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子信息工程职业价值观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7 17:33: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子信息工程职业价值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子信息工程职业价值观

篇1

1.涉及知识领域纷繁复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原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技术、公共安全与图像技术等10多个专业重新调整后新的宽口径专业。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国防、工业控制、交通、家用电子、农业、电子商务、通信等诸多应用领域,涉及到的应用相关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知识领域中抽丝剥茧,提取当代前沿技术最需要的共性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兼顾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培养,有效拓展就业渠道是专业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2.教师队伍工程素养不高

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本质上是教师角色的变革。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养的工程师,教师应首先了解工程需求并善于做工程项目。我国高校引进人才多为刚从本专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现代企业中电子信息类相关职位可提供丰厚薪酬,而高校收入则与科研产出密切相关。

不同的激励机制使得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毕业生优先选择在企业工作,并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工程师;擅长科研工作的毕业生选择在高校就业,并迫于考核压力专注于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工程能力逐步退化。因而高校教师队伍自身工程素养的提高刻不容缓。

3.项目驱动的主动式教学阻力巨大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应用于特定领域的电子系统。电子系统设计是电子系统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依赖于专业知识的筛选、梳理、整合和应用,整个系统的设计、制作、调试周期十分漫长,因此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贯穿电子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是极具挑战的课题。此外,受近年来本科扩招影响与行业发展需求的驱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年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与具有工程素质的人才引进相对缓慢,这使得特定项目驱动的主动教学实质上可能只有非常有限的教师来完成,项目的引导、实施、监督与评价都带来巨大的困难。

二、电子信息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1.职业学校需要加强电子信息创新教学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电子信息创新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写作标准进行分析,明确实际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分析适合学生的规范意识标准,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教学发展过程。在电子信息创新发展研究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过程,帮助其充分的理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的分析和解决,合理的引导电子信息相关理论内容,引发学生对实际理论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结合各项理论知识,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电子信息实训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的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充分调动自身的行动力,鼓励学生与其他人进行合作,充分解决各种问题。

2.创新教学的提高

篇2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最新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篇3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最新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上,从第三学年开始分方向培养:嵌入式集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嵌入式集成电路方向主要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主要课程: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同时设置多门其他方向的选修课: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篇4

1前言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理工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在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专业,培养对象为面向企业一线的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装接与设备操作、调试、维修、检验与品质管理、工艺与现场管理、销售与技术支持及外协等岗位的高端技能人才,为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子设备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为湖南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不断增长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需求,如何重视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出既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热点问题。

2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电子信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现代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又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遵循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对相关电子产品和设备进行研发生产、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目前,传统的理论教学仍占主要地位,教授的课程也以“电路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基础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以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师教学的中心为如何备好课,如何才能讲好一堂课,很少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方法,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自然会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与学生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不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质疑,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面对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创造性思维缺失。

3基于知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的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就要求高校树立创新的价值观和人才观,重视塑造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整个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系统优化、稳中求新的原则,既保持核心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又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与之相适应;坚持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加强实践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单从课堂上和书本中是很难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的。教师可设计以“嵌入式迎宾机器人系列产品设计与制作”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模块,紧紧围绕完成系列产品设计制作的阶段性任务所应具备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设计专业能力模块的核心课程。按照“多课程少学时”的原则设置选修课,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重视学生创新工程建设,结合信息产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校资源优势,推出学生实习、实践、实训与就业计划,引导和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与研发、工艺改革与创新和社会实习与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更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工程实践、设计开发,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教与学、师与生关系上要形成教学相长、双向激励的意识,建立创新文化,塑造创新氛围。定期举行“创新创业进校园”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创业培训、企业家交流、创业竞赛等,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过程创新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成为趋势和潮流。高校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引导并强化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电子信息教学的意识,要求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成长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做到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层指导;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通过自学、互学、评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最终达到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这是因为此类实验一般涉及多门课程知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不但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大力发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的合作,同电子信息企业共同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探索多种协同创新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紧密结合之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加大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力度,深入实施协同计划,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合作互惠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各类实践基地,制定完善的实践管理制度,规范各类实践基地运行机制;邀请电子信息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授课,使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既接受学校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又了解和掌握实际需求,增长实践技能。

调查发现,电子信息专业急需工程技术员、产品维修实验员、维修操作工、电子产品装接工、设计与测试助理工程师、工艺助理工程师、电子产品制图制板员、SMT操作员、单片机设计师等岗位人才,为此可组织学生到电子信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战环境中掌握各种电子信息技能,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的零距离对接。校企深度合作发展,可实现企业、学生、学校的共赢。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真正理解和消化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并增加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学校可以了解当前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与实际的电子信息企业岗位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从而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困境;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让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未来可缩短学生的适应时间,节约培训成本。规划职业课程,实现人尽其材设置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能力评估表来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意向职位、所需能力以及提升计划等,从而引导其制定恰当的能力提升策略,充分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向工程应用型发展,促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实行弹性学分制,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多学科融合意识,培养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人文、艺术、技术和管理多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深化学校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工作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运行机制,如构建“模块+平台”培养制度、“完全学分制”“奖学金激励机制”“全程导师制”等。这些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对制度进行广泛的试点与应用,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以形成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

4结语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是不可能获得今后工作所需的全部知识的。因此,学校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在教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要实现这一切,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悉心引导。为此,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在低年级时就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他们营造积极成才的氛围。学校只有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向民,韦岗,李正,等.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59-65.

[2]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等.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5-31.

[3]瞿成明,陈晓红.创新培养模式,走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特色培养之路:安徽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子教育,2010(4):11-16.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Study of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system

Lin Chen1, Ying Lyu1,2, Hongzhi Jia1 and Boqing Xu1

1.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16 Jungong

Road, Shanghai 200093,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 ESIGELEC, Rouen, France, 2015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knowledge,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engineers with a sense of innovation. It’s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cientific methods’ usage and practical skills. It helps students form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From the view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som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puts forward a brand new teaching method that consists of three points which are “Put internship as a part of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ach courses”,“Encourage designing experiments and series experiments ” which improves students’practical skills effectively.

Key word: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y;traditional teaching; new teaching

1.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目前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法国ESIGELEC拥有1900人(员工、学生与教授)。五个部门包括:信息技术、电信和电子、电气工程与能源、嵌入式系统、人文,语言和管理以及八个自动化实验室。16个双学位课程。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份与大学或工程学校的协议进行了签署:包括欧洲国家,中东国家,非洲国家,北美国家南美洲国家和亚洲国家。学生总人数:工程计划占34%的是国际学生其中包括30名交流学生。3000个公司与ESIGELEC建立网络关系,其中有350个法国境外公司(他们可以提供境外实习机会)。有大部分相关课程在IRSEEM实验室完成,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接下来,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作为例子,深究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是如何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课程安排突出表现了较强的理论性与工程性、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动手的实践能力,为经后从事电子开发,嵌入式工程设计,电路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综合性研发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

2.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理念相比,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当前,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沿袭中学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即老师教,学生就被动学和接受,学生缺乏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做到真正的融合贯通。

2.2 理论与实践的比重不合理

由于资源的限制,我国的教学主要以上课为主,实验为辅,学生刚刚开始动手,实验课就结束了,而且除了在实验课程时间可以进入实验室,其他时间学生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复习。追其原因,是因为实验室有限,电路板有限,学校无法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由于已完成焊接的电路板价格普遍比较昂贵,学生没有经济能力和没有实验任务的压力下,无法保证自觉购买电路板进行长期性的实验[2-3]。

2.3 学生众多

国内的课堂,假设班级有50位同学,老师讲课的时候,如果同学有问题,老师不太可能在上课时间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在课间时找老师询问进行解答,原因是学生不太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打断老师,进行询问。一方面原因是由于考虑到班里同学太多了,耽误其他同学;另一方面原因是考虑到老师的讲课效率,妨碍老师的授课进度。

2.4 笔试成绩比重大

中国的课堂,期末笔试一向占有很高的比重,很多同学在上课时睡觉,却在期末中仍然可以考出好成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考试的基础是用书本中的知识,学生只需要认真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即可。但让人遗憾的是,这种记忆是短暂的,根本没有通过实践来加深印象的过程和途径。最后导致学生什么都不记得,掌握知识的程度并不全面。

3. 国外可借鉴的实践教学方法

3.1大四上学期企业实习

在国内教学中是很多老师不允许的。但是在国外的教学中,工程师学院要求学生在每个暑假进行两个月的实习,而大四上半学期进行四个到六个月的实习,算作课标的一部分。这样切身体会作为一个工程师,到工作环境中应该具备如何的工作状态,让他们在实习结束之后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更加切实清晰的方向安排。

学生自己寻找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或者网上投简历,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工程师学院的前两年可以选择做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暑假实习;之后强制性在暑期做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最后一年上学期实习为4到6个月,最后要以实习报告进行期末答辩。在实习期间,学校实习辅导导师会到公司进行考察,跟公司的公司实习导师 (mentor)了解实习情况。

校园中的学习和工作有一定的脱节,所以要靠实习来充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讲,实习不仅仅是一个桥梁,更是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的关键性一步。实习结束后,运用实习报告在学校进行毕业答辩。这有很好的意义。因为公司招聘实习生,一般来讲是让实习生做整个团队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将要做的事情。例如在开发团队不确定电路板能否在一个新的软件环境下运行,公司团队会让实习生用半年的时间来探究。对公司而言,当团队进行到这一模块的时候,就会有可参照的资料(实习生论文),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些已经出现的问题,帮助整个团队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对于实习生而言,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历练,熟练了学校所学知识,了解了一个公司的工作情况,同时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小项目。对于学校而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习报告中通常会介绍大量新的产品和新的软件环境,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探究的项目,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结合掌握的能力。

3.2每门课都开设实验

3.2.1理论联系实践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中Labview为例,学生上课是在实验室,老师先使用PPT进行讲解Labview的用途,如何打开界面和每个模块的作用等等。然后在两个小时中同学必须完成实验一的前提下,有步骤教学生如何进行操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了解如何使用Labview环境中的器件和程序的功能。接下来完成练习一,这个练习没有任何实验指导,只有题目要求,完全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设计电路图。在实验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意问老师问题。无论是实验步骤,还是调试问题,老师都很热心的帮助同学解答。由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多同学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四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同学已经熟练掌握了几个器件的使用。并且在两周之后,部分同学已经可以自己编写计算器的程序。

3.2.2 小组形式实验教学

在国外的课堂中,小组活动是十分普遍的。一般由两到三个人一组,比如在C语言的课程中,每个小组分配一块电路板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不同的思路进行碰撞,互相学习;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今后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协调合作,能事半功倍,加快研发效率,才能创造科研奇迹。

3.2.3合理规划成绩评定

在课程实验设置中,基本上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实验课程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出勤率占百分之十。基于这样的考核比例,学生在平时非常重视实验课,甚至在课后也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和研究。

3.3鼓励设计性实验及系列实验

在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里,IRSEEM实验室为公司提供技术,如:电子产品,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微处理器等。同时为学生或毕业生提供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进行项目研发,鼓励他们创新,并且为企业创造收益。因此在学期结束大程序设计时,同学们就利用由公司提供的电路板和资料进行综合的设计性实验。课程要求用到给定的电路板,进行自我设计,语言编程,实现一定的功能。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加考验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发挥长处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完成他们的一个小作品[4-7]。

4.结论

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到企业单位工作,很少有学生选择读博士搞学术研究。因此实践变成是教学的重要的一个环节。电子信息工程主要面向已经掌握基础的电路知识和电子知识的同学们,所以一定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是学以致用的。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动手实验,就成了对所学有更深入的理解的目的。由于学校IRSEEM实验室有长期与公司合作的项目,所以可以让有兴趣参与的同学有更加实际的操作和体会,为培养更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要培养的是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电子工程师们,而不是一味谈论书本知识的“呆子学生”。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在学生时代过去之后便开始的职业生涯,才能走得更加自信,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 陈麟. 光电信息工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科教文汇, 2010 (24): 27-28.

[2]陈麟, 汪丹妮, 张蕾, 等. 从《微波与天线》课程看本科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 Advances in education research. Volume 64. pp. 120-123. 2014.

[3]Lin Chen, Zhaoxiang Cheng, Yiming Zhu.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dvances in education sciences. Volume 1. pp.216-219. 2013.

[4]L. Chen, Z. Q. Cao, F. Ou, H. G. Li, Q. S. Shen and H. C. Qiao, Observation of large positive and negative lateralshifts of a reflected beam from symmetricalmetal-cladding waveguides, Opt. Lett,vol. 32, pp. 1432-1434, 2007.

篇6

电子信息工程实习体会感想

一、 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是对本专业未来发展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并能为后继课教学及毕业环节打下基础。它能够加强我们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增加我们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我们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作为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电子信息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生大事。平时自己通过杂志、报刊、网络的了解,和四天老师的讲座,对自己掌握的通信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好的系统利用这些资源。

二、实习时间、地点

20__年_月_日至20__年_月_日共4天在茂名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的现代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三、实习单位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实践性通信技术为办学特色,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交换、检测技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制、开发与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学生所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包:电路原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原理、数字系统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程控交换技术、现代通信新技术、微波技术、DSP技术及应用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省级优秀教师任教,95%以上硕士学历,博士学历2人,在读1人。本专业相关实验室投资达800多万,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实践条件在省内位居前列。

学生毕业后,可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电子工程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四、实习内容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

首先,第一天老师讲了我们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所学的学期与所占学分,和我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让我们对这个专业充满了信心。

然后第二天老师讲了一些我们所学的那些专业课程的详细内容,比如电路要学什么,模拟电子技术要学什么,数字电子技术要学什么,高频电子线路要学什么都用ppt给我们观看,并且给我们大致的介绍了一些他们的内容。虽然我听不大懂,但是我还是十分努力的听着,因为我觉得很有趣,我很感兴趣。

之后,第三天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下现在的一些高端的通信技术,3g乃至于

4g,还讲了通信技术的历史,也就是1g与2g,和一些2g技术的情况。以及一些中国三大移动网络运营商的一些信息,以及他们所使用的3g制式情况,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基础上的中国移动,基于CDMA20__技术制式基础上的中国电信,基于WCDMA技术制式基础上的中国联通。还有中国国产的TD-SCDMA的一些情况,像他的研发过程和时间,是谁提出的之类的情况。还给我们观看了一些3g手机的附带功能等等。下面就是一些这些内容:

移动通信 特点:

1复杂的信道特性:a路径损耗 b多路传播

2多而强的干扰:a同道干扰(同频率) b邻道干扰(邻信道) 蜂窝式小区制中相邻信道不可使用同一频率

3多铺勒效应

4组网方式灵活:大区制,小区制

5频率资源有限 6对设备要求高

移动网络结构:基站 ,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GSM网络系统由3个分系统组成:移动台,基站子系统(BTS),网络子系统(包括HRL,VRL,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监管系统)

移动台工作的频段:发射频率(上行)为890MHZ——915MHZ;接受频率(下行)为935MHZ——960MHZ

基站:GSM基站在GSM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GSM网络的通信质量。GSM基站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最初的基站设备基本都是一些国外的产品。随着我国一些高科技电信企业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不断深入,一些国内的电信企业如大唐、广州金鹏等公司也生产出多种型号的基站。

GSM赋予基站的无线组网特性使基站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及室内、室外型基站,无线频率资源的限制又使人们更充分地发展着基站的不同应用形式来增强覆盖,吸收话务--远端TR_、分布天线系统、光纤分路系统、直放站。

3G知识: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__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 Multiple Acce (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WCDMA

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 acket Radio 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

2、CDMA20__

CDMA20__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

美国主推,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__1_—CDMA20__3_(3G)的演进策略。CDMA20__1_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__3_与CDMA20__1_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 IS95网络。

3、TD-SCDMA

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 CDMA(时分同步CDMA),是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五、实习体会与总结

四天前我刚刚进入实验室,看到那些陌生而且新颖的实验设备,我十分好奇。四天后的现在,我随着老师的介绍慢慢地对它们了解,虽然老师讲得很多东西我其实都听不太懂,但是我还是努力且专心的听着,因为我觉得这很有趣,而且这也能培养我的专业意识和让我对未来本专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这四天的认识实习里,对我影响十分的大,它不但让我了解了我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以后的就业前景等等,还告诉了我们往届本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之类的重要信息,让我对本专业充满了信心,不像以前一样对本专业一无所知,不知以后就业的情况。所以我十分感谢学院在这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开设了这样的认识实习。

电子信息工程实习体会感想

20__年_月,学校组织的实习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但是我以100%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同时由于学习的心态来面对,而经历了这次过程,我们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我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实习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操作能力,开阔了视野,并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现将本次实习就实习内容以及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两方面作实习鉴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报告范文在实习的1个月时间里,我担任工程部里面的巡检工作,学习最基本的CDMA网络知识、GSM网络知识、室内分布系统知识。NOKIA手机工程模式和三星常用工程模式的认识跟应用。NOKIA测试手机使用的BCCH、CID、R_、RQ跟T_测试G网的网络信号,三星手机使用的PN、EC/IO、R_和T_测试C网的网络信号。巡检组员关于测试的方法和要求,室内分布代维服务内容和要求,用户感受要求,网络指标要求,工艺要求等。室内分布系统总台账中巡检站点信息查找。分析C/G网络信号系统设计方案,绘画系统原理图跟设备安装图,从而弄懂网络的覆盖区域,馈线的走向,设备器件的参数等设计方案的要求。学习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应用于室内分布系统整改、优化工程:结合更高的网络质量要求和大网变化、有必要对已建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评估、系统指标调测、整改方案实施、系统优化网络优化。用户投诉分析处理、室内日常通信保障获得更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巡检操作要掌握的要领:GSM的通信测试用NOKIA移动电话的工程模式名称为“Net monitor"分组画面为改锥、铁锤和手机,诺基亚的工程模式启动后可以通过命令开启或关闭。工能选择-Net monitor-01进入画面00退出的程序一样,只不过后面的01该成了00。记录BCCH﹑CI﹑R_Lev﹑RQ﹑T_-PWR(等级)最强邻居小区1跟最强邻小区2的数据,以及切换测试。打通10010电话,对数据变化进行记录。主要记录数据为菜单1﹑3和9。CDMA用三星移动电话第三行的PN数值是代表者手机信号接收基站的代码。在建筑物内&室外大家可以尝试着播打。看看PN值的变化。后面的D0__数值就是下行R_接收电平值。也就是手机信号接收功率的强弱数值。数值越小,代表功率越大,信号也就越强。反之也亦然。正常范围应该是50~90之间。后面的-0_数值代表者EC/IO值,通俗的说就是扰频值。数值越大说明手机受到外界干扰越大。超过+10几乎无法正常通话了。第四行的数值T-__代表了手机上行也就是手机发射功率数字。数字越大代表发射信号的功率越强。关键就是第一页的CDMA Monitor,是工程测试人员必看的一页。如果要判断信号问题还是手机故障,依据都来自与此。完成了这些的数据记录后,还要对电表位置/读数以及主机设备的具置进行记录。

实习虽短,但收获丰富,只要付出,就有回报,而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有了机会去面对着专业性人员,听着他们对专业性的讲解以及亲自看到了许多的大型通信设备,这些都很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与实际相联系,很益于我在以后的工作。实习让我体会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对通信工程在生产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了解这些企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学习这些企业组织和管理知识,巩固了所学理论,培养了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此次实习通过各种形式我了解当前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美好的前景。感受到了信息科技给今天带来的美好生活,当然以后自己也要立志献身于通信事业,重点研究移动通信新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实习体会感想

一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加深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一些理论常识。

2、通过毕业实习掌握本专业的一些基本技能,熟悉公司生产的一些基本生产流程。

3、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4、通过毕业实习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做好准备。

二 实习时间

20__年_月_日——20__年_月_日

三 实习单位和部门

1、实习单位:天津通广集团数字通信有限公司

2、实习部门:组装制造部

四 实习单位简介

天津通广集团数字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_月,公司占地面积

16000㎡,拥有现代化的厂房,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加工工艺,具有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制能力。公司主要从事集群、移动通信、数字通信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精密电子产品配套加工。公司一直坚持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质量方针(走科技创新之路、取持续改进之法、赢顾客满意之心)和目标(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确保产品一流水平、持续满足用户需求)。在经营理念上始终坚持:“第一流的技术、第一流的管理、第一流的产品、第一流的服务。”为目标不动摇。

五 实习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主要以观摩和实际操作实习为主。学习如何组装制造简单的电子产品。学习后进行了相关的测试,测试通过后,带领我们进行参观和实际操作。

首先组织我们进行了入职前的基本常识和理论的学习。

来到公司的第一天,由人力资源部给我们开展了培训。给我们讲述了公司的历史、概况、业务、发展规划、产品和技术概况以及公司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员工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接下来给我们讲述了公司的基本人事制度和安全质量管理。

还对我们进行了几项专题类的培训,主要包括5S现场管理、防ESD知识和物料控制的培训。记忆最深刻的当属5S现场管理的培训。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在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

1、整理

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是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

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号:效率和安全始于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1)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2)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3)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4)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5)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6)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2、整顿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整顿活动的要点是:(1)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2)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而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3)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3、清扫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清扫活动的要点是:(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2)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工作,清扫也是保养;(3)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4、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活动的要点是:(1)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2)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3)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4)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篇7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2612人,教职工1178人,其中专任教师59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39.4%,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8%。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为北京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电信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7个二级学院。开设机械与数控、汽车与交通、自控与电气、电子与信息、食品与生物、艺术与设计、经济与管理7大类48个高职专业,所设专业覆盖了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各个支柱产业。

电信工程学院简介

电信工程学院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2010年学校开展了5校合并后的专业整合工作,集成了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优质资源,组建了电信工程学院,下设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3个专业系。目前,计算机技术系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4个专业,电子技术系开设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个专业,通信技术系开设通信技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2个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专职教师8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70%。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2000人。

近两年,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巩固示范校建设成果,凝练专业特色,形成电子信息专业群发展优势

目前开设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通信技术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和北京市分级制改革试点专业。在学校创建的“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创建了以“项目工厂”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实现方式。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引入“职业成熟度”理念,按照职业岗位的难度阶梯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较完善的“迭代增量”式的课程体系。通过示范校建设及深化辐射,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业为核心,辐射和带动计算机、电子、通信专业群的协调发展局面。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北京市精品课、32门校级精品课,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开展技术应用研究、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等方式培养校内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并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专业课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基本满足了专业发展的需求。现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育先锋1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0名。2011年,王婧老师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最佳教案奖,新增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1个、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企业特聘专家各1名。

3、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篇8

摘要: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及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楼宇工程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实体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学院的支持下,该专业与东莞电信合作,开设“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以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进行校内外双顶岗,为学生提供电信网络方面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校企合作定向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44-03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发展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把建筑、电子、自控、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优化为一个整体,使楼宇的使用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等优势。楼宇智能化行业涉及的专业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具体可分为楼宇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B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管理自动化系统(MAS)、智能家居系统(HAS)等几大领域。因此,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目前,在我国的楼宇智能化及设施管理技术岗位中,人才建设尚不到位,高素质的智能建筑及设施管理专门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经过智能建筑设备生产或安装企业培训的施工及管理人员也只有少数。

东莞市的城建和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特别是酒店、商场、交通枢纽、体育场馆、高档智能住宅区等的建设水平,一直走在珠三角地区的前列,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一直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对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框架下培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此专业的开设填补了东莞本土楼宇智能化高素质技能和管理人才培养的空白,对于东莞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在大部分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在原有建筑技术类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普遍存在专业课程设置偏少、实践教学偏弱的现象。其毕业生无法适应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公司、各子系统专业公司从事电气、消防、安防、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等子系统的设计、产品选型、安装调试等工作,更难以适应在智能楼宇产品生产专业公司从事性能测试、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为应用类(如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技术、智能卡技术等)和工程类(如建筑工程制图、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通信工程、楼宇智能化技术与工程等)。学院积极开设课证相融课程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利用现有良好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实训室条件有所侧重地开设此专业,除了有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外,还引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了解行业信息、扩展就业的渠道,以市场为依托,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为了推动实体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协议,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产教结合的深入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与时俱进,使专业朝着 “智能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方向发展。

东莞电信定向培养模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协议书,学院与东莞电信以长期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的身份发挥各自优势,展开全面合作,以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设立“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共同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在每年10月份启动,培养的对象包括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方式以校内相关课程为基础,开展专题讲座、认知实习和校内顶岗实习,最后是为期16周的东莞电信顶岗实习,如图1所示。

校内相关的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通信网络、综合布线、通信工程基础,能较为熟练地使用一些常用仪表及相关的测量仪器,为进入“定向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能力。

东莞电信的工程师和培训师以基准岗位任职条件所需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初步了解电信网络及其设备相关理论知识,网络维护、资源调度的基本方法及规范,接入网末梢线缆及网络终端设施维护相关理论知识,接入网末梢线缆及网络终端设施维护、查障、检修基本方法及规范等。

认知实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莞电信,深入实际,认真观察,获取直接的经验知识,在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工程实例“零距离”的教学目的。在认知实习的过程中,定向班的学生同时进行校内顶岗,主要岗位职责包括校园通信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安防系统的网络维护等。专题讲座、认知实习和校内顶岗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要求、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电信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主要是装维工程师和客户工程师。装维工程师的基准岗位职责包括客户线路及终端的装维服务,承担从最后一个分线盒到客户的线路及其终端设备(如光网升级、宽带调制解调器、互联网视听业务机顶盒等)的装、拆、移、修和日常基础维护等工作,落实客户申告障碍(含公共电话)的查修及用户引入线整修,响应客户需求,开展日常沟通、技术咨询及上门服务,末梢设施和线路的日常维护,承担管辖范围区内末梢设施和线路的日常维护、巡查、整治优化及修障工作,以及公话终端(含话亭)的日常维护、清洁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末梢设施线路装维人员的安全。客户工程师的基准岗位职责包括接应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与客户进行日常沟通协调,承接、分解政企客户的服务需求,协调制定网络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落实全程管控、异常处理及信息交互等组织工作。

“定向班”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学徒制的形式在不同镇区分公司的驻点进行顶岗实习。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遵守东莞电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事虚心求教,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评价

针对“定向班”的不同培养阶段,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健全学生评价体系,不过分强调结果,追求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学习校内课程“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是学生进入“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此门课程的考核才能参加“定向班”。参加专题讲座和认知实习是学生们进入电信顶岗实习阶段的必要条件,此阶段采用相关理论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双顶岗实习期间,需完成装维服务质量、日常维护质量和达到客户响应及时率等,并通过企业的评价标准、考核制度以及“师傅”对“学徒”打分的形式,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多元角度的评价。

每年约80人参加“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约70%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东莞电信并在原实习岗位工作。“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受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当然,“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也存一些问题,如校内相关实践设备没有配套使用电信的设备和工具,学生在顶岗时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因不同镇区公司驻点不同,学生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不同,进而导致学生接受评价的标准存在差异等等。通过建立各种反馈通道,将采集、分析和汇总的信息予以反馈,不断提高定向班的教学质量,优化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更好地发展,成为高职教学的生命线。

结语

“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是一个成功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职业技能,还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东莞电信“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东莞电信定向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对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长期的、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李龙根,贺定修,范明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59-60.

[3]杨润丰,高爽,王志兵.高职《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工学结合培养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1):30-32.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62-03

多年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机电高职校)始终通过三特理念、四化原则、五项工程、六个融合、7S管理等措施,努力提升学校内涵和教学质量。

一、“三特理念”培育人才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师有特技才有权威、学生有特长才有出路”是无锡机电高职校长期秉承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建设中,学校始终把产业需求置于专业规划的首要位置,坚持“专业开发—瞄准产业;专业建设—紧贴产业;专业拓展—跟踪产业;专业服务—适应产业”的指导思想,高起点规划专业建设。学校建立了有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研究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建立了专项调研制度,拨出了每年专门用于各系(部)的专业调研经费。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学校按照“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协调发展”原则,确定了三大专业群:一是以数控技术为龙头的机电专业群;二是以机电一体化为龙头的自动化专业群;三是以电子、软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专业群。

通过精心培育与建设,数控技术专业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技术专业等成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等成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作为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数控分会理事长单位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学校为推进全国、全省职教专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四化原则”开发课程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学校按照职业能力目标化、工作任务课程化、课程开发多元化的思路,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的长效机制。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通过对真实岗位(群)的分析,确定相应的技能或能力模块,设置对应的训练课程或项目,按照基础课程“综合化”、实践训练“现场化”、技能鉴定“标准化”、毕业实习“实战化”的原则,形成了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质量管理上,学校切实加强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积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和对应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规范要求,参照相应职业资格标准,开展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论证工作,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根据各类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高职教材,积极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加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实训教材,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的精品、优质教材资源,在开发纸质教材的同时,积极开发包括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以优秀(精品)课程创建为载体,把优秀课程建设与课程标准修订、校本教材编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层次递进的专业核心课程。

三、“五项工程”培养师资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升并行、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专职与兼职并举的方针,大力实施“五项工程”,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全体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借鉴学分制的模式,完善了校内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每位教师按3年的目标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每年的目标,每年底对教师从德育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技能能力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并建立学分,用规划的办法引导教师自我成长。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与省部级教科研项目。

骨干教师培养与考核工程。加大名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每年安排教师出国培训、研讨和学术交流,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开展专业带头人、名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的评比及年度目标考核,激励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专业教师“双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参加国内外技术培训、下企业顶岗实践、承接企业工程项目或交流项目、参与企业的技术工作、参与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措施,使专业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能工巧匠引进工程。学校通过争取政策等措施,逐年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等特殊人才,从企业聘请5年工龄以上具有工程师职称的设计、制造、管理、检测、设备改造维护等企业专家,改善教师队伍“双师”结构。

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工程。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引进、转化企业的生产项目,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工程性。

通过多途径培养、提升,现有283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20.85%,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9.4%。学校现有全国职教名师1人,省级突出贡献技师1人、省级技术能手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无锡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技术能手等骨干教师23人。

四、“六个融合”改革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论证,共同确定专业所需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保障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相符合。在学生评价模式上,建立了与企业共同管理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了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加强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把立体多元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学校以校企联手建立产品研发中心为平台,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以科研项目促生产、以生产促教学,实现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先后与深圳百利、无锡航鹄科技等公司研制出模具、智能灌溉系统等产品并投入生产。在与企业合作的同时,还建立了科研项目招标制度,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建设开展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几年来,共改造安装了3台数控机床,研制了4个自由度的电动机械手、教学模拟电梯、教学模拟铣床等实验实习设备,制造出注塑模具100多套,计算机教研组还开发出学校相应的教学应用软件。

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学校牢固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育人为主旨、实践为主线的课程改革理念,针对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征等差异性变化,从实际、实用和实效出发,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教学等“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将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以项目为单位编写校本教材,以教学周为单位编排教学计划,以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作为教学场所,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实施教学,切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为让学生就业后快速融入企业生产岗位,学校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转化为项目式课例,再对照职业技能标准将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为课例中的教学任务,以知识点模块的形式呈现,最终串联形成本项目的教学体系。对于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方法来设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产加工的工艺过程,模拟真实的企业情境。同时通过企业见习日,让学生走进企业各个部门,了解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根据实习岗位的不同扮演各自的企业角色,接受项目经理(教师扮演)安排的工作任务(教学项目),共同合作完成。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深刻了解,提高学习主动性,规划职业生涯目标。

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各专业以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目标,在进行技能教学的同时,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达到专业中、高级工的同时,具备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基本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篇10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87-02

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现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地方高等院校已经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门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合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这对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应用型人才的含义及其内涵

学术型人才从事的大多是基础理论的学术研究工作,从知识结构看,他们是以学科体系为本位,注重学术性,重视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思辨性;从能力结构看,往往都经过系统的学科理论教育和专门的思维训练,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素质结构看,往往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批判精神、原创意识和思辨能力。

应用型人才都是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以行业需求为本位,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行业而言,需要以新技术、新研究作为支撑,知识更新快,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应用性、复合性以及创新性,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眼光与思维。;在能力结构上,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以及各种复杂的问题中的应变能力;在素质结构上,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各行各业,更强调其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性和与社会的共处能力。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

总之,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2 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知识讲授与技能培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理论讲得太多,实践操作太少;教师往往热衷于单向式传输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自主设计实验太少;几乎90%以上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接几根线和测几个参数就完成了实验任务,加上实验指导书写得非常详尽,学生只要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单科性实验内容多,而综合实训内容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注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实验实训内容安排方面存在缺限。另外,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电子类专业,但对电子类专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依然是专业教学的主要形式,无论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非常欠缺具有指导价值的成果,导致培养的电子类人才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另外他们对电子行业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准确。同时由于没有很好的吃准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电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电子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情况:培养目标不准确,没有针对电子类企业岗位来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没有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在技能要求和专业培养上没有特色;培养目标沿袭普通专科和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没有注重素质能力培养。

3 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许多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方案设计上存在着很多误区。第一,不考虑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造成了“学术型”人才过剩、高级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第二,停留在高职高专的“重技术轻学术”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没能按本科教育的规律和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这一做法暴露出所培养的人才的综合素质较弱、专业提升较慢、创新能力不足和发展后劲不强等缺陷。

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类专业人才时,确立一个既突出工科专业特点又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从我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关于电子类专业的要求可以看出,电子类专业的特点是“突出专业基础、重视综合素质、强调实践能力”。故我们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培养出的对象必须有较为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具有分析与解决应用技术方面实际问题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在电子信息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适应国际信息化的大环境,培养掌握现代化技术、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的专门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根据高等教育和专业特点,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主要目标是: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形成与现代科技和高新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以应用性为主的复合型人才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以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景、人才市场的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基点,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检验标准,按照“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能胜任相关领域研究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对策

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知识”或“能力”是如何获得的。毕业设计应贴近生产实践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转变为综合设计能力的职业技能鉴定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训练。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不流于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尽快适应社会需求,真正成为高知识、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立足于现实需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体现学校、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以应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理念。(2)灵活的专业设置。(3)针对性的课程体系。(4)先进的教学内容。(5)强化的实践教学。(6)注重产学研的合作。要努力从学科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化。我们要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中重知识、轻实践的不良倾向,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技术教育的重视,努力实践,创建“应用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5 结语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只有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和高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另外,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注重从行为、品格上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要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和自信心的培养,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方向。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在市场上更加有竞争力的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华君,程正富,朱家富,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73-75.

[2] 陈运明,任科宇.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科技信息,2010:24-25.

[3] 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