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25: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慢性结肠治疗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笔者应用JS-308结肠透析机,通过加压全结肠清洗、结肠透析和结肠内给予以大黄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伴有多系统疾病并存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34例,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均为2005年7月-2006年2月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20~91岁,平均58岁。病例选择根据1992年中华肾脏病学会全国肾小球疾病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及分期[1]。其中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8例,肾功能衰竭期11例,尿毒症期5例。
1.2 治疗方法
在继续CRF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JS-308结肠透析机(广州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治疗。步骤一:全结肠清洗。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则适当的压力进行全结肠灌注清洗,持续60~120 min左右,直至肠道清洁无粪便排出。步骤二:结肠透析。利用已配制好的浓缩血液透析液,按比例配成患者所需要的结肠透析液进行结肠透析,每次保留8~10 min,连续更换透析液,大约60 min。步骤三:用消毒好的中药(本院自制的以大黄为主的中药制剂)保留灌肠。每次治疗约需2~3 h。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头晕、全身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全身自主症状的变化,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电解质、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动态变化。
1.4 疗效标准[2]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BUN、SCr下降>10%;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BUN、SCr下降
2 结果
经用JS-308结肠透析机治疗CRF患者34例,总有效率为97%(见表1)。治疗后BUN、SCr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见表2),血电解质、酸碱平衡、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无特殊变化。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表1 JS-308结肠透析机治疗CRF疗效分析(略)表2 治疗前后34例CRF患者BUN、SCr变化(略)
3 讨论
研究表明,正常人每日摄入蛋白后,其代谢产物及毒素75%从肾脏排泄,25%进入结肠,由肠道排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肠道尿素的排出量从占正常总量的25%上升至80%。尿毒症患者肠道内每日排出尿素70 g、肌酐2.5 g、尿酸2.5 g、磷2 g,明显多于尿液中每日排出的含量。针对此特点,临床治疗大都采用口服吸附剂、大黄为主的中药汤剂,或是利用大量液体通过鼻饲或口服来达到腹泻的方法(即肠道清除法),如口服甘露醇盐水制剂等。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难以耐受。
笔者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除呼吸和皮肤排出一部分毒素外,其80%的身体代谢产物及毒素从肠道排除的理论[3],以及结肠黏膜面积巨大,血流丰富,可作为半透膜的特性,采用JS-308结肠透析机,将肠道清洗、结肠透析及结肠给药依序治疗的方法,不仅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而且有效地维持了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总有效率达到了97%。
近年来,虽然强化了透析前的综合治疗,以达到保护肾脏、延缓进展的作用,但其作用有限,尤其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尤其对伴有多系统严重疾病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高龄老人和因为多种原因不能进行肾替代治疗的患者缺少治疗手段。本观察结果显示,全结肠净化、透析联合灌肠不仅对早、中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对终末期尿毒症患者也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高龄老年人,或伴有多系统疾病等原因,以及不能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提供了一项安全、无创伤、操作简便、成本低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临床统计数据资料显示[1,2]:慢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患者治疗后临床复发率水平较难控制。鉴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可靠治疗方法,从而为临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支持,本文总结了我院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实践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结肠炎病例,共计72例。按照患者性别情况分析,其中男性病例42例,女性病例30例;年龄35岁~55岁,平均年龄(46.52±3.45)岁。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甲硝哇片0.2g,口服,2次d,连续4d后停6d;奥美拉唑20 mg,口服,2次/d,连续10 d;复方维生素B 2片,口服,2次/d,连续10 d。每1个疗程为10d,疗程之间停4d,连续3个疗程[3]。
治疗组3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4]:葛根18g、黄连12g、制大黄18g、神曲15g、山碴16g、炒麦芽20g、陈皮10g,1剂/d,加水500ml,煎取300m1,150mI/次,2次/d口服,7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如下:治疗组36例患者中,治愈3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36例患者中,治愈2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86.11%。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复况比较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复况比较结果如下:在整体复发率上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慢性结肠炎属于一种慢性、反复性和多发性的疾病,从临床统计数据结果上分析,慢性结肠炎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按照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分析,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沾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出现好坏交替的现象,病情相对较为容易反复发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关于慢性结肠炎治疗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5,6]。
从以往的相关文献研究和报道结果上分析[7]:传统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是采用西药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患者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不明显,同时治疗后复况较为严重。而有报道病例结果显示[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比较优势。
本文研究中治疗组的研究对象在临床治疗总体效果和临床复发率上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这种比较优势得到了广大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和相关医护人员的好评。
进一步研究后,我们发现:在西药抗生素的作用下,患者感染的风险和几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患者采用中药灌肠液可以有效的提高和发挥药物的吸收效果,此外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在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愈合等多重作用。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临床针对慢性结肠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治疗方法相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在控制复发率上也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窦晓坛.世界胃肠病学会及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关于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伦敦共识意见:起始、终止、药物选择及应答预测[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2):825-828.
[2]叶胜青,丁在咸,张,等.植物乳杆菌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9):619-624.
[3]林英勇,秦湘红,袁耀宗,等.5-氨基水杨酸锌胶囊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4):263-266.
[4]陈卫,丁文俊,崔龙.手辅助腹腔镜与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0):1077-1079.
[5]霍丽娟,安丽婷,师永盛.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8):523-527.
笔者在1993至2008年以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78年中华医学会杭州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60例慢性结肠炎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5~35岁10例,36~45岁19例,46~55岁22例,56岁以上9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
1.2 治疗方法 方药:白术20 g,白芍15 g,陈皮12 g,防风 15 g,人参15 g,茯苓 15 g,炙甘草6 g。脾肾虚寒者加肉豆蔻12 g,补骨脂20 g,五味子12 g,吴茱萸10 g。热毒者加白头翁12 g,气滞者加木香10 g,槟榔 10 g;湿热者加黄芩10 g,黄连10 g;食滞者加山楂15 g,神曲15 g;便脓血者加地榆15 g。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正常,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好转,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纤维结肠镜复查无好转。
2.2 治疗结果 60例中痊愈45例,占75%,好转15例,占25%,总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农民,2002年8月16日初诊。主诉:反复腹痛腹泻18年。病史:患者18年前开始经常腹痛、腹泻、泻后痛不减,发作期间大便每日3~4次,质稀,伴少量黏液,每遇劳累或生气后发作,或在晨起前腹痛欲便。曾在县级医院做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早年曾服PPA等药有效,后渐效果不佳,多年来已习以为常,不做治疗。此次乃为其母亲取药,中间谈及自己的腹泻而就诊。查体:左中下腹轻度压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在我院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无溃疡)。辨证属肝气郁滞,脾肾虚寒。治法:泻肝补脾温肾。方药:陈皮12 g,白芍15 g,白术20 g,防风15 g,人参15 g,茯苓15 g,甘草6 g,补骨脂20 g,肉豆蔻12 g,五味子12 g,吴茱萸10 g,水煎分早晚二次分服。结果服上方10剂后明显减轻,再服10剂后腹痛腹泻消失,又巩固服三剂。1个月后结肠镜复查,肠黏膜恢复正常,随访5年无复发。
4 体会
慢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腹痛,排黏液便、血便为主,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或持续性发作,中医辨病属泄泻、腹痛、痢疾等范畴。本病病程较长,多因长期饮食不慎、劳倦内伤,致脾胃虚弱[1]。《景岳全书》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极易耗损正气及影响情志,以致肝失疏泄,肝脾不和。清代叶天士“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胜也,土虚木乘脾受肝制,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2]。由此可见本病病机为脾虚肝郁,湿阻气滞,大肠通降功能失调,病久则致脾肾虚寒。痛泄要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四君子汤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干温调中;四神丸中诸药相配,具有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之功。临证时根据患者全身状况予以加减,每每收到良好功效。目前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中只有“溃疡性结肠炎”而没有“慢性结肠炎”病名,但临床实践表明很多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镜检并无溃疡和糜烂,在纤维结肠镜下的表现主要是肠段黏膜的充血、粗糙,血管网络模糊、偏粗,黏膜发红或因苍白而光亮,这部分患者不应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都是结肠的慢性炎症,慢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两者在病因上和治疗方法上都有区别。病因上,溃疡性结肠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细胞凋亡有关,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很少发生凋亡,受T细胞免疫反应影响,产生的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引起细胞凋亡,从而使上皮细胞构成的黏膜屏障破坏,导致结肠黏膜的损伤和溃疡。而慢性结肠炎大多是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发展而来,与细菌、真菌和病毒有关。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准确制定疗效标准,确定和建立治疗方法,有必要将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区别对待,很多慢性腹泻患者,比如中医泄泻病中肾阳虚衰型的五更泻,就大多不是溃疡性结肠炎,而是慢性结肠炎。
在各种肠道疾病中,临床中的溃疡性结肠炎也位数不少,其患病比例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日益受到中医相关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普通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一般情况下,都难以了解该疾病的具体情况,这主要是因平时不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而有关症状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中属于非特异性的一种炎症性肠病,目前还未明确其具体致病原因。病变一般都处于结肠黏膜及其下层,在病理方面具有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及形成溃疡等特点,多累及对患者直肠与远端结肠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患者还将扩展到近端甚至整个结肠。
在中医临床中,属于“肠癖”、“肠风”等范畴。容易导致患者腹痛或便血等,严重患者还将产生癌变,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一定要在临床中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有关研究人员在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近年来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并获得显著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中医治疗方法
1.1口服中药方法 目前,在中医临床中还没有固定的辨证分型施治处方,单纯辨证分型治疗方法采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太子参、陈皮、葛根等中药材进行治疗,共对15例患者进行治疗,有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好转。
有研究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五种类型,脾胃虚弱型患者采用参答白术散进行治疗;脾胃虚寒型患者采用理中汤进行治疗;肝郁脾虚型患者采用痛泻方进行治疗;脾肾阳虚型患者采用四神丸进行治疗;脾虚湿盛型患者采用葛根苹连汤进行治疗。共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有4例患者治愈,29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95%。通过分析汇总很多研究结果发现,大肠湿热证使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证型,在临床中主要采用白头翁汤与香连丸进行治疗。
很多研究人员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具有比较复杂的分型,结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临床症状表现及辨证论治积累的多年经验,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慢性虚弱及邪留正虚三种类型比较合理。止血止泻、健脾柔肝、燥湿清热等类型患者可采用黄连、当归、白芍等中药材进行治疗,胜湿祛风类型患者可采用白芷、葛根、白岌等中药材进行治疗。在临床辨病论治方面,溃疡性结肠炎可采用专方专药进行治疗。共对25例患者进行治疗,有4例患者治愈,13例患者显效,7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96%。此外,在免疫调节及肠粘膜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减轻方面,安肠胶囊都表现出良好效果。
1.2中药灌肠方法 中医精髓就是在辨证施治分型中采取的施治药方,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肠道给药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也具有十分独特的效果。有研究人员结合中医辨证方法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三黄汤、黄柏、乌药等中药材进行治疗;对虚寒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四神丸进行治疗;对具有较大量便血患者采用云南白药进行治疗,上述方法都用150~200 ml水进行煎服,42例患者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有17例患者治愈,15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无效,有效率90.5%。采用党参、黄连、干姜等中药基本方,200毫升水煎后对患者灌肠,大便下血患者添加地榆炭,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证型不同患者采用不同药温。脾胃虚寒型患者控制温度保持在40.5℃~41.5℃;偏重湿热患者控制温度保持在37.5℃~38.5℃。对27例患者进行治疗,仅2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92.6%。采用药锡类散的中成药及单验方,具有除湿清热、解毒凉血、化疲活血及生肌祛腐等效果,基于锡类散添加地榆、三七、等中药材制成肠炎康对患者进行灌肠,对44例患者进行治疗,有26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有效率93.2%。
1.3口服中药与灌肠相结合方法 整体与局部配合是中医临床的治疗特点,采用外治结合口服重要,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有研究结果显示,健脾灵与苦参槐花合剂联合对患者进行灌肠方法治疗,治愈率为52.7%。采用口服健脾益肠与愈疡煎灌肠进行联合治疗,在62例治疗患者中,有28例患者治愈,19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有效率高达98.4%。
2 结论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在中医药治疗方法已获得重要研究进展,口服中药、中药灌肠、口服中药与灌肠相结合等多种治疗方法已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可采取一种方法进行施治,也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具有可靠效果,不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但因目前对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尚未形成标准,导致分型比较分散,各分型之间具有重复的症状表现。所以,采用的治疗方法也较为杂乱。在中药药理方面,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造成选方用药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研究难度。今后将加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以进一步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机理。制定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标准,基于此筛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传儒.调肝理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30例报告[J].中医杂志,2014.8
[2]赵涉媛,戴宗海,杨世兴,等.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J].陕西中医,2013,11.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77-01
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和结肠的部分是结肠,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个部分,排列成个“M”状,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炎是指这些“M”型的肠管所发生的炎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以大肠(直肠和结肠)粘膜与粘膜下炎症病变的主要特征[1]。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血便、腹痛以及一些肠外症状,如眼睛痒胀、口腔溃疡、皮肤肿块、关节肿痛、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病程漫长,轻重不等,有溃疡性结肠炎8-10年病史的患者会有较高风险患结肠癌。对于其发病原因,现代西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感染、遗传、精神、过敏,特别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同时,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不断加重,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显得日益迫切。本文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2002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40例,年龄在23-70之间,病程在5个月至25年之间。其中初发性患者10例,慢性复发性患者25例,慢性持续性患者5例。
1.2临床表现:患者均有轻重不一的腹泻症状,轻者每日排便3~5次,重者每日排便12~17次;粪便呈糊状、粘液状有11例,血性粘液便19例,粘液脓血便10例。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30例腹痛位于左下腹部或下腹部,9例无定位腹痛,并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便后可暂时得到缓解,1例仅有腹部不适。40例均经3次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获致病菌及阿米巴原虫。
1.3检查:通过结肠镜检查,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经检查,病变肠段为直肠者7例,直肠、乙状结肠者26例,左半结肠者7例。同时,在肠镜检查时,在病变部位夹取少量粘膜组织进行病理化验发现,结肠粘膜呈现非特异性炎性病变,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1.4治疗:灌肠处方为0.5%甲硝唑100ml、庆大霉素8万U,锡类散1.5g、地塞米松5mg,其中,一般症状可选用泼尼松,重症者可选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按照处方每天同一时间以直肠滴入法保留灌肠,灌肠后20min变一次,保证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15天后改为隔日灌肠1次,30天为1个疗程。同时,还要辅助进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的治疗,40例患者中,有一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治疗结果
2.1短期疗效。显效:腹痛消失,体温正常,大便隐血好转,大便成形;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隐血好转,大便基本成形;稳定:症状减轻,大便隐血好转,大便成糊状。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显效12例,有效26例,稳定2例。
2.2长期疗效。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肠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仅留疤痕,随访1年或以上未见复发。基本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肠粘膜仅遗留轻度炎症,或近期治愈后于1年内复发。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病变程度有所减轻,但有复发。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经过多个疗程的治疗,以及随后的护理,4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1例,基本缓解27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者无。
3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病,可通过治疗得到控制,但却不能被完全根治。因此,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主要包括临床监测、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3.1临床监测:住院进行疗程治疗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要求每3-4小时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心率1次,并记录患者的腹痛、便血情况,若病人的皮肤弹性有脱水的表现,要及时通知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如大出血、频繁腹泻、高热、血压明显下降等,发现要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抢救措施。同时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注意帮患者翻身,有效防止褥疮。
3.2饮食护理:因患者长期出现腹泻、进食不良、便血等症状,会导致营养不良状态、贫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营养搭配。要多吃易消化、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炸食物,避免生、冷、硬的食物。同时,要少食多餐,根据营养需要搭配好膳食后,要分多次进餐,从而减轻患者胃肠道的负担。
3.3生活护理:由于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供给不足的症状,所以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其正常的休息,从而减少病人的情绪波动及体力消耗。同时,在生活中,要注意保证患者肛周皮肤的清洁,防止褥疮。
3.4心理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且易复发难愈,患者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特别当遇到治疗效果不明显时,会产生担忧、焦虑、恐惧等心理,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向其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诱发加重因素及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法等,消除患者对本病的疑虑,稳定患者的情绪。在治疗期间,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促进健康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疗效,在灌肠时,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减轻其对治疗过程的恐惧。
灌肠疗法具有便于施药,吸收快,起效速,生物利用度高,用药安全,方法简便,易为病人接受等优点[2]。临床上,大多采用灌肠的疗法再辅以日常护理来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这种治疗方法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是有疗效的,值得推广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40 例,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27~52岁,病程最短者 3 个月,最长者 10 年。均为我院或外院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确诊。根据乙状结肠镜所见,将局部病变简单分为 3 种类型:①轻度病变:以黏膜充血水肿为主;②中度病变:以黏膜糜烂血为主;③重度病变:黏膜面溃疡形成为特征。对照组 40 例,男 32 例,女 8 例,年龄21~60 岁。病程 5 个月 ~ 8 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史。
1.2.2
粪检排除阿米巴、血吸虫,痢疾杆菌培养阴性。
1.2.3
乙状结肠镜检有黏膜充血、水肿或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渗出及浅表性溃疡。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用自拟通肠方。药物组成:白芨 30 g,白头翁 30 g,红藤 30 g,黄柏 30 g,苦参 20 g,白矾 6 g,地榆 20 g, 加水煎 40~50 min,取药液 100 mL。甲氰咪胍注射液 4 mL,654-2 注射液 2 mL。
1.3.2
方法:每次取上述灌肠液 100 mL,加入甲氰咪胍注射液 4 mL,如腹痛甚者可加 654-2 注射液 2 mL(短时间用,3~5 d)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每日 1 次,14 d 为 1 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可重复数个疗程,间隔时间为 7~10 d。
对照组:氧氟沙星注射液 250 mL(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以及甲硝唑注射液 200 mL(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静脉滴注,14 d 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检肠黏膜正常。好转:腹泻、黏液血便次数减少,腹痛减轻,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同治疗前无变化。复发:溃疡痊愈后又复发,另有 1 例未坚持治疗。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 1。
3
讨
论
慢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的“肠风”、“泄泻”、“久痢”等范畴。病变部位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对促进消炎、消肿、溃疡面愈合及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较大帮助。
甲氰咪胍是一种良好的组织胺 H2 受体阻滞剂,是近年治疗消化性溃疡较好的药物,也有报道用于慢性肠炎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可能因其作用于肠壁中释放组织胺的肥大细胞所致。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同时,配合甲氰咪胍和解痉剂 654-2,认为疗效较好,也未出现副作用。
自拟通肠汤中的白芨入脾胃经,因含胶质,善消肿、生肌,布于黏膜面,可保护黏膜,并促进黏膜再生,有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之功。白头翁可清血分之热,为热毒赤痢之要药,《本经》谓其“主逐血止痢”,又《保命集》云:“行血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红藤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治肠痈腹痛之要药,《本草图经》:“行血,治气块。”黄柏、苦参性味均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二药常合用。白矾性味涩寒,有收敛止血,涩肠止泻之功效,可疗久泻、便血。地榆归大肠经,凉血解毒,可止脓血,故适宜上述诸证。
本方组成药味简单,药源充足,疗效好,无副作用。灌肠时间以早晚为佳,也可自行掌握,药液温度 37℃为宜。其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健, 刘永胜, 翟玉萍. 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结肠炎疗效观察〔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4. 4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7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87-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主要侵犯大肠粘膜,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常常引起糜烂或溃疡形成,呈慢性、反复性发作。在中西医结合思路的引导下,我科采用独创的"免疫修复疗法",通过杀菌、中药灌肠、口服等整体联合治疗,标本兼治。现通过我科对收治的7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10月-2009年7月收治的7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52例,女27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7岁;平均48岁,其中轻型患者仅有腹部不适13例,腹泻伴粘液血便26例,腹痛伴腹胀15例,便频伴便血10例,腹痛伴便秘4例。
2.临床治疗与分析
2.1 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即中医所说的泄泻,本病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溃疡糜烂为主,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黎明泻、大便不成形、一日数便或里急后重,便后腹痛可暂时缓解,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底热等现象。近年来主要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我科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总结了一套系统正规的治疗方案。
2.1.1 药物治疗。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一般用水扬酸偶氮磺胺吡啶(简称SASP)作为首选药物,该药服药后大部分到达结肠,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适用于轻型或重型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疗效较好;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患者,可控制炎症,抑制自体免疫过程,减轻中毒症状,常用氢化考地松,或地塞米松每日静脉滴注,疗程7-10天,症状缓解后改用强的松龙口服,病情控制后,递减药量,停药后可给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发免复发;硫唑嘌呤为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对激素治疗效果欠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性病例,加用这类药物后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甚至停用,慢性反复发作者,今年国外报道,对严重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应用环孢素静脉滴注大部分患者可取的暂时缓解而避免急症手术。抗生素: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至关重要,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据报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2]。对暴发型及重型者为控制继发感染,可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等治疗。
2.1.2 灌肠治疗。部分医生偏好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临床证实,这种治疗方案的弊端是过度使用西药有严重副作用;其次这种西医治疗虽快,但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应当将西医见效快与中医药治本的两种优势结合起来,在快速治病的同时,消除肠炎,由于本病主要侵犯肠粘膜或粘膜下层,伴有糜烂和浅表性溃疡的非特异性疾玻病变以远端结构为主,直肠给药疗法能使药物直达病处,又可避免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的影响,保持药物性能,使药物吸收更为完善,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从而使粘膜修复、溃疡愈合而达治愈的目的。所以直肠给药疗法为治"溃结"常用方法。其中包括保留灌肠法、直肠点滴法、直肠喷粉法和栓剂塞肛法等。其中保留灌肠法最常用而普通。(1)常用灌肠通用中药方:①蚤休10g、公丁香5g。煎水100~150ml,加冰硼散1g、锡类散03g。②败酱草30g、炒五倍子5g、枯矾3g、煅瓦楞15g、煅龙骨30g、生牡蛎30g。③05%~1%普鲁卡因150ml加生肌散1g,云南白药05~1g,青黛5g。(2)直肠点滴法:采用开放式输液法,将药液滴入直肠,本法给药准确、迅速,保留时间长,方法灵活方便,具有直肠输液的作用特点,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方法。但需辨证选药、药液配制、位置、药温、疗程等同保留灌肠法。适用于轻型而病变局限于直肠,左侧结肠的患者。
2.1.3 饮食治疗。因为慢性结肠炎病人消化吸收功能差,应采用易消化半流少渣饮食,少量多餐,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以增加营养,改善症状。多油及脂肪类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可使腹泻加重,所以炸、煎及肥肉应少吃。应少食糖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薯类、豆类、牛奶等。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可经常使用食用菌类,雪耳、木耳、冬菇、灵芝等提高免疫力。
2.1.4 手术治疗。并发癌变、大出血、肠穿孔、脓肿与瘘管、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均是手术的适应证。一般采用全结肠加回肠造瘘术,为避免回肠造瘘的缺点,近年来用回肠小袋吻合术,即切除全结肠及剥离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又保留了排便功能,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2.1.5 心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疾病,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反复发作。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尽量全身放松,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舒乐安定等。
3.讨论与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特发性慢性肠道炎症,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调节缺陷以及心理因素有关。目前对其治疗的方法众多,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营养治疗等综合性个体化的处理原则。通过临床验证宜中西结合,辨证论治,应当将西医见效快与中医药治本的两种优势结合起来,在快速治病的同时,消除肠炎复发的隐患。在中西医结合思路的引导下,它是从调控肠道运动的自主神经系统入手,以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灌、心理治疗为原则。通过杀菌、中药灌肠、口服等整体联合治疗,调节人体肠神经免疫防御机制,标本兼治,攻克了直肠炎反复发作的难题。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r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也可及全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常反复发作。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40例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根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UC诊断标准[1]确诊。全部病例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同时做细菌培养检查。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药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0岁;病程6个月~5年26例,5~10年44例,>10年10例;乙状结肠溃疡40例,升结肠溃疡32例,降结肠溃疡8例。西药治疗组(西药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8~56岁;病程1~5年10例,5~10年26例,>10年4例;乙状结肠溃疡20例,升结肠溃疡16例,降结肠溃疡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100mg,每日4次,同时服用自拟药方:黄芩12g,黄柏12g,人参15g,茯苓12g,白术12g,虎杖15g,地榆炭15g,败酱草15g,甘草8g。随症加减:腹痛明显加延胡索10g,脓血较多加马齿苋30g,肛下坠明显加炒柴胡6g。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约300ml,分2次早、晚各温服1次。
西药治疗组:柳氮磺吡啶 100mg,每日4次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现代临床疾病诊断学》结肠炎诊断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及溃疡明显好转,部分患者溃疡已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变化。
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注:与西药组比较,*P
3 讨论
慢性肠炎,多以结肠炎为多见,是一种慢性结肠黏膜炎性反应,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因其性质和发作特征不同,有许多分型,属易复发病症。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近年来国内报道例数明显增多,对其治疗方案和效果各医院报道不一,尚在进一步探索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肠炎,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病历60例均为慢性肠炎患者,对磺胺类药物均不过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9)岁,病程(10±5)d,初发13例,复发27例。直肠炎8例,左半结肠炎10例,直乙结肠炎13例,全结肠炎9例。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1±10)岁,病程(11±3)d,初发10例,复发10例,直肠炎3例,左半结肠炎6例,右半结肠炎4例,全结肠炎7例。所有病例均为肠镜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0.25 g)0.5 g,口服,1次/8 h。
1.2.2 治疗组 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5型:寒湿泄泻型,散寒化湿,予霍香正气软胶囊(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0.45 g/粒)3粒/次,3次/d;阳虚夹湿型,温运脾阳,健脾益气,予附子理中丸(齐齐哈尔参鸽药业有限公司,9 g/丸)1丸/次,2次/d,和健脾丸(齐齐哈尔参鸽药业有限公司,6 g/丸)1丸/次,2次/d;湿热泄泻型,清热利湿,予葛根芩连片(甘肃河西制药有限公司,0.5 g/片)3片/次,3次/d;脾胃虚弱型,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予参芩白术散(齐齐哈尔参鸽药业有限公司,10 g/袋)10 g;肝气秉脾型,抑肝扶脾型,予柴芍云君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9 g/丸)1丸/次, 2次/d。15 d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服药期间每3 d复诊1次或电话随诊,结束后1周每位患者均复查肠镜。
1.2.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肠镜检查无异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肠镜复查肠黏膜基本修复;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好转。
1.3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便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一般可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便秘患者越来越多,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便秘的诱发原因较多,如全身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等,此类称为继发性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不存在器质性的病变则称为功能性便秘,也可称为习惯性便秘,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外肠易激综合征的慢性便秘除外,便秘患者滥用泻药导致泻剂性肠病和结肠黑变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由于结肠黑变和结肠癌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1.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排便困难患者10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1例,年龄为2岁-75岁,平均年龄为45岁,患者主诉有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胃、恶心、腹痛、排气等症状,病程为3-12个月,平均病程为4.5个月,患者均有排便困难、粪便坚硬、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感。
1.2诊断标准
根据功能性便秘的罗马III诊断标准,需要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病因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标准:Ⅰ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1.必须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1)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2)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 (3)至少25%的排便有直肠阻塞感或梗阻感(4)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助便、盆底支持)(5)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6)便次
1.3排除标准
①疾病,如肛裂、会阴前、无肛术后或直肠外伤后狭窄。会阴前是三环系统的中环缺如所致。排便粪便推入直肠后壁薄弱区,可见后隆起,大便不能顺利排出,②神经源性疾病,如HD、NID、脊膜膨出症、脑瘫。③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性酸中毒、隐性糖尿病、高钙血症。④药物所致,如使用盐酸哌醋甲酯、苯妥英钠、米帕明、吩噻嗪、抗酸药及含可待因的药物。
2.治疗方法
其中65例结肠乏力、粪便硬结及年龄较大患者使用开塞露,每次使用20ml,30例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合并便秘的患者服用每天2次,每次1包聚乙二醇4000,11例年龄较小患者采取中药治疗,副作用较小,配方为麻子仁20 川朴12 白芍12 肉苁蓉15 首乌20 柴胡9,每种药材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量增减。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配以合理的饮食治疗,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改变粪便性质和排便习惯,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结果
3.1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排便困难、大便硬结、上腹饱胀感、反胃、恶心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排便次数较用药前增多,排便顺畅。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或改善。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
3.2结果
临床治疗10天后,其中显效70例(66%),有效27例(25%),无效9例(9%),总有效率为91%,其中出现不良反应者8例,鉴于出现不良反应均较轻,未影响到治疗与观察效果。
4.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引起功能性便秘的诱发原因越来越多,功能性便秘患者也逐渐增加,但由于很多患者考虑到自尊不去医院就诊治疗,知识盲目的使用泻剂,诱发其他疾病。为了便于临床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案和药物的选择,可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将其进行分型,临床上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药物治疗,针对个体化治疗,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慢传输型便秘主要是由于结肠动力障碍,结肠动力降低,导致结肠内容物推进速度减慢,排空时间减慢,表现为结肠乏力,也是便秘的常见类型,治疗首先选择促肠动力剂;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肠具有正常的传输功能,是因为肛、直肠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便秘,治疗可采取生物反馈方法;混合型便秘是具有上述两种情况,也可因人而异,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预防便秘的出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每天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排便,减少生活工作压力,避免精神紧张抑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酗酒和过度抽烟。
参考文献
[1] 张军;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当代医学;2012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