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6:57: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教育机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71-0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离不开课堂教学。要体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首先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由于现行高考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的弊端,导致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认识和习惯,课堂教学显得相对沉闷和单调。鉴于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领悟,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营造一个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由此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推动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高。
一、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反复研读、感悟、领会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并根据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制定出与新课程对应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小狗包弟》我们就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了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为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预设了方向,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示范性和针对性,有力地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关注课堂情感因素,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是活化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关注课堂情感因素,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基础上,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动感而灵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的情感因素调动策略值得尝试:①认真分析学情,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格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呈现语文知识的灵性和美感,触动学生的兴奋点。④选择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这种演绎过程不仅给语文学习凭添了新意和趣味,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领会作品内涵,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学习需要以及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从整体上谋划教学思路,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以由此所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实用性。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从语言的工具性来说,搞好高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其实用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审美性教育。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高中教育机构必须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抓住“实用”和“审美”两个教育重点,既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不能弱化语文教育的审美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用和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实用教学的意义
语文作为语言学,实用性正是其工具性的体现。注重高中语文实用性教学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1)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语文学科作为语言工具充分发挥其作用。高中语文的实用性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识字和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而未将教学高度上升到要求学生利用语文课程培训自身的表达交际能力上,实用性教学的目标正是突破这种模式的束缚。(2)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用性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内心发生重大变化,对锻炼学生的语感、反应能力、技能水平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意义
语文不仅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同时还具有极强的审美趣味。重视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健全学生的人格。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多以物质享受为主,渐渐忘却了精神方面的追求,这种社会风气会严重影响到社会下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甚至是扭曲其性格。为了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极其重要。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心智尚未健全的高中生积极、健康的成长,让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通过所学知识完善自我的人格。(2)审美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有巨大作用。高中语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扎实自身的汉语文学基础,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多角度的“美”,这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重要作用。
二、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实用及审美教育
(一)对于实用教学而言
1.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汉语是一种极富魅力的语言,其字词的涵义、韵律和形体的美感是世界上独有的。“谈吐不俗”的人往往更容易让人亲近,人们更愿意亲近,这就是汉语的魅力。高中教学必须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好的本领都需要优秀的表达能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语文教学不得脱离实际。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应该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同时又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
3.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实践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手段,老师必须要重视对这类活动的利用。实践活动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等,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巨大作用。在实践活动中,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正,给出中肯、合理的建议,以此推动语文实用性教学的发展。
(二)对于审美教学而言
高中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知识,每一首唐诗宋词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都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其人格有着巨大作用。要落实好审美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每篇文章,每首诗词的背后都潜藏着极其深厚的创作背景和逸闻趣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勾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完全可以将每篇文章中的美学价值用通俗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从中获益,不断印证自己的成长。
2.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不可再墨守成规,必须要打破沉疴,不断创新。很多古代文学过于枯燥,学生感到毫无兴趣,此时老师可以用现代社会现象对古文的意境进行解释,切忌照本宣科。汉字的深邃含义往往能够描绘出精彩绝伦的意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通过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在脑海中勾勒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自然风光、事件发展过程等。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每位作者有感而发,老师只有帮助学生理解到当时作者的心情,方能对文章理解透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用及审美教学对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巨大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必须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向辉.华美是“末”,高效是“本”――关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J] .课外阅读(中旬),2012,(12):34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9-0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也备受重视,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听力教学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为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像文化背景、词汇、语音、语速等,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听力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重点论述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究如何进行文化思维的构建,进而促进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文化和英语听力的关系
现阶段,高职英语听力教材中,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涵盖着和欧美国家相关的内容,听力材料多是来源于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的真实材料,包括了很多文化内容,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文化内容,只能是片面的掌握了听力的语音、语法而已;在进行听力教学过程中,对于一部分听力材料而言,虽然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有的学生却做的很好,这是因为他们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了理解和掌握,对于听不懂的内容,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往往能弥补语言的不足;若学生对文化背景不了解,不知道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习俗去判断材料中的内容,自然影响听力成绩;文化思维的构建,往往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听力练习。
二、存在的问题
1、受文化内涵词语的影响。英语不单单是交流的工具,每个单词都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若不能掌握丰富的单词量,必然会影响到听力的效果;由于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学生在听听力的时候,往往容易将我国的汉语概念运用到英语中去,造成理解的偏差,例如:dog 在西方人的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认为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西方人对食狗肉十分反感。在英语中dog的运用,很少含有贬义,几乎都是带中性或含褒义的较多。像You are a lucky dog.这句英语的意思是:你这家伙真幸运。但在汉语中,狗一般用于贬义,从一些狗仗人势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因此,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学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容易出现错误。
2、受风俗习惯的影响。不同的风俗习惯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现阶段,高职英语听力材料大多都是来自英美原版,这些听力材料包含大量的文化信息,但我国学生很少亲自体验过外国文化生活,所以,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就显得十分欠缺。
3、受思维的影响。思维方式是人们内心的活动,直接影响人们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和文化、语言等联系密切,每个民族都拥有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我国的学生若不能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就不能真正的理解英语,极易产生错误的判断。西方人比较直接,中国人比较含蓄。
三、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思维的构建策略
1、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决定了听力水平的好坏,因此,要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掌握。记忆的时候,要先对该词汇的含义进行了解,只有理解了词汇,才能更好的理解听力材料。英语中的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往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内涵,在《英语听力教程中》,真实的听力材料,可以将词汇的内涵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例如:in the red!若学生对red在英语中的不同涵义的话,就难知道这个短语的意思。Red在我国则是代表喜庆的意思,但在英语中却并非如此,这个短语的意思是财务赤字,因此,老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要将英语国家对于颜色的理解进行相关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相关词汇的文化内涵,以便于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老师要经常对词汇涵盖的文化内容基进行讲授,学生在老师讲述中,掌握不同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学生对国外知识的兴趣,乐于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避免在词汇理解上的文化失误,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2、加强课内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必须要具备对双重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对目的语文化、本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可凭借研究文学、阅读报刊、上互联网等途径加深对国外文化的理解。
(2)课内讲授。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一旦遇到相关的文化知识,老师就要进行相关的讲授,对西方文化和背景进行介绍和重点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这也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巩固自我,掌握西方文化,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西方文化;并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鉴赏,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直观的感受西方文化。
(3)课外自学。学生可以凭借互联网去了解西方文化,平时多看一些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进而为听力学习打下基础;购买英文报刊,了解时事;通过英文报刊和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感受西方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词汇涵义的理解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看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这些有利于提高听力的水平。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文化思维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和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的把握材料的中心,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本文对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思维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减少文化因素对听力的干扰,进而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当固守应试教育思想,不以得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重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塑造,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水平,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接受良好的文学熏陶,确保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意义
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性阶段,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关键性阶段,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这个时期开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应当重视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培养。文学教育对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明显的,理当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但是现实是学校并没有有效重视文学教育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将其作为辅内容进行开展,这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学教育的发展。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文学教育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作用十分巨大,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由各大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教育不仅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眼界,还能让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深厚文化意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体验,从而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提升文化水平。由于文学作品往往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阅读吸收文学作品精髓的同时能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将其转化为生活中的行动,形成课堂内外的良性循环,这都是高中文学教育带给学生的好处。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必要措施
文学教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由于文学作品感性的特点,光靠记忆是无法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意义的,学生要想在文学教学当中得到提升,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加强文学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明白文学作品中的道理,这种文学教育与生活渗透能有效提高文学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1.文学教育理念应当根植在实际基础上。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巨大,作为一种最普遍的交流方式,语文是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基本交流手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的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教育环境,对人文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中语文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应当改变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看法,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优势,突破陈旧教学形式的弊端,更好地探索出起符合当前社会环境的语文教育方法。教师要充分熟悉当代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教材所选用的课文要讲解透彻,并结合生活谈该作品的实际意义,通过丰富的人文精神打动学生,确保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教育的魅力。
2.通过精彩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当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广泛涉猎不同文学作品,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形成完善的文学作品赏析技巧。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语文老师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自身的文学修养到达一定的境界,才能胜任高中语文教学中与文学教育相关的教学工作。
3.仔细分析形势,根据当前形势规划教学。
随着高中教学活动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引起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重视,只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应当吃透语文课本,明确课文真正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人格魅力与个人文化修养准确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的多样性,通过生动的讲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由于文学作品的题材不同,其所表达的主题也有显著差异,为了展现这些差异,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审美习惯讲解不同题材的作品,让学生完全理解。比如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深切了解到散文叙事方法的优越性,在教师适当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学生能在课堂上了解散文作品独特的魅力,在欣赏中体味散文作品的美好。又如在小说的教学当中,由于主要是对生活现状的描写,因此小说更贴近生活,读一部小说,就像品味一场生活情景剧,能深入了解某个时间段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人生阅历的增加也较为显著。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文学教学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一定差别,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差别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文学教育现状,在对比不同文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究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学教育开展方案,对相关学校的教育工作做出了指导,应当得到采纳与运用。文学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仅能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水平,而且能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使学生跨越传统思维的界限,增强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二是社会及相关领导的轻视 应该说这一点是第一点的延伸。因为高考语文成绩区分度不大,所以家长学校领导对语文的态度也是有偏差的。更有一些地方,取消语文早读,减少语文课时,暗示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数理化英语的学习上。家长和学校对其他学科的教师水平要求较高,对语文却格外“宽容”,认为只要是老师就能教语文,却忘了语文对执教者本身有很高的要求,而学校和教育机构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语文教师的培养。社会和学校的导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得过且过。
三是教学方法的陈旧 虽说新课改以后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但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能有多少?尤其在农村学校。学生基础较差,一般老师和学生认为只要上课听老师讲、认真记笔记就是语文学习了,学生没有养成思考探究的习惯,更不要说自主阅读了。而且,大量的试卷让学生陷入茫茫题海疲于应付,而量化的作业批改要求也让语文教师焦头烂额分身乏术,所以教师无暇做教学方法上的研究,学生也不想在语文学习上浪费时间,高中语文教学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处境。
由于以上原因,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真的让人难以恭维。就我所在的学校看,许多学生写出的字像是“甲骨文”,让人看不懂。因为阅读量少,不管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大多不能准确表达意思,有文采和美感的,更是凤毛麟角。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周汝昌先生在《语文第一课》中写道:“在我心中,总以为我们的教学要把语文放在首位,切勿误把此事视为非当务之急。因为这是素质教育的大本。一个语文不通或拙劣的人,他能在工作和事业中做得优秀良好,有所成就――我很难相信。”现在,正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社会,应该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之下,重视语文教育,尽快改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不良现状,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摆正对语文学习的认识 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语文素养这一概念除了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之外,还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特别是思想观念。所以对语文的教学和学习都应从原有的语文就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组成的误区中走出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能体味语言文字的艺术美、作品中的形象美、意境美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发现美的能力,尝试表现美和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36-02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正式接受语文教育的开始,也是他们接受民族文化的开始,所以在开端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却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状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农村小学生数量所占的比例也是最多的。所以在农村,教师肩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师队伍的泛滥、教师对待工作不认真等问题显著,这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障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的学校问题非常明显。在一所有三百多个学生的小学里,有编制的教师居然只有三四个,大部分是代课教师。这是因为很多在职教师把编制留在这里,而去从事其他的工作造成的。现在很多农村小学已经成为了无人区,接受过正式教育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例如我见过的一所小学,那里有六个年级,三百多个学生,在里面只有三位教师是有编制的,其中一名还不是任课教师,他是校长,而其他十几名教师都是代课教师。对于这些有编制的教师而言,他们的授课水平是可以接受的。这些教师里多数是教语文的,因为每个年级需要一位语文教师。除了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外,其他的科目基本上也是由语文或者是数学教师代课的。学校为了节约开支大量使用代课教师,而对代课教师的本身素质却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例如,一些学校为了补充语文教师,却由于经费问题找不到好的教师,只能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寻找语文教师。一些高考落榜生就成为了这些小学的目标,他们在这些落榜的高中生中选择一些家庭离学校近的学生,让他们在小学进行教学工作。有些高中生在校期间本身就不是佼佼者,而且有的学生语文水平还不算好,如何让他们去做教师呢?更何况他们也没有受过师范类教育,怎么能让他们去教课呢?而且这些未成年的教师,如何去教育学生呢?他们的思维定式可能本身就是错误的,或者是一些解题思路都是错误的,他们如果把这些思想传输给学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1-3]
二、巩固和建设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语文教学关系着我国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关系着我们能否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是清理教育机构里面的滥竽充数者。这些人主要包括一些在学校养编制的人,这些人是最令人发指的,他们在教育机构里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给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例如一些人把自己的编制放到一些学校,自己找人替自己上课,养着自己的编制,自己却从事其他的工作,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应该重视清理这样的人。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还有可能会影响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有甚者会影响到一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从业能力,一个教师无论他在其他方面有多大的能耐,如果他的教学能力差,那也不应该放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例如,一些小学在语文教师短缺的情况下,学校认为语文教学无关紧要,所以就随意找一个教育工作者来参与语文教学。有的学校的语文教师甚至是体育出身,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行为。有些学校的教师整个都是乱搭配,政治专业出身的教师教语文,地理专业教师教数学,这些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于这种乱搭配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予抵制。还有就是在校代课教师的再培训工作,这是一个大问题。由于农村对于教学工作投入资金少,导致很多学校招聘不起好的教师,所以只能找代课教师来任教。这在偏远地区尤为严重,有些教师不仅教数学,而且教语文,甚至是全科。这些代课教师的水平虽然有限,但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也只能如此。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对这些代课教师的再教育工作。例如,在一些学校我们通过开展对这些教师的再教育,进行培训工作。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这些培训工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师通过培训工作后,对教学思路有了非常明确的路线,而且在教学细节上比之前好很多。学生都是想进步的,所以在这里,如果学生得不到进步,那就是教师工作的不到位。[5-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农村的。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我们必须要做到全心全意。在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方面,我们应该对此提起充分的重视,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标准,来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2008,(08).
[2]高索梅.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浅谈[J].神州,2012,(11).
[3]杨志坚.大学语文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31).
[4]胡秋宏.应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5]刘大为.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58-01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和深入,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也随着出现了充满人性的课堂互动教学,出现了许多互动环节,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束缚,通常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做到真正的实施互动。
课堂互动作为一种新颖而特殊的形式,主要有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和行为互动。一般而言,课堂互动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课堂互动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而且,学生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之一,可以以三种身份出现,包括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学生。然而,具体的课堂互动,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言语互动和内隐的感情互动。那么,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又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构建深度互动呢?以下是本人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
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上都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缺乏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的现状,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般作为课堂的主宰者,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时间和目标任务,因此,老师一般都舍不得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和学生交换意见,更谈不上和学生进行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显然,这种课堂教学缺乏真正的互动性,这种互动只是贴着“新课标理念”标签的互动,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性的表现。
(二)课堂互动空间小,缺乏深度互动
大多数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主要是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机械式的进行回答,而对于一些普通问题,学生经常会出现类似或者雷同的答案,缺乏激烈的讨论,很少会出现强烈反驳的现象,另外,老师对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进行精心构造,缺乏深度,无法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和扩展思路的空间。
(三)缺乏相应的课堂奖励机制,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回答不了问题而罚站或者批评,甚至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嘲讽,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去回答问题,有些学生也害怕因为回答错误遭到学生的取笑,另外,即便回答正确了也没有什么好处。
(四)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一般都比较乏味,无非就是写写字,练练作文,阅读一些文章,所以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甚至将心思花在别的事物上,而老师也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很少讲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课堂无法做到深度互动。
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构建深度互动教学的策略及方式
(一)增强师生之间的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
针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这一问题,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主动和学生去沟通和交流,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依据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去开展互动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精心创设一些交际情境,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去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和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会增加,学生就可以带着情感走进交际情境之中,并做进一步的探索和体验,这种情境交际有很多方式,一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对一些情境做详细的描述,然而启发学生随着教师的描述走进情境;二是,教师可以通过陈设一些相关的食物、绘制一些情境图画、展播录像节目、播放声音、制作相应的道具来渲染气氛,利用教师或者学生的语言描述进行简单的表演等等;三是,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表演,主动走进情境。
(二)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扩大课堂互动空间
所谓发散性问题通常是指一些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选择性及延展性的问题,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做出选择,这样不仅将学生带入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而且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不仅让学生处于主观能动的地位,而且可以扩大课堂的互动空间。
例如,在学习《最后的姿势》时,教师可以提出类似“同学们,展开双臂,保护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那么,这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姿势呢?”这样的问题。老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回答问题的热情,也让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于是,得出了各种答案,比如“顽强的姿势”、“英勇的姿势”、“爱的姿势”等等,因此,整个课堂的气氛也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扩大了课堂的互动空间。
(三)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主动去引导学生,并且通过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协商去创设一种奖励机制。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守望者,是中华民族的根。语文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它是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人健康成长的摇篮。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十分重视语文,华罗庚强调“语文天生重要”,苏多青在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把语文列为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之一,并特别强调语文,“其他科目可以不考,但语文一定要考,语文学的是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如果你连母语都学不好,那更何谈你是中国人?”“欲考复旦大学数学系,若语文不及格,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名人重视语文,语文功不可没,“学好语文,写好语文,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冰心)。
一个国家文化的兴衰与其国民的国学素养有很大关联,而国民对于国学的基本素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小学阶段的国文教育,我们的国文即语文,它是我们的母语,它不仅是表达、交流的工具,还承载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古今集大成者,无不重视语文学习,即使像祖冲之、张衡、沈括、苏步青这类自然科学家,其语文功底也是极为深厚的。
祖国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语文教育改革加大了力度,新课程标准随之出台,新课标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与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一定水平,它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一般智力、社会文化常识和情感意志与个性等要素。全面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要使这些要素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然而,实施新课改又几年了,虽然变换了不少形式,但收到的效果、实现的目标,十分令人担忧。初中以后,语文得不到重视,学生不喜欢语文,语文老师地位不高,课外读语文、问语文的学生极少,家教中请语文辅导的几乎没有,不少高中学生甚至把语文打入冷宫。就高中学生对学科的喜欢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其结果为:高一、高二喜欢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生多,喜欢语文的少;高三理科喜欢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多,喜欢语文的少;高三文科喜欢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的学生多,喜欢语文的少。语文成了弃儿,的确可悲可叹,难怪不少语文教师埋怨教语文窝囊。
如此语文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究其原因,语文这弃儿是被高高举起的高考指挥棒驱逐出来的,换句话说,如果不高考,学生对语文的喜欢度将居其它任何学科之首。本来高考并非没有优点,在其它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出来之前,高考无疑不能否定。问题就出在高考语文题不能像其它学科考题一样因复习效果明显而吸引学生学习。我们的高考命题专家考虑的是他们所命的题如何深、如何新、如何奇、如何有创意,却不考虑他们所命的题是否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愿全社会都重视语文学习。若能以社会力量拯救中学语文,中学语文将很快出现新局面。先秦散文、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文学典型的涌现,无不是社会热潮推动的结果。建议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都要制定读书制度,并注重落实。
愿高考语文命题尽快改革,并以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为衡量试题优劣准则。高中学生为什么喜欢其它学科,却不喜欢语文,显然是高考功利驱使。其它学科学习效率明显,分数悬殊大;语文学科效率不明显,分数悬殊小,多学少学,努力与否,考分差不多。
专业语言教学是指以汉语以外的一门外语(多指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加强和提高英语水平。②
1 机械专业英语特点及学习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加工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在机械行业中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在不断递增。因此在机械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依靠我们中国自身的交流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何实现与国外其他国家进行技术以及合作上的交流,基本的英语学习当然是必要的,而专业机械英语更为实际且重要。笔者在从事大学教育工作之前也曾在企业中工作也有过切身的体会,不要谈是外资企业,就是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在这样的国际化环境下,经常接到国外相应的订单是非常普遍的,毕竟国内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全球化经营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对机械外贸类或者机械专业技术国际交流类人才的需求就显的十分迫切且分量很重了。由于一般的国内与国外的合作订单通常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从企业重视程度以及工资待遇这样的人才都是十分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因此我们说机械专业英语在现如今高校机械专业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在大学本专科教育中一直都在实行英语考级制度,这种制度的延续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是我们达到的较理想的状态,大学生无论在词汇量还是语法以及口语写作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扎实基础。但是针对于我们刚才说阐述的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仅有基本的英语能力要想在社会工作中在对外机械交流当面较快入手或者大有所为是非常困难的。走向工作岗位后真正用到的还是专业英语,学习了解四年的关于机械的每一个基本名词都其特定的英语词汇相对应,这样才能达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其中专业英语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专业性,在英文词汇翻译过程中,很多单词虽然写法一直,但是作为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词汇翻译结果却截然不同,因此对于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后即是英语达到专业八级水平,也未必能做好相关机械方面技术文件和技术交流等的翻译工作。(2)同一词汇在机械行业的不同领域中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所说的机械专业英语学习,是需要长期的钻研琢磨以及与实践经验不断结合的过程。(3)专业英语中合成词较多,合成词本身与为合成之前的基本词汇很多时候意义并不相同,这与基础英语也是有很多差别的,在学习过程中尤
其需要注意和研究。
2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专业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2.1 据我院情况具体表现为专业英语“专业化”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本专科高校教师队伍,以一般本科院校为例师资队伍大多由在国内资深正负教授、新进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其中有国外深造进修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一些工作较早的老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非常丰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也科学有效,但是在英语方面可能由于学习年限过长平时接触较少、使用频率不高使得在专业英语授课的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而年轻教师虽然刚才学校毕业不久,一直在进行英语的各种考试和学习,但大多数没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在专业知识熟练度和广阔度方面以及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很好的结合起来能力上却有所欠缺,是否能在上述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系到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师资力量不够怎样才能教授出优秀的学生呢?
2.2 口语较差使得学生对于能否学好专业英语并且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信心不足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口语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问题,也是学以致用的一个评价指标。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等使得口语一直是困扰广大学子的一个问题。对于现如今的高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自初中开始到大学已有六年的历史。但口语水平仍然较差,专业英语为了能使学生在毕业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应用,便会较大程度的注重口语了听力的联系。然而由于上述口语较差的原因使得学生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信心不足。 2.3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
方法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专业英语受传统英语长期教学的影响,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很少考虑学生到反应、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讲课老师叫疲惫学生也觉得云里雾里,在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翻译文章、课下作业、最后测验考试,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甚至有的个别老师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文章语句逐一进行翻译,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想要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于以上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如下方面尝试改进和加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与联系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教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在大量的实践联系中培养学生对专业词汇学习和专业文章的翻译能力。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的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专业词汇的学习和专业翻译能力的他高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高频词在专业领域内的用法,并结合范例来加深对他们的印象和理解,在讲解中如遇到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专业知识应当加以补充。③
(2)针对师资方面可以发掘教师的潜能,利用年轻教师的冲干劲着重培养新一代教学中坚力量,让年轻教师在授课的课余时间尽快充实自己的机械专业知识,并且加强英语口语的练习,多深入到企业中去,争取进行出国交流学习。在备课以及试授课中不断磨合,开创新思路多向经验丰富教授们请教,开辟一条新的双语教学道路。
(3)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进度和难度难以协调掌控的现状,一英语基础水平的高低位划分标准,把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④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硬件条件,播放国内外先进机械加工技术的外文介绍短片,生动的画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益处的,在了解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明确学习努力方向之外,同时可以锻炼英语听力,为全面专业教学打下基础。
(5)课前布置每位学生准备一部分专业相关的语句,自行课下进行理解翻译,在上课初进行交流,计入平时成绩由基于随机抽查学生均会积极准备,积极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有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学的机会。随着交流的深入也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面话题,以类似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课堂预热与练习。
3 结论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是个在当前大环境之下的一个艰巨且意义重大的任务,通过广大院校机械专业教师们不断自我提高、勇于创新和辛勤的努力,尽可能寻找和掌握正确的、新颖的、为广大学子所认可的方式方法。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多与企业交流使其在校期间就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机械类学生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以及更为辉煌的明天。
注释
①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关键环节[j].创新教育,2009(6):105-106.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65
一、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提出
首先,缘于我们对教育方法的思考。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学生对我们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乐于学习?如何传授给他们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善于学习?
其次,缘于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思考。每个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一般方法、思维过程应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缘于我们对问题教学模式的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运用问题来整合我们的教学设计,但发现设计的问题缺乏指向性和系统性时,就会导致教师自问自答。
基于以上认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二、对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认识
1. 问题的内涵
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问题就是认知冲突,也就是当人们想要达到某个确定的目标,却不明白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时,问题就产生了。”因此,只有当学生辨别出他的目标与他所处情境的差异时,才真正形成问题。
2. 问题解决的内涵
美国的纽威尔和西蒙认为“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这意味着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性;操作序列;认知操作。
3.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 构建具有逻辑结构的问题系统,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
提问的逻辑结构表明了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组织体系,更揭示了学科知识建构的历程与思路。课堂提问只有顺应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才能呈现一系列形式相互独立、逻辑关系相连、思路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建构学科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在设计地理课堂问题链时,可以选择基本的、常用的逻辑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种:
(1)横向推导式结构
当我们引导学生探究某一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向时,常常根据事物间的因果联系,顺向或逆向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展开由因推果或执果索因的思维训练,把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串成逻辑关系相连的知识链。这样的问题结构就是横向推导式问题结构,这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提问结构。
例如,“为什么人类活动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是近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但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必须经过细致的逻辑推断,设置更详细的问题序列:“为什么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什么气体能导致温室效应?”“从吸收和释放两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不断上升?”“是什么人类活动导致了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量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纵向递进式结构
人们认识事物大体遵循从表象到本质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路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遵照这一逻辑顺序,即先提出想到直观、浅显、容易的问题,然后逐步推出抽象、复杂、深奥的问题,先后提出的问题之间形成递进式依赖关系,这种问题结构就是纵向递进式结构。这既缘于问题的逻辑关系,又为学生的思维找寻阶梯。
例如,在全球性大气环流教学中,如果直接提问“全球性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限定条件,问题将简单化。“假如只考虑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假如再考虑地球自转,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假如再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假如再考虑地形的高低起伏,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季风气候又有何影响?”
(3)中心辐射式结构
地理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综合性,许多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加以剖析,才能获得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为全面认识、理解或解决某个中心问题,通常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向四周散射若干小问题,理解、解决了这些小问题,也就理解、解决了中心问题。这些小问题之间是并列展开的,它们都直接指向中心问题,仿佛车轮的轴与辐的关系一样,构成中心辐射式结构。
例如,在理解“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问题时,可以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地势、洋流等方面设计并列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不分先后,学生可以沿着任意一种视角深入分析,且均可获得新颖独特的认识和感受。
2. 搭建问题解决支架,促进问题解决途径的生成
“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这类引导性材料可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先行组织者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搭建问题解决支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完善知识基础
由于问题解决要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所以,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问题解决相关联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若发现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则还需要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技能。
例如,以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来说,为何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给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呢?这就需要给学生补充: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淘汰的产业怎么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这些产业有什么有利条件?
(2)呈现辅助信息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相关信息,当这些信息不能从学生头脑中准确提取时,问题解决就会受到阻碍,这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帮助学生克服问题解决中的信息障碍。
例如,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来说,为什么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美国的中部大平原?美国农业有什么特点?除了教材提供的美国交通图和水系图外,还需要提供美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美国地形图和美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此外,还需要呈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关资料,才能促进学生较为全面地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3)提供一般性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调控和监督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当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如果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认知策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①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法。若问题解决所涉及的知识具有因果关系,可采用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到原因的推论方式。例如,塔里木盆地为何形成向心状水系?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水往低处流;盆地地形会形成何种水系结构?向心状。
②假设与验证法。例如,晨昏线的判读,到底哪段弧是晨线,哪段弧是昏线呢?可以在圆弧上任取一点,通过模拟其昼夜变化情况而得到验证。
③图形转换法。既可以是图与文转换,也可以是图与图转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俯视图就可以转变为侧视图来解答。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对待问题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参与其中,有的学生进行着思维的“同化”,而有的是思维上的“顺应”。这必然会引起课堂上对预设问题的不同反应,而导致新问题的生成,并且有可能一些问题解决不了。这就需要教师要正确对待问题的预设性和问题的生成性;课后还需要对问题解决的效果和遗留问题进行跟踪,及时形成反馈,以利于教学活动的改进。