才与设备的竞争是当前水利施工行业竞争的关键。对于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而言,存在着当前的机械设备不能适用当前发展的需要,整体上机械设备的技术比较落后,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国外先机的机械设备进行引进,从而使得企业技术力量得到提高。然而,部分企业并没有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新购置的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受到资源,施工场地,环境,操作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机械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机构。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机械管理要明确设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职责。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的教育,做到对机械设备实现全员管理,提高人们爱护设备的意识。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管理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构建完善的机械设备使用交接班制度,机械设备的使用制度,机械设备的保养制度等,严格遵循规章制度使用和管理机械设备。

2.2完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的重视程度。通过事先保养和事后维修相配合的方式,对于机械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修与保养。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综合性的经济分析,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制定科学的计划,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对于能够进行维修的就不能更换新的设备,对于可以部分利用的机械不能更换总成件。

2.3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合理调度与科学使用。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与设备操作人员的机械设备性能知识,对机械设备做到合理调度与科学使用。水利工程施工过中,施工现场的设备数量众多,种类也多样化,设备的性能都不一样,因此,施工现场的调度人员及指挥人员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的性能要熟悉,能够做到施工现场的合理的使用,从而使得机械设备的有效工作的时间提高,进而使得机械设备的工作的效率提高。基于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合格之后持证上岗。采取定机定人的负责制度,使得对于机械设备的保护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以及机械设备的运行的情况要能够熟练把握。严格遵循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使用机械设备,同时,创建以人为本的设备操作环境,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做到使用前,使用后的认真检查。

篇5

 

一、目前国内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规模的空前高涨。仅国家的“十五“规划,在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电力通讯及环保行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投资多达20000万亿元左右。这些工程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仅需要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他们使用好、管理好建设施工的有力武器—工程机械。集成化、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绿色环保的工程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基本保障,更是施工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 

目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投入的施工设备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施工企业自购,对外租用的设备很少。每个工程中投入的施工设备数量多、种类杂,旧设备技术状况老化,故障多,可靠性差;新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技术要求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施工对于设备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环保的客观要求。 

 

二、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结合近几年本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项目经理部中设备管理人员少,配置不合理,且人员综合素质差,缺少精通技术、懂管理的人员。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操作者职责、权力和义务不清晰,不明确。 

3.操作、维修人员技术素质低。 

4.设备技术资料、档案不系统,管理混乱。 

5.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合理,不能满足施工需求。 

6.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三、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无论从领导到工人,每一个人都知道施工设备技术状况的好坏对于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施工设备,如重型起重机、盾构等常成为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要想真正管理好施工设备,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标准化。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住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操作性强。制度一经实施,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以工程机械为例,操作手必须每天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日发生费用记录,通过这三个记录,就可以充分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小时、维护、小修项目和故障情况,并能过日发生费用记录的核查、累计,可以知道设备周或月度费用消耗情况。根据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再结合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巡视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参照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编制下个月度的维护保养计划,安排修理作业。修理作业也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正常的修理工作程序,完成修理之前的技术检验、故障分析判断、解体鉴定、制订修复方案,修理过程要执行自检、专检记录的填写和最终竣工的验收。 

2.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情况监督考评制度。进行月度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并将考评内容与设备运行工作小时、费用消耗、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传达到操作手或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 

3.加强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培训和考核要有针对性,合格发证上岗,不合格下岗淘汰,接受再培训,操作人员上岗或转岗之前都必须按照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操作、维护保养培训,并进行认真的上岗考核,要确保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熟练、会维护设备、懂设备的基本原理、熟悉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及如何处理等。此外,管理、技术人员更应该加强学习,不仅要在理论上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维护规程和维修技巧,而且要他们对重点设备也能熟练操作,在培训时给操作人员进行示范、指导。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施工安全、生产效率,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四、结束语 

 

要想真正管好设备,使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另外在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应率先垂范,一视同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常抓不懈,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篇6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价格昂贵,新术性高,这就决定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目前,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1)项目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

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管理观念上有待进一步更新,管理阶层没有正确认识到机械设备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片面地强调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注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但是却忽视了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行为活动。由于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也就影响了施工企业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忽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如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机械设备操作与维修人员的素质低下等等,这样也就进一步加剧机械设备管理的缺陷与阻碍。

(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设备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机械设备的健康正常运行,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综合效益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这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管理的不到位。机械设备管理者与设备操作者的权责没有明确区分,两者的机械设备使用权与维护义务不清晰,不明确,也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管理中推卸责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3)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械设备要正常运转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操作者,离不开维修人员,可以说操作员是机械之所以能够运转的根本。操作者和维修人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周期,从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我国目前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素质比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项目经理部中分配与机械设备管理的人员比较少,配置很不合理﹔其次,操作员与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比较低,综合素质比较差,技术精通的人员少,懂得科学管理机械设备的人员不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2 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1)加强机械设备重要性的教育,提高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只关注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安全,着重强调项目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机械设备管理 为了切实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必须加强观念的教育,从观念上重视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从而在行为上有所改进。对施工企业的决策层与领导层进行机械设备重要性的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 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好坏,关系到项目工程施工的周期长短,关系到施工成本控制,从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立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促进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基础,只有完善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与体系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做到机械设备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权责明确,才能够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必须覆盖选用、采购、使用、维修以及管理报废的全过程。并且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实用性强,操作性强。例如在对工程机械的管理中,必须严格执行每日记录制度。操作员必须每天认真严格的填写机械设备运转情况的记录表,维护人员也必须切实填写每天的维护记录,管理人员必须切实对机械设备每日的运转与维修情况进行跟进, 对机械设备每日的费用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制度的切实贯彻执行,机械设备的管理者就可以根据记录情况,很好地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维修情况,同时根据这些记录做出科学的决策。

(3)综合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机械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的技术还比较低,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要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保证每一位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都掌握精通的机械技术,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其次,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考核,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发证上岗,不合格的接受再培训,切实保证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都具备独立的操作机械能力,熟练的机械故障处理能力以及科学的机械设备管理能力。对于已经在机械设备操作与管理岗位的人员而言,更应该加强机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于培训,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管理技能。

(4)切实贯彻岗位责任制,保证机械设备管理中权责明确,权责到人

由于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造成机械设备操作员与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权责不明确,不清晰,也就造成了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切实贯彻岗位责任制,保证机械设备管理中权责明确,权责到人。并且对于机械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考评,严格根据既定的考评办法与程序,实行奖惩,保证每一个操作员与维修人员都参与到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的监督,对机械设备使用消耗情况进行审查考评,于出现问题的,必须给予一定的惩罚。并且对设备运行工作小时、用消耗、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以通知单的形式,传达到操作手或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

3结论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周期长短,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提高了施工作业的规模,促进了工程施工的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周期,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力,降低施工成本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是提高工程质量,实现有效成本控制,提高项目工程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韦并生.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篇7

机械设备在现代化施工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进度的快慢,经济效益的好坏,甚至对企业的内外部形象,工程中标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随着我国施工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施工机械的种类、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要使得机械设备的效益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就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机械管理,加强管理的力度。

工程项目机械管理现状

1. 施工设备不配套 工程中标后组建项目部,从各项目部抽调的机械设备大多是 技术状态较差,投入新的公路工程难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而一些工程所需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 项目部设备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项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效益。对机械的 使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由于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使用”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尤其大型机械,项目部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而仅由一个项目部承担也不尽合理。 3 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项目部主要以技术人员组成,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而生产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 用管理的门外汉,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可想而 知,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往往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 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二、机械管理措施

1、制定良好的项目制度,做好机械组织工作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 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考察市场机械租赁行情,制定机械租赁价格并对所需机械严格进行招标,对所有机械严格把关,确保进场机械符合项目要求,坚决杜绝以劣充好、带病运转的机械。

2、做好所有设备的查验、保养、调试工作 (1)做好预防性维修。对所有到场的运行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 启动检查,并组织机械手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 (2)新购机械要选拔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协同厂方做 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机械手实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 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

(3)对于大型机械需要安装调试的,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计划,尽快完成安装调试,做好使用准备。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标准化

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住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操作性强。制度一经实施,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以工程机械为例,操作手必须每天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日发生费用记录,通过这三个记录,就可以充分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小时、维护、小修项目和故障情况,并能过日发生费用记录的核查、累计,可以知道设备周或月度费用消耗情况。根据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再结合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巡视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参照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编制下个月度的维护保养计划,安排修理作业。修理作业也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正常的修理工作程序,完成修理之前的技术检验、故障分析判断、解体鉴定、制订修复方案,修理过程要执行自检、专检记录的填写和最终竣工的验收。

三、施工中的机械管理 (1)加大安全管理,实行安全跟踪制,每天对运转机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故障和隐患应立即停机排除,不定期利用工程闲暇时间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机械状况安全稳定良好。(2)工程技术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操作手对工程任务的熟悉度,确实让操作人员明白干什么怎么干, 从而降低因机械施工不合规范造成的返工现象。(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 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4)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 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 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 进行现场抢修。 (5)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 路工程施工。 (6) 因工程进度要求需要连续加班施工时,要充分考录备用机械和倒班的操作人员,并视机械状况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高机械利用率。

(7)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鼓励操作手按规定认真保养爱护机械,实行机械使用状况与个人效益挂钩,提高操作手爱护机械、保养机械的意识。

四、 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 (1)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部 的短期行为。机械维修基金可从各项目部提取,比例可根据项目大小或效益的情况而定; (2)成本核算应对燃油、油和维修费等执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 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 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

以上就是本人对机械管理的几点体会,当然要想提高机械效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同的项目要求也不一样,只要用心去体会总结和不断学习,才能最大化的提高机械效益。

总结:要想真正管好设备,使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同时还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篇8

引言

长输管道是长距离输送油气的管道,其主要穿越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因此在建设和运营中,管道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应当加强管理。协调是管理的本质,其在处理组织内、外部关系时,具有以下作用: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解决冲突,强化协作关系;提升组织下效率等。据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浅析长输管道工程管理的协调。

1长输管道工程协调的内容

在长输管道工程中,协调工作的开展主要与工程的特点有关,具体表现如下:(1)长输管道的建设、运营与维护主要以永久或临时等方式占有土地。近年来,长输管道的建设里程急剧增加,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约为12万公里。可见,管道项目的用地日渐紧张,使得在用地补偿、土地权利等上的矛盾激烈化,比如征地难度增加、阻工现象时有发生等。这是长输管道工程协调的重要内容。(2)长输管道工程的利益主体较多,且任一方出现阻工现象,均会对工程建设的进度、成本等产生直接影响。数据显示,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有效施工时间不到实际工期的1/2,可见协调工作在工程建设进度上的重要作用。综上,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长输管道工程的机械化、标准化和技术含量正逐渐攀高,因此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影响建设进程的核心矛盾不再是技术问题,而应是如何通过协调来化解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及预见和处理阻工问题,继而改善工程建设的环境。

2长输管道工程管理的协调方法

根据上述内容,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浅析如何协调长输管道工程的管理工作。(1)明确管理的任务与目标。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工程建设服务,这是协调工作的归宿点、出发点和矛盾所在。因此,所有从事管道工程协调工作的员工均应明确上述要求,以引导协调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2)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在长输管道工程协调工作中,协调人员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企地双方的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利用沟通、协商等形式,践行自身的职责,进而实现为管道工程建设服务的目的。(3)积极向政府借力。在解决临时用地问题时,应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建设方与业主方进行协商,亦或是政府职能部门结合工程实际出面协调和解决问题。例如,某长输管道改线工程采用地方统一标准,并在建设中,通过市政府牵头,组织建设方和业主方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成效明显。实践证实,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积极向政府部门借力的协调方式是有效且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4)坚持一定的原则。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政府部门通过制定一些赔补偿方式和标准来约束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临时用地协调工作,注意在制定赔补偿方式和标准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突出政策性;合理确定赔补偿的标准,以免损害群众的利益或增加工程用地的费用。总之,上述标准的制定能为长输管道工程协调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进而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建设方应当重视以下要点:一是根据标准,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以减少损失和提高自身的利益,这是一切协调工作开展的宗旨和根本所在;二是根据标准,灵活解决和处理一些特殊问题,即在不违背标准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对于上述问题,首先要求协调人员熟知相关的政策标准,同时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处理特殊事件的能力。综上,长输管道工程的协调主要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而在实践过程,具体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协调人员应当熟知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以使一切协调行为皆有理有据,进而维护多方的切身利益;二是在沿线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妥善处理与沿线常住居民之间的关系;三是规范对协调人员的选聘与培养,即协调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沟通协调能力和运用政策处理矛盾的能力等;四是实现协调工作的制度化与程序化,具体应当制定科学的协调方案和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集体研究制度等;五是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沿线地方政府进行沟通联系,继而提高其对工程建设的服务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项目协调主要应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疏通项目建设过程的一切关系,以此来排除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障碍和干扰,其具体分为内部、外部协调。总之,从管理角度来讲,协调是一种重要的职能,是管理的本质所在,通过开展协调工作,可使项目建设中产生的矛盾归入统一体中,进而实现均衡利益主体的利益及为项目建设与运行服务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和施工要求采取最佳的协调方法和方法的组合。

篇9

一、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正常高效作业是确保施工开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利用机械设备的基本原则有:装备合理化、使用安全化、服务于施工生产、提高施工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施工中所需的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工作是否到位,可以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项目效果等产生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能够大幅度提升施工的质量以及效率,促进项目工程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土木工程施工时,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大量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作业,虽然施工企业近年已经开始注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了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等,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第一,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无法真正得以实施并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方面的安全管理手段非常滞后。

在现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然而我国绝大部分的土木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大都较为落后,机械设备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控制、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机械设备已经不能仅仅只依靠传统经验来进行操作,在出现细微的故障和问题时也很难得以发展。

第三,机械设备使用管护的相关要素及配件管理机制漏洞较大。

在土木工程中,有很多技术先进的施工设备其本身对于配件等的要求很高,例如设备燃料、油、液压油等等;然而很多土木工程企业的采购业务人员本身对于机械设备的需求了解有所欠缺,对于采购工作的责任心又不强,又为了节省采购成本,常常会出现采购的配件、燃油等质量很差等现象。机械设备在使用劣质的配件和燃油后,往往会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使用效果,也进而可能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于参与到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薄弱,虽然有相关的维护保养制度,但是在施工现场很难得到真正地落实,即使是工作人员能够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不够彻底,难以保证机械设备发挥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机械设备早已突破了挖掘机、打桩机等传统种类,现今许多施工现场都使用了数控、液晶等高科技设备;然而大部分的土木工程企业内部,未配备适用于高科技机械设备的专业维修保养人员,机械设备养护管理粗放,维修保养人员未进行专业化精细分工,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新设备,大多数的企业都只是利用简单的培训来对设备进行讲解,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参差不齐,对于设备的检查手法也较为落后,没有依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实时更新,也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发展。

三、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为确保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在这些设备安全管护方面,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施工企业应切实提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先要立足于提高工程建设效能的角度,高屋建瓴,树立起一套针对工程机械设施配置、操作、养护、配套设施及配件采购等方面的系统化科学理念,对于科技含量高、提质增效明显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更要有前瞻性思维,应根据企业规模和建设工程实际需要,加强设备操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及专业维护人才储备工作,,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宣传、培训和考核,将安全管理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去,为企业更好地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施工企业要完善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企业应着眼于自身整体和长远发展,将机械设备规范操作和科学养护理念植根于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在具体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就设备的使用维护明确细化职责,针对专项施工要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这就离不开科学合理又能付诸实践的奖惩机制,通过奖惩使制度落地生根、有效执行。

第三,从细处着眼全面转变“重使用轻保养”的机械设备管理状态。

施工机械设备本身具有科技含量高、制造工艺复杂、部件繁多等特点,不同构造、不同部件都有自身的功能特性和材质特性,差异化的作业环境、个性施工对象都可能影响和考验设备整体或部件的耐受性和功能施展,种种复杂因素综合决定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沥青混合料搅拌机这一设备就融合了液压、电路、数控等,在正常的施工中,肯定会出现磨损、腐蚀等,在高压、高低温环境下损坏可能更为严重”;其他机械设备也是如此,在使用中势必出现一些损耗。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力度。工作人员在当天的施工作业结束后,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防止出现设备“带病工作”现象,影响后续的施工作业;另一方面,要进行统筹使用,做好集中专门维护,在整体项目工程结束后,不能将已经使用的设备马上投入到另外的项目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整体全面的检查和保养,确认机械状态后,才能继续使用。

第四,要对机械设备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调配。

对机械设备进行统一规划和调配就是将机械设备交由一个部门或者是设备租赁公司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使施工企业可以将原本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转移到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上;另外在土木工程的空闲期,施工企业也可以依靠租赁公司,将自身闲置的机械设备进行外向租赁,在增加了企业收入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其他施工企业的横向联系。

第五,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扶持。

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的执行者就是工作人员, 因此,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培养。首先,施工企业在进行招聘时,要注重招聘者专业技能,要将应聘者能否满足机械设备的操作要求,是否有实际操作经验等纳入到考量之中;其次,施工企业在工作人员上岗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使其明确并熟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后才能上岗工作;再次,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通过后才能继续上岗工作;最后,施工现场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设备的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行岗位变动,明确岗位职责,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迅速落实责任人。

四、结语

土木工程作为城市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项目施工过程中,更加需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土木工程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明亮 浅谈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配置与技术管理 [J] 广东科技 2008

篇10

目前,有关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Multi-Agent)协调机制和调模型设计等方面[1,2]。张青山和游明忠[3]在基于信息平台的协调管理构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机制、信任机制、群体协商机制构成了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内容体系;卢少华[4]从协商层、协作层和信息层3个层次讨论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同时对信息协调与策略、盟员选择与激励机制及供应链协调和效益优化进行详细研究;李刚,程国平[5]从界面设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虚拟企业界面协调机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供应链和虚拟企业为对象开展的,而对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拟从分析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着手,提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几大机制,并给出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以期对工程项目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2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由于工程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科层结构,具有众多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参与方的多样性、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一致性、沟通的障碍以及机会主义的存在等因素使得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和摩擦。因此,为了保证各参与方能够有效完成各自的工作以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协调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而协调管理活动的顺畅开展则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予以实现。在管理学中,管理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则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张青山、游明忠,2003)。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指为了组织与控制项目各参与方达成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设计或安排的且必须遵循的一定的程序与规则,用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所有手段、方式和方法。

3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机制,它是事先的主动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另一部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具体运行,可以用于指导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也可以为解决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矛盾与冲突而做出规则的安排,并使之程序化与规则化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还能提高工程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敏捷度,降低了由于协调管理困难而导致的诸多风险。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制、合作与信任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沟通机制等。项目经理圈子

3.1决策机制

决策是人们对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拥有决策权,只是决策的空间不同。合作各方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项目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表现为项目参与方决策的分工与协作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决策权在成员之间的分配。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决策与决策权可达到有效的统一。一方面,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建设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核心资源提供出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各参与方拥有相对充分的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与自身所承担任务相关的知识与信息,这就使得决策环境和决策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的决策权是分散的,但又是在合作中行使的。这种合作基础上的分散决策是一种决策的均衡,也是提升工程项目组织运行效率的基础。

而从工程项目本身的角度看,尽管工程项目的合作各方来自不同的组织,但由于各合作方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了在利益和行动上都不会自动地趋向一致,当涉及到需要协调管理的事务时,合作者需要联合决策。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分散决策机制是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决策机制,是对传统决策模式的超越,是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知识的分裂以及相应的分散决策重新在工程项目体系内整合到一起,是分散与集中(确切地说是独立与协作)的辩证统一。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所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决策个体受有限理性的限制,正确决策必须依靠参与者群体的智慧,基于知识分裂的分工业务的分散独立决策以及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能保证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决策机制的科学性。

3.2合作机制

工程项目是由众多不属于同一个企业的参与方共同完成,当这些参与方为了某个工程项目走到一起时,即展开了合作对策过程,各个参与方之间通过合作机制,达到多赢的目标。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不是某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项目目标。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各方的能力不均衡可能导致合作各方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这种能力的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各合作方所拥有的资源不均衡。合作机制是一种调整参与方间行为和资源配置的一种结构性装置,这种机制不仅对参与方的行为产生约束,同时也对能力不均衡提供一种补偿。因此,参与方间的合作机制对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应该以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为目的,通过协调矛盾,资源共享,最终实现项目目标和各参与方利益的多赢局面。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风险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三部分内容。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首先都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而进行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合作各方目标一致,信息共享,不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才能实现完善的合作。

3.3沟通机制

沟通是一个过程,在沟通过程中,参与沟通的诸多要素之间在建设项目的环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产生出沟通的结果。沟通结果如何直接受到沟通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影响。有效的沟通是使不协调关系得以协调的关键

沟通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沟通理念、沟通内容、沟通渠道和沟通反馈等。这些构成要素受到工程项目内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影响。该机制运作是否有效取决于沟通过程中的技术层面要素,它包括各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整个工程项目体系内沟通氛围的营造,沟通制度的制定,各沟通主客体沟通策略与技能的应用及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沟通机制的运作是动态的,其运作过程和方式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沟通机制各要素的内涵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深化。首先,沟通机制必须与工程项目组织相匹配,通过沟通协调管理工程项目内部的运作,从而达成为项目目标服务的目的。第二,沟通机制内部各个部分需要协调一致,使其运作顺畅有效。第三,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必须根据工程项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3.4激励与约束机制项目经理圈子

激励与约束是工程项目实施协调管理活动的手段,而手段发挥作用的载体是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项目各参与方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就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项目各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与项目目标一致。由于项目各参与方承担的任务不一样,因而各专业参与方在自己所承揽的任务内所获得的信息与知识比他方要多,而利用这些富余的信息与知识量就有可能获得更多额外利益,从而就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或导致项目失败。如何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合理利用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去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非效率损失,最小化协调管理费用,需要积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功能。因此,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只有建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手段才具有了赖以运用的载体,才可能将其作用持续地、良好地发挥出来。根据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激励约束机制就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以项目参与方的需求和动机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协调管理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制定必要的监控手段及可实施、执行的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相对固定化、规范化的能促使各参与方行为趋向一致、目标一致的激励与约束手段、方式、方法、程序、规章和标准。

4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

根据上面论述的五种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探讨它们的运行模式,即决策层、执行层、信息层,外加一个无处不在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实现各协调管理机制的功能,如图1所示。项目经理圈子

(1)决策层。决策层只要包括决策机制,着重于制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分解,处理工程项目内外部之间的有关事务。由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构来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协调管理,如有关规则的制定、参与方的选择与淘汰、重大冲突与矛盾的消解等活动,其形式是定期或特定的协调管理会议,一般以合同、规章制度、参与方的责权利等方式明确下来,对所有成员具有强制性。项目管理者联盟

图1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2)执行层。执行层主要包括合作机制、沟通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由项目协调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机制去执行具体的协调管理活动,如各参与方的实施进度协调、材料设备供应协调、合同的具体实施协调等。采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即可进行现场协调也可采用会议协调;即可由事务双方协调也可通过第三方进行协调。

(3)信息层。信息层是前面两个层次予以实现的基础,为协调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支持,完成相关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与优化调度,以更利于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可将协调管理机制产生的效用进行反馈,便于协调管理者判断机制是否适宜以及有无改进完善的之处。

(4)技术支持层。技术支持层在协调管理的任何层次和任何协调管理机制中都发挥重大作用。因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决策是基于并行工程环境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模式,由各参与方按某种方式组成决策群体,通过计算机协同工作环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支协调管理功能。由于这些技术支持的保障,工程项目可以实现各参与方之间、人员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调管理方式。电话、传真、远程文件传输、网页浏览公告版、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可分别实现这几种不同的功能,而且网络安全技术也为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5结论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而协调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协调管理职能的基础。本文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内涵出发,探讨了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五大主要机制:决策机制、合作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并由此构建了整合这五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这无疑将有助于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成功地实现项目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项目管理论坛

[1]Goldman,StevenL.,Nagel,RogerN.AndPreiss,Ken-neth,AgileCompetitionsandVirtualOrganizations:Strate-giesforEnrichingtheCustomer[M].VanNostrandRein-hold,1995.

[2]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0-107.

[3]张青山,游明忠.企业动态联盟的协调机制[J].中国管理科学,2003(4),第11卷第2期: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