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和信息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1 16:56: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管理和信息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程管理和信息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58-011 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电力工程项目的筹备、招标、设计、施工、运行等内容的展开,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产生,例如项目相关的文件、报告、合同、照片、图纸、录像等等,甚至在与工程有关的各种实物产品中也包括了大量信息。为此,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处理方式包括收集、分类、加工、过滤、归档、储存等,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可以提炼出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开展电力工程项目的控制和管理。

所谓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电力系统从各个环节与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电能质量的技术治理与控制是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方法,但电能质量具有动态性、相关性、传播性、复杂性等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2 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在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构成的“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从概念上来看,这主要是指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将面向项目相关的人员和主体提供,因此,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可以被概括为四个方面: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服务。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力工程项目的日益增长,掌握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电力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也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工程管理信息化产品。然而,由于电力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业务内容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统产品,并通过建立系统间接口,将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联结,从而搭建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平台。但是,由于电力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对各类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而现有信息管理平台要么缺少系统管理思想,要么对专业模块的开发深度不足,尽管系统具备收集大量信息的能力,但却不能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难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 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的软件应用

以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为例,我们可以对如何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管理效率进行一些探索。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工程进度是工程的一条主线。建立一个以进度为主脉络的工程信息整合分析系统,把各类工程信息与进度关联,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决策提供了较科学、充分的依据。然而,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与构配件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及其他环境、社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因素等,如何将这些信息及时整合,反映与实际进度对应关系,以利于决策,是目前进度信息管理急需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对于电力工程的进度管理,采用专业软件进行信息管理的方式正成为一种趋势,目前这些软件包括微软的Office Project、Primavera Systems、Ins的P3、梦龙等等。从功能上来看,采用软件处理有助于挖掘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限制条件,通过进度计算方法,实现对工程进度的制订、跟踪、预警和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加强在电力工程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类信息的联结整合。但是,由于这些软件并非专门为电力工程信息管理而开发,因此,在加强软件的项目适应性和操作性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进工作。项目人员在应用这些软件时,也特别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4 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的电力工程信息管理

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不仅体现为项目全程的信息管理手段,同时也体现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应用上,我们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联合硬件和软件开展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标识器)、巡检器(一般应用PDA)、客户计算机等组成,而配套的软件部分则包括网络、防火墙、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库等。其管理流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应用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在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有独特性征的“条码”,且其内部存储了代表设备状态、参数的代码。接下来,当工作人员进行巡检时,只需带着巡检器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巡检器是“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装备,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解决了人工巡检往往难以到位的问题,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也起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缺陷管理和性能动态分析时,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

5 结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时代进步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本文阐述了电力工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工具的重要性,并结合其硬件和软件运用以及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通过在电力工程建设期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能力,也有助于进行全过程的工程管控。不仅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广泛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还可以在后续的电力工程生产运行中进一步协调信息资源,逐步形成电力建设发展的知识库,为电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2

2系统目标

根据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将消防工程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设计、施工、检测、维管、人员、产品的监督管理结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从消防图纸设计审查开始的全程监督,通过构建建设项目工程信息树,以消防网格化管理为根节点,实现消防安全网格责任制,对整个工程项目中涉及的所有相关消防信息进行“一体化”网络化管理,最大程度地规避火灾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对火灾的安全意识和防控能力。

3系统功能构成

图1体现了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构成。系统主要分为消防工程相关机构管理系统、消防工程相关人员档案管理系统、消防产品入库检验系统、消防工程管理系统、消防知识库系统、系统管理模块6大功能模块。系统主要功能如下:(1)消防工程相关机构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消防产品生产企业、消防施工单位、消防维护管理单位、中介机构等机构类别,进行机构信息及其审核、考评管理,提高了消防工程相关机构信息的统一性、准确性。(2)消防工程相关人员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消防职业类别、消防工程相关人员的档案及审核的管理,还根据工种的不同进行消防工程人员考评管理,实现千人并发智能考评。(3)消防产品入网验证系统:主要是管理消防产品台账、消防产品,并建立云南省消防产品数据库,应用条形码技术体系对云南省消防产品实施市场准入网络验证。(4)消防工程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消防工程立项申报、消防工程设计、消防工程施工、消防工程检验、消防工程维护管理的流程化管理。(5)消防知识库系统:主要是消防工程相关知识类别、知识信息管理,还可以进行知识信息全文检索,能够帮助相关学习人员更快速、便捷地了解相关消防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6)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系统平台的用户、权限、操作日志进行管理。可以由相关机构人员进行对应的系统权限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

4系统业务流程

图2体现了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构成。从消防图纸设计审查开始,令消防设计图纸审核结果为合格的数据作为工程主线,按照工程审批、物料使用、施工追踪、验收、维护管理建立建设项目工程信息树,对整个工程项目中涉及的所有相关消防信息进行“一体化”管理。

5系统构架及开发语言的选择

5.1数据库的选择

数据库开发平台选择关系到运行效率、维护、扩充、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关系型数据库通常被用于处理线性结构的数据,它将数据按表结构形式进行组织,对表格的处理方便灵活,且易学易用,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Mi-crosoftSQLServer是一个分布式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了Transact-sql的SQL语言在客户机与服务器间传递客户机的请求与服务器的处理结果。具备完全Web支持,提供了对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核心支持以及在Internet上和防火墙外进行查询的能力,考虑到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特点及目前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的快速发展,采用SQLServer作为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平台,完全能够满足数据库使用的需求。

5.2开发语言的选择

系统选用微软的ASP.net进行开发;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开发平台;系统开发模式为MVC模式。ASP.net是一种用于创建基于Web应用程序的编程模型。VisualStudio.net开发平台具有高效而快捷的特点,可提供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MVC架构是ASP.net在新版本中提供的一种新的开发模式,开发人员可以用MVC设计模式来构建Web应用,做到清晰的概念分离(UI或者视图与业务应用逻辑分离,应用逻辑和后端数据分离)。系统采用ASP.net语言不仅可以满足对数据的良好适应和把握的需要,也可以开发出美观的界面,并可通过后台技术,实现数据管理、动态页面更新等各项要求。

5.3系统构架

系统按照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各阶段数据信息处理和需求进行层次和功能设计,并兼顾可继承性和拓展性,而且考虑到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其结构由浏览器、Web服务器+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三个逻辑单元等共同组成。在该模式的系统中,所有数据都在服务器数据库中存储与操作,客户机使用IE浏览器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并即时返回查询结果,如图3所示。数据库结构设计不但要满足网络特殊要求,还要考虑运行时的安全性及保密性。该系统是多用户应用系统,根据用户的权限和目的要求,用户可进行联网查询。所有的基本数据均存放于数据服务器,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权限和要求直接进行库操作,以实现查询目的。同时,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系统按照网络并发连接数达100000、服务响应时间<4s、服务器集群处理能力不小于890100tpmC进行设计。系统数据由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组成。静态数据主要包括机构信息、产品信息、人员信息、工程信息等。动态数据利用3G网络技术、指纹采集技术、条码扫描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对消防工程技术服务人员进行消防工程施工现场定位及消防产品入库实时采集构成。

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确保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及规范化,这有这样才能对工程施工中的工作效率及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工程项目产生更大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1、对建筑工程项目决策的客观性进行了强化

就目前来看,建筑行业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对工程项目的利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施工管理,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项目产生亏损。所以,对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进行强化,可以为建筑工程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对项目管理决策的客观性进行提高,以此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使资料更完整和全面

建筑工程具有周期长以及信息量大的特点,因而导致信息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没有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很有可能会导致信息发生遗失,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损失。对信息管理进行优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保存,可以对其安全性进行保证,对信息的查阅以及传递的效率进行了提高,使得信息资料更加完整和全面地得以收集和保存。

3、有效地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进行降低

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可以保证成本相关数据的准确和完整,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有效的实现。另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对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准确性进行提高,有助于避免因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全而引起的纠纷,以此降低损失,节约成本。

4、信息沟通更便捷

信息传输和处理是基于互联网的,在对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建立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且有助于施工企业内部上下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费用开支及相关的工程成本管理费用。

二、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内容

1、信息的收集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主要包括项目个体信息以及公共信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设备、物资、人员以及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因而其产生的信息源也是比较多和复杂的。因而,要保证项目有序地进行施工,对其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2、信息的加工

所谓信息的加工指的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压缩。不同的管理层面,对信息的详细要求也是非常不同的,信息加工人员应该将其分成不同类别以及不同形式的信息,将信息加工完成之后应该以不同的报告形式送到不同层面的管理层。

3、信息的传递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存在三种不同的信息流,包括从上到下的信息流、从下到上的信息流以及横向之间的信息流。信息的传递与项目的实施单位以及组织结构是具有重要的关系的,应该以确定的信息流程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息传递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方式进行确定。

4、信息的更新

信息是不断发生改变的,所以说随时都会发生信息的更替。因而,对信息的更新工作必须保持其常态。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涉及到的面非常广,其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另外其经济环境也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在项目管理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落后的信息管理局面进行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5、信息的存储

通常来说,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的存储需要建立比较统一的信息库,将各种信息以文件的形式组织成为一体,其具体组织方法需要根据各自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自行拟定,但是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规范。目前,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组织方式:

(1)以工程的组成为依据进行组织,相同工程按照工程的合同、造价、进度以及质量进行分类,各种信息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细化。

(2)对其文件名进行规范化,将定长的字符串作为文件名;③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统一存储方式,国家技术标准规定有统一的代码时尽量采用统一代码。

三、优化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工作不单纯是技术上的问题、设备上的问题或者机构上的问题,根据当前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对项目信息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思想认识问题进行强化。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大多习惯于吃大锅饭,即使改革开放已经不断深入,并且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传统观念没有被改变,比如施工企业存在重物质、资金,轻视信息和管理的做法,并且在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工作经验,而不采取现代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那些存在的旧的观念与现代信息管理是不相融合的,因而要想优化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手段,必须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提高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识,保证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展开。

2、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根据企业内部人员结构以及其生产规模的大小,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组织结构,比如可以设置一个信息经营管理中心,设置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在中层设置信息员,在基层设置兼职信息员。加强对现代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做好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体、存储和运用,对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提高,保证信息更好地为工程项目管理服务。

3、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要在工程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建立其完善的鉴定、保存、奖惩的制度,保证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的鉴定,确保工程信息的可靠。比如:制定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制度,可以从制度上明确不同的固定信息的更新周期及对流动信息的传递期限,明确传递信息的内容和类别,才能保证工程信息及时且有效。

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局域网、因特网的应用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都比较大,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比较多,涉及到的文件和信息量都比较大,传统的纸质为载体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并且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误,导致建筑工程项目产生经济损失。所以为了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借助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项目信息管理的效率。

5、开发基于因特网的网上项目管理等各种应用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应开发应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投标、网上材料采购等功能,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保证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6、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加大对计算机辅助技术及工艺控制软件

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与质量、成本、进度这三个关键问题的软件应用。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因为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较大、综合性较强、技术的难度较高,并且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质量管理的软件,要比传统质量管理的方法加强其可靠性,并明显的加快处理的时间;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在进度控制方面,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可明确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结合施工进度及时调整资源和优化时间,提高进度管理的灵活性,能有效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对项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进行提高,从而促进综合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光英.优化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对策和措施[J]. 《中华民居》,2014,(18).

篇4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率、高品质的建筑是时代所需要的。在建筑工程之中,信息提供了技术资源,促使建筑工程在设计以及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完善。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也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在当代的建筑工程领域,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战略就很难在当今社会中立足,只有不断更新,不断结合新兴的知识技能,才能保证产业的长远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情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特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会因为部门太多、信息太广泛、形式多样等问题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会有关于项目本身的还有项目外部环境的信息,在信息总体中还会包括固定信息以及动态信息,各个学科或者专业的信息等。面对如此多样的信息总体,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因此,将信息技术结合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是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在工程构思与计划的过程中,信息是规划的材料源泉,将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与分类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没有了源泉也就没有了后期的发展。

作用介绍

在建筑工程的操作过程中,要想提高工程的操作效率,就必须要运用新型的技术。信息化利用到建筑工程之中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资源的配置和调整方面也会更加的合理。要使得计划能够长期进行,就要事先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操作中还需要进行宏观的调控。有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一切的步骤都会变得井然有序。在工程管理中将办公自动化能够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要使工程管理能够信息化,就需要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工程的有关信息进行公开,让更多人充分了解工程的操作计划,这样对于工程的前期工作安排和管理是很有益的,例如招标、投标和评标等。这样一系列的措施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公平、公正、公开,与此同时也可以在成本上有更加合理的预算安排,尽量做到花最少的资金完成最完美的工程。

三、现状分析

1.企业信息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建筑企业将目光转向了将建筑工程与信息化结合的新市场。将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使得管理更加便捷,在资料的处理上更加迅速,一个新兴技术的融入往往能够促使一个行业的重大转变。在当今的各大企业中,很多企业都将信息技术利用到平时的管理上,在实际操作中,信息化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便利,企业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化内容,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也是相同的道理,将原有的管理模式与新的内容相结合,取其中有利于管理和实行的部分,摒弃不适合时代要求的部分。

2.方法未全面

有关建筑工程管理的软件,还处在研究开发的阶段,在实际研发中也因企业管理体制不同而面临着挑战。针对不同方面的管理,所指定的管理方案是不相同的,因此针对不同的管理机制需要制定不同的方法。如果要利用国外的信息软件,还需要将资料信息汉化,将语言进行翻译,将外语转化为中文,这样繁琐的过程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信息化程度低

对刚开始进行工程管理的人员来说,处理大量的项目信息是一项挑战,很多人因为不熟悉标准的工作流程,没有对各类信息的敏感度,没有对工程中项目的风险意识,从而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人认为只要有网络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其实不然,信息化的实现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也需要体现在其他方面。要想真正达到信息化融入到工程管理之中,就必要要有推行信息化的强烈意识,不能只局限在当前的资金预算等方面,而应该立足长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全面的考虑。

发展瓶颈

针对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问题分析得出,建筑工程企业的员工素质有高有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样不利于人才的统一管理,在日常业务的处理上也不是很合理。在实际管理中,员工需要有管理思想,需要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安排和管理时准确合理的为企业利益着想。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必要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员工需要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这样在后期知识的更新上才能更快的学习,并且灵活运用到工程管理上。因此,要想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就要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提高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并且在后期的管理中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让他们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

方案介绍

设立科学的管理平台

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可行的措施,要尽量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设立一个科学的多层次的管理平台。管理平台的设立可以有助于知识、信息及软件系统的管理,让资源通过信息化实现共享,这样能够让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将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结合以后,涉及到建筑行业的信息内容将会不断增加,行业涉及的知识面也会变广,大量的数据将会汇集到建筑工程领域。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细致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对于以后的信息资源的管理有很大的益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实际操作与幕后策划的数据要实现一体化,在工程实施时发生的数据变动及时准确的反馈到信息系统中,从而能够将数据实现统一。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能够将工程中的各项内容科学的联系起来,在各个模块的监控上也会相当便利,综合全面的管理系统能够让工程有良好的规划。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

要想将信息化深入贯彻到工程实行中,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工程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案。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从工程的各个方面入手,分开专项管理,有针对性的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使工程顺利的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需要认清核心内容,针对核心的管理创建一个高效协作的平台,对项目进行管理时要从传统的粗放的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管理方式,建立出与工程最适合的项目管理方式。

政府制度的保障

要想让政策有效的实施,就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有了政府制度的保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在管理时更加有权威性。政府制定的相关措施时保障了工程管理的可行性,为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需求,针对如今的社会,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是时代的必然。要想将信息化深入贯彻到具体实施中,就要先统筹了解社会发展的局势,有针对性的将建筑工程的具体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能够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加速企业的发展步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新月.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问题[J]. 才智. 2011(21)

[2] 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04)

篇5

作者简介:陈建国(1957-),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可持续建设研究,(E-mail)。

摘要:课程体系决定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文章针对国内高校课程体系逻辑结构不清,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以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体系顶层战略层面,以核心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梳理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并构建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以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为扩展线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工程管理;核心知识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41-05

课程体系是指为培养人才所确立的目标以及依据这些目标所选择并加以组织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素质的核心, 是形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素。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优化课程体系对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铸造办学特色以及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专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及众多院校的探索和努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但是,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和挑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胡文发(2007)认为,国内工程管理专业长期沿用计划体制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缺乏创新[2]。金长宏(2005)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编写等方面有待改进[3]。杨建伟(2008)等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存在专业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4]。因此,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管理专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文章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在对其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和现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从专业培养目标、自身办学条件和工程过程实际出发,探索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设计方法,为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1999年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采用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体系(图1)[5]。

图1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但是,作为一个综合性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目前所包含的专业方向较多,开设院校的专业背景也不相同,因此,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还处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之中[6]。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的定位缺乏核心特色。由于工程管理专业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成果,既需要工程技术背景,又要求管理、经济等学科知识,造成学生的知识普遍“杂而不精”。(2)课程体系的内容松散,结构生硬。部分课程类型设置、性质划分和学时安排不够合理。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前后顺序衔接处理不当,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交叉较多[7-8]。此外,实践教学体系有待整合与完善,部分学校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偏低,实践环节构成不合理[9]。

通过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和国内外高校对比发现,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够强,课程内容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存在知识点重复等问题。

因此,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不容忽视。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根据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做好专业课程体系顶层战略分析与设计。

二、 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是教学体系的主体部分[10],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设计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进行,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关键,国内学者对各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从战略层面,刘降斌和李丞北(2010)认为,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是一项由理论到实践的复杂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整体功能;强化通识教育,拓宽基础;优化结构,突出素质课程;注重统合思维培养,设置课题中心课程;确立国际意识,开设国际性课程[11]。徐幼林(2008)、郑力(2008)提出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柔性化设计思想,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上应该实时更新、与时俱进,教学安排上应弹性化[12-13]。胡弼成(2007)则总结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呈现的三种形态:树状形态、板块形态和球体形态,为高校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参考[14]。

课程体系的“逆向设计”模式由美国著名课程与教育专家格兰特提出,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的应用技能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分为:确定能力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具体的实施[15]。该理论在美国中小学及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广泛应用[16]。

ACCP是印度Aptech公司推出的培养软件人才的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实践能力,突出项目经验积累[17]。王庭之(2010)基于ACCP(Aptech Certified Computer Professional)课程理念,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为主线,采取“逆向设计”思路的“项目带动式”课程体系新模式[18]。倪贵林(2011)利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19]。“订单式”是按企业要求“量身定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相应课程体系的培养模式。孙根年提出了课程体系优化系统结构模式,论述了从“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递阶控制及三级优化思路[20]。

图2 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以上理论和方法共同点在于从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展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也必然从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出发,但相比其他专业,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更加庞杂。所以,课程体系的设计还必须对众多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教学线,紧扣核心知识和能力展开,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培养任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提出了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开设课程及工程过程,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分析核心能力、课程逻辑关系和核心任务,形成专业教学线,然后分别研究每条教学线的核心知识与能力,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及构建

考虑产业的用人需求,结合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特征和实际条件,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按专业方向和工作性质分为两部分。以一条核心主线、两条扩展线,探讨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题体系的核心主线,是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PM)教学核心线;扩展线1是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为基础的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BLM)教学线,即向前向后拓展至项目开发管理或设施管理(基于PM的DM或FM);扩展线2是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和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课程族为基础,面向建筑业或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一) 核心主线:工程项目管理(PM)教学

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对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组织、管理以及协调的任务也是最为复杂和繁重的。因此,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也是整个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与核心。以下从核心任务、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五方面探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体系构建。

核心任务方面,项目管理规划、计划和控制、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合同执行,以及项目信息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另外,设计阶段还包括对设计工作的管理;采购阶段还包括工程的承发包管理;工程施工阶段还包括工程建设组织;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还应完成对项目的验收管理。

核心知识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施工方法与技术以及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等是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都应该具备和掌握的。另外,设计阶段还需要建筑设计方案比选与优化和设计规范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工程采购阶段还应掌握项目采购、工程合同管理、招投标法律规范和国际工程采购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工程施工阶段还要用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项目实施的“三控制三管理二协调”、技术经济等相关知识;工程验收和移交阶段还应掌握竣工档案管理、验收管理、项目后评价等的相关知识。

核心能力方面,项目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控制、设计与工程变更管理、技术经济分析、法律规范与技术标准的贯彻、团队建设、全过程信息管理、建设手续管理等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另外,设计阶段还应具备编制设计任务书和组织设计委托的能力;工程采购阶段还应具备工程承发包模式设计,合同文本设计以及招投标组织的能力;工程施工阶段还应具备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工程合同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的能力;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还应具备组织工程验收移交的能力。

对项目实施阶段各个环节的任务、知识,以及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针对性地设置以下课程:工程项目管理、项目采购、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法律制度,以提供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相关知识(图3)。

图3 项目管理教学核心主线

此外,针对各个课程教学环节,需要设置实践环节。工程实习、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设计、大型项目建设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整个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针对设计阶段的管理,还设置了测量实习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采购阶段还设置招投标课程设计和工程法律体制讲座,工程实施阶段还设置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二) 扩展线1:项目全寿命管理(BLM)教学主线

扩展线1的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BLM)教学主线,是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族基础上的扩展,即往前延伸的开发管理(DM)和往后延伸的设施管理(FM)课程体系,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建设项目前期的开发管理,或项目建成后运营阶段的设施管理工作(图4)。

图4 教学扩展线1:项目全寿命管理教学主线

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教学体系和课程族的设计,是在项目管理课程族的基础上,增设开发管理课程族和设施管理课程族。建设工程项目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核心理念是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开发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策划、项目评价和决策,设施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设施物业的运营、维护管理和增殖。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的核心知识为可持续建设。开发管理的核心知识还有市场调研、项目策划、项目评估与决策、可行性研究和决策立项等,设施管理的核心知识还包括设施管理以及项目运营等。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核心能力包括可持续建设管理。开发管理的核心能力有市场定位与项目功能分析、项目策划、评估与决策方法应用、可行性研究组织、设施管理的核心能力是设施管理。

开发管理和设施管理共有的专业课包括可持续建设、建设环境管理、财务管理等;开发管理专业课程还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策划、项目评估与决策、项目融资、工程经济学等;设施管理的专业课程有设施经营、物业管理、建筑维护维修(BS)等。

开发管理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调研、建筑市场调研、房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设施管理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物业管理方案课程设计等。

(三)扩展线2: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是工程项目管理线和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线的扩展,是涉及建筑业管理、建筑企业管理等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业管理或建筑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建筑业行业管理,或建筑企业管理工作(图5)。

建筑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包括行业管理、行政管理;核心知识包括建筑经济原理、产业组织、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等;核心能力包括行业组织与管理;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经济、国际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的研究、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实践环节可安排建筑行业管理讲座等。

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知识包括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包括建筑企业管理与经营。专业课则有建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环节可安排会计大作业、企业管理讲座等。

城市建设管理核心任务包括城市管理、城市运营;核心知识包括城市建筑规划、城市土地规划;核心能力包括城市建筑规划、城市土地规划。专业课包括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与经济、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实践环节可安排城市建设管理的讲座等。

图5 教学扩展线2: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主线

不论是按照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分类还是按照行业特征进行分类,这些课程都是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因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着眼于全局、全过程管理,所以,行业的宏观知识和战术层面的知识也不可缺乏,但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应该以此为努力的方向,有所侧重。

基于上述专业教学体系与专业课程族群的深入分析,可以构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如图6所示。

图6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整体架构 四、结语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作为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指导和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文章从顶层战略层面,以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梳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法,并以同济大学为例,构建了以“一条核心主线、两条扩展线”为基本结构的课程体系。但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随着学科和社会需要的发展,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和改进,才能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四海.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群课程体系的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29(5):77-82.

[2]胡文发, 祁予. 从课程体系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N].

[3]金长宏. 对加强我国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 基建优化, 2005(4):79-81.

[4]杨建伟, 姚传勤, 韩佳.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持续改进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17(5):13-16.

[5]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6]钟昌宝.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3):89-94.

[7]陈威威, 龚德书.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J]. 宜宾学院学报, 2009,9(6):109-111.

[8]巩建闽. 谁来编制课程体系――地方教学型院校课程体系编制主体行为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9(5):72-76.

[9]陈建国, 许凤.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19(1):89-94.

[10]项喜章, 付晓灵, 万文君, 等.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J]. 交通高教研究, 2002(2):55-57.

[11]刘降斌, 李丞北.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基本原则探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0(2):65-67.

[12]徐幼林. 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J]. 中国林业教育, 2008,26(1):24-26.

[13]郑力. 基于柔性教育的大学课程体系的新设计[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7(5):92-95.

[14]胡弼成.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三种形态及其设计[J]. 大学教育科学, 2007(1):23-27.

[15]威金斯, 麦克泰. 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16]陈志澜, 沈少来. “逆向设计”理论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应用[J]. 职教论坛, 2009(22):32-34.

[17]范路桥, 朱小平, 吴教育, 等. 北大青鸟ACCP教育的特色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35):53-54, 56.

[18]王庭之. ACCP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带动式课程体系设计[J]. 职教论坛, 2010(14):61-62, 64.

[19]倪贵林. “订单式”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的探索――以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 2011,13(3):62-64.

[20]孙根年. 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 高等教育研究, 2001,22(2):86-90.

Curriculum system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ased on core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CHEN Jianguo, LIU Deyin, LI Xiuming, ZENG Dalin

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信工程监理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针对这些弊端,我们要展开分析,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实现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

一、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区别

工程建设监理模式是通过项目法人对监理单位的委托而实现的,在此过程中,它需要依靠国家的相应工程项目建设法律、法规,相关工程建设合同的,实现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按照业主的委托,在双方合同的规范下,进行相关环节的工程项目建设,代表业主进行工程项目环节的管理控制。这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工程项目管理是代表业主方进行的项目管理服务,需要遵守双方签订的相关合同条约,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组织的有效管理。工程监理企业通过对一系列技术技能的提供,获得一定的收益,它缺乏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相应职能、职责。监理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而更新,以满足目前建设管理模式的需要,但是在实际市场经济环境下,项目法人与监理人之间的职责是比较分明的,监理人员不能实现对投资环节、合同管理的控制,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的运行必须受到监理控制,这种情况下,监理公司实现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的控制。

二、通信工程监理的发展离不开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应用

1、政府管理职能在近几年得到了一系列完善,但是依然不能保证相关规章的稳定落实,不能实现管理部门内部的相关环节的协调,部门内部缺乏沟通,也不利于提高企业执行的质量效率。

2、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实现对业主行为的有效规范,以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与国际形势的良好接轨,满足通信监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一些人为的弊端缺陷。

3、通信监理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通信监理系统内部环节的有效健全,不利于实现通信监理工作的综合发展。

项目管理人才的缺乏,这是目前存在的难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的缺乏,不利于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企业定位不切实际的情况,难以实现建立人员结构的有效平衡,不能有效提高监理人员的相关素质,相关培训机制的不健全也不利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推进离不开工程监理的深化发展

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逐渐优化,是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他伴随着社会分工环节的精细化而日益发展,有利于满足建筑经济的需求。从理论角度说,业主方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的一系列任务,但是综合多种业务职能需要专业机构进行有效的控制。

1、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很必要的,这些专业素质的人才建设有利于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进行,有利于确保施工研究环节、设计环节、招标环节、项目实施环节、竣工验收环节的有效进展,有利于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应有,有利于监理企业的相关职能的有效过渡,实现项目管理公司的综合发展。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

2、我们也要进行工作规则标准系统的健全,确保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运行,有利于项目规划策划环节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组织协调环节的准确运行。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规则需要满足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这些标准和工作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3、实现市场的积极开拓是很必要的,为了实现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进展,我们需要确保对建筑监理公司的有效选择,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建筑企业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以促进企业的整体性发展。

四、结语

篇7

2、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实现对业主行为的有效规范,以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与国际形势的良好接轨,满足通信监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一些人为的弊端缺陷。

3、通信监理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通信监理系统内部环节的有效健全,不利于实现通信监理工作的综合发展。项目管理人才的缺乏,这是目前存在的难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的缺乏,不利于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企业定位不切实际的情况,难以实现建立人员结构的有效平衡,不能有效提高监理人员的相关素质,相关培训机制的不健全也不利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推进离不开工程监理的深化发展

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逐渐优化,是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他伴随着社会分工环节的精细化而日益发展,有利于满足建筑经济的需求。从理论角度说,业主方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的一系列任务,但是综合多种业务职能需要专业机构进行有效的控制。

1、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很必要的,这些专业素质的人才建设有利于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进行,有利于确保施工研究环节、设计环节、招标环节、项目实施环节、竣工验收环节的有效进展,有利于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应有,有利于监理企业的相关职能的有效过渡,实现项目管理公司的综合发展。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

2、我们也要进行工作规则标准系统的健全,确保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运行,有利于项目规划策划环节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组织协调环节的准确运行。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规则需要满足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这些标准和工作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3、实现市场的积极开拓是很必要的,为了实现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进展,我们需要确保对建筑监理公司的有效选择,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建筑企业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以促进企业的整体性发展。

篇8

4D信息模型能够将建筑施工的人力物资、机械设备以及施工进度等要素进行可视化的模拟,这样就能够方便工程管理者全面的加强对建筑施工的过程的控制。

一、基于IFC的建筑工程信息模型

(一)工程信息模型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获取建筑工程的各方面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因而建筑行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发展必须充分的掌握工程信息。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就是在这个新的形势之下产生的,它的出现能够很好的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是将工程信息进行整理,并且根据IFC的具体要求,以建筑几何模型为前提,建立的一种工程信息模型。这种工程信息模型实际上是对工程信息的整合,并且在整合的时候与几何信息结合在了一起。这个模型的建立利用了Express数据定义,这种语言定义实际上是符合IFC标准的。工程信息模型模型涵盖了工程信息的多个方面内容,例如建筑所需材料和工艺,工程建筑构造、管理人员等。在信息整合的时候,应用了模板化的方法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这样一来所有的工程信息可以在信息模型上的得到归类和整理。由此可以看出工程信息模型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工程信息模型将工程信息制作成了成了一个数据结构,这样就能够提高计算机数据分析的效率。

(二)模型数据管理平台

模型数据管理平台在工程信息模型数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负责将建筑工程信息的读取出来,并且将原有的信息进行加工。换句话说模型数据管理平台实际上是对数据进行加工改造的平台,因此它对工程信息整个有着重要的意义。模型数据管理平台在读取完原始的工程信息之后,会对所得的信息进行提取然而进行分析。如果工程信息模型出现需要修改的地方,数据管理平台还负责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另外,它还能将几何图形完整的显示出来。平台在解析原始数据的时候,会运用到IFC文件将数据进行详细的语义解析。这种解析器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它可以将数据逐步的进行解析,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解析完整之后会出现相应的结果,并且最后还能够将这些加工后的信息之间建立一种层次关系。模型数据管理平台在显示几何图形的时候,对于简单的图形能够直接生成对象,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图形,例如三维实体,则应该利用专业的工具对实体进行解析。除此之外,模型数据管理平台还能够保存工程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定期进行访问。

二、基于IFC标准的建筑施工4D管理系统

工程施工的过程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在获取建筑工程信息的时候如果利用3D模型则很难将工程信息完整的读取出来,特别是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程施工过程而言,由于其是动态的,所以以往的,模型不能够将其完整的模拟出来。所以为了能够将施工过程完全的进行模拟,需要转变技术,采用4DCAD技术。这个技术相比3D模型技术而言优势明显,因为它能够将工程现场的情况用模型表现出来,包括工程现场的建筑物和当地一些基本信息,另外,它还能够将建筑施工进度计划书与其结合在一起,专业施工单位可以对计划书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此可以看出4DCAD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管理者了解工程的进度影响因素,因为它能够将施工进度和工程其他要素结合一起,例如工程所需的成本,建设中耗费的材料和设备,施工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等。管理者再掌握了工程进度变化信息之后,可以尽快的做好调整工作。

在对4D技术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建筑施工的4D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调整了三维模型以及工程信息数据结构,这样一来相比以往管理平台这种管理系统能够完全符合IFC的数据定义要求。如图所示,4D管理系统的架构。IFC-4D管理系统主要有管理信息模型和平台、施工4D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数据库构成。

(一)建立4D信息模型

4D信息模型的建立需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建立3D建筑模型。在创建3D模型的时候可以直接从3D建筑系统之中创建,也可以利用专业的建模工具建立模型,两种方式都能够创建出3D建筑模型。在系统中提供了基本的构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建立模型。第二是建立施工过程模型。工程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并且其实动态的一个过程,影虎在创建的过程中需要将整个过程分段,然后利用WBS编辑功能对其进行修改。第四是4D模型的建立。用户可以完全利用系统中的工具完整工程构件操作,因为系统有4D的信息模型自动生成的功能。

(二)施工信息集成和管理

建筑施工信息的集成和管理中数据管理库、信息管理平台以及数据交接口三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施工管理数据库主要的功能是对建筑模型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收集、保存以及管理。由于获取的工程信息数据结构并不简单,为了将数据结构简化、直观,系统加强了对工程信息的处理能力,全面加强对工程信息的管理和处理的能力。施工管理信息平台则是实现工程信息加工的地方,它能够将信息进行集成并且进行整理,确保数据之间的关系准确性,并且能够加强管理数据库的维护。数据交换接口主要作用是用于交换施工进度管理系统数据。

(三)建筑施工4D管理系统300

建筑施工4D管理系统是一种模拟工程现场施工的工具,它实际上能够为用户提供实际工程4D模型管理功能,因此用户可以利用4D管理系统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具体情况,例如工程进度、施工现场信息等,由此可以看出4D管理系统实际上是方便用户通过模拟的方式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各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利用4D管理系统,能够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通过了解模型施工进度,来调整方案。另外,它还能够将施工过程模拟出来,将施工现场的人力、物资、机械设备等要素集合在一起,利用模型模拟的方式在界面上反映出来,并且建筑施工4D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动态资源管理功能,并且能够通过4D系统加强对现场工地的管理。

结束语

总之,基于IFC标准以及信息模型之下的4D工程管理系统能够将工程施工的信息进行集合和整理,让用户了解到施工的进度、资源以及现场的布置,这对提高施工效率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1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区别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建设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接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双方合同的规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若干阶段或全过程的管理服务。

正因为二者之间的区别,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代表业主方,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对整个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或服务,而监理企业或公司则是一种有偿的技术技能服务,它不具备项目管理企业更加广泛的职能和职责。 而且监理制度推行的本意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原有的建设管理模式,但由于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项目法人不可能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等交给监理人去进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又规定建设单位必须要有监理,则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质量管理交给监理公司来进行。虽然近几年对建筑安全监管十分重视,各地均发文要求监理也要对安全负监管责任。这一系列的定位,职责的界定使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

2通信工程监理现状

2.1政府部门管理不完善,导致目前的监理单位很难全面涉足真正的项目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体制改革中虽然已有很大突破,但是首先是站在各自角度去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前,管理部门间缺少沟通,导致在企业执行时造成诸多不便。比如:国内工程管理资质管理规定使监理企业就无所适从,战战兢兢,有时间也只好打打擦边球,比如一个地市的全网络建设牵涉传输、无线、交换、土建配套(含小机房建设、外电、塔桅钢结构等)等各专业一体化全过程项目管理。但是通信甲级资质的企业面对土建配套就存在了资质难题,包括少部分业主提出来要相应的企业资质,试问全国有几家通信监理企业有通信、土建、消防、电力等齐全资质的?当然监理企业绝对有相应工作能力及职称的人员满足工程项目管理需求。但是又问:在通信系统内,除通信相关专业外,工民建、电力等从业人员,有几个考试成绩合格后能申请到信产部的监理工程师?所以,现有的监理企业要真正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单位,需要监管部门全力支撑。

2.2业主行为的不规范性。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本身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业,通信监理企业由于实行的时间有限,自身缺陷也很明显,所以更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去培育、培养,但是在现有的竞争环境中,很少有建设单位站在培养合作伙伴的高度来为监理行业创造发展条件。业主的最低价中标、每年都要比上年节约投资的管理思路等等,导致监理企业的低价恶性竞争。同时业主工作的不规范性也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推进,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要不仅仅以质量为主,要不就安排众多的非监理职责内的工作,有的甚至成了部分管理人员转嫁责任的工具。

2.3通信监理企业自身建设的问题

目前通信监理企业良莠不齐。有挂靠的,有低价抢业务的,也有不把监理工程当回事的。花样繁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尽管有些监理企业承担了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也基本上局限于施工队伍的“四控,二管,一协调”, 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很大差距,大都未进入前期统筹策划范围。同时也缺乏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也包括市场调研人才,方案审查专家,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惯例的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另外对监理企业定位影响和企业间不公平竞争,以及监理费的取费的不规范性等,导致了专业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很难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因此使得监理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素质不高,加之部分监理单

转贴于

位考核激励机制及培训机制不健全等,使得整个监理行业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3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从理论上讲,业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业主的能力是与专业机构的能力无法对比的。对投资方的业主而言要配建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许的,而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则为投资方业主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一个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工程监理企业,就势必要向工程项目管理转型和发展。 

3.1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开始了,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试运行和项目后评估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高智能、高素质人才要求十分苛刻。监理企业要过渡和转型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就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大功夫。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除此之外,还应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培训,如对员工的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培训和着重实务实用的专题性培训以及实用外语能力培训等,提高员工的能力。通过以上这些手段,建立起一支具有复合型和开拓型能力的,懂设计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2建立标准和工作规范。

项目管理不同于工程监理。它除了自身完成相应的专业服务外,还要担当起项目策划及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负起组织协调等主导作用。因此项目管理企业应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并且更为严谨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这些标准和工作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3.3努力开拓市场。

篇10

【 abstract 】 this paper from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the core content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ree aspects specific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keywords 】 :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ile management; The core conten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档案法规要求,做好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是工程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和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自已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的需要。水利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工程验收的依据、是质量评定的依据、是工程建设质量查、改的依据和凭证。

1、档案管理的依据和竣工验收

水利档案管理的依据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336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30号令);《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水监[2002]370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令第279号)。

竣工验收主要是资料的验收:法人验收,政府验收,工程档案资料的验收﹙要求作专项验收﹚。工程档案要求真实、完整、准确、系统。真实是要求没有虚假的资料;完整是要求工程档案资料不能缺项,即所有应归档材料的类项必须齐全;准确是指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准确,其中包括文字、数字、图形都要准确,特别是竣工图要能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系统是指所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保持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相关的文件材料要尽量放在一起,特别要注意工程项目文件材料的成套性。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反映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图片、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都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应做好这部分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关键是要及时整理,要将不同种类(照片或录像)的声像或电子材料分别立卷。

2、水利工程档案的归档范围与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附件一)执行,工程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5-50年、短期为15年以下,长期保存的档案实际保管期限不得超于工程项目的实际寿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应归文件材料应字迹清楚、图面整洁、签字手续完备,所有归档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和红墨水等易退色材料书写,档案整理应有科学的分类方案,案卷质量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

3、档案资料验收与移交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水利工程验收时,须通知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作为验收委员会成员负责工程档案的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参建单位对所承担的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已达到规范要求后,写出自检报告,在申请工程验收时,一并报上。实行总承包的,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分包的,应由各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或由建设单位委托一个承包单位汇总后,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监理制度的,应由监理部门负责审查合格后,再由各有关单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审查与移交均应履行签字手续。

移交与接收工程档案资料的时间,应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单位工程完工后,就应完成有关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随后即可进行档案资料移交与接收工作。

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从项目的提出、筹备、勘测、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总和,简称为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等。建设工程资料,是建设工程合法身份与合格质量的证明文件,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维修、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参建各方都负有收集、整理、签署、核查工程资料的责任。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必须重视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我们应当规范工程资料的管理,将工程资料视为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工程质量的组成部分。

1、水利工程档案的核心内容

1)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是指工程在立项、审批、征地、勘察、设计、招投标、开工审批及工程概预算等工程准备阶段形成的资料,由建设单位提供。

2)施工资料:是指施工单位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形成。主要包括单位工程整体管理与验收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测量记录、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将施工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3)监理资料:是指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等监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主要包括监理管理资料、监理工作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和其它资料等。监理资料由监理单位负责完成,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将监理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4)竣工验收资料:是指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包括工程验收总结、竣工验收记录、财务文件和声像、缩微、电子档案等。

2、工程资料的管理职责

1)工程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等规定。

2)参建单位应将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3)工程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规定进行移交。资料组卷与资料份数应符合规定。

4)工程资料应实行分级管理,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主管(技术)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

5)工程各参建单位应确保各自所形成的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对工程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现象,应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水保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

1)没有统一的水土保持档案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 档案资料调阅、调集或查询困难, 档案信息利用率低, 或大部分既有资料未归档、建档。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档案资料分布散乱, 。

3)档案管理人员匮乏 。

4)未实行专业化管理, 档案资料保管或存储的软、硬件条件差, 档案资料破损现象严重。

5)法制意识不强, 档案管理工作未引起各地的重视, 也无专项经费投入, 制约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水土保持决策科学化、水土保持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及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对策应建立水土保持档案资料库,进行统一档案编码和密级标准, 建立水土保持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法律意识, 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制度,培养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队伍。挖掘档案资料潜力, 为水土保持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三、总结

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必须纳入项目管理的程序中,资料员应参与生产过程,及时掌握施工管理信息,便于对资料的管理监控。工程资料的收集必须与实际施工进度同步。对所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结算工程款。按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安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和主要功能检查资料等划分,同类资料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根据实际条件,配备必要的存放资料的箱柜存放资料,并注意做到防火、防蛀、防霉。规定移交、归档。按时移交给公司、建设单位和城建档案部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