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的状况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1 16:56: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绿化的状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绿化的状况

篇1

在国内外研究中发现,不管是城市生态平衡,或居民生活环境,或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均提出城市绿化,需重点改善生态环境,使美化景观与经济发展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城市规划设计经验,主要分析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内容。

1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

从1960年开始,社会发展注重重工业发展,资源逐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危机逐渐加重。在城市生活的局面,肺癌、支气管癌等城市疾病发生率日益提高。处于该种状况下,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终受害者是人类,人们也无法脱离生态自然的保护。所以,在近几十年来,城市绿化得以快速发展,我国环境绿化经历了诸多阶段:在古代,自然园林是供狩猎使用,私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供贵族观赏使用。在19世纪末,随着城市环境急剧恶化,政府征收土地开辟绿地,是供居民使用,在亚欧各国掀起了公园运动。

2城市绿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从1990年开始,我国许多城市着手开始绿化建设,绿化建设出现了历史,能够明显改变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绿化建设呈现良好势头。然而,在城市绿化进程中,因意识不强且观念落后,设计感不强,缺乏绿化特色,加上养护管理不合理,使得城市绿化处于一种无序、不合理状态。另外,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主要表现如下:

2.1人均绿化面积少

由近几年可看出,我国绿化前景不乐观,各城市绿化状况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且南北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在2009年末,我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8mz的城市少于20个。随着开发区绿地增加,郊区绿地逐渐增加,我国城市绿地面积逐渐减少。

2.2绿地面积严重缺乏,城市绿化建设规划不合理,缺乏系统园林配置

未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绿化建设,绿化建设的文化氛围、艺术层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园林建设中,未考虑居民享受、使用与休息的休闲环境建设,与自然景观融合度不高。

2.3开发商重视开发效益,未立足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绿化建设

在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中,许多开发商注重眼前利益,将城市绿化工程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所以,使得环境被肆意开发,破坏了最初合计规划。所以,政府需强化引导力度和监管力度。

3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忽略了城市环境。而鸟语花香、绿色自然的生存环境,是居民向往的居住生活。现阶段,在城市建设中,绿化建设受到政府部门关注。人居环境好坏,需依靠绿化建设。

3.1树立整体性与系统性观念

无论城市哪个角落,均属于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在绿化建设中,需立足城市整体角度,考虑局部因素。在城市绿化中,立足城市整体角度,开展园林绿化建设。

3.2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

篇2

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发展及研究现状

城市森林的提法最早源于美国和加拿大。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中,首先使用“城市森林”这一名词。森林城市建设蓬勃发展,极大推动了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美国对城市森林的理解比较广义,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范围内的所有树木。而欧洲一些国家,像德国、芬兰等把城市森林主要定义为城市内的较大林区和市郊森林。这些国家森林资源丰富,各城市中绿化率几乎达50%以上,环境优美,绿化遍及各个角落,同时或在市中心,或在市郊都建有城市森林,成为市民的天然氧吧,生存环境宜人,环保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个市民的脑际,是真正的生态城市。日本对森林城市的建设也十分重视,城市森林有相当的规模和质量,而且赋予了浓烈的文化氛围。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是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很多城市纷纷响应。由《城市绿化条例》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制定,各方面对生态平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达成共识,而“城市森林”建设对生态平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森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目前全国设立了12个城市森林建设示范点,像上海已经启动500米宽的林带建设,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国城市森林发展理念日渐清晰,通过近20年的研究与实践,符合中国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设指导思想“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林水结合建设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即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天津市未来城市定位与开展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反映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大开发、大开放,天津必将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国北方的经济金融中心。近年来天津城市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距离天津市的国际化、绿色生态型城市定位尚有一定差距。城市绿化状况近年来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绿地数量不足,绿地建设尚存在着追求数量、面积,土地空间利用率不高,生态效益不明显,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热岛效应仍很严重等状况,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的问题。城市森林建设可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在天津尽快实施城市森林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大绿化体系,改善环境污染,让天更蓝、水更绿,美化城市景观是市民热切愿望。

事实上,城市森林的建设,使人们生存环境质量提高的同时,不但是它的生态与景观效益,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对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地位意义重大。因此针对天津市环境绿化状况,尽早进行城市森林建设的相关研究,实施城市森林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有了理论依据才能尽快确定天津市绿化的发展方向,开展城市森林建设,真正形成规模化造林、工程化造林、社会化造林、多样化造林的新形式,把天津市建成名副其实、特色鲜明的国际化绿色生态大都市。

天津市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城市森林”的概念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接近传统的森林概念,一是包括行道树、公园、住宅小区、城市绿地等的所有树木。针对天津市绿化的实际现状,笔者对“城市森林”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城市森林”应是指城市地域内,由大片生长的树木组成的林地,包括片林、林带。城市森林建设可形成城市森林环境,即由大片生长的树木为主体的、乔灌草结合的、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态和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彻底改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状况,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正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天津,由于其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改善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我们还应重新定位另一个重要概念,即“城市绿化”的内容范围,即“城市绿化”的内容应包括“城市森林”、公园、行道树、城市绿地、防护林、住宅区绿化等,并以“城市森林”为主体,即“城市森林”应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城市森林建设应涵盖整个市域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形成有机的绿色网络。

根据城市森林的位置不同,城市森林的表现形式亦略有不同,结合天津市域范围内,河流较多的优势,城市森林应包括市区片林、道路、水域的林带,城郊结合部的近郊森林及远郊森林、农田林网等,即能够达到一定规模的能构成森林环境的各种林地,使其成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及景观系统中的核心林地,城市森林网络中的结点。

明确了以城市森林建设为主导的城市绿化概念,对比一下天津市的绿化现状,我们就可以发现目前天津市绿化生态效益不明显的症结所在。

天津是海滨城市,土壤含盐量高,乡土树种缺乏,树木种类较少,城市自然条件并不理想。骨干树种代表一个城市的景观特色,适应性强,栽培管理较易,受群众欢迎。天津树种规划中,骨干树共计7种(含3个变种及3个变型),即绒毛白蜡(含变种杜氏毡毛棒)、国槐、刺槐(含变种红花刺槐)、早柳(含变型馒头柳及绦柳)、桧柏(含变型河南桧)、臭椿(含变种千头椿)、月季。目前生长良好,应用广泛。

目前,天津市园林植物给人的印象是树种单调,据1996年数据显示,已有的露地木本植物计44科94属175种,和邻近的北京无法相比。这些树种中,常绿的22利,(含若干变种),其余均为落叶的,仅占总树种数的14%,冬季树木景观更是单一。发展至今,在树种的丰富与引进中,情况已大有好转,但对一个北方沿海盐碱土城市来说,引种工作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

除了树种单调、树木养管小良外,彩叶植物和观花、观果类植物应用也较少,缺少季相变化,植物种植比例也不合理。另外,城市垂直绿化率低,实际上垂直绿化不仅占地面积小、提高城市绿化率,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从天津市整体上来看,绿化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性差。尤其中心城区绿化率偏低,主次干道夏季暴晒度均较高;有限的公园、绿地生态效益不明显,过于偏重景观营造和娱乐设施建设。郊区成片的林地亦较少,仅北部蓟县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市区空气清新度不高,污染较重。

天津市对城市绿化与生态问题非常重视,规划部门编制了天津市水系规划、天津市园林绿地规划、天津市林业规划、滨海新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等,全面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城市面貌也大有改观,市民们亦感觉非常振奋,城市景观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城市生

态环境的改观并不明显,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强调了绿地面积、绿化率等问题,但是并未强调绿化的内容、形式,导致绿化的平面化倾向,尤其市区内能够成林的绿化项目较少,虽有一定的乔木,但并未形成林化,生态效益及感官舒适度不高。

综上,通过对国内外绿地先进城市的学习研究,要彻底改变天津市的生态环境和绿化景观,必须对“城市绿化”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位研究,只有建立以“城市森林”建设为主体的城市绿化体系,才能使城市绿化环境生态状况彻底改观。同时,城市森林规划尤其要从整个市域范围来考虑,使其与周边的城市森林有机联系,实现整体的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在整个市域范围内,建立起结构合理,具有最佳生态效应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森林建设的效益

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效益。通过城市森林建设,天津市森林生态系统将得到优化,进而减轻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大范围的植绿增绿,可加快实现“有路皆绿、有水皆绿、有城皆绿、有村皆绿”的目标;并可节约能源,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改善大气和水源质量,减少洪水径流,减弱噪声,遏制土地沙化,减少浮尘天气,改善空气质量。

篇3

Keywords: city greening; ecological city; quasi fores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物质的积累,文化的结晶,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相应地出现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城市热岛现象等不利于人们生存的诸多因子。作为以人为本的城市,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生态状况。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20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提出了“城市林业”概念,就是要把森林引入城市,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防治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所以,发展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拟森林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主要内容。树、花、草是城市绿化中的三要素,均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要因地制宜,设计绿化要采用相应手段,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园林景观效果。

1城市绿化基本概念和内涵

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绿色生态体系。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绿地的布局、规模应重视城市景观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进行布局,因害设绿,按需建绿和扩绿,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绿地群落角度,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1.1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

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1.2复合式植物群落更具生态意义

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因此增加叶面积,也就是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乔木的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20倍。灌木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5~10倍,而草本则更小些,树木的生态效果是草坪的4倍,而由乔、灌、草复合构成的生态小群落,生态效益最好。许多树种对有毒、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草本植物均很少有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在降低辐射、降温、降尘、消毒等方面,乔、灌树种更胜一筹。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为此,针对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绿化中“草坪热”的流行,须树立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绿化、美化、香化、果化,须同步并进,乔、灌、草混种,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和功能,这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这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其一: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爆发户”式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已经破坏。虽然通过现在的城市绿化来弥补,但如同补补丁一样。

其二:城市绿地因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艺术”,强调平面效果。结果是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不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植物群落的概念。

其三:草坪热“温度”不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以草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但是城市绿量却是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有研究表明50生长良好的草坪的生态效益才相当于10 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的生态效益。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当前我们城市绿化中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下。

2.2绿化维护成本高

因为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人工干扰的高度胁迫,城市绿地建设受经济的困扰是必然的。但城市绿地建设中受这样那样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高却是值得深思的。

一是外来植物品种的盲目运用。由于外来植物的生态习性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它对不良因子的抗性也就比较差。且不管外来植物的成本如何,单就要在以后维护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当然也就需要特别的费用了。前不久从报上看到某城市花几十万元种植了四株南方植物,结果仅每年的养护费就高达近十万元。

二是由于绿地设计时植物品种较单一,植物群落自身间的相互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比如群体对水分的吸收和保持,合理的植物搭配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现在城市绿地中植物结构非常单一的草坪景观呢?据统计:草坪种播或铺设草皮工程造价在每平方米7元以上,而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费要每年每平方米5~10元,加之草坪数年后要老化、退化,需重新栽种,费用更甚。

2.3绿化的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依然严重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人为了追求政绩,依然对大树移植情有独钟。为了快速成景或达到某种效果大量移植大规格树木,直接后果不但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移植后的树木自身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大打折扣。而一些专家学者早就对这种违背城市绿化建设规律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指出了其危害性。

2.4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市民意识中形成

有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绿化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依赖心理,不主动地搞好自己的绿化,指望别人去绿化自己去享用;有的单位为完成指标把自己的绿色圈围起来自己享用,这样的结果是绿地率低下。保护生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绿化建设是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从家庭养花到大范围植被建设都属于绿化建设范围,上至决策者,下至平民百姓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城市绿化出点力。

3城市绿化要点

3.1改变观念,精心设计

这一点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分析当前城市绿化的现状,最大的误区是为了美观而种树,随处可见在水泥板的包围中种一棵树,建一花坛等,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要走出误区,就得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将森林引入城市。从设计上把关,抛弃陈旧思路,参考当地的生态特点,大胆地、大手笔地把森林生态建设设计到城市绿化建设当中,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用。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且不可把设计仅仅当成是在图纸上作画,更不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忽落了其他的功能性。也不要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心理去做违心的设计。

3.2合理选择树种

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因此不应仅仅追求美观,甚至只要能种活就好。应考虑的是让其发挥最佳生态功能,所以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辅以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使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模式形成最和谐的生态关系,能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3.3乔、灌、草合理搭配

合理进行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绿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研究证明,每20 m2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配植1株乔木,6株灌木是最合理的种植比例(但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年的实践,这种绿化方式无论从景观、植物配置或生态效益上,都得到了认可。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与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及种植地点的自然特性是紧密相关的,能够形成植物合理有效的配置,会使绿地整体长势良好,发挥理想的生态效益,同时更会节约维护费用。

3.4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

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和能量循环的功能和规律,最接近自然的生态才是最好的生态。因而要努力营造接近当地自然的生态,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改变以往总是把杂草除尽,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的做法,适当保留杂草与落叶,让森林自我调节,这样既营养了森林,又丰富了植物种类多样性。同时也增强了森林的抗灾和抗破坏能力。

3.5加强城市绿化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城市绿化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基本不予考虑,只重视单一的景观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设计入手,在提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城市绿化生态效益量化分析研究的是园林植物及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包括释氧、吸收CO2、蒸腾吸热增湿、滞尘、减菌、减污、涵养水源、防风固堤、保持水土、储存能量等。生态适应性包括耐阴、抗寒、耐盐碱、抗污、耐旱涝、抗病虫害能力、自肥能力、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等。

另外,对已建成的绿地要做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城市绿化生态效益方面的基础控制数据,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4展 望

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手段,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现象基础上提出的。力求通过充分利用种类繁多的绿化植物,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结构复杂和生态多样的城市绿地系统。当然,城市绿化应有明确、易于操作的指标和要求。如不同功能区的绿地评价、植物选择的地域性、群落的生态结构、绿地的养护管理目标及技术、小环境等。同时,应普及科学思想,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改变城市绿化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倡导营造健康、自然和舒适的绿色生活空间。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开展绿地普查的目地和意义

城市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城市软实力的直接体现,搞好城市绿化对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绿化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等情况的综合性调查,是掌握城市绿化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普查可以摸清城市绿地的绿化规模、组成结构和分布状况,从而科学、系统、全面的反映城市绿化现状,统计绿化底数,为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绿地提供更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

2 绿地普查的前期筹备

2.1 健全组织机构

城市绿化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不但要普查城建系统直接管辖的绿地,还要普查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驻市部队、居住小区及林业部门管理的苗圃等绿地,为此成立专门的普查工作小组,使参与和涉及绿地普查的单位、个人明确工作的重要性,以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2.2 编写普查手册

绿地普查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责任心要求高的工作,承担普查工作的单位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按照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的绿地分类要求编制《绿地普查手册》。《绿地普查手册》需要对普查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明确普查的调查方法、测量要求、数据表的填写等,以便统一普查口径、减少工作失误,以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2.3 开展岗前动员

绿地普查综合了实地调查、数据整理、材料归档等多个环节,参与普查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园林专业技术技能。普查工作开始前需开展一次岗前培训,使普查人员能够正确界定普查对象,熟悉各种植物品种的识别、表格的填写、示意图的绘制、数据的汇总及计算,以便能够按照统一要求,精确测量、认真计算,按统一表式及填表说明认真填写普查表;同时对皮尺、测绳、手持式GPS面积测量仪、测高仪、胸径尺等常规测量用具的操作进行现场演示,使普查人员能够熟练操作。

2.4 编制绿地普查表

绿地调查和城市绿化统计关系紧密,为此编制绿地普查表格必须按照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的绿地划分形式,CJJ/T85-2002标准中将绿地分为五大类即: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道路绿地按绿地形式因属于附属绿地,因其在统计中需要根据红线宽度,核算不同绿地的达标率,为此将道路绿地从附属绿地中提出,单独编制调查表(表1~表5)。

3 普查工作的开展

3.1 划分片区、分组调查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全面性、数据的完整性,绿地普查可采取分片调查、逐块测量的形式,片区划分可根据绿地类型进行分组,如公园绿地组、生产绿地组、防护绿地组、附属绿地组等;也可按照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进行分组,如路北组、路南组、新区组等。调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调查以免出现漏项,当天调查的数据当天进行汇总,对记录不详、数据不清的及时进行现场复核。

3.2 普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测量道路绿地时,两条相交的道路重叠部分不得重复测量计算;道路上的街心花坛面积应计算入道路绿地面积内;公园面积指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的全部占地总面积。即公园内的园路及铺装场地,管理建筑用地,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用地,绿化用地及水域面积的总和;平面示意图要按比例进行绘制,必要时可对照图纸进行纠错;调查时现场不能识别的植物,需采集植物的枝条、种子、果实等能反映科属特征的器官进行比对识别,正确界定植物品种;调查表中填写的绿地序号需与绿化示意图中的编号相符;道路绿地调查时为明确道路的版式,需绘制道路纵断面图;城中村的绿化按照居住区绿化进行普查。

3.3 复查审核、查遗补漏

调查工作完成后,各组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抽查审核,审核工作结束后,组与组间交叉对数据进行复核。复核过程中要注意复核数据的准确性、表格填写的规范性、相关材料的全面性。

3.4 资料整理及归档

将普查资料按绿地分类要求进行整理、归档,为便于查,按绿地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缩写建立文件目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开敞空间是指城市边界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空间,主体为绿地系统。城市绿化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涉及城市用地布局等诸多方面。

城市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化的指导思想大体仍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模式上,长期贯彻“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的思维与工作方式。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化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并美其名曰:“见缝插绿”,很难形成科学合理、符合生态和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许多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较差。由于城市的生态问题涉及林业、环保、气象、生物和城市规划等多专业领域。所以,为提高我国的城市绿化系统规划水平,应当密切结合国情,对以往城市绿化系统方法进行反思,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探索创新。

1       绿化规划观念更新

绿化用地面积,力求公共绿地分层次合理布局,要根据当地情况,分别采取点、线、面、环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管制制度,明确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因此,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要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以便分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城市生态、绿地现状与发展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指导下,进行城市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应当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原则。城市规划要注意保持合理的建成区组团规模、隔离绿带宽度和中心绿地的大小。

2       绿化规划方法更新

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组织大量人力按现状地形图的索引,每条街路地毯式进行园林绿地普查登记和面积量算。由于大量使用手工绘制的图形和现场估算的数据资料,配以表格来表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很难准确地描述整个城市的绿化建设状况。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应用航空遥感新技术进行绿地普查,是工程师能够随时提取并显示所需了解的城市绿地空间属性,实现了图文结合、报表生成、统计查询的一体化。

篇6

Abstract: Combining the domestic urban greening situation, in full on the base of investigation, illustrates the city gree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city greening;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了城市绿化建设步伐,通过植大树以及见逢插绿、拆危补绿、拆墙透绿和广泛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绿化活动,城市绿化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迅速增加,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地改善和提高。但在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绿化现状

城市绿化经过这些年的迅速发展,各地大都形成了一些主题广场、生态公园、景观大道等绿地景观。植物配置上也能做到四季有花,乔、灌、草、地被相结合的立体景观效果。

二、城市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各项指标不断提升的同时,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规划设计及施工时过分强调景观效果,而不考虑树木的生态习性及生物学特性,在种植材料的选择上十大量引进外来树种。这些植物虽然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绿化景观,但是由于它们在当地没有经过长期驯化,抗性较差,极易死亡或长势不良,失去了应有的观赏效果。同时也给后期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2、大树移植成活率较低。大树移植虽然能迅速、有效地改变城市的生态景观,但大树移植的技术含量较高,特别是难以生根的大树尤其如此。没有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栽植后管理跟不上,致使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大降低。

3、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制度不健全,养护意识淡薄,水肥管理不当,人为破坏严重。有的地段浇水次数虽多,但没有浇透,也没有及时补充植物所需养分,导致树木生长不旺;有的地段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旱涝季节植物大量死亡。在城市边缘区和集市区绿化带遭人为践踏、车辆辗压较严重,有的地段成了“人行通道”,有的行人甚至把绿化带当成休息娱乐的场所,造成地面板结,植物逐渐死亡;树池里倒垃圾、生活废水,树干上绑绳晒衣服随处可见,故意攀折毁坏树木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造成树木死亡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绿化管理的对策

1、培养专业的设计队伍和施工管理队伍

随着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绿化步伐大大加快。因此,政府必须强化意识、转变观念,确实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较强的设计队伍和施工管理队伍。在需要聘请外地设计师时,应详细告知当地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乡土树种资源、做到设计和施工统一协调。盲目地追求档次,而不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必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建立合适绿化苗圃基地

充分利用当地多余的闲置土地用来大量培育乡土绿化苗木。选择交通便利、离城市较近、规模较大的个体户经营苗圃,对他们实行政策扶持,鼓励其以生产经营乡土绿化树种为主,与其签定产销合同等。

3、加强绿化管理

成立专门的管护队伍,把管护人的具体责任落实到片或地段上。根据不同区域植被的配置情况及生长状况制订出详细的管护方案,按照方案进行管护。对人为践踏、车辆辗压比较严重的地段,将种植的草坪改为灌木,从视觉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醒目的地方插上警示标牌,提醒人们保护绿色植物。对土壤板结地段进行中耕锄草,经常浇水施肥,做好雨季的排水工作,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针对城市绿化种植密度普遍过大的情况,合理调整群体结构,对同种植物之间,上木、下木之间由于密度过大引起的互相抑制、竞争,应及时移植、调整、重新配置。

4、合理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关系到树木成型和美观问题,整形修剪后的树木对环境具有更为明显的装饰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旺盛,也能提高其观赏价值,装点街景。按照“服从树木景观配置要求,遵循树木生长发育习性”的原则,乔木长大郁闭后,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对其进行修剪抚育,以及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夏季修剪,根据灌木的生长情况常年进行修剪,从而达到植物造景的设计要求。

5、建立城市绿化档案和信息系统

实行动态管理与监测,为宏观决策、科学经营提供服务。对城市绿化建设中使用的外来树木、花卉等苗木要查验植物检疫证书或复检,严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输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强化市民对城市绿化的认识,让广大市民自觉地保护城市绿地和树木。

参考文献

篇7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绿化养护是城市绿化中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对园林工程的完善、景观的提升、生态效益的发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养护等工作环节中又是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搞好城市绿化养护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客观分析当前我市的养护现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园林绿化养护的管理模式,是做好养护工作,从而提升我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1,2]。

1科学认识城市绿化养护的重要性

城市绿化养护在城市各类基础设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有其特殊的维护与管理的要求。

1.1城市基础设施需要长期不断的维护

城市绿化是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重要的生态、景观、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城市的运行需要基础设施,各项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都有破坏和消耗,需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甚至更新。

1.2 城市绿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有生命的物质是比较脆弱的,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于植物的生长是比较恶劣的,绿化植物在城市环境中需要耐受特殊环境下的各种考验,热岛效应、土壤脊薄、大气污染等各种人工环境是植物很难达到自然生长状态,需要不断的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促进植物生长。

1.3绿化景观是不断变化的城市景观

随着植物的生长,城市绿化景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各类绿地中的绿化植物在城市景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段、不同景观的组合,提高城市的综合景观效果,只有通过精心养护,才能使绿化景观保持和优化。

1.4城市绿色植物资产遍布城市之中极易受损

城市中的绿色植物分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株植物都是城市的财富。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运行过程中人为的损伤,绿化资产极易受到破坏,加强绿化的养护减少破坏是绿化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2 实事求是地分析城市绿化养护的现状

在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的绿化养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但大市区的绿化养护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绿化养护水平总体还较低,绿化破坏严重。

2.1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

近年来,在创建园林城市过程中,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单位以及居住区都十分重视绿化工程的建设,建成了大批的绿地,但已竣工的绿地中普遍存在养护不到位的状况,造成新建工程养护期内达不到设计效果,已建成的绿地植物长势不良。

2.2绿化养护机构不够健全

虽然市级政府由园林局及其相关的直属单位,机构相对比较健全(园林局机构还未到位),但大市区范围内的盐都区、亭湖区、开发区和城南新区都缺少专门的绿化养护管理机构,盐都区虽有绿化管理所但人员数量偏少,工作人员不固定,业务不够专业。社会上也缺乏绿化专业养护管理服务机构(如绿化养护专业监理等)。

2.3 绿化养护中浪费现象严重。

绿化养护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一方面绿化养护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仅有的一点绿化养护费使用上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养护措施不当和因养护措施不当而造成的城市绿化的三大效益不能很好发挥,如病虫防治中缺乏病虫测报,而大量使用甚至烂用农药等现象。

2.4 绿化破坏现象较为普遍

城市中的各类绿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街道绿地踩踏严重,小区绿化被占着他用,道路绿化被各种路边施工大量破坏,还经常出现树木被偷盗等现象。擅自砍伐、移植绿化苗木的情况时有发生。一般的树木上挂拖把、晒衣服等损坏绿化的行为更是司空见惯。

3积极探讨适合市情的绿化养护管理模式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城市绿化养护改革已全面推开,管养分离是绿化养护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更层次按照此方向所进行的绿化养护改革实践多种多样,积极探索我市的绿化养护模式,对推动我市园林事业的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以市场化手段实现管养分离

建设部早在9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城市绿化的管养分离,但实践管养分离之路曲折较多,步履蹒跚。我市结合国有企业的改制开始了管养分离的实践,将迎宾公园、建军路等绿地交由企业养护,结果是投入不少,效果不佳,矛盾重重。我们在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的基础上,以市场化手段重新开始了管养分离的实践,将绿地养护工作全面推向市场,实现了绿化养护与管理的分离。

3.2 强化养护工作的跟踪检查与考核

由于我市绿化养护企业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有效的内部技术管理和内部质量控制,同时还缺乏有信誉有技术的监理队伍,在管养分离后,我们改变过去以包代管的管理方与养护方之间的关系,实行严格的跟踪监督和考核,将原来直接从事养护一线工作的事业人员放到一线养护考核岗位,实行技术指导、工作检查、业绩考核等几位一体的养护现场跟踪管理。在考核上我们制定了《绿化养护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绿化养护工作百分考核办法》等制度,保证了养护质量的提高。

3.3 多渠道解决绿化养护资金不足的难题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和重视之下,使绿化养护经费成倍增长,基本满足了日常养护的需要,但随着绿地的增加和绿化养护要求的提高,政府财政经费的增长仍不能满足养护的需要。而大市区中各区财政对绿化养护的投入严重不足,绿化养护资金使制约养护工作提高的瓶颈。充分利用绿化养护和管理中的各项政策,合理收费,明确绿化养护责任主体应承担的养护资金定额,积极开展认建认养,利用养护中植物自然增值的变现等到多渠道解决资金困难。

3.4 引导企业提高绿化养护水平

提高绿化养护水平的基础首先是要提高绿化养护企业的水平,作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手段促使企业提高养护水平,在企业资质的审定严把进入关,保证企业的技术人员数量和素质。在养护工作中加强技术指导和业务考核,在实践中提高企业素质。在养护发包中,实行优胜劣态。同时,通过培训班、现场指导、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工人的培养,扩大全社会园林绿化技术人员的队伍,提高城市绿化养护人员的业务。

4 踏踏实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

绿化养护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绿化工程,绿化养护措施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每一块绿地需要采取的绿化养护措施也各不相同,绿化养护需要天天养、日日护,需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4.1努力规范绿化养护行为

绿化养护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每一项养护措施都有具体而严格的技术要求,最基本的除草保洁也都有相应的工作技巧。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行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经验。为带动大市区的绿化养护工作,规范养护行为。

4.2逐块研究绿化养护计划

绿化养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在宏观上把握大市区绿化养护努力的方向,我们今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市区绿化建设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通知》。以此为指导,我们正分类研究、逐块制定绿化养护的年度计划和月度工作计划,从而实行养护工作的计划管理,使每一块绿地都能根据绿地的性质、功能、状况等实现有针对性的养护。

4.3不断丰富调整优化植物品种结构

篇8

1 中小城镇绿化的现状

1.1 城市绿地总量不足,建设和管理薄弱

目前,全国各城市的绿地规划和建设发展尚不均衡,从总体来看,发达地区的城市绿地总量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绿化建设的速度、规模、质量也高,管理也比较到位。在辽西地区,大部分城镇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城镇绿地总量不足,建设和管理也相对落后,甚至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1.2 缺乏统一规划,绿地建设无序

目前在绿地建设中,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数量明显不足,缺乏长远打算,不是见缝插绿而是见缝插楼,拆除建筑后腾出的土地不是尽可能用于绿化,而是重复搞建筑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城市绿地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城市绿化规划要公布于众,取得群众监督,使规划得以充分实施,从而使城市绿地建设在有序中进行。

2 城市绿化中的新问题

2.1 小树变大树

毋庸置疑,在城市中栽植大树利在当今,与小树相比,大树见效快,能更好地取得绿化美化城市的效果。但是,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仅仅追求城镇绿化效果,盲目移植大树,不但成活率低,而且会造成“栽一线、毁一片”的结果。

2.2 盲目推广草坪

建养草坪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大量水源,如果管理不当,通常3~5年就荒芜了。近年来,在半干旱地区许多城市的草坪因为维护不当或无力维护而荒废,成为荒草地,甚至被部分小区改为菜地。

2.3 疏植变密植

目前部分城镇绿化片面追求视觉效果,打破了植物正常的生长习性,以正常栽植方式1倍或几倍的数量栽植,由于密度不当而使景观质量大受影响,尤其是道路绿地,这种现象十分严重。

2.4 盲目仿建多

现在不少城镇在绿化中相互模仿,求全求大,不顾条件简单地搬用其它城市的做法,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城市绿化一定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追赶时尚,适地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绿化。

3 绿化规划编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规划编制依据的缺乏

一是以行政性法规文件为主,技术性标准与规范性文件明显不足,往往只能对规划做出方向性的指导,而不能对具体的规划内容做出明确的解答,导致规划具有不明确性。二是法规文件缺乏时效性。

3.2 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在配合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等几个主要规划管理阶段,绿化规划编制仍处于弱化状态,绿化规划的编制办法、规划指标及管理体系不能与城市规划相对应,这直接影响到绿地系统规划,使其不能在逐层实施中将总体规划落实到详细规划的可操作层面,特别是不能为实施绿化用地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影响到实际操作中绿化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3.3 行政职能管理部门间的协调

《城市绿化条例》赋予了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绿化规划管理的权限。在配合城市详细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对绿化详细规划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绿化总体规划实施的有效性,是城市绿化规划实施的关键性问题,它涉及监督管理的核心问题、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与监督方式等问题。

4 对策

4.1 加强规划编制,引导建设管理

首先,应做好总规层面的分层规划编制,合理确定市域、大都市圈及中心城区3个层面的规划重点和内容,以架构良好的自然生态网络结构,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其次,应以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加强和完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详细规划3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再次,应及时更新和完善地方性法规文件。

4.2 用地范围线的严格控制

规划编制中划定绿线和灰绿线,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城区,严格划定绿线以确保中心城区一定的绿化用地比例,这是改善高密度下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4.3 规范规划审批程序,完善审批监督机制,增加管理透明度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并根据部门职能的调整,在配合城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绿化用地审批、审查的监督管理,确保绿化用地的物质空间,协调好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作与监督关系,并建立完善的批前监督、批后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

4.4 加强园林科研工作

篇9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城市绿化也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城市绿化不仅能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多,规模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对于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城市绿化管理仍未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城市绿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定位,它面临哪些现实难题又如何破解,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分析和思考。

一、城市绿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定位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当前的形势下,越来越受到民众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城市绿化是当前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化管理关系到城市绿化的建设质量,关系到城市生态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就关心到整个城市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的效益,它是与整个城市的城市事业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整体。城市绿化管理的内容或者说定义是贯穿到整个城市建设的规划、施工和工程养护等建设施工的全过程,它是城市建设质量和维护工程成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

二、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绿化工作的常见问题

城市化园林绿化工作,目的是为了在城市化过程园林中林木的绿化率和观赏景观质量得到改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工作中,许多城市,只是结合旧城的改造,对新区进行了建设。因此,在我国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城市园林的绿化工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如下问题。

1 城市化园林绿化工作管理不到位。

我国城市的绿化景观规划还缺乏一个长期和科学的长远观念。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 制,相关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由于在设计思想上没有更稳定、长期的规划,因此在具体指导城市绿化规划系统的时候,还没有树立坚实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导致城市景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数量的脱节,致使城市绿化中的各类绿地的严重不足。

2 城市园林绿化与监督机制问题。

分析园林绿化工作和布局发展不均衡原因。一是社会绿化的热情不高,道路和街道和公共园林绿化数量相对较少,老旧住宅的设计规定,村庄改造的布局和城市的规划,例如道路拓宽改造重建是利国利民的事,但是改造重建中对毁林不在少数。这主要是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但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管理部门还没有监督机制。所以监督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状况。盲目追求景观,一味追求大气派,又不注重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又缺少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规范,为施工单位片面追求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导致绿化成活率不高,损害了城市园林绿色工作的建设。给城市的园林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贻误了现代城市园林的建设的宝贵时间。

3 城市园林绿化与自然生态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从长远着眼,要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坚决不能破坏自然环 境。另外,许多城市为了使城市外貌变美,单纯追求外在的表面的绿化,把已成材的名贵树木,花费较大的投资从边远地区移植到城市中,初看起来城市街道大树参天、绿树成荫,感到壮观魅力。但这种绿化的方式却使人担忧,移植的成材树木,成活率不高,到最后,人财两空。因此,在城市园林化中要注重具有实用功能的绿色空间,要考虑广大群众的需求,不盲目追求高档。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功能,从满足人民的需要做起。

三、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对策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加强管理做好总体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整体规划。要在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城市绿化规划的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发展城市绿地指标,合理安排各种园林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绿化环境的空间布局、绿地结构布局,向人们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提高绿化平衡,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确保质量的规划。根据城市的特点,充分利用城市本身现有地形地貌,将城市文化和风格,体现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之中。

2. 城市园林绿化要布局合理。

城市园林绿化要主次要分明,园林植物配置生物要多样性、要呈现丰富的层次,要多栽培四季鲜花,要遵循景观与环境的和谐、生态和谐、人的和谐。提倡在植物配置上以当地品种为主。要慎重引进稀有的树种。要注意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要构建结构合理的绿色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和生长的生态法律应当遵守科学确定植株密度,形成乔、灌溉、花、草各种植物多样性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城市绿色生态效率。

3 .加大投资探索城市园林绿化新思路。

探索城市园林绿化的新思路,利用有限的空间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例如利用城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途径,都能增加绿化程度和美化程度。让城市居民享受城市景观的美感。城市化园林绿化应以不同种的植物有机结合为原则。应树立以花草配灌木、以灌木辅乔木的科学绿化观念。速生与慢生树种结合,近期远期结合,有计划的使用慢长树种替换速生树种。形成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城市园林景观。

四、结束语

发展城市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着眼全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在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不足,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促进城市绿地面积更大的提高,提升城市绿化管理的质量,从而实现人居环境的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长水.浅论城市化过程中园林管理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才智,2011,(31).

[2]王伟贞,湛开宏.城市园林绿化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l,(8).

篇10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化体系对于城市建设十分重要,制定适宜的城市绿化管理体系,对城市规模大小、城市类型以及城市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长久稳定发展的城市生态绿化环境体系。按照城乡发展状况,如果实行城乡统一管理,就必须提高对城乡统一管理的绿地系统要求,严格监督管理城乡区域分布格局,统一管理生态绿化环境以及城乡公益绿化设施等。以前的绿地结构主要是由城区内部环境绿化、农村森林以及城市郊区几部分组成,并且以城市为中心组成一个同心圆结构,而城市的环境绿化和城市林业没有进行结合管理,只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区域[1]。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如今对于城市绿化体系要求更高,不但要求管理好本身的绿化区域,各个绿化结构还应该相辅相成,构成新的绿化体系。而城市结合部,城市组团以及城市近远郊都应该合理地使用绿地系统,相互融合,进而构造出适合城市发展的绿化体系。城市园林和城市林业两者各有其特点,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一体化体系,进而实行统一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效益。

2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和城市林业的主要特征

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环境绿化指数,提高城市绿化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的景观,供给市民良好的休闲场地,为城市建设提供防护以及避灾场所。然而,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

2.1建设尺度和研究不同

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以平方米作为尺度,以庭院,苑囿等类型为主,建设空间较为密闭。而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主要是以亩作为尺度,建设空间较为开放,且具有城市环境绿化服务性。城市森林的林地建设主要以公顷为尺度,建设面积较大,具有城市防护性。

2.2绿地组成类型不同

城市园林绿化环境主要组成类型是居住区绿地、公共林地、生产性绿地、城市防护绿地以及风景林地。城市林业森林主要组成类型是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以及道路防护林、城市化环城绿林、林地、果园、苗圃、森林公园,以及速生丰产林和自然风景区。由此可以得出,城市园林绿化环境的城市防护绿地,风景林地以及生产性林地和城市林业中的森林公园、苗圃、防护林以及自然风景区在一定程度上有交织。

2.3城市功能不同

对于城市园林来说,根据园林不同的重要性顺序排列为城市景观、城市文化、城市休闲场所、城市绿化环境;而城市绿化顺序是城市景观、城市休闲场所、城市绿化环境,城市文化;城市林业顺序是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避灾防护、生产、城市景观。

2.4衡量指标不同

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面积覆盖率、城市人均绿化面积作为城市环境绿化的基本指标;城市林业的主要指标是深林覆盖率。

3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一体化的措施

3.1实行统一化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相关部门主要有:城市林业行政部门、城市环境绿化行政部门以及环境绿化委员会。为了实行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城市林业统一管理,就必须加强对相关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从而确保相关部门管理一体化。引用优秀绿化城市以及国家的经验总结,将有关部门统一综合管理,相互融合,从而建立城市环境绿化市政管理,并且建立指导监督委员会,从而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比模范城市绿化建设,从而制定出适合的实施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城市绿化稳定持续发展,应该加强对城市绿化区域管理,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绿化区域规划。根据植物的主要特点,确保植物正常生长时可以采取多样式,进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绿化标准。加强城乡远郊和近郊的城市绿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城市边林以及环城林带的建设,处理好城乡间的绿化环境建设。在乡镇地区,增强对植物以及农田网的建设,并且可以组织绿化示范村活动,从而提高农村绿化建设。对于城乡绿化规划,通过城市带动乡镇,乡镇协助城市,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建立城乡绿化统一管理体系。

3.2生态绿地对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加快速度建立,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环境绿化计划,城乡一体化环境绿化规划应该以城市区域性生态绿地系统为中心,将城市绿地和城市林业区域进行改变。加强对城市经济、文化、政治、城市远近郊的统一管理,将各个领域特点进行融合,从而提高环境绿化质量。城市郊区对调节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绿化坏境,进而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2]。根据绿地提高环境质量效益数据表示,北京近郊区的区域、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以及石景山等近郊区区域绿地产生的环境质量效益比重较高。因此得出,近郊对于城市绿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环境质量效益。而远郊区域较大,产生的绿化效益更高。因此,为了城市的长久发展,应该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确保市民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3成立一体化管理平台和体制策略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差异。在城市绿化中互相结合,共同为城市环境绿化进行服务,因此,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从而为城市环境绿化做出贡献。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统一管理,那么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在同平台上研究,有利于城市环境绿化的建设。因此,根据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城市林业发展趋势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讨论:3.3.1对城市绿化网络体系进行研究讨论。对于城市绿化来说,应该要保障城市绿化体系结构中的廊道、中枢以及节点结构的规划规范,必须达到城市绿化网络体系的要求,可达性、相互流动性、相互渗透性、结构设计均匀性以及资源节约性和绿化效益最佳性[3]。3.3.2对城市中的废弃场所进行合理利用。对城市中的垃圾填埋场所、废弃采石场以及废弃采矿场等,通过城市绿化,将这些场所进行生态环境绿化,从而提高城市绿化效益。3.3.3加强对城市绿化的货币化计算研究讨论。城市绿化过程中,加强对土地的利用、房地产增值以及环境改变的研究讨论,提高对树木交易、设施以及土地拍卖等货币化计算研究讨论。3.2.4对城市绿化的潜在植被进行研究讨论[4]。对乡土植被群落进行研究讨论,潜在植被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绿化效益,进而保护城市绿化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