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0 14:46: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篇1

一、引导深入生活,丰富学生直接经验

与其他教材一样,语文教材呈现的是前人已有的经验。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经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他们所拥有的直接经验很少。而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有的他们完全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然经历过,但并未留下多少印象。由此造成了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距离。语文学习需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缺少这一基础,就不能缩短上述距离,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平时的各类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获取必要的直接生活经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槐乡五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以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飘香的槐花和可爱的孩子,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槐乡和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其中,槐花既是作者的写作重点之一,也是作者描写槐乡孩子的重要铺垫。教学前,笔者发现本班学生虽大多来自农村,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槐花仍缺少足够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槐花,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课前,笔者组织学生来到学校的一棵大槐树下,让他们观察槐树的全貌,欣赏雪白的槐花,品味浓郁的花香,以获得直观的感受。有了这样的经历,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显得非常轻松。他们饱含深情地朗读,积极踊跃地发言,绘声绘色地讲解……整节课气氛热烈,效果很好。

二、指导再现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富有童心童趣,而且题材、风格丰富多样,为儿童所喜闻乐见。这些课文,有的饱含深情地描写了祖国壮丽的山水风光,有的生动具体地叙述了感人至深的名人故事,有的形象逼真地介绍了动物植物的美丽可爱……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文本、产生真情实感,我们可以采取种种手段生动地展示文本内容,形象地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倾听等直观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多媒体展示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设备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等设备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的研发工作也成果丰硕。与传统的挂图、插图相比,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把静态的、呆板的内容以动态的、鲜活的画面呈现出来。这对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再现生活,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梦圆飞天》(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课文中充满各具特色的场面描写:送行的场面肃穆、庄严而又激动、喜悦,发射的场面紧张、壮观,飞行和通话的场面则温馨而又美妙。这样的特点,学生单纯从课文的文字叙述中很难获得切身体会。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上述三个场面。生动形象的场面,紧张壮观的氛围,温馨感人的对话,使孩子们时而凝神注视,时而紧张万分,时而欢呼雀跃。通过展示,学生真正把握住了各个场面的特点。在研读文本时,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饱含深情,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了课文。

2.课本剧表演

所谓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小学生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所以比较容易感受、接受直观的、现实的东西,而且他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和模仿能力。所以,在叙事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适时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化教学效果的不错的选择。

《谈礼貌》(出处同上)通过几则小故事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课前,笔者把牛皋、岳飞问路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教学时,笔者安排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牛皋的粗鲁无礼和岳飞的彬彬有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老者对他们二人的迥异态度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本剧的巧妙安排,使孩子懂得了礼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社会更加美好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展示适用的范围比较广,而课本剧表演一般只适用于叙事类课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相机选择,正确运用。

三、放手体验生活,实现知识回归生活

篇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一样,我们需要在写作之前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能找到素材,能知道如何找素材,对于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很必要的。

第一,教师创造条件,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素材。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好玩好动的年龄,他们很乐于参加活动,老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带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等一些户外游戏;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等。注意在活动完要让学生回到教室,说一说我们怎样活动的,在活动完感受是什么,可以先在小组内和同学讨论交流,然后请学生在全班说一说,教师及时表扬和总结,最后让全班学生都能有话可说,这样再让学生写就容易多了。

第二,要让学生养成记录下生活中事情的习惯。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写日记,把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用几句话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作为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作文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地享受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三,平时要注意积累好的词语和句子。作为中年级的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可以推荐一些好的课外书籍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准备一本摘抄本将书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素材,让他们在写作时有充分的好词好句可以借鉴,自然也就能写出好文章。

二、把握作文的步骤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考虑到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时要做到打好基础、一步一步来,让学生在充分说之后再下笔。

我在教学三年级时,发现同年级的老师第一次的作文教学都要花很多时间。每一次都不忙着让学生动笔,而是让他们先说后写。老师说因为作文刚起步,学生对于写作文还没有什么思路,所以要在充分的表达基础上形成他们的写作思路,然后才能动笔。后来在我一次写作教学中,写一次活动,我本以为这个课题学生很熟悉,但在教的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叙述成文,指导老师告诉我,学生在这一方面虽然素材很多,但在他们脑海中也只是一个大概印象,并不能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记叙下来。我专门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让学生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回到座位上,试着说一说刚才参加了哪项活动,是怎样活动的,并让学生自由讨论,怎样用语言描述好这一活动,并且比一比谁说得更好。通过这样竞赛的方式,立即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一个接一个,说得不亦乐乎,这时再让学生动笔写。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一次作文的指导。这一次的体验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也了解了作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把握好步骤,才能事半功倍。

三、写出真实的内心

篇3

1.前言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性和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小孩子接触阅读的最初文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今的小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有过度成熟的倾向,孩子需要回归童真,而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是孩子回归童真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童话课文,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童话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需要创新。

2.小学语文开展童话创新教学的方法

富于幻想、天真活泼和乐于追求快乐是小学生的特点,童话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要求语文教师抓住“童话”的特点,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立足教学和孩子的实际进行创新。

2.1在课前导入中合理运用童话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用童话进行课文导入,把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童话导入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教师在对课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小学生熟悉的或教师自己编写的童话进行导入;其二是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内容进行导入,即教师利用童话来转化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时,教师可以把第四小节中“春燕”部分编写成小童话,用柳树和春燕的对话来导入课文,从而让学生展开对春天的联想,更好的学习课文。

2.2组织学生进行童话创作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组织小学生自己创作童话。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用童话来转化语文文本的能力。根据童话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方式的区分,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童话创作时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用对比叙述的形式来对课文进行童话创作,也就是小学生把正在学习的课文与童话进行对比;用与课文相反或者截然不同的思路来创作童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第二,用重复叙事的方法来创作童话,即把那些不是童话体裁的课文改编成童话,让童话的体裁穿插在课文内容中。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文与小学生的喜好结合起来,当前流行的动画片《熊出没》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动画片,教师要把课文和动画片结合起来,引导小学生在对比二者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同时,创作具有环保精神、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童话作品,以此来强化小学生对动物特征、习性等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以自己身边的小动物为主人公来创作童话,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2.3合理开展童话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当前较为提倡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合理的开展童话实践活动,一是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角色中体验课文的情感,并把自己生活中的情感经历和知识通过角色表现出来;二是,让小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把不是童话的课文改编成童话,再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想象和创作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狮子和鹿》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两种表演,一种是对狮子和鹿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表演小鹿运用自己腿长的优势去逃避狮子捕食的过程,从而让小学生深刻理解扬长避短去化解危机的道理。二是让学生扮演小鹿选择优缺点对付狮子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明白正确取舍的重要性,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

2.4有效培养学生的童话思维

童话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童话对小学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小学生的童话思维。首先,让学生养成童话联想的习惯,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来思考课文,探寻隐藏的知识点,力所能及的利用童话来对课文进行整合,让童话充满整个课文。其次,培养小学生创设童话情景的能力,让小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自己置身于美好的童话情景中。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称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展开童话的情景创设,让小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思路去对小獾和小刺猬相互称赞的过程进行新的情景创设。在学生创设之前,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引导,比如引导小学生改变小獾和小刺猬对话的环境、为小獾和小刺猬设计更多的对话内容等,并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借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作力,锻炼和拓展小学生的童话思维。

3.结束语

每个小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保持童心,用童心去解读课文。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童话有想象力丰富、烂漫色彩浓厚、生动活泼等特点,是儿童喜欢的文学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童话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在尊重课文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童话教学进行有效的创新。当前,童话教学的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的童话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保持其本该拥有的童真、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思维兴趣兴趣个性尝试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ims at some teacher to teach the version elementary school three grades languages final volume third class to the person "Lotus" an article teaching method, proposed own shallow opinion wrote. Some teacher to "Lotus" an article, using the music, the fine arts and so on the brand-new method and the method carries on rigid theorizing to cause the dispute. Did some saying, how turn the language class the fine arts class? Some saying, are on the fine arts class or on the music class? Some said like this also has the language taste? I thought... ...

[Key word] ThoughtInterestInterestIndividualityAttempt

在《课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按照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探索,力求突破传统的教法,开创一条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新路子。某教师在执教《荷花》的观摩课上,就采用全新的教法:先是和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课文,后问学生“荷花美吗? 大家想画一画美丽的荷花吗?请你们拿出纸笔来画一画吧。”于是乎,教室里热闹起来了……老师还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作画。折腾了二十多分钟,学生把画画完了。之后,在任课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又把自己的画送给观摩老师提意见。这种把音乐、美术引入语文课堂的全新教法,当即引起观摩老师的议论,有的在咕噜:怎么把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有的在议论:是上美术课还是上音乐课?这样还有语文味吗?

某教师对《荷花》这篇课文能彻底抛开参考书,完全改变传统思路的教法,颇具新意。我认为其教学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1纵横突破,开拓学生思维

纵观课文主体内容是叙述荷花的美,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荷花的美。为了达到赏美的目的,执教老师先利用音乐手段,和着优美的乐曲朗读课文,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美的空间,启发学生不仅仅要用眼睛看到荷花的外在美,而是要从思维上想象和感受到在荷花的衬托下,荷塘的美,环境的美,生活的美,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是运用美术手段,要求学生把自己感知的荷花画出来,使学生对荷花的外在美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通过上述过程,相信在学生的小小心灵中,已对荷花的形美和神美已经心领神会。我想,在此基础上执教老师若能再根据课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有层次的观察荷花,以及围着荷花跳舞的蜻蜓,还有荷花底下的池水和小鱼,是怎样构成一幅美丽的荷花图。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这幅画里,如缺少了蜻蜓或池水或小鱼,还这么美吗?如果你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觉得幸福快乐吗?从而诱导学生理解想象,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如此一来,教学生学会运用相关词句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诱发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原始基础,是追求知识欲望的推动剂。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老是上不去是什么原因?可以肯定的说,这部分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甚至是对传统语文课“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归纳中心”这种干巴巴的“三部曲”教法反感。某教师一改传统思路,把音乐、美术带进了语文课堂,一下子就把气氛搞活了。也让学生明白了,原来语文课不只是枯燥无味的朗诵、写生字、造句、做作文等,还有与课文描写的意境音乐,还可以创设欣赏美术的大语文学习情景。当然,不同的课文还有许多不同资源手段可利用。通过这样的创新方法,不但把学生的脑筋动起来,还把学生的耳、口、手都动起来了,一句话,学生的兴趣就被诱发出来了。既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兴趣,何愁语文学不好!所以说,教师要根据课文所叙述的内容,尽一切可能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都调动起来,在兴趣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和动笔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3发掘个性,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按照某教师的教学过程,很有可能调皮的学生会提出:“老师,你为什么不放一首‘嘣嚓嚓'的劲曲给我们听呀?”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这样回答:音乐有优美、激昂和悲伤曲调之分,好像我们的课文有叙事、写人、诗词等不同类型一样,这是赞美荷花的课文,荷花是美丽的,就应配上优美的音乐来衬托朗诵,使你觉的荷花更美;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仪仗队的乐曲配上运动员的行进步伐就更加矫健。如果配上“嘣嚓嚓”的劲曲,你们能感受到荷花的美吗?叫你们画荷花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在画家的笔下,比我们亲眼见到的荷花更美。总之,通过音乐和美术贯穿于《荷花》教学中,不但使学生知道,赞美荷花不单只有文字词句,而且还有音乐、美术等等。对音乐有爱好和天赋的学生,会激发其不断向音乐王国探究,可能将来成为音乐专才;有美术爱好和天赋的学生,会立志向美术方面钻研,可能将来成为美术大师;对音乐、美术没有特别爱好的学生,也应学会如何运用语文综合表述事物的能力。

4贯彻新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不能单一用统一的教法为教语文而教语文,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注意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某教师在《荷花》的教学中,大胆采用跨学科和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既学到了课文要求的多项语文要件,又学会了赞美荷花,除了词句之外还有音乐、美术等方式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完全有理由相信,长此贯彻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像某教师那样大胆采用跨学科和现代科技的手段,培养和造就现在社会所需一代新人绝不是空话。

5主科与跨学科的关系处理不够恰当

究竟跨学科这个跨,要跨到什么程度,又围绕着什么来跨,没有完整资料可参考。我认为要视课文的具体内容要求而定。某教师“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作画”就跨过了头。首先,就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而言,是否具备美术专业的指导能力?在美术技巧上是否会出现误导学生的现象?其次,就算具备指导能力,时间允许吗?在40分钟时间里,指导学生作画用去了20多分钟,之后,还鼓励学生把画送给听课老师提意见,难怪听课老师咕噜怎么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了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81-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其中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不能在阅读教学工作中,做出良好的形式创新,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专注做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研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教育工作开展中一项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 阅读教学,应从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开始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专注于对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兴趣培养。通过课堂时间与课外时间的综合协调,为学生多进行讲述自身对某类读物阅读的体会及收获,来激发学生们情感方面的共鸣,使其产生较为强烈的阅读兴趣。并能够采取对教学题材内容精心设计,做出课外阅读的延伸,为学生介绍较为优秀的书籍作品。诸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授课时,教师既能够在课堂开篇以一曲《好汉歌》作为牵引,调动学生的关注度及学习热情,继而在课文讲述的同时,对林冲这一人物性格进行深度的剖析,通过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牵引出一百单八将,穿插讲述同林冲这一人物关联的相应好汉人物形象。继而在引出古典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为学生们讲述《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及组织框架结构、叙事风格、基本内容。这样一来教师既能够在课堂知识授课完成的情况下,达到与同学科知识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2 教师应专注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

小学学生,正处于智力的开发启蒙时期,对于事物的辨识度相应较差,因此在对该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时,教师应当专注做好学生这一特性的把握,强化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书籍的选择性阅读,在此所讲的引导具体能够通过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明晰学生阅读的方向,使其意识到哪类书籍才是对自身具有良性影响的读物。其次,通过为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使学生逐渐具备书籍文化内涵的理解把握能力。最后,为引导学生做好阅读之后的总结,能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也能够以读后感协作的形式,或者是通过组织学生在班级授课中展开自身“课外书籍阅读感受”讨论活动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具备阅读同时思考的意识,切实达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阐述如何精读和粗读及速读等方法概念,令其在粗读时,可以理清层次,掌握概念。在细读时养成标注的习惯,对难点和不理解之处做好记录,及时向教师请教。以此类方法使学生具备好的阅读习惯,深刻感悟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此为终身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3 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加强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就自身课堂授课形式做出改变创新,加强研究调动学生各类感官意识思维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轻松的阅读体验,以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节点。同时在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还应着重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问题探究的良性思维意识。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授课的形式,强化运用相应技术手段,如投影仪及计算机等教学设备,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具象的视觉冲击将形式内容从概念化衍变为形象化。诸如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哪吒闹海》一文的授课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先在课堂中作出情景的导入,问学生有没有听过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学生答:听说过,教师即可继续提问:那你们喜欢他吗?学生:喜欢。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看关于小哪吒闹海的动画片好不好?学生:好!师:那我提一个要求,你们每人都要先将课文读几遍,将课文里面所讲具体内容讲给我听,我届时根据你们有没有认真读课文,再考虑给你们播不播放影片。在此形势下学生必然会投入热情去研究课文,带着教师所讲的要求进行课文阅读,在一定层次上做到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而教师在学生们精读课文后可提出问题,令学生们讨论回答,继而为学生们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哪吒闹海》动画课件,进行播放,这样一来学生们即会带着问题深入到影片的观赏之中。在影片轻松欣赏的过程中,将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此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强度,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的整体气氛,以文本阅读之外的另一种阅读形式,轻松达到将阅读内容深化传播的目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4 结语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篇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作文教学中的批改又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在我国中学盛行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传统的全批全改,这种方式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每篇作文进行全面的修改,要详细地写好眉批和尾批,不通顺的句子要帮学生改好,写错的字要帮学生纠正,这样下来对所有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往往认真批改好一个班级的作文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地差,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一点效果,因为学生拿到批改好的作文后往往只是看看分数,对于老师的评语和修改却是“视而不见”,这样就导致教师的评语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作文批改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作用呢?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儿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作文批改的方式要多样化

1.1 学生自改,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以往学生的作文,教师批改完后就没事了,老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个读者,也是最后一个读者,根本没有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的表现欲受到抑制,纵有很精彩的生活见闻,也无法与同学共享,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采用开放式作文指导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开通各种渠道,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展现出来,让他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创新意识得到呵护、培养。

学生写好作文后,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如不切题,找出原因,选择 好切题的内容。这是关键,因文不对题,下面的工作就没有做的必要了。其次,要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如有不足,立即补充。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和错别字,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在学生自改中,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但教师应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脱离出来,作为组织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多给学生指导,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

1.2 在自改的基础上互改。互改的具体步骤同自改的步骤大致相同,即首先审题,接着看内容是否清晰合理,最后检查语病和错别字。同时要求每个同学在互改中拿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写的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写的差的,差在哪里?有时当面交换意见,或者把意见点画在作文上。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从对方的作文中受到启发,而且也能发现自己原先没有发现的问题。学生互改作文,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通过互相修改,能更多地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己批改习作的能力。在学生自改和互改中,教师始终在学生中间,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注意搜集好、中、差三等作文,为下一步教师讲评打下基础。

1.3 在学生自改、互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评。在学生互改好作文后,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三类作文若干篇,先让小作者自己朗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然后再让互改的那个同学谈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看法,有时还让同学们发表看法。最后,就这三等作文发表带有指导性的意见,具体指出好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差的文章差在哪里,特别强调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学生可以仔细分析研究批改过的作文以及批改意见,他们就能参与讲评,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论能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的欲望,激发再创作的热情。

讲评是每次作文的总结,是作文结果的反馈。讲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反应的结果,进而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从学生作文的自改、互改到教师讲评,一般连续进行,一气呵成。同学们不但兴趣很高,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这样,发动学生自改作文,不仅能把教师从作文批改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习趣,提高了他们写作文、改作文的能力。

2 作文批改要成为师生各方面交流的场所

2.1 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次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好,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与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其次,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地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提出建议,进行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2 一些学生受生活实际和阅读范围的限制,作文取材狭窄,纯粹胡编乱造,在作文的时候漏洞百出,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强调作文时要“说真话抒真情”。我们从学生作文中常会发现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在批改时给学生具体提出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样做也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增进。

2.3 作文批改不仅要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要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因为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了,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

“以学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凸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体现在教学上,那就是要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权利,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养成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作文批改这一问题上,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角色,以崭新的现代教育视野为指导,借助批语和学生进行各方面地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在评改中学会修改、发展提高。

3 作文批语要有新意

作文批改后,为什么学生对老师的评语“视而不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评语过于一般化,都是一些套话和空话,没有新意,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实际的价值。我觉得可以这样改进一下: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都是介绍性或一般叙述性语言,像记流水帐,很少有同学能做到有重点地、具体生动地叙事。我们也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选材非常好,但就是读起来无滋无味,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差。对于这样的作文,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出“ 叙事没有重点,语言平淡”的批语,那么这就等于是一句空话,对学生作文没有任何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不知道话该怎样说。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想一些办法在写批语时做到新颖、“与众不同”。例如对于这一类选材比较好,语言缺乏生动性的作文,我就在批改中不改变原意地帮他写一写,让学生知道这个意思该怎样表达?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的语言?作文本发回去之后,学生对老师写出的文字会非常感兴趣地、认真地去读,然后比较自己的文字,他们就会找出不足,就会在下一次作文中改进自己的语言,我们的作文批改便起到了应有的指导作用。这种示范,我觉得效果还不错。这种批改作文的方法也就是因为充满了新意才能对学生的习作起到指导的效果。

4 作文批改要“因材施教”

作文批改中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错误、不同的年段进行批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谈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因材施教”?

4.1 针对不同的学生批改。学生的基础不同,个性心理也千差万别,因而在作文批改中不可强求一律,而应区别对待。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习作,批改中可就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多提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批语;对语言基本功不太扎实的学生习作,批改中应着眼全篇、立足词句,一方面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不失时机的指出其构篇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个性要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习作,则要坚持多鼓励表扬、多启发诱导的原则,批分要慎重,出语要柔和,要饱含期待,唤其奋发;对性情爽直、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习作,批改时可抓住要害一针见血,以促其警醒。这样有为而发,有备而发。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也使其明白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4.2 针对不同的错误批改。学生的习作毕竟是单纯思维下的产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错误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文句和表达以及标点上的错误一般能由学生自己改正,教师批改时只需添加修改符号,启发学生自己改,然后教师再加眉批评断;连句成段和构篇上的错误改正难度大,教师批改时可视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修改提纲,指明修改的方向和方法,以批助改;对选材方面的失误则要紧紧的围绕要求,抓住要点,批改结合,提高学生审题、选材能力;而对认识上的错误,必要时还需辅之以谈心、调查,找出错误根源再对症下药,以正本清源、根治错误。

4.3 针对不同年段的批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智发展不同,不同年段的要求也不一样,因而批改作文的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就初中学生而言,作文的兴趣需要很好地保护和激发,批改方式要注意生动活泼。使作文批改洋溢着情趣,既能扎实词、句训练,又可激发学生对批改作文的兴趣。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词句表达基础,作文训练的重点在段上,批改作文时既重视对段的内容的修改,也要重视对段的结构的修改。教师初步修改后,可将习作中出现的内容和结构上的错误归纳、整理成典型病例,再复制或打印成卡片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然后指导分组逐层讨论修改,最后再出示教师批改好的放大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在形象直观的对比中强化对段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至于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和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批自改的能力。因而教师可根据学生作文能级水平将不同能级的学生组合成结构小组,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批改权利,在相互批改中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