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6 17:05: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异军突起崛起,相应的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评价一个建筑物的时候,主要从建筑物的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来综合考虑,但是,就因为这样也大大的增加了建筑设计的难度,尤其是对一些高烈度区的建筑设计要求更高。本文针对于高烈度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首先,详细的分析了在高烈度区,多层建筑结构选型的问题。由于高烈度区尤其自身的自然限制,因此,在多层建筑结构选型非常重要。其次,我们具体的分析了在高烈度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应对的具体问题,下面就针对于上述所谈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1 建筑结构选型的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框架的选型是非常重要的,框架结构主要以剪切变形为主,框架结构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增加内部大空间的使用率。但是,框架结构也有着自身的劣势,就是刚度较小,不适用在较高的建筑物[1]。因此,框架结构主要应用在多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像,办公楼、商场、教学楼以及民用住宅等多层的建筑物中都用到了框架结构;建筑结构中的抗震墙,其主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设计结构,其空间整体性好,有着较大的侧向刚度,适应能力较强等特点,但是,由于不能提供较大的空间,所以房间布置很受限制,像这样的结构设计,比较适用在高层建筑物中;框筒结构的设计,是一种典型的抗震墙结构中的特例,这个建筑结构的设计主要是将建筑平面中存在的交通设计成为内筒装,而在建筑结构的框架更能设计成多样化的建筑立面,这样的设计更适合用在高层的酒店的楼梯设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高烈度区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的具体类型和使用目的进行结构的选型。在高烈度区建筑的结构选型中,需要注意符合高烈度地区的条件,并且需要满足多层建筑的所有功能。因此,对上述3种建筑结构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在高烈度区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一般选择框架结构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

2 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高烈度区主要处于板块的交接地带,板块活跃非常的频繁,进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高烈度区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设计上与其他地区相比,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设计人员全方位立体化的考虑,才能够收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因此,下文就在高烈度区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

2.1 计算设计与概念设计需要同时重视起来

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不能单纯的依赖计算设计,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所应用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建筑物整体性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当中,其主要遵循着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等设计基本原则。强剪弱弯,主要是为了防止设计构件的剪力破坏,而且杆件在受到剪承载力应当不小于受弯承载力;强柱弱梁,在设计的时候对柱的要求就是它的抗弯能力应当高于梁的抗弯能力;强节点弱构件,为了避免节点在破坏先于构件。在近些年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我们通过许多建筑工程的设计可以发现,在设计中的框架梁上部分的配筋都比较大,其主要作用就是梁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梁翼缘的作用,即增加了更多的纵向钢筋,增大了梁端承载力以及相应的柱端承载力就会逐渐的变小。通过这种强梁弱柱的设计,对整个建筑都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够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承压性,而这种设计也比较适用于高烈度区的多层建筑节结构设计中,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性,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2.2 结构设计共振的问题

在高烈度区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在后期使用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引起的共振现象,共振现象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负担,对建筑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极有可能在某个周期发生的共振现象导致建筑物无法承受最终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还需要注意自振周期以及场地的卓越周期都避让开,通过良好的设计,减少建筑物的共振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减少不安全问题的发生。

2.3 剪力墙连梁的设计问题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连梁的设计也非常的重要,连梁具有截面大、跨度小并且与它相连接墙体的有着刚度较大的特点。连梁的设计中,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的破坏大致可分成两种:第一种,剪切破坏也叫脆性破坏,在高烈度区的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设计师会经常性的把连梁的截面尺寸做得比较大,但是这样的设计是非常的不合理不经济的,更有失强剪弱弯的基本设计原则,不仅如此,在连梁尺寸过大时,出现板块运动的时候非常的容易发生剪切破坏,不利于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该地区多层建筑的实际特点,合理的进行连梁的截面尺寸的设计,才能够提高多层建筑整体的性能。

2.4 经济性问题

在进行高烈度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其经济性的问题,高烈度区的多层建筑与其他地区的多层建筑相比,投入相对较大,主要就是在稳定性上的投入。但是,虽然高烈度区的多层建筑投入较大,但是,我们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尽量的降低工程的造价,实现其良好的经济价值。因此,在进行高烈度区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一些高烈度区域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在结构的选型上,不要超过规定的上限值。由于高烈度区受到很多的自然因素的限制,因此在设计中,既要符合建筑的安全要求,还需要符合建筑的经济要求。二是,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结合高烈度区多层建筑的实际特点,充分的重视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提高高烈度区多层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将概念设计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不仅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还可以尽量的节约经济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维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还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促进建筑饿良好使用。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高烈度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高烈度区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考察,搜集相关的数据,并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才能够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求对高烈度区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多层建筑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设计,才能够不断的促进高烈度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也才能够确保高烈度区多层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不断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篇2

一、前言

多层建筑的设计相比较于单层建筑的设计,其设计的难度更大,特别是其中的框架结构设计更是一个难点和重点。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提高框架结构设计的质量。

二、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1.刚柔相济

建筑物框架结构不宜太柔,太柔的结构由于变形能力强,可以很好的抵御和削减外力,但是如果外力持续袭来,则会导致变形过大而使全体倾覆;也不宜太刚,太刚会导致结构变形能力差,如果承受瞬间巨大破坏力,容易使局部受损进而导致全部毁坏。

2.层层设防

结构安全体系需要层层设防,当强大的外力袭来,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通力合作抵御外力。如果把抵御外力的任务寄托在一个结构上,是非常危险的。如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

3.抓大放小

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他们共同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一旦巨大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例如,在钢框架结构中,柱承担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三、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框架结构问题

1.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忽视纵向框架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要求,水平的地震作用应该按照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来承担。但是在一些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只对纵向普通的连续梁进行设计,导致框架中的纵筋配置和梁柱的节点无法满足框架抗震的构架要求。因此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配筋配置不足的现象。也就是说,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设计者要将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放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2.设计时因为对板受力状态认识不全面,或者为了计算方便,简单的将双向板按照单向板来进行计算,使得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从而导致了长方向上配筋过大,短方向上仅按构造配筋,造成了配筋严重不足,导致了板出现裂缝。

3.施工图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施工图时,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简单,漏缺施工图中应有的大样图、系统图等相关剖视图;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面,细节大样不详细,不能完全反应工程的全貌;还有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安全等级、工程类别、耐火等级以及防火校方处理等在设计施工图总说明中没有交代清楚或没有标明。

4.结构设计工作中态度问题

在现阶段由于各级单位设计工作量较大,任务比较繁重,加上甲方要求比较急等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往往变成了速成品。另外,设计人员的业务设计水品也是参差不齐,致使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质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建筑物既要实现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商业价值,还有实现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建筑结构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关乎人民财产安全的大事,与建设单位投资大小以及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因此,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设计人员必须要有强大的责任感,应该在设计工作中精心设计,认真负责。不光是为了工作,为了企业,更是为了大家,为了自己。另外,还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灵活创新的思维,加强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结构设计水平,从而设计出更高水准、更经济、更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

四、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基础、柱、梁、板等部分的设计。

1、基础部分的设计要点

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m时,结构工程师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m设一后浇带,两个月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嗣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2、短柱部分设计要点

在框架结构中,如果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小于等于4或剪跨比小于等于2,那么该柱为短柱。短柱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因为短柱的受剪承载力及变形能力不足,会引起建筑物的严重破坏,设计上应尽可能避免。短柱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楼梯间半休息平台或结构局部错层造成两个框架梁之间的框架柱净高较小引起的;二是填充墙设置不当,造成某层的框架柱两侧一部分无填充墙,一部分有填充墙,无填充墙的柱净高与柱截面之比往往小于等于4,形成短柱。处理短柱主要是增加柱的抗剪承载力及改善其变形能力,一般采用复合箍筋,箍筋沿全高加密;保证短柱的纵向钢筋对称布置.且每侧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的方式处理,也可以采用外包钢板、配x形钢筋等方式处理。

3、梁部分的设计要点

梁上有次梁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平齐。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4、板部分的设计要点

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准10@200;否则用准8@200。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

(一)轻隔墙有可能移位;

(二)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多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问题,及时收集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将这些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作为设计的重点,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设计中问题的出现,提高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建筑物竣工后的使用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功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多层建筑结构形式也渐渐从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的转变,在高抗震地区的多层建筑还会适当加上剪力墙结构,以满足建筑功能要求下的结构安全。多层建筑通常要求上部小空间轴线布置,其下部就要求大空间轴线布置。这样的要求就跟结构合理的布置正好相反。在多层建筑的结构下部会承受楼层很大的压力,而上部的受力则较小,通常在布置的时候就该是下部的墙多、刚度大、柱网密集,到了上部就逐渐减少墙、柱数量,以扩大轴线的间距,这样一来对结构安生性的要求就更高,尤其是结构稳定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在多层建筑的设计时如何减少对其结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1 建筑场地和地基是否具有稳定性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发现有些建筑的基础选型上与上部结构不相适应。地基的稳定决定了整体上部结构的安全性,而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因素较多,主要是上部结构的荷载,岩土的类型和地下分布情况,地下水位状况以及地质灾害的情况。对于设计人员须在了解建筑场地和地基有情况下才能进行基础设计,就基础形式而言,一般多层建筑优先采用独立基础,若基础较弱,会使用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此外,相关的抗震要求等对基础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以上的各种因素,再结合工程设计的造价总体规划,对地基基础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估,从而得出地基设计的基本数据。

2 基础梁的设计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当基础埋置的深度较深的时候,可用基础系梁来降低底层柱计算长度。一般来说,在± 0.00以下进行系梁的设置,此时的系梁最好按照一层的框架梁来进行设计,与此同时将系梁以下的柱子按照短柱子处理的方式。一旦工程条件参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是符合第6.1.11条规定的,那么就需要设置出基础系梁。根据抗震的要求,基础系梁的构造设置可沿着两个主轴方向来进行。而基础系梁的截面高度则可以取柱子的中心距1/12~1/15,在构造设置基础系梁的时候,纵向的受力钢筋可通过上述的设计连接柱时的最大轴力设计数值的10%当压力抑或拉力来计算得出。在构造配筋的时候,应该符合最小配筋率,在基础系梁上进行作业,一旦当填充墙抑或楼梯住等有荷载传来时,要跟设计连接柱时的最大轴力设计数值的10%来叠加地进行计算。并且基础系梁的横截面积也要适宜地进行增大,且算出的配筋要符合构造配筋的受力要求。当基础系梁在构造时的顶标高一般来说是跟基础顶标高是一样的。为了减小基础系梁的计算跨度,应采用素混凝土来浇筑基础梁下跟独立的基础锥形斜坡抑或者是台阶空隙的部分的处理方法将其填平和基础顶面一样高,这样之后在对基础系梁实施浇筑。若要以基础系梁作平衡柱底弯矩,那么就要根据框架梁对基础系梁的截面尺寸跟配筋的尺寸作出合理的设计。这里的拉梁正弯矩所有的钢筋全都要拉通,对于负弯矩就至少要将1/2跨的钢筋拉通,关于基础系梁所有的纵筋当在框架柱内进行箍筋的加密与锚固以及其他类似于抗震构造要求等等时,要完全跟上部框架梁吻合才行,而且在此时此刻要在基础顶部设置出拉梁。基础梁也常用于砖混结构的房屋,它与构造柱一起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以抵抗抗震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它对房屋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在强冻胀性和特强冻胀性地基上,其基础结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础梁,并控制上部建筑的长高比,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提高整体稳定。

3 裂缝问题

在多层建筑结构中出现裂缝的原因错综复杂,比如因房屋产生倾斜而导致裂缝;因倾斜改变构件的受力状态致使部分构件承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温差应力造成的裂缝;干缩和收缩裂缝;构造处理不当在结点处产生裂缝;构件强度或刚度不足发生变形而产生裂缝;使用劣质材料产生的裂缝;施工不规范造成的裂缝;因偷工减料造成的裂缝等等,任何原因的出现的裂缝对结构的稳定性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了到材料、施工工艺和各种施工条件对裂缝的影响,在施工过程出现裂缝时,要对产生裂缝的原因详细分析,从根本上提出解决方案,以有效解决裂缝问题,比如:人们经常误以为外墙腻子跟聚合物的抹面砂浆它们两者的粘结强度越快、越强、越有弹性就越好,其实这只是片面的,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水泥一旦水化,它形成了强度以后,具备的不是弹性却是刚性,如果说具有弹性,也仅仅是在水泥强度还未至正常值的范围内,如果真的是高弹性的材料,那么其封闭性是极强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水泥才能够封闭水泥的微孔,这是用来防止在自然条件下水泥进行自我养护与预防水泥水化,但是这种特性不利于释放水泥的内应力。

4 多层建筑的防震设计

当强烈地震来临时,作用于建筑物上对其的破坏过程与机理相当的复杂,所以要重视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概念,以避免当地震来临时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于直接倒塌,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体现。而对于多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概念应从整体上对建筑的结构进行把握,才能使得设计更具合理性。将设计做到最细微甚而对单根的构建细部进行设计,做到既经济且安全,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形美观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与结合。抗震设计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建筑物体形的设计,又以处于高烈度的地震区的建筑物为最。若是建筑物体形是不规则的,在平面上有凸出凹进或者在立面上错落有致,都容易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在强度与刚度上的突变,从而导致变形集中与应力集中,一旦形成了薄弱的部位,则通常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地震危害;并且建筑物体形规则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抗侧力的构件在布置时的有效合理性能,也就影响了建筑物的工程造价。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的结构体系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而言,对于多层的民用建筑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不过对于处在高烈度地区的建筑物而言,特别是对于9度抗震设防区的建筑物而言,不能习惯的沿用框架结构,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外观效果与使用功能适当的增加混凝土墙,增加整体刚度,满足位移要求,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袁浪;劳文.高烈度地震区多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浙江建筑.2007/08

[2]于桂萍;关于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篇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多层建筑发展迅速,其设计思想在不断更新,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也越来越复杂,给多层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可形成内部大空间,同时也能进行灵活的建筑平面布置。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特别是在高度不超过50m的多层建筑中,其优势更为明显、突出。

一、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问题

通常情况下,多层框架房屋采用的是柱下独立基础的形式,而《抗震规范》中明确指出,在地基的主要持力层没有软弱粘性土层的情况下,当建筑高度在25米以内且层数在8层以内的一般民用建筑,可以不对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但是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该要将风荷载考虑进去。所以,不能因为一般建筑在地震区风荷载不是控制荷载而忽略了。还有些设计师在进行独立基础设计时,柱脚内力设计值取值不合理,只对轴力与弯曲采取了设计值,而未能考虑剪力,还有些甚至只取了轴力设计值。若独立基础的设计荷载取值不合理,将会导致建筑结构的不安全或者材料浪费。

二、基础系梁的设置问题

如果基础埋置深度较深时,可以用基础系梁减少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在±0.000以下设置系梁,此时系梁宜按一层框架梁进行设计,同时系梁以下的柱应按短柱处理。如果工程条件符合第6.1.11条规定,应设基础系梁。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系梁。基础系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 ~ 1/15。构造基础系梁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当基础系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的荷载时,应与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叠加计算。基础系梁截面也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和构造配筋要求。构造基础系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相同。为减少基础系梁计算跨度,可以将基础梁下与独立基础的台阶或锥形斜坡之间的空隙部分用素混凝土浇筑至与基础顶面平齐,再浇筑基础系梁。如果用基础系梁平衡柱底弯矩,基础系梁的截面尺寸与配筋应按框架梁设计。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基础系梁的纵筋在框架柱内的锚固、箍筋的加密及其余抗震构造要求应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且此时拉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部。

综上所述,如不设置基础系梁,填充墙可以采用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如设置基础拉梁,宜在框架柱之间设置,对于不在框架柱之间的墙体基础可采用素混凝土基础。

三、框架结构梁设计的问题与处理

在框架结构梁的设计中,如果梁上存在次梁(包括挑梁端部)应该考虑附加箍筋和吊筋,同时优先考虑采用附加箍筋。在梁上的小柱和水箱下,如果梁架在板上,在设计的时候不必加附加筋。同时为了表达清楚,在做施工图的时候可以考虑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3根主梁箍筋作为补充。

如果次梁的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梁的端支座我们可以按照简支梁来处理,但是梁的端箍筋应该考虑加密。在设计考虑抗扭的梁时,纵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m并且不能大于梁的宽度,即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求加腰筋来增加梁的抗扭,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的长度要达到锚固长度。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保持一致。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来承受,或适当的增大箍筋的间距,梁支承偏心布置墙时宜做下挑沿。框架梁的高度宜取梁跨度的1/10-1/15,扁梁的宽度可以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该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的边缘。

四、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参数的选取问题

《抗震规范》第3.6.6.4条指出,所有的计算机计算结果,都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主要是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弹性层间位移(包括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和弹塑性变形验算时楼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墙和柱的轴压比及墙、柱、梁和板的配筋,底层墙和柱底部截面的内力设计值。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为了分析判断计算机计算结果是否合理,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时,除了有合理的结构方案、正确的结构计算简图外,正确填写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合理选取电算程序总信息中的其他各项参数也是十分重要的。

1.结构的抗震等级

在工程设计中,多数房屋建筑按其抗震设防分类属于丙类建筑,如民用住宅、办公楼及一般工业建筑等。其抗震等级可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的高度,按《抗震规范》表6.1.2确定,而对于电讯、交通、能源、消防和医疗等类建筑以及大型体育场馆、大型零售商场等公共建筑,首先,应当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其中哪些建筑属于乙类建筑。对于乙、丙类建筑,其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对于乙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 ~ 8度时,抗震措施应符合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所谓抗震措施,在这里主要体现为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由《抗震规范》表6.1.2确定其抗震等级,当7度地区的乙类建筑的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还应采取比一级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如:某7度地震区城市的一个大型零售商场和一个三级医院的门诊楼本属乙类建筑,但设计人员错当成丙类建筑来设计,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大为降低,不得不对设计计算作重大修改。

2.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

对于多层建筑,当不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至少应取3;当振型数多于3时,宜取3的倍数,但不应多于层数;当房屋层数≤2时,振型数可取层数,对于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当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9: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多取,如结构有转换层,顶部有小塔楼、属多塔结构等,振型数应≥12或更多。但不能多于房屋层数的3倍,只有当定义弹性楼板,采用总刚分析,且必要时,振型数才可以取得更多。《抗震规范》中指出,合适的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SATWE等电算程序已有这种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输出这种参与质量的比值。

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

框架结构及框架――抗震墙等结构中。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计算周期大于实际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结构显得不安全,所以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是必要的;但若折减系数取得过大也是不妥当的。对于框架结构来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6 ~ 0.7;砌体填充墙较少或采用轻质砌块时,可取0.7 ~ 0.8;完全采用轻质墙体板材时,可取0.9,只有无墙的纯框架,计算周期才可以不折减。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不论工程简单还是复杂,其实终究是由梁、柱、板形成的基本单元组合而成,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梁、柱、板以及结构体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使设计的工程既经济又合理。

篇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brick houses in China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n architectural form. But because the masonry buildings of the brittle material,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poor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 inline often use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design, change th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of the house is application and hygiene, mainly is prevented, and make the building in the small epicenter not bad, the epicenter in repairable, not the epicenter. So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order to ens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with reasonable seismic capability, engineering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seismic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must conform to the standard.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multi-storey building structure stability of some common yet overlooked analyzed, points out the errors of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and gives some design Suggestions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of multilayer house is analyzed.

Keywords: multi-storey building; Structure;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房建设作为民生重要依据,得到政府和国家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国家更重视人员、资金、技术等投资,使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由于人口增长,人民对住房条件需求的提高等因素影响,住房成为消费热点,为此又产生了住房制度改革,住宅商品化等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砖混结构的房屋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这是由于砖混结构的房屋建造时取材便利、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且施工工期短。

但是砖混结构的房屋存在自身一些缺点,砖混结构房屋的材料和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非常脆弱,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有必要改善砌体结构的延展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一、多层建筑结构的概述

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l0层以上)四类。

从80年代开始至今,是我国多层房屋建筑在设计使用及施工建筑等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各中等城市以及广大农村都普遍兴起建造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加筋砌体等多层建筑。

多层住宅为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其优点在于:①它比低层住宅占地少,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②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③结构设计成熟,建材可就地大量工业化、标准化地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售价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二、设计失误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1.多层建筑的基础

多层房屋建筑无地质详勘报告,仅仅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就进行施工图设计;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只凭经验处置,没有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2.多层建筑的砖混结构房屋中构

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坑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做法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曲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降低了构造柱的拉结和约束作用,一旦遭遇地震,构造柱位置因应力集中首先破坏。

3.多层建筑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横向框架而忽视纵向框架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同等重要。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于非抗震设计,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4.多层建筑的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度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梁的延性减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5.多层建筑的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这种情况多发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由于边梁上的荷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为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边梁按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边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加载后梁支座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引起梁上的拦板出现竖向裂缝。

三、抗震设计对稳定性的影响

1.抗震措施

当前,在抗震设计中,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在将抗震与消震(结构延性)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要求相互影响的双重设计指标和方法,直至进一步通过一些结构措施(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即减小结构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经济的抗震性能是当代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方向。而且,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在提高结构延性方面的作用己得到普遍的认可。

2.多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理念我国

《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建筑抗震的三个水准设防要求,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第一阶段:第一步采用与第一水准烈度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抗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同时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第二阶段:采用与第三水准相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规范的限值,并采用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保证居民的住房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也得到了政府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住房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砖混结构的多层建筑目前仍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这样的结构设计特点的优势在于其工期短且造价低廉,但是其在稳定性上却令人堪忧。

砖混结构的多层建筑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其结构设计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因为砖混结构房屋的材料和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非常脆弱,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有必要改善砌体结构的延展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1、多层建筑结构的概述

想要了解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有关内容,首先对于多层建筑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中较为基础的设计,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在设计时,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值得结构设计人员不断探讨和研究。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相关规范作科学合理的设计,笔者就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时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解决措施。

目前我们所居住的房屋,按照其高度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l0层以上)四类。

改革开放以前,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居住的房屋大都是低层建筑。从80年代开始至今,是我国多层房屋建筑在设计使用及施工建筑等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各中等城市以及广大农村都普遍兴起建造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加筋砌体等多层建筑。

按照我们正常的归类,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层建筑为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其优点在于:

①多层建筑比低层住宅占地少,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

②多层建筑想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

③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成熟,建材可就地大量工业化、标准化地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售价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2、设计失误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1.多层建筑的基础

为什么多层建筑频频在地震中发生惨剧,这与多层建筑开发施工的不规范性有很大的关系。多层房屋建筑无地质详勘报告,仅仅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就进行施工图设计;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只凭经验处置,没有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2.2.多层建筑的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大多数的多层建筑都采用砖混结构,而砖混结构的房屋中的构造柱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坑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在实际情况中,这些构造柱并没有发挥其抗震的效果呢?研究表明,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做法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曲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降低了构造柱的拉结和约束作用,一旦遭遇地震,构造柱位置因应力集中首先破坏。

2.3.多层建筑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横向框架而忽视纵向框架

多层建筑的构架结构设计不合理,也是影响房屋稳定性的重要原因。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同等重要。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于非抗震设计,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2.4.多层建筑的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多层建筑的悬挑梁选用的不合理,也会破坏房屋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之一。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度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梁的延性减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2.5.多层建筑的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边梁的结构设计同样是影响多层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多发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由于边梁上的荷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为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边梁按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边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加载后梁支座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引起梁上的拦板出现竖向裂缝。

3、抗震设计对稳定性的影响

3.1.抗震措施

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其稳定性是否静的起考验,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就会表现的一清二楚。因此,房屋机构的抗震性一定不能忽略。当前,在抗震设计中,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在将抗震与消震(结构延性)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要求相互影响的双重设计指标和方法,直至进一步通过一些结构措施(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即减小结构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经济的抗震性能是当代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方向。而且,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在提高结构延性方面的作用己得到普遍的认可。

3.2.我国多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理念

在我国,对于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有着明确的规范,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建筑抗震的三个水准设防要求,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

第一阶段:第一步首先应该采用与第一水准烈度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抗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同时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第二阶段:前两步完成之后,采用与第三水准相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规范的限值,并采用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居住是人类生活四大要素之一,人生的2/3时间在住宅及其周围的环境中度过。据联合国统计,

4、总结

住房是关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房屋机构设计的稳定性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就会让人们陷入恐慌之中。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一个国家正常的住宅建设指标为:每年住宅建设投资一般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0%~50%,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5%,住宅的建设量占国家工程建设量的50%~60%,可见住宅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而多层建筑这一居民住房的主力军,其稳定性更是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以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为出发点,主要针对当前多层建筑结构稳定性中一些常见却又常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错误所在和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对于各项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解决好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问题,解决好居民住房的安全性问题,才能给经济和民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7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多层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作为城市建筑过程中的最主要的建筑形式,多层建筑的使用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要想对其结构的有效规划就必须要实现对其框架结构的合理设计,下面就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一、多层框架建筑结构的地基基础设计

①在进行多层框架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时,首先要对工程地质报告进行认真的分析,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地基变形及承载力的要求下,尽量利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②在确定地基持力层时,要对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建筑结构类型、建筑体型、荷载大小、地下水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设计的地基基础满足施工需求;③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建筑结构会采用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将基础底面尺寸计算出来,然后再将基础截面计算出来;③在计算基础底面尺寸时,要对覆土重力、地面以下基础等进行分析;④在进行多层框架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时,还要根据工程地质报告选用合理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地基满足施工需求。

二、多层框架建筑结构配筋设计

1、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一般情况下,框架柱的配筋率比较低,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柱会受到大的扭转剪力,同时还会受到双向弯矩的作用,由于框架柱的横梁约束比较小,在双向偏心受压状态下工作时,地震作用力会对内柱产生大的损害,因此在进行框架建筑结构配筋计算时,要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在配筋计算过程中,为确保框架柱的强度符合相关要求,设计人员要注意:由于在地震作用下,边柱、角柱、抗震墙等会出现偏心受拉的现象,因此,对于这些部分要保证纵筋总截面面积比计算值大25%;为提高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可以将框架柱箍筋形式设计成井字形或者菱形;当多层框架建筑结构的地基处于软弱土层时,可以适当的增大框架柱的配筋。

2、框架外挑梁配筋

在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中,受建筑使用功能、占地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在框架的梁端设计挑梁。由于外挑梁实际荷载和框架梁的荷载有一定的差异,使得外挑梁和框架梁断面尺寸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允许将框架梁的部分主筋延伸到外挑梁上,这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框架外挑梁配筋计算时,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框架外挑梁的受力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配置配筋,从而多层框架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提供保障。

3、框架边柱柱顶配筋

在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是设计控制的关键因素,由于框架顶层的风力荷载比较大,建筑结构荷载传递到边柱的作用力要远远大于传递到楼层边柱的作用力,因此,柱顶有明显的偏心问题!根据框架结构的要求,横梁上部的钢筋需要全部进入柱中,并且延伸到横梁的下边,而柱中的钢筋,有一部分需要延伸到柱顶,并一部分需要延伸到横梁中,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很容易将边柱柱角的钢筋延伸到梁内,这就会对多层框架建筑结构的水平荷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特别注意这类问题,从而为多层框架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提供保障。

三、多层框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为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在进行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要保证梁的刚度取值准确、客观,如果取值无法确定时,要尽量取比较大的值,避免梁的刚度过小,在垂直荷载下,梁端负弯矩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大,从而增大了梁端负弯矩配筋量,使得抗弯安全储备偏高,在地震作用下,就会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对于梁端负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尽量取小的负筋计算值,这样才能为梁端塑性铰的及时出现提供保障。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保证梁端负筋配置量低于需求量,或者正好等于需求量,并适当的放宽跨中配筋,对于多层框架建筑结构,为方便施工,设计人员可以将配筋相差在5%以内的梁设置成一种配筋,同时在进行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如果施工需要改变材料,要注重对梁铰负筋进行密切的关注,避免因材料的改变,从而引起配置量的改变。

四、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基础联系梁的设计

对于基础埋设比较深的建筑,可以采用基础联系梁,从而有效地减少底层柱的计算长度,联系梁以下的柱,可以利用短柱对其进行加强处理!对于有抗震设计要求的建筑,在基础部分,可以沿着两个主轴的方向,设计基础联系梁,同时要保证基础联系梁的配筋满足梁受力要求。一般情况下,基础联系梁的标高要和基础顶端标高保持一致,如果建筑结构为独立扩展基础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利用混凝土将基础联系梁和独立基础之间的缝隙密封好,然后才能对基础联系梁进行浇筑。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人员采用基础联系梁对柱底弯矩进行平衡,则设计人员需要按照框架梁设计基础联系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同时还要保证基础联系梁的纵筋在框架柱中的锚固、加密都和上部框架梁一样。

2、结构薄弱层设计

结构薄弱层是指在强震下,建筑结构最容易发生塑性位移的部位,在进行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保证这些结构薄弱层的承载力,满足抗震需求。由于结构薄弱层对建筑结构的综合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多层框架建筑结构时,要尽量避免结构薄弱层的出现,例如采用加大薄弱层梁截面和柱截面,从而增强结构的抗震侧移刚度。如果无法避免结构薄弱层的出现,设计人员要尽量减少基础的埋深或者降低结构薄弱层的层高,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加强措施,对结构薄弱层进行加强,从为多层框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3、框架结构梁的设计

在进行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时,处于梁截面高度范围或者梁下部范围的集中荷载,全部是由横向钢筋承受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附加箍筋及吊筋进行认真的考虑,在主梁和次梁的搭接处,设计人员要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出一个节点,并在次梁两侧增加3个主梁箍筋,从而进行补充。当框架梁和次梁相交后,可以按照简支梁的方式对梁端支座进行处理,对于梁端箍筋,必须对其进行加密处理。

4、框架结构柱的设计

在进行框架结构柱设计时,如果地上部分设计是圆柱,那么就要尽量将地下部分设计成矩形,这样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地减少施工工序。对于地上部分的圆柱配筋需要保证其最少在8根以上,同时为有效地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和结构柱的承载力,要尽量采用螺旋式箍筋!对于地下部分的矩形柱,要尽量采用井字复合箍的方式进行箍筋,如果建筑结构对抗震有要求,就要严格的按照抗震设计规范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从而确保框架结构柱的抗震性能满足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柱的截面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对于非抗震要求,框架结构柱的截面边长不能小于250mm;对于四级抗震要求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柱的截面边长不能小于300mm;对于一、二、三级抗震要求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柱的截面边长不能小于400mm。

五、总结

篇8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构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截面积尺寸大小的选择

尺寸大小的选择,需要在规范的要求取值范围之内进行选择,还应考虑要使柱和梁的线刚度比值大于1,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时,梁不至于从柱子上脱落下来,也就是节点处于弹性工作的阶段。但是计算机是不可能变通的,很从而造成截面尺寸选择会偏离实际尺寸的大小,也就是规范中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因此需要对梁,、柱截面尺寸进行调整。首先,部分梁、柱仅为构造配筋。此时,可根据电算显示的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大小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其次,部分梁显示超筋或裂缝宽度>0.3mm,部分柱的轴压比超限或配筋率过大。此时,可适当放大此部分梁和柱的截面尺寸,然后再试算。最后,梁和柱的截面尺寸如果适宜的话,可以不进行调整。但是需要进一步对梁和柱的配筋率的大小进行观察。

(二)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多层框架结构,一般用于不带地下室的,低于8层的楼房,其框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独立基础(也就是地基)埋置较深,并且在地表以下0.05m左右设有我们俗称的圈梁。以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楼为例,此楼为内类建筑,要盖在II类场地上,设计层高位3.3m,地基埋深度是4m,基础(圈梁)高度是0.8m,室内比室外高0.4m如果首层框架镶嵌在0.05m处基础拉梁顶面内,那么层高会增加0.05m也就是到3.35m.基础拉梁的截面、配筋、构造设计都需要考虑防震,这是计算机软件小易做到的。基础(地基)应力计算以中心柱来计算,显然有失妥当,原因如下:

1、柱脚弯矩如果按构造来设计拉梁,那么么无法得到平衡;

2、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底柱的高度是基础的顶面到首层楼盖顶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将底层的圈梁按照地下一层,连同地上3层,整体按照4层进行框架结构分析计算,当然如果梁上有载荷的话,应将载荷一同考虑进行计算。

解决上面问题,首先需要对框架柱配筋进行调整。地震时作用在框架柱特别是角柱上最大的应力就是扭转剪力,另外,也要考虑到它会受到双向弯矩的作用,这与正常上作状态受到的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是不同的。对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机评估分析,对电算的结果取最大值要根据一定的比例放大来进行配筋,则配筋需要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尽量满足框架柱承受多种内力合成的强度要求。其次,框架梁裂缝宽度和斜截面配筋的调整。框架梁的的验算与梁端配筋进行调整,来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的要求:其一,一般影响裂缝宽度因素包括构件混凝土强度的等级与钢筋的级别,以及直径改进的相应措施,要放大梁的配筋率或者扩大梁的截面尺寸。其二,梁端拦截面的配筋调整。就是放大梁中受力钢筋的直径,同时加大箍筋的直径尺寸。最后,梁端弯矩进行调整。先调幅后分配力矩,另外理论计算的结果可与调幅系数直接相乘。

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中的问题及措施

(一)基础联系梁的设计质量问题

基础联系梁在整个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多层建筑的设计要求,做好对基础联系梁的底层柱的长度的计算,即根据现有的多层建筑的强度设计要求,以及特殊的抗震和刚度要求,对基础联系梁的受力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对基础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满足多层建筑的使用要求。另外,由于基础联系梁的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材料的基础,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性质对于梁体的受力作用的影响,因为桩基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浇筑的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浇筑材料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就会导致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受力不均导致的沉降问题的产生,也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有关部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对于扩展基础的设计,并且实现对于结构中的基本框架的稳定性的保持。

(二)结构薄弱层的设计问题

所谓结构薄弱层,就是指在多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些强度较弱的环节的设计问题,这些位置的特点是在整个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属于一些弹性和塑形比较大的位置,所以要重视对这些位置的承载力的设计,即根据其抗震要求,实现对塑形的有效设计,避免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的突发地质情况的应对。一般来说,多层建筑的结构的抗震能力的设计为七级,所以在对其薄弱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以此为标准进行评价,即对现有的薄弱层的梁柱以及截面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出图设计,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结构的规范深度的掌握,并且根据地震所产生的剪力,实现对相应的结构位置的加固和加强处理,以更好的应对地震情况下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框架结构梁的设计问题

多层建筑中的框架结构梁,对于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以及荷载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重视框架结构的框架梁的搭接方式的设计,并根据施工的主梁和次梁之间的结构设计情况,对其相交位置以及相交的形式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对框架结构梁的结构处理。目前在对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梁设计的过程中,常用的设计方法是对腰筋直径进行加密,以实现对梁体的抗阻力的能力的增强和提高,这样就可以实现梁体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箍筋达到较为理想的抗震能力。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在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梁的设计过程中重视对梁体的高度的控制,目前我国的一些多层建筑的框架梁的设计过程中,梁体的高度同柱宽基本是一致的,这样无法达到理想的跨度。

(四)框架结构柱的设计问题

多层建筑中的框架结构柱作为一种承重结构,其最大的设计问题体现在没有能够实现对地下部分的有效刚度的提升,也就导致了在其施工的过程中,纵筋的根数达不到理想的强度,因而降低了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的性能。所以,在对现有的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柱的设计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箍筋的钢筋数量的设计,并且要实现对框架柱的混凝土标号的严格控制,因为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强度结构形式,对于其箍筋的密度以及纵筋的长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尽量避免短柱的出现

所谓短柱,就是在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使用的一些长度较短的梁柱,这种短柱不仅无法实现对既定的结构功能的实现,还会导致对于一些荷载力的分散,从而不利于对现有的框架结构进行规范化的设计,所以在对多层建筑进行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现有的结构梁柱的长度进行限定。

(二)中心线应该符合规定

所谓中心线设计,就是在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根据框架梁柱的设计结构计算出其结构的中心,并对其中心线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满足节点的平衡。在对多层建筑进行框架中心线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叫我严重的中心线的偏移,就会导致结构的柱宽产生较大的变化,必须要对柱体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从而也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所以应该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对剪压比的控制,避免其受弯过程中出现中心线的偏移。

(三)避免砌体墙的出现

所谓避免砌体墙,就是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相应的梁柱以及其他构件的使用和组合开实现对结构的稳定,而不是依靠本身较为稳定和位置较为固定的砌体墙,因为这种墙体在实际的建筑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来自外力的破坏,也就导致了在地震或者其他情况下,会首当其冲的收到结构稳定性的威胁,所以为了实现对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性的保护,尽可能不适用砌体墙作为框架结构的组成部分。因此,此项建筑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良因素。以对大量震害建筑状况分析来看,框架结构中的承重砌体,大都出现比较严重的开裂与破坏问题,一些出层顶的楼和电梯间,会因为砌体承重墙的原因,出现破坏的现象。因此,在多层框架结构民用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避免砌体承重墙的出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系统,所以在对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很多方法会出现问题,要想对该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时刻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设计经验以及专业能力,并且在投入设计时应该做到全身心的不存在任何杂念的工作,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峰. 浅谈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J]. 河南科技,2010,16:256.

篇9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 A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结构语言的方式来更好的表达建筑设计人员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对于一项民用建筑而言,其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广大的业主和用户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而对于建筑质量,我们则主要从设计质量以及施工质量两方面来对其进行衡量。建筑设计可以说是一项繁重而又有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建筑物适用、安全、经济以及合理性。但实际设计时却经常会出现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

一、基础系梁设置

基础埋置的如果较深,可采取基础系梁降低底层柱长。系梁在±0.00以下进行设置,按一层框架梁设计,系梁以下柱按短柱处理。如果项目环境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则需要设置基础系梁。为满足抗震需要,需沿两主轴构造基础系梁,其截面高为柱中心距1/12-1/15。取连接柱最大轴力值10%计算系梁纵向受力钢筋压力或拉力。如果是构造配筋,则需符合最小配筋率;如果楼梯柱或填充墙传来荷载,则需叠加计算与所连接柱最大轴力值10%。适当增加基础系梁截面,配筋需满足受力和构造要求。构造基础系梁的顶标高需要和基础顶同高。为降低基础系梁跨度,可把基础梁下和独立基础台阶或锥形斜坡间空隙用混凝土浇筑至平齐,再进行基础系梁的浇筑。如果用基础系梁平衡柱底弯矩,基础系梁截面与配筋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全部拉通拉梁正弯矩钢筋,至少在1/2跨拉通负弯矩钢筋,纵筋在框架柱内锚固、箍筋加密及抗震构造都要和上部框架梁相同,同时保证此时拉梁设在基础顶。

二、框架结构薄弱层处理

薄弱层指的是在大地震中,某些部位首先屈服并有较大弹塑性位移,他们的承载力设计需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当地震烈度≧7度时才会出现。薄弱层对抗震极为不利,应尽量避免薄弱层,最基本的是加大该层抗侧移刚度。如果允许,可减少基础埋深或改变该层层高。如果无法避免,结构计算和出图须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除薄弱层地震剪力乘以1.15倍放大系数外,还需验算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如果在地震烈度7-9度地区,结构楼层屈服系数

三、楼板开大洞结构计算

如果楼板开洞面积大于该楼层面积1-30%,就为平面不规则,计算时须作处理。以PKPM软件来说,TAT和SATWE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处理。TAT将无楼板节点作为弹性节点,该节点不受剐性楼板假定限制,平动自由度独立;SATWE软件将所有楼板作为弹性膜,由软件计算楼板平面内刚度,忽略楼板外刚度。如果楼层洞口面积超过楼层面积的30%,则可把全楼楼板定义为弹性膜,也可将该层洞口边缘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如果屋面为刚网架,则可定义为弹性膜。

四、框架梁柱偏心

工程实际中,建筑外墙与柱边平齐,框架梁可设挑耳或与柱偏心。如果框架粱设挑耳,可让框架梁与框架柱中心对齐,均利于梁、柱受力。但填充墙构造柱下部与上部纵筋不好锚固,可如此处理,如图1。如果框架柱与框架梁偏心,地震会造成梁柱节点核芯区受剪面积不足,对柱带来扭转效应。所以,建议外框架梁尽量设挑耳。

五、短柱

如果柱净高与柱截面高≦4或剪跨比≦2,则该柱即为短柱。在地震作用下,短柱易脆性破坏。短柱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不足,可能会破坏建筑物,设计上尽量避免。短柱成因有二:楼梯间半休息平台或结构局部错层造成两框架梁之间框架柱净高较小;填充墙不当设置造成某层框架柱两侧一部分无填充墙,一部分有填充墙,无填充墙柱净高与柱截面之比≦4,形成短柱。为此,我们可以增加柱抗剪承载力及改善变形能力,采用复合箍筋,沿全高加密;保证短柱纵向钢筋对称布置,每侧纵向配筋率≦1.2%,也可外包钢板、配x形钢筋等。

六、合理选用部分计算参数

1、折减梁扭矩

现浇框架结构中,如果梁两边没有楼板或有弧形梁时,扭矩折减系数应为 1.0;如果梁两侧均有楼板,应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一般为 0.4。对于一般工程,梁的配筋应计算两次:一次对所有梁的扭矩折减,计算出两侧都有楼板的梁的配筋;另一次对所有的梁扭矩不折减,计算出一侧有楼板或两侧都没有楼板的梁的配筋。这样计算结构比较符合实际。

2、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与粱弯矩放发系数

结构计算时,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往往很大,造成钢筋太密,无法施工;同时,由于框架结构一般为超静定结构,框架梁在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之前,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所以,可以适当降低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负弯矩,通过平衡条件相应增大梁跨中弯矩。应注意这里只是降低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负弯矩,然后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设计。而梁弯矩放大系数仅在没有考虑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时起作用,并且对梁的正负弯矩均起作用,且不可与考虑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同时考虑,这样会引起梁弯矩增大,浪费材料。

七、平法图集注意事项

大多数框架结构都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的标准来表示梁、柱、剪力墙配筋,但使用图集需注意:如果采用剖面列表法表示配筋,则要注意每层楼面标高以下箍筋加密区长度应为框架梁高与规范箍筋加密区长度之和,因为PKPM软件出图时加密区长度不包含梁高,施工人员如按图施工,会造成箍筋加密区高度不够。此外,一层建筑地面在主体结构浇筑完后才施工,如果一层地面为刚性地面,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柱箍筋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需加密,这点容易被施工单位忽视,设计人需要在图纸设计中交待明确。井字梁支座上部纵筋外伸长度应交待清楚,设计人需明确指出。此外,如果梁截面过小或承载力过大,框架梁如设三排纵筋,则可调整梁截面或纵筋直径为两排,否则,第三排纵筋外伸长度需交待。

八、非结构构件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等)需作抗震设计。如框架结构中女儿墙构造柱,如果高度>1.0m,则要进行结构构造,保证墙体稳定。建筑装饰用砌块柱稳定性、突出屋面小构架内力与配筋等都有专门规定,设计人员需严格遵守。突出屋面女儿墙、屋顶间、烟囱地震作用,乘以增大系数3,增大部分不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构件需计入。框架结构中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水箱间可用框架承重,不用砌体承重。

九、结论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设计者须先判断结构方案可行性,提前采取措施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认真分析、判断所有计算,准确无误方可用于实际。

参考文献:

[1] 杨伟.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科技.2011(14).

篇10

前言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由于具有结构传力明确、结构灵活、整体性强、抗震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虽然该种结构形式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在设计时,若把握不好,将会出现很多问题,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总结出来的几个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的选型

1.设计荷载取值

通常情况下,多层框架房屋采用的是柱下独立基础的形式,而《抗震规范》中明确指出,在地基的主要持力层没有软弱粘性土层的情况下,当建筑高度在25米以内且层数在8层以内的一般房屋建筑,可以不对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但是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该要将风荷载考虑进去。所以,不能因为一般建筑在地震区风荷载不是控制荷载而忽略了。还有些设计师在进行独立基础设计时,柱脚内力设计值取值不合理,只对轴力与弯曲采取了设计值,而未能考虑剪力,还有些甚至只取了轴力设计值。若独立基础的设计荷载取值不合理,将会导致建筑结构的不安全或者材料浪费。

2.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问题

基础拉梁层进行框架整体计算一般都是采用TAT或者SATWE等程序,由于基础拉梁层无楼板,因此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且定义弹性节点,分析计算式应该采用总刚分析方法。另外尤其是要注房屋平面不规则这一点。

二、基础拉梁设计问题

当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较大时,可以在±0.000以下的合适的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以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以及底层位移。设计时可按照框架梁的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以抗震的角度来考虑,应该采用短柱基础方案。通常情况,若独立基础埋置深度较小,或者以前埋置较深且已经采用了短柱基础,但是当地基不良或者柱子荷载差异较大时,可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其方位为沿着两主轴方向。基础拉梁的截面尺寸为:宽、高分别为1/20~1/30,1/12~1/18倍柱中心距。而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的宽、高则可以可取其下限值,也就是1/30与1/18柱中心距离,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时则可以取其连接的柱子最大轴力设计值的十分之一,构造配筋的配筋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还要保证不得小于上下各2φ14,钢筋直径不得小于φ8mm,间距为200mm。当填充墙或者楼梯柱直接支撑于拉梁上时,则应该将拉梁的界面适当的增大,其配筋也应该适当的增加。若框架底层高度不高或者基础过去埋深不大时,可以利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应该将基础拉梁的结构尺寸设计大点。此时,应正弯矩钢筋全跨拉通,而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半跨拉通。其余要求均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三、框架结构带楼电梯小井筒

井筒将会吸收地震剪力,以至于框架结构承受的地震剪减小。因此框架结构应该尽可能的不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若实在不可避免时,应该适当的减薄井筒的壁厚,并且可以通过竖缝,结构洞等方法将其刚度减弱。计算时,除按框架计算外,还应该按照带井筒的框架进行复核,并且将与井墙连接的柱子的配筋进行加强。另外,尤其要注意,出屋顶的楼电梯间与水箱间等结构物的承重结构必须采用框架梁结构,而不能采用砌体墙;雨篷等构件不能够从承重墙挑出,而是应该从承重梁上挑出;楼梯梁与夹层梁等不可以支承于填充墙上,而应该由承重柱来支承。

四、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参数选取问题

《抗震规范》中明确指出,采用计算机计算出来的所有结果,都必须在经过对其合理性、有效性认真分析判断后才能适用于工程设计。一般,电算的结果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弹性层间位移、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墙和柱的轴压比及墙、柱、梁和板的配筋,底层墙和柱底部截面的内力设计值。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要想对电算结果的合理性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计算时必须选用正确的计算简图与合理的结构方案,还得分别将抗震设防烈度以及场地类别正确的输入,除此之外,还必须将电算程序中的其他参数准确合理的输入。

1.结构的抗震等级的确定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按照抗震设防来分类,一般的房屋住宅建筑、公寓、办公楼等,很多房屋建筑是属于丙类建筑。当我确定这些建筑的抗震等级时,通常是根据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以及建筑高度,来查《抗震规范》中的6.1.2表来确的。但是对于交通、电讯、消防、能源以及医疗类建筑,大型商场与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首先,就应该确定其中哪些建筑物是乙类建筑。我们通常按照抗震设防烈度来计算乙、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通常情况,乙类建筑,当抗震设防烈度在6~8度时,应该采取抗震措施。一般是在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度,再查表来确定其抗震等级。若该乙类建筑处于7度地区,而其高度又超过规定的范围,此时,就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其他抗震措施。

2.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

多层建筑结构,若不需要进行扭转耦联计算,其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不应小于3;若振型组合数大于3,则应该取3的倍数,但与小于建筑物的层数;若房屋层数少于3层,振型组合数就取层数。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当需要考虑扭转耦联时,其振型数不应小于9。建筑结构层数比较多或者其刚度变化较大时,其振型组合数应越大,比如有转换、小塔楼等建筑,其振型组合数不应小于12,但是也不得多于3倍层数。我们一般可以采取振型参与质量为总质量的90%时所需要的振型数作为合适的振型数。在应用SATWE 等程序进行电算时,便可以将这种参与质量的比值输入进去。但是,有些设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比较随意的选取振型数,这是不行的。另外,只有在建筑结构的扭转比较明显时,才采用耦联计算,若必要时还是需要补充非耦联计算。

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

框架结构建筑结构中,因为存在填充墙,其实际刚度往往比计算刚度大。计算周期比实际周期大,因而,计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偏小,显得结构的安全性较差,所以应该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适当的折减,但是折减系数不得过大。若框架结构采用砌体填充墙,则其计算周期折减系数为0.6~0.7;若采用轻质砌体或者砌体填充墙较少则可取0.7~0.8;当全部用轻质墙体板材时,折减系数为0.9。而只有无填充墙的纯框架,才可以不进行计算周期折减。

五、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由于具有结构传力明确、结构灵活、整体性强、抗震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建筑中。虽然,其结构形式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设计时若考虑不周全、不仔细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给建筑工程的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有些错误甚至会给建筑结构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落实,确保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治.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2] 程伟权,张文光.浅析建筑全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设计布置[J].今日科苑,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