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指导思想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0 14:47: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教学指导思想,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

篇1

(一)就业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契机下,为我国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机会,解决了许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尤为明显。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首要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2]。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转变了办学方式,建立了相关实习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学生能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顺利就业。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设置了学历门槛,只招收那些学历高的毕业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同时,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了一些不良情绪,导致就业受到影响,如期望过高、贪图舒适及缺乏自信等。

(二)思想现状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既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习相关实践知识,但往往忽视了就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面对变化的就业市场时,由于缺乏必要了解,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盲目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3]。很多毕业生没有认识到到现今就业形势的变化,认为大学生仍然是时代的“宠儿”,殊不知现今的高等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在就业时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价值,就业时期望过高,因此不利于就业。部分毕业生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业时,只找一些较为轻松的岗位,导致就业困难。另外,企业招聘员工时,首先看毕业生的学历状况,对于高职院校出来的毕业生比较轻视,这也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

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短期性

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存在时间短的问题,只在学生临毕业时进行。并且,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相关课程较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一些授课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中,只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及社会上的一些就业信息进行讲解,而没有对就业问题进行全面专业的阐述[4]。导致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指导的实际作用,而在正式就业时,出现种种问题。

(二)专业素质不足

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只当做每个科系日常的任务,由班级的辅导员或是其他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承担授课。他们虽然积累了相关经验,对学生的实际状况也比较了解,但毕竟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同时缺少职场求职经历,这种状况下,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好,并出现了诸多问题,限制了思想教育作用的发挥。

(三)内容与实际出现脱节

就业指导时,一些高职院校选择专家演讲等形式,指导内容上注重对现今的就业形势以及技巧的分析。或在指导时,只单纯讲授如何找工作的问题。这种就业指导的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一定描述,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及求职时应该保持何种心态的教育[5]。这种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求职实际存在脱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进而导致学生的就业难题难以解决。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途径

(一)全程教育

如前所说,一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课时很少,就业指导很难发挥应有作用。今后的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以往时间短的状况。高职院校可设立相关就业指导工作教研室,由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牵头,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整改,积极改变就业指导的开展方式,从而有效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二)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首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已将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工作来推进。在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融合其中,并视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要想实现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就业指导队伍[6]。另外,应对学校各方优秀资源进行整合,为强化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提供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面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三观教育及职业素质教育等。通过班级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就业态度及就业理念方面进行指导。之后,由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向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及就业技巧等,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选择好相关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解决学生就业时遇到的诸多问题[7]。通过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从而更好地就业。

(三)指导与实践相结合

篇2

1、信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一种科学理论,同时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加强信仰教育,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信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反对和抵制非科学信仰尤其是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的必要保证。进行信仰教育,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培养出合格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2、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一个公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3、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内涵,也应该有其自身的位置。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5、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和其它优秀文化传统一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都会为它打上政治、经济和阶级的烙印。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现代诚信既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又是对传统诚信的发展和超越。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哪个阶层,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的,是为人处事的最重要的品德。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6、人文精神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及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其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7、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的内容,正确理解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荣辱问题、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上。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尊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潜力;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处理好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善于发现、不断创新,促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的观点,处理好学习环境与育人环境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观念;统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机制,形成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学校与社会相统一、优秀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的思想教育新格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既能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又能促进工作持续开展。

三、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构成人的思想教育的核心部分。由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确定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把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义利观、苦乐观,养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四、以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基础内容

篇3

数学概念看似浅显易懂,实则是根本与关键,因为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还是学生锻炼自身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数学概念教学,其中包括概念背景和概念条件等,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概念看作简单的文字信息,进而强加于学生的思维之中,而要坚持以激活学生思维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掌握概念,在记住概念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掌握蕴含于概念深层的数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将数学概念当成诗文背诵的问题,使其深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方法。比如在讲“周期现象的概念”时,教师如果直白地告诉学生周期的定义,这时学生一定会觉得抽象难懂,思维中一片混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对概念本质属性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哪些属于周期现象,哪些不属于周期现象。

例:①单摆的运动;②四季的更替;③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日出而升日落而降;④时钟的圆周运动;⑤刮风下雨。

通过类比思想,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概念本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类似问题,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思想的巨大作用。

二、以数学思想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并提高学生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高中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通过搜集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另外,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让学生学会解决某个题目或者巩固某些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所需借助的一些数学思想才是关键。

例:2014年7月份,某城市的果农收获荔枝30吨,香蕉13吨,现在计划租用甲、乙两辆货车共10辆,一起将这批水果全部运往上海。已知甲货车可装荔枝4吨和香蕉1吨,乙种货车可装荔枝和香蕉各2吨。请问:果农安排两种货车时有几种方案?请你为他写出设计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将这个实际问题数学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到数学建模的思想,列出不等式组:设租x辆甲货车,则租(10-x)辆乙货车。4x+2(10-x)≥30;x+2(10-x)≥13,解得x≥5,x≤7,所以5≤x≤7,因为x取整数,所以x=5,6,7。所以方案有三种,即:①甲种货车5辆,乙种货车5辆;②甲种货车6辆,乙种货车4辆;③甲种货车7辆,乙种货车3辆。

三、以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质疑

篇4

医学类院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其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年龄普遍较小。他们心灵纯洁,思想单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却缺乏相应的文化功底,渴望自立却时常失去自制能力,行为养成习惯亟待强化。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在物质诱惑下学生极易滋生拜金主义、 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严重影响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工作、求职中处处以自身经济利益为衡量标准,凡事向钱看的观念在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中屡见不鲜。当前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这一主体的特殊性。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思想现状

当代学生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特点,如: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较为清晰的理想信念,比较关心国内及国际政治问题,而且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识。大部分学生勤奋好学,能够以一种拼搏的态度对待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传统的道德感基本认同,对于作弊、公德等一些基本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这说明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从主流上讲是正确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学校的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学生由于受自身年龄及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对社会环境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例如:很多学生对社会、对生活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对人生缺乏正面、积极的认识,甚至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各类宗教的情况;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家长有对立情绪,叛逆意识强烈。很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难以自拔,通过虚拟的世界,他们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并不能满足他们对新思维、新视界的渴望。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思想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不良思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理上的不平衡。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令人困惑不解的社会问题,部分学生会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拉大,部分学生看到国外发达国家的医生社会地位高、薪酬待遇高,联想到以后在国内的工作就业问题,思想走入误区,就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轻则导致个人生活失调,重则可能引发厌世和的人格倾向。

2.自我期望值过高。

一个人的自我期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来决定的。自我期望高的学生,往往会将这种期望付诸实践,完善自身,但是当在自我期望与外界压力都高的情况下,焦虑程度是很高的。对自我的期望值越高,就越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如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就业,在求职时首先关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而当这种期望比较难实现时,就容易出现悲观、焦虑等情绪。与男学生相比,女学生的反应尤其明显。

3.情感问题。

现在的在校学生大多是“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没有或极少吃过苦,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较差,自我意识较强,独立自理能力却相对较差。这使得他们往往对以后的就业和婚姻等问题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所有医学类学生成长的必备课程。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规定了医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指出了敬业精神和伦理是医疗实践的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自觉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从而使他们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求学阶段就树立起高度的抱负心、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对工作不怕辛苦,对业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2.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医学类高职教育大多注重个人技术的发展,对政治、艺术、体育的参与度明显偏低。因此,学校要注意营造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具有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积极广泛开展以思想研究、文化、科技、学术、社会实践等为基本内容的人文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净化学生心灵。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以校风建设为核心,推进教风、学风互相促进,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不仅要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而且要敢于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和不正之风,教育学生运用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谴责和批判腐败现象。心理问题很容易引发思想的扭曲,消极、抑郁、厌世等不良情绪的出现,轻则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重则可能出现暴力犯罪等。

4.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当教育者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必须沉着冷静,认真细致地做工作,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借鉴他人的工作经验,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工作才能有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探求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医学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途径,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5

Strengthens 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enhanc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validity great

Chen Shanwei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esented the new challenge to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not only requests the student “the academic society”, but must guide the student “to be able to study”. The teacher reads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coach pupils, to summarize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academic society to question that the academic society pondered, participates in the practice and so on, enables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science gradually the study method, enhanc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the validity.

【Keywords】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Academic society readsThe academic society to summarizeThe academic society to question thatThe academic society ponderedThe academic society practice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必须引导学生“会学”,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会学”呢?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指导学生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1问题阅读法。教师根据该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方法阅读目的明确,学生就容易抓住关键,初步熟悉教材,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

1.2泛读教材法。就是要求学生粗略地浏览一遍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提纲式地把握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精读教材法。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圈等符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句,理清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新的概念、观点与已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温故而知新。

2.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常借助结构图表或比较图表浓缩学习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线”的记忆变成“面”的记忆,形象直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比如我在组织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时,就指导学生采用下面的图表进行总结归纳:

3.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在进行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选民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得投票吗?这能体现民主选举吗?等等。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

4.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问题答案全盘托出,完全代替学生的思考,而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如在讲到“法律的特征”时,问:“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的同学说:“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说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难以消除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和说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

篇6

1.1 在思想层面上的缺失

高职学生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思想层面的主要体现,如就业观、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和成才观等。对高职生来说就业是一种职业选择的行为,也是高职生人生价值的一种选择,体现了高职生的价值观。就业指导不仅是对高职生的择业进行指导,同时还涵盖了培养、教育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就业素质。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充分,在就业指导中大都把提高就业率看作第一要务。大多院校只是在毕业班的最后学年或学期开始就业指导课程,强调进行实用性择业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技巧,对学生的成才观、职业理想、就业观和职业道德等的培养教育涉及较少,无形中弱化了对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高职生没有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了功利化的职业价值标准。

1.2 在道德层面的缺失

个体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道德层面的主要体现,如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等。在全社会中从总体来看高职生的法律意识和整体道德水准处于较高水平,高职生对未来的精神追求处于较高层次,对报效祖国和建设祖国有很大的决心和激情。高职院校对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高职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面临就业的时候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缺失使高职生脱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高职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受到社会多元化价值的影响明显的实用化和功利化。

1.3 在心理层面的缺失

高职生对心理品质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心理素质层面的主要体现,如自信心、沟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高职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有关调查显示80%的高职生认为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就业压力是首要烦恼问题。长期以来社会需求都是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的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没有重视和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择业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缺少导致面对就业压力时很多高职生出现了焦虑、烦躁不安、沉迷网络和玩世不恭等心理问题。

2 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认识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地位。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来满足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需要。这种人才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还要具备职业角色技能。高职院校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为就业服务”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现实社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促使高职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我国国情产生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篇7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消费观作为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保证其健康成长、成才的要求。同时,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树立也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成为理性消费的高素质人才。

1高职学生理性消费出现的问题

1.1 依赖性强

高职学生在经济上依赖性重,经济主要由父母提供,父母每个月的汇款单使孩子经济依赖性强。在美国,很多父母是以培养孩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要花钱自己挣”,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就是自己谋生,自己找工作。国外的大学生大多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完成学业的。

1.2 浪费严重

从目前大学生垃圾桶内的废旧书本纸张、餐厅的大量剩饭等不低碳现象来看,大学生校园里的浪费依然随处可见。例如:在学校食堂就餐不珍惜粮食,剩饭剩菜随便扔;自来水哗哗流淌却视而不见;在饭店吃完饭后饭菜剩很多,把打包当成小气的表现等。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也增加了个人负担。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增强的时期,缺乏相应的经验和自制力。我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消费观念亟待完善,消费缺少计划性,对于消费能力没有清晰的认识,造成消费严重与自身能力不符的问题,需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

1.3冲动消费

一些同学容易冲动消费,他们注重商品的外款、品牌,一旦看好,就会迅速购买,而对于商品的质量、价格及需要等方面缺少考虑。有的衣服价格较高,但买了就穿一两次。这样的消费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在市场经济下,物质诱惑太多,高职学生可能更看重物质消费, 轻视精神消费,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1.4人情费大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人情社会,正常的礼尚往来,必要的迎送接待,本在情理之中,但“人情消费”过于泛滥,大有变味之势,同学聚会往往费用支出较大,且有上涨趋势。任何小事都可以成为理由,聚会次数也越来越多,个别学生还出入相对特贵的餐厅,这种高消费已经不是同学们的正常消费了。不知不觉间,许多“人情费”已经没有了淳朴的感情支撑,还成了很多同学不小的负担。

2分析高职学生理性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1社会教育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提高了大学生对高品质生活的期望和要求,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了问题,引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随着西方消费主义、大众文化消费等思潮的进入,他们在消费上呈现出追求享乐、攀比、奢侈浪费的消费倾向。

2.2 学校教育方面

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但高校对高职学生的消费理念教育重视的还不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高职学生存在的各种消费问题,主要是受到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他们在消费领域出现奢侈浪费等行为。没有能自觉抵制消费行为中的各种不良倾向。

很多学生离开父母上大学后,不知如何理财,很少有高校对消费理念设置课程;在消费、理财等方面缺乏教育,多数学生没有科学的消费观,也没有人去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在健康消费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在校园中没有形成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2.3自我教育方面

当前高职学生消费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思想道德、心理偏好及消费习惯,因此对其消费品的选择方面也会因人而异。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消费比较随意。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靠父母,但他们的消费主观性强。他们的价值观还没完全成熟,加上没有适当的消费引导,结果就出现了消费的盲目性。

加上与父母分开,很难抵制奢华和非理性消费的影响,盲目从众的心理易出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有,别人做的事自己也想做。

2.4家庭教育方面

当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 ,只知道给钱,不引导钱该怎么花。甚至用物资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学习成绩的进步,还有的家长愿意借钱供孩子花,也不愿让孩子自己去打工挣钱。

同时,父母对学生的消费影响也较大 。一些家长浪费、奢侈的生活方式,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消费。父母钱越多,高职学生消费越多;加上部分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学生中出现了奢华的消费现象,甚至有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高职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途径

3.1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同时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绿色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3.2开展理性消费理念的教育

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课,提倡用之有度,反对铺张消费。同时引导高职学生改变落后的生活消费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还可以开展理性消费理念的专题活动,以便在校园内更好地养成理性消费的风气。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可以结合有关内容把理性消费理念引入。要深入研究和熟悉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大道理”简单化,接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3.3积极挖掘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道德为先,其中节俭是重要的内容。传统文化中强调“勤俭”、“孝悌”理念,目前高职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必须消除消费主义的影响。同时要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和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消除大学生群体出现盲目攀比的不正之风,定期开展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3.4建立家庭、高校和社会“联动机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

学校教育方面,通过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教学,加强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教育。家长要引导孩子的消费,同样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养成健康的消费方式,培养孩子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更好地净化学校周围环境,如网吧等。总之,高职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不是独立的,而是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方面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3.5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高职学生可以在保证学习的同时,做一些兼职工作,以减轻经济负担。让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体验挣钱的艰辛。接触社会、锻炼自我、增强消费道德素养,在体验社会生活的同时,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态度,从而促进科学消费观的养成。

3.6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高职学生容易产生 “别人有什么,我就有什么”的想法,表现出从众的心理,有的同学把过多的钱花在娱乐上。同时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目标,有利于更好地做到理性消费。大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在制定规划时应该将大部分钱用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因此,高职学生花钱时要做到有计划的消费,要有理财观念。

3.7维护大学生合法的消费权益

掌握相关消费法律和政策是维护消费权益的有力保障。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看录像,开展有关的消费法律知识智力竞赛,使大学生知道消费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同时网上物品种类繁多,高职学生应加强防范意识,如遇侵权行为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卫自我权益。

参考文献

[1] 赵玲.先秦儒家的消费伦理精神解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 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

[3] 王贵平.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大学生消费观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

篇8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保证。

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大,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多元化问题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严重偏差。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高校辅导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原则

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1.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必要条件

作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唯有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对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形成正面影响。

2.高校育人偏重智育、德育,高校辅导员应以身作则

辅导员优秀的个人魅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道德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应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

3.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辅导员要有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辅导员要多做换位思考,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

三、辅导员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策略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循序渐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成才。

1.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

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悄然发生改变: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强等。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相应的教育

大一新生适应能力普遍不够强,许多大学生会出现失落感和自卑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减弱等现象。在大二大三,学生由于学习、生活压力加大,往往出现学习积极性降低,叛逆的心理。辅导员要多加观察、分析学生的各种心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正确引导。

最后,辅导员要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增加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便于思想交流和沟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说的传道,就是当今所提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光荣使命,把传道、授业、解惑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思想教育、专业教学、科研指导等方面尽职尽责。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一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不能单兵作战,要注意与其他队伍的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明确定位、协同工作,只有这样,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才能切实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唐景莉,杨晨光.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校辅导员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6(1).

[2]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3(6).

篇9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56-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困扰的问题是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说教等。面对当前的信息时代和“90后”大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需求。基于教学内容,建立在师生双向互动的基础上,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以创造性学习为机制的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它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师生双向交流,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行动导向”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瑞典。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欧美教育学家都曾针对行动导向教育理念著书立说,甚至展开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充分体现了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的行动导向理念。而它最终作为一种具体的现代教育方法或者成熟的教育模式,则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德国。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组织和开展多种活动形式(或者行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开发自主思考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行为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过程来完成相应的学习过程,也即是通过“行动”完成或学习任务和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最典型的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和评价都要始终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具体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行动”是学习的核心和载体。“行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考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生命线。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各种学习“行动”中,以做促学,即通过“行动”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动培养同时进行,以培养有能力有学识的实用型和适应型人才。

2.“行动”是学习过程的纽带。“行动”首先是塑造大学生个体能力与个性的能动过程,但更是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既能提升大学生个体的行为能力,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生、师生合作学习空间,生生和师生围绕“行动”而产生的交流与协作,很好地培养了大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而这两种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社会职业发展和个体生存的重要素质。

3.“行动”是教与学的新型关系的塑造者。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形式上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转变了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它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和重心,推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导性地自我控制,而教师则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持者、咨询者和辅导者,从而实现了大学生有引导的自我创造为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利于大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充分发掘和培养。

4.“行动”是创造性学习的源泉。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通过丰富多彩的行动和任务形式,由学生主动学习,依赖学生的自主创造和自我组织来完成,这恰好克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法满堂灌的缺陷,使得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多样化、动态化、创新化和个性化,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适应当前多元化和应用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明显加强,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其“做与学”相互交融的教学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单一灌输、轻师生互动的不足。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顶层设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多地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教学行为,呈现出单兵作战、偶发、缺乏可持续性等特征。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顶层设计。第一,统筹协调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与范围。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分门别类、避免重复。第二,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纳入每学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教学环节设计中,集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第三,将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掌握和使用熟练程度列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精彩一刻评委打分的观测点之一。第四,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编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用书,加强宏观指导与科学设计。

(二)更新观念,结合实际,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外,还必须建立在熟悉教材内容体系基础之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要学会结合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当前时事热点问题,精心设计与组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通过“行动”收集相关信息、制订合适的计划、选择优良的方案、实施任务的目标、反馈任务过程产生的信息到最终对“行动”获得的成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潜能,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讲到收入分配、贫富差距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课堂上分享社会调查的结果,从而加深大学生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贫富差距形成原因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由自发转变为自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课堂实践教学的成败,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与认同。一次成功的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主持人和指导者的角色,他能够不断地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完成“行动”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练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紧紧围绕学习行动或者任务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正如学者柳菊兴指出的:“教师可把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到问题的设计中,选择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这也符合理论的本性,因为理论是面向现实世界、认识和把握现实生活,关注人类命运的理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比较高超的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唯有如此,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才能由自发转变为自觉。

(四)创新行动教学法,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与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考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同时借助多媒体等诸多生动、鲜活的形式,避免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单一、呆板和枯燥,有效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与吸引力。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能主动、快乐、真实和创造性地参与教育教学“行动”,一起系统解决问题―― 他们通过共同地研究问题、工作配合和不断地理解,同时实现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各种经验的积累。最终,用行动导向的方式使大学生通过亲力亲为的参与和真实的感悟内化,获得从思想道德角度的正视自我、评价自我、发挥自我教育的能力,推动自我道德的发展与完善,并能正确认识个体与家庭、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使他们都能成为敢于行动、富有责任和使命感的坚实人才。

三、小结

探索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系统教学方法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行动导向教学法所体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导的先进理念,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途径。借助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师生平等互动的双向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交流性,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大学生积极、主动、真实地参与教学情境,从而引导他们自觉地从思想道德和社会的角度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推动大学生自我思想、道德的发展与完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副其实地成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渠道,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思想与道德的实践能力。根据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最终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更高质地实现。

因此,钻研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结合路径,实现系统、成熟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以较为自觉的方式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和塑造。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从根本上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郎振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2]陈锡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3]柳菊兴.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

篇10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