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33: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R271.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的亢进,属于一种内分泌疾病,主要是体内的过高甲状腺激素导致体内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等系统增高兴奋性。而孕妇如果患有甲亢可能会因为围生期的诱因导致甲亢的症状发生急剧的恶化,可能发生甲状腺的危象或者是其他的器官发生衰竭,对于母婴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妊娠期间患者的内分泌腺和器官统都会有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所以对于合并甲亢的妊娠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和非孕期的甲亢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合并甲亢的孕妇要进行生命体征的严密观测,及时的发现危险因素并进行妥善的处理,切实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50例合并甲亢的妊娠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报告如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50例合并甲亢的妊娠患者,年龄在22岁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岁。结合实验室指标确诊为甲亢。病程最少为1周,最长为13年;其中初产妇有39例,有经产妇11例;甲亢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档次,其中l7例轻度,22例中度,11例重度。在妊娠期就坚持用药的患者有42例(其中27例服用的是丙硫氧嘧啶,15例服用的是甲巯咪唑);有5例在孕3周由于症状加重开始服用丙硫氧嘧啶,有3例为一直未服用任何药物,由于出现了高血压和气促等症状入院接受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由于甲亢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比较高,经常出现急躁情绪且易激动,经常失眠,两手总是颤抖而且怕热多汗,食欲较亢进,但是表现的却消瘦、体重减轻,感觉心悸、疲劳等临床症状,一般护理要保证患者的房间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要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避免临床的症状得到加重,并集中开展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引导患者按照科学作息时间进行活动休息并保持活动量[1]。因为甲亢代谢比较亢进,为胎儿提供的营养不够,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中要多摄入一些高蛋白质和高热量以及高维生素食物,且要富含微量元素,容易被消化,避免浓茶和咖啡以及酒的刺激,同时戒烟、辛辣食品。保持卫生和保暖,避免感染。
1.2.2 心理护理。 由于合并甲亢的妊娠患者病程长。所以在妊娠期间,情绪的稳定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特别在早期心境的波动较大,经常会从表现兴奋的状态转为消沉。妊娠期间的早孕反应,比如恶心和呕吐,或者食欲缺乏和失眠等,还会增加患者抑郁和烦恼情绪,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越是临近预产期,焦急不安的心理就越严重[2]。此时,需要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心理的护理,通过语言进行真诚的亲切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引导患者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对患者心理的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达到治疗的目标。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患者的经历和经济状况以及社会背景等,做出相应护理方式,同时家属也要做好配合,确保患者从不良情绪中、从不好的心理状态中摆脱出来,配合治疗。
1.2.3 用药护理。 在妊娠期的用药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既要能够控制甲亢,还要确保胎儿发育正常,以及妊娠和分娩的安全。所以,对于病情较轻者,适当给予镇静剂,建议多卧床休息,减少药物使用。抗甲状腺的药物包括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等,适合妊娠期使用的是丙硫氧嘧啶,由于其通过胎盘较少,速度比较慢,一般认为每天200毫克对胎儿影响微乎其微[3]。用药时要按时定量,不能随便减或停药。用药后要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观察脉率和脉压以及食欲等,经过一周左右治疗后要复查患者的白细胞数,计数低者要应用利血生等进行治疗。
1.2.4 围生期护理。 一是做好产前护理,合并甲亢的妊娠期患者需要产科和内分泌科以及心内科协同观察治疗,并根据指标变化对药量调整。要加强营养和保健,建议左侧卧位,适当的进行床边活动,睡眠要充足。及时了解胎儿发育状况,保持情绪、避免发生感染,积极预防妊高征并预防早产。二是要做好产时护理,严密观察每个产程胎儿的胎心和孕妇的宫缩状况,全程给孕妇吸氧。尽量经阴道分娩,第一产程精神安慰患者,使用适当镇静药物,要尽量缩短患者的第二产程,减轻心脏负担,保护会阴,必要时侧切会阴[4]。预防第三产程后出血,产后腹部使用沙袋加压,预防心力衰竭。做好预防感染和防止并发症措施。结束产程后在产房监测2小时,产妇稳定后送回病房休息。三是做好产后护理:产后应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至少持续3天。了解有无发生烦躁不安和心悸以及气促等产后的甲亢危象表现,嘱咐患者多休息,适当进行锻炼,保证充足睡眠,给予富含高能量和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食物,要易消化[5]。产后要继续警惕发生心力衰竭。预防发生上呼吸道的感染,纠正贫血状况,避免劳累。
2 结果和讨论
本组50例合并甲亢妊娠患者经过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没有发生一例的甲亢危象或者发生心力衰竭情况,所有患者顺利分娩且母婴健康。
合并甲亢的妊娠围生期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威胁母婴的生命健康,容易导致发生妊高征,或者是先兆子痫和早产、流产甚至是死胎等不良后果。通过心理、饮食、运动、康复教育等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起居习惯,减少诱因,提高生活质量,总之,对于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母婴顺利经过围生期关键 。
参考文献
[1] 卢德梅.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 2 (6 ) : 402.
[2] 乐杰. 妇产科学[M].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69 .
【中图分类号】R47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28-02
对于我国而言,最为常见且发病率最高的老年疾病之一则是卒中,其发病率高达220/10万。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猝然晕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是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疾病[1]。可随着现如今我国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卒中瘫痪病人的死亡率大大减少,可是因得此病而导致致残的患者却越来越多[2]。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卒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时更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使其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本研究除了使用传统的益气活血法来治疗脑梗死之外,还配合中医特色的推拿护理,帮助卒中瘫痪病人恢复四肢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使致残率有所下降,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卒中瘫痪病人120例,诊断为中经络卒中,120例卒中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的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70.3±5.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4±5.4)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论是上下肢活动、语言表达能力或自理能力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20ml的灯盏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脉注射液中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有血糖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5d。当患者入院3d后,对患者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承山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推拿护理,并轻轻按压。护理人员应掌握简单的推拿方法以及取穴方法,当患者在静脉输注以后,对每个穴位进行按压旋摩,以病人出现酸、胀、痛为度,在进行推拿护理时,应首先顺时针10圈,再逆时针10圈,当患者经过1w护理之后,对其进行评定。
对照组:单纯使用20ml的灯盏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脉注射液中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4d,对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1.2.2评价指标
使用《中药治疗卒中临床研究指导》中标准,用尼莫地平评分方法对患者疗效进行测评,其肌力评定:显效:肌力改善3级。有效:肌力改善1-2级。无效:通过推拿护理后患者肌力无改善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尼莫地平评分[n(%)]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对比
3 讨论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配三焦、肾经等穴进行推拿按揉护理,使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86.7%,通过此次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郁秋华.推拿在卒中瘫痪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3(8):687-68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08.015.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为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住的脑卒中患者,男l9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完全瘫痪病人10例,不完全瘫痪病人16例。
1.2常规治疗 本组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按摩、被动肢体功能活动练习、病人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心理辅导,支具辅助、功能性电刺激(FES)等方法,待病人有部分肢体功能恢复则鼓励病人进行积极的主动肢体功能练习。
2 结果
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最长者3年,最短者1年,平均2年。其中10例完全性瘫痪病人经康复护理治疗后均建立了自主膀胱。26例病人下肢痉挛均得到缓解。26例病人中16例不完全瘫痪病人均能站立扶拐或手杖行走;10例完全瘫痪病人均可站立,其中5例病人可以在支架和双拐帮助下短距离行走,其中2例病人可独立坐轮椅。
3 一般护理
(1)嘱咐患者戒烟酒,防止呼吸道感染,自觉控制饮水量,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2)间歇导尿前30分钟可采取适当刺激,试行自己排尿,逐渐去掉集尿器。(3)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适当按摩患者腹部,以刺激膀胱的收缩。(4)严格测定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在300ml~500ml之间,每天导尿4次,300ml以下每天导尿2次,100ml以下每天导尿1次,50ml以下停止时间歇导尿。绝对禁止膀胱过度充盈,每次导尿不能超过500ml,否则要留置尿管。(5)保持会清洁,便器定时消毒。(6)注意观查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在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1次,以后延至2—4周1次。如尿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和报告医生。
4 膀胱训练
(1)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可在不收缩下肢、腹部、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维持在10秒钟左右,重复做10次,每天做3次,可减少漏尿的发生。(2)急迫性尿失禁病人,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30分钟,晨起或睡觉前鼓励患者入厕排尿,夜间排尿2次。这种训练同样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能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3) 屏气法:患者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的腹肌,从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压力,促进尿液排泄。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尿潴留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4) 激发技术:定时对患者的排尿进行不同的刺激,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如轻敲耻骨上区等辅助措施。(5) 手压法:即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
5 康复护理
5.1由于截瘫病人的特殊性要进行病人的心理辅导,对病人进行鼓励,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重新面对生活,树立信心,坚持锻炼,配合康复治疗争取取得最好的疗效。
5.2术后早期对病人的护理主要是指导并协助家属每日为患者做日常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等,防止术后出现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高热或低温等并发症,为病人后期的康复护理奠定基础。
5.3随着病人手术后的恢复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其主要的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功能需要锻炼,力量同耐力同时锻炼。其主要内容包括:(1)卧床练习;(2)坐位练习;(3)站立练习。还包括从床上移位坐入轮椅等。进行练习的顺序是先卧床练习,然后坐位练习,然后站立位练习。
5.4在练习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辅助的护理治疗指导是必须的。早期病人卧床可以采用按摩和被动肢体活动的方式。但要求手法要轻柔,不要撕裂软组织。被动肢体功能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以每次达到关节的完全活动范围为度。对于痉挛性瘫痪的病人的按摩和被动活动要特别慎重,如果肢体处于屈曲或伸直挛缩可以进行相反方向的被动练习。
5.5由于脊髓损伤的病人下肢的感觉较差或者消失,不适于进行热疗方式的理疗。往往应用后造成肢体皮肤的损伤,加上神经营养的缺乏常导致损伤处经久不愈,甚至产生感染威胁病人的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于2016年2月至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造成肢体功能偏瘫的神志清楚且能自行吞咽的病人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每组的年龄、肢体瘫痪程度、病情及住院时间相近,分别采取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
1.2 方法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造成肢体功能偏瘫的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有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循证护理。
1.2.1 用药指导 高血压脑出血导致的脑卒中住院病人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脑卒中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3]。对高血压病人,特别要向病人和家属讲明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和漏服药物的严重性。按时为病人监测血压,如果血压不正常应随时报告医师以便调节药物的种类或剂量,并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1.2.2 饮食护理 瘫痪病人须加强饮食护理,首先要重视合理的营养搭配,宜进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以流质饮食为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在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并抬高头部30-40度,以防误吸,有研究表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达37%-78%,故应高度重视食物的种类,应多食牛奶、豆浆、鱼汤、肉汤、鸡汤等高蛋白食物。蔬菜宜五颜六色。如胡萝卜、番茄、紫菜、茄子。可嘱病人家属买粉碎机。将蔬菜、肉类切碎和米饭混合搅拌粉碎后再入口吞下。保证水份的饮入,足够的水份饮入可稀释血液,防止血管堵塞,促进大小便的排出,并有效地排出体内的废物、(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毒素。经常观察皮肤的弹性、肌肉的厚度,体重有无下降,以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
1.2.3 加强肢体康复锻炼 为防止关节僵硬、肌肉挛缩和促进肢体尽快康复,为病人每日活动关节、按摩肢体至少两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并教会病人和家属按摩肢体和活动关节的方法。如病情允许,鼓励并协助病人下床运动,可用助行器或搀扶病人行走、上下楼梯,并作下蹲运动。
1.2.4 并发症、后遗症的预防
1.2.4.1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为病人每日至少作踝泵运动2-3次,每次10分钟以上。瘫痪侧肢体每日作气压治疗两次,并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有无肿胀,肢端感觉是否正常等情况。
1.2.4.2 感染的预防 防止病人受凉,预防感冒,尤其在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为防止肺部感染,在翻身时应轻叩背部,叩击时五指并笼,力量适中,从下往上叩击。认真作好口腔护理,如有尿管的病人,宜用消毒液擦洗会每日两次,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在尿管上注明留置日期,定期更换尿管。
1.2.4.3 压疮的预防 偏瘫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宜每2-3小时协助病人翻一次身。床、衣裤宜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有条件的铺气垫床,在全身骨隆突出处可垫上舒适的小软枕或臀部可垫水枕或气圈,勤按摩。每日擦浴两次,每次翻身或擦浴时,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5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长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家人和医护人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病人内心会感到歉疚、不安和自责,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包袱。护理病人时,不仅语言上要多给予关心,问候和鼓励,而且在肢体语言上更应体现关爱,如经常摸摸病人的额头,握一握病人的手,从病人的目光、面部表情,来判断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感受。同时,也要了解病人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作好家属的心理疏导。防止家属的不良态度影响病人的心情和动摇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感到悲伤,绝望,自责进而加重病情。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
3.讨论
我科自实施循证护理以来,由成立的循证小组的医护人员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进行全面的、动态的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护理,从用药指导、饮食护理、肢体康复锻炼、并发症、后遗症的预防等方面精心护理,使瘫痪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好转率以及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提高了科室的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循证护理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运动想像;脑血管意外;麻痹;上肢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vement imagery therapy on motor function in daily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due to stroke. Methods Twentyone paralyt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11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10 cases). All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 imagery therapy was added. 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 (FMMA) and Barthel Index (BI)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of FMMA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2.629-5.445,P
[KEY WORDS] movement imagery;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aralysis; upper extremity
脑卒中病人常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病人的独立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上肢瘫痪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脑卒中病人生活自理程度[12]。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8年10月采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训练,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9月,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21例,将其随机分成运动想像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全部病例经颅脑CT或MR检查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首发脑卒中,偏侧上肢瘫痪,经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修订版) (KVIQ) [4]测试正常,能配合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的评价和治疗,并经“想像”练习合格。排除标准: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多发病灶;失语;认知功能障碍(MMSE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接受康复科护理常规护理,执行良肢位摆放,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日接受30 min常规的作业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诱发上肢分离运动训练、ADL训练等。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像训练。运动想像训练在睡前和早晨醒来未起床时进行,房间应安静,随指导语进行训练。设计的指令要求为:假定一个舒适的坐位;以第一人称来想像运动,仿佛实际做这些运动;避免全身各部位运动或肌肉收缩,保持放松状态;想像跟实际运动一样看到及感觉到运动,强调病人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利用全部的感觉进行训练,直到将正常运动模式储存在记忆中为止;在进行一组训练时要一直闭上眼睛;如果在每一组训练过程中精力分散,应睁开眼睛,放松片刻,然后从头开始;记住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做动作;要求病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主动使用这种训练方法进行自我运动学习。想像指导语:首先设想一个温暖、放松的环境(如沙滩),用2~3 min 进行全身放松;想像坐位,上肢上举过头并保持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桌上有一水杯,用手握住水杯,用力向前将水杯推离自己,直至上肢向前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手握一支铅笔,在纸上快速点点,然后做手腕旋转环形运动;想像五指用力伸开,然后用力握拳;想像坐位下上肢自然下垂,屈肘90 ℃,手心向下,再翻向上,反复5次,最后将上肢恢复自然下垂;想像手拿木梳,慢慢梳理头后部的头发;想像拇指与每一个手指对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用力对捏;想像伸手拿杯子喝水的动作,手臂前伸同时,松开五指,握住杯子,然后缓慢送入口中,最后将杯子放回原位;想像躺在温暖舒适的沙滩上,腹部放置一只乒乓球,想像用手将它拿到自己的身体旁边。每一个动作重复想像4次。最后,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睁开眼睛,全身放松,共30 min。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共60 min。
1.3 疗效评价
ADL功能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BI)[5],选用与上肢功能有关的项目:修饰、进食、穿衣、洗澡等评价患侧上肢ADL功能,修饰及洗澡的评分为0和5分,进食和穿衣评分为0、5和1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上肢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6]坐位时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共33项,每项分3个等级记分(0~2分),累计最高分为66分。得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分离活动运动越好。上述评定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及PPMS 1.5[7]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治疗组病人FMA评分在治疗2~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4~5.445,P
x
治疗组BI评分在治疗4~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03~3.977,P0.05);两组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1~2.174,P
3 讨 论
运动想像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像, 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8]。由于脑损伤后运动想像功能也可能受损,因此在进行运动想像疗法前应该进行运动想像功能的评定。我们采用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对病人的运动想像功能进行评估。运动想像与实际运动一样可以使皮质代表区发生变化。由于两者在激活皮质区域及神经生理的相似性,因此运动想像可以影响实际运动[9]。运动想像和身体训练相结合,可以促进运动的学习和改善活动功能,它可以改善肌力、耐力和活动的精确性[6]。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运动想像疗法开始应用于脑卒中病人,近几年已经成为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LIU等[10]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了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病人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运动想像训练的病人获得的训练和未训练的作业项目的功能均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病人,而且在训练疗程结束后仍然保持这种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开始出现疗效,FMA评分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运动想像训练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从心里层面认为患手可以做许多动作。我们认为进行运动想像疗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在治疗间隙不停地想像,以免导致焦虑发生;②运动想像前进行的放松训练,有利于预防或减轻患肢痉挛;③运动想像时利用全部的感觉将注意力集中于患肢。以往及我们的研究表明,运动想像疗法对瘫痪病人的康复是有益的,但需要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运动想像疗法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6]。运动想像疗法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场地, 入选标准低,所以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运动想像训练内容既包含上肢的所有关节活动,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病人比较容易掌握,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因样本数量有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TEPHEN J P, PETER L, SUEANN S, et al. A randomized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imagery in acute stroke.[J]. Clin Rehabili, 2001,15:233240.
[2]郭钢花. 脑卒中后肩合并症常见原因与康复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4(10):172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381.
[4]ISAAC A, MARKS D F, RUSSELL D G.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imagery of movement:the vividness of 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naire (VMIQ)[J]. Ment Imagery, 1986,10:2330.
[5]南登崑. 康复医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273.
[6]王茂斌, BRYAN J O’Y, CHRISTOPHER D W. 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24444.
[7]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我科于2003~2006年共收治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病人15例,不全瘫痪病人6例,共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56岁,平均36岁;工人13例,农民8例;感觉恢复,能独立行走10例,能扶拐站立上下轮椅5例,效果不佳6例。
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我院2004~2005年共收治100余例,年龄在中年以上较多见,老年人较少,一般是工作不慎或意外事故导致,通过X线片确诊,加强治疗和护理及功能锻炼,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2 脊椎骨折急救处理及病情观察
在现场抢救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使患者神经受损伤。
(2)预防及抢救休克。
(3)搬运患者时,要力求动作轻,稳,不倾斜,少震动。
(4)运送患者最好采用硬板床,使患者取仰卧位,若用担架或软推车,必须使患者取俯卧位,不论采取何种卧位,都应使患者脊椎保持伸直位。
(5)对伤势严重、昏迷或休克患者,要取仰卧位,头偏向一方,以利病情观察和呼吸道通畅,此时,如用软床则需注意在患者伤椎处放置垫枕。
病情观察:脊椎压缩骨折是一种创伤性骨折,其病情轻重依机体受损程度及椎体损伤的数目而不同,轻者只有局部疼痛及运动不便,重者可有不同程度休克。因此,必须加强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的观察。
3 功能锻炼
病人入院后即给予颅骨牵引,每次翻身时必须拉好牵引弓,防止滑脱,一般6~8周就可以停止颅骨牵引。可用颈托固定,每次翻身要帮助按摩肌肉,活动关节部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3个月后骨折基本愈合,可协助病人练习翻身或用靠档架,垫好让病人靠坐,因病人康复后需要靠坐轮椅生活,所以护士必须教会靠座,做好轮椅训练,预防失去平衡而摔伤,叮嘱家属照顾好病人,经3个月后可帮助病人扶双拐锻炼,而护理人员或家属在旁扶持和照顾。总之,要让病人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增强锻炼的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4 护理
预防褥疮是瘫痪病人长期的过程,宣传褥疮发生的原因、后果,以引起家属的高度重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什么压力、剪力、摩擦力和潮湿四大易感因素,教会如何消除这些易感因素。讲解什么是拖、拉、推,如何避免和教会病人和家属正确的翻身方法。社区护士帮助出院后的患者及家属制定一份长期而全面的防护计划,面对久病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劝说家属及其子女,关心、体贴、爱护患者,避免久病生厌、嫌弃,鼓励患者树立褥疮能预防也能治愈的信心。2 预防措施
变换是消除压力,预防褥疮最重要最有效措施之一。定时翻身是消除压力最简单方法。翻身的时间因人而异,如体质消瘦、营养不良、体质活动受限、瘫痪的患者,因加强翻身次数。可安排在早晨醒后、上午九点、中后餐、午餐前、下午三点、晚餐前、睡前7次。夜间翻身2次均可。每次翻身后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对已形成褥疮,除局部避免直接受压,翻身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至皮肤恢复正常。双侧翻身方法:去结实的纯棉床单横式铺于病人床上,上至肩胛骨,下至大腿中段。翻身时两人抬起,向前或向后移至床边,翻身至左侧或右侧,可避免因患者身体重而硬拖、硬拉损伤皮肤。一侧肢体肌力正常另一侧肢体瘫痪的翻身方法:①向患侧翻身训练:患者仰卧,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压在健侧;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健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患侧卧位。②向健侧翻身训练:患者仰卧,用健侧脚勾住患侧小腿;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健侧。③做起训练:在床尾栓一根绳子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绳子做起后,手支撑在床面向后移动到合适的。常有条件患者可使用气垫床,没条件的患者可使用各种垫和圈。并准备一块和床一样大小的厚海绵,实践证明,翻身和床上铺一柔软的海绵,可有效的分散身体各部分压力。对预防褥疮起到理想的作用。3 局部护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4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及肢体功能障碍。
1.2方法在不影响抢救的情况下,患病48 h后可采取抗痉挛,一旦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可进行肢体被动和自助被动活动。康复护理原则:①实施康复护理前,必须向患者家属交代护理注意事项,增强认识,减少或杜绝病人家属的误解。②按照瘫痪病人的恢复顺序,先躯干后肩胛带,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远端进行。被动运动和自助被动运动交替进行。
1.3康复护理措施
1.3.1翻身通过仰卧位、侧卧位不断交换,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一般2 h变换1次。
1.3.2保持抗痉挛仰卧位时头枕在枕头上,不要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稍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开稍外展。前臂后旋,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防止后缩,患腿外侧垫一枕头,防止股外旋。
1.3.3健侧卧位头部用枕头支撑,不让向后扭转,躯干呈垂直状,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胸,患侧髋、膝屈曲置于前面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足不悬空。
1.3.4患侧卧位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一枕头,避免患者肩受压在体下。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患肘伸展,前臂后旋,手自然呈背屈位。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健侧腿屈曲于前面的枕头上。
1.3.5肢体被动运动①由护士摆放肢置,进行运动训练。先从健侧开始,参照健侧的活动范围及幅度再做患侧肢体运动,并依照瘫痪自然恢复的顺序进行。开始活动量要小,在不引起异常反应和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活动量。②肢体自助被动运动。上肢运动: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利用健侧上肢的力量带动患侧的活动,先上举3次,再向左右旋及外展各3次,可与被动运动交替进行。下肢夹腿运动:双腿屈曲,足踏床面先把两膝分开呈外旋位,然后让患者主动伸屈健腿数次,缓慢诱导患肢伸展,嘱病人不要过于用力下蹬,以免出现内收内旋。③床上翻身。患者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练习前方上举,同时可伸向侧方,在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屈曲的双腿倒向该侧位至侧卧位然后呈仰卧位,在以同法翻向另一侧,每侧进行3次,注意翻身时头一定先转向该侧。
2结果
肢体功能评定是根据偏瘫分级法判定。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别无变化。本组50例病人中,显效13例,占26%;有效18例,占36%;无效19例,占38%。
3讨论
脑卒中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其功能改善取决于运动功能恢复。早期的运动功能与远期的生活能力密切相关,两者属不同障碍层次,不能相互取代,前者恢复级别越高,后者改善程度越明显[2]。康复护理注意事项:康复护理开展的时间越早越好,应在保障头颅不受震动的基础上,以翻身拍背被动运动瘫肢及正确摆放瘫肢为主;无康复科且康复须早期进行时,康复主要由家属或陪护完成,必须重视对其进行康复知识、技巧方法的指导和培训;注意动作完成的质量,特别重视正常步态训练,提高步行质量,而不是单独注意肌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1]。笔者结合我院1995~2005年收治的DVT病人,进一步探讨下肢DVT病人的护理。
1 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1 肝素及尿激酶的结合使用 采用尿激酶治疗或尿激酶加用小剂量肝素者,其疗效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研究表明小剂量肝素治疗慢性DVT病人及应用溶栓剂治疗急性DVT均可获得较好疗效[2]。我们将小剂量肝素及尿激酶溶栓两种治疗方法结合应用,发现其效果较单纯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更佳,说明该方法可能是治疗DVT一种更有效的手段。但溶栓及抗凝治疗特别是剂量较大时易致出血并发症,在治疗前后应注意以下问题:(1)用药前了解病人有无出血性疾病或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咯血等病史,此类病人不宜抗凝溶栓治疗。(2)用药后观察有无临床出血疾病或出血发生,观察牙龈皮肤黏膜的自发或穿刺后出血;观察大小便颜色并及时送检常规及潜血检查;有无不明原因关节肿痛或痰中带血;因静脉注射溶栓剂可致脑出血发生,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3)抗凝溶栓治疗时剂量及疗程的调整主要依赖出凝血功能检查,要密切监测出凝血功能,一般保持APTT、PT在正常的2倍左右,若超出正常的2.5倍应考虑停药。采血查APTT、PT时,抗凝剂的浓度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应严格按1:9(抗凝剂:全血)抗凝;穿刺时力争一针到位,避免过多损伤组织及血管壁而影响结果。(4)应用链激酶时要先做过敏试验,过敏者禁用;应用肝素时应准备好鱼精蛋白制剂,一旦过量可迅速用药以中和肝素。
1.2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使用 rt-PA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量,作用机制与天然形成的t-PA相同,与血栓中的纤维素有高度亲和性;其次,对纤维素结合的血纤维素蛋白溶解酶原也有高度的亲和性和专一性。它可引起后者的降解,变成血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溶解血栓。它在已沉积的纤维蛋白内的活性较流动血液内的活性高1000倍,因此,局部溶栓作用强,而全身纤溶状态的不良反应少,出血并发率仅为链激酶的一半。此外,从生化观点看,rt-PA有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在血液中它类似生理性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不会引起抗体反应,并较目前常用的溶栓剂与纤维素有更高的亲和性。故rt-PA起效快、疗效好、作用强而引起广泛系统的纤维蛋白酶原的降解少见。 据报道,用rt-PA、链激酶、肝素治疗静脉血栓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5%、45%和5%。
给药途径有两种:(1)局部置管灌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血栓,溶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2)静脉给药,本组患者是通过患肢静脉给药,回流直接经过血栓部位,相当于局部灌注的效果。
用药后的观察:(1)用药后主要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对病情仍加剧者,应立即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本组全部患者用药后上述症状都迅速改善,无1例病情反复。(2)并发症的观察:虽然该药局部溶栓作用强,全身纤溶的不良反应少,出血并发率低,但用药仍需严格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有无齿龈出血、鼻衄及血尿,并且每周查凝血酶原时间2次。此外,抬高患肢20°~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如出现患肢酸胀、麻木或其他感觉不适,切不可按摩患肢。同时,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造成肺栓塞。
2 加强观察,早期诊断,积极预防DVT
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可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下列人群要重点进行监护:(1)盆腔手术后病人。(2)年龄﹥40岁的其他手术特别是大中型手术病人。(3)恶性肿瘤病人(4)其他各种原因卧床及肢体瘫痪病人。(5)年龄偏大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的病人。
观察内容:下肢DVT的早期表现主要是肿胀和疼痛。其肿胀在血栓部位以下肢体均匀出现,可伴淤血及静脉曲张[3]。 当肿胀、疼痛轻微而症状不典型时,则易漏诊或误诊。笔者的体会是一方面不要轻易将病人的疼痛和(或)肿胀认为是临床另外一些常见原因引起,而是要警惕DVT的可能,并对其进行鉴别分析:静脉输液后外渗的疼痛和肿胀发在输液局部;浅表静脉炎的疼痛沿静脉走向,且伴静脉硬变和压痛,多无肢体肿胀;偏瘫肢体的自发性水肿发生在整个患侧上下肢,不伴淤血及静脉曲张,其肢体疼痛多发生在肢体被动活动时,这些特点均与DVT的表现有所不同。对术后病人要鼓励其在长期卧床中,应适当抬高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给下肢做由下至上的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对长期补液者,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因上肢的静脉回流要好于下肢,发生DVT的可能性低于下肢,故应多选上肢进行静脉注射;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局部和远段组织及血管的损害(缺血缺氧或瘫痪病人,可穿长筒弹力袜或绑弹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可采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或小剂量肝素等进行药物预防)。
3 预防肺栓塞
对DVT病人急性期应卧床1~2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而避免栓子脱落;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防止突然站立及过度通气;久卧床时,要逐步增加活动量,以防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06-02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也叫褥疮,易发生在骨质凸出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跟部等。常见于瘫痪和长期卧床患者。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方法很多,除及时去除致病病因素,加强预防措施外,笔者于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应用新方法治疗各期压疮(以Ⅱ期压疮为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与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供88例,来源于本院患者。男18例,女70例,年龄55~92岁。其中大手术后病人5例,瘫痪病人70例,骨牵引病人5例,脑外伤病人8例。Ⅰ期压疮患者10例,Ⅱ期压疮患者72例,Ⅲ期压疮患者6例,压疮发生部位多见于骶尾部及足跟部。
12用物准备: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生理盐水,20ml注射器,氧气管。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常规防压疮护理外,分别采用以下局部治疗。
131治疗组:Ⅰ期压疮患者给予频谱照射,每日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然后用水胶体敷料覆盖加以保护。Ⅱ期压疮患者如出现大水泡,可将水泡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将表皮剪去,然后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氧气吹20分钟。再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覆盖创面,最后用泡沫敷料保护。始终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压疮破溃严重者,每日给予更换敷料。轻者可以48小时到72小时更换一次。对于Ⅲ期压疮患者,应根据伤口情况行外科换药处理后,同Ⅱ期换药法一样。
132对照组:Ⅰ期压疮患者给予频谱仪照射,每日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Ⅱ期压疮患者创面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并涂以皮维碘,在用频谱仪照射每日2次。Ⅲ期压疮患者根据伤口情况行外科换药处理,再用频谱仪照射。
2结果
两组治疗压疮的疗效见表1。从表1可见,两组压疮7天治愈人数比较。经统计学卡方公式计算,x2=1162225,经查x2结果得P值,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