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8 17:25: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篇1

随着新课改运动的广泛普及,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及重要地位日渐凸显。鉴赏教学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同样受到了音乐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重视。那么,如何切实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呢?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这一话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望教学同仁不吝赐教。

一、以音乐为载体,恰当融入人文教育

音乐是一种载体,其中蕴含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这些人文知识既是音乐曲目的背景扩充,同时又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具体音乐曲目的意蕴内涵。可以说,音乐曲目与其背后所含有的人文知识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由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音乐为载体,恰当融入人文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获得初步的音乐鉴赏理解。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例如,在教学“高亢的西北腔”这节内容的具体音乐知识点之前,笔者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有关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幻灯片,包括沟壑纵横、雄奇壮美的黄土高坡、冬暖夏凉的朴素窑洞、蜿蜒盘旋的嘉峪关、精致的艺术剪纸以及铿锵有力的民歌等等。透过浏览这些幻灯片,学生直观且形象地感受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社会风情。如此,既保证学生获得了初步的音乐鉴赏感悟,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音乐鉴赏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一举两得。

二、以学生为主体,深化其音乐感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同样遵循这一道理。鉴于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展开鉴赏教学时有必要且必须充分尊重W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对具体的音乐学习内容展开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凭借自我智慧得到的音乐感悟显然要比教师的死板灌输更为深刻。

对此,笔者感受颇为深刻。如,在教学“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内容时自然会涉及梅兰芳大师的一些经典京剧片段,像《看大王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等。在教学这些著名的片段时,笔者并没有将其中所蕴含的细腻情感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结束认真聆听之后,说说各自对角色的感受与理解。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内心的所思所想。有的说《看大王帐中和衣睡稳》这一曲子出自《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描述的是霸王项羽兵败刘邦与虞姬生离死别的故事。因此,《看大王帐中和衣睡稳》的整体基调是凄丽而悲凉的,虞姬的内心自然也是无限悲怆的。有的说自己在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时想象出了这样一幅场景:深困孤岛,周围是大海一片,海水深沉,远处的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并由此情景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凄凉、缠绵之感……

很显然,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更为丰富、更为细腻、更为深刻的音乐鉴赏感悟,而这恰恰正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所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该案例充分证明了尊重学生音乐鉴赏主体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三、以对比教学为辅,升华学生的音乐理解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学的知识容量较大,需要学生从横向、纵向多个角度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刻认知、理解与灵活掌握。这就要求我们高中音乐教师在结束了横向上的具体音乐知识教学之外,更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纵向的音乐对比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逐渐构建起完善的音乐鉴赏认知结构,同时又能切实升华其音乐感悟,进而达到提升其音乐鉴赏水平与能力的最终目的。

如,在教学“高亢的西北腔”及“飘逸的南国风”这两节音乐内容之后,笔者便要求写生对比这两个版块音乐学习内容的异同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很快便对上述两个版块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与归纳。如有的小组认为,高亢的西北腔描写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特征,其最主要的特点便是高亢有力;而飘逸的南国风则描写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歌特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缥缈悠扬;有的小组认为两个版块音乐学习内容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我国的民歌,都是对特定区域人文风情、自然地理风情的体现……这般一来,在纵向的对比学习中,学生的音乐鉴赏感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反响异常良好。

实践表明,教学方法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课堂教学效益。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生的学情,并以此为基础采取恰当、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既是创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推动高中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稳固提升的必然要求。

篇2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做"长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

2.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首乐谱:一首是《好汉歌》,另一首是《王大娘钉缸》,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好汉歌》是以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为基础上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作曲家创作歌曲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23-01

单就音乐而言,其鉴赏可以认为是赏析与鉴别、感受与体验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讲,音乐的鉴赏既是一项基本的学习技能,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例如学生在上课之前高唱斗志昂扬的歌曲,品鉴歌曲所带有的情感,将之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激励自己前行。此外,还能够通过音乐扩宽学生的知识面,用音乐感受异域风情等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最优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一、准确解读音乐作品

在音乐的鉴赏中,首要的就是给音乐作品进行定位,并对音乐作品进行精准的解读,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之前“吃透”教材,对音乐座屏进行精准的解读。在音乐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认真分析目标教学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等查阅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整个音乐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吃透”作品,把握整体,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解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品析。例如,在鉴赏谭盾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时,教师就需要查阅谭盾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并参照教材去理解谭盾的设计意图,教师将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备课,在课堂上根据这些背景材料进行作品的品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气氛的渲染,例如,在进行抗日音乐作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作品的背景转变成抗日的图文,渲染气氛。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与否也影响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最先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其次要考虑的就是音乐作品的深度与鉴赏难度。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包括学生的文化素质,即对作品创作中事件发生背景的理解,还包括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作品的深度与鉴赏难度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音乐特色和音乐包含的情感,有的音乐作品表达感情直白,直抒胸臆,有的作品借景抒情,有的作品表达委婉,前后存在着较大的起伏,学生不容易把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设定教学的目标,保证目标可行、具体,略微高于学生的能力,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身心发展的需要。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赏析《1997天地人交响曲》时,因为学生基本了解这段历史,教师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解读,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目标设定为:(1)指出作品中使用的乐器;(2)确定作品的感情基调;(3)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音乐所描述场景;(4)准确描述整个作品的情感变化。对于较容易的作品,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提升,对于较难的作品,教师要由浅入深,步步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将音乐鉴赏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在音乐作品中,很多作品可以与艺术、文学作品联系起来,高中音乐作品也不例外,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的整合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伏尔加船夫曲》的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曲和美术经典《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相结合,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船夫的表情、神态、动作,推测船夫的心理活动。除此之外,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并且中国的古诗词本来就可以配乐进行演唱,例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就可以配乐演唱,教师给予学生特定的旋律,让学生把优美的诗词唱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体味其中的情感,联想其中的画面。

(二)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音乐鉴赏与舞蹈相结合也不是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音乐作品与舞蹈的结合,可以将枯燥的音乐鉴赏理论与枯燥的答题技巧训练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舞蹈。音乐鉴赏与舞蹈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动脑,又可以使学生动手、动脚,活动起来,在浓郁的气氛中走进音乐世界,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例如在进行《保卫黄河》的音乐作品鉴赏中,教师可以借助《黄河》的舞蹈,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伴随着作品的旋律而动,感觉其中的震撼。

(三)结合想象进行教学

篇4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一种语言,很多时候创作者都会将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到音乐中,这些内在的情绪体验就成了整个音乐的灵魂和内涵。音乐教育中的音乐鉴赏就是要让人明白这些音乐中富含的内在情感,理解音乐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因此,音乐教育对于提升我们个人的审美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通过相关的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也能让其在个人的人格培养和性格塑造上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高中阶段,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们的个人素养和审美能力,学生们更是需要通过音乐这门艺术,启发他们自身的创造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只注重音乐的形式鉴赏,忽略了音乐的内在灵魂,因此这样的教育成果往往是极为糟糕的。采用新型的比较分析、对话式和个性化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们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进一步深入到音乐的世界中,了解到音乐的灵魂。

1采用比较分析法,提高学生们对于音乐的认识水平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比较分析法的运用是将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它们在音乐风格、类型等方面的不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音乐中的异同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这一年龄阶段中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非常强,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们进行音乐的学习和探究,一定能够取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成果。采用比较分析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一是宏观比较,激发起学生们对于两种音乐异同点的探究和爱好心理,宏观比较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从音乐的文化和背景开始了解。比如京剧和西方戏曲这两种不同音乐的比较,宏观比较可以分析他们的不同特点和文化背景,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宏观比较完之后,就需要从细微的角度去进行音乐的内容比较。音乐内容的比较讲究的是让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各个要素去进行了解和体会,这一过程中可以横向或纵向地对音乐的各项内容进行讲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内容,这也是在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对于音乐的认识水平。

2利用对话提问式教学,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话提问式教学讲究的是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理,当然对话的内容和交流必须建立在双方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在开展提问式的教学互动之前,必须要先与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基础。对话提问式的教学策略中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就是创设合理的情境,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根据音乐的特性变化进行提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一种自然的状态进入到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其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观点看法,在学生对于问题进行回答完毕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论点分析,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尝试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能够深入思考的境地。当然,教师注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学提问中必须注重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的自主探究和学习鉴赏的能力,教师的提问必须要有一定的策略。即所提及的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层次,逻辑结构注重的是一个递进性,递进讲究的是有一个阶段性,因此教师提及的问题可以先是小结类的,其次是自由发挥型的,最后是大家一同思考型的。在这样具有逻辑性的思维提问下,学生们的自我学习意识也能够不断提高。

3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

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工作是现代教育方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其实主要就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一设备的充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想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目前,针对于高中的音乐鉴赏的教学形式较多,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从而让学生进行音乐的理解,但这样子并没有新意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其实,任何音乐都有一定的场景,在播放音乐的时候配合适当的情境设置,也能将音乐想要表达的抽象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化。个性化的教学,是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性而开展的,在高中的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于学生的不同特性和思维能力给予不同的教学任务布置。比如有的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绘画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如果该名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强,则让其通过写作将音乐表达出来。对于不同的特点学生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让其将音乐的内容通过自我的方式重新演绎。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音乐的鉴赏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很直接的审美教育价值,作为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教育互动,从而更好地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最终加强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篇5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主要从讲述音乐创作背景、营造音乐教学氛围、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这三个方面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论述。

一、讲述音乐创作背景,提升学生理解层次

常规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师总是运用机械化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音乐的表现因素,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没有完整的认识,缺乏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其实,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听觉艺术,我们不能只从音乐的旋律、乐器等方面让学生去享受音乐作品,这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我们还得让学生去深刻体会音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只有了解了音乐作者这种创作情绪来源,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所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首先要向学生讲述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决定我们鉴赏课成败极为关键的一点。

比如,在鉴赏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中《马太受难曲》这首作品时,我们可结合圣经故事,为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背景,如,它取材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第一部分35首,主要描述的是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43首,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的场景……这样,当学生正式欣赏这首作品时,就能对作品的精神实质和宗教音乐的艺术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二、采取有效教学手段,营造音乐教学氛围

音乐是一门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运用有效教学手段来营造一种浓郁的音乐教学氛围,如此才能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融视频、文字、动画、图像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是能营造音乐教学氛围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借助自身教学优势,创造一种可供学生看、听、感的教学环境,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可谓一举两得。

比如,在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这首歌曲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由此引出本课课题――高亢的西北腔,然后,播放西北风光的图片,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以及人民的性格特点等,并适当向学生介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民歌形成的影响。这样,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了西北民歌高亢悠远的音乐意境,在具体欣赏本单元的民歌,如《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刨洋芋》时,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和了解这些民歌的主要体裁和风格特色,并培养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个性体验

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教师总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且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如,在听完一首歌时,教师常常会说“这首歌表达的情绪是……的”“这是一首……的歌”诸如此类的话语,这样即使学生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也没有阐述的机会,久而久之,就挫伤了学生上音乐鉴赏课的积极性,且降低了学生对音乐魅力的感受能力。所以,要想上好音乐鉴赏课,我们就得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角色,如此,才能激起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比如,在听完一首歌,我们可向学生提问:“这首歌好听不好听?它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绪?”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与教师之间不是绝对命令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交流、协商的,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乐趣和魅力,从而在以后的鉴赏课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希望广大音乐教师,在日后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对鉴赏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如此,才能带给学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真正培养与提高。

篇6

“音乐鉴赏”与“音乐欣赏”是不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从汉字语言学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词典》对“鉴赏”和“欣赏”分别的解释为:“鉴赏”是“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欣赏”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乐趣”。不难发现,鉴赏包括了欣赏,同时在欣赏的基础上有所扩展。所谓“音乐鉴赏”就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将所听到的音乐与音乐记忆库中的积累进行比较、鉴别、评价。“鉴赏”突出“鉴”字的功能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高中生审美中“审”字的需要。此外,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还有着另外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音乐不仅仅只是声音的艺术、表现的艺术,更是听觉、情感的艺术,“音乐鉴赏”教学是在“聆听”这一途径中令高中生体验、理解和评价音乐,从中深刻地体会出丰满与动人的音乐情感,用音乐感性的思维开启内心世界,而这正是审美教育本质的要求和价值。另一方面,在我国实际教学操作的层面上看,如何进行面向全体高中生的音乐教学,特别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偏远农村地区,对于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不够完善和师资配备不够齐全的学校来说,在资源有限的境况中暂无条件打造音乐资源教室,那么“音乐鉴赏”课可以成为这些地区高中学生享受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1.2劣势(Weakness)

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劣势,即教学中仍存在着的有待解决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效用低,高中生主动参与性不高。有一位高中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第二节课是音乐鉴赏,我想,睡觉的时候到了。从这位高中生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音乐鉴赏课引发不了她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她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音乐鉴赏”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其教学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和单调,在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实际情形中,音乐课变成了“聆听课”、“欣赏课”和介绍似乎与音乐有关的各方面知识的“常识课”。可以说,以“音乐鉴赏”为主的教学形式建立在聆听基础之上,基本围绕着对音乐的“赏”和“鉴”展开教学活动,并没有在该独立模块中体现“演”、“唱”、“创”等其他多种实践形式,这也就使得我们看到的“音乐鉴赏”课是学生听完说感受,老师讲解学生继续听讲的课堂景象。

2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机遇与挑战(OT分析)

2.1机遇(Opportunity)

在音乐现实生活中,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在当今时代日趋频繁,多元音乐文化不断渗透到音乐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时下流行的音乐电视节目和音乐选秀比赛中尤为凸显。这些流行的音乐电视节目和选秀比赛格外受人关注,而高中生也不例外,对这些“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评判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鉴赏的过程。同时,现代社会生活以国际化、信息化为特征,在蓬勃发展着的文化演出市场里,每天都上演着国内外各色以“音乐”为载体的演出,新媒体的出现也为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提供了快速传播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高中生获取到越来越多的音乐资讯和音乐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加以鉴别和评判,区分哪些音乐是低俗低趣味的,哪些是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哪些音乐是真善美的代表,而这正是“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势,在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7

新课程的实施,使原本死气沉沉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广大教师依据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出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鉴赏课变得“活”了起来。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行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热闹”的音乐课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使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让老师“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宠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的展开,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感性课程的时髦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三、留出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实人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

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绝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师,再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了!

篇8

从高中音乐课本的内容安排情况来看,音乐赏析作品均为闻名世界的名家名曲,这些乐曲都是人类艺术成就的结晶。不过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更习惯接受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曲调欢快,并且能够代表他们的心声。因此,当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一些世界名曲时,多数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少数学生尽管能够按照教师的指点去对乐曲进行赏析,但也只是疲于应付。长此以往,音乐赏析课对学生而言不但不能够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而是会成为对其的一种折磨和负担。 

(一)围绕乐曲的创作过程展开教学 

之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音乐赏析毫无兴趣,原因即在于这些乐曲对他们来说过于陌生,同时也因为他们欠缺对这些乐曲创作背景、创作历程的了解,因此便无法在聆听这些乐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赏析教学之前,应当广泛搜集资料,进行汇总,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搜集到的资料,这些资料应当同乐曲作者的身世经历、乐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通过故事的讲解,将使学生了解到所赏析的乐曲背后的故事之后,从而能够对乐曲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二)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进行鉴赏 

学生对于熟知的作品会更感兴趣,更容易产生共鸣,但是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为此,教师可以在教材的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更为熟知的作品,以此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促进鉴赏教学更为顺利的进行。例如,在学习《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当然,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大胆尝试,就能够使音乐鉴赏教学这一难点得已突破。 

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鉴赏的本质,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对音乐鉴赏的理解很片面,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却忽略了音乐鉴赏的本质,导致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理解只停留在表现形式上,对音乐鉴赏的审美价值无从得知,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其实,音乐鉴赏的艺术性很强,音乐鉴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鉴赏的本质,把音乐鉴赏的审美价值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发现美、体验美,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比如:《高亢的西北腔》这节内容,教师不要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也不要把重点放在民歌的表现形式上,而要把重点放在鉴赏多彩民歌的本质上,让学生体验民歌的腔调及情韵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三、指导学生发现音乐鉴赏的个性,发现音乐鉴赏的与众不同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注重音乐鉴赏与其他学科的共性,不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与其他学科没有不同之处,这些不符合音乐鉴赏的特点,导致学生不能发现音乐鉴赏的与众不同,对音乐鉴赏的个性无法知晓,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其实,音乐鉴赏具备特有的性质,可以塑造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音乐鉴赏的个性,把音乐的与众不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鉴赏课堂。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内容,教师不要像其他学科一样,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事迹等浅显的内容,而要让学生通过梅兰芳体会京剧与其他音乐的不同之处,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通过京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发展自身个性。 

四、引导学生体会音乐鉴赏的趣味性,让学生以音乐鉴赏为乐趣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音乐鉴赏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给学生“满堂灌”式地讲解音乐鉴赏的内容,很多学生会对教师传授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消磨了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其实,音乐鉴赏是趣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一定措施把音乐鉴赏的趣味性体现出来,让学生以音乐鉴赏为乐,在快乐中提高音乐鉴赏水平。比如:《飘逸的南国风》这节内容,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民歌的乐趣,还要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格,学生了解得越多,乐趣也就越多,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得也就越快。 

五、指导学生重视音乐鉴赏的创造性,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总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直接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不注重音乐鉴赏的创造性,缺乏创造性的课堂毫无生气,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其實,音乐鉴赏是创造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中把音乐鉴赏的创造性淋漓尽致地穿插在讲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及创造力。比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这节内容,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激情和生机,亚洲的音乐源远流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亚洲音乐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四、结语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能够使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心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多维的教学尝试,把高中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切实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篇9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本体象征,东西方音乐艺术本体及创造无不根植于数千年文化传统之精神,音乐鉴赏帮助人们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体会音乐的真正意境。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音乐课程的设置,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又显的尤为重要。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鉴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现阶段音乐鉴赏课程设置的缺憾

如何在这个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效益倍增,让绵延数千年的中国音乐艺术之精神还能有其文化效度,成了中国音乐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思现阶段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文化系统的课程至今没有建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缺憾,主要表现如下。

1、教材建构: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阴阳之道"的缺失

目前国内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教材主要有"人教、人音、湘艺"三个版本,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编写角度,但从各基本单元内容来看其建构无不淡化甚至是丢弃了中国音乐艺术"阴阳之道"的美学特质。

2、教学内容: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意象性"、"区域性"语言内涵的剥离倾向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将中国音乐语言独特的结构根基剥离的倾向,仅限于音乐作品节奏、速度等一般要素的分析,缺乏对其作品内容的深度开掘。比如在现代京剧《杜鹃山》和歌剧《后宫诱逃》的比较中,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剧情的发展,核心唱腔的特点,而很少想到其音乐语言的生成特点。

3、教学方法:忽略了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感物之心性"的心理需求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特别强调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绘画、音乐与哲学等学科的综合,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接受音乐教育。于是有的音乐教师就认为,音乐课所涵盖的文化面越广,所涉及的学科越多,就是综合。一首器乐作品配上一幅世界名画,一段歌曲演唱配上一句诗词歌赋,美术、戏剧、电影、语文、历史、地理等纷纷挤进了音乐课堂,综合演变成了肤浅的罗列,牵强的硬塞,机械的拼凑。

其实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的艺术境界,而学生对其也有着"感物之心性"的本能需求,当综合被机械的解读,音乐鉴赏也就失去了其学科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新课改后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探究

1、互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也称为错位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即由"师讲、生听"改为"生讲、师生共听"的教学形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1)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欣赏环境包括视觉欣赏环境和听觉欣赏环境,音乐课堂的欣赏环境应该足二者的结合,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它更具灵活性。安静的环境、音质好的音响是欣赏音乐的首要条件,它可以促使学生感受意境,享受音乐。除此之外,音质清晰的音响往往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引起人们想投入音乐中的欲望。

(2)与学生共同学会聆听。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肢体动作将音乐的美传给学生。教师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这是建立美感的重要基础。另外,欣赏时,教师应用各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走进作品,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如启发他们从旋律、音色、节奏、音型、情绪意境和结构特点等引起联想和想象,并通过这样的启发来引导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欣赏音乐,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3)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了解学生的内在音乐心理状况,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行为表现做出最佳解释,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取得最佳音乐教学效果。

(5)引进"小组学习"模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发交流活动。使学生发挥其新奇独特的创造力和大胆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2、通过比较进行音乐鉴赏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比较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

篇10

二、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

1.教会学生听音乐

很多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他们喜欢的理由不是喜欢音乐,而是音乐课轻松愉悦,并不是鉴赏。那是因为他们不会鉴赏音乐,听不懂音乐。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聆听音乐,教会学生聆听音乐的基本方法,感受作曲家的感情,进而形成一种声音与心灵的互动。例如,在高一的第一单元,这是高中音乐的起始阶段,老师通过《1812年序曲》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听音乐的基本方法。在播放音乐前,先介绍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随着音乐的轻重缓急分别向学生介绍此时表达的情绪和所描述的场景。听完一遍后,再播放一遍,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里的画面。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音乐方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灵动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与生气。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的优势,它可以把音乐变得更加有形、有色、有情,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每一部作品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讲述更多作品背景,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作曲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