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0 14:46: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篇1

一、语文课程中朗读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学生在正确运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课文朗读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生动地进行文字和内容的表达,在达到阶段目标以及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注重语调、感情和语言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查。”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的作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阶段和理解水平的限制,所以,

通过培养学生大声朗读去体会文章内涵及所要表达含义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大声朗读的重要作用。小学生的年龄和认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通过阅读体会和了解文章的内涵很难,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规范的理解和识别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感受能力。

二、朗读中的问题解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次朗读时间较短、不够充分的缺陷,原因包括课堂安排中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的大部分朗读时间,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三、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教学的策略

1.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形式可分为泛读、评读和竞赛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朗读形式,这样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提高朗读的教学质量,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举行朗读大赛或朗诵会也是丰富朗读形式的重要方面。

2.结合激励的方法

激励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训练来掌握课堂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努力的结果和进步进行积极地鼓励与肯定。

篇2

一、童话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课外阅读中的比重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目标,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要依靠课外阅读来共同完成。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增长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读写能力。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中,2/3以上是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因为非文学读物不如文学读物形象、生动,而作品在内容上远离儿童生活,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都较深刻,不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所以儿童文学自然而然地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2、童话在儿童文学中最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小学生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小学生喜爱。

二、童话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质疑、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童话利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塑造出超现实的艺术形象,勾起孩子的兴趣,满足小学生对自然和社会了解的欲望,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将童话内容与生活和现实进行比较,找出相似与相通之处,这对于小学生观察、发现能力有着提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夸张、变形的形象传达,让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出童话的形象是什么、像什么等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被动地接受现实的结论,有思考的需求,这也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小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童话的幻想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童话是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生活,是主观幻想和现实生活交流的文学样式。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生活的虚构,童话反映的生活真实地通过幻想间接地反映出来,它所塑造的超艺术的形象和用场景引起形象感,让学生学会去理解、体会童话的艺术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广度,内化小学生的想象深度。

3、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

童话情节有完整和反复的特点,教学中通过朗读与复述,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于童话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语言简练明白,富于故事性,也适于讲述。教师通过讲述和有目的地让学生朗读、复述,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而小学生通过复述,可以绑住小学生理解通话中词句,领会语言的色彩,展现作品艺术形象,由此提高小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生复述童话可以提高小学生“说话与思维”的能力。

4、培养小学生形式表演能力

故事性是童话作品的重要特征,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各样的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快速适应教学,快熟记忆知识。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形象。教学中,还可以将童话内容改变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表演能力,使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是课堂内容的补充。

篇3

小学教育对树立人一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教育对象的低龄化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使用的口语极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或遵守的行为准则。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利用教学特点,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可以从教师口语中接受尽可能多的正面信息。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培养社会未来人才的基础素质的奠基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而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从最简单的字、词、句子开始,使小学生能够逐步开始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事物,最终做到能够准确的遣词造句,写简单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实现对语言的运用和准确表达。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夯实的平台,我们无法建立学校教育的高楼大厦,无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无法使中华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

第二、生动性。小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小学语文老师授课一般非常注重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授课内容,又能充分地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知识是创造的基础,而想象是知识与创造的桥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借助童谣、图片和课堂小游戏丰富课堂内容,寓教于乐。生动的小学语文教育使小学生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会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

第三、启发性。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并能改变世界,所以,创造性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要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索。

第四、示范性。“与其叫做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示范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又一特点。语文教师的发音、重音、选词等方式比任何关于正确说话的教条都要更加有效地、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模仿是儿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学习原动力。在学校内、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儿童的“成就模范”。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学生则更易认可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标准。再说,儿童的学习一般都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这也是一条重要的学习规律,有人称之为“原型启发律”。示范能比教育更快、更强烈地使学生铭记在心。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实践活动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学生中发挥榜样作用。

第五、重视评价。小学生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才会主动。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小学生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特别注重使用“表扬语”,对小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

二、小学语文教师口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口语,也称教师职业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劳动工具。教师口语属于专业口语中教育口语的范畴,是根据言语主体而确立的言语范式。

傅惠钧主编,《教师口语艺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页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综合起来提“口语交际”。口语教学以学生为本,以“教”适“学”,以“学”促“教”

田金江,《刍议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教师既是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业及社会化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老师和同学是否相互接受,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意愿和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基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思路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新颖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能够很好的获得学生的关注度并且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师口语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够被儿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等。小学语文教师口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很显著,主要表现在:

第一、为学生架起一座“说”的桥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仅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还要注重创设情境对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他们从“说”做起,先熟悉“说”、热爱“说”,然后顺利的掌握“说”,掌握语文课本要求的各种知识,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

第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纪律性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小学儿童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可以不以以往传统的权威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搞“一言堂”,而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对话,搭建自由、民主的课堂说话平台,鼓励学生多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情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那便会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更主动更自由的接受知识吸收知识。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诗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

篇4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2]。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散文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篇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中小学教育中掀起了一场革命,它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们不可否认它对教与学活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好坏,一直是众说纷纭,现在我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一定会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以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因为对孩子来说,要深入理解课文,要么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要么有从多种渠道获得的间接经验。可农村孩子,这两方面都有缺失,仅凭抽象的文字让学生感知、想象,只能是空而不实,使学生索然无味,学习兴趣自然大打折扣。多媒体以丰富的图片、视频,优美的音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如: 五光十色的海水、美丽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有趣的海洋生物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再回到文本,朗读优美的文字,学生的感知与想象都有所寄托,效果甚佳。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以其深度、广度提高小学生对事物、对社会的整体认知能力。使用现代化技术教学,就可以变深为浅,化难为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以录音、录像、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感知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的内容,从而增大课容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造成了课文内容理解上的困难,成了教学难点。如果通过电教媒体呈现这些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难点就会变得直观、具体和简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爬坡困难,詹天佑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利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人”字形线路对于生活在山区从未见过火车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部分。面对实际困难,利用动画课件,让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中,一列冒着青烟的俩头列车,在一阵呜呜的鸣笛声中,向东北方向前进,过了‘人’字形铁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又推。”学生通过这一形象直观地欣赏,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段课文的含义,并且由衷地钦佩詹天佑聪颖的智慧和高超的创造才能,与此同时,重点迎刃而解。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先有赖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多媒体在学生思维发展中能提供各种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思维活动的欲望,给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广阔空间。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文中说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学生无法理解“葱葱茏茏”的意思,我利用PPT出示了几张小兴安岭的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很容易理解课文中为什么说“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了小兴安岭的诱人景色。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学习感受,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

篇6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钻研教材,确定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生源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备课手写麻烦,于是不少教师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资料。网上的教学设计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感官的运用功能,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师生来完成,还需要借助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玩耍的兴趣与生俱来,高涨到趁看管的父母上厕所而麻利地玩会游戏,但学习兴趣却很难培养,要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调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2 、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 “妙不可言”,美到无法用语言表达。这时教师这些难以表达的美,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 在《庐山的云雾》一文的教学中,庐山云雾的美景,农村的学生过身临其境, 仅仅通过文字、老师讲解,学生无法体会到那种仙境般的美,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庐山云雾的美景展示出来,学生立刻被吸引,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了庐山的云雾不仅姿态各异而且瞬息万变。语文教学诸如此类很多。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具有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捞铁牛》一课,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学生明白了铁牛是怎样一点一点离开淤泥,被拉上水面的这一难点,同时电化教学还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西沙群岛风光以及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西沙群岛及有关岛屿的信息,举行“岛屿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鸟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西沙群岛风采的图画。

篇7

针对于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采取创新型教学的方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创新性小学课堂教学,这也是会对现有教学体系产生重要的引导效果,更是会在后续的教学应用中发挥出巨大的指导效能,成为小学新课改教学探讨的重要内容。

一、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若以幼儿的心理层面进行探讨: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象思考为主,同时也是在向着抽象思维方式发展,前者成为后者的基础,后者成为前者的发展动力。这也就是说,小学生普遍对于直观的事物或者要素存在好奇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结合很多的教学资源,这其中包含着文字图像、影视动画等各种网络资源,可以有效的结合静态内容和动态信息,以此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对学生们的影响力。比方说,教师在讲授《望庐山瀑布》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现出庐山的风景图片,然后向学生们介绍课文内容,其中的重点是体现在瀑布的动态景物状态。在观看课件时,在了解庐山瀑布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们对其充满好奇心,这也会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探索精神。在提升学生们兴趣的同时,也会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化静为动、释疑解难,突破教学难点

现在小学课堂语文教学时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导致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脱节问题存在。教师可能非常卖力,但是学生们学习可能非常费力,这就产生双向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在现有教学是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课件,能够让学生们在生活观察中,得到最直接的知识接触。比方说,教师在教授《看月食》课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月食变化的自然景观,能够让学生们融入到这种自然的环境中,然后通过课文的深入讲解,让学生们了解课文的精髓。本身这篇课文也是有着自然科学规律体现在其中,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让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当教师在教授《鹅》诗歌时,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步骤:

a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大白鹅“曲颈”的动画。b在前面的基础上,借助于鹅的叫声阐述诗歌中的“曲项向天歌”。 c接下来可以通过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静态画面阐述“白毛”的诗歌意境。d然后播放大白鹅在水中游动的动画阐述出“浮绿水”的诗歌意境,着重体现在“浮”的状态。e让学生们观察大白鹅拨水的声音和状态阐述“红掌”的诗歌意境。f在总结该诗歌时,教师通过动画的场景,让学生们能有拥有更加直观的生动印象,让学生们可以在此种环境或者此种状态下,通过丰富的联想以及多元化的思维展现出诗歌的内涵。这也是非常轻松快乐的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在客观上起到强化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引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开展基础语文教学时,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也是素质化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这是需要教师能够在现有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快乐愉悦的教学气氛,激励学生们开展创新型思考。现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转变学生们在教学中的客体地位,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深入感受语文课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此之中也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更丰富的新材料,能够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教师在教授语文古诗词过程中,这也是有着相关诗词研究的特点和教学的规律,要让学生们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思维的创新,这也成为教授古诗词的有效方式。比方说,教师在教授《小儿垂钓》时,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情况下让学生们在朗诵和学习中,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学生会想象着小男孩的快乐状态,有的学生们会想象着自己若是男孩将会如何做?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情趣的引导下,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这也是体现出现代信息教学对思维创新的锻炼。

四、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深入的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其中也包括着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效优化现有课堂的教学,这也是能够强化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显著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的成绩。正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可以显著培养学生们创新性思考能力,这也是会为后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19-01

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是学习基础之根。在今天九年制义务教育早已得到推广,不重视学习小学语文就不具备最基本的理解能力,也就无法在其他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研究结果显示,一般小学语文成绩优异的同学成人后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高的情商和更重的全局观,从而更容易受他人的欢迎成为人际关系的焦点,也就更能在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得到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性质最为科学的认识,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得到发挥,制定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研究有利人文性与工具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相互统一的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程夯实基石作用的方法

1、盘活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的学习资源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盘活课程资源要先盘活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教科书。因为不论是修订教科书还是课标实验教材,都以巧妙的方式引导语文实践,蕴涵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盘活教科书教学资源即为发掘教科书的智慧因素、审美因素、情趣因素的过程,通过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热爱语文;讲解课文中的现代意识、人生智 慧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课文中的真挚的友情、款款的亲情、炙热的爱国情拨动学生的心弦;用课文中的导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习感悟理解和积累运用。然后是盘活课外学习资源,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在当今这一媒体发达和网络便捷的时代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从影视和因特网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对语文进行学习和应用。

2、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实践

实践分为两部分,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语文实践特别要注重语言实践。老师不越俎代庖,只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做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课堂留时间给学生独立读书,让学生自己感悟,然后与同学合作,互相启发,加深感悟,强化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独立和合作积累运用。课外语文实践主要包括扩大课外阅读,上网,看影视,还可设置各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调查采访,专题研究等。由于小学生不能很好的抵制不良影响,造成负面后果如沉溺与网上冲浪而荒废了学业,所以课外语文实践一定要注意加强引导,努力实现能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有效的课外实践。

3、重视启发式教学

有关学习的心理系统有两类,一是解决学习动力的情意系统,;二是解决学习途径的认知系统。学习心理的情意系统与认知系统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高度吻合的。要充分发挥学生两个心理系统的作用,才能在教学策略上达到对语文学科性质把握,培养学生爱学的习惯,引导学生善学、会学。首先是培养学生爱学的习惯。要使学生爱学语文,就要用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和情趣因素吸引学生;还要扩大学生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基于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语文,提高其对阅读的期待,培养学生为提高语文素养而学;然后要磨练学生的意志,不能一味地强调顺风顺水的乐学,要引导学生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阻碍,体会克服困难所带来的乐趣。其次是启发学生会学。会学语文,就是在和别人交流时会用恰当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解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能从语言文字中筛选信息,体会文字的深意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会学,就是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会从在阅读语言文字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记忆有用的东西;启发学生学会表达和运用。

二、小学语文如何体现其基石作用

1、语言的基石作用

作为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语文是继承、传播并发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必备技能。语文的学习要从最基础的语言文字开始,孩童时期是语言文字的最佳学习时期。语言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以知的基石作用

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生即为认知作用。想要适应社会就要先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进行这一教育过程时,可应用反映社会和人生的具体事例为学生提供示范。

篇9

特殊教育学校不同于普通的学校,其学生基本上对外界信息的接收都有一定困难,对周围环境发生的事件也不关心,而且思考方式极其单一。怎样提升这类学校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提升他们对语言的认知、阅读、理解能力,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结合这类学校学生的实际能力,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多媒体有效衔接了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对信息的接收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渴望,引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提升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升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1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论是背景声音的播放、情境图片的辉映、画面闪动的冲击,都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进行《乌鸦喝水》这节课的教学时,作者除了准备基础的教学资料以外,还在PowerPoint课件里面插入了相关的动画,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都能看到或者听到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内容,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等结束了动画片的播放,作者指定学生复述一下故事的大致内容,等到他们熟悉故事的经过之后,就让他们一边讲故事一边表演故事。如果学生对于故事的复述有问题,语文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意,再进行故事的复述。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课文的内容简单形象,生动易懂,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借助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降低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工作强度,优化语文教学工作的结构,令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加多样化,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2 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性,提升了学生对语音以及文字的认知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中,口语交际最常用也最直接,所以特殊教育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对语音以及文字的认知,这也直接关系着学生以后的独立生存质量。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各种交流障碍,对语音和文字的认知能力非常低下,他们觉得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枯燥无趣,而且难以理解,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有严重的表达障碍,就算暂时能记住,也会很快就忘光的。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科学借助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性来调动学生的感官,提升他们对语音以及文字的认知。

比如,在向学生讲解拼音、生字的时候,作者就会借助多媒体对要重点讲解的字进行外观润色,或者是涂上亮丽的色彩,或者是加重加粗;还在字旁配以直观的图片;在字顶标注拼音,如果鼠标移到拼音上,多媒体课件就会给出正确的发音。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的跟读,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教师展示的新字、生词等,同时借助有效融合文字和图片,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了很多。

3 多媒体的融合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受程度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字词以及语法积累,很难产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语文综合素质较低,也没有活跃的思维与丰富的联想能力。受限于生理条件的不足,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感受能力很弱,没有建立起学习方法,集中力不稳定,不过他们很容易受到感官的刺激,对声音、图像等非常敏感。所以,教学过程中,作者借助多媒体教学时,将课文进行了电子化处理,实现了融动于静、图文同步、声形一体,学生通过看或者听,能够强烈领会到语文学科的神秘之美,从而快速接收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比如,教学生生字的时候,可以借助动画演示,向学生分解生字的拼音、发音、笔顺等。学生看到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字,听到标准生动的发音,会觉得很新鲜,也会自发的跟着一起读,同时用手练习着书写的笔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语感。作者教学《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时,事先将朗读好的课文进行录音,PowerPoint课件中,并用翠绿的小树作为进度条,有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学会爱护环境,爱护自然,还帮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感受程度,从而提升了语文的教学效率。

4 多媒体的信息多元性,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深意的理解

篇10

一、信息化支持下的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新生刚踏进小学的校门就要接触的东西,因为汉语拼音承载着将来学生怎样去正确的认字,识字。它具有工具性的作用,是识字的“拐杖”。所以汉语拼音的教学也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中,适当、适时、适量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良好的效果。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使字母学习变得形象化

一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所以具有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形象具体化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收到好的效果。多媒体的运用正好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字母“e”时,利用课件出示这样一幅动画:在清清的池塘中,一只白鹅从远处游来,在池塘中央停下来,并扭头看它的同伴。这时画面停下来,师问:池塘中,鹅的倒影是什么形状?并让学生用手在桌上画一画。学生完成后,师再出示字母“e”,这样当我们交给学生识记口诀“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时,学生可以很快记住方法而且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形象。又如在教学字母“ü”时,由课件生动地演示出鱼吐水泡的动画,以此加深学生对ü上两点的印象。在书写过程中不会丢掉两点。

2、情景的创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适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有效的创设情境,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例如,我们在教学复韵母“OU”时,在课件中我设计成这样的,先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紧接着在这蓝色的海面上,一群白色的海殴在自由自在的翱翔,还不时地发出动听的叫声。“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呀?”这时学生们都高兴地叫起来:“大海,大海!”“海鸥,海鸥!”这个画面的出现,学生很快便会被吸引住了,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导入新课:“是啊,一群白色的海殴在蔚蓝的海面上飞得多自在呀!今天我们要学的复韵母“OU”的读音和海鸥的“鸥”的音是一样的。” 这种积极地导入,既有效的激发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营造出了快乐的,和谐的的课堂气氛,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投入度,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

3、运用多媒体的演示,更好的促进书写教学

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都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下面看、模仿,然后自己动手书写,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出的字母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速度的快慢难以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后排的学生有一部分是看不清楚的,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看不清楚老师的书写笔顺与占格情况的,这就对汉语拼音教学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如果这时能够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比如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的字母书写大小可以随着班级学生容量的多少而进行适当的调整,速度也可以适当放慢,也可以放快,所有的学生都能很清楚的看到字母的占格情况,不会有老师在书写过程中的阻挡。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播放,这样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就会产生较大的帮助。

二、信息化支持下的汉字教学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可见,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多么的重要。而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在多渠道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

1、信息化的运用,可以使汉字变得形象化,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字有他自身的构造特点,它是音、形、意的结合。当我们了解到了汉字音、形、意之间的联系后,就会觉得汉字的学习是简单有趣的,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的突出了。随着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发挥作用,也正好和汉字的构字特点相吻合。如我们在学习象形字时,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像“山、石、火、日、月、土”等这些象形字时,在这些字的旁边依次出现大山、石头、太阳、月亮、泥土等形象的图画,再由图变化展现汉字的演变过程,易识易记,形象直观。

2、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递,同时强化学生的识记意识。如在学习“裹”字时,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和“”上下拉开,最后再将“果”字拉到“”和“’中间,构成“裹”字,形象又生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高,不需要我们重复的讲解。

三、信息化支持下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