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6: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德育的核心,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I see the moon with its round light/Is here again for fun tonight./It seeks its playmates on the ground/For in the sky no ones around.……
(我看见圆圆的月亮,今夜又来找人玩耍.它在地面寻找伙伴,因为天上无人将它陪伴……)
融融的月光下、悠扬的古曲中,50名小学生、10名大学生以及20多名美国留学生身着汉服,用英汉双语深情朗诵着我国古代经典宋词《明月几时有》。随后,小学们又用英汉双语流利活泼地诵读了鲍勃・图克(Bob Tucker)的《月亮,我的朋友》。
标准的发音,传神的表演,让应邀来校的西南大学20多位留学生赞不绝口。留学生玛丽观后说:“中英文朗诵,让我真实地触摸到中国古文化精髓,太棒了,太感动了!”而留学生杰克逊则对东西方文化中对月亮的不同意象、不同理解感到惊叹。
这是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走进中秋”文艺晚会上的一个场景。从这个小小的场景中可以看出中山路小学――这所有着上百年书院历史文化的小学,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用心聆听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音符,深情领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魅力,探索创新出一条凝聚书院厚重历史、蕴涵现代东西文化的个性教育之道――“中西人文教育”。
聆听传统音符 谱写现代乐章
2002年夏,中山路小学那条140年历史的道路上行走来一位秀外惠中的女性――中山路小学现任校长邓薇。她在这里伫步凝视,满眼里灌注的是位居城市中心却狭小简陋,有着悠久历史却发展滞后的校园。凝视、沉思,沉思、聆听――140年历史的道路述说着看不见的百年沧桑。历史在这里驻足,未来将走向何方?邓薇校长以其敏锐的思维和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将办学目光聚焦于该校“朝阳书院文化”的传承。
中山路小学创建于清朝末年的朝阳书院,以“读书立品,讲求实学,以图上进,以益身心”为办学目标。抗战时期,作为朝阳书院分部的中山路小学,根据精神,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调整办学目标为“激发民族意识,康乐儿童身心,增进必需知能,培养国民道德”。此后的中山路小学一直贯彻“良师兴国,学子振邦”的办学理念。
纵观中山路小学的发展历史,邓校长发现:任何历史条件下,学校都以民族文化为中心,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悠久的办学历史所积淀的厚重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定力,中山路小学百年来形成的人文传统必须发扬光大。为此,学校树立了“童蒙养正,涵养大气”的育人理念,开展“国学教育”,以千年国学经典育人立品、益身治心。
历史的传承要跟上时代的足音,聆听、沉思,沉思、环视――当代教育要将视野放之全球,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此,邓校长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百年书院,现代校园”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提炼出了“培养具有文化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这一办学目标,确立了通过“双语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求知、育能,为其未来健康幸福生活奠基这一教育重点。从此,中山路小学在“中学为体,以治身心;西学为用,以应世事”的办学理念下,奏响了“国学经典教育”和“汉英双语教学”这一传统音符和现代节奏的交响乐,“立品”、“启智”、“育能”,“健身”、“治心”成为这一现代乐章的主旋律。这种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高品质教育,正是该校传承朝阳书院“良师兴国,学子振邦”的文化精神,坚持民族根基、放眼国际视野的现代办学理念的最好诠释。
新调曲高和寡 中山坚守独行
“国学立人,双语达人”是中山教育人的理想追求。在“培养具有文化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的办学目标导航下,学校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即将中西文化融为一体,以“国学”、“双学”为两翼,推动学校稳健发展。
“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双语”是学生育能、立世、生存的教育。“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汉、英两种语言的训练和发展,而是在语言训练中融入东西方文化,以文化育人,培养学生的东方文化的归属感和西方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意识。“国学”与“双语”是中西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办民族特色学校”和“以国际视野办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的综合体现。
然而双语教学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争议大、置疑多。因为它属于比较前沿的教学模式,没有现存经验和规律可循;也因为它缺少师资,推进难度大。因此,人们对中山路小学的双语实验也提出了种种质疑:一所普通小学校,能行吗?一所没有双语教师的学校能成功吗?更何况,此次中山路小学的发展目标是将东西方文化融合,将“国学教育”和“双语教学”同步推进,如同在荆棘中穿行。
但中山人有一种气魄和胆识,他们认为办学要有自己的思路,只要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学校持续发展,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就应该坚持。要有“不管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空白处”求生存,“缝隙”中求发展,是中山人“敢为人先”的勇气。他们要把“没有”和“不可能”变成“可能”和“精彩”。在巨大压力和众多困难面前,中山路小学坚定而高昂地唱响着“中西人文教育”之歌。在六年的不辍探索中,她们坚守信念,艰难独行,既欣赏了荆棘中难得的风景,又领略了独行有的魅力。现在中山路小学已成为重庆市100所“国学经典实验学校”、“全国双语教学优秀实验学校”,也是北碚区唯一一所由教委挂牌的双语实验学校。
汉英双语合奏,人文经典传唱
(一)国学经典,传唱东方文化
为弘扬“读书立品”的书院文化、传承和传播中国经典文化,中山路小学提出了“童蒙养正,涵养大气”的德育目标。
教材――与经典同行,培育文化信仰
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册册书卷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为了让学生对久远而晦涩的经典感兴趣,让孩子们认同文化经典,培养文化信仰,中山路小学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与高校合作编写了国学小学校本教材――《翰林小书院》(1―6年级),将古代经典诗文选录教材,并结合德育工作在教材中开设了相关链接:明镜台、我思我议话经典……古诗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活”了起来。
诵读――与圣人同行,培育儒雅气质
学校每天开设二十分钟的读经课,全校一千多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为了激发学生读经的兴趣,师生开展了快板诵读、节奏诵读、场景表演诵读(《论语》)、游戏诵读、配乐诵读、填歌词演唱诵读等众多诵读方法。这些别开生面的诵读形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为了提高诵读质量,学校还开展了大型师生国学诵读竞赛、国学背诵擂台赛、国学课间操等一系列诵读活动。
诵读,是一种方法。读经典意在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并以文化改变自己的言行,提升品质,从中学会做人。在诵读课中,教师们利用经典,让学生在读中顿悟思考。学校开展了“与圣人同行,伴经典飞翔”大型语言文化节、“读经典,做儒雅中山人”演讲比赛、“国学主题论坛”、“国学思想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弟子规》、《千字文》、《道德经》中涵养习惯、提升品质;在《论语》、《中庸》、《大学》中提升境界、拓宽胸怀;在《老子》、《孟子》、《庄子》、《荀子》中增长智慧,提升道德素养。
交流――与文化同行,培育民族意识
中山路小学把国学经典教育当作一项“文化运动”。它不仅要求师生肩负传承文化经典的责任,还让师生肩负传播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中山人与美、英、非等国留学生开展了“国学文艺节”、“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和“广场千人经典诵读”等活动。学生用英汉两种语言向外国友人传播民族经典,让他们参与英汉国学诵读表演,亲身感受我国民族经典的博大精深。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中,外国友人被中国文化所感染,他们争相舂糍粑、做月饼、包粽子、包饺子,学剪窗花、学写春联、学踩高跷、学编中国节……最后他们还用生硬的汉语说“中国伟大!”“节日有趣”;用不熟练的毛笔写下“伟大传统”等条幅。在文化传播中,中小师生担当起了文化使者的使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双语教学,吟唱西方文明
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发展英汉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双语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双语、双文、双能、双赢人生”。双语教学以英语为主渠道,实施学科渗透,融入中西文化,实现跨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培育人文精神。
师资――以培训为手段,保障双语教学
师资,是双语教学的瓶颈。中山路小学将研训融为一体,确立了“教研与实践相结合”、“专家与教师相结合”、“双语教师与英语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成立校级双语名师工作室培养骨干,送青年教师到高校培训,组建了双语教学培训与研究专家顾问团。
双语教研组来自不同的学科,为了搞好双语教学研究,她们提出了“和而不同写精彩”的团队文化,通过专题研究、案例解析、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探索着双语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现在,双语教师已有5人,有2名教师在全国双语研讨会上的双语示范课获得了专家高度评价。学校2次承办了全市双语研讨活动。双语教师承载使命,努力为培养双语人才做出了贡献。
教材――以文化为基本,强化人文教育
学校在三年级以上开设了双语音乐、双语科学、双语健康课。国内无现成的教材,学校引进国外教材,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了教材的编写。目前已编写出3―6年级双语、音乐、科学、健康校本教材,经过试用修改完善,学校即将正式出版。在自编教材中,教师充分考虑了西方的人文教育内容,例如健康教材中讲授中西方人文的饮食习惯,音乐教材选取了国外许多经典的名曲民歌,通过对这些外国经典文化的学习,以了解他国的风土人情,熏染不同民族的文化。
课堂――以英语为核心,学科渗透文化
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主渠道。英语课堂,是学生信息大量输入的场所;英语词汇,习惯用法的掌握,是双语学科渗透的基础。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校本教研中开展了有效英语课堂的研究。为提高输入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小课题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十分注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有了强烈民族意识的前提下,英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西方,了解异国风情、生活习俗,进行国际礼仪教育,举行了“环球之旅”活动、中外英语童谣诵读和英语童谣韵律操等活动。如,童谣因来自于中西方不同国家,也蕴涵着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积淀。童谣源于生活,充满童趣,富有诗情画意,并且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诵读英语童谣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还受到中西文化的熏染,良好的品质在童谣诵读中得到了培育。
双语教学实验,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双语学科渗透课的研究。双语学科课程,是指在非语言学科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渗透英语,教师用半英语或全英语授课,为学生拓展英语运用和学习的空间。这是全新的课程,目前在国内较少现成经验可寻。中山路小学虽然培养了一批双语师资,但双语学科渗透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因此,校长亲自挂帅,与双语教研团队共同探索。
双语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是研究的重点。在学校优秀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基本模式,双语课程已基本成熟,教师们的优质课还被推选为全市双语教师培训示范课、全国双语示范研讨课。当然,双语学科渗透课的研究,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研究,也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的提高。它还涉及到中西人文教育,国际教育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有国际视野和胸怀,要以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要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进行沟通和对话,学会吸取优质文化的有益成果,学会对自身文化的承续嫁接。特色,要在长期积淀的学校文化中生长出来,建设发展,又反过来表征、凸显学校文化。中山路小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坚持建设“中西人文教育”的特色,既是该校传统经典文化沉淀的延续,又是现代教育面向世界、传唱人文精神的时代彰显。
时代正行走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教育正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中山路小学正行走在“中西人文”融合之间。我们相信,未来,一所具有民族气质和国际形象的特色学校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封面人物简介
邓薇,女,现任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科研型校长、重庆市百名精彩女性、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三八”红旗手。在她优雅高贵的气度、温婉有礼的举止、真诚热情的笑容中,彰显着一位知识女性的人格魅力。
Abstract:Modern sculpture transits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 to the modern form. Designers have gradually combined modern sculpture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hey regard the outdoor venue as the main object of the sculptural creation, and they regarded landscape as space sculptur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sculpture and landscape are increasingly intangible. In this case, landscape sculpture emerges at the right moment. On account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how to make design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fusion of modern sculpture and modern landscape from five aspects: refining and summary, rhythm and cadence, actual and virtual design of sculpture, adaptability of creative themes, and the harmonious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culpture.
Key Words: Modern Sculpture, Modern Landscape, The Fusion of Design, Innovation
雕塑作为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在传统园林中多以装饰形式展现。随着艺术的进步,雕塑受到抽象主义、构成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新设计思潮的影响,其空间形态、表现手法及材料选取方面出现了明显改变,其不单单是环境的点缀,而变成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开始注重空间的流动性、扩张感,可以多方位供人们观赏。下面本文主要探讨以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相融合的设计创新情况。
一、提炼与概括
写实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但写实也不能过度真实,主次分明,才能让雕塑作品免于庸俗。一位杰出的雕塑家,既要善于写实,还要善于概括,才能使创作的雕塑作品产生生动的效果。概括可谓是写实的高度提炼,其与写实相互补充,形成了美丽的雕塑艺术。环境雕塑重视形式的改变,追求简洁明快的形象形成的韵律、艺术氛围及节奏,故提炼概括可谓是环境雕塑的一种语言特点。基于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提炼、概括是对各种自然形态站在审美视角对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感因素进行取舍,从而将其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特点提炼成清晰而单纯的形象语言,形成了景观雕塑在审美、形式及造型方面的必须元素。1
景观雕塑是创作者从感受、把握形象直至创作形象的一个过程,是其摆脱纯粹自然形象,继而将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进一步加工、升华,集中、生动地表现出理想形象的过程。一名雕塑家对自身所感受到的各种因素进行提炼概括,可以说是其艺术灵感最生动、最贴切的表露。如图1所示。
二、节奏与韵律
新课标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并运用它们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我在七年级教材《走近法律》这一框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电影《少年犯》的片段资料,给学生情感上、视觉上以强大的冲击,然后引导学生思索:影片中的少年们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青少年不懂法是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激起了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提供的一些相关网站或教师提前搜集到的信息中去查询相关的资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我提前把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放到学校的资源库中,按道德、纪律规章、法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引导学生从产生方式、保障措施、适用范围三个方面,自己选择相关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整理归纳、合作探究。讨论结束,先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再请一位同学总结发言,概括出法律的特征。教学中教师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轻松愉悦地进行练习和检测,为学生心理减负
新课教学结束后,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习题,插入一些声音。当学生答对时就给予表扬“你真行”“真棒”,当学生答错时就给予鼓励“继续努力吧”,通过人机对话,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获取知识。我还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本、漫画和简单动画,请学生出金点子。对于学生来说,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要比把这个困难假设在自己身上更易于接受,而事实上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但是帮别人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学生的标新立异提供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通过对教学的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片的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该用则用,用得适度,用得合理,用得巧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教师在选择和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时,要根据教学需要,遵循媒体选择和使用的一般原则,要本着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理念,走出媒体使用的误区,发挥各种媒体的最佳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不能用信息技术取代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媒体发挥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动作、面部表情、教学基本功、对学生的感情等富有生命力的因素是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坚持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只不过是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都是人,应注意教学手段运用的适度。
第二,不要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善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经验。
传统的东西虽然有落后的成分,但也包含着经典的内容。对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我们要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不断创新。网络中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那也是人创造出来的,他也不会自动进入人的脑袋,他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创新,电脑永远无法取代人脑。
第三,不要脱离实际,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制作课件。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明确主辅,切忌本末倒置,要服从实际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运用的数量、时机等。
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虽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无益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应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全新的21世纪,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成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客观合理的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现代化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以便实现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教师必须要能够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有的放失地运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媒体设施技术、教育心理技术、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教育管理技术、教育系统技术和教育计划技术的有机综合。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应用,可以全面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生角色、教育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变革。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促进课程、丰富教学资料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和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人类的阅读方式、书写方式、计算方式都与过去大为不同,从不同途径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成为对学生的第一素质要求,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作相应调整,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能根据教学和学习需要,组织结构性强的课程内容,满足对知识相关性、连续性、重复性的要求,使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传统课程中受到实验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开展的活动课程,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完全可能实现。
现代教育技术还使综合性、创新性和决策性的内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不受学科限制的众多、新奇、快速的信息,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综合性的信息和技术,因而课程必须提供给学生学会判断、决策和创新机会,促使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
其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存储表现形式。传统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以用抽象的文字、图表符号作为载体的教科书为中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的传播、存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视听材料及多媒体教材的出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不但为学生认识外部世界提供了具体生动形象的观察经验,而且还提供一种近似的模拟环境,使学生与模拟外部世界直接发生作用,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丰富、深化和扩展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和坚持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次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能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系统的结构,促进教学内容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用现代信息手段分析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多要素、多个环节的系统化、综合化和最优化。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还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系统分析方法来找出社会需要与学习者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确定学习的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具体特征和初始能力起点,从而确定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充分重视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及时调整培训目标,改革课程内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信息的储存密度增大,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规模增强,教学信息的检索变得极为方便。从时间角度看,信息社会迫使每个人必须终身接受教育,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教育终身化、个体化创造了最佳条件。从空间角度看,地球上任何有技术装备的角落都可以同步地以多媒体形式从世界各名牌大学、博物馆、大图书馆获取各种的信息资源,教学形式将不仅是课堂、板书、讲解、课本、习题、考试,而更多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支持下的一种个体或群体的交互。教学程序由单一课堂讲授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智能方法为教育者选择各种模式、方法进行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有利于改革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教育方式方法。例如教师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就必须掌握各种媒体的特性、功能,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去选择、设计、评价和组合运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现代教育系统技术不但注重分析学生的认知风格特点,还注重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使教育者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态度情感,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在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学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一教师讲解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与发展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精彩片段,紧接着问:“同学们,你知道奥运会的来历吗?你知道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吗?你知道历届奥运会的盛况吗?你想了解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吗?(学生的情感一下子集中到奥运会上)老师早已为大家准备好了一档奥运大餐,不信就请打开校园网关于奥运知识的专题网页,和奥运零距离接触。”“奥运昨天、今天、明天”栏目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发展、振兴,铭记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历届盛会回眸”栏目分析了奥运会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尤其是给举办国带来的深远意义;“奥运精神”栏目昭示现代奥运精神的内涵,这是一个互动模块,让学生将如何传承奥运精神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仪式”的了解,这一栏目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搜索继续查询,这样学生可继续深入学习,从中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
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设法帮助学生建立统一、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高中体育教材内容广泛,而且增加了新内容、新规则。体育训练活动模仿性极强,要求的示范动作直观、形象、生动、得体。因此,体育动作表象的建立和动作概念的形成,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而采用教师或优秀运动员的示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接受能力有快慢,受体力、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以将要示范的动作要领制成课件,采用慢速播放、随转等动作设置,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的技术动作细节,大大优化了课堂效果。为了实现每个学生都进步,教师有必要将教学内容到校园网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
三、实现教学重点可视化,动态剖析教学难点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标准规范的技术动作并能灵活运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大多数技术动作都是一连串的,要求在一瞬间就要完成,因此示范正确、讲解清晰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堂,能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动态地剖析教学难点。尤其是技术战术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在大小、远近、快慢、虚实之间快速转换,实现重点可视化,难点清晰化。如在篮球技术动作教学中,高标准的动作示范和生动的语言讲解需要完美结合,简单的动作学生能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顺利掌握,但像腾空投球、三步跨篮之类的复杂动作,只靠教师一两次的讲解和示范是很难完成的。如果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采用慢放、回放等方式,帮助学生抓关键、领神韵,则可以大大提高训练速度。再如跳远项目的空中挺身展腹动作及落地前的收腹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很容易把每个瞬间动作技术的细节表现出来,学生形成标准规范的技术动作,不再是个难题。
四、了解体育前沿知识,拓宽体育教学内容
在目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应景被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2]在教育中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高中教育中属于学生教育阶段中的关键环节,它在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高中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合理地将现代化技术有效整合在美术课堂中,有利于改革和创新高中美术教学形式、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地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为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灵活性。[3]在当前高中实际美术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课堂中,它可以根据教师要讲解的教材内容进行实际的效果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在大脑中的记忆力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提高美术学习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前制订好本节课要讲解的教材方案,积极地在教学课堂中引入教学环节,在课程开始之前的导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视频题材或者图片,让学生观看,在学生进行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学生们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一些问题,同学们认为这个播放的视频中,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并且大家可以构思一下,如果让同学们通过绘画的方式,你们可以将视频中的意境用什么方式变现出来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边观看视频培养视觉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养成及时思考的习惯。然后在播放视频完毕以后,教师可以针对之前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回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教师可以让大家于问题进行集体思考讨论一下,这样可以活跃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在学生集体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增进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讲解出最后正确的方式,供同学们参考和对比之前自己的观点不同之处,以便及时做出纠正。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充分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思想,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还可以相应地进一步拓展和帮助学生查阅更多世界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及视频资料讲解,供学生观看,进而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借鉴能力和对事物的审美能力。积极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丰富实际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方便教师大量教学资料的查阅,提升学生的借鉴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学科融合的有效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学科教育中一门基础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学科。[4]为了将其与高中美术更好地有效结合、有效互动,教师可以考虑从建设自身的角度出发,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功能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比,引入现代化技术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能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的信息技术中突出其基本的教学应用,比如:办公软件、表格软件、曹组系统等,并没有涉及深入的理论编程和程序开发,所以,从整体上来讲,课业负担相对比较小,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美术教学的需求性进行相应的开发一些全新的课程,如:如PS软件应用、Fash动画制作等。利用这些与美术教学结合较为紧密的软件,教师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整合。比如:教师可以展开一些联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自己查阅到的经典美术作品扫描然后发送给班级内部的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PS软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展开创新,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对问题思考的观点和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同学和每个同学对作品的创作也是不同的。这样可以根据学生自己观点和看法,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自主完成作品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脱离固定传统的绘画方式,进而满足美术基础理论的实践需求和增进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视写生,基于任务驱动的有效策略整合
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源自生活之中,所以学生学习美术绘画创作同样也需要回到生活中熟悉生活,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高中时期的能够进行美术创作的学生,大多数还是表现在教师为其提供的‘文本’上的东西,很少数学生可以从课本回归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面向生活、面向自己。在写生过程中可以基于任务驱动展开整合策略,以美术教师为主体,结合外出写生的美术教学任务,为学生策划相关的美术任务。例如,每年的暑假时期是学习和创作美术很好的一个时期,由于课程没有像在学校时期那么紧张,所以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绘画技能、去思考,去创作,去认知大自然,回归生活。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安排学生们去山水景区等地方去学习创作。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教书一路随从,而且教师可以在报名去写生的学生中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平时学生们的纪律问题、安全问题等。教师提前订好学生的住宿地方,安排好一切所需。到写生景区以后,教师要管理好学生的安全问题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创作、去学习。在此同时,写生期间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三部分进行:第一步,素描绘画技能的温故而知新,查漏补缺,加强技能训练。第二步,教授学生创作方法、如何去创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第三步,根据前面的绘画写生练习,总结心得,让学生总结自身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课堂上仅能用言语表达的事物,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触摸到。从而增加创作灵感。其次,还可以查漏补缺,在之前学生不懂的绘画技巧可以重新加深学习,例如素描中几何结构、比例结构、有主有次、松紧有度和素描步骤讲解(观察、起稿、深入刻画)等方面的技巧。而且,写生也是绘画创作中最重要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学生可以结合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按照教师要求从互联网平台上下载对应资源,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创作的见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成果,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的教学功能,还可以顺利实现美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且,美术创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高级艺术院校培养人才,更重要的而是在于进行全方位的细化美化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考虑,注重美术创作技能与学习文化课技能共同进步和培养,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丰富美术教学课堂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在加强活动的探究性和综合性的同时,还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艺术课、陶冶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感知自然。使之以崇高的、积极的、上进的、将康的审美态度来认知事物和未来。从而也缓解了学习带来的压力,积极迎接学习带来的新挑战,完成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以此实现美术教育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海波.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之相对比有着其自身明显的特点。
1.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非就是体育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感到厌烦。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在形式上丰富多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初中生身体及心理发展的特点相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也能够创设多种教学途径,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动性。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增加课堂的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充分展示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前沿的学科知识。
1.2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更多的需要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虽然是体育运动技术传授的实施者,但是体育教师本身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运动技能,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十分必要。初中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感觉器官,通过教育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人们通过视听手段获得的信息占获得信息总量的绝大多数。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能够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1.3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相比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分析对比,比如把在授课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动作及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动作要领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让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初中体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观念及体育教学模式等。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如果没有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无从谈起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其中涉及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手段等。长期以来,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方法令学生枯燥无味,运动技术的传授主要通过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但是由于体育教师自身身体条件的局限性,无法向学生传授完美的动作技术,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终身体育意识实际上就是树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意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育就是要初中生能够接受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权利,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能够完成学生运动技能传授的任务,但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更无法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显示其趣味性、生动性及高效性等特点,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结合的策略
3.1 树立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
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教学的效果,做好体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要实现自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学和学生的练的角度出发,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信息化教学条件的今天,体育教师应当明确自己是体育教学的设计者、学生的帮助者。
3.2 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关键性的因素在于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教育素养,提高其教育素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实现,在职培训是常见的有效形式。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应当立足于初中体育教学本身,培训的重点内容应当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新式体育教学模式的领会和思考,做得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同时也应当学以致用。培训的具体形式可以通过面试或者远程网络,也可以通过不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等。
3.3 加强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已经具备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硬件条件,但是在广大中小学却普遍缺乏。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手段,各级学校体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当具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的需要。首先,学校自身可以通过自己的资金建设硬件设施,以满足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的需要。其次,学校也可以通过社会融资的形式进行硬件建设,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在提高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当提高现有硬件设施的利用率,改善硬件设施的管理方式,为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3.4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软件建设
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需要硬件设施,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软件条件,软件的缺乏导致了实际教学效果的贬值。因此,在加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做好数字化初中体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具体的途径包括:首先可以对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按照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条件进行改造,建设体育教学的资源库;其次,体育教师可以开发自身的潜力,对自己的课件和教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建设体育教学资源库应当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考虑到初中体育教学的需要,考虑到学生实际锻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宏亮.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课堂模式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3(5):12-15.
[2]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8-59.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34-02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整合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求。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网络体育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和自身的体育兴趣选择相应的学习和锻炼内容,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从而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教学对体育教学的应用
体育教学个性化、人文化是学生不仅在体育课堂上完成和学习,而且可以很好地在网络中寻找适合自身的练习方法,制定自身的标准,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内容,动作效果,通过以上这些练习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体育知识和练习的自信心。譬如,鱼跃前滚翻动作在教学中,初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看清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一定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与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听与看,对于重点与难点进行反复慢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象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技术特点、以及有很多不同的展现方式方法,这些技术特点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起着很好的辅助和帮助作用。通过应用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为学习和锻炼者提供必要的信息环境,它有着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多样的主观形式,不同的图片展示
学习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强大的数据库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方位的信息资源来提高自我锻炼的方法。锻炼者与网络的相互性有利于加大锻炼者的参与程度,帮助锻炼者协作意识的形成和学会协作学习。在体育课堂上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方位性来提高学生上课的质量。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鼓励、吸引、强调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信息动手实践和协作学习。
2、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拓展性、想象性
体育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相互性促进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交谈,为学生学习与锻炼环境的营造、学生学习与锻炼团体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价值支持。学生学习与锻炼者在决定锻炼目标后,分析问题,利用信息工具获得相关资料进行精选、分类、加工、组合、建构、拓展,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师或服务器联系,或在学生学习与学生锻炼之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现场讨论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应乐于听取其他学习者的不同观点,慎重考虑后,对自己的原始资料做出调整,从而达到或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与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者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多方位途径取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使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更好的体现出来,并可以得到体育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巩固提高,因此,锻炼者的目标能更好地完成。
3、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师生间及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教育的整合,教育的发展,教授的技术运用提供施展空间
在现代的体育课堂中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是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接受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增强更新的观念,增加自身的教学手段,丰富自身教学的手段,是我们体育教师现阶段应尽快完成,完善和成长的需要。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综合性和跨越性。信息时代教育对所有学校的每一个体育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和顶梁柱。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观念,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育不仅是时展的象征,而且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加相互探索相互合作能力,体现主题性教学
根据体育教育学科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有价值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从而达到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在获取基本知识之后,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内容以传统型转变为探究型,教学活动的网络化。
(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进行创新性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确定,学习与锻炼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在专题学习网页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中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体育学科课程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如,情境——探究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由于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多元智能模式等。信息技术是教师的帮手、但是合理和科学性的运用整合过的材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材料。
三、小结
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但是必须明确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信息技术是现代迅速发展的一门科技,是拥有图文于一体的高科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将其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增强了感染力,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本文笔者就论述了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及两者结合的方法。
一、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形象生动的教学科目,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变得死板单调。在初中时期,学生开始系统地接受语文知识,会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并且定型。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象形化感性科目,语文教师要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去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内容来决定所要选的课件。课堂课件不能失去个性,不能对教材进行搬迁,这样只会让语文教学变得死板,学生们都感受不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结合的优势,难以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语文课程从来不会有标准的答案,她需要学生们的集思广益。运用信息技术,学生能对自己的回答有更多的想法,从而对语文问题进行深思。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多媒体的课件往往可以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与压力,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在关于动物的课文中,往往可以放上一些小短片,让学生对这种动物产生一定的认识,对于课文的理解也能更加明白与直观,学生的印象深刻,学习兴趣得到满足。
过去初中语文课总是有那么一些难点,运用网络可以帮忙解决过去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苏州园林》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方面,如果只是读课文的话根本难以想象出到底是怎样的,运用信息技术,在网上选取苏州园林的代表性的照片,制作幻灯片,好似我们真实地走过了苏州园林的亭台楼轩、花草丛中,就像身在苏州园林一样。
学案是一种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的教学模式,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学习依据,另一个是教学实施的依据。在课前,教师们把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预习,课堂上就是师生互动的环节。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课件给予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在网络流行的今日,学生可以上网自己搜集资料自主预习与学习。初中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最重要的是学生们不再是只听教师一人的理念,对于同样的东西,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看法,教师的讲学风格变得多变,不再是一遍遍重复过去的教学模式。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实现了初中语文大语文的课堂理念。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结合的方法
创建网络教室与班级网站,在因特网与教师的共同作用下,设有各式各样的网络学堂。初中语文的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学生们可以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知识,与教师交流。因为不会面对面,往往不会紧张,可以阐述出更多自己的独特观点,教师也能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并且适当地给予评价。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结合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赏析。教师每次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或是主题,或是文章内容与特色,或是写法,或是作者本人与所写文章的背景,从而慢慢指导学生由一个或几个角度赏析,深入理解教材。
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网站资料与个人的真实感受提出现实性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的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完成探究性学习成果,。
网上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越来越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每学年读两到三本名著,这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一个符合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观的好设想,只是现在该如何实现它呢?在班级网站设立电子图书室,让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写出各自的读后感,在每个学期末,同学们互相交流与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名著的阅读,极大地发散了学生的心得交流和个人情感交流,这样为实现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方法。
对于现在的网络写作,初中语文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班级网站上,开设创造论坛、创作擂台等栏目,满足学生们抒发自己内心想法的冲动,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与勇气,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另外,为了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班级的QQ群,通过QQ群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在学习上获得的新的感受,也包括遇到的困难等,及时交流,共同进步。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带给我们的限制,让师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畅游在无边的学海中,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将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
三、结语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慢慢地去探索,教师们要不断努力尝试、探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只要脚踏实地,勤于总结,就一定可以找到多条完美的路子。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属于声音与图像的综合作用,高校学生可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生动具体的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提起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所以高校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比如: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后可以先播放一段音律优美、情感积极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而且在教室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作为衬托,将枯燥的讲课内容与音乐的旋律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及独特性。又如: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同时期的音乐进行背景播放,像《土耳其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一边感受当时音乐的特点与形式,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集中注意力也非常有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避免了过去那种枯燥的讲解式教学形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非常重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的感受音乐魅力,为音乐审美氛围的营造提供帮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材中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形成了教学依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乏味,这样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对音乐的偏见,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而只是束缚在课本的知识点之中,产生一种学习态度上的消极应对,并且教学材料只能呈现文字、乐谱这些可以看和阅读的知识内容,而对于其中蕴含的关于音乐的实质性的却不能明确的、直白的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听觉所感受到的音乐,它与通过看和读所感受的音乐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色彩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强调的内容引入课堂,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声音进行数码形式的采集与编辑,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得到自己想要的音乐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指导音乐形成的具体过程,将听觉与视觉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达到声、韵、义先融合的学习状态,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个体情感,最终实现音乐学习中的领悟,对于教学成果的实现非常有益。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在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内容,不仅要将需要的知识囊括在其中,还应该使课件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直观的、清楚的对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加入音乐实践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进行足够的音乐欣赏之后,可以通过内容丰富的课件展示的知识去参加更多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的表达上就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刻画的音乐形象做一个很好的阐释和展现,比如:在学习民谣《樱花》的时候,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出日本樱花开放的盛况景象,给学生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学生在观赏视频并学习歌曲后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传统情感的表达。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使得音乐获取的渠道更加广,这就为音乐创造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条件,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加强音乐方面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动物的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动物的活动、习性的视频以及在不同的场合的声音等内容加深了解和体会,为生动形象的塑造角色提供帮助,也使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音乐表演创造。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录音机、谱例、磁带等工具进行教学,而且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琐,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时间。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对于学生也是一种煎熬,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由于教学的中断也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甚至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极大的阻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将声音、画面进行完整、清晰的呈现,而且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影响,也不会耽误课堂教学的时间,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可以将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给学生们,实现音乐视听结合的发展效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完善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增加音乐创造的灵感来源。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需要接受更多方面的音乐知识来对自身的水平进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将世界各地的音乐相关的内容快速及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转变为更加直观的画面或者声音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音乐教学的整合
艺术课程之间都是相同的,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受到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融合则是实现这种多形式艺术相互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将音乐课教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形成影视课、戏剧表演课等教学形式,可以达到艺术的高度融合。比如:在教学中以“黄河”做为主题进行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观看配有轻缓音乐的黄河风光介绍视频,然后结合《黄河船夫曲》进行美术作品《黄河船夫》的欣赏,然后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形体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通过形体展现出来,如与风浪进行抗争、船夫的坚毅精神等。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对与黄河相关的诗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将舞蹈、影视、诗歌等多种艺术进行了整合,在这种变化之中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音乐教学的情景化
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都是进行的具体内容的表示,尤其是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音乐配上适合的画面,不仅可以诠释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比如:在进行《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的内容,可以根据这首歌截取一些具有实际表达效果的画面,如长江的源头、奔腾的波涛、灌溉土地等,然后进行重新的编辑,与这首歌曲结合在一起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等歌词的具体意义,也可以更好的挖掘其中的情感,将学生直接带入相似的情景之中,加强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理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介绍不同音区、声部的音色的时候,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模仿去让学生完全领会掌握,而且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加科学的实现音乐知识的教学。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介绍其中的演唱知识以及进行声部、不同音区音色的划分等内容,然后可以进行教学的拓展,让学生理解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区别,而且可以对混声合唱中的四个不同声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现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也是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实现的,所以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重视,增强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