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7: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缺乏相关技术人才
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对信息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较轻,导致安全管理出现盲区。信息安全建设过程中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技术人才对安全管理盲区予以修复,进而导致信息泄露。
(一)强化信息安全意识。企业信息安全是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基础,由此中小企业内部每个员工都应该予以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强化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意识,相比于技术安全更值得重视[2]。所以,企业内部必须强化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营造内部良好的安全意识氛围,提升员工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地安全措施离不开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强化制度建设力度,做到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对于企业内部用户相关信息权限予以限制,明确,减少个人操作可能引发的信息泄露风险。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制度应随着企业发展而创新升级,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重点培养信息安全管理人才。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都是人才的支持,优秀的人才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稳定,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发展收益增强[3]。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盲区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检查,维护,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地解决,规避风险的发生。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了网络信息化平台,以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为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信息数据容易遭受到网络攻击或窃取,即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非常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推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1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
1.1外部因素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例如,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时,需要获得大量准确的信息并保证其安全,但一些不法分子应用网络攻击和非法链接等方式获取企业内部大量信息,并将此类信息在市场中出售牟利,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剧了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程度。
1.2内部因素
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采用高质量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网络信息防护,使网络黑客应用网络病毒和信息窃取手段,轻易获取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数据。同时,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也没有受过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在应用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加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管理
企业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提升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讲,首先,企业需要树立起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识,对工作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完备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对企业运行发展中的重要信息数据进行集中性保存。其次,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工作,提升员工信息化系统规范操作的能力,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做好多重备份工作。最后,企业员工应定期使用网络安全软件对操作环境进行检查,有效处理和抵御各类网络病毒的攻击和入侵。
2.2应用有效的数据信息加密技术
企业需要应用有效的数据加密技术,提升网络信息管理质量和水平,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更好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打好基础。第一,企业需要有效的应用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对端加密等多种技术,提高企业网络信息加密的强度,为重要的业务数据和信息做好保护。第二,企业需要在应用网络信息数据加密技术的同时,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切实有效的存储,使其具有完整性,为提升企业数据信息安全水平打好基础。
2.3部署高质量的安全防护软件
企业需要合理应用各类的防护软件,提升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强度。例如现在已经普遍应用的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金山毒霸等,合理应用可以提高企业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质量,同时对外部的非法链接进行有效抵制,对网络病毒攻击和入侵进行有效预防。
2.4设置必要的安全管理权限
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需求,建立严密、分层的安全管理权限系统,对登录到系统中的用户进行严格的管理权限设定。通过这种方式,使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的用户,需要掌握不同的权限密码才能进行不同权限的操作、进行数据信息的获得,然后进行这些数据信息的应用。
2.5配置防火墙和访问控制模式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建立高效的防火墙系统,设置专业化访问控制模式,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有效抵御各种网络风险,保障企业的内部网络安全。
2.6信息隐藏模式的有效应用
企业可以有效应用信息隐藏技术,提高网络信息安全质量和水平,保障信息及数据安全。例如,采用高效的编码修改方法进行数据嵌入,如矩阵编码,其可减少修改幅度;扩频嵌入,其使编码更加专业化、高级化、复杂化,很难进行破译,降低密文信号的能量,使其不易被检测到,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这些模式有利于企业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有效抵御,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企业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3结语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应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保障企业网络和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最终为企业实现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6(1).
[2]李永湘.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6(8).
1 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只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势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信息化是各企业管理运用中必须强化的一项内容。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2 信息安全管理
2.1信息安全管理的概述
管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对信息活动相关领域的管理,来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信息安全的研究领域。
2.2信息安全管理的特征
2.2.1基础性
信息安全管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它既是行驶和保障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也是整个信息社会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信息安全管理的保障能力既是个人素质、企业实力、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标志。因此,信息安全管理不仅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任何行业、任何国家都需要的基本管理活动,而且是其实施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
2.2.2全局性
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人机交互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涉及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资产、技术、设备、环境、体制编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全局。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其实质在于全面提高整体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这就从本质上说明了信息安全管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管理,只有在总体战略上完成了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才能称为信息安全管理。因为当今的安全是包括各个领域的大安全,其信息领域的安全尤为重要。
3 动态性
由现代管理学可知,管理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过程。管理系统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管理系统内部的联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一种运动。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时间的函数,因为不论是管理系统要素的状态和功能,还是环境的状态或联系的状态都是在变化的,运动是管理系统的生命。例如在钢铁企业中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为了适应外部社会经济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变自己的功能,而钢铁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必须随之相应的发展变化。
4 安全管理系统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与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要素,第一是资源条件,即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等;二是目标,信息安全管理目标是管理运行的动力和方向;三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于,企业而言。安全管理系统,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的管理模式也将因此而发生改革。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在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信息共享,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营,而且企业还与外部网络沟通,形成互联网络。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钢铁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采用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采用大量的安全信息技术,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流资、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变革。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与企业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不断创新,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企业运用安全信息系统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5 结语
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是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信息管理安全体系与企业管理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信息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关键是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也是企业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为使我国各企业经济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科学技术研究。要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信息安全自主创新能力,使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更进一步。有效地服务于各行各业中。
参考文献:
[1]科飞管理咨询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概论—BS7799理解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戴宗坤,罗万伯.信息系统安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70-172
前言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实行经济一体化,信息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经营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只有尽快实施信息化战略与国际接轨,才能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去。对于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革需要进行一些规划性安排。其中包含有信息资源规划,这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掌握到的所有信息,从开始采集、处理一直到传输、使用全过程的一个整体规划。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无时不刻都充斥着信息,信息资源与企业人、财、物资源同等重要,都是企业在经营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经过长期的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对企业信息化安全的解决应该建立在人员管理的基础之上,致力于整个企业网络管理。
1企业信息化安全与网络管理
1.1网络集成应用系统安全
网络集成应用系统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呈现不同的情况,一些企业中的网络集成应用系统比较复杂。不能够很精准的估计防御对象的规模以及价值,也不能简单的对其加以标定界限,针对这种情况,就只能够将网络管理安全保障的工作分解开来。落实到具体的个人,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主动防御方式去进行。而网络安全信息的防御是一个保障整体网络信息安全的手段,其可预见性以及灵敏性等都为工作带来便利,在面临网络空间可能带来的威胁的同时,站在网络管理者的角度上去思考,为企业网络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对于现代社会企业发展中提出的有关信息化安全问题其范围也十分广泛。计算机系统结构安全的信息防御,注重的是以信息参与者的人为主角的主动型安全防御。
1.2企业人员信息技术安全
企业信息化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参与,因此对于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需要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才是企业在发展中的关键竞争力,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而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当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培养人才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及掌握信息化技术之后,更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目前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财富,企业信息系统中掌握着企业运行经营的大量资源和信息,而信息系统的一些安全隐患大部分来源于外界的侵扰,信息工作和管理人员个人的疏忽也容易导致信息的外泄,这将是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对于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标准有多种争议,面对争议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企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况,这些标准都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改进以及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针对这些变化,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进行安全管理。
1.3网络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安全
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安全指标就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安全,面对高要求的安全管理,对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业务能力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网络管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众多的功能模块,面临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管理一般包含有四大功能模块: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以及安全管理。而这四大功能构成了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功能,除此基本功能之外,网络管理还包括有网络规划、网络操作规范等,以下就来简单分析介绍这些功能:(1)配置管理:网络的配置管理要做到的是自动发现网络拓补结构,构造和维护网络系统的配置。时时的注意网络中被管理监测的对象状态,对网络设置中的一些设备配置的语法进行检测,对于配置进行严格的检验。(2)故障管理:在网络运行过程中时刻的进行网络有关事件的过滤和归并,通过不间断的检测及时的发现在网络管理以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网络故障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情况寻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建议,提供一定的排错手段以及工具,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网络故障预警和解决机制,从而减少故障给企业信息化系统带来的危害和损失。(3)性能管理:性能管理是对网络对象的性能方面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及处理功能,通过分析和收集了解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掌握整个网络运行体制中的运行状态信息,为整个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状况进行一个评估,为进一步的网络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4)安全管理:网络信息的安全主要在于存储在系统中的一些用户信息资料以及企业内部的资料的泄露,加强安全管理无疑是要加强用户的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以及存储保密性和完整性,保障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维护系统日志,使系统的使用情况以及网络对象的修改都有记录和有数据可循。加强对网络资源的访问量的控制。例如有些企业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为了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漏洞,在配置管理中采用了VLAN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将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都划分为各个不同的虚拟网段,而针对不同部门的职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只有具有权限的职员才能进入某一个虚拟网段,没有权限的用户无法访问其他网段。VLAN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计算机网络,里面所有内容都由同一个网线连接着,但是其中的网络又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和区域。由于该方式多是通过软件来操作实施的,因此使其具备了更多的灵活性,而该手段的最大优势在于提供了更多的管理控制,这相应的减少了很大一部分的管理费用,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配置灵活性。另外,在网络管理中可以通过边界的路由器来控制外来的用户对网络信息的访问,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外来用户对本企业网络的侵入和攻击。加之前文中有提到可以加强网络安全的预警机制。通过对告警中的危险事件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攻击行为,及时发现网络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当然,在进行这些网络安全管理手段操作中可以充分借助有关的管理网络的软件,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信息和保障,而且单一的软件绝对满足不了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软件形式,从而满足不同方面和层次的需求,无论是加强网络管理安全还是利用各种管理软件首先必须要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职业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相关管理硬件、软件的配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其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
2结束语
从本文中所阐述的众多问题中可以总结出,无论是网络集成应用系统的框架还是人员信息化和网络管理者角度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管理方面。而对网络进行管理的主体部分就是人员。因此加强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要从人员自身方面的水平以及素质和网络安全管理相关技术两个方面着手,让所有的网络管理者在思想上意识到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员的重视才会促进有关技术的改进和革新,这也是我们进行网络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林鹏,叶盛元.互联网与信息化安全(三)[J].华南金融电脑,200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工具扩展度越来越高,扩展面越来越广,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及管理的便捷性,企业依赖系统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和分析来提升效率,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企业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企业财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形成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随着信息数据的大量输入、输出、交换、应用,信息处理的便捷使企业信息化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任何信息安全方面缺失或弱化都可能造成工作的中止、信息的丢失或泄露,使企业产生影响或经济损失,以信息化平台为重要工作工具的单位,影响更加重大。4G时代的到来,为企业信息走向移动化铺好了平台,也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新一步要求。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到信息化安全管理问题,该规范第四十一条指出:“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以信息化安全管理应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重要内容,如何优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化安全,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信息化安全管理分析
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包括物理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应用安全管理等,内部控制的实施有助于预防信息化管理下企业信息数据尤其是财务数据丢失的风险,降低借助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性,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效运行。企业应通过企业信息化安全工作分析,定期进行信息化安全工作检查,落实信息化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一)物理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1.硬件安全
信息化处理以电脑、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作为硬件设备,电脑等信息终端设备不完善或故障会影响办公;服务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损坏,会直接造成数据的丢失和数据处理的中断;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损坏,会让系统停止。没有安全设备或安全设备不工作会让系统受外界所攻击或盗取重要信息。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应对硬件安全有应急预案,增加必要的备用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一旦损坏,备用设备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使业务不中止或恢复时间短。设备应支持双路电源供电,对于有可能的停电,企业应准备和启用备用电源。
2.信息设备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包含防火、防盗、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安全,只有安全的信息设备环境才能保障信息设备正常、高效工作,防范设备灭失或信息损失。对于一个大型或中型企业应专门建设符合上述环境要素的机房,服务器等设备应放在机房,因机器不间断运转造成温度较高,应配备精密空调等制冷设备,确保温湿度得到精确控制,服务器的放置空间要合理,保持空气的流通并符合设备散热需求。机房配置消防报警装置、气体灭火装置,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机房重地应有门禁管理,确保防盗和人为破坏的发生,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就机房建设及日常管理进行检查。
另外移动办公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使设备不安全性增加,云技术、云方案不断推新应用,使移动办公增加,企业应对于移动办公设备丢失制订预案,对重要移动设备做防盗防丢失部署,以使设备被盗或丢失时由信息管理员实施远程锁定,阻止非法入侵或直接销毁设备中的数据。
3.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分为数据保护、数据保密和数据恢复。存储设备是数据的载体,也是实施信息化企业的生命,数据丢失可以是致命的,一个安全稳定的存储设备对数据保护至关重要。重要数据应以加密存储,存储介质废弃时的完全抹除是数据保密应注意事项,可使用硬件自加密硬盘简化数据保密过程。而存储备份和恢复方案的实施是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在事件发生后数据得以恢复。企业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异地备份,防范火灾、地震等不可预知事项带来的数据灭失。企业应做出数据恢复预案并进行演习以应对可能的数据安全事故。
(二)网络安全与信息传输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网络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递、快速的信息查询,实现多人多组织的便捷工作,但也带来网络风险。企业首先应做好网络访问控制,最主要的措施是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应检查企业网络设备是否安装了有效的防火墙,防火墙的版本是否能及时最新,是否安排专门人员定期通过收集分析网络行为、安全日志等进行入侵检测,检查访问控制权限审批授予是否得当,是否对不适当的人做访问权限的撤销管理。
终端用户操作不当,如违规安装软件或互联网资讯点击可能使病毒侵入网络,故企业防止内部局域网风险,需规范终端用户操作,对网上下载文件有必要要求及管理。针对承载保密信息的电脑,企业应专机专用并禁止与外网进行连接。对于有特殊安全需求的部门可部署桌面云方案,将数据和操作安全策略放置到服务器上统一管理。企业可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软件并实时更新保证各终端使用相同的安全策略,避免个体不正确的安全习惯,保证定期进行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查杀和清除,保障系统不因病毒侵入而崩溃,是信息化安全内控管理的有效手段。
运营商的线路故障,可能造成整个网络信息沟通中断,虽然几率较少,但对于以信息化工具为重要手段的单位影响会很大;为防止外部网络中断,检查评估是否需要选择两家运营商,保证信息传输的正常。
(三)系统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软件是信息化实现的载体,所有信息都是基于软件进行输入、输出、运算、分析和应用的。
软件安全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软件漏洞会造成信息丢失、信息泄露。软件病毒会造成系统崩溃、信息错误。提升软件安全性,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企业的软件安全管理应检查是否使用可靠的系统操作平台软件,比如:Windows、Linux;是否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比如:卡巴斯基、诺顿等;是否选择安全保障高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软件,比如:SAP、Oracle、金蝶、用友软件等;信息化软件是否有稳定后期保障服务。完善的软件是信息化数据安全和信息化功能应用的保证。
(四)应用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1.系统平台应用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信息化最主要应用是使用系统平成会计信息自动化处理与分析、实现业务流程记录与信息传递。企业应做到信息化平台统筹规划,使财务信息化和业务流程信息化充分结合,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及信息管控力度,将企业的管理思想有效置入信息化流程使信息化平台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企业信息化系统平台应用工作包括系统上线实施建设和系统日常运维管理,都有内部控制风险点管理。系统上线实施建设为系统平台应用的基础,对企业信息化应用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信息化应用程度深的企业,若实施不成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乃至巨大风险,为内部控制管理重大风险点,应予以高度重视。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优化系统流程,制定编码规则,项目经理应实施有效的进度管理以保证系统上线成功,系统上线后应对项目进行验收,对应用中发现问题予以改善。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包括变更管理)是信息化有效稳定运行的保证,企业应制定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做好工作表单记录,通过检查表单记录评估信息化工作开展是否得当。
系统平台应用离不开系统流程与系统授权管理,只有信息化系统操作流程及权限设置合适,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风险得到即时控制。系统流程管理要求系统流程与企业管理流程文件相符;系统流程设置应合理有效,以企业增值及反应速度为原则,在实现内部控制基础上尽量做到流程简化,体现内部控制管理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授权管理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关键点,如何做好系统授权?首先,授权人适岗,要求系统授权人或批准人对公司流程掌握,对内部控制管理有清醒的认识,对不相容岗位分离有清楚的把握,保证授权批准人与执行人分离,业务执行人与审核人分离,执行人和记录人分离,物资保管人与记录人分离,执行业务人与物资保管人分离;其次,配备必要的授权审核人员,授权审核人员可以是企业内控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企业制度制订及管理人员,在系统流程制订时对授权设置进行审核,定期开展授权审计,以发现授权中问题,及时更正;再次,授权管理包括授权工作也包括撤销授权工作,需及时做好离职离岗人员系统权限调整,以保证系统操作人权限适合。
鉴于系统平台将企业信息做了大规模的集中,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大,所以对于系统数据、信息引出(下载)的权限管理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关键数据及信息引出,避免信息批量式流出或关键信息被不适合人使用,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或技术成果和管理成果被他人窃取。
2.密码内部控制管理
服务器、电脑、平台系统进入都需要密码管理,企业应要求操作人员有效设置密码,不得将密码告知他人,定期更换密码,企业应检查企业员工外出离岗时有无告知他人密码协助处理流程的行为。随着技术进步,企业可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密码管理。
3.电子邮件和即时交流工具安全管理
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使信息化风险加大,信息传输风险包括重要信息流出后不受控制及内部数据信息通过电子邮件、QQ等即时通讯工具方式泄露,企业应评估重要岗位、重要文档信息流出的风险度,必要时使用信息安全软件管理,进行重要文档加密或对特定区域信息加密管理;通过网络行为管理软件跟踪敏感文件和信息的泄露,使企业信息安全得到控制。对于即时通讯系统如QQ等可能带来的病毒和入侵风险,企业可根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程度确定是否部署内部专用即时通讯系统予以防范。
(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云平台服务推出,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专业的机房、服务器、存储、网络、信息化平台等供企业租用,企业只需付一定的服务费,为企业解决大部分信息化安全问题。使用云平台服务要做好服务商的选择,对于关键信息和数据采用做好方案选择。
1企业管理中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的基本概述
所谓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管理开发、生产等控制性的活动,旨在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生产进度,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信息化在企业的管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病毒和互联网黑客的大肆盛行,在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企业管理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数据安全问题。信息化企业管理平台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机密数据的安全问题。对于部分与外界互联网有链接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核心机密文件的丢失,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
2企业管理中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面
完善和健全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确保企业运行顺畅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相关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层领导要切实从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层面保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浅析信息化安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陆陆续续地将网络和计算机逐步运用到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中去,因此这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信息化安全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的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能够流畅运作的保障。现如今,如何更好地保证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已经成为每一个新型企业都要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运行管理小组、服务管理小组和用户管理小组。第一个是运行管理小组,所谓的运行管理小组,指的是要得以保证网络的顺畅运行,因此就要对企业网络上出现的以及即将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企业网不间断的运行。面对十分严苛的企业信息化环境,运行小组要及时对企业管理的网络平台进行监督和保护,并实时保证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运行顺畅,从而切实保障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第二个是服务管理小组,所谓的服务管理小组,指的是对企业管理网络平台服务层面上的管理,即对信息化服务中相关服务的运行、服务器硬件系统的运行以及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个是用户管理小组,负责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用户监控和管理,对网络平台上的用户行为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并对外来访客的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安全。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具,是企业内部所建立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如果企业自身遍布世界各地,那么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也会根据企业实际所在的地点形成不同的局域网。这些不同地区的局域网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真正完整的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但这些连接也在无形之中给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未经企业允许,私自接入企业网络的终端,便会对企业网构成安全威胁。同时,网络平台的稳定性也会对企业数据的安全传输构成潜在威胁[2]。
3安全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是企业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企业管理的网络运行当中,無论是网络连接线路还是网络传输设备出现问题都会有备用的线路或者设备马上投入运行,从而确保企业管理核心数据的安全。再者,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能够对实时接入企业网络的用户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并且采用相关的网络技术手段防止不明身份访客的非法链接,对于未经允许进入的用户要能及时发现,并对其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总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企业的门户,因此要切实保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企业内部用户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对企业外网用户的进入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一旦发现存有异常的非法违法行为要及时和制止和处理;②对病毒和非法内容要及时进行过滤;③对异常的网络破坏行为,如黑客非法入侵、异常发送或接收相关数据等等,要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控制[3]。
4结束语
信息化是日后企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而信息化安全则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自身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明确的信息化安全策略,才能切实保证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保驾护航,更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充分地提升企业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信息化安全在企业管理上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从而为日后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价值,从而指明了一条更为清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卢晓晖.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09,
(13):49-50.
[2]乔军利.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J].新西部月刊,2010,(1):27-29.
[3]高榕.中小型企业园区网络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0,9
【关键词】
信息化;文明施工;发展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完成从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向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必须抓住信息化这一重要的突破口。也就是说,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来促使企业自身朝着智能型和现代化的企业集团方向发展,才能在激烈的世界大环境下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信息素质、信息能力亟待加强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对信息化建设具体内容的了解,这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落后。
2.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投入不够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局限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机构设置,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没有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施工管理模式中,在这种施工管理模式中,很多信息流通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只能以非正式沟通的形式存在。这种非正式沟通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使信息交流失去其真正的作用,使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得不到保证,而且还可能阻碍工程项目管理。
3.建筑施工企业中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匮乏当前在很多行业,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直接导致相关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足。而这种现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更加突出,特别是那种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建筑施工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要想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逐步实现信息化,必须以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为基础。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用
1.财务资金集中使用分析在我国由于银行对融资的需要、政府对建筑工程项目监管的要求、甲方的要求以及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众多等现实原因,使得那些大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在银行有很多的账户,这种现象不仅使建筑施工企业总的银行贷款数额巨大,还在很多的账户中分散着总体数额巨大的小额资金,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银行出现存款、贷款数额居高不下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降低企业的财务支出,就应该推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资金集中管理方式。通过实践总结发现,实行这一财务资金管理方式,能够很好地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以及躲避金融风险提供重要的保障。
2.大宗物资集中采购以及劳务和专业分包集中招标分析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施工成本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基本的工程消耗和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待遇支出。建筑工程中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在所有的成本消耗中,建筑材料的消耗占有重要的比重,通常占到总工程消耗的六到七成,而这一成本消耗还存在着一定的节约潜质。通常建筑工程项目在其他的成本中超出计划,都会利用材料成本控制来进行事后的弥补。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成本,也就成为了决定工程项目亏损还是盈利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筑材料往往是由各项目部分散地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法会造成以下的现象:议价的能力不够,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采购时,无法获得最大限度的优惠力度;且这种分散式的建筑材料采购方式给予采购人太大的权利,很容易造成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建立大宗物资集中采购信息系统,包括供应商信息、招标采购计划、供方选择、招投标管理、合同签订等管理模块,核心思想是三级管理:集团层面建立招标采购的信息平台,合格供方信息目录、各公司的需求采购信息以及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对各种招标采购进行监督管理;二级公司负责组织具体招标实施,当某些原材料越来越集中时,由集团公司与供应方形成战略采购联盟,寻求最低的供方价格进行统一采购;项目部有最终询证的权利,可提供更为便宜、合格的材料信息供二级公司进行采购招标。这样就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些制度化的建设,有效地解决项目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大大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安全和质量,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填塞管理漏洞。同时,通过信息化解决了信息对称与透明问题,所有项目部采购的材料、租赁的设备、劳务分包的范围、价格都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比对,经营分析的数据可以进行分析、追踪、比对,甚至每个项目部召开监理会后监理会议纪要都会全部呈现,使项目组织、二级企业以及所有管理人员感到工作随时被置于公开监督之下,自我约束的管理意识明显提升。劳务与专业分包分别集中招标系统与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系统类似,也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管理合格供应商名录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管理模块实现三级管理。
三、制定安全文明管理施工方案
为加强标准化现场管理,提高公司施工现场各项目部的管理水平,提升自身形象,增强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迎合市场的需要,本着建设标准规范化的安全施工环境为目的,以国家和地方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结合公司的标准要求,制定安全文明管理施工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安全生产制度(1)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管理机构、规章制度。(2)明确划分项目部各人员的责任制,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项目经理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项目部必须按照现场施工环境,配备具有经验的相应安全员人数。并定期有上属部门对其进行考核。(3)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由项目部安全员和富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对各班组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技术上的教育培训。(4)安全领导小组时刻对每个项目部进行远程控制,定期对下属项目部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部位(方案)提出整改要求。
2.安全管理目标:工亡事故为零,无重伤,负伤率≤0.3‰;杜绝重大火灾和机械伤亡事故;职业发病率为零;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对新开工项目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三级教育培训工作达到100%;对新开工的施工劳动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办理达到100%。
3.施工组织设计(1)由对现场环境熟悉的技术人员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2)对一些专业性强、难度大的施工项目,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呈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准施工。杜绝盲目的、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方案进行的施工。
4.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1)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和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专业人员,组织各班组人员对其进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工种(如电工、电焊工、吊装工、气焊工、架工),除具有上岗证外,还应对他们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2)在安全技术交底的过程中,要做到针对性强、全面,并且在交完底后让各施工人员签字,留做文字形式交由工地存档。
5.安全检查(1)坚持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公司每月、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制度性安全大检查。项目部安全人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检,记录下各班组的施工工艺和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项目进行整改。(2)对发现有重大隐患的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检点围绕高空作业、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防止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检查中发现问题和隐患,必须立即整改,确保安全施工,并完善书面签字,在安全问题上做到“令行禁止”。
6.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在开工前对进入现场的每一个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培训,让工人能够充分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这是关系到自己生命安全的大事。将接受安全教育签字的人员名单收集起来,工地存档。
7.工伤事故处理(1)项目部每天对在项目部的受伤人员进行统计,建立工伤事故档案,并在每月25日前将情况上报给公司安全部门。(2)对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实施“四不放过”的原则(无三级安全教育、无防范措施、事故原因不清楚、责任追查不彻底),杜绝以后有类似状况的发生。
8.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1)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制定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检查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2)认真贯彻宣传,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条文。(3)现场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挂帅,并且制定一套适合本工程特点的文明施工制度,使得项目管理人员明确,必须坚持“管施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石油钻井企业来说,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利于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搞好钻井参数实时采集和网络传输,有利于提高对钻井生产中井下情况的远程安全管理水平
石油钻井生产的最大特点是野外作业,点多面广战线长。为此,必须把生产一线钻井参数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后台分析管理,增强对钻井生产中井下复杂情况的远程安全监控管理,作为钻井信息技术应用的侧重点,并围绕这个侧重点积极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很好的远程动态管理效果。
(一)有计划地组织钻井队技术员和部分信息管理人员外出培训,进行钻井参数仪、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钻井井史软件及IADC报表的培训学习。通过强化培训,让参培人员熟悉其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基本要求,为钻井参数远程自动采集做好人才准备。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钻井队配备先进的钻井参数仪,传感器、无线网卡等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在钻井生产过程中,组织钻井队运用钻井参数仪,传感器,进行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工作,并结合《井场信息实时平台》,开展实时数据、井身结构、基础数据、钻井液数据的无线网络传输和工作。通过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使管理者、一线井队技术人员都可以远程每天24小时全程跟踪、了解和处理包括钻压、扭矩、悬重、泥浆流量、泵压、泵冲等钻井参数;生产技术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了解网络传输的实时钻井参数,并对照该井的设计要求,进行动态分析,对由于井下复杂情况而引起钻井参数动态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做出快速反应和处理,从而大大增强对生产过程中井下复杂情况的远程监视和处理能力,降低钻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如,对胜利油区的重点井、超深井、大位移井,通过CDMA无线传输技术、钻井参数采集仪,进行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工作,提高了对生产一线技术监测能力,明显增强了后台调度对前线生产的远程管理水平,井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三)在前线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稳步发展条件下,要加快后台生产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对前线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对钻井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通过开发钻井生产网络数据管理平台,突出生产数据管理中心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数据的网络化分析管理水平。通过开发建设网上生产经营数据管理系统,内容可以覆盖钻井企业大部分生产动态信息、生产报表管理、外部市场的生产动态管理等,提高对钻井前线生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可以明显减轻生产管理部门收集前线生产资料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性、生产数据的整合处理能力;各级管理者能够更加快捷地了解并掌握各钻井队的第一手生产动态资料,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生产技术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通过后台数据的自动整合处理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各种可能出现的隐患,促进钻井前线安全防范管理进一步深化。实践证明,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后台分析处理,能够提升钻井生产过程的技术预警能力,提高钻井生产安全系数,全面实现科技增效。
二、加强生产视频远程采集传输,提高对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水平
钻井队作为钻井企业施工的一个基本生产单位,是生产信息及有关数据源头的主要采集点,也是钻井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发展和维护职工健康乃至生命的永恒主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钻井施工中,对一线井队进行远程监控,协助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现场限期整改不安全隐患,已成为信息技术部门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这项工作也自然应该被列入了信息应用管理的重点。因此,要把加强远程现场视频监控管理作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大事来抓,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钻井一线现场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193-02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是员工生命安全、设备正常运行安全的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对企业所有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基本责任。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监督管理时要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设备安全的检查、对工作人员安全知识进行培训,并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好监督和管理,并明文规定不能触及的危险条例,做到防患于未然。电力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要定制反事故的计划:定期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检测消除其潜在危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不断完善改造,防止因工作人员大意导致的人身事故,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的反复记忆,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让安全监管变得科学可靠。
1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
1.1 习惯性的违章作业
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会在操作间发生习惯性的违章行为,主要有违章作业、违章命令、不遵守劳动规定。在某些临时性工作中,尤其是在不断电情况下进行修理工作时,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还有一些需要停电进行的工作,有些工作人员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操作工作,结果也会导致人身安全事故,这些都是违章操作下造成的事故。
1.2 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
在电力企业工作中采用的安全管理系统大多数是没有相关联系的,正是因为安全系统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资源不能共享,在多个安全管理系统的使用中,难免会出现多个系统的反复使用或者是某些系统根本没有使用到位的现象。由于在电力企业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监管系统,导致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整个企业安全的监管。
1.3 相关领导的安全职责没有完全落实
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基本上对安全监督会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且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定,但是还会有一些根本没有将安全制度落实,而是对安全制度只会停留在表面。能说到做不到,大部分企业对安全已经做出相应的规定,并没有做好后期的监督和落实工作,最终导致安全问题发生,事故发生,因为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安全制度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将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即便是发生发生事故液并不能找出原因。更别提落实安全防范工作了。
1.4 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重视机械作业的管理,忽视了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而事故就是发生在一些不起眼的操作中,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管理中有轻重之分,并没有把日常小型工作看作管理的重点,没有从小事情抓起,俺么大的问题会一大把,在日常管理中没有及时对监督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不重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2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作业中,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水平,并确保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也说明了信息化手段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图1为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 安全性测评
我国电力企业安全性测评工作是运用安全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客观的检验和评价。通过对电力企业安全系统进行分析,来测评出电力系统在何时会发生多大程度的危险,并根据测评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带来的后果。
比较传统的安全性测评是由人工进行实践操作的,并且工作量大,耗费的人力较多,测评出结果后要及时地进行数据登记、整理、统计、分析、管理,最后要进行检索,寻找相关资料,整个过程中效率低下,并且人工的测评不利于信息的保存和检索。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结合信息化手段后,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利用信息化手段会形成一个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安全测评系统。利用科学的办法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检测报告;得出的结果便于检测和分析,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样既高效又能节省成本,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保障。
2.2 反违章管理
由于习惯性的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格外重视违章作业,并且信息化手段让工作人员清晰地看到违章作业后果的严重性,并以此为戒,然后员工体会到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用曾经的悲剧来唤醒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要求员工的实际操作,并经常让员工在观看视频中发现操作违章,以此来加深印象,让他们规范自己的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2.3 工作岗位管理
有效结合信息化手段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对没有实际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处理;对生产加工人员进行监督其到岗情况,并结合信息化技术υ惫さ那榭鼋行反馈,包括到岗时间、操作过程、操作方式都进行记录,对违章的工作人员同样进行处理,并在员工之间形成互相监督的模式,让员工时时刻刻要提高警惕,进行正确的操作。
2.4 员工安全等级评定
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监督评定,信息化技术在员工工作的运用,可以提高监督管理效率,通过部门评定对安全等级较高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嘉奖和奖励。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度评定结果进行分析,让评定数据的真实性更高,数据更新更及时。借助于员工安全等级的评定,可以督促该企业中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制度,并且能够进一步强化所有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并达到提升该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效果。
2.5 安全奖惩管理
在电力企业员工生产操作安全是企业中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都应进行监督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领导对员工在加工生产工作中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提供全新的方法,在安全监督管理中,将生产加工与奖惩有效结合,从而更有效地落实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3 结语
在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效地结合信息化手段,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让企业员工全面了解安全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加工操作中时刻铭记安全规定,这样对电力企业的员工安全、设备运行安全、设备使用状况有全面的了解,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等,在信息化手段的有效使用中,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进一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一、前言
近几年,由于化工企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下游产品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原材料,这样一来,生产规模与强度得到了快速提高,与此同时,生产过程中含有易燃、易爆、毒性较强的有机物的比例越来越大。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增大,并且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频繁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看来,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便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1.人为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安全事故管理部分的统计分析得出,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比例占大多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没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操作过程不能集中精力;随意放置易燃、易爆产品;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管理方面的知识等。上述这些都将会导致化工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给国家与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没有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大多数化工企业都是生产易燃、易爆的产品,因此,化工企业必须要认真贯彻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等。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虽然化工企业对上述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等都会会议或者培训期间对员工加以教育,其形式有多种多样,例如:电视、广播等,加大了对安全事故的宣传力度,同时各个分公司、班组等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然而,却不能阻碍安全事故的出现,这主要是因为生产重于安全,人情大于制度,这样便使,在生产过程中法律法规、安全制度等的作用都大打折扣,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生产设备过于落后
近年来,产品结构的不断更新,使得原有的设备不能再满足当前社会生产的需求。再加上,因资金、供需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化工企业没有能力购买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没有将危险品的生产转向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也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了可能。
三、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分析
1.安全管理观念的创新
1.1避免安全管理的形式化
现如今,大多数的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都只停留在思想意识的教育阶段,一直都是讲安全,然而却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自每次会议上都要谈到安全问题,因此,安全在各职工头脑中出现的概率较高。此做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已经完全发挥出此作用后,仍然将安全工作作为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那么就会使现状与实际相互脱离,此时的安全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由此看来,化工企业要避免安全管理的形式化,在大多数的私营化工企业中,存在严重的形式管理思想,只讲不做。过多的形式会使我们耗费更多的精力,对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2要有科学的管理态度
事实上,安全管理和其它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安全管理是风险管理,重点在于概率出现的大小,可以就是说,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我们要杜绝两种错误的思想:第一,将安全工作看成是一种风险,因此,只是靠运气,没有及时寻找控制方法,在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便自认倒霉;第二,想达到绝对安全,不能有小概率安全事故出现,其控制能力完全和实际不相符合。所以,这两种极端思想是错误的,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只有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频率。
2.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
2.1防范为主,重视结果
由于安全管理创新是受企业的发展特点的限制,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必须实施全方面、全过程的管理,将软件和硬件实行共同管理。所以,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创新始终坚持防范为主,重视结果的原则。不管是从完善设备、措施等条件下,还是推行新技术都要坚持预防为主要目标,提高安全系数,尽管在出现错误操作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2.2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要建立以法人为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的责任具体到个人,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员工的职责,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
2.3抓好安全管理的基本工作
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安全信息管理,认真做好记录、整理和加工的工作,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安全工作中违反规定的情况,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各种参数资料,掌握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在加强安全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将制度落实到位。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频繁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看来,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是,这些影响因素不能很快都解决掉,尽管采用非常高效的管理方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渐改善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显现出一定的效果,将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