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25: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课题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科技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大,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我国科研工作的重任,同时,相应的科研投入也逐渐增加。但是,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由于相应的资金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导致科研经费利用效率较低。只有积极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科研工作的质量。
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和实际相脱节
通常来说,科研项目在申报工作中都是由事业单位科研管理工作部门或者相应的承担者确立项目,并且进行申报。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都是由项目本身的负责人员编制相应的预算,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预算编制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使得相应的预算编制工作不合理,所设计的内容不规范、不全面、不合理,导致实际的费用大于预算。在科研工作项目开展过程中,相应的经费支出并没有按照相关计划进行,有些项目的经费支出并没有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审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实际费用大于预算。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不能严格按照经费合同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归集,使得科研项目不能及时进行结题,甚至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重新对账目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
在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深入人心。另外,在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和项目申请人员做好协调,能够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保证预算工作开展有效性。
二、提高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在实际的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项目申报部门应该积极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研究分析,确定项目的价值,然后再将其上报给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工作通过以后,才能报备给财务部门,然后编制项目预算,将审核通过的项目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在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并且还要保证优秀项目上报,明确各个环节工作细节,从而保证资金利用能够得到落实。
(二)设立专门的科研账目管理部门
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上述现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设立相应的资金管理部门,依据科研经费的应用形式,设立专门的经费管理部门,对核算制度审核,设置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科研账目管理制度,指定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然后按照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分项目进行拨款,并且还要对经费落实状况进行研究控制,不仅能够提高经费的利用率,而且还能保证各项工作衔接的有效性,从而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科研项目研究完成以后,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通知财务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结算表,如果经费有剩余,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处理,避免挂账状况的出现。对于一些不按照要求进行结算单位科研项目,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保证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项目支出的审核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的研究分析,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工作信息,对各项支出进行审核,从而保证经费的使用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一些和预算不符合的支出,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向相关部门说明原因,经过相关部门审核以后,财务部门才能依据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调整。如果预算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工作力度缓慢,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制定相应的报告,通过月报、 季报、 年报的方式,使得财务部门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应的财务信息。如果发现实际经费和预算差距较大的现象,应该及时的通知科研部门,并且及时的分析其原因,对相应的计划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保证预算的执行力度。
(四)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在科研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引进一些先进的控制模板网络系统,将其和相关经费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工作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使得相关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并且还能够依据实际构建完善的数据系统,积极的对工作进行优化,从而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还能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科研占据着重地位,积极对事业单位科研课题管理中的经费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经费管理的工作现状入手,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并且还要保证其落实力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红新.如何管理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J].财经界,2015,(6):69-70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国防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Key words: university research;defense projects;quality assuranc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57-02
――――――――――――
作者简介:何树先(1972-),男,山东海阳人,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军工产品质量管理,高温合金精密铸造。
1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世界新军事理念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军事装备建设的持续发展,多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任务逐步增加,各大高校利用自身学术优势,承担了部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或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发以及小批量生产任务,在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企业的科研力量相比,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企业或专职科研机构无法企及的优势,如财务风险小、拥有众多专业人才和相对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等。但是,高校的国防科研体系中也存在诸多矛盾,如管理体制相对松散,质量保证体系不严谨等。
2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
GJB9001B-2009标准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和专职科研机构,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B-2009的结合尚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与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资源整合以及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
2.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大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型,学习科目多,资源覆盖面广,大部分人员、设施分布于在其所属的各类二级机构,少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学科和科研人员更加宽泛。因此在GJB9001B-2009标准范围内整合自身有效的资源优势,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源整合对于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是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往往由校长担任,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作为管理者代表,从组织结构来说,往下是负责人、财、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具体的项目组则分布在各院系。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更多承担的是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有着明显不同,这些对于贯彻GJB9001相关标准来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
2.3 过程管理繁琐 科研项目的立项、检查、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一直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内容,项目组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因此,科研项目的质量等级主要取决于项目研发者的质量观念。企业对科研项目的监管都很严谨,但是现阶段高校的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严谨的程度远不及企业的质量监管水平。受“重申报、轻过程”思想观念的束缚,高校科研项目工作往往不重视管理流程,质量管理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系如空中楼阁浮于形式,缺少实质的行动。
2.4 人力因素复杂 能者多劳是高校在科研工作者的一大特点,在众多高校中,一般由具有专业水准的高素质的科研工作者承担大部分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国防科研的任务节点紧,质量要求精细,全程可追溯,对保密要求相当严格。鉴于此,当前高校从事国防项目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笼络高精尖人才参与国防项目的研究。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也是现阶段高校科研的一大特色,但这也增加了科研成员的不稳定性。
2.5 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单一的科研生产的特点是其科研方向和工作任务复杂多样。高校可以从多个方向着手进行多个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如科研项目的类别就涵盖了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和应用研究等多个专业类别,广泛的研究领域也意味着在确保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要承担更为繁重的科研任务。
3 提高高校国防科研质量的措施
高校与企业在科研方面各具特色,根据其不同特点,结合高校现实条件,在深刻领会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质量管理的方法途径,维护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为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着重强调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3.1 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教学与科研实践齐抓并举是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落实工作场所,配备科技人员。对于科研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设施的配备,高校应该体现出不同于企业等社会科研机构特点。高校自身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殊性决定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只能独辟蹊径,切不可全部效仿企业或研究机构,甚至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管理经验。高校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只能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逐步完善。加强军工及其背景工程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研发质量,做好保密工作。在质量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基于高校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将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流程体现在管理制度上。
3.2 广泛培养质量管理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高校推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科研生产模式,这就决定其无法对质量管理和保密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高校可以利用教、研结合的优势,培养通晓科研与质量管理的人才。准确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现状,通过“点带面”的形式实施质量管理,使校内科研成员深刻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途径,促使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工作,逐步总结出管理规律,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3.3 重点借鉴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质量管理 国军标GJB9001B-2009以等同采用国标为基础,增设了军品的特殊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多个科研领域,同时能满足多个专业领域科研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但是由于类别的差异,每一类科研产品也都其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和侧重点,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管理要求分类管理高校所承担的基础研究、预研、应用研究、产品研制和型号小批量生产等项目,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突出重点,缩减流程;根据质量管理办法来管理应用基础类研究项目,坚持质量管理中的应有节点,可重点对文档化要求且适当简略。
3.4 优化重组资源,局部实现科研生产过程集中管控
高校中资源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高校的科研专业琳琅满目,各专业领域之间一般跨度较大,研制过程差异很大,均采用小批量生产模式生产科研产品,即使是实物产品形式的工程研制项目,也只是进行样机生产或新产品试制,多方参与管理、资源重复投入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资源管理”对人员、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工作环境等的规定,对批生产任务和产品试制、样机生产的项目,尽量将科研资源专用、通用,进行集中管控。
4 结束语
当前,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国防科研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构件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现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将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而得以优化,并有望突破管理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国防科研力量作为当前国内科研界的一部分,必将为推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高校科研管理者应该正视管理中的不足,不断强化自身优势,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切实推进高校国防科研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为高校服务国防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一、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从1998年的432所增长到2013年的1321所。纵观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摒弃了求量的外延发展而上升到求质的内涵发展阶段。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落实开展好科研工作,以促进教学发展与服务社会。搞好科研工作既是学校能够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外在要求。完善高职院校科研建设,是“兴校之计、强师之路、育人之道”,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由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与本科院校相比其科研劣势是目前不争的事实。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快速发展,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因此,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对促进职业院校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要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就必须了解当今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现状以及影响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的因素,目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科研意识淡薄
高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决定着从事科研工作的态度。目前高职教师对于科研工作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就是教学,而科研不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与教学之间是相生相长的作用,仍然认为二者之间是相互对立、不可兼得。因此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自然不高,从而影响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对科研和教学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大部分高职教师虽然也能认同科研的重要性,但对于科研与教学的同一性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2.科研动机不正确
科研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力推手,高职教师只有积极地从事科研,并与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
科研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科研活动的性质,而现在很多教师科研的功利性特别强,搞科研仅仅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或提升荣誉地位,如晋升职称、申报教学成果奖、评选“骨干教师”等。一旦目的达到,就会觉得科研索然无味,科研工作也即告一段落。
3.互助合作的团队意识较弱
科学研究讲求多学科、多专业的拓展与整合,很多科研活动仅靠个人的力量和智慧难以应付,要取得创造性的突破则更难。只有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互助合作、及时沟通、积极商讨,才能有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得较好的科研成绩,研究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目前,高职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孤军作战的现象,欠缺团队合作意识,使得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缺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缺乏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技能互补,从使科研工作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4.科研方法掌握不足,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科研能力既是教师科研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想在科研方面做出成绩,苦于缺乏科研经验,无从下手。很多教师尚未申报过科研课题,甚至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对申报科研课题的各个环节不甚了解。由于对科研相关知识和方法掌握不够,因此在研究活动中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获得优质的教育科研成果,科研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客观环境影响高职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们大多承担着过量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科研之间难免存在冲突。特别是青年教师,除了家庭的压力,还要忙于备课上课、培训进修,几乎没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
由于高职教师只能在科研上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严重束缚了自身科研素质的培养,也制约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再则,高职院校科研氛围淡薄,科研资料匮乏,对科研工作的奖励和支持力度不够等现实都使得教师对科研工作比较冷漠。
三、提升教师科研素质的方法与策略
立足于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现状,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已迫在眉睫。然而科研素质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无论是培养科研意识、完善科研管理,还是积累科研经验、提高科研能力,都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
1.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关键在于增强教师的科研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其根本又源于教师对科研的正确认识。因此要让高职教师充分认识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作用,既能够做到“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还能够在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发个人科研需求和内在动力。还可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科研培训和有效指导,使广大高职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主动参与科研的意识。
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检索、项目申报、撰写论文等多方面的能力。高职教师可以通过专家辅导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注重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不断强化科研理论,提高科研能力。学校也应为教师的科研工作创设浓厚的科研氛围、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并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尽可能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小的课题研究入手,同时通过专家引领、课题带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3.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科研活动离不开团队的协同努力,由于成员间知识取长补短,优势互联,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可以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扩展,教师自身的不足方面可通过互相学习实现互补,自身素质得到快速提升。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应该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分工合作。这样既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又能够较好地实现团队成员的自身价值。
4.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
教师的科研激情越高,科研能力才会越强。教师的科研激情源于对科研的正确认识,源于勤奋的钻研精神,源于学校的鼓励和倡导,源于浓厚的科研氛围。职业院校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避免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做法。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来点燃高职教师的科研激情,逐渐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的科研工作在质与量上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1]徐谨.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提高策略[J].江苏教育,2015(3).
[2]张晓红.论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地位与功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
[3]宋嵘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2009(31).
1.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四级。
正确
错误
2.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技术要求分类中,业务信息安全类记为A。
正确
错误
3.互联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是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
正确
错误
4.在网络安全技术中,防火墙是第二道防御屏障。
正确
错误
5.入侵检测技术能够识别来自外部用户的入侵行为和内部用户的未经授权活动。正确
错误
6.VPN与防火墙的部署关系通常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7.电子商务是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正确
错误
8.电子商务的网络零售不包括B2C和2C。
正确
错误
9.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基础架构的变革和变化。
正确
错误
10.在企业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认真防范风险。
正确
错误
11.物流是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基础。
正确
错误
12.科学研究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从产品到原理的过程,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过程。
正确
错误
13.科研课题/项目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实践形式,更是科研方法的应有实践范畴,是科研管理的主要抓手。
正确
错误
14.科研方法注重的是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正确
错误
15.西方的“方法”一词来源于英文。
正确
错误
16.论文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源。
正确
错误
17.科研成果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
正确
错误
18.著作权人仅仅指作者。
正确
错误
19.著作权由人身性权利和物质性权利构成。
正确
错误
20.知识产权保护的工程和科技创新的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由某一个方法单独努力就能做到的,需要国家、单位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信息安全策略的基本原则是()。
A、确定性、完整性、有效性
B、确定性、完整性、可靠性
C、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
D、可靠性、有用性、完整性
22.()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前提。
A、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B、风险评估
C、信息安全策略
D、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3.风险评估的相关标准不包括()。
A、GB/T 20984-2007
B、GB/T 9361-2005
C、GB/T 9361-2000
D、GB/T 22081-2008
24.()是密码学发展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革命。
A、公钥密码体制
B、对称密码体制
C、非对称密码体制
D、加密密码体制
25.在进行网络部署时,()在网络层上实现加密和认证。
A、防火墙
B、VPN
C、IPSec
D、入侵检测
26.以下关于国际信息安全总体形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无处不在,安全不可或缺
B、漏洞隐患埋藏,安全风险调整
C、漏洞隐患显现,安全风险调整
D、优化顶层设计,注重结构保障
27.美国()政府提出来网络空间的安全战略
A、布什切尼
B、克林顿格尔
C、奥巴马克林顿
D、肯尼迪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照电子商务商业活动的运作方式分类的是()
A、本地电子商务
B、直接电子商务
C、完全电子商务
D、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
29.以下不属于社会科学的是()
A、政治学 B、经济学
C、医药学
C、医药学
D、法学
30.()是从未知到已知,从全局到局部的逻辑方法。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具体
31.()主要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取得的。
A、科技论文
B、学术论文
C、会议论文
D、学位论文
32.()是通过查阅相关的纸质或电子文献资料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行业内部资料或信息等。
A、直接材料
B、间接材料
C、加工整理的材料c
D、实验材料
33.()是整个文章的整体设计,不仅能指导和完善文章的具体写作,还能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周密化。
A、摘要
B、引言
C、写作提纲
D、结论
34.期刊论文的发表载体是()。
A、娱乐杂志
B、生活杂志
C、学术期刊
D、新闻报纸
35.()是指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要向科研主管部门或课题委托方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度情况以及提交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A、开题报告
B、中期报告
C、结项报告
D、课题报告
36.我国于()年实施了《专利法》。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37.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不包括以下哪项()。
A、排他性
B、独占性
C、可售性
D、国别性
38.知识产权的时间起点就是从科研成果正式发表和公布的时间,但有期限,就是当事人去世()周年以内权利是保全的。
A、30
B、40
C、50
D、60
39.知识产权保护中需要多方协作,但()除外。
A、普通老百姓
B、国家
C、单位
D、科研人员
40.关于稿费支付的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次版付一次稿费
B、再版再次付稿费
C、一次买断以后再版就不必再给作者支付稿费
D、刊登他人文章就要付稿费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
41.信息安全人员的素质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A、技术水平
B、道德品质
C、法律意识
D、政治觉悟
E、安全意识
42.信息安全刑事犯罪类型主要有()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C、利用计算机作为工作实施的犯罪
D、盗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罪
E、非法复制受保护
43.信息系统安全的总体要求是()的总和。
A、物理安全
B、系统安全
C、网络安全
D、应用安全
E、基础安全
44.对信息的()的特性称为完整性保护。
A、防篡改
B、防复制
C、防删除
D、防转移
E、防插入
45.国家“十二五”电子商务规划是由()共同编制。
A、国家发改委
B、商务部
C、科技部
D、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E、工信部
46.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思想是()
A、强化宣传
B、统筹安排
C、构建完整市场体系
D、营造良好环境
E、优化资源配置
47.逻辑方法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抽象与具体
C、归纳与演绎
D、统计与测量
E、观察与实验
48.理论创新的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先进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49.科研论文按发表形式分,可以分为()
A、期刊论文
B、学术论文
C、实验论文
D、应用论文
E、会议论文
50.知识产权是由()构成的。
A、工业产权
B、著作权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225-01
1 必要性
从理论上说,作为房产税之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所指向的对象,即纳税人的房屋。该类客体应当满足一般的法律关系客体之属性,必须为法律所确认,必须考虑法律追求价值之属性,能够独立的为人所支配利用带来价值。
从实践上说,房产税作为已经试点并将全国征收的税种,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税。从目前上海和重庆的开征情况来看,就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房产税必将成为全国意义上的税种,这也就意味着房产税的征税客体应该是统一的。所以说,对于即将在全国推行的房产税而言,研究其客体十分必要。
2 判定标准
2.1 目的性标准
目的性标准就是房产税法应充分考虑房产税的开征目的。开征房产税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调控房地产市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社会分配机制。以房产税立法的目的性标准作为研究房产税法客体的基础,可以树立正确的研究方向,得出合法合理科学的结论,这样的房产税法客体才更为必要。
2.2 实质性标准
(1)商品性。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失灵的发生,需要国家通过有形的手进行宏观调控,而税收就是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建立在稀缺土地上的商品性房屋征收房产税是必要的。
(2)存量房。房产税法的客体应为存量房。房产税的性质决定了其是在保有环节征税而不能仅仅在流转环节征税。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对存量房征税。重庆于11年十月开始对存量房征税反映了这一趋势。
(3)时间非限定性。税收公平原则指纳税人法律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仅对法律实施后的房屋征税就违背了这一原则。所以在时间上无论何时购买的房屋均应纳税,换言之应税房屋在时间上不具有限定性。
3 房产税法客体分析
3.1 国有土地建房
(1)商品房。商品房符合前文的目的性标准和实质性标准,所以都应该纳入征税的范围。不过在税率设计上可按照人均居住面积作不同的规定,不同价值房子的主人对于社会公共品的利用决定了其必须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2)经济适用房。经济实用房不应当纳入房产税法征税客体。这是因为经济适用房本身不属于一般意义的商品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情况。按照量能课税原则,低收入者应享受税收减免。但当经济适用房在可以流通到市场变成商品房时,就需征收房产税。
(3)集资建房。集资建房不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这是因为一方面集资建房具有保障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作为集资建房的买主不指享有使用权。所以让买主缴纳房产税有违公平。同样作为拥有产权的单位也无需纳税。只有当集资建房作为商品房开始流通时,其就成为房产税法的客体。
(4)非住宅用房。非住宅用房主要是用于商业、工业、旅游等的房屋。我国1986年的《暂行条例》已将营业性用房作为征税对象,新房产税法将其纳入客体也是自然的事情。新房产税法出台后将取代原《暂行条例》,原来规定的营业性用房和目前试点的住宅相结合将成为房产税法的重要客体。
3.2 集体土地建房
(1)城中村及城中村改造房。对于城中村的住房,因其性质和农村住宅一致,按照前文的商品性用房标准,其不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
城中村改造房是指安置动迁居民的住宅。若是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经济实体开发且五证齐全可对外发售的,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对于那些村民个人或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房屋,不得对外出售,也就不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
(2)小产权房。小产权房实质上为乡产权房,是由乡镇政府而不是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这也就意味着小产权房不可以成为商品房,自然不能纳入房产税法客体。
(3)普通农村住宅。农村住宅不应纳入房产税法客体。理由有:一,之前1986年的《暂行条例》仅仅将房产税的征收对象界定为城镇的经营性房屋,没有对农村住宅纳税的先例。二,对农村住宅纳税会加重农民负担,征收的难度很大。三,不对农村住宅征收房产税是国际共识。
房产税立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前的试点主要为将来的全国性立法做准备。本文通过对房产税法客体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的房产税法立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笔者期待我国的房产税立法能够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N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1-0084-06
自然科学可以分还原性科学和整体性科学。随着科学发展,人们发现许多现象不能进行还原和分析研究,需要从整体维度上把握。或者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既需要还原性研究,同时又需要从整体上研究,二者缺一不可。从整体上进行研究的学科领域可以称之整体科学。整体科学是以独特的整体作研究对象,这种研究对象往往具有不可还原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或者把整体还原部分将会丢失整体的某些属性,从而使得还原研究有时候价值不大。博物学、生物学、中医、天文学、气象学这样一些学科在很多方面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从而很大程度上属于整体科学。
传统上,科学哲学将物理学作科学的基本范式,坚持认可以证实或者证伪的理论才算科学。基本思路是强调还原、分析,将研究对象简化、纯化、理想化、数学化,注重规律的可重复性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这种传统就是还原性科学。还原性科学主要是指以分析和还原思路的研究,包括物理、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事物要素与要素或者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属于还原性科学;博物学、进化论和中医等学科主要研究事物整体及其关系的发展变化,属于整体科学,适用整体科学方法。整体科学研究对象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生物学的现象和过程是复杂的,对于复杂系统不能形成严格的定律。生物学的对象,如物种、基因都是变化的,因而不能形成普遍的概括。”
一般来说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程度很高,贝塔朗非的《一般系统论》就是从生命现象的系统性开始研究的。由部分有机地构成整体后,会有新的东西突现出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古代科学倾向于整体科学,因古代还没有对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还没有还原、分析的科学手段。到了近代,实验等实证方法则成经典物理科学的主要方法,机械力学的研究一般采用简化、纯化和理想化的方法,物质结构被还原到分子和原子层次,这时才有条件研究世界的细微结构。到了20世纪,还原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有些整体性现象的研究很难适用还原、分析性的实验方法,或者整体现象难于用分析思维进行解释,于是系统论应运而生。整体科学提供了与还原思路完全不同的研究视角,补充和矫正了分析和还原研究的不足和片面性。因此从科学史上看,科学发展遵循“整体科学(古代)――还原性科学(近代)――还原性科学+整体科学(现代)”的路线演进,符合辩证法的正反合循环。
复杂的整体事物从结构和理论上都不能还原部分,还原性科学无法解释整体科学所描述的复杂现象。整体性和复杂性使得整体科学跟物理和化学的研究方法根本不同,如进化论需要用整体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方法有定性方法、历史叙述方法、概念方法、目的启发方法等,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在整体科学研究中比在还原科学中占有更重要地位。
一、观察、比较与分类方法在整体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在整体科学中,观察、比较与分类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所起的作用很大。“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的大量博物学著作,大量采取了‘类比取象’的认知方式。类比方法的本质是,在不同事物中发现、建构出相似的成分,以同代异。……在描述类科学(包括博物学)中,默会知识、个人知识是存在的。”
实验方法在很多科学问题研究中并不适用或根本无法施展,如在进化生物学中观察方法已上升到科学方法的重要地位。观察不需要改变整体观察对象,而实验要改变研究的整体对象,改变对象达到实验目的的条件。实验的重要特点往往是纯化、强化研究对象,采用分析的方法,实验方法往往造成整体研究对象状况的改变,而生物体或者生态系统等是系统整体,常常不容拆解,因此实验方法往往达不到所需要的研究效果,某些情况下不适用于整体科学研究。而观察和比较是在保留整体研究对象原貌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不是在孤立情况下进行的,比较适于复杂对象的研究。
观察是在自然现象自发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天文现象,人不可能改变它,只能用可观察信息进行推断,并提出假说进行辩护。观察和实验都是事物自然性质的呈现,在生物学中由观察所产生的知识比实验要多。很多生物学家就是博物学家,观察是获得经验材料的主要手段。
实验方法要控制、改变研究对象,人设定研究条件,而整体科学对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以控制、人改变的,人们只能在自然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如天文、生物、行科学等的大多数研究对象,只能用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或者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
整体科学中也有规律,不过整体科学规律的陈述往往不是全称的,不具有普遍意义,而观察、比较和分类法是获得整体科学规律的主要方法。如果不拆解整体,只有采用保持原型的观察和比较方法,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以分开的,往往同时进行。比较法包含着类比逻辑,经过相同和差异的比较,往往可以得出概括性结论,也可以使用类比方法进行推理,对事物进行归类并使之条理化。
在整体科学研究中,一方面有整体性研究,如进化论和中医研究,依赖观察和比较进行研究,对系统整体的描述和解释不可能还原成物理、化学科学的定律;另一方面,实验方法有时也还是要使用的,不过其地位不及在物理化学中重要。还原式的分析研究在分子生物学中取得了成功,可以有效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等。物理主义者往往重视分析、还原和归纳,他们认实验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整体研究方法跟还原分析的研究策略十分的不同。对前者,观察、比较和定性叙述是主要方法;对后者,实验和数学是主要方法。只有将两种研究思路互补利用,才有利于获得更全面的科学认识。
二、定性研究方法
整体科学的特点在于按照整体进行研究,整体作研究对象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整体事物。仅仅运用数量方法并不能反映整体事物的独特性,定性研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采用。在对整体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进行描述时,对性质的表述具有重要作用。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在生物学中大大削弱,定性的说明对生物过程和性质、状态更重要,进化生物学中大多数现象都是通过定性的推理来解释。达尔文的进化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结构。博物学是定性的,分类学与解剖学也如此。
定性与定量方法在具体运用中各有优势,二者是互补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主要是定性研究,仍然能成改变人们世界观的名著。经济学既有定量研究又有定性研究(如《资本论》)。经过很多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运算,美国的经济体系2008年仍然发生了累及全球的金融风暴。数量经济学家不能通过繁杂的定量计算来预测和规避这场危机,在危机发生后倒是有很多人对马克思的定性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很感兴趣。不是数学家的计算不精确,而是整体经济运行过程的随机性因素太多,如果像数学方法那样模型化,将复杂事物进行简化、纯化和理想化处理,那么繁杂的定量计算结论与现实之间总是会有偏差的,因此在不否认数学方法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夸大定量计算的作用。
数量模型方法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数量遗传学可以解释不少现象,但是把基因当成计算的基本单位,显然是做了过于简化的处理,并导致部分生物学家对它的诟病。迈尔认基因型具有整体性,基因不是理想的那种成数量计算的单位,基因型之间还有很多关联,数量遗传学不过是“豆袋”遗传学。有人认:“科学研究中如果仅仅运用日常定性的自然语言,就不可能描述现象的内在联系。数学语言把抽象能力和精确性带给了科学。”这种说法对物理学是正确的,对整体科学就不一定对。
物理学的特征是将运动、力和质量数量化。数学方法是还原性科学的重要方法,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数学使得模糊不清的东西变得清晰和精确起来。对比之下,进化论与此不同,它更适用于性质描述。生物个体的特征和差异、系统结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演变等都是需要定性研究的。人们如果把这些性质、特征转换成定量描述,就会失去生物现象的真正意义。如果尝试将适于定性研究的生物学现象转换成数学语言,定会困难重重,不如定性表达简洁、顺畅、切合实际。习惯于定量研究的科学家认仅仅通过定性表达的知识是非科学的,只能起到模糊描述和分类的作用。其实这是对定性研究方法的偏见。当然并不否认定量研究在生物学的很多领域中是重要的,这种重要性并不能排斥其他场合的定性研究。
三、历史方法
物理学是较早的带头学科,科学哲学早期是在物理学特别是力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严格因果决定论是机械论的理念,预测和解释被看成是对称的。在机械论流行的时候,时间与历史的维度往往被忽视。而生命起源、太阳系起源、宇宙起源的各种学说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性质,独特性和连续性是进化历史的突出特征。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天文学离不开时间和历史的研究。定性方法和历史方法离不开对性质和历史的叙述,因此进行叙述性表达非常重要。
按柏拉图的本质论思维很难理解过程的独特性和连续性,从而忽视历史性叙述的重要性,并企图按定律将之公式化。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采用历史叙述的方法完成的,而不是进行定量研究。物理科学和力学定律对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深远,然而并不是一切科学都像物理学那样以数学基础,在许多人看来进化论的科学依据并不充分。胚胎学、古生物学也是历史性科学,生物性状是由历史形成的遗传程序所控制,遗传程序的演变也是个历史性过程。
在整体科学中,不是由全称的定律陈述来解释现象,而是通过历史性叙述作出解释。历史性解释是整体科学的基本表述方式。当研究生命历史中的独特事件时,就需要叙述性解释。叙述性解释与物理学中的定律不同,进化过程中的某一事件需要作叙述性解释时,这一事件就不是某一类中的一个例子,而是独一无二的,它只发生一次,并按不同方式重复出现。历史性叙述之所以具有解释意义,是因较早的事件往往是其后事件的原因,历史性叙述的目的之一就是后续事件寻找原因。
四、概念创新方法
整体科学的发展更多地借助于概念创新。整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整体科学具有历史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它的定律没有理化科学那样重要,然而定性叙述与概念创新却能起到很好的概括作用。
系统整体层次的概念和理论很难还原到物理、化学层次的概念和理论,例如自然选择、性选择、竞争等概念不能还原到分子层次,因此整体科学很难在物理、化学层次上得到准确有效的描述和解释,即使描述也是不完整的。一些整体层次的过程不可能只根据物理定律或化学反应来阐述。用生物学概念所表述的许多结构和过程在非生物界根本就不存在,因此同一事件在不同层次的概念结构中进行表达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整体科学只能在整体层次上进行概念的构建和创新,概念创新在整体科学的理论发展中显得特别重要。整体科学研究者可以用整体层次的概念来理论化,利用叙述方法进行表达。整体科学中主要依靠概念创新推进科学的发展。
整体科学不仅仅是搜集新事实,创新性地提出一个新概念或许比发现新事实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整体科学中,大多数重要进展是由引入新概念或改进现有概念而取得的,如进化生物学和中医科学都是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某一整体科学的突破主要在于科学概念的提出和突破,如自然选择等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生物进化机制和过程有了新的理解。有时发现进行理论表达的词汇非常贫乏,补充新概念就是丰富学科内容。然而在科学内部引进一个新概念很困难,往往受到旧范式的抵制。概念的重要创新往往导致范式的转换。当然,观察或者通过实验获得新的科学事实可以促进整体科学的发展。没有新事实的发现,科学研究就缺少鸟儿飞翔的空气。提出新概念与发现新事实是互补的,二者同等重要。
五、目的启发法
按照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目的性不是一种纯粹的因果关系,目的性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原则和经验陈述之间是矛盾的。尽管目的论符合逻辑,但很难直接用观察和实验进行证实。目的性在现实世界是确实存在的,并且追问目的是不可替代的问题研究方式。使用目的论陈述和弃之不用的效果截然不同。目的论语言的使用可以转化成一种方法论。
目的论语言与因果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试图将目的论语言转译成纯粹因果论陈述很难成功,因在转译中不可避免地要损失目的论语言的一部分关键信息。在整体科学中的目的论陈述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科学语言,目的论陈述具有鲜明的指向特征。生物学中目的论陈述很常见,如海龟上岸以便排卵,如果换成非目的论的陈述就是:海龟上岸并排卵,这时就有关键信息遗失了。
追问目的的方法富有启发意义,目的启示法是整体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目的性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当代科学的重要内容。适应与自然选择是生物获得目的性的原因,它将结构与功能、目的与现象连接起来。例如,当讲到生物适应环境可以提高生存的几率,“适应”就是一种目的性概念,具有启发作用。适应主义者认生物的每一种结构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探索这种理由就成他们的任务,这正是在利用目的启示法。进化论是从目前的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互演变关系来进行解释,以现在的现象和理论解释以前的事件,所以必须采用目的性原因追问的方法。不用这种方法就难以研究这种重要的因果联系。“达尔文进化论需要提出什么的问题:通常只有由自然选择选中的生物性状才能进化演变。这性状或行程序必须在生物的生存或繁殖成功上发挥作用。要承认这一前提就必须问某个性状什么存在,也就是说它在特定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动因分析。”
可以说,在我们的历史长河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起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量化评价模式,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甄别、奖惩、选拔等含义。《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教师自评,也就是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本人在发展性自我评价中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同时,这一制度的出台,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档案袋的运用是实现自主性评价的重要而有效方式之一,会让教师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动机。当全体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时,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很快提高,这一课题的开展首先得到教师的支持。
二、确定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运用的方法
首先,建立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教师依据总科研课题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班级情况,填写“子课题申请表。”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实施阶段、预期成果等进行设计,并全面反思、评价自己在工作生涯中专业成长及课题研究的路线;为了更客观体现教师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加入“管理者和同事评价、家长评价”等透明的评价方式,让教师获得更加充实、更加全面的评价信息,评价结果也就更有利于教师自我把握专业成长的方向。
其次,在经过评价面谈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个人或两人合作式的课题研究具体目标与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目标的确定,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检测等方式来达到实现课题发展的目标。
第三,教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自我专业成长的素材,并通过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形式,促进课题和自我发展。在“教师成长档案”中,大部分素材来自于课题研究本身,包括:第一类:准备阶段;第二类:实施阶段;第三类:总结阶段。
第四,针对在业务能力强,反思能力强的教师,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自主选择展示的内容,在展示、评价活动中发扬自身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他们给同事展示的同时,给全体教师创造了相互交流、学习、评价、反思的条件,在评价与反思中,教师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改进的方向,获得课题研究的经验实现专业成长。
第五,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的评价指标来看,幼儿园提出的评价标准基本是粗线条形式的。因为每位教师的起跑现都存在着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根据教师制定的自我评价指标,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个性化评价指标,让教师充分发挥专长和潜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三、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研究的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做好科学的演示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是影响演示实验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演示实验不但要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有比较高的可见度。可见度高的演示实验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得清楚,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下面说说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提高可见度
在初中科学演示实验中,一些体积小、不易看清楚的物体或者实验现象,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放大演示。投影仪可以将观察对象放大显示,还能通过转动投影仪来改变观察的角度,这样学生就可以看的更清楚。例如:观察昆虫的结构和运动的演示实验,我们就可以用投影仪放大显示;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通过投影仪就能让全班同学看到产生的气泡。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大演示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能够与实际的实验同步进行。缺点是实验操作的位置有限制,不能离投影仪太远;现在大多数的学校的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实物投影仪,用起来比较方便,有些边远的山区学校可能会缺少仪器,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就会解决。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可见度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记录设备记录影音再进行播放,例如:细菌的形态结构、分裂繁殖等,我们肉眼无法看到,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楚,一般的学校没有这样的实验条件,不过我们可以得到科学家的帮助,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下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再放给学生看,既能看得清楚,又能够重复看,缺点就是缺少实时性。另一类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象的模拟。例如: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可以用动画来模拟演示。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动画模拟的缺点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三、选择尺寸比较大的演示仪器可以提高可见度
有些尺寸比较小实验仪器,坐在班级后面的同学可能看不清楚,为了让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全班学生都看得清楚,演示实验的仪器就要大一些,有条件可以选用演示实验专用的实验仪器。例如:在做涉及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验的时候,选用演示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这样即使坐在最后边的同学也能看清楚指针和刻度了。
四、提高对比度可以提高可见度
有些需要观察的部位和周围环境对比不明显,不容易区分,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方法突出主要研究对象,排除次要因素,使需要研究的部分突出,提高观察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对比度。如在仪器的重要部件上涂上醒目的颜色,就能使观察对象更醒目。在做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可以用红墨水把要观察的水柱染成红色,这样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在遇到演示材料的颜色浅时,可在此材料背后加上黑色的衬幕;实验材料颜色深时,可在背后加上白色的衬幕,这样就能提高对比度,能使学生清楚观察到实验产生的现象。
五、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可见度
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来提高对比度。我们应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动手去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是在原有的实验基础稍加改动,也可以是自己动手制作全新的一套教具。这样不但提高了可见度,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转换观察对象放大法可以提高可见度
转换观察对象放大法就是将一些不易观察的细微现象转换成容易观察的对象。例如:在做证明发声的音箱在振动的演示实验时,振动的现象非常微小,学生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清到底有没有振动。为了让学生看清楚音箱在振动,我们可以在音箱上放一些小纸片,当音箱发出声音的时候,可以看到小纸片随着旋律翩翩起舞,一旦音箱停止发声,小纸片也静止不动,这样也就证明了音箱是在振动的。
七、利用“位置转移法”可以提高可见度
所谓的位置转移,就是改变学生与实验器材的位置,以达到增强实验可见度的目的。位置转移包括:学生的位置转移、实验器材的位置转移、学生和实验器材的位置同时转移等。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器材非常笨重不便移动则可以转移学生的位置,将学生叫到演示仪器的旁边,拉近学生与“实验”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增强可见度;如果实验器材非常轻便很容易移动且学生必须近距离观察才能看清,这时教师可以移动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拿到学生面前让学生逐个观察;如果仪器的位置不方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来转换位置等。
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要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的要求。注重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是指研究成果的解决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的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为:对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对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思想政治课题分析研究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来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时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以及课题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学研结合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政治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近20年体育统计在我国已经成为十分重要和最常用的体育科研方法。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体育学术研究,误用统计方法,乃至以挂上统计公式作为“科学性”的幌子,使体育统计界同仁和体育科研工作者感到不自在。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也认为应该作一些有关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方法的诠释,以减少体育统计方法的误用,提高体育科研水平。
1中国体育统计现状概要
在80年代以前,包括体育统计在内,我国应用统计学科处于萎缩状态。改革开放后,统计方法的应用与统计教育重新得到重视。80年代初,教育部在武汉与襄阳两地举办体育统计教师培训,培养了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的体育统计的师资与各地体育统计学术骨干。此后,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的体育系逐步开设了体育统计课程。1981年在研讨师范院校体育统计教学大纲的时候,成立了全国体育统计研究会。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积极支持下,1984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近20年间,许多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得到应用,如抽样理论、实验设计、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决策理论、非参数统计、序贯分析、多元分析、时间数列等都已有研究成果的发表或报道。
然而,我国从80年代开始重新普及体育统计,与20世纪初已经发表因子分析应用研究的美国,或70年表《行动科学的因子分析》专著的日本相比,难免显得基础薄弱。正如著名社会学家教授所说,“一个学科,可以挥之即去,却不可能招之即来”。于是就出现了评析体育统计应用情况的论文,如杨震的《体育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梁荣辉的《体育科学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需注意的问题》,刘炜的《线性模型在体育科研中应用的常见误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统计知识的问题,也有科研方法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科学的发展,俯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从统计学的发展端详体育统计现状。
2统计学的发展
要了解体育统计的发展趋势,有必要简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
人类的统计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已有统计整理描述的应用;13世纪欧洲有国势调查;17世纪英国的配第发表了《政治算术》;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同时农业普查;1853年由比利时政府邀请,在布鲁塞尔召开有26个国家150人参加的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1857年,恩格尔根据家庭收入越多,则饮食支出的比例越小这一法则,引申出恩格尔系数,以饮食支出的比例作为度量生活水平升降的标准,它一直延用至今;1903年德国柏林的第九次国际统计会议上,抽样调查得到世界上多数统计学家的认同; 1930年前后美国举行盖洛普民意测验。19世纪中期奠定了概率论的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起,数理经济学、生物计量学和应用数学促进了数理统计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枝叶。现代数理统计学可以分为两个侧面:一是理论数理统计学,它研究抽样理论、实验设计、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决策理论、非参数统计、序贯分析、多元分析、时间数列与博弈论等;二是应用数理统计学,高尔顿、K・皮尔逊用于生物学,埃奇沃思、鲍利用于经济学,R.A.费希尔用于遗传学、农学。在宏观层次上,科学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整体化、高度数学化和科学技术一体化。数学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范围而向人类一切知识领域渗透。二次大战以来,统计学的巨大进展已使它成为数学科学的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
21世纪,统计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统计作为由观察样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总体信息的方法,关系到信息的本质和数据处理。计算机与信息化的时代,爆炸式积累的信息与数据必须借助于统计学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大规模的信息处理所遇到的信息压缩、特征检测、可靠性分析,以及数字、符号、图形乃至语言的加工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依靠统计方法与计算技术来解决。现实中的许多统计难题需要引进新的统计概念与方法甚至理论体系。当然对于体育统计的这些问题,就目前的研究力量与人才资源,是难以承担如此重任的。
计算机与商品化大型统计软件的出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使更多的人有可能进行大样本数据处理和多元分析。可以预见,体育院校统计教学研究都将使用专业化的大型统计软件。即将改版的体育统计教材,已将spss的使用列入教学内容。科学、统计学的发展给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奠定了宽厚的基础,那么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的关系又如何呢?
3体育统计与体育科研方法
3.1体育科研的复杂性
虽然体育对于健康和社会的作用已被社会各界接受。然而,体育学科的复杂性还未被教育界乃至社会所理解。体育外在粗犷,却蕴含了众多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而使投身体育的研究者感到力不从心。谁也无法夸口能解决体育科学的众多难题。体育与健康的研究,涉及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健康社会学、抗衰老的研究等等;体育的动作技术分析会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解剖学等等;运动训练理论会涉及技能学习、体能的提高和战术,它与生理、生化、心理、认知科学、博弈论以及教育科学的许多理论直接相关。许多体育科研,出身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会因为没有从事体育的感性知识而产生困难,竞技体育的研究会因为没有体验训练而难以深入。显然,在体育科研中狂妄、自负只能反照自己的浅薄。
3.2体育科研中统计方法应用的几类问题
3.2.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虽然研究有专业设计,但是无论你研究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大多需要实验或调查。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调查设计都离不开统计。最基本的我们应该了解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理:重复,随机化以及区组化。由重复使我们得到实验误差估计值与效应值更精确的估计;由试验对象、试验次序等随机化使观察值或误差为独立分布的随机变量,就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由相似试验对象的区组化使我们可能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如果不注意基本原理,你的研究难免出现方法错误。
3.2.2实验方法
体育的影响因素,如运动强度等,常常是难以控制的,实验对象经常是人,常难以齐同对比,不便重复试验,还不能对实验对象造成伤害等,这使许多主要源于农业试验的试验设计,很少能应用于体育。因此,需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制约因素,慎重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3.2.3取样
无论是试验还是抽样调查都需要样本。由于经费、工作量或对抽样方法了解不够等原因,在体育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里,包括不少学位论文,对于抽样方法没有明确的交代,抽样方法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精度要求不高,仅作探索性研究,而不是由样本推测估计总体,有时也可用非概率抽样。社会科学中的大样本研究,有时也用非概率抽样。但是,离开了概率抽样,许多统计方法就失去了应用的前提。概率抽样有多种方法,适用不同的情况。因此从研究方法的严密性看,需要在体育科研方面增补这方面的内容。
3.2.4统计分析方法
现代统计学可以借鉴的方法应该有不少,在体育统计基础相对薄弱,原创方法几乎没有的情况下,对于体育统计分析方法,首要的是开阔视野,学习、应用前人或相关学科已有的统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前人已有方法不能解决的、有待建立的体育统计方法。当然,方法的建立相当困难,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按照前20年的进程,期望建立新的体育统计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体育统计学科,都是十分困难的。
目前,体育统计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对统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如:
(1)推测性数理统计是由样本研究总体,由于样本信息是不完整的信息,必然有抽样误差存在,必然有出错的可能性。而在统计分析中却有人得出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结论。
(2)统计方法仅仅对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准则,但是并不证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如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可以给出比较对象来自同一总体的概率,但统计分析不可能给出它的原因,比如并不说明训练方法好坏等。
(3)实际的差别显著与统计显著性的差别。虽然统计上的显著性与差别大小有关,但是它的直接含义是来自同一总体的概率大小,而不是你误指的差别大小或差别显著。
(4)当训练强度与成绩提高相关,P
(5)统计方法为研究目的服务,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选择复杂的方法。
(6)统计模型对于数据的测度水平,变量是连续型还是离散型,是计数资料还是计量资料,相关变量是对称还是不对称等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研究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统计分析的方法。
(7)体育问卷调查有大量的名义(定类)测度与序次测度。不能不问数据资料的测度水平,一概用均数表示集中趋势,用标准差代表离散程度,用它们作线性回归、因子分析等等。
(8)不注意模型要求乱套统计公式。如不知变量的分布,作小样本的t检验;在自变量间关系过于密切的情况下作回归分析,在变量间关系不密切的情况下作因子分析。
4用好体育统计方法,提高体育科研水平的建议
(1)科学数学化特征及科学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体育科学必然向数学化方向发展,体育统计无论对于体育自然学科或体育社会学科都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体育高等学校应重视体育统计学科对于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科研人员应从方法论高度学习科研方法,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2)体育统计要注重抽样研究本质的研讨。重视与概率相联系的思想方法,研究相关学科的统计方法,加强方法的移植研究,明确统计方法建立的条件,避免统计方法误用。
(3)体育科研应加强实验设计、抽样研究及社会科学常用统计方法的普及。提高体育科研人员应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包的能力。
(4)体育统计学科的纵深发展必须有跨学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参考文献
[1] 侯灿.医学科学研究入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