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25: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工程规模分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基础设施建筑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大中小型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土壤、地质结构等环境要素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由于缺乏对地形的勘察和当地地质灾害的了解,造成或加剧了当地的地质灾害,给国民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前,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防治地质灾害的依据,在建筑工程启动前要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且根据评估和预测的结果对建筑项目进行调整,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往许多建设单位没有对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受到或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意识,地质灾害事件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建设单位吸取这如血般的教训,逐步认识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很多建设单位已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更深的认识,把其上升到作为勘测地质灾害及其前期预防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项目选址和启动前主动地咨询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等,自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地避免因建筑工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作用,是通过调查清楚了解本项建筑工程所受到的地质灾害影响的危险性,或可能引发当地地质灾害发生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危险性的全部问题所在。即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内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影响;对工程建设加剧、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这里说的评估范围不能局限在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以及整体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上述说的有关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大概如下:
1.1地质环境:(1)对于地形、地貌的实体调查研究分析;(2)对于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3)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研究分析;(4)对于岩土体工程特征的研究分析。
1.2地质灾害:(1)滑坡、崩塌分析探查;(2)泥石流分析探查;(3)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分析探查;(4)其他类型地质灾害分析探查。
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1其工作内容:
(1)明确拟建项目工程的概况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或基本查明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包含有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诱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易发性;
(3)涉及建筑工程选址的场地问题及与建筑工程相关的环境地质内容,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以及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方式,对于在建设过程中或者是工程完成后,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进行评估是否会引起或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于可能会产生的灾害进行等级评估,分析对建筑物物主以及周围居民所大概带来的损失;
(4)通过对拟建项目场地地区进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对于工程施工和运行环节中可能会引起、造成或者加剧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方面的分析;
(5)应该制定出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相关因素,从根本上降低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6)对已经发现和检查到的可能会加剧、引起的地质灾害,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2评估工作级别
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等级评估。具体的评估工作级别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重要级别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状态的复杂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评估单位也需要客观地、合理的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杜绝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差异。把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别实行,能更科学、更有条理地进行评估工作,合理安排评估人员工作量和评估工作进行时所需要的资源,便于结合实际情况和评估情况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也便于科学合理地把评估后的成果报告等资料分类存档。
2.3评估工作制度化
文章前面已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据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制度化。制度化评估更有利于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比较现有的几种常用的评估工作程序,整合发展出一种较科学的能总领建筑工程前所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程序大纲,并可根据各种地质环境分析细化程序来优化评估工作,使其发展成更专门、更专业的工作。
2.4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
因环境是运动变化的,在建筑工程完工后的特定时期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查等。由于在项目进行前对建筑工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成果只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地质状况,所以收集和整理评估工作的前中后期资料并进行分类存档非常重要。这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对比和对建筑物所处的以及附近环境进行检查、对比和分析。
有关的评估工作资料收集:(1)评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2)评估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等;(3)评估区社会、经济及人口等方面;(4)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特征;(5)本项目建设工程概况;(6)本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资料收集。
结语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ome think, and took out some concrete resolving proposal, the hope can work on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a little help.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绝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能源、资源、材料的耗费现象,这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是很不利的。我们一定要看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尽己所能,进行治理改善,打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生态工程。
一、建筑工程环保现实情况
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是工程施工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模式,它的规模日趋具有代表整体工程施工规模的作用。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各施工企业环保意识不够强,对于因为施工而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企业对于环保问题视而不见,使得建筑在施工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到施工初期所喊出的节能环保口号的落实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基础管理。伴随一大批建筑工程开工,相应的建筑垃圾也避免不了地出现。对于施工材料出现耗费的现象,虽然是属于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可是因为对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到位,让建筑垃圾产生与建筑材料耗费成为建筑工程环保问题中的痼疾顽症。通过总结分析,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项:
(一)施工噪音扰民
很大一部分建筑工程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是在城市中或者城乡结合部,这些地点比较突出的共同之处在于居民的相对集中。我们从以人为本这一点上来考虑,噪音实际上造成了对施工点附近居民的工作与生活的环境影响。特别是一些工程为了赶工期,夜间突击施工,这种影响更为严重而恶劣。根据统计结果,在全国范围内,由于噪音扰民而遭到投诉的建筑施工单位数量,在2011年达到数以千计。
(二)建筑垃圾的隐患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的时间实际上是始于工程拆迁,接下来施工过程正式开始,原料耗费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建筑垃圾,特别是工程主体进行施工时,因为没有妥善的办法处理建筑余料废料,往往造成建筑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而不能进行及时的垃圾转运工作还会给施工质量与施工工期带来诸多麻烦和隐患。
(三)没有负责任的环保意识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属于成本管理。企业在施工中因为成本控制的需要,往往最先放弃的就是环保要求,在垃圾的清理与转运中,不甚重视环保需求。加上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有害有毒的原料没有严格控制,一方面让原料加大耗费,另一方面原料的泄露也让附近环境受到污染。而当施工企业在事后不得已处理以上产生的遗留问题时,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
(四)没有科学的节能排减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高效合理的排减技术能够保证施工过程合于环保要求,可是很多施工企业没有能够切实掌握现代化科技排减技术,甚至专业管理方面的制度人员安排为空,在施工实际中没能把排减工作做好,使工程产生了环保上的负面影响。
二、建筑工程环保制度改良
(一)企业要强化环保管理工作
促使建筑工程的环保管理表面上看起来,对于企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其实只不过是其重要性没有立即表现出来而已。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施工中因为对于环保问题不甚重视所引起的安全事故并不鲜见。建筑工程里的环境保护问题,早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管理与技术处理问题。它涉及到的其实是施工的质量管理直至安全管理问题。因此,强化工程项目环保工作,组织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对环保问题负责,制度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这其实是环保工作落实的具基本而有效的办法。
(二)加强环保设施构建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集中于排减设施建设,电力设施安排,通路物流运输、运输工具的合理停放,施工工具的储备地建设等。而对于那些深具污染性与危害性的设施更是要严格管理整治,从源头上进行防止污染蔓延的工作。
(三)科学处理与二次利用弃旧材料
对于因为拆除而产生的建筑垃圾,还有施工中产生的废弃建筑材料,工程管理者和相关责任人员要注意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对可以转化再利用的材料进行科学转换,不但能保护环境,亦且能节约成本。而且无形中可以为工程节省时间,对于那些彻底不能再用的垃圾,要选择合理的清除办法予以处置。
(四)对施工者进行环保培训
对所有参与到工程中的作业人员都要给以培训,使之树立起工程要和环保相结合的意识。特别是对于工程附近的绿地还有生态环境要尽量减少破坏。要根据施工图纸以及现场实际的要求,尽量避让开绿地,不因为盲目满足建筑的构造要求而造成生态失衡。要培养所有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成立专门机构对环保问题进行动态研究,对于建筑与环境发生的冲突要采取合理的办法不偏倚地给以解决。
三、建筑工程环保细节处理
(一)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在施工中再利用的给以再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尽量给以分类处理。
(二)施工场地要做绿化和硬化处理,经常采取洒水等办法减少粉尘污染。如果一定要在粉尘中完成的工作,尽量做好封闭工作。
(三)封闭脚手架,防止污染物泄露出去。
(四)坚决杜绝向施工范围之外抛掷垃圾,施工运输车需由专门人员清洗。
(五)加强噪音控制,尽量用低噪音工艺,发现噪音,及时处理,噪音避免不了时,要率先向当地管理部门提出申报。
(六)排水设施建设明确,以保障工程中出现的废水有流畅的排除通道,工地坡度地带有排水渠,明沟上面要加盖钢板防护。
总结:
建筑工程里的环保问题,早已经不是新鲜之谈,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把建筑环保工作做好,是我们专业工作者的责任义务所在,我们应该遵从实际,制定出更为切实合理的解决办法,为推进社会文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宗仁.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张旭.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5(01)
[3] 李齐颖,刘燕辉.节能省地:中国能源发展的关键词[N].中国建设
0 引言
一项新的技术,例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其都需要经历一个全寿命周期,即可行性分析研究,开发研发,直到投入市场使用。对于一项新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它是否符合当地情况,基本国情的要求,是否符合环保、进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是否符合质量管理、安全的有关要求,都是需要研究评价的问题,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
1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分类及评价内容
1.1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分类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主要有技术类和产品类两种。针对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特点,在推广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推广方式。
技术类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有手段、方法、工艺等。例如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技术用于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则人们必须先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等。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重大的事故可以有效的预防,若发生可以及时的解决,而且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具有信息存储、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使用并且成本低、速度高、容量大、方便快捷等特点。
产品类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在推广过程中较容易接受,因为研发出来的产品有一定的形状,其特点和功能较容易看出,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做广告图片进行宣传或交用户试用等方法。
1.2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评价内容
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进度、质量、安全的影响评价,其评价主要内容如下:
(1) 对建筑工程管理进度的影响评价
主要是评价新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其进度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包括与新技术相关的,关系到建筑工程进度的相关方面。工序进度与建筑工程总进度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当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其非关键路线有影响时,最终没有成为关键路线,则对建筑工程的总进度没有影响,若使建筑工程的关键路线发生了改变,则建筑工程总进度则会发生变化。若新技术影响到建筑工程关键路线,毫无疑问,则一定会对建筑工程总工期产生影响。
(2) 对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影响评价
主要评价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其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分成附属工程、主体工程及基础工程三个部分,新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上,主要是对其附属工程质量、主体工程质量及基础工程质量三方面进行评价。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好坏受到客观的技术和管理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客观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工艺的水平及性能是否能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对管理因素不列为技术评价内容。
(3) 对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的影响评价
建筑工程安全的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运营安全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两个部分。建筑工程是否安全受客观的技术和管理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体现着对建筑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和维养期这四个时期安全的影响。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质量中实质上是对运营期安全的影响,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的评价主要是对施工期安全评价,其他各个时期的安全评价则会有工程质量或其他因素进行评价。
2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选择评价方法
本文对建筑工程新技术的评价方法采用层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模拟人的决策、判断及分析的方法。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思维过程及逆行模型化、数量化和系统化,不仅能过保持决策者的决策准则和思维过程一致,而且还能够简化问题的计算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把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结合起来,使其关系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处理。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法对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指标进行赋权,如图1所示。
对建筑工程新技术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并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然后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让有关专家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最终计算其权重值,作层次总排序和层析单排序,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选择出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定,并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新技术进行应用推广,把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来。
3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对象及效益
3.1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对象
在我国,建筑行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即政府干预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随着国际化进程和建筑市场化加快,很多人对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如何发展和生产没有足够的认识,观念滞后,没有一定的紧迫感。在进入市场经济中,由于建筑行业的社会化、知识化等各方面的程度低,不能够用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来解决建筑行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对象应该以施工单位为主体。
3.2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行业,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筑工程单位的一个微观主体,施工单位的利益与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使用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施工单位及建筑行业有追求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在当前新技术的推广模式下,并没有考虑施工单位的需要,只是由于政府部门的干预,施工单位只是被迫接受新技术,并没有发挥其主动性,以至于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效益低下。
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对象主要是建筑质量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但在我国,建筑行业作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筑企业多不胜数,但仅有很少一部分建筑企业规模较大,很多的施工单位规模都较小,有的甚至是一个包工头再加上几十个工人就形成了一个建筑企业,以至于建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所以在推广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上很难收到一定的成效。
4 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中各种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将被新的管理模式所替代。如何能够正确的,有效的推广新技术则是建筑工程管理行业能否稳步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应该为新技术的推广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信息服务网络,使其能够更好的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优化推广模式,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的多元化,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良美.建筑新技术评价模式及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4
[2] 李学伟.邱渐根.建筑新技术应用的经济分析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6)
[3] 王伯鲁.郭淑兰.建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导报.2002(17)
[4] 冯之浚.技术创新与传统文化I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资金投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正因如此,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所涉及的因素和需要考虑的方面众多,这给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必须对现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科学合理的分析,采取相应手段进行改进,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 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都有一定的关系。只有切实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得建筑施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2.1 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从工程规模、资金投入,还是从工程质量、施工效率上来看,都较以往有了巨大的提升。尽管我国拥有十分久远的建筑史,在建筑的造型设计和施工技术上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但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却存在技术人员不足、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部分工程企业的领导,过于重视建筑工程的资源配置、工作进度,而忽略了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体系。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机构较为臃肿,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上下级之间的任务交接和信息传达也难以做到及时准确,这导致整个建筑施工管理机构在处理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时,难以做到及时彻底。
2.2 节能环保意识不足。在日趋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状况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近些年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相继提出了各种有关节能环保的战略思想,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推动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传统企业也开始走向一条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社会上也逐渐兴起了许多与节能环保有关的企业和组织。现代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众多,并且许多材料都是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尽管如此,大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时,能够有效的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极大的降低了污染物的出现。然而,仍旧有部分建筑工程企业中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资源能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建筑施工管理上的失误。这些建筑工程企业在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时,没有按照相关标准,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最终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
2.3 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无论是何种规模的生产,人员的安全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其中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给施工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设备仪器也较多,这些施工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也会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不仅要从基础设施设备的质量上进行考虑,同时也要及时有效地排除整个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然而,当前许多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设备设施的检查上不够严格仔细,许多在质量和规格上不满足施工要求的设施设备被运用到施工当中。在对施工人员的日常管理时,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好安全意识的普及工作,对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也是视而不见,这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 提升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体系,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施工管理上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若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察觉这些新的改变,并对这些新的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作出准确地决断,就很难规避这些问题给建筑工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中所存在的结构和职能上的问题,企业应该积极作出调整,精简机构,提高管理部门的执行力,这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也起到了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作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3.2 提升管理技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定下,各国之间加强的资源、技术、人才的交流,各种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在不断的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走向成熟,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面对这种趋势,建筑行业也应当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与企业建筑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出对建筑施工管理具有积极影响的新方法,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传递、处理、储存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数据库,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管理。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需要我们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保障该工作的质量,以此推动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我国建筑工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目不断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建设工程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而工程造价指数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造价指数概述
1.1建筑工程造价指数的含义
建筑工程造价指数实际上就是指某种建设工程要素(如材料费、机械费以及人工费等)在某时期的价格变化而对建筑工程造价所产生影响的程度指标,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建筑工程造价随时间变动而形成的比率或者比值,其主要表现为价格变动而对工程造价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其可以作为建筑工程造价价格差的计算和调整依据,所以有利于动态管理建设工程造价。
1.2建筑工程造价指数的分类
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而言,可以将工程造价指数分成单项价格指数、机械设备价格指数、安装工程造价指数以及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指数等几个主要的指数类型,其中的单项价格指数归属于个体指数类型,其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费以及人工费等价格变动而对工程费用产生影响的程度;而机械设备价格指数则是机械设备购置以及使用费用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归属于一种综合指数,其反映了材料、人工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等单项价格指数以及间接费用指数对于建筑整体安装费用的综合影响;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指数与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的计算形式类似,其主要是综合上述的三种指数以及其他方面费用指数所得到的综合指数类型,归属于总指数的范畴。
2建筑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
2.1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指数的编制
该类型的价格指数编制主要是在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的基础上,借助如下所示的计算公式来进行相应的计算: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指数=报告期人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数量与其相应单价的乘积与基期时期二者乘积的比值。
2.2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
该指数是一种具有很强综合性的价格指数,其编制主要按照以下计算方式来进行: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实际上就是若干个项目造价指数之和,比如针对人工费用造价指数而言,最终的造价指数还需要相应的指数与其在工程项目中所占比例进行相乘才可以得到,其他项目造价指数与此计算方式类似。
2.3单项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
单项工程造价指数实际上就是一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指数与其处于基期内的安装工程费占总建筑工程造价的比例,并且需要加上市场上的建筑工程单项设备价格指数与基期时间内该设备在总造价内的乘积,还要注意将建筑工程中的其他额外费用涵盖进去,以确保单项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2.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价格指数的编制
当前建筑工程的规模比较大,相应的建设投资额也都比较大,所以在编制其他工程费用价格指数的时候,相关的编制人员大都会借助每万元投资额中其他费用支出定额来进行编制的计算,而具体的编制计算公式主要按照以下计算公式来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价格指数=报告期时间段与基期时间段内每万元投资额中其他费用支出定额二者的比值。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的计算形式类似,其主要是综合上述的三种指数以及其他方面费用指数所得到的综合指数类型,归属于总指数的范畴。
3建筑工程造价指数的应用
通常而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等,所以相应的造价指数应用也主要涵盖于这几个阶段中,下面就造价指数在这几个阶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3.1投资决策阶段的应用
投资决策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其造价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整体造价的合理性,所以相应的造价人员必须要结合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的具体数据来为项目的造价进行合理地制定。而就具体的应用而言,建筑工程造价人员需要详细地计算前期筹建部门对建筑工程的前期费用、土地成本、资金成本以及管理费用等,以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客观评价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切实发挥经济参谋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筑工程的决策层需要在投资决策阶段时期,详细地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投入资金以及效益情况,从而为工程决策人员提供必要的依据。
3.2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投资决策阶段完成之后,设计阶段就成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通常而言,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工程消费大都比较巨大,所以工程设计的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工程造价指数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中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各个建筑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进行客观估算和评价,以确定最为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接着结合具体工程造价部所提供的各种工程资料来设计合适的指标,以更好地服务于设计单位。然后,在参与建筑工程图纸会审的过程中,具体的工程造价需要结合图纸上所包含的人、财、物力来进行合理地价格估算,从而确保设计阶段造价计算的合理性。
3.3发包阶段的应用
为了确保工程造价的经济性,相关的建设单位需要尽量选取那些低成本报价的施工方来进行施工,但是实际建筑施工企业所选的施工方并不一定是最低报价单位,甚至会钻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的漏洞,所以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不足。而如果施工人员可以将工程造价指标合理地运用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编制中来,则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更好地分析施工方所制定的各种标书,避免所选施工单位所制定标书中所制定的条款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切实减少索赔隐患。
3.4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无法预测的事件,比如材料类型和设计条件的变更、建筑工程量的增减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等,所以为了确保施工阶段造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全面把控各种因素,并要切实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工程造价指数来预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的价格变化,从而更好地计算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以确保所选施工方案的经济性,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施工费用,有效地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成本,切实增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5]。
3.5竣工阶段的应用
建筑工程竣工阶段实际上就是汇总工程项目中的全体数据以及各种费用的具体出处。为了给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或者为后续工程提供必要的参考,相关人员可以在竣工阶段合理运用工程造价指数来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全体工程资料和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全面汇总,以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找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所在,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后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也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而造价指数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关乎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所以施工人员必须要严格结合施工实际情况来编制和应用建设工程造价指数,以确保建筑工程造价的经济性,充分发挥建筑行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6]。
参考文献:
[1]蔡昌辉.关于建设工程造价指数及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7):107-109.
[2]陈理敏.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与应用[J].建设管理,2012,23(12):27-32.
[3]余文霞.建设工程造价指数[J].低碳世界,2015,11(1):167-168.
[4]张茂全.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4,18(4):281-282.
关键词:工民建筑;分类;组成;构造
Key words: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segments;compositio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80-01
1工业建筑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1.1 工业建筑的分类
1.1.1 按用途分类。①主要生产车间。②辅助生产车间。③动力用建筑。④仓库。⑤技术设备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⑥全厂性建筑。
1.1.2 按层数分类。工业建筑按层数分为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工业厂房,以及部分单层、部分多层的混合工业厂房。
1.1.3 按跨度的数量和方向分类。①单跨厂房。②多跨厂房。③纵横相交厂房。
1.1.4 按生产状况分类。①冷加工车间。②热加工车间。③恒温恒湿车间。④洁净车间。⑤其他特种状况的车间。
1.2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单层厂房的结构支撑方式一般分为墙承重结构和骨架承重结构两类。①墙承重结构是外墙采用砖墙、砖柱的承重结构。由于砖的强度低,只适用于跨度和高度小,吊车荷载较小或没有吊车的中、小型厂房。②骨架承重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骨架的承重结构。
1.2.1 屋盖结构。包括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及天窗架、托架等。屋面板直接铺在屋架或屋面梁上,承受其上面的荷载,并传给屋架或屋面梁。屋架(屋面梁)是屋盖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屋面板上的荷载、天窗荷载都要由屋架(屋面梁)承担,屋架(屋面梁)搁置在柱子上。
1.2.2 吊车梁。吊车梁安放在柱子伸出的牛腿上,它承受吊车自重、吊车最大起重量以及吊车刹车时产生的冲切力,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柱子。
1.2.3 柱子。柱子是厂房的主要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屋盖、吊车梁、墙体上的荷载,以及山墙传来的风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
1.2.4 基础。它承担作用在柱子上的全部荷载,以及基础梁上部分墙体荷载,并由基础传给地基。
1.2.5 外墙围护系统。它包括厂房四周的外墙、抗风柱、墙梁和基础梁等。这些构件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墙体和构件的自重以及作用在墙体上的风荷载等。
1.2.6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包括柱间支撑和屋盖支撑两大部分,其作用是加强厂房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它主要传递水平风荷载以及吊车产生的冲切力。
2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2.1 民用建筑的分类
2.1.1 按建筑物的规模与数量分类。①大量性建筑。②大型性建筑。
2.1.2按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分类。按建筑物层数与高度分类见表1。
2.1.3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①木结构。②砖木结构。③砖混结构。④钢筋混凝土结构。⑤钢结构。
2.1.4 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①墙承重结构。②框架结构。③半框架结构。④空间结构。
表1 按建筑层数与高度分类表
2.2 民用建筑的组成
2.2.1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因此,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2.2.2 墙起着承重、围护和分隔作用。承重墙承受着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并加上自身重量再传给基础;当柱承重时,柱间的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与破坏;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作用。对墙或柱的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保温、隔热、隔声、防火等能力,以及具有经济性和耐久性。
2.2.3 楼板将整个建筑物分成若干层,是建筑物的水平承重构件,承受着作用其上的荷载,并连同自重一起传递给墙和柱,同时对墙体起水平支撑作用;首层地面直接承受其上的各种使用荷载并传给地基,也起保温、隔热、防水作用。
2.2.4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由屋面层和承重结构层两大部分组成。屋面层起着抵御自然界风、雨、雪及保温、隔热等作用,结构层承受屋顶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和柱。因此,屋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作用。
2.2.5 楼梯是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楼梯要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
2.2.6 门主要用作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门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开启方向是根据通行能力、使用方便和防火要求决定的;窗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3总结
建筑物除由以上基本部分组成外,还有一些附属部分,如阳台、雨篷、散水、勒脚、防潮层等,有的还有特殊要求,如楼层之间还有设置电梯、自动扶梯或坡道等。
参考文献:
[1]于耀坤.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J].大庆社会科学,2009(3).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了工程项目的建造质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这也是摆在我们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面前一项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含义
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的客观特点和规律,运用经济和科学技术原理等管理手段解决建筑工程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确定、技术与管理、经济与经营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全部组织活动和业务行为。其基本内容就是合理控制和管理工程项目造价,不断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近些年,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为从根本上控制和管理住工程造价,就要实施全过程控制和管理,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把建筑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之内,做到偏差的随时纠正,以确保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并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使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特征
1、建筑工程造价的数值比较巨大
建筑工程的建设是涉及国家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民生的大事,工程的工期较长,工程的花费巨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
2、建筑工程造价具有差异性
受使用功能、建设规模、空间分割和建造技术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之间存在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的建筑在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下,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花费也是不同的,因此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
3、工程造价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较长,影响工程造价的原因有很多,建筑设备、材料以及人工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动态的影响。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之前购进足够的设备和原料,降低价格变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招标投标工作不尽规范
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的两个方面,通过招标投资方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建筑工程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方只希望以低价招标,在工程价值和质量上都会造成隐患。另一方面,承包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盈利”的方式承揽工程,靠合同漏洞和监控不力来“赚钱”,造成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局面。
2、忽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是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判断和决定不同建设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过程。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项目建设的成败。我国的工程建设前期估算工程造价的缺少详实资料,通常由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类似项目工程造价进行类比、估算,所以投资估算与实际投入有较大出入。因此,在经济工作中应该实施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
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的随意性大
通常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在经过了严格的投资额度与可行性研究的审批程序后,在建筑工程建设实施的各个阶段,只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实施、精心准备、严格监控,能够将建筑工程造价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批准限额范围以内。但是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往往盲目急于项目开工,却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没有对建设标准的把握、投资额度的要求、设计深度的审查、承包合同和招标文件的完善与合理程度严格把关,导致边施工边变更,对处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工程想改就改,有的工程项目甚至是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缺乏监督和研究,从而对更改造成的相应损失没有责任制约。
4、竣工决算造价虚报多报现象普遍
施工承包方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在竣工决算时普遍虚报多报工程量,重复计算,高估冒算,而发包方在结算时再请造价咨询机构进行事后监督,其力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和监管不力,对承包合同、工程月度款、签证、变更中涉及造价的内容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扯皮推诿现象严重,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交付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
四、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方法
1、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投资决策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重点,也是工程投资的行动准则。项目一经决策,就确定了的投资规模和建设方案,在工程建设中,正确的决策是项目设计的主要依据,这种决策依据的应用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水准和投资效益。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应选择合理的建设规模。规模过小,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建设和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规模过大,超过了产品的市场需求,导致销售不畅,也会使经济效益降低。在确定电源项目建设规模时既要考虑建设成本,又要考虑运行成本,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又要考虑企业长远效益。因此,合理的建设规模是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建设标准应根据技术进步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标准订得过高,只能无谓地增加造价,浪费投资。标准订得过低,达不到先进高效、安全可行的技术标准,不利于技术进步。
2、加强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建设单位要积极参与到设计的全过程中,首先,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应该通过招标进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不仅要保证设计方案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其次,在设计中实行限额设计,在工程项目设计中要按照投资方案中的估算值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这样能促使设计单位在提高设计水平的基础上,减少工程项目中的投资。最后,优化设计方案,建筑企业要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保证设计方案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建筑工程量也已经具体化,并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签订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因此施工阶段对整个项目的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度很小,但是整个建筑工程投资却主要发生在本阶段,存在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本阶段应重点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事件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3.1认真做好施工设计的审查工作,组织图纸会审,杜绝不必要的设计、造价浪费;
3.2有效控制建筑项目工程变更,从而进行造价控制;
3.3加强监理监督制度,强化监理责任。
4、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阶段是工程建设的最后阶段,是对整个项目的合理性进行确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不管是施工范围还是业主都应该对工程价款的设计核算给予充分的重视。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还要充分遵照发承包合同来进行公平合理的工程结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目标成本控制是一个极为复杂,却非常重要的过程。因此,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建筑工程的每个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地质环境条件充分了解和踏勘的基础上,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地质环境条件的稳定性以及施工适宜性、不良建筑施工地质条件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价,并根据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地质环境条件的勘察结果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等的选择应用等。总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前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勘察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进展顺利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必要工序,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的地基部分施工操作和施工质量重要保障的关键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尤其需要注意勘察操作的规范、完善以及勘察结果的准确,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展顺利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岩土勘察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地质环境的勘察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根据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相关操作规范或者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勘察记录,并根据勘查记录结果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出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应用工艺、技术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操作中,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地质勘察结果是整个勘察工作的重点,不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以及施工技术应用有着绝对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地质环境条件的勘察结果还是对于整个勘察工作的肯定,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地质环境条件的勘察中,应注意勘察操作规范的应用,以保证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准确。
综合不同安全等级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操作,一般情况下,第一安全等级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地质环境的岩土勘察中的操作最复杂,要求也相对较高,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地质环境勘察过程中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比如在进行建筑工程地基部分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场地条件的勘察中就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抗震等级设防、建筑施工场地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等级、地质环境、地质条件情况等,以及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相同地质环境条件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等都需要进行勘察了解;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地基的土质条件勘察过程中要求对于建筑工程地基的软土地基情况以及地基稳定性。地基土质的特殊性等情况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工程施工整体情况的勘查中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等级以及建筑工程类型、建筑工程的使用情况、建筑工程重要性程度、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部分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和了解,并在后期对于施工方案的确定过程中注意对这些情况的考虑实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总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地质环境条件的勘察中注意结合建筑工程的安全等级进行相应等级的岩土工程勘察,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并且要求较高的工作,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由于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施工标准等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具体勘察内容以及勘察规范就有所不同。在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问题主要就是指由建筑主体工程与建筑的岩土工程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利进展以及建筑工程后期的正常使用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局限作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岩土地质条件与施工地区的地下水等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从而也造成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问题的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同功能结构、规模以及类型的建筑工程,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问题也会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结构功能、规模以及类型的建筑工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岩土工程部分以及岩土勘察的施工也会由于建筑工程不同的缘故,具体施工作用力情况也会有不同,因此,施加于建筑工程地质施工中作用以及特征就会不相同,从而导致产生的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就会不同。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主要与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差异性原因有一定的关系。不同规模、类型以及功能结构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就会有不同。比如在工业或者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就是建筑工程地基的承载力与建筑工程地基的沉降问题。同样,建筑工程的施工地点不同也会导致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不同。如果一个建筑工程是建于地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就是围岩或者围土的稳定性问题;如果建筑工程是建于山上,那么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是建筑斜坡的稳定性问题。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讲,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问题,主要表现有高层建筑深基开挖与支护、建筑施工降水以及建筑基坑底回弹隆起或者建筑基坑外的地面发生移动变形等建筑岩土工程情况。除此之外,在一些道路岩土工程以及水利岩土工程中,由于具体施工工程的情况不同,在工程岩土部分施工中出现的常见岩土工程问题也就不同。
3、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的常见问题多是关于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以及防护中的问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的避免主要就是对于建筑工程地基施工问题的避免。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地基勘察中注意好相关勘察施工的完善以及规范,避免地基勘察施工失误。建筑工程的地基勘察中,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勘测以及地址条件勘察中,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测绘以及地质条件勘察中,应注意对于建筑施工场地测绘以及地质条件勘察中的常出问题的操作部分进行详细规范的施工操作,或者针对这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勘察环节进行补充勘察以及施工,以避免问题的产生。同时,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勘察中还可以根据勘察操作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操作方法等,并注意勘察操作技术的应用,以保证建筑工程勘察施工质量,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
4、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岩土程勘察实施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实施方法,并注意对勘察常见问题的避免,以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炜,林莉.浅谈地质勘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2010(24).
[2]石常青.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1(7).
[3]董先军.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1(2).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94-1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在这种环境中,不同地区的地质资料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在进行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详细勘察地质岩土数据,为后期施工提供保障。在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发生倾斜,最有名的就是比萨斜塔,由于当时岩土勘察技术较差,所以没有精准勘测地基,导致建筑发生倾斜。对工程地质进行全面的勘察,根据岩土性质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为建筑提供可靠的保障。
1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现有问题
1.1发展现状
在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张的新时代,建筑工程形式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各类多样性强的复杂建筑不断出现,对地基处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要求,在进行地基勘察时,需要面临一些以往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建筑结构,而高层建筑对地基勘察的要求更高,原有的勘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建设发展要求,如何解决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的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问题之一。
1.2技术问题
城市建筑的施工规模较大,所以遇到的地质结构也会出现较大变化,受到不同地质结构风化、软硬等程度的影响,勘察工作的难度也会有所变化。在勘察地下空洞、不明埋藏物、地下水数据时,受到不同地质结构影响,会加大勘察工作的难度,而且岩土参数存在不确定性,一些复杂的区域,勘察过程中无法取得原状岩土,尤其是受到土质松软条件影响,收集岩土参数时也会加大施工的难度。现代城市对建筑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对技术提出了一定限制,尤其是在地震带施工时,受到现有技术的约束,也会导致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难度上升。
1.3人为因素
由于我国建筑企业数量较多,所以技术人员的水平也有较大差别,许多技术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导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有部分技术人员的思路与想法存在偏差,但是没有一个方便的沟通平台,无法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也无法落实具体的解决措施,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部分技术人员没有重视岩土勘察工作,没有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与分析,仅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导致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下降,这种情况自然会导致施工方案出现错误。
2岩土勘察基本内容
2.1承载力与稳定性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地形与建筑平面结构图,对建筑承载力与稳定性进行计算,并且评估建筑不良因素,明确不良地质的位置与形成原因。在完成承载力与稳定性的计算后,对岩土进行计算,并且对结构、厚度、种类进行研究,计算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
2.2工程等级
在进行城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时,需要明确工程等级,并且制定出完善的工程等级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3勘探间距
在进行勘探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勘探间距,根据场地类型,制定勘探计划。勘探间距如表2所示。
2.4液化指数
在城市建筑工程准备施工前,需要明确施工区域是否属于地震带,如果处于地震带,则需要划分地震烈度。常规烈度划分方法以6度为界,如果超出6度,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划分。
3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1垫层换填
垫层换填法主要负责软基处理,是浅层处理方法,在固体物质较少的土层中,使用泥土与碎石填充,提高地基稳定性。填充可以通过人工施工与机械施工两组方法,通过抽取浅层泥土的方式,使用坚固物质填充到原有土层中,完成换填工作。在填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果深度超过1m的填充施工,需要施工填土工布辅助施工,使建筑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最大化发挥出地基的功效。通过垫层换填法可以完成地基处理工作,而且在冬天也不会因为温度下降过大导致冻胀问题出现。
3.2高压喷射注浆
在常规注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与实践,高压喷射注浆技术不断在我国得到应用,通过高压喷射技术,可以完成地基加固处理工作。该方法通过钻机完成钻孔,并且在地基预埋位置放置喷射管,使用高压泵进行高压浆液喷射,给土体造成冲击,土地结构受高能喷射浆液冲击,不断将土粒与浆液混合,一部分松散的土粒被浆液冲到地面,另一部分直接与浆液融合并凝固,形成承载力较大的地基结构,实现地基加固目的。使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在淤泥地基环境的使用效果最佳,其他使用情况则需要根据实际土体情况,以及其中的粘性土含量进行设计。
3.3添加剂
在软基中加入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泥土可塑性,属于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增加土体承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软性泥土承载力较小,许多大型施工设备无法进入施工现场,在使用添加剂进行处理后,土体强度上升,地面承载力增加,使大型设备可以进入现场进行施工。目前国际上新型的添加剂种类较多,在我国主要使用水泥作为添加剂,价格较低,适合进行大规模施工。
4结束语
城市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加强地质岩土勘察工作的力度,重视勘察工作的作用,根据施工地质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多种地质因素,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导致重大的安全隐患出现,所以,加强地质岩土勘察工作的效果,采取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保障工程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红芳,陈晓红.浅谈建筑场地岩土勘察的内容与分析评价)以天津某工厂厂房岩土勘察为例[J].四川建筑,2012,15(3):79-80.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随投资的波动而振荡,各种建筑力量在市场竞争中此消彼长。在整体的数量上,国内的建筑力量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水平的庞大的产业群体,特别是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的规模与块头的综合性建筑企业。但深层次的企业管理水平、品牌影响、专业技术能力与生产工艺、市场的组织、工程产品及服务的开发等方面,还与同类的国际先进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两个现象与两个挑战
1、建筑行业的两个现象。
(1)大量的建筑企业长期着力于企业管理的改进与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完善。
(2)大量的企业长期着力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企业因此而花费的人力及物力非常巨大。虽然如此,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个显著的事实就是国内建筑企业还少有真正实现管理现代化的。
2、建筑行业的两个挑战
国内建筑企业奋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虽不懈努力,但差距始终存在。
(1)成熟的、代表行业管理水平的、自主研发的、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没有形成。
(2)通用的、实用性较强的、国产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没有形成建筑行业是国内各行业中成长较快的一个行业,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不能及时建立适用性强、与时代同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无疑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不利。
二、三个方面的定位与偏向
市场经营自主或不自主地偏向于表面的市场覆盖。建筑企业的市场经营与普通的工业企业的市场经营有较大差别。产品的单件性、生产管理的分散性、企业整体是分散经营,这是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但在产品集约化、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批量生产、流水线精益化生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基本方式。建筑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管理亦不例外。但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有四个有趣的现象:
1、在广大的区域市场或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某个建筑工程的业主花大力气在众多的建筑企业中寻找合适的企业,而在此经营的众多建筑企业也往往花大力气互相竞争,以争取到某个建筑工程业主的认可。这直接导致需求方及制造者在实际的工程与服务正式生产前,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成本。
2、特定的建筑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规模,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不能规模化的情况下,只有花更大成本与精力来扩大自己表面的市场覆盖范围。通常小一点的企业力求跨省,大一点的企业则求跨国,再大一点的企业则经营范围遍布全球。虽然在整体上可称规模,而各目标市场上本质还是粗放的单件经营。
3、建筑企业难以定型的、现实的建筑工程产品去投放目标市场,而且建筑工程的购买者及工程的业主,往往并不必连续或短期内购买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因此,寻求订单成为建筑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当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建筑工程的订单相对容易获得。而经济低迷时,订单的获得则相当不易。
4、国内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采用的是资质分类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导建筑企业深化自身的产品建造能力,也能为需要建筑工程的业主提供选择合适的建筑企业的指导。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大量的企业采用很高的成本用于资质的拓展与维护,寄希望于以广泛的高资质对接更广大的市场,以便充分开发市场资源。但对于实际的产品生产与管理,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及工艺的现代化改造。这就导致一种现象的产生,就是资质愈全、等级愈高的企业,其空心化的趋向反而更明显一些。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的原因,形成一种必然的矛盾,就是广种薄收式的市场开拓,导致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降低,而单个的业主又不可避免地倾向于在特定的建筑工程上实行精细管理。最终的结果就是建筑企业整体管理成本的加大,以及单个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也加大。
三、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生产管理体系无疑是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基础。与通常的工业企业直观的生产流水线为主建立的生产管理系统不同,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在单个项目稍显明确,但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则表现为虚拟化的多个项目、多个地区、多种类型工程项目的生产信息的调控与调度。
由于建筑工程生产管理体系虚拟化的特点,加之我国建筑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所形成的,单纯依赖国家施工规程与预算定额专事施工管理的特点,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趋向于建筑企业只从事施工为主的导向,使得许多建筑企业本质上只是专事工程施工的加工性企业,少有建立完整的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生产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技术经济标准,包括建筑工程工艺规程标准、预算定额、施工生产定额,这又是建筑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二是生产资源,包括机械设备、工具、装备、技术工人、各种材料与配件等;三是日常的生产指挥控制系统。
1、企业日常业务运转系统
企业日常的运转系统包括企业行政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系统、财务资金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成本控制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及其它专业职能系统。还包括企业集团控制系统、区域控制系统、业务板块控制系统、特定工程项目控制系统。
2、绩效表现或评价系统(或外在表现与评价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信用评价管理体系、财金税收监控体系、股东利益监控系统等。
3、多种系统的关系
企业基础性管理系统、日常运转系统以及外在表现或评价系统三个方面,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性质与特点。这些系统是一还是多呢?在同一个企业内部不可能存在多个体性的或矛盾或包容的系统,只可能是一个系统,而根据不同的外在或内部的需要表现为不同的功能。就如同人的身体,只有一个,而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功能。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也是以一个体性,而可以表现出满足多种内外需要的功能。但在所有的这些系统中,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是基础,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脱离这个核心,就会使企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当然,这并不排除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作重点表现为对不同管理系统的加强或改进。
4、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的基础是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化,具体表现为生产管理系统的标准化、企业日常运转管理与控制的标准化,以及企业外在表象或外在评价的标准化。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标准化,特别是日常生产指挥控制系统的标准化。在建筑企业分散的市场、分散的产品、分散的管理情况下,这种生产指挥控制系统的标准化运作尤其重要。
5、单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灵活性
单位工程项目的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包括生产管理基础系统、日常运转体系及外在表现与评价系统。其中的生产管理系统是单个特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尤其重要的是日常的生产指挥与控制,具体表现为单个工程项目日常生产指挥与控制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又表现为建筑企业整体生产指挥与控制标准化的延伸。通过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生产指挥与控制的稳定状态,确保建筑企业整体的生产稳定与控制状态,最终形成建筑企业整体的市场形象及企业绩效。
结束语
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管理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影响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管理,就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激励,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大胆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会使我国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建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