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1 16:5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71-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住院患者逐渐成为医院护理关注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安全防护,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1月共收治了300例老年病患,对这部分老年病患进行资料分析,从而对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在这300例病患中,其中男性病患168例,女性病患132例,年龄在65~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2±3.1)岁。在这部分患者中,患有合并性疾病的患者有101例,合并性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作为主要病症,未患合并性疾病的患者有26例。

1.2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实施安全护理。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参考法对我院老年人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在我院就医的患者中有12名患者发生跌倒的意外伤害,且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通过上表可以明显观察出老年人跌倒受伤的主要类型以及其所构成的比例,从而对这种情形加以预防。

3 讨论

3.1 不安全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加、相关生理器官逐渐退化、动作反应变慢,因此对于某些意外情况不容易预防,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因此必须对其住院期间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够保证老年患者的人身安全[1]。

3.1.1 跌倒

跌倒是在老年患者经常发生的一种意外事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跌倒的因素有很多,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3.1.1.1 个人因素 经过资料研究,出现跌倒的患者人数,老年女性患者要比老年男性患者多,这是由于女性患者雌激素下降导致的骨质疏松发生频率较大导致,因此当其跌倒后,很容易造成骨折以及骨粉碎等伤害。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加,容易出现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骨质疏松等病症,且迟钝因生理功能的退化而逐渐缓慢,因此及其容易发生跌倒事件。

3.1.1.2 环境因素

如果不对老年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当其走到有水渍或者地面较滑的地方的时候,极易摔倒[2],因此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必须对病房内的阻碍物品进行挪移,防止因防护措施的不足(例如走廊栏杆损坏、马桶太高、床铺铺位不舒适等)造成老年人跌倒。

3.1.1.3 护理人员人手不足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因此会出现失眠、尿多等症状,此时部分老年人便会离开病床随处走动,而夜间护理排班的值班人员较少[3],容易忽略老年患者的情况,增加老年患者跌倒致伤的几率。

3.1.2 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包括坠床、烫伤等伤害。老年人由于平衡感减退,因此常常在睡眠过程中失去主动控制意识,发生坠床,造成骨折、头部撞伤等伤害。

烫伤是由于老年人的感觉功能有所减弱,因此在进食以及使用热水袋等物品时,由于动作不灵敏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4]。

3.1.3 误吸、误食

老年患者由于疾病困扰,常常会发生误食的现象。由于老年人运动功能减弱、运动量减少,因此在进行吞咽或者进食的过程中,容易被唾液或者是食物卡住,从而阻塞呼吸道,造成老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者容易发生窒息,有生命危险。

3.2 对策

3.2.1 跌倒护理

针对老年人的病症情况以及患病程度,将其进行分类,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高危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对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进行实时护理,分时段检测。

将病房以及走廊中不安全的因素去除,为老年人更换防滑、舒适的衣服鞋子,移走容易绊倒老年人的凳子等,保证走廊的照明设备工作情况,通过全方位的照顾方式防止老年人跌倒[5]。

3.2.2 防护措施

为防止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应该进行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讨论,对容易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挑选高危因素,针对每种危险因素的特点进行计划制定。

进行责任分工制,通过对每个护理人员实行评优绩效等做法,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防护意识,加强护理措施,对老年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手段,从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3.2.3 安全教育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与工作积极性。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健康宣教,从而提高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防护意识,从细节入手,避免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

通过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对策防范,有效提高我院老年病患的住院安全,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了病患住院期间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医院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瞿韦,朱乾萍,唐靓等.老年住院患者常见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320.

[2] 朱藩.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的护理措施[J].医药前沿,2012,02(11):240-241.

篇2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3]。

1.2误食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3暗室内碰伤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引起医疗纠纷。

1.4坠床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回避险境的反应比较迟钝,易发生坠床。

1.5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宣教工作不细致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及家属自愿的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宣教不细致或不恰当,会给病人带来不稳定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因眼内惰性气体在高空中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故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气体注入的患者应禁止坐飞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术后应该注意俯卧的姿势,在保持俯卧的同时,胸部不能长时间压迫,以防静脉回流障碍使头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缺血,导致视力下降。若健康宣教没有告知患者,将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2安全防护措施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找出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考虑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2进行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进行入院评估,评估内容除一般情况、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外,重点评估患者的生活处理能力,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通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护士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处于主动地位。

2.3我们对手术后和俯卧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3.1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1)病房用防滑PVC木地板,在拖地板时要求拧干拖把,并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设有扶手。单间厕所门口加防滑垫,最大可能地减少患者滑倒。(2)患者的用物整齐地放在患者易取之处,医疗器械和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散放在地上绊倒患者。(3)针对老年患者视物不清,嘱其上厕所时可按呼叫器,由护士给予帮助,呼唤器应放置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2.3.2嘱患者穿防滑鞋,衣裤宽松舒适。

2.3.3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4]向高危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低血压的相关信息,使他们了解发生性低血压的原因,如何预防以及一旦出现性低血压的症状该如何处理。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指导其分几步缓慢起床:在起床前,先取半卧位,再在床上坐几分钟,再扶床头柜,拐杖等缓慢站起。嘱咐患者一旦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

2.4防误食对于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均应由护工或家属喂饭,每喂一口都要用餐具或食物接触一下老人的嘴,然后再将食物送进口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每餐均应由护士检查后方可食用,以免饮食不当影响治疗效果,再者喂饭的时候尽量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2.5防暗室撞伤为避免患者在暗室内碰伤,我们将暗室的仪器和物品放置简洁、合理,在患者手术前先带其到暗室,熟悉暗室的设施及检查时要摆放的位置,适应暗室的环境,责任护士与患者一起熟悉病房及暗室的线路,让患者有安全感,对双眼视力障碍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在患者一览表上用红色小三角标志区别,使各班护士做到心中有数,进行重点护理。并安排护士在暗室内搀扶患者,有效地帮助医生完成检查,在搀扶患者的时候,我们与患者面对面,护士的双手拉起患者的双手,患者向前走,护士退行,这样患者不再有踩空的感觉,到检查台前先让患者扶住凳子再协助其坐稳;然后一手扶住患者的头后,另一手扶住前额,慢慢向前移,平稳地将下巴放在支架上,前额贴紧额头架,检查时嘱其不要变动头位和,以免仪器碰伤。

2.6防坠床为防止老年人或儿童发生坠床,我院专门把我科70张床更换为带护档的可调试的自动床。同时要求加强夜班护士的夜查房,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2.7加强眼科健康教育为落实健康教育,我们请各专业医生讲解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并选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要求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每个责任组有一名护士进行健康宣教,护士长对入院3天以上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检查,并把此项检查以优、中、差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直接与奖金和年终考评挂钩,每月召开一次公休座谈会,倾听患者对医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3小结

影响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这也是我们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同时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详,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篇3

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后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前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照组。入选条件:均为首次住院治疗,神志清醒,无精神异常,且言语表达及理解能力均正常。其中,对照组男68例,女56例;年龄26~79岁,平均(46.6±5.8)岁;平均住院时间(15.0±5.3)日。观察组男70例,女54例;年龄25~77岁,平均(45.9±6.1)岁;平均住院时间(15.7±4.9)日。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安全防护图标的制作

(1)使用入院评估表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基本资料、体检情况、生活与营养状态、心理状况、自理与康复能力、疼痛程度、压疮及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等进行详细评估,最终确定13种神经内科常见的安全隐患,分别为防走失、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防误吸、防舌咬伤、防自杀与伤人、放烫伤、防意外拔管、防肢体功能废用、防泌尿系统感染、防肺部感染、防下肢静脉血栓。(2)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制作安全隐患识别与防护图标,其中图标外形要美观、易于摆放,颜色要醒目、便于区分,内容要通俗、易懂。

1.2.2安全防护图标的应用

(1)对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内容为安全防护图标的使用、资料收集与信息反馈等。(2)分析所选病例的入院评估表,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给予我科统一制作的安全防护图标,将大图标放置于患者病床尾部的信息栏,并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以便于床旁识别,帮助临床采取正确而及时的防护措施。将小图标贴于腕式识别带上,以便于患者外出活动、检查及医务人员识别,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安全防护图标实施过程中,护士每2小时进行1次检查,内容包括防护措施落实与否、图标是否丢失等。责任护士每周进行2次复评估,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则需根据新的安全隐患评估结果调整图标的内容及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4)对出院时仍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给予腕式识别图标,以方便院外医务人员的快速识别,使其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并能向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汇报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5)定期进行电话调查、随访,及时反馈安全隐患的信息。

1.3效果评价方法

①观察和记录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事件,并填写意外事件表,比较安全防护图标使用前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②患者出院前1天,分别调查医、护、患三方对护理安全管理和隐患防护措施的满意度。

1.4统计分析

使用软件包SPSS14.0处理所选病例的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的坠床、走失、误吸或窒息、自杀或伤人、肢体功能废用、肺部感染、意外拔管、泌尿系统感染、舌咬伤、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

2.2实施前后医、护、患三方对安全防护的满意度比较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神经内科的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

篇4

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老年全身代谢性疾病,以骨含量减低和骨微观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可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的发生,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笔者总结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坪医院3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已行X线摄片及骨密度测定确诊。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62~82岁,平均76.8岁。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痛、全身性骨痛。骨折患者18例,不同程度活动障碍患者8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6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

1.2  治疗原则:主要以促进骨钙形成药、抑制骨钙吸收药、促进骨细胞形成药为主。另外,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方法治疗。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骨痛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2 护理要点

2.1  饮食护理:①饮食适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饮食要适量,暴饮、暴食会损害胃肠道,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对于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一次性进食过量营养物质,身体不能有效吸收,只能排出体外,不宜于纠正骨质疏松;②钙及Vit D:钙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要求补充足够的钙,尤其是饮食钙的摄入,才能平衡体内钙的代谢。正常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50 mg,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则每天应增加至1 000~1 200 mg为宜,且钙磷比例高于2:1,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另外,Vit D能与甲状旁腺素协同作用,从而维持体内血钙浓度,促进肠道钙的吸收[3]。含钙高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花生酱等;富含Vit D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③蛋白质与Vit C:研究表明,进食高蛋白和富含Vit C的食物可有效增加机体钙的吸收[4]。而体内蛋白质或Vit C缺乏均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推荐富含蛋白质(鱼、虾、奶制品、豆类等)和Vit C(蔬菜、水果)的饮食,保证患者每天至少摄入优质蛋白60~70 g,Vit C 300 mg。

2.2  日光、运动: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导致光照不足,影响了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及皮肤Vit D的合成。另外,适量运动能有效刺激骨组织对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利用[5]。适合老年人参与的运动项目包括散步、慢跑、健身体操及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以上午10点或傍晚为宜,30 min/次左右,运动量不宜过大,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若出现严重心痛、胸闷等情况时,应立即终止活动,并报告医生处理[6]。

2.3  骨痛的护理: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腰背痛。对于轻症患者可给予以轻柔按摩或热敷,症状较重者应嘱其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对于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可适量给予口服镇痛药。

2.4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是患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能提高患者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7]。避免饮用过量咖浓、茶啡、戒烟、限酒、忌刺激性食物等,有利于提高患者骨峰值。增强患者防跌倒意识,鼓励其在户外活动时使用手杖,以增加其身体稳定性,避免跌倒、摔伤。

3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出院,随访1~2年,无一例再发骨折。

4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常常以为腰背酸痛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未能进行及时、规律的检查和治疗,最终导致全身骨痛、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认为,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活动减少、日晒不足、钙、Vit D、Vit C、微量元素等缺乏[2]。本研究针对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38例老年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1~2年,无一例再发骨折。提示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金志兰.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干预[J].当代护士,2010,1(1):55.

[2] 谢冬梅,张雪梅,岳冀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0,31(4):545.

[3] 刘  臻,王  茵.钙、Vit A、Vit D等与骨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3):215.

[4] 唐丽琴.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7(32):126.

篇5

1.1环境因素:病区环境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1】。老年人住院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病房内卫生间、厕所缺少扶手、地面的湿滑、设备的摆放、床的高低、床脚刹制未固定等,对陌生环境有害怕感,不适应感都有可能成为老年病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

1.2生理因素:住院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其个体感觉、前庭、视觉、传导神经和中枢整合能力明显降低,老年人位置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可出现平衡觉失调,如走路不协调、站立不稳、肌力减退、关节灵活性减退、行走速度和步态异常等,易发生跌倒。另外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女性跌倒的几率为男性的2倍【2】。

1.3药物因素: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容易出现反应迟缓,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增加。如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常因变动过快而发生性低血压;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夜尿增多,频繁起床,尿量增多后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出现低血钾、低钠等易跌倒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服用扩血管药物等均可通过影响神志、精神、步态、血压等增加跌倒危险;服用止痛、镇静安眠药也是跌倒的因素之一。

1.4心理因素:自信心和情绪也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一方面老年人个性好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去做,这会增加跌倒的机会,另一方面害怕跌倒的心理又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降低了活动能力,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随之升高。沮丧和焦虑心理可减低老年人对自身及环境及其他人的注意力、不易发现危险情况,从而发生跌倒的机会。

1.5跌倒与改变因素:跌倒与改变有关,如如厕时起来跌倒,起床或者从椅子上起来时跌倒,长时间步行后坐下时坐空跌倒,老年人关节僵硬,屈膝不便起床及九坐后立即行走,的突然改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昏,站立不稳而跌倒。

1.6其他因素:我科绝大多数都是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对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等也可引起意外跌倒危险。如在值夜班时,一般只有1-2名当值护士,但需要承担整个病区40-50名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病区病情观察重任,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病人的服务需求。因此,由于护士人力资源不足也是造成老年人住院患者跌倒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跌倒的护理对策

2.1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患者入院后在对其入院评估时同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立是否为高危患者,再针对患者个体需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安全管理。对高龄体弱能活动,以往有跌倒病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服用降压药、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止痛镇静剂,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久病下床,心律失常及随时有晕厥肯能的患者等均需纳入跌倒高危患者进行管理,并每班交接追踪,重点预防。

2.2入院健康宣教:要重视入院健康宣教,包括环境、安全宣教,药物和疾病宣教,气候宣教等。让住院病人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扶助患者亲临各处环境,给予提醒安全防范之处,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做好安全指导。如起床或变动时勿用力过猛,蹲下及站起来时要动作缓慢,起床时要做到3分钟,即醒后1分钟起床,起床后在床边坐一分钟再站立,站立后一分钟再缓慢行走,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年老体弱者不要单独外出,嘱其家人陪护,让病人掌获自己有哪些跌倒倾向,给予预见性的指导,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

2.3提供安全就医环境:病人入院后告知患者或家属,患者有跌倒的因素,并签预防跌倒告知单,患者床头温馨提示放置“防跌倒”红色警示标识,日常用物及呼叫铃放置于患者触手可及处,告知患者需要协助时随时按铃通知护士。病房及走廊光线要充足,夜间用光线柔和的照明灯,地面平整干燥无障碍物,病床高度适宜有床栏,床腿刹制固定好防止移动,洗手间厕所有扶手,湿拖地面时放置写有“小心路滑,防跌倒”的醒目标志,使患者能提高警惕。

2.4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对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及跌倒的危险因素,发现困难及时求助护士,对有跌倒恐惧心理的患者要帮助其了解如何预防跌倒的知识,克服恐惧心理。

2.5建立住院患者跌倒应急预案:当患者发生跌倒时,当班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伤情,初步判断摔伤原因及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并填报不良事件报告表,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原因,吸取教训,制定跌倒措施,并向护理部报告。

2.6护士加强巡视,做好安全防范:加强年轻护士培训,提高对跌倒的干预意识,增强护士责任心,合理排班,严格按照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特别是加强薄弱时段的有效巡视,对高度跌倒危险性的患者给予保护,主动关心病人的起居饮食,落实安全防护用具,为每个患者拉好床栏,睡眠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肥胖患者应在床旁再加用椅子防护。如发现患者睡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栏,告知跌倒隐患,做好病人生理护理,减少因护士人力不足时对患者照顾不周而带来的隐患。

3 结果

住院老年病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时发生无限定模式和地点。对意外跌倒患者的原因分析,发现患者的原发疾病、环境、药物因素及患者知识缺乏,年轻护士对跌倒的认知不足等都与跌倒有关,通过护理管理对策在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应用,有97%的住院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跌倒的危险性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障碍降到最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篇6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

1.2误食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3暗室内碰伤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引起医疗纠纷。

2安全防护措施

2.1防跌倒我们对手术后和俯卧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30秒后再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2防误食对于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均应由护工或家属喂饭,每喂一口都要用餐具或食物接触一下老人的嘴,然后再将食物送进口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每餐均应由护士检查后方可食用,以免饮食不当影响治疗效果,再者喂饭的时候尽量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篇7

造成心血管患者坠床、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有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

1.1环境因素

1.1.1地面不平或过于光滑、地面潮湿。

1.1.2陌生环境,过道拥挤、台阶或楼梯、堆放障碍物等。

1.1.3床铺过高,床、轮椅、坐便器等的轮子易滑动。

1.1.4室内光线不足。

1.2潜在自身因素

1.2.1自身疾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均可出现短暂的脑血管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老年人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一时性意识丧失而昏厥跌倒。

1.2.2年龄因素:大多数心血管患者是老年人,研究证明,年龄是病人跌倒危险的显著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老人行走时,举足不如年轻时高,身体的重心前移,造成身体处于前倾姿势,很容易被绊倒。有的老年人因肢体功能障碍、平衡障碍等导致步态失调。

1.2.3视力减退:心血管患者常合并眼底疾病,造成视力下降,很容易在行走时被障碍物绊倒。

1.2.4药物因素:如服降压药、利尿药、抗抑郁药、失眠时服镇静催眠药、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药,这些药物均可影响脑部供血,引起性低血压,导致机体的平衡失调。

2预防管理流程

2.1使用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每个患者入院后,护士按照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对其进行评分,评估项目为表格式,每个项目对应不同分值,当分数越高证明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危险性越高。根据此护士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执行相关护理,同时告知患者与家属并在告知书上签字。

2.2制订坠床跌倒应急预案:制订坠床跌倒应急预案,每个护士应认真进行学习,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快速有效地处理。

2.3使用警示标识:对于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的高危患者,使用警示标识,张贴于床尾,醒目的标识不仅起到了警示护士的作用,也达到了提醒其他工作人员及家属的目的。

3预防指导

3.1环境设施上的指导:入院时介绍周围环境,避免台阶、门槛等障碍物,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床铺固定,高度适合,减少床边杂物,注意光线亮度,卫生间地板应采用防滑的材料,安装坐式马桶和扶手,向病人示范呼叫器的使用方法,指导患者最好穿防滑平底布鞋。

3.2安全防护指导:如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睡觉时将床栏拉起,活动时要有专人陪伴。对于高龄、肢体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受限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并安排靠近护士站的地方,记忆力障碍病人要加强环境介绍,选择一些醒目的标志,便于病人记忆,神志不清或躁动不安的患者应适当使用约束带,告知患者家属不要自行松解约束带。

3.3使用药物的防护指导:使用降压药时,应注意变化时动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发生;使用利尿药物时,应多食含钾食物,防止因电解质紊乱引起肢体无力致跌倒。使用糖尿病药时,应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4其他

定期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每班交接,每周评估一次,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加强指导与教育。

通过采取以上种种措施,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明显加强,对坠床跌倒事件高度重视,通过向高危患者和家属提供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对辨别高危人群和施行干预措施上有明确的认识,真正的落实了对患者的安全管理,避免了住院心血管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成为跌倒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由于疾病的影响日趋下降和退化,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关注,做好老年患者住院护理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使患者及家属建立安全意识,防范跌倒坠件发生。近年来,我院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使社会满意度提高。现报道如下。

1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1.1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收集相关信息,做出初步评估,为下一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可采用交谈、体检、查阅病历收集资料。①身心状态评估。如老年患者的实际年龄、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②社会文化背景评估。如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个性特点。③既往受教育情况的评估。既往是否受过健康教育,掌握哪些护理知识,根据老年患者文化水平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法。

1.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从评估中获得的资料如患者缺乏哪些知识、技能、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建立学习目标,并由患者及家属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使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学习。同时目标应具体,符合患者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实施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一对一教育,集体宣教和书面教育等方式进行宣教,指导和示范防跌倒坠床的一系列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病房墙壁张贴图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录像,使患者及家属易于理解和接受教育。

2实施步骤

2.1入院介绍教育可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如图片、宣传栏、录像等,宣传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理机能退化。病理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老年痴呆,自理能力丧失,眩晕症,高血压。心理因素,焦虑症、抑郁症。环境因素,地面不平、潮湿、室内有障碍物、设施不到位,无床栏、扶手等。因人而异进行宣教,讲解住院环境,设施,住院制度,指导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与预防。

2.2住院期间教育住院期间,不准患者擅自离开病房,如确实需外出,必须经主治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医患双方签署患者离院告知书,方可离开病房,并告知返回病房时间。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注意用药方式、用药方法正确,耐心解释用药原则及按医嘱给药对疾病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做好环境评估,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证走道畅通无障碍。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光线适宜,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老年患者改变时动作要缓慢。对老年患者使用带床栏的防护床,对于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进行评分,评分大于4分填写评分表,护理记录单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将评分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并留陪护一人,并根据病人情况每周护士长评估一次,并追踪结果,强化教育。对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的一览表左上角做好红三角标记,床尾应悬挂小心坠床警示标识,在小黑板提示栏内写清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的床号、姓名。并进行交班。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有无漏报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3出院时教育为了使患者尽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家庭的自我护理,出院后必须围绕加强自我护理为主题,真正从老年患者健康出发,鼓励老年患者学习掌握安全知识,防止跌倒坠床发生,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及心理调适,合理休息睡眠,合理营养与锻炼,合理用药指导,并做好生活饮食指导,告知复诊时间。

篇9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神经内科的护士必须重视并随时评估本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规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及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保证[1]。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 跌倒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同时,还可因脑细胞减少而引起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大脑的决断迟缓对险情不易发现,在快速回转动作的复杂过程中也容易失去平衡而发生跌倒。如遇地面湿滑、地面不平整、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倒。另外住院患者多服用镇静药、降血糖药、降血压药,也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1.2 坠床 脑血管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患者在恢复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出现尝试行为及高龄老年患者对病床的高度不适应而容易致坠床,另外昏迷、癫痫、躁动等患者未予床挡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约束带也是发生坠床的危险因素。

1.3 烫伤 神经内科患者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患者对痛温觉感觉障碍,使用热水袋时护理人员由于宣教不到位,患者或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和使用方法易造成烫伤。

1.4 压疮 神经内科患者因病情重、长期卧床、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因素,或护理未到位,如及时给予气垫床、翻身拍背及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等易使患者形成压疮。

1.5 非计划性拔管 神经内科患者因病情危重,或出现各种并发症,给予留置各种导管的几率很高。患者对置管不适,当出现躁动、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护士宣教不到位,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放松约束带,或陪护熟睡未严加看管,易自行将导管拔除,影响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1.6 窒息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如脑卒中,运动神经元病,吉兰-巴雷综合征,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如进食呛咳严重而未及时调整进食方式,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操作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胃管长度不够、鼻饲速度等皮肤问题。滋润剂能延缓皮肤水分的挥发,改善患者皮肤的干燥,减轻痒感和清除皮肤表面的脱落角质,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提高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指导患者夏天以1~2次,冬天以2~3次,以达到最好疗效[2]。

1.7 输液外渗 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患者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同时危重患者多,使用升压药时如外渗,由于该类药有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更易出现软组织坏死。

2 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的处理能力,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镇定自若,遇急危重症病人沉着应对,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要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特别是对年轻护士更应严格要求。

2.2 提高静脉穿刺率 老年患者末梢循环差,血管弹性差,在输液前注意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程度,有无硬结,严格判断静脉炎和血管损伤征象,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输液时,加强巡视,防止输液并发症发生。

2.3 抓好安全教育 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确立护理安全信念,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提高护士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落实各项护理职责,按时巡视病人,加强看护,防止坠床、跌倒、管道脱出及压疮的发生。对有褥疮危险的患者,给予按时翻身,做到“五勤”。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使用床档、约束带,保持约束带松紧适宜,专人守护。对病情需要使用热水袋或冰敷的患者,不能直接接触皮肤,要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或冰袋,以免烫伤、冻伤。及时查看带有各种管道的患者,评估管道有无松动脱出。对精神异常患者,专人守护,以防发生意外,并做好床头交接班。

2.4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增加护理人员,保证基本工作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节假日及夜班人员力量不足,易造成安全隐患,人力资源应合理配置。2.5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及总结

对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严格每日检查清点急救物品、药品及仪器,保证急救用品完好备用状态。

3 结论

总之,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护理工作安全性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只有抓好护理安全,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优质、有序的服务。

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8-02

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综合护理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住院的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订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并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实施,抽取实施前后病例各300例,评价护理效果。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60-85岁,中位数年龄746岁。其中冠心病86例,脑血管疾病80例,2型糖尿病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6例,肺癌18例。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60-84岁,中位数年龄753岁。其中冠心病82例,脑血管疾病78例,2型糖尿病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8例,肺癌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安全隐患

121 患者及家属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常常罹患慢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有些老年人平衡功能差、感觉迟钝、听力视力及理解能力减退,临床上易发生坠落、摔倒、烫伤等意外事件[2]。患者离开工作岗位,自觉自身价值消失,会产生孤独感。部分老年人固执偏执,不执行医嘱和护理措施。部分患者家属工作忙,照顾不周,对老人关心不够,会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

122 病房环境因素 病房摆放物品过多,患者活动空间小,地面积水、灯光不够明亮以及卫生间没有扶手等均可能引起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老年人往往记忆力差,对于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及运动度等指导需要反复讲解。如果讲解不到位,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会增加。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反复和患者讲解便秘的危害,不能用力大便,否则可能导致心衰加重等情况。

124 护理人员因素 对老年人安全护理,应强调加强责任心[3]。部分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够,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和患者解释病情时,有时过度夸大,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13 综合护理措施

131 评估患者病情 采用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护理,在床尾给出警示标志,并告知家属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患者安全。

132 改善病房环境 患者床上标识防跌倒及坠床的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病房照明充分,患者去辅助科室检查时由专人陪护,避免患者摔倒。房间不放置过多物品,患者在卫生间时不能反锁门,万一发生意外可及时抢救。

133 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护理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责任心,特别是对评估的高危患者。加强病房巡视,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

134 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释各种辅助检查的目的、治疗药品的作用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等。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纠正其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增加治疗依从性,积极地配合各种诊疗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前300例患者共发生意外事件10例(34%),实施后共发生2例(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 结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核心,对老年病房患者实行安全管理,在为患者提供医疗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4-5]。本组结果显示:正确评估患者状况、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改善病房环境、规范护理操作和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应加强护理操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制订改进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制订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加强病房风险管理,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付凤齐,邢娟青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需求及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63-64

[2] 赵敏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