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7 17:34: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当前,各个高等院校在进行经济学讲解中,都采用了把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分开讲解的方式,微观多置于宏观之前,这主要是沿袭了凯恩斯以后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流派的做法。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多地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化解社会中不同利益的矛盾冲突,实现社会稳定,主要关注资源利用问题。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区别,但是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将从不同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1 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差异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同属于经济学科,很多教材甚至把他们编著在同一本书里,但是两者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异。

首先,两者的基本假定具有较大差异,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假设分别是: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和完全信息,总体是承认市场的完善性,反对政府干预;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和政府具有调节经济的能力。

其次,研究的内容看,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围绕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和两个主体(企业和消费者)来进行论述的,主要研究的是最为基本的单位,居民、厂商、市场等个体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立足于经济体整体,把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规律。两者的研究对象的差异,导致了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由于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最后,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核心理论差异很大。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是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市场经济如何使得资源配置优化,进而增加社会福利,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为价格理论,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其它内容都是围绕价格理论展开的,微观经济学体系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主张政府不要对经济进行过多干预。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研究使现有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较好地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它内容也是围绕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这一核心理论展开,并指出市场不能完善地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进行政府的有效干预。

2 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相互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是也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两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首先,两者研究的目的都是探究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从而对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使得整个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其次,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在内容上存在相互联系和补充,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是研究资源是如何被充分利用的,因此两者的研究内容缺一不可,缺失一个那么整个研究就会不完整,单一方面的研究也就无法进行下去。

最后,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很多研究方法和思想,而宏观的很多内容必须依赖于对微观的研究成果才能得到,同时,微观和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经济学,不进行价值判断,只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描述。

3 教学中如何利用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问题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着很多差异,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总的来说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科学和教学体系中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两者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要在讲解其中一门课的时候,有意识地涉及另外一门课的相关内容,比如我们在讲解微观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时候,应该提及到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增长时要应用此函数。同样,我们在讲解宏观经济学时,也应该对相关的微观内容进行引用和比较,对两者内在的逻辑性给予必要的阐释。

由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很多地方具有统一性,因此很多微观创立的思想在宏观经济学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均衡的思想,是贯穿经济学的一个主要思想,它是由微观经济学所创立的,但是在宏观的很多内容研究上都得到了使用,尤其是在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上,均衡思想被大量应用,这样在讲解时,最好能够把均衡思想在微观经济学的使用和在宏观经济的使用对比,联系起来讲解。

篇2

让我们花点时间来回顾一段宏观经济思想史。20世纪60年代后期,新古典经济学家看到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有种种弱点,也正是这些弱点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他们痛恨宏观经济学缺乏严密性。他们抨击宏观经济学,然后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后》一文,点燃了一场将宏观经济学付之一炬的熊熊大火。由他们发展出来的新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标准。与新古典综合一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是以竞争性的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的。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加热情地坚持所有的决策――家庭的消费决策和劳动供给决策,厂商的产出、雇佣和定价决策,以及工人和厂商之间的工资谈判――都符合最大化行为。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放弃了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开始时新古典经济学家利用不完全信息来说明失业和经济波动,后来他们又用技术冲击来说明失业和经济波动。

这一新理论至少在一个方面取得了进展,这就是价格和工资决策现在有了明显的微观基础。但是,新古典模型的行为假设如此原始,以至于它至少很难解释6个宏观经济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新古典模型的关键假设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对这些有待解决的现象的彻底否定;在另一些情况,该模型提供的解释只不过是兜圈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很难解释的六个现象分别是:

1.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新古典模型中,如果一个失业工人愿意在其工资低于市场出清的薪水或工资下工作,他就可以很容易地再找到一份工作;因此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2.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在新古典模型中,货币政策在改变产出和就业方面几乎是无效的。一旦人们完全预期到货币供给的变化,价格和工资就会同比例变动;实际工资和相对价格是不变的,因而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没有任何影响。

3.当失业很高时,通货紧缩并没有加速:新古典模型提出了一条加速度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和一个惟一的自然失业率。如果失业下降到低于自然失业率,则通货膨胀会加速。如果失业高于自然失业率,则通货膨胀会连续下降。

4.普遍存在的退休储蓄不足:在新古典模型中,个人决定消费多少储蓄多少以最大化跨时效用函数。其结果是,个人决定的储蓄应当是最优的。但是个人的储蓄行为通常令人失望,而且也没有保险计划,大多数人储蓄不足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强制储蓄”计划非常流行。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41-02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财经类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不足,对此国内相关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我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教学过程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足。以往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课堂支配者的角色。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讲台上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提问和参与的机会很少。教学过程普遍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②教学内容以抽象理论分析为主,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方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往往注重抽象理论分析,突出对学生运用公式与图形解析教材习题的应试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普遍不高。③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接受性较差。就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而言,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性

1.互动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转变教师单向知识传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变单向知识传播为双向的知识交流与互动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自发提问、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实践性。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源于现实世界,课程教学应体现实践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应与现实经济事件的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能运用理论知识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3.可接受性。课程教学方法要保证能够被学生乐于接受,单纯的课堂讲授很难达到良好的接受效果。教学方法要强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与把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快乐的情绪,乐于学习,乐于参与,达到“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寻找答案,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教师交流,以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2.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案例式教学强调以现实世界的经济事件为微观经济学学习的载体,通过对现实经济事件的分析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的效果。

3.以快乐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快乐式教学法强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在把握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改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综上,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四、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基于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提问式教学与互动性。提问式教学是指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时,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得以形成。教师一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设定问题、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再寻求教师的帮助,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动与交流。

2.推论式教学与互动性。推论式教学强调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原理时,如果该原理与前面学习的内容存在逻辑关联,教师可以采用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已经学习过的微观经济学相关原理中推导出新的理论或结论。推论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逐步演绎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教师良性互动,使学生与教师的逻辑思维在理论推导与证明中相互融合,改善教学效果。

3.参与式教学与互动性。参与式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实施过程表现为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布置研究问题,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形成研究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与交流。在“双重互动”的基础上,教学效果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4.讨论式教学与互动性。讨论式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不同的小组,围绕教学内容,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辩论、质疑,形成研究结论;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动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五、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案例式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重理论分析、轻联系实际的根本缺陷。微观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案例本土化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的选取要坚持本土化原则,一方面是由于本土案例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近,便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本土案例具有与国外案例不同的体现形态与价值取向,本土案例的采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2.案例来源多样化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的来源要体现多样化原则。案例的确定当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自主设计,但不能单纯由教师进行设计,而应坚持来源多样化原则。案例可以从历史典籍中选取,也可以从热点时事中选取。对于不同来源的案例,教师应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适当改造,以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3.案例关联性与综合性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式教学要体现关联性与综合性原则。案例关联性原则强调案例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不能仅仅由于提高学生兴趣等原因,忽视案例关联性,盲目引入案例式教学;案例内容要体现综合性,不能因为针对某一知识点,而采取过于简化现实事件的抽象案例,案例要有综合性特征,以更好地与现实世界相吻合。

4.案例创新性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类似,需要坚持创新性原则。案例创新性原则不仅仅是要求案例本身的新颖性,而且包括分析角度与分析视角的新颖性。微观经济学本质上是分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学习微观经济学从根本上需要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强调分析方法与分析视角的新颖性,以更好地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性的要求。

六、快乐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

快乐教学法以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为实施前提,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过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由应试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化、由接受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化。快乐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实施快乐教学法,要注意从以下环节入手。

1.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学生需求。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凝练学生的兴趣点,做到课程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需求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2.精心选择教材,认真设计课件。好的教材是成功的课程教学的基础,目前微观经济学教材的版本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要求精心选择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建立以影视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为载体的立体课件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的展示形态,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学效果。

3.创新课堂组织,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快乐学习应与创新性的课堂组织相结合,教师要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主动表现,教师应予以鼓励,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

4.优化考核体系,实践素质教育。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考核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学生学习受到考核方式的诱导,过于注重经济学习题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在快乐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微观经济学考核体系应加以优化,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考试试卷的设计与考核方式的设定应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现实经济问题拟定考察内容,采用论文、报告、课程讨论、研究设计、书面考试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5.交流学习体会,完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与要求,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授课方式,探索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组织方面,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缺乏互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抽象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践性;在教学方法方面,以单纯讲授为主,学生接受性差。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快乐式教学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经济学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综合性改革是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冬霞.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10):135-137.

[2]刘施扬.《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2):11-13.

[3]项锐.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新尝试[J].经济师,2012,(1):147+151.

[4]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4):108-109.

篇4

2双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双语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根据双语教学过程中母语(即汉语)和外语(通常为英语)的使用比例大小,可以将双语教学分为三种方式:即维持式、过渡式和沉浸式。(1)维持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学的大部分过程使用中文来进行,对于课程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则进行英语注解和说明。这种方式是双语教学的最初级阶段,即中文讲授加英语注解,它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相对较低。(2)过渡式。过渡式是从维持式向沉浸式的过渡阶段。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英文的使用比例相对较大。课程的教材、板书、作业等一般使用英语,课堂讲解则根据需要交叉使用中英文。这种方式的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同时熟悉国内国外两种教学方式,能够熟练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3)沉浸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从授课、讨论、作业到考试全部使用英语,只在讲授个别重难点时才用中文。沉浸式对教师的中文要求较低,一般外教都能够胜任。在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中具体采用上述哪种教学方式取决于课程性质、难度及学习目标。以“微观经济学”为例,该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学习难度较大。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微观经济原理,并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逐步适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讨论。根据这门课程的性质及目标“,微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实践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课程内容的难易分别使用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方式,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维持式,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该门课程的前两章分别是引论和供给需求原理,属于微观经济学的概述和入门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用中文讲授,有助于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和基本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用中文讲解的同时对于基本概念和术语进行英语注解,可以为后面两个阶段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第二阶段:过渡式,中英文并用,逐步提高英文使用比例,降低中文比例。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难易,在讲授、板书、课堂讨论及课后作业中中英两种语言并用。具体来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课程重难点内容使用中文讲授,图表、案例等其他内容可以尽量使用英语讲授。这样安排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逐步让学生适应英文授课环境。“微观经济学”的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注意既要讲授课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课堂讨论。第三阶段:沉浸式,英文为主,中文为辅。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铺垫,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几乎全部使用英语,只在个别难点部分辅以中文讲授。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听懂英文授课,并逐渐能够用英语讨论及答题,最终目标是适应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在“微观经济学”中最后一章“市场失灵和政府政策”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这一章是前面所学理论的运用,内容相对简单,讨论性话题较多。另外,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容易理解,也便于参与各种讨论。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3“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

目前,国内使用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英文原版教材或中译本,另一类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这两类教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原版教材或中译本通常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活泼、注重理论的运用、实例较多,缺点是教材内容较多,篇幅太大,价格昂贵,实例与国内经济脱节。国内学者编写的“微观经济学”教材相对来说,篇幅适当、结构严谨、语言简练,也包含一定的实例。缺点是语言太抽象、内容较难、案例较少。“微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一本中文教材,同时选用一本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参考书。如中文教材可以选择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同时以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英文版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有侧重地运用教材和参考书。在维持式和过渡式阶段,以中文教材为主,在沉浸式阶段,以英文参考书为主。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通过对国外经典教材的阅读,了解国外教材的行文风格,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学习。

篇5

作者简介:郑慕强(1981-),男,广东揭阳人,汕头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集群与企业创新。

“整合思维”(IntegrativeThinking)是人的头脑整合直觉、理性和想象的一个过程。近年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杰·马丁基于商业研究,认为领导制胜的关键在于整合思维能力,即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从中得出汇集两方优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1]。简单来说,当一个商业问题存在多个对立的解决方案的时候,传统的思维是通过分析选取其中最优的一个方案,但是整合思维倾向于而且善于同时衡量不同方案的情况,经过系统分析后最终通过综合多个方案的优势而提出另外一个全新的方案”。马丁认为整合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态度和思辨的方式,所有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自己探索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2]。此后,马丁将“整合思维”运用于商科的实际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商科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并引起广泛关注,这种教育模式对其他大学商学院学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整合思维能力可进一步细分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的课程。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教学和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这给该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笔者依据以前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同行间的交流,总结该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体现不出来,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3)学生的能力评估方法不足,应试教育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探索性思维等。基于这些问题,许多高校尝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改进。如采用案例教学法[3]、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4-5]、互动式教学法、实验法等来辅助教学[6]。学生在此过程中某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但并没有系统地将整合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植入课堂教学当中。

基于此,在汕头大学商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基于整合思维教育模式和学院新制定的专业培养标准,我们尝试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一、整合思维教育模式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在整合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汕头大学商科专业培养标准下,《微观经济学》的学习目标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知识单元目标,另一个是能力(整合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培养目标。

知识单元主要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具体知识,由7个方面组成:1.经济学:基础与模型;2.需求与供给分析;3.市场行为:外部性和弹性;4.国内和国际经济中的企业;5.消费者与厂商;6.市场结构与市场策略;7.要素市场、信息经济与公共选择。

从汕头大学商科专业培养标准的能力标准中选取《微观经济学》课程对应实现的目标标准,包括整合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在5个二级能力的20个三级能力层次上建立培养目标和掌握程度,目标对应如表1所示。另外,将知识单元与能力培养目标建立关系表,从表2中可见,知识单元具体实现了哪些能力目标。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该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目的是在巩固旧知识下学习新知识[7]。汕头大学商学院《微观经济学》采用双语教学,课程总学时为48。图1是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的安排,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1.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表2知识单元与能力培养关系表,确定此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主要属于哪个知识单元,这些知识包括哪些单元,必须实现的能力培养目标有哪些,这里能力的培养需要到达什么程度等。根据设定,通过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实际经济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经济环境中,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收集资料、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2.开展前期准备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我们将课程内容重新分为四大部分:分析工具(1—5讲)、厂家-消费者(6—9讲)、市场结构(10—13讲)、生活经济学(14—16讲),选取了第9、13和16讲作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选取了一个教学班级57位同学作为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的实验班,将57位同学随机分为8组,平均一组7—8人。每组邀请一名商科研究生或教师担任评委,上课前对评委进行了短暂培训,告知评委职责和评分标准。提前一次课将具体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准备。

3.设计及实施教学环节

(1)设计问题情境

《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许多概念抽象且知识逻辑性极强,如何让学生们接受并充分理解经济理论,并习惯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经济现象非常重要。在教授的课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将讲授的知识点结合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问,引导学生去提问题、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经济社会运行与所学的知识是密切关联的,从而产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动力。同时,在第8、12、和15讲结束后都要求学生了解下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讨论的背景内容,让学生在下周课程开始前收集相关材料、做好复习前面知识点的准备。

(2)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进行分组讨论之前,根据本次教学内容给每一组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各组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自主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提出新问题、问题的解答、知识总结等。表3举例说明三次以问题为导向教学中向某一个小组提出的一个具体需要解答的问题,学生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3)成果展示、总结提升

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各组选一位组员对问题解决过程、思路、结果、以及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和8分钟陈述。评委和任课教师要对整个学习和讨论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价,并对涉及的知识及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梳理逻辑,并形成知识体系、搭建理论框架。这是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方法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环节,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

二、课程教学的特色与效果

(一)教学特色

如果仅仅是传统模式的教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知识单元的掌握,比如,教师系统性的教授,结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搭配。但是,很难完成对学生整合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的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在吸纳和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外,适当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具有以下的特色:(1)新方法。基于整合思维教育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习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新模式。从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是学生自我主导实践学习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初步培养学习的创造性和系统性。(3)新思路。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了延伸。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讨论和应用的过程,上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复习、资料收集、逻辑归纳等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4)新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将发生根本的改变,渐渐从权威者和服从者、发送方与被动接受方的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同学”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协助、引导和鼓励的角色。

(二)教学效果评价

整合思维教育模型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探索,选取2013—2014秋季学期《微观经济学》实验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教改实践的效果,我们分为两部分进行,汕头大学全校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1.汕头大学全校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情况

参与评估的学生人数为57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综合得分为96.37,系里平均分为92.55,学校平均分为91.84,课程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学校平均和系平均。同时,评估系统上有24位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提了学习体会、意见和建议。其中,肯定意见部分主要是:(1)课程内容经过了精心的组织,既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又便于学生学习;(2)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引导我独立学习,激发我独立思考;(3)我从这门课程学到的东西超过我的预期,完成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不足之处:(1)集体讨论的时间希望能再增加;(2)如何解读新闻是很大挑战,很难做好。由此可见,该教学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2.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本问卷由两大部分组成: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整合思维能力教学的评价。研究样本为2013-2014秋季学期修《微观经济学》实验班的57位同学,这些同学都经历了一个学期的三次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的训练。2013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课发放问卷,发放问卷总数57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问卷率96.49%。

学生的总体评价:94.55%的学生认为《微观经济学》课程非常有趣、课堂气氛活跃;96.36%的学生认为课堂组织有效、该课程能在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92.73%的学生认为完成这门课程学习使自己受益匪浅。整合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89.0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有利于提升自由批判能力;学生认为该教学法中讨论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100%)、发散性思维能力(94.55%)、团队协作能力(98.18%)、领导才能(89.01%);学生认为逻辑归纳的训练使自己学习变得轻松有趣(98.18%)、现在我非常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92.73%)。

篇6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208

对于医院的发展与建设来说,无论是医院的经济运转模式还是医院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形式,利用卫生经济学原理以及方式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都能够避免出现决策失误的现象。因此在未来的医院发展过程中,要想真正地提升医院在市场竞争当中的优势地位,就需要从相关卫生经济学原理的内容体系出发来进行管理。

1医院卫生经济学原理应用的意义

在医院进行日常运作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深入发展,人们对于医院以及医疗人员所提供的有关服务的要求等也愈来愈高,因此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以及医院的发展形式往往不适应当前我国医院事业的发展。

首先,合理地利用医院卫生经济学原理不仅能够使得医院内部的管理系统趋向于一体化和系统化,保证医院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不同环节的内容和体系,实现医院的管理有效性。其次,在进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过程中,实行大病统筹、共付保险等制度往往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医院卫生付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限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供需不合理现象而造成的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现象。通过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的相关知识能够为医院的费用支付体系构建完善的模式,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到优势地位。最后,当前各个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影响之下,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以及政府所进行的帮扶政策正在逐步缩小,医院行业发展也不例外。因此随着政府帮扶政策的逐步降低,医院应当重视更新自身的管理观念,加强医院自身的管理模式,提升医院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

因此总结来说,对于医院当前的发展现状,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利用卫生经济学原理来为医院的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任务。

2如何利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强化医院经济管理

前述笔者主要阐述了当前医院在市场竞争体制的影响之下,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的形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竞争体系。因此对于医院来说,应当尽快寻找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来为自身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主要来分析探究卫生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规范化管理当中的作用。

21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型

当前社会发展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医院在管理模式上应当从传统的政府扶持转变为市场导向型的管理模式。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应当尽快地更新传统的管理和发展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调整以及优化。在市场竞争当中,医院自身往往需要面对医疗消费者、医疗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政府等的多重压力,此时医院无法单纯地依靠政府的相关政策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医院只有自身不断地优化管理体系,进行内部资源的挖掘,增收节支、降低在不必要的因素上的开支,来提升医院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规范化以及科学性。

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很多医院的传统观念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依然依靠着政府的资金拨款来维持医院的发展,这种思想和理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被淘汰。

22医疗体制的改革

医院应当充分地利用卫生经济学原理的相关内容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疗体制改革,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主要的方面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组织结构的合理协调。一方面要保证医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能够有充足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资源,保证医院内的每一个患者都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医疗保健服务,保证就诊的每一个患者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治疗,同时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院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与价格,尽可能地采取科学的管理形式,抑制医疗费用的增长过快现象。

就目前的医院发展形式来看,主要的能源损耗为医疗服务中的卫生资源,因此医院针对这一方面也应当重视对过度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出台规范化、科学化的资源来保证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性。从医院发展的角度、患者的满意程度两个方面出发,合理地开展服务体系、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强医院在市场竞争当中的适应性以及在市场当中的优势地位。

23重视医院组织结构的优化

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卫生经济学原理提出医院要想规范相关的管理模式还需要从内部的组织结构入手来进行管控。对于规模化系统化的医院来说,应当合理划分职能并将医院内部的每一个岗位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医院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同时对于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说,除了需要了解医院自身的发展现状,了解医院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具备全面的管理、组织和领导能力之外,还需要能够不断地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国家以及政府所出台的有关政策,了解国家的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环境,具备完善的大局观,进而实现医院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医院的参谋人员来说,应当合理地进行分工,明确医院的经济责任中心,同时根据医院的经济责任中心来进行计划的拟订、协调以及具体的实施。卫生经济学原理指出,在进行医院预算、决算、财务审核、成本核算、经济信息的分析以及社会发展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医院能够结合具体的工作现状、医院的发展情况来进行数据的分析。而且经济数据分析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由医院的初级、中级财务人员构成,初级人员和中级人员一方面负责平日的财务运算;另一方面负责数据的审核和分析等。

总之,要想真正的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就需要重视对医院内部的人员进行组织和协调,保证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能力,保证医院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高效的作用与水平。

24优化管理方式

当前医院事业逐渐趋向于市场管理方式,因此对于医院来说应当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成本的核算,在进行基础工作的管理过程中,应当构建一套与物资使用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同时采取封闭式的管理经济理念,从全院的角度出发保证医院的科学发展。[1]

另外,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上也应当进行一定的优化与调整,在记账方式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利用借贷记账法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2]

3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从当前阶段我国医院管理的方向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究。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发展,医院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其次重视人员素质上的培养以及提升,最后将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以及会计记账法进行一定的改革,利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实现医院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更好更快发展。[3]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__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发展思路创新不够,缺乏应对重大经济变化的能力,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经营粗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推进步伐缓慢,第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低下等等。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的差距,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发展目的向“以人为本”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了经济发展指标,虽然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环境资源成为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经济必须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做事决策过程中以群众满意为唯一衡量标尺,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二是发展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科学发展应该是质量和速度的有机统一,只有保持两者的协调统一,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只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导致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因此,经济增长只有从重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视发展的质量就是要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三是从单一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要确实转变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的观念。片面的经济增长非但不能给人们带来普遍幸福,反而会使人饱尝“有增长无发展”苦果。要立足于全面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进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着眼发展实践,实现三个转化

首先,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谋划老区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在我们老区__,就是要努力做好“转型发展”文章,正确面对经济危机冲击,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机遇,强一产、精二产、扩三产,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协调发展,走好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业经济循环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化三条路。一是强一产,走好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就是要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扩基地、强龙头、出产品、创品牌,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培育”的思路,继续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千亩种植园”、“万头养猪场”等特色园区,强势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产业龙头项目,真正形成“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二是精二产,走好依托资源优势的工业经济循环化之路。就是要坚持“工业强县,循环发展”的方针,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坚持以园区为依托,以大集团、好项目为统领,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延伸循环产业链为目标,不断巩固壮大基础产业,加速推进园区建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要按照“企业向园区延伸、产业向多元延伸、‘三废’要综合利用”的思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循环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开创循环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三是扩三产,走好后进十足的第三产业规模化之路。就是要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坚持“文化带动、旅游拉动、三产富民”的方针,大力发展旅游、信息、中介、文化、房地产、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物流发展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老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县城建设上品位,“五园”培育上品牌,“三色”旅游连成片,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靠文化树形象、靠文化引项目、靠文化提效益、靠文化促发展“四大目标,努力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促进老区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一是在改革创新中落实新举措,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动荡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没有项目就没有摆脱困境的希望,没有新项目就难有新发展,没有大项目就难有大发展,没有好项目就难有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必须一心一意、千方百计地上大项目、上新项目、上好项目,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立项争资、创业融资力度,招商引资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能只重数量不讲质量;立项争资要充分利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大量投放资金的有利时机,着眼于改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

生活条件。二是在推进实施中落实新举措,要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把资金投入向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倾斜,促进一、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快速增加,,农业生产要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培育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旅游产业要增强开放引进意识,善借外力,创优服务,培育精品,通过强有力的举措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在推进民生改善上落实新举措,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加大财政投入,坚持不懈解决全县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生活问题,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我县加快发展带来的实惠。要把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推进“五大惠民工程”上实施新举措,筑牢科学发展的社会基础。要围绕学有所教,全面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困难学生救助等各项工作,努力让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要围绕病有所医,切实加快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医疗设备、选聘医务人员、加强药品管理、扩大城乡合作医疗覆盖范围,让群众都能看的起病;围绕老有所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劳有所得,积极构建顺应市场的就业创业体系,推进创业就业事业健康发展;围绕住有所居,切实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低价商品房等住宅小区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再次,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一是要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大力发扬民主决策的作风,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决策。二是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学习掌握科学发展理论为基础,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着眼发展大局,寻找工作差距,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做到统筹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解决各类矛盾,不断提高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能力。

注重发展环节,抓住三个关键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71-01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严重时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部发红、粘膜充血、流泪、每次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常突然发作,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常发于下眼睑,之后范围逐渐扩大。波及到口角、面部、其他肌肉甚至颈阔肌。严重时终日抽搐甚至睡眠中也可发作。有些患者可因眼睑强制性收缩导致睑裂变小,口角持续歪斜向病侧。两种疾病药物和局部神经治疗无效时,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最有效。我科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69例面肌痉挛患者,成功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三叉神经痛患者13例,男3例、女10例,年龄36-70岁,平均52岁。患侧位于右侧7例,左侧6例;病史2-23年,平均8年;Ⅰ、Ⅱ、Ⅲ支痛者4例,Ⅱ、Ⅲ支痛者9例。面肌痉挛患者69例,男22例、女47例,年龄22-61岁,平均45岁。患侧位于右侧31例,左侧38例;病史2-20年,平均7年。经MRI检查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采用插管全麻醉方式,在患侧后枕处局部做一小切口,把异常血管和神经分离,用特殊材料把二者隔离开来即可。术中仔细辩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将压迫血管充分减压,选择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减压涤纶棉垫。

2 结果 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92%)术后当日止痛,1例(7%)疼痛逐渐减轻。69例面肌痉挛患者中,64例(92.7%)术后痉挛消失,4例(5.8%)减轻,1例(1.4 %)痉挛无改变。治疗总有效率99%。住院天数10-14 天,平均12天。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尽快熟悉病情,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步骤等,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如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的内容与重点。手术要求无菌操作,备皮作为术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留女病人的形象美观,采用局部备皮,即头部病变同侧的耳后枕部5厘米处,术后头发盖住切口,与正常人一样。男性可剃光头。

3.1.2 认真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以及诱发的原因,并做好记录。除神经外科术前常规准备外,还需做好电测听、肌电图和核磁血管造影等检查,认真评估面肌痉挛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供对比。

3.1.3 心理护理,本组病人病史较长,因惧怕手术,曾经多方求医尝试各种治疗的效果。面对手术,病人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怕麻醉,担心手术效果的顾虑。护理人员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麻醉师、手术医生、护士的技术情况,由手术医生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①生命体征观察:术后24 小时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敷料状况,防止继发性出血,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②护理。全麻未醒时,给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清醒改半卧位,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③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小时后,饮少量水,患者无吞咽、恶心、呕吐现象,再予流质饮食,逐渐半流质饮食,术后2-3 天进普食。④其他:定时翻身拍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流液现象,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3例面肌痉挛病人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半卧位,及时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3.2.2 并发症的护理

3.2.2.1 颅内低压征因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易发生暂时性颅内低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全麻清醒后,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头痛、眩晕、呕吐症状,经过对症处理3-5天症状消失。 3.2.2.2 面瘫、面部麻木 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4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3例面肌痉挛患者出现面瘫。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各1例患者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主要是显露血管神经牵拉小脑时面、听神经受到牵拉出现损伤,或者相应神经滋养血管受刺激致血管痉挛。术后可嘱病人皱眉、闭眼、龇牙,观察病人颜面是否对称,眼睑是否闭合不全,口角是否歪斜等症状,给予局部按摩、保暖、解痉,针灸,扩张血管,神经营养药物,保护眼角膜等方法处理,半年随访上述症状缓解。

篇9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两种疾病药物和局部神经治疗无效时,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最有效。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31例面肌痉挛患者,成功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6~70岁,平均52.2岁。患侧位于右侧8例,左侧12例;病史1.7~23.0年,平均8.1年;ⅰ、ⅱ、ⅲ支痛者4例,ⅱ、ⅲ支痛者16例。133229.CoM面肌痉挛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2~61岁,平均45.6岁。患侧在右侧14例,左侧17例;病史1.5 ~20.0年,平均6.8年。经mri检查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采用插管全麻醉方式,在患侧后枕处局部做一小切口,把异常血管和神经分离,用特殊材料把二者隔离开来即可。术中仔细辩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将压迫血管充分减压,选择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减压棉垫[1]。

3.结果 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8例(90%)术后当日止痛,1例(5%)疼痛逐渐减轻,1例(5%)疼痛无改变。3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28例(93.3%)术后痉挛消失,2例(6.6%)减轻,1例(3.3 %)痉挛无改变。治疗总有效率90%。住院天数8~14 d,平均12.6 d。随访2~7年,平均4.5年,无复发病例。

一、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尽快熟悉病情,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步骤等,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如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的内容与重点。手术要求无菌操作,备皮作为术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留女病人的形象美感,采用局部备皮,即头部病变同侧的耳后枕部5厘米处,术后头发盖住切口,与正常人一样。男性可剃光头。

2.心理护理 本组病人病史较长,因惧怕手术,曾经多方求医尝试各种治疗的效果。面对手术,病人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怕麻醉,担心手术效果的顾虑。护理人员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麻醉师、手术医生、护士的技术情况,由手术医生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并请同种疾病已经恢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①生命体征观察:术后进入监护室,24 h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引流状况,防止继发性出血,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2]。②护理。全麻未醒时,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清醒改半卧位,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③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 h后,饮少量水,患者无吞咽、恶心、呕吐现象,再予流质饮食,逐渐半流质饮食,术后2~3 d进普食。④其他:定时翻身拍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流液现象,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半卧位,及时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三、并发症的护理

1.颅内低压征及颅内血肿 因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特别是老年人,易发生暂时性颅内低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全麻清醒后,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本组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1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头痛、眩晕、呕吐症状,经过对症处理3~5 d症状消失。颅内血肿并发症发生较低,但最危险,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人有一例出现颅内血肿。经手术清除血肿病情好转。

2.面瘫、面部麻木 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2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1例面肌痉挛患者出现面瘫。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各1例患者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主要是显露血管神经牵拉小脑时面、听神经受到牵拉出现损伤,或者相应神经滋养血管受刺激致血管痉挛[3]。术后可嘱病皱眉、闭眼龇牙,观察病人颜面是否对称,眼睑是否闭合不全,口角是否歪斜等症状,给予局部按摩、保暖、解痉,针灸,扩张血管,神经营养药物,保护眼角膜等方法处理,半年随访上述症状缓解。

3.脑脊液漏 本组1例75岁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漏,可能为术后颅内压增高年老体弱切口愈合不良所致。经积极处理伤口并加强营养及抗炎治疗后好转。

讨 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与手术开颅部位相同,减压神经相近,术后并发症基本相同,护理内容基本一致。小脑桥角解剖结构复杂,汇集着从基底动脉所发出的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桥支及其分支静脉,还有个别从椎动脉直接发出的小脑后下动脉等。而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局部神经和血管多呈异常形态或走行,因此手术易损伤血管造成神经受压。其术后并发症包括颅内低压征、颅内血肿、面瘫,面部麻木、耳鸣、听力减退、脑脊液漏、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耳鸣、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但多数并发症比较轻微,几乎无手术死亡病例。三叉神经从脑干发出,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此处血管、神经密集,由于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术中及术后可能会影响脑干,引起心跳、呼吸的改变和继发性损伤昏迷。因此,护理上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真细致观察病情,给予系统、完善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 黎,徐晓利,等.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提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9(22)539-540.

篇1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教学中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要地位是十分突出的。无论是经济学专业,还是与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等就安排了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教学任务,而且大都在学科体系中都是专业主干课程。与一般院校的西方经济学讲授类似,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分学期先后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划分往往简单的根据关注的视角和范畴,既割裂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思想体系上的联系,也把方法论和学科地位上的纽带不经意的阻断了。以至于后续课程《世界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课程中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能准确的将已经学习的课程知识与经济学演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衔接。导致整个经济学教学的碎片化倾向。以至于通过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后,学生仍然不能鸟瞰整个经济思想体系,更不能驾驭较为复杂的经济学问题研究,仅仅是达到了简单模仿和基本理论应用的水平。并不能完全达到学科体系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为此,通过梳理和分析,试图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有目的的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找到能够打通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键环节,积极寻找两者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论上面的统一,从而使学生融合贯通,全面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思想,并能够灵活运用西方经济学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问题。

一、导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出现割裂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相对独立。学生对微观和宏观部分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和思想体系有学科体系的原因,有教材选择和使用的原因,也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首先是学科体系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发展到今天总共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学科体系上形成了主流体系,但总体的学术流派林立,思想和研究观点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这就导致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学习中,并不了解和掌握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全面,导致学习中不能建立起有机体系,而容易造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形成割裂的局面。其次是本科教材的选择问题。当前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划分和教材的编写一般都是遵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视角展开的,同时为了保证全面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将部分非主流经济学的流派思想也纳入了教材体系中。此外,主要的本科教材都是使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加入了国内学者的主观思想,同时也避免不了国内学者思想体系的束缚,导致当前的教材使用中,学生很难通过阅读教材看到历史上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演化历程和不同观点的分野。加上大量非主流经济学思想的编入使当前教材在学科体系的传播和影响上,作用大为下降。造成学生无法读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密切联系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是教学环节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认可教师往往会突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自学科中的重点部分,而往往忽略两门课程的衔接部分。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其他部分往往安排的教学时间和讲授深度有限。而在宏观经济学部分,无论是是先讲短期模型后讲长期模型,还是先讲长期模型后讲短期模型,都更多从宏观经济学产生之初,宏观经济学几点问题入手。忽略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讲授过程中,也回避了众多打通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纽带的因素。最终导致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微观经济学介绍消费者、厂商、单一市场结构等微观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介绍政府和货币当局如何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统计指标等。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联部分

首先,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联的最为重要的思想纽带。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是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主体作用的。而且,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对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传统、文化法律等有十分明确的限制。这说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仅强调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还强调维系市场经济基础的软环境。其次,方法论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共同的基础。无论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是众多主流经济学家通过不断发展演化中创造性的运用了数学中边际、均衡等研究方法而形成的。虽然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现代西方经济学存在众多局限,但整体上来说,西方经济学的主体地位在整个经济学界上不可撼动。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两大板块,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是相通的和密切联系的。最后,存在着许多可以打通和关联的知识理论。造成现实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明显割裂之感的重要原因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兴起。由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了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积极干预经济,导致大家往往忽略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包含着宏观思想,宏观经济学理论有扎实的微观基础。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教学中的衔接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消除两种之间割裂的感觉。使两者之间真正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西方经济学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有机整体。一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梳理不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在经济学思想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理论的地位、作用和选入教材的原因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很清楚的了解到所学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微观理论的提出的基于既有宏观经济学思想的,而宏观经济学的演化中,微观基础也是其可以发展和延续的重要依据。二是通过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考核方式的调整,避免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经济学思想体系学习产生障碍。由于以往教学中经常会根据难易程度、结构组织、如何考核等问题安排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一来,往往会导致一些结构较为庞大、联系紧密、难易适中,容易考试的部分成为所谓的重点部分。而一些学科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就被教学过程人为的删减了。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形成人为阻隔,成为孤立的知识小岛。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调整整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增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比重;一方面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大纲中也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增加对必要的思想体系、研究方法的教学时间。此外,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后续课程世界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也进行了有益的调整,使其教学过程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能够密切联系。

作者:柯希嘉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