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6: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的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恰当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条件。不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学生死记硬背音乐知识。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讲台上的讲,课堂成了“讲堂”。音乐教师主宰的课堂,和盘托出,天衣无缝地讲授,缺乏生命的活力。其危害就在于:让学生感受不到上音乐课的快乐,异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进而扭曲了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压抑并泯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的“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惰性十足的水平。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差,也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如何改进音乐教学方法,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各种音乐教法,掌握各种教法的精髓
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索之一。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关系到音乐教学设计制定的教学策略是否正确,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在漫长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且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音乐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音乐学习的交互环境。多媒体将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增添音乐无穷魅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当前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大致归纳一下两种: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情感体验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包括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近年来,随着音乐教学思想的转变,音乐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日趋活跃,在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与开发教学模式是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与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开发和推广各种各样教学模式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各种音乐教学法要灵活运用、不盲目照搬
在选择音乐教学方法时,是应该充分考虑的。例如。“音乐本位原则”是针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非音乐性现象和问题而提出的。从这一原则出发,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必须注意选择的合理性,突出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突出音乐性,而不要喧宾夺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差异。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复杂的心里活动过程,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生智力、能力、态度以及班级学习纪律、学习风气等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会更进一步开拓音乐教学方法的功能和运用范围。依据教师自身的条件选择放学方法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年龄特征、能力特长、个性特点等条件。任何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的自身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音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教学工作实施之前,要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选择正确的内容,制定方法策略,精心进行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78
音乐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初步的音乐细胞,可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小学六个学年的音乐课程的学习之后,都对音乐这门课程有了自己的认识,或多或少地有了一点音乐学习的基础。在初中教师的指点下,可以顺利地对加深自己对音乐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音乐方面的理论性知识相对枯燥难懂,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就是需要不断地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际演练。一堂好的音乐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这种结合更多的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进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音乐教师的个人音乐修养都是很高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却很难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音乐教师不注重钻研音乐教学的方法,导致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得不到实际程度的提高。这就给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师提了一个醒,除了要自己拥有音乐方面的真才实学外,还要善于学习教学的有效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音乐课程的特点设置巧妙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我们的整体教学效果。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知道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日常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究竟该如何做,希望可以给广大的音乐教师同行们带来一些帮助。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教学在我们整个教学中占有的重要意义,并向学生强调学习音乐的积极之处,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这门学科,为提高我们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好铺垫。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教师有必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帮助。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项策略,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很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一个学校如果不进行美育教育是根本无法在今后的教育中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的。可见,音乐教育在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效用。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发现一些音乐欣赏能力比较好的人往往更加出众,在人群中也更容易成为醒目的人。而且,音乐修养较高的人在整个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更有优势。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这也是比较容易的,不会浪费很多学习的时间。同时,音乐的舒缓、张扬、活力又会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心情,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音乐知识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其次,面对音乐课程带给我们的诸多好处,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好音乐课程的信心,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进而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地发现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一门课程,进而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斗志和活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想要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要善于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难事,教师只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鼓励和表扬。相信很多学生都是喜欢教师的赞扬和激励的,这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也会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了。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有感情,师生关系不好,就不会对那门课程感兴趣,也不会认真学习那门课程了。因此,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抓住学生的心,进而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此外,教师还要靠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满浓厚的兴趣,进而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这也就达成了我们的教学目的,离最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不远了。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三、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109-2
儿童的音乐教育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一方面家长对儿童的学习方式的认识不足,激励和教育方法有悖于儿童心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用成人式的教育模式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使许多儿童产生了逆反心理。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童的音乐之路走得更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儿童的主要潜能
经过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和探索,目前正开始揭示音乐和语言、数学以及其他智力活动间的联系和本质。一是音乐和语言相辅相成。音乐通过强调节奏、重复、字与字、话语之间的停顿来促进语言学习,例如小孩在还不能念出一个长句的情况下,就能唱出一长串歌词;二是提高时空里预测与把握形式的能力,数学和音乐的联系是因为两者都依赖于时空推理,每一位懂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是数学的,如果不作数学计算,你就无法读懂五线谱上的第一个符号;三是音乐可提高我们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音乐训练能提高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联系。
二、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杜威说过,兴趣是儿童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是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兴趣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违背兴趣实际上就是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
(二)感性认知是儿童学习音乐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接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个性。
三、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鲁道夫・史代纳博士对音乐阐述过:乐曲的愉悦感比内容更重要,给幼童的音乐是要生动的音乐,能滋养耳朵的音乐。音乐要融入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在情感、意志和思考的各个层面滋养孩子。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地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的探索开始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内在发展阶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兴趣就抓住了孩子目前的发展阶段。按照兴趣提供资源就是在他需要盖地基的时候你给他提供钢筋水泥。让儿童跟随着兴趣去选择钢筋就用钢筋,去选择水泥就用水泥。这些素材被他们自己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后,就完成了内在建构,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就是在不断获取“成功”的过程中产生的。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而是要让学生经常、不时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儿童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儿童体验、感受音乐
音乐老师要在儿童与音乐间建立美妙的连接,老师要成为孩子进入音乐世界的引领者。让儿童与其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相遇……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明确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儿童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孩子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孩子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孩子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了,孩子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孩子们体验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学在快乐之中,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但是要保持儿童对音乐的“欢喜心”也不是一件易事,强化儿童对音乐的体验,需要时时保持儿童对音乐体验的快乐,如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如果困难程度超出了孩子的兴趣能力,孩子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就很正常。或者反过来说,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各种兴趣下降的表现时,第一反应就应该是检测一下是否随着学习的进展难度的提高,已经进入到了让孩子力不从心的阶段。如果是,那么就要及时调整;如果不是,仅仅是枯燥的方式引起的兴趣下降,就要及时调整方式,增加更有兴趣的环节。国外的各种教学素材和方式之所以如此重视“fun”,原因也正在于此。
(三)突出教和学过程的和谐,让兴趣转变为儿童发掘自身价值的基石
1、教学内容要和谐,易于儿童产生共振
教学内容是使儿童与音乐发生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儿童获得发展的媒介。只有当音乐学习的所有内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间、所有内容与儿童之间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才能使儿童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在感知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同时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身心疲劳和情感损伤。比如儿童与歌曲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嗓音运动与全身的脏器运动,与全身的肢体大肌肉运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歌唱行动与儿童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缺乏理解,缺乏情感体验,缺乏情感体验带动儿童的歌唱的表达是缺乏生命活力和情绪感染力的,与特定情感表达紧密联系的歌唱技能也不容易获得。
2、教学方法与程序要和谐,易于儿童共享
从理论上的实践中看,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于整体和谐的条件,必须具有审美享受的特征,才更易吸引师生的积极投入,使师生自然地产生人人都乐此而不疲的效果。比如,传统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往往采用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复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舞蹈的基本结构,最后再将全部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配上音乐伴奏进行表演。在能够完整连贯地表演之前,儿童往往就已经不断地陷入厌烦、苦恼与疲惫的困境之中。而教师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惫而热情下降。而先进的教学法则是:从舞蹈的大轮廓开始,尽可能早地引入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和被象征的内容因素,尽可能早地配合完整的音乐,并随着儿童对前面出现过的要素的逐步掌握,逐步地累加新的要素,从而使舞蹈的形象逐步丰满细腻起来,儿童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幼儿爱模仿,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注意及记忆是随意而短暂的;他们喜欢听教师重复讲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在往返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关联,产生简单想象;对鲜艳色彩、鲜明节奏感兴趣,色彩鲜艳、有声音的事物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幼儿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活动。
针对小班幼儿以上年龄特点,幼儿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故事与打击乐结合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故事图片及实物展示,让小班幼儿认识打击乐器;通过惟妙惟肖的故事情节讲述,让小班幼儿学习打击乐常规化;通过对故事主人公的动作及语言节奏的模仿,让小班幼儿进行简单节奏的训练;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画面,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从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中获得并掌握打击乐初步知识。
二、让中班幼儿结合变通总谱演奏
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中班幼儿记忆特点是无意中进行的记忆较多,也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他们的思维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
音乐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要让中班幼儿用打击乐器准确地演绎音乐作品,首先需要让他们感知和理解音乐。鉴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尝试将抽象打击乐乐曲用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图谱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让他们更为快速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当然,图谱的使用并不是单一机械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音乐的特点,制作不同的图谱。例如,《快乐的小马车》中利用马跑节奏xx xx可用迪格迪格、哒哒哒哒、啪嗒啪嗒,再用语言结合音乐节奏讲述小马车的故事,将乐曲编制成语音图谱;《木瓜恰恰恰》中,可以将乐曲绘制成水果图谱,让不同的水果代表不同音值表现节奏。当抽象复杂的乐曲变成生动形象的图谱时,中班幼儿便能轻松愉快地尽情演奏了。
三、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论语》中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经典名言充分表达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培养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促进作用。学习英语之初,如果先让孩子学习《字母歌》,一定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诗歌鉴赏中,配乐朗诵诗比单纯的诗歌更能让人感兴趣;五线谱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革命题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文化。可见,音乐对于开启智力、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作用巨大。其次,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让学生真切感受,调动学生兴趣;把传统与流行结合起来,在讲京剧单元时,流行歌曲《说唱脸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文字转化成音乐,在讲“和声”时,播放“水木年华”“黑鸭子”组合的合唱部分,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再次,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组织音乐兴趣小组、举办音乐晚会、组织观看欣赏经典音乐电影等。这些方法都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给学生音乐学习插上快乐的翅膀。
二、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结合体,情感蕴含在音乐的流淌中,在时光流淌中情感慢慢地释放。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就要仔细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欣赏音乐时与作品中的情感发生碰撞,实现心与心的交汇,情与情的交融,让音乐在每个听众的脑海中奔腾涌动,让乐曲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感受、思考、积累,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每节音乐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却是教师多年执教经验的浓缩和审美心理的积淀。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简短提示,迅速把学生带入音乐所展现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对学生娓娓道来,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审美体验或对教师倾诉。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过程,而音乐赏析,可以成为学生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作为教师,要灵活组织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对各类音乐知识的要求。在选取音乐作品时,在兼顾教材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生活化,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接受程度较高的传统音乐、流行音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
三、扩展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向外拓展的天地十分广阔,既包括舞蹈、歌唱、创作、戏剧表演等学科的扩展,也包括向其他学科扩展。实践表明,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工作、生活时,播放美妙动听的音乐,可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音乐,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大脑兴奋程度,带来正面积极的刺激,为学习和生活提供正能量。此外,音乐也可调节身体和大脑状态,这对部分学习压力大、生活单一的学生意义重大。在学习前后或学习中听一听音乐,可以使人神清气爽,头脑清醒,全身放松,有利于恢复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凡是学生喜欢的音乐知识,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能符合音乐教材的基本要求,学生都是可以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学习,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扩展教学内容,收获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四、提供适宜环境
现代高中生,个性比较突出,思维比较灵活,探索欲和好奇心强烈,特别喜欢流行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对流行音乐的看法,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热点问题,如很多学生喜爱周杰伦、李宇春、陈奕迅等歌手的音乐,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在学生探讨后,教师要趁机跟学生讲一讲流行音乐产生、发展的历程,点明精华与糟粕,给学生正确的指引。教师还可以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对比来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那些特别爱好音乐、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好的个性发展空间,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发挥其音乐潜能并获得成功体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51-01
高中音乐课堂中的互动教学可以有多种类型与相应的方法,不同的互动教学类型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欣赏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方法常采用体验式与情感式;歌唱教学中,互动教学方法常采用技能式、表演式、合作式;创作与拓展教学中常常使用探索式、分工式、还有创作式等。
1 欣赏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新课程中的重要学习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情感。应当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多重对话,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走进音乐,提升思想。若是想要学生在情感与体验上达到较好的境界,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安静的环境与音质好的音响设备。然后要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结束后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从学生描述的音乐表象中抓住其所体验到的音乐的实质,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因势利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引也应当如这春雨一般,在学生发挥的基础之上“随风潜入”。除此外,还可以采用绘画、讲故事、即兴表演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
2 歌唱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互动、探索与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充分发挥出个人的能动性。在歌唱教学环节进行导入式教学时,利用开放式音乐探究活动,让合唱队指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增长音乐知识和拓宽音乐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需要做必要的引导和补充就可以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由并充分的发挥。在发声练习环节时,由合唱队担任指挥的同学来组织大家进行合唱时的呼吸和发声练习,老师不轻易指手画脚,过多干预,但可以适时的发表必要的意见或者建议。引导学生分组排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致的讨论、商定作品的艺术处理与各种细节问题,教师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启发学生对音乐情境的联想,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方案。然后协助指挥征求大家对于作品的处理意见,使意见达成一致从而确定最佳处理方案。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协助和辅导的地位,以平等、协作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已达到适时的引导和启发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参与其中,并通过相互合作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3 创作与拓展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从教材内容的要点出发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这个主题活动。在小组写作的过程中,组内每位成员都会对于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对他人的感受进行聆听,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音乐的情感表达在不同学生眼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与内涵,一首歌曲或者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意义、内涵的深刻体会与发掘才能得到,这个深刻体会与挖掘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对于该音乐作品进行不断地探索与不断体会,从运用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手段到所表达的情境与感情等进行辨析。只有当学生对音乐具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之后,才能对音乐的内涵具有一定辨析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的探索与拓展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与主题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体会拓展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此过程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除了以上所列的教学环节中互动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外,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增进互动教学质量的建议。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创建和谐的互动气氛,有利于互动教学方法的实施。另外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述音乐作品发生的背景,音乐作品创作人的一些个人背景等,如果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不感兴趣,那么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兴趣点,利用互动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有效果的学习不仅仅是脑力的付出,也是情感的付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增强互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提高互动效果的积极方法,对于音乐教学,尤其如此。但是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对于同样的音乐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能够影响该音乐作品在学生心中的感受与形象,这种不同的感受的后果就会对音乐互动教学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的不同,并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对与音乐作品的良好感性体验与互动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恒泰.声乐教学应重视体态语言的运用[J].中国音乐,1999(3):56-58.
[2] 吴跃华.怎样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以“音乐为本”[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1):78-80.
[3] 潘春荣.浅谈声乐教学中教师的素养诉求[J].乌鲁木齐教育学报,2006(3):49-50.
[4] 王岩淑.谈歌唱发声的方法纠正及艺术嗓音的保护[J].艺术教育,2009(1):78.
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它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更是一种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新课标号召我们改变以往裸的知识传递过程,打破“我教一句,你唱一句”的呆板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本着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原则,设计选择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加具有实效性。
我在教授歌曲《拍皮球》时,首先以游戏的方式进入主题,分小组进行拍皮球比赛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分外高涨,踊跃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自己亲自参加拍皮球游戏,根据皮球的跳动频率从中探寻、领悟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可以将知识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学到知识,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愿望。我一边听着优美的旋律创作韵律球操,一边引导学生结合旋律为其他的课间活动创作歌词,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确保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给学生一个独立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去体验,形成强烈而浓郁的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注重情感性原则,陶冶审美情操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另一方面却又能最深刻、最准确、最细腻地反映人的情感。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的原则,紧紧地围绕着音乐的情感表现,遵循审美心理过程规律(感知、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产生情感,并在情感的驱使下迸发出激情,变“要我唱”为“我要唱”。另外,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音乐课教学中,绝不可进行简单的带有灌输性与权威性的讲解,而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在学唱《对鲜花》一课中,我首先注重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师生通过书刊、网络信息等手段查找有关“蔷薇花、山茶花、凤仙花”的资料,了解四种花的生长特征,并在查找中熟悉歌曲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像学生一样唱本曲,在创作歌词中,教师更要参与到学生中进行编一编、唱一唱、评一评的擂台赛,把自己的情感纽带抛向每一位学生,从而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审美情操。
我们在掌握和理解传播学的过程之中应该把握传播学的特点,从这个方面对传播学进行理解:首先,传播学中的“传播”主要针对的是精神层面的信息传播,与我们普通的物质内容没有联系;其次,传播包括传播者、信息、媒介和受众,这些要素正是教学所要研究的内容;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在传播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传播的有效性,只有改善传播活动的环境才能促进传播过程的有效进行。
(二)大学音乐教学
大学音乐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有效的配合才能促进使教学过程顺利的实现。音乐教学与一般的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为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生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传播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与理念的传播过程,因此我们说传播学对于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传播视角之下,我们应该积极开拓相关的教学方式,应用传播学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不断提升与改变,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二、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一)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于大学音乐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不断的推进,大学音乐教学理念也在逐步的进行改变与提升。现代音乐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不断的创新,尤其是在传播视角下,信息时代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已经深刻的改变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之下,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利用传播视角及时更新大学音乐教学理念,让大学音乐教学理念与传播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的推进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二)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教学内容,这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为注重的方面。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也应该对教学内容予以充分的重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我们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更多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讲授,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但是在传播视角下,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在传播视角下应该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实现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音乐发展的有效融合;其次,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最后,应该注重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播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
内容的改变必然促进方法的创新,所以在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应该得到不断的丰富。善于创设音乐教学的环境,能够利用各种乐器、多媒体手段等让学生进行情境,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走入真实的大自然中,体会音乐的美。在课内教学中要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课件、视频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感觉到音乐对生活的重要性。教师要勇于借鉴和创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凡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有利结果的方法都可以尝试和利用。
(四)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过程
实现大学音乐教学方式有效性实施必须充分的重视教学过程,与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不同,在传播视角下,我们应该对大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规范,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与传播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因为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音乐信息与音乐符号的传播,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本身就蕴含着传播过程。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植入传播学就显的尤为自然,可以更好的促进现代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进步与发展。在传播视角之下,我们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通过媒介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传播媒体的帮助之下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记录与传承,让教学过程变的更加生动活泼。
创新是将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原有的、陈旧的思想、技术和观念等抛弃,从而培养全新的思想、技术和体制、观念等。而教育领域中所涉及的教学创新则是指利用新型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其创造水平,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是从初中音乐教学的角度,将创新性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现代化音乐教学新课标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以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断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并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鉴赏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传统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传统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足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初中生的课时量较大,学习科目较多,所以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初中生的音乐课,而将重点放在其基础学科上,而且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并不是很高,课堂上教师只是带领学生以听录音的方式来模仿其中的音调从而进行歌唱,这种将音乐课教授成歌唱课的现象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数见不鲜。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就使得音乐课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少参与[1]。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并不能学到很多音乐知识,其音乐素养也不能得到提高。所以针对传统音乐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只有创新音乐教学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使其音乐素养不断提高。
三、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音乐是作者表达情感和心境的方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要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创作者的不同作品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本身,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鉴赏音乐的能力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现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的具体案例分析如下:在初中七年级音乐课本的第二单元中,有《青春舞曲》一课,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就要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对《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宾进行介绍,这样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结合作曲家王洛宾先生的生平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创作经历来体会这首歌中的地域风俗和思想感情;其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教师要在营造氛围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从而对以这首《青春舞曲》为代表的新疆地区的民歌的特点有所了解;最后,通过欣赏并学唱这首《青春舞曲》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了解各民族民歌的不同特点,以使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加强师生互动,融入多媒体技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角色定位可以学生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从而更有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另外,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不开的,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在探索中学习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单向教授[2]。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来将歌曲分段演唱,并找学生对其演唱进行鉴赏打分,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又能够使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不断提高。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教授《茉莉花》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将其作为背景音乐,并结合茉莉花的图片、视频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又感受到茉莉花清丽、纯洁的美,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使学生对乐曲《茉莉花》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有关茉莉花的动画,以及知名歌唱家演唱歌曲《茉莉花》的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歌曲及其相关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其教学效果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效率也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