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银行的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7 17:33: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的发展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银行的发展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84-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70年代,罗纳德・I・麦金农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和爱德华・肖的《货币、资本和经济发展》指出:在欠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政府采取干预手段,人为地压制利率水平,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提出金融深化理论,即为促进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放弃对金融的过度限制。许多国家在实践中也深刻意识到,长期的金融抑制阻碍了本国经济快速增长目标的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许多国家开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部分国有金融机构也逐步民营化。

国有股份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全国373家主流商业银行中,约95%都是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控股,除了5家国有大型银行,其余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有中国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银行是由民营企业控股;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中,也只有14家小型民营银行分布在江浙一带。这种与市场机制不符的银行体系造成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经营程度过高,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随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等5家首批民营银行成立并相继开业,2016年新一批12家民营银行的设立申请也已经进入论证阶段。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欣欣向荣。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国内外民营银行的现状为今后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民营银行的基本界定

民营银行是我国的提法,在国外研究中一般是指区别于国有银行的中小型银行。当前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3种: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以上3种定义都只是从一个方面描述了民营银行的特征,未形成全面认识。简而言之,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股,并采用市场化机制经营的银行,核心特征是公司治理结构。

三、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①2003年,以徐滇庆为首的长城金融研究所内30余位专家学者曾向银监会提出设立5家民营银行,但银监会以风险为由最终未能获批。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后,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营银行的高度关注。2015年7月27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的筹建申请获得银监会的批准,同年9月29日,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获批筹建。截至2015年末,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7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1亿元,各项监管指标基本达标,整体经营平稳有序。

微众银行定位于持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企业,手机APP于2015年8月15日上线,与微信、QQ账号无缝对接;同年9月21日,微粒贷产品上线微信,9月23日与优信二手车合作,平台金融业务上线。截至2015年12月末,微粒贷贷款余额74.95亿元,开通白名单客户2 034万人,授信客户352万人,授信额757亿元,累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微众银行APP客户数累计逾32万人,产品代销规模接近150亿元。

浙江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40亿元,面向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开展金融服务,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同业合作。2015年8月与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流量统计机构CNZZ合作,面向中小规模的创业型网站推出“流量贷”,基于大数据风控模型,对申贷者的身份、信用、流量以及经营状况等要素进行审核,向网站提供单笔最高100万元的贷款,首批授信总体额度为100亿元。同时,为口碑平台上的线下小微商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最长用款期限为12个月。该计划第一期已向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小微商家提供了总额60亿元的信贷资金,后续还会提供现金管理、余利增值等其他金融服务,下一步还将推出面向农村的贷款。

温州民商银行的股东全部是温州本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目前已推出“旺商贷”和“商人贷”产品,主要服务于股东企业所在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以及温州小微企业园等。截至2015年10月,民商银行吸纳存款超过3.5亿元,主要是企业定期存款,利率在2%―3%之间,贷款主要针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约1.6亿元,单笔最小15万元,最高200万元,年利率7%―8%。

上海华瑞银行围绕自贸区规划,提出服务小微大众、科技创新、自贸创新的经营理念。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资产规模近17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截至2015年8月末,华瑞银行共实现营业净收入1.34亿元,实现净利润1 881万元,存贷比为47.68%,均符合监管要求和该行的内控目标。作为上海自贸区的法人银行,54天内就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建设,4个月研发完成了FT自贸区分账核算体系,6个月推出了民营银行第一张人民银行3.0标准的芯片,充分彰显出民营银行的高效机制。

天津金城银行定位于“公存公贷”,借助天津自贸区的区位优势,立足天津,受惠于京津冀一体化,抓好大型国有企业客户、优质民营企业客户、自贸区内融资租赁和贸易型汽车行业企业,深挖产业互联网生态圈上下游企业,抓好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中小科技型企业。

总体而言,我国民营银行现阶段的发展规划较为稳健,注重长期的风险监控,不盲目扩大规模、急于盈利,更重视夯实发展基础、探索差异化特色化路径、细化市场定位。

四、可持续增长的基本理论及模型

1977年,美国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提出了可持续增长模型。可持续增长是企业在不增加并保持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条件下公司可实现的最大增长率,是一种平衡增长,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可持续增长率(SGR)=股东权益变动值÷期初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权益乘数;实际增长率(g)=ΔS/S0,其中:ΔS代表本年销售增加额,S0代表期初销售收入额,若实际增长率(g)=可持续增长率(SGR),可认为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增长。当可持续增长与公司实际增长相差较大时,提醒管理者对其差异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高速增长或是缓慢增长背后隐含的问题,及时制定出正确的策略。

稳定状态是指资产和负债随销售额比例增长;销售净利率为常数;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已定;不增加外部权益资金;增长所需权益资金来自内部;财务比率保持水平。在稳定条件下,决定持续增长率(g)的变量有T:总资产与销售额的比率;P:销售净利率(税后净利/销售额);d:股利支付率(1-d=留存比率);L:负债―权益比率;S0:本期销售额;S:下期销售增长额。

五、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民营银行是否能保持可持续增长,尽量避免随机因素干扰,确保分析时间的稳定性,选取中国民生银行2009―2015年前三季度的公开财务数据作为分析期,数据来源于民生银行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Wind资讯。选取销售净利率等6项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其符号及定义如下所示:销售净利率(P)=本年净利润÷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周转率(A)=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期末总资产;权益乘数(T)=期末总资产÷期初股东权益;收益留存率(R)=1-本年现金股利÷本年净利润;可持续增长率(SGR)=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实际增长率(g)=期末主营业务收入÷期初主营业务收入-1

2015年的期初主营业务收入由上一年度前三季度数据替代。民生银行2009―2015第三季度的年均可持续增长率为15.26%,年均实际增长率25.14%。

以上数据可以估计民生银行的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有显著差异,为检验这两个样本无显著差异,采取配对样本T(Paired Samples T Test)检验。

提出假设 H:μ1=μ2,即先假定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确定假设的显著水平α,本文用α=0.05。检验结果表明,T检验的双尾显著性概率为0.047,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均值差异在95%以上的置信水平高度显著,意味着民生银行2009―2015年前三季度的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为检验民生银行是增长过度还是增长不足,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民生银行在2009―2015年前三季度7年时间可持续增长率小于实际增长率的负号秩样本占100%,属于增长过度,反映民生银行处于增长过快的状态。民生银行2007年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集中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业务及零售业务,促进了经营管理效率及销售净利率的提升。

篇2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直接融资,但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交易信息相对对称、去金融中介等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1]。首先,从融资角度看,作为资金信息的新型中介,互联网金融的搜索功能不断被强化,金融信息的获取和扩散也更加便利,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起到资金中介的职能。例如Face book社交网络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作,使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融资信息,既节约了通过银行融资所消耗的高成本,也能获取更真实的信息,便利了人们的金融交易工作。其次,从支付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2014年“双十一”,交易总额就创纪录达571亿元。可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打破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正在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往银行具备的缴纳费用、信用卡还款、票务订购等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普及,无形中加速了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弱化。

2.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蚕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流了银行客户,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一是网络理财的兴起不断分流银行存款。网络理财凭借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一独特优势,且收益较高,大幅度的分流了银行存款[2]。如今,网络理财业务范围的半径越来越大,支付、基金等业务已经不再是银行专属,早已囊括在网络理财的范围内,而且为了竞争,网络理财的收益率往往高于银行,分割了大量的银行客户。如余额宝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严重冲击了银行活期存款;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相比,基金收益高达10倍,造成银行客户的大量流失。二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形成冲击,在小微企业、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业务,是其利润的保障。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很多企业通过大数据创新征信形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局面,使得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互联网金融还缩短了审批流程、加速了放款速度,加之衍生出形式多样、各具优势的信贷业务,逐渐成为信贷业务的新星,甚至逐步超越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开放伴随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更多的大客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势必会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客户源。根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12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为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也说明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潜力巨大。

2.威胁(threatens)。第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系统性的技术风险。(1)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因黑客技术、网络病毒和系统故障等引发的经济问题频频发生,对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2)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需要高端的技术平台做保障,从信息征集、录入到传输,对于技术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的兼容性、功能性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加以防范、及时克服,一个技术选择失误就可能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失去生存的基础。第二,互联网金融面临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单凭法律条文并不能全面、彻底地维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另外,现有的关于银行业、证券业的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优势(strengthen)。一是互联网金融拥广泛的客户资源。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二是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三是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流程被简化,成本被降低,交易的效率更高,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同时,智能搜索引擎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搜集工作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匹配,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整理,可以了解客户的偏好、能力等级等信息,大幅度提升了服务的效率[3]。

4.劣势(weakness)。一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不拘泥于地域,可以突破地点的限制进行,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趋向于虚拟性,也就是说,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一旦安全系统出现漏洞,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过失,就可能为其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任何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预知、不易控制的,很可能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二信誉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众多不可控因素,故障的发生也是难免的,但是,面临客户时,任何失误和损失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其信誉度很容易打折,进而出现客户流失和资金来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5.应对策略。首先要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增强系统的防攻击、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采用身份验证方式限制非法用户登录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其次,健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来提高信用度,增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稳定性,逐步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客户流失。最后,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商业银行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一是商业银行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具备前瞻性,充分汲取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快业务创新和服务转型,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同时拓展业务范围,利用既有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不断与时俱进,突破发展瓶颈。

2.威胁(threatens)。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从信息角度,还是从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可谓商业银行的劲敌。

3.优势(strengthen)。一是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覆盖面广、认可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竞争力强。二是口碑好,品牌效应强,拥有实体经济所独具的安全感,公信力更强。三是管理经验丰富,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更强。在多年的发展中,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在处理业务中更加从容不迫。

4.劣势(weakness)。一是部分商业银行高管不能居安思危,没有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危害,所以对于未来的生存空间持乐观态度。二是商业银行多是风险规避者,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服务重视不足。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机构庞杂,官僚气息浓厚,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性的实时匹配。

5.应对策略。一是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发展并壮大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线上服务的质量,以现有客户为基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将其转化为网络业务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二是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在网络交易量剧增的情况下,力求在支付结算领域掌握主动权,收取交易佣金也可称为银行拓展业务的渠道之一[4]。

三、共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互联网金融以其支付便捷、资金配置效率高、资金匹配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扩张,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业务源源不断,从多角度、深层次冲击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毕竟还不成熟,资金不足、技术滞后等因素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安全隐患时时可能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前进的步伐,所以,目前互联网金融是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的,而其行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却给商业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刺激商业银行借助网络技术完善信息体系,在变化的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形态。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谋求共赢。首先,可以共享数据资源与客户信息。将商业银行在实体运营中的合作关系与互联网金融积累的客户信息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甚至不失时机地达成交叉营销,进而实现共赢。其次,双方可以联合起来做好贷款业务。互联网金融以丰富的信息数据库可以灵活地调集、整理具备某个特征的客户群,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推进业务;而商业银行资金雄厚,对于存款的吸收能力和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不容置疑,二者强强联合,可有效避免业务流失,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5-46.

[2]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79.

篇3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33-02

一、绪论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专业人员,为富有者及其他需要此业务者提供的信用及投资管理服务。它主要向那些被认为有较高净值的个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但不包括由零售银行提供的服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瓶颈

尽管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已经起步,但国内所开展的私人银行业务整体还比较初级,缺乏实质内容,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匮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品种单调、规模有限、结构不合理。提供交易和保值的产品多,提供增值的产品少,特别是缺乏资产管理的含义。

其次,专业化人才缺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对客户经理的上岗要求是:大学毕业,有三年从业经验,再通过保险、基金、证券等相关专业考试。对于私人银行业务而言,这些条件还远远不够。

第三,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

第四,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认识还比较模糊。一是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不高。在西方,全权委托理财是盈利最大、成本最低的服务项目,因此往往被作为推销的重点和客户服务的目标。但在中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二是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不强。

第五,体制制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根据国内金融分业经营的管理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资、证券和保险等业务,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开展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别的综合业务,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有限的变通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就难以真正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理财服务。

最后,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有待完善。例如,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整个金融系统又缺乏一套合理的个人信用衡量监督制度。

三、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策略

相比欧洲发展了数百年的私人银行服务,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由于私人银行服务基准较高、层次较高,加快发展私人银行服务,不仅需要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努力,还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大力扶持。

1.银行层面

首先,要进行观念更新。完善商业银行的理财理念,树立“大金融”的发展观,打破产品界限,提升客户价值,整合组织资源。

其次,产品的研发。私人银行服务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多种金融产品的有机组合则是构成解决方案的重要内容。

然后,要进行市场定位。根据我国私人金融资产结构的实际情况,找准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

另外,要进行体制改革。根据国际先进的特别是瑞士私人银行的实践经验,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需要构建以业务线为主导的扁平化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

最后,要进行人才培养。

2.政府层面

第一,大力推进混业经营,鼓励扶持金融创新。

第二,降低银行准入门槛,建立中小金融机构。

第三,积极实施风险监管,健全法律惩戒体系。

第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3.社会层面

私人银行服务的核心是财富管理,对象是那些拥有高净值资产的个人客户,他们接受私人银行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发展私人银行服务,归根到底来自于个人客户的投资意识。因此,个人客户树立投资新理念,对私人银行服务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树立财富惟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理念。

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私人银行业务更是中外资银行必争之地,私人银行也是未来银行业务中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在首家私人银行进入之后,我国私人银行的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并不讳言差距,而且是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土市场与文化,同时借鉴国外私人银行的先进理念、技术与产品,真正打造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私人银行发展模式!

[1]周明.透析中国零售银行业务之六大现象[J].中国信用卡,2004,(1).

[2]尹龙.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金融,2005,(5).

[3]谢国梁.从瑞士经验看香港地区私人银行业的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4,(4).

[4]韦星.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6).

[5]梁兴远.浅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4).

篇4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全球富裕人群的数量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与全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富裕人群数量却在逆势增长。未来数年,中国的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金融危机为其带来了短期的机会窗口,未来两年是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私人银行业概览

私人银行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其会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对富人及其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等服务。比较常见的私人银行服务包括离岸基金、环球财富保障计划、家族信托基金等。

二、全球私人银行市场分析

私人银行市场规模的计算主要是测算高资产净值人士(HNWI,也称富裕人群)的数量及其财富总额。所谓高资产净值人士,在国际上一般指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士,在中国一般是超过1000万人民币。这里的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现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 和投资性房产,不包括自住房产、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

根据凯捷顾问公司与美林集团联合的《2009年世界财富报告》,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最富裕群体人数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富豪人数的缩减创1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高资产净值人士的数量约为860万人,比2007年减少14.9%。他们的财富总额降至32.8万亿美元,比2007年40.7万亿美元减少约19.5%。名下"净值"至少3000万美元的"超高资产净值人士"受挫更重,这种超级富豪2008年人数比2007年减少24.6%降至7.8万人,他们的财富总额减少约23.9%。报告显示,这场空前的经济衰退抹去了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把高资产净值人士的数量和财富总额均拉至低于2005年的水平。

从国别人数分布排行榜上看,美国、日本、德国依然依次占据前三名位置,而中国内地继07年超越法国后08年进一步超过英国,首次名列第四为36.4万人,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相对来说,亚太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于欧美,未来市场也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在未来十年中,亚太区富裕人群的整体财富将以年均8.8%的速度攀升,高于7.1%的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国的财富成长率增速每年约12%,高于亚太区的平均水平。

IBM全球咨询部曾经根据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富于人群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水平对主要国家的私人银行发展进行了研究。其中金融市场成熟度的评定是根据世界银行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序,富裕人群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则指通过专业化私人银行进行财富管理占总净值财富的比例。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的高资产净值人士分布处于全球前列的地位,但是其金融市场成熟度和运用私人银行服务的比例还较低,拥有巨大的潜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事实上,从2008年起,许多全球财富管理公司已经纷纷入驻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的富裕人士相对年轻,47%介于46~55岁,只有4%中国富裕人士的财富是继承而得。这些特性导致中国富豪在追求最大回报率同时具备相对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具有惊人的成长潜力。

三、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分析

在国内,贝恩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进行过类似的分析,其运用贝恩公司的模型计算出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富裕人群数量。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富裕人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已经从2006年的18.1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30.2万人,预计2009年将增长到32.1万人。

按照地域分布,2008年全国共有5个省市的富裕人群超过2万人,包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富裕人群数量处于1-2万人之间的有6个省市,包括河南、福建、山东、河北、辽宁、四川;其余省市的富裕人群数量少于1万人。广东省的富裕人群数量最多,其次是上海和北京。

此外,在贝恩公司针对富裕人群的调研中还发现了如下的市场特征:

第一,中国富裕人群中约80%投资态度趋向保守或中等风险;

第二,中国富裕人群中约60%选择由自己或家人进行日常理财,约20%采用商业银行的普通理财服务,仅有5%左右选择使用私人银行业务;

第三,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是针对中国富裕人群细分时最有用的指标;

第四,中国富裕人群选择私人银行的重要标准包括:客户经理的服务和私人关系、品牌和信任度、理财顾问的专业性。

四、中外资银行的业务竞争力比较分析

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众多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从2007年中国银行建立第一家私人银行开始,在过去的两年中相继有近20家中外资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明显地形成了中资和外资两大阵营,两者的竞争力也大不相同。

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化服务及客户关系、在岸产品市场、政策监管、网点覆盖、金融危机对中资品牌的提升。

在本土化服务及客户关系方面,中资行强调本土化服务的细致,能够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外资银行的服务尚未完全本土化,令众多中国客户感觉疏远。

在岸产品方面,中资行凭借对本土客户的多年服务积累了良好的基础,外资行由于无法全面展开人民币业务产品设计的优势难以体现。

在政策监管方面,银监会对私人银行业务的规范虽然尚未出台,但预计对外资行的限制会大于中资行。

在网点覆盖方面,中资行通过多年的经营覆盖了大量的城市,而外资行所能够覆盖的城市极其有限。

在金融危机对品牌的影响上,外资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糟糕表现令人失望,有70%中国客户表示对外资品牌的选择将更为谨慎,这对中资行的发展提供了阶段性的优势。

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投资建议的专业度、私人银行领域的品牌、离岸产品市场、银行资源整合能力。

在投资建议的专业度方面,外资银行的投资顾问经验和背景强大,享有声誉,客户经理的专业性也高于中资行。

在私人银行领域的品牌方面,外资行依靠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悠久历史享有更高的私人银行品牌知名度,中资行在此处于劣势。

在离岸产品市场方面,外资行在境外的经验明显多于中资行,产品也比中资行丰富。

在银行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受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影响,外资行更加容易进行跨部门合作。例如,多数外资行有自己的投资银行部门,当客户对自己的企业有资本市场融资需求时,外资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会联系投资银行部门,帮助客户思考私募或是上市策略。这种跨部门合作不但为两个部门都创造了更多业务机会,而且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五、中国私人银行业的未来展望

对于未来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本文有如下观点:

第一,基于潜力巨大的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正如市场分析部分所述,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富余人群,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由于私人银行的概念在中国尚未普及,私人银行服务在富裕人群中的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咨询驱动的业务模式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私人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服务的特征在于其以客户为中心、高度细分的差异化服务,以咨询驱动的业务模式正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国际经验也表明,咨询驱动的私人银行的业务模式要高于中介等其他模式。

第三,金融危机为本土银行带来了短期的机会窗口,未来两年是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服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外资金融机构屡屡破产或濒危的报道让本土的富裕阶层对外资银行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很多中国的富裕人群相信中资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在政策监管与支持等方面相对于外资行存在一定优势。但是长期而言,外资行在专业、品牌、离岸投资等领域仍然有众多的竞争优势,并且不会放弃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资行的发展“窗口期”会在最近两年,需要抓紧时间、把握机会,积极占领并稳固市场。

参考文献:

[1]Capgemini & Merrill Lynch. World Wealth Report 2009.Jun,2009.

[2]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Global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 Survey 2009.July,2009.

[3]Wyman.The Future of Private Banking: A Wealth of Opportunity March,2008.

[4]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坐看风起云涌,2009.

[5]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高资产净值人士调研分析,2009.

[6]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业务模式:建立咨询驱动的本土私人银行,2007.

[7]鲁彦,王晓鹏.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8,(6).

[8]延红梅.积极开展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访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J].中国金融,2008,(1).

[9]连建辉,余小林.私人银行业务:国际经验及现实启示[J].中国金融,2008,(1).

[10]王元龙,罗军等.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学术研究,2007,(11).

[11]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施继元,杨月娟.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讨[J].海南金融,2008,(12).

篇5

一、浦发银行概述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的。1992年10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牵头,上海的多家国有企业,如久事集团、一百集团、上海实业、烟糖集团、农工商集团、申能股份、东方国际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支持浦发的发展。

自正式开业以来,浦发银行就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最主要的银行业务。浦发银行不仅在网点布局、人员设置、客户关系、产品特色、业务流程等方面优先将公司银行业务放在首位,而且投入较大的银行资源对公司银行业务给予重点支持。浦发银行对于公司银行业务的投入,也可以从银行的历年经营业绩中得到反映。

二、金融危机后浦发银行面 临的机会(Opportunity)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全球金融业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并推动银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首先,金融监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业务范围将被纳入监管视野。其次,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在获得国有资本和国家信用注入后,其公司治理将被重构,激励机制将面临重大调整。第三,全球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回归传统”,“华尔街模式”的交易与自营业务比重将大幅下降,传统银行业务比重将上升,远离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日渐萎缩。

浦发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机遇:

第一,金融危机将使我国的银行行秩序得到重视,企业的贷款行为、居民的按揭贷款行为必将受到严格管制,从而降低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而浦发银行主要针对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危机以后,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将大大地扩大投资,而浦发银行将是这场面“企业刺激消费,扩大投资”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浦发银行不仅将吸引大量的民间客户 ,主要是其公司业务、业务 、国际结算业务将得到大大地提高,从而拉高整个银行的利润率。第二,金融危机发生后,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公司客户在贷款时也是经过实际调研做的决策,否则企业不会在“后金融危机”期间冒险大量贷款做投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铺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三、金融危机后面临的威胁(Threat)

金融危机爆发后,同样给浦发银行的发展前景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行业竞争加剧,面临市场份额变小的威胁。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内外资银行都深深了解到要想在金融业立于不败之地,市场份额是关键,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业已面向全球,浦发银行不仅要面向大量外资银行,而且在“后金融时期”阶段,还要面临大量小型银行的剧烈的竞争

第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剩,企业不敢进行投资,大多数企业处于一种维持现状的状态,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资金需求大幅下降。,由于浦发银行的主要客户 是中小型企业 ,这会严重影响浦发银行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浦发银行的风险防范

浦发银行吉晓辉董事长谈金融危机应对谈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对系统性风险,不能单纯从一般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必须要拓宽视野,在加强基础风险管理的同时,实施战略应对,才能从根本上抵御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所谓战略应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预测大雨,打造方舟,发现绿洲”。预测大雨,就是抓住机遇做好银行主营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对局部风险进行预测并实施压力测试,提前加以应对。打造方舟,就是加强战略管理,推进业务经营与银行管理两个维度的战略转型,实现银行发展结构的优化,提升整体管理能力,使银行成为一艘在大风大浪中仍能稳健前行的生命之舟。发现绿洲,就是在做好银行主业的同时,稳步扩展经营地域和领域,向中小企业业务、农村金融服务等蓝海领域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服务领域推进,从而达到发现新的增长点和分散风险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一、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1.数量持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转好。截止2004年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423.4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占市场总额的12.8%,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65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以上,占上海市贷款市场总额的10.6%。2005年1-3月份,外资银行实现经营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了46.8%。

2.入股中资银行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在过去一年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启动股份制改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机制更为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开放更是全面提速。截至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已经占到中资银行总资产的15%。

3.进入范围由京沪深向内地逐步扩散。目前,以京沪深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首要选择地域,并且以京沪深为中心不断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随着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西部大开放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区域将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的地域分布也将不断向中西部延伸。

4.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数量逐渐增多。截至2004年10月末,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从12月1日开始,中国将进一步按时开放昆明、北京、厦门三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并提前一年开放西安、沈阳两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增加到18个。

5.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于存贷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存款与贷款上,结算方面也趋向活跃,其人民币的来源不仅依靠外商投资企业的存款,而且充分利用同业借款等市场机制来筹集,基本上满足了信贷资产上的需求。据业内人士预计,外资银行在大陆的贷款额将以每年40%速度增长,到2010年,外资银行占大陆总贷款的比例将达8%。

二、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前景展望

专家分析,外资银行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天然联系是割不断的,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便是跟踪自己原有客户发展市场的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银行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有的外币业务客户群中跨国公司占了绝大多数,目前,该行正在等待着获得人民币业务的经营权,而那些跨国公司、高端客户正是他们首先发展的目标。

对未来更长的时间,即全面开放人民币国内市场后,中国银行机构将继续保持在国内银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外资银行机构则可能稳步提高它们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机构要显著地提高它们在中国国内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将其地位提升到与现有的若干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类似的水平,它们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和开发工作。这包括,在更多的中国城市开设分行,在已经开设分行的城市中开设更多的经营网点,在推销成熟的银行服务产品的同时针对中国客户需求特点进行调整和创新,实行融合中外文化因素的经营和管理策略,推行人力资源上的本土化战略,与国内银行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密切合作。也就是说,外资银行需要成为被中国国内客户广泛认可的经营机构,为中国国内企业带来并增加直接经济效益,帮助中国经济改善资源配置,促进资金合理流动,降低金融风险,使外资银行真正成为中国经济体系和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案例将大幅度减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外资行在限售期后大幅减持中资行股权获取暴利,引起国内舆论争议;二是学术界对海外战略投资者提高中资行公司治理水平、科技水平存不同看法;三是次贷危机后,外资行自顾不暇,光环破灭,中资行已不再盲目崇拜外资行的经验。

2.在我国建立分行或独立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会越来越多。自2007年花旗等4家外资行率先成立独立法人银行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成立24家独立法人银行。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小国的金融机构将不断在中国增设机构,大型外资行则成立独立法人银行。有必要指出的是,台资银行或大举进驻大陆。

3.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东亚、汇丰、恒生等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分行数已达15个以上,多于所有城商行分行数,在东部沿海地区机构铺设已基本完毕,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目前,港资、新资、美资等外资行大多采用了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预计今后有更多欧资和韩资银行采用本土化发展策略。

4.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一些外资行已经具备发行借记卡的资格,下一步外资行拓展的重点应是信用卡业务。一部分外资独立法人银行提出A股上市及发行次级债的要求。例如,东亚(中国)已经公开表达了A股上市的希望。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水平将与中资银行相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希望分支机构能够扩大,能够更关注核心客户,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网络的发展以及有更多客户的发展。深化:全球的网络是外资银行的一个优势,但不仅仅是在中国网络的优势,仅仅靠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就要与中国内地银行竞争是很难取胜的,但是可以在这个市场带来国际化的发展,而且能够带来不同的产品和方案给客户。强化:从一个现有客户身上得到更多的收益与获得一个新客户相比是更容易的,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强化客户关系以获得更多的份额。优化:外资银行希望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给客户,只有通过这样的优化才可以使外资银行和其他银行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篇7

作者简介:刘云生(1964-),男,湖南衡阳人,云南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发展民营银行,可以促使我国银行体制结构的改革与完善,实现有效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发展民营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

1.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传统银行业很早就开始引入民间资本,只是银行的控制权始终牢牢把控在政府手中,民间资本没有决策权。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的主要区别就是民间资本占主导地位。

民营银行与国有控股银行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民资性,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股,能够最大限度地摆脱政府干预。二是独立性,民营银行资本主要来自民间,民营银行可以在经营权、人事权、财权等方面保持较大的独立性。可以最大限度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现其经济目标。三是市场性,民营银行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民营银行的产生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作出决策,使资金在看不见的手的驱动下,实现优化配置。民营银行由于其自身特点,可以为更多的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风险性,民营银行相对国有银行由于资产规模较小以及管理经验不足承担的风险较大,且由于其逐利性,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往往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大变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民营银行意味着更开放的银行业和更包容的金融服务,其意义不可小觑

第一、发展民营银行将提高银行业竞争水平和服务水平,降低银行领域准入壁垒,。我国银行业的主导者一直是国有银行,在当前金融改革步伐不断推进的时期,银行机构办事效率颇受争议。此次民营银行开闸将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将为银行业注入新的活力,银行间竞争更有效。

第二、发展民营银行将推动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发展。由于民营银行的出资方出身民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因此民营银行凭借出资方的行业经验在产业融资方面具有优势。

第三、发展民营银行将促进银行业的全面发展。民营银行风险自担,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将使其更加依赖市场,与国有银行展开差异化竞争,且其草根性更具有不对称优势。

2.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面临的阻碍和风险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有许多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民营银行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民营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阻碍和风险。

2.1 市场准入阻碍

银行作为各行业获取资金获取的重要渠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银行必须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政府出于稳定市场,防范风险的考虑,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2.2 信用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仍然缺乏良好的信用体系和监管体系。良好的信用对于民营银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客户基于对民营银行的信任,将资金存入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基于对贷款人的信任将资金借给贷款人。然而目前整个社会仍然缺乏良好可信的信用机制,社会大众往往对新事物是缺乏信任的,这就会造成民营银行在设立初期的融资困难。而且民营银行在成立初期其贷款业务往往会比较谨慎,也会影响其贷款业务的发展。

2.3 利率管制问题

在金融市场中,资金就是市场中的商品,利率就是商品的价格。要实现有效的竞争,商品的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但是我国目前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银行的利率仍然是央行来决定。利率不能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这就抑制了民营银行的发展活力。

2.4 自身存在的风险

民营银行除了国有银行具有的风险外,其从成立开始由于自身原因就存在一定的特殊风险。

由于其自身资产规模较小,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在金融市场上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信贷资产的收益和损失呈现出强烈的不对称性,这是由于民营银行的客户群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一般信用较低,还款能力弱,一旦违约对于本身资产规模较小的民营银行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同质性。它们所提供的商品都是货币,但由于民营银行刚刚成立,一般要采取措施吸收存款,但由于网点规模的限制,及时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也无法弥补其中的差距,这就造成了民营银行竞争的劣势。

3.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的选择

由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根据我国自身的实际状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成功经验,采取组织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3.1 发展为专门化的银行

因为民营银行自身的实力有限,所以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为大客户提供大量的融资资金。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加快调整经营方向,合理地开拓比较适合自身的客户就成了当务之急。

比如农村金融承载着支持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还不足以满足这一要求。预计到2020年,我国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左右,这其中绝大部分要靠农村金融体系来提供,但目前的农村金融服务是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口,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块很大的市场蛋糕。面对需求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可以考虑成立专门化的面向农村的民营银行,吸引社会资本,针对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来服务,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双赢。

3.2 发展为区域性商业银行

民营银行资本来自民间,由当地企业和个人发起成立,更加了解当地的融资需求。并且民营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以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决策。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先要给自身做好正确的定位,结合自身和当地的优势资源,开拓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与传统银行实行差异化竞争。比如广西的北部湾银行它就是在竞争中注重自身的特色和差异,依托东盟开展国际结算业务。到目前为止北部湾银行已经与境外等80多家银行建立行关系,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覆盖全球的银行合作网络,与各国银行之间已经累计实现国际结算12.86亿美元。广西北部湾银行是区域性银行的成功范例,民营银行可以借鉴其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当实际开展特色业务,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3.3 建立互联网银行

我国互联网巨头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是我国首家民营银行。该银行既无柜台又无网点,减少了运营成本。通过互联网平台使业务的开展更加便捷。该银行服务对象定位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薪阶层、以及小微企业,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个存小贷”特色品牌。虽然其刚刚成立,但其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的运营模式,与准确的目标定位值得借鉴。

4.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资本开始进入银行业,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对于支持我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民营经济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也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信贷需求,这些需求给我国民营银行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明确市场定位,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并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民营银行就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 考 文 献

[1] 谈儒勇,夏云.民企办银行:梦想如何照进现实[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10-10.

[2] 问晓荫.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J].当代经济.2009(4).

[3] 韩卫红.论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文.2008.

[4] 许铁民.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

[5] 黄继平.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福建金融.2010(6).

[6] 史少文.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份额现状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10

[7] 周媛.我国民营银行设立路径选择与探讨.特区经济2009.06.

篇8

(一)商业银行将面临的挑战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发展的不断革新,给我国商业银行在监管政策上和业务开发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着金融行业进入的标准,使得一些非金融机构竞相走向金融机构,并且通过对自身存有的优势加以利用,来获得更加明显的核心竞争力。传统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因为管理方式与组织结构的因素,将自身的存在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在基于大数据时代为背景的竞争中是处于不利的位置上。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为管理会计带来的机遇

管理会计是一个从数据到决策上的一个过程。在大数据时代与财务管理互相碰撞的时期,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上的应用使其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具备开展大数据研究的先天性优势。在大数据的平台下,管理会计可以更加的精细化,为商业银行在决策方面提供有效的信息。

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应用国际通用的管理会计的方式上比财务会计对于国际准则的趋向要晚。在股改政策上市以后,源于精细化的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也在逐渐模仿国际一流银行的管理模式,管理会计在银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针对于当前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念有待提高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全世界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银行之一,面临着规模扩张逐渐受到限制,效益增长速度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为改变不利局面,加强银行精细化管理,工行实施管理模式的转换,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盈利管理模式,以价值作为核心,以价值管理作为中心思想,贯穿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以企业部门、生产产品、企业员工、产品客户等为管理对象,所包含的资本、风险、税务等关键经营的要素,建立汇集管理会计的技术、理念以及方式、应用为一系列的管理会计体制。

(二)针对于市场缺乏有效分析

管理会计的存在不仅仅是服务于银行的管理层和加强银行内部控制,除此之外,它还对市场未来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由于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对于市场分析力度不够高,进而造成管理会计工作时常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管理会计工作无法与时展相接轨,无法针对于市场的实际需求来构建科学有效的机制,在市场开发与价值体现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长远发展是起到一定阻碍作用的。

(三)管理会计核算力度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为核心,因为只有准确的数据,才会确保核算结果的有效性,但就当前状况来看,众多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计算的不够精细,在核算项目选择上也过于敷衍,未依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核算,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在制定策略时缺少准确性、有效性的依据,造成商业银行收获极小的经济利益。

三、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政策建议

(一)深化管理会计理念,强化管理会计应用

管理会计可以称为内部报告设计,通过提供公司内部信息,满足公司管理人员对于各个活动控制与计划的需求,同时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建议。在银行面对着日渐加剧的竞争情况,对于银行管理会计的方式进行应用实施,可以增加竞争力,运用管理会计的手段与方法可以科学规范的引导商业型银行对于行为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银行资源配置的效益以及产品盈利的能力,是商业银行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指导和规范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属于同一根源的,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实践与理论的两个小分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有很多,其中包括《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这些以财务会计的中心为财务报告提供重要的参照物。所谓管理会计是以会计为一种手段,对于管理对象、管理要素进行记录。组建一个新的管理机制,会包含部门、产品。员工等维度,以及包含风险、资本、费用的核心经营理念来保证经营管理信息的规范、真实、可靠等方面的安全。有关部门应成立管理会计学会,制定有效的管理规范,深入研究理念,共享先进技术,促进商业银行间的会计人员交流,这样便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拓展银行会计人员知识面,更好的对银行的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加大对管理会计核算力度,这样才会确保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大数据的能力建设

加强大数据的能力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在决策方面进行统筹,在人才储备与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打造统一的信息收集管理平台,实现资源配置与良好的经营机制,保障银行持续发展。在管理会计方面,支持与决策分析、信用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大数据所带来的思想会使得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时出现以下创新:一是在从结果上分析在过程中的装换。比如应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营业网点存款、下发卡的数量等业务统计,然后再依据前者进行多层分析,如果把数据向前延展的情况下,柜台人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询问一些基本情况,例如产品的体验、客户的基本情况信息等,这些基本数据在经过有效的应用后可以将作用发挥到最大;二是由基础到数据多层次的转换。例如评估贷款客户的经营情况,不但需要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还需要从其他渠道获知的信息来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客户经营信息;三是由阶段性的月度总结到实时总结的转变。

(四)提升管理水平与价值创造能力

篇9

关于发展民营银行的目的,主要的观点有两个:一是支持民营说;二是深化金融改革说。那些积极呼吁开放民营银行的人大多将前者放在首位,即认为当前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得到国有银行的充分支持,因此要求尽快新设一些民营银行来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第一,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只是说明民营企业的贷款愿望大于银行对其资金的供给愿望,但不能说明银行没有满足民营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这里的有效贷款需求是指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贷款需求。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必须以控制风险为前提,只有那些有发展潜质、经营管理良好、有担保、能给银行产生效益的企业才能为银行所接受。企业的贷款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不能因此就认为银行金融服务的效率很低,相反,恰恰是银行业的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增强的反映。贷款难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信用问题,增大了银行贷款营销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贷款难和企业贷款难应该是一对合理的矛盾。近年来国有银行经营不断改善,盈利逐年增加,不良贷款的存量和占比已连续几年保持双下降,这说明目前银行的贷款政策基本上是合理的。

第二,民营银行不可能超越基本的贷款原则而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事实上目前国有银行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上并没有任何歧视政策,对中小民营企业支持不够,主要还是从经营风险控制方面考虑的结果。现有的一些带有民营特征的股份制银行(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也没有显示出对民营企业贷款有什么特别的偏好。最近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应宜逊对杭州市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调查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个体工商户贷款甚少,有半数银行未对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而且小额贷款比重很低,10家银行中单户贷款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比重有5家银行低于建设银行的0.2%。股份制商业银行难以很好地适应中小企业这一客户群,其中大多数银行甚至比四大国有银行更倾向大客户。将来新型的具有良好经营机制的股份制民营银行,从风险控制和利润最大化出发,未必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

第三,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离不开普及城乡的服务网点,民营银行这方面显然无法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体系优势相提并论。在对中小民营企业服务方面,看不出民营银行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如果按一些人的观点,民营银行是定位为一些社区小银行,那么它也只能在社区范围从事金融服务,要想真正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民营银行就得遍布城乡,果真如此,就很有可能又走上了改革初期发展城市信用社的老路。

因此,民营银行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将发展民营银行的立脚点放在支持民营企业显然是一个错误,它既不现实又不,会使我们在民营银行及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上产生错误的判断,付出更多的改革成本。我们认为,必须将发展民营银行的问题放在整个金融改革框架中统筹规划,其目标取向应主要是借助民营银行的发展,在产权制度上触动国有银行的神经,促进国有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

二、发展民营银行的路径选择

(一)增量发展模式

当前金融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但首当其冲的应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对此,很多人提出一个办法,即可以照走我国企业增量改革的成功道路,在对国有企业动大手术之前,在外围开放民营企业,结果国民中民营经济的比重迅速超过国有部门,逐步稀释国有企业的包袱,使国有部门最终的产权改革变得较为容易,最终实现国有部门的改革目标。从理论上讲,增量发展民营银行的模式,可以促进银行业的竞争,督促国有银行改善管理,进而推动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但是应该做什么并不等于能做什么。在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照搬企业改革的模式增量发展民营银行,以此推进国有银行改革缺乏现实可行性。

第一,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并不能带来真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改革中的增量部分即民营经济是一种可以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发展过程中可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存下来的民营企业都是极富生命力的,因此民营经济才显得生机勃勃,才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带动国有企业改革。而银行业则不同,我国目前银行是进难退更难,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十分不畅,退出就意味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没有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发展再多的民营银行,金融市场仍然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市场,不可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我国现在已经有一些带有民营色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在成立之初可以说没有任何负担,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资产质量虽仍好于四大国有银行,但与国际标准比起来,差距已经开始显现,并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如果说入世之后,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国有银行的状况令人担忧,实际上股份制银行的状况也令人担忧。如果根本的问题不解决,盲目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其态势同样不容乐观。

第二,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并不能减轻国有银行的包袱。对于一般国有企业来说,改革主要的障碍是人员负担,由于庞杂的人员和由此带来的住房、工资、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使国有企业无法与民营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此在外围发展民营企业,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且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中的职工会主动离开,于是减轻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压力。而银行业改革主要的障碍是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它不会因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而减少。相反,增量发展模式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国有银行将首先受到冲击,竞争的加剧将会使国有银行盈利能力减弱,不良资产状况更趋恶化。

第三,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将使整体金融风险明显加大。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经营风险仅限于企业自身,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破产倒闭,因此风险涉及面小。而银行的风险则不在银行本身,而在于给广大存款人带来的风险。银行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支付问题,将直接的稳定。那些希望尽快发展民营银行的人只看到民营银行促进竞争的一面,却没有认真分析这种竞争会不会过度。我们虽不能断定目前银行业的竞争是否过度,但至少现在的竞争已经很激烈。试想将来又有大批中小民营银行介入进来,竞争的结果将是你死我活,如果是一般企业,死一批,再发展一批,倒是有利于市场的优胜劣汰,保持生命盾众但对目前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完全的市场竞争法则,是行不通的。一家银行倒闭,有可能引发整个银行业的信誉风险和金融危机。

(二)存量改造模式

有些学者很早就提出,民营银行不需要新设银行,可以通过改造现有银行机构的办法来实现,这样既解决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也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道。但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比较典型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存量改造的方式是害怕风险而裹足不前(徐滇庆,2002),认为这是对发展民营银行的一种否定。他们承认,由于我国在存款保险制度、法规建设及银行监管体制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开放民营银行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创新去创造条件,而开展民营银行的试点则是金融创新的一个动力,可以通过试点来摸索开放民营银行的经验。第二种是认为这种“存量改造”式的延续的是一种“搭配销售”的策略(尹龙,2002),这种策略对于劣质产品生产者是一种占优策略,但对于优质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公平,只不过是强制消费者以更高的价格满足其效用。而产权的“搭配销售”则可能使总体效用锐减为零。这种观点对存量改造的可行性提出异议。

对于第一种看法,我们认为,第一,采用存量改造的办法确实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大的金融风险。从世界许多发展家的情况看,开放民营银行的风险是很高的。比如,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捷克、俄罗斯以及一些前苏联国家,在没有相应的、和配套体系的情况下开放民营金融或实行金融自由化,都造成了严重的金融混乱。从我国情况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盲目发展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结果造成这些机构短期行为严重,经营管理混乱,最后只好进行撤销、关闭、兼并和重组,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因此金融改革必须要有一个底线,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这才是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成功的精髓所在。但是重视风险防范并不是说银行业改革不能搞民营化,那种认为只有进行开放民营银行的试点才是向前推进,而存量改造的方法就是裹足不前的观点则更不可取。我国对一般国有的股份制改造也是一种存量改造和民营化的改造,谁会认为这种改造使改革停滞不前。第二,试点的核心就是“试错”。就一般“试点”而言,如果试错了,后果只是对试点本身产生,问题不是太大,大不了撤销或重来。但对于民营银行改革的试点,好比人的心脏,不能有片刻的故障,出了问题可能对整个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第二种看法,我们认为,以存量改造的方式引入民营资本,改造国有银行,解决国有银行一部分不良资产问题,的确有一点“搭配销售”之嫌。但是应该看到,“搭配销售”不一定就不。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销售手段,本身就有它的合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搭配销售是一种适应市场变化的价格调整,一个商家能否采用搭配销售最终取决于市场供求,只要是市场接受的,不是行政干预的,就应该是合理的。因此,引入民营资本改造国有银行的关键还是要看市场供求,有没有民营资本愿意进来,有没有符合民营资本投向的国有银行。从表面上看,国有银行存在不良资产包袱,谁都不愿意接。但看看我国一般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同样有大量的包袱,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成功地实现了转制,相当部分中小国有企业通过转让实现了民营化,成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些退市的亏损上市公司利用“壳资源”的优势最终完成重组上市,顺利实现扭亏为盈,这些都是存量改造的成功例子,很值得银行业改革借鉴。

综上所述,完全有理由相信,将发展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的产权结合起来是一个好的选择,银行业的牌照或股权,仍然是一个特殊资源,只要方法得当,民营资本是非常愿意进入银行业的。

三、存量改造发展民营银行的方式

篇10

“金融生态”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先在国内提出的创新性仿生概念[1]。虽然目前国内学界对金融生态、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界定仍有争议,但本文通过对国内成熟理论成果的借鉴,可以认为:金融生态是对一国或地区金融体系运行的特征、规律的生态化描述,能够形象、系统、本质地反映金融体系内外部各类主体、各类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制约的有机价值关系,而金融生态环境即指构成或影响到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的各环境因素的集合[1,2]。以民营银行为代表的高层次、高水平民营金融机构较国资银行具有更高的市场化水平,对其所在的金融生态环境也存在更为独特、密切的依赖;所以,在研究江西省民营银行的培育与发展、分析其目标与正确选择的战略问题的过程中,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是一项无法回避的子课题。

1 国内外研究简述

国内外学界针对商业银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民营银行为主,而在我国则涉及国资、民营的产权结构差异问题)所面对的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由来已久,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从较宏观的视角研究商业银行体系的地位与外在环境,研究各类因素间通过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并根据需要采用了各具特色的量化研究方法。例如,邓淇中(2012)等采用了Cronbach’s系数法、方差累积贡献率计算法等,通过信度和效度检测对涉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整理与筛选,确定了经济水平、诚信环境、政府效率、人文氛围等七大类环境因素,建立了国内各地金融生态环境的定量评测指标体系[2];刘晔、陈雁云等(2013)则进一步将视角对准江西省,采用因子分析和AHP方法,从八个大的层面筛选出具体指标,评价、测算了省内各地市的生态环境现状,指出了其中体现的弊病、问题和各地金融生态环境构建的不平衡性[3]。其二则是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信用及法制因素等较微观的层面出发,研究不同因素所涉及的具体问题,例如Merton&Bodie(1995)的的金融服务理论认为合约、市场、金融中介构成的体系需要合理安排,以优化并提供金融服务,而且金融体系优化的重心应是建设促使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作用的健全市场环境[4];卢福财等(2014)国内学者也通过研究指出,民营银行能够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减少受政府干预的程度,但这只有在发达的经济与金融体系、有效的外部监管、健全的信用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成为一种优势[5]。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对国内(尤其是江西相较于其它省份而言)的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做出初步分析、得到大体认识。例如前述邓淇中的评测结果与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大陆29个省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我国首批五家民营银行中,有四家位于广东、上海、北京这三个评测分值为8.0以上的省市,而江西省的评价得分仅为1.0,在各省市中列倒数第七位[2];无论是从夯实银行业的经济基础、更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宏观视角来看,还是从创新银行业务、打造普惠金融等微观视角来看,我国民营银行的先期试点工作都需要选择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金融体系健全、政策与制度保障到位、法制环境好、金融债权得到有效保护、信用意识强、银企关系融洽、人口素质高的区域来开展,所以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相对低下的江西省未能在首批民营银行试点中“分一杯羹”,自然是在意料之中。那么,江西省金融生态环境是否有望满足未来民营银行培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我国首批民营银行诞生地相比,江西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特质、差距有又主要体现在哪里?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回答江西省民营银行发展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选择问题。

2 江西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

借鉴现有研究,结合统计数据、课题组调查反馈信息等,我们可以将导致江西省金融生态环境水平低下、民营银行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

2.1经济基础差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江西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金融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也得到一定改善――江西省在近几年已是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省份之一,而且已基本实现了主干产业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但从全国来看,2013年江西省GDP为14,338.5亿元,人均GDP为31,771元,在各省市中仅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属于典型的中部欠发达省份[6]。同时江西省的财政收入、城乡人均收入、工业增加值与利润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样落后于东部地区,无疑制约了发展民营银行所需的社会需求。同时,经济基础的薄弱也制约了一些民营银行所需要的创新要素的积累;例如目前我国民营银行的主要发展途径之一是网络银行,江西省通过这条途径突破民营银行发展门槛的希望目前却仍旧渺茫――在落后的经济水平制约下,江西省的网络应用水平与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堪忧,江西省的网络域名总量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中列第19位[7],排名甚至远低于重庆等直辖市,省内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更是长年名列各省末尾,为数不多的省内互联网科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也大多处于上游服务商、下游分销商与客户“两头在外”的状态,缺乏孵化、衍生出互联网金融企业乃至网络银行的基础。

2.2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江西省金融机构的数量稳步增长,布局趋于合理,组织结构日渐完善,但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水平仍有不足,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相关的指标不理想。通过年鉴数据可进一步揭示出,与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民营银行先发地区)相比,江西省银行体系中的信贷规模小、信贷结构不尽合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与不同产权类型企业得到的信贷支持不平衡)、存贷差总量偏大(储蓄存款转化为有效投资的程度不够),以2013年为例,江西省存贷比约为66.65%,低于全国总体水平(68.88%),金融相关率指标(FIR,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额与同期GDP 之比,反映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的相关程度)计算结果为2.26,虽然已连续三年保持上升,但仍低于3.10的2013年全国总体水平[6,8]。以上两方面数据均反映出区域内金融资源匮乏、金融效率低下,银行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程度差。由于现有银行业机构在服务上的缺位甚至歧视,使得不少个人与企业的金融需求只能通过期限短、利率高和隐蔽性强的地下融资来满足,这虽然也可以实现融资目标,但无限责任及法律保障缺失会大幅放大其风险、形成畸高的利率水平,势必会加重企业负担。除了规范性差、隐蔽性强的地下融资外,江西省自2009年起也启动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以期以更规范形式满足民间金融需求,并取得了相对瞩目的成绩:2014年全省已设有224家小额贷款公司,全年累计发放贷款近281亿元,超过了北京、上海、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省市,在大陆各省市区中名列14位。从前述环境分析中可以看出,面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缺位,江西省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同样是相当可观的,地下金融、小贷公司的发展已经能说明省内民间金融的萌发、成长是难以消除的自然趋势。

2.3诚信意识薄弱,信用环境差

李扬等(2005)曾指出,越是金融生态环境差的地区,金融滞后、政府干预、地域保护、业务垄断、法制缺陷和诚信缺失等问题便越是层出不穷,银行业机构难于通过市场化的信息机制获得企业相关信息并作出有效评价,或是虽能准确评价但也在外部干预下无法做出最有利于避免信用风险的业务决策,令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信用环境要素愈发成为一块短板[9]。以上分析同样能够很好地概括江西省的现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约束,江西省社会诚信文化较弱,公众尚未充分形成产权保护意识,信用体系与法制建设也有待加强,使得金融诚信保障条件还不完备。近年,在转方式、调结构和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江西省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导致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风险的累积不断加快,部分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较高、省内借贷款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有调研显示,在上述情况影响下,江西省金融资产质量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是处于中下水准的(甚至不如西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10]。如上所述,信用环境的问题对发展民营银行(尤其是在吸引区域外资金参与本地银行培育)带来的负面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2.4法治环境、政府服务待改善

法治环境的完善意味着金融法制健全、执法力度到位,但目前江西金融业面对的法治环境尚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首先是行政干预、地域保护等导致的权高于法、有法不依等情况时有发生;其次,司法部门往往缺乏足够执行能力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在一些金融案件的审理和执行过程中,依法收贷不能落实、金融犯罪惩处追究不力、金融纠纷赔付困难等问题屡见不鲜。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需要的是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而此类问题将意味着其培育与发展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驾护航,其抵制违规干预、防范金融犯罪、解决金融纠纷的成本将会变得很高。

从更全面的政府服务视角来看,江西省及下属地市的一些政府机构在履行自身职能时,没有真正充分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府机构职能划分与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较严重;部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也与新常态下的社会经济实际要求难以匹配,存在某些不作为、乱作为乃至寻租现象。此外,涉及金融业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也存在缺失,例如,省内至今缺乏成熟的信用中介机构准入与退出制度以及规范,这使得省内金融信用中介业务缺乏严格的风险防范和制约机制,加大了信用信息的收集与运用难度。

3 基本对策与建议

在江西省民营银行发展尚有待实现突破的现状下,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将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类金融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促使未来江西省民营银行尽早确定合理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选择,并有效地抑制和根除民营银行发展中可能滋生、累积的风险, 使未来具备浓厚地域特色的江西省民营银行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出降低金融运作成本、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预期效能。

面对这一诉求,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不应一味以限制或禁止性的手段控制民间金融风险,而应当是努力实现一个金融运作成本低、效率高, 对金融主体行为具有良好的正向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的制度安排,在发展民营银行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对现存制度与政策措施体系的缺陷进行改造、优化, 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更好地引导民间金融资本运作从地下向地上、从无序向有序转变,将民营金融乃至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真正引入良性轨道。首先,为了更好把握当前政策机遇、克服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短板”,政府机构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当前金融生态环境的客观实际,加快制定民营银行发展远景规划。规划要按照合理布局、改革创新和市场运作等原则,充分体现建立普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金融体系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等,力争使编制的规划具有科学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各地市应尽快研究、落实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具体政策,尤其是要认真研究近期国家、江西省围绕民营银行准入、监管等问题出台的意见与措施,拿出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并落到实处,从行政层面为本省民营银行的发展做好第一道铺垫,为缺少规模优势、不具备政府的信用担保、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创造平等的发展氛围。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与诚信环境,在充分落实前述的规划、政策的基础上,依法严格保护民营金融机构的独立性、帮助其远离行政干预,并加大依法审理金融侵权案件的力度、着力提高已诉贷款的执法回收率,解决其难和执行难的问题,严惩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保护民营银行的合法权益。再次,是要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建设,建立统一、开放、有效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和评价制度,根据市场规则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有序的管理、齐全的手段、强有力的监管。

【基金项目:当前金融生态环境下江西省发展民营银行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选择研究,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课题(14ZT24),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年立项;江西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与民营金融发展问题研究,景德镇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景德镇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年立项。】

参考文献

[1] 杨枝煌,构建科学的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金融生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92-100.

[2]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构建及竞争力评价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15(6):75-80.

[3] 陈雁云,刘晔.江西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J].江西社会科学,2013,(5):77-81.

[4] 孙宗宽.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 卢福财,张荣鑫,中国银行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

学报,2014,(5):5-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DB/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http://nic.

cn/,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