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33: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三大结构失衡
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5%,远低于美国的17.6%、日本的9.2%的水平;中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219美元,近美国的1/40、日本的1/18;人均政府卫生支出119美元,是美国的1/33、日本的1/27;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低,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供需的角度分析,中国医疗行业需求快速增长而供给结构性不足。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2012年全国总诊疗69亿人次,同比增长10%;医院诊疗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动力:人口老龄化、患病率的上升以及医保覆盖的提升。
从供给角度看,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结构性供给不足。医师和护士是医疗服务行业最核心的资产,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执行者,空有医疗设备和床位的医院是不能运行的。而中国每万人口医师数为14,远低于德国36、美国24、新加坡18的水平;每万人口护士数14,远低于德国111、美国24、新加坡18的水平,因此中国医师人才缺乏严重。
从每万人口病床数来看,中国位于世界前列,甚至高于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是中国各级医院的病床利用率严重不均,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病床利用率仅为50%左右,病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供给结构性失衡。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关键症结在于“三大结构失衡”:医疗机构分布失衡、产权结构失衡及收入结构失衡。
医疗机构分布失衡。中国整个医疗体系中,大型三级医院以有限的资源承载着绝大多数的医疗任务;而中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完善的初诊和转诊制度,没有承担起应有的医疗任务,导致医疗机构忙闲不均,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没有有效匹配。三级医院以0.15%的机构数承担了14.35%的诊疗任务,而基层医疗机构以96%的机构数仅承担了61%的诊疗人次。
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资源和病人向大型医院不断集中,大型医院不断扩张,却不堪重负;而大部分的中小型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资源(技术、人才)匮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不能很好服务当地患者;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倒金字塔结构的医疗体系压力大。
产权结构失衡。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好的医院不少都是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在现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功不可没。而20世纪后半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营医院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曾在中国完全消失,中国建立了单一结构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并延续至今。
中国现今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主导地位;2011年,中国公立医院机构数、门诊人次、病床数量、收入占比分别在62%、91%、88%与94%。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立医院占比偏高,私立(民营)医院未得到充分发展。
收入结构失衡。第三大问题是收入结构失衡,即服务价格低,以药养医问题严重。最早中国政府采取公立医院统一收支的模式,但后来减少政府补贴,目前政府补贴仅占医院收入的9%。政府投入的减少使医院不得不转向依靠自身服务和药品收入维持运营,但是政府对服务价格和项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最终导致医院不得不从药品收入上入手增加收入。
中国药品收入占比为40%,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0%左右,以药养医的畸形收入结构进一步诱导了药品回扣贿赂的发生,过度开药诱导消费等现象泛滥。
未来,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改革的核心在“三大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结构及调整产权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初诊和转诊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初诊和转诊制度,充分利用和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提高利用率,使大部分基础医疗需求在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解决。从而使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结构重心下移,改变以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改变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
改善收入结构:服务提价,改变以药养医。通过服务提价,提升服务收入在医药总收入中比重,降低药品收入比重及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模式。
调整产权结构: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中国民营医院过去长期以来受到较大限制,一直未得到充分发展。限制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税收、医院评级、医保、自主定价、科研学术、医生职称、医生退休待遇。这些门槛严重制约着中国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限制着民营医院的发展。
在内在需求的驱动和政策的鼓励下,中国民营医院发展迅速。中国民营医院床位数从2005年的14万张,发展到2012年的58万张,年均复合增速33%;诊疗人次从2005年的0.7亿人次发展到2012年的2.5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速29%。我们预计,未来民营医院将继续高速发展。
四大发展方向
专科连锁、综合医院改制、产业链延伸和集团化是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未来发展的四大方向。
专科医院中高壁垒专科如肿瘤、儿科等单体规模较大,而低壁垒专科如口腔、美容、体检等单体规模较小。对于低壁垒专科医院,由于单体规模小,必须要依靠连锁形成规模,打造品牌,增大总体体量;而连锁的关键在于复制能力。从收入和诊疗人次维度,2011年收入和诊疗人次规模较大的前五大专科分别是:肿瘤、儿科、妇产、口腔和眼科。
综合医院在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部分综合医院为公立医院。综合医院发展的四大类核心要素包括:软件要素、硬件要素、管理要素和资质要素。其中,软件要素包括医护人才、科室设置、服务效率质量、品牌口碑和政府关系;硬件要素包括诊疗设备、土地与建筑、医院规模;管理要素包括组织管理与运营流程;资质要素包括产权性质、医院等级和医保资质。从收入和利润构成来看,财政补助对利润贡献最大;医院以药养医问题严重,药品对收入及利润贡献占比较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近50%,但是由于服务定价低,其利润贡献为负。
随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具备实力的医药企业已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通过进军医疗服务行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与战略布局,如制药企业和流通企业向医院消费端延伸,加强终端控制能力,降低成本,获得更高利润,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打通的协同效应。
集团化运作模式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成长出了许多大型医疗集团,如美国的HCA医疗集团、台湾地区的长庚医院集团、德国的费森尤斯医疗和Rhk医疗集团、印度的富通保健和阿波罗医疗集团,以及新加坡的来福士医疗集团等。大型医疗集团通过收购、新建及托管等模式,迅速扩张,扩大市场份额,并凭借规模优势降低医院经营成本,提高与支付方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提升服务运营效率。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尚属早期,一些领军企业如凤凰医疗集团、复星医药(600196.SH)等初现医疗集团的雏形,但中国大多数医疗集团尚处在“集而不团”阶段,即仅有少数松散连接与有限合作,未形成清晰有效的战略布局与规模效应。未来中国医疗服务公司的集团化进程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即国家是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政策激励,鼓励大型医疗集团的成长;二是企业自身的能力,是否具备获取及整合医院资源的能力,并具有医院精益管理和运营的经验能力。
药事服务物流供应链改革是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药事服务改革逐渐升温。卫计委《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药房作为处方药销售的终端渠道,产业链地位日益凸显,一些医药流通和医药生产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布局药房托管。南京医药(600713.SH)、国药股份(600511.SH)、嘉事堂(002462.SZ)和白云山等上市公司均已介入药房托管,康美药业(600518.SH)近日更是接连托管广东、吉林、辽宁等地近80多家公立医院药房。
药事服务是医疗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药房托管等药事服务改革的公司将抢得先机,分享医疗服务行业改革红利。从外部因素上看,基药政策的推进和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给予医院改革压力;从内部因素上看,医院自身要降低成本、提升盈利也成为药房托管的内在动力。
随着基药政策的推进和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医院有药房托管的内在动力,药房托管推进进度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决心和政策以及产业内的探索和努力。
引入社会资本的四大模式
根据介入的医院性质(私立或公立)和介入的方式(新建、收购、托管)划分,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大体可分为四种模式:私立医院新建、私立医院收购、公立医院转制并收购、公立医院托管。
私立医院新建分为综合医院新建和专科医院新建。综合医院中,开元投资(开元集团)投资建西安高新医院和圣安医院属于典型的私立医院新建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所需投资额较大,达到盈亏平衡所需的培育期比较长,因此有着较高的风险,投资回报期也较长。
一般情况下,新建综合医院达到盈亏平衡需要5-10年的培育期,投资额也较高,如圣安医院预计投资额为10亿-15亿元。
专科医院中,爱尔眼科多数医院采取新建的模式,其二级医院投资额3000万-4000万元,培育期为2.5-3.5年;如重庆爱尔2006年成立,2008年实现盈利,培育期为3年。慈铭体检新建店面投资额约为1000万-1500万元,培育期1-2年时间。
私立医院收购是现在上市公司介入医疗服务行业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被收购标的医院为民营医院,有些医院初建时即为民营营利性医院,有些医院起初为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后经股份制改革成为民营医院。比较理想的收购标的为民营营利性医院,具备较好的医院资质、医师资源及患者群。收购方无需经历培育期,通过医院管理和运营的优化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获取医院利润。
这种介入模式的优点在于收购方无需经历培育期,风险较小,股权清晰,并购执行时间相对较短,无需通过公立医院转制收购模式的重重困难。缺点在于已转制的优质医院标的较少,收购竞争比较激烈,对收购方获取标的资源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收购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交易价格为10-15倍PE。
公立医院转制并收购涉及中国医疗服务改革的深水区。从医院的公益性和效率的平衡角度来看:一方面医疗服务具有国家公益属性,公立医院转为民营医院涉及公益性的平衡;另一方面民营医院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可以对公立医院形成倒逼效应,提升医院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增加中国医疗服务供给,解决供需结构性不足的状态。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世纪下半页以来各国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由此带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53.0%上升到2008的70.1%。并且在全球化趋势的引领之下,服务业已经跳脱传统的个人服务需求,将触角延伸至各层面的功能需求,以因应知识经济社会及全球化竞争浪潮。在国际服务业不断升级,投资、并购、研发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服务业跨国公司、信息技术和新兴的全球城市网络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服务业转移既是制造业全球化的自然延伸,也是推动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并引发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对于服务业的研究也成为各界探讨的热点之一。邓于君通过欧美国家服务行业产出比重模型归结出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促进社会分工深化与经济运行效率提高的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以及旨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与身心素质的房地产、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发展较快,占GDP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商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行业以及不包含公共教育医疗服务的政府部门发展放缓,占GDP的比重在达到饱和点之后保持稳定。而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服务业就业及贸易的国际比较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文献。李冠霖、任旺兵认为,目前我国服务业结构偏离度已经超过国际标准模式水平,服务业就业吸纳空间相对较小,如果没有新的服务需求出现,服务业进一步吸纳就业的能力难以提高。魏作磊在研究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时发现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以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以教育、医疗卫生业为主的社会服务业就业增长推动的。王泉泉从产业结构、服务贸易总量与结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三方面考察了中印两国服务业竞争力的现状。王婉、张凯实证分析表明,虽然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已经进入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是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服务贸易比重仍然偏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仍然偏缓。李江帆、朱胜勇发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服务投入率偏低,劳动密集型生产业的比重较大,知识密集型生产业的比重较小。荆林波、李蕊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结构变化和增长趋势进行国际比较,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的原因。高传胜、李善同认为中国服务业不仅在服务使用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上与美、日、德等经济强国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产业的服务投入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距。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应该从生产者服务业方面进行突破。霍景东对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以上文献侧重于分析服务业就业结构和贸易的国际比较,没有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反映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变化,也没有深入服务业增长速度和内部行业从而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概貌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和相关年份的国际统计年鉴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服务业就业比重、行业结构、服务业贸易等方面来进行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2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的国际比较
2.1服务业水平与整体经济发展不协调.工业对服务业的支撑能力较弱
2008年,世界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1%,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3.4%,而我国仅为41.8%,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人均GNI(国民收入)为2770美元,位于中等偏低水平;而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1172美元,我国仅为1158美元,低于前者;更远远低于6612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从工业比重上看,随着人均GNI的增加,低收入水平国家到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工业比重呈增大趋势,而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与低收入国家相当,其服务业比重占绝大部分。现阶段,中国工业比重远高于世界各种收入水平国家的工业比重,高于中低收入水平国家14.6个百分点,高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10.6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工业对服务业支撑力指数(服务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为0.88,远远低于2.60的世界水平和2.92的发达国家水平。以上分析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发展不协调,工业对服务业的支撑能力较弱,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2.2近30年来我国服务业平均增速与工业基本一致.远高于世界主要国家
如表2所示,从1980-2000年和2000年以来的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的服务业发展速度来看,2000-2008年,世界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较1980-2000年高出1.7个百分点,其中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分别较1980-2000年增加2.7和2.6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中,2000年以来,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美国的服务业年均增速较1980-2000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放缓,仅有韩国、英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1980年以来,我国GDP保持快速增长状态,其中1980-2000年,年均增速为9.9%,2000-2008年,年均增速为10.6%。与此同时,工业和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增长,长期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其中就服务业而言,1980-2000年,年均增速为1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倍;2000-2008年,年均增速达到12.9%,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从1980年到2008年,中国服务业的增速基本持平,略高于后者。
3 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国际比较
3.1服务业就业比重稳步上升,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如表3所示,从世界部分OECD国家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变动来看,1990年至2008年期间,各国的服务业就业比重未现振荡,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1992-2002年及2002-200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经历了两次振荡,但服务业就业比重却没有出现振荡,而表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服务业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12.2%上升到2009年的34.1%;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虽稳步上升,但到2004年,我国2009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仍仅为34.1%,还远低于46.5%的世界平均水平。
3.21990年来服务业的就业结构调整明显.但吸纳就业的潜力依然很大
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结构正偏离的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性,相反,结构负偏离的产业则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性。199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经历了两次较大波动,分别是1990-1996年和1996-2007年。总体来看,负偏离度从15降至10,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服务业总体上生产效益有很大提高,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2007年,我国服务业结构偏离度为-9.5,而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都在-4至3之间,韩国为6.6,偏离程度都高于我国,说明我国的服务业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及以上主要发达国家,吸纳就业的潜力仍然很大。
4 我国服务业行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4.1我国传统服务业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而现代服务业比重却刚好相反
如表4所示,由于2003年我国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发生较大调整,因此选取2003年之后的数据来分析。从2004-2008年我国服务业内部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动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这类传统服务业比重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3,但占GDP比重仍低于发达国家,原因在于我国服务业整体比重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零售业等现展迅速,比重分别增加了1.3、0.7、0.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均也增加了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GDP的比重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降幅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比重的下降,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比重的上升与世界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相符合,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比重的下降,批发和零售业比重的上升则与世界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相悖。
如表5所示,与世界部分国家服务业内部行业占GDP比重相比较,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持平,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金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中发达国家的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的比重都在20%以上,如法国达到25.4%,美国也接近25%,而我国仅为6.5%,差距十分显著;发达国家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而我国则不足5%,说明我国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为滞后;我国教育占GDP的比重不足3%,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以上水平,甚至2004-2008年还呈下降趋势。
5 我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5.1我国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综合表6、表7来看,2008年我国房地产、科技商务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为4.15%,而英国、美国、加拿大都达到12%以上,德国、意大利、法国都在10%以上;发达国家卫生和社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都在10%以上,而我国却不足5%;发达国家的卫生与社会工作的比重在10%以上,美国、英国、法国均超过12%,英美教育的就业比重在9%以上,而我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就业总和还不足6%。以上表明我国公共社会服务支出水平明显偏低,这是制约我国公共社会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的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机动车及个人、家庭用品修理业、交通运输仓储通讯的就业比重之和达到20%以上,表明传统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依然很强。
说明:科技商务服务业包括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于软件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
5.2发达国家旅馆和饭店业、生产业及各种社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呈增加趋势
表7显示,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五个发达国家服务业内部行业的就业比重来看,2007年,这些国家的批发零售贸易、机动车及个人、家庭用品修理业、房地产、租赁及商业活动、卫生和社会工作就业人口相对集中,其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相对较高,均超过10%;从世界部分其他国家的比较来看,批发零售贸易、机动车及个人、家庭用品修理业的就业比重最高,是服务业内部就业人口最为集中的行业。从服务业就业变动趋势来看,发达国家的批发零售贸易、机动车及个人、家庭用品修理业就业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00 2008年,美国(2005)、加拿大、英国、德国的该行业就业比重从15.1%、17.3%、15.4%、14.2%下降至14.2%、17.2%、14.6%、13.7%;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房地产、租赁及商业活动的就业比重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3 2008年,美国的卫生和社会工作就业比重从12.0%增加到12.5%,2000 2008年,加拿大、英国、德国该行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从10.3%、10.9%、10.1%增加至11.1%、12.4%、11.7%;上述教育就业比重分别从8.6%(2003)、6.6%、8.0%、5.3%增至9.1%、7.0%、9.1%、5.9%,房地产、租赁及商业活动的就业比重分别从12.2%(2003)、11.7%、11.1%、8.0%增至12.2%、12.7%、12.2%、10.8%。
通过以上对比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就业比重的上升,主要是依靠旅馆和饭店业、生产业(房地产、租赁及商业活动)、各种社会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基本保障、卫生和社会工作、其他团体、社会和个人服务活动)来推动的;不同的国家,这些行业在推动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的贡献不同。批发零售贸易、机动车及个人、家庭用品修理业的就业比重各国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运输、仓储和通讯的就业比重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势,而金融业就业比重各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英美保持稳定的态势,法国、加拿大呈增加趋势,德国和意大利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6 我国服务业贸易的国际比较
6.199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后服务业进口增速放缓
1990年以来,世界服务业出口额不断攀升,从1990年的7804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37779亿美元,尤其是2000年以来,服务业出口增速达到12.4%,而1990 2000年年均增速为6.6%。同期,我国服务业业也保持快速增长,其中,1990 2000年,服务业出口额增长24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8.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服务业出口额达到1464.5亿美元,2000年至2008年间年均增速为21.8%,亦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而印度的年均增速也十分迅猛,分别达到26.1%、21.4%。从服务业进口速度增长来看,1990-2000年,中国服务业进口增长的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服务业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2%,居世界第一;2000-2008年,进口增速放缓,年均为20.4%,与印度持平,但低于伊朗。
6.2008年我国服务业贸易额居世界前列.但服务业贸易比重较低
如表9所示,从出口额上看,2008年中国服务业的贸易额仅次于美、德、英,居世界第四位;出口额为1464.5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4,英国的1/2;进口额达到1580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从贸易差来看,中国服务业贸易出现115.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出现服务业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为美国,其服务业进出口额均位居世界第一,贸易顺差达到1534.7亿美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而服务业贸易仅占11.9%,表明中国服务业的对外贸易比重较低。
6.3出口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出口偏低
从服务业内部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这两个行业比重占近60%,远高于日本、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知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则比例偏低,这些行业比重分别仅占0.2%、0.6%、0.2%,而英国的金融、保险的比重分别占22.8%、2.8%,美国的版税和许可证证费比重占14.9%。国家政府服务及其他服务业比重也小于其他国家水平,许多部门出口远小于进口,滞后于我国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通过比较看出,我国的这些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主要原因还是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影响了我国国际服务业贸易。因此我国应当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升级,培育新的服务业贸易增长点。
7 结论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简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来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发展不协调,工业比重远高于世界各种收入水平国家,工业对服务业的支撑力则较弱;我国服务业长期处于快速增长状态,2000年以来,在世界服务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大部分发达国家服务业增速放缓,而我国服务业发展增速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平均增速与工业基本一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状态。
(2)从就业比重来看,1990年以来,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出现两次震荡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稳步上升,但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199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结构偏离度经历了两次较大波动,这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服务业在发展的同时吸纳就业的潜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就业潜力依然较大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
[关键词] 杭州 服务外包 现状
一、引言
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国际服务外包,它具有高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以及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特点,对倡导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所谓“外包”是指由于企业内部资源有限,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签订合同将其转包给其他企业完成。外包的实质是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整合内部可利用资源,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而企业将内部的非核心业务如采购、财务、初级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通过合约的方式转移给外部服务供应商,而企业内部的知识和资源用于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它是一种新型管理策略。服务外包的扩展和深化是提升服务业效率和推动服务业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国际服务外包是指跨越国界的外包活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技术革命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成为国际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它有两种形式,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ITO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服务等。BPO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企业业务运作和供应链服务等。
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复杂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服务环节的外包使企业在核心资产的基础上较快调整产出组合以适应市场变动。模仿创新战略,促使服务外包能够带来效率提升的管理方法不断自我强化。服务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创新性增强,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和运行机制的更新,促进了对信息服务和商务流程服务的外包需求。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大量与信息储存、传输处理相关的服务外包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突破空间限制,ITO已占据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60%。
二、有关国际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1.产品生命周期论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由于产品需求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服务环节的外包使企业调整战略,在核心资产的基础上较快调整产出组合。如果服务外包优势显现出来后,模仿创新战略使服务外包能够带来效率提升的管理方法不断强化。
2.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充分体现在人力资源投入。在研发、技术、设计、软件、商务等环节都需要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人力资源成本低是实现服务外包的重要原因。技术许可条件下,把不同工作流程的服务环节投入到人力资源价格相对较低低的国家进行,能够降低成本获得比较优势。
3.专业化分工理论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和技术。依靠专业化分工体系,技术创新出现模块化的新模式,新技术和知识可以实现系统模块化,通过界面进行模块对接。依托外包形式不同企业之间共享创新资源与技术成果。
制造业将自身生产环节外包化。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促进企业外部化服务行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两极高端生产外包趋势。分工会带来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交易成本理论
发展服务外包是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节省劳动成本、满足企业战略需求的根本原因。其中,降低交易成本是企业外包的关键动因 。单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成本较高,通过外包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具有成本优势的地区是服务外包的承接区位。企业资源观,承包商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发包商选择承包区位的重要因素。
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有限理性的存在决定交易的完满性很难满足。当资产的专用度高,交易频繁时,市场决定企业行为,反之企业活动可以内部化。外包实质决策买或自制。
5.企业资源有限性论
马歇尔认为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外包。由于行业内不同企业掌握的资源不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将有限资源投入到企业的遇有核心竞争力的部门,非核心功能通过分包来完成。企业的决策取决于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比较。
三、杭州发展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
1.服务外包产业起步晚,但整体发展快。(修改)
自2006年起杭州被确定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经过近5年的发展,拥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585家,涉及软件、IT、金融、影视、纺织设计、专业服务等多个行业,服务外包从业人员172106人。2010年杭州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3.02亿美元,接包合同执行额为18.83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为1.9亿美元,离岸执行额为1.5亿美元。
2.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外包和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杭州市服务外包主要由浙大网新、灵川软件、网迅、思科、美国道富以及诺基亚西门子研发等企业完成。微软、摩托罗拉、英特尔、TCS、NEC、Infosys等跨国公司在杭州设立了软件研发中心。浙大网新主要从事软件外包服务,是中国服务外包十大企业之一,并被外包专业化国际联合会评为2010年全球外包百强企业;杭州诺基亚西门子是诺基亚手机的研发中心。道富浙江为美国道富银行的全球托管金融资产提供外包服务;恒生电子、灵川软件、东忠科技等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主要从事金融和财务管理信息等软件产品的开发。
目前杭州已形成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金融服务外包发两大产业。产品技术、医药、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迅速。杭州软件企业获得双模认证高达61家。2010年金融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2.5亿美元,占离岸执行额的16%;电子信息研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4.8亿美元,占离岸执行额的31%。
浙大网新、东忠科技、恒生电子等企业与欧美、日本等国家发包企业联系密切,具有较强的国际接单能力。道富、虹软、灵川、网讯等企业的母公司在美国、英国、法国,接包市场广阔,信息沟通便利,接包能力极强。2010年承接欧美和日本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有11.38亿美元,占杭州市离岸执行额的73.28%。
3.园区经济和产业基地建设优势凸显
杭州已经建立起浙大网新软件园、东忠科技园、杭州东部软件园、杭州萧山国际创业中心、杭州北部软件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杭州钱江创新创业产业园、杭州东方通信城等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已经建立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娱乐示范产业基地。
4.服务业人力资源资源丰富
杭州拥有丰富的服务业外包人力资源,杭州师范大学的服务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家培养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杭州各大高等院校培养出与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服务、动漫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有近2万人。
目前杭州加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力度,发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联盟作用,壮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力量。杭州市为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机构有42家,每年培训服务外包人才近2万多人。2010年底,累计培训服务外包人才逾6.5万人,年均培训逾1.6万人次。
四、杭州发展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缺乏领军式的服务外包企业
杭州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大多处于外包价值链的低端,企业规模较小。2006年服务外包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2007年从事信息服务外包的企业的销售额达2000万美元的企业有5家,企业人数只有300人以上。与服务外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东软相比,东软拥有员工1.5万人。
杭州的服务外包技术、水平和管理知识都落后于大连等相关服务外包企业。品牌知名度较低,发展服务外包的时间较短,相关的鼓励服务外包政策、措施的促进效应还没有体现。
2.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缺乏
尽管杭州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多所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每年呈几何级数递增。但高端的服务外包人才缺乏是制约杭州服务外包发展的瓶颈。相关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在学术背景、语言、服务交付能力和实践能力、项目管理、国际经验上,与大连、苏州等比较发达的服务业外包城市的相关专业人才存在差距。例如,软件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大学生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距,从事专业的电子信息外包仍需要6-12个月的培训。据对实地走访浙大网新、网迅、东忠等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发现目前3年以上的软件工程师是最缺乏的服务外包人才。
3.供应商和客户资源偏少
杭州服务外包企业不仅在交付能力、服务水平、行业专业知识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有差距。而且缺乏客户资源,没有建立起直接、深入和战略性的客户关系,大部分服务外包企业不具备国际营销的经验和能力。
目前杭州服务外包企业手上的合同大部分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手中分包过来的。实质上是“二包”或“三包”,业务效益差,附加值低。
4.经营成本偏高
杭州在土地、税收、生活成本等因素偏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如果城市的商务成本与生活成本偏高必然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杭州服务外包的先进城市大连相比,在税收、房租和生活成本等方面杭州明显偏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流失了大批优秀的外贸人才。例如,信雅达公司由于大连的养老保险和个调税方面的优惠政策,企业实际负担减轻在大连成立了子公司,服务外包业务基本在大连完成;由于杭州土地资源紧缺,导致网讯公司办公用房紧张,企业发展受限。
五、对策
1.鼓励企业服务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鼓励顾客积极参与服务创新过程,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和承接方密切的合作与互动,针对客户问题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在互动过程中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创新成为服务外包成功实施的关键。
2.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引进优秀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服务外包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大量具有熟练外语能力并且专业的技能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复合型高端商务人才都是杭州发展服务外包的关键因素。目前,杭州各大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很少能满足合格服务外包专业人才要求的条件。鼓励各类高等院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鼓励专业创新和课程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不同层次具备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高端国际人才的流动性加强,还应引进一批熟悉国际外包行业规则的高级管理人才与核心技术人才,为杭州服务外包行业服务。
3.发挥信息技术对服务外包发展的加速器作用
信息化的主要来源是服务业,同时信息化拓展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节省交易成本,增加了服务业的知识密集度,提高生产效率。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突破了部分服务产品不可转移性的特性。
促进杭州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立民用网络通道和商用网络通道分离的发展模式,为服务外包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其次,应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既是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先导产业,也为其他服务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最后,提升如金融、交通运输、医疗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使服务外包的经营管理模式向传统服务业渗透。
4.利用国际转移的契机,更多承接发达国家服务离岸外包业务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贸易壁垒的降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服务离岸外包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布局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服务离岸外包已形成继制造业转移之后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趋势。
参考文献:
[1]姜荣春 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趋势及中国选择 [J] 太平洋学报 2010(8)
[2]陈军亚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9(11)
[3]朱胜勇 李文秀 服务外包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启示 [J] 软科学 2009(5)
为进一步促进广大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卫生部近日决定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含高新技术开发区)六个项目区县开展“生殖道感染防治试点项目”,《生殖道感染防治试点项目方案》也已下发。
据悉,该项目将通过对目前我国生殖道感染流行状况和预防控制生殖道感染综合服务能力现状分析,制定有科学依据并适合不同级别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生殖道感染防治技术指南,在试点地区不同等级医疗保健机构试验并修订后,推广到全国。
该项目通过普及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综合防治生殖道感染的技能,规范生殖道感染预防和治疗常规技术,探索多部门合作的生殖道感染防治规范服务模式,以控制和降低我国生殖道感染疾病发生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财富企业评选揭晓
14家医药企业榜上有名
“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财富企业评选”日前揭晓,14家医药企业榜上有名。
评选是由“中国财富论坛”组委会发起的。据介绍,此次评选为全开放形式的网络公众评选,不设候选人,不设评委会,完全由网民自由投票决出最后奖项,充分体现“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形象。
据悉,这14家企业是: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九企业集团、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步长集团、江中集团、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药业有限公司、西安利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
我社首届全国通联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本刊讯(记者 万江心) 8月13日,《医药产业资讯》杂志社在京召开2005年度全国通联工作会议。来自云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广西、山东、广东、浙江等地办事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推动杂志的发展和更好地开展经营活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执行总编詹洪春做了中心发言。他说,《医药产业资讯》杂志坚持“前沿性、权威性、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以“解读医药产业政策,报道医药发展趋势,剖析经营管理案例,评价医疗药品质量,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构建学术交流平台,探讨医药工作难题,服务医药产业发展”为办刊宗旨。目前,《医药产业资讯》杂志社已在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设立了9个办事处,各办事处要充分发挥当地有关单位和个人优势,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从而促进《医药产业资讯》的广告、发行及各项业务在当地的开展。
副社长张浩臣就如何提高杂志社的经营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发行部、编辑部和学术部等相关部门结合业务工作也与各办事处互动探讨。
为10万妇女免费普查宫颈
8月17日,首都女记者协会、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单位联合在总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新闻会,宣布为十万妇女免费进行宫颈普查的公益活动启动。
本次活动将历时3年。在未来3年里,任何一位20岁至70岁的适龄妇女都可以通过拨打本次活动的热线电话96096066进行服务预约。这次活动将采用最新、最先进的病理诊断技术――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这是目前替代传统的宫颈涂片筛查宫颈癌的最准确的检测技术。公益活动的承办单位―总医院病理细胞诊断中心、北京当代女子医院将为每一位接受普查者建立医学档案,并做出分析报告,对查出问题的患者将提出治疗建议。患者可通过公益活动特设的绿色通道进行下一步治疗。
现代医学证实,宫颈癌是惟一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完全治愈的癌症,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邵焱)
预告
中国医院展9月开幕
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医院展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开幕。
本次展会得到协和医院等著名医院的支持。协和医院刘院长说,中国医院展是一次能展示医院品牌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展览。协和医院将全程参与本次展会,着重展示百年协和的文化魅力和品牌优势,以及“严厉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武警总医院院长王发强说,医院要想发展必须借助一些商业化手段,尤其在服务市场方面更要懂得如何宣传自己,推广自己,如何在未来医疗市场中有目的地推进。长期以来,地方对部队医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老百姓很少到部队医院看病。所以要解决部队医院的病源问题,武警总医院还得加强宣传。
据悉,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总医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泰国曼谷医院等中外医院将参加本次展会。
明年起隐形眼镜须凭证销售
从明年1月1日开始,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经营企业必须凭《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进行销售。近日,福建省厦门市药监局发出通知,各角膜接触镜经营企业,法人经营企业应在9月30日前直接向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申办许可证有关材料,非法人企业应在10月31日前向市以上药监局办理申报手续。
据介绍,角膜接触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由于其植入体内的特殊性而被国家列为重点监管的医疗器械。
地方
持卡看病电脑开药
武大中南医院让患者省力省心
本刊讯(通讯员魏娜 高翔)近日,笔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发现,在这里就诊的患者都有一张就诊卡,医生开出的处方也不再是过去龙飞凤舞的手写处方,而是电脑打印的清楚美观的处方。
医生的诊桌上均配有电脑和打印机,医生将患者就诊卡在读卡器上刷过,电脑立即显示出患者相关资料。问诊时,医生在常规病历上填写诊疗方案后,就在电脑中输入所开处方,药名、规格、数量、剂量、用法、频次数、单价、总价一目了然。患者凭打印的处方单即可缴费取药。
因胃部不适来看病的王女士说,实行电子处方后,她感觉方便多了,医生打出的处方她也能看得明明白白,不像以前医生手写的处方字迹潦草让人难以看懂。
中南医院门诊部主任涂刚说,新措施简化了就医环节,由于电脑自动打出各种检查费用和药品价格,免去了患者划价的程序,医生看病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就诊卡记录了患者的历次就诊情况,只要记住卡号,患者就不用担心因丢失病历而影响下次就诊。
新疆最大的仓储式药品超市落户乌鲁木齐
近日,山西万民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表示,该公司于9月初在乌鲁木齐开设其全国第15家标准化零售药品超市。这家超市将是新疆最大的仓储式药品超市。
山西万民药房2004年成为国内药品销售企业十五强之一,在全国拥有14家分店。为开拓西部市场,万民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乌鲁木齐,将开设经营面积3500平方米的大型仓储式药品超市,经营各类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残疾人用品、老年人用品等。
据介绍,在乌鲁木齐开设的万民药房仓储超市,将采取非处方药品开架自选的销售模式,同时该药房还将为消费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兰州总医院
成功施行巨大动脉瘤栓塞术
兰州总医院日前成功地为一名患者颅内直径约5.5厘米的巨大动脉瘤施行了栓塞术。
兰州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玉说,尽管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通常直径只有4毫米至8毫米,而该患者的颅内动脉瘤直径却达到了约5.5厘米,是常规的近10倍。这一手术的成功,是目前我国采用球囊栓塞方法治疗此类病例中瘤体最大的一例,在国际上也十分罕见。手术历时两个半小时,非常顺利。栓塞后造影显示,患者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全脑供血良好,目前正在康复中。
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
手术前为患者做心理手术
一位患者安静地躺在病床上。透过玻璃窗,15位近视患者在指定的参观处目睹了一场准分子手术的全过程。和里面正在真正接受手术的患者不同,这些患者接受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手术。
大多数人对手术都有危险、疼痛、血腥等印象,在术前担心焦虑,甚至晚上失眠,为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特意为眼科手术患者推出了一项新服务,通过观看手术过程消除恐惧症。除了现场观看手术外,“心理手术”还包括医生提醒患者,在手术前一天应该做哪些准备,手术后如何安排工作和生活等。
一般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的全过程需要15分钟,实际上真正的单眼激光操作只要30秒。医生先在患者眼表滴入麻醉剂,用器械撑开眼睑,切下约130微米的角膜瓣,暴露角膜基质、用激光切割、修边,再将角膜瓣复位,一般1天之后角膜组织就会自动愈合。
华为3Com公司推广医院信息化系统
近日,华为3Com公司在山西省太原市启动数字化医院巡讲活动。此次活动将陆续在全国20个省级城市展开,于9月底在合肥结束。
活动中,华为3Com公司将展示IRF智能弹性架构和EAD安全解决方案等。医疗行业专家和客户表示,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医疗环境,提升医疗行业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网络的安全、可扩展、多业务承载更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华为3Com公司的产品和方案切中肯綮,有利于促进医院各方面的发展。
福建省莆田市
医疗服务价格总体下调
本刊讯(通讯员刘永福)自8月15日开始,福建省莆田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面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新价格比旧价格总体下调5.76%。
据该市物价局商品价格科科长杨爱建介绍,此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充分考虑到社会承受力,本着优质优价、有升有降的原则进行,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分摊系数、项目“当量”关系、服务例数、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等,以国家统一规定的运算软件测算。
在莆田市新医疗服务价格表中,医技诊疗类价格下调了24.85%,下调幅度最大。体现技术价值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手术项目价格适度上调,而一般技术含量的手术项目价格则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如剖宫产术由1500元降为900元。
监管
北京曝光116家违法医疗广告的单位
北京市工商局近日公布了今年1月至7月医疗广告监测结果,84家医疗机构和32家广告公司因涉嫌违法广告被曝光。
据了解,今年1月至7月,北京市工商部门监测的医疗服务类广告有44078条,其中涉嫌违法广告1995条,涉嫌违法广告率为4.53%。医疗服务行业的涉嫌违法广告率约是本市各行业综合水平的9倍。
在涉嫌违法的广告中,某些医疗机构的“流产”“包皮包茎”“障碍”等中医类广告,根本未获得批准。某些医院宣传的“中医治疗男科、妇科疾病”,实际上只被批准宣传“中医治疗前列腺炎”。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广告中出现了保证或隐含保证治愈率的内容,如“根治”“签约治疗”“随治随走”“一针见效”等用语,还有的广告利用医生、患者、权威机构的名义进行宣传,无形中向消费者灌输疑难杂症可以治愈的观念,从而误导消费者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就医。
目前,工商部门正在对以上违法医疗广告的广告主进行查处,各有关媒体也被要求立即停止上述违法广告。
北京天坛医院规定儿童限用5种抗菌药
北京天坛医院近日作出新规定,儿童患者一般情况下,只能使用青霉素、法洛西、凯复定、噻吗灵和稳可信等5种低价、常用的抗菌药,以减少孩子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可能。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值班医生介绍,儿童患者限用的5种抗菌药基本上是目前市场众多抗感染药物中价格较低的,而临床单一应用又比较安全有效,基本不需要和其他抗菌药混合使用。这样做一方面避免因使用大剂量、多种抗菌药造成菌群失调,给小患者带来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大大降低患儿家庭所支付的医药费。天坛医院还规定,给小患者使用的抗菌药,不仅要经过主诊医生和执业药师的审核,还将交由主管护士做最后复核。
如患儿出现特殊情况,确需大剂量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医生也会及时就具体情况再与护士和患者沟通。 另外,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主管护士也有责任主动与医生沟通,修改医嘱。
黑龙江打击黑医疗机构
近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工商局捣毁一个生产假牙的“黑加工点”。令工商人员惊讶的是,这里生产的假牙竟畅销佳木斯市区、依兰、建三江、七台河市、汤原县、桦南县等地的一百多家医疗机构。
在现场,执法人员看到,4个没有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打磨机器上工作,桌上、地下随处可见制牙材料、工具,却找不到任何消毒设备和仪器。4名工人无法出示健康证、技术证、技师证,该假牙加工点无法出示《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工商人员当场取缔了该加工点,扣缴石膏9箱,钻牙、打磨机器两台,假牙、模具两箱,并异地封存。
又讯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既是点滴室、卧室,还是厨房。条件如此恶劣的黑诊所居然还有患者看病。近日,根据市民举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卫生监督所医政执法人员依法取缔了5家黑诊所。
在牡丹江市绿苑一区3号楼4单元,执法人员发现这家诊所医疗垃圾没有按要求销毁,而是随意扔在垃圾桶里。在沿江路钢纸总厂家属楼一民宅内,执法人员看到4位正在打针的患者,屋内到处堆放着药品。执法人员发现一盒“盐酸肾上腺素”标注的有效期为2004年5月,已过期一年多。随后,执法人员发现许多抢救药都已过期。
执法人员没收了5家黑诊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并将做进一步处罚。
提醒
年龄影响宫颈癌的治疗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老年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接受积极治疗的可能性低于年轻患者,病死率较高。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老年女性比较容易耐受子宫治疗术和积极放疗,提示高龄本身并不是治疗的禁忌证。但是,研究发现,75%的年轻患者接受了根治术,而高龄患者仅为24%,同时,高龄女性完全拒绝治疗的几率是年轻女性的9倍。
研究人员指出,人们对于高龄子宫颈癌患者积极治疗存在明显偏见,高龄患者自身也不太愿意接受这种有创治疗。事实上,虽然高龄患者的病死率约为年轻患者的2倍,但考虑到肿瘤的分期、肿瘤特性以及治疗方法的差异,年龄与肿瘤的复发或迁延不愈无关。
医药业经营状况有待改善
国资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医药业销售收入继续增长。23户国有重点医药企业产销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4%,低于全行业21.18%的增幅,经营状况有待改善。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仕元表示,受消费快速增长以及去年药品价格调整的影响,今年医药行业上半年经营情况要明显好于去年。下半年,药价政策和汇率的调整依然是行业的关键点,由于人民币升值2%,将使国内大宗原料药的盈利能力下降10个点,而药品价格的调整,依然是悬在制药企业头上的一把刀。为了化解这两大压力,企业惟有抓住消费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控制成本与费用,在加快产业整合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价格战,才能实现持续的良性增长。
外企
FDA称依发韦仑可能伤害胎儿
在很多人看来,高端餐饮企业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高端餐饮行业高度依赖于公务消费,通过与政府机构达成良好的关系,甚至设法成为一些政府机关的定点就餐场所,就可以保证稳定的客源和巨大的消费能力。因此,在传统的国内高端餐饮发展机制下,发展高端餐饮的关键就在于搞好与公务客户的关系,加强对于公务消费的客户开发、管理和维护。而时至今日,当公务消费受制于中央的廉政新风而难以开发之际,很多高端餐饮企业明显感受到业务下滑的压力。在很多高端餐饮从业人员看来,缺少公务消费的高端餐饮是难以维系的,因此才萌发了转型的念头。
然而,当高端餐饮企业选择业务转型之际,意味着它已经不再专注于高端客户,而选择面向更为广泛的中档客户,或者演化成为中高端餐饮企业了,这也就表明其放弃了发展高端餐饮的市场定位,而且放弃了现有的装潢布置与客户资源。当一家高端餐饮企业通过降低菜品档次和价格,实行业务转型之际,也许它的生意又可以像以前一样红火起来,然而当大量中档客户涌入后,像大排档一样嘈杂的经营场所,还能够吸引以前的高端客户的光临吗?真正的高端客户在面临高端餐饮需求时,会去一家已经转变为中档消费场所,不能显示其身份与地位的餐饮场所就餐吗?相信大家心中都会有明确的答案。
在笔者看来,当餐饮企业面临当前的经营困境之际,更应该清醒的问一下自己:“高端餐饮市场是否还有开发的空间?我在高端餐饮与业务转型的优势与劣势在哪些方面?”如果能够看清这两个问题,相信是否需要转型,答案就很清楚了。
高端餐饮经营者必须得明白,高端餐饮是经济发展与人民收入提升的必然产物,而非公务消费的副产品。即使在公务消费不盛行的欧美国家,高端餐饮仍然是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由于中国的消费特色,国内餐饮市场才将其与公务消费联系起来,公务消费萎缩才导致高端餐饮市场的萎缩,但并不代表着没有公务消费,就一定没有高端餐饮市场发展的空间。高端餐饮其实就是餐饮服务行业中的奢侈品,也许在市场的形成与培育期,公务消费能够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但是伴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升与消费理念的变迁,个人消费与商务消费必然会成为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高端餐饮经营者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当前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市场的培育与成熟要多久。对于一些三线城市,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真正的富裕起来,具有高端餐饮消费能力的潜在客户群体并不大,发展高端餐饮只能依靠公务消费。如果公务消费受政策影响难以启动,开拓与培育其它潜在高端客户的难度会更大,也需要更长时间,因此,转型是这些地区现有高端餐饮企业生存的唯一选择。而对于一些一二线城市的高端餐饮企业来说,即使没有公务消费,市场中的高端餐饮需求其实也是巨大的,问题只是高端餐饮企业同样很多,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对于众多高端餐饮企业来说,它们应该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开发更大的市场,在维系原有忠实老客户的基础上,吸引新的客户群体。
对于高档餐饮来说,价格永远不会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调动起客户的好奇心,炫耀心,以吸引更多高端客户的光临。如把就餐与感受某种餐饮文化,乐享特色民族风情或异域风情的表演结合起来,以视觉、听觉、强化客户在就餐过程中味蕾的享受;把就餐与健康养生结合起来,针对各个客户的具体的身体状况与健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菜谱与食疗,使客户感觉在就餐同时得到健身与医疗服务;或者制造足够的市场噱头,以吸引高端客户的光临。只有打造出别的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特色服务,高端餐饮企业才有可能在当前的淡市中,吸引到足够的客户,实现自身的业绩增长。
如果打算转型的话,餐饮企业也需要反思自身当前以及转型后的市场竞争优劣势。在笔者看来,越是知名,市场影响力越大的高端餐饮企业越是难以转型,以往在高端餐饮业创下的市场声誉会成为其转型的障碍,相反,如果是不太知名的小企业,如一些小型会所,私房菜馆,相对而言,转型的难度就会小的多。
更为重要的是,高端餐饮企业转型说起来容易,可是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高档餐饮与中高档餐饮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顾客群体,传统的高端餐饮消费,则更关注于菜品与服务的品质,宣扬一种高档享受,高价消费的消费理念,而公务消费往往对于价格高低并不太敏感,当然更加适应于这样的消费模式。与之相比,普通的家庭消费和商务消费更多属于中高档消费,他们对于菜品的价格更为敏感,他们关注于就餐的性价比,希望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最高档次的享受。
在国内餐饮市场中,很多高端餐饮企业赖以骄傲的厨艺精湛的厨师,富丽堂皇的店堂布置,周到细致的客户服务,都是维系高端餐饮的重要资源,而在开发中档餐饮消费之中,这些不但无法成为它们的竞争优势,反而会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短板。厨师的厨艺精湛,就表明其工资水平会更高;菜品制作越精美,则说明其制作时间会越漫长,更会导致上菜的速度缓慢;店堂布置的富丽奢靡,往往代表着其投资建设的资本更高,经营的固定成本更高;服务越体贴周到,意味着他的用人成本也会更高,对于中档餐饮市场消费来说,价格远比菜品或服务更加重要,这些高端餐饮企业以往的强项反而会限制了它们转型的成功机率。对于很多现有的高端餐饮企业来说,即使选择转型,但是其早期经营中,花费重金在店堂陈设,人员培育等方面的投入,都将成为经济学上所谓的“沉没成本”,而无法收回,成为其经营过程中的沉重的包袱。
事实上,由于投资成本的巨大差异,当前选择转型的高端餐饮企业的菜品与服务的价格也很难与市场中传统的中档餐饮知名企业相比,即使通过加大促销力度或者组织团购等方式吸引客户光临,也只能吸引到来尝新鲜的一次性客户,而很难获得持久稳定的忠实客户。而且,由于这些餐饮企业以往的高端定位,即使选择降价转型,很多客户基于传统的企业形象的定位,往往畏惧其高消费,也不敢轻易前往消费,以往的高端定位恰恰成为限制其转型成功的障碍。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派克转型的教训,作为高端钢笔的代表的派克一度希望通过市场扩张,进军中低档钢笔,结果不仅没能占领中低档钢笔,反而丧失了其在高档钢笔领域的领导地位。近年来,一些国际知名奢侈品牌也曾经犯下同样类似的错误,当企业选择放低身段,向市场投放更多的廉价商品的时候,消费者才会发现,原来这个品牌已经不再是自己身价的标志,选择消费该品牌产品,不仅不再能够给自己带来向他们夸耀的理由,反而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转型的结果,反而使得该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其实类似的教训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很多人还会犯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当前中高端餐饮业的转型风其实就验证了这一点。
据预测,到2020年,餐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增,2010年,这一行业有技能人才144.14万人。而到2020年,人才总量需要达到240.89万人。见表1。未来这一行业人才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
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按技能职称等级来划分,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倒金字塔的结构,即对技师、高级技师等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初、中级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据问卷显示,企业对技师、高级技师的人才需求比超过65%。
在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总量上,有超过87.5%的受访企业预测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总量上在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初、中级技能人才,下降幅度最高达到20%。
在专业技能人才的能力及知识构成要求上,企业的要求呈现出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
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特点。在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结构上,如果按初、中、高级来区分的话,目前中层及以上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最需要充实的人才力量,其中中级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占比为37.3%,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占比为49.6%。
在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上,经营管理人才在总体上高于专业技能人才。问卷显示,有超过一半的餐饮企业在未来5年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
在经营管理人才的能力及知识构成需求上,企业需要的是技术与管理兼备的综合型管理人才。
电子商务行业
电子商务是“十二五”计划重点支持的互联网服务,也是未来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员,除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外,还有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以及其他专业接受电子商务培训或者在实践中转入电子商务行业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根据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未来5年,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人以上。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及输送,特别是那些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商务管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在调查企业未来对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岗位结构需求中发现,对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复合性的人才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对于学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一线城市大部分电子商务岗位的入门条件为专科,许多岗位的入门条件为本科。为此,电子商务专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应有所不同。见表2。
机械行业
机械工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机械行业企业数量大,从业人员多,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子行业之间差距明显。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行业存在高技能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内部结构不合理,企业间技能人才状况差距较大,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
而随着机械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发生以下变化。
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成为技能人才供需中最突出的特点。据预测,2015年,机械行业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占技能人员的比例将分别增加0.38%、2.91%和16.63%。
对中级技能人员的需求将有所下降,2015年,中级工的需求将下降2.06%,初级工供给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新生岗位对技能人员的技能要求显著提高,数量要求将明显增加。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一部分岗位的技能要求将由中低技能转向中高技能。
交通运输行业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对专业人才有了新的需求。据测算,到202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将达到1500万人。见表3。交通运输全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到2015年将达到25万人左右,2020年将达到30万人左右。见表4。全行业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的技能人才到2015年将达到50万人以上,2020年将达到70万人以上。见表5。
未来几年,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桥梁养护、港口航运、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十二五”时期,支持公路建养、运输管理、航道建养、船闸运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代物流、汽车维修、港口航运、交通安全、救助打捞与应急管理等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
粮食行业
粮食行业承担着粮食物流管理职责,肩负着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落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等重要任务。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粮食行业从业人员为154万人,其中技术工人23万人左右;国有粮食系统职工总人数71.4万人。人员队伍呈现出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层次以中青年为主、高技能人才匮乏等特点。见表6、表7、表8。
粮食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有了新的需求。目前粮食行业工人队伍约有42.5万人,10年内预计有15%(48500人左右)将面临退休,其中5年内即将退休的就有5%(15053人);作为上规模的民营与外商企业,技术工人预计10年内也需补充10%至15%(10840~16260人);再加上其他粮食经营企业(13899人)10年内对技术工人的补充,按每个企业平均补充1人测算,共需14000人左右。10年内对新技术工人的需求总的预计为73300人,即每年单位自然减员后需补充新技术工人在7300人左右。
从职业岗位上看,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制米工、制油工、制粉工、粮油购销员6个工种未来10年至少需有24万个技术工人才能满足粮食行业企业工作需要(由于非国有粮油加工企业统计不全,制米工、制油工、制粉工等职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肯定更多)。见表9。
煤炭行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大约占77%以上,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1%以上,煤炭工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煤炭行业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煤炭生产、运输、矿井建设、煤炭地质、矿山测量、煤矿机电设备运行、安全监测监控、煤炭综合利用等领域。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在高职高专、中专、技工等不同层面各有侧重,形成了煤炭行业技能人才的基本结构。
2010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有职工51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3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2.43%;技术工人344.8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7.61%。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74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0.6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2.7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5.81%;初级专业技术人员33.9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3.56%。
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0.72万人,占技术工人的0.21%;技师6.55万人,占技术工人的1.9%;高级工38.62万人,占技术工人的11.2%;中级工78.55万人,占技术工人的22.78%;初级工220.37万人,占技术工人的63.91%。
“十一五”时期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职工总数约为489万人,按照增长20%预计,2015年职工总数大约为587万人。预计到2015年,煤炭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82.10万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4%左右;技术工人416.6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1%左右。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4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0.2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2.9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0.07%;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0.7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9.57%。
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1.4万人,占技术工人的0.34%;技师8.5万人,占技术工人的2.04%;高级工52.1万人,占技术工人的12.51%;中级工110万人,占技术工人的26.40%;初级工244.6万人,占技术工人的58.71%。
“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技能人才数量有了较大增加,人才结构趋向合理,但是与煤炭工业发展的速度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时期和今后10年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层次和比例,减少低文化、低水平、无技术劳动人员的数量,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是根本出路。
商业服务行业
商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和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截至2010年底,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300万人,占服务业人才比例为5.2%,其中批发、零售行业从业人员达500万人,占商业服务业人才比例的38.46%。预计到2015年,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将达到1530万人,商业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30万人。
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结构来看,截至2010年底,初级工440.36万人,占比36%;中级工450.37万人,占比37%;高级工256.21万人,占比21%;技师61.55万人,占比5%;高级技师12.55万人,占比1%。
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结构来看,截至2010年底,初级专业技术人才41万人,占比52%;中级专业技术人才30.5万人,占比39%;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5万人,占比9%。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即将推出的一些人才发展工程,预计我国到2015年,商业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为1530.27万人,2020年将达到1719.93万人。
其中,预计到2015年,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初级工519.62万人,占比36%;中级工531.44万人,占比37%,高级工302.29万人,占比21%;技师72.62万人,占比5%;高级技师14.71万人,占比1%。见表10、表11。
在商业服务业人才中,需求最大、门类最多的是“门店店长”,最紧缺的营运管理、生鲜管理、物流仓储、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
石油和化工行业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石化行业从业人员中,化学工业从业人员占76%。根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我国行业技能需求预测如表12、表13。
连续多年,石化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年递增不低于5%,每年自然减员不低于3%,年净增量不低于56万人。到2015年,全行业产值将达到15万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总数将不低于850万人;2020年,产值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见表14,图1。
2010年调查结果与2005年的同类调查相比,石化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比例明显提高,从2005年数据看,本科、高职、中职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职业教育占到四分之三,见表15。在职业教育范畴,企业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需求上升幅度更大,石化行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物流行业
“十二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业将会继续面临技能人才紧缺的局面,特别是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将更为紧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物流行业人才需求随之保持较快增长。根据2004年以来我国物流人才发展形势推算,2010~2020年我国物流人才将以每年5.2%速度增长,至2015年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2020年物流岗位从业人数将达到3900万人,占城镇从业人数比例达9.5%,2010~2020年年均将增长155万人,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显示,物流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例约为10%,我国仍将低于这一水平。见图2。
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各类技能型人才将达到600万人,10年年均增长达8.5%,高于物流人才总规模增长率3.3个百分点;各类专业人才将达980万人,10年年均增长13.1%,高于物流人才总规模增长率7.9个百分点。见表16。
2010年物流岗位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合计占物流岗位从业人数的23.6%,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0年两项人才所占比例可达到40%,见图3。
从技能人才看,2008年我国中级工以上从业人员达201.9万人,占物流岗位从业人数的9.5%。预计2020年中级工以上人员将达605.7万人,占比将提高至15.5%。
要特别说明的是物流行业中技能型岗位占全行业从业岗位的85%。根据目前统计技能人才的方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被纳入了统计范围,由于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在岗人员虽然从事一线技能型工作,但技能水平没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加之我国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出较晚,所以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占从事技能岗位人员比例偏低,2008年技能型人才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9.5%,按照目前的增长率,到2020年也只有15.5%,人才供给与85%的岗位需求仍有巨大的差距。见图4。
从专业技术人才看,2008年我国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达到194万人,占物流岗位从业人员的9.1%。预计到2020年,中级工以上人员将达到988万人,占比将提高至25.2%。见图5。
医疗卫生行业
医疗卫生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卫生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卫生事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卫生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卫生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几年,医药卫生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如表17所示。
护理行业技能人才需求:护理专业人才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定规模、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素质优良的护士人才队伍,使护士队伍建设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健康服务的需求相适应。2015年、2020年护士总量分别达到300万人与450万人。护士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见表18。护理人力资源结构预测,2020年中专护士占30%,大专占50%,本科及以上占20%;初级职称占50%,中级占45%,高级占5%;男护士比例增加。
检验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约有检验技术人员22.1万人,需要47.5万人,缺口约25.4万人。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4.9亿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4人次和住院1.6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日均承担诊疗人数约70人次(包括所有的医学检验服务)。2009年我国临床医师和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比值为100∶10。如果按临床医师和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比值为100∶20计算,2015年需要44.88万人,按100∶40计算,2020年需要109.2万人,基本达到发达国家100∶45至100∶50的水平。
社区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总数为29.51万人,全科医生数量仍有较大缺口,按最低标准计算,我国城镇地区现在至少应配置118758名,而目前全国具有全科技术资格人员为10670人,仅占配置需求的8.98%。按最低标准计算,2015年与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总数预测见表19。
乡镇村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总数为238.5万人,存在人力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专业结构不合理、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低、乡村医生过渡困难等问题。利用第1~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与新农合的数据综合预测2015年与2020年需求,结果见表20。
康复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共有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1.37万人,其中各级综合医院1.25万人,康复专科医院0.12万人,平均1.03人/10万人口。中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目前缺口10.09万人,尚不包括8946所未定级医院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考虑到未来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2015年共需要治疗师20.57万人,2020年共需要治疗师24.12万人。
有色金属行业
有色金属行业拥有近300万职工,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队伍无论在总量、结构和素质要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需求,劳动者的等级结构与发达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相比不够合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度不够,与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据调查,我国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有色金属企业中,初级技工占45%,中级技工占35%,高级以上技工,包括技师、高级技师仅占20%。技术工人的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这与发达国家技师、高级技师占到30%的水平相差很远。
在未来一段时间,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会有一个缓升的过程。预计各类技能人才在有色金属行业总的需求量在5~8万人/年。紧缺的技能人才首先是在有色金属工业的主体专业上:地质勘探、采矿、选矿、金属冶炼和材料加工等。其次是在与有色金属工业主体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物理化学性能检验分析、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等。通用工种虽然在需求的量上占有很大份额,但是由于供给相对充裕,因而没有上述专业方向紧迫。有色金属行业未来部分职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参见表21,有色金属行业未来部分职业技能人才结构比例变化预测参见表22。
中医药专业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一定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实践性教学是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心环节,而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从事和胜任口腔工艺技术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因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至关重要。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要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此,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稳定现有的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我校与国内行业、企业紧密联手,建立了26个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参观、见习、实习的场所,国内知名的义齿加工企业,如深圳现代牙科器材有限公司、珠海维登国际义齿研发制造有限公司等都是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同时体验不同的企业文化,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真实的工作过程,真正实现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最佳场所,也是对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为了稳定和加强与这些实训基地的合作,我校还与之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从以下几方面达到校企互助共赢:(1)充分利用各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并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2)加深彼此在专业领域的交流,把专家请进校园,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介绍生产、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3)建立专家聘任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管理。(4)鼓励教师进入生产一线进修学习,把实际问题和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
依托区域经济优势,
开辟新的校外实训基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我们需要开拓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更为广泛地与全国乃至海外的同行进行交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保证毕业生就业。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域位置独特,面对台湾,北联浙江,南引广东,西靠江西,辐射内陆广大腹地。而厦门和台湾一水相隔,与金门咫尺相望,“五缘”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独特,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口腔学术会议多次在厦门召开,吸引了海内外口腔工艺技术院校及专家来到我校进行参观指导。2009年5月,在厦门举办海峡论坛期间,我校与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并选派教师及学生赴台进行学习交流。2010年7月,台湾口腔工艺技术专家团赴我校参观考察,与我校洽谈合作办学事项。学校还在广州、深圳等地与国内口腔工艺技术一线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成立校外实训基地,如深圳市现代牙科器材有限公司、洋紫荆牙科器材(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泰健牙科器材有限公司、珠海维登国际义齿研发制造有限公司等,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实习计划,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充足和完备的实训基地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实训基地来培养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要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在第二学年,定期组织学生到义齿加工企业和附属口腔医院即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见习,体验生产一线的工作,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了解未来的就业环境;安排企业一线技师带教,为学生介绍义齿制作流程,加深学生对义齿制作流程的认识,并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在两年的校内学习结束后,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岗位上学习,尽早熟悉就业环境,并聘请义齿加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立刻顶岗上班,而不需要漫长的培训期和试用期。实习期间,定期由企业一线技师为学生开设“小讲堂”,讲授工艺行业的新技术和新进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每个岗位实习结束时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以上措施使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向技能型转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上岗,承担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另外,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应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校在校内课程安排方面加强了对口腔工艺技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原有的口腔工艺专业课程外,还新增了心理健康、生涯体验与就业、人际沟通、社交礼仪等课程。生涯体验与就业课程为学生做好人生指导,将就业指导变为生涯辅导、生存教育,真正做到普遍指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引导学生“干哪行爱哪行”,做到不论在何种就业环境下都能正确客观地面对自己的职业;人际沟通、社交礼仪课程让“90后”的一代能在为人处事方面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能在集体生活中做到相互关爱、融洽相处。
实习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这个过渡,在全真的实训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达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妥善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较不稳定,很多学生在入校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将来的职业是医生。学生在实习期间难以适应“学生”和“技术工人”两种身份的转换。学生与企业召集的未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农民工同工同酬,也造成高职学生心理极端不平衡。因此,学校与实习生应保持紧密联系,发现问题时辅导员及实习管理教师应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增强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身份的变化,与其他员工和睦相处,为实习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人际氛围。专业教师应根据口腔工艺技术行业发展趋势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高职的学生经历了正规的专业教育后,跟速成的农民工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能更快接受国际口腔工艺新理念和新材料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总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一方面,应当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除稳定现有实训基地外,还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开拓新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有效地利用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并借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成为合格的口腔工艺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会兰,张亚荣,欧洲,王艳玲.以能力为核心的护理教学模式在内科实习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5):1-3.
[2]焦雨梅.探索口腔医学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0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