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8 17:25: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篇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教学为基本途径,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也就是学校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应该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美个性的发展。以上教育任务的完成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除了明确教学过程的特点,认清教学规律之外,还必须研究和掌据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其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学受制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规律的反映。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主观努力等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年龄段中的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个体差异,对具体情况作分析,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因材施教。

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统一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素质教育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本身就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各方面能力尽可能地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总的目标,同时也是对个性素质的整体要求,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提高个性素质的目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统一。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存在着很大差异。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性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一种自我激励和约束的内在机制。素质教育最终还是要必须落实到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是素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主体,既具有一定的素质潜能,同时又有一种发挥这种潜能的强烈欲望。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关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依据,教育界阐述得很多,其理论内涵也非常丰富。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生本理论学生主体论等。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内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具有了内在的学习要求,才能具有学习动力,并且将这种学习动力保持持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独立意识空前提高,他们服从真理而不盲从权威,热爱自由的学习生活,而且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比过去的学生多的多,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深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规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是淡化教师的教育作用,降低教师的教育职责,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

(一)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认识规律,依据规律组织教学。儿童和青少年认识事物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这种规律在不同的年龄和环境又显现出各自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来组织教学过程,教授一个新知识,不是像成年人那样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实际出发,能具体则不抽象,能直观观察,则不用概念描述,可通过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和具体的感受,学生就容易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篇2

一、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四、强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之所以进行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变“学会”为“会学”。在引导学生强化记忆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预习环节,预习,是起到一个“心中有数”的作用,在预习初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明确方向,指明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思路清晰,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当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预习,并试着找出重点和难点。最后则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却不能缺少一定的制约,否则将会成为“放羊式”教学。其次是复习,复习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这已成为千年不变的真理。通过复习,可以起到巩固和查缺补漏的作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改错本,在英语教学中是每个同学必备的。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很多错误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造成“一错再错”的现象,学生只有将其错误写在改错本上不断地提醒自己,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过来。

篇3

一、重视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

1.从整体教学过程来说,要注意精选教材内容。如新教材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学科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利于知识的逐渐深化,也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2.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说,要全面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目标。如“化学反应速率”一节的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单位表示,初步了解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②社会目标,了解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懂得采取适当的措施可改变或控制反应速率;③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参与、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④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有目的地自觉学习,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3.从教学要求来说,起点要低,循序渐进。如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先从得氧失氧入手,找出化合价变化的特点,再发展到以化合价升降为标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分析化合价的变化实质,使概念深化到电子转移的层次上。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身心结构中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化学素质要素。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观察能力是基础,实验能力是手段,思维能力是核心,自学能力是关键。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近一年的试教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实验,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把课本知识学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充分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有关的思维能力培养。例如进行卤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特点,在已知氯元素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元素的主要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差异性,培养学生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我们充分利用新教材便于学生自学的这一优点,积极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阅读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这使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思想品德、劳动技术以及审美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因此,利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注意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1.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化学教学

篇4

一、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因为“打铁先要自身硬。”这里所谓的教师素质,主要从两方面探讨,一是教师的道德觉悟、言行修养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的自身的业务能力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要更新,要更加扎实。只有做好这点,才能有效的推行素质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不断实践,使得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对于具有深厚学科知识的教师来说,还应该积极提倡参与实践活动,使得自身的业务能力加以提升。要求教师对于教学研究应该积极参与,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善于总结,并勇于实践,为了更好有效推行素质教育,应该对于学科教学的好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掌握。

第二,不断学习,使得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目前,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相应的政治理论正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政治教师绝对不能满足于学历所代表的知识水平,不能局限于原有的知识框架,而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满足政治深化改革的需要。

第三,努力做到以身作则,明确正人先正己的原则。教师应该用高尚的言行举止来带动学生,让学生自觉地进行修心立品,以高尚的师德作为学生的楷模,体现出教师的伟大职责。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以下方面。(1)举止上,应该注意处处要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3)言论上,教师应该做到对国家、对社会和对学生负责,即便对于某些社会问题存在一定的不同看法,也不应该去误导学生,在学生中间去发表不恰当的言论。另外,教师还应该热衷做好事,使得在学生中传扬美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则依然是初中政治课堂素质教学的主要渠道。在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只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同时,对于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让学生较好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使得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改善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实际的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运行“读、议、讲、练”的四字教学方法。所谓“读”,则是要求学生应该对于最为基本的知识进行掌握,应该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并提高读的质量。还应该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下,对于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讲解,明白精读和读懂的区分,从而更好掌握基本知识。所谓“议”,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学习的过程,这是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在掌握好主体的前提下,进行思维的开拓,并进行发散性的引导,使得学生的观点得以充分表达和发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能有效培养。所谓“讲”,则是教师对于关键的重要问题的讲解,对于学生进行及时的解惑和纠偏,对于课堂中的重点知识要点应该进行重点的讲解。所谓“练”,则是应该让学生培养能力和知识巩固的环节,还应该及时对于教学存在问题进行补缺处理,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树,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有效巩固。

篇5

传统教学从理论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却很难真正实现。因为现在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传统知识时,不能同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总要“丢掉”一部分学生。顾及“尖子”,则大多数学生跟不上,顾及中间,又丢了两头。天长日久,拖了“尖子”的后腿,使之智力和才华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而落后者由于“欠债”越来越多,或者不顾健康去拼搏,或者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实现。

电化教育的引入教育领域后,因材施教才成为可能,电化教育能适应个别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耐心的“顾问”。教师可以及时调控教学进程,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别差异,正确处理好“尖子”“一般”与“慢进生”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如,运用录音、录像和计算机上课时,放一次,有些人没有听懂,没看懂可以重复放,必要时,专为某些学生加电教辅助课,在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电教作用尤其大,既便于为“慢进生”补课,又便于学得快的学生多学些,学深些。只有面向每个具体学生授课,才能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各种智力和程度差异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才能走上面向全体学生的正常轨道。

二、电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想宽广、实践能力强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边远农村地区的现有师资等原因很难达到要求,单靠老师的常规授课效果不理想。电化教育为这些地区创造了条件。学校及学生通过引进和购买适合本地区的教学软件,也就选择了不同的专家“教师”。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可以把不同学校的电化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相连。这样,任何教师均可通过有关设备讲稿,并把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崭新的教育环境下,不同的学校和地区的学生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师”授课,通过信息共享,弥补了不同学校、地区之间教学质量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环境下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三、电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电化教育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教学中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可将文字、图表、声像、动画集成在一起,让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电化教育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弥补了集体化教学的不足。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软件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难点和疑点可以得到更多的提示,也可以反复学习同一内容,直到掌握为止。从而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处在积极上进的状态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篇6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

二、强化师德,展现人格风采,挺起脊梁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来说,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

三、狠练内功,积极参与实践,构建主体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状物使学生如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言志能使学生豪情满怀,说理能使学生由衷折服。

2.文字表述能力。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改能力。教学经验的总结,教研成果的表述,教改方案的制定,都需要我们将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笔表述出来。

3.新知汲取能力。 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崭新人文本质,做到一专多能、通晓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指导多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4.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着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篇7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全员、全科德育教育已经加入到当代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实现全学科、全范围的素质教育指日可待。本文主要关注我国当前电子电工学科素质教育的推广情况,在进行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教育环境的电子电工学科素质教育办法,以期对中等职业院校提升自身素质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素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策略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46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06—02

收稿日期:2014—07—29

作者简介:解鹤(1982— ),男,江苏镇江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电子电工。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现状十分堪忧,由于难以保证良好的生源,中等职业院校压力巨大。中等职业院校要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就必须保证其毕业生的就业。因此,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重点就在于改革当前的就业结构,即实现素质就业。在这一理念中,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被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素质教育的实现有赖于多学科的综合发展,在学科教学当中引进素质教育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都会将电子电工类学科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科,由于这类学科的毕业生容易就业,因此,也成为了中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发展对象。中职院校要想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就应当将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植入到电子电工学科当中。因此,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如何才能够实现素质改革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和谐统一。本文在大量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职院校电子电工课程的开展情况,对如何实现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一、实施电子电工学科素质教育的重点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逻辑水平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在熟悉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编写出适合学生的授课教案。每一章、每一节讲些什么,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都应当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应当通过自身灵活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本知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有的章节之间联系较强,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联系较为紧密的章节结合起来讲解,以建立起系统性较高的教学体系。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同一章节介绍了几种不同的触发器,但是,每种触发器都具有相似或者相同的逻辑构件,教师应当将这几个有关联的部分一并讲解,确保学生能理解这些触发器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整章的知识要点。在每一章讲解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单独安排一节课来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确保学生记住知识点。

(二)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

1.在教学当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记忆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结合相关实验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解“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电磁学章节知识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有关电磁学的知识,很难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出电磁学的模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电磁学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边讲解,边提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丰富教学实践的内涵,促进学生记忆质量的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当完成理论教学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提升,确保实验质量。例如:在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实验当中,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提出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RC、RL与AV等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甚至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实践教学也不能单独存在,而是要与其他的教学方式综合应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了大纲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教学创新,以确保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

二、实施电子电工学科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教师团队

为了确保素质教育达到既定目标,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更是如此,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手段,还要有自我创新,确保能够胜任素质教育繁重的教学工作。

1.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自身师德的培养是其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教师师德的培养方面,学校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学校应当加大相关硬件建设投入,为教师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应当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在理解学生想法的前提下适时地调整教学手段。此外,学校还应当定期以讲座、论坛的形式开展提升教师素质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

笔者认为,教师在学校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还要能以良好的修养、丰富的学识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师德高尚的教师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师德较差的教师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只有教师的人格完整,才能教出人格完整的学生。

2.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水平。由于中职院校属于特殊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出其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差异性。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完成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目标,就应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素质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电气化设备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这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来提升自己。有的教师在教学之余独立设计组装并运行了一套电子电工实验器材,并在教学当中予以运用,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这在素质教育当中是值得推崇的。

(二)深入基层课堂,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教师处于教学的第一线,其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质量。

1.让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不同的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有各自的侧重点。电子电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相关思想,应当学会挖掘教材当中的隐藏元素,明确教学当中要体现出的重点,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做不仅顾及到了学科教学,同时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2.一个会讲课的教师能通过灵活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来达到教学目的,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是让学生喜爱教师、喜爱课堂的关键。因此,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通过个人魅力来活跃课堂,就能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提问是否合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结语

在上述理论的支持下,中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变得较为容易了。相关教学单位要提高对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锋.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2]王稼耕.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电子电工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课外阅读(中旬),2013(6).

篇8

在物理教学中,对素质概念和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要求的探讨具有有实际意义。为此,我查了十多种杂志上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当前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从内容,形式,要求和实施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一、素质的判断和发展形式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认识虽没有统一的观点,但对素

质教育的判断已趋于一致。人的素质高低可用个体行为表现进行推测,高素质者能对各种环境和事物,尤其对意料之外的或从未从事的或从未遇到的事物与环境,能够进行正确或较好的处理,这一结论与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核心观点,“学会生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与日常生活一致的;在自己学过的专业领域取得成绩,被称为“能力强”,而在相当广的领域中取得成果的人被誉为“素质高”。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根据调查、研究、归纳出了在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四种方式,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教养方法:通过制定各种律已性条文和守则,教育和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和遵守并养成某些习惯:从而使遇到事件时表现出相应的良好学习习惯。

修养方面: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倡指导和辅助学生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律已:从而使学生在上述各种守则所涵养和未涵养的范围内,要求自己选择自我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

涵养方法:通过各种渠道扩展学生内涵,提高理性积淀的内容和水平:使学生对不熟悉和未通过的环境和事物,做出客观上被认为正确的行为选择.

迁移方法:通过将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迁移于其他的领域解决问题,成功应变.达到完成新领域中任务.

涵养方式和迁移方式适用面较广,更具有内在,能动和本质的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特征.特别是能力迁移,当迁移的领域与原培养领域距离越远,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越强,生存能力越强,素质提高

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方式的保证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与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没有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新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教师的科学素质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1教师必须有敬业、乐也、勤业的精神,教师为学生的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对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够整体把握物理学的理论体系结构、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3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精心地设计和控制教学过程。4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的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进修教学论、课程论物师教育学,物理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智力心理学等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修养并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以逐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此外要培养创造性人才,还要求教师视野开阔、见多识广,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成为“全能型”、“创造性”的教师。

三、物理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人的人体和集体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掌握素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规律。

1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使学生的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思考和猜想、判断当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广泛讨论,看能否透过“现象”抓着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使学生自学、主动地进入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这必然遇到一个时间和空间问题。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给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去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40分钟稍纵即逝,在实践上要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就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过程去,要做到:

2.1合理处理好材料,做到详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发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人,防止突泥带水,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

2.2教学思路要清晰,要围绕中心内容展示,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渡衔接要自然、要精心设计。

2.3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掌握清楚,思维障碍要了如指掌,问题设计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

2.4课堂教学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因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因是前面的发展,一环扣住一环,环环扣紧。

篇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智力素质.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尤为重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然而,学会学习的条件是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提高学会学习需要的智力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针对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比较抽象的理性思维.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有数学知识的运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合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究和思考,通过多动手实践和多动脑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观察和质疑,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转变观念,树立数学素质观

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它的人才培养观主要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数学教师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养成主动探究和学习的习惯,学会创造和创新,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自己的数学教学观念,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启发式的科学引导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不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迸发出创新的元素.

2.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助于课堂有效性的实现.创设问题情境打破了应试教育的传统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换为自主探究,促进了教学活动的知识和情感的融合.高中数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多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材料,这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习题、例题、章前引言之类的生活素材,经过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之后向学生发问,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y=Asinφ图像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等引入此节内容,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促进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数学在学生今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是学习任何知识的目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要想数学知识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所用途,教师就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的应用性.首先,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才是应该拿出来实践的.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有限的学校空间后也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在课堂中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仍然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应用性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而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即使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

(二)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就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言教身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便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教师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外,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促使他们具备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