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25: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自从高中地理推行新课程后,就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方面呈现出良性发展,教师们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是在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难,需要我们解决。
一、高中地理教学常见困难分析
(一)地理教学理念过时
对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地理教学理念过时是极具代表性的问题。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存在,导致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根据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对素质教育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教师只注重加快地理教学的讲课进度,全方面地向学生强调考试要点,背离了地理教学的育人理念,导致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未能真正掌握“地理技能”。地理教学中那些针对学生全面素养提升的要求被置之不理,盲目地追求地理高分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对地理知识实现活学活用,从而令地理教学丧失现实意义。
(二)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智力发展均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有天壤之别。假如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全部学生均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实施同一的教学目标,势必会造成学生彼此间知识差距日益扩大,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呈现失衡发展。同时还将导致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承受更大压力,这些后进生将越学越吃力,失去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自信心,进而慢慢丧失学习地理学科的信念和动力。
(三)教W考核评估体制不科学
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来看,其考核评估体制极不科学,其基本评估标准定位在学生的地理考试分数,单一性的考核评估体制阻碍了教师创新教学思想的提升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在不合时宜的考核评估体制中一味地谋求高分与成绩,导致地理教学走向守旧、僵化的死胡同。
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常见困难的应对措施
(一)变革教学理念
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变革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条件。变革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增强自身素养,明确地理教育的实际含义,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分,不再培育分数高、技能低的学生,而是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知晓地理教学的社会作用,把地理教学知识应用至社会生活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水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知识时,教师当借助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知晓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强化其地理学习意识,促使其自主地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科学地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
(二)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为了督促学生自主积极地开展地理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教师应采取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其中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分层教学。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之前,应对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情况做统筹评估,同时将其划成三个层次,之后再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需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比方说在教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倡导其自主学习与研究,把握并归纳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搜集课本外的知识以补充教材中所缺乏的知识。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当在教学前列出部分问题,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学习教材里的知识,去证明自身的想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指引。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全面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需认真仔细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借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创建适宜的教学评估体制
创建合适的教学评估体制可以全面刺激教师变革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手段,以培育高素养的地理人才。创建合适的教学评估体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立足于学生成绩和分数的考核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举行评估学生地理认知和地理运用技能的比赛,针对生活情景给学生出考题,使学生依照有意义的比赛,全面展示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技能,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的评估标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确保地理教学的品质,为社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地理人才。
三、结语
总之,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对学生的培育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需针对具体教学情形与各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科学地调整教学方案和制订教学计划。尽管当前高中地理的教学还有不少弊端,不过作为高中地理一线教师,我们理应重视自身的教学效果,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更好地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学地理教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相衔接的[1]。但目前大多数省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现状是,初三不开设地理课,使得中学地理教学在初二和高一之间出现了一个断档期,这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衔接是中学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1.教学内容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总体定位为区域地理,这是考虑到区域知识相对简单,可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分析和较抽象的理论探究,又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有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地”,主要介绍“是什么”和“有什么”,即重点介绍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社会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其课程不在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内容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学的基本思想。高中地理教学侧重点是“理”主要介绍“为什么”,即在介绍地理事实的基础上,探究地理过程、归纳地理规律和成因。
2.教法和学法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少,每周两个课时,课时充足,教学进度较慢,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训练地理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课时量紧张,每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快。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多采用讲授法,重在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此外,学习方法上也有差异。初中地理通常只要求学生了解和识记,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或反复练习强化,不注重理解,归纳和运用。进入高中之后,地理课程的学习需要求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已不能适用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注重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把握学情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基础。初高中地理教师应经常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双方的教学和学生情况,高中地理教师要进入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听课和评课,参加初二的地理水平测试的阅卷工作,了解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情况有所不同,教学水平更是层次不齐,所以高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地理水平测验、问卷调查、统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谈话等方式,对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地理学习兴趣和态度,以及地理思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归类,及时找出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并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有关内容,制定实施相应的补救措施,对部分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2.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以及和区域地理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地理课程基本是“零基础”,所以高中教师必须研读初高中地理教材,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进行及时的补救。但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与堆砌[3],也不是将初中地理知识重复一遍,必须是有机的结合。由于课时量有限,单独利用几周时间来复习初中地理知识显然不可行。借助导学案,衔接巩固基础知识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法。新课之前,找出需要补充的初中地理知识,精心设计衔接内容,并将衔接内容与导学案相结合,以自主预习的方式呈现,学生利用初中地理教材就可以自主复习本节课所要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为学习新知识铺设一个过渡的台阶,减缓“坡度”,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例如在高一学习“地球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初中地理中已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经纬线、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交替等知识点,设计成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导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部分,要求学生在新课前完成。
3.正确看待初中地理课程,端正教与学的态度
目前初中地理课程不作为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在多数初中学校地理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部分初中甚至没有专业地理任课教师,即使有专业的地理教师任课,也经常被被数学、英语等大家眼中的“主课”占据着。学生进入高中后依然会沿袭了以前的观念,把地理看作是一门“副科”,不重视地理的学习。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正确看待初中地理课程、端正教与学的态度,这是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条件。初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地理教师,合理安排地理课时,优化地理课程的评价方式;地理教师应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认识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在实际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某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感到非常困难,并且在高考过程中成绩不甚理想,搞得现实学生、学校及家长对高中地理教学怨声载道,非常不满。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是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原因,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对于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存在上课敷衍、下课不认真复习等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高考制度中语、数、外等主干课程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过大,某些学生视地理为小学科在高考中意义不大,将主要学习精力放在语、数、外等主干课程上。因此,便出现上述现象。另外,在现实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不受学校待见,工作积极性及进修机会等有限,加之学校中地理教师的数量非常有限,地理教师疲于应付各年级的课程,以及教学方法落后,教育理念跟不上等现实问题,从客观方面制约高中学生地理分数的提高。为更好地进行高中地理知识教育,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践行新的教学方法,在现实地理教学过程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措施,向有限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效率,笔者将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改变评价模式重视评价的促进作用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总是以学生的分数判别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自然被定义为好学生,进行必要的物质及精神嘉奖,而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口诛笔伐,进行一系列的辱骂或者“教育”。这样的评价模式首先从当前的教育改革的角度上讲,不符合主流培养方案,过于重视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讲漠视部分学生的努力过程,忽视其微小的进步度,挫伤学生继续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师的角度讲,背离了育人的天职。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传统评价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对于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对于其学习过程的促进能力不利。因此,在现实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为更有效地进行教学,需要改变现实的评价模式,改变以分数评判学生的做法。而应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进步度,并通过学生学习的态度与进步度对学生进行打分,这样既淡化好坏学生之分,又让好坏学生都通过自身的现实努力获取高分,让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看到自身的努力,从而调动学生进行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入现实生活教具增加学生学习乐趣
在现实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所教知识,地理教师不可在课堂上进行干瘪的讲授,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便非常困难,很难深刻记忆,于是在考试与现实应用过程中便不顺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现实生活中学生相对熟悉的教具,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比如在进行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穿梭游荡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采用地球仪及手电筒等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让地球仪代替地球,让手电筒代替太阳,在密闭的教室中让手电筒的光线在地球仪的南北回归线之间游荡,并问式教师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如讲解地球结构时,可以拿出鸡蛋,将地球的三层结构比喻成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再如在讲解太阳高度角与季节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采用放大镜对学生的手掌进行照射,让学生明白季节的变化与太阳距地球的远近关系不大,而与太阳照射的角度有很大关联等。通过这些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生活工具稍加改造,让其走入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对于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三、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出现,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革命性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浩瀚宇宙的一些基本情况,但仅仅通过有限的语言功底及学生的想象能力很难做到,想给学生讲授极光及地球上不同地域现实的植被情况等均很难做到。但是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实状况,地理教师仅需将课下准备好的优质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播放,并加以文字讲解,便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与领会现实地理状况,比如降到我国的喀斯特地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喀斯特地貌的图片及视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看,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现实高中地理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让家长和学校存在很多不满之处,为更好地改变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经多年实践研究认为可以尝试改变评价模式以发挥评价的作用;引入现实生活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更好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高中地理成绩,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国家。
参考文献:
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等的提升成为高中地理教学首要完成的任务,同时新课改的规定使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探究,找寻适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活动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结构等优势逐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推广起来,但是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暴露的不足,还需要特别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活动教学法的概念
在活动教学法中多元理论被广泛应用起来,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把地理知识融合在活动过程中,或者利用多媒体等技术直接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情境,促使学生获取高效学习的方法或能力,这便是活动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好活动教学法能把课堂知识内容转化成促进学生发展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综合性活动,用各种活动串联课堂可以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合作思维。
二、活动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活动教学法的实施中很多学校和教师不能根据地理教学材料或者内容设计活动,导致整堂地理课不能高效进行。(1)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前预习。(2)教师重活动,轻指导,导致教学不平衡,学生发展受阻。(3)学生习惯不良,组织纪律等各方面自控能力弱。(4)活动开展中对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浪费精力,收效不高。(5)活动安排没有兼顾集体与个别活动的统一。(6)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活动教学法应用的措施
1.以活动目标的规划建设为中心
在新课改时期,高中地理教学利用活动教学法时很容易在经验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照搬”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有误区,在活动教学法实施中应该相互印证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两者的要求,一切围绕活动目标建设为中心。在活动教学法实施前学校就应该制订校级发展具体的目标;用明确的校级目标促进教学学科的目标建设与活动开展;设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
2.活动建设以师生为基本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事物或者现象是抽象的,教师在过去需要用很长的语言或者演示等方法才能把知识内部的规律或者现象之间的联系等传递给学生,这样使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是很有限的。活动教学法则是安排具体的活动来承载事物规律或者联系,需要学生通过教学的活动、实验等探究活动,学生便能在活动中清晰感受抽象的内容,但是有很多事物或者现象却又容易受到教师水平、学生学习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很难理解较难、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严格从学生的学情进行活动教学,用高效的活动突破重难点,把活动建设的基本点确定在广大师生身上。
3.活动教学法实施中加强教师的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23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同时地理信息的学习对我国生态资源的保护,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效果,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由此,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进行阐述,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为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供依据。
一、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突破了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简单,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感到困难,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所用到的教学设备仅仅是挂图和地球仪,这使地理地质情况、天气变化等较抽象的地理教学知识难以表现出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备受压力,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地图和地球仪中的地理知识活起来,有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学习地理知识,进而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
其次,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往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简单,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影响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顺利展开,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到更多更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
第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将地理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示出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 利用多媒体技术补充和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由于地理知识涉及内容较广,因此在地理教学有限的课堂当中无法将地理知识的各个层面都完美地展示出来。教师单纯通过语言的讲授,只能将地理知识的重点凸现出来,而对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其他知识一带而过,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补充和丰富教材中的不足。
例如,在进行《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搜集较多的城市工业区的布局图,将立体的图示展示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对工业布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一组资料,资料中体现的是某一城市将工业区布置在了城市中间,环境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工业布局的要领,还意识到了正确布局的重要意义。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例如,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来体现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教师在制作动画时,可以制作多种动画供学生选择,如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设置不同布局的动画,在播放动画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如教师给出三组公路运输布局,其中有一组是正确的,然后提问:“下面大家看这三组动画,这些动画表示的是公路布局,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选出正确布局的一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一、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本概念
“合作学习”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地理学科属于文科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小理科”。在地理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大量的公式计算。在“等高线”“等深线”等相关计算中,必须要采用一定的理性思维。新课程标准形势下的高中地理课教学模式下,开展合作教学模式的教育创新,是对高中地理课堂的一种高效创新。复杂的教学环境对广大的地理学科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效展开“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可行性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包容度
在我们国家的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合作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工作创新,很有必要。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加以尊重和理解,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布置与之匹配的课后作业,从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预设更大的包容度。
对于偏科较严重的“理科男”,高中教师可以在课后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在课后针对学习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方式的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差异化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地理课程中的“地球自转公转”“时区计算”等教学难点开展多媒体教学,将互联网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2.立足教学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重点设置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摩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吸收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建议,在合作教学的模式下,弄清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难点。然后,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重点的具体设置。
3.安排小组和活动,开展“预见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活动
对于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来说,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开展“预见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活动,将地理学科中的教学难点设置成一个课题,有序开展各种各样主题的地理实验。
教师在解答地理难题的时候,还能够把各种抽象的地理现象,转变成具体的物体运动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找到相关地理课题实验性学习的最后答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最大成功。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和工业化大生产蓬勃发展。在全日制中学中开展地理学科的课程教学设计工作,重点是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划分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合作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该从最大程度上深入挖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已知条件,进行定向思考,从而找出解决地理难题的普遍性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4):115―118.
[2]旋晓伟,王 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01):125―128.
关键词 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43-02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国外衔接教育研究进展。在教育衔接的研究上,国外进行的研究实践开始得比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中间学校(Middle School)”这一学校形态。中间学校是联结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的学校,为学生架起了由初等教育阶段通往中等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解决儿童期过渡到青少年的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中间学校坚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教学、课程的整合,有弹性的时间制等,满足了青少年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这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邓志伟在《当代美国中间学校运动探析》一文中,指出美国中间学校运动使得战后美国中等教育发生了戏剧性转折,到上世纪90年代,中间学校已经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校结构与类型,使小学与中学有了很好的衔接,让中等教育充满了生机。
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体系,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体系衔接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教育衔接效果。李海宗、陈磊在《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有效的衔接机制,德国教育委员会建立转学机制,通过教育分流进行了好的教育衔接。
近年来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衔接改革,曾菲在《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改革研究》一文中,对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的问题产生的背景、教育衔接改革的基本政策、实施的基本模式、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政策首先确定了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学前和学校低年级儿童之间的衔接在当代是作为儿童不间断教育条件之一来审视并决定了其独立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准备的程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国外教学衔接研究开始得比较早,衔接教育发展比较成熟,教育体系比较完整。美国、德国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和规范教育衔接,在国外的教育衔接研究中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持,对青少年学习和身心发展研究的认识比较深入。国外有关教育衔接的这几个特征可以为我国教育衔接带来一些启示。
总体而言,国外更多地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能力的综合运用,设立研究机构,重视教育衔接实践方面的具体操作,但对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的具体、细致实践研究还尚少。
2.国内教育衔接研究进展。这些年在国内对教育衔接的研究进行得比较多。就地区而言,中国台湾比大陆开始早几年,比如九年一贯制衔接教育模式的推行和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钟晨音、徐长江在《台湾地区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一文中,突出松绑而授权的课程管理,提出用课程纲要取代课程标准,为课程松绑,突出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些措施解决初中与小学课程衔接不良的问题。
近年来内地关于衔接教育的研究较多,对幼儿园小学的教育衔接、小学初中教育衔接、初高中教育衔接、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中高等职业衔接等各教育阶段的衔接教学研究都有相关期刊著作及文献资料。由此可见,在我国教育衔接研究还是比较受重视。董茜在《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研究》一文中,就流动儿童如何衔接小学教育进行了探讨。郭跃进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探讨》一文中就如何衔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进行了相关论述。王岚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教育衔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研究了小学如何与中学进行教育衔接。白秀峰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就生物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初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探究。
郭建华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性问题研究》论文中,从初高中教科书入手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和实验探究衔接进行了比较研究。王琪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调查与研究》中,就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职业教育衔接问题做了相关探究。张磊在《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如何从本科入手,探究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
在我国,教育系统虽然对教育衔接的研究比较重视,但系统研究教育衔接的专著却比较少。余立、朱佳生、顾树栋主编的《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是为数不多的教育衔接的论著。这本书从终身教育理念、脑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系统工程与教育衔接、德育教与学的理念这几个方面对教育衔接进行教学衔接理论思考。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大、中学生社会实践衔接,中小学行为习惯教育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基础教育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衔接等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我国教育教学衔接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和研究生地理教育论文之中,和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比较,初高中地理衔接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少,地理课程衔接研究起步落后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相应的,初中地理教师较少参与和关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赵劲梅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从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地理思维能力的衔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赵劲梅认为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课程内容的差异、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差异、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注重地理学习方法指导、注重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有效对策。吴华香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中,从教育教学体制、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分析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指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不同版本初高中教材内容不同,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不同,初高中地理教育中断,初高中地理学习心理差异、初高中教师教学心理差异、初高中地理考试要求评价差异等原因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她提出研究课标,分析、处理教材,关注和了解学生学情,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铺垫,充实处理,对学生地理学法加以指导等方面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问题。董迎辉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中,对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地理学科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地理学习指导衔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施鲁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为例》中,认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间断及高中系统地理教学内容铺垫不足;高中地理阶段目标要求更为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缺乏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支持体系;高一学生对抽象模式知识的认识不足。提出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寻找教材衔接点、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能力等方式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万正耀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论文中,对初高中地理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初高中教材衔接分析,指出初三地理“断层”,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高一学生心理准备不足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赵春燕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初探》中指出地理课程标准差异、学科地位、学生学习心理差异导致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从教育管理部门、高中地理教师和高中生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综上所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较多集中于对教育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体系衔接分析比较少,因此,探究初高中地理理性知识教学衔接有其理论和实际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志伟.当代美国中间学习运动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8):40-43.
[2]李海宗,陈磊.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9):100-102.
[3]曾菲.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钟晨音,徐长江.台湾地区中小学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2,(6):35-39.
[5]董茜.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
[6]郭跃进.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57-58.
[7]王岚.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学前教育衔接状况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0,(2):55-60.
[8]白秀峰.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郭建华.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性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10]王琪.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业技术,2011,(133):97.
[11]张磊.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7-130.
[12]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3]赵劲梅.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14]吴华香.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5]董迎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际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6]施鲁.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学科之一,其知识结构常常来源于生活,并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地理中,地图教学是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知识组成部分,转变传统地图教学方法,促进地图教学的现代化与实践化对地理教学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中应用现状
(一)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推动了我国地理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具体来看,我国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成果较为丰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特征,也使地图教学发展存在有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普遍现象之一。
我国高中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教学环境及教学优势明显的地区经济文化、经济中心地区,这种特征是普遍存在的,是我国地理教学发展的主要现状之一。[1]我国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发展受地区教育资源分配状况及教育发展历史影响。现阶段,我国地图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课时普遍偏少,整体虽有所发展,但是发展速度缓慢,地图教学发展水平出现地区性发展不均衡状况,城区地图教育水平较高,乡镇地区地图教学水平滞后,这是我国地图教学发展的主要现状。
(二)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地图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课外实践教育,这是推进地理教育生活化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从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现阶段我国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在课外教学中的地位仍然较低,其运用范围也较狭窄,因此,难以发挥出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对地理教学而言,这样的发展现状,对地理教学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具体来看,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外教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课外复习方面,地图教学复习的主要内容以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为主,主要以容易接触到的人类聚居环境为内容,因此我国现阶段地图教学中课外实践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同时,学校在地理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力度还不够,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以专题性的地理知识教育为主,而缺乏专门性的实践操作过程,特别是以地图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这样的地理教学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发展。
二、我国高中地理中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地图教学中实践教学法运用单一,集中使用于读图练习中,导致地图教学效果欠佳
由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受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使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发展存在有先天的缺陷性,这种缺陷性集中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使用面较窄、“填鸭式”教学方法限制明显,这样的教学缺陷对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影响明显,其中时间教学法集中应用与读图练习课程中,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法来源于生活,作用与生活的实际理念,从而导致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效果不明显、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也不明显,从而影响了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健康持续性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措施是再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地理教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在转变学校教学理念的同时,不断的推进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创造能力,促进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创造力,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法的应用领域,将实践教学法广泛应用的地理教学的每一过程之中,在全面提高地图教学发展的同时,逐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成果,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与时俱进的转变。
(二)实践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的推广不到位,使实践教学法与地图教学难以实现契合发展
作为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推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意义重大,但对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地图教与教学状况的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缺乏先进的教育方法及教学理念,特别是以实践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方法推广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发展。具体来看,现阶段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以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模式为主,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传统,虽然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推行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但是受我国教育地域性发展不均衡的影响,我国教育改革推进缓慢,且在偏远地区推行遇阻,这也是实践教学法难以在广大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解决实践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推广不到位的问题,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教育技能培训推广活动和反馈反省机制,使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能够迅速扩展到我国教育的各个阶层,同时先进的教育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跟随改革推广迅速发展到各级高中学校中,从而发挥出先进教学技术的作用,另外建立完善的各级高中教学技能推广数据采集机构,对实践教学法推广应用进行全面检测了解,为接下来推进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合理推广,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必要保证。
三、结论
地理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生活,选取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这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教材观、教学观以及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把握教材,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主攻方向,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它的目标是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地理观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是地理学科的出发点以及归宿感。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不断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制订的科学、规范的教学目标,将知识不断地细化,还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策略,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1.前言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也是一切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交流以及应用、存储的方法体系。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工具融合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多样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2.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2.1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
虽然,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全新的工具,具有众多的优点,但是一些学校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资源配备不足。另外,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没有充分的重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一些学校人力资源配备差,多媒体硬件设施配置有限,导致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无法分配给地理教学应用,制约了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2高中地理教学缺乏数字化资源建设
高中地理的数字化资源与其他学科相比明显比较匮乏,高中地理数字化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另外,地理教学的信息共享程度也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推进。与此同时,一些商业化的教学资源网站,过分注重商业性质,缺乏健全的网络,阻碍了高中地理网络资源的共享[1]。
2.3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效率低
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些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习惯了传统的极爱哦学方式,不愿意去学习计算机,不远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另外,也有一些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工作量大,缺乏钻研信息技术与教材结合的方法和技术。而对于一些新教师而言,由于他们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握地理教学大纲和体系,缺乏教学技能,缺乏优秀的地理教案和课件以及相关的习题和案例的资源的储备,导致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低下。
3.整合优化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措施
3.1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网站
高中地理信息教育不仅包括了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资料的应用和存储,而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资源体系,还包括信息资源呈现和应用的方式,如何利益地理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们结合起来,讨论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以章节的形式收集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做成基于教学目标的课件、案例、习题以及创新题库。构建信息资源网站,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网站应该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
3.2提高对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认识并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具体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并且充分的加以利用。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配备。教师也应该借助于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可感性。
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展示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配合上生动的解说,这样优美的画面与悠扬的音乐融合,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深入思考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这样就有效的导入了课堂,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和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3.3强化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化信息环境之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必须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一方面,打破传统的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里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充足的地理信息教育服务,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游刃有余,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完美的融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激发其积极性,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学效果[2]。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工具,具有很多优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规律,才能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