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6 17:05: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60

有人把地理学科说成是文科中的理科。对于一些文科学生来讲,从学习难度上来讲,地理学科仅次于数学学科的一门学科。对于如何学好地理学科,成为无数文科学生头疼的一件事情。毕竟,在我们目前的高考设计中,文科综合占到300分,其中地理学科也占到100分,在总分750分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无论如何,我们是不能放弃的。对于地理教师来讲,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一学科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那么,如何学好地理这一学科呢?我想至少要掌握两点基本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

学习观念是解决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则很难做到学好一门课程。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观念才算是正确的呢?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而学。我想,答案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为自己。学习是我们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接受教育,可以让我们掌握知识,掌握生存发展的技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事实也证明,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数据,在对几千名不同的职业从业者进行调查后得出,总体上来讲,受过教育的人就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大,获得的劳动报酬也稍高一些,并且这种机会和所获得报酬与劳动者接受教育的年限基本上是成正比例分布的。因此,我们为什么而学呢?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我们未来自己生活得更加美好。第二是为国家。学习是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祖国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来说,我们的综合素质越高,我们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然,在此,我们没有贬低任何普通劳动者的意义,自然,我们的职业分工有不同,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都是高尚的,都是在为祖国做出贡献。但我想就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能力和素质越高,我们选择和从事的职业就可以更加从容和自如,就更容易为国家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学习是为了我们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那么,为了自己和为了国家,这两点之间是不是矛盾的呢?有人说为了个人是自私的,为了国家才是高尚的。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协调一致的。当我们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时,自然我们就会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当然,这里的获得不仅包括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比如一些荣誉称号等。最主要的,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己,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且,我们自己也可以收获内心的满足和愉悦,这是用多少财富也难以换取而来的。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

有了正确的学习观念,知道了为什么学,只是第一步,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学好一门学科了。那么,第二条基本原则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十分用功,十分勤奋,但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相反,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学生看似平时不是十分用功,该玩的时候人家玩得欢,该学时人家学得好。那么,这两类学生之间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我想通过刚才的描述,影响二者之间的根本原因已经不是学习观念的问题了,那应该从学习方法方面查找一下原因了。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呢?我想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算是最科学的。我们经常到有人早起背东西,有的人在善于在晚上学习,还有的人根本不怕被别人干扰,有的人课上边听边记,也有的人不怎么记笔记。似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而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苦于自己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于是就开始学习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奇怪,也按照人家的做法去做了,结果却并不见效。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别人喜欢的方式,运用的学习方法未必适合自己所致。因此,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行,盲目地去模仿别人是十分不可取的。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有没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呢?我想应该是有的,比如学好地理学科要做到“三要”。

篇2

谈到高中地里的学习,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有些同学明明下的功夫很大了可是每次成绩就是不理想,眼看高考在即,每次文综的成绩地理拉分很大,这种情况很常见,并且这种情况女生居多。再看看一些男生,他们的地理成绩一直挺好,并且也没见他们怎么下功夫。难道说我们的女同学天生就不适合学地理吗?当然不是。男同学之所以地理学得好是因为大多男同学在平常生活当中注意这些东西,并且跟女孩子相比,男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更多。因此,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学习地理必须要下苦功夫,我们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背,尤其对于那些基础知识,例如:洋流、气候和物产等我们必须要记牢。要利用好零碎时间去看看地图,地理是一门偏理科的学科我们都得多做题。只有多做题我们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做题还是复习功课,检查功课学习情况的好方法。不宜做偏题难题,考试时一般也不会出偏题。

要想学好地理,首先我们应该做到,在心理上不能够讨厌它、排斥它。如果一些同学对地理不感兴趣,那么当然不能很好的专心听课学习地理知识了。要想学好高中地理,首先要把基础地理知识学扎实。因为如果我们初中时,对地理这门学科重视度不够,好多同学在学地理时就没有好好学,再说就算是好好学的同学现在也把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建议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应该拿出初中地理教材在重温一遍地理基础知识。初中地理教材简单明了,我们自己看完后从整体上会对地理有一个相对宏观的理解。地理这门学科有意思并且是一门文科中偏理科的学科,我们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明白有趣的地理现象。地理这门学科包罗万象,经济、文化、政治和宗教等都涉及到。我们在学习地理时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每一堂课我们都要把它当做一次旅行,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千奇百态的物种,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还可以不用坐飞机轮船就能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度,知道其他国家的人也和我们一样在劳动,我们能知道世界各地有什么资源,他们的经济支柱是什么,他们的文化情况,我们还可以知道他们自己国家内部是否统一。学好地理对于我们将来工作和生活将会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篇3

很多还未入学的高一新生,可能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想学好地理学科并非易事,由此而产生畏惧心理,觉得自己可能也学不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里存在的暗示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心理暗示极有可能使你在碰到地理学习困难时不愿积极面对。你可能觉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名学子,学不好地理也是常事,这种想法一开始就不利于今后的地理学习。所以,在学习地理前调整好心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之事。要学会告诉自己:学好地理并非难事,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学习,学好地理不在话下。

2.用好地理教材

(1)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学文科就是要会背会记,记忆力越好,成绩就越好。但文科学生都知道,文理科都一样,理解知识点最为重要。倘若不理解,就算当时记下来,也不能获得长久的记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保证将繁杂的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在解题中,要学会摒弃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就地理学科而言,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重在了解地理现象的原因、规律、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而课后一定要将当天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回顾,并找典型习题进行巩固运用和提高,这样才能将知识点烙印于脑中。此外,课本的知识点需要经常反复回顾和理解,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并积极咨询老师和同学。

(2)掌握“框架式”学习方法。高三时期,面对三本必修地理书,梳理起来可能有点不知所措。但每本书的编写都有一定的主线和思路。依纲据本,沿着主线进行梳理和学习,有利于尽快掌握书本的脉络和知识点。这一方法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画框架,默读或复习完一课、一单元甚至一本书,把握主干知识点。合上书本,将记忆中的知识点在纸上画成大的框架,再进行细化,框架的构成可以按照书本的目录进行,不仅可掌握知识点,还能将知识间的脉络联系了解得一清二楚,串联知识点有利于解决综合性地理试题。

3.巧读图勤画图

地理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图像。图像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是灵魂,是地理知识重要的表达方式。平时一定要勤看各类图,如地球自转图、洋流分布图、中国、世界地图,了解重要的高原、山脉、丘陵、平原、盆地和湖泊等。看图习惯长期保持,会发现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另外,学会画图也是识记图形的重要技巧,这里所画的图并非详细的图,而是简化图。在空闲时可以随手画简图,以洋流分布图为例,可以用各类几何图块来表示地球的几大板块,画上主要的经纬线,然后再按照记忆对洋流的所在地、名称和方向用箭头进行表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的信息,如热量带的划分等,将图像进行整合,有利于开发综合思维,形成空间概念。这样,不仅利用了空余时间识记各种图形,还增添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4.重讨论活思维

篇4

一、认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和学习中都非常重要,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在历年的高考中,几乎所有的地理试题都是包含地图的,可谓“无图不成题”。地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大大超越同样篇幅的文字记载量,它展示了地理知识间的空间分布、联系和规律,也可说明地理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

二、如何提高识图能力

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是前提。《庄子・逍遥游》中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好地图基础知识是掌握识图能力的前提。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地图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地图的分类

地图的分类方法,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自然、政治和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着重表示自然和社会现象某一种或某几种要素(例如,自然地理图――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植被等,社会经济图――农业、工业、人口、土地、政区、人种分布、交通等);按比例尺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地图;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线划地图、影像地图和立体地图等。现代地图又有卫星图像、航空地图、电视图像和全息相片等。

2.提高记忆地图的能力是让地图发挥作用的保障

地图知识的获得,识图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记图,只看图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记图,因而还要注意学习掌握地图的方法和提高记图能力。地图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因此,在学习中要重视第一次出现的地名位置、山河分布、交通线与城市的关系等,使信息的输入在有意识注意的情况下进行。有意识记,在地图知识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识记后在头脑中保持的地图知识随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尤其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更为迅速,所以必须及时巩固,认真复习。

中学生学习地理易注重文字记忆,对于课本上的地图,只当看新鲜事物一样,往往匆匆一眼扫过,重视不足。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地图。我国古代读书人有“左图右书”的习惯,今天学习地理更是离不开地图,所以提高识图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87-01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创造能力。这就是人们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却不尽人意,一些教师不能摆脱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只考虑自己如何去教,却很少去考虑学生如何去学。至于对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的研究,就更为缺乏。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是向课堂要质量,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开展地理学法的研究,是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1.指导地理学法的几个原则

学法是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1.1 指导性原则。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成年人一般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实际活动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把学法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练。

现在,有的学校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小组活动。这些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上学生“放羊”,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因此,我们现在提倡的学法,必须坚持教与学的统一,“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的统一。教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精心设计,指导学生独立学习。

1.2 积极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会学,首先要让学生爱学好学。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因此,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首要前提。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想办法。创设情景,设计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图时,利用拼图游戏,进行分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再如,学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让学生分组自编小品,分别表演南方和北方的故事,要求体现两地区不同的人文地理特点,使学生兴趣高涨,而且对南方和北方的人文地理印象深刻,效果很好。

1.3 独立性原则。我们提倡的学法,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独立学习地理的方法。因此,强调学生要尽量通过自己的观察、阅读、思考、总结,通过自己亲自制作,实地考察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各种学法指导中,要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即使一些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地理讨论”、“地理考察”、“地理竞赛”,都要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口、动笔、动手,而不能当旁观者,特别注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1.4 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的教师人为,学法只适用于高中,而不适用于初中,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学生从低年级通过学习去认识世界,他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认识的主体了。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帮助,学生在不同年级,都可以进行一定的独立学习。例如,我校的八年级学生,由于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独立阅读地图、阅读教材的能力,现在,学生绝大部分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归纳出地理知识结构,用地理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及综合评价地理事物。

2.中学地理学法的建议

2.1 课前预习是学好地理的前提。课前预习,是教师通过布置预习提纲,指导学生独立地阅读地理教材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训练学生独立的去学习。

使用课前预习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教师在课前必须提出具体要求,布置预习提纲,不能随意布置预习。②. 预习时切忌走马观花,最好边读边标注。③. 读文字要结合相应的地图,或看课本图,或看地图册,或两图一起对照看。每读完一段,在脑海里简单的勾勒一下,做到图文互换,知识定图,这是成功预习的策略。

2.2 会读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充分利用地图来学好地理。要读懂地图,首先要掌握必要的地图基础知识:识记不同的图例,会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会根据不同情况定方向,会看地势高低,会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数等等。其次还要做到会读不同的地图,如:地形图、经纬网图、气候图、位置图、政区图等。

篇6

地理学是在地理学习中起基础作用的地理名词概念和地理规律,这些知识是我们认识地理事物特征、分析地理现象成因、进行地理评价、形成地理概念和地理环境意识的理论基础。所以,要学好地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地理原理,理解地理相关的名词概念的含义,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必然。何为教学有效性?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依据有效教学的特点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明确地理学科的地位,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

初中的地理课程是为进入高中学好地理知识打一个基础,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明确地理学科的地位及作用,关键要培养地理的空间想象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学好地理的技巧。端正学习的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绝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学习地理一样要夯实基础――“善画”,画地图;“善记”,记地理概念、规律、地理食物名称、关键的知识点;“善思”,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善问”,问自己,问同学,问老师,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善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讲《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这节时,可采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对于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和位置,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指导学生填图。首先认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明确在世界和亚洲的部位,并说明“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由来。然后,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明确哪些国家和中国相邻,哪个是内陆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分析亚洲地形图,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南纬10°和北纬25°),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于低纬,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明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然后再讲东南亚重要地理位置,首先找出东南亚在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然后,说明从古到今东南亚多是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的欲望。

其次,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各学科的学习都具有连带性,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如何画地图,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枯燥的地理课转向为美术课,在大致的构图中去寻找每个国家的位置,用彩色的笔做上标记。在此基础上建立学习地理的兴趣,感觉学地理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达到这一步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章节,选用不同的方式,有时音乐可以调节一定的教学常规,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保证新课改课堂教学有效实施。中学地理经常被安排在下午上课,学生经过上午的学习已经比较疲惫,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走神、好动的行为,我们不妨穿插一段音乐,如:地理课上教师讲《印度》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我们不妨在引入新知前给学生放一首《天竺少女》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是《西游记》中最具有风情的!书中还描写了很多西域风俗民情,尤其是对天竺国的描写,西方的神秘面纱下还带有一些中国的风俗特色。据史料记载,唐僧取经的目的地是印度,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天竺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同样在枯燥无味的教学中,以兴趣为引擎,音乐插入部分学科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部分学科课堂成功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的联系。

再次,体验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验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有效而必要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中的体验是指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具有情境性、亲历性、反思性、整体性、生成性、自主性、个体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学习,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更有利于实现地理教学目标。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模式,它强调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相互交流、反思和反馈等环节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初中地理体验学习中的主要方法有情境体验法、社会实践体验法和动手操作体验法。体验学习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实施还处在初始探索阶段。体验学习方式对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影响。由于体验学习的实施条件要求较高,评价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种学习方式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才能科学地推广,为地理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教学中在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娟.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篇7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理知识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从天气预报到地形地貌,从地图的应用到气压的形成,每时每刻都在利用着地理知识。因此,学好地理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地理思维模式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学生在学习时要积极主动,用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堂地理课。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成为了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发展地理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新课程改革而言,注重学习的探究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和综合性使得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对刚进入高三的文科生来说,最头疼的就是地理学科,很多人认为“学好地理就是学好了文科”。地理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与历史和政治相似,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因此,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地理学习成绩的高低,在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差异化,降低地理课的难度使学生容易理解,避免学生走进地理学科的学习误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生活即是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不能忽视生活中地理现象和地理常识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结合

横向思维就是指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相似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横向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面,为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讲到地形雨、锋面雨和对流雨时,教师可运用横向思维、告诉学生虽然降水的形式不同,但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水汽凝结所致。

纵向思维就是指顺着某一知识点向纵深方向发展,连续思考,探究根源,这样就成为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梯。纵向思维有利于学生思考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讲到地中海气候时,教师可运用纵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哪个区域?地中海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什么样的植被适合在地中海气候下生长?

(二)结合地理与实际的联系进行思维

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对于地理的学习过程就是从分析地理现象到探究其成因再到进行推广验证的过程。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能够用地理知识解答,关键在于有没有用心去观察。例如,在讲到华北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通过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属于认为因素的影响有哪些,在进一步分析出引起这些影响的原因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等等。通过环环相扣的思考,不但将问题分析的十分透彻,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让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通过地理现象发展规律进行思维

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就如同政治学原理中提到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寻找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进而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到北大荒在五六十年代的开发一节时,我们对如何理解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过程,如何理解“北大仓”的发展过程,可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发展的规律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由于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改善湿地条件,退耕还林等措施使得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条件恶化的“北大荒”彻底改变了面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保护原始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四)利用教辅工具进行提高思维深度

篇8

引言

如何改变初中学生厌学地理的状况,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地理老师面前永远要关注的问题。针对我们那个地区生源比较复杂的实际情况,我也做一些探讨,以便更好的转变观念,搞好教学工作。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探究

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初中生,在小学没有系统学过地理,而地理这门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自然地理部分偏难,人文地理部分较枯燥,如何使小小年纪的初中生学好地理,激发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兴趣是改变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低迷状况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占用、少安排、随意取消地理课的时有发生,又因部分教师仍是“满堂灌”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目前,我县初中地理只是结业科目,学生对地理课不重视,认为地理是副课,学好学坏无关紧要,教育地位低下,在这种困境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来说很重要,也是改变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低迷状况的重要途径。

2.兴趣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二、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兴趣点的对策探讨

自初中地理学科纳入非中考科目以来,不管是学校,还是师生都认为地理学好学差无所谓,与其学地理,不如把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去,正因为这种偏见,很多地理教师带着学校不重视,学生没兴趣,以及无奈与庆幸的心理,敷衍地进行地理教学。我认为以学生对学科没兴趣为由,对自己教学开脱的教师是不负责的教师,因为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激发产生的。正因为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就更应在课堂上制造情境和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使他们对地理产生乐趣、情趣、志趣,最终产生兴趣。

1.展示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兴趣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其优势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正如《地理教育国际》中所指出的:“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做出重大贡献。”而这些只有通过地理教师的工作才能实现,这也是地理教师的价值所在。由此激发地理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并实践到教学过程中,以自身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2.关注教学中的趣味点,增强兴趣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教学可坚持关注时事热点和联系最新事情的原则,经常有意识、有选择地把电视、广播、报纸上的内容纳入地理教学中;经常摘录报刊上的一些地理信息来充实教材;经常联系社会现实,强调活学、活用。例如,与学生一起关注“5?12”汶川地震、身边的鲁甸地震、“神七”升空、日本四岛危机、伊拉克动乱等等。开展各种各样的地理竞赛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集体的协作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我们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用再担心学生不喜欢地理了。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兴趣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觉得学了没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特别是课本地理知识要和乡土地理密切结合,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地理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这些道理我们心知肚明。但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如何尽职敬业、专心致志,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在现在教育大环境下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就更难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提高师德水准和修养。

课堂教学的气氛可以决定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关怀。缩小师生距离,才能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自由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产生学习兴趣。

5.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不断巩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因此,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应结合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

总之,要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想方设法从上述三方面下工夫,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为祖国培养新世纪新型的地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段焕春.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才智,2011(31页)

篇9

一、注入今天法――通过查找课外资料,使一些新的知识融进教材

在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时,学生可课前查找一些资料:当地土地资源情况。上课时,学生们就身边的土地、住房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同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当地伴随城市发展的步伐,以及纵横交错高速公路的发展,大部分土地被占用开发,农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逐渐走进城镇生活,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充分的利用好土地资源?将一些破旧的平房改建成一幢幢整齐的高楼,改善居住环境状况。

在学习《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时,应增加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内容。学生课前准备资料:建设三峡工程的好处在哪里?上课时,教师讲解三峡工程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1)防洪效益。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而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受灾人口将近两亿,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修建三峡工程后,这样的自然灾害不会再发生了。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长江三峡发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①缓解华中、华东地区以及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②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火电,减少三废的排放,改善东部环境。

(3)改善航运。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抵达重庆,运力可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降低35%。同时,上起宜宾下至长江口的3000公里畅通的干流航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大经济区紧密连接在一起,长江航运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这样,许多新的内容融进了地理教材,学生自然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特别是祖国建设的最新成就,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首先要认真预习教材,严格选取材料,使之密切联系教材;其次是内容要适量。总之,注入“今天法”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找资料,增强对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学好地理。

二、温故知新法――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领悟

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温习已经学过的

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领悟,温故知新法是学习创新的一种好方法。在复习地理时,可翻看目录,目录概括了全书的要领以及贯穿着课本前后知识的联系,经常翻阅,构思联想,以便对全书的内容有个温习巩固的效果,抓住重点,记下疑问,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做到不把问题带到下一章去,及时弄懂。

三、横向借助法――通过教科书和地图的合理运用,使知识简单易学,一目了然

教科书和地图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学生将教科书与地图结合起来使用,便于知识的记忆,学习效果极佳。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可以直观地认识、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为什么不同?自然景观垂直变化的原因?如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日本的富士山等等,从而得出:高原山地气候自然景观的不同,是海拨高低所致。

课本上的文字知识比较生硬,学生把课本与地图结合起来使用,特别是运用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上说明的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就不单纯是死记硬背。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学会使用地图,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看到的复杂的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通过分析地图,还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学会使用各种地图,如行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 、自然资源分布图、交通图等等,会看图就已经学会了30%―50%的地理知识。运用这种横向借助法可以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 而且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不易遗忘。

四、课前设疑预习法――带着问题去预习,增强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日本》这一章节时,首先让学生进行五分钟左右的课前预习,提出疑问:有这样一个岛国,它的面积不大,而且资源十分贫乏,对外依赖十分严重,又经常发生火山地震,这样的一个岛国却成为经济强国,这是亚洲的哪个国家呢?为什么能成为经济强国呢?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预习,最后教师揭疑:这个亚洲国家就是日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有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制造加工业特别发达。通过这样巧设疑问,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带着问题去预习,顿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久而久之就自然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五、推进想象法――通过观察、想象二者的结合,学习知识

篇10

其实,这与地理的学科特点有关。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认为地理难教,学生也认为地理难学,地理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其表现如下:1.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3.学生不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只会记住几个概念、几段话、在纸上标出几个箭头,更应该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问题,那才能算学好地理,达到目的。那该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及联系实际,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一个学生如对某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有了一个学好地理的良好开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1、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2、运用多媒体,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3、多种方法组织教学,由调换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学习兴趣;5、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摆正位置,变灌输型教学为指导型教学

学生是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才能感受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导”。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文中论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就要走出“满堂灌”、“一言堂”的误区。把学习和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概念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说教。同时还应该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会让学生置身于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发案,从中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表达思想,交流成果等。通过研究性学习还能激活学生各学科的知识储存,提高综合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

1、活用地图地理--地图上的道理。作为地理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图学起着基础作用。在整个初中阶段,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地图,使用地图是非常重要的。学好地理与否,主要是看能否用好地图,以及能从地图上讲出多少道理。中学地理课本上的图可分为以下几类:等值线图、分布图、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专题图等。训练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在图像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读图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说一便知其二,形成一些主观的认识。

2、比较法的运用比较法并不仅仅用于数学,如果在我们地理学中运用得当,也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较多的用到以下2种方法:a.类比。就是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b.自比。就是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比较法的使用有如下好处:A.有利于巩固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程中,把已有的地理知识和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就可以获得清晰的地理概念,掌握新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对旧知识也起了温故和加深的效果。B.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地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地理事物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知道为什么会形成。比较法能完成这个任务,如将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比较,便可使学生明白两者都处在亚热带,但因海陆位置不同,前者由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夏交替控制,造成冬雨型特征;而后者由于海陆差异的因素,造成夏雨型的特征。如此一比较,学生就会知道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而后者分布在同纬度大陆东岸,二者内在联系和特点清晰明了。C.有利于使教材形成系统,便于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