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7: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0-0016-03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探讨初中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法,2009年5月,笔者采用自编“初中生青春期教育调查问卷”在我校(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年级作了一次关于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8份。其中初一90人,初二78人,总共168人。初一和初二共有男生99人,女生69人。问卷调查过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青春期教育现状
1.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
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有44%到56%的学生选择由学校下发的资料,其次是来自父母、家庭的教育,第三个途径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第四个途径是来自影视和网络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父母是我校学生获得青春期教育的主要渠道。由影视、网络途径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一是37%,略高于初二的21%,两个年级的男生都要高于女生。男生更多从网络、影视上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中阶段的男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模仿能力较强,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家长加强监控,避免低级、庸俗、黄色的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影响。
2.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初一、初二年级“非常了解”的平均达到6%,“一般了解”的初一48%,初二 60%,“不了解”的初一10%,初二14%,两个年级男生对青春期知识“不了解”的人数都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我校初中年级有一半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处于“一般了解”的程度。
3.学生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
学生最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两个年级排在前三位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青春期生理变化、异往。而对怀孕与避孕的知识、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学生的知晓率不高。首要原因与学生的年龄有关,这些学生处于13~15岁之间,年龄小,对这些知识还不太了解。另外,学校还没有在初中年级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大部分学生对生殖及性健康知识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障碍,这就充分体现出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以性发育为标志的生理已经基本成熟,另一方面以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内心冲突为标志的心理尚未成熟。即青春期生理发育越来越提前,心理成熟越来越滞后。这一矛盾、冲突给青春期的孩子带来更多的危机和困惑,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初中的心理老师,更需要将心理辅导课与青春期性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安度青春期。
4.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态度
希望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有29%到38%,持无所谓态度的有52%到61%,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9%)是不希望的。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往往由于“羞于启齿”和回避心理而持“无所谓”的态度,并非不想获取青春期知识。
5.学生应对青春期的态度
有49%到61%的学生选择“面对青春期基本上可以应对,还需要得到一些帮助”,只有9%到12%的学生选择“还没有做好准备,可能会不知所措”,而且男生要高于女生。看来初中女生从生理发育到心理发展都比男孩子更加成熟,能从更多渠道获得青春期知识,能更加从容、主动地应对青春期。
(二)初中生对异往的态度
1.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的感觉
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回答“没有感觉”的初一占60%,初二占73%,男女生差异不大。其次是“有些紧张”“不好意思”“异常兴奋”。在传统观念中“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同学交往应该有些紧张、局促、害羞、不好意思的感觉,而我校学生有一半多选择“没有感觉”。通过与个别学生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异性同学之间的神秘、羞涩、紧张、拘束越来越少。经常可以在初中的班级里看到男女生追追打打、推推搡搡的现象。
(2)初中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早一两年进入青春期,相比而言女孩子更加成熟、自信、活泼、大方,阴盛阳衰现象明显,在一个班里成绩优秀、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往往都是女孩子。在女孩子心目中有品味、有魅力的阳光帅气男孩最有吸引力,而这样的男孩子在她们周围似乎找不到,于是这些女生对周围的男生往往不屑一顾,她们也更喜欢与同档次的女同学交往。另外,我校初一年级的一部分小男孩刚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还懵懵懂懂,不知道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或者是害怕与异性同学交往。他们往往更热衷于玩网络游戏,更喜欢与同龄男孩子交往。还有些男生认为周围的女生“太强势”“太野蛮”,性格不太讨人喜欢,有些男孩“以貌取人”,感觉周围的女生“不漂亮”“不可爱”。于是乎就对女生退避三舍。这就造成了男女生彼此隔膜、彼此疏离的现象。
(3)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有些学生说:“同班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男女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很自然,很平静,也就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说:“男女同学相处不可能完全像同性同学那样自然、平静。只是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心中有顾虑,担心别人看到自己选择“兴奋”“紧张”“不好意思”会说自己心理变态,所以只好选择“没有感觉。”
(4)目前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早恋比较敏感,一旦发现早恋的倾向便如临大敌。基于这种压力,初中生一般都会选择与异性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将对异性同学的“好感”“喜欢”“爱慕”压抑下去,避免陷入“早恋”的漩涡之中。
2.与异性同学交往更愿意采用的方式
与异性同学交往大部分学生选择班级集体活动和课外小团体交往的方式,课外同学朋友的聚会、生日聚餐等小团体交往方式最受欢迎。“不想与异往”的占10%到13%。
3.学生对来自父母或老师的对异往的指导的看法
在与异往的问题上,有32%到49%的学生选择“不需要”“不希望父母或老师干扰”,这大概与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增强有关。有些学生担心父母或老师知道后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一般不会让大人知道。有15%到26%的学生选择“主动寻求他们帮助”。其实异往问题是困扰初中学生的一个大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宽容对待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可现实情况是父母和老师一发现早恋的苗头,就如临大敌,横加指责,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因此学生只好采取回避的态度。
4.学生对恋爱的看法
有49%到62%的学生选择“反对”中学生谈恋爱,我校学生整体上还比较单纯、幼稚,真正开始谈恋爱的很少,个别学生对某个异性同学会有“好感”“喜欢”“爱慕”等懵懵懂懂的情感,私下里会有发手机短信、QQ聊天、长时间打电话、写情书等行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年龄还小,还不懂爱情,学生时代要以学业为重,目前还不会考虑恋爱问题。
(三)初中生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1.假如非常要好的异性朋友提出身体接触等过分的要求,学生的态度
2.学生对性的看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有72%到79%的学生认为“性”“很正常”,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认为是“不健康”、“很丑恶”。说明初中生对“性”这个问题大部分都能正确看待,不认为性是羞耻、丑恶的。
三、建议与对策
2、调查对象:从华理大附属中学、市四中学、田林二中三所学校中选取预备年级~高三年级学生家长共计600人。
3、调查对象分配方案:随机抽取华理大附属中学初中190人,高中110人;田林二中初中190人;市四中学高中110人。在全体被试中,有父亲220人,母亲280人,其他长辈100人。
4、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的“家庭青春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设计的:
a、家长的青春期教育知识了解情况;
b、家长对待青春期教育的态度;
c、家庭中青春期教育的实际情况。印发问卷600份,回收有效卷537份。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的青春期教育知识相对比较缺乏。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掌握的青春期知识和教育方法捉襟见肘,对孩子面临的青春期困惑时,缺乏必要的指导能力。
1、家长的传统观念和陈旧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孩子的发展要求。被调查者中,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还传统地认为孩子的青春期要到13岁以后才会到来,有近1/5的家长坦然承认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表明,目前孩子的青春期到来时间有提前的趋势,而家长的这种认识误区势必会使他们错过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当被问及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时,家长在回答时的随机性造成了近乎平均分布的情况,充分说明了家长对青春期教育知识的缺乏,而这种状况很可能造成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局面。
2、家长平时与孩子沟通少,疏于对青春期知识的学习,疏于对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甚至存在比较大的认识误区。在一项对50名有着高等学历人员的调查中,居然有42%的人认为“性”纯粹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42%的人认为只要两厢情愿,就可以发生性关系。62%的人没有接受过正规渠道的性教育,尚有12%的人对性知识一无所知。这表明我们的大部分已经成为父母,或者将要成为父母的成年人,性知识是相当贫乏的,对性的认识也存在严重的误区。
3、家长在青春期教育问题上对孩子封闭,使得孩子丧失了从父母那里获得应有的青春期知识的重要渠道,导致青春期孩子性知识缺乏。据悉,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的“性”知识尚不足5%。这说明,大部分家庭在处理“性”这个问题上对孩子是封闭的,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白这方面的事情,用不着教育。即使有的家长决定与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沟通,怎么启齿,讲到什么程度,也全无把握。
4、与国外的同龄孩子相比,我国孩子青春期知识比较单薄。根据1998年调查,80~90%的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性知识,46.2%的人不知道女孩来月经和男孩遗精就意味着具有了生育能力。美国青少年30%的性知识来自于父母和家庭,这已经形成了美国性教育的传统。荷兰儿童从进小学开始就接受性教育,他们不仅向教师学习与性有关的各种知识,甚至还自己做研究、写报告呢。
(二)家长对待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比较保守。
1、家长对待青春期性教育的暧昧态度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困惑。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对“性”方面问题避而不谈,对孩子的性教育也是讳莫如深。因此,当青春期孩子面临性生理发育提前和性心理发展相对落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时,我们传统的知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青春期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多事之秋。
2、家长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本次调查对象中大约2/3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的过程中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反应出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采用了回避态度或者是不知所措。他们认为向孩子提供青春期教育的最佳人选依次是老师、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父母、医生和孩子的同伴。一旦孩子出现青春期的情感困惑,家长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味地将教育的责任向学校和社会推,而忘了自己也是一个教育者。
3、绝大多数的家长愿意配合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在被调查者中,有绝大多数的家长支持学校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也愿意接受有关的教育来提高自身对孩子的教育能力,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家长持反对态度,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教育是教孩子学坏。
(三)家庭青春期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1、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加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品德修养、身体健康以及如何做人,很少触及到青春期教育的话题。调查发现,大约85%的家长很少或者从不与孩子谈论关于性、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敏感话题,而68%的孩子从不向家长询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方面表现为孩子羞于向自己的父母谈及这方面的问题,即使出现青春期的困惑也常常向长辈隐瞒;另一方面家长不好意思向孩子直接询问,反应出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方面还比较单一。
2、当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时,经常会受到家长的误解和不正确对待,致使代沟加深,有的还演变成家庭冲突,这也反映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方法单一。
(四)相关分析与对比研究
五、讨论与建议
1、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更多的青春期教育知识。
2、家长要转变陈旧观念,为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必要而有益的指导。
3、全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青春期教育刻不容缓。一方面,青春期是人格塑造、核心价值形成的关键期;另一方面,青春期也是行为偏执的叛逆危险期。青春期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可是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走访,我们发现青春期教育存在诸多的迷思与困惑:青春期教育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今天的青春期教育与以往有何不同?家庭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等等。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长达二十多年,对此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度的思考,我们请他对青春期教育中的迷思与困惑作出解答。
青春期教育不仅仅是某个阶段的教育,而是长期的人生教育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教育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
徐震雷:我个人认为青春期教育从一出生,就应该开始。虽然叫青春期教育,但是青春期的想法和心理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当然刚出生的时候,孩子没有主体的意识。所以系统的说,青春期教育应该是从幼儿园开始。
幼儿园阶段,孩子虽然才只有3岁左右,智商只有成人的一半,却已经有很高的智商理解两性关系。不过,3岁以前,孩子虽然理解不了两性关系,但是家长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如关于性的害羞心理,其实在1岁时,就有性害羞意识,孩子会从穿开裆裤到穿时装裤。3岁之前,教育中更多关注的是羞与耻的教育。
在这个方面,过去的教育与现在的不同。过去重视耻感教育,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会对性有一种罪恶感。现在呢,是把羞与耻分开,害羞是可以的,耻辱是尽量避免的。如小孩问自己从哪里来。耻感教育认为不能说。当我们认真考虑孩子为何问这个问题,真正了解一个孩子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孩子问这个问题,实际是为了寻根。所以,我一直强调,青春期教育不仅仅是某个阶段的教育,而是长期的人生教育。
:在长期的人生中,如何针对不同阶段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
徐震雷:刚才说3岁后,可以开始青春期的系统教育。因为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要预防性骚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建立简单的家庭概念。幼儿园孩子都会唱这么一首有趣的童谣:“小小子,坐门敦,哭哭啼啼要媳妇,要媳妇干吗?点灯,说话,吹灯,做伴,晨起来,为她梳小辫。”可见,孩子们脑海里已经有了初步的爱情意识和婚姻观念。
进入小学,应该以案例教育为主。因为这时候的孩子都是具体思维,所以青春期教育应该适合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符合他们心理的特点。
随着营养的丰富、性知识的刺激。很多孩子的青春期提前,特别是女孩,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身体提早成熟,这时候就慢慢进入男女生关系的教育上。男女的生理、心理有什么差异,怎么相处,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引导孩子形成一个对自己的认可(第二性征发育带来身体变化、心理变化),以悦纳自己,获得尊重。所以说小学高年级,青春期教育可以讲一些抽象东西,如两性尊重的基础、包容的基础,让孩子尊重并包容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初中阶段,应该是第一性征教育与第二性征教育并重。第一性征教育指的是性教育,如拥抱、拉手、接吻会带来什么,知道性情感、性冲动,否则他们会有恐慌,另外还有生殖避孕。第二性征教育主要是了解身体的变化,坦然面对男女生理的各种差异。初中阶段的青春期教育一定要强调家庭教育,要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和爱。初中阶段的逆反是正常的,家庭要帮助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高中阶段,学生恋爱现象开始多起来,发生的学生开始多起来。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避孕教育。我个人以为,我们的教育在阻止孩子发生方面还是管用的。
:青春期教育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青春期教育有什么新特点、新要求?
徐震雷:过去,我国比较传统守旧,西方相对开放开明。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打开大门,关于青春期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十分丰富。可以说,世界上所有青春期教育的成果都可以在我们国家展现,所有最开放的青春期教育方式都可以得到利用。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包容各种不同的想法,通过认真讨论,加以吸收,形成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是多元的社会,开放的青春期教育形式;另一方面,也因为开放与多元,使得我们很多青少年无所适从,没有办法选择信息。我们孩子的决策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面对无所不在的媒体、信息爆炸的社会。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抉择能力,引导他们选择有用信息。在网络时代,没有办法完全净化网络,剔除不良内容,所以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选择正确信息。不是教会孩子必须选择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如何选择。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让青少年去选择接受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
了解青春期教育的共性与特性,学校和家庭都应尊重、理解孩子
:青春期中的男孩与女孩性别意识开始加强,青春期教育需要考虑性别差异吗?
徐震雷:处于青春期中的男孩与女孩,身体构造不同,激素水平不同,必然意味着心理方面的差异。一般而言,女孩稳定文静一些,男孩更加刚强有力量。不过除此以外,男孩、女孩之间相同的地方比不同的地方要多得多,也就是说共同点远大于不同点。所以,我认为男孩教育、女孩教育不应分得太细。我不同意一定要把女孩培养成淑女,把男孩培养成绅士。因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首先都是人,所以最起码应该把他们培养成人――社会的人,独立的人,自食其力的人,有能力的人。
我个人不建议分开教育男孩与女孩。当我们回顾过去几十年教育对今天的影响,会发现基本上对女生教育得多,对男生教育得少。男孩教育的忽视,使得女生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强。基本上从幼儿园到大学,学习好能力强的大多是女生;男生越来越显得不像是一个男生。不能忽视男生教育,应一视同仁,齐头并进往前走。对此,我想我们应该做一个反思。
:绝大多数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徐震雷: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敏感脆弱,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青春期的主要问题是逆反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呢?是因为家长要管孩子,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不愿意被管制,所以逆反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
在青春期以前,一般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到了青春期以后,家长应该调节与孩子的关系,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调整为陪伴与被陪伴的关系,陪着孩子度过他的青春期。不逆反的孩子是不正常的,孩子有逆反心理,家长应该高兴,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面对逐渐长大的孩子,家长应该是陪着孩子一块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不是把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的想法毕竟幼稚,有些不成熟,甚至荒谬,但是,那也是孩子的想法。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一旦把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变为陪伴与被陪伴的关系,孩子的逆反是可以减少的。
对青春期孩子来说,他如果有困难有问题,他会向家长寻求帮助的,不用去探听孩子的秘密,孩子就想告诉家长。如果孩子不想告诉家长,那说明孩子自己有秘密,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借鉴国外先进的青春期教育,让青春期教育符合国情,与本国文化相联系、相结合
:关于青春期教育,基于国际比较的角度,有哪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徐震雷:每个国家的青春期教育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所有国家的青春期教育都和本国的文化相联系相结合,所有青春期教育做得好的,都是符合国情的教育。他们的青春期教育大多指的就是青少年的性教育。
比如说瑞典,瑞典人认为自己的性教育是最道德的教育,因为瑞典人的文化是“我的身体我做主”,人与人的关系讲究男女平等。瑞典性教育是从权利角度、平等角度开展,与瑞典的社会相适应。美国的性教育比较保守。美国宗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他们的性教育基本上不能进入学校,都是社会机构、社会团体开展,因此非常注重实用主义。青少年怀孕得多了,就在学校开展避孕教育;艾滋病多了,就在学校开展性安全教育,缺什么补什么,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说是因为美国的理念太多了,没有形成主流的教育理念。美国的性教育也是与他们的本国文化融合在一起的。
而在我们国家,青春期教育是以教育部主导的“性健康教育”为主流,是以健康为核心的。当然中国这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很多方面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理念与方法。
第一要借鉴国外不过分重视性别教育的做法。不搞太多男孩教育、女孩教育,只做人的教育。女人不一定温柔似水,男人不一定刚强威猛;女人也可以刚强,男孩也需要温柔。总之,不管男孩、女孩,首先得要有人样,这个方面可以吸收国外的思想。
一、问题提出
青春期逆反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受到家长及学校的重视,很多研究对青春期逆反产生的原因,逆反的影响因素,逆反的应对等进行探索。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人们心理成熟的关键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性1。此时,他们会遇到各种成长的心理困惑,表现出各种防御行为,逆反心理就是其中一种2。
现代教育报(2016年3月30日)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自我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等等,现代教育报(2016年9月12日)讲到温暖的家庭正能量对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周国平讲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在给孩子打生命的底色,二在让孩子健康成长。
叶一舵 白丽英(2002)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李宏亮(2010)研究表明,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影响。少儿的个性是依靠后天的教育与和谐的环境形成的,我们不能忽略了家长对少儿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对立违抗障碍最主要的预测因素,青少年在家庭中的自主程度越低,其逆反心理就越强烈。那么,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青春期逆反是否有影响?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青春期逆反界定
丁淑婧等3从我国青少年逆反心理表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已有逆反心理的理论及其研究,通过对中学生的访谈,结合文献对逆反心理种类和表现的介绍,将青春期逆反心理定义为: 青春期的学生感知到他们的自受到他人限制时,所表现出来的不认同、敌对情绪和反抗的行为倾向。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本研究中采用丁淑婧等将对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定义: 青春期的学生感知到他们的自受到他人限制时,所表现出来的不认同、敌对情绪和反抗的行为倾向。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本研究从认知逆反、情绪逆反和行为逆反三个维度测量。
(二)家长教养方式界定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研究者往往有不同的理解。Frances(200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一种与教养有关的稳定态度和信念的综合体。川沙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景的变化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曾琦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形象,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陈陈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的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王志梅(200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王数青(2006)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观念和行为以及非言语表达的综合,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候东辉(2008)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传达给青少年的态度以及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
研究者对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也有很多维度,比如情感温暖一敌意和依恋一干涉两个维度;爱一敌意和自主一控制两个维度。
本研究把父母教养方式界定为在父母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以及对子女情感表现的组合方式。取黄希庭研究中理解交流和控制干涉两个维度来了解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理解交流是作为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第一要素,而青春逆反的孩子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强烈,对控制干涉有强烈的感知。
三、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对象: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及其家长。
五、研究过程
(一)被试
采取整年级取样法,选取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及其家长为被试,最后获得有效统计样本159名。
(二)工具
1、青春期逆反心理问卷
本量表该得到 Donnell 等关于逆反心理产生模型的支持。采用里克特 5点积分的形式,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依次记 1-5 分,本量表共20个条目,其中:认知逆反7个条目、情绪逆反8个条目、行为逆反5个条目。
2、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量表
借鉴西南大学黄希庭教授的《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量表》,问卷题目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的五点记分法进行评定。问卷中的初中生亲子关系主要由理解交流、控制干涉、尊重喜爱、耐心宽容四个因子构成。该问卷关注于亲子关系质量,可检测初中生亲子关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选取理解交流、控制干涉两个因子,理解交流是作为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第一要素,而青春逆反的孩子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强烈,对控制干涉有强烈的感知。
3、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Excell进行数据的录入,SPSS19.0进行管理和分析。
六、研究结果
为了考察家长教养方式的不同因子对逆反各维度及逆反总体的影响,采用相关的统计方法,结果见表一。
(一)理解交流与逆反各维度
1、 理解交流与认知逆反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
2、 理解交流与情绪逆反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
3、 理解交流与行为逆反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
4、 理解交流与逆反总体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
(二)控制干涉与逆反各维度
控制干涉与逆反各维度及逆反总体无显著相关。
七、研究讨论
(一)理解交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学生青春期学生逆反有重要影响,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越能理解交流孩子越不易逆反,家长的理解交流可以降低孩子各个维度的逆反:认知逆反、情绪逆反和行为逆反。
家庭教育理论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体成长、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中学生从一个基本依靠本能生活的婴儿发展成一个合乎社会角色要求的、被社会环境认可和接纳的社会人,家庭教育起了重要的塑造和影响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的榜样,中学生从出生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中学生学会了社会规范,完成自身的社会化过程。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某个行为决定的,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
以往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情感理解的教养方式对七个人格维度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父母惩罚、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某些人格维度有负性的影响作用。王中会研究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青少年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有积极作用,父亲的惩罚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对青少年的宜人性、人际关系有消极作用。父母采取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不仅直接降低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而且也会对内、外倾、责任和独立等人格特征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降低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
那么,家长理解交流的教养方式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到学生青春期逆反,是否通过了学生人格的中介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控制干涉的作用
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家长教养方式中的控制干涉因子对学生青春期逆反并未呈F显著相关。值得探讨,在已有研究中,在中国的文化里,子女对父母的严格会解读为关心,相对于忽视,严格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的文化里孩子对家长的控制干涉有着怎样的感知和解读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知的。
八、研究结论
家长的教养方式中理解交流因子和孩子青春期逆反呈现显著负相关,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理解交流将有助于降低孩子青春期的逆反。
参考文献:
[1]李荐中.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发生率与健康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6,1
[2]肖姝琦. 初二年级学生自主性两方面对逆反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2014.6:10-12
[3]刘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4]李重阳.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怀化学院学报,2006
[5]王维勋.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中国临床康复,2005
近年来,早恋已成为初中生的实际问题,由于初中生年龄偏小,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充满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性与自觉性矛盾斗争的复杂时期。她们大多天真、单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入,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更加开放,这为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新、更棘手的课题---早恋。初中生由于对恋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早恋中的波折往往成为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早恋,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分析初中生的恋爱心理特征,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新时期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初中生“早恋”问题。
一、分析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
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是自身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身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身心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同时也处于尖锐矛盾期,在这个时期早恋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影响,现在生活富裕、营养好,加上吃了含有激素的食品或快餐,使如今的孩子普遍早熟。“性加速现象”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助推剂”。性成熟的前倾或性成熟的加速现象已成为事实,因为初中阶段性心理方面是正值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他们既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又缺乏自控能力。加上外界的刺激的诱导,以及初中生道德观念相对薄弱,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方便了初中生学习之余的单独交往。如电话、电脑的普及,加上网吧等娱乐场所诱惑,扰乱了校园的平静。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启蒙读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区,“影印作用”即是父母对孩子最初最深远的影响,早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有部分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只注重学业成绩。平时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使子女出现过重的压力,情感的失衡,促使他们希望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交谈的知心朋友,而此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充当着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引起了早恋。
(2)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亲子关系冷淡。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视这个阶段子女的需求,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只拿钱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往往这种孩子早熟,有钱就容易引起人的爱羡,并成为别有用心者利用的对象。有的父母自身人格有缺陷,或心理不健康,双方情感不和谐,甚至父母离异、判刑的,这种孩子就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寻求感情补偿。
(3)受长期的封建观念束缚而导致错误的家教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当孩子提及此事时,家长不是闭口不谈就是大声斥责,给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反而引发了孩子“早恋”的心理。但当孩子有了“早恋”的行为时,家长不是耐心的去疏导,轻则严加制止,重则给予惩罚,甚至严厉禁止孩子正常的异往,至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用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话说,这叫“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说外界压力越大,就越发诱发早恋。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大的心理伤害,也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学校教育失衡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却漠视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心理和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如此,学校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来调节他们内在情感的需要,造成他们旺盛的精力无法得到及时转移。于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声温馨的招呼、一首动听的好歌,都能撩动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弦,少男少女们发生“早恋”,也就不足为奇了。
4.社会大众传媒的冲击
社会环境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决定因素。大众传媒冲击着初中生的心灵,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多以谈情说爱为内容,如:婚外恋、第三者等,对于电视伴随其成长的这代初中生来说,他们模仿力很强,再加上社会对学生早恋的渲染,描写学生早恋的作品、影视节目纷纷出台,对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荧屏中的“调味品”成了早恋的“催化剂”;还有社会上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影视录像等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黄色网站污染和刺激初中生纯洁的心灵,对初中生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文化传媒是影响初中生早恋的主要途径。这些书籍、报刊、网络通讯的性质、品位、内容、导向,直接关系到初中生早恋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辅导策略
有学者提出早恋现象既属于情感教育范畴,又属于人际关系指导和性心理教育的范畴。对此,针对目前初中生早恋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三条辅导策略,分别是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辅导对策。
1、学校方面的辅导对策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校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影响非同小可。因此,一个有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学校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对预防学生早恋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
让学生明白“早恋”对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有一定的危害,如:分析一些因“早恋”而误入歧途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定期对学生进行“早恋”的危害性的主题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高峰,喜爱活动,精力充沛。学校应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开设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设法把初中生的兴奋中心和充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有意识地转移对异性的过分关注。要让学生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说我们不能回避传媒的冲击,但可以组织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或组织辩论赛。目的是要净化初中生成长的环境,杜绝不健康书刊流入学校。
(3)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解决学生的诸多烦恼。学校应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定时对学生开放;定期邀请医学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性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打破神秘感和好奇心;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使他们在男女交往中自尊、自爱的道德品质。
(4)开展多方位心理宣传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编辑心理小报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橱窗;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心理宣传;学校广播室应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节目;向家长和社区分发心理健康小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5)齐抓共管启蒙教育、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针对初中生“早恋”不愿让家长知道的普遍心理,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青春期发育以及青少年身心卫生的有关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对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作为学校要适时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开办青春期性知识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同时,增强学生家庭的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还可请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等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相互协作,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正确而又全面的爱情启蒙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感情,为什么“准备爱情”等,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标,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树立学生崇高的爱情观念,使心理与生理发育同步。
2、班主任的辅导策略
班主任要十分重视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把工作做在前面。通过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中去。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及时找他(她)个别谈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有学者说“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
(1)要采取正面说理.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早恋的危害。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最好采取类比的方法,“兴发于此,意归于彼”,让学生主动把早恋心理转移、升华到学习等健康活动中去。
(2)对于坠入爱河较深的学生,要恩威并用,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用支持疗法给予适当的理解,同时要以校规校纪、道德、法律不允许,经济不能自立相警告,特别指出这样下去往往会失身或失足,造成终身遗憾。
(3)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配合,要劝告家长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谈话之后,要注意观察,给学生思考判断、决策分手与否的时间,准备下次该怎么谈,不要急于求成去解决问题。
另外,班主任做具体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如女生的心理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心相交。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教师和家长应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3、家长的辅导策略
作为家长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尊重青少年的感情,不要以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早恋对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压会带来严重后果,家长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早恋子女进行疏导。
(1)尊重子女。如果家长们能尊重子女,珍视他们的感情,并和他们一起审视这种感情,共同探讨初中生恋爱值不值,这样会比强制干涉的效果好。
(2)换位思考。如果家长能进行换位思考,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面临的情境,会发现家长也有他们不足的地方。
(3)民主家教。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这样家长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科学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次,看看谈恋爱对学习是否有影响,让孩子权衡一下学习和谈恋爱哪个重要,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预,应该给他们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是影响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学校要开展性教育和心理咨询,引导她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和心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各方面素质。及时帮助初中生排除青春期困惑,对预防因青春期困惑引起的精神疾病,避免不幸事件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当务之急;建议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协调亲子关系,去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建议初中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拓交友范围。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有益于文明态度的形成和珍惜两性同学间的友情,正确认识自身身体变化,建立正确的异往途径。
参考文献:
[1]董萍华.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2]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1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4页
[4]洪嘉禾著.性的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214页
[5]李丹编著.学校心理卫生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64页
[6]彭建飞,冯周卓主编.班主任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4.
目前,中学生的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他们被各种问题所困扰,例如,人际关系方面,身体方面,学习方面,因此,让我们都来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已经提上了重要日程。作为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特征,要开展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适时适地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尽快使其摆脱心理阴影与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面临的第一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
初中生在心理问题上主要来自三方面困扰。其一,同学间关系。初中生内心有强烈交友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单纯盲目,有时会发生同学间、朋友间不融洽,孤独倾向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还会发生矛盾或造成不良后果。其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父母严重代沟,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子成才,只是一味重视学习成绩,不能理解孩子的压力,不能正确的对待和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味简单粗暴,加剧了孩子内心心理的冲突和矛盾,使之形成叛逆心理。其三,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初中生面临青春期时,心理变化特别大,表面上看他们长大了,其实心理上特别脆弱,他们希望老师关系他,理解他,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认可,如果老师在教育学生方法上不够恰当,不能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致使他们丧失了上进心,甚至会使他内心受到严重创伤。
二、初中生面临第二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父母对子女期望越来越高。繁重的课业负担,父母的过高期望,使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个个孩子不堪重负,为了应试教育,各个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教育,违反心理健康原则,使学生出现异常行为,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压力。
三、困扰初中生第三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迈步走进青春期。他们此时随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此时的初中生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闭锁心理。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对于男同学,则更喜欢交异性朋友,比较容易冲动,做事不假思索,盲目冲动。青春期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早恋。初中生对异性追求与向往,开始表现逐渐强烈,如果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教育引导,就会使学生陷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轻者耽误学生,重者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面对初中生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如何正确处理好初中生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法,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准则,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他们采取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几点:
1.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生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所造成的烦恼与忧虑,如学习竞争加剧以及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初中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产生这些困扰,与社会家庭学校有关,又与他自身生理发展有关。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教育与辅导,要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让他自觉调整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有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消除初中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初中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3.鼓励学生学会沟通,学会正常交往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用过去的年龄标准来衡量现在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合适。前一段时间电视台和报纸在讨论孩子接受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间,可谓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说:“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智力开始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春期教育。”按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后者的年龄还应提前,也就是现在的小学5―6年级才是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
事实上,现在小学里孩子们的成熟程度已令人吃惊,早恋在校园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调皮的孩子在称呼异性同学时也非常大胆。虽然他们可能只是有一层朦胧的好感和好奇心,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后果将是可怕的。因为10―12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快速发育,女孩的发育较男孩还要早一些。同性别的孩子发育速度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好奇心,对成人世界朦胧的认识更加剧了孩子了解自身的渴望。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极易走入误区,出现性困惑、性无知以及自卑、孤独、焦虑等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青春期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人际交往不仅是满足青春期学生需要的主要途径,更是影响青春期学生个性形成的最重要因素。青春期的初中生开始了以一种全新的态度理念与父母、老师、同学间的人际交往,在与他人友好的交往中,使自己增添自信和力量,个人品德和才智也就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他们由于自我认知的缺乏,交友观念和态度的不确定性,交往技能欠缺等许多因素,因此,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困惑和烦恼,直接影响青春期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人格形成。
1.初中生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心理及问题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成人感,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此时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他们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青春期的到来,使得他们精力旺盛,他们热切地期望摆脱日益增加的繁重的学习压力,他们从人际交往中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新途径,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情绪控制及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他们的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出现冲突、矛盾,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1.1与成人关系―依赖与反抗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因此他们的思维出现了批判性,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批判否定老师,对抗家长,他们认为自己和成人之间存在代沟,老师和家长不理解他们,有了烦恼和困惑不愿意向家长和父母诉说,由此产生隔阂。他们往往表现出自己很强大,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他们甚至用抽烟、喝酒、打架、上网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别人对自己过多地干涉。但是,由于自理能力、社会经验等的不足,他们不能完全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希望父母和老师能作为他们的朋友,尤其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能在精神上理解、支持和保护他们。
1.2与同伴关系―亲密与疏远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有充沛的精力,需要发泄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压抑,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有人关心和理解他们。由于他们和父母关系的变化,把对父母感情上的依赖转向朋友,把同学之间的友谊看做是最纯真和珍贵的。他们渴求同性知己,渴望异性友谊。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渴望接近,他们不断寻找朋友,希望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他们在同学之间因个性的相似、品行的一致等因素而组成一些团体,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共同谈论人生,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表现出交往的极大开放性。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丰富而细腻,对别人的评价开始变得敏感,他们觉得在身边难以找到信任的朋友,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转向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与社会上的人进行交往。
2.对青春期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辅导策略
2.1正确认识初中生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
按照心理学理论,儿童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的状态是造成青春期人际交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成熟的体验、身体的急剧的变化,导致青春期的初中生感觉自己是大人了,要求与成人的地位平等,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会使一些使青春期的自尊空前膨胀,渴望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却又说不出口,形成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共存的矛盾。青春期初中生人际交往问题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一种正常现象,只不过有些孩子表现得不明显,而有一些孩子表现得比较突出。教师和家长要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适时地给予关注、正确理解和积极支持。
2.2帮助于初中生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
2.2.1放下权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民主、平等、信任,不仅是和学生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前提,而且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放下权威,做孩子的朋友,理解、尊重、信任、无条件的接纳,是打开他们心扉的一把钥匙。倾听他们的心声,保护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权利、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他们。
2.2.2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辅导,学校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人际关系涉及家庭、学校、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它既是学生自己的最敏感领域,更是学校和家庭的一项细致而复杂的教育任务工作。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学校的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更要发挥其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倡导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校会、班会、团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活动给学生提供交往机会,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对学生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要持坦率真诚沉着冷静的态度,出于挚爱的关心和爱护循循善诱、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细致耐心地指导和帮助。
2.2.3教给初中学生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
首先要有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自卑、自负、嫉妒、怯弱、孤僻、偏执、刻板认知等心理。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完善自我,尊重、理解、宽容别人,对人坦诚相待。再次,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懂得感恩、分享、合作、谦让、拒绝,远离攻击、嫉妒、仇恨。最后,加强个人修养,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正确处理学习的交往的关系,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生病或体质健壮。健康教育就是有计划地将有关健康和疾病的防治知识传播给人们,使他们转变旧的观念和态度,改变不利健康的行为,采纳、坚持和巩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下面从青春期身心发展要求和生物教学新课程要求的角度分析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要求
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初中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青春期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害羞、忧郁、焦虑、烦恼等消极情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青少年本人、父母和学校教师都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生物老师更是责无旁贷。
二、生物新课程的要求
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基础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构建“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健康地生活”为其十大主题之一,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初中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共四册,33章,85节。在整个初中生物中含有健康教育的内容有43节,占51%,这些健康教育各章节所含有的健康教育内容和需要增加的健康教育内容都可以在生物学科课授课中开展进行。可见,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既不影响生物的正常教学,又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我在平时教学中从更新观念以人为本、灵活驾驭教材 、引导异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等方面试行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教育者要更新观念,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这是呼唤人性的教育。它以“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要善于扬长补短,开阔自己的眼光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生物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必须不懈地更新观念,充实完善自我,才能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实现理想的育人效果。同时使学生和家长体会到老师在孩子与家长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使孩子们愿意交流、倾诉;家长诚意表达、反馈。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合力为了孩子教育的实施者。
2.灵活驾驭教材,营造科学、宽松的课堂氛围
青春期身心健康是其它各科顺利学习的重要保证。我在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对青春期这一阶段的体验,让学生能敞开心胸,以人教版教材中“人的生殖”、“青春期”两节为主要平台,引入了清晰明了的《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卫生》视频资料、欢快进取的歌曲《奔跑》、寓意深刻的短文《迎向风雨》、有些争议的故事《如此早恋》、亲切自然的诗歌《走好自己的路》等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能有感而发、有理可论、有情体验。我设计了视频回顾、焦点关注、同龄交往、青春旋律等环节,整堂课与学生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育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殖系统和其他几个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从而使中学生对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科学的认识,进而正确认识和接受对待生理上出现的变化。
3.正确引导异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学会与异往也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青春期的男女生相互之间的感觉由平常到好奇,随之产生好感、会害羞,这是几乎任何一个青春期学生都有过的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必须使学生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现在学好文化知识,为自己将来成才打好文化基础的道理,而且成年以后的世界会更精彩。所以要在男女同学相处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
青春期自我保护以提高自身素质、抵制外部消极影响为基点,结合性传播疾病问题、等问题,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不良现象,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等的潜在威胁,洁身自爱。
参考文献:
[1]胡莹、李东明.《青春期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陈一筠.青春期教育是人生教育.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2003
一、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对于女性而言,青春期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特别是女生由于父母外出不在身边,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女生们会感到惊慌而无所适,又不敢咨询老师,慢慢的就就是把自己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2.心理方面
女生们在青春期中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
2.1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许多孩子的父母由于长期外出打工,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理解。当孩子有所偏差时,有些家长采用简单的训斥甚至打骂,加剧了该年龄段固有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2.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如果教师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就会使她们的心理遭到严重创伤。
2.3早恋问题。初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出现好奇与向往,由于留守的农村青少年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及时教育引导的情况下,一些女生就会涉足早恋。
3.道德教育问题
处在当下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青少年特别是女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多种困扰和考验,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3.1享乐意识严重。有些女生在片面追求个人享乐和金钱物质利益,有的甚至为谋取个人的私利走上违法犯罪的路。
3.2家庭教育的松弛和误导,妨碍了女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对孩子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公德教育,不能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
3.3社会不良环境的耳濡目染,玷污了女生的洁白心灵。如一些涉及黄、赌、毒的报刊、书籍、影视作品、网站、不法网吧,严重腐蚀年轻一代。
3.4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3.5在对男女生关系的问题上,不能处理得当。
二、解决方法尝试
1.指导女生正确对待生理问题
帮助女生们了解女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先从女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和现象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女孩青春期间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详细地解说了女孩青春期的生殖生理变化,指导她们青春期应该怎样保持个人卫生,注重自我保健,引导她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2.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1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使其自觉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2学会正常交往,引导健康情感
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早恋问题对部分女生心理困扰很大,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面对女生的早恋困扰,教师和家长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应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对女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3. 经常对女生们进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