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33: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经济发展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阜新市位于老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曾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被称为“煤电之城”。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市的经济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产业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尽管自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定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以来,阜新市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不断清晰,方向不断明确,内容不断丰富。但是从阜新现如今的发展水平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将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对阜新当今的产业结构及经济转型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找出妨碍阜新经济发展及转型的根本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促进阜新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已开始进行优化使用,但是作为一些重工业基地却依然出现了资源枯竭的现象,从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发展也成为了我国学者所研究的热点话题。
王世贤(2014)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必须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入手,使就业、创业与产业转型和承接互相促进,提升结构变动协同性,才有利于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增长。李海超(2013)通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现行的融资体制对融资的作用。宋喜斌(2014)认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可分为以下三种:政府主导、产业政策转变、经济转型。王茵(2010)、邱松(2011)、陈德敏(2012)也对资源型城市将如何发展与经济如何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苏楠楠(2014)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主要出现: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从各个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具有多种方式,却也普遍存在较大问题。本文对阜新的经济发展及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相应的政策,使阜新在转型之路上少走些弯路。
二、阜新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生产总值(GDP)基数过低,增长较为缓慢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建国伊始,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甚至即将枯竭,阜新经济也一落千丈,成为了辽宁省的最后一名。从阜新最近五年的GDP数据可以看出(表1),阜新GDP基数过低,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与辽宁省的其他城市相比,阜新明显处于落后的地位。在2013年时,全省除阜新市和葫芦岛市以外,GDP均已过千亿元(虽只列举部分城市数据,但是对整个辽宁省均进行了调查),而最发达的沈阳和大连已超过七千亿元。而葫芦岛市建市不久,经济和文化底蕴皆没有阜新深厚,生产总值也超过阜新一百多亿元。由此完全可以看出阜新GDP基数过低,经济发展缓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比值呈下降的趋势,且依照阜新现在的经济水平来看,这样的增长速度完全不能够支撑阜新的发展,阜新转型势在必行。
(二)对煤炭产业依赖过度,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阜新素来有“煤电之城”的称号,煤炭产业也一直占据着阜新支柱产业的主导地位。但是,也正是由于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对其他产业的着重培养,使得阜新在煤炭资源枯竭之时,经济上也出现了极大的困境。甚至阜新经济转型至现在,其对煤炭产业依然有较大依赖。2010年,阜新被确定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进行经济转型的第十个年头,阜新的原煤产量仍高达1828.31万吨、采矿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11.83亿元,足足占了当年全市总值的三分之一。而2014年的数据显示,阜新的煤产量仍达到1517.01万吨、采矿业的生产总值达到71.38亿元,虽然所占比值有所下降,却依然占有较大比重。且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五年之后的产量下降并不明显,而产值却下降较多,这是因为我国如今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像煤炭这种非清洁型能源,一旦生产过多便会超出大众的需求,价格便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如今煤炭行业的产量多、产值少的局面。
(三)教育发展存在缺陷,就业与失业问题较突出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该地区的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因素又对就业与失业产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阜新的教育发展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统计,至2014年底,阜新在校研究生2939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3378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94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629人、初中在校生32544人及普通小学在校生84698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阜新市受高等教育人数较少、所占比重较低,这也就使得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数相对增加,使阜新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随之下降,这与政府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和对教育资源投资较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阜新培养出的人才还有可能会由于阜新经济增长缓慢、发展机会少而选择去其他城市发展,如此一来,阜新的人力资源则更加匮乏。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行业所需要的人数也就会随之减少,而阜新市截止2014年底矿业从业人员为35746人。倘若矿产资源枯竭、煤炭行业倒闭,则会出现大批失业者,且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再就业可能性较小,这也成为阜新未来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阜新作为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阜新市由于对煤炭产业依赖度过高,使得其经济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衰落,而阜新的教育体制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当地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引领其进行高端产业的开发与研究。同样,由于其经济水平落后,更无法吸引大批的外来人力资源进入,这也是阜新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且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从事于矿业的人数也会随之减少,就会使这些低文化水平者的失业率逐渐增加,给阜新经济的发展带来负向的影响,也为其进行经济转型增大了难度。
(二)对策
第一,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煤炭作为非清洁能源,已经逐渐被清洁能源所替代,使用量已大大减少,若产量过高,只能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降低。而它又是不可再生能源,现在也正面临着枯竭的危机,若阜新市继续着重依赖于煤炭产业,将会经济持续低迷下去。所以,必须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
第二,着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支柱型产业。阜新市由于一直以来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减少了对其他产业的着重培养,使其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着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支柱型产业。阜新旅游业一直都较为丰富,它的旅游总体形象定位是“观沙缘奇丽特色,看煤城变幻今昔,感东藏宗教民俗,悟华夏文化源地。”阜新市可以通过加大宣传、优化景区等方式,将海棠山、瑞应寺等景区打造成一级风景区,吸引大批外来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通过旅游业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应加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弥补煤炭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不足。充分发挥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使其能够快速地发展起来,也使阜新能够顺利地完成转型,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三,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完善教育体制、深化教育改革,并不断加大对教育项目的投资,才能为本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为未来经济快速的发展提供可能。同时,不仅要对基础和高等教育进行着重培养,还要加强各单位和社会的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推动育才聚才的人才体系建设,才能为转型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甚至还会吸引外来的资源为本地进行建设,加速本地经济的发展进程。
第四,重点解决就业、失业问题。一个地区就业、失业情况如何,既可以反映出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状况,也可以放映出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问题是困扰我们整个国家的一个长久性问题,但对于阜新这种资源枯竭型、欠发达城市而言,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阜新市应推动高质量的就业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援助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例如说,失业的煤炭工人,政府应出面给予帮助,否则如果大批的低水平失业人员不进行再就业,将会使阜新的经济发展陷入严重困境。同时,还应提高职业培训技能质量,以培训促进就业。这一方式可以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还为失业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为其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使当地严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
阜新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直至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顺利地完成经济转型,才能够使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世贤.阜新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3):234-238.
[2]李海超.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问题研究――以阜新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一、新时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满意感和获得感,使农村的环境和各方面建设都更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总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对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党的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今,我们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举全社会之力实现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就是产业兴旺,由此可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不充足
没有充足的资金,想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是十分困难的。当缺乏资金时,便没有资本去研究改善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方法,也无法很好地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会大大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想要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又是十分困难的。首先,农村地区针对一些投资人来说,利润转化率极其低下,投资人更加关注利益,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投资农村地区所获得的利润又不如投资企业或者城市建设高,因此农村地区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只能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而想要获得社会资金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资金支持不充足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农村居民缺少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农村居民缺少对最新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解,这就导致了居民不能很好采用合理的方法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新时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健康有效发展
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中,往往是第一产业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往往得不到政府和农民的重视。因此,对于传统的农村经济而言,第一产业的经济支撑往往十分重要。在新时期,为了顺应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政府必须要寻求有效的方式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府可以引导农村居民在维持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对于风景秀丽的农村来说,可以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政府可以投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建设一些风景优美的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由此可见,在新时期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农业经济高效发展[1]。
(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提起农村,在很多人的眼中,依旧是生活环境不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印象。因此,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支持农村开展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包括对农村厕所建设,还有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设施的建设,例如可以投入资金建设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以供农村居民闲暇时进行消遣。在政府投入了足够的资金之后,就是真正的落实环节。在落实建设基础设施时,政府必须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施工方等,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在落实完施工建设之后,还要进行对基础设施的质量监控,要从各个方面对基础设施进行考察,发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2]。通过前期的资金支持、完善的施工过程、最后的质量检测环节,就可以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
农村居民对国家政策以及对各种技术的理解程度,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想观念,都是其素质构成要素。想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政府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免费开设一些农村小课堂,有需要的农户可以听课学习。这些农村小课堂应包括对新型技术的总体介绍已经熟练掌握新技术的方法,也可对新经济政策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洞察力和整体素质。同时,在授课人员的选择上,必须符合专业要求,了解现在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学生知识技能水平高,整体综合素质也过硬,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3]。
(四)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在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惠农政策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惠农政策即要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真正从农村居民的利益出发,为农村居民谋福利。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惠农政策,加强对农村发展的经济投入,采取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特色发展。仅仅制定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制定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实际中,从小事出发,真正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政府必须研究如何才能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最高,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如此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付金兰.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13-14.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思想。随着社会进步与飞速发展,各种经济体不断成立,壮大,发展,企业的管理思想一定要跟上,有所转变,因为经济管理的价值不断体现,各种技术都有所发展创新。如果企业还是任由一成不变不顾周围环境,不顾竞争对手的发展,只顾把自己做到最精最好的旧思想,那么就如柯达,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因此经济管理现代化不容迟疑,如果没有较先进的管理思想,那么企业可能失去方向,失去竞争力。所以现代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注重经济管理与企业经营相挂钩,使管理方法更加的艺术化,比如借助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隐形教育等方式的企业管理实现组织及思想的完善和工具现代化。
(二)经济管理方式及手段现代化。经济发展日趋进步,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所以经济管理是为了更加科学化的实现一定的目标,占据了十足重要的地位,经济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需要增加管理能动性及扩大权限,使管理者们更便于做出反应。各种新型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得各企业市场能动性大大增强,能在企业市场经济活动的运用中灵活自如,更加注重创造性。而不是只会机械照抄,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及发展,使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使经济管理活动更有效的进行,使该活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关键问题是,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及手段,会让管理更具有创造性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为企业及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更好的效益发展。
(三)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日趋明显。因为市场竞争及经济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取得,都是对管理者有着很高的先进管理理念及专业素养要求,经济管理只能日趋专业化;可根本上来讲,绝对离不开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民主化仍然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管理者们具有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综合素养,都要依赖于不断的创新和熟练的应用,结合时代的发展,公司出于的发展阶段,极具创造力的应用经济管理的原理和手段。同时,民主化是当前经济管理的一大趋向,例如西方的许多企业要求员工参与企业发展模式,政策法规的等内容表决,还鼓励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使治理更加人性化。所以这种民主模式能够集星星之火,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的员工奉献智慧,共同奋斗。因此,必须通过民主管理来调动员工的兴趣,促进企业各种决策,企业组织更加专业化,经济管理更加合理化,使企业注入活力,实现经济的更好发展。
(四)经济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经济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带来些不同的影响,所以更加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如今也是飞速发展,增加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能通过先进的办公软件及计算机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使各种资料搜集更加便捷,各种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能够及时有效的提出最佳的管理方案和策略。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一)立足国情的中国特色化现代管理。我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制度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管理首先必须从我国的实情出发,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出发,考虑到我国中西东部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还有多种所有制及经营方式共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必须依赖于我国基本国情,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及主体,实现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经济管理。
(二)汲取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及管理理念。我国经过多年经济方面的管理及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独特的管理方法,这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所以或多或少的影响,这要求对西方国家先进理念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丰富完善我国的经济管理。再联系中国国情,使中国经济能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管理更加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参与世界的竞争,对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吸收能够合理利用,从而进一步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
三、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一)紧跟时代潮流,更新经济管理理念。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谁也不能脱离时代潮流而独立发展,所以要求每个企业都能在管理过程中紧跟时展步伐,随时更新理念,及时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结合时代的成长而改进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民主化,自动化,更是需要企业管理者的裁决,如何充分发挥全体职员的管理智慧及创造力,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及能动性,有利于管理和提高企业水平。
(二)健全完美现代经济管理制度。治理理念,管理模式,决策了一个企业的核心。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每个企业应该立足于健全现代经济管理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深入企业文化,了解成员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争取做到更加完善的手段与措施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们的信心,为经济管理带来更好的效果,创造意想不到的非凡价值。
(三)实现民主化的经济管理趋势。企业管理表面上看是由管理者在决策与领导,可实际上是全体员工的参与,企业需将主动权交到员工手里,了解员工的需求,注重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鼓励他们经济管理团队的合作与进取,使每个员工都参与进来决策,会倾其所有为公司奉献,这样公司自能在时展潮流中以不变应万变,实现企业的价值。
(四)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转变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管理中各种软件管理已经取代了传统人财物为基础的硬件管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地位。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武器,也是工具,所以企业的管理重心转向了软件管理,重视起了知识和理念,高校的经济管理更是丰富理论知识及经验的整合,所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才是为企业带来更大发展动力的关键。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我国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与时代接轨,吸取外国的经验和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吸取他们的教训,但要实现民主化,软件,团队合作和其他趋势,消费趋势和网络化趋势,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些趋势为企业发展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实现我国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建文.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广西轻工业,2007(7)
[2]杨晓冬.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青年文学家.2012
[3]赵志红.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经济研究,2010(08)
引言
在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显得日益重要,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开放,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抓住机遇,同时也要能接受挑战,对困难要能采取应对措施。要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与国外的管理思想相结合,设计出与自己的企业相契合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进而提高现代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新的经济形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各行各业企业的增多,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的增加,再一个就是由于处于市场经济大的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制度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还有网络的发展,企业将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与外界时刻发生联系的一个成分,因为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外部环境很开放,这也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这些因素都在给企业带来压力,同时也在给企业的发展创造着机会,所以企业应该从这些方面来下手,将压力变为竞争优势,积极学习外国的管理经验,再与自己的企业进行结合,摸索出时候自己企业发展的一条途径,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较量的时代,知识作为无形智力资源已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中,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知识的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在大的知识社会背景下,就要求企业管理从知识创新上打基础,主动去迎接挑战,而不是等挑战来找上门。其次,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这就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抓销售和生产的时候,也必须做到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的转变就需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企业里的干部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对当前形势和信息做到及时了解和应对,从企业的自身出发,创新理念,重新安排作业流程,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因此企业的管理创新要从知识的提高上去创新,来应对重大的变革。
(一) 知识经济会将企业管理的基础推向知识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形态不断变化,使得管理方法也在随着不断变换,直到现在,企业管理经历了五代管理阶段,分别是;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当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运用知识分析企业的运行状态及其规律,用知识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各类资产同时增值。企业分为内部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与外界的联系,进而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建立专业的知识储备仓库,建立专家访问制度,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知识是在不断创新的,知识所能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正是各个企业所重点关注的,这就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对知识资源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在知识管理中,必须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作为基础,将知识创新作为主线来发展。
(二)在知识经济管理时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越来越重要
在知识管理的领导下,人才是主要因素,只有人掌握了知识,才可能对知识进行应用,从而使企业在知识发展的时代利于不败之地。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将个人与企业联系为一个整体,更好的发挥人的力量。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知识经济将导致企业管理战略发生变化
表现在投资战略的改变和竞争战略和成长战略的改变,这两个战略要以知识为武器,将知名度和信誉提上来,完善个人形象,使企业永不落伍。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整合资源,将资源、人才以及资金有机的结合,树立自己的企业核心,在国际化的影响下,改变其价值观和文化观念,使其与国际接轨。
(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网络的建设
建设高效、便捷的网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否则企业在信息上落后,就把握不了经济动态,就会是企业遭受很多的损失。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必须建立自己战略联盟
通过合作,使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创造优势劣势互补的竞争优势,这种双赢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日益重要,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必须要走的道路。
(三)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管理上也日益困难,企业的生产管理不再是国内的标准,而是要与国际化接轨,紧靠国内的资源已经不能维持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必须广泛的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企业要给自己重新进行定位,不论是从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上,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的标准都必须进行重新的定位,一个正确的定位有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一个企业的定位是否正确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并不断的将自己进行完善。
四、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网络全球化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网络的发展使企业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变成一个透明的,不论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和外界随时发生联系的,网络的发展同时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信息具有时效性,因此企业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接收最新的信息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网络人员的培养,提高网络意识,并且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意识,这种变革将会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内外兼顾
目前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不是对内部进行控制,而是更好的去适应外部环境,一个好的企业环境固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世界上长久存在,还得看其是否加强对外开发,因为一个企业的能力和资产毕竟是有限的,必须从外界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来壮大自己。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世界经济一体化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也使企业外部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组织内部与企业的关系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人才竞争
目前企业的竞争已不是设备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知识的竞争,因此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好处。以知识为载体有利于科学的提高效率。
(三)资本增值
现在企业已不是单一的经营一种产品,而是对资本的经营,这有利于资本增值,当今企业已经深深被网络影响了,这就预示着了虚拟的经济和实物经济的交融的规模制胜的分配原则的失效。
五、结语
企业为提高竞争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组织设计,提高反应速度;加强客户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将其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领域。最后要加强知识管理,积聚知识资本等方法。总之,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把国外的管理思想引到国内,与本国的国情进行结合,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企业发展的道路,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宏轩,唐瑶瑶. 论新经济形势下产品设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包装工程. 2011(18): 90-92.
[2] 何雄浪,杨继瑞. 企业异质、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差异――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释与拓展[J]. 学术月刊. 2012(07): 82-89.
[3] 邱湘煜. 探讨新经济下企业标准化管理[J]. 科学之友. 2011(06): 82-83.
对于发展战略目标而言,其是旅游企业将经济成果转化为实现理想的结果,能够具体体现企业的使命,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及决策进行合理评价,继而调动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鼓舞士气,让全体員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增强企业的凝聚力[1]。当然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味将获利作为企业终极目标,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长远观念和大局观念,从目标分析、目标拟定以及目标评价等阶段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旅游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有效抵挡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继而实现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要从市场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适当变化产品价值,提供市场所需的旅游产品;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使其满足自身的实际发展要求。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如“营改增”政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等,为旅游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部分旅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在遇到问题时缺乏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加以支撑,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2]。可以说,旅游企业的发展是以完善的内控制度为基础,只有构建系统完整的内控制度体系,才能落实相关的管理规范,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旅游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旅游企业更新经营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理念可以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提供动力和目标,加快企业的文化的建设。虽然许多企业在实际发展中树立了经营发展目标,但是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致使自己在发展中的缺乏精神支撑,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生命线,鲜明的企业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有些旅游企业往往忽视内部文化的建设,使员工难以有效融入到企业中,影响企业更好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构建简单的文化往往还不够,旅游企业还应将企业文化建成内容丰富与形式多样的网络结构,包含权力结构、控制系统、组织结构、日常惯例等。在现代化的旅游企业组织中,大部分组织决策者都开始应用低权力距离文化,进一步缩小了等级标识,员工在这种的文化环境更愿意主动参与决策的制定,组织者也能及时获得相关资料,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优秀人才的储备
旅游企业作为我国服务性的产业,在实际管理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变化。通常旅游企业具备大量的人力资源,主要是依靠人来创造企业的财富与价值,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企业的总体水平及档次,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由于人是最难妥当管理的,这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也能创设更多的价值,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优秀人才储备显得尤为重要[3]。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良好的福利体系和较高的薪资待遇来吸引与留住人才,如增加培训和出国进修机会等,或者是对员工的工作范围加以扩大,鼓励员工轮换工作岗位,以此丰富工作内容,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制定财务战略和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TQ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随着国家减少过度产能宏观政策的出台,促使了我国煤炭企业不断寻求生产、经营转型突破口,特别是应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及对目前经济形势应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使命感,通过借鉴国内外煤炭企业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以实现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在经营管理转型中,创新是煤炭企业唯一的出路与动力,煤炭企业应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及对管理人员业务进行培训等手段,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以适应经济发展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要求。
一、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改革开放使我国煤炭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多数煤炭企业仍沿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未对本企业管理理念进行彻底创新,将主要精力放在扩大煤炭产量、抓好安全生产方面,在管理工作中缺少主动创新。当前煤炭企业面临国际煤价大幅度回落困境,如何煤炭企业无法通过创新理念促使企业快速转型,最终将导致煤炭企业被市场竞争无情的淘汰出局。
(二)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多数煤炭企业未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设计管理制度,个别煤炭企业将其他企业管理制度全盘抄袭后形成本企业制度。同时,领导重视不足及员工管理意识淡薄,煤炭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未得到有效的执行,无法真正发挥管理制度对于规范企业运作、降低经营风险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资金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犹如人的血液,一但资金流运行不畅或断裂,直接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目前,我国多数煤炭企业未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忽视财务管理对于规范企业经济运行、预防资金风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将全部时间、精力放在扩大煤炭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上,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只是简单记账、对账,这种错误的财务管理观极大地阻碍着煤炭企业发展,主要表现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费用支出混乱、企业原材料等资产面临被恶意侵占的风险,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不利于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四)生产技术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一是采掘技术方面。目前,我国一些小型煤炭企业采掘设备陈旧、采掘技术水平较低,采掘方式仍沿用传统破坏式采掘方式,机械化程度偏低,大大降低了煤炭企业劳动生产率,阻碍煤炭企业创新发展。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由于个别煤炭企业采掘方式未更新,一些如地下气等附加值高的清洁型产品未被合理开发、利用,加之,煤炭企业未对挖掘给环境造成的破坏给予一定的重视,不但导致煤炭产量低下,而且未充分发挥综合开采对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作用。
(五)数字信息化改革不到位。我国个别煤炭企业领导将主要精神放在提高煤炭产量及安全生产方面,忽视网络计算机应用对于经济管理创新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缺少管理创新手段,片面地认为只要购入计算机并联接互联网即实现了信息数字化,未建立起整套数据信息化管理体系,不仅阻碍了信息数据的采集及未发挥信息数字化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堵塞管理漏洞作用,同时也阻碍着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
二、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措施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形成良好的创新管理理念。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问题,现有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煤炭企业发展。煤炭企业领导应打破传统经营管理束缚,首先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带头制定、执行现代创新经营管理制度,促使企业全体员工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执行,通过奖罚手段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在企业范围内形成创新管理理念,实现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转型。
(二)改变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实现煤炭企业战略管理目标。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煤炭企业原有经营模式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改革取得竞争优势,是摆在我国煤炭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煤炭企业应彻底改变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由以往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创新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借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契机实现战略管理目标。
(三)提高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合理利用企业资金。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财务核算、降低财务风险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是提高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煤炭企业应转变以往将财务管理片面地认为是财务部门进行简单会计核算的思想,实现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的转型,由煤炭企业领导带头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促使企业所有部门积极给予财务部门必要的工作配合与理解。二是加强财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保证财务人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合理预测企业经营风险,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管理层汇报,以便管理层及时进行决策。
(四)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煤炭企业必须采取信息化与网络进行经济管理,传统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对管理手段的要求。煤炭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系统模块,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及时向管理层反馈,以便管理层根据数据信息作出经营决策及预防财务风险,最终实现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五)加强煤炭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均掌握基本的采掘技术,随着煤炭资源的消耗及采掘成本的不断上升,煤炭企业开始通过不断改革挖掘技术,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煤炭资源获得更多产量目的。因此,技术创新成为煤炭企业发展唯一之路,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基础。煤炭企业应严把用人关,面向社会引进煤炭采掘、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给予其较好的待遇,以保证人才流动性。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生产、管理相关方面培训,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意识,调动员工管理创新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区域经济;江苏
Key words: information industry;input-output;regional economy;Jiangsu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003-02
0 引言
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是创新经济中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产业领域。2009年以来,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全国排名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加速成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刻画江苏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为制定信息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1 模型与数据
1.1 数据来源与整理 本文以江苏省投入产出144部门基本流量表为基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规定,采用“分离法”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第二和第三产业,然后从这两个产业中将有关信息行业分离出来。先列相相加,得出信息产业的总和,然后分别将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叠加起来算出总和,从而形成四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1.2 模型构建
1.2.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如果用aij表示生存产单位j产业产品所消耗的i产业产品的数量,那么aij=Xij/Xj(i,j=1,2,…n)。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可以反映列名产业对行名产业的直接依赖关系。
1.2.2 里昂惕夫逆系数矩阵 里昂惕夫逆系数它表示单位部门j每生产一个最终产品需要部门i生产的总产量。可以反映出总产出与最终需求的关系,可以用于总产出与最终产品的相互推导,进行产业感应度和带动度的分析及波及效果分析等。
1.2.3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表示国民经济系统各个部门的最终需求每增加一个单位,第i部门相应要增加的总产出量,它反映了国民经济系统中各部门对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需求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Ei=■ (i,j=1,2,…,n)
其中bij表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完全需要系数,且■为矩阵(I-A)-1的元素。
当感应度系数Ei>1时,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Ei=1时,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Ei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程度的重要经济参数,其反映某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是衡量某产业后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Fj= ■ (i,j=1,2,…,n)
其中,■为矩阵(I-A)-1的元素。
当影响力系数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Fj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直接消耗系数分析(表2、表3)
表2显示,信息产业每生产(提供)1万元的信息产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第一产业产品0.08元、第二产业产品2656元、第三产业产品812元、自身产品4082元。由此可见:①江苏信息产业产品的生产(服务的提供)对自身产品的直接依存程度最高;②在非信息产业中,信息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依存度最高,对第三产业的比直接依存度次之,对第一产业直接依存程度最低。这说明江苏信息产业结构还不十分合理,信息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从信息产品的直接消耗来看:信息产业生产(提供)1万元的产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的信息产品为(服务)4082元,说明信息产业的生产对其自身具有较高的依存程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每生产(提供)1万元的产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的信息产品分别为242元、372元,说明目前江苏信息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第一产业每生产(提供)1万元的产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的信息产品为47元,说明农村和农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
2.2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表4、表5)
从表4知:感应度方面系数最大的部门是第二产业部门,感应度系数为2.054737。说明江苏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部门感应度系数排名第二,为0.723856,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反映了江苏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对信息产业的需求程度较弱,第一二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度不高。这与江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目标不相一致。因此,要加快江苏信息产业的发展,避免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经济发展的瓶颈。
江苏信息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最高,影响力系数为1.246741,高于第二产业和社会平均影响力系数,这意味着信息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品需求大于1。因此,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有利于诱导其他产业加大生产投入,以满足信息产业部门的产品需求。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3.1 基本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结构失衡,信息设备及产品制造业发展能力不足;第二,江苏省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受到第三产业信息化产品消费和工业信息化程度的影响;第三,信息产业感应度系数远低于第二产业,江苏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四,江苏信息产业影响力系数最高,信息产业对其它部门的拉动作用最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很强的影响作用。
3.2 对策建议 第一,促使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大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促使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现代通信和网络、计算机、新型元器件产业等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第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物联网、应用电子、电子装备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加强国际研发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化进程,完善产业链,推动信息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第三,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政府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四,加快信息产业人才集聚。积极开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人才培训,引进信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信息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第五,推动信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园区为载体,加大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的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转移和转化,发挥信息产业的聚集、辐射与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汪浩.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5).
[2]王欣,王刚,彭录海.吉林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情报杂志,2008(1).
[3]吴先锋,吴伟.重庆信息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J].情报杂志,2006(12).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投资结构是指投资总量中各个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在一定时期内,投资的总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满足各地区、各产业等的投资需要,而且各地区、各产业等发展阶段和环境的不同,它们对投资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投资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1. 投资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概述
1.1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
在经济增长理论界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决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elong和Smmers.1992),即固定资产投资率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1]必须合理地安排投资的各种结构关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2投资结构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投资结构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先导,只有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优化的投资结构,才能保证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因此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创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存在高度相关的联系。本文基于宜宾十二五阶段经济发展与投资结构关联分析创新模式西宜宾经济发展的途径。
1.3投资结构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叠加效应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表明资产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改善及创新投资结构对对经济增长也具有“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叠加效应。投资结构的创新与投资的需求效应同时存在时,可以对经济增长挥着双向作用,扩大投资需求,会拉动经济增长;相反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增长。投资的供给效应是在形成资产交付使用或投入生产并与流动资金相结合之后才能显现,所以对投资结构创新的反馈相对对滞后性。只有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创新,才能建立有效的供给侧投资供给与有效的投资需求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叠加效应。
2.关于宜宾“十二五”期间投资结构创新与经济增长分析
2.1宜宾“十二五”期间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十二五”期间,宜宾累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5.7亿元,是1986年到2005年20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2.1倍。2010年达到534.2亿元,是2005年148亿元的3.6倍,五年的年均增速达到29.3%。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4.38%、37.53%和23.29%。比重从“十五”末的2.75:39.51:57.74,演变为3.56:53.87:42.57。
图1“十二五”期间宜宾投资产业结构图
从“十二五”期间宜宾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图(如图1)来看:宜宾市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占比较小,目前在总投资中占比不到3.56%,最高的年份也不超过5%,前四年虽呈增长态势。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必然推动经济的大幅增长,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快速扩张相对应“十二五”期间,宜宾GDP总量累积达3173.4亿元,是1986年到2005年20年GDP总和的1.2倍。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3.9%、20%和11.5%。
2.2宜宾产业结构优化创新与经济增长分析
从“十二五”期间宜宾GDP三次产业结构图(如图2.)来看:“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下降1.34个百分点。产业增长表现出二产业加快,一、三产业增长放缓的特征表现出高度的相关关系。 宜宾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能源生产为支撑,拓展延伸能源产业链,形成关联产业配套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为优化结构重要举措,继续加大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加快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在互联网+时代下调整宜宾三大产业比重,提高互联网+对第三产业创新能力及创新技术转化,同时促进互联网+协同产业创新模式实现企业与合作伙伴在用户市场资源与技术资源上的分享,降低企业产业升级的门槛。
图2 “十二五”期间宜宾GDP三次产业结构图
2.3宜宾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与资金优化配置关联分析
“十二五”期间宜宾投资资金到位率分别为92.1%、93.3%、99.7%、103.2%和107.9%,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从各种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等各类资金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投资率的高位运行表明宜宾生产成果投入扩大再生产的比重持续增长,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降低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生a能力和产业体系,提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与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科学研究与发展的经费投入比例,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发展科技附加值高的产业产能,带动宜宾整体产业结构的创新与升级。
3. 创新模式下宜宾产业经济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3.1改善宜宾投资环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宜宾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现阶段正处于国民经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工业化信息化的任务尚未完成。虽然各类资金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重复投资产能落后资金的环境依然存在,因此吸引及转化科技成果,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互联网+创新模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直是宜宾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3.2创新利用资源禀赋,促进供给侧投资结构改革
宜宾是国家“五纵七横”国首主干线规划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汇点之一,具备相对优越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基础。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模式加速提高投资效率,挖掘产业与市场的大数据,优化产业结构来提高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拓宽有效供给侧的需求。限制高能耗行业发展,创新发展特色产业链,减少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发展的障碍。
3.3提升产业区域要素流动性,协调产业平衡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如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引导宜宾融入成渝经济区是宜宾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只有平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通过创新模式改善宜宾产业发展环境,完成宜宾产业投资结构调整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歆. 科技政 策 视 角 下 的 竞 争 与 创 新[J].科 技 管 理 研 究, 2012(5): 10-13
[2] 罗思平,于永 达. 技 术 转 移、“ 海 归” 与 企 业 技 术 创 新[J].管 理 世 界,2012(11):124 -132.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93-01
1钻井技术的新进展
1.1石油钻机
钻机是钻井实现的主要装备,也直接影响着钻井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国外一些石油钻机能力不断提高,自动化装备不断完善,从而保障了钻机装备的安全性及环保性,逐渐成为世界石油工程发展的方向。主要进展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在结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在井架上采用套装式,从而减少钻机所占的土地资源,提高钻机性能,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搬家安装费用。
(2)实现了一些高性能机电液的一体化,从而促进了石油钻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3)采用能够对钻杆及套管实现自动传送、排放及送钻等自动化较强的工具,从而推动了钻机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1.2随钻测量技术
(1)随钻测量及测井技术。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随钻测量及测井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系列也在不断完善,测量参数更是高达近二十种,仪器与钻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与几年前的技术相比,当前技术更具可靠性及稳定性,可以为评价水层、油气等提供有效信息,以供决策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避免一些井下复杂情况的出现。目前由于该项技术市场价值不断增加,国际上已有很多公司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2)电磁波传输式的随钻技术测量。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气体、控压及泡沫钻井技术的需要,研究人员对电磁波传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测量深度也在不断加深。
(3)核磁共振成像的随钻测井技术。由美国两家公司共同研制出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随钻测井仪器,原理就是将MWD仪器与核磁共振的成像测井仪进行串联,从而实现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实时测量。
(4)地层测试的随钻技术。地层测试的随钻技术是实现钻井工作实时测量的新型技术,其最大优势就是节约了钻机的时间,特别适用于海上钻井过程中,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成本。
1.3结构比较复杂的钻井技术
(1)水平井。水平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世纪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相继发展,在油层钻遇率及地质效果中得到较大的进步。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其成本在不断降低,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致使其产量远远超过直井的产量。
(2)多分支井。目前多分支井在技术上已足够成熟,已实现系列化及标准化,可满足不同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并在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及提高采收率等工作中有了很好的效果。国际上按照不同的程度及结构分为六级,使分支井的窗口能够进行有效地密封及自由可重入。
鱼骨井是多分支井中的一种形式,目前已成为企业高效开发油气藏资源的重要井型之一,该形式目前广泛应用于美国煤层气的开采中。最大储层接触的钻井技术是以鱼骨井为主要依据提出的,MRC井主要是指在储层中包含一口井的长度大于5千米的情况下形成的。就目前而言,对该技术的探索仅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广泛应用。
(3)大位移井技术。大位移井是通过对定向井及水平井相关技术进行延伸得到的,主要适用于对海上油田进行开发及海油陆采的工作过程中。目前在国外已有数百口。近期,BP公司将大位移井及多分支井进行了有机结合;也有的公司对其轨迹方向及井壁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研究;还有的公司提出了一些大位移井的定向难度指数等等。大位移井在发展过程中其水平移位及水垂比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范围越来越大,从而降低了钻井风险,提高钻井成功率。
2发展趋势
(1)膨胀管及连续管的技术。近几年来膨胀管发展较快,目前有望投入使用。连续管技术,逐渐趋向超小型先进技术发展,但目前处于初级阶段。
(2)欠平衡及气体钻井技术。该项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作为其它技术的配套使用的,能够有效的发现及保护储层,起到增产增效作用,从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井漏等问题,并逐渐朝着控压钻井技术方面发展。
(3)套管钻井。该项技术可以实现对回收工具的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可靠性及钻井的成功率。对一些可回收是的套管钻井液及马达进行研制,可以提高机械钻速,并促进膨胀管钻井实验的进一步成功。
(4)重入井技术。对老井进行再钻主要适用于已开采油气的井中,主要指重新加深、钻多分支井等内容,对地下剩余的油气进行开采,从而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3建议
(1)适当引进国外技术。一是可以解决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二是通过引进创新,从而促进我国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加大对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的研究。利用先进科技技术对我国传统钻井技术进行改造,大力增加油气的井产量,提高采收率等。
(3)加强对瓶颈技术的研究力度。针对我国出现的一些钻井难题开展认真的研究。可以采用NDS钻井、防漏堵漏技术等进行技术攻关研究。
参考文献
纵观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发现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及时解决当前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1.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业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缺乏驱动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设施仍然是在沿用几十年之前的,这些设施往往结构老旧、设计过时、工作效率比较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使用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地方对农业经济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农业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出现设备落后、应变设施缺乏、抗灾能力弱等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成效的提升;第三,部分地区的农业工程设施使用年限过长,功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农村整体教育水平比较低,加之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中,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农业领域也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在农业经济的领域投入比较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领域的高科技技术还远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使得我国整体农业科技含量比较低,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都不高。
1.3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生产比较分散,规模化经营水平比较低,农业生产率不高。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落后,对土地的利用还停留在生产和加工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在市场中的缺乏竞争力,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2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对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限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若想切实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脚踏实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若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状况,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建立健全当前农业经济领域的各项基础设施。首先,要逐步改善农村经济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寻求外部的资金支持;其次,应该改善当前的农业科技体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对农业领域的科技研究,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深化发展;最后,要进一步加快对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引入更加先进的农业工程建筑和设施,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创建一个平稳有序的环境。
2.2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
要想在新形势下实现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应该予以农业经济更多的关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摆正在经济运行中的位置,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及时给予农业经济各项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应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补助力度,使农民敢于利用土地资源大胆经营,创新经营方式,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对农业经济投入的加大还可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逐步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是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最可控的因素。若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该逐步改善农村的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农民的思想水平,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
2.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多数还停留在生产和加工初级农产品上,这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应该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带动和发展,逐步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化发展。
3小结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在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当及时采取各项措施,逐步提升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宁强,张萌,崔文艳等.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