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地建设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1 16:56: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1

作者简介:宋泉毅*,张大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一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肿瘤学起步较晚,1972才正式重组肿瘤内科。作为与内科、外科、妇科、神经内科和儿科等并行的二级学科,其却未能在中国临床医学的本科教育中有一席之地,开设肿瘤学课程的医学院校寥寥无几。现肿瘤专科发展速度较快,为规范化中国肿瘤科诊治团队,拉齐基层住院医师水平,本文结合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不同方面阐述放射肿瘤基地的改革建议。

1中国肿瘤学教学现有问题

1.1缺乏本科课程设置

中国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未开展肿瘤学本科必修课程。据笔者调查获悉,仅少数几所医学专科院校教授本科肿瘤学,比如中山大学设置了肿瘤生物治疗、病理诊断和临床肿瘤学等课程[1];首都医科大学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设立了《肿瘤影像学》《临床肿瘤学》及《恶性肿瘤诊疗学》等课程[2]。但其他的大多院校包括华西医学院这样的医学类先进院校,临床医学本科肿瘤学仅为选修[3]。

由于课程设置的缺乏,大多医学本科生甚至部分住院医师均缺乏肿瘤学相关基本概念,包括放射治疗为何、放射外科的先进程度和肿瘤综合治疗等。对本科生来讲,肿瘤学就是盲区。如若研究生就读专业为肿瘤学,那其专业基础几近为零。这将严重影响当前中国肿瘤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储备。肿瘤学发展极其迅速、知识体系过于庞大,解剖学、影像学和免疫学也在掌握范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一年至少更换四版。建设基础肿瘤课程设置以便学生及早掌握尤为重要。

1.2放射肿瘤学发展全面不足

中国肿瘤学发展滞后,其三级学科放射肿瘤学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且放疗设备大多昂贵,医院经济条件不足也是牵制因素之一。一个完整的放疗科室应该具备4种医学人才:医生、物理师、技师和护士。放射科医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肿瘤内科医师,除了内科、肿瘤内科知识,还需具备解剖学、影像学和放射生物学的知识及勾画放疗靶区的能力。放射物理师也为完整放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放疗计划的设计与质量控制。2011年的中国放疗人员与设备调查显示,按模型推算本应具备放射物理师2400~3200人,实则仅为1887人。某些医院甚至不具备专业的放射物理师[4],如此放疗计划的安全施行将受到极大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难以保证。

分析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开设专业院校不足、专业报考人数偏少、教学模式不完善、社会认知不够等。目前全国仅有华西医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等少数几所医学院校开设放射肿瘤学,而放射物理师则更多是半路出家,放射肿瘤学的根基之作《肿瘤放射治疗学》也未能将靶区勾画标准详尽描述。放疗科医师缺乏便捷直接的“入门”之路,仅能通过林林总总的资料或学习班提升自己,成长缓慢。

1.3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缺失

中国在肿瘤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及对肿瘤科医生的心理学教育方面严重短腿,主要原因无非一点,即对心理学重视不够。肿瘤心理学的中文书籍仅有1本《心理社会肿瘤学》,且还不是规划教材,心理学授课内容多半泛泛而论,一言以盖之。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将痛苦(Distrss,疾病相关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识别筛查放入了肿瘤诊疗程序[5],而中国医师却连基本的心理治疗都未予以重视。

在美国住院医师需要具备的6条核心能力中,有2条关于人文——“患者关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流技能”,可见美国对于沟通与心理的重视程度。中国住院医师规培效仿美国,却如东施效颦、管中窥豹,只模仿其表面,未钻研其本质。

2016年的《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已经明确提出,肿瘤临床所有学科的医护人员都要了解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并且还要注意出现其对周围所有人员及关系的影响。肿瘤相关医生要学会如何告知患者及家属坏消息,掌握医患沟通的艺术及医学人文的理念[5]。肿瘤患者大多心理焦虑、抑郁和脆弱,给予及时的、有愈合力的沟通不仅可以让患者得到心理治愈,还会极大的获得患者的信任程度,避免医疗纠纷与不配合治疗等行为[6]。面对以上标准,中国肿瘤医师应快速提升心理治疗的地位,重实践、轻理论,从身体及精神双重层面安抚患者,以提高生存质量。

2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的改进意见

中国当前医学研究生学位培养与规范化培训并轨,学员多为本科学位。结合以上本科肿瘤学构建不足,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应作出相应改进以迎合学员知识层次。

2.1增设入门教材

中国目前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肿瘤学仅有4本,《肿瘤学概论》《临床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学》和《临床肿瘤学(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有教材1本《肿瘤放射治疗学》。其中《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以提问、回答模式,逐个疾病开展讲解,此版本获得学生较多好评。放眼望去,中国尚缺乏一本肿瘤学入门书籍,需浅显易懂,具有整合思维[7],切不可过于详细甚至引入研究实验。目的让学生能快速学习本书,走入肿瘤医生角色,对常见肿瘤疾病有基本掌握且能说出大体治疗方案。

2.2完备课程设置并增设沟通与心理学课程

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上大课的方式或小讲课方式进行,各有所长。参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生院在网站上公布的课程信息[8],其课程设置不仅有临床常见病种的大体治疗,还有前沿进展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开展了肿瘤心理学及医患沟通课程,如“谈肿瘤患者的灵性和临终关怀”“医患沟通你准备好了吗?”。课程难度高低不同,兼备沟通与心理。各地方培训基地也可以如此效仿、全面设置。

面对首诊即表现出痛苦的患者,学员还可通过问卷、访谈或其他方式对其进行痛苦筛查[9],如患者有明显的痛苦倾向,可利用MDT多学科合作模式让患者接受精神科、心理科的专业治疗,以改善患者低落状态。

2.3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肿瘤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与不同学科范畴。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加快学习进度。

国内学者目前展开了一些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接受程度较高、实施较为成熟的为PBL、CBL[10],其他的还有循证医学法、临床路径法、研讨会(seminar)教学法、蒙特卡洛教学法等。与跟随带教教师从事一切临床活动的传统带教模式相比较,PBL、CBL分别围绕问题、案例,将授课主体由老师转换成学生。虽然其实施起来较为麻烦,准备工作细致、缜密、繁多,但学生能通过较短的时间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及梳理,并融入情景,带入心理角色,锻炼沟通技巧。PBL教学法还能改善医学生的心理情绪,减轻抑郁、焦虑、躯体化和强迫等[11],十分值得推广。

迎合美国住院医师6大核心能力中的“体系内资源利用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讲课资料的过程,提高知识搜索能力与归纳能力,培养了主观能动性。

2.4其他

除以上论点,放射肿瘤基地还应挑选具有敬业精神与责任心的带教教师,教师专一化,时间充足化;注意示范讲解支气管镜、鼻咽镜、间接喉镜的操作并给予丰富的实践机会;充分锻炼学员放疗靶区勾画能力并指点改正;主动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比如如何利用PubMed、CNKI等数据库下载外文文献,介绍各类外文肿瘤学杂志的名称、网址及刊登文章的特性,还可推荐像“放疗微达人”“肿瘤时间”等优秀的微信公众号;加强床头考核、日/周间考核,勤于提问,每日强化知识点;检查病例书写,收集患者反馈并确立明确、公开的奖惩制度。

放射肿瘤基地当前接收的学员来自放射治疗专业及肿瘤内科专业,在培训细则中应设置不同的科室轮转计划,各有侧重。在全国备受争议的薪资待遇方面,应尽可能提高以消除规培学员的工作回报失衡感[12],提高学习工作热情。

篇2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将职业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是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无锡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都将实训基地列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点,同时也将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作为职业教育投入的重点,以我省为例,每年投入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达到数亿元。但是各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缺乏系统规划、缺乏规范制度和有效落实等问题,笔者通过交流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一点思路。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

1.只为评建而建,不为专业发展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前期,学校没有正确理念的指引,将实训基地建设当作是独立于人才培养之外的一项工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团队不知道实训基地怎么建设,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团队不考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者的思路,两者脱钩,不知道怎么做好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更没有做好前期调研与系统规划,也缺乏对本地行业做的基础调研,基地建设走一步算一步,往往在得到上级实训基地申报通知后才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临时拼凑申报,将实训基地建设当作是阶段性的工作,为获取项目资金,临时组队,短时突击申报立项,有时直接照搬或仿照其他学校或企业的设计方案,将实训基地建设当作学校获取资金支持的手段。

2.只重硬件设备投入,不重软件内涵建设

(1)基地建设不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脱离实际,盲目借鉴。近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有些学校为了获取项目资金或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在建设实训基地时,缺乏调研论证,脱离人才培养目标,简单仿照某个或某类特定的企业设计方案,造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适应相应专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造成实训基地配置固化,缺乏灵活性。

(2)只注重规范使用资金,没有考虑合理发挥资金效益。基地立项后,为方便完成资金使用,完成验收要求,学校往往将资金用于购买高价设备,没有考虑基地建设的需要,同时还存在购买高价设备时,缺乏有效论证,流程简单、参与面窄的误区,特别是对一些三重一大的投入缺乏严格的规范制度和流程监控,这也导致实训基地后期使用中出现高成本低效益的现象。

(3)没有将基地软建设提到足够高度,只停留在制度建设和资产管理层面,没有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项目建设、基地文化建设、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等方面深入融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赛训一体、服务研发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实训基地建成后仍然不能体现功能性、先进性和服务性。

3.只关注创建评审和验收,不注重实际使用效益

基地建设的中心工作围绕验收开展,基地验收后的使用、管理不再受到重视,建成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利用率低,效益差。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坚持“高起点建设、低成本管理、优效益运营、强特色示范”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其建设进度,可以分为筹建、建设、建成三个阶段,其中筹建阶段重思路,建设阶段重实施,建成阶段重提升。为此,针对实训基地这三个阶段的建设提出三个建议:

1.理念引领,规划先行,论证立项,按步推进

职业教育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基地建设也需要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建设,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应围绕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建设,兼顾产教融合、区域服务和科技创新。

各校应抓住2016年“十三五”规划年的契机,抓住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做好系统规划,做好地方经济产业调研,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多方论证,确定本校的基地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应分校系两级开展,校级通过论证立项,排定专业按序推进,逐步提升各实训基地的建设;系级层面对专业规划论证,制订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保证在各级基地建设申报中顺利完成相应申报工作。

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该校近年来在“积极教育、幸福人生”教育理念引领下,确立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初步构建了“一体两翼、三维互动”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基本建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平时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对各个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与设计准备工作,本校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两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积极教学”的理念,在基地建设中根据课程、实训项目、教学场景、工位布置等方面合理规划场地设施;有效使用资金,按使用紧迫性排序立项采购实训设备;考虑基地软建设,投入较多资金用于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这些资源建设由专业教师主持,一方面契合学校自身发展理念的特色,另一方面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

2.规范流程,合理分配,软硬皆施,综合提高

实训基地建设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训项目为教学载体、以学习型教学团队为教学主体、以职场环境为主要特征来建设。在建设实施阶段,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实训基地建设的任务要求,一般分为硬件基础建设和软件提升建设,其中硬件建设主要涉及实训教育仪器设备的购置、教学软件购置等,相对容易实施;软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实训项目建设、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两者既有不同又相互关联,只有通过全局设计,合理分配,协调共建,方能实现基地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实训基地软建设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实训基地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既能保证基地建设的规范合理,又能保障基地运行的效益最大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成员职责、“三重一大”执行规定、仪器设备申购规定、设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进出库管理规定等。

第二,做好实训场所规划设计。基地建设围绕学校育人理念和培养人才的能力目标,结合专业建设长远目标,依据专业实训项目开设要求,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规划具有生产功能的专业实训场所。

第三,促进实训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基地硬件条件的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项目也必须修订,实训基地的主要训练方式是综合性项目训练,项目主要来自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项目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综合)到大(综合),由教师团队共同设计、筛选,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同时,随着实训基地建设中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入,还需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通过这两项建设锻炼专业师资团队,提高专业教师的课改能力。

第四,做好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综合实训的教学环境应为真实或仿真的职场环境,通过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沉浸在复杂、真实的生产问题里,寻找解决办法。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时,须考虑建成包含有逼真的企业理念、质量管理框架、产品技术(工艺)流程、生产安全须知等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

实训基地硬件建设主要是在制度框架下,按照时间节点,规范执行流程,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合理。同时,实训基地硬件建设要根据实际需要考虑设备投入的必要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区域符合性,要从实训教学需要、技能竞赛需要、技术引领需要、区域服务需要等方面考虑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

3.提升管理,深度融合,开拓创新,示范引领

实训基地建设的效益体现在基地建成后的辐射服务功能,因此,基地建成验收通过并不意味着结束,还要体现实训基地“三服务四中心”的功能,要依托基地平台,实现专业(群)建设服务、产学研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技能教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监控力度。为充分发挥基地功能,要根据基地发展动态修正管理制度,强化落实管理制度,依赖制度创新和精细管理来提升基地使用效益。

(2)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以学校为主体,基地为平台,高质量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推进“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鼓励专业教师与地方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研究;设立毕业生创业孵化中心,并予以政策与经费支持。

(3)创建技术教育研发中心。鼓励教师在各类培训、竞赛、技术服务、科技创新中积累产品、技术、经验,研究开发转化为专业实践教学中可用的实训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并物化为实训教学讲义、活页和校本教材,培养师资团队,在研发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

(4)建设网站平台。依托平台服务地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实训基地社会化培训和企业化生产;承担地方技能竞赛赛事活动;提供兄弟学校专业技能实训支持。通过平台一方面有效提高基地设备使用率,另一方面也体现基地建设的资源共享和区域服务功能。

三、结语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职业教育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基地建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必不可少,对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提供了技术平台,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系统规划,如何做到合理化建设,如何实现高效能运行,是每一位职教人都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秋,徐正来.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江苏教育,2015(12).

[2]林智慧,唐亮.关于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5(3).

[3]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篇3

一、切实做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规划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做好实训基地布局规划。实训基地建设的类型和布局,要符合本地区相关经济领域对技能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应重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将实训基地建设与前几年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相结合,与近几年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使前期投入发挥更大效益。实训基地建设规模要因地制宜,国家鼓励建设资源共享的规模较大的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紧迫状况的分析,中央财政将对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5个专业领域实训基地建设给予扶持。*年重点向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倾斜,以加快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满足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解决当地急需专业领域的实训基地建设。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本地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整体建设规划,同时制定上述5个专业领域及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领域实训基地的分专业领域建设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

二、明确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为引导和支持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从*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进行扶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向范围将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对办学方向正确、能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量社会紧缺的技能型短缺人才、毕业生就业率高;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在社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业院校,给予奖励性经费支持(具体要求见附件)。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各地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对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奖励方式上以贴息为主;对中西部地区以补助为主。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训基地设备更新和购置。

三、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

各地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含离退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切实改善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使实训设备质量和数量以及师资水平满足教学要求,逐步形成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模式,保证学生获得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要尽量降低成本,设备配置要以实用为原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不要片面追求设备的高、精、尖、洋。

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以由学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也可以由地方政府统筹建设和管理;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筹集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参股、合资、合作等;实训基地要实行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在管理和运行上要相对独立,以使其增强活力和自我生存的能力。实训基地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自主发展的新机制。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术服务,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五、做好实训基地项目的申报工作

*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第一批实训基地,由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已掌握的情况从有关省市选择。第二批及以后年度支持项目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和相关单位直接向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申报,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后,于5月20日前按照规定向教育部、财政部推荐,经两部审核后,批准确定。然后由各项目单位填报中央财政资金申请书(见附件三),写出可行性报告,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后,于6月15日前,上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核确定经费支持额度。最后将审定批准的设备采购计划按有关规定进行统一招标采购。财政部和教育部将对已安排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并作为以后年度安排各省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重要参考因素。

篇4

2.开放创业平台,为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职业学校机电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不仅需要舆论导向,更需要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以及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一,职业学校应开放学校实习、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设计、探索、科研和实验的有利条件,启迪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职业学校应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平台,如校企合作,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成本、经营、规划、效益等创业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产生客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丰富工作经验,为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以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依托,创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在实践中,职业学校可首先整合社会资源,让学生了解资金链的始建、运作和产出效益,如此,既能有效解决职业学校的师资问题,又能激发学生创业的主动性。

篇5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旨在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子孙。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1];

森林公园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大批森林公园已成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基地和实习基地、科研人员的实验基地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创作基地。森林公园在向全社会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扔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森林公园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应当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规划内容,在传播森林生态文化的同时带动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

一.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生态科学知识武装群众,唤起群众的生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去[2]。

2012年,国家林业局公布《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文件要求将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单独一章进行规划,可见生态文化建设之重要性。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及解说系统规划四部分内容。本文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重点探讨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三部分内容,旨在为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供案例参考。

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广西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前身是1964年建立的良凤江植物园,1992年9月9日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54号文件批复建立“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建设,多项具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得到建设,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基本完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公园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科普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郊公园,2011年旅游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树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等方面。树文化方面,公园现有植物1700多种,占广西植物种数的21%,其中热带、亚热带树种及广西特有树种1300多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树木标本园;花文化方面,公园建立了目前广西品种最齐全的金花茶基因库;在湿地文化方面,公园拥有大范围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这为建设公园生态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公园可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切实推进生态文化的建设。

三.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原则

(一)教育为先,社区共建原则

在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以教育为先,联合本地社区居民、相关利益群体和游客一起,共同参与生态文化建设。森林公园必须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等对游客进行生态文化宣传,提高游客生态文化意识,以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森林公园还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对附近社区,特别是良凤江上游吴圩镇范围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以确保各生态保护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通过社区协作发展,保证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不被破坏。

(二)特色化发展原则

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本身生态文化特色,开发独特的生态文化产品,树立与众不同的生态文化形象,打造能反映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文化产业效益,进一步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发展。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离不开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本身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产业化发展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物资来源,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林业等生态产业,以此促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艺术等其他生态文化要素发展。

(四)持续滚动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森林公园保持持之以恒的关心和投入,因此必须遵循持续滚动发展原则,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创新,才能保证生态文化不断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一)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重点

1.森林文化

公园拥有大片森林和树本园、金花茶园、落羽杉林、棕榈园、阴阳菩提等美感比较突出的森林和植物景观,森林文化建设已经有一定基础,但目前森林文化开发力度还不强,需要进一步开发,规划加强树木标本园各特色植物园建设,加强森林养生、森林美学和森林艺术建设,策划公园的森林旅游活动,例如策划森林浴、登山、漂流、溯溪、探险等活动,丰富森林文化内涵,提升森林旅游价值。

2.生态科普文化

目前良凤江森林公园已建立树本园、棕榈园、金花茶园等植物园区,并拥有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在生态科普方面建立了一定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森林深入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一个集中展示各类生态文化,实行大众生态科普教育的设施,规划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体验设施,提升各植物园区特别是树本园的科普文化内涵,增强植物园区主题性,丰富园区变化,使生态教育能够有进一步提高。

3.生态宗教文化

良凤江森林公园具有深厚的生态宗教文化底蕴,公园内的菩提树是佛教圣树,天宁寺是广西佛教协会所在地,由菩提树崇拜延伸出的佛教养生文化与公园的森林生态环境相结合,使其成为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中的特色文化。

4.生态湿地文化

良凤江森林公园拥有大范围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这为开发良凤江湿地文化提供良好基础。规划开发生态湿地文化,重点建设落羽杉林、良凤江堤岸和良凤江湿地,营造生态湿地景观,并建设栈桥供游客进入湿地游览。

(二)生态文化建设布局

由于目前连山旅游区还在初级发展阶段,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良凤江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在良凤江旅游区,按照“一核,两翼,三基地,四园区”进行布局。“一核”:依托树木标本园、金花茶园等生态资源优势,将其打造为良凤江森林生态文化的核心。“两翼”:以菩提文化体验区和森林生态体验区为良凤江生态文化建设两翼,加强生态养生文化建设。“三基地”:规划在良凤江华南珍稀树木园建生态艺术体验中心,在森林生态体验区建森林文化创造基地,在激情生态娱乐区建森林文化演艺中心。“四园区”:规划重点开发华南珍稀树木园、菩提园、藤蔓园、金花茶园四个生态文化园,分别突出不同主题的生态文化特色。

五.生态文化设施规划

(一)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规划在核心景观区建生态艺术体验中心,使良凤江森林公园成为南宁市及周边主要的生态科教场所之一,进而依托金花茶园和华南珍稀树本园建设,将森林公园发展成为广西境内全国知名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重点建设华南珍稀树本园、金花茶园、藤蔓园、湿地景观区等项目,突出森林生态多样性文化。各主要项目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二)森林艺术创作基地建设

规划依托狮子岭的森林、峡谷景观,在森林生态体验区建设森林文化创作基地,通过与广西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学院等组织和机构的协调,将良凤江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南宁市周边重要的艺术创作基地之一,进一步促进生态艺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和设施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三)露营基地建设

规划建设汽车营地、露营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设施,并对激情生态娱乐区内原有项目和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依托这些项目和设施,发展生态宿营文化和生态康体文化,培养人们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的兴趣。各项目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四)特色主题植物园区建设

规划完善提升金花茶园、藤蔓园、棕榈园、落羽杉林、树木园等植物园,将树木园发展成为华南珍稀树木园,并在原有引种园基础上,引入佛教生态文化,建设良凤江湿地生态景观,使各特色主题植物园区特点更加鲜明,既促进生态建设、生态美学的发展,又提升其旅游景观价值和市场吸引力,使生态文化产业得到提高。

(五)生态宗教文化建设

依托人们对良凤江森林公园内阴阳合一的菩提树崇拜和在建的广西佛教协会会址天宁寺,结合南宁市的佛文化历史和发展,深度开发佛教文化。

(六)生态保护建设

规划实行林区植被保护,珍稀物种和名木古树保护,良凤江水域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并在旅游开发中实行生态环保教育与监控,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实效等形式让游客感知,体现森林公园以生态为本,注重生态文化建设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森林公园景观环境,增强森林公园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六.总结

通过生态文化的建设,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已经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环保教育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促进公园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生态教育的和谐统一。通过生态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建设规划,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定能在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保护、弘扬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ZHENG Lia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Abstract Training room i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mprov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realistic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 analys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ffective measures mainly includ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planning;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multifaceted management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5s"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room management cultur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xplore mechanism and mode of construction plan; Construction work site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training bases, etc.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training rooms management

实训室(含实验室,下同)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技能鉴定、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办学的的基本条件,是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素质和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来说,实训室不单是“器”,更是重“器”。因此,深入研究发展规律,优化建设规划,创新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那么,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积极开展实训室检查评估,有利于研究规律指导工作、有利于发现亮点示范推广、有利于寻找问题整改提升,是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加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6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组织开展了校内实训室检查评估工作。检查评估工作由主管副校长领导,教务处牵头,人事处、科技处、设备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主要围绕实训室的制度建设、教学服务、日常管理和拓展服务等方面,重在考察实训室的功能发挥和管理水平,按照明确的原则、内容、要求和程序,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实训室自评和职能部门综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

1.1 存在重复建设和个别实训室使用效益极低的现象

学校根据教育厅《关于做好“十二五”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2〕42号)的要求,2012年4月组织各系(院)制定了十二五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各系(院)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并进行了系(院)级层面的初步论证,为下一步实训室建设工作打下了基础。但是通过检查评估我们也发现,在现有已经建成的实训室之中,很多功能接近或者相同的实训室,由于在学校层面的统筹工作不够或其他原因,存在多个系(院)重复建设情况,没有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个别实训室因功能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关联性不强,导致使用效益极低,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1.2 系院层面和实训室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实训室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多系(院)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但是从建立健全的实训室管理制度体系这一高度来说,系院层面和实训室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仍有待加强,特别是针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高危物品的管理、实践教学组织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等方面,实训室层面的专门专项管理细则显得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起不到指导督促的作用,导致该项指标评估得分不高。

1.3 实训室日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统一模式

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内容繁杂、工作琐碎,简单来说就包括了仪器设备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材料物资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安全劳保管理等多项内容,在这些方面,通过检查评估发现,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各实训室的日常管理水平显得参差不齐。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管理方法科学的实训室相对来说做得好很多,而那些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的实训室,则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未得到及时维修、学生实训登记表记录不完整、实训材料出入库管理混乱、室内环境卫生不达标、危险装置和高危物品管理漏洞等。

1.4 实训室建设机制和运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

部分系(院)在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上,能秉持校企合作协同发展的理念,对实训室的建设机制和运作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创新,例如,珠宝学院与企业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室(企业赞助部分设备),并按照珠宝首饰企业的工艺流程来规划设计,实行“教学工厂”的运作模式,每间实训室相当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车间,整个实训基地相当于一间可以容纳400~500人珠宝首饰企业;华好学院实训室建设则基本由企业投资,企业负责设计装修、提供全部设备与师资力量,学校仅提供场地,并按照美容公司+教学基地的模式运作管理;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类实训室基本上都按照工作室的模式运作管理,每间实训室就相当于一间小型设计公司,基本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接轨。

1.5 实训基地运作管理缺乏利于全程监控的信息窗口

实训基地一般基于专业(专业群)划分,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多项职业技能为主,由一间或多间实训室组成。在检查评估资料搜集、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信息窗口,导致学校、系(院)很难及时掌握各实训基地运作管理的动态状况,很难对实训基地的运作管理进行全程监控,也不利于实训基地的资料积累和对外展示。

2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研究

2.1 依据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实训室建设规划

由于实训室的建设需要大量场地、资金和师资的投入,普遍来看,高职院校的场地、资金、师资等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设出更多作用强、效益高的优秀实训室,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大学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专业教育,高职教育亦不例外,因此,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实训室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优化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规划方案,就要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按照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布局,明确相关专业的发展目标,合理分配资源,将实训室建设规划纳入专业(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大局中统筹考虑。校内实训基地依托专业(专业群)建设,每个专业(专业群)至少要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每个实训基地可含多间实训室,每间实训室必须归口到某个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各专业(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各实训室建设方案,必须通过校级层面的科学考证和严格论证,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具有共享性的实训室可分别归属不同实训基地,共享共用,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对于专业依托性不强、实训基地归属性不明确的实训室,缓建或停建。

2.2 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制度体系

实训室管理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性工作。首先,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其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又分为校、系(院)、实训(实验)室三级管理层面,校级层面负责制定全面普适性管理制度,系(院)级层面负责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实训(实验)室级层面负责制定专门专项管理细则。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管理制度体系,有利于厘清关系、明确职责,避免管理真空。

2.3 引入“5S”模式创新实训室管理文化

“5S”现场管理模式起源于日本,“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为“S”开头,所以简称为“5S”。“5S”现场管理模式是一套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主要针对制造业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营造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员工的行为品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5S”模式对于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安全生产、现场改善、高度标准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日本企业迅速提高产品品质的成功经验。

为什么要引入“5S”现场管理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实训室日常管理的内容,与“5S”模式中的项目非常契合,并且,“5S”模式是一种理念,其内涵项目可视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融入更多管理因素,譬如,可充实为“8S”,即在原“5S”基础上,再加上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三个项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主要场所,实训室应尽量做到与企业生产境况相仿,这种相仿,不应该仅仅是场景、设备、工作项目等方面的相仿,更应该是管理文化上的相仿。

2.4 协同创新探索多机制、多模式建设方案

协同创新是指各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相关研究表明,从整合维度上分析,协同创新主要包括知识、资源、行动、绩效;而从互动维度上分析,它主要是指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互惠知识分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的最优同步、系统的匹配度。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是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已成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征,尤其是在整体设计、环境布置、实训项目设计、管理措施、运作模式等方面,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与行业前景,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积极探索多机制(企业投资校企共享、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等)、多模式(教学工厂、教学车间、工(下转第252页)(上接第243页)作坊等)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2.5 建设实训基地工作网站加强运作管理

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动态工作,为促进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为加强系(院)层面、校级层面的宏观管理,就需要有一个能及时了解实训室状况的信息窗口,这个信息窗口就是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网站。

当然,如果要求每一间实训室都建设自己单独的工作网站,其建设维护的人力与时间消耗太大,也没有必要,因此建议以每个专业(专业群)实训基地为单位建设工作网站(类似于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并同时加强网站的管理与更新工作,作为基地建设运作、考核评估、对外展示的窗口。各实训基地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地介绍、建设思路、管理制度、教学条件、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校企合作及拓展服务、特色创新与成果展示等等,各基地还可根据自身特点丰富网站内容。网站宜采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手段进行展示,应做到内容详尽、素材丰富、结构合理、形式美观。各基地网站可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站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由各基地负责人负责,网站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链接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

篇7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的总和。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把机电行业标准、行业惯例、行业作风引进来,突出企业文化和行业精神,营造职场氛围,训练和培养学生工作技能、职业道德,既满足机电行业用人单位的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必须做到“三要”。

一、领悟具有机电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

1.亲历,即入企业参观、见习或顶岗实习,实地感知

每个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学生只有积极投入到现代企业的环境中,去感受蕴涵企业文化之中的企业精神,才能在心理上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在行为习惯上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参加企业实际工作,主动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不断提高自身企业文化素养。学生要通过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切身体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在课堂上、实训室里按照企业的做法去做。

2.亲听,即邀请企业人现场说法,揣摩反思

中职学校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经常把机电企业人邀请到学校里做讲座,让他们讲述本行业、本企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通过讲座,学生可以增加学习机电技术的信心,也能培养热爱专业、热爱学校、热爱机电工业的激情,进而理解一代代机电工业人创造出的企业精神。

3.亲为,即把企业文化内化为专业文化,凝练升华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耳濡目染,中职学校要从机电专业实际出发,从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上,树立起带有企业色彩的专业文化,帮助师生实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内化。根据本专业、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机电行业的性质、特点、工作内容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锤炼专业的核心精神。

二、创建符合机电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创建源于企业

学校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深入相关机电企业调研,积极寻求企业指导。要组建有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建设工作小组,让企业对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多提建议,确保建设规划紧跟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满足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的需求,顺应时代技术推广和更新的需要。

2.实训基地创建成于企业

实训环境的逼真性是提高实训效果的关键。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邀请本地区相关的机电企业,承担技术指导,全程参与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完成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与布置,带动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向现代的企业方向健康发展。

3.实训基地创建行于企业

在基地运行中,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技术指导或驻校顾问,帮助学校规划机电专业实训计划,研讨实训内容,在教学生产过程中推行企业产品标准。学校根据企业技术的更新情况定期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培训,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就接受企业文化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植入代表现代机电企业管理模式的实训管理制度

1.采用“6S”管理模式

学校要强化教学、生产现场管理,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机电行业的技术、操作、安全等规范,而且应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要求学生要按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那样准时上下班、着工装、佩胸卡等;每天的实训要像企业一样,有班前会布置任务,结束检查公布,班后会激励。教师就像师傅带徒弟、车间主任管理员工一样,最终实现“学生的素质像企业员工”的培养目标。

2.实行“六结合”教学模式,贴近机电企业生产实际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139-03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Liu Zhenh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hilosoph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campus chemical training base, to explore the multi-functional chem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mode as well a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in On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Tianjin Oi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China 301607

化工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案例,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化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目标以及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结合化工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以HSE(健康、安全、环保)建设理念,确定“实训、实验、技能鉴定、技术研究”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思想,实现技术上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 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准确定位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有助于把握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应该是同时具有实训、实验、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技能比赛、成果展示等功能,实现技能培训、评价与职业能力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把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发挥学校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1.1 实训基地的实训、实验功能

实训、实验教学功能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也是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校内实训基地为此应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必要的教学条件,跟踪行业高新技术,完成其生产与实训融合的教学功能。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其教学功能可以细分为承担生产性实训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参与实训教材开发以及训练学生职业素质等具体的子功能。

实训功能是指实训基地与实训装置具有通过实际训练培养职业技能,通过反复的技术实践学会“怎么做”的功能,训练动手能力,实现生产装置与设备的开车与停车、故障处理、维护保养技能的训练。在故障处理能力训练中理解“为什么这么做”,通过反思式实践,培养学员能终身受用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员发展的能力需要。实验功能是指实现理论验证、实现技能操作中工艺参数设计准确性的验证与评价,实现实验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1.2 实训基地的技能考核、考证功能

技能考核、考证功能是基地教学功能的延伸。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应具有分级培训、分级考核鉴定取证功能。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用于评价和考核实训教学的效果,按照职业资格鉴定的具体要求,建立与实训项目相对应的试题库和考核办法,按要求进行训练,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考证服务。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人考核,扩大实训装置的适用人群,满足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1.3 实训基地的培训和技术研发功能

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是对基地开放资源、增强辐射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基地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通过开放基地资源、创新社会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完全能够承担起面向其他院校学生、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员工、下岗转岗人员的以职业能力培训为主的各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功能是促进产学研相互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实训场地、先进的设备以及多学科、跨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平台。

1.4 实训基地的技能比赛和成果展示功能

技能比赛、成果展示功能是提升基地文化内涵、促进校企文化互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利用校内基地的建筑空间进行软环境的精心设计,并为学生作品、教师科研成果以及企业产品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同时通过举办技能比赛、学术讲座、企业与技术论坛开展学术、文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互动,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

篇9

重视基地建设

打造一流平台学科基地是学科发展的平台,是取得一流科研成果必须的硬件设施。因此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学科基地建设,切实有效地整合资源,努力形成自身优势。特别是要着力保障科研、教学和工作所需场所及相关设备。

1实验室建设

首先,围绕目前的学科研究方向,积极改善试验场所条件,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快实验仪器设备更新,以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其次,紧随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结合自身科研实力,预测将来所要开辟的新的研究方向,提前布局,筹划安排新的试验场地,购置新的仪器设备,为新项目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再次,与校内其他学科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通过共建、共管等方式,实现试验资源的优化组合。最后,在保证投入与建设的前提下,通过定任务、定项目、定指标、定期限,构建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的试验基地,为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2教学场地建设

本学科的课程主要由基础课和实验课组成,因此教学场地也主要包括教室和实验室两部分。实验室建设上面已有论述,这里重点说明教室的建设。教室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场所,因此应该具备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和配套设施。如宽敞明亮的教室,较小的噪音污染,标准的教室桌椅以及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3办公场所建设

办公场所是学科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应根据学校和学科的具体情况,设立较为宽敞的办公场地,避免学科人员在办公时相互影响。此外,还应根据需要购置基本的办公设施和用品,以保证日常办公的正常进行。

拓展资金渠道

加大经费投入学科经费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等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保障上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争取专项经费。要积极争取各种专项经费支持,所获得的建设经费,应遵循“保障重点,支持必需,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二是争取课题经费。学科建设应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广泛动员学科成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采取措施努力提高高级别课题中标率,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

三是争取社会资金。在搞好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努力争取企事业、社会资金用于学科建设。建立学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专利申请工作。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龙头,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以争取更多的学科建设资金。

加强对外交流

增进相互合作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制订年度计划,选派优秀的学科成员参加国际国内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或到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院所进行考察研究。同时,联系和接纳国内外具有较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到学科工作和交流。推动本学科与上述单位的相互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技术提升,以做强现有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

落实自我督查

组织阶段评估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自我督查和评估,是完善学科建设规划,并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学科规划的实施过程怎样,效果如何,都可以通过评估得到反馈。

一是成立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篇10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点。实习实训基地是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场所。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实践证明,实习与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是实习与实训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抓好实习与实训工作的关键所在。随着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瓶颈问题逐渐显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习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2.1基地数量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法律制度和具体方案的指引;二是校企工学结合还缺乏更广阔的思路和能够提供借鉴的经验,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还不够;三是企业缺乏人才战略的长远规划和承担提升人口素质的社会责任。因此,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却比较冷淡。

2.2缺乏共享性和开放性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小而全”的独立建设、独立使用的建设运行模式,实训基地之间缺乏共享性,导致在同一区域内同类专业实训基地重复建设,并且有部分学校本身生源不多,实训基地使用率很低,大量的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缺乏开放性。

2.3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没有形成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致使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不高,影响实习实训教学的有序开展。

2.4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水平较低

①实习实训内容缺乏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②实习实训目标模糊、实训方法机械。③实训指导师数量不足、指导水平低。

2.5基地教材缺乏

基地教材编写由于实训项目的多样性,很难有统一的教材。因此,教师教学计划应根据实训的要求,结合行业、企业的标准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类实训教材和讲义或指导书。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指导文件编著水平普遍低下。具体表现为缺乏行业、企业参与教材编写的管理体制,教材编写存在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低等问题。

2.6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

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当前,产学研结合仍然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许多情况是校企合作仅限于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的形式,根本没有真正落实。双方都是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双收。

从表面上看,各个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协议,实行校企联合,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但实际上双方“貌合神离”,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合作。高职院校从自身角度出发,为了减少实习实训费用,降低设备资金投入,想尽一切办法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而实际上大多都是高职院校单方面积极主动。学校一方面给企业实习经费,一方面“乞求”工人师傅传授给学生较多的实践经验,而企业由于实习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又担心影响正常生产,大多消极被动,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3.1尽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促进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

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我国,要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企业心中的教育”,首先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制定强化行业、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责任的有关政策,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政府还要切实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应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视同仁,设立高职教育专项经费,优先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设立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另外,政府要通过减免一定程度的税收来鼓励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投入。 转贴于

3.2提升基地服务能力,保证稳定持续运行

校外实训基地要以服务求发展,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利用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提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共同完成工程改造和开发科技产品,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实现社会资源的社会化,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多方位服务。

3.3加强基地师资培养,提高实训指导水平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学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二是通过校企合作。

3.4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基地实训效果

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校外实训课程,促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工作技能协调发展。

3.5校内外实训一体化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实习实训基地承担并有效落实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实训、综合操作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践),为校外顶岗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促进学生技能巩固、接触行业最前沿技术信息、加强校企联合、促进产学互动。因此,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要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特征是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有效解决上述的瓶颈问题,才能改进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促进校企合作,提高高职教育基础能力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姜大源,职业技术教育,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