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钢琴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8 17:25: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古典音乐钢琴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古典音乐钢琴教学

篇1

一、古典音乐的发展和介绍

1.古典音乐简介

所谓的古典音乐钢琴发展,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年限,大致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一种古典主义风潮,也主要是因为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深入,将这一思想带到了钢琴音乐发展当中。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最富有代表的形式就是奏鸣曲,而古典钢琴的代表也主要是维也纳古典乐派,著名的海顿、莫扎特以及贝多芬都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成员。这一乐派的音乐创作风格和钢琴演绎风格对于后续的世界钢琴发展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为钢琴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巧要求。

二、古典音乐的特征分析

1.奏法要明确

在古典音乐的发展道路中,维也纳古典乐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们也为后人进行钢琴演奏提供了更多的典范和要求。首先,古典乐派非常注重的就是奏法技巧,在钢琴的演奏当中有许多的奏法,比如连奏、非连奏、断奏、半跳音等,这些都是钢琴触法的基础。而古典音乐利用钢琴进行演奏的时候,更是需要对于每一种奏法进行明确。

例如连奏的演奏技巧,主要是手指不能轻易的离开键盘,并且在演奏过程当中,尽可能不要将手抬高或者离开,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再进行手指的抬起或者移动。对于连奏而言,每一个音符都应该饱满且富有情感,注意对于音符时值的保持,使得每一个音符都能够达到应该保持的时间。而相对而言,在钢琴演奏当中,断奏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种奏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较难,断奏也可以称为跳音,所以实际上演奏断奏的时候也应该手指轻触键盘,避免因为过于短促而出现音乐演奏中的停顿,使得演奏整体受到影响。

2.踏板使用存在技巧

钢琴主要有三个踏板,这三个踏板对于演奏古典音乐都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首先应当明确三个踏板分别是延音踏板、柔音踏板和持续音踏板。延音踏板使用相对较多,主要就是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在每个音符完成之后才能更换。每一种踏板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不同曲风的音乐也有着不同的技巧和应用要求。

3.装饰音的应用

装饰音是钢琴演奏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风格和特点,主要是沿袭了古典音乐钢琴演奏的基本风格,一般常见的装饰音有颤音、波音、回音等,每一种装饰音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波音一般来说只允许出现三个音,但是根据主音的长短最多可以增加到五个音,可是对于逆波音来说就只能出现三个音,这是古典音乐钢琴演奏的要求,也是沿袭到后续钢琴发展中的技巧和要求。

4.注意音阶和琶音的演奏

琶音和音阶的练习一直都是钢琴演奏的重点。而古典音乐钢琴练习的琶音和音阶训练主要以车尔尼的作品为主。车尔尼作品中主要就是注重音阶和琶音的基础性作用,对于不同的演奏技巧都有不同的区分和着重训练点。

例如音阶主要在四个八度之内,主要训练手指的耐力和速度等,对于钢琴演奏基础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而琶音与音阶相似,强调的主要是手指之间的间距,体现出手指的独立以及对于键盘的距离感,对于钢琴演奏以及古典音乐技巧的引入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古典音乐对钢琴学习的意义

1.加强了钢琴学习的技术性要求

古典音乐对于钢琴学习具有重要的技术性指导意义。在世界钢琴发展中,古典音乐钢琴演奏模式很多时候都深深的造成了对后续钢琴演奏的影响。

例如肖邦的练习曲,基本上每一首曲子都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并且在整首曲子当中,都有着固定不变的注重点和练习点,丰富多样的钢琴技术练习法对于钢琴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亦或者肖邦f小调练习曲实际上就被他赋予了无尽的柔美和悠扬,在整首练习曲当中,主要都是三连音演奏和两个声部的贯穿,对于训练手指的灵活和手臂的柔软以及训练演奏者的情感表现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增强了钢琴学习的历史意义

由于古典音乐具有很久的发展历史,所以对于现代钢琴的教学和学习,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在肖邦之前的一些钢琴演奏者或者创作者,都更加注重对于钢琴技术的要求,强调演奏技巧,而肖邦则在其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情感色彩,使得钢琴演奏具有更加明显的情感意味。所以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的发展,不仅仅实现了钢琴演奏技巧的突破,更在肖邦之后实现了钢琴演奏情感和表现力的彰显,成为世界钢琴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3.完善了钢琴教学内涵,实现了“古曲今创”

篇2

0 前言

被誉为杰出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景画大师”的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从根本上结合了浪漫主义跟古典主义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其音乐作品在具备非常丰富的古典主义逻辑性的同时还具备非常显著的浪漫主义幻想性,所以需要认真审视其作用。门德尔松是继莫扎特之后出现的最为完美的曲式大师,其作品具有非常显著的特殊性。他在作品中完美地结合了浪漫主义的志趣跟古典主义的传统,这样一来就直接赋予作品非常丰富的诗意典雅性,其主要擅长的就是在正规的古典曲式中纳入美妙的旋律,如《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曲子,形成了非常丰富的“门德尔松风格”。[1]

1 完美地结合古典主义艺术跟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的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含有非常丰富的抒情元素,同时门德尔松的作品还充满着非常丰富的浪漫主义幻想。通过分析其大部分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还具有非常显著的严谨逻辑性,其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均衡之美。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分析其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的作品存在很多浪漫派系的元素。例如,其擅长的就是柔和以及幻想元素的使用,同时其还对那部分古典音乐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关注,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传统与浪漫完美地交织在一起。门德尔松在重视以及关注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创作出的《马太受难乐》,这部作品得到了人们的重新认可。门德尔松的观点是:传统形式的音乐存在非常显著的价值,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其传承下去。所以,在分析门德尔松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作品到处都有古典音乐所存在的逻辑性。在传统音乐方面,门德尔松在继承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门德尔松在完成钢琴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首先,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古典音乐体裁作为创作的标准要求:变奏曲、协奏曲、鸣奏曲、变奏曲、协奏曲、赋格曲等。其次,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防止陷入古典主义模仿的泥潭中。所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以下几种类型作品的创作:区别于古典主义,同时不丢弃古典主义的音乐。古典派门德尔松陆续写了15年的《无词歌》,分为8卷出版,每卷各6首,一共48首。同时,代表作《无词歌》也是和浪漫派的分水岭,是门德尔松独创的体裁形式。[2]上述提到的48首曲目篇幅都比较长,但是上述歌曲都存在非常丰富的歌唱性旋律以及歌唱性伴奏,同时全部都是属于完整的歌曲形式,非常精致,并且含有非常丰富的创意,这成为当时门德尔松生活的具体体现。

门德尔松在创新艺术的过程中认为艺术实质上有一个普遍和具有延续性的基本原则,不管其涉及的是哪一个方面的创新其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完成变动的,即使是贝多芬,在其创作过程中也会参照传统。例如,贝多芬的《第一奏鸣曲》,该作品享誉全球,分析其实际情况我们会发现,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莫扎特的音乐特征。所以,在序曲《仲夏夜之梦》出现的时候,有人认为门德尔松完全开辟了新道路。但是对于序曲《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却认为这跟《菲德里奥》(贝多芬)使用的是一致的标准,其中最为显著的差异大概就是两人之间存在不一致的创作思想。在分析门德尔松钢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门德尔松对这种艺术创新道路提出了几点见解。门德尔松在作品中坚持穿插传统艺术,有一部分人批评门德尔松保守以及传统。但其实在继承古典音乐的过程中,门德尔松不是依赖古典音乐或者是抄袭古典音乐,门德尔松保持以下的观点:要传承古典音乐,同时还不怎么喜欢只是旋律单一的创作方法。

2 独立性创作体裁表现

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对古典主义模仿形成限制,同时还制定了古典音乐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在协奏曲体裁上,门德尔松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并没有使用传统协奏曲所存在的双呈示部属性,其实质上使用的是联合演奏,同时联合演奏是在钢琴跟乐队两者之间实现融合的基础上完成的。在选择题材的过程中,我们分析门德尔松钢琴音乐作品之后了解到,其创作的首选均是有效地结合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题材。在上述基础上才可以促使其作品具备非常显著的古典主义特征以及浪漫主义风格特征。例如,1829年7月的《苏格兰交响曲》(门德尔松),门德尔松前往苏格兰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结合自己的所观所想,产生了《苏格兰交响曲》的创作灵感。《苏格兰交响曲》实质上就是在分析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典故的基础上完成,它体现的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以及两者之间的交织融合。其中存在非常轻快的行板,这是其最为重要的序奏部分,a小调部分的作曲题材表达哀婉的感情,其主要由双簧管跟中提琴两种乐器来实现,上述曲调像是在感叹古堡。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门德尔松一般会将以下两位杰出人物作为楷模:巴赫、贝多芬。同时,需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变奏曲的写作过程,因为这不是炫耀技巧,也不是玩弄声音。

3 内涵明确的音乐情感

门德尔松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音乐跟语言相关的美学观。门德尔松认为,在表达语言难以临摹的情感的过程中,相比语言音乐可以更为明确地表达出情感,在音乐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实现感情方面的具体性。在上述的基础上,由于门德尔松对音乐保持的态度,因此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他一般都会使用音乐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因此,后人才可以很轻易地给他的《无词歌》中没有标题的曲子冠名。例如,《春之歌》《浮云》《狩猎》等。

4 结束语

我们在分析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发现门德尔松非常重视诗意典雅,同时重视表达精确的情感,重视表达音乐的形式美。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具有非常浓烈的抒彩,其涉及的内容非常通俗,非常容易看懂,同时还具有非常显著和丰富的绘画性。门德尔松的作品不会侧重于伟大理想或者是伟大的社会意见,同时也不会侧重于磅礴气势或者壮丽景象。在打动别人的过程中,他抒发的是真挚的情感,所以具有非常典型的浪漫主义代表性。

篇3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形容肖邦给您带来的感受,您会说什么?

我个人认为肖邦的音乐能温暖我们的心灵。肖邦让人联想到最多的就是诗情画意,他也是最擅长用最细腻的手法表达情感的一位作曲家。肖邦作品的旋律性完全掌控在他的作品里面。他的音乐非常洒脱、优美、柔情,但最具魅力的一点是他把爱渗透到了艺术里面。无论你是否了解古典音乐,你都会被他的作品感动。我觉得肖邦具有浓郁的东方情怀,东欧的心,西方的肢体。肖邦不仅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激情四射的一面。此外,虽然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都对钢琴的性能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洞察力,但肖邦是唯一一个不写交响曲就可以跻身大作曲家行列的人。他为钢琴这件乐器本身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您在五岁时就演奏了肖邦的《小狗圆舞曲》。当您在五岁和三十岁演奏《小狗圆舞曲》时,在心态上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别,但我想知道,在纯技巧方面是否也有差异?

五岁时在技巧上还会比较吃力,十岁时完全能够掌握,但现在经过这么多年我在技巧的表达方式上会呈现更多元的形态。因为把肖邦的作品演奏得很动听并不难,但在动听背后是否能动人,情感的丰富就需要去锤炼。比如小时候弹肖邦时你只能体会到他旋律的优美,现在则会感觉到旋律背后所潜藏的酸甜苦辣的情感。

您第一次接触肖邦练习曲是在什么时候?

我十三岁的时候在一次音乐会中演奏了肖邦全套的钢琴练习曲。我练习的第一首肖邦练习曲是《黑键练习曲》,这首练习曲可以说是我小时候练习最多的一首,因为演奏钢琴的黑键时你的手必须立起来弹,如果手立不好就很容易弹错音,有点类似踩高跷的感觉。我觉得小时候练习《黑键练习曲》非常有用,非常锻炼手型。我很期待日后有机会录制这首作品。

在学琴生涯和演奏生涯中肖邦练习曲分别对您有何不同的影响?

小的时候,练习肖邦练习曲是一种技巧的基础训练以及音乐感觉的培养。从技巧层面讲,在掌握肖邦练习曲之后确实会让你的技巧非常扎实。他的二十四首练习曲每一首都有不一样的技术练习:Op.10的第一首练琶音,第二首练右手的四五指,第三首练抒情性与连音的技巧,第四首练敏捷性,第五首是技术性练习,第六首练左手轻音控制力,第七首练三度和六度之间的跨越,第八首练轻巧度,第九首练乐句的力度增长,第十首练向下的连音技巧,第十一首练琶音,第十二首“革命”练左手;Op.25的第一首练平衡度,第二首练优美的三连音以及六连音对三连音的技巧,第三首练断句在音乐间走动的线条,第四首练左手跳跃和往上用力的断音,第五首练幽默感,第六首练双音,第七首练左手歌唱右手伴奏,第八首练六度双音,第九首练连音加断奏以及右手对键盘低音密度的掌握,轻音里跳音的控制,第十首练八度,这首曲子特意增加了一段抒情元素,为了能让手休息一下,为接下来强度比较大的第十一和十二首冲刺阶段进行准备。由此可见肖邦的练习曲针对技巧练习安排得非常巧妙。肖邦的练习曲让我在学生时代积累下扎实的演奏技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通过学习肖邦的其他作品以及学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音乐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我对肖邦的理解。我认为如果一位钢琴家没有风格多样的曲目积累,仅仅是“就事论事儿”的演奏,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

通常情况下,练习曲这种体裁相对都比较枯燥,而肖邦的练习曲却十分具有诗情画意,这点您如何评价?

全世界有这样几位作曲家的练习曲都很经典,他们为演奏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练习——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德彪西。其中肖邦的练习曲凭借其优美的旋律性无疑是最广为人知、影响力最大的。肖邦本身就是一个追求旋律歌唱性的作曲家,他的所有作品都非常具有歌唱性。但是我认为Op.25里面的第十一首更偏重于技术性,还有《大海》、以及Op.10中的第一首,这三首是肖邦练习曲中纯粹技术训练的典范,其他练习曲都不是纯粹型练习曲。

也就是说肖邦在创作练习曲时可能并没有完全把纯技巧放在第一位?

我猜测他在创作第一首练习曲时可能是抱着纯粹练习技巧的目的,后来逐渐增加了练习曲的歌唱性。

肖邦的练习曲曾多次被改编为跨界音乐,包括卡雷拉斯在内的很多艺术家都重新演释过不同版本的诠释,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尝试?

我们这次在这张唱片的附赠曲目中就将练习曲《离别》改编为声乐版本。我觉得非常动听,让大家有了不同的音乐感觉。这种跨界的改编手法非常奇妙,我并不排斥。

在肖邦的全部作品中,钢琴作品占到99%,您是否认为比起其他的作曲家来,肖邦的创作才华相对“狭窄”?

毫无疑问,肖邦是一个键盘天才。他的音乐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钢琴作品。钢琴作为一种键盘乐器最难的就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去表达弓弦乐器所擅长的抒情性,大部分作曲家并不能真正攻克这道难题,但肖邦具备这种超强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因为肖邦作品创作体裁的相对“狭窄”才大大推动了钢琴艺术的发展。他的钢琴音乐是任何一位钢琴演奏家的必需品。

对正在学习肖邦练习曲的琴童们,您有哪些建议?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有对比地去练习这套曲目,比如先练一首快的,再练一首慢的,这可以称为一种对比性练法。另外,一定要彻底掌握车尔尼练习曲以后再去学习肖邦练习曲,不要急于求成。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慢练,先单手练,再一起练。不要盲目地练习,要先彻底攻克每首作品中的技术难点。一定要先掌握技术,再逐步加深其中艺术性的元素,最不容易的就是把练习曲演奏“清楚”。

您作为一个天才型的钢琴家,在学习掌握钢琴技巧时,更多依赖的是理性还是感性?

每位钢琴家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我自己认为理性与感性要在不同时刻都发挥作用。理性的控制肯定是利大于弊,因为你要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小的时候在学习重跳音时感觉比较难掌握,这项技巧的学习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比较轻的速度对我来讲容易一些。和弦和音阶必须练,有些人弹八度本身就好,这得益于他们先天的良好机能,但是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演奏是可以通过刻苦训练掌握的。还有的演奏家遇到越难的作品越亢奋,会轻易攻克技术难点,有的则无法逾越,这与他们各自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关系,但我觉得总体来讲纯技巧都可以通过刻苦训练去掌握。

在选择唱片曲目时,您个人的意见能占到多大比重?

以这张唱片为例,所有的曲目都是由我来选择的,虽然也会和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会议沟通,但是我对自己的唱片录音曲目选择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除了传统曲目以外,你会去选择一些相对现代派的钢琴作品吗?

一定会。我对近现代的作品非常感兴趣,目前也正在筹备一些相关的作品录音,因为保密原因我暂时不方便透露具体是哪位作曲家。我觉得开拓曲目是每一位钢琴演奏家的义务,钢琴家不能只录制一些在商业方面有销量保证的作品,还要引导乐迷去欣赏那些很有艺术价值但未必得到足够重视的音乐。

您是否愿意接受当代作曲家题献的钢琴作品?

我非常愿意。但是必须具备几个前提:我必须和这个作曲家有一定的缘分,他们的艺术价值观和我自己能够产生共鸣。这种合作属于可遇不可求,比如肖斯塔科维奇与小提琴大师奥伊斯特拉赫之间的合作。例行公事的作品题献与合作毫无价值。我一直在等待合适的作品。

您现在已经是国际古典音乐界一个ICON(偶像)式的人物,我们都生活在互联网这样的大背景下,这让您在推广古典音乐时会有哪些新想法?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应该介绍更多的古典音乐会以及作品欣赏。利用互联网来给更多没有机会了解古典音乐的人去上一些普及古典音乐的课。很多想学习了解古典音乐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去得到他们想了解的信息,我们也会通过这种便捷的科技手段让古典音乐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

这几天在北京的各项活动期间,我看到您会抓紧一切时间去研究作品总谱。作为一位掌握了大量曲目的钢琴家,同时又需要出量的社会活动,您通常需要多长时间去准备曲目?

我会有所侧重地去选择性练习。演出场次多的曲目可能相对就少练一些,把更多时间放在新准备的曲目中。我一般苦练的曲目并不完全是我正在演出的曲目,如果你的精力都被熟悉的曲目占用,将会非常危险。你今天新积累的曲目是为了日后的舞台演出,今天的艺术积累实际上是依靠昨天的刻苦付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作为施坦威钢琴的专属钢琴家,您与顶级钢琴调音师一定有过很多的共事。您是提出要求期待他们来实现,还是也会考虑调音师的意见?

通常调音师主要是听演奏家的意见,因为他们事先都会和演奏家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一般都不会太费劲,因为音乐会选用的钢琴都是顶级钢琴,而且他们都具备很高超的调音技巧。但是要想让每台钢琴都达到统一的要求,也并不轻松,因为每台钢琴的保养环境并不统一。如果作为演奏琴,必须每周都要进行专业调音,使它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日常维护非常重要。

您曾经说过中国虽然拥有数千万的琴童,但是优秀的钢琴老师非常稀缺。您觉得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钢琴老师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是中国学习钢琴的琴童基数与优秀教师的数量严重失衡。中国钢琴老师的总体差距主要是对作品的风格掌握相对单一化、技术方法有问题、对音乐作品的意境味道存在着一些地域性的理解限制、教师整体的知识层面相对偏窄等等。这些整体性的问题纠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一项较大的差距在于很多国外的钢琴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拥有丰富舞台演出经验的钢琴演奏家,这点至关重要。钢琴教学是一门要求施教者必须拥有实战经验的艺术学科,只有教学者本人具备了丰富的演出经验,才能对教学曲目产生深刻的理解,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是缺乏灵性的。

我想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外国人在国外教京剧,他的教学水平可能永远达不到国内本土京剧老师的教学水平;同理,您认为中国的钢琴老师通过努力是否可以达到国外的钢琴教学水平?

我觉得随着对外教学交流机会的不断增加,再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肯定会逐渐缩小上述差距、最终达到具有国际级的教学水准。但我必须强调一点:钢琴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不等同于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一位钢琴家的成功,需要太多综合因素的累积。

您的“郎朗音乐世界”会引入哪些国际优质钢琴教学资源?

篇4

第三,掌握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度”,做到恰到好处。在讲到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时,我选取了几首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如欣赏著名的《六月——船歌》时,我在播放完作品后,播放了周杰伦创作的歌曲《琴伤》的MV,顿时班上气氛十分活跃。在这首歌里,《六月——船歌》的主题旋律成了主线,《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在间奏中出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做到了恰到好处的结合。通过这首歌曲的欣赏,我相信学生课后一定会对《六月——船歌》这首作品记忆深刻,并能够对钢琴套曲《四季》产生自发的兴趣。

第四,与时尚元素的结合可以引起更多关注。众所周知,韩国电视连续剧在我国拥有大量的观众,有些剧目中在古典音乐的引用方面与剧情、主人公的表演、画面的处理等也较巧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抓住这个特点,在课上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们分组展开讨论的环节,回忆在了解的韩剧(或日剧)中有哪些片子引用了古典音乐作品,并且写出剧名和作品的名称。随后学生们踊跃讨论,纷纷走上黑板写出了实例,一些韩国的留学生更是热情高涨,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和英语表达着他们的意思。那节课的内容是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于是我播放了他的经典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并在介绍凄美的第二乐章时引入韩国电视剧《天国的阶梯》中悲剧结局的画面,既让学生回忆起这个动人的剧情又熟悉了这个乐章的感人旋律。肖邦的另外一首作品《离别曲》,在韩剧《蓝色生死恋》中也有长篇的引用,充分烘托了主人公的离别之苦和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即将辞世的心痛之情。通过这样的引用,我发现学生听讲更加投入,并且思维活跃,增进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

第五,名人传记的电影及经典影片与音乐相结合也是课堂上经常涉及的内容。讲到肖邦,我谈到了电影Pianist(《钢琴家》),将整部电影的原声大碟放给学生听,这个在二战期间一个犹太钢琴家艰难生存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在场的学生,尤其是那首著名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和《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结合故事情节和剧情插图,勾起了看过这部片子同学的更多回忆,没看过的同学对这部电影和用做配乐的两首钢琴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样的方式,我还用在了介绍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它的第十八变奏在美国经典影片《时光倒流七十年》中曾被引用;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和《野蜂飞舞》在电影Shine(《闪亮的风采》)中被引用;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的传记《她比烟花寂寞》等,这些都不经意间成为了课堂的亮点,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六,注重演奏版本的选择。在素材的选择上,首先考虑选择较为权威的演奏版本,并尽量做到兼顾国内外的演奏家,从资深大师到年轻的国际大赛获奖者,包括霍洛维茨、阿格里奇、巴伦博伊姆、席夫、基辛、郎朗、李云迪、陈萨等。郎朗陶醉又投入的肢体语言、巴伦博伊姆严谨的演奏风格、阿格里奇的独特个性处理,甚至演奏家的习惯癖好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得到各种反馈。有时也会提及一些钢琴家的个人经历,比如我们一般人都不太会了解的阿格里奇的生平与感情经历、巴伦博伊姆与杜普蕾的传奇故事等,由此又引申出了更多的欣赏片段和更多的话题和故事。

篇5

音乐艺术的长久发展,必须建立在健康和适应的文化环境中,正如中国古典音乐中,有诗词韵律这样的内在基础,也有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是几千年中国文化历史演变之下的艺术产物,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和儒家的宗教哲学体系的内涵是一致的;同样,西方依靠自己的文化背景发展出了篇幅较大、气势恢宏、逻辑清晰、叙事强烈的交响乐。只有适应的文化土壤,才能帮助音乐在新的时期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利用新的艺术文化背景发展出新的伟大作品。因此国内钢琴音乐教学的本土化推广,就是给钢琴艺术的进步奠定基础,其中最具体和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改编、创作和练习。

一、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教学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文化教育的不断引进和发展,钢琴艺术的教学已经成为很多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民族民间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钢琴教学中来,国内的钢琴比赛中也会将国内音乐作品作为硬性指标。但是强制的规定并不能够真正引起师生的兴趣,可供教学和练习的国内改编的钢琴曲,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和国外钢琴曲有不小的差距。经一项山西省内针对高校钢琴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可知,通过民族民间钢琴音乐作品的练习和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钢琴技巧。但是由于可供选择的民族音乐钢琴曲有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依然选用西方欧洲的大型钢琴曲,并对国内的钢琴曲抱有偏见,整体看来,钢琴艺术的高校教学活动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地位不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具体原因分析

第一、钢琴教学体系不完善,由于钢琴是舶来的音乐艺术,与西方完善的发展体系相对比,国内的钢琴艺术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教学方式,都较为薄弱。现代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还要向西方学习他们的体制和管理方式。①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音乐交流如比赛、演出类的机会日益丰富,国内的教学工作者倾向于直接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而不是根据国内的具体国情和文化性质,西为中用,发展我们自己的音乐教学方式,而教学体制的质量水平,决定了我国音乐演奏的普遍水平,现代国际音乐领域,技法最高超和技术最优秀的演奏家,也是国外占大多数。第二、相关民族民间音乐钢琴音乐创作作品少。与欧洲在18、19世纪古典音乐繁荣发展不同的是,我国的钢琴艺术的训练近代才被引进,真正的全民教学活动也是近年来才开展,由于钢琴音乐并非在我国文化艺术土壤之上成长出来,因此国内对于钢琴的理解还依赖国外的艺术理论和分析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钢琴艺术的发展和教学活动的开展。目前为止公开发表过的国内的钢琴乐曲,据不完全统计仅有400多首,高校平日会在教学训练中使用到的是其中的100多首,其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从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改编而来的,如《梅花三弄》、《上去高山望平川》、《茉莉花》、《牧童短笛》等等。此外,这类作品虽经过改编,却依然保守中国传统音乐性质、结构、文化和风格的影响,真正的可与西方宏大的钢琴变奏曲相对抗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没有。民族民间钢琴曲的量少质不高,限制了高校的钢琴教学活动和创造。第三,中西方文化特征对比,钢琴曲创作的本土化困境。文化历史决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反映了文化历史。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前,中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形态截然不同,因此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美术、诗歌和音乐。就音乐形态而言,中国的古典音乐结构以散体性和线性结构为主,章节之间可各自独立,表现方式和具体情景相结合,情感的发展演变是主要推动力;而在西方的艺术形态下,音乐独立成章,逻辑性很强,并且按照“对立统一”的原则组建结构,开篇展现矛盾,而后激化矛盾、解决矛盾、结尾升华等循序渐进,是一个整体。②在这样的基础背景之下,想要将原始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的钢琴教学相结合,困难重重,因此想要在钢琴领域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首先就要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加强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内在联系,提高文化的衔接性和兼容性。

二、推动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1.钢琴教学本土化的具体要求

钢琴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促进钢琴教学的本土化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利用钢琴教学的全民热度,提升民族民间音乐的认知度,提高民族音乐的层次性,按照上文所述,民间音乐在适应钢琴艺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编和创新,从而实现音乐层面的“中西结合”;另一方面,高效钢琴教学的民族化呼声甚高,保存民族文化代代相传,是每一个艺术从业者不可推脱的责任,音乐来自民间,更要回到民间。我们的艺术有自己的根源和基因,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发挥艺术的创造性,才能不断除旧立新,突破体制的阻碍,发展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2.钢琴音乐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的钢琴音乐教学,不仅仅我国延续了向西方古典音乐学习的方法,国外也持续着传统保守的教学体制,现代高校体制下进行钢琴研究学习的对象,始终以十八世纪被谱写出的经典乐谱为主,国际大赛的参赛项目也是如此,因此钢琴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国内外民族文化的共同推动。钢琴的文化内涵和意境,在不同时代应当被赋予不同的特性,现代社会在电影、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了各种突破,乐器作为背景、配乐也有了新的生态和传播方式。③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中,将民间音乐艺术,和商业化的产品相结合,如为影视作品设计背景音乐等,能够帮助钢琴音乐在具体背景和结构下,产生坚实的依托。

三、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1.提高民族自信,坚持本土化教学

中国高校广大钢琴教育工作者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大学期间正是学生完善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环节,音乐的熏陶帮助他们不断在艺术文化领域汲取知识和信仰。我们要始终坚持培养有民族意识的学生,因为只要怀有对自己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才能从音乐之上回归到生活之中,钢琴的学习和演奏凭借的不仅仅是指法技巧、琴键质量,还需要演奏者对于生活和个人的思考,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中,在自然森林的影响之下,都有哲学的思考和本质之声。学生在高校中能接触到的音乐范围越广,越能够在日后从事的行业和工作中,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最适合的音乐,民族和民间音乐的改编和创作活动,应当由每一个有使命感的演奏者不断坚持下去。高校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上的民族艺术演绎,将东西方音乐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参加相关的音乐活动的创作,不断将民族化的精神和理念传递下去。

2.完善教学体系,扩充教学内容

与国外高校的钢琴教学体制相比较,我国的钢琴教学还有很大的差距,相关的教学教材完全引进,而且没有形成有民族特色的教学理论,可训练的民族音乐钢琴音乐和极少,等等。以上的问题出现,除了中西方基本音乐文化不同,且钢琴音乐“中化”时困难重重之外,还因为我国钢琴教学发展进程晚,速度慢有关。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的钢琴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需要完善相关的教学理论,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音乐评级标准、音乐表现形式等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结构,并且在其中纳入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演奏能力。④此外,为了完善钢琴音乐在中国发展的基础,应当鼓励民间从事钢琴音乐的改编和创作,形成自己的作品。通过高校之间的合作,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教学培训和合作,鼓励新的音乐形式的展开,也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活动更有活力。

3.调整课程体系,扩充民族音乐

要想通过课程教学和指导训练,将民族民间音乐彻底融入到钢琴的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教学工作在日常传统的教学体系之外,增加一部分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⑤如“民间音乐作品赏析”、“中式古典乐器讲解”、“古典音乐的结构和特性研究”,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民族音乐的特性和来龙去脉,才能在可能的将来对钢琴乐进行创新时,真正把握民族音乐的内涵,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并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赏析能力,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四、结语

中国高校的音乐教学方式,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虽然在具体的教学体制、教师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钢琴音乐的文化软实力一直有待升级。钢琴虽然是自欧洲传入的一种音乐艺术,但是在国内受欢迎程度不低于任何一种传统乐器,这种现象的而背后展现的是人们对于这一种音乐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但是又从侧面展现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不自信。高校的音乐教学作为我国文化艺术教学的前沿,始终把持着教学方向,要坚持发展自己的文化,提高对钢琴文化的认识,并且将这种艺术作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工具,通过音乐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注释:

①康泽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6(12).

②杨柳.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6(15).

③王旭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比重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6).

篇6

一、室内乐教育在高校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国师范类高校,钢琴和声乐已经普遍成为了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声乐教育和钢琴教育在师范类高校已经有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但是并非每一位考上大学的考生学的都是钢琴专业或声乐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自小学习的是小提琴、长笛、萨克斯、小号等乐器,钢琴和声乐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自己从小学来的专业要更加努力的深造。主修声乐和钢琴的同学也要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学习一门器乐来补充自己的音乐特长。

室内乐是一门音乐艺术,更是一门合作的艺术,最早的室内乐是家庭式的小型音乐会,后来我们把小型器乐重奏和小型器乐合奏统称为室内乐。在高校开展室内乐演奏不仅仅是在教室学习和练习,更要把学习的成果拿出来以音乐沙龙,小型音乐会的形式面向校园广大师生。这样既提高了音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又让其他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感受了高雅音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大型交响乐团和大型音乐体裁的音乐作品相比,室内乐是高雅音乐走进大众的最好形式。这样一个好的演奏形式,不需要豪华的灯光、专业的音响、专业的舞台,一间小型房间或教室就可以作为室内乐的演奏厅。但是由于中国音乐教育在室内乐方面的缺失,音乐教育者和音乐学习者对室内乐音乐的不够重视,人们对室内乐缺乏了解,普遍认为只有登上大舞台的音乐才是音乐。殊不知室内乐的技术含量极高,音乐又非常亲民,可以近距离聆听完全原汁原味的音乐。

二、如何在师范类高校开展室内乐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一些一类大学开展了室内乐课程,比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等,从这些学校开设的经验来看首先将室内乐纳入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之中,有的院校引进了国外优秀的音乐家,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教师室内乐团,作为室内乐教学的主体和表率,再加入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组成师生室内乐团,这样由老师带学生,慢慢再由老生带新生,把室内乐学习带动起来。

很多人提到古典音乐,第一个想法就是不懂。记得有一次在中央歌剧院上演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我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朋友是音乐外行,几度推脱说没听说过普契尼,也没听过歌剧,只看过演唱会,笔者就耐心劝解道:“有很多美食你没听说过,也不知道怎么做,但不代表你不能去品尝美食,享受美食”。音乐也是这样,古典音乐虽然织体丰富,技术难度很高,但对于听着来说只用去仔细聆听就够了。

在师范类高校开设室内乐课程,首先必须要求所有器乐主修的学生作为必修课参加,器乐选修的可以作为选修课参加。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套非常好的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用在室内乐教学是在恰当不过了。

(一)“教”的首要条件是选定教材,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系统的选择购置专业书籍、学术文献、乐谱、音像资料。在实际教学中分两步:第一,要严把学生的专业水平关,一个良好的音乐演奏者可以决定一个曲目演绎的精彩程度,能否完美地诠释音乐很大程度上看学生自身的专业演奏基础,这就像写文章一样,汉字是基础,学生的演奏水平也是室内乐演奏的基础;第二,在室内乐排练的时候,老师要对课上所排练的音乐进行细致的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把音乐的曲式、乐句、演奏风格等都要仔细把握。

(二)最好的“学”就是兴趣,搞器乐演奏的同行都有这个体会,器乐的日常练习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长音”练习、“音阶”练习,但这恰恰是学好乐器的唯一“捷径”。而室内乐则可以把大家的这种枯燥练习化成果实,同学在老师的辅导下演奏出一首首精彩的曲目,使之提高学习音乐、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室内乐演奏来源于西方,西方人的文化是大家分工不同而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这就体现在室内乐上面,学生演奏的分工不同,目的却是为了一起演奏出精彩的音乐。

(三)“做”在室内乐学习中的体现有两个方面:第一,认真对待室内乐演奏的学习,课下认真练习下一节课要排练的曲目,认真揣摩乐曲的思想、乐句和演奏风格,在课上排练的时候,认真听老师对乐曲的分析,演奏的时候不但要演奏好自己的声部,还要仔细聆听别的同学演奏的声部,别的同学演奏的音色,要尽量使自己声部的音色向合奏音色集中,乐段的划分要清晰,乐句的演奏要统一。在音乐的几大要素:音准、节奏、音色、感情上面要与其他参与演奏的同学保持统一;第二,室内乐学习不是只在排练教室里“自娱自乐”,学习音乐的目的是把音乐演奏给别人听。任何乐手在初次登台都会紧张,上下台会不自如,演奏的时候因为紧张而导致音准失衡,节奏紊乱,这都是正常现象,会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多慢慢消失。我国小提琴大师吕思清在参加一次音乐会的时候,就被问及是否在演出的时候发生过意外,吕思清毫不避讳的说,“在一次演出时,琴弦意外的拉断了,演奏中断,是我老师帮忙把琴弦换上的,期间还不停的安慰说别紧张,别紧张”。吕思清一点也不介意和大家分享自己当年的尴尬往事。

(四)培养合作意识对于学习演奏室内乐的意义十分重大,西方音乐不同与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大都是“横向”音乐,只注重旋律的优美,忽视声部的交织、衬托;而西方音乐是“纵向”音乐,音乐的进行就是和声的进行,对于声部要求很严。演奏室内乐最难的恰恰是既突出每个乐器的个性,又要使每个乐器达到和谐共融的效果。

在师范类院校应该有“两台工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要能上的了舞台,上的了讲台。上讲台是对每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上舞台则需要经验的积累,切不可因为一次两次紧张发挥失常就害怕上舞台。

三、如何在师范类高校推广室内乐

室内乐是高雅音乐,肖邦是钢琴诗人,创作了大量旋律优美的钢琴曲,但是在室内乐领域成就极少。在广义古典音乐里,有许多成就斐然的音乐家,但是在室内乐领域的有杰出贡献的音乐家却没有那么多,下面我列举几个我个人心目中的室内乐音乐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前三位是古典音乐三杰,后三位是浪漫主义音乐大师。在高校推广这门高雅艺术既可以提高演奏者对古典音乐的把握,又可以提升欣赏者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篇7

在大学教学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古典与流行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关于古典音乐,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的的界定,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就人们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持久价值的音乐,即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能够得以流传,说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与价值。现代音乐则有明确的界定,在相关的音乐书籍中,就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界定。所谓流行音乐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等特点的大众音乐。尤其同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式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中更加强调对现实生活中的质朴、简单的感情世界,其表现形式更加直接与现实。换言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演唱者、听众的感情宣泄与交流。这也就导致流行音乐往往就比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对窄小,适合传唱。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人们广泛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从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方式来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处理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对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因此也可以认为,从本质角度出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就当前社会中传播的音乐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出现比较明显的融合的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乐家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乐中应用一定的流行因素,从而能够使古典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生命力。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他就在钢琴演奏中应用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应用流行音乐形式演奏古典音乐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问题,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培养与提升其音乐素质。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协调好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丰富的知识对促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使其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在表现形式、受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可以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进行整合。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完善其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整合,并能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实现高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认知

就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知识,对古典音乐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较高,但是在现代音乐欣赏中已经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古典音乐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大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并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火车站、汽车站的时候是否通过这样的乐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听到这样的旋律与音乐是不是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不是会产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被广为流传与播放的乐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乐作品。这样通过设问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其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并使其在古典音乐教学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实现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内容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古典音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演奏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在其演奏中对其曲风进行的再演绎与改变,以及对其演奏乐器进行的创新。古典音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就需要及时对其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

(三)改进完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要使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对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听、唱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调动学生音乐融合与创新积极性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古典与流行有机结合对策的心理与认知。另外,还要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重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展其视野,并能激发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大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在其教学中能够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大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对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对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篇8

由此可见,本院音舞专业的舞蹈教学在课时量和学分的设定上都以舞蹈基础的教学为重心,特色内容是有针对性的民族民间舞训练模块,并不追求对某种舞蹈的高精度学习,更注重多种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

二、高师音乐舞蹈教育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分析

现状调查:目前,音舞专业舞蹈课中的钢琴伴奏教材都基本使用专业舞蹈的伴奏教材。这些教材中的部分音乐是可以直接用于我们的课堂的,但有半数以上的音乐是为专业舞蹈而作的,不适合我们的舞蹈课程。音舞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薄弱,舞蹈基础能力有限,复杂的专业性强的音乐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并不能让他们体会到乐与舞的和谐之美。那我们的课堂现状有什么问题?学生对钢琴伴奏有什么希望和建议?钢琴伴奏究竟该往哪发展?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对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一共30份问卷,回收23份。统计结果显示:

1、希望在课堂中用古典音乐来伴奏的占68%

2、希望在课堂中用通俗流行音乐来伴奏的占59%/

3、希望在课堂中用原创音樂伴奏的占45%

从以上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是本专业的舞蹈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钢琴伴奏能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我们的教学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而从宏观上来看,不断发展的社会教育需要上层教学机构的同步发展,任何一项教育工作都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为教育事业培养出能学以致用的实用

性人才。

三、改编应用多元化音乐在音舞专业舞蹈课钢琴伴奏中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音乐教育者都十分重视将多元化音乐融入实际教学中,在国外更是备受推崇。钢琴伴奏看似陪衬但却是我们将多种音乐元素融入舞蹈教学的唯一途径,并能弥补我们在教材上匮乏,让课堂生动活泼,消除学生对单一枯燥音乐的倦怠感,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其次对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也意义巨大,多元化的音乐才能让他们领会到世界音乐的奇妙和美,而不是仅局限于书本中的音乐,做一只骄傲的井底之蛙。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懂得教学要不断的创新,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大胆的摸索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不落后于人并不断发展。

四、将多元化音乐改编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古典主义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无论西方或是中国的古典主义音乐都是一种能让人深思,使人高尚,经得起岁月历练的音乐。它们的结构规整,旋律之美能让人反复回味,和声分句系统有规律,节奏也突出明显。音舞专业舞蹈课中进行的都是形式和内容都比较规整的舞蹈训练,对音乐的要求主要在于节奏清晰、片段规整,能给学生明确的旋律起伏感。经过改编后的古典音乐,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如:F.J.戈塞克《加沃特舞曲》主题旋律和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曲》都适用于小弹腿(Battement frappe)。G.威尔第《大进行曲》主题旋律部分适用于大踢腿(Grand battement jete),《快乐女战士》可用于古典舞的小跳组合,钢琴曲《春舞》主题旋律部分可用于民间舞课的赛乃姆组合等等。这些乐曲中有些也是学生们正在学习演奏的钢琴曲,与舞蹈相结合后能让他们更直观的体会到乐曲的形象和节奏感,促进他们找到演奏的情感。古典音乐也是一种理性的艺术,它们的旋律走势有预见性,曲调优美,曲风高雅,节奏规范易把握,让学生易于配和舞蹈动作,并在和伴奏的同时能广泛接触到各类型的古典乐曲。丰富的知识量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的必要基础。

(二)通俗流行类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通俗流行音乐是一个时期社会潮流文化的缩影,受大众的喜欢,易于传播和接受,包括流行歌曲、轻音乐、电影配乐或插曲和爵士类乐曲等。这类乐曲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音乐响起的瞬间会看到学生们的脸上一抹轻松的微笑。其特点是旋律朗朗上口、结构短小精干、节奏明确、形态丰富、这些特点都适合音舞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中大多数并未通过多年专业的训练,甚至未接触过钢琴伴奏的舞蹈课程,而通俗轻音乐是学生平时听得最多,接触最多的,既符合他们的音乐水平又能明显提升课堂的活跃性。学生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规范上。时代音乐元素的融入,也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提升不拘于形式大胆创新的意识。改编流行音乐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高师音舞专业的学生是将来基础音乐舞蹈教育的人才,他们必须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因此我们要摒除内容不和谐、不健康、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音乐。其次,要选择符合音舞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音乐,旋律感要强,不规律节奏和自由散漫的节奏都需要我们去规范改写。再次,通俗流行音乐大都没有古典音乐那样规范,我们一般选择保留其主体旋律,根据舞蹈的节奏韵律做出相应的旋律扩展或缩减。如歌曲《九儿》要改编为古典舞控制的音乐时,要将整体速度放快,太过于缓慢的节奏对于能力较差的音舞学生来说是很难完成如此长时间控制的,歌曲中的几处自由延长音要规整为4拍或8拍结束。最后是左手伴奏应选用适合舞蹈节奏的织体结构,和声的配备尽量少用和弦外音,以古典和声体系为主。

如:《神秘园之歌》可用于音舞专业芭蕾舞把杆体态练习或者手位组合,久石让《Always with me》可用于单腿蹲(Battement fondu),歌曲《九儿》可用于古典舞的控制组合,歌曲《莫尼山》可用于民间舞的藏族旋子组合等等。

(三)将爵士元素融入钢琴伴奏音乐中

在西方,爵士乐被认为是可以让人动起来的音乐,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中都常常见到人们在爵士乐中随心欢快的舞蹈。虽然这类大多节奏自由性很高,音舞专业的学生要抓住这类音乐的节奏点是不易的,但学生们喜欢时尚潮流的音乐,并且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吸收丰富的音乐知识且学以致用,可以适当用爵士风格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

如:巴赫的《西西里舞曲》这首曲子可用拉格泰姆节奏改编,用于转(Pirouettes)的练习。弹奏时,在旋律中适当加入滑音和颤音,伴奏声部避免使用过于自由和繁琐的节奏型,尽量把曲调、节奏和节拍重音都表达清楚,又不失爵士乐自由摇摆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去找到旋转这一练习中点线面流动的空间感,这种风格的乐曲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很好辅助作用。《万岁千山总是情》这首歌曲可用摇摆的节奏型来改编后用于古典舞的五位擦地组合,但不能太过于自由,要突出节奏点和重拍,才能让学生找到每个动作的发力点。

(四)创作钢琴伴奏音乐

在這个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里,作为音舞专业的钢琴伴奏者也应积极突破,尝试自己为教学创作一些音乐。笔者通过近两年创作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创作伴奏乐曲需要把握的要点:

1.创作乐曲要符合舞蹈的风格。芭蕾、古典和民间舞都各赋一格,芭蕾舞源于西方,乐曲风格高雅、干净且意境纯美。而中国古典舞音乐则需要婉转优美的风格,民间舞音乐需要以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为基准来创作。

2.音乐结构和节奏的设置

首先,乐曲必须由方整性乐句组成。音舞专业舞蹈课组合重视基础训练和规范化,几乎不出现不规整的动作语句,因此,钢琴伴奏音乐也必须方正有序。

第二,曲式结构要简练。常用单段体(A),二段式(A+B)和三段式(A+B+C)或(A+B+A),但必须配以准备拍和收尾音乐才能保证舞蹈和音乐的完整配合。加之音舞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舞蹈学习,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伴奏下的舞蹈课,因此必须照顾他们的弱项,仔细观察舞蹈组合的模块组成,选择相适应的曲式结构来创作乐曲。

第三,乐曲节拍以2/4、3/4、4/4拍为主,尽量避免使用3/8、6/8、2/2等较为复杂的节拍。音舞专业学生的乐理知识普遍欠佳,复杂的节拍和节奏型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伴奏音乐变成和如五位擦地、小踢腿、小跳等比较欢快有力的组合可以用2/4拍为编曲节拍,划圈、中跳和单腿蹲可用3/4拍来编写,一位擦地和控制可用4/4拍节奏编写。

篇9

一、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内容大致如下:第一,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天性、兴趣、感受、体验、表现及创作;第二,要照顾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还要考虑每个幼儿的愿望和兴趣;第三,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要广泛;第四,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表现形式。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国家是大力推崇的,因为它所能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从横向上来看可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从纵向上看代表着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每个音乐家所诠释的音乐风格,它能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音乐尤其自身的独特性,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对于如何使其古典音乐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将着重两种方法谈起:实践方法和游戏方法。

(一)实践方法

如今幼儿音乐教学中最缺少的是实践,针对这一方面,古典音乐应该如何融入幼儿实践中去,应该如何体现幼儿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方法一:器乐带进课堂

古典音乐的体裁形式多样的,如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在幼儿刚了解古典音乐初期阶段,可以从交响曲开始,例如以贝多芬最为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当乐曲的开头部分,强震撼的重音演奏出来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是充满了恐慌情绪还是依然镇定等等,来判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用音响、交响的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先给幼儿一种音乐初步的印象,再通过这首曲子介绍整个交响乐团的构造,最后,适当的带器乐到课堂,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操作或观看有特长小朋友的表演,这样幼儿可以知道,在这复杂的交响音乐中,原来单独一件乐器的声音也同样是美妙的。

方法二:音乐三要素的运用

构成古典音乐三个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一首好的音乐都是这三个要素完美的统一,在对于幼儿音乐的培养上,尤其在实践的环节,更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一,节奏上来看,据了解,儿童最初学习音乐最适宜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130拍,如强弱的节奏,可以表现正步走的律动,但如果被拉宽,四四拍子的节奏,就变成了抒感的律动,正如“我的太阳”,相反如果紧缩,变成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正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种欢快。这样不同的节奏感训练,是常见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第二,从旋律上,表现的形式更加的丰富,旋律是音乐真正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上各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儿童参与,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从和声的角度,由于幼儿对于音乐基础的概念还不能完全的建立,在和声表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的音响方面,不一定可以很好的掌握,幼儿教师针对这一缺陷,引入其音乐相关背景及其故事情节介绍即可。

(二)游戏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处于的象征性游戏阶段,幼儿的游戏不再是身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思维的参与,出现了象征物或者替代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的游戏方法可以有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第一,独自游戏

这个阶段主要是出于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在这一时期,因为儿童喜欢独处,很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古典风格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侧重培养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不一样的声音。

第二,平行游戏

这种游戏方式,表明儿童对于游戏方式他要求一种对等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拿一首古典音乐谱子,例如肖邦的夜曲钢琴谱,可以先教会孩子们五线谱的一些简单的符号,比一比,谁画的好,这样的游戏是统一性的,幼儿更容易接受。

第三,联合游戏

这个阶段处于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这时儿童大多表现出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愿意参加其活动,但是以自身出发。针对这一时期,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做法,比如选用“圣桑动物狂欢节”片段,里面有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声音,幼儿教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道具,让儿童自己选择,想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传达一些关于动物的常识。

第四,合作游戏

到了幼儿园的大班,儿童组建的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目的,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鉴于此特点,古典音乐与游戏结合形式更加的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角色的扮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变换。比如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其针对不同的季节,对于音色的选择,节奏的感觉各不相同,把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组合一些小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熟悉生活,了解季节的变换,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

儿音乐教学正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利用好古典音乐这一宝贵的资源,创设出符合儿童的教学方案,这是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者急切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对早期儿童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正在进行,特别是对“多通道参与”教学思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古典音乐作为独特的音乐素材,可以很好发挥感官作用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可满足其“多通道参与”功能教学属性,但如何让其更好的运用,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的。

参考文献:

[1] 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篇10

36岁的张安麟英文名字叫Angelin,是天使的意思,这位钢琴天使看上去不像一个明星,她身材微胖,确实像画中的天使。她性格安静,微微一笑柔情似水,讲话更是轻声细语,似乎不太擅长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成功故事,当然这或许也与她出生于美国中文不太流利有关。倒是她坐在一旁的父亲常常插话,言谈中充满着自豪,“早在1985年,李斯特的传人、著名钢琴演奏家爱德华・普爱乐听了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安麟的演奏后惊叹:‘她将来不只是普通的音乐家,她将成为主流音乐的传人。’”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奖之一,素有“音乐奥斯卡”美誉的格莱美印证了爱德华的预言。这个囊括31个音乐领域包含100多个奖项的音乐盛典,每年都会吸引全球数亿乐迷的关注,是无数音乐人心中的皇冠。这些年来,华人音乐家的身影频频亮相格莱美,除了马友友、张安麟之外,作曲家谭盾、大提琴家王健、小提琴家林昭亮、指挥家汤沐海、声乐家戴玉强、歌唱家宋祖英、台湾唱片封面设计大师萧青阳都曾出现在提名或入围名单里,2008年的悬念是郎朗,这位年轻的天才钢琴家已入围第50届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与张安麟同属一个奖项。不过,很多人怀疑格莱美是否真的会把同一个奖项连续两年颁给亚裔人,因为格莱美时不时被人指责保守、排外、妄自尊大。

对于这次获奖,身边所有人都比张安麟本人更加兴奋:很少有不是出身于音乐世家的人能成为世界级古典音乐家,这使她的父母倍感骄傲,这当然也是全球华人的骄傲,而美国人张安麟战胜了另外4位欧洲入围音乐家这点,同样使美国感到欣慰。至于她所在的州和大学更是欢欣鼓舞,州长第一时间发来了贺信,克里夫兰大学更是把她当成招生广告:“请问,美国还有哪所大学有获得格莱美奖的教授吗?”克里夫兰市拥有源远流长的古典音乐传统,被誉为“音乐之城”,克里夫兰交响乐团是美国5大交响乐团之一,现在那里又增加了一道新风景。

其实,张安麟并不仅仅以出色演奏家的身份传承古典音乐,她还是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研究者。

现任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大学钢琴系主任、终身教授的张安麟,与其他职业演奏家不同,她首先是个学者。她的音乐成就既得益于天赋,又和她长期积累的深厚的音乐研究功底密切相关,她把古典音乐当作一门学科、一个事件和一种自然现象加以研究,用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分析、破解,试图解开作曲家的创作动机及其魅力永存之谜,对张安麟来说,研究和教学是她的本职工作,而演奏只是其研究成果的展示。事实上,这次格莱美的获奖作品《异国鸟歌》,就是张安麟多年潜心研究的重要成果。

《异国鸟歌》是一部奇特的作品,出自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的法国作曲家奥利维・梅西安之手。梅西安是位非常专业的鸟类观察家,他在上世纪50年代用五线谱记录下来的各种鸟鸣声,张安麟用电脑声谱与真正的鸟鸣声加以对照分析后发现,两者竟然几乎完全一致。张安麟说:“在他的音乐世界里,鸟儿们都是活生生的,它们或飞行或栖息。那里的鸟鸣声不是被抽离的摹仿。”张安麟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梅西安鸟歌研究”。当梅西安的雨燕、鲱鸥、蓝岩画眉、百灵们在张安麟的钢琴上婉转鸣唱时,1万多名格莱美评委被征服了。所以,对张安麟来说,这座格莱美奖也是犒赏她音乐研究的诺贝尔奖。

张安麟的最新研究课题是困扰许多钢琴演奏者的手疾问题。由于弹奏方法或技巧运用不当,或是为了发出某种特别的声音,坚持用很别扭的手法练习演奏,不少钢琴演奏者患有手疾。张安麟希望在音乐与医学的交叉中找到防治这种职业病的方法。

无论是演奏,还是带教学生、研究课题,张安麟都有一种使命感,所以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获奖只会加重我对音乐的使命感,接下来的岁月都是我报答的时光。”

■天才学生

在父亲张德光看来,张安麟从小就是一个钢琴天使。

张安麟4岁开始学琴,有一次她随父母做客朋友家,小安麟厌烦了谈兴正浓的大人们哭闹起来,于是朋友夫妻把她领进了琴室,琴声一响起,小安麟停止了吵闹,这一小小表现,使得张德光尝试着发掘女儿的天赋。

“我从小就对乐器着迷,既学钢琴又学小提琴,每天得花很多时间,没人规定我练多长时间,自己觉得一段曲子练得差不多了才会停止。的确很辛苦,但爱上了就不觉得苦,而且我很清楚吃了这些苦会得到什么,音乐是我的工具,我想掌握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她说。

张安麟惊人的天赋和执著的求知欲感动过不少曾指引她的名师。张安麟曾拜师美国朱莉娅音乐学院的一名著名教授,他每小时收费150美元,这超出了当时她家的承受能力,于是她跟那位教授商量,是否每次就教一刻钟。张安麟回忆说:“结果,超出一刻钟了,他还在往下教,而我就像坐在出租车上遇到堵车一样,急得不得了,尽想着钱的事。最后他上了整整3小时的课,却说你就给一小时的钱吧,不过千万别对别人说。现在我可以说了,因为他已去世了。”

张安麟当年在数百名考生中以第一名成绩考入美国印第安纳州博尔大学音乐系,取得该校音乐学士,后来又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音乐硕士学位,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音乐博士学位。其间她还留学巴黎音乐学院,她的老师就是奥利维・梅西安的太太,人称“法国最懂音乐”的女人。一次,当梅西安在家中从头至尾全神贯注地听完张安麟的演奏后,对妻子说:“你有一位天才学生。”

如今,张安麟经常担任众多国际音乐赛事的评委,但她对音乐比赛的看法与众不同。“其实,我觉得音乐不是田径项目,是不能比的。比赛对一些新人来说只是冒出来的机会,如此而已,但不是公平的,第一名不一定是最好的,每个评委的口味、标准相差很大,胜者往往是妥协、平衡的结果。”作为一个教授和评委,张安麟对年轻音乐演奏者的忠告是,要创造,不要只一味模仿,要注意音乐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在技巧上下功夫,就像写诗,有的诗很华丽,语法都正确,却不是好诗,有些诗语法不都正确,很朴素、很天真,但非常动人,是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