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的职业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1 16:56: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口腔医学技术的职业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口腔医学技术的职业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4-02

口腔医学技术是主要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口腔医学、工艺制作、色彩美学三方面的知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口腔工艺制作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学生在学校主修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原理和主要步骤,实习阶段则在义齿制作公司接受工艺制作流程的强化训练,然后根据带教老师的安排、实习学生的自我意愿双向衡量标准来确定其专攻方向,学生通过接受专项内容的长期培训成为精通工艺流程中某一道工序的口腔技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和口腔医学专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在职业方向、晋升的职称系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是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技师,晋升的职称是技师系列,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私营的义齿制作公司;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的是口腔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医生,晋升的职称是卫生系列,毕业去向是各医院的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各种义齿加工厂、修复体制作公司纷纷崛起,并逐渐规模化、企业化和行业化。与此同时,“医技分家”的新局面已逐步形成,口腔医生从业资格的审查越来越规范,医师和技师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义齿制作方面急需大批经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训练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相对滞后,层次较低,大多停留在中专、大专的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导致学生专业性不强,对义齿制作工艺技术一知半解,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学生进入企业后大多需要培训后才能上岗,无法满足义齿加工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普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师势在必行。然而,在湖北省2010年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上,多名代表提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学生转专业率高,毕业后转行率高等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低认同的状况,这说明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升专业认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口腔医学技术高等教育应重视在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国内学者将其归属到态度领域。1963年,埃里克森(Erikson)首次提出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的概念,指出专业认同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感受,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题。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内涵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即学生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对专业涉及的内容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钻研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第二是指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的职业的认可,学生以能够从事这项职业为荣,并愿意将其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专业认同会随着个体自身喜好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是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大学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专业认同现状有利于了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正确引导专业认同的形成、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专业方面因素的心理感知,主要包括对自己将会成为口腔技师这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技师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和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呈正相关,能正向预测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存在的可能性。国内也有学者对此领域展开研究,如孔慧、张田、秦攀博等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陈妍、杨晶等对教师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等,为专业认同的基本特征、形成路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大部分研究着眼于大学生这个广泛的群体,较少考虑到专业自身的特点,所得的结论缺乏专业针对性;或者将高等院校提供的专业教育与专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分开,从教育层面分析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相对欠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类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教育类别,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同作为我国教育类别的模块之一;其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属于医学范畴,但是其最高学历却只是大学专科,与口腔医学专业的最高学历是博士有着天壤之别;最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名称上带有医学两字但是其职业走向是口腔技师而不是口腔医生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大学时期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高等教育对专业认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阶段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结合专业特点在高等教育层面对专业认同形成路径与机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现有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有助于从高等教育层面挖掘专业认同形成的根源,为教育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提供切实依据。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让高等院校有关部门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程度,以及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程度,为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决策者和管理决策者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专业素质的优秀口腔技师和推动未来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能够提高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个体的职业技能,提高个体的满足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能够为口腔技师行业输送大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为口腔技术专业的发展乃至这个口腔医学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2]张田,孙卉,贾林祥.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42-844.

篇2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实践性与专业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学校中的新兴专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需要数量可观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加以填充。现今,我国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学生通常只是具备理论知识,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导致到达工作岗位之后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不符。因而,对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现如今最为重要的教育工作之一。

一、教学改革目的与发展

口腔医学技术体现了一定的技术性与实用性,对于此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操作练习,并且要反复开展实践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适应社会与工作岗位的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适应能力进行培养,是体现教育效果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具备其他环节不能代替的作用。现阶段,高职学校中的医学教育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传统教育下形成的多理论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但是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练习。因此,为了提升这一专业的教学效率,学校必须要对原本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真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这一问题。

二、口腔材料学教学改革策略

1.重点进行专业课改革

从事口腔材料学的工作人员,务必要进行系统化的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自从我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这一专业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即便是高职院校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此,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对我们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化。依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可以将理论知识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必须要凸显专业性与实用性,重新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例如,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时,要将以往表面的理论灌输进行改变,同时要解决教学难度大、实用性低的问题,以此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收获更为丰富的知识。现阶段,各个学校均开展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以此获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真正突破了理论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和本节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此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每次授课时均可以对此次实践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剩余时间可以对一些课外的理论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共同进步。

2.建设实训基地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体现了实践性,与此同时口腔材料学的实验理论、操作技术近年来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基于该社会形势,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运用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口腔材料学实验质量与效果成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水平造成影响的关键。这要求学校必须要在建立实训基地,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与专业素质。为了有效支持高职学校口腔材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要在实训基地中配备专业的实验操作设备。例如,专业技工桌、专业配套烤瓷铸造设施、喷砂打磨间、石膏间、牙体雕刻间以及技工器材等,以此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支持。对于学生的实训练习,学校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为了保证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校要将实训基地进行开放,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实验操作,以此提升操作水平,为学生安排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相关机构进行实习,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了解职业特点,加强学生对口腔医学这一专业的热爱,加强学生的自信。

3.强化素质教育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多个专业互相结合、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为了培养出高技能的实践型口腔医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融入素质教育十分必要。若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便会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影响。所以,学校可以增设人文社科一类的课程,如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心理学等相,在口腔材料学专业课程中不断渗透此类课程,以此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除此之外,强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观,在此基础上培养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的口腔医学工作者。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现状,高职学校中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须要进行改革,以此培养出符合市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娟.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技术世界,2015

篇3

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常态下,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实现学科自身发展解决重大问题的必然选择[1]。随着这些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在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工艺技术领域中应用,一方面显著改变了口腔医学的面貌,引起口腔医学革命性巨变与发展;另一方面对口腔医疗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广。由于当前院校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致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前沿不掌握、专业背景不清晰、岗位适应不灵活、知识结构不适宜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体系明显不能满足职业发展的节奏和要求。如何协调口腔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协调发展业已成为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可规避的技术瓶颈。

一、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门类间壁垒日益消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口腔医疗行业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多门类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口腔医学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口腔医学的跨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与数学、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一系列口腔医学新技术。以融合口腔医学与数学、电子学以及信息学形成的跨学科领域———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例,该领域以数字化影像技术、口内3D图像采集技术、CAD/CAM、3D牙齿打印等近年广泛应用的口腔医学领域的新技术为代表[2],对口腔医疗的模式和手段提供了革命性的改变,以致中华口腔医学会在2015年举办的第17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CDS2015)上采用“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主题。无独有偶,随着口腔医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深入的融合渗透,各种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实践已经成为业界研究与实验的热点,并形成许多发展快、应用广的新交叉学科,涌现出一批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开发、极大地推动口腔医学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成为引导口腔医学发展的有力推手和导航员。

二、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挑战

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科研、教育、经济和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前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反馈和有力支持[3],导致作为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对于交叉学科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研究机制建立处于缺失和滞后。具体对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领域,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率长期徘徊不前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十分重视临床操作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科发展前沿的专业视野、解决临床问题的专业素养,职业涉及领域的实践能力都要求更高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设置。如图1所示:根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专业指导中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可以看出,就业率始终在80%左右徘徊,虽然在2007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始终处于区间等级A等以下。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社会的职业分工产生了显著变化,如果执拗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只能从事口腔医生,无异于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率,必须从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做起。

(二)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指高等院校毕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统一而产生的人才的供求矛盾。具体在口腔医学领域表现为:社会上增加了许多口腔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的职业,本科生就业方向也发生的显著分化。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口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可知,经过五年的本科学习最后从事医生职业的不过半数,且整体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反而是与机械电子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领域、与材料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的牙体材料领域、与化工行业密切联系的牙膏牙具领域的就业率逐年攀高。随着口腔医学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的职业成为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新的职业对于人才的标准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视界。这种要求需要高校对口腔专业的本科教育模式做出相应的变革,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学科交叉背景下如何做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口腔医学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一级学科,要实现健康长足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探索一条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具有口腔医学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思路。

(一)结合社会需求,及时修订培养目标

我国口腔医学交叉学科发展迅猛,但教育模式转变的滞后性导致相应的院校培养目标未能及时修订,尚未建立涵盖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三足鼎立的交叉学科体系。教育模式建立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之上,教学拘囿于专业限制,科研局限于学科壁垒,院系学科间缺乏融合合作,未能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大多为知识背景单一的“专才”,不能应对学科交叉趋势下的就业环境多元化环境,最终表现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4]。现有培养目标制约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引进和推广,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增加相关交叉学科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范式的融合,整合学科资源,应对口腔医学领域的复杂问题,提升口腔医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拓宽学科内涵与外延,促进学生在今后的继续教育中重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知识,实现口腔医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

(二)打破专业壁垒,合理调整课程组合

调整课程组合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重心下移,增加基础课比重,延展基础课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专业视界;口腔医学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医学学科、工学学科广泛进行交叉渗透;摆脱传统的专业化观念束缚,将以往的纵向深入型思想向横向宽广型思想转变,积极寻求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耦合点,开展跨学科、多背景的研究,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特点,设置与口腔医学相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适应学科高度综合发展的趋势。此外,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修订中,应该突出学科应用性和沟通性,尽快更新与完善课程中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摒弃呆板单一的封闭性结构,增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的专题课程;在口腔医学统编教材中增录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关注诸如数字打印、记忆金属等新兴、高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三)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实现教研一体化

交叉学科领域多涉及前沿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具有发展猛、更新快、不可预知的特性,因此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长期实践的过程[5]。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叉学科内容对教师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老科学转换融合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及时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拓宽自身专业视角;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尽快尽多的消化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交叉学科相关内容的积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参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积极申请相关科研项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雪超,赵世勇.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内容及形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6,7(4):47-48.

篇4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现代口腔医学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口腔修复体制作能力,能从事各种类型口腔修复体制作及其从事口腔预防保健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口腔医学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院口腔技工室或齿科技术加工企业从事各种口腔用修复体和矫正器制作的工作,服务于口腔临床[1]。

口腔正畸技工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另外,近年来口腔正畸临床学科的巨大发展也给该专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当今的口腔技师不仅要会制作传统哈雷保持器和牙合垫平导,而且要会制作很多复杂的、新型的正畸矫正器,如sanderⅡ,固定式Twin-block,甚至还要掌握与现代正畸新型临床技术相配合的技工室技术,比如舌侧间接黏结技术等。学生能否顺应社会需求,掌握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让学生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

我在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尝试从学生角度了解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现状,采用自编“高职学校口腔正畸课程学生问卷”,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2010级所有修习过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的学生为总样本,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差异性对比,得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2010级所有修习过口腔正畸技工学这门课程的口腔工艺技术的学生163名,其中男生36人(占22.08%),女生127人(占77.92%)。

(二)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学习遇到的困难及对等方面。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前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被调查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发放问卷163份,收回163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6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喜人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尽如人意

口腔正畸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略带神秘的学科,一来在于它神奇的美容魔力,能使一个人的外貌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在接触之初,尤其是口腔专业的学生,都对正畸学很感兴趣,看到病人矫治前后的照片对比都会惊叹,不禁问“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表1显示同学们对正畸技工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二来在于它的可望而不可即,口腔正畸学通常为毕业后教育[2],在学校期间,只能学习正畸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理论,对错畸形初步了解,无法对其诊断和治疗有足够的认识,也无法掌握其复杂矫治器的制作工艺。但是授课计划要求用短短的28学时来讲授近两百页的教科书及相关实践操作内容,同学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自然会有些不尽如人意,表5显示的结果就可以理解了。而且表2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任课老师的讲授还是比较清晰的,主要是讲授的很多内容因为课时的原因而删减,使整个正畸的内容体系缺乏连贯性,理解困难。

(二)课程地位改革的必要性

口腔正畸技工学在口腔技工学这个专业中,虽是一直都是常规课程,但仍是选修科目。这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该门课程的教学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让口腔正畸这门学科这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大口腔医院的正畸科门庭若市,爱美人士都来寻求帮助。如何健康、高效、稳定、优质地矫正成了该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也大大地带动了口腔正畸技工学这门子学科的发展。各个齿科加工中心,各式新型矫治器的订单越来越多。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须“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作为技术培养基地的学校也应该因时而变,提高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的地位,丰富课程内容,加大课时量,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有效接轨,便于学生学到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3]。

(三)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性

问卷中的3、4项问题是针对课程设置方面提出的。表3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口腔正畸技工学这门课程的总课时应该增加。表4显示大部分人认为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的比例要不少于实验课的比例。口腔正畸技工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若只在课堂上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院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实验课多于或等于理论课的配比。但是正畸课可以稍有不同,首先正畸矫正器以活动矫正器为主,在制作上有很多类似于修复的活动义齿,但是其作用机理却完全不同,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矫治器的作用原理,实际制作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最后矫治器自然也就很难做好。

(四)人才培养理念的新方向

首先,现行的教学相对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相比之下就没那么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光有实干精神、没有理论知识及相应的表达能力,很多机会也会失去。其次,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与临床配合的医技人员,与临床一线的医生交流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矫治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彼此沟通都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4],教师必须把理论知识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院在口腔正畸技工学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理解力、遇到的困难及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全面阐述了我校在实施口腔正畸技工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些建议,比如更加注重课程地位,增加课时,引入新的培养理念,既保障达到较好学习效果和基本学习要求,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腔正畸技工学,从而提高我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蒋菁,王莹,吴佩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中国成人教育,2008,(18):166-167.

篇5

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学习之后,已经基本了解了专业操作的技能。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2],因此《口腔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希望通过短时间大量集中地强化训练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操作能力。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学生来说牙体雕刻、滴蜡、全口排牙是最基本的技能。扎实掌握这些实训动手操作技能,对于更快速的融入加工厂的实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课程重点在于加深学生对牙体形态特点的认识,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固定滴蜡和全口排牙的方法和意义,具备牙体雕刻、滴蜡、全口排牙的娴熟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灵活、连贯的完成各项基本操作,为进入实习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支持。2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前三届实习生进入加工厂的反馈,总结实习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动手能力欠缺,操作不熟练,不能很快适应加工厂需要的情况,我系从2009年第二学期开始从对2008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岗上前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个月开设《口腔综合实验》课程。把它作为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门课。课程强化训练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课程合格的学生方可进入实习单位工作。

2.1课程实施具体方法

2.1.1课堂教学学时安排课程安排全部为实验教学,通过大量集中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操作。课程以牙体形态雕刻为主,并融合口腔固定义齿蜡型制作和全口义齿排牙的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在4周内全部完成。每周4次课(表1)。

2.1.2课堂教学方法课程的牙体形态雕刻部分重点选取口腔中具有代表性的牙位,让学生在石膏棒上完成1倍大牙齿牙冠形态的雕刻。固定蜡型制作部分要求学生先从口腔中代表性的单个牙齿开始滴蜡,逐渐完成固定桥体的制作。可摘全口排牙分成三部分上颌架及全口蜡颌堤的制作、上半口排牙、下半口排牙让学生三次完成整个全口排牙的制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教、示范学生实际操作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由学生自行独立完成,两位老师课间给学生指导。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作品并上交。教师下次课程开始之前时指出每个学生实验作品的不足并予以正确指导。

2.1.3课后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每天中午为学生开放,并有专业老师负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课堂完成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有了老师一对一的培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更快的取得进步。

篇6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是从事口腔颌面部各种修复体制作的一门学科.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就业形势良好,市场需求量较大.同时随着化学、材料学、电子仪器设备和美容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口腔修复科和义齿公司的现代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从而对从事口腔医学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未经正规专业教育,仅仅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的口腔义齿制作工人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从目前国内大型义齿加工厂的调查来看,目前培养的多数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也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部分实验项目虽已开展,但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培养口腔医学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显得十分必要.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指导下,目前各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在校教育,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学校也积极与义齿加工企业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以期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但是这种合作,多数尚停留在教师培养、专家授课和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上,学生依然是完成在校学习后,才能进入生产企业实际操作,因此,从规范的实验室操作到实际的生产操作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我校从2004年创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2006年开始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2009年我们在回顾性调查与总结的基础上,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大胆引进义齿生产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真正做到适时工学结合,“教、学、练、做”一体,共同培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首先必须建设并完善实验实训基地.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拥有口腔技工综合实验室、烤瓷室、铸造室、金属处理室、石膏房等五个按国际化标准设计的专业实验室,一个校内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中已配备有国内先进的电脑摄像操作平台、烤瓷炉、铸造机、喷砂机、去蜡炉、石膏修模机、树脂打磨抛光机等口腔技工专业设备和一系列相关工具和材料,满足了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学生与专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更加自觉主动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素质[1].为此,我们在原有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引进本地区义齿生产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利用义齿生产企业的技师开展实践教学,搭建了学习-工作-学习的互动平台,探索课堂与工作地点的一体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零距离对接;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优秀技能型人才并利用科研优势帮助企业发展,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在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结合专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按工学结合、生产流程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1)根据岗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在企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专业基础课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了牙体形态学内容,加大实验课比重,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2)按照生产流程,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自编一套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的《义齿制作工艺技术》教材,增加实践时数,学中练、练中学,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3)按照岗位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生产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4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量化实践考核标准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生产技能实训三个方面.

4.1优化实践教学模式(1)我们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均放在实训室进行,利用多媒体教学、录像、实物教具和视频展台结合,讲解、示教、企业见习、学生操作同步进行,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摄录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用于教学中,不断更新书本知识,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培养实用型人才;(2)开放实验室,应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与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习各项操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鼓励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3)在单项实验操作练习过关后,分组进入生产实训基地相应岗位,在企业技师指导下,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优势,以企业生产的方式用临床患者的模型进行车间同步实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实现与行业零距离对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经过“教、学、练、做”适时训练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就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适应义齿加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具有较强的岗位竞争力;(4)多渠道的实践锻炼.校内每年举办一届“口腔工艺技术技能大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技能操作大赛,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卫生部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培训及操作考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2量化实践考核标准

(1)与企业合作,联合制定标准化作业程序并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优化实践操作过程,建立实践项目的量化考核标准,形成校内实验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质量标准的实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建立“理论+技能”的考核模式,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制定技能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实践考核的比重(占总成绩的50%以上),并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期末和毕业成绩;(3)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考核形式,既有对实验作品的总体考核,也可对单一实验步骤的考核;既可针对基本实践内容的考核,也可有提高操作技能的进阶考核和生产实训的厂方考核,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重视.

5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篇7

二、循证医学指导口腔临床工作

临床的生产实习是一名口腔医学生能够合格毕业,迈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过渡学习期,是决定其在毕业后能否胜任实际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口腔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好,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与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医学生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及临床技能的能力,实现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推动口腔医学向前发展的目的。口腔医院在学生实习转科过程中,鼓励其循证医学原理,在临床医疗实践和决策中将最佳的临床证据融入到判断中。对于临床上的疑难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获取最新的证据来指导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新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循证医学的科研活动

在教改过程中,口腔医学院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开设循证医学的专门教学工作,邀请校内校外专家进行循证医学知识的讲座,培养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实际临床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组织研究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经验对临床操作的合理性进行效果评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讨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上世纪后半叶在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强调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临床以病人为主的临床研究。通过可靠的临床证据,同时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意愿,三者结合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通常讲的最佳医学证据,首先是指综合若干随机对照试验做出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如果缺乏相应的系统评价研究结果,那可以采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就真实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而言,系统评价的偏倚(bias)相对较小。其次是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循证医学模式的兴起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也带来了对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本变化,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basedmedicaleducation.EBME)应运而生。循证医学教育提倡的是“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有关指导、学习、研究、启发、实践。对循证医学的实践是循证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指标。当前,不少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入了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作为代表当前医学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向,美国7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办了循证医学课程。通过教学教会学生面对临床上的患者,需要慎重、准确地应用可获取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特长和长期实践经验,综合患者的价值观和自身意愿,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具体、合理的治疗方案。口腔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操作相对独立的学科。患者在口腔医院就诊时,经常只需单一医生,首诊即能完成全部治疗且很少涉及转诊、会诊。由于患者对口腔知识的缺乏,口腔医生对于病人推荐的治疗方案往往就是最终的治疗方案。因此口腔医生能否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口腔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口腔医学的临床证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变化。受科技条件的限制,当前一些看似最佳的证据,可能多年后证明并非正确或最佳。以往的高等口腔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教科书、重课堂教学,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虽然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增加、口腔医院的诊疗椅位有限,以及当前的医疗环境限制,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实际操作的患者数量相对减少。在较少的实习机会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诊疗水平,就要改变以往的经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缓解实习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循证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循证医学的学习,让口腔医学生能在毕业之后的医疗工作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针对问题寻找答案,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实现终身学习,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泸州医学院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历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校教改办指导下开展的大学生循证医学科研活动,对以研促学、提高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看,对医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掌握口腔医学专科知识,而是要成为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具有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才。循证医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模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将对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口腔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量的高科技口腔材料、设备、技术及新治疗方法不断被引入和投入应用,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更大的施展平台,但这些新技术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预后指标等临床效果尚不明确。目前部分相关病种和新技术可查询到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较少,许多临床有效的疗法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证据作为依据。目前证据的缺乏一方面影响了循证医学的具体实施,但也给基层医学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本科生教学时间有限,尚无法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系统的循证医学教学,只能在专业课和医学统计等课程中进行介绍。

篇8

[中图分类号] R856.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62-03

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建出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1],它不仅是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职医生、专科医生学习的临床技能,尤其是学习一些新技术的重要途径[2]。而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是一套能够模拟临床真实操作环境、辅助临床前操作教学的口腔专业教学工具,其仿真模拟教学设计(牙齿、头颅等)缩小了实验室与临床之间的差距,使口腔医学生能够在临床实习前顺利掌握一些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如医患的调节、支点的选择、口镜牵拉组织的手法、保护操作区邻近组织的方式、牙体预备及软硬组织手术操作等,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间的平稳过渡[3]。本文通过研究我院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培训前后的学员的技能评比,探讨该模拟教学操作系统的优越性,随着此系统的推广,一定能大大推动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培训中心进修学习的内蒙古各盟市口腔诊所的176名基层口腔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5岁,学历结构:中专生35名、大专生43名、本科生96名、研究生2名。

1.2主要方法

使用离体牙和仿真模拟头颅结合的方法对基层口腔医师进行培训。

1.2.1培训前对176名学员进行口腔临床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记录考试成绩。

1.2.2进行规范化的口腔临床技能培训,同时辅以石膏牙雕刻、理论讲解和临床观摩。培训内容:口腔科常规治疗技术、牙体牙髓病充填术、根管治疗术技能的培训共计96学时;牙周病洁治、刮治治疗术技能的培训共计56学时;冠修复治疗术技能培训共计64学时,同时辅以石膏牙雕刻、理论讲解、专家讲座和临床观摩共计130学时。培训流程:教师结合临床并用实用且简便的方法示范规范操作过程;学员自行操作,教师及时指导并纠正错误;每日结束时进行考核,学员互相打分,目的是巩固学习的内容;每个治疗技术培训必须保证每个学员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都提高并合格,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打分;全部培训结束后学员入临床观摩,进行一对一的带教,让学员体会模拟教学操作系统带来的真实感并使其掌握规范的接诊流程。

1.2.3培训后口腔临床基本技能考核,记录考试成绩。

1.3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每位学员的每一科目的成绩评分均由同一带教教师给出,以便得到客观、有效的数据。牙体牙髓病治疗技术考核包括两个方面,基本技能考核(着装、坐姿、椅位、支点、口镜d的使用、无菌操作)和专业技能(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X线片)。牙周病治疗技术考核包括两个方面,基本技能考核(着装、坐姿、椅位、支点、口镜的使用、无菌操作)和专业技能(器械选择、握持、角度、放置;支点;用力方式和方向)。冠修复技能考核:牙体预备模型后计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牙周病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牙体牙髓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考核成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修复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考核成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我国口腔医师的需求量很大,正规大医院口腔科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量培养社区口腔医师。这属于口腔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国内个别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区牙病患者较多,缺乏对社区医师的系统培训,不利于未来口腔临床工作的开展。

制定规范的培养计划和模式,应用临床模拟实验模型,对社区口腔医师进行规范的培养,包括无菌观念、预防交叉感染、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但能适应当前越来越严格的病人诊疗要求和高质量的医疗效果,而且能给实习医师提供较为完满的临床病例类型和丰富充足的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临床技能培训。鉴于目前国内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有必要对口腔临床模拟操作进行全面、系统地实验教学研究和总结。目前此类研究尚不多,因此本研究以更好地解决医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促进医学教学改革,同时使患者能够真正受益[4]。

针对社区口腔医师学历低、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差的现状,采用口腔临床模拟操作系统为主的培养方法,既能满足学习的要求,又符合当下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我院口腔教研室完全具备开展此项目的软硬件设施,拥有目前相对较完善的口腔实验室,因此本文研究并开展了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

仿真模拟教学被应用于诸多学科,并已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5]。培养方式包括4个部分:理论知识的讲解、离体牙直观操作、仿头颅上真实体会操作及临床参观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老师通过多媒体等数字化工具依据教材现有内容,讲授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操作规范[6],使学员能顾温故而知新,再次领会经典课本中的经典内容,做到理论要点烂熟于心。离体牙直观操作是使学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并操作每一个经典操作过程,使学员能观察并体会到一些复杂或专业细节操作过程,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仿头颅的使用是近年来国内口腔教学中已被认定为非常有必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学工具[7-9]。研究表明,仿头颅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真实的体验临床诊疗环境[10],并使他们更加形象化的熟悉并记忆每个操作要点,同时也提高了学员的兴趣,加强更深的记忆,更好地完成学习[11]。最后学员被带入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培训中重点操作的技术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能够对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和记忆。四年的临床模拟教学实践成绩显示,口腔仿生模拟教学对提高口腔医生临床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12],使刚入科或不规范操作的口腔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能有效地运用口腔治疗技术。在以往培训期间发现单纯让口腔医生直接在仿头颅操作会增加培训时间,增大口腔医生熟悉操作流程难度,因此,在2011年~2014年我院改变培训流程,先让口腔医生在离体牙上操作每个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然后再进行仿头颅模拟操作。结果显示两者结合教学,使口腔医生较快地掌握每种技术的操作流程,对提高培训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应用临床实例模拟操作和临床实验室进行教学,并面对模拟真实的口腔各学科的相应病例模型进行学习和诊断治疗。通过反复的仿真模拟操作,使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通过模拟练习,缩短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时间,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将缩短病人的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将实验教学从实践探讨的层面提升到理论层面,并可重点解决当前口腔医学中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针对我区口腔医生基础力量薄弱、动手能力差、无菌观念缺乏、治疗效果不理想、医疗纠纷多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培训。而对社区口腔医生的系统临床模拟培训的缺乏,不利于将来口腔临床工作的开展。实践也证明仿真模拟的临床实验教学,不但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而且对于教师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仿真头模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做好当临床医师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学习,增加学生操作的真实感[13],具备比传统临床前期教学方法更为科学、有效的优势。相信随着此项科研的完成和成果的推广,会大大推动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巧玲,胡大一.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357-358.

[2]McKinnon M,Luke G,Bresch J,et al.Emerging allied dental workforce models:considerations for academic dental institutions[J].J Dent Educ,2007,71(11):1476-1491.

[3]Perry S,Bridges SM,Burrow MF.A review of the use of simulation in dental education[J].Simul Healthc,2015,10(1):31-37.

[4]施敏.口腔医学临床前实验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 17(4):831-832.

[5]张铁军,李刚,任,等.放射仿真头模在口腔放射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277-280.

[6]牛莹,刘健,刘为国.数字化导引系统结合临床模拟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15,36(6):125-127.

[7]张乾,苏雪莲,李志强.口腔仿真模拟系统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76):59-60.

[8]王丽.基于示范校建设的口腔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8):36-37.

[9]陈乃玲,穆玉,吴文慧,等.口腔仿真模拟实验室与口腔实验教学[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4):674-677.

[10]李贤玉,梁登忠.KaVo仿真头模在口腔牙体牙髓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4):70-71.

[11]任旭,王菲,黄强生,等.试论口腔教学引入多媒体后的利与弊[J].职业技术,2011(4):51.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22-02

现代口腔医学教育是以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口腔医疗卫生工作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口腔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并且具有知识的自我更新技能,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为目标。随着口腔专业知识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授课式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口腔医学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势在必行。

泸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通过在教学和临床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鼓励学生从循证角度完成临床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思维的建立,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循证医学内容

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增加循证医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循证的思考。学院要求教师在教学备课、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不能只复述教材内容,而是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最佳、最新的临床证据相协调。口腔医学院每个学科备课组进行教学研讨会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检索医学科技文献,了解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并搜集临床证据,力图科学判断、评价、引用这些信息,做到授课时能够客观及时地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去。

二、循证医学指导口腔临床工作

临床的生产实习是一名口腔医学生能够合格毕业,迈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过渡学习期,是决定其在毕业后能否胜任实际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口腔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好,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与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医学生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及临床技能的能力,实现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推动口腔医学向前发展的目的。口腔医院在学生实习转科过程中,鼓励其循证医学原理,在临床医疗实践和决策中将最佳的临床证据融入到判断中。对于临床上的疑难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获取最新的证据来指导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新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循证医学的科研活动

在教改过程中,口腔医学院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开设循证医学的专门教学工作,邀请校内校外专家进行循证医学知识的讲座,培养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实际临床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组织研究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经验对临床操作的合理性进行效果评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讨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上世纪后半叶在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强调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临床以病人为主的临床研究。通过可靠的临床证据,同时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意愿,三者结合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通常讲的最佳医学证据,首先是指综合若干随机对照试验做出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如果缺乏相应的系统评价研究结果,那可以采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就真实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而言,系统评价的偏倚(bias)相对较小。其次是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循证医学模式的兴起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也带来了对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本变化,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 EBME)应运而生。

循证医学教育提倡的是“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有关指导、学习、研究、启发、实践。对循证医学的实践是循证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指标。当前,不少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入了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作为代表当前医学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向,美国7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办了循证医学课程。通过教学教会学生面对临床上的患者,需要慎重、准确地应用可获取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特长和长期实践经验,综合患者的价值观和自身意愿,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具体、合理的治疗方案。

口腔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操作相对独立的学科。患者在口腔医院就诊时,经常只需单一医生,首诊即能完成全部治疗且很少涉及转诊、会诊。由于患者对口腔知识的缺乏,口腔医生对于病人推荐的治疗方案往往就是最终的治疗方案。因此口腔医生能否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口腔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口腔医学的临床证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变化。受科技条件的限制,当前一些看似最佳的证据,可能多年后证明并非正确或最佳。以往的高等口腔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教科书、重课堂教学,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虽然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增加、口腔医院的诊疗椅位有限,以及当前的医疗环境限制,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实际操作的患者数量相对减少。在较少的实习机会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诊疗水平,就要改变以往的经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缓解实习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循证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循证医学的学习,让口腔医学生能在毕业之后的医疗工作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针对问题寻找答案,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实现终身学习,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泸州医学院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历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校教改办指导下开展的大学生循证医学科研活动,对以研促学、提高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看,对医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掌握口腔医学专科知识,而是要成为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具有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才。循证医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模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将对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口腔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量的高科技口腔材料、设备、技术及新治疗方法不断被引入和投入应用,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更大的施展平台,但这些新技术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预后指标等临床效果尚不明确。目前部分相关病种和新技术可查询到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较少,许多临床有效的疗法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证据作为依据。目前证据的缺乏一方面影响了循证医学的具体实施,但也给基层医学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本科生教学时间有限,尚无法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系统的循证医学教学,只能在专业课和医学统计等课程中进行介绍。

四、结语

通过我院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循证医学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对口腔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科研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后的独立口腔临床工作中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使社会和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陶军,杨天德,刘禹莲.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2]杜晓岩,吴江,李善昌,等.创建口腔医学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5):69-370.

[3]刘建平,陈薇.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6):533-536.

[4]郑家伟,叶晨,徐菱,等.开展口腔循证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67-70.

[5]杨燕方,刘海霞,张红妤,等.PDCA循环管理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口腔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100-101.

[6]张彦聪.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49-50.

[7]陈进,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4):273-276.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新兴发展的医学类专业,被学界赞誉为朝阳专业。①毕业生从事各种口腔修复体制作的工作,各级大医院的技工室和义齿加工厂是该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口腔修复临床提供优良的修复体。我院从2007年开始建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来,针对口腔修复工技能标准以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循序渐进地对《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的教学方法、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以前的教材就是精简版的本科教材,没有突出体现口腔技师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因为课时的不足,部分章节只能选择性放弃,而且存在大量重复内容,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时也会有部分内容重复。而课程目标部分陈旧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用不着,而加工厂中广泛开展的内容,学生却知之甚少。②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传授知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的目标,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了次要地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味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其结果就是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无法转变为能力。③

(3)“两段式”教学模式。传统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即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实际操作,虽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新知识 ,但这种枯燥抽象的纯理论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在实验开始之前还需要再次讲授理论知识,占用了实验课学时,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

采用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④当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并不急于纠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这个错误引起的后果,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烤瓷全冠堆瓷时,有的同学瓷层堆筑完后气泡未排尽,水分未完全吸干或是烤瓷炉操作不当,教师让学生完成的操作步骤而不介入使其纠正,最终导致烤瓷失败,这时教师可以针对每种问题分析原因并集中讨论,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牢记操作要点。这种教学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实验教学更接近于临床,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⑤

2.2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等。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是将本课程中的部分章节设计为PBL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个典型的案例并提出问题,比如烤瓷全冠崩瓷的预防和处理,然后学生分为l0~l5人的学习小组。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烤瓷修复体相关的基础知识并提出金瓷的结合机制、崩瓷的原因等若干问题,小组中的各位成员都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集中小组讨论,直至达成共识,问题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做过多的介入,仅起一个引导作用。PBL教学法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求知欲、领导能力、与人交流以及团队精神方面优于多媒体教学法。⑥

2.3 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做合一

在课程目标的制定时,我们不再区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做合一 。所有课程授课地点均在技工实验室,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工作任务导向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很好地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序化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有机地将教、学、做结合在一起,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鲜明了职业特色。理论与实践的完整和统一在一体化教学中得到了合理性体现,教学改革成果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是备受瞩目的,它强有力地支撑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地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⑦

2.4 新考核的方法与标准

摈弃传统的考核方式 ,减少了理论考试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课程卷面考试成绩占40%。侧重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定 ,加大技能考试成绩的权重,占总成绩的60%,其中包括平时实验作品(产品)评价、期末技能考核和职业素养。期末技能考核标准引入按义齿加工企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每个制作步骤的考核成绩,确保考核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3 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历经5年循序渐进的教学改革,我院教学督导处专家及来自武汉美观义齿的行业专家评估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日常讲学多达二十余次,评估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多媒体资料、考核体系以及教学质量等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本课程的改革效果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义齿加工企业对我院历届学生的工作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但在目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CAD/CAM的推广普及,行业岗位设置和需求也在改变,对于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注释

①②倪成励,罗晓南,唐勇.《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探索.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92-192.

③ 步怀恩,王泓午,赵铁牛等.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南方医学教育,2010.2:10-11.

④ 贾天法.“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化学教学,200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