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6:56: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市政建筑施工中,给排水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给排水专业是给排水工程中的关键性工艺专业,不仅对给排水工程产生总要影响,同时也对建筑施工中的成本预算、结算等方面产生影响。在市政项目的建设前期,需要对给排水专业的提出的工艺条条件,对工程建设项目作出初步规划,并要控制建筑施工的高度,准备好相关机械设备。建筑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相互协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要对市政建筑平面进行合理设计。为了使市政建筑施工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的协调性更加明显,需要对建筑平面设计给予高度重视。当市政建筑设计专业得到施工工艺的图纸以后,应该对图纸中与建筑设计相关的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在图纸预读过程中,要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反馈,并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决。通过对建筑工艺了图纸进行分析以后,需要对建筑的外部尺寸进行精准确定,并结合实际建筑情况,对功能性房间进行调整与拼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建筑施工的平面图。之后,站在建筑设计角度,对轴网间距与隔墙布置等进行再次调整,使其得到完善。其次,要科学选择与布置建筑门窗位置。对建筑门窗的选择与布置也体现出了给排水专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建筑工艺图纸进行认真分析,建筑项目的房门、门窗等一定要满足设计标准要求,长宽高要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一般情况下,门外还需要设置一个坡道,以方便机械设备等进入。而对于人行疏散门,则一定要按照防火标准进行设计。窗户的位置则需要进行合理调整,防止屋外建筑挡住窗口的视线。在设计规划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于一些具有功能的房间,则需要进行特殊化处理。例如对于储存高锰酸钾的实验室,由于这种化学物品具有其特殊性,即不可见光性,因而在设计时,要对避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而对于机械生产的鼓风机房间,则需要进行排风窗的设置。总之,在对建筑的门窗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的安全等级进行分析,并根据安全等级,选择合适的门窗,使其防火和防爆功能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最后,要精准确定建筑物的高度。通常强情况下,在对建筑物啊高度进行确定时,需要分两种情况来分析。一种情况是建筑物内部有吊车存在,此时要根据工字钢底部高度来确定,并根据柱网间的跨度来估算出梁柱的高度,进而将整个建筑的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如果建筑物内部不存在吊车,则需要保证建筑内部工艺设备高度的精准性,满足各个机械设备的工作需求,当估算出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以后,进而精准的绘制出市政建筑的平面、立体及剖面图。
三、建筑设计与结构专业相互协调
在对市政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多个专业进行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市政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当市政建筑设计与电气专业、排供水等专业协调好以后,就会将建筑物的平面、立体及剖面图确定了下来,此时就可以把设计图纸提交建筑结构专业的手中。建筑结构专业需要对工艺图纸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市政建筑设计需要对结构专业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对设计工艺图纸进一步进行优化。当建筑设计专业与结构专业的反馈意见达成一致时,就要及时对设计工艺图纸进行完善,对其进行科学化的修改与调整。在正常情况下,此时设计工艺图纸就已可以满足了到施工标准要求,也不会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保正图纸设计工艺的科学性,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需要再次将修改后的图纸反馈给电气与排给水专业,按照实际施工标准要求,他们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使其更具合理性。最后在专业会签时,应该对各个专业的图纸进行核实对比,保证图纸的准确性。
负责指导我的是一名姓黄的工程师,实习内容主要是autocad等建筑设计软件的运用。在黄工程师的教导下,很快我就熟悉了相关的操作,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习过程和体会。
第一次到公司实习,刚来的时候心理很没底,不知道怎样与别人相处。实习几天后发现,与同事相处并不难。当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你就要多问,在问的同时,就增添了你和同事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也很快融入了集体。在这里,要勤学好问,多与人交流,要以诚待人。
1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
实习单位的黄师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
1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环境设计专业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主要研究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两大内容,是以建筑为母体,向室内室外两个空间衍生的多领域的艺术设计,它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它所研究的对象总是围绕着建筑进行,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需要有建筑学方面的知识。然而目前开设这一专业的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建筑学背景,同时又不能充分认识到建筑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方案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1设计停留于外观效果
因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源,大多是艺术生,受艺术熏陶较多,思维方式上侧重于视觉效果的表达,加之对艺术效果的表达也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所以做方案时,往往只注重设计方案最终呈现的图面效果好不好看,艺不艺术,潜意识里把它当作了墙上的美术作品,而忽略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较少关注是否解决了具体的问题,以及能否被人很好的使用。对于环境设计方案最终是要投入施工,变为现实的物质产品意识薄弱。
1.2功能分区意识及能力较弱
功能分区即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使不同要求的空间得到合理布置的方法。可以说,功能分区是设计的基础,是保证所设计之物能被合理使用的第一步,也是设计之初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关乎设计的成败。然而由于大多数环境设计专业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来进行这种训练,相关课程的开设对此也没有充足的重视,因此使得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功能分区排布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对项目的主、次、内、外、闹、静等功能进行合理安排。而且环境设计的学生通常在拿到任务书后,只想设计的风格、材料和色彩,很少思虑方案所涉及的功能、分区、排布、整合问题。故很难挖掘出项目所要达到的具体的使用目标,如被谁用,怎样用,多少人用等一系列问题。
1.3空间流线组织能力薄弱
空间流线组织是指把若干使用空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空间体系的方式。它需要根据各使用空间的特点和功能要求组织空间,以保证室内空间流线的顺畅合理。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流线组织特点。尤其在现代综合性建筑物中,流线组织亦是复杂的。所以设计中必须要明确各种流线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最终实现建筑空间的方便舒适。而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建筑空间的流线组织,缺乏专门的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常常不能很好的组织规划人流,而造成人流的交叉、干扰。尤其对于复杂点的建筑物,流线组织设计更是陷入混乱,突显空间流线组织能力的欠缺。
1.4建筑结构知识欠缺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筑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只有建筑结构安全、适用、耐久,建筑物才会安全、适用、耐久。因此,建筑结构知识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很多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建筑结构知识极度欠缺,不仅不清楚建筑结构的种类,更不清楚具体结构中,哪些构件承重,哪些构件围护,这就导致了设计中常常随意挪移承重的墙柱,添加超重的设施,任意分隔室内空间,完全不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体系,造成设计方案仅仅是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在现实中不可行。
1.5不了解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规范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定,目的在于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只有掌握和了解这些基本的建筑设计规范,在进行环境设计时才能有的放矢,不偏离基本的设计原则,也能让设计方案更加实用。然而现在很多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对规范比较冷落,没有切实认识到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对于设计的规范性要求很陌生,致使设计方案不能有效的投入到实际的建设和使用中。
2建筑设计课程的建设作用
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是研究建筑物的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建筑空间的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功能的合理分区布局,空间流线的组织,以及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知识;并学习建筑外部空间的尺度和组织方式,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从总体布局到功能细化的合理的设计程序,熟悉建筑物的设计特点和设计要求。建筑设计课程能从以下方面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
2.1训练学生的功能分区能力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拿到设计任务书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任务项目的内容要求进行功能分区,这是一个熟悉任务书要求,并对任务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要清晰的知道各功能的具体设计要求,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理出大的功能分区,找出附属的功能关系。如果这个步骤不能分析明确,那么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必定不堪一用。所以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功能分区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必须经老师把关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设计。因此,在建筑设计课程的这个环节,学生们的功能分区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
2.2训练学生的空间流线组织能力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空间流线组织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在功能分区之后,学生们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各功能分区的位置。并在空间组合时以主要空间为核心,安排次要空间;将对外联系的空间靠近交通枢纽,将内部使用的空间放在相对隐蔽的位置,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处理各空间的联系与隔离。同时根据活动人员流动的特点,在流线组织中使集中有序的人流以最短捷的流线集散;使集中无序的人流减少对安静活动区域的干扰。在这部分的训练中,学生们需要明确各种流线的特点、规律和功能要求,绘制流线分析图,反复推敲,深入研究,使建筑空间舒适、顺畅、高效。
2.3补充建筑结构知识
建筑和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是进行建筑物的设计,为使建筑物设计合理,要对所设计之物进行结构选型。因此,设计者应充分了解各种结构形式的基本力学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结构的概念,使建筑功能、造型和结构达到完美的统一。
2.4增强设计规范的了解
建筑设计课程之初,学生需要针对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搜集,其中一项就是查阅与设计任务相关的设计规范,并在设计过程中以规范为准则,严格遵守。尤其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更是不能逾越。因为国家制定的防火规范是各类建筑空间人流疏散组织的依据和法规,关系到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学生们在查阅和设计的过程中,对规范的反复思考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设计规范的了解和掌握。
2.5熟悉建筑物的设计特点和设计要求
通过建筑设计课程对建筑物的一步步具体的设计,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相关规范的学习,学生们对建筑物的形成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于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能有切实的体会,并对建筑设计牵涉的相关知识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从而能很好的熟悉和掌握建筑物的设计特点和设计要求,促进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
3结语
建筑设计课程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增强了学生的功能分区、空间流线组织能力,补充了结构和设计规范的知识,让学生们熟悉了建筑物的设计特点和设计要求,为其进行室内外空间组织和规划提供了必要的知识体系支撑。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建筑设计课程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建设作用,加大建筑设计课程的课时和比重,是环境设计专业自我完善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人才的客观必要。
参考文献:
[1]江寿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课程的定位与定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S3):38-41.
[2]黄信.浅谈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增设建筑学课程的必要性[J].山西建筑,2009,35(9):36,42.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近年来天然气利用工程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管道天然气已经成为普通居民用户的必须的配套设施。然而,由于建筑设计中没有配套燃气专业,在住宅设计中往往对燃气管道及其相关设备设施的安装欠缺考虑,造成后期燃气管道安装带来诸多不便。下面根据本人在燃气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建议燃气专业纳入建筑设计范畴。
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不足造成埋地管道安装困难
由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地下、半地下车库已经成为住宅楼必备的设施,车库顶一般再有一定覆土进行园林绿化的布置。
根据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地下室、半地下室敷设燃气管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房间换气次数不得小于3次/小时;并应有独立的事故机械通风设施,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小时。(2)应有固定的防爆照明设备。(3)应设置燃气监控设施。(4)其它措施要求。其中,第(1)条要求是跟建筑设计暖通专业相关的,需要在建筑设计时考虑,而燃气设计往往在建筑进入施工阶段甚至主体完工后才开始,通风设施变更困难;第(3)条有关设置燃气监控设施的问题,由于目前燃气监控设施的价格昂贵,寿命短,运行过程中的检测维护困难,目前国内各燃气公司在选择使用时都比较谨慎。
基于以上原因,燃气管道一般都不能像其它管线一样敷设在地下室内,而是选择敷设在地下室顶板覆土层内,此时,覆土厚度就成了制约燃气管道敷设的主要因素。根据GB50028要求,地下燃气管道在机动车不可能抵达的地方时,最小覆土厚度不得小于0.3米。但是,目前有些建筑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仅0.3米,甚至更少,若覆土层还有其它管道,燃气与其交叉处根本无法穿越。若建筑设计时考虑燃气管道敷设问题,根据燃气管道敷设需要,适当调整地下室顶板覆土,则可避免这一困难。
外立面结构复杂造成燃气立管安装困难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建筑开发商为了追求建筑的美观,在建筑设计时往往加入装饰柱、装饰线等装饰结构,或者出于防尘、各应等方面考虑设置落地玻璃窗、甚至玻璃幕墙等各种装饰导致燃气立管敷设困难,或是造成燃气管道安装后严重影响楼栋外观等情况。
如附图一A2户型所示,由于该项目阳台所在外立面面向主干道路,将其设计成玻璃幕墙,仅阳台部分有铝合金通风百叶窗,燃气立管根本无法敷设。而电气设计又没有考虑采用电热水器的负荷,无法改用电热水器。在确实无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又阳台设置加长支架,将燃气立管固定在玻璃幕墙外,楼栋外立面景观大受影响。如果在建筑设计时考虑燃气管道的敷设,减小灯槽宽度,设计燃气立管专用管槽,则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附图1
阳台、厨房空间不足造成的燃气表安装困难
根据CJJ94《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家用燃气表应有有效固定,与燃气灶(在灶上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0cm,与热水器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0cm,与配电盘、配电箱或电表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与电源开关、插座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cm。在目前寸土寸金的时代,厨房空间一般不会太大,如果建筑设计时不考虑燃气表位置,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又没有阳台可供安装燃气表的情况下,很可能造成燃气无处安装的境地。
例如,在附图一B1户型中,由于阳台外侧都是玻璃幕墙,不能开孔穿燃气管,燃气表无法安装在阳台,因此,只能考虑安装在茶水间。然而,茶水间一面墙为玻璃,一面墙上方为窗、下方有洗手盆,一面墙有燃气灶、下方还有消毒柜,另外一面墙为门。无法找到一处既能满足燃气表与炉具及电器设备的安全距离,又能有效固定燃气表的位置。如果在建筑设计时,将玻璃墙部分改为实体砖墙,侧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困境。
厨房等用气场所安装条件不能满足要求造成安装困难
根据GB50028规定:(1)燃气灶应安装在有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厨房内。利用卧室的套间(厅)或利用与卧室连接的走廊作厨房时,厨房应设门并与卧室隔开。(2)安装燃气灶具的房间净高不宜低于2.2米。(3)厨房为地上暗厨房(无直通室外的门和窗)时,应选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并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自动切断阀和机械通风设施,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与自动切断阀和机械通风设施连锁。(4)热水器安装在室内时,应采用密闭式热水器。
在燃气管道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有些项目为了提高使用率,将炉具放在卧室或是厨房通风不良的情况,造成不具备安装条件,无法使用燃气灶具。如附图一B1户型中,原建筑设计考虑将热水器安装在阳台,由于阳台外侧为玻璃幕墙,该阳台实际已成为室内空间,必须安装密闭式热水器。但是,由于玻璃幕墙不允许开孔,造成热水器的进气管排烟管无法接至室外。不得不更改设计,将热水器改为安装在有直接对外窗户及墙的卫生间内,造成返工,投资浪费。
燃气管道防雷安装困难
目前闯入中国的境外设计机构中,大部分是专业性很强的中小型事务所。大型、综合性的设计公司为数较少,而且往往是工程咨询公司的性质。但无论是专业还是综合性质的事务所,他们都已经取得了国内不少重大、核心工程项目的设计权。比如创建于1978年的赫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事务所,最初只是一个小型办公室,1997年才初具规模成为Herzong&de Meuron建筑设计事务所。该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8家合作公司和182名员工,在伦敦、旧金山、巴塞罗那和北京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一直以来它都以建筑设计为自己的主打项目,也正是藉此在国家体育馆的设计方案竞标中一举夺魁,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建筑造型的控制贯穿了“鸟巢”施工的全过程。
而创建于1936 年的美国芝加哥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则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综合性事务所。从成立以来它已经在50多个国家完成了10000多个设计项目,包括办公大楼、银行和金融机构、政府建筑、公共建筑、私人住宅、医疗机构、宗教建筑、机场、娱乐和体育场所、学校建筑等等。从建筑设计、工程设计、民用住宅到总体规划的工作领域使它总揽了上海金茂大厦的全部设计。并于1961和1996年两次获得美国建筑协会颁发的建筑公司最高荣誉奖。目前,该公司已经在芝加哥、纽约、旧金山、华盛顿、伦敦、香港和上海设立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开始在中国攫取自己的又一桶金!
从这两个成功的境外事务所的发展轨迹来看,占有设计市场引领时代潮流似乎与公司性质并无多大因果必然联系,专业化也好,综合所也罢,重要的是有与众不同的设计思路,有为自己的设计买单的客户,而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是简单的公司结构性质或者管理模式的问题。
呼吁者的声音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胡绍学在考察了国际上一些大的设计公司之后认为,设计单位或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一般不取决于其规模,而取决于创意。国外设计公司的小而精,其中“社会化的协作”这一运作机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国外的设计公司或事务所,凭借自己优秀的建筑师和优秀的方案拿到项目后,往往将本公司不具优势的某些专业设计部分,选择并分包给其它优秀的专业事务所,合作完成整套设计。可以不必依赖本公司的规模是否很大、专业是否齐全来赢得业主。我国则习惯一个项目由一个设计单位全部承包下来,这样,即使是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也很难保证整个工程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另外,建筑设计行业不断进行中的结构调整,要求企业间的合理协作。目前国内的大型设计企业大多是综合型的,这使得众多企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不必要的竞争,也不利于专业水准的提高。
国家政策也在鼓励专业化趋势。目前我国把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在最近的一次企业资质就位中,从事专业分包的企业比例相当大。据了解,设计方面的类似政策不久也会出台。
在世界范围内,专门化创作似乎已成为惯例。安德鲁事务所的规模并不大,在国家大剧院中标后,立刻寻找最好的专业公司合作。北京五合也是如此,着重发展建筑设计一个工种,在结构、水、暖、电等领域都根据项目需要寻找相应的能力最强的公司合作。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随着设计企业的专门化,公司间协作可能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近日,一本建筑专业杂志通过9 个月的努力,公布了一份“2005年度民用建筑设计市场排行榜”。该刊通过对国内和境外在华的主要建筑设计机构的年营业额、年建筑设计面积、建筑师人数等指标进行的统计和分析后认为:与境外设计事务所相比,国内多数设计机构走综合路线,离国家引导和培育专业设计公司的发展重点相距甚远;国内建筑设计公司出现品牌和技术空心化现象等。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急需专业化分工。
似乎所有的呼声都在暗示或者呼吁建筑设计专业化分工时代的来临。但是,就目前整个建筑设计行业而言,由综合事务所向专业化分工发展还没有成功先例可循。这就如同把一个百年老字号的“百货店” 改头换面为几个时下流行的精品“专卖店”,横向切割之后再合并同类项,在没有尘埃落定之前,结果如何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实践者的步伐
了解到目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的专业化分工路线,记者采访了中建院的任庆英院长。任庆英1982年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
任院长首先从自身做了一个纵向比较,经过几个工程的历练之后,他曾被派到北也门公司、深圳华森公司工作了几年。回来后正赶上院里成立了专家所,领导找到他,让他将专家所结构重担担当起来。当时的专家所只有寥寥几个人,有活时再临时找人。所小,人少,揽活儿难。他们甚至接过北京某小区的设计,每平方米的设计费仅八、九元。但小区销售时很受欢迎,开发商喜上眉梢,认为设计提升了小区的档次。这次设计虽然经济收益不理想,但在房地产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取得的社会效益相当不俗。此时,院里决定将当时仅有几个人的地下所和专家所合并,成立第六设计所。
接下来,他们又在一次全国招投标中一举中标了新疆克拉玛依市综合游泳馆项目。在2000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的年度评选中,该项目获得结构设计惟一的一等奖,并荣获综合评比一等奖。他在螺蛳壳里做出了道场,几个大所开始对这个小所刮目相看,院领导也不再把这个小所看得可有可无了。
紧跟着,他们又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拿下了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项目。项目合作成功后,由于金融街是房地产界的大鳄,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六所在社会和院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金融街一鼓作气将由美国SOM公司方案中标的22万平方米的标志性建筑B7项目交给他们做施工图设计,并且开出了每平方米70元的高价。
从8元到70元,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上的提升,而是社会和市场对任庆英们的认可,也是他们劳动价值的具体体现。
2001年,任庆英出任六所所长,这也是众望所归。他也果然不负众望,将一个年产值不超过200万的二类所,带到了年产值1500万元的平台,人均产值超过50万元。这是一个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奇迹。
中建院重新改组后,综合所被拆分合并同类项,任庆英出任结构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产值同步重组,一个专业所的创收当然不可以和以前综合所相提并论。一时之间,大家的心理难以转变过来去接受这种变革。
“然而,从长远来看”,任院长话锋一转,分析了中建院重组的轨迹、现状及发展。“2000 年7月18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外宣布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对院所有人员全面洗牌而后再重新归类、整合。撤销原经营计划部,成立项目管理中心,撤消原来的九个综合所,组建建筑院、结构院、机电院、规划院、环艺院。建筑院、结构院分别下设三个设计所,另外还成立了崔恺、李兴钢和陈一峰三个建筑设计工作室。把咨询、规划、建筑、室内、园林景观、电气智能化、房地产等专业形成完整的一条设计产业链,由原来的纵向并列结构变为横向并列结构,由综合走向专业。而调整后项目的管理协调由管理中心统筹安排,三个专家工作室为生产、科研单位,财务独立核算。
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前综合型设计院的小分队出击‘样样都做’(样样都做也难免导致样样都不精)的运作模式,在与高度专业化的设计事务所对垒时,缩小了设计品质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凭借自己的品牌和人力优势与境外设计师一争高下,抢占市场份额。除此之外,把原来下属的综合事务所打乱之后,重新分配,统一专业的人才集中到一起,分工明确,精力由面集中到点,还可以横向交流,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专业程度,这和目前国际上的各大明星事务所各有所专、联合设计的模式是一致的,也适应了当前社会的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分工以后我们也和境外事务所合作过很多项目,比如‘鸟巢’、‘首都博物馆新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但是从单纯的经济效益而言,中建院专业优化改革工作目前仍处于磨合之中,毕竟,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策略,只有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在长远发展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换而言之,专业化分工的经济优势只有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才可以凸现出来,目前并不是处于理想状态。这一点是现实存在的,这种做法需要时间来检验。中国建筑设计院的这次动作可以看作是一次军事演习,是一次试图与国际思路接轨的实战演习。当然,只有在演习之后”作战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才会得到验证。
不一样的见解
谈到目前建筑设计专业化分工问题,翰时(A& S)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总设计师余立博士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翰时国际由国内外建筑师共同创立于美国亚特兰大,2002年在中国北京正式注册,目前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咨询公司。有意思的是,它是从原来单一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转变成为现在的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咨询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业化分工路线正好背道而驰。
之所以做出这种转变,余立博士认为这是适应市场的需要:“目前我们公司有68 人,以建筑设计为主,同时兼做结构、设备等相关专业。以前作为单一的建筑设计所我们也配合过几个项目,但是问题很多,市场很难保证,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合法条文规定约束,配合起来中间也有扯皮的现象,各自为政、责权利难以统一、管理混乱等等,再加上业主方面的因素,希望一家设计单位全部搞定,不希望多头联系也是一个促成原因。”
目前闯入中国的境外设计机构中,大部分是专业性很强的中小型事务所。大型、综合性的设计公司为数较少,而且往往是工程咨询公司的性质。但无论是专业还是综合性质的事务所,他们都已经取得了国内不少重大、核心工程项目的设计权。比如创建于1978年的赫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事务所,最初只是一个小型办公室,1997年才初具规模成为Herzong&deMeuron建筑设计事务所。该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8家合作公司和182名员工,在伦敦、旧金山、巴塞罗那和北京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一直以来它都以建筑设计为自己的主打项目,也正是藉此在国家体育馆的设计方案竞标中一举夺魁,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建筑造型的控制贯穿了“鸟巢”施工的全过程。
而创建于1936年的美国芝加哥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则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综合性事务所。从成立以来它已经在50多个国家完成了10000多个设计项目,包括办公大楼、银行和金融机构、政府建筑、公共建筑、私人住宅、医疗机构、宗教建筑、机场、娱乐和体育场所、学校建筑等等。从建筑设计、工程设计、民用住宅到总体规划的工作领域使它总揽了上海金茂大厦的全部设计。并于1961和1996年两次获得美国建筑协会颁发的建筑公司最高荣誉奖。目前,该公司已经在芝加哥、纽约、旧金山、华盛顿、伦敦、香港和上海设立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开始在中国攫取自己的又一桶金!
从这两个成功的境外事务所的发展轨迹来看,占有设计市场引领时代潮流似乎与公司性质并无多大因果必然联系,专业化也好,综合所也罢,重要的是有与众不同的设计思路,有为自己的设计买单的客户,而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是简单的公司结构性质或者管理模式的问题。
呼吁者的声音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胡绍学在考察了国际上一些大的设计公司之后认为,设计单位或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一般不取决于其规模,而取决于创意。国外设计公司的小而精,其中“社会化的协作”这一运作机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国外的设计公司或事务所,凭借自己优秀的建筑师和优秀的方案拿到项目后,往往将本公司不具优势的某些专业设计部分,选择并分包给其它优秀的专业事务所,合作完成整套设计。可以不必依赖本公司的规模是否很大、专业是否齐全来赢得业主。我国则习惯一个项目由一个设计单位全部承包下来,这样,即使是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也很难保证整个工程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另外,建筑设计行业不断进行中的结构调整,要求企业间的合理协作。目前国内的大型设计企业大多是综合型的,这使得众多企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不必要的竞争,也不利于专业水准的提高。
国家政策也在鼓励专业化趋势。目前我国把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在最近的一次企业资质就位中,从事专业分包的企业比例相当大。据了解,设计方面的类似政策不久也会出台。
在世界范围内,专门化创作似乎已成为惯例。安德鲁事务所的规模并不大,在国家大剧院中标后,立刻寻找最好的专业公司合作。北京五合也是如此,着重发展建筑设计一个工种,在结构、水、暖、电等领域都根据项目需要寻找相应的能力最强的公司合作。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随着设计企业的专门化,公司间协作可能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近日,一本建筑专业杂志通过9个月的努力,公布了一份“2005年度民用建筑设计市场排行榜”。该刊通过对国内和境外在华的主要建筑设计机构的年营业额、年建筑设计面积、建筑师人数等指标进行的统计和分析后认为:与境外设计事务所相比,国内多数设计机构走综合路线,离国家引导和培育专业设计公司的发展重点相距甚远;国内建筑设计公司出现品牌和技术空心化现象等。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急需专业化分工。
似乎所有的呼声都在暗示或者呼吁建筑设计专业化分工时代的来临。但是,就目前整个建筑设计行业而言,由综合事务所向专业化分工发展还没有成功先例可循。这就如同把一个百年老字号的“百货店”改头换面为几个时下流行的精品“专卖店”,横向切割之后再合并同类项,在没有尘埃落定之前,结果如何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实践者的步伐
了解到目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的专业化分工路线,记者采访了中建院的任庆英院长。任庆英1982年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
任院长首先从自身做了一个纵向比较,经过几个工程的历练之后,他曾被派到北也门公司、深圳华森公司工作了几年。回来后正赶上院里成立了专家所,领导找到他,让他将专家所结构重担担当起来。当时的专家所只有寥寥几个人,有活时再临时找人。所小,人少,揽活儿难。他们甚至接过北京某小区的设计,每平方米的设计费仅八、九元。但小区销售时很受欢迎,开发商喜上眉梢,认为设计提升了小区的档次。这次设计虽然经济收益不理想,但在房地产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取得的社会效益相当不俗。此时,院里决定将当时仅有几个人的地下所和专家所合并,成立第六设计所。
接下来,他们又在一次全国招投标中一举中标了新疆克拉玛依市综合游泳馆项目。在2000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的年度评选中,该项目获得结构设计惟一的一等奖,并荣获综合评比一等奖。他在螺蛳壳里做出了道场,几个大所开始对这个小所刮目相看,院领导也不再把这个小所看得可有可无了。
紧跟着,他们又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拿下了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项目。项目合作成功后,由于金融街是房地产界的大鳄,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六所在社会和院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金融街一鼓作气将由美国SOM公司方案中标的22万平方米的标志性建筑B7项目交给他们做施工图设计,并且开出了每平方米70元的高价。
从8元到70元,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上的提升,而是社会和市场对任庆英们的认可,也是他们劳动价值的具体体现。
2001年,任庆英出任六所所长,这也是众望所归。他也果然不负众望,将一个年产值不超过200万的二类所,带到了年产值1500万元的平台,人均产值超过50万元。这是一个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奇迹。
中建院重新改组后,综合所被拆分合并同类项,任庆英出任结构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产值同步重组,一个专业所的创收当然不可以和以前综合所相提并论。一时之间,大家的心理难以转变过来去接受这种变革。
“然而,从长远来看”,任院长话锋一转,分析了中建院重组的轨迹、现状及发展。“2000年7月18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外宣布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对院所有人员全面洗牌而后再重新归类、整合。撤销原经营计划部,成立项目管理中心,撤消原来的九个综合所,组建建筑院、结构院、机电院、规划院、环艺院。建筑院、结构院分别下设三个设计所,另外还成立了崔恺、李兴钢和陈一峰三个建筑设计工作室。把咨询、规划、建筑、室内、园林景观、电气智能化、房地产等专业形成完整的一条设计产业链,由原来的纵向并列结构变为横向并列结构,由综合走向专业。而调整后项目的管理协调由管理中心统筹安排,三个专家工作室为生产、科研单位,财务独立核算。
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前综合型设计院的小分队出击‘样样都做’(样样都做也难免导致样样都不精)的运作模式,在与高度专业化的设计事务所对垒时,缩小了设计品质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凭借自己的品牌和人力优势与境外设计师一争高下,抢占市场份额。除此之外,把原来下属的综合事务所打乱之后,重新分配,统一专业的人才集中到一起,分工明确,精力由面集中到点,还可以横向交流,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专业程度,这和目前国际上的各大明星事务所各有所专、联合设计的模式是一致的,也适应了当前社会的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分工以后我们也和境外事务所合作过很多项目,比如‘鸟巢’、‘首都博物馆新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但是从单纯的经济效益而言,中建院专业优化改革工作目前仍处于磨合之中,毕竟,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策略,只有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在长远发展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换而言之,专业化分工的经济优势只有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才可以凸现出来,目前并不是处于理想状态。这一点是现实存在的,这种做法需要时间来检验。中国建筑设计院的这次动作可以看作是一次军事演习,是一次试图与国际思路接轨的实战演习。当然,只有在演习之后”作战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才会得到验证。
不一样的见解
谈到目前建筑设计专业化分工问题,翰时(A&S)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总设计师余立博士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翰时国际由国内外建筑师共同创立于美国亚特兰大,2002年在中国北京正式注册,目前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咨询公司。有意思的是,它是从原来单一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转变成为现在的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咨询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业化分工路线正好背道而驰。
之所以做出这种转变,余立博士认为这是适应市场的需要:“目前我们公司有68人,以建筑设计为主,同时兼做结构、设备等相关专业。以前作为单一的建筑设计所我们也配合过几个项目,但是问题很多,市场很难保证,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合法条文规定约束,配合起来中间也有扯皮的现象,各自为政、责权利难以统一、管理混乱等等,再加上业主方面的因素,希望一家设计单位全部搞定,不希望多头联系也是一个促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4-01
建筑物的出现以及形成,离不开整体结构的设计和建造技术的使用。建筑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课程,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必然要研究中外建筑设计的形态,使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整个建筑设计发展的历史和风格变化,同时也能够区别中国和外国建筑设计的差异和联系,因此,研究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建筑设计史教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设计历史的发展
建筑设计是建筑建造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建筑物在开展建筑之前,建筑设计人员依照建造的工作,将建造过程中会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模拟规划,制定好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图表和文件体现出来[1]。
在古代,建造工具和人员安排比较单一,建筑物的设计者一般就是发起建造建筑物的人。在欧洲,将石头作为主要原材料来进行基础建筑物的建造,一般由采石人的首领作为建筑物的设计者;而在中国,树林面积较大,以木头作为基础建筑物的原材料,同样也有伐木的首领来充当建筑物的设计者。依据设计者的想法,来开展建筑物的建造并形成了建筑文化。
直到近现代,德国在1981年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的建筑设计组织,对建筑设计进行详细分析。至此以后,随着各种形态建筑物的出现,建筑设计的发展趋于多样化和灵活化,丰富了建筑设计的内容。
近现代,将建筑设计同建筑分工相区别,给各自定义各自的概念,成为两个专门的学科。西方的建筑设计发展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直到产业革命时期正式专门化发展;中国的建筑设计发展是清朝晚期在外来文化作用下才开始发展的[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更新换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也在扩充,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现阶段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分工配置以及完善建筑设计技术,就形成了专门的建筑设计行业。
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建筑设计史教学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包括环境设计、图形设计、网络设计等,其同传统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内容相互区别,同时,艺术设计的范围特别广,比如: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经济变革等多领域的知识,其艺术设计的水平依据这些领域的发展而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独立性、综合性、思想性、行动性、服务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要全面地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必须要学习建筑设计史的知识。
研究艺术,是学习艺术类学科学生的专长[3]。建筑物自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学习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而是需要对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进行了解,不是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或者单一的符号就能概括的。因此,学习建筑设计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建筑设计史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历史文化的学习。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实的分析不用过度进行讲解,不过一定要分析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的风格和形态,确定有特征建筑设计的年份,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同时也能构建学生思维里面的专业知识体系。
2.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建筑设计史的教学,可以学习到建筑结构的知识,促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观察不同时期建筑的设计的颜色设计、图形设计、格局设计的变化和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理念,从而为以后进行艺术设计打下基础。
3.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建筑设计史的教学,能够将艺术这种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内容,同时,了解建筑设计史,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对比,每个国家建筑设计的发展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经济、政策、文化的发展,学生可以学习到外国文化传统变化以及外国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加全面地进行艺术设计的创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研究建筑设计史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发展,首先研究建筑设计历史的发展,最后探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建筑设计史教学的发展。学习艺术设计必定要了解中外建筑设计的历史文化,而对于中外建筑设计历史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学习艺术设计提供基础和灵感,能够将抽象的学科理论知识变成形象化的教学,促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Green Design Strategies of College Architecture
Building Design Practice Lesson
WEI Xiao, CUI Lul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the global green building professionals thought university training. The impact of green building trends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green building professional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should be timely relative to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adjustments and reforms. Architectural practice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core main course; you can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verall green concept layout, graphic design, facade and design,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aspects.
Key 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colleg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building design practice lesson
1 绿色建筑思潮的兴起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按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并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和完善所形成的人为物质环境。它是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场所。建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生活和行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些环境和发展的问题。比如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气候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对人们的发展产生了大的威胁。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界应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发达国家被不断实践与推广。
2 绿色建筑思潮给高校建筑学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特别关注建筑的“环境”属性,它强调利用一切可行措施来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不局限于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是一种更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概念。
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绿色建筑的兴起是绿色设计观念在建筑学领域的体现,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保证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要求的同时,优先考虑建筑物的环境属性,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二是设计时所考虑的时间跨度大,涉及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建筑的前期策划、设计概念形成、建造施工、建筑物使用直至建筑物报废后对废弃物的处置的全寿命周期环节。
3 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设计的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等。它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图1本文旨在从建筑设计实践课的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去探索高校建筑学专业基于绿色建筑思潮下的教学调整和应对策略。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主干实践类课程。作为生产实践类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了解不同类型建筑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初步掌握各类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处理各种流线的关系,学习建筑体型处理技巧和方案设计的表现方法。指导教师在进行设计指导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调,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之中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并逐步掌握绿色设计的技术与手段。
图1 传统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课程构架
3.1 建筑的选址与布局
建筑应选址在远离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的地方,并应考虑使城市在现有的区域以内沿着已有的运输线路集中发展,以此增加公共交通的利用率。通过多功能建筑的开发和保持开发密度来减少土地使用中的分隔状态。为了达到节地的目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旧建筑改造、城镇废弃地的利用等手段。在城镇中修建绿地以改善城市的微气候,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在开阔地带栽种密集的防护林以保护城市边缘不受不利气候条件的侵蚀。因此,在制定设计任务书的时候,指导教师就应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根据不同课程设计题目的训练目标,合理地选择基地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包括所有场地、场所、场景的特征。
规划布局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应指导学生从分析气候条件出发,将规划设计与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采暖地区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等自然能采暖,减少热损失;使炎热地区建筑夏季最大限度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条件防热。在平面布局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片面追求构图与形式,指导教师应提醒他们综合考虑建筑布局、建筑朝向与间距、建筑采光与通风等因素。
3.2 平面设计与形体组合
建筑平面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通过墙壁、屋顶和地板最大限度的共享,减少建筑结构的热量损失。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平面组合应充分体现当地气候特点,炎热地区建筑平面宜舒展开敞以利于加大通风量;采暖地区平面应集中布置,以减少外墙面积有利于节约采暖能耗。许多学生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感,可能会处理很多凹凸进退转折分割的体形,造成建筑外墙表面积增加,建筑传热耗热量增大。这一过程中,老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造型与节能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造型的美观与创意,又要考虑建筑的节能需求。
设计中建筑的进深不要太大,必要时增设天井,并利用天井来促进以烟囱效应为基础的自然通风。栽种植物来改善建筑四周的微气候。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去理解,天井、空中花园、绿化带等元素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需求,而更是承载了一定的技术功能。
3.3 立面设计与材料的选用
在立面与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常因缺乏对窗地比、建筑遮阳、外门窗节能等概念的理解,为了追求建筑的纯净感、轻盈感、通透感,过度地选择玻璃幕墙作为外墙材料。指导教师应给他们补充这些相关方面的材料与构造知识,有助于他们利用开窗形式、幕墙形式、遮阳构件等技术手段,找到进行立面和造型设计的有效方法。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外墙保温层、外墙材料构造方式等因素可能会对立面造型带来的影响。
3.4 材料与能源
虽然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最后图纸深度通常只要求达到方案深度,但老师亦可在设计过程之中,指导学生综合考虑材料与能源的选择。因为材料与能源的选择一定程度要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形式与造型。设计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清洁的太阳能和风能。不论结构材料或表皮装饰材料,应选用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选用能够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材料,即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材料。因地理位置因素,我校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就地取材采用地方材料,如重庆地区常见的砾石、条石、鹅卵石等进行立面设计的创作与探索。
4 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课题,从人类凿穴为居开始,人类的修建行为与自然环境就一直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的博弈状态。合理地改造自然环境是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肆意地开发与掠夺必定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为全人类的发展带来隐患。绿色建筑不是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是无论决策者、投资者、设计者、使用者都应该树立与提高的价值观与伦理观。培养绿色建筑人才迫在眉睫,及时修订与调整高校建筑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亦可成为对此全球思潮的回应。
参考文献
1.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教师在台上兢兢业业的讲,学生认认真真的听,但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而无趣,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损害其学习积极性。但案例教学中,侧重于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的授课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起到了一种激励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必将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1.1.2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自我理解,提出问题,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主动进行知识的补充,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补充了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细致深入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实际上可以视为学生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
1.1.3能够集思广益,拓展思路。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独唱的主角,学生也不再是看客或是仅仅局限于忙于做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容易开拓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1.2要求
1.2.1对案例的要求。一是目的性:案例的选择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总结,能够与相关的理论要素产生共鸣;二是综合性:综合性的案例其内涵丰富,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来处理,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启发性:案例教学不是要找出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2.2对学生的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理论知识的准备,相关案例的分析与总结,以及自己在讨论中如何发言等等。如果准备不充分就面临着在讨论中无话可说,或参与不到学习中来的窘境。因此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发言。
1.2.3对教师的要求。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宽阔的知识面,案例的选择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有力的课堂控制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领导者和主角。
2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课上的应用
2.1建筑设计课的特点
建筑设计课的显著特点是其实践性强。从一年级的建筑初步课到五年级的毕业设计,都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动手能力。以一年级建筑初步课为例,刚入学时要求学生有一定时间的技法训练,包括字体、钢笔画、水彩等;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制图,模型制作等专业技巧。紧接着学生就要进入空间与形体的训练阶段,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功能、空间、形体相辅相成的综合训练题目。每一个步骤学生都需要亲自完成一系列的实践性的工作,如收集相关资料、体验与感受、不断的设计与修改、完成最终的模型或图纸。第二个特点是任何一个设计没有最终的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都有更高的目标去追求。
2.2案例的使用方法与步骤
根据建筑设计课的特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方法与步骤应为:
第一,案例的选择。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典型性,应与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就建筑设计课而言,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如二年级别墅设计,在第一阶段案例的选择应以知名或大师作品为主,侧重于环境、空间、造型的理解与分析;第二阶段则应以能够实际参观感受的案例为主,侧重于功能、空间、尺度、结构和构造的分析与刻画;第三阶段应以学生作品为主,侧重于表现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二,案例的展示与学生准备。案例展示给学生时,教师应适当介绍案例的背景资料,参考书目,并准备相关的思考题,以便学生的准备工作有的放矢。学生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是课堂讨论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学生必须完整阅读教师所列参考书目,做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没有理论做依托的实践必将变为空中楼阁。其次,学生要对教师所展示案例进行全面分析与比较,并且以各种方式进行记录,比如文字、分析图、表格等。第三,学生需要就自己的分析结果列出发言提纲,疑难问题等方便课上讨论。
第三,课堂的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案例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的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提纲及相关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免除可能出现的讨论中冷场或学生无法就案例提出相关问题的情况。同时这也是督促学生的有效手段,防止个别学生认为只要在讨论中能发言就够了,忽视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讨论可以分为以下2个部分:其一是分组讨论。每一位同学就自己对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发现的问题发言。其二是全班交流、课堂发言。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这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阶段,也是课堂讨论的核心,教师要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营造一个氛围,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学生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
第四,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必要的总结。首先,要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见及独到新颖的见解,并指出讨论中的优点与不足。其次,就案例中出现的基本理论知识拓展讲解,使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应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
2.3使用效果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基本上能够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收集的资料来源很广泛,互相交流之后取长补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更加勇于发言,善于发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最终的设计作业从构思到表现有明显的进步。(本文来自于《创新科技》杂志。《创新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4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也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有时会将简单的举例教学等同于案例教学;或片面地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或对案例的总结与点评有失偏颇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1问题的提出
毕业设计是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最后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工作。虽然毕业设计在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最近几年中,在高职类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产生了诸多问题。
1.1学生毕业设计意识淡薄
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敷衍了事,投入时间远不够,设计成果利用网络下载拼凑而成。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课程不再有新颖的知识可学,不如到校外的建筑设计院去学的想法,等到相关建筑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时,他们对毕业设计又缺乏进一步思考、探索,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于是整个毕业教学就趋于一种表面形式,管理混乱、松散。所有的这些反映在设计成果上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大大打了折扣。
1.2教材滞后
我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自编教材,已经启用了十多年,一直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近几年,很多建筑设计规范都做了相应的修改与调整,这就使得知识跟不上行业发展;另外,教材对有关建筑法律、建筑规范教学内容的明显缺陷。
1.3毕业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脱节
在毕业设计选题设置不够合理,选题与建筑实践脱节,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个题目作几届,多年一贯制,未重视因材施教,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放飞学生的思路,不能很好地和学生的就业方向相结合,这样做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约束了学生创作激情,促使学生消极应对毕业设计。
1.4指导形式单一、教师力量薄弱
指导形式单一,都是校内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在高等职业院校难觅有丰富实践经验、高水平、高学历的设计人才,难以形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梯队。
1.5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不清晰
在毕业设计最后考核既没有相应标准,成绩评定又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观、合理、科学。对未能达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学生降低要求,都给予“放水”,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持宽容的态度,从而使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1.6毕业答辩缺导向性
答辩时应对学生没有向导性,学生不能很清楚、准确、有效、富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对自己毕业设计过程的设计思路未能进行卓有成效地梳理,答辩时成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机械、被动地一问一答的尴尬模式。这样的教学成果仅是让学生简单、初步地了解了整个建筑设计阶段的过程,却与建筑设计院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要求具有很大的差距,致使一些学生临毕业时对建筑施工图尤其是其它专业的图纸识读能力很差,距离高职教育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解决问题———教学改革
在毕业设计中涌现的问题,迫使对毕业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提出“产学”一体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即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打破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转换为与业主、合作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设计的教学模式,在真实的设计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夯实进入建筑师岗位基础。
2.1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市场化
毕业设计教学内容顺应市场要求,符合建筑发展趋势,将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建筑规范、法规引入课堂,反映前沿动态,跟上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使毕业生一毕业进入市场就能无缝对接建筑设计岗位,较快进入建筑岗位角色。
2.2毕业设计选题真实化、工程化
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改革,打破学生按假定任务书设计的相对静态的传统教学模式。毕业设计选题采用真实、具体工程项目,即“真题真做”方式,与建筑设计院联合,丰富毕业设计选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崇学生建筑梦想憧憬,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培养首创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体验真实工程的工作步骤,积聚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经验,达到毕业设计教学目标。
2.3“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合作化
毕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聘请校外建筑设计院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与我校校内教师一同参与毕业设计教学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他们实际工程经验的优势,提高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此外,邀请业主(建设单位)共同参与设计,使毕业设计过程教学中业主(建设单位)、建筑院建筑师、校内教师、其它相关专业等多方参与,在“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中,使学生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完成岗前的职业培训,实现从学生到建筑院设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转换,培养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
2.4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标准化
为激活毕业生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实学生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营造科研生产实践的良性发展,配合“产学”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工程,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具有明确导向性的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成果采用定性描述、定阶段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使评价具有可比性及可操作性;将校外专家、用人单位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使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与多元性。
2.5毕业设计答辩规范化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答辩在毕业设计中扮演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一环节,我们采取实际工程中的建筑评审会模式,学生自己制作毕业设计PPT演示文件向评审专家答辩组汇报(由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建筑设计院专家组成),以促使学生能更加敏捷、综合、系统地处理问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加快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通过答辩可以了解学生驾驭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在考核学生毕业设计成果时,坚持标准,以设计图为依据,尽量体现学生真实的设计水平。对于部分学生未完成毕业设计,或有原则性错误,或毕业设计成果不完整,答辩时概念性错误较多者,学校都要严格执行成绩评定标准。
3结语
“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当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开拓学校与企业间联合办学的新思路。与以往内容单一的毕业设计教学相比较,“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我院建筑系是一次大胆且创新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改革成果初见成效,对未来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开拓创新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作者:万莉 彭敏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